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注》[View] [Edit] [History]

1
酥角饕病H輝蛐屑娌接肭餮災寺硇小⒙聿健⒙磣咧鷚病P⊙旁唬涸刂梵V駸。按今字驟為暴疾之詞,古則為屢然之詞。凡左傳、國語言驟者,皆與屢同義,如宣子驟諫、公子商人驟施於國是也。左傳言驟,詩書言屢。論語言屢,亦言亟,其意一也。亟之本義敏疾也,讀去吏切,為數數然。數數然卽是敏疾,驟之用同此矣。數之本義計也,讀所角切,為數數然,乃又引伸為凡迫促之意。好學者必心知其意,於此可見也。馳驟字曲禮叚騶為之。從馬聚聲。鋤又切。古音在四部。徐仙民毛詩音反為在遘,古音也。
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3
標題:□ɡě
4
注解:馬疾走也。廣韻作走疾。從馬匄聲。古□切。十五部。
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6
標題:颿fān
7
注解:馬疾步也。馬之行疾於風,故曰追奔電,逐遺風。從馬風聲。此當云從馬風,風亦聲。或許舉聲包意,或轉寫奪屚,不可知也。符嚴切。廣韻符咸、扶汎切。七部。按今有帆字,船上幔以使風者也,自杜注左傳已用此字,不必借颿。
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9
標題:驅qū
10
注解:驅馬也。各本作馬馳也,今正。此三字為一句,驅為篆文,此三字言其義,許之例如此。驅馬常言耳,盡人所知,故不必易字以注之也。驅馬,自人□馬言之。革部曰:鞭,驅也。是其義也。從馬區聲。豈俱切。古音在四部。俗作駈。驅,古文驅從攴。攴者,小擊也,今之撲字。鞭、箠、策所以施於馬而驅之也,故古文從攴。引伸為凡駕馭追逐之偁。周禮:以靈□驅之,以炮土之□驅之。孟子:為淵驅魚,為叢驅爵,為湯武驅民。皆用古文,其實皆可作驅。與殳部之毆義別。
1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12
標題:馳chí
13
注解:大驅也。詩每以馳驅並言,許穆夫人首言載馳載驅,下言驅馬悠悠,馳亦驅也,較大而疾耳。從馬也聲。直離切。古音在十七部。
1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15
標題:騖wù
16
注解:亂馳也。從馬敄聲。亡遇切。古音在三部。
1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18
標題:□liè
19
注解:次弟馳也。次弟成行列之馳也,故從□。從馬□聲。力制切。十五部。玉篇作䮋
2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21
標題:騁chěnɡ
22
注解:直馳也。節南山傳曰:騁,極也。從馬甹聲。丑郢切。十一部。
2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24
標題:駾tuì
25
注解:馬行疾來皃也。大雅綿曰:混夷駾矣。傳曰:駾,突也。箋云:混夷惶怖驚走奔突入柞棫之中。從馬兌聲。他外切。十五部。《詩》曰:「昆夷駾矣。」今詩昆作混。按昆恐是訛字。孟子亦作混。
2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27
標題:□yì
28
注解:馬有疾足也。奔軼絕塵字當作□。今人用俊逸字當作□。於此知騛篆下馬逸足之斷為訛字矣。從馬失聲。大結切。十二部。按當依廣韻夷質切。
2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30
標題:駻hàn
31
注解:馬突也。駻之言悍也。淮南書作馯,高曰:馯馬,突馬也。從馬旱聲。侯旰切。十四部。
3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33
標題:駧dònɡ
34
注解:馳馬洞去也。洞者,疾流也。以疊韻為訓。從馬同聲。徒弄切。九部。
3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36
標題:驚jīnɡ
37
注解:馬駭也。驚與警義別。小雅:徒御不警。傳曰:不警,警也。俗多訛驚。從馬敬聲。舉卿切。十一部。
3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39
標題:駭hài
40
注解:驚也。從馬亥聲。侯楷切。古音在一部。經典亦作駴,戒聲、亥聲同在一部也。
4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42
標題:□huānɡ
43
注解:馬□也。奔者,走也。從馬巟聲。呼光切。十部。按篇、韻皆左巟右馬作□。
4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45
標題:騫qiān
46
注解:馬腹墊也。墊,各本作縶,自篇、韻己然。小徐作□,則更誤。今正。土部曰:墊者,下也。引春秋傳:墊隘馬腹。墊,正俗所云肚腹低陷也。仲尼弟子列傳閔損字子騫,是其義矣。考工記:小體騫腹謂之羽屬。詩無羊、天保傳皆曰:騫,虧也。虧部曰:虧者,氣損也。按詩騫裳字本用此,見詩、左傳釋文,謂摳衣不使盈滿也,俗借褰褲字為之。習者不知其非矣。從馬,寒省聲。去□切。十四部。
4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48
標題:□
49
注解:馬腹下聲也。從馬,學省聲。於角切。三部。按許書不必有此字,姑補於此。聲,廣韻作鳴。
5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51
標題:駐zhù
52
注解:馬立也。人立曰侸,俗作住。馬立曰駐。從馬主聲。中句切。古音在四部。
5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54
標題:馴xún
55
注解:馬順也。古馴、訓、順三字互相叚借,皆川聲也。古文尚書:五品不愻。史記殷本紀及兩漢書及周禮地官注,愻皆作訓,而五帝本紀作五品不馴。馴之本義為馬順,引伸為凡順之偁。從馬川聲。此舉形聲包會意。詳遵切。十三部。
5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57
標題:駗zhēn
58
注解:駗驙,二字雙聲,各本皆刪,今依玉篇補。馬載重難也。俗本重難下有行字,非。謂馬所負何者重難也。從馬□聲。張人切。十二部。
5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60
標題:驙zhān
61
注解:駗驙也。從馬亶聲。張連切。十四部。《易》曰:「乘馬驙如。」周易屯六二:屯如亶如,乘馬班如。亶俗作邅,宋時經典釋文不誤。許所據易葢上句作駗如驙如,乘馬二字當為誤文。
6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63
標題:騺zhì
64
注解:馬重皃也。晉世家:惠公馬騺不行。卽左傳晉戎馬還濘而止。今本史記作鷙,訛字也。而秦本紀作馬騺,不誤。□部曰:□,騺不行也。今本亦訛鷙。莊子馬蹄篇:闉枙騺曼。崔云:拒枙頓遲也。今刻釋文亦訛從鳥,而集韻、類篇不誤。車之前重曰□,馬重曰騺,其音義一也。廣雅:□駤,止也。駤卽騺。從馬埶聲。各本埶訛執。篆體上從執,則失其聲矣。今皆正。陟利切。十五部。亦勑利切。
6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66
標題:驧jú
67
注解:馬曲□也。勹部曰:□者,曲脊也。音義皆同。從馬鞠聲。巨六切。三部。玉篇作□。
6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69
標題:騬chénɡ
70
注解:犗馬也。牛部曰:犗者,騬*牛也。其事一,故其訓互通。從馬乘聲。食陵切。六部。騬*字原從牛從乘。
7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72
標題:□jiè
73
注解:系馬尾也。此當依玉篇作結馬尾。廣韻作馬尾結也。結卽今之髻字。大□曰:車軨馬□可以周天下。范注:軨,轄繫。□,尾結也。釋文□音介,馬尾髻也。按遠行必髻其馬尾,□與䯰音義同。詩曰駟介,左傳曰不介馬而馳,疑介卽古文□。從馬介聲。古拜切。十五部。
7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75
標題:騷sāo
76
注解:摩馬也。各本摩上有擾也一曰四字,淺人所增也,今刪正。人曰搔,馬曰騷,其意一也。摩馬如今人之刷馬,引伸之義為騷動,大雅常武傳曰騷,動也是也。檀弓注曰:騷騷爾,大疾。若屈原列傳曰離騷者猶離憂也,此於騷古音與憂同部得之。騷本不訓憂,而擾則生憂也,故曰猶。從馬蚤聲。穌遭切。古音在三部。
7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78
標題:□zhàn
79
注解:馬轉臥土中也。韓詩外傳曰:其馬佚而□吾園,而食吾葵。從馬展聲。張扇反。十四部。按各本無此篆,藝文類聚引《說文》有之。今依玉篇列字次弟補於此。
8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81
標題:□zhí
82
注解:絆馬足也。足字依韻會補。糸部曰:絆者,馬系也。是為轉注。小雅白駒傳曰:縶,絆也。周頌有客箋同。莊子連之以羈馽,卽此字。從馬,○其足。○象絆之形。隸書作馽,失其意矣。陟立切。七部。《春秋傳》曰:「韓厥執□前。」前當作歬,語見成公二年左傳,今左作執縶馬前。葢古本正作執□前,改易誤衍耳。許意絆是物,□是人用物。據傳文則謂絆為□。讀若輒。縶,□或從糸□聲。又□,同罵。
8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84
標題:駘tái
85
注解:馬銜脫也。銜者,馬勒口中者也。脫當作捝,解也。馬銜不在馬口中,則無以控制其馬,崔實政論曰馬駘其銜是也。銜脫則行遲鈍,廣雅曰駑駘是也。又引伸為寬大之意,漢有臺名駘盪及春色駘蕩是也。從馬台聲。徒哀切。一部。亦徒亥切。
8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87
標題:駔zǎnɡ
88
注解:壯馬也。壯,各本作牡,今正。李善文選注引皆作壯,戴仲達引唐本《說文》作奘馬也,皆可証,此猶牙下壯齒訛牡齒耳。士部曰:壯者,大也。介部:奘者,駔大也。釋言曰:奘,駔也。郭云:今江東呼為大駔而猶粗也。按駔本大馬之偁,引伸為凡大之偁,故駔篆下云奘馬,而奘篆下伹云駔大。許書義例之精密如是。從馬且聲。魏都賦注引《說文》千助反,葢本音隱。篇、韻皆徂古切。五部。大徐子朗切。相傳下文別一義之音也。一曰駔會也。舊作馬蹲駔,今依後漢郭太傳注所引正。注引《說文》駔會也,謂合兩家之買賣如今之度市也。下十三字葢系舊注。駔會如今之牙行,會俗作儈。史記節駔會,漢書作節駔儈。漢書音義云:駔亦是儈也。後漢書:王君公儈牛自隱。徐廣曰:駔音祖朗切,馬儈也。廣韻引晉令:儈賣者皆當箸巾,白帖頟。言所儈賣及姓名,一足白履,一足黑履。葢駔者,本平會買賣馬之偁,因以為平會凡物之偁。呂氏春秋:段千木,晉國之駔。
8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90
標題:騶zōu
91
注解:廄御也。按騶之叚借作趣。周禮、詩、周書之趣馬,月令、左傳謂之騶,一用叚借一用本字也。周禮:乘馬一師四圉。三乘為皂,皂一趣馬,三皂為□。□一馭夫,六□為廄。廄一僕夫,趣馬掌贊正良馬,而齊其飲食,掌駕說之頒。鄭曰:趣馬,趣養馬者也。按趣者,疾也,掌疾養馬故曰騶。其字從芻馬,正謂養馬也。左傳:程鄭為乘馬御,六騶屬焉,使訓群騶知禮。杜注云:六騶,六閑之騶。月令:季秋,命僕及七騶咸駕。鄭云:七騶謂趣馬主為諸官駕說者也。周禮趣馬統於馭夫,馭夫統於廄之僕夫,故約言之曰廄馭。漢書:材官騶發。蘇林讀為驟,如淳讀為菆。從馬芻聲。此舉形聲包會意。側鳩切。四部。
9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93
標題:驛yì
94
注解:置騎也。言騎以別於車也。馹為傳車,驛為置騎,二字之別也。周禮傳遽注曰:傳遽若今時乘傳騎驛而使者也。葢乘傳謂車,騎驛謂馬。玉藻注云:傳遽,以車馬給使者也。車謂傳,馬謂遽,渾言則傳遽無二,析言則傳遽分車馬。亦可証單騎從古而有,非經典所無。許傳下云遽也,遽下云傳也,此渾言也。驛下云置騎也,馹下雲傳也,此析言也。置騎猶孟子言置□,俗用駱驛。從馬睾聲。羊益切。古音在五部。
9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96
標題:馹rì
97
注解:傳也。各本傳上有驛字,淺人所增,今刪正。辵部曰:遽者,傳也。人部曰:傳者,遽也。釋言曰:□,傳遽也。許用釋言文。左傳文十六年、襄廿一年、昭五年,國語晉語韋、杜注皆曰:馹,傳也。爾雅舍人注曰:馹,尊者之傳也。呂覽注曰:馹,傳車也。按馹為尊者之傳用車,則遽為卑者之傳用騎可知。舍人說與許合。俗字用馹為驛,故左傳文十六年傳、注馹字皆訛驛。成五年以傳召伯宗,注曰:傳,驛也。驛亦馹之訛。從馬日聲。人質切。十二部。從日者,謂如日之健行。
9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99
標題:騰ténɡ
100
注解:傳也。傳與上文傳同,皆張戀切,引伸為馳也,為躍也。從馬朕聲。徒登切。六部。一曰犗馬也。上文犗馬謂之騬,則是騰為騬之叚借字也。亦有叚騰為乘者,如月令絫牛騰馬,讀乘匹之乘。
10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102
標題:□hé
103
注解:苑名也。苑見下文。□苑,葢漢苑三十六所之一也。一曰馬白頟。與馰音義皆同。鳥之白曰□,白牛曰□。從馬隺聲。下各切。古音在二部。
10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105
標題:駉jiōnɡ
106
注解:牧馬苑也。苑所以養禽獸也。景帝紀:匈奴入上郡,取苑馬。武帝紀:罷苑馬,百官公卿表曰:大僕,邊郡六牧師菀令,各三丞屬焉。如淳曰:漢儀注:大僕,牧師諸苑三十六所,分布北邊西邊,以郞為苑監官,養馬三十萬匹。地理志:北地郡靈州有河奇苑,號非苑,歸德有堵苑白馬苑,郁郅有牧歸苑。師古曰:苑謂馬牧也。駉之義葢同閑,牧馬之處謂之閒,亦謂之駉。從馬冋。各本有聲字,今刪。此重會意,冋亦聲。古熒切。五經文字工營反。十一部。《詩》曰:「在冋之野。」冋,各本作駉,淺人不知許書之例者所改也,今正。魯頌曰:駫駫牧馬,在坰之野。坰或冋字。冂古文冋字。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冋。詩言牧馬在冋,故偁為從馬冋會意之解,與麗下、寷下、相下、□下引易,買下引孟子說字形正同。馬在冋為駉,猶艸木麗於地為□也。
10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108
標題:駪shēn
109
注解:馬眾多皃。皇皇者華云:駪駪征夫。傳曰:駪駪,眾多之皃。按毛不曰馬者,以詩言人也,其引伸之義也。許言馬者,字之本義也,以其字從馬。焱部引詩莘莘征夫。從馬先聲。所臻切。十三部。
11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111
標題:駮bó
112
注解:駁獸,駮字今補。如馬,倨牙,食虎豹。云如馬則非真馬也。自駁以下皆非真馬,故次於部末。如馬倨牙食虎豹,釋嘼毛傳同。秦風言六駁者,據所見而言也。從馬交聲。北角切。古音在二部。
11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114
標題:駃jué
115
注解:駃騠,馬父騾子也。謂馬父之騾也。言馬父者,以別於驢父之騾也。今人謂馬父驢母者為馬騾,謂驢父馬母者為驢騾。不言驢母者,疑奪。葢當作馬父驢母騾也六字。孟康曰:駃騠生七日而超其母。從馬夬聲。古穴切。十五部。
11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117
標題:騠tí
118
注解:駃騠也。從馬是聲。杜兮切。十六部。
11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120
標題:騾luó
121
注解:驢父馬母者也。者字今補。崔豹曰;驢為牡,馬為牝,卽生騾。馬為牡,驢為牝,生駏驉。抱樸子曰:世不信騾乃驢馬所生,云各自有種,況乎仙者難知之事哉。從馬□聲。洛戈切。十七部。今字作騾。□,或從羸。羸亦□聲也。
12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123
標題:驢lǘ
124
注解:驢獸二字今補。佀馬,長耳。從馬盧聲。力居切。五部。按驢、騾、駃騠、騊駼、驒騱,大史公皆謂為匈奴奇畜,本中國所不用,故字皆不見經傳。葢秦人造之耳。若鄉射禮閭中注云:閭,獸名,如驢一角。或曰如驢岐蹄。引周書北堂以閭。閭斷非驢也,而或以為一物何哉。
12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126
標題:□ménɡ
127
注解:驢子也。何承天纂文同。從馬冡聲。莫紅切。九部。
12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129
標題:驒tuó
130
注解:驒騱,野馬屬。屬,各本作也,今依大平御覽正。依爾雅則騊駼為野馬,故許謂驒騱為野馬屬。郭注子虛賦曰:野馬,如馬而小,驒騱、駏驉類也。從馬單聲。古音在十四部。郭璞、張守節皆音顚,大徐代何切,乃下文別一義之音也。一曰驒馬。二字各本奪,今補。驒騱合二字為一物。此單言驒為一物,名之宜正者也。青驪白鱗,青黑色之馬,起白片如鱗然。釋嘼曰:青驪粼驒。魯頌毛傳同。郭云:色有淺深斑駁隱粼,今之連錢騘也。郭意與許略異。文如鼉魚也。謂如鼉魚青黑而白斑也。鼉,見黽部,謂之魚者,水蟲皆得名魚也。似鰕魚則曰騢,似鼉魚則曰驒,音各相同也。徒河反。十四、十七部之合意。
13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132
標題:騱xī
133
注解:驒騱也。依韻會訂。從馬奚聲。胡雞切。十六部。
13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135
標題:騊táo
136
注解:騊駼,北野之良馬也。釋嘼曰:騊駼馬,野馬。如淳漢書注曰:騊駼,野馬也。師古曰:騊駼,出北海中,其狀如馬,非野馬也。楊雄傳:前番禺,後陶塗。師古曰:國名,出騊駼。按如淳用爾雅為訓,顏氏駁之,誤矣。騊駼為北野之良馬,故謂之野馬。從馬匋聲。徒刀切。古音在三部。
13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138
標題:駼tú
139
注解:騊駼也。從馬餘聲。同都切。五部。
14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141
標題:驫biāo
142
注解:眾馬也。廣雅曰:驫驫,走皃也。吳都賦:驫□飍矞。善曰:眾馬走皃也。從三馬。甫虯切。三部。纂文音風幽切。1603文一百一十五今補□□二篆則當云一十七。 重八
14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馬部
144
標題:□zhì
145
注解:解□獸也。四字一句。佀牛,一角。各本皆作似山牛,今刪正。玉篇、廣韻及大平御覽所引皆無山也。古者決訟,令觸不直者。下者字依玉篇補。神異經曰:東北荒中有獸,見人鬥則觸不直,聞人論則咋不正,名曰獬豸。論衡曰:獬豸者,一角之羊,性識有罪,皐陶治獄,有罪者令羊觸之。按古有此神獸,非必皋陶賴之聽獄也。廣韻曰:字林、字□作解□,廣雅作□□,陸作獬豸。陸謂陸法言切韻也。□與解疊韻,與豸同音通用。□能止不直,故古訓為解。左傳宣十七年:庶有□乎。杜注:□,解也。釋文本作□,正義本作豸。陸云:□解之訓見方言。孔云:豸,解也。方言文,今方言卷十二瘛,解也。瘛必□之誤字,旣誤後乃反以胡計耳。左釋文大書□字,俗改為鳩,莫能諟正。象形,謂象其頭角也。從豸省。此下當有豸亦聲。宅買切。十六部。凡□之屬皆從□。
14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部
147
標題:□xiào
148
注解:解□屬也。葢亦神獸。從□□聲。古孝切。二部。按廣韻作□,玉篇作□,皆從孝。
14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部
150
標題:薦jiàn
151
注解:獸之所食艸。艸部曰:薦,艸席也。與此義別,而古相叚借。左氏傳:戎狄薦居。服□云:薦,艸也,言狄人逐水艸而居徙無常處。是則子愼謂薦卽薦之叚借字也。莊子:麋鹿食薦。釋文引三蒼注曰:六蓄所食曰薦。凡注家云薦進也者,皆薦之叚借字。薦者,藉也,故引伸之義為進也,陳也。從□艸。會意。作甸切。十三部。古者神人□□遺黃帝。絫□曰解□,單□曰□。帝曰:「何食?何處?」曰:「食薦。當作艸。夏處水澤,冬處松柏。」此說從□艸之意。初造字時,因□食艸成字。後乃用為凡獸所食艸之偁。不入艸部者,重□也。
15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部
153
標題:灋fǎ
154
注解:□也。□者,罰辠也。易曰:利用□人,以正法也。引伸為凡模笵之偁。木部曰:模者,法也。竹部曰:笵者,法也。土部曰:型者,鑄器之法也。平之如水。從水,說從水之意。張釋之曰:廷尉,天下之平也。□所□觸不直者去之。從□去。下□字今依韻會補。此說從□去之意。法之正人,如□之去惡也。方乏切。八部。法,今文省。許書無言今文者,此葢隸省之字,許書本無,或增之也。如艸部本有□無折。佱,古文。1611文四 重二
15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部
156
標題:鹿lù
157
注解:鹿獸也。鹿字今補。三字句。韻會作山獸。象頭角四足之形。盧谷切。三部。鳥鹿足相比。從比。依韻會訂。說從比之意也。上言比象其足矣,此當有一曰二字。鳥鹿皆二足相距密,不同他獸相距寬,故鳥從匕,鹿從比。比,密也。古匕與比通用,故槩之曰從比。凡鹿之屬皆從鹿。
15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159
標題:麚jiā
160
注解:牡鹿也。釋嘼曰:鹿,牡麚。從鹿叚聲。古牙切。古音在五部。俗作□。□夏至解角。月令:仲夏之月,日長至,鹿角解。
16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162
標題:麟lín
163
注解:大牡鹿也。牡,各本及集韻、類篇皆訛牝,今正。玉篇曰:麟,大麚也。是也。子虛賦射麋腳麟,謂此。按許此篆為大麚,□篆為麒□。經典用仁獸字多作麟,葢同音叚借。從鹿□聲。力珍切。十二部。
16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165
標題:麀yōu
166
注解:牝鹿也。釋嘼曰:鹿牝,麀。小雅吉日傳曰:鹿牝曰麀。按引伸為凡牝之偁。大雅靈臺傳曰:麀,牝也。左傳:思其麀牡。曲禮:父子聚麀。皆謂卽牝字也。詩一言騋牝,三言麀鹿,皆取生息蕃多之意。從鹿牝省。會意。按牝本從匕聲,讀扶死反,麀音葢本同。後人以鹿聲呦呦改其音,並改其字作□耳。於虯切。三部。□,或從幽聲。按上二篆鉉本在部末,鍇本無,知古本次此,鍇本奪而未補,鉉本則補而綴於後也。今更正。文二十六 重六
16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168
標題:□nuàn
169
注解:麛也。各本麛上有鹿字,今依李善刪。吳都賦:翳薈無□鷚。李善□音須,引《說文》麛也。按廣韻□入十一虞,□入二十九換。以許讀若偄訂之,是許本從耎。而從需者,乃轉寫訛俗也。古音需聲在五部。耎聲在十四部。從鹿耎聲,讀若偄弱之偄。奴亂切。十四部。
17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171
標題:麛mí
172
注解:鹿子也。釋嘼曰:鹿子麛。字亦作麑。論語麑裘卽麛裘。國語注曰:鹿子曰麑。麋子曰□,按□,王制只作夭。注云:少長曰夭。從鹿弭聲。莫兮切。十六部。兒聲同部也。
17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174
標題:麉jiān
175
注解:鹿之絕有力者。釋獸文。從鹿幵聲。古賢切。十二部。今爾雅作□。
17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177
標題:麒qí
178
注解:麒麟,仁獸也。各本無麒麟二字,今依初學記補。公羊傳曰:麟者,仁獸也。何注:狀如麕,一角而戴肉,設武備而不為害,所以為仁也。麟者木精。毛詩傳曰:麟信而應禮。左傳服□注:麟,中央土獸,土為信,信禮之子,修其母致其子。視明禮修而麟至,思睿信立而白虎擾,言從父成而神龜在沼,聽聦知正而名川出龍,貌恭性仁則鳳皇來儀。此左氏、毛氏說與公羊說不同也。五經異義許愼謹案:禮運云:麟鳳龜龍,謂之四靈。龍,東方也。虎,西方也。鳳,南方也。龜,北方也。麟,中央也。是異義謂麟為信獸,從左、毛說矣。而此云仁獸何也,異義早成,《說文》解字晚定。此云仁獸,用公羊說,以其角端戴肉,不履生蟲,不折生艸也。鄭駁異義曰:五事,言作從,從作父。言於五事屬金,孔子作春秋,故應以金獸性仁之瑞。鄭說與奉德侯陳欽說略同。鄭云金獸性仁,許云仁獸,與鄭駁無異。但鄭君黨錮事解,箋毛詩信而應禮,乃依毛說,與駮異義相違。是知學固與年而徙矣。麇身,牛尾,一角。爾雅釋獸文。從鹿其聲。渠之切。一部。廾部曰:杜林以□為麒。
17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180
標題:麐lín
181
注解:牝麒也。張揖注上林賦曰:雄曰麒,雌曰麟,其狀麇身牛尾狼題。郭璞曰:麒似麟而無角。從鹿吝聲。力珍切。按吝聲古音在十三部。經典麒麟無作麐者,惟爾雅從吝,而亦云本又作麟。許書別麟麐為二,又別麒麟之牡牝,未知許書古本固如此不。玉篇、廣韻皆麟麐為一字。許書葢本無麐字,淺人所增。今於麒篆下補麒麟二字於仁獸之上,而刪麐篆併解說,則於古經傳及爾雅皆無不合。單□麟者,大牡鹿也。□麒麟者,仁獸也。麒麟可單□麟。麐者,麟之或字。
18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183
標題:麋mí
184
注解:鹿屬。從鹿米聲。武悲切。十五部。麋冬至解角。月令:仲冬,日短至,麋角解。夏小正:十有一月隕麋角。
18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186
標題:麎chén
187
注解:牝麋也。釋獸曰:麋,牡麔。牝麎。吉日其祁孔有箋云:祁當作麎。麎,麋牝也。大司馬注:鄭司農曰:五歲為愼。後鄭云:愼讀為麎,麋牝曰麎。按麎在漢時必讀與祁音同,故後鄭得定詩之祁為麎。字林麎讀上尸反,徐音同,沈市尸反,皆本古說也。爾雅音義引字林上尸反,宋本不誤,俗改為上刃反。葢古書之難讀如此。從鹿辰聲。植鄰切。十三部。
18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189
標題:麔jiù
190
注解:麋牡者。見釋獸。從鹿咎聲。其久切。三部。
19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192
標題:□jǐ
193
注解:大麇也。麇,各本誤麋,今正。釋獸曰:□,大麕,旄毛狗足。郭云:旄毛者,□長也。山海經注曰:麂似獐而大,□毛狗腳。狗足。從鹿旨聲。居履切。十五部。麂,或從几。几聲。中山經如此作。
19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195
標題:麇jūn
196
注解:麞也。釋獸曰:麕,牡麌。牝麜其子麆。許書皆無其字。葢鹿旁皆後人所箸也。從鹿,囷省聲。葢小篆省囷為禾也。居筠切。古音在十三部。麕,籒文不省。今詩如此作。
19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198
標題:麞zhānɡ
199
注解:麋屬也。伏侯古今注曰:麞有牙而不能噬。考工記:繢人山以章。鄭云:章讀為獐。獐,山物也。齊人謂麇為獐。陸機詩疏云:麏麞也。青州人謂之麏。按麞異於麋者,無角。從鹿章聲。諸良切。十部。
20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201
標題:麠jīnɡ
202
注解:大麃也。牛尾,一角。麃,各本作鹿,誤,今正。釋獸云:麠,大麃,牛尾,一角。許所本也。史武帝紀漢、郊祀志皆曰:郊雍,獲一角獸,若麃然。武帝所獲正是麠。葢麃似麞無角。大麃有一角則謂之麠。當時有司因一角附會為麟也。從鹿畺聲。舉卿切。古音在十部。麖,或從京。蜀都、吳都二賦如此作。此與□或從京正同。
20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204
標題:麃páo
205
注解:麞屬。鉉本作麠屬,鍇本作麋屬,今依韻會本。麃者,麞屬也。麞者,麋屬也。韋昭曰:楚人謂麋為麃。葢麃似麋而無角。陸機詩疏曰:四足之美有麃,□足之美有鷮。從鹿,□省聲。薄交切。二部。詩鄭風:駟介麃麃。傳云:武皃。葢儦儦之叚借字也。
20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207
標題:麈zhǔ
208
注解:麋屬。《說文》自麋至麈皆說麋屬。乾隆三十一年,純皇帝目驗御園麈角於冬至皆解,而麋角不解。敕改時憲書麋角解之麋為麈。因知今所謂麈,正古所謂麋也。吳都賦注云:旄麈有尾,故翦之。從鹿主聲。之廋切。古音在四部。
20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210
標題:麑ní
211
注解:狻麑獸也。釋獸曰:狻麑如虦貓,食虎豹。從鹿兒聲。五雞切。十六部。按此篆與犬部狻篆疑皆後人所增。
21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213
標題:麙xián
214
注解:山羊而大者,細角。此七字文理不順,疑有誤。當作山羊而大角者。從鹿咸聲。胡毚切。七部。按釋獸說麙,與此絕異。
21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216
標題:麢línɡ
217
注解:大羊而細角。釋獸曰:麢大羊。山海經作麢,本艸作羚羊。從鹿霝聲。郞丁切。十一部。
21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219
標題:□ɡuī
220
注解:鹿屬。從鹿圭聲。古□切。十六部。
22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222
標題:□shè
223
注解:如小麋,臍有香。釋獸曰:麝父麕足。郭云:腳似麇。從鹿□聲。神夜切。古音在五部。
22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225
標題:□yù
226
注解:佀鹿而大。楊雄蜀都賦。麢□鹿麝。從鹿與聲。羊茹切。五部。
22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228
標題:麗lì
229
注解:旅行也。此麗之本義,其字本作麗,旅行之象也。後乃加鹿耳。周禮:麗馬一圉,八麗一師。注曰:麗,耦也。禮之儷皮,左傳之伉儷,《說文》之驪駕皆其義也。□相附則為麗。易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榖艸木麗乎土,是其義也。麗則有耦可觀,□部曰:麗□猶靡麗也。是其義也。□而介其間亦曰麗,離卦之一陰麗二陽是也。鹿之性,見食急則必旅行。此說從鹿之意也。見食急而猶必旅行者義也。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傳曰:鹿得蓱,呦呦然鳴而相呼。□誠發乎中,以興嘉樂賓客,當有□誠相招呼以成禮也。北史:裴安祖聞講鹿鳴,而兄弟同食。古文只作麗,後乃加鹿之意如是。從鹿麗。各本麗下有聲字,今正。從鹿,五經文字作從鹿省,葢張氏所據如是,故隸書多作麗少一畫。郞計切。十五部。《禮》:麗皮納聘。葢鹿皮也。聘禮曰:上介奉幣儷皮。士冠禮:主人酬賓,束帛儷皮。儷卽刺麗之俗。鄭注:儷皮,□鹿皮也。鄭意麗為兩,許意麗為鹿,其意實相通。士冠注曰:古文麗為離。麗,古文。□,篆文麗字。古本皆作篆文,毛刻作籒文。集韻、類篇曰:古作麗、□。玉篇又乖異不同。廣韻則麗、麗各字。疑麗者古文,麗者籒文,□者小篆也。然小篆多用麗為形聲。文二十六今刪□。重六按此部各本□下麛上有□篆,云鹿迹也,從鹿速聲,桑谷切。無論橫亙令上下二篆不相接。釋獸曰:麋其蹤跡□,鹿其迹速,又作□。麇其迹解,兔其迹迒。廣雅緫之曰:□□解亢迹也。疏曹憲匹迹反。是可以證古爾雅之作□,不作速。卽加鹿亦當作□,不從速。辵部曰:□,籒文迹。□無妨專為鹿迹之名。卽作□,亦必匹迹切,在十六部。不得從速,桑谷切,在三部也。許書有□篆,必是淺人據誤本爾雅所羼入,今刪正。集韻:疏或迹字,資昔切。又按麒麟作麐,而麟為別一字,求之古文往往不合。麐為牝麒,何以經傳不□麒但□麟,且又何不言牡曰麒也。鳥部以鳳居首,此亦當鹿篆之下出麒篆,解云:麒麟,仁獸也。麇身牛尾一角。從鹿,其聲。又出麟篆,解云:麒麟也。從鹿,麟聲。一曰麟大牡鹿也。又出麐篆,解云:或從吝聲。以下乃次麚篆,乃合。今本恐非古本耳。改□篆為□篆,次於麉篆之下,解云:鹿跡也,從鹿□,□籒文跡。乃合。
230
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鹿部
231
472
232
標題:粗cū
233
注解:行超遠也。鹿善驚躍,故從三麀。引伸之為鹵莽之偁。篇、韻云:不精也,大也,疏也。皆今義也。俗作麁,今人槩用粗,粗行而粗廢矣。粗音徂古切。從三鹿。三鹿齊跳,行超遠之意。字統云:警防也。鹿之性,相背而食,慮人獸之害也。故從三鹿。楊氏與許乖異如此。倉胡切五部。凡粗之屬皆從粗。
23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粗部
235
標題:□chén
236
注解:鹿行揚土也。群行則揚土甚。引伸為凡揚土之偁。土部曰:埃,塵也。塺,塵也。坋,塵也。釋詁:塵,久也。卽桑柔傳之填,久也。東山傳:烝,□也。箋云:古者聲填塵同也。又甫田傳曰:尊者食新,農夫食陳。按□填塵陳四字同音,皆訓久,當是填為正字。填者,□也。□則安定。□、鎭與填同,塵、陳皆叚借字也。從粗土。不入土部者,重粗也。直珍切。十二部。□,籒文。揚土上散,故從二土在上。文二 重一
23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粗部
238
472
239
標題:□chuò
240
注解:□獸也。□字今補。三字句。佀兔青色而大。中山經:綸山其獸多閭麈麢□。郭注:□似兔而鹿腳,青色,音綽。按□乃□之俗體耳。集韻別為兩字,非也。象形。頭與兔同,足與鹿同。合二形為一形也。丑略切。按言部曰:訬讀若□。則古音在二部。凡□之屬皆從□。□,籀文。
24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部
242
標題:毚chán
243
注解:狡兔也,小雅巧言傳曰:毚兔,狡兔也。按狡者,少壯之意。兔之駿者。駿者,良才者也。從□兔。兔之大者,則為□之類。士咸切。八部。
24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部
245
標題:□xiě
246
注解:獸名。從□吾聲,讀若寫。司夜切。古音在五部。
24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部
248
標題:□jué
249
注解:□獸也。三字句。佀狌狌。曲禮曰:狌狌能言,不離禽獸。諸家說狌狌如狗,聲如小兒嗁,其字亦作猩猩。玉篇、廣韻皆曰:□似狸。疑似狌狌三字當作似狸二字。從□夬聲。古穴切。十五部。文四 重一
25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部
251
472
252
標題:兔tù
253
注解:兔獸也。各本作獸名,今正。三字句。象兔踞,兔字今補。踞俗字也,當作居。後其尾形。其字象兔之蹲,後露其尾之形也。湯故切。五部。俗作菟。兔頭與□頭同。凡兔之屬皆從兔。
25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兔部
255
標題:逸yì
256
注解:失也。此以迭韻為訓。亡逸者,本義也。引伸之為逸游,為暇逸。從辵兔。會意。夷質切。十二部。兔謾訑善逃也。說從辵兔之意。謾、訑皆欺也。謾音蠻。訑言部作詑,音大和切。兔善逃,故從兔辵。猶隹善飛,故奪從手持隹而失之。皆亡逸之意。
25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兔部
258
標題:冤yuān
259
注解:屈也。屈,不伸也。古亦叚宛為冤。從冂兔。會意。冖音莫狄切,覆也。於袁切。十四部。兔在冂下不得走,益屈折也。枉曲之意取此。
26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兔部
261
標題:婏fàn
262
注解:兔子也。釋獸曰:兔子婏。本或作嬔。按女部曰嬔,生子齊均也。此云婏,兔子也。則二字義別矣。郭云:俗□曰□。婏,疾也。此上當有一曰二字。從女兔。芳萬切。十四部。按爾雅音義匹萬反,又匹附反。恐當前一音為是,後一音非。
26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兔部
264
標題:□fù
265
注解:疾也。玉篇、廣韻皆曰:急疾也。今作□。少儀曰:毋拔來,毋報往。注云:報讀為赴疾之赴。拔、赴皆疾也。按赴、□皆卽□字。今字□、□皆廢矣。從三兔。與三馬、三鹿、三犬、三羊、三魚取意同。兔善走,三之則更疾矣。芳遇切。古音葢在三部。闕。此闕謂闕其讀若也。然其音固傳矣。文五
26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兔部
267
標題:免miǎn
268
注解:兔逸也。從免不見足,會意。許書失此字,而形聲多用為偏旁,不可闕也。今補。免兔之異,異於其足。能鹿□從比,鳥烏兔從匕。兔象其蹲居之形,有足有尾,其字當橫視之。兔之走最迅速,其足不可諟見,故免省一畫。兔不見獲於人則謂之免。孫子云: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是也。此二字之別也。引伸之,凡逃逸者皆謂之免。假借為袒免,為免薧。依毛詩與灑韻,古音在十三部,轉入十四部也。今音忙辨切。錢氏大昕云:兔免當是一字,漢人作□誤分之。似未然。俛從免,自是會意。文五今補免篆。則為文六。
26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兔部
270
標題:萈huán
271
注解:山羊細角者。從兔足,從□聲。苜部下曰:從□,從目。萈從□。胡官切。十四部。苜在十五部,合音冣近。俗作羱。凡萈之屬皆從萈。讀若丸。寬字從此。寬用為聲。文一
27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萈部
273
473
274
標題:犬quǎn
275
注解:狗之有縣蹏者也。有縣蹏謂之犬,叩氣吠謂之狗,皆於音得義。此與後蹄廢謂之彘,三毛聚居謂之豬,竭尾謂之豕,同明一物異名之所由也。莊子曰:狗非犬。司馬彪曰:同實異名。夫異名必由實異,君子必貴游藝也。象形。苦泫切。十四部。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畫狗也。」又曰:牛羊之字以形聲。今牛羊犬小篆卽孔子時古文也。觀孔子言,犬卽狗矣,渾言之也。凡犬之屬皆從犬。
27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277
標題:狗ɡǒu
278
注解:孔子曰:「狗,叩也。叩氣吠□守。」吠以當作以吠。許書有扣無叩,扣訓牽馬也。疑古本有叩字,而許逸之。叩,觸也。從⼙,口聲。叩氣者,出其氣也。一說叩卽敂之俗。敂者,擊也,凡以此擊彼皆曰敂。犬敂氣吠亦是以內禦外。鴻範五行傳注曰:犬,畜之以口吠守者也。屬言。按釋獸云:未成豪,狗。與馬二歲曰駒,熊虎之子曰豿同義。皆謂稚也。從犬句聲。古厚切。四部。
27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280
標題:獀sōu
281
注解:南越名犬獿獀也。獿獀迭韻字。南越人名犬如是。今江浙尚有此語。從犬叜聲。所鳩切。三部。
28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283
標題:尨mánɡ
284
注解:犬之多毛者。釋嘼、毛傳皆曰:尨,狗也。此渾言之。許就字分別言之也,引伸為雜亂之偁,小戎箋曰蒙尨是也。牛白黑雜毛曰牻,雜語曰哤,皆取以會意。從犬彡。會意。彡以言其多毛也。莫江切。九部。《詩》曰:「無使尨也吠。」召南野有死麇文。
28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286
標題:狡jiǎo
287
注解:少犬也。犬,各本作狗,今依急就篇注。事類賦注作犬,淮南俶真訓:狡狗之死也,割之有濡。高注:狡,少也。引伸為狂也,滑也,疾也,健也。從犬交聲。古巧切。二部。匃奴地有狡犬,巨口而黑身。周書五會解:匈奴以狡犬。狡犬者,巨身四尺果。顏注急就篇曰:狡犬,匈奴中大犬也,巨口而赤身。
28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289
標題:□nónɡ
290
注解:犬惡毛也。爾雅:旄毛。郭云:□長也。從犬農聲。奴刀切。古音在九部。乃容反。
29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292
標題:猲xiē
293
注解:猲獢,各本奪此二字,今依全書通例補。雙聲字也。短喙犬也。見釋獸、毛詩傳。從犬曷聲。許謁切。十五部。毛詩作歇,爾雅又作□。今爾雅釋文作獥,乃轉寫訛字也。詩釋文曰:《說文》音火遏反。《詩》曰:「載獫猲獢。」秦風四驖文。《爾雅》曰:「短喙犬謂之猲獢。」釋獸文。此引詩,又引爾雅,可以證不□不來也,騋牝驪牝也二條皆有訛奪。
29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295
標題:獢xiāo
296
注解:猲獢也。從犬喬聲。許驕切。二部。毛詩又作驕。
29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298
標題:獫xiǎn
299
注解:長喙犬也。見釋嘼、毛詩傳。一曰黑犬黃頭。別一義。從犬僉聲。虛檢切。七部。詩釋文引《說文》力劍反。
30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01
標題:□zhù
302
注解:黃犬黑頭。廣雅說犬屬有□。從犬主聲,讀若注。之戍切。古音在四部。
30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04
標題:猈bài
305
注解:短脛犬。犬,舊作狗,今正。說解中例云犬也。猈之言□也,言矲□也。從犬□聲。薄蟹切。十六部。
30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07
標題:猗yī
308
注解:犗犬也。犬曰猗,如馬曰騬、牛曰犗、羊曰羠,言之不妨通互耳。有用為歎□者,齊風傳曰猗,嗟歎辭,商頌傳曰猗,歎辭是也。衛風傳曰:猗猗,美盛皃。檜風傳曰:猗儺,柔順也。節南山傳曰:猗,長也。皆以音叚借也。有叚為兮字者,魏風清且漣猗、清且直猗、清且淪猗是也。有叚為加字者,小雅猗于畝丘是也。有叚為倚字者,小雅有實其猗是也。從犬奇聲。於離切。古音在十七部。
30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10
標題:狊jú
311
注解:犬視皃。從犬目。古闃切。古十六部。按爾雅須屬。鳥曰狊。此謂鳥振其毛羽如犬張目也。釁、撟、須、狊皆謂須眉、髦鬣、之而、毛觜之鼓動也,故槩之曰須屬。
31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13
標題:□yān
314
注解:竇中犬聲。犬鳴竇中聲□□然也。從犬音,音亦聲。乙咸切。七部。
31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16
標題:默mò
317
注解:犬暫逐人也。叚借為靜穆之偁。亦作嘿。從犬黑聲,讀若墨。莫北切。一部。
31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19
標題:猝cù
320
注解:犬從艸曓出逐人也。叚借為凡猝乍之偁。古多叚卒字為之。從犬卒聲。粗□切。十五部。
32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22
標題:猩xīnɡ
323
注解:猩猩,犬吠聲。遠聞犬吠聲猩猩然也。從犬星聲。桑經切。十一部。按禮記、爾雅皆有猩猩。記曰:猩猩能言。猩猩亦作狌狌。許不錄狌字,猩字下亦不言獸名,豈以形乍如犬因之得名故與。
32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25
標題:□xiàn
326
注解:犬吠不止也。從犬兼聲,讀若檻。胡黯切。七部。一曰兩犬爭也。於兼犬取意。
32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28
標題:□hǎn
329
注解:小犬吠。從犬□聲。荒檻切。八部。南陽新野有□鄉。野,各本作亭,今正。南陽郡新野縣見地理志、郡國志。今河南南陽府新野縣南有漢新野故城。
33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31
標題:猥wěi
332
注解:犬吠聲。此本義也。廣韻曰:鄙也。今義也。從犬畏聲。烏賄切。十五部。
33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34
標題:獿nǎo
335
注解:獿,此複舉字之未刪者。□也。⼢部夒今作獶,作猱。獿則別一字,別一義。從犬夒聲。女交切。古音在三部。
33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37
標題:□xiāo
338
注解:犬獿獿咳吠也。廣雅曰:擾也。從犬翏聲。火包切。古音在三部。
33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40
標題:□shǎn
341
注解:犬容頭進也。也當作皃。漢書曰:容頭過身。從犬參聲。山檻切。七部。按此字集韻、類篇皆云疏簪切,犬容頭進皃。不言出《說文》。小徐無此篆。一曰賊疾也。賊疾疑有誤。
34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43
標題:□jiǎnɡ
344
注解:嗾犬厲之也。口部曰:嗾,使犬聲也。厲之猶勉之也。引伸為凡勸勉之偁。方言曰:自關而西秦晉之間相勸曰聳,或曰獎。中心不欲而由旁人之勸語亦曰聳。凡相被飾亦曰獎。從犬,將省聲。卽兩切。十部。俗作奬。
34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46
標題:□chǎn
347
注解:犬齧也。犬字今補。從犬戔聲。初版切。十四部。
34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49
標題:狦shàn
350
注解:惡健犬也。廣雅曰:狼也。從犬,□省聲。所晏切。十四部。廣韻又平聲。
35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52
標題:狠yán
353
注解:犬鬥聲。犬,各本作吠,今依宋本及集韻正。鬥,各作鬬,今正。今俗用狠為很,許書很狠義別。從犬艮聲。五還切。古音在十三部。
35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55
標題:□fán
356
注解:犬鬥聲。鬥字今正。從犬番聲。附袁切。十四部。
35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58
標題:狋yí
359
注解:犬怒皃。漢書東方朔傳曰:狋吽牙者,兩犬爭也。從犬示聲。漢書五伊反,玉篇魚饑切。十五部。大徐語其切,非也。一曰犬難附。附,各本訛得,今依集韻、類篇正。附猶近也。代郡有狋氏縣。地理志、郡國志同。孟康曰:狋音權,氏音精。讀又若銀。上文云示聲,則在脂微。而又讀入文□部。或曰當作讀若銀,在下文從犬斤聲之下。
36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61
標題:□yín
362
注解:犬吠聲。九辨:猛犬狺狺而迎吠。王注:讒佞歡呼而在側也。狺卽□字。從犬斤聲。語斤切。十三部。
36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64
標題:獡shuò
365
注解:犬獡獡不附人也。良犬宋獡,以此得名。亦作獵,作□。從犬舄聲。南楚謂相驚曰獡。方言曰:獡,驚也。宋衛南楚凡相驚曰獡,或曰透。透,式六反。讀若訴。式略切。五部。古訴讀如朔。□、□。
36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67
標題:獷ɡuǎnɡ
368
注解:犬獷獷不可附也。呂氏春秋:荊文王得茹黃之狗。說苑作如黃。廣雅犬屬有楚黃,廣韻作楚獚,經典釋文作楚獚,實一字也。引伸為凡粗惡皃之偁。漢書曰:獷獷亡秦。從犬廣聲。古猛切。古音在十部。漁陽有獷平縣。地理志、郡國志同。服□曰:音鞏。
36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70
標題:狀zhuànɡ
371
注解:犬形也。引伸為形狀。如類之引伸為同類也。從犬爿聲。鉏亮切。十部。
37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73
標題:□zànɡ
374
注解:妄彊犬也。從犬壯,壯亦聲。徂朗切。十部。
37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76
標題:獒áo
377
注解:犬知人心可使者。知一作如。公羊傳曰:靈公有周狗謂之獒。何注:周狗,可以比周之狗,所指如意者。按周狗,爾雅注及博物志或訛作害狗,不可為據也。釋嘼曰:犬高四尺曰獒。從犬敖聲。五牢切。二部。《春秋傳》曰:「公嗾夫獒。」宣六年左傳文。
37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79
標題:獳nóu
380
注解:怒犬皃。從犬需聲,讀若槈。奴豆切。又乃矦切。四部。或作□者,訛字也。
38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82
標題:狧tà
383
注解:犬食也。爾雅:牛曰齝,羊曰齛,麋鹿曰齸,鳥曰膆,寓鼠曰嗛。當補之曰:犬曰狧,犬食主舌,他物主□也。漢吳王濞傳曰;狧穅及米。史記作□。□見舌部,以舌取食也,食爾反。狧讀如答,異字異音而同義。顏注云狧,古□字,乃大誤。從犬舌。小徐衍聲字。讀若比目魚鰈之鰈。魚部不收鰈字,而此有之。爾雅:鰈本或作鰨。葢許書鰨卽鰈也。他合切。八部。亦作□。齛字原從齒從枼作。
38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85
標題:狎xiá
386
注解:犬可習也。引伸為凡相習之偁。古叚甲為之。衛風傳曰:甲,狎也。此言叚借也。從犬甲聲。胡甲切。八部。
38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88
標題:狃niǔ
389
注解:犬性忕也。忕,大徐作驕,非。忕,習也。餘制切。心部作□,習也。□卽忕之訛也。狃本謂犬性之忕,引伸叚借為凡忕習之偁。鄭風傳曰:狃,習也。國語韋注、左傳杜注皆曰:狃,忕也。從犬丑聲。女久切。三部。
39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91
標題:獪kuài
392
注解:狡獪也。從犬會聲。方言:劋蹶獪也。秦晉之間曰獪。楚謂之劋,或曰蹶。鄭曰蒍,或曰□。又曰:央亡、嚜杘、□,獪也。又曰:□□,獪也。郭云:獪古狡□字。從犬會聲。古外切。十五部。按此篆葢本謂犬,叚借之言人。大徐本在狡□二篆間,非是。今依小徐及玉篇次於此。
39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94
標題:犯fàn
395
注解:□也。本謂犬,叚借之謂人。從犬聲。防險切。七部。巳,段注改為□。
39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397
標題:猜cāi
398
注解:恨賊也。本謂犬,叚借之謂人。從犬青聲。倉才切。古在十一部。
39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00
標題:猛měnɡ
401
注解:健犬也。叚借為凡健之偁。從犬孟聲。莫杏切。古音在十部。
40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03
標題:犺kànɡ
404
注解:健犬也。本謂犬,引伸謂人。廣韻曰:猰犺不順。從犬亢聲。苦浪切。十部。
40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06
標題:□qiè
407
注解:多畏也。本謂犬,叚借謂人。從犬去聲。去劫切。古音葢在五部。怯,杜林說:□從心。今字皆用伯山說也。
40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09
標題:獜lín
410
注解:健也。廣韻引犬健也。今本奪犬字。從犬□聲。力珍切。十二部。《詩》曰:「盧獜獜。」齊風文,毛詩作令令,纓環聲。許葢取三家詩也。
41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12
標題:狷juàn
413
注解:疾跳也。跳者,躍也。一曰急也。狷、狷古今字,今論語作狷,孟子作猥是也。論語曰: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大徐別增狷篆,非。從犬睘聲。古縣切。十四部。
41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15
標題:倏shū
416
注解:犬□疾也。依韻會本訂。引伸為凡忽然之詞。或叚儵字為之。從犬攸聲,讀若叔。式竹切。三部。
41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18
標題:狟huán
419
注解:犬行也。廣韻作大犬也。從犬亙聲。胡官切。十四部。《周禮》曰:「尚狟狟。」牧誓文,今作桓桓,許用孔壁中古文也。釋訓曰:桓桓,威也。魯頌傳曰:桓桓,威武皃。然則狟狟者,桓桓之假借字。此亦以□為好,以□為□,以堲為疾,以圛為繹之例。
42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21
標題:犻bó
422
注解:過弗取也。此有誤字。玉篇但云犬過,廣韻但云拂取。疑當合之曰犬過拂取。從犬巿聲,讀若孛。蒲□切。十五部。篇、韻皆步內切。
42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24
標題:□zhé
425
注解:犬張耳皃。從犬易聲。陟革切。十六部。
42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27
標題:猌yìn
428
注解:犬張齗怒也。齗,齒本也。從犬來聲,此從犬來會意,聲字衍,當刪。讀又若銀。又字衍。魚僅切。古音在十二部。
42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30
標題:犮bá
431
注解:走犬皃。依篇、韻訂。從犬而⼃之。曳其足,則剌犮也。⼃,餘制切,拽也。拽,引也。剌犮,行皃。剌音辣。犮與癶音義同。癶下曰:足剌癶也。薄撥切。十五部。
43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33
標題:戾lì
434
注解:曲也。了戾、乖戾、很戾皆其義也。引伸之訓為罪,見釋詁、詩毛傳。又訓為至,訓為來,訓為止,訓為待,訓為定。皆見釋詁、毛傳,皆於曲引伸之。曲必有所至,故其引伸如是。釋言曰:疑休戾也。從犬出戶下。會意。郞計切。十五部。犬出戶下為戾者,身曲戾也。各本少犬出戶下為五字,今補正。戶下猶戶閬。戶之下必有閾,閾高,則犬出必曲身。又或戶闔,犬擠出亦必偏曲其身。此說戾字會意本義。叚借用廣而本義廢矣。
43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36
標題:獨dú
437
注解:犬相得而鬥也。斗,各本作鬬,今正。凡爭鬥字許作斗。鬬者,遇也,其義各殊。今人乃謂鬬正,鬥俗,非也。從犬蜀聲。徒谷切。三部。羊為群,犬為獨。犬好鬥,好鬥則獨而不群,引伸叚借之為專壹之偁。小雅正月傳曰:獨,單也。孟子曰:老而無子曰獨。周禮大司□注曰:無子孫曰獨。中庸、大學皆曰:愼其獨。戾獨等字皆叚借義行而本義廢矣。一曰北囂山有獨□獸,如虎,白身,豕鬣,尾如馬。山海經北山經曰:北囂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白身,犬首,馬尾,彘鬣,名曰獨□。郭圖贊亦云:虎狀馬尾,號曰獨□。
43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39
標題:□yù
440
注解:獨□獸也。從犬谷聲。此蒙上文言獨□而終之,依全書之例則當次於狻玃以下。余蜀切。三部。郭音谷。
44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42
標題:□xiǎn
443
注解:秌田也。釋天曰:秋獵為獮。鄭君、韋昭、薛綜、杜預皆曰:獮,殺也。釋獮為殺者,以迭韻為訓。古音獮與璽同也,若明堂位叚省為獮,取其雙聲耳。從犬,取載獫□獢之意。壐聲。各本篆作璽,云璽聲,非是。依左傳釋文正。此從小篆文,非從籒文也。息□切。古音在十五部。□,□或從示。宗廟之田也,故從豕示。此篆文及解疑皆有訛,不能遽定,姑仍其舊。
44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45
標題:獵liè
446
注解:放獵,逐禽也。放,小徐作畋。畋,平田也,非許義。韻會作效,效疑校之訛。校獵見吳都賦,葢卽孟子之獵較也。校獵二字逗,以逐禽釋之。蔡邕月令章句曰:獵,捷也。白虎通曰:四時之田緫名為獵。毛詩:不狩不獵。箋云:冬獵曰狩,宵田曰獵。此因經文重言而分別之也。引伸為凌獵,為捷獵。從犬巤聲。良涉切。八部。
44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48
標題:獠liáo
449
注解:獵也。許渾言之。釋天析言之曰:宵田為獠。管子四稱篇:獠獵畢弋。從犬尞聲。力照切。二部。
45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51
標題:狩shòu
452
注解:火田也。火,各本作犬,不可通,今依韻會正。釋天曰:冬獵為狩。周禮、左傳、公羊、榖梁、夏小正傳、毛詩傳皆同。又釋天曰:火田為狩。許不偁冬獵而偁火田者,火田必於冬。王制曰:昆蟲未蟄,不以火田。故言火以該冬也。孟子曰:天子適諸矦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此謂六書叚藉以守為狩。有叚守為狩者,如明夷于南狩,天王狩於河陽皆或作守是也。從犬守聲。書究切。三部。《易》曰:「明夷於南狩。」明夷九三爻辭。
45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54
標題:臭xiù
455
注解:禽走臭而知其跡者,犬也。走臭猶言逐氣。犬能行路蹤迹前犬之所至,於其氣知之也,故其字從犬自。自者,鼻也。引伸叚借為凡氣息芳臭之偁。從犬自。尺救切。三部。
45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57
標題:獲huò
458
注解:獵所獲也。故從犬。引伸為凡得之偁。從犬蒦聲。胡伯切。古音在五部。
45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60
標題:獘bì
461
注解:頓仆也。人部曰:仆者,頓也。謂前覆也。人前仆若頓首然,故曰頓僕。從犬敝聲。毗祭切。十五部。《春秋傳》曰:「與犬犬獘。」僖四年左傳文,引此証從犬之意也。獘本因犬仆製字,叚借為凡仆之偁,俗又引伸為利弊字,遂改其字作弊,訓困也,惡也。此與改奬為□正同。斃,獘或從□。經書頓仆皆作此字,如左傳斃於車中、與一人俱斃是也。今左傳犬獘亦作犬斃。葢許時經書斃多作獘。
46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63
標題:獻xiàn
464
注解: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獻。此說從犬之意也。曲禮曰:凡祭宗廟之禮,犬曰羹獻。按羹之言良也,獻本祭祀奉犬牲之偁,引伸之為凡薦進之偁。按論語鄭注曰:獻猶賢也。獻得訓賢者,周禮注獻讀為儀。是以伏生尚書民儀有十夫,古文尚書作民獻。咎繇謨古文萬邦黎獻,漢孔宙碑費鳳碑斤,彰長田群碑皆用黎儀字,皆用伏生尚書也。班固北征頌亦用民儀字。從犬鬳聲。許建切。十四部。
46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66
標題:□yàn
467
注解:獟犬也。從犬幵聲。五甸切。十四部。一曰逐虎犬也。廣韻曰:逐獸犬。葢唐人避諱改。
46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69
標題:獟yào
470
注解:□犬也。二篆為轉注。從犬堯聲。五吊切。二部。
47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72
標題:狾zhì
473
注解:□犬也。左傳哀十二年:國狗之瘈,無不噬也。杜云:瘈,狂也。按今左傳作瘈,非古也。許所見作狾。從犬□聲。□,各本作折,篆體亦誤,今正。征例切。十五部。《春秋傳》曰:「狾犬入華臣氏之門。」襄十七年左傳曰:國人逐瘈狗,瘈狗入於華臣氏。無之門二字。漢五行志作狾。
47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75
標題:狂kuánɡ
476
注解:狾犬也。二篆為轉注。叚借之為人病之偁。從犬□聲。巨王切。十部。□,古文從心。按此字當從古文作。小篆變為從犬,非也。□。忹。
47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78
標題:類lèi
479
注解:種類相佀,唯犬為甚。說從犬之意也。類本謂犬相佀,引伸叚借為凡相佀之偁。釋詁、毛傳皆曰:類,善也。釋類為善,猶釋不肖為不善也。左傳:刑之頗類為纇。從犬頪聲。廣韻引無聲字。按此當云頪亦聲。頪,難曉也。力遂切。十五部。
48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81
標題:狄dí
482
注解:北狄也,北,各本作赤,誤,今正。赤狄乃錯居中國狄之一種耳。許書蟲部曰南蠻、曰東南閩越,大部曰東方夷,羊部曰西方羌,豸部曰北方貉,則此必言北狄。狄與貉皆在北,而貉在東北,狄在正北。釋地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八蠻在南方,六戎在西方,五狄在北方。李巡云:五狄者,一曰月支,二曰穢貊,三曰匈奴,四曰箄于,五曰白屋。王制、明堂位皆言東夷、南蠻、西戎、北狄。本犬種。此與蠻閩本虵穜,貉本豸種,羌本羊穜一例。狄之為言淫辟也。此與孔子曰貉之言貉貉惡也一例。惡與貉,辟與狄皆迭韻為訓。風俗通云:狄父子□叔同穴無別。狄者,辟也,其行邪辟,其類有五。按辟者,今之僻字。從犬,亦省聲。徒歷切。十六部。按亦當作束。李陽冰云:蔡中郞以豊同豐,李丞相持束作亦。所謂持束作亦者,指迹狄二字言。迹,籒文作□。狄之古文、籒文亦必作〈犬朿〉。是以詩瞻卬狄與刺韻,屈原九章悐與積擊策跡適跡葢韻,古音在十六部也。若從亦聲,則古音在五部而非其韻。然自李斯變古籒為篆文,其形已誤,而其聲至今不誤。聖人諭書名之澤長矣。
48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84
標題:狻suān
485
注解:狻麑,如虦苗,□虎豹。苗,各本作貓,今依虎部正。虦苗謂淺毛也。釋獸曰:虎□毛謂之虦苗。狻麑如虦苗□虎豹。許所本也,於此詳之,故鹿部麑下只云狻麑也。全書之例如此,凡合二字成文者,其義詳於上字。同部異部皆然。從犬,非犬而從犬者,猶或行或飛,或毛或□,或介或鱗皆從蟲也。以下同。夋聲。素官切。十四部。見《爾雅》。
48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87
標題:玃jué
488
注解:大母猴也。各本無大,今依爾雅釋文、□應書、廣韻補。釋獸曰:貜父善顧。郭云:貑貜也,似獮猴而大,色蒼黑,能玃持人,善顧盼。按張揖注上林賦曰:玃似獮猴而大。善攫持人,好顧盼。七字依□應補。攫俗作玃,誤。從犬矍聲。俱縛切。五部。《爾雅》云:「玃父善顧。」各本此下有玃持人也四字,正由上奪而衍於此,今刪。
48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90
標題:猶yóu
491
注解:玃屬。釋獸曰:猶如麂,善登木。許所說謂此也。曲禮曰:使民決嫌疑,定猶豫。正義云:《說文》:猶,玃屬。豫,象屬。此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豫。按古有以聲不以義者,如猶豫雙聲,亦作猶與,亦作冘豫,皆遲疑之皃。老子:豫兮如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離騷:心猶豫而狐疑。以猶豫二字皃其狐疑耳。李善注洛神賦乃以猶獸多豫、狐獸多疑對說,王逸注離騷絕不如此,禮記正義則又以猶與豫二獸對說,皆郢書燕說也。如九歌君不行兮夷猶,王逸卽以猶豫解之。要亦是雙聲字。春秋經猶三望、猶朝於廟,猶繹今。謂可已而不已者曰猶,卽猶豫、夷猶之意也。釋詁曰:猷,謀也。釋言曰:猷,圖也。召南傳曰:猶,若也。《說文》:圖者,畫也,計難也。謀者,慮難也。圖謀必酷肖其事而後有濟。故圖也、謀也、若也為一義。周禮:以猶鬼神示之居。猶者,圖畫也。是則皆從遲疑鄭重之意引伸之。魏風毛傳:猷,可也。可之義與庶幾相近,庶幾與今語猶者相近也。釋詁又曰:猷,道也。以與由音同。秩秩大猷,漢書作大繇可證。釋詁又云:猷,已也。謂已然之□,亦卽猶三望之類也。從犬酋聲。以周切。三部。今字分猷謀字犬在右,語助字犬在左,經典絕無此例。一曰隴西謂犬子為猶。此別一義。益證從犬之意。
49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93
標題:狙jū
494
注解:玃屬。莊子:狙公賦芧。司馬彪云:狙,一名獦牂,似猨而狗頭,喜與雌猨交。崔□、向秀謂之猵狙。釋文:狙,七餘反。從犬且聲。親去切。五部。按親去切非也,本七余切,自叚借為覷字而後讀去聲。周禮蠟氏注:狙司卽覷伺也。倉頡篇曰:狙,伺□也。史、漢:狙擊秦皇帝。伏□、應劭、徐廣皆曰:狙,伺也。方言:自□而西曰□,或曰狙。郭注云:狙,伺也。此皆千恕切。一曰犬暫齧人者。犬下各本有也字,今依李善劇秦美新注刪。李云且餘反。一曰犬不嚙人者。此亦當且餘反。
49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96
標題:猴hóu
497
注解:夒也。夒上當有母猴二字。夒下曰:獸也,一名母猴。為下曰:母猴也。玃下曰:大母猴也。禺下曰:母猴屬也。□下曰:食母猴。母猴乃此獸名,非謂牝者。沐猴、獮猴皆語之轉,字之訛也。陸佃據桺子厚之言曰:猿靜而猴躁,共性迥殊。按許書亦猴與猿別,析言之也。若猿下曰禺屬,禺下曰母猴屬。毛傳曰:猱,猿屬。猱卽《說文》之夒字,是二者可相為屬而非一物也。爾雅曰;猱猿善援。謂二者一類。從犬侯聲。乎溝切。四部。
49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499
標題:□hù
500
注解:犬屬。疑犬屬之上當有□貜二字,淺人妄刪之。詳於此,故豸部但曰□貜也。□已上黃,□已下黑,食母猴。上林賦郭樸注同此。而腰以前黃,腰以後黑,奪去四字,當校補。南都賦注李善引《說文》。按史漢文□之上林賦、文□之南都、廣韻一屋說此物皆作豰,從豕。廣韻十八藥又引《說文》□貜作豰貜。尋許書豰為小豚。非一物一字也,將由寫者亂之。從犬□聲,讀若構。火屋切。三部。
50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502
標題:狼lánɡ
503
注解:佀犬,銳頭白頰,高歬廣後。詳其狀可識別也。毛傳曰:狼,獸名。釋獸曰:狼,牡貛。許謂貛卽貒。從犬良聲。魯當切。十部。
50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505
標題:狛bó
506
注解:如狼,善驅羊。從犬白聲,讀若檗。當言柏,今人黃檗字作黃柏,正雙聲之轉也。寧嚴讀之若淺洦。□嚴葢博訪通人之一也。洦,淺水皃,見水部。俗作泊,非也。古音傍各切。狛,大徐匹各切,玉篇白駕切,廣韻作□,亦白駕切,古音在五部。
50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508
標題:獌màn
509
注解:狼屬。從犬曼聲。舞販切。十四部。《爾雅》曰:「貙獌佀狸。」釋獸曰:貙佀狸。郭云:今貙虎也,大如狗,文似狸。釋獸又曰:貙□似狸。郭云:今山民呼貙虎之大者為貙豻。按郭語則二條一物也,故許貙下獌下皆偁貙獌似狸。郭注子虛賦云:蟃蜒,大獸,似狸,長百尋。則以西京賦巨獸百尋者掍而一之,恐附會矣。
51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511
標題:狐hú
512
注解:□獸也。鬼所乘之。爾雅音義無之字。有三徳:其色中和,小歬大後,廣韻作豐後。死則丘首。音義、廣韻皆作首丘。謂之三德。御覽有此四字。從犬瓜聲。戶吳切。五部。
51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514
標題:獺tǎ
515
注解:水狗也。小徐作小狗,大徐作如小狗。今依廣韻訂。食魚。大徐上有水居二字,乃上文作如小狗,因妄增。從犬賴聲。他□切。十五部。
51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517
標題:猵biān
518
注解:獺屬。楊雄蜀都賦作猵,羽獵賦、江賦作獱。郭樸三蒼解詁云:獱似狐,青色,居水中,食魚。從犬扁聲。布□切。十二部。按易翩與鄰韻。服□獱音賓,李善獱音頻,古扁聲、賓聲同在十二部也。今韻乃徧入先,獱入真矣。獱,或從賓。
51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520
標題:猋biāo
521
注解:犬走皃。引伸為凡走之偁。九歌:猋遠舉兮雲中。王注:猋,去疾皃。爾雅:扶搖謂之猋。作此字。從三犬。此與驫粗□同意。甫遙切。二部。1630文八十三 重五
52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犬部
523
標題:□yín
524
注解:□犬相齧也。□,各本作兩,今正。從二犬。義見於形也。語斤切。十三部。凡□之屬皆從□。
52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部
526
標題:□sī
527
注解:司空也。此空字衍。司者今之伺字。以司釋□,以迭韻為訓也。許書無伺字,以司為之。玉稨□注云:察也。今作伺、覗。按希馮直以□為伺、覗之古字,葢用許說也。其字從□,葢謂□犬吠亦守,伺察之意。從□□聲。息茲切。一部。司事者必□動有言,形聲中有會意。后、司字亦從口也。復說獄司空。此句上有奪字。某複者,姓名也。某復說獄司空曰□,別一義也。周禮司救役諸司空注:如漢法城旦、舂、鬼薪、白粲之類。儒林列傳:大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書乎。徐廣曰:司空,掌刑徒之官也。如淳說:都司空主罪人。應劭漢官儀曰:綏和元年,罷御史大夫官,法周制,初置司空。議者又以縣道官有獄司空,故覆加大為大司空。是則漢時有都司空,有獄司空,皆主罪人,皆有治獄之責。以其辨獄也,故從□。□者,獄之省。
52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部
529
標題:獄yù
530
注解:確也。召南傳曰:獄,埆也。埆同確,堅剛相持之意。從□從言。魚欲切。三部。二犬所□守也。說從□之意。韓詩曰:宜犴宜獄。鄉亭之繫曰犴,朝廷曰獄。獄字從□者,取相爭之意。許云所以守者,謂□牢拘罪之處也。1643文三
53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部
532
478
533
標題:鼠shǔ
534
注解:穴蟲之緫名也。其類不同而皆謂之鼠。引伸之為病也,見釋詁。毛詩正月作癙,雨無正作鼠,實一字也。象形。上□首,下□足尾。書呂切。五部。凡鼠之屬皆從鼠。
53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鼠部
536
標題:□fán
537
注解:□鼠也。三字為句。各本皆刪一字,淺人所為也。以下皆同。廣雅謂之白□,王氏念孫曰:□之言皤也。從鼠番聲,讀若樊。附袁切。十四部。或曰鼠婦。此別一義。釋蟲曰:蟠鼠負。蟠卽□字,負卽婦字,今之甕底蟲也。蟲部又云:□威,委黍。委黍,鼠婦也。
53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鼠部
539
標題:□hé
540
注解:□鼠,出胡地,皮可作裘。從鼠各聲。下各切。五部。
54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卷□鼠部
542
標題:鼢fén
543
注解:地中行鼠,伯勞所化也。中字依爾雅釋文補。化,各本作作,今依廣韻所引字林正。釋獸有鼢鼠,郭云:地中行者。陶隱居云:鼴鼠,一名隱鼠,一名鼢鼠,常穿耕地中,討掘卽得。蘇頌圖經曰:卽化為鴽者也。按依許氏說,百勞化田鼠,而田鼠化鴽,物類遞嬗,有如斯矣。方言謂之□鼠。□卽犁字,�
URN: ctp:ws767688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