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 Search for "ctext:705201"
Search details:
Scope: 清史稿
Condition : References 「同治
Total 12

志一百三十四 邦交七 瑞典 那威 丹墨 和蘭 日斯巴尼亞 比利時 義大利

3
瑞典即瑞丁,在歐羅巴西北境,與那威同一區。雍正十年始來華互市。道光二十七年春二月,與瑞典及那威國訂通商約。時法、美諸國通商,俱仿英和約條款。瑞本小國,亦求照英、法、美三國成案議通商條約。時瑞鋼鐵等項價甚賤,並求酌減稅則。兩廣總督兼五口通商善後事宜耆英以各項稅鈔甫經議定通行,未便因瑞鋼鐵率議輕減,不許;惟通商條約奏請許之。遂與瑞公使李利華訂約三十三條。同治六年,政府派出使大臣志剛等游歷各國,至瑞遞國書。光緒三年八月,瑞典開整理萬國刑罰監牢會,使臣愛達華達擺柏照會駐英使臣郭嵩燾,請中國派員入會。嵩燾以聞,許之。
6
丹墨即嗹馬,在歐羅巴洲西北。其來市粵東也,以雍正時,粵人稱為「黃旗國」。同治二年三月,丹馬遣其使臣拉斯勒福來華,抵天津,徑赴京師。署三口通商大臣董恂以丹使並未知照,無故來京,亟函知總署,飭城門阻之。而英使言:「丹國來人乃本館賓客,請勿阻。」總署遂置不問。英威妥瑪復代請立約,恭親王告以丹使擅越天津來京議約,萬難允其立約。威妥瑪乃言丹與英為姻婭之國,並援法使為布路斯、葡萄牙代請換約之例固請。王大臣等因語以丹使如欲中國允行,宜循中國定章,仍回天津照會三口通商大臣,方可立約。威妥瑪乃請嗣後外國使臣到津,應令天津領事告知中國常例,又為函致三口大臣代為之謝。大臣等以聞,朝旨交總署核議。旋派工部左侍郎恆祺會同三口通商大臣、兵部左侍郎崇厚辦理。
8
光緒七年十月,督辦中國電報事宜盛宣懷與丹總辦大北電報公司恆寧生會訂收遞電報合同。先是同治十年,丹國大北公司海線,由香港、廈門迤邐至上海,一通新嘉坡、檳榔嶼以達歐洲,名為南線,一通海參崴,由俄國亞洲旱線以達歐洲,名為北線,此皆水線也。至同治十二年,又擅在上海至吳淞設有旱線。至是中國甫設電局,因先與訂合同十四條:一,中國電報寄往外國之線路;二,電局與大北互定通電之價;三、四,由中國寄外國、外國寄中國內地之報,其報價應先行收清,後再劃還,並在上海立冊,每月互對;六,電價概由自定,惟寄外國報須按照萬國電報定章,又傳報可自編新碼;七,電局與大北往來用英文,惟合同以華文為主;八,大北原竭力幫助中國設電,惟中國自主之事不得干預;十,大北海線、中國旱線如有斷絕停滯,互相通知;十一,中國電政歸北洋大臣主持,有向大北購料者,應稟明北洋核奪;十二,大北應繳回中國電報之費,每三月一結。時法、英、美、德四國以大北公司僅有單股海線,又沿途祗通廈門口岸,其餘如汕頭、福州、溫州、寧波各口皆距較遠,請添設海線,就便通至各口。拒之,仍專與大北公司合辦。方議立合同,大北公司恆寧生欲載明中國不再租陸線與他人,且須永租大北,議遂中止。
9
九年,李鴻章致總署及盛宣懷,擬中、英、丹三公司合約,英、丹海線均至吳淞為止,將丹自淞至滬旱線購回,由我代遞。議久之始收回。初,大北公司原稟六條內,有「不準他國及他處公司於中國地界另立海線,又中國欲造海線、旱線與大北有礙者,不便設立」二條,為大北公司獨得之利益。因之中國亦取得總署、南北洋及出使大臣往來電報,「凡從大北電線寄發者,不取報費」,為中國獨得之利益。當時鴻章已批準咨行。英、美、法、德各使聞之,合詞照會總署。威妥瑪復援同治九年允英人設海線之案,必欲大東公司添設,政府不能阻。因之大北公司恆寧生請將中國官報照常給費。旋復來電,謂「自十月初三日為始,所有中國頭等官報由大北電線寄發者,須照章付足電資,方為發報」等語。
12
同治二年秋八月,與和蘭立約。和蘭與中國通商最早,至是見西洋諸國踵至,亦來天津援請立約。三口通商大崇厚以聞,朝議許之,即命崇厚在津與其使臣訂和約十六款。初和蘭使送來約稿,皆照英、法各國及參用續立之布、西、丹國等條約、章程,分別各款請議。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答以現在各口通商,均有定章,不必多列條款。和使亦允刪減,惟前往京師、南京通商,並內地傳教、減稅,暨在京互換條約各節,以和文為正義。爭論久之,始允刪去。而於稅則一層,許另立一款,議明各國稅則屆重修之年,和國亦許重修。並與照會,言將來重修稅則時,亦應按照價值秉公增減。遂定議:一,通使;二,海舶通商;三,游歷;四,傳教;六、八至十二,關稅;六、七,交涉案件;十三,交際議文;十四,行移文書各用本國文字;十五,利益均霑;十六,批準一年內換約。此與和蘭立約之始。三年五月,和公使礬大何文以換約期將屆,遣員伯飛鯉詣天津三口通商大臣,請在廣東省城換約。崇厚以所請符原議,奏請簡員往。朝廷命廣東巡撫郭嵩燾為換約大臣。屆期,和使僅以鈔錄副本上。嵩燾駮令取原本再定換約期。逾年始換。
19
日斯巴尼亞,一名西班牙,即大呂宋也。明嘉靖初,據南洋之蠻里喇,是為小呂宋,檣帆遂達粵東。及清咸豐八年,見英、法、俄、美立五口通商之約,遂與葡萄牙同請立約,不許。同治三年五月,西班牙使臣瑪斯復來請,並呈所奉全權憑據。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令瑪斯在天津候旨。朝廷復命候補京堂薛煥蒞津,會同崇厚與瑪斯議約。瑪斯援丹馬、西洋各國進京議約之案。薛煥等以丹馬等國雖在京議約,仍赴天津填寫定約日期,不得謂之在京立約。瑪使始允在津商辦。久之,出所擬條款,有為各國條約所無者,而於駐京一節,立意尤堅。久之始議定,共定條約五十二款,專條一款。六年四月,崇厚與瑪斯始公立文憑互換。十年,穆宗親政,各國請覲見呈遞國書,日使與焉。自是歲沿為例。
21
是年日屬地古巴因招華工,請訂專約。時日使為伊巴理,政府派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沈桂芬毛昶熙、董恂、夏家鎬、成林為全權大臣,與議約。先是光緒元年,總署奏派陳蘭彬出使美國及日斯巴尼亞、祕魯三國,辦理交涉事件。日與祕魯均有應議華人出洋承工事宜。祕魯已經李鴻章議有條款。日則自陳蘭彬查復後,復由總署議定保護華工條款,與各國使臣定期晤論。日使丁美霞及各國使臣亦議具條款,復將此條款參酌合而為一。正在會議,適滇省有戕斃英國繙譯官馬加理事,英使威妥瑪來言,事遂中止。自滇案議結,伊巴理時已來京晤議,訖未就緒。至是始議出章程凡十六款:一,維持同治三年天津條約,不得收留中國逃人;二,既除去前約承工出洋未能盡善之情,所有賠償一層作罷論;三,華人出洋須出情原,不得勉強及施詭譎之計;四,聽華民前往,不得禁阻;五,出洋報名領蓋印執照;六,派遣領事;七,予華人隨便往來準單,須與各國人一律;八,訴訟事件;九,查驗華民多寡之數;十,載華民出洋應守之船規;十一、十二,資送華工回國事件;十三,限制華人前往居住事件;十四,執照準單一切事宜,新到之華人與期滿之華人享同等利益;十五,此次條約未載之利益,中國若與他國,則日國應一體均霑;十六,換約事件及期限。是為重訂華工條款,畫押蓋印,明年換約,復公立文憑。六年,小呂宋華民請設領事,不果。
25
比利時舊名彌爾尼壬。清初,其國商船曾來粵東。道光季年,法人復為請通市,而貨舟不至。及五口通商,比遣使臣包禮士赴上海,呈請照各國立約通商。時薛煥撫江蘇,答以應與無約諸邦同一通市,無須另立條約。包禮士謂須入都定議,阻之,允暫留上海。先是咸豐九年,比遣使臣怡性要求蘇撫何桂清三條:一,比官商眷屬、船隻、貨物,與中國相待最優國同視;二,定約後以十二年為度;三,和約議定,須請用寶。至是復以為請。薛煥亦開三條:一,各口均設領事;二,禁商民赴內地游歷、通商;三,使臣不得赴京。比使堅不允更易。辯論久之,始議定。初,比使稱本國主為「大皇帝」,煥援英稱君主例稱「君主」,遂定約四條。時同治元年六月也。
29
二十五年,比使請增漢口租界,謂沿江日本租界旁地,除設鐵路站外,中間尚餘一萬尺,本國請用一千尺,不允。已而駐漢比國總領事復見張之洞,援同治四年中比條約第十二款,仍請在漢口日本界下給比租界百丈。張之洞告以各國專界皆須有專約。同治四年之約,祗言比人在通商各口宜居住、宜建造之處,可聽其租地建造,並無圈畫租界歸比國管轄之語。因與約三條:比人在漢口如欲租地居住,上有英、俄、法、德、日本各界,下有自日本界至鐵路中國之地,均宜居住,可聽各與業主議租。在他國租界,則遵守各界巡捕納捐各章程。在租界外中國之地,則遵守中國巡捕納捐章程,不準自修道路、自設巡捕,亦不準抗違拏犯。一也。比商欲買何處,可向業主商議,彼此情原,公平議價,照條約不得強壓迫受租值。二也。有比商一家,即議地一段,不能預圈空地一片歸比管轄,以致暗中作成租界。三也。
35
同治五年秋八月,義國使臣阿爾明雍介駐京法國領事德微亞詣三口通商大臣、兵部左侍郎崇厚請立通商條約,許之。旋派戶部左侍郎譚廷襄全權大臣,會同崇厚辦理通商條約。九月,阿爾明雍偕法國繙譯官李梅親齎所擬條約五十五款請核,並遞國書。其約大致本丹國和約而參用法、布等國條約,獨禁用「夷」字一條,本之英約。而中國於義向未稱「夷」,與英事實不同,政府以無關緊要,亦不予駮。遂定議。其目之要者為二,附稅則一,與法、布二國同,與英、美、丹、奧、日本各國權度名略異。通商章程善後九款,與丹、奧、比等國大致同。約定後,阿使回國。旋由法使伯洛內致送我國訂約大臣圓形金牌,上印本國君主容儀,以為紀念,受之。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