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卷四 人事門下 |
2 | 十三經 |
3 | 《周易》《毛詩》《尚書》)始,《周禮》《儀禮》與《禮記》。春秋三傳《公》《穀》《左》,《孝經》《爾雅》《論》《孟子》。 |
4 | 廿四史 |
5 | 《史記》《兩漢》《三國志》,《晉書》《宋書》《魏書》繼。《南齊》《北齊》共後《周》,《梁》《陳》《南史》與《北史》。《隋書》、《新唐》《新五代》,十七史書可共識。《宋》《遼》《金》《元》廿一成,《明史》續出為廿二。再加《舊唐》《舊五代》,廿四史書可觀止。 |
6 | 四子 |
7 | 《道德經》傳老子門,《南華真經》莊子文。《通元經》是文中子,《衝虛真經》列子存。 |
8 | 三墳五典八索九邱 |
9 | 三皇之書為《三墳》,五帝之書《五典》留。八卦之說乃《八索》,九州之志即《九邱》。 |
10 | 八卦 |
11 | 乾卦三連坤六斷,震如仰盂艮覆碗。上缺為兌下缺巽,離中虛兮坎中滿。 |
12 | 易上下經卦名次序 |
13 |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與觀噬嗑賁。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咸恆遯卦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
14 | 易上下經卦變 |
15 | 訟自遯變泰歸妹,否從漸來隨三位。首困噬嗑未濟兼,蠱三變賁井既濟。噬嗑六五本益生,賁原於損既濟會。無妄訟來大畜需,咸旅恆豐皆疑似。晉從觀更睽有三,離與中孚家人繫。蹇利西南小過來,解升二卦相為贅。鼎由巽變漸渙旅,渙自漸來終於是。 |
16 | 十翼 |
17 | 上彖下彖上、下象,繫辭上下與文言。說卦序卦並雜卦,孔子《十翼》至今傳。 |
18 | 四始六義 |
19 | 風與小雅大雅頌,四始之文可共證。六義風雅頌居先,次則為賦與比興。 |
20 | 七觀 |
21 | 《帝典》可觀美,《禹貢》可觀事,《皋陶謨》觀治,《洪範》可觀度。六《誓》可觀義,五《誥》可觀仁。《甫刑》可觀戒,七觀《書》義存。 |
22 | 九能 |
23 | 建邦命龜,田能施命,作器能銘,使能造命,師旅能誓,升高能賦,山川能說,祭祝能語,喪紀能誄,九能可數。 |
24 | 鄉三物 |
25 | 六德六行共六藝,智仁聖義忠和是;孝友睦姻與任恤,禮樂射御暨書數。 |
26 | 九禮六禮五禮 |
27 | 冠昏朝聘與喪祭,賓主鄉飲酒軍旅。九禮既明六禮顯,冠昏喪祭鄉相見。六禮既顯五禮出,吉凶軍賓嘉為五。 |
28 | 昏六禮 |
29 | 納采與問名,納吉復納徵。請期暨親迎,士昏六禮成。 |
30 | 六宗 |
31 | 泰昭首祭時,坎壇祭寒暑。王宮乃祭日,夜明祭月是。幽宗為祭星,雩宗水旱祭。 |
32 | 五祀 |
33 | 春來祭戶《禮》詳明,夏日家家祭灶誠。季夏中溜神並祭,秋時祭門冬祭行。重為木正乃句芒,修熙水正是元冥。該乃金正為蓐收,黎作火正即祝融。句龍土正為后土,《周禮 春官 五祀》明。 |
34 | 八蠟 |
35 | 先嗇司嗇最居先,農郵表畷祭法兼。次及貓虎更及坊,水庸昆蟲八蠟全。 |
36 | 五瑞 |
37 | 公執桓圭侯執信,躬圭執自伯爵人,子執穀璧男蒲璧,五瑞頒來古聖君。 |
38 | 三帛 |
39 | 三帛記詳分,諸侯世子纁。公之孤執元,執黃附庸君。 |
40 | 六摯 |
41 | 皮帛孤執羔卿執,大夫執雁士執雉。庶人執鶩工商雞,是謂以禽作六摯。 |
42 | 十二章 |
43 | 日月與星辰,山龍華蟲是。宗彞復藻火,粉米黼與黻。 |
44 | 五服 |
45 | 服首十二章,九章七章詳。五章更三章,五服制有常。 |
46 | 九錫 |
47 | 首錫車馬與樂器,衣服朱戶更納陛。虎賁百人暨斧鉞,弓矢秬鬯乃九錫。 |
48 | 六樂 |
49 | 《周官》言六樂:《雲門》與《大咸》,《大韶》復《大夏》,《大濩》《大武》兼。 |
50 | 十代樂歌 |
51 | 《網窖》與《豐年》,《雲門》共《九淵》。《五莖》復《六英》,《咸池》《大韶》兼。《大夏》暨《大濩》,十代樂歌全。 |
52 | 古樂名 |
53 | 伏羲樂《立基》,神農名《扶持》。祝融是《屬續》,黃帝曰《咸池》。《九淵》是少昊,《五莖》顓頊樂。帝嚳乃《六英》,堯《大章》舜《韶》。禹《夏》暨湯《濩》,武《武》周公《勺》。 |
54 | 十二操 |
55 | 《龜山》《將歸》更《猗蘭》,《拘幽》《越裳》與《岐山》。次則《履霜》《雉朝飛》,《別鵠》《殘形》十操全。《水仙》《懷陵》伯牙作,文公琴操十首刪。 |
56 | 五聲八音 |
57 | 五聲惟宮濁而長,商角徵羽漸清短。八音金石與絲竹,匏土革木音相間。 |
58 | 八音 |
59 | 磬為石音生於乾,鼓鼙革音生於坎。笙為匏音生於艮,簫管竹音生於震。琴瑟絲音生於離,柷豈又木音生於巽。塤為土音生於坤,鎛鐘金音生於兌。 |
60 | 六律 |
61 | 陽律黃鐘十一月,太簇正月姑洗三。蕤賓五月七夷則,九月無射陽律全。陰律十二月大呂,夾鐘二月中呂四。林鐘六月南呂八;應鐘十月陰律止。 |
62 | 五射 |
63 | 《周官》詳五射,白矢與參連,剡注暨襄尺,井儀五射全。 |
64 | 五馭 |
65 | 一曰鳴和鸞,二曰逐水曲。三為過君表,四為舞交衢。五則逐禽左,五馭可共知。 |
66 | 六書 |
67 | 象形與指事,會意更諧聲。轉注共假借,六書《周禮》明。 |
68 | 六體書 |
69 | 古文與奇字,篆書隸書是。繆篆暨蟲書,六體可取識。 |
70 | 八體書 |
71 | 大篆小篆暨刻符,蟲書摹印複署書。殳書並與隸書重,八體之名可細摹。 |
72 | 十體書 |
73 | 古文大篆暨八分,小篆飛白更懸針。倒薤散隸複垂露,鳥書十體自自昔聞。 |
74 | 書五變 |
75 | 古文出蒼頡,大篆史籀造。李斯造小篆,隸書始程邈。草書自漢初,五變可詳考。 |
76 | 字五體 |
77 | 古文已久廢,大篆石經存。小篆印璽用,碑碣尚八分。隸書今正書,五體字詳分。 |
78 | 九數 |
79 | 方田粟米與差分,少廣商功均輸存。次則方程贏不足,再加旁要共九門。 |
80 | 古學各體 |
81 | 命令符命共諭告,敕制批答冊與詔。國書璽書更策問,御札盟誓複誥教。文序傳記論說疏,策辨解釋志表書。箋啟原難評議述,對問題跋判連珠。笏記露布檄公移,移書行狀誄與辭。札子引義頌贊約,詩賦騷七銘箴規。 |
82 | 詩學各體 |
83 | 口號歌行曲,篇詞引樂府。謠思吟詠嘆,樂別愁哀怨。 |
84 | 歷代詩體 |
85 | 建安黃初與正始,太康元嘉永明體。齊梁體兮南北朝,唐初盛唐暨大歷。元和晚唐更本朝,元佑江西宗派止。此外選體與柏梁,玉臺西昆香奩是。更有宮體與近體,歷代詩體可取記。 |
86 | 詩體遞變 |
87 | 風雅頌變離騷體,再變西漢五言始。三變歌行雜體出,四變沈宋律詩是。 |
88 | 詩體緣起 |
89 | 李陵蘇武五言始,漢武柏梁七言起。四言始於漢韋孟,六言谷永創此體。三言起自夏侯湛,高貴鄉公九言是。 |
90 | 丹書十七銘 |
91 | 作銘首書席四端,機鑒盥盤楹杖間。帶履觴豆與戶牖,劍弓暨矛皆銘焉。 |
92 | 丹扆六箴 |
93 | 衛公上六箴:正服與宵衣;罷獻暨納誨,辨邪復防微。 |
94 | 三教九流 |
95 | 三教儒家與釋道,九流儒道共陰陽,法家名家縱橫家,墨家農家雜家詳。 |
96 | 三老五更 |
97 | 三公老者為三老,鄉大夫老乃五更。年老更事而致事,取象三辰與五星。 |
98 | 四事三類 |
99 | 擇人首四事:身言與書判。德行更材用,勞效三類見。 |
100 | 六韜三略 |
101 | 兵法《六韜》文武龍,虎韜豹韜犬韜同;上略中略與下略,《三略》說本黃石公。 |
102 | 八陣 |
103 | 天覆與地載,風揚雲垂兼。龍飛復虎翼,鳥翔暨蛇蟠。 |
104 | 制造紀始 |
105 | 始畫八卦作書契,教民佃漁暨畜牧,作甲歷兮制嫁娶,制造琴瑟伏羲氏。初藝五穀制醫藥,立市廛自神農始。六書陳法作甲子,蓋天算數造律呂,冕旒衣裳教民蠶,宮室器用與貨幣,經土設井制步畝,畫野分州始黃帝。始制九州顓頊氏,閏法五刑唐堯立。 |
106 | 歷代年建 |
107 | 歷代年建,夏正建寅,商丑周子,建亥惟秦,自漢以後,夏時常遵。 |
108 | 群經字數 |
109 | 《孝經》字數數從端,一千九百字零三。讀過《孝經》讀《論語》,萬千七百字零五。《孟子》三萬有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全。《孟子》熟後讀《周易》,二萬四千百七字。《書經》全部數具在,二萬五千有七百。《毛詩》三萬有九千,二百三十四字完。讀畢《毛詩》讀《禮記》,九萬九千零一十。《周禮》四萬有五千,八百六字讀全編。《春秋左傳》十九萬,六千八百四十算。中人日讀三百字,讀畢不過四年半。 |
110 | 天潢封爵十二等 |
111 | 和碩親王郡王始,多羅貝勒暨貝子。次則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亦同。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更輔國,奉國將軍奉恩終。 |
112 | 文官品級封階 |
113 | 正一品光祿,榮祿乃從一。正二是資政,通奉為從二。正三封通議,從三中議是。中憲正四品,從四乃朝議。正五品奉政,從五即奉直。以上皆大夫,下皆封郎職。正六承德郎,從六儒林是。正七乃文林,從七為征仕。修職郎正八,從八佐修職。登仕即正九,從九佐登仕。 |
114 | 武官品級封階 |
115 | 建威將軍正一品,從一則受振威封。正二武顯將軍是,從二品封乃武功。正三武義都尉是,從三武翼昭武四,宣武都尉從四品,以上四階皆都尉。五品騎尉封武德,從五即為武德佐。武略騎尉正六是,從六武略佐騎尉。正七武信從七佐,騎尉封階至此輟。奮武校尉八品正,從八為佐封隨定。正九修武校尉是,修武之佐從九職。 |
116 | 命婦封號 |
117 | 一品二品夫人封,三品淑人四品恭。五品宜人六安人,七品孺人八九同。 |
118 | 文官品級服色 |
119 | 一品仙鶴二錦雞,三四孔雀雲雁飛。五品白鷳惟一樣,六七鷺鷥鸂鶒宜。八九品官並雜職,鵪鶉練雀共黃鸝。風憲衙門專執法,特加獬豸邁倫彞。 |
120 | 武官品級服色 |
121 | 一品麒麟二繡獅,三豹四虎五熊宜。六、七為彪八犀牛,九品海馬服色知。 |
122 | 世爵九位 |
123 | 公侯伯子男,輕車都尉先。次則騎都尉,雲騎尉亦兼。再次恩騎尉,世爵九位全。 |
124 | 九卿 |
125 | 六部首居先,通政司亦兼。次則都察院,大理寺與焉。 |
126 | 各衙門官職稱名 六部衙門 |
127 | 吏部天官為銓部,戶部地官民部稱。禮部春官為祠部,夏宮駕部皆為兵。刑部秋官為比部,工部冬官水部名。 |
128 | 各衙門官職稱名 六部堂官 |
129 | 吏部冢宰戶司農,宗伯禮部司馬兵。刑部兩堂稱司寇,工部大少皆司空。 |
130 | 各衙門官職稱名 五寺衙門 |
131 | 大理寺棘署,曲台太常寺。太僕乃冏台,光祿宣徽是。鴻臚寺儀堂,五寺可詳識。 |
132 | 各衙門官職稱名 五寺堂官 |
133 | 大理兩卿稱司允,太常寺卿乃禮宗。太僕寺卿稱冏伯,光祿兩卿鼎相稱。鴻臚卿乃稱司賓,五寺堂官稱謂明。 |
134 | 各衙門官職稱名 京官各衙門 |
135 | 宗人府稱玉牒所,內閣薇省更黃閣。翰林院稱乃芸署,端司宮詹詹事府。柏臺烏府都察院,通政司稱銀臺見。國子監稱是成均,稱為鳳司欽天監。京府之稱乃京部,京署稱名可略辨。 |
136 | 各衙門官職稱名 京官各官職 |
137 | 宗人府丞乃司宗,內閣大學士相國。內閣學士稱次相,中書中翰在內閣。翰林修撰稱殿撰,編修檢討太史見。庶吉士以庶常名,詹事端尹少端丞。春坊庶子稱中護,司經洗馬乃掌經。左右中允是宮允,春坊贊善宮贊稱。風憲衙門都察院,都御史稱為掌憲。副都御史副憲稱,給事中稱為給諫。監察御史乃侍御,兵馬指揮司城是。通政司使稱匭使,參議稱謂乃參知。國子祭酒大司成,少司成乃司業稱。監丞襄教博國博,助教學政乃傳經。欽天監正稱司天,京府府尹京兆名。府丞稱為少京兆,端寮贊治皆治中。部院主事稱主政,郎中員外星置稱。 |
138 | 外官 |
139 | 總督制軍撫中丞,布政藩臺方伯稱。按察臬臺為廉訪,道以監司觀察名。漕督漕台河河帥,學政則以宗師名。鹽政鹺政使都轉,分鹺分轉鹽運同。運判佐賦提制置,鹽大使以鹽宰稱。 |
140 | 知府稱太守,同知是司馬。通判與州同,俱稱為別駕。知州稱刺史,州判僉判稱。知縣稱明府,二尹是縣丞。巡檢乃監押,經歷為參軍。司獄稱司理,教職是廣文。主簿為贊邑,功曹乃吏目。典史稱少府,驛丞傳宰是。 |
141 | 武官 |
142 | 提督稱軍門,總兵為總戎。副將曰協台,參將是參戎。遊擊乃遊府,都司都閫名。守備為守府,千總戶侯稱。把總稱百戶,武職可略明。 |
143 | 古謚法 |
144 | 神聖皇帝王與公,侯君明德文武成。康穆昭平景貞桓,元宣莊惠警肅聲。戴知匡莫類比魏,長直紹節克簡忠。湯欽定襄僖厘懿,度獻孝齊頃靖恭。圉胡威祁考使剛,安思愨譽烈懷商。翼白順良質慧憲,厚正堅夷愛惑煬。傷殤隱悼靈愍易,厲刺躁戾丑幽荒。更兼誇抗逆天虐民)哀丁繆,《史記》謚法以類詳。 |
145 | 今謚法 |
146 | 謚首忠孝與純誠,文獻成憲宣昭明。哲度武烈勇壯剛,果威桓毅恭敬莊。端恪欽穆厚暨安,泰敦裕良康惠兼。和順溫正肅簡清,靖愨介節僖平貞。確質潔思慎與密,定直勤襄景敏義。通達理榮隱愍懿,七十一字謚法備。 |
147 | 封典 |
148 | 覃恩予封典制定,本身為授名以正。封及三代更及妻,存者為封歿為贈。若願停身及妻封,貤及應封隨其請。誥命乃授五品上,六品以下授敕命。 |
149 | 喪禮服制 本宗九族五服正服 |
150 | 〔斬衰三年〕父母服,嫡孫承重祖父母。〔齊衰期服〕祖父母,杖與不杖妻之服。〔期年〕伯叔父母是,兄弟子侄嫡孫服。在室姑姊妹姪女,更有女與長子婦。〔大功九月〕堂兄弟,眾孫侄婦眾子婦。在室則有堂姊妹,嫁姑姊妹女侄女。〔齊衰五月〕是曾祖,〔小功〕伯叔祖父母。再從兄弟堂伯叔,堂姪姪孫皆此服。出嫁則有堂姊妹,在室祖姑與堂姑。再從姊妹堂姪女,侄孫女亦同此服。嫡孫婦與兄弟妻,以上小功五月服。 |
151 | 〔齊衰三月〕為高祖,〔緦麻〕族伯叔父母。曾伯叔祖父母同,族伯叔祖父母服。族兄弟與再從侄,堂侄孫亦同此服。曾孫玄孫曾侄孫,堂兄弟妻堂姪婦。侄孫婦與眾孫婦,在室更有曾祖姑。侄曾孫女族姊妹,堂姪孫女族祖姑。再從姪女族姑同,出嫁則有姪孫女。再從姊妹堂姪女,更有祖姑與堂姑。餘皆無服為〔袒免〕,為人後者乃〔降服〕。 |
152 | 喪禮服制 妻為夫族服 |
153 | 〔斬衰三年〕舅姑夫,夫是承重與同服。〔期服〕子侄長子婦,在室女與夫侄女。〔大功〕夫之祖父母,夫伯叔父母同服。孫與姪婦眾子婦,出嫁女與夫姪女。〔小功〕夫兄弟及妻,夫姪孫與夫堂姪。夫親姑兮夫姊妹,在室有夫堂侄女。夫侄孫女亦小功,以下便是〔緦麻〕服。夫之曾祖父與母,夫高祖父母同服。夫伯叔祖父母同,夫堂伯叔父與母。夫堂兄弟及其妻,夫堂姪孫再從姪。曾孫玄孫曾侄孫,夫堂侄婦與孫婦。夫侄孫婦堂姊妹,在室則有夫祖姑。堂侄孫女堂姑是,更有夫曾侄孫女。夫之再從侄女同,出嫁有夫侄孫女。夫堂姪女服同此,緦麻以外即無服。 |
154 | 喪禮服制 出嫁女為本宗降服 |
155 | 〔期年〕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齊衰〕五。高祖父母〔齊衰〕三,〔大功〕伯叔父母服。兄弟更與兄弟子,在室姊妹同此服。父之姊妹在室同,此服更有兄弟女。〔小功〕服是堂兄弟,在室堂姊妹同服。出嫁姊妹父姊妹,更有出嫁兄弟女。〔緦麻〕服是祖兄弟,父堂兄弟堂侄服。在室祖姊妹服同,更有在室堂姪女。父堂姊妹在室同,出嫁堂姊妹同服。 |
156 | 喪禮服制 妄為家長族服〔斬衰三年〕 |
157 | 家長服,〔期年〕家長之父母。正妻其子家長子,此外更有所生女。〔大功〕乃為其孫服,〔小功〕家長祖父母。 |
158 | 喪禮服制 姻親服〔小功〕 |
159 | 外祖父與母,母之兄弟姊妹服。〔緦麻〕舅姑姨之子,此服更有妻父母。婿暨女之子女同,此外眾親皆無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