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一百一十

《卷一百一十》[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浙江通志卷一百一十
3
封爵
4
五服之章,天所以命有德也。《禮》曰:「以德詔爵,以功詔祿」。蓋時庸展親,必有德者稱焉。浙自於越,啓疆以來,凡食采於兹土者多矣,惟文武忠孝能世其家者,足光簡策,今裁以正史,間採舊志,不僭不濫,著於《篇志》封爵。
5
6
《史記越世家》:夏后,帝少康之庶子,封於會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斷髮,披草萊而邑焉。
7
《吳越春秋》:少康,封庶子於越,號曰無余無。余傳世十餘,禹祀絶,有人生而言語,指天向禹墓曰:「我無余君之苗末,方修前君祭祀,復我禹墓之祀。為民請福於天,以通鬼神之道」。衆悅,因共封立,以承越君之後,號曰「無士」。
8
9
《史記越世家》:越王句踐其先禹之苗裔,二十餘世至於允常。允常卒,子句踐立,是為越王。
10
《文獻通考》:宋大觀四年九月十二日,詔封顔祖富陽侯成化,《杭州府志》,顔祖,字子襄,孔子弟子。
11
《唐書宰相世系表》:「越王無疆,為楚所滅,子蹄更封於烏程山之陽,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
12
13
史記東越列傳》:東海王搖,越王句踐之,後姓騶氏。漢孝惠三年舉髙帝時,越功曰:閩君搖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按漢東甌,今溫州府
14
《太平寰宇記》、《輿地志》云:漢文帝封東海王摇之子期視為顧佘侯,至縣坐酎金失國。《嘉興府圖記文士傳句踐支庶封於顧邑。
15
《漢書王子侯表》:富春侯元,河間孝王子,元狩二年四月封。按漢富春,今富陽縣
16
謹按封爵自漢以後,俱依厯代史例,先敘王子宗室於前,而後復以異姓,功臣編年詮次。漢書、閩粵王傳:上遣樓船將軍出武林,元封元年冬,入東粵東,粤素發兵距嶮,使狥北。將軍敗樓船軍數校尉殺長史樓船軍卒錢唐。榬終古斬狥北將軍,為語兒侯。按漢語兒,今石門縣地。
17
《後漢書》度尚傳:抗,徐字伯徐,丹陽人,為中郎將,宗資别部司馬,擊大山賊公孫舉等,破平之,封烏程東鄉侯。
18
《後漢書朱雋傳》:黃巾趙𢎞據宛城,雋擊斬之。餘帥韓忠復據宛拒雋,雋大破之。忠餘衆孫夏還屯宛中,雋急攻之,賊遂解散。增邑五千,更封錢唐侯詳見《武功》三國:
19
吳志《孫堅傳》:「堅富春人區星攻圍城邑,以堅為長沙太守,克破星等。周朝、郭石亦帥徒衆起於零、桂,與星相應,遂越境尋討,三郡肅然,封烏程侯」。詳見《武功》吳志《孫策傳》:「袁術《僭號䇿》,以書責而絶之。曹公表策為討逆將軍,封吳侯詳見《武功》
20
《嘉泰㑹稽志,三國時孫䇿孫權,皆嘗封會稽王。孫氏之有江左,實本於此。
21
吳志孫策傳》:「權追謚策桓王,封子紹為吳侯,後改封上虞侯。紹卒,子奉嗣。
22
《吳志孫韶傳》:韶字公禮,本姓俞氏,吳人。孫策,賜姓為孫,列之屬籍,權為吳王。遷揚威將軍,封建德侯」。《吳志張昭傳》:昭,字子布,彭城人。黃初二年,權為吳王,拜昭為綏逺將軍,封由拳侯。按吳由拳,今嘉興縣地
23
成化,杭州府志:郭成,富春人。吳拜武義校尉,遷黃門侍郎,封永興、富春二縣侯。按吳永興,今蕭山縣。
24
《吳志》《朱桓傳》:「桓字休穆,吳郡吳人孫權為將軍,桓除餘姚長,遷盪冦校尉。丹陽、鄱陽賊起,桓督領諸將,應皆平定,封新城亭侯。黃武元年,曹仁遣子泰攻濡須,桓身自拒泰、權嘉、桓功,封嘉興侯」。
25
吳志》:「朱治傳治故鄣人。黃武元年,封毗陵侯,二年,拜安國將軍,徙封故鄣。詳見「武功吉」。按吳故鄣,今安 州
26
《吳志朱然傳》:「黃武元年,拜征北將軍,封永安侯詳見《武功》,今按吳永安 武康縣
27
吳志全琮傳:琮,錢唐人。黃武元年,遷綏南將軍,封錢唐侯詳見《武功》
28
《吳志陸凱傳》:凱字敬風,吳郡吳人。五鳳二年,封都鄉侯。孫皓立,進封嘉興侯。
29
至元嘉禾志》:陸褘字元容,凱子,遷黃門侍郎,封海鹽侯。謹按海鹽縣《圖經》云:仇《志》載「漢封功臣衛胠為武原侯,代共王子藺侯,更封武原侯。唐封右武衛將軍長孫裕為平原公,宋封李正民平原縣伯」。今考海鹽之為平原,雖見《吳越春秋》,然非郡縣鄉亭之名,可為封土稱者。唐、宋兩封,當是今山東之平原,況宋代五等爵尤屬虛銜乎?至武原兩封,亦不應混收漢縣。自有武原在彭城郡。若藺侯之武原,《漢書》名標,其地屬河西郡入之,尤誤。今並刪去。吳,志虞翻,傳翻十一子,第四子氾,最知名,注《㑹稽典録》。汜以討扶嚴功拜交州刺史、冠軍將軍、餘姚侯。詳見《名臣》。
30
吳志賀齊傳》:齊,㑹稽山陰人。建安二十一年,鄱陽民尤突受曹公印綬,化民為賊,陵陽、始安、涇縣皆與突相應。齊討破突,餘黨、震服,三縣皆降,拜安東將軍,封山陰侯詳見《武功》
31
《三國志注》:孫皓即位,詔曰:「故僕射屈晃,志匡社稷,忠諫忘身,封晃子緒為東陽亭侯」。
32
《吳志孫休傳》:「永安元年冬十月壬午,長水校尉張布輔導勤勞,以布為輔義將軍,封永康侯」。
33
嚴陵志》:陳惲字子厚,桐廬人,富陽侯碩之子,仕至黃門侍郎,封餘杭侯。
34
35
《晉書》濟南王遂傳遂,字子伯,宣帝弟。仕魏,封平昌亭侯。按晉平昌,今遂昌縣。
36
《晉書平原王幹傳》:幹字子良,少以公子魏時封安陽亭侯。按晉安陽,今瑞安縣。
37
《晉書樂安王鑒傳》:「鑒,字大明初,封臨泗亭侯。武帝踐阼,封樂安王。薨,子殤王籍立,無嗣。齊王冏以子冰紹鑒後按晉樂安,今仙居縣。
38
《晉書楚王瑋傳》:瑋,字彥度,武帝第五子。初封始平王。按晉始平,今天台縣。
39
《晉書》會稽王傳》,簡文帝子,㑹稽文孝王道子,出後琅邪孝王年。十歳,封琅邪王,攝會稽國五萬九千一百四十戶。
40
謹按:元帝中興初,以皇子昱為琅邪王,即簡文帝也。咸和初,徙封㑹稽,廢帝即位,以㑹稽王攝行琅邪國祀。簡文帝登阼,琅邪王無嗣,封少子道子為琅邪王,道子後為會稽王。
41
《晉書河間王顒傳》:「永嘉初,詔以彭城元王植子融為顒嗣,改封樂成縣王按晉樂成,今樂清縣
42
《晉書裴楷傳》:「楷字叔則。楊駿誅,以姻親坐去官。衛瓘稱楷真正不阿附,宜䝉爵土,乃封臨海侯,食邑二千戶。
43
《晉書荀朂傳》:朂字公曾,潁川人,為安陽令,有遺愛。文帝即位,以朂為侍中,封安陽子,邑千戶。按晉安陽,今瑞安縣。晉書侯史光傳》:史,光字孝明,東萊掖人,封關中侯。泰始初,持節循省風俗,還奏事稱㫖,進爵臨海侯。子元嗣。
44
《晉書周玘傳》:玘,字宣佩。義興,陽羡人處之子。元帝初鎮江左,吳興人錢璯來冦,玘討之,定江南。帝嘉其勲,封烏程縣侯,進爵為公,祿秩僚屬,一同開國之例。子勰嗣。《晉書周札傳》:札,字宣季。玘之弟。以討錢璯功,賜爵漳浦亭侯。徐馥平,錄前後功,改封東遷縣侯,兄子贊武康縣侯,次兄子勰烏程公。
45
《晉書周馥傳》:馥,字祖宣。汝南安成人。浚從父弟代劉凖為鎮東將軍討陳敏,滅之,以功封永寧伯。按晉永寧,今永嘉縣。《晉書顧榮傳》:榮,字彥先,吳國吳人。以討葛旟功封嘉興伯。及帝為晉王,追封為公,開國,食邑。
46
《晉書薛兼傳》:兼字令長,丹陽人。東海王越引為參軍,轉祭酒,賜爵安陽亭侯。元帝為安東將軍,以為軍諮祭酒,稍遷丞相長史,甚勤王事,進爵安陽鄉侯。《晉書孔愉傳》:愉,㑹稽山陰人。建興初,以討華軼功,封餘不亭侯。子誾嗣詳見名臣清。按晉餘不今德 縣地
47
《晉書徐廣傳》,廣字野民,東莞姑幕人。義熙初,封樂成侯。
48
水經注謝朂吳郡太守,封蘭亭侯。按晉蘭亭,今山陰縣地。《嚴陵志》:方操字持志,淳安人孔羣嘗奏操執心正直,積德慈仁,累官諫議大夫、尚書僕射,封上虞縣公。《長興縣志》:錢寵,字士驚,東遷縣開國侯按晉東遷,今烏程縣。南北朝。
49
《宋書臨海王子頊傳》:頊字孝烈,孝武第七子。大明四年,封厯陽王,食邑二千戶。五年,改封臨海王,戶邑如故。
50
《南史》:宋始平孝敬王子鸞傳子鸞,字孝羽,孝武第八子。大明四年,封襄陽王,尋改封新安。明帝即位,改封始平按宋始平,今天台縣
51
南史宋永嘉王子仁,傳子仁,字孝龢,孝武第九子,大明五年封。
52
《南史宋劉粹傳》:粹字道沖,沛郡蕭人。從宋武帝平建鄴,征廣固,以功封西安縣五等侯。
53
《南史宋蔡興宗傳》:興宗,字興宗濟陽考城人。明帝定大事赭圻,平封始昌縣伯,固辭,許之,封樂安縣伯,國秩吏力,終以不受按宋樂安,今仙居縣
54
《南齊書》巴陵王昭秀傳》:昭秀字懐尚,太子第三子。鬱林即位,封臨海郡王,二千戶。
55
南齊書桂陽王昭粲傳》:「昭粲,太子第四子。鬱林立,以皇弟封永嘉郡王。
56
謹按臨海、永嘉二王封,以鬱林即位之。十一月辛亥,其明年建元隆昌。《南齊書崔慧景傳》:慧景字君山,清河東武城人。太祖受禪,封樂安縣子,三百戶。按齊樂安,今仙居縣。
57
《梁書陳慶之傳》:慶之字子雲,義興國山人,以功除右衛將軍,封永興縣侯,邑一千五百戶。按梁永興,今蕭山縣。《梁書王僧辯傳》,僧辯字君才,太原祁人侯景遁,旋軍夏首。世祖策勲行賞,以僧辯為征東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江州刺史,封長寧縣公。逆平,世祖即位,以功進授鎮衛將軍、司徒,改封永寧縣公,食邑五千戶。按梁永寧,今永嘉縣。
58
《南史梁王琳傳》:琳,山陰人。齊孝昭令鎮夀陽,除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封㑹稽郡公詳見忠臣
59
《南史梁庾肩吾傳》:肩吾,字慎之新野人厯江州刺史,領義陽太守,封武康縣侯。
60
《至元嘉禾志》:蘇舉,字子羽,封烏程侯,《南史陳南康王曇朗傳曇朗,武帝母弟忠壯王休光之子。休光少倜儻有大志,梁簡文在東宮,深被知遇。敬帝即位,追贈南徐州刺史,封武康縣公,邑一千戶。
61
《陳書臨海王叔顯傳》:叔顯,字子明,高宗第三十子。至德四年,立為臨海王。
62
陳書新昌王叔榮傳》。叔榮字子徹,髙宗第三十三子。禎明二年,立為新昌王。
63
《南史陳吳興王承業傳。承業,後主長子。宣帝十年封永康公。後主即位,為皇太子。禎明二年,廢為吳興王按陳、吳興,今湖州府
64
《南史》陳永嘉王彥傳。彦字承懿,後主第三子,至德元年立。
65
《南史陳㑹稽王莊傳》:莊字承肅,後主第八子,至德元年立。
66
謹按會稽王陳《書》後主本紀》以至德四年夏五月丁巳立。《南史》陳東陽王恮傳》,恮字承厚,後主第九子。禎明二年立。
67
《南史》陳錢唐王恬傳恬,字承惔,後主第十一子。禎明二年封。
68
《陳書周文育傳》:文育字景德,陽羡人。累前後功,封東遷縣侯,進爵夀昌縣公。子寶安嗣。
69
晉書程靈洗傳》:靈洗字元滌,新安人。紹泰元年平徐嗣徽有功,封遂安縣侯。
70
《南史陳錢道戢傳》:道戢,吳興長城人,隨文帝平張彪於㑹稽,以功封永嘉縣侯詳見《武功》
71
謹按「永嘉」《陳書》作「永安」。
72
《南史陳駱文牙傳》:文牙,吳興臨安人。陳文帝為吳興太守,引為將帥。從平杜龕、張彪,勇冠衆軍。文帝即位,封臨安縣侯詳見《武功》
73
謹按駱文牙」陳書作「駱牙」,文獻通考作「駱文,臨安」,陳書作「常安」,今並依南史。陳書裴忌傳:忌,字無畏,河東聞喜人,天嘉五年,封東興縣侯,太建元年,授東陽太守,封樂安縣侯,邑一千户,按陳樂安,今仙居縣。
74
《陳書張種傳。種字士苗,吳郡人。仁恕寡欲,雖厯居顯位,而家産屢空。太建初,累賜無錫嘉興侯秩。
75
《陳書孫瑒傳》,㻛字德璉,吳郡吳人。王僧辯討侯景,㻛為戎昭將軍,力戰有功,封富陽縣侯,邑一千戶。《陳書蕭濟傳》,濟字孝康,東海蘭陵人。預平侯景功,封松陽縣侯,邑五百戶。
76
77
《隋書》河間王𢎞傳:𢎞,字辟惡,髙祖從祖弟。有文武幹畧,數從征伐,累遷開府儀同三司,賜爵永康縣公。及上受禪,進爵郡公。
78
《隋書衛昭王爽傳》:「爽子集,字文會,初封遂安王」。《隋書蕭該傳》:該,鄱陽王恢之孫,開皇初,賜爵山陰縣公。
79
《隋書越王侗傳》:侗字仁謹,美姿儀,性寛厚。大業二年,立為越王。
80
《隋書韋沖傳》:「沖字世沖。京兆杜陵人。高祖踐阼,徴為散騎常侍,進位開府,賜爵安固縣侯。按隋安固,今瑞安縣。
81
《隋書楊文思傳》:文思,字温才。𢎞農,華陰人。周拜車騎大將軍,從武帝攻㧞晉州,以勲進授儀同三司,封永寧縣公。按隋永寧,今永嘉縣。
82
《隋書》令狐熙傳》:「熙字長熙,燉煌人。開皇八年,為河北道行臺。及行臺廢,以熙為汴州刺史,考績為天下最徴,拜桂州總管、十七州諸軍事,累封武康郡公」。《隋書樊子蓋傳》。子蓋字華宗,廬江人。解褐武興王行參軍,出為東汝、北陳二郡太守,封富陽縣侯,邑五百戶。
83
《隋書陳稜傳》:稜,字長威,廬江襄安人。楊元感之亂,稜率衆萬餘人擊平黎陽,斬元感,以功進位光祿大夫,賜爵信安侯。按隋信安,今衢州府。
84
《隋書》周法尚傳。法尚,字德邁,汝南安成人。少果勁,有風槩。為陳始興王中兵參軍,尋加伏波將軍。數有戰功,封山陰縣侯,邑五千戶。
85
《唐書宰相世系表》:髙勱,字敬德,隋洮州刺史樂安侯按隋樂安,今仙居縣。
86
87
《舊唐書淮安王神通傳》:「武德元年,拜右翊衛大將軍,封永康王」。
88
《唐書髙祖本紀》:「武德四年夏四月甲寅,封子元茂越王」。
89
舊唐書吳王恪傳》:「恪,太宗第三子,武德十年封吳王。恪子琨。琨子禕,景雲十二年,封信安郡王。按唐信安,今衢州府。
90
《舊唐書濮王泰傳:泰字惠襃,太宗第四子,封宜都王,進封衛王。貞觀二年,改封越王。
91
舊唐書越王貞傳:「貞,太宗第八子。貞觀五年,封漢王。十年,徙封越王,賜實封八百戶。二十三年,加實封滿千戶」。
92
《舊唐書濟王瓌傳》:「瓌,元宗第二十二子。天寶末,子傃為永嘉郡王。
93
舊唐書:涇王侹傳侹,肅宗第七子,天寶中,封東陽郡王。
94
《唐書》鬱林王恪傳》:恪子琨,琨子禕,禕子峘,以王孫封趙國公。上皇還京,遷戶部尚書,改越國。
95
舊唐書越王係傳,係肅宗第二子,封趙王,乾元三年,改封越王。
96
舊唐書睦王述傳:「述,代宗第四子。大厯十年二月,詔封睦王」。按唐睦州,今嚴州府。
97
《舊唐書代王諲傳》:「諲,德宗第八子,封縉雲郡王。《舊唐書》澧王惲傳》:惲,憲宗第二子。長子漢,東陽郡王。第三子演,臨海郡王。
98
舊唐書深王悰傳:「悰,憲宗第四子,次子淑,吳興郡王。按唐吳興,今湖州府。
99
《唐書穆宗本紀》:「長慶元年三月戊午,封弟懌婺王憺衢王」。
100
《唐書懿宗本紀》:「咸通十三年四月庚子,封子倚睦王」。《唐書宗室世系表》:「小鄭王房、樂安郡王珪、道王房、信、安郡公詡、江王房、永嘉郡王晫、滕王房、臨海郡公修、珍紀王房、樂安縣公、衡州別駕愻惠宣、太子房、樂安郡王瑗按唐樂安,今仙居縣。
101
《唐書宰相世系表》:裴之隱,梓州長史、會稽男。《唐書宰相世系表》,杜敬同中書舍人、東陽公。《唐書》「宰相世系表,張震左衛靈池府折衝都尉、富陽縣公。
102
《唐書宰相世系表》:孫侹,延州刺史。富春男俊,荊府長史。樂安子佺,幽州都督、會稽公成,字思退,桂州刺史、樂安男儲,字文府,京兆尹、樂安郡侯。
103
唐書宰相世系表》:鍾嘉諤,太子典膳郎、山陰縣公。《唐書宰相世系表王。升朝,檢校太子賓客、樂安郡王」。《唐書李思行傳》:思行,趙州人。唐公將起,授左三統軍。從破霍邑,平京師,累擢嘉州刺史、樂安郡公。
104
《唐書李安逺傳》:安逺,夏州人,數從秦王征討,積功累封至廣德郡公,追封遂安郡公。
105
《唐書李靖傳》:靖,字藥師,京兆三原人。蕭銑據江陵,靖陳圖銑十策,拜行軍總管。武德四年,靖擊破之,以功封永康縣公。兄端,字藥王,以靖功襲永康公。《唐書竇德元傳》,以弟德逺未及爵,願分封,詔可封德逺樂安男。
106
《唐書》虞世南傳》世,南越州餘姚人。秦王踐阼,拜秘書監,封永興縣子。貞觀八年,進封縣公詳見名臣,今按唐永興蕭山縣
107
《舊唐書高宗本紀》:「麟德二年,嘉興縣子陸敦信為檢校右相」。
108
唐書元行沖傳》:澹字行冲,以字顯,後魏常山王素蓮之後。四遷大理卿,不樂法家,固謝所居官,改左散騎常侍,封常山縣公。
109
《唐書李憕傳》:武德以來,宰相及實封功臣、史館考勲名特髙者九十二人,以三等條奏守侍中、同中書門下三品、兼太子右庶子、常山縣男李日,知潭州、都督、吳興郡公沈叔安第二。
110
《唐書鍾紹京傳》:紹京,䖍州贛人,景龍中討韋氏難,紹京帥戶奴丁夫從。事平,拜中書令、越國公,實封五百戶。
111
《唐書馬懐素傳》:懐素字惟白,潤州丹徒人,開元初,為戶部侍郎,封常山縣公。
112
《唐書崔縱傳》:縱博陵人貞元元年,為太常卿,封常山縣公。
113
《唐書陸扆傳》:「扆字祥文,宰相䞇族孫。客於陜,遂為陜人。累為尚書左丞,封嘉興縣男」。
114
唐書歸崇敬傳》:崇敬,字正禮,蘇州吳人。德宗立,拜國子司業,遷翰林學士、左散騎常侍,封餘姚郡公。《唐書康日知傳》,日知靈州人,累檢校尚書左僕射,封㑹稽郡王。子志睦,字得衆。李同㨗反,志睦挫其鋭,不得逞。加檢校尚書左僕射,徙涇原,封會稽郡公。子承訓,字敬辭,為天德軍防禦使。党項破射雕軍洛源鎮,悉俘其人,聞承訓威政,皆還俘。詔檢校工部尚書,封㑹稽縣男。
115
黃溍《危府君墓誌》:唐危全諷居撫之南城,當江淮㓂盜充斥之時,合鄉人立壁壘以自衛,大破賊兵,朝廷因命以官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守撫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國、錢塘縣開國男。
116
括《蒼彚》紀施約詮,仕至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賔客、兼監察御史,封東陽郡公。弟約言,仕至迎衛鎮遏都知、兵馬副使、銀青光祿大夫,封縉雲郡公。五代。
117
五代史》:吳越世家》錢鏐,臨安人,唐天復二年,封越王,天祐元年封吳王。梁太祖即位,封吳越王,兼淮南節度使。唐莊宗入洛,賜鏐玉册、金印,鏐因以鎮海等軍節度授其子元瓘,自稱吳越國王,卒年八十一,子元瓘立。《吳越備史》:龍德三年春二月,勅遣兵部侍郎崔協、刑部員外郎夏侯昭册封王,為吳越國王,受封冊建國之儀,一如典禮詳見《武功》
118
《五代史吳越世家》,元瓘襲封吳越國王,玉册金印,皆如鏐故事。天福六年卒,子佐立。
119
《五代史》,吳越世家佐襲封吳越國王,玉冊、金印皆如元瓘。開運四年卒,弟俶立。
120
《五代史》:吳越世家俶厯漢、周,襲封吳越國王。宋興,俶傾國以事貢獻,太祖時來朝,厚禮遣還國。太平興國三年,俶舉族歸京師,國除以上俱詳見《武功》
121
嘉靖安吉州志》吳越吳衡餘杭侯
122
《宋史魏王廷美傳》:克己子叔韶,字君和,終和州防禦使,贈會稽郡公。
123
《宋史》《燕王德昭傳》:德昭字日新,太平興國四年,追封魏王,後改吳王,又改越王。子惟吉,惟吉子。守巽,守巽子世清,熙寧中,襲封越國公,進㑹稽郡王。子令廓嗣。
124
《宋史》《漢王元佐傳》:元佐子允升。允升子宗悌字元發,終明州觀察使,贈保寧軍節度使、東陽郡王。允言贈明州觀察使、奉化侯。
125
《宋史商王元份傳》:「太平興國八年,拜同平章事,封冀王。雍熙三年,加兼侍中、威武軍節度使,進封越王。子允寧,字德之,武定軍節度使,景祐元年卒,贈太尉、信安郡王。按宋信安,今衢州府
126
《宋史越王元傑傳》:元傑字明哲,初名德和,贈太尉、尚書令,追封陳王。徽宗即位,改封越王。
127
東都事略:周王元儼子允廸贈永嘉郡王。宋史濮王允讓傳:宗漢,英宗幼弟,累拜保寧軍畱後、東陽安康郡王。
128
《宋史吳王顥傳》:顥,字仲明。治平元年,加檢校太傅、保寧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東陽郡王。《宋史》越王偲傳》,神宗第十二子。哲宗朝,加開府儀同三司,封永寧郡王,進封睦王。徽宗朝,進封越王。《東都事畧》:莘王植,宣和四年,封信安郡王。《宋史》秀王子偁傳:子偁,秦康惠王之後,髙宗族兄孝宗既為太子,加贈太師、中書令,封秀王,謚安僖。嗣秀王伯圭,字禹錫,孝宗同母兄。光宗即位,封嗣秀王。子師揆,襲封。卒,弟師禹襲封。理宗本紀》:端平二年十一月戊午,詔嗣秀王師彌授少師。
129
《宋史魏王愷傳》:子柄,慶元間封吳興郡王。按宋、吳興,今湖州府。《宋史理宗本紀》:端平元年正月丙寅,詔太師、中書令、榮王父師意贈太師、越國公。
130
《宋史度宗本紀,咸淳七年十月丙申,少傅、嗣秀王與澤薨,詔贈少師,追封臨海郡王。
131
宋史宗室世系表:燕王房、東陽侯世敞、東陽侯世穹,東陽侯世職、東陽郡王令璯,武德軍節度使、奉化郡王。令緝,東陽郡公。令樞,贈東陽侯。令揭,贈奉化郡公。令潛贈奉化侯。令夫東陽侯令率贈吳興郡公令查贈奉化侯令壺秦王房奉化侯世儔平陽侯世法吳興侯世經,東陽郡公世復漢王房、東陽郡王宗悌,東陽郡公宗辨,東陽侯宗迵,東陽郡公仲璦,婺國公仲革按宋婺州郡今金華府東陽侯士稹奉化侯士雋東陽侯士琫奉化侯士岑東陽侯士鯁,東陽侯士韜,商王房、信安郡王允寧會稽侯宗敏、餘杭郡王宗球,東陽侯仲塾,東陽郡公仲曄越國公士歡,吳興侯士列,贈昭慶軍節度使、會稽郡王士●,㑹稽郡公士□,贈太師、新定郡王士籛按宋建德府本新定郡,今嚴州府贈少師、永嘉郡王。士程贈少師。集慶軍節度使。東陽侯士譣,贈明州觀察使。奉化侯士遜吳興郡公。士□贈寧國軍節度使。奉化侯士蓐東陽郡公。士隌贈婺州觀察使、東陽侯。士□贈保信軍節度使、東陽侯。士䚍贈瓊州觀察使。東陽侯士赫贈明州觀察使。奉化侯士闡越王房贈越州觀察使。㑹稽侯士穫鎮王房。奉化郡公仲虺楚王房東陽郡公仲烈周王房永嘉郡王允廸東陽侯仲速東陽侯仲兕奉化侯。仲䍃贈明州觀察使。奉化侯士襃髙密郡王房東陽侯叔嫣廣平郡王房東陽郡公叔昻臨安侯叔肸奉化侯叔芻潁川郡王房東陽郡公克聰廣陵郡王房昌化侯承嗣東陽侯克慕奉化侯叔晰鄖國公房東陽侯承鑒永嘉郡王克端申公房奉化郡公克賢奉化郡公克艱奉化郡公叔韋紀國公房越國公克暢。
132
《宋史宗室希言傳》:希言,字若訥,惠王令懬元孫,嘉定十七年,贈資政殿大學士,封越國公。
133
歸安縣志趙與訔累官戶部侍郎、歸安縣開國子,食邑六百戶。
134
《宋史陳升之傳》:升之字叔暘,建州建陽人。煕寧七年,拜鎮江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揚州,封秀國公。《吳興藝文補》:沈括,錢塘人,授翰林學士、朝散大夫,行起居舍人,知制誥,長興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詳見《名臣》
135
東都事畧向宗良,字景弼,以后恩累擢秀州刺史。徽宗即位,封永嘉郡王。
136
萬厯,常山縣志。江躋字元夀,大觀二年進士,為殿中侍御史,以司農卿召,未及用,卒,贈常山縣開國男。括《蒼彚紀,梁汝嘉政和中厯官至寶文閣學士,追贈少師,爵縉雲郡公。
137
萬厯夀昌縣志:葉三省,字景曾,以直龍圖閣知宣州。丐祠,用太后囘鑾,封遂安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實封一百戶。
138
《嘉靖遂安縣。志詹,至建德人。建炎中累官至左中奉大夫,封建德縣開國男。
139
《宋史宰輔表》:紹興十二年九月乙未,孟忠學自少保䕶國軍節度使、判紹興府、信安郡王,除樞密使,嘉靖餘姚縣志胡沂累封餘姚縣開國子詳見名臣。遂安縣志》:詹儀之,字體仁,紹興間進士,累官吏部侍郎,權尚書事,列爵建德縣開國伯,食邑八百戶。正德蘭谿縣志。徐良能,字彥才,紹興進士,由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給事中,封蘭溪縣開國男。
140
萬厯《金華府志》:王師愈,字與正,階至中奉大夫、直煥章閣,爵金華縣開國男。
141
嘉靖金華縣志呂祖謙封開化伯詳見《儒林》。樓鑰林公神道碑》林,大中婺之永康人,積官至朝議大夫,爵東陽郡侯,食邑一千一百戶,食實封一百户詳見《名臣》
142
韓元吉、劉一止行狀:一止,歸安人,官至左朝奉郎,爵長興縣開國伯。詳見《名臣》
143
《宋史周淙傳》。淙,長興人。孝宗受禪,積階至右中奉大夫,封長興縣男。詳見《名臣》
144
成化,《新昌縣志》石宗萬,字升之,淳熙十四年進士,厯陞朝議大夫、兵部侍郎致仕。後以侍讀、預國史贈銀青榮祿大夫,封會稽縣開國男,食邑六百户。栝蒼彚紀。王信,官試給事中,以使金有功,封麗水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
145
《栝蒼彚紀》:陳希㸃階通議大夫,贈光祿爵青田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
146
《明一統志》:厲汪,東陽人。子模,厯資政殿大學士、朝請大夫、東陽縣開國侯。
147
陸游《尚書王公墓誌》佐,會稽山陰人,官自承事郎,積遷至正奉大夫,封自山陰縣開國男,至開國伯,食邑自三百戶至九百戶詳見《名臣》
148
萬厯,金華府志喻良能,義烏人。孝宗朝,以朝請大夫、義烏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致仕。
149
嘉靖,餘姚縣,志胡衛舉進士。累官禮部侍郎,封餘姚縣開國伯。
150
至元嘉禾,志婁機通奉大夫、參知政事、嘉興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七百戶,實封三百戶。
151
《至元嘉禾志》:陸德輿,寶章閣學士、大中大夫、嘉興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
152
《至元嘉禾志:樓鑰奉化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詳見名臣》。至元嘉禾,志史宅之朝議大夫、煥章閣待制,鄞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
153
於《越新編》:陸游,山陰人。山陰縣開國子詳見《文苑》。周必大《陳公神道碑》,居仁家明州,除華文閣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宫,爵自莆田縣男至奉化郡開國侯,食邑通一千二百戶詳見《名臣》
154
成化新昌縣志:王夢龍除寶章閣直學士致仕,遺表聞,特贈四階,至正奉大夫、會稽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詳名見臣
155
成化,《杭州府志》,章鑑,昌化人。積階通奉大夫,爵錢塘縣開國伯,食邑八百戶詳見名臣。弟鑄,積階中奉大夫,爵昌化縣開國男,邑三百戶。
156
東陽縣。《新志》:杜幼節季堅。嘉定癸未對策第一階,朝議大夫,東陽縣開國男。
157
萬厯《崇德縣志》:張琥,字子嚴,嘉定進士,終朝議大夫、崇德縣開國男。
158
東陽縣新志:李大同以寶謨閣直學士知平江府,改知福州,爵金華伯詳見《名臣》
159
《崇禎處州府志》:張貴謨,遂昌人,特進遂昌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詳見《名臣》
160
《括蒼彚紀》:張恂,龍泉人。以討襄寇功,擢戶部侍郎,兼江東安撫使,賜爵龍泉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宋史寧宗本紀》:嘉定十二年十一月辛亥,進封楊次山為會稽郡王。
161
《宋史史浩傳》:浩,明州鄞縣人。紹熙五年封會稽郡王,嘉定十四年,追封越王詳見《名臣》
162
《宋史宰輔表》:淳祐五年十二月己卯,鄭清之自少傅、觀文殿學士兼侍讀、越國公。
163
《宋史趙希錧傳》:希錧字君錫,舊名希喆。理宗即位,升節度、信安郡公,卒,追封信安郡王。
164
《宋史趙與懽傳》:「與懽字悅道,燕懿王八世孫,改元嘉熙,拜少𫝊,卒,贈少師,追封奉化郡王。詳見《名臣》。
165
《宋史史嵩之傳》:嵩之字子由,慶元府鄞人。紹定三年,以明堂恩封鄞縣男,賜食邑。端平元年破蔡,獻俘,進封子,加食邑。嘉熙元年,以明堂恩進封伯,加食邑。二年,進封奉化郡侯,加食邑。三年,授宣奉大夫、右丞相兼樞密、都督兩淮、四川、荊西、湖北軍馬,進封公,加食邑。
166
《宋史謝方叔傳》:方叔字德方,威州人。淳祐九年,拜參知政事,封永康郡侯。《宰輔表》:十一年十月丁酉,自參知政事,特授通議大夫,進封信安郡開國公。《宋史葉夢鼎傳》:夢鼎台之,寧海人。景定元年,遷吏部侍郎,賜寧海縣食邑。三年,進封寧海伯。七年,進封臨海郡侯,以明堂恩,進封臨海郡公。詳見《名臣》
167
《宋史葛洪傳》:洪,婺州東陽人,拜參知政事,封東陽郡公詳見《名臣》
168
《宋史余天錫傳》:天錫字純父,慶元府昌國人。嘉熙二年,拜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尋拜參知政事,封奉化郡公。
169
宋史應㒡傳:㒡字之道,慶元府昌國人。淳祐九年,拜參知政事,封臨海郡侯。
170
《宋史袁韶傳》:韶,慶元府人。端平初奉祠,卒。以郊恩,累贈太師、越國公詳見《名臣》
171
嘉靖《寧波府志》:趙汝擢,字待用,奉化人。官至承宣使,封奉化郡公。
172
萬厯《金華府志》:趙汝淦,字成父,武義人。嘉定進士,厯階朝議大夫、太府寺簿,署知信州。未上,主成都玉局觀,爵金華縣開國男。
173
《宋史楊簡傳。簡,慈谿人。寶慶二年,轉朝議大夫、慈谿縣男。詳見《儒林》
174
《宋史馬天驥傳》:天驥字德夫,衢州人。寶祐四年,拜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封信安郡侯。
175
萬厯龍游縣志:呂好問,厯階至中大夫、直敷文閣、特進、顯謨閣户部侍郎、兼權尚書事致仕,勅加龍游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户。
176
咸淳臨安志》序:潛說友,中奉大夫、權戶部尚書兼知臨安軍府事、兼兩浙西路安撫使、縉雲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
177
於《越新編》司馬伋溫國文正公六世孫,自山西夏縣,從宋南渡,築室山隂,封㑹稽縣開國伯。
178
《括蒼彚》紀程榆,字森之,官中奉大夫,職秘閣,爵松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
179
萬厯,義烏縣志龔應之,字處善。理宗朝中奉大夫、直寶謨閣、金華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户致仕。
180
萬厯,義烏縣志楊埴焯子。以蔭補官,累遷奉直大夫、知肇州府,爵金華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
181
萬厯,遂安縣。志詹大方良臣子。累官端明殿大學士、工部尚書、樞密院使,封遂安縣開國伯,食邑八百戶。
182
黃溍王公墓誌》:中大夫、少府鄉、贈少師、東陽郡開國公。棟,中奉大夫、直較文閣、福建路轉運計度副使、金華縣開國男佖。
183
萬厯《金華府志》:許堪,字長輿,義烏人。累官樞密副使承㫖、知閤門事,階右武大夫,爵東陽郡開國侯,食邑百戶。
184
黃溍,格庵先生阡表趙順孫,字和仲,縉雲人。階大中大夫,爵縉雲郡開國公,食邑二千五百戶,食實封五百户詳見《名臣》
185
《宋史宰輔表》:「咸淳三年八月,畱夢炎自參知政事特授通議大夫,進封信安郡開國公。
186
《栝蒼彚紀》:鄭思問,官兵部侍郎,德祐中封縉雲郡侯。楊維楨《浙東宣慰楊公神道碑》:父昌,宋邳州萬户府經,厯贈奉議大夫、樞密院判官、驍騎尉,追封錢塘縣子。
187
188
《元史諸王表越王圖喇大徳十一年,從仁宗平內難有功封。
189
元史:諸王表寧海王庫庫楚伊蘇瑪勒巴圖爾、阿海元史隋世昌傳:世昌善騎射,至元十七年,拜定逺大將軍,管軍萬户,前後數百,戰體皆金瘡,卒封定海郡侯」。
190
《元史趙孟頫傳》:孟頫,湖州人,曾祖師垂。祖希永父與訔以孟頫貴,並封吳興郡公。
191
黃溍先考墓誌後記:溍自國子博士出為江浙等處儒學提舉,始贈考奉政大夫、祕書監丞、驍騎尉,追封義烏縣子。按溍父名鑄。
192
黃溍《程公墓誌》:程繩翁,朝散大夫、將作監,贈奉訓大夫、台州路黃巖州知州、飛騎尉,追封烏程縣男。蘇伯衡《陳公墓表》:達,字元達,永嘉人。髙祖彥宋,累贈少傅,元贈中奉大夫、祕書卿、䕶軍,追封永嘉郡侯。曾祖永春,宋累贈少師,元贈集賢學士、資德大夫、上䕶軍,追封永嘉郡侯。祖,自中,元贈銀青光祿大夫、大司徒、上柱國,追封溫國公。
193
蘇伯衡《周公墓誌》:嗣德字宗道,平陽人,元贈中順大夫,追封永嘉郡伯。汝臨之曾孫,元贈大中大夫,追封永嘉郡侯雷轟之孫。
194
《赤城新志》:陳孚剛中,臨海人。厯衢州、建德兩路治中,召為翰林待制。卒,贈翰林直學士、嘉議大夫,追封臨海郡公詳見《名臣》
195
虞集《王知州墓誌:「永嘉王由,字在之,贈奉訓大夫、溫州路瑞安州知州、飛騎尉,追封永嘉縣男。
196
歐陽𤣥《鄭府君墓碑》:鋭字景敏,贈樞密院判官勲驍騎尉,爵浦江縣子,階奉議大夫。
197
元史塔喇齊傳,塔喇,齊喀喇人。積功加鎮國上將軍。卒,追封臨安郡公。
198
黃溍《吳府君碑》,追封嘉興縣男。諱森,字君茂,其先汝南人,後徙居嘉興。
199
黃溍《柳公墓表》:貫考諱金,贈奉訓大夫、淮安路泗州知州、飛騎尉,追封浦江縣男。
200
元史:舒穆嚕宜孫,傳宜孫,字申之。至正十一年,閩冦犯處州,宜孫平之,以功陞浙東宣慰副使。明兵入處州,為亂兵所害。事聞,追封越國公。詳見名宦
201
《元史俞述祖傳》:述祖字紹芳,象山人,為沔陽府推官,城䧟,為賊所執,罵不輟死。事聞,贈禮部郎中、象山縣男。詳見《忠臣》
202
於《越新編》:楊宏,會稽人。維禎父封會稽縣男。殷奎《顧阿瑛墓志:阿瑛名徳輝,崑山人。以子恩封武畧將軍、水軍正千戶、飛騎尉、錢塘縣男。
203
明。
204
名山藏,周定王橚,高皇后生。初封吳國錢塘,後改封周國。
205
名山藏周惠王子富陽王安濯會稽王安□浦江王安□麗水王安汾周恭王子湯溪王勤烶安吉王勤𤊹楚昭王子夀昌王孟焯楚靖王子縉雲王熒淋代簡王子山陰王遜煁代戾王子昌化王仕墰寧獻王子新昌王盤炷岷靖王子建德王譽梴遂安王譽□趙莊王子秀水王厚□淮莊王子嘉興王厚爖紹興王厚爀淮憲王子金華王載塨德懐王子寧海王載㘧崇簡王子瑞安王祐桓慶元王祐椐徽莊王子遂昌王祐樌景寧王祐椀建德王祐槿徽簡王子新昌王厚燇
206
《吾學編》。徐王允□,永樂二年封甌寧王。明《開國功臣録》。耿炳文,濠州人。洪武三年,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秦王府左相,兼陜西行省右丞,封長興侯,食祿一千五百石,賜鐵劵。
207
《明開國功臣録》:朱亮祖廬之,六安人,洪武三年,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永嘉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賜鐵劵。
208
弇州史:料劉基,青田人。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手詔敘基勲伐,召赴京師,命兼𢎞文館學士。巳封其祖、父皆永嘉郡公。
209
謹按栝,蒼彚紀,基祖,名庭槐,父名爚。
210
《明開國功臣録》:胡大海,字通甫,泗之虹縣人,以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守金華苖,軍叛被害,贈光祿大夫、浙東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越國公詳見《名宦》
211
獻徴録:胡深,龍泉人。陳友定擾邊,突陣與决戰,馬蹶,被執,遇害,追封縉雲伯。詳見忠臣。
212
明開國功臣録。孫世,廬州巢縣人,積功累陞中軍都督府僉事。洪武十四年,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光祿大夫、柱國、同知中軍都督府事,追封富春侯。
213
宋濓林府君墓誌》:邦福,字彥大,姓林氏。子溫,累陞員外郎,加贈奉訓大夫、溫州路瑞安州知州、飛騎尉,追封樂清縣男。
214
吾學編。徐忠,字仲達,合淝人。建文四年封永康侯,食祿千一百石,與世劵。永樂十四年子安嗣。成化十八年孫錡嗣,正德八年源嗣。嘉靖三十四年喬松嗣。
215
吾學編。徐理,西平人。從靖難有功,建文四年封武康伯,食祿千石,與世劵。永樂六年,子禎嗣。正統九年,子勇嗣。
216
明泳化《類編》:唐雲,未詳何里人,封奉天翊衛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新昌流伯、食祿一千石,世襲指揮使吾學編雲,事成祖藩邸最久,每出師,必命雲輔世子累陞都指揮使《獻徴録》:李讓,舒城人,燕邸儀賓。靖難兵起,力戰破平安兵。永樂元年,進駙馬都尉,封富陽侯,食祿千石,名山藏,武義伯。王通,咸寧人,論「靖難功,封特進榮禄大夫、柱國伯,祿千二百石,賜世劵。
217
吾學編。陳志,巴人。永樂元年封遂安伯,食祿千石,與世劵。
218
名山藏奉化伯滕定,以出征累功,宣德四年,封伯禄八百石。
219
名山藏、海寧伯董興有除內難功,天順元年,封伯禄千一百石。
220
名山藏瑞安伯王源,以憲宗純皇后弟,進封。𢎞治五年進侯。
221
獻徴録:邵林,字懋清,贈奉天翊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昌化伯。邵喜,嘉靖初封昌化伯,食祿千石,與世劵子蕙嗣。
222
謹按:厯代世胄勲戚,凡受封浙地者,無論實封虛封,遥領追贈例,得並載其受封始末,畧舉其大要,書之,至功業顯著者,史冊具在,無庸詳述,或事跡無考者則闕之,若夫奸慝佞倖,在王章所必斥者,謹削而不書,其浙人而封非浙土者,俱詳人物傳中,兹不具載。
223
浙江通志卷一百十
URN: ctp:ws958920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