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二

《卷二》[View] [Edit] [History]

1 二五、閩浙總督魁倫題本題報台灣北路協中、左、右、北淡水四營補造乾隆五十九年分官馬朋扣、皮髒、買補價銀各項清冊嘉慶元年七月初五日
2 二六、閩浙總督魁倫題本題報乾隆六十年分台澎各營兵丁馬匹冊籍嘉慶元年九月二十四日
3 二七、兵部題本核銷閩督魁倫題報台灣兵丁馬匹冊籍嘉慶元年九月二十七日
4 二八、兵部題本核銷閩督魁倫題報乾隆六十年分閩省各營官馬朋扣賠樁、倒斃買補、皮髒變價並扣存馬匹銀兩清冊嘉慶元年十月十四日
5 二九、閩浙總督魁倫題本題報嘉慶元年分閩省各營官馬朋扣賠樁、倒斃買補、皮髒變價並扣存馬匹銀兩清冊嘉慶二年閏六月二十二日
6 三○、兵部題本賞恤在洋遇盜被難弁兵嘉慶二年十一月十三日
7 三一、兵部「為兵科抄出本部匯題」移會賞恤御匪被害兵丁嘉慶五年十二月
8 三二、兵部「為內閣抄出台灣總兵愛新泰奏」移會台募兵丁及義民首內拔補之把總、外委等弁,請免調回內營嘉慶九年正月二十九日
9 三三、禮部「為內閣抄出奉上諭一道」移會前因林爽文之亂,台灣曾募鄉勇義民幫同官兵作戰;上諭國家既有經制軍旅,不應再募鄉勇嘉慶九年二月
10 三四、戶部題本議覆湖南巡撫阿林保請將台灣軍需案內原任寧洋縣病故知縣胡興黌應追款項豁免嘉慶十年閏六月初五日
11 三五、閩浙總督玉德題本題報修造鳳山、嘉義、彰化三縣地震倒塌兵房工料銀兩嘉慶十年七月初八日
12 三六、閩浙總督玉德題本題報閩省嘉慶九年分兵丁馬匹清冊嘉慶十年九月二十八日
13 三七、工部題本核銷閩督玉德題報修造鳳山、嘉義、彰化三縣地震倒塌兵房工料銀兩嘉慶十二年三月初十日
14 三八、閩浙總督阿林保題本題報嘉慶十年分台灣各營官馬朋扣、皮髒銀兩清冊嘉慶十二年六月二十七日
15 三九、兵部題本核銷閩督阿林保題報嘉慶十一年分台灣各營官馬朋扣、皮髒銀兩嘉慶十三年四月十八日
16 四○、閩浙總督汪志伊題本題報嘉慶七、八、九、十等年分台澎各營並福州旗營每年操演槍炮所需硝磺鉛子料價等項銀兩嘉慶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17 四一、閩浙總督汪志伊題本題報台澎各營官莊租息銀兩嘉慶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18 四二、刑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趙片奏」移會台灣水陸官兵,請令該道會同總兵管轄道光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19 四三、戶部「為本部議覆閩浙總督趙慎畛等奏」移會請免扣閩省補攤軍需銀兩道光四年十一月
20 四四、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兼署福建巡撫孫爾准奏」移會請酌改戍台班兵配渡章程道光六年五月
21 四五、兵部「為內閣抄出本部奏」移會核議閩督孫爾准等請調駐台灣北路營員道光七年三月
22 四六、兵部「為內閣抄出兼署閩浙總督魏元烺奏」移會遵旨裁減閩浙兩省兵 道光十二年五月
23 四七、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程祖洛奏」移會籌請改設台灣營員,酌裁馬匹道光十三年八月
24 四八、戶部「為內閣抄出代辦閩浙總督福建巡撫魏元烺奏」移會奏報調駐台灣北路營官兵建設衙署兵房等項估需工料銀數道光十三年九月
25 四九、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程祖洛奏」移會嚴禁勒令商船渡載戍台班兵道光十五年三月三十日
26 五○、戶部「為議覆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程祖洛等奏」移會台灣艋舺營添兵案內漏未增估換防兵丁盤費,懇恩增估撥補道光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
27 五一、工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鍾祥等奏」移會奏報添建嘉義參將及台鎮左營衙署需用工料銀兩道光十七年十一月
28 五二、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鄧廷楨片」移會戍台班兵暫緩調換道光二十年八月
29 五三、戶部「為本部議覆台灣總兵達洪阿等奏」移會籌撥台灣防堵經費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二日
30 五四、兵部「為兵部等部議覆閩浙總督劉韻珂等奏」移會閩省兵營裁減馬匹道光二十四年六月
31 五五、兵部「為核議閩浙總督劉等奏」移會台灣各營汛移撥弁兵道光二十七年十一月
32 二五、閩浙總督魁倫題本
33 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隨帶世襲三等輕車都尉世管佐領革職從寬留任臣魁倫謹題為請定等事:竊照福建省各標鎮協營乾隆五十九年分官兵馬匹朋扣、皮髒銀兩,業據福藩司匯冊請銷,並聲明台灣北路中、左、右及北淡水四營冊籍,因沿海遭風遺失,俟催送到日另造,經臣會疏具題,准到部覆,行令速飭補造核銷等因,轉行遵照在案。茲據福建布政使田鳳儀詳稱:催准兼管台灣鎮事水師提督哈當阿移,據北路協中、左、右、北淡水四營補造乾隆五十九年分官兵朋扣、皮髒、買馬價銀各項清冊,移請核銷,並聲明冊已造送,實因遭風失水,以致未能依限造送,遲延有因,所有應議遲延各職名,請免開送等因前來。查閩省台灣北路中、左、右並北淡水四營乾隆五十九年正月起,至十二月止,官兵共應存朋扣銀一千九百六兩七錢八分,皮髒銀一十二兩五錢,賠樁銀無項。以上朋扣、皮髒共銀一千九百一十九兩二錢八分。又福建省台灣北路中、左、右、北淡水四營舊管各官例馬五十匹,各兵騎操馬九十八匹,外遺營官馬二匹,新收各官例馬一十二匹,各兵騎操馬二十八匹,內買補官馬二十五匹,改調官馬三匹;開除各官例馬六匹,各兵騎操馬二十七匹,內買補官馬二十五匹,改調官馬二匹;實在各官例馬五十六匹,內附支馬二匹,各兵騎操馬九十九匹,外遺營官馬一匹;遵照部頒式樣,備造四柱按營分晰管、收、除、在四柱清冊。並聲明乾隆五十九年分台灣北路中、左、右並北淡水四營應買官馬二十五匹,每匹原定價二十二兩,共享銀五百五十兩外,實剩朋扣銀一千三百五十六兩七錢八分,實存皮髒銀一十二兩五錢,通共存銀一千三百六十九兩二錢八分。案准部咨,每百兩應解飯食銀二兩,共應解飯食銀二十七兩三錢八分六厘,實剩朋扣、皮髒銀一千三百四十一兩八錢九分四厘。合就轉造清冊,詳請題銷。所有奉取北路中、左、右、北淡水四營造冊遲延各職名,並請邀免開報等情來。臣複核無異,除冊分送戶、兵二部及兵科查核外,臣謹會同護理福建巡撫臣姚棻、署理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總兵官臣顏鳴漢、陸路提督臣王匯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核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元年七月初五日,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隨帶世襲三等輕車都尉世管佐領革職從寬留任臣魁倫。
34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六二~八六三頁。
35 二六、閩浙總督魁倫題本
36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三等輕車都尉世管佐領革職從寬留任臣魁倫謹題為通行事:據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田鳳儀稱:乾隆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奉准兵部咨行,自乾隆十四年為始,將通省經制原額,調撥裁汰安塘駐防缺額實在兵丁、馬匹、駝只等項各總數目,臚例冊首,再行按照督撫提鎮標營,分晰造冊具題等因,遵照在案。茲准閩省水師陸路暨台灣、澎湖各標鎮協營,將乾隆六十年分各營經制原額、調撥裁汰缺額實在兵丁、馬匹,遵照部頒冊式,造具清冊到司。遵即逐一查核,按營分晰,備造四柱總細數目清冊,詳送察核具題等情到臣。據此,該臣看得:案准部咨,通省經制原額、調撥裁汰駐防缺額實在兵丁馬匹分晰造冊具題等因,茲據福建布政使田鳳儀詳,准閩省水師陸路暨台灣、澎湖各標鎮協營將乾隆六十年分各營經制原額、調撥裁汰缺額實在兵丁、馬匹,遵照部頒冊式,按營分晰,備造四柱清冊,詳送具題等情前來,臣覆查無異,除冊送部外,臣謹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核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元年九月二十四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三等輕車都尉世管佐領革職從寬留任臣魁倫。
37 旨:該部察核具奏。
38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六三頁。
39 二七、兵部題本
40 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鑲黃旗漢軍都統管理宗人府銀庫事務臣慶桂等謹題為題報兵馬冊籍事:查乾隆十四年十月內,臣部議覆原任陝甘總督尹繼善題報清查兵馬一案,行令各省督、撫、提、鎮,將各標鎮協營兵丁馬匹數目,按年造冊送部,臣部於年終察核匯題等因,具題,奉旨依議,欽此,欽遵在案。上年十二月內,臣部匯題乾隆五十九年分各省兵丁馬匹數目,據前署閩浙總督長麟題報,福建水師陸路各營實在兵丁馬匹數目,聲明台灣北路中、左、右、淡水等四營清冊,因沿海遭風遺失,另飭補造。茲據閩浙總督魁倫將該四營馬步戰守兵丁馬匹實在數目,補造清冊具題前來。臣部查台灣北路中、左、右、淡水四營額設馬步兵三千八百八十二名,核與五十八年分冊報兵額相符。至額設馬一百匹,亦與五十八年分冊報額數相符。再查此案前據該督聲明,該四營兵馬冊籍因沿海遭風遺失,尚非無故遲延,應毋庸議。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元年九月二十七日,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鑲黃旗漢軍都統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大臣管理宗人府銀庫事務臣慶桂、經筵講官尚書兼文淵閣直閣事臣紀昀、戶部右侍郎兼署兵部左侍郎正黃旗滿洲副都統臣台布、左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鍈、右侍郎臣李潢、武庫清吏司掌印郎中臣誠安、郎中兼公中佐領臣馮世枚、郎中臣海明、郎中臣世傑、郎中兼公中佐領臣富通、郎中臣曹師曾、主事臣蔣師爚、候補主事臣申瑤、額外主事臣肅崇阿、額外主事臣扎蘭泰、車駕清吏司郎中臣黃永沛。
41 旨:依議。
42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六四頁。
43 二八、兵部題本
44 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鑲黃旗漢軍都統管理宗人府銀庫事務臣慶桂等謹題為請定歲底奏報、以肅馬政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魁倫題前事內開:竊照福建省鎮防經制督撫提鎮水師陸路各鎮標協營官兵馬匹朋扣賠樁、倒斃買補、皮髒變價、扣存馬匹銀兩並營馬數目等項,例應按年造冊奏銷。茲據福建布政使田鳳儀詳稱:遵查閩省乾隆六十年正月起,連閏至十二月止,鎮防官兵共應存朋扣銀二千六百九十二兩八錢一分,皮髒銀四十七兩,賠樁銀無項;經制各鎮標營官兵共應存朋扣銀二萬六千二百五十兩五錢四分,皮髒銀三百六十二兩五錢,賠樁銀四十兩;台灣各營應存朋扣銀四千九百二十三兩六錢八分,皮髒銀三十二兩五錢。以上朋扣、皮髒、賠樁共銀三萬四千三百四十九兩三分。又福建省冊報舊管各官例馬一千四百三十六匹,內查台灣南路營、南路下淡水營、台灣水師中左右三營應造各冊,節次飛催,未准送到,容俟催送到日另造,應除例馬七十二匹外,實在例馬一千三百六十四匹;各兵騎操馬四千二百二十九匹,內查台灣南路營、南路下淡水營、台灣水師中左右三營應造各冊,節次飛催,未准送到,容俟催送到日另造,應除各兵騎操馬四十匹外,實在各兵騎操馬四千一百八十九匹;內外委、千把總、騎操馬二百五十三匹,額外外委騎操馬一百五十五匹,現兵騎操馬三千八百二十一匹,內查台灣南路營、南路下淡水營、台灣水師中左右三營應造各冊,節次飛催未准送到,容俟催送到日另造,應除現兵騎操馬四十匹外,實在現兵騎操馬三千七百八十一匹;外遺營官馬一十九匹,又興協右營未買補官馬四匹,補造乾隆五十九年台灣北路中、左、右並北淡水四營各官例馬五十六匹,內附支馬二匹,各兵騎操馬九十九匹,外遺營官馬一匹。以上各官例馬一千四百二十匹,各兵騎操馬四千二百八十八匹,外委、千把總騎操馬二百五十三匹,額外外委騎操馬一百五十五匹,現兵騎操馬三千八百八十匹,外遺營官馬二十匹,未買補官馬四匹。新收各官例馬六百九十匹,各兵騎操馬一千八百八十六匹,內買補官馬八百八十四匹,改調官馬一千二匹。開除各官例馬七百六十六匹,各兵騎操馬一千九百四匹,內買補官馬八百八十四匹,改調官馬一千二十匹。實在各官例馬一千三百四十四匹,內附支馬六匹,各兵騎操馬四千二百七十匹,內外委、千把總騎操馬二百四十二匹,額外外委騎操馬一百五十四匹,現兵騎操馬三千八百七十四匹,外遺營官馬三十八匹,未買補官馬四匹。遵照部頒式樣,備造按營分晰管、收、除、在四柱清冊。並聲明乾隆六十年分各鎮標營應買官馬八百八十四匹,每匹原定價銀二十二兩,共享銀一萬九千四百四十八兩,內除陸路提標中左右前後五營、興化左右二營、汀州中右二營,除動支本營朋銀並皮髒、賠樁銀兩湊給外,尚不敷銀二百二兩一錢四分,於通省朋扣銀內湊給。又內地各營倒馬八百一十九匹共應皮髒銀四百九兩五錢,台灣各營倒馬六十五匹共應皮髒銀三十二兩五錢,共銀四百四十二兩,內除湊給陸提各鎮營買馬價銀外,只存皮髒銀三百三十四兩九錢三分,俱於朋樁總冊內登明。又朋扣餘剩銀內,乾隆六十年分給水師各營篷索料價銀一千四百六十九兩二厘,另冊詳請題銷外,又減報倒馬扣存朋扣銀內乾隆六十年給過省屬各營馬價銀一萬九千四百四十八兩,內陸提各鎮營皮髒銀一百七兩七分,賠樁銀四十兩湊用外,實動朋扣銀一萬九千三百兩九錢三分,又動給水師提鎮執事人役工食銀七百六十二兩六錢,又動給水師旗營為快、捷等字號十二隻戰船篷索料價銀一百三十二兩九錢七分四厘,又動給金門左右二營大小槳𦪟船四只修換篷索料價銀二百三十四兩六錢八厘,又動給水師提督並各鎮賞號銀二千八百兩,又動給水師各營出洋巡哨銀一千二百四兩四錢,又動給八旗並水師旗營賞號銀七百二十兩,又動給八旗步兵操演藥鉛銀八十四兩五錢八分六厘,又動給台灣各營燂洗戰船並辦理營中公務銀一千一百兩,又動給水師各營制備火藥軍械銀六百九十五兩七錢三分,又動給台灣水師中營平字一號等六船篷索料價銀八十四兩九錢四分九厘,又動給台灣水師左營定字三號等五船篷索料價銀六十二兩九錢一分三厘,又動給台灣水師右營澄字二號等四船篷索料價銀七十兩二錢九分四厘外,實剩朋銀五千一百四十四兩四分四厘,實存皮髒銀三百三十四兩九錢三分,通共存銀五千四百七十八兩九錢七分四厘。奉准部咨,每百兩應解飯食二兩,共應解飯食銀一百九兩五錢七分九厘,實剩朋扣、皮髒銀五千三百六十九兩三錢九分五厘,合就詳請察核題銷等情前來。臣複核無異,除冊分送戶、兵、工部及兵科查核外,臣謹會同護理福建巡撫臣姚棻、署理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總兵官臣顏鳴漢、陸路提督臣王匯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核覆施行。再此案據該司於嘉慶元年六月二十九日具詳到臣,緣臣查辦核算數目之有稽時日,是以具題稍遲,合並陳明。謹題請旨。嘉慶元年七月初五日題,九月十七日奉旨:該部察核具奏,欽此;欽遵抄出到部。
45 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魁倫疏稱,閩省各營官兵朋扣銀兩,例按年奏報。茲據福建布政使田鳳儀詳稱:乾隆六十年分水陸各營共扣朋銀三萬三千八百六十七兩三分,賠樁銀四十兩,皮髒銀四百四十二兩,三共銀三萬四千三百四十九兩三分,除各項支銷外,實存銀五千三百六十九兩三錢九分五厘等因,造冊具題前來。查福建省經制營馬四千三百五十二匹,除台灣南路等營奏銷冊籍未經送到,應除馬四十匹外,實在兵丁騎操馬四千三百一十二匹。今乾隆六十年分通省各營倒馬八百八十四匹,與應倒之例有減無浮。內除興化城守左右二營未滿年限馬四匹照例賠樁銀四十兩,其餘各營倒馬按冊查對,騎操俱過三年,應免賠樁。所有該年朋扣銀三萬三千八百六十七兩三分,逐一核算,與實在官兵應扣銀數相符;皮髒銀四百四十二兩,亦與每匹應變銀五錢之數相符。至買補馬八百八十四匹,系赴口購買,每匹價銀二十二兩,共動支銀一萬九千四百四十八兩,臣部核與該省奏准原案赴口購買價直相符,應准開銷。又冊開水師提鎮執事人役工食銀七百六十二兩六錢,水陸提鎮賞號銀二千八百兩,水師各營出洋巡哨銀一千二百四兩四錢,系原任閩浙總督郝玉麟等奏明准給之項,均應准其支用。又冊開動給水師旗營篷索料價銀一百三十二兩九錢七分四厘,動給水師各營篷索料價銀一千六百八十七兩一錢五分八厘,動給八旗並水師營賞號、藥鉛等項銀八百四兩五錢八分六厘,動給台灣、澎湖各營燂洗戰船、辦理營中公務銀一千一百兩,動給水師各營制備火藥、軍械銀六百九十五兩七錢三分等語;查動給八旗水師旗營賞號銀兩以及台灣、澎湖各營辦理營中公務銀兩,應令該督報明戶部查核;其修換篷索及制備火藥、軍械銀兩,應令該督報明工部查核。至冊開動給金門鎮左右二營槳𦪟船只修換篷索銀二百三十四兩六錢八厘,臣部查前項銀兩先據該督咨報從前向系動支存營公糧,因公糧改為公費,歷年俱系就營挪墊,未經開銷,請在於六十年朋扣銀內動支給還等因,經臣部以此項銀兩從前向無報銷成案,行令查覆,尚未核准,應俟咨覆到日,再行核銷。以上通共支用銀二萬八千八百七十兩五分六厘外,尚存朋扣、皮髒銀五千四百八十八兩九錢七分四厘,內除應解臣部飯銀一百九兩五錢七分九厘,實存銀五千三百六十九兩三錢九分五厘,應令造報戶部撥用。至該督疏內聲稱,台灣南路營、南路下淡水營、台灣水師中、左、右三營朋馬清冊,未准送到,俟催送到日另送等語;應令該督速飭補造,咨送臣部查對核銷,並將因何遲延之處,一並聲明報部查核。再查台灣城守右軍總冊開造倒斃馬五匹,撒冊止開倒馬三匹,總撒數目不符,應令該督查明報部查核。恭候命下臣部,行文閩浙總督並知照戶部、工部一體遵奉施行。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元年十月十四日,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鑲黃旗漢軍都統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大臣管理宗人府銀庫事務臣慶桂、經筵講官尚書兼文淵閣直閣事臣紀昀、左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清字經館提調臣趙鍈、右侍郎臣李潢、車駕清吏司掌印郎中臣薩涵太、郎中臣黃永沛、郎中臣覺羅音德布、郎中臣魁明、員外郎臣多慶、員外郎臣達敏、員外郎臣彭希洛、主事臣魁齡、主事臣雷純、主事臣王觀、額外主事臣慕鏊。
46 旨:依議。
47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六五~八六七頁。
48 二九、閩浙總督魁倫題本
49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閩浙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三等輕車都尉世管佐領革職從寬留任免革任又免革任臣魁倫謹題為請定歲底奏報、以肅馬政事:竊照福建省鎮防、經制督撫提鎮水師陸路各鎮標協營官兵馬匹朋扣賠樁、倒斃買補、皮髒變價、扣存馬匹銀兩並營馬數目等項,例應按年造冊奏銷。茲據福建布政使司事按察使李殿圖詳稱:遵查閩省嘉慶元年正月起至十二月止,鎮防官兵共應存朋扣銀二千五百二兩二錢二分,皮髒銀四十七兩,賠樁銀無項;經制各鎮標營官兵共應存朋扣銀二萬四千一百四十五兩九分,皮髒銀三百六十二兩五錢,賠樁銀七十兩;台灣各營應存朋扣銀六千五百三十兩一錢四分,皮髒銀三十七兩五錢。以上朋扣、皮髒、賠樁共銀三萬三千六百九十四兩四錢五分。又福建省冊報舊管各官例馬一千三百四十四匹,各兵騎操馬四千二百七十匹,內外委、千把總騎操馬二百四十二匹,額外外委騎操馬一百五十四匹,現兵騎操馬三千八百七十四匹,外遺營官馬三十八匹,又興協右營未買補官馬四匹,補造乾隆六十年台灣南路營、南路下淡水營、台灣水師中左右三營各官例馬八十匹,各兵騎操馬三十九匹,外遺營官馬一匹。以上各官例馬一千四百二十四匹,各兵騎操馬四千三百九匹,外委千把總騎操馬二百四十二匹,額外外委騎操馬一百五十四匹,現兵騎操馬三千九百一十三匹,外遺營官馬三十九匹,未買補官馬四匹。新收各官例馬五百八十二匹,各兵騎操馬一千三百八十二匹,內買補官馬八百九十四匹,改調官馬四百八十八匹。開除各官例馬六百九十六匹,各兵騎操馬一千三百六十八匹,內買補官馬八百九十四匹,改調官馬四百八十八匹。開除各官例馬六百九十六匹,各兵騎操馬一千三百六十八匹,內買補官馬八百九十四匹,改調官馬四百七十四匹。實在各官例馬一千三百一十匹,內附支馬一十匹,各兵騎操馬四千三百二十三匹,內外委、千把總騎操馬二百四十三匹,額外外委騎操馬一百五十七匹,現兵騎操馬三千九百二十三匹,外遺營官馬二十五匹,未買補官馬四匹。遵照部頒式樣,備造按營分晰管、收、除、在四柱清冊。並聲明嘉慶元年分各鎮標營應買官馬八百九十四匹,每匹原定價銀二十二兩,共享銀一萬九千六百六十八兩,內除督標中營、陸路提標中左右前後五營,長福左右二軍、興化左右二營、汀州中左右三營、除動支本營朋銀並皮髒、賠樁銀兩湊給外,尚不敷銀五百七十九兩一錢一分,於通省朋扣銀內湊給。又內地各營倒馬八百一十九匹,共應皮髒銀四百九兩五錢,台灣各營倒馬七十五匹,共應皮髒銀三十七兩五錢,共銀四百四十七兩。內除湊給督標各鎮標營買馬價外,只存皮髒銀二百五十七兩七錢三分,俱於朋樁總細各冊內登明。又朋扣餘剩銀兩,嘉慶元年分給水師各營篷索銀一千四百七十九兩九錢七分八厘,另冊詳請題銷外,又減報倒馬扣存朋扣銀內,嘉慶元年給過省屬各營馬價銀一萬九千六百六十八兩,內督標各鎮營皮髒銀一百八十九兩二錢七分,賠樁銀七十兩湊用外,實動朋扣銀一萬九千四百八兩七錢三分;又動給水師提鎮執事人役工食銀七百六十二兩六錢,又動給水師旗營為快、捷等字號十二隻戰船篷索料價銀一百三十二兩九錢七分四厘,又動給金門左右二營大小槳𦪟船四只修換篷索料價銀二十九兩三錢二分六厘,又動給水陸提督並各鎮賞號銀二千八百兩,又動給水師各營出洋巡哨銀一千二百四兩四錢,又動給八旗並水師旗營賞號銀七百二十兩,又動給八旗步兵操演藥鉛銀八十四兩五錢八分六厘,又動給台灣各營燂洗戰船並辦理營中公務銀一千一百兩,又動給水師各營制備火藥、軍械銀六百九十五兩七錢三分,又動給台灣北路淡水營波字二號一船篷索料價銀一十六兩四錢九分二厘,又動給督標水師營肅字一號等四船篷索料價銀二十七兩七分五厘外,實剩朋銀四千七百一十五兩五錢五分九厘,實存皮髒銀二百五十七兩七錢三分,通共存銀四千九百七十三兩二錢八分九厘。奉准部咨,每百兩應解飯食銀二兩,共應解飯食銀九十九兩四錢六分六厘,實剩朋扣、皮髒銀四千八百七十三兩八錢二分三厘。合就詳請具題。至此案委因辦理清查甫經完竣,是以出詳稍遲,合並聲明等情前來。
50 臣複核無異,除冊分送戶、兵二部及兵科查核外,臣謹會同署理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漳州鎮總兵官臣顏鳴漢、陸路提督臣王匯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核覆施行。再此案據該司於嘉慶二年閏六月十一日具詳到臣,緣臣前往泉州、廈門一帶督緝洋盜,於十九日旋省,親詣盤查藩司庫貯銀款,逐細察核,輾轉需時,是以題報稍稽。再福建巡撫印務系臣兼署,毋庸會銜,合並陳明。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二年閏六月二十二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閩浙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世襲三等輕車都尉世管佐領革職從寬留任免革任又免革任臣魁倫。
51 旨:該部察核具奏。——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七五~八七六頁。
52 三○、兵部題本
53 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鑲紅旗滿洲都統管理宗人府銀庫事務臣慶桂等謹題為議恤事:該臣等議得:准閩浙總督魁倫咨稱:台灣鎮標守備林國升、南路營把總羅於紅帶同兵丁三名,赴口買馬,並督標左營外委邱振聲管帶班滿換回班兵四十四名,配吳長春商船內渡。於嘉慶元年四月初十日駛至青水墘外洋,二更時分,猝遇粵匪,當即施放槍炮,打死賊匪十餘名。艇匪亦開槍炮圍劫,以致林國升等被炮擊斃,各兵多有受傷落水,前經附片具奏,並聲明被害受傷各官兵飛查確數,另行造冊咨部請恤在案。查守備林國升被賊放炮傷斃,把總羅於紅、外委邱振聲、兵丁鍾正魁、巫紹期並督標左營班滿兵丁林明龍等四十名,俱被戕害,落水斃命。婁得升一名被擄無蹤。惟黃大山、牛升、劉得、蕭明魁四名落水得生。查與恤賞之例相符。其沉失軍械並請准其動支錢糧制補。相應造冊,同送到印結,咨部核議等因。於嘉慶二年十月十五日移咨到部。除兵丁婁得升一名,既據聲稱被擄無蹤,毋庸議外,查定例大洋大江危險地方,官兵因公差委漂沒身故者,守備恤銀三百兩,把總恤銀一百兩,外委官照把總例給與;守備加贈一級,蔭子弟一人,以衛千總用;把總加贈一級,蔭子弟一人,以把總用;應得祭葬,行文禮、工二部議奏;馬兵賞銀七十兩,步兵賞銀五十兩,如無妻子親屬承受者,給銀二兩,該督撫提鎮委官致祭;其沒水登岸幸獲生全者,兵丁照軍功頭等傷例賞銀三十兩各等語。今此案守備林國升等帶同兵丁赴口買馬,並外委邱振聲管帶班滿換回兵丁,配載商船內渡,在洋猝遇粵匪,施放槍炮抵御,因艇匪放槍圍劫,以致俱被戕害,落水斃命,其被害受傷各官兵,既經該督奏明,造冊請恤,應照因公差委漂沒身故之例,分別辦理。應將冊開被賊戕害之守備林國升一員,照例恤賞銀三百兩,加贈一級,蔭子弟一人,以衛千總用;把總羅於紅一員,照例恤賞銀一百兩,加贈一級,蔭子弟一人,以把總用;應得祭葬,行文禮、工二部議奏;外委邱振聲一員,照例賞銀一百兩;馬兵巫紹期一名,照例賞銀七十兩;步戰守兵鍾正魁、林明龍、張龍、朱得貴、富國寶、施元升、鄭紹宇、高得升、劉必得、張榮、劉開文、陳永升、林國興、傅朝佐、林漢隆、陳必福、鄭朝貴、葉得貴、金國寶、邱得魁、陳加春、淡有章、鄧兆雷、江得旺、何安喜、陳得桂、葉天開、葉上高、鄭光亮、卓得貴、姚士清、曾明登、陳文煥、黃得標、朱定國、張良得、劉升、鄭起鑾、陳得富、林正茂、王得玉等四十一名,均照例各賞銀五十兩;此內亡故兵丁賞銀,如無妻子親屬承受者,給銀二兩,該督撫提鎮委官致祭;落水得生兵丁黃大山、牛升、蕭明魁、劉得等四名,均照例各賞銀三十兩。以上所給之銀,應令該督照數給發,造報戶部核銷。至沉失軍械,除弓箭、撒袋、戰箭系營兵自備外,其餘鳥槍三十桿、腰刀三十八口、藤牌六面、牌刀六口,應准其動項補制,以資巡防。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二年十一月十三日,經筵講官兵部尚書鑲紅旗滿洲都統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大臣管理宗人府銀庫事務臣慶桂、經筵講官尚書臣金士松、左侍郎鑲紅旗漢軍副都統兼公中佐領臣趙鍈、戶部右侍郎兼署兵部右侍郎正黃旗滿洲副都統兼公中佐領臣傅森、職方清吏司掌印員外郎臣五誠額、郎中臣富勒敏、郎中臣伊拉齊、員外郎臣多慶、員外郎臣富廉、員外郎臣王衍福、主事臣英倫、主事臣趙午彤、主事臣茅豫、主事臣申瑤、司務兼司事臣劉源浩、武庫清吏司主事臣蔣師爚。
54 旨:依議。
55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七六~八七七頁。
56 三一、兵部「為兵科抄出本部匯題」移會
57 兵部為移會事:職方司案呈,兵科抄出本部匯題前事一案,相應抄單移會稽察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五年十二月初七日。
58 先經內閣抄出台灣鎮總兵兼提督銜愛新泰等奏查拿嘉義縣屬鹽水港匪犯陳錫宗等案內各犯,所有該汛御匪被害兵丁吳銘恩、黃金亮、陳得棟、陳登龍、王進祿、丁得龍、馮高、黃士升、楊飛龍、鄭明魁、楊大同等十一名,又受傷兵丁黃拱照、葉大升、郭文水、郭家進、黃龍標、孟朝俊、林騰雲、徐宗耀、陳得安、陸起標等十名,均系事出因公,應否照例分別恤賞之處,出自皇上天恩等因具奏,於嘉慶五年九月初十日奉上諭:愛新泰等奏續獲鹽水港滋事匪犯辦理一折,所有被害兵丁吳銘恩等十一名、受傷兵丁黃拱照等十名,均著交部分別恤賞等因,欽此。除先經恭錄上諭,行文該鎮欽遵在案。應將擒捕匪犯被害身死之兵丁吳銘恩、黃金亮、陳得棟、陳登龍、王進祿、丁得龍、馮高、黃士升、楊飛龍、鄭明魁、楊大同等十一名均照陣亡例各賞銀五十兩,受傷兵丁黃拱照、葉大升、郭文水、郭家進、黃龍標、孟朝俊、林騰雲、徐宗耀、陳得安、陸起標等十名均照三等傷例各賞銀二十兩。以上被害各兵丁如無妻子親屬承受者,給銀二兩,該督撫等委官致祭等因。嘉義五年十一月三十日題,十二月初二日奉旨:依議,欽此。
59 ——錄自明清史料己編第七本六九二頁。
60 三二、兵部「為內閣抄出台灣總兵愛新泰奏」移會
61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福建台灣鎮總兵愛新泰奏前事一折,除另行議覆外,相應抄單移會貴處查照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九年正月二十九日。
62 嘉慶九年正月二十六日,內閣抄出提督銜台灣鎮總兵奴才愛新泰跪奏為台募兵丁及義民首內拔補之把總、外委等弁、請免調回內營、以資熟手、以裨巡緝事:竊照台灣營員,自乾隆五十六年起,副、參、游、都、守等官俸滿調回內地之例,已遵奉停止。惟千、把、外委等弁,仍照舊定章程,三年更換。其在台招募兵丁,每年造冊報部。凡遇戍兵換班之年,移會內營,扣除免換,歷經遵辦在案。茲邇年以來,由義民首及台募兵丁內打仗緝匪,著有微勞,欽奉諭旨,以把總、外委拔補,及論功獎拔者,共計有把總二員、外委額外五名,按照□行定例,三年俸滿班滿,均應調回內地差委。惟查該弁等皆台灣土著,□□本地之深山窮谷,賊匪朁匿蹤跡情形,素所深悉。自從獎拔之後,身列官階,益知感奮,節次緝獲各案逸匪多名,解送審辦具奏有案,誠為得力可用。近因回班俸滿年滿之期將屆,該弁等戀土重遷,憚於內調,或稱父母老病,無可倚托,或稱眷口累贅,無力搬移,多方稟請辭退,奮勉之人不能久於其任,舍之實屬可惜,留之與例不符,辦理自覺窒礙。奴才仰蒙聖主天恩,俾以海外重鎮,遇事分應遵循舊例,敬謹妥辦,何敢妄冀更改?第察悉情形,若不據實奏懇聖恩,殊非仰副我皇上慎重海疆、量材器使至意。奴才愚昧之見,可否量為變通,請嗣後台募兵丁及義民首內恩並拔補之把總、外委等弁,凡有俸滿班滿,援照募兵丁之例,仍留本任,免其調回內營操委,按年造冊,詳送督臣察核,咨部。仍留心察看,俸滿把總內如有始終奮勉、緝捕勤能者,詳報注冊,遇有台營升遷事故□□總缺出,詳請督臣查明缺次,應輪補何項人員,行知到日,遵照□□新例秉公揀選,分別水陸,就近咨送提臣考驗拔補。倘有始勤終怠等事,即行詳咨斥革,以示懲勸。似此一轉移間,與升黜之途無礙。該弁等無虞更調,自必倍加感激,竭力趨公,而台營內地均不致易換生手,於營伍汛守緝捕兩有裨益。奴才為海疆重地留心得力汛弁起見,不揣冒昧,理合恭折具奏,是否有當,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謹奏。
63 嘉慶九年正月二十四日奉朱批:該部議奏。欽此。
64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二本一五九~一六○頁。
65 三三、禮部「為內閣抄出奉上諭一道」移會
66 禮部為知照事:儀制司案呈,嘉慶九年正月二十六日,內閣抄出軍機大臣會同戶、兵、工三部議駁御史體德奏請增改軍需則例一折,奉上諭一道,欽此欽遵到部,相應恭錄粘單移會稽察房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嘉慶九年二月日。
67 嘉慶九年正月二十六日,內閣抄出二十四日奉上諭:本日軍機大臣會同戶、兵、工三部議駁御史體德奏請增改軍需則例一折,已依議行矣。閱折內有鄉勇一項不應複有募用之語,所奏甚是。國害設兵,所以衛民,內而八旗勁旅,外而駐防綠營,原以備一時徵調之用。我朝軍政修明,從前用兵外域,平定准噶爾、回部、大小金川以及剿捕內地亂民如王倫蘇、四十三、田五之類,均系調用額兵,隨征奏凱,從未有雇募鄉勇之事。
68 自台灣匪徒林爽文滋事時,該處地隔海洋,本有義民等急公慕義,請效馳驅,因而隨宜量用,協同官兵,分司搜剿。迨至剿辦邪匪,帶兵大員及地方官等召募鄉勇多名,輾轉隨征,以致愈集愈多,數盈累萬。在鄉里小民等各衛身家,遇地方偶有不靖,自行團集什伍,保護田廬,原屬通曉大義,分所當然。若竟官為雇募,隨營接仗,甚或調往隔省從征,經年累月,成何體制?試思八旗兵丁,如簡發東三省官兵,不聞有召募奉天等處民人從軍者,即簡發京營勁旅,亦從未有令大、宛兩縣民人幫同出兵者。況國家兵制之設,有將軍、督撫、提鎮以資統轄,設立營伍,搜簡軍實,豈尚不能為國宣力,乃必藉閭閻未經練習之人,供疆場折衝之用,則又安用官兵為耶?揆厥所由,皆因武職大員不能實心辦公,平居無事,往往令本標兵丁充僕隸廝養之役,或兼習手藝,在署佣工,而於訓練操演,轉視為具文。屬下將弁,相率效尤,而督撫大吏又不能隨時整飭,遂致隸名營伍,步伐茫然,一旦有事徵調,其能知紀律、陷陣衝鋒者,寥寥無幾,勢不得不募民充勇,以供調撥。是非惟兵不能衛民,而轉率民以充兵,則大非立制之意矣。現在三省邪匪肅清,干戈永靖,然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無備。況兵之強弱,總視乎練兵之勤惰。如勤加訓練,則弱者可漸使之強。倘玩愒從事,則強者亦流而為弱。嗣後各省將軍、都統、督撫、提鎮等,均應飭營員,痛改□□,□□官兵,認真操演,俾標兵皆成勁旅,以肅軍政而勵戎行。將此通諭知之。欽此。
69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五本四七六~四七七頁。
70 三四、戶部題本
71 經筵講官太子少保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鑲白旗滿洲都統步軍統領臣宗室祿康等謹題為據題等事:戶科抄出湖南巡撫阿林保將福建台灣軍需案內原任寧洋縣病故知縣胡興黌應追核減銀一百一十八兩零、查明無可著追,取結題請豁免一案,嘉慶十年二月初九日題,四月十五日奉旨:該部議奏,欽此;欽遵於本日抄出到部。該臣等查得湖南巡撫阿林保疏稱:據湖南布政使成寧詳稱:福建台灣軍需案內病故寧洋縣知縣胡興黌應追銀一百一十八兩六錢五分六毫,當經飭據原籍興寧縣詳覆確查,該故員胡興黌家產盡絕,無力完繳,出具印結,詳奉咨准閩浙總督查明該故員歷過任所,並無資材隱寄,取具切實印結,咨請由湖南查照辦理等因,又經轉飭照例查辦去後。茲據直隸郴州知州應先烈申,據興寧縣知縣周曰健申稱:原任福建寧洋縣已故知縣胡興黌應賠核減台灣軍需銀一百一十八兩六錢五分二厘六毫,實系家產盡絕,無力完繳,出具印甘各結由州加結前來,相應將齎到各結詳請察核,具題豁免等情。臣複核無異,除結送部外,臣謹恭疏具題等因前來。
72 查定例內外官員應賠一切欠項,如事屬因公核減以及分賠、代賠之項,通查該員原籍及歷過任所果無財產隱寄任所,官出具切實印結,由原籍加結題請豁免,倘題豁後別經發覺財產,盡數入官,仍將出結官員革職,所豁銀兩並著賠還等語。今福建台灣軍需案內原任寧洋縣病故知縣胡興黌應追核減銀一百一十八兩六錢五分二厘六毫,前經臣部行文原籍湖南巡撫遵照承追定例,分限完繳。嗣據該撫咨複,該故員家產盡絕,實在力難完繳,取具印加各結咨部。又經臣部行據閩浙總督查明該故員胡興黌歷過任所,並無資財隱寄,取結詳咨湖南巡撫,照例具題辦理在案。茲據湖南巡撫阿林保確查該故員胡興黌實系家產盡絕,無力完繳,取具印加各結,題請豁免前來。臣部核與豁免之例相符。所有原任寧洋縣病故知縣胡興黌應追核減銀一百一十八兩六錢五分二厘六毫,應准其照數豁免。倘題豁以後,別經發覺,財產盡數入官,仍將出結各官照例革職,所豁銀兩並著賠還。恭候命下,臣部行文閩浙總督、福建巡撫、湖南巡撫一體欽遵查照。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十年閏六月初五日,經筵講官太子少保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鑲白旗滿洲都統步軍統領革職從寬留任臣宗室祿康、經筵講官太子少保文淵閣直閣事尚書世襲雲騎尉降二級留任又革職留任臣戴衢亨、御前侍衛左侍郎總管內務府大臣總理工程處事務向導處大臣管理御茶膳房三山事務鑲藍旗滿洲副都統世襲一等輕車都尉又一雲騎尉臣那彥寶、刑部左侍郎署左侍郎臣祖之望、經筵講官右侍郎管理錢法事務鑲黃旗滿洲副都統管理咸安宮官學國子監事務臣恩普、左侍郎管理錢法事務教習庶吉士臣劉鐶之、郎中臣德慶、郎中臣楊毓江、郎中臣董淇、郎中臣林紹光、員外郎臣蘇成額、員外郎臣宗室德莊、員外郎臣覺羅麟祥、員外郎臣瑺弼、員外郎臣錢學彬、員外郎臣吳應咸、主事臣慶福、主事臣額勒德恩、主事臣明昌、主事臣任蘭佑、額外主事臣韋運標、額外主事臣張業南、額外主事臣歐陽厚均、額外主事臣趙學轍、七品官臣王啟文、七品官臣李湘茞、七品官臣王炘、司務臣三多。
73 旨:依議。
74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八八頁。
75 三五、閩浙總督玉德題本
76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玉德謹題為咨行事:竊照乾隆五十七年六月間,福建台灣府屬台、鳳、嘉、彰四縣同時地震,輕重不一,經前督臣伍拉納將委員勘辦緣由會折具奏,並經前水師提督兼管台灣鎮臣哈當阿會同前台灣道楊廷理請將鳳山、嘉義、彰化三縣震倒各汛卡兵房三百六十二間先行動支台灣府庫備公銀兩給發趕修,統俟事竣造冊詳送核辦等由,奏奉諭旨,欽遵查辦。嗣續據台灣道府轉據鳳、嘉、彰三縣遵照原奏修竣前項兵房三百六十二間,共享過工料銀五千一百七十七兩一錢六分□厘,在於台灣府庫備公項下動支,備造實需細冊,由鎮道府覆勘屬實,核加印結請銷。當經前藩司姜開陽轉詳請題。准到工部咨行,以並不遵例先行估報,又未將興工、完工日期聲明報部,遽行造冊題銷,殊與定例不符。且此案營房系乾隆五十七年六月內地震倒塌,於乾隆五十八年題銷恤賞銀兩案內聲明,先動府庫備公銀兩趕修之工,亦應一面趕緊建修,一面造冊估報,何以延至十年之久,始稱一律修竣,率請題銷,實屬任意遲延,奏請查取承辦官辦理遲延並違例報銷以及該管上司率轉各職名先行送部,照例□別議處,仍令另委妥員詳細確查前項營房是否實系修理完固,並將何日興工一並據實查明,另行照例造具估計冊結,題報到日,再行核辦等因,轉行遵照去後。
77 茲據署福建布政使司事按察使韓崶詳稱:除將奉取各職名另案詳請咨複核示外,茲移准台灣道轉據台灣府詳,據鳳山縣知縣吳兆麟、嘉義縣知縣陳起鯤、彰化縣知縣曹世駿等詳稱:遵查乾隆五十七年間地震案內,奏明應修前項兵房共三百六十二間,緣各前任辦理清查及審獲會匪各要案未及興修,始於嘉慶七年八月初三日興工,至十月初一、二等日修整完固,共享過台灣府庫備公銀五千一百七十七兩一錢六分九厘。遵駁另行照例備造實需細冊,會同台灣水師協副將等出具無捏印結,由府詣勘屬實,加結送道,由道會同台灣鎮親加覆勘,實系已經修理完固,合就加具聯銜結,一並移司,核詳題估等因到司。複核冊開工料、銀兩,均與成規相符,亦由台灣鎮、道、府等遂層覆勘,委果修理堅固,應請准予交營收管以資兵丁棲止,理合遵駁另行照例轉造估冊,同送到各結,詳候察核具題。至動用銀數,雖在千兩以上,但系未奉新例以前已經奏明辦理之案,毋庸再行具奏,以省繁瑣。所有圖說,前已造送,應免重複繪造,合並聲明等情前來。
78 臣複核無異。除冊結送部外,臣謹會同福建巡撫臣李殿圖合詞具奏,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核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十年七月初八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玉德。
79 旨:該部察核具奏。
80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二本一六二~一六三頁。
81 三六、閩浙總督玉德題本
82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玉德謹題為通行事:據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景安詳稱:案查乾隆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奉准兵部咨行,自乾隆十四年為始,將通省經制原額調撥裁汰安塘駐防缺額實在兵丁、馬匹、駝只等項各總數目,臚列冊首,再行按照督撫提鎮標營分晰造冊具題等因,遵照在案。茲准閩省水師陸路暨台灣澎湖各標鎮協營將嘉慶九年分各營經制原額、調撥增添、裁汰缺額實在兵丁、馬匹遵照部頒冊式,造具清冊到司。遵即逐一查核,按營分晰備造四柱總細數目清冊,詳送察核具題。並聲明現冊造報水陸各營,合計共缺額兵一千零五十七名,或系事故汰革暫未募補,或系撥赴台灣換班,其應換回之兵在洋阻滯未經歸伍,旋經隨時查明拔補等情到臣。
83 據此,該臣看得:案准部咨,通省經制原額、調撥裁汰、駐防缺額、實在兵丁、馬匹分晰造冊具題等因,茲據福建布政使景安詳,准閩省水師陸路暨台灣、澎湖各標鎮協營將嘉慶九年分各營經制原額、調撥增添、裁汰缺額、實在兵丁、馬匹,遵照部頒冊式,按營分晰,備造四柱清冊,詳送具題。並聲明現冊造報水陸各營,合計共缺額兵一千零五十七名,或系事故汰革暫未募補,或系撥赴台灣換班,其應換回之兵在洋阻滯,未經歸伍,旋經隨時查明拔補等情前來。臣覆查無異,除冊送部外,臣謹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議覆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十年九月二十八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玉德。
84 旨:該部察核具奏。
85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八九頁。
86 三七、工部題本
87 大學士管理工部事務臣費淳等謹題為修理兵房用過工料銀兩、照例核減准銷事:工科抄出閩浙總督阿林保題前事內開:竊照乾隆五十七年六月間,福建台灣府屬鳳山、嘉義、彰化三縣地震倒塌兵房三百六十二間,經原任閩浙總督臣伍拉納等奏明請修。嗣經前任總督臣玉德將用過工料銀五千一百七十七兩一錢六分九厘,造冊題銷。經工部以前項兵房並不遵例先行估報,又未將興工、完工日期聲明報部,遽行造冊題銷,與例不符,奏明飭令查取承辦官辦理遲延,並違例報銷,及該管上司率轉各職名送部議處,仍令另委妥員詳細確查,是否實系修理完固,並將何日興工、完工之處,一並查明,另行造具估冊題報,到日再行核辦等因,咨行在案。續又經前任閩浙總督臣玉德具疏題覆,前項兵房實緣鳳山等縣辦理清查及審獲會匪各要案,未及興修,始於嘉慶七年八月初三日興工,至十月初一、二等日修整完固,遵駁另行造具估冊,並聲明此案奉取各職名,另案咨部複核等情具題。准到工部咨,查系奏明之工,應如所題辦理,仍令轉飭照例切實確核造具冊結題銷。至冊開頭停𡧗瓦並未開明面寬坡深丈尺,調脊亦無高寬尺寸,築打灰土又未開明應築處所寬深丈尺,成砌圍牆並未開明面數並每面各長丈尺,以及扣除門口分位尺寸所用磚塊瓦片有全行添新者,有添新至八九成者,均屬不合,應將原冊粘簽鈐印,發還閩浙總督,轉飭於題銷案內照依簽駁各款,逐一詳細查造,以便核辦等因。嘉慶十年十二月初九日題,本月十一日奉旨:依議,欽此;相應移咨遵照可也等因。當經轉行遵照去後。茲據福建布政使景敏詳稱:准台灣道移,據台灣府轉據鳳山、嘉義、彰化等縣呈稱:遵查乾隆五十七年間地震案內,奏明應修兵房共三百六十二間,緣各前任辦理清查及審獲會匪各要案,未及興修,始於嘉慶七年八月初三日興工,至十月初一、二等日修整完竣,共在府庫備公項下用過工料銀五千一百七十七兩一錢六分九厘,並無虛浮,理合遵照部簽各款,分晰備造細冊,出具印結,並聲明鳳山一縣,緣印信於蔡逆滋擾之時遺失,應俟奉頒另再補具印結,請咨備案等情,由府加結送道,會同台灣鎮加具聯銜印結,移送核詳題銷等由到司。合就轉造成規細冊,同送到各結具文詳送察核題銷等情前來。臣覆查無異,除冊結送部查核外,臣謹會同福建巡撫臣溫承惠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核銷施行,謹題請旨。嘉慶十一年十月初一日題,十一月三十日奉旨:該部察核具奏,欽此;欽遵於本日抄出到部。
88 該臣等查得閩浙總督阿林保疏稱:乾隆五十七年六月間,福建台灣府屬鳳山、嘉義、彰化三縣地震,倒塌兵房,造冊題銷,經工部以前項兵房並不遵例先行估報,又未將興工、完工日期聲明報部,遽行題銷,奏明飭令查取承辦官辦理遲延並違例報銷及該管上司率轉各職名,送部議處等因。續經前任閩浙總督臣玉德遵駁另行造具估冊,並聲明此案奉取各職名另案咨部複核具題。准到部咨,仍令轉飭照例切實確核造具冊結題銷等因,當經轉行遵照去後。茲據福建布政使景敏詳稱:准台灣道移,據台灣府轉,據鳳山、嘉義、彰化等縣呈稱:遵查乾隆五十七年間地震案內奏明應修兵房共三百六十二間,
89 緣各前任辦理清查及審獲會匪各要案,未及興修,始於嘉慶七年八月初三日興工,至十月初一、二等日修整完竣,共在府庫備公項下用過工料銀五千一百七十七兩一錢六分九厘,並無虛浮,理合遵照部簽各款,分晰備造細冊,出具印結,由府加結送道,會同台灣鎮加具聯銜印結,移送核詳題銷等由到司。合就轉造細冊,同送到各結,具文詳送,察核題銷等情。臣複核無異,除冊結送部查核外,臣謹會同福建巡撫臣溫承惠合詞具題等因前來。
90 查福建鳳山、嘉義、彰化三縣動用台灣府庫備公銀兩修理乾隆五十七年地震倒塌兵房三百六十二間,碎石坯身圍牆湊長六百三十六丈七尺,共工料銀五千一百七十七兩一錢六分九厘一案,先經原任閩浙總督伍拉納等奏明請修,迨嘉慶八年始據前任閩浙總督玉德具題請銷。當經臣部以並不遵例先行估報,又未聲明興工、完工日期,遽行題銷,與例不符,專折參奏,查取辦理遲延與違例報銷之承辦官及該管上司率轉各職名送部照例議處在案。嗣據前任閩浙總督玉德遵駁造冊題估,並聲明查取各職名另案咨部複核。又經臣部將冊造未協之處,行令於題銷案內照依簽駁各款,詳細查造,以便核辦。旋據該總督將承辦遲延職名送部,其率轉各上司並違例報銷各職名,並未全行開送。仍經臣部行令遵照原奏送議各在案。今據閩浙總督阿林保轉飭遵駁將用過工料銀兩造冊題銷。臣部查冊開所用物料、匠夫等項,照該處例價並工程做法則例核算,應將多用之處減去銀九百二十七兩七錢六分七厘,實准銷銀四千二百四十九兩四錢二厘,相應繕造黃冊,恭呈御覽,俟發交臣部之日,將核減數目,於副冊內注明鈐印,發還閩浙總督,轉飭在於承辦官名下照數著追還項報部,並知照戶部。至應議各職名,現在並未一並開送,殊屬不合,應仍令該總督即行查取送議。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十二年三月初十日,太子少保體仁閣大學士管理工部事務臣費淳、文淵閣提舉閣事工部尚書鑲紅旗漢軍都統總管內務府大臣管理雍和宮事務世管佐領降四級留任臣縕布、經筵講官尚書臣曹振鏞、經筵官左侍郎鑲黃旗滿洲副都統步軍統領衙門左翼總兵官總管內務府大臣英和、左侍郎臣周兆基、右侍郎管理錢法堂兼管光祿寺事務正藍旗滿洲副都統臣成書、右侍郎管理錢法堂事務臣蔣予蒲、營繕清吏司郎中臣傅綸代、郎中臣永敏、郎中臣黃洽、員外郎臣恆安、員外郎臣汪玉林、主事臣寶玉、主事臣容海、主事臣方應綸、主事臣陳啟文。
91 旨:依議,冊並發。
92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九一~八九三頁。
93 三八、閩浙總督阿林保題本
94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阿林保謹題為請定等事:竊照福建省嘉慶十年分內地、澎湖各鎮標協營官兵馬匹朋扣、皮髒銀兩,業據福建藩司匯冊請銷,並聲明台灣鎮標中左右三營、台灣城守左右二軍、南路營、南路下淡水營、北路中左右三營、台灣水師中左右三營、北路淡水營朋馬清冊,未經送到,俟催送到日另造,經臣會疏具題在案。茲據福建布政使景敏詳稱:准台灣鎮總兵官愛新泰催據各該營補造前項冊籍移送到司。該布政使景敏查得,台灣鎮標中左右三營、台灣城守左右二軍、南路營、南路下淡水營、北路中左右三營、台灣水師中左右三營、北路淡水營嘉慶十年正月起至十二月止官兵共應存朋扣銀五千九百三十五兩九錢二分,賠樁銀無項,皮髒銀三十七兩。以上朋扣、皮髒共銀五千九百七十二兩九錢二分。又台灣鎮標中左右三營、台灣城守左右二軍、南路營、南路下淡水營、北路中左右三營、台灣水師中左右三營、北路淡水營舊管各官例馬一百七十八匹,各兵騎操馬二百九十三匹,外遺營官馬七匹;新收各官例馬九十八匹,各兵騎操馬九十一匹,內應買額馬七十四匹,改調官馬一十七匹;開除各官例馬八十六匹,各兵騎操馬一百一十匹,內應買額馬七十四匹,改調官馬三十六匹;實在各官例馬一百九十匹,各兵騎操馬二百七十四匹,外遺營官馬二十六匹。遵照部頒式樣,備造四柱清冊。並聲明嘉慶十年分各營應買官馬七十四匹,每匹原定例銀二十二兩,共銀一千六百二十八兩。實存朋扣銀四千三百七兩九錢二分,賠樁銀無項,皮髒銀三十七兩,通共存銀四千三百四十四兩九錢二分;奉准部咨,每百兩應解飯食銀二兩,共應解飯食銀八十六兩八錢九分八厘;實剩朋扣、皮髒共銀四千二百五十八兩二分二厘。合就轉造清冊,詳請題銷等情前來。臣複核無異,除冊分送戶、兵二部及兵科查核外,臣謹會同福建巡撫臣張師誠、水師提督臣張見升、署理陸路提督事務浙江衢州鎮總兵官臣英海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核覆施行。再陸路提督臣許文謨現在台灣督緝餘匪,尚未內渡,毋庸會銜,合並陳明。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十二年六月二十七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阿林保。
95 旨:該部察核具奏。
96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九四~八九五頁。
97 三九、兵部題本
98 兵部尚書鑲白旗漢軍都統一等子臣明亮等謹題為請定歲底奏報、以肅馬政事:兵科抄出閩浙總督阿林保題前事內開:竊照嘉慶十一年分閩省各營朋馬奏銷一案,前據藩司匯冊詳送,經臣具疏題銷,聲明台灣南路營、南路下淡水營、北路中左右三營、北路淡水營冊籍,屢催逾期,未據造送,未能匯入通省,隨同造報,應俟另行截出續辦等情在案。茲據福建布政使景敏詳稱:催據各營送到數冊。查台灣南路營、南路下淡水營、北路中左右三營、北路淡水營嘉慶十一年正月起至十二月止,官兵共應存朋扣銀二千五百七十七兩七錢一分,賠樁銀無項,皮髒銀一十七兩五錢;以上朋扣、皮髒共銀二千五百九十五兩二錢一分。又台灣南路營、下淡水營、北路中左右三營、北路淡水營舊管各官例馬六十六匹,各兵騎操馬一百三十一匹,外遺營官馬九匹;新收各官例馬二十六匹,各兵騎操馬五十匹,尚應買額馬三十五匹,改調官馬一十五匹;開除各官例馬二十八匹,各兵騎操馬四十七匹,內應買額馬三十五匹,改調官馬一十二匹;實在各官例馬六十四匹,各兵騎操馬一百三十四匹,外遺營官馬六匹。遵照部頒式樣,備造四柱清冊。並聲明嘉慶十一年分各標營應買官馬三十五匹,每匹照原定價銀二十二兩,共銀七百七十兩,實存朋扣銀一千八百七兩七錢一分,賠樁銀無項,皮髒銀一十七兩五錢,通共存銀一千八百二十五兩二錢一分。奉准部咨,每百兩應解飯食銀二兩,共應解飯食銀三十六兩五錢四厘,實剩朋扣、皮髒共銀一千七百八十八兩七錢六厘。合就造冊詳送,察核具題等情來。臣複核無異,除冊分送部、科外,臣謹會同福建巡撫臣張師誠、水師提督臣張見升、署理福建陸路提督事務浙江衢州鎮總兵官臣英海合詞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核覆施行。謹題請旨。嘉慶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題,嘉慶十三年三月初四日奉旨:該部察核具奏,欽此;欽遵抄出到部。
99 該臣等議得:閩浙總督阿林保疏稱:福建省嘉慶十一年分官兵馬匹朋扣、皮髒銀兩,業據藩司匯冊請銷,並聲明台灣各營冊籍未經送到,俟催取到日另疏具題在案。茲據福建布政使景敏詳稱:台灣各營嘉慶十一年分官兵朋扣銀二千五百七十七兩七錢一分,皮髒銀十七兩五錢,內除買補馬三十五匹,每匹價銀二十二兩,共銀七百七十兩,應解部飯銀三十六兩五錢四厘外,實存銀一千七百八十八兩七錢六厘等因,造冊具題前來。查先據閩浙總督阿林保題銷嘉慶十一年分水路各營朋銀馬匹,經臣部於題覆案內,行令該督將台灣各營官兵朋馬冊籍,迅速趕造送部等因在案。今該督造送冊開,台灣各營嘉慶十一年分買補馬三十五匹。查福建省該年朋馬奏銷案內,倒馬八百五十三匹,今台灣各營報倒馬三十五匹,核與該省每年應准報倒馬九百三十五匹之例,有減無浮,應准買補。按冊查對騎操俱過三年,應免賠樁。所有該年朋扣銀二千五百七十七兩七錢一分,逐一核算,與實在官兵應扣銀數相符;皮髒銀十七兩五錢,亦與每匹應變銀五錢之數相符;至買補馬三十五匹,每匹價銀二十二兩,動支銀七百七十兩,與該省赴口購買價值相符;應准開銷。尚存朋扣、皮髒銀一千八百二十五兩二錢一分,內除應解臣部飯銀三十六兩五錢四厘,實存朋扣皮髒銀一千七百八十八兩七錢六厘,應令該督報明戶部撥用。恭候命下,臣部行文閩浙總督並知照戶部一體遵奉施行。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嘉慶十三年四月十八日,兵部尚書內大臣閱兵大臣鑲白旗漢軍都統署正黃旗蒙古都統管理火器營事務一等子臣明亮、署經筵講官尚書臣劉權之、左侍郎正藍旗護軍統領下缺
100 旨:依議。
101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九本八九九頁。
102 四○、閩浙總督汪志伊題本
103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汪志伊謹題為報銷事:竊照閩省台灣、澎湖各營並福州旗營每年操演槍炮,動用火藥、鉛子,所需硝磺、鉛子料價及桶腳等項,例應在於額派存公銀二千七百一兩九錢三分五厘之內動用,按年造冊報銷。所有嘉慶七、八、九、十等年分各營操演槍炮,動用藥鉛價值等項,動支額派存公並節省銀兩,先據藩司造具清冊,詳送報銷,並聲明此案遲延職名,業於乾隆五十七年分題銷案內聲明俟移催送到,另詳請咨。今嘉慶七、八、九、十等年報銷,因前屆未經造報,難以越屆報銷,所有遲延職名,應請統歸五十七年分報銷案內移催開報,到日另詳請咨等情。經前兼署督臣王紹蘭於嘉慶二十年五月十三日恭疏題銷,接准工部咨,查福建台澎各營並福州旗營嘉慶七、八、九、十等四年分操演槍炮用過藥鉛,據該督將共需用工料銀九千七百九十九兩三錢三分零造冊題銷,當將冊開操演藥鉛數目是否相符,應否准其照冊辦理,移准兵部覆稱,查福建台澎各營並福州旗營冊開制辦藥鉛,並未將操演鳥槍兵丁名數暨炮位數目及次數、出數分晰造報,無憑核議,應令轉飭據實分晰造冊,送部核辦。應將原冊發還,轉飭遵照兵部原議,據實查明造報兵部核辦,俟兵部核准之日,再將用過工料銀兩照例造冊具題,送部核銷。至此案報銷例應年清年款,又經節次奏咨行催,乃遲至十年之久,始行題報,殊屬稽延,其應議職名自應各歸各年分案查取,何得以統歸乾隆五十七年分報銷案內開報,另詳請咨為詞,殊屬不合。應令嚴飭,將歷年承辦遲誤及督催不力各職名,迅即確切查明,先行開揭送部核議等因,當經轉行遵照去後。
104 茲據署福建布政使覺羅麟祥詳稱:催准台灣、澎湖各營並福州旗營將嘉慶七、八、九、十等四年給兵操演槍炮次數、出數及兵丁名數、並用過藥鉛核需硝鉛價值、同藥料桶價、腳費各銀兩細數,按年分晰造冊,移送請銷到司。覆查台灣、澎湖各營並福州旗營嘉慶七年分給兵操演槍炮用過硝鉛價值並藥料、桶價、腳費請銷銀二千一百八十六兩四錢六分七厘四毫,又八、九、十等三年每年請銷銀二千四百三十六兩九錢九厘八毫,計四年共請銷銀九千四百九十七兩一錢九分六厘,按冊查核,與例相符,應請准其在於各該年額派存公銀內開銷。至所銷各銀兩,比較原報冊內共核刪銀三百零二兩一錢三分六厘八毫,應俟移營追繳歸款,收入節省藥鉛料價冊內造報外,理合按年轉造報銷,同操演槍炮次數、出數各細冊詳送察核,題覆請銷。至應議各職名,現在嚴催,容俟送到另詳請參,合並聲明等情前來。臣複核無異,除冊送部外,臣謹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核銷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汪志伊。
105 旨:該部察核具奏。
106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一一~九一二頁。
107 四一、閩浙總督汪志伊題本
108 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汪志伊謹題為台灣澎湖各營官莊徵收租息銀兩題報事:竊照福建台灣澎湖各營徵收官莊租息銀兩,每年造冊報銷,例應取結保題。又各省賞恤兵丁紅白銀兩,案准部咨,欽奉恩旨,自乾隆四十七年為始,著於正項支給。至應徵台灣官莊租銀,嗣後報撥充餉等因,遵行在案。茲據福建布政使李賡蕓詳稱:福建省嘉慶九年分賞恤兵丁紅白事同赴台灣換班兵丁盤費銀兩,欽遵恩旨,動支正項,先經造冊詳送題銷在案。所有台灣各營官莊租銀,向系來年報銷。茲准台灣、澎湖各營陸續造具官莊租息數冊轉送前來。查福建省台灣、澎湖各營賞恤銀兩,原系置買田莊改為官莊,徵收動剩租銀,截至嘉慶四年止,俱經全數入撥造報在案。今嘉慶九年分舊管原存台灣、澎湖各營官莊本銀二萬五千三百四十兩,司庫又存嘉慶五年分官莊租銀一萬四千九百一十一兩五錢四分二厘二毫,又存嘉慶六年分官莊租銀一萬四千九百三十九兩四錢三分五厘,又存嘉慶七年分官莊租銀一萬五千零二十九兩一錢五分一厘六毫,又存嘉慶八年分官莊租銀一萬五千零五十二兩九錢五分一厘四毫,又存嘉慶九年分官莊租銀一萬五千零五十九兩九錢八分七厘四毫。以上共存租銀七萬四千九百九十三兩零六分七厘六毫,已於嘉慶七、八、九、十、十二等年台灣、澎湖餉內扣存司庫,應俟匯入季冊報撥。又存陸路提標建寧鎮設倉買穀銀三千二百四十兩一錢一分二厘,又存督撫標等營借兵穀價銀三萬二千零七兩三錢三分八厘,合將實存各數目分晣造冊,並循例出結詳請題銷。再查官莊報銷冊籍,例應來年題報。所有嘉慶九年分報銷冊籍,應扣至十一年底限滿。緣前奉部咨,行令將此官莊地畝共有若干,每畝額征租息若干,並如何折實銀兩,按年另造妥冊送部核辦等因,節經飛催台灣鎮道轉飭趕緊查造,未准送到,以致稽延。茲查田畝折實銀兩細冊,現准台灣鎮道送到,造冊另詳呈請咨部。所有此案報銷遲延職名,俯俟移取到日,另詳請咨,合並聲明等情前來。臣複核無異,相應照例加具印結,具疏保題。除印結揭送戶部清冊分送戶、兵二部外,臣謹具題,伏乞皇上睿鑒敕部查核施行。為此具本謹題請旨。嘉慶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鹽課臣汪志伊。
109 旨:該部察核具奏。
110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一二~九一三頁。
111 四二、刑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趙片奏」移會
112 刑部為移會事:福建司案呈,所有前事一案,相應抄單移會稽察房注銷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113 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趙片奏:再各營兵丁每年冬季操演,應令同城道府縣與營員會同閱看,台灣鎮標三營及城守左、右二軍、台協三營水陸官兵,每年應令總兵會同台灣道校閱一次,其平日營伍是否整飭,兵丁曾否操演,亦令台灣道按月呈報督撫查考,此向例也。□來文員咸以營務非其專責,意存洩玩,即循例呈報,亦皆等視具文,並有竟不呈報者。各營員弁又以文武分□,□謂營□□□□所得,該管即屆操演之時,故不按例訂期知會,積習相沿,遂致□□□□侈縱。臣到任後,查卷嚴飭台內文武,務遵定例,認真會同校閱,不容歧視。遇有營員妄逞意見,欺藐文員之事,隨時嚴飭,並不稍存矜驕。查台灣凡有地方命盜等案,均由總兵會同台灣道審辦,是以武□而兼任文員公事。況台灣道例加按察使銜,向有奏事之責。每年郡城大操,應照舊例,會同秉公閱看。今平時台灣地方營伍,亦應責令該道實力查察,俾武員不敢通同徇隱。並令台營官兵,勤加訓練。鎮協各標營,該道近在同城,固應稽管。此外南路鳳山與郡城接壤,北路各協營相離稍遠,然該道經扎台郡,與內地之間隔重洋者見聞較為切近,如有官兵懈玩,必須會同總兵嚴行懲究,逐月營伍情形,亦應據實呈報,毋任遵循成例,率以一文塞責。如有兵丁賭博、鬥毆及作奸犯科等事,廳縣移提,而該管營弁不即交訊,廳縣原行具稟道台,該道報明總兵,會提營弁訊明,如系有心徇庇,立即斥革究辦。倘僅屬任意玩延,將該弁棍責,飭令交出滋事之兵,押送廳縣審訊。若怙惡不悛,並不嚴加管束,仍縱兵丁滋事,而又延不移交廳縣收審者,即非有□□□,亦將該弁斥革,押回內地。至犯事兵丁,即屆班滿,亦不准遽回內□,□俟在台審結後再行釋回。庶各營官兵皆知儆畏,不敢謂文員不能管轄,肆意藐玩,仍前放縱滋擾也。謹附片具奏,伏乞聖鑒訓示,謹奏。
114 道光四年十月二十七日奉上諭:趙慎畛奏台灣水陸官兵,請令該督會同總兵管轄等語。台灣道例加按察使銜,本有奏事之責。每年大操,著照舊例會同該鎮秉公閱看。其台灣營伍,亦著責成該道實力查察,毋任武弁通同徇隱。並令該官兵勤加訓練。如有官兵懈玩,著會同該鎮嚴行懲究。逐月營伍情形,著該道據實呈報。倘兵丁賭博、鬥毆及作奸犯科等事,廳縣移提,營弁不即交訊,該道於廳縣具稟後,即會同該鎮提弁訊究。如系有心徇庇,立即斥革究辦,或僅止任意玩延,將該弁棍責,飭令交出滋事兵丁,押送廳縣審訊。若怙不悛改,並不嚴加管束,仍縱兵丁滋事,又延不移交廳縣收審者,即非有心庇護,亦著將該弁押回內地。至犯事兵丁,即屆班滿,□□□遽回內營,俟在台審結後再行釋回。該道務實力整頓,毋得□□□相沿,致弁兵日益藐玩。欽此。
115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三七~九三八頁。
116 四三、戶部「為本部議覆閩浙總督趙慎畛等奏」移會
117 戶部為移會事:山西司案呈,本部議覆閩督趙慎畛等奏請免扣補攤軍需銀兩一折,相應抄錄原奏移會稽察房可也。須至移會者。計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四年十一月日。
118 戶部謹奏為遵旨議奏事: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趙慎畛、福建巡撫孫爾准奏福建省補攤軍需銀兩、力難捐繳、懇恩俯准免扣一折,道光四年十一月初七日奉朱批:戶部查核具奏,欽此。欽遵於十一月初八日抄出到部。據該督撫奏稱:閩省攤捐剿辦台逆林爽文、陳周全、蔡牽等軍需銀兩,除按廉攤扣外,截至嘉慶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欽奉恩詔之日止,計尚未捐完銀一百七十九萬九千四百二十八兩五錢二分一厘八毫,核□准豁條款相符,並查明無關歸補,奏奉諭旨:閩省剿辦台灣逆匪案內軍需,節次核減攤扣未捐銀一百七十九萬餘兩,據該督查明此項銀兩不在藩庫遞年支銷之內,無關歸補,著加恩准予刪免等因,欽此,欽遵在案。嗣准部咨,以閩省奏明刪免軍需,應自道光三年四月十一日奉旨准免之日起免其捐解,其未經奉旨以前嘉慶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以後月日,仍應照舊攤扣等因,自應遵照通飭補扣,何敢稍任推諉。惟查嘉慶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以後至道光三年四月十一日止,按廉計算,共應補捐銀五萬三千四百二十二兩零,此項銀兩即在欽奉諭旨准免軍需銀一百七十九萬餘兩之內,同屬無關歸補之款,業經蒙恩刪免。現在事經數年,各官類多事故離閩,若紛紛咨籍著追,誠恐有名無實。倘止令在閩各官按數攤扣,豈一案有邀免有不邀免之別。況閩省各州縣尚有未捐加買耗銅價值,並隨時墊款支發派捐歸補各案未捐銀兩,均系有關歸補司庫之款,仍須循照舊章捐補。若再飭令補扣此項軍需銀五萬三千四百□□□兩零,實屬力有不逮。查現在湖南省攤扣軍需之案,亦因奏免在先□□□部咨行令補扣銀九萬八千六百餘兩,經該督撫奏奉諭旨准予刪免。閩省事同一律,奏請一律免捐等語。
119 臣等伏查本年五月內,據湖南巡撫嵩孚請免補扣軍需三成養廉銀兩,奉上諭:嵩孚奏補扣軍需三成養廉懇請免扣一折,湖南省平苗軍需案內攤捐三成養廉未完銀兩,前經戶部奏准豁免,於奉文准豁之日停止攤扣,該督於奉文查辦時即行停扣,仍令查明應扣之數補行扣交。茲據該撫奏稱,自嘉慶二十五年十月停扣起至本年二月奉文准豁之日止,應補扣銀九萬八千六百餘兩,此項銀兩即在豁免五十二萬一千七百餘兩之內,同屬無關歸補,著照所請,所有未完三成軍需銀九萬八千六百餘兩,加恩一並免其補扣等因,欽此,欽遵在案。此案福建省剿辦台逆等案核減軍需,在於各屬養廉內攤扣未完銀一百七十九萬九千四百二十八兩五錢二分一厘八毫,前據閩浙總督查明系屬無關歸補之款,請旨豁免,奉上諭:趙慎畛奏查明攤扣廉銀各款一折,閩省剿辦台灣逆匪案內軍需,節次核減攤扣,尚有未捐完銀一百七十九萬餘兩,據該督按款確查,此項銀兩不在藩庫遞年支銷之內,無關歸補,著加恩准予刪免等因,欽此。經臣部以閩省奏明刪免銀兩,應自道光三年□月十一日奉旨准免之日停止,其未經奉旨以前,嘉慶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以後月日,仍飭扣繳報部亦在案。今據閩浙總督趙慎畛等奏稱,查嘉慶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以後至道光三年四月十一日止,按廉計算,共應補捐銀五萬三千四百二十二兩零,此項銀兩即在欽奉諭旨准免軍需銀一百七十九萬餘兩之內,同屬無關歸補之款,業經蒙恩刪免。現在事經數年,各官類多事離閩,若紛紛咨籍著追,誠恐有名無實。倘止令在閩各官按數攤扣,豈一案有邀免有不邀免之別。況閩省各州縣尚有未捐加買耗銅價值等項銀兩,仍須遁照舊章捐補,若再令補扣此項軍需銀兩,實屬力有不逮。現在湖南省攤扣軍需銀兩,亦因奏免在先,續奉部咨行令補扣,經該撫奏奉諭旨,准予刪免,閩省事同一律,奏請一律免捐等語。臣等查該省應行補捐五萬三千四百二十二兩零,即在從前欽奉諭旨准免銀一百七十九萬餘兩之內,核與湖南省補扣銀兩奉旨准予刪免成案相同,既據該督查明力難捐繳,援案奏懇刪免,自應一律准予免扣,以符奏案,而廣皇仁。所有臣等議核緣由,是否有當,伏乞皇上訓示遵行,謹奏請旨。
120 道光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具奏,本日奉旨:依議,欽此。
121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三二~九三三頁。
122 四四、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兼署福建巡撫孫爾准奏」移會
123 兵部為移會事:武庫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孫奏前事一折,奉朱批:兵部議奏,欽此;欽遵抄出到部,除議奏外,相應抄錄移會可也。須至移會者。計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六年五月日。
124 閩浙總督兼署福建巡撫臣孫爾准跪奏為福建戍台班兵由內地配船東渡、今昔情形不同、應請酌改配渡章程、恭折奏聞、仰祈聖鑒事:竊照閩省戍守台灣兵丁,均在內地各營撥往,三年輪換一次。每次分四起調撥。向由廈門對渡鹿耳門,蚶江對渡鹿仔港。其八里坌一口,系屬後開,未經配渡班兵。嗣據台灣鎮總兵觀喜會同護台灣道方傳穟、署台灣府鄧傳安詳稱:近年鹿仔港口門淤淺,出入維艱,舟行遲滯,班兵人數眾多,新舊更換,程途遠近不齊,先後等待,又需時日,裹帶口糧,間致不敷,頗形苦累。若由八里坌對渡省城之五虎門,則水程既無等候之苦,而陸行又省跋涉之勞,實屬因時制宜,體恤兵艱等情。經臣札飭藩司核議,並咨商水師提督臣許松年、陸路提督臣馬濟勝,意見相同。茲據藩司具詳請奏前來。臣查內地與台灣形勢,東西相向之口對渡。鹿耳門在台灣之南,迤𨓦而北為鹿仔港,極北為八里坌。內地泉州、漳州、興化三府、永春、龍岩二州,皆在省城之南,汀州在省城西南。各府州班兵由廈門、蚶江兩口配渡過台,無庸紆道,應仍其舊。其地處西北之福州、福寧、建寧、邵武、延平五府水陸各營兵丁戍台者,分隸北右、艋舺、滬尾、噶瑪蘭四營,皆在台灣之北,自省城對直徑渡,海程不及七更,約計四百里。由八里坌進口登岸,陸行距艋舺、滬尾二營僅二、三十里,距北路協右營僅八十五里,距噶瑪蘭亦僅二百一十九里。若令福州等府各營兵丁,南赴廈、蚶配渡,陸程遠者一千餘里,近者亦幾及千里。廈門渡台海程十二更,約計七百餘里;蚶江渡台海程九更,約計五百餘里。到台登岸之後,陸程到北路各營又不下千里及數百里。往複之間,計海程多數百里,陸路多者至二千餘里,少者亦千餘里,勞逸迥殊。若拘守舊章,不為通變,殊非體恤兵丁之道。核計福州之督標、水師福協、長福、海壇、閩安、羅源、連江、福寧之鎮標、銅山、烽火、建寧之鎮標、楓嶺及邵武、延平等營撥戍兵丁共二千八十餘名,向例分作四起行走,皆須由省城經過,每次最多者不過七百餘名,應請就近挑選閩安、海壇兩營大號戰船五、六隻,足敷配載,自南台省港載赴五虎門,徑渡八里坌,登岸後即將該船順載班滿舊兵內渡,仍遵例不准雇用商船,以免擾累。班兵例由大員點檢,如有技藝平庸、老弱充數及不應派而派者,駁回更換,並將簽派不慎之營員責處。向來赴廈、蚶兩口之兵,俱由水陸兩提督點驗,今改從省城配渡,即由督撫親點,或委副參大員點驗。其過台入伍,即由艋舺營參將驗收,以臻周密。如此一為變通,則鹿仔港不致守候之苦,廈門、蚶江兩處可免擁擠,而水陸程途近便,往返迅速,盤費亦省,於營務實有裨益。臣為今昔情形不同,體恤班兵起見,酌改配渡章程,謹會同水師提督臣許松年、陸路提督臣馬濟勝,恭折具奏,伏乞皇上聖鑒,敕部議覆施行,謹奏。
125 道光六年四月二十八日奉朱批:兵部議奏,欽此。
126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四三~九四四頁。
127 四五、兵部「為內閣抄出本部奏」移會
128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本部奏前事一案,相應抄錄原奏移會貴處查照可也。須至移會者。計連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七年三月日,主政張。
129 兵部謹奏為遵旨核議具奏事: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孫等奏稱:查全台形勢,彰化適居南北之中。自彰化以南,水師設有總兵一員,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共二十三員。彰化以北至艋舺止,計程幾及五百里,僅有北路右營守備一員駐札竹塹,幅𢄙既廣,巡緝難周,必須調撥員弁,遞行移駐,方足以資控制。應請將鎮標右營游擊調駐竹塹,改為北路右營游擊,仍隸北路協副將管轄。其竹塹原設之千把總、外委、兵丁,俱循其舊。竹塹守備一員移駐淡水、彰化交界之大甲。另於鎮標右營調撥千把總、外委各一員,步戰兵二百名,駐防大甲,歸該守備管轄。所有鎮標右營游擊事務,俱歸鎮標左營游擊兼管。又銅鑼灣民風剽悍,三灣之鬥換坪逼近內山,皆須移設汛防。請於鎮標左營調撥把總一員、步戰兵六十名,移駐銅鑼灣。又於鎮標左營調撥外委一員、步戰兵四十名,移駐斗換坪。均歸北路右營游擊管轄。竹塹守備舊署,即改為游擊衙門。其大甲移駐守備,應於何處設立衙署及建蓋兵房,分設塘汛,駐兵若干名之處,俟台灣鎮道查勘妥議,詳覆到日,另行照例辦理等因一折。於道光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諭:孫爾准等奏調駐台灣北路營員並移設汛兵以資防御一折,著交兵部核議具奏,欽此;抄出到部。
130 臣等伏查:台灣彰化以北至艋舺營,計程幾及五百里,僅設有北路右營守備一員駐札竹塹,幅𢄙遼闊,稽察難周,一切巡防,未免鞭長莫及,自應於扼要之處,移駐官弁兵丁,庶聲勢可期聯絡,而巡緝較為周詳。該督為慎重地方起見,應如所奏,台灣鎮標右營游擊准其調駐竹塹,改為北路右營游擊。其竹塹守備一員,准其移駐大甲,並於鎮標右營調撥千把總、外委各一員駐防大甲。該督又稱銅鑼灣民風剽悍,三灣之鬥換坪逼近內山,皆須移設汛防,請於鎮標左營調撥把總一員移駐銅鑼灣,又撥外委一員移駐斗換坪,均應准其移駐,以資彈壓。其於鎮標右營撥步戰兵二百名移駐大甲,於鎮標左營撥步戰兵六十名移駐銅鑼灣,又於左營撥步戰兵四十名移駐斗換坪,均應如該督所奏辦理。再北路右營游擊,仍歸北路協副將管轄,移駐大甲之千把總、外委各一員歸大甲守備管轄,所有鎮標右營游擊事務歸鎮標左營游擊兼管,,亦應如該督所奏辦理。至移駐大甲守備應建衙署兵房,既據該督聲明俟台灣鎮道查勘詳覆到日另行辦理,所有移駐游擊、守備、千把總、外委各員弁,是否隨缺更調,抑或另請調拔,並應換關防札付,更改營汛司哨鈐記,及一切未盡各事宜,行令該督詳細查明,分別題咨,到部再行核辦。所有臣等遵旨核議緣由,理合恭折具奏,伏候皇上訓示遵行。為此謹奏請旨等因,於道光七年二月二十七日具奏,本日奉旨:依議,欽此。
131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四七~九四八頁。
132 四六、兵部「為內閣抄出兼署閩浙總督魏元烺奏」移會
133 兵部為移會事:武庫司案呈,內閣抄出兼署閩浙總督魏奏前事一折,相應抄錄原奏移會各該處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十二年五月日。
134 兼署閩浙總督福建巡撫臣魏元烺跪奏為遵旨裁減閩浙兩省兵丁、同節省糧餉數目、恭折覆奏、仰祈聖鑒事:案准軍機大臣字寄欽奉上諭:前據長齡等奏籌辦回疆善後事宜,請將各省綠營兵額,各按馬步守兵分別均勻,每百名內暫裁二名,將裁缺所節經費,交甘肅藩庫,自道光十二年為始,歸入回疆經費項下搭運前往,以資支發,當交該部查明具奏。茲據奏各直省地方險易異宜,兵數多寡不一,且額兵有存城、分汛之別。存城者以備差練,為數稍多;分汛者以專戍守,人數較少,自應由各省查明核辦。著該省督撫,各按全省兵數,以每百名暫裁二名,計共裁馬步守兵若干名,於所屬標營內詳察煩簡多寡情形,遇有拔補開革事故所出之缺,應陸續分別扣除,及所裁餉銀糧折馬乾並紅白恤賞銀兩,應酌定裁減數目,一並迅速查明,各行據實覆奏,將此各諭令知之,欽此。當經移行閩浙水陸提鎮協營,確據地方情形,核實籌議,並將查辦緣由,附片奏明在案。嗣准福建水師提督臣陳化成、陸路提督臣馬濟勝、浙江提督臣戴雄,先後移覆,飭司核議。茲據福建藩司惠吉、署浙江藩司陳鑾詳覆前來。
135 臣查閩省水陸共七十四營半,額設兵丁六萬二千一百三十九名。內中如台灣、澎湖計十七營,系海外要區,民情浮動,全賴重兵鎮壓,又內地水師提標五營,駐扎廈門,地當險要,控制台澎,為全閩鎖鑰,額設兵丁,均難裁減外,又閩安為省會藩籬,金門、銅山則洋面遼闊,亦未便按額核減。應請將閩安、金門、銅山等營酌量共裁減步兵五名、守兵四十二名,又戰兵降補守兵五十名。其餘南澳左營裁減步兵八名、守兵十一名,海壇左右營裁減步兵二十名、守兵十八名,福寧左營裁減步兵八名、守兵七名,烽火營裁減步兵七名、守兵八名,督標水師營裁減步兵十一名、守兵七名。又內地督撫提鎮協標四十一營半,共裁減馬兵六十名、步兵二百五十四名、守兵三百六十二名。以上閩省內地水陸各營,共裁減兵八百二十八名。又戰兵降補守兵五十名。本年有閏,節省餉銀一萬三千九百零三兩五錢,並省馬幹銀七百八十兩,米二千一百五十五石一斗四升,米折銀九百九十八兩四錢七分八厘。又水師提標五營、金門鎮標二營,嘉慶十一年間奏請添募水兵三千名,其時原因緝捕緊要起見,此項兵餉不在通省額估之內;嗣因洋面肅清,除已陸續裁汰抽撥外,現在尚存二百六十七名,應請全行裁汰,閏年可省戰餉並米折價銀六千五百六十兩一錢九分。至於浙江省水陸共六十二營半,額設兵丁三萬七千五百二十二名。內提右乍浦並定海、黃岩、溫州三鎮所屬共十七營,系屬外海水師,所設額兵,既應出洋緝捕,並須兼顧汛防,實有難減之勢。又寧波城、太湖內河水師、樂清、大荊、盤石、玉環左營以及衢州鎮屬之城守營、閩浙交界之楓嶺平營,或巡防緊要,兵額無多,又海防營經管塘工,有搶險防護之責。以上八營半,亦未便議裁。其餘撫標鎮協各標堪以裁減馬兵四十一名、步兵一百七十四名、守兵四百四十八名,本年有閏,節省餉銀一萬二百八十三兩,並馬幹銀五百三十三兩,米二千三百八十六石八斗,米折銀二百三十八兩六錢八分。通計閩、浙兩省裁減水陸額設並裁添募兵丁共一千七百五十八名,又戰兵降補守兵五十名,閏年共節省餉銀、米折銀三萬三千二百九十六兩八錢四分八厘,米四千五百四十一石九斗四升;常年節省銀三萬零四百一十三兩八錢九分八厘,米四千五百八十五石二斗四升。惟五營兵丁,全藉糧餉以養身家。今所裁額兵,若即遽令退伍住支,一旦養贍無資,流離失所,難保別滋事端,應請俟有拔補開革事故缺出,陸續扣除。核計裁減馬步守三項兵數,合計則見其多,而按之每名每項不至三名至十餘名,數月之間,即可一律扣除完竣。其全裁水兵二百六十七名,應於水提、金門兩標額設步戰兵內,遇有缺出,先盡撥補。所有未經扣除撥補之先,應給銀米,請歸建曠項下動支。裁兵遺下馬匹應照前辦成案,閩省抵補各該營本年應買之馬,浙省俟所裁馬兵出缺,照原領之數變價解司報撥。至紅白恤賞,系年無定額。每年所有若干,難以預計,應歸項目報銷。
136 再查現准戶部咨覆題,本年兵餉,已照各省兵額,暫行扣撥百分之二。臣竊惟兵制與國賦相權,茲當籌辦回疆善後事宜,須節各省餉銀,以備撥用,凡在可裁者數,不敢留冗兵以糜費,而海疆重地,亦不敢稍存遷就,因節省而裁有用之兵。今浙省所裁兵丁,與戶部扣餉之數相符,閩省確按地方險易情形酌裁兵數,較之戶部撥餉原咨,計少裁馬步守三項兵丁一百五十名。此項少裁之兵,所需餉銀,本年業經由部減撥,擬在截曠下咨給。明歲仍請歸入額兵估計,以期兵皆足用,於撙節之中,不致有失控制之道。除將閩、浙兩省水、陸各營議請免裁及酌量裁減兵丁,按年節省餉幹銀米各數目,咨明軍機處、兵部核議,暨咨戶部察照外,臣謹恭折覆奏,伏乞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137 道光十二年五月初一日奉朱批:兵部知道,欽此。
138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六三~九六四頁。
139 四七、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程祖洛奏」移會
140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道光十三年八月十二日,內閣抄出前事一案,相應抄錄原抄移會貴處查照可也。須至移會者。計連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十三年八月日,主政鼐。
141 閩浙總督臣程祖洛跪奏為籌請改設台灣營員、酌裁馬匹、恭折奏請聖訓事:竊嘉義縣居全台兩面適中之地,南北袤一百三十里、東西廣五十一里,傍山則徑路錯雜,沿海則港𣿭紛岐,地大藏奸,素稱難治。而縣城東北四十餘里之斗六門地方,北界彰化,東接生番,實台灣北路入山總徑,更為緊要。現在嘉義文職各官,知縣與典史駐札縣城,斗六門、笨港二縣丞,大武隴、佳里興二巡檢,分列四隅,似當可以控制。惟武職向設北路左營都司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三弁、把總四弁、外委額外外委十四名、兵丁一千一百三十八名,內撥守備、千總、外委各一員分駐斗六門,其餘各員弁除派守各汛外,僅有存城都司一員、把總一弁、外委額外外委五名。所有該營兵馬錢糧及嘉義縣城守巡防事件,均歸該都司一人經理,實不免有顧此失彼之慮。百餘年來,匪徒滋事,起於嘉義者多。即如上年張丙等倡亂之初,城中僅剩把總一弁,幸獲乂安,實賴皇上洪福。且台灣民情浮動,而俗敬尊官,設遇傳謠外類盜賊竊發等事,若有參游大員帶兵趕至,地方紳富即有恃不恐,無賴匪徒亦當不敢肆逞,無難實時解散殲擒。都司一官,職分較小,本難勝海外專營之任,況不為民俗所尊崇。該管副將又駐彰化,中隔虎尾、西螺等溪圳,夏秋潦漲之時,有竟月不能渡省,文報稽遲,聲息不通,每慮鞭長莫及。應請將北路左營改為嘉義營,添設參將駐札;嘉義城歸台灣鎮總兵統轄。其原設北路左營都司移駐斗六門,改為斗六門營都司,歸嘉義營參將兼轄。原設斗六門汛守備,移駐嘉義,作為嘉義營參將中軍守備,專管兵馬錢糧城守事件。設遇地方有事,參將會同文員巡緝彈壓,守備防守縣城。其北路協副將專管北路中、右二營,聲勢似較聯絡。又台灣鎮標原設中、左、右三營游擊三員,旋於道光七年將右營游擊移駐竹塹,改為北路右營游擊,歸北路協副將兼轄,所有鎮標右營事宜,裁歸游擊兼管,固屬因時制宜,為挹彼注茲之計。惟是鎮標三營操而不防,原所以備調遣也,而調遣兵將之時,必先計及策應,如遇有需總兵親往彈壓事件,必得一將領帶兵隨行。其中軍游擊既有代辦總兵衙門事務,城守營參將又有巡防郡城之責,均不便遠離。設須應援,即無可遣之將。兵可萬年不用,不可一日無備。應請將台灣鎮標右營游擊一員,照舊增設,俾資調遣。
142 計添設參將、游擊各一員,歲需俸廉等銀一千五百四十餘兩。現在閩省各營,並無可裁之缺,亦無另有常年閒款,堪以撥抵。惟查台灣陸路各營,額設馬兵三百名,配馬三百匹。按年例准買補馬七十五匹,差員赴口購買,長途跋涉配船渡台,已不免於水土失調;及至歸營,又無料豆可喂,飼以粳米稻草。加之地土炎熱潮濕,實在可以騎操者甚屬寥寥。且台地道路窄狹,山皆嶮巇,即平地亦無坦途,本非可以馳騁之區。加以處處溪流重迭,或架以竹橋,或用小船渡載,縱有良馬,亦難展其驥足。帑項徒糜,實用無濟。應請於鎮標中、左、右、城守四營各額設馬四十匹內,每營裁馬十匹,北路中營額設馬五十匹內裁馬二十匹,共裁馬六十匹,各該營尚存馬三十匹,足敷差操之用。馬匹既裁,所有馬兵六十名,應請以三十名改為戰兵,三十名改為守兵。統計每年可節省草乾馬價兵餉等銀一千五百九十兩,即以此項節省銀兩撥充新添參將、游擊俸廉等項之需。如此一轉移間,於營制並無妨礙,經費並無增加,而於彈壓調遣,實多裨益。前次欽差大臣瑚松額在台時,亦曾彼此互商,因搜捕未竣,未及定議。茲臣與提臣馬濟勝暨鎮道各官再三商榷,眾謀僉同。並據台灣鎮總兵張琴詳請具奏前來。臣謹據實請旨。如蒙俞允,所有新設嘉義營參將、台灣鎮標右營游擊員缺,均請照台灣營員例,即於台灣所屬人員內揀選題補。其應鑄給關防、添建衙署、分劃汛地等事,再行熟籌妥善,分別題咨辦理。是否有當,理合恭折具奏,伏乞皇上聖鑒,敕部議覆施行。再此外尚有應行移駐汛防之處,容臣於巡歷南北兩路時覆加查勘,歸於善後章程內請旨遵辦。撫臣魏元烺、水師提臣陳化成遠隔重洋,不及會銜,合並聲明。謹奏。
143 道光十三年八月十一日奉朱批:兵部議奏,欽此。
144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六七~九六八頁。
145 四八、戶部「為內閣抄出代辦閩浙總督福建巡撫魏元烺奏」移會
146 戶部為移會事:福建司案呈,內閣抄出代辦閩浙總督福建巡撫魏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可也。須至移會者。計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十三年九月日,主政倪。
147 代辦閩浙總督事福建巡撫臣魏元烺跪奏為調駐台灣北路營官兵建設衙署兵房等項、估需工料銀數在五百兩以上、恭折具奏、仰祈聖鑒事:竊照台灣形勢,彰化以北至艋舺止,計程幾及五百里,僅有北路協標右營守備一員駐札竹塹,幅𢄙遼闊,巡緝難周,經前任督臣孫爾准會同前任撫臣韓克均恭折奏請,將台灣鎮標右營游擊調駐竹塹,改為台灣北路協標右營游擊,原設之千總、把總、外委、兵丁俱循其舊;其竹塹守備移駐淡水、彰化交界之大甲,另於鎮標右營調撥千總、把總、外委各一員、步戰兵二百名駐防大甲,歸該守備管轄。又銅鑼灣民風剽悍,三灣之鬥換坪逼近內山,皆經移設汛房,請於鎮標左營調撥把總一員、步戰兵六十名移駐銅鑼灣;又於鎮標左營調撥外委一員、步戰兵四十名移駐斗換坪:均歸北路協標右營游擊管轄。其設立衙署、兵房同應辦各事宜,另行照例題咨。接准部覆,如奏辦理等因。當經行據福建藩司詳稱:由水師提督、台灣鎮道府飭據署淡水同知李慎彞、署台灣北路協副將黃其漢會勘大甲地方,建設守備、千總、把總衙署各一所,外委公所三間,伙房四十間,並軍裝火藥庫局、演武廳、箭道亭等項,銅鑼灣建設把總衙署一所,伙房十二間,鬥換坪建設外委公所三間,伙房八間,估計工料,核實統共需銀八千九百三十六兩七錢八分三厘五毫,請在司庫關稅盈餘款內動支,給還墊款,取造冊結圖式請題,並聲明竹塹守備原設舊署堪以改為調駐之游擊衙門、兵丁伙房,及各弁司哨皆循舊章,惟箭道、庫局、圍牆等項損壞,容俟另辦。臣於兼署閩浙總督任內恭疏具題。准到工部咨覆:工料銀數在五百兩以上,請建軍裝、火藥庫局、演武廳、箭道亭等項奏請移駐折內,亦未聲敘,行令專折奏報,再行核辦等因。
148 茲據福建藩司惠吉遵照部咨具詳請奏前來。督臣程祖洛帶印渡台,衙門應辦事件奏明交臣代辦。臣查台灣北路大甲、銅鑼灣、斗換坪等處地方,奏准調移備弁駐防,所有建設衙署、兵房等項估需工料銀八千九百三十六兩七錢八分三厘五毫,現經由司核與成規例價相符,應請准其在於司庫關稅盈餘款內動支,給還墊款。至庫局及演武廳、箭道亭為收貯軍裝火藥並官兵操練之所,當時原奏,因有陳明應辦各事宜另行照例題咨,是以折內未經將庫局等項指明聲敘,實系應辦之工,請准一律建設。除飭將建竣工程交營撥兵駐守,照例取造冊結,敘明興工完竣日期請銷,並飭查竹塹游擊衙門之箭道、庫局、圍牆等項,實在如何損壞,仍令設法修補,另行辦理外,所有建設衙署、兵房等項估需工料銀數在五百兩以上緣由,臣謹恭折具奏,伏乞皇上聖鑒。再福建巡撫系臣本任,毋庸會銜,合並陳明。謹奏。
149 道光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奉朱批:工部議奏,欽此。
150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六九頁。
151 四九、兵部「為內閣抄閩浙總督程祖洛奏」移會
152 兵部為欽奏事:職方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程奏前事一折,相應抄單移會貴房查照銷案可也。須至移會者。計抄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十五年三月三十日,副郎嵩。
153 閩浙總督臣程祖洛跪奏為撥赴台灣換防弁兵、申明定例、概用水師營哨船渡載、不准勒坐商船、以杜擾累而資練習、恭折奏祈聖鑒事:竊照閩省內地各營撥赴台灣換防弁兵,定例三年更調。而三年之中,又分四起,勻作二年,春秋二仲調撥水師營哨船赴廈門、蚶江、五虎門三口配載東渡,順載年滿舊兵歸營。此往彼來,既可連絡聲勢,又可練習水務,法至善也。
154 祗因乾隆五十二年屆當換班之期,適值台匪不靖,未經更換。至五十四年蕩平之後,同時互調,以致船少兵多,不敷配載,從權議令附搭商船東渡。後即援以為例。六十年間,各船戶以受累不堪,紛紛呈控。經前藩司田鳳儀等議請複歸舊例,不得擅用商艘。即出洋巡緝,亦不得複雇商船。彼時水師營員謬執私見,以五十四年權宜之法為必不可易,且有欲盡用商船,不調哨船之論,公然形諸稟牘,聚訟紛紜。延至嘉慶二年,前藩司調停其說,始改議先盡哨船配載,如實有不敷,再准商船附搭,欲以息水師之喙,仍大開累商之門。以後年年禁用商船,實無年不用商船,其弊遂不可勝言。
155 蚶江、五虎門二口,每起配渡弁兵,少或數十名,至多不過八百餘名,需船甚少,弊竇尚輕。惟廈門一口,每起渡弁兵總有三千名左右,其調撥哨船事宜,應歸水師提標中軍參將管理。輪值換班之年,該參將往往以哨船屬當修造及已派巡洋、不敷配載為詞,稟請飭令廈門同知預備商船,藉為需索之計。迨所欲既遂,即不問哨船之大小堅脆,概行調集,始使東渡。換防弁兵,意存挾制,咸不□配哨船,仍然勒坐商船。沿今三十餘年,幾若視為定例。
156 該商船一經配載班兵,非特不能多裝貨物,即弁兵等之飲食用度,悉取資於船戶。其所裝貨物,亦必先與水師提標中軍參將及所載弁兵言明,願加饋送,始准貨物上船。迨抵台灣,即將該船扣留,順載年滿舊兵內渡。又不實時登舟,甚有三、五月不得開行者。其勒索費用,亦與在廈門時相等。故廈門商船,每屆三年,必有二年受換防弁兵之大累,惟一年可以經商營運。而台灣營馬、船料、兵穀、囚犯及往來官員差使,則歲歲有之,仍須配用商船。多配一官差,即少裝一民貨。官差雇估,總不若民貨之寬裕。更兼近年以來,台灣米糖等貨,價值漸昂,利息漸微,而商行年額採辦之黑鉛,捐解之緝經費,不能短缺。現在廈門商行,日形雕敝,商船漸次歇業,止剩四十餘號,仍然有減無增。雖欲驅之渡載班兵,亦將無以應差。此為累商之弊。
157 各營哨船既不渡載班兵,巡洋又屬虛名,水兵船隻,安坐港𣿭,即在家逍遙,竟不知如何操駕。偶爾巡洋,出口不識汕沙水線,惟有任船所之,動輒損壞船只。設遇臣衙門指派哨船,渡載兵餉軍械等物,必另行雇募舵工,始敢放洋。安能望其習練水戰,擒賊立功?水務廢弛,口岸敗壞,海洋盜劫頻仍,獲犯十無一二,莫不由此。此為水師營政之弊。換防弁兵習知其故,一則視為利途,冀可多方訛索,魚肉商船,因之驕者益驕,悍者益悍,此為陸路營政之弊。一事廢而三弊興。又水師提臣陳化成目擊情形,屢經會同興泉永道周愷身先□則,換回訓練,而勢成積重,難以驟通。
158 □海□口台灣貨物,米糧為多。商船既少,台米即不能內渡。省城及漳、泉一帶,米價踊貴,刻刻有滋事之虞。台灣地處窪下,米糖不能久貯,勢必透越外省,接濟匪類。又通粵商船以及往來江浙、天津、關東船隻,懼其到日拏差,即咸多方躲避。閩海關稅,半亦因此缺乏。於國計民生,均大有關系。至於哨船舵工,既須臨時雇募,其兵丁之水性,亦可想見。設有緩急,將何所恃?
159 通籌大局,趁此海洋平靖、兵哨□暇之時,必先複班兵配坐哨船舊章,概不准勒坐商船,則商困蘇而台內貨物流動,兵識水而台內聲勢聯絡。時值十三年分,並無應行換防兵丁,因先通飭嚴禁,並商同水師提臣陳化成,嚴督各鎮將,先將水兵舵工勤加教練。十四年春、秋二仲頭、二兩起撥赴台灣換防兵丁,預期嚴飭水師營挑選大號堅固哨船,分駕三口,渡載班兵,不准一人一械,附搭商船。又恐難於慮始,且訪悉換防兵丁,惟省標八營及陸路提標五營,恃系將軍、督撫、提督親標,最為驕悍,法行自近,當即會同將軍臣樂善、撫臣魏元烺、陸路提督臣馬濟勝,於班兵未出營以前申明紀律,首先依限起程,專委大員彈壓赴口,並由臣飭發令箭,委員齎赴廈門,責成興泉永道稽察,如有不遵紀律、勒坐商船、滋生事端者,不論是弁是兵,輕則責革、枷號插箭游示,重即以軍法從事。哨船到台後,責令台灣鎮道嚴飭各營將領,即日驗收新兵,舊兵統於十日內配坐原船內渡。果能按限往來,勤謹操駕,並無滋事損失,由臣將管駕弁兵,酌量記名獎拔。一年以來,仰仗聖主天威,同寮協力,幸得弁兵安靜,往來迅速。雖亦不免有遭風損船之事,較之從前之偶爾巡洋,動輒失事者,相去遠甚。
160 臣祗申明舊例,並非創立新法。然人情大都逐利,不顧大局。今一旦將數十年積弊革除,水師營既失其利,又須冒險遠□,勞逸既殊,苦樂迥異。行之一載有奇,文武官員,多有向臣言及不便於水師者。此又臣斂怨速謗之一端。臣惟有堅持定見,不避怨嫌,以仰副皇上委任海疆之至意。至需索商船規費,勒用商船渡載班兵,以致口岸敗壞,水務廢弛,其罪魁不在現任之員,而在始作俑者。歷年久遠,實已無從遐溯。且事系由漸而成,自應寬其既往,儆以將來。嗣後如敢有不遵定例、圖複舊習、藉端勒索、敗壞船政者,無論提鎮將弁,臣即一並嚴參,請旨治罪,不敢稍事姑容。並請咨部立案。臣謹恭折具奏,伏乞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161 道光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內閣奉上諭:程祖洛奏撥赴台灣換防弁兵、申明定例、概用水師營哨船渡載、不准勒坐商船一折,閩省內地各營撥赴台灣換防弁兵,例調水師營哨船赴廈門、蚶江、五虎門三口配載東渡,順載年滿舊兵歸營。嗣因乾隆年間台匪蕩平之後,同時班兵,船少兵多,不敷配載,權令附搭商船東渡,後即援以為例。茲據該督奏稱,班兵勒坐商船,既足累商,各營哨船既不載渡班兵,巡洋又屬虛名,水師營務亦就廢弛。著即遵照定例,嗣後撥赴台灣換防兵丁,預期嚴飭水師各營,挑選大號堅固哨船,分駕三口渡載班兵,不准一人一械,附搭商船。並責成興泉永道稽察,如有不遵紀律,勒坐商船、滋生事端者,不論是兵是弁,輕則責革,枷號插箭游示,重則以軍法從事。哨船到台後,責令台灣鎮道嚴督各營將領,即日驗收新兵,換回舊兵,統於十日內配坐原船內渡。經此次申明定例之後,如敢有不遵定例,圖複舊習,藉端勒索者,無論提鎮將弁,著該督一並嚴參治罪,不准稍有姑容,以除積弊而肅營務。欽此。
162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七三~九七四頁。
163 五○、戶部「為議覆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程祖洛等奏」移會
164 移文缺
165 戶部謹奏為遵旨議奏事:內閣抄出閩浙總督程祖洛等奏台灣艋舺營添兵案內、漏未增估換防兵丁盤費,以致歷年賞兵紅白盤費銀兩多有逾額支銷懇恩增估撥補一折,道光十五年九月十三日奉朱批:該部議奏,欽此。欽遵於本月十七日抄出到部。據該□□奏內稱:臣等接准部咨,閩省報銷嘉慶十六、十八、二十一、二十二等年台灣澎湖各營賞給兵丁紅白盤費逾額銀兩,行令刪除等因。查閩省綠營兵丁紅白事件及台灣換防兵丁往回盤費銀兩,每年實估銀三萬九千三十一兩六錢,系屬有餘省分,本可不致逾額支銷。惟派防台灣兵丁定例三年更替,分為四起,勻作兩年行走,核計道里遠近,按名賞給盤費銀自二兩至一兩不等。設各兵到台後,於未經班滿之先事故開革,應由內地各營照額撥補,一體賞給盤費,為他省所無。嘉慶十四年以前,無論歇班換防,撙節辦理,統與額估數目不甚懸殊。迨嘉慶十五年以後,歇班之年仍有盈餘銀一萬一、二千兩至一萬八、九千兩不等,與從前不相上下。其換防之年,□□故稀少,補額防兵尚不甚多,亦間有盈餘銀數百兩及一、二千兩不等。而不敷之年較多。推原其故,皆由台灣北路淡水營改為艋舺營案內,從嘉慶十三、十六兩年為始,在於內地水陸各營添撥戍台兵丁八百七十一名,此往彼來,照例計算,應加增盤費銀二千二百四十九兩,當時漏未奏請增估,以致屆當換防之年,每多不敷。前任各督臣題請將甲年盈餘撥補乙年不足,截長補短,通融辦理,而未將嘉慶十三、十六等年以後應加增盤費銀二千二百四十九兩之處,據實奏請增估。部臣又以閩省本系有餘省分,不准逾額多支,屢駁刪減。遂致台澎各營,嘉慶十六、十八、二十一、二十二等年報銷,尚未奉部覆准。嘉慶二十四年至道光十三年報銷,亦不能接續辦理。即內地各營道光十二年分報銷,複經部臣以動用銀數過多,恐台灣不敷支放,駁令查照道光十二年通行章程,照例賞銀兩酌定成數,均勻支放。臣等伏思國家經費有常,各營兵丁賞給紅白盤費,本屬恩施逾格,自當核實慎重,非特道光十二年以後必應遵照部定章程辦理,即道光十一年以前逾額請銷之數,亦應遵駁刪減,以免冒濫。第近年以來之所以支銷逾額,實由加增盤費,未請增估。均勻支放章程,閩省於道光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奉到。於未經奉文之先,早已按照原額賞給,勢難按名追回。而後此請賞之兵,又未便兩岐,不得不仍照舊支給。此系當年實在情形。臣等綜計各年盈絀數目,內嘉慶十七、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四、道光元、三、四、五、七、八、九、十、十一等年,每年各有盈餘,共計存剩銀一十二萬三千八百九十七兩一錢,內除入於道光三、六、七等年春秋撥冊內入撥銀三萬五千二百二十七兩五錢外,實存剩銀八萬八千六百六十九兩六錢。又嘉慶十六、十八、二十一、二十二等年不敷銀三千一百十七兩五錢,現在奉部駁減。又嘉慶二十五年及道光二、六、十二等年每年亦各支放逾額,共計不敷銀一萬九千二百八十一兩三錢,尚未報銷。統共不敷銀二萬二千三百九十八兩八錢。此時若遵部駁全行刪減,即應向通省兵丁,按名按年分別著追。歷年既久,裁革事故無可著追之人業已不少。即現在充伍者,皆貧乏兵丁,未必即能呈繳。竊恐徒有飭追之名,而無歸補之實。合無仰懇皇上天恩,俯念此項逾額支銷銀兩,委系事出有因,實用實銷,並非冒濫,與他省僅有紅白而無盤費者不同,請將嘉慶十六、十八、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五、道光二、六、十二等八年紅白盤費不敷銀二萬二千三百九十八兩八錢,在於積年存剩銀八萬八千六百餘兩之內照數撥補,尚有餘剩銀六萬六千二百餘兩入撥造報。並請從道光十四年為始,將艋舺營添兵八百七十一名加增盤費銀二千二百四十九兩,照數增估。惟道光十四、十五兩年估餉,早經撥定,無可請增。如蒙俞允,所有十四、十五兩年共應增估銀四千四百九十八兩,請即在於報撥餘銀內一律撥補。嗣後換防兵丁盤費及本兵白事,仍照向例賞給,其紅事與家屬白事賞項,遵照酌定成數均勻支放,有餘則報部入撥,不敷則不准開銷等語。
166 臣等伏查臣部例載:福建省綠旗營紅白事件,每歲額撥地丁銀三萬九千三十一兩六錢備賞,如有餘剩,入冊報撥,按年核實題銷。又台灣換防兵丁,往回各賞盤費各等語。又於道光十一年,臣部議覆荊州將軍奏請添撥紅白賞項案內,議令嗣後各省兵丁,每年紅白事件,即照例賞銀兩酌定成數,均勻支放,總不得於額外再請添撥等因,奉旨依議,欽此,經臣部行文閩浙總督遵照在案。嗣據閩浙總督題銷歷年紅白賞項案內,嘉慶十六年多支銀二千四百七十九兩,十八年多支銀三十八兩,二十一年多支銀三百四兩,二十二年多支銀二百九十六兩五錢,請在歷年存剩入撥銀內動撥,節經臣部查系逾額多支,行令照數刪除。其道光十二年該省題報內地各營兵丁紅白賞盤費等項共享銀三萬八千四百四十餘兩,餘剩銀五百八十餘兩,俟台灣各營造冊題報後核明辦理,複經臣部查餘剩銀僅止五百八十餘兩,恐不敷台灣兵丁之用,駁令該督通盤籌劃,均勻辦理,題覆到日再行核銷各在案。茲據該督奏稱,閩省兵丁紅白事件及台灣換防兵丁往回盤費,每年實估銀三萬九千三十一兩六錢,系屬有餘省分,本可不致逾額支銷。惟派防台灣兵丁,核計道里遠近,按名賞給盤費銀自二兩至一兩不等,若皆歇班之年,原屬有餘,一遇換防之年,即形短絀。推原其故,皆由台灣北路淡水營改為艋舺營案內,從嘉慶十三、十六兩年為始,在於內地水陸各營添撥戍台兵丁八百七十一名,此往彼來,照例計算,應加增盤費銀二千二百四十九兩,當時漏未增估,以致嘉慶十六、十八、二十一、二十二等年,計不敷銀三千一百十七兩五錢,現在奉部駁減;又嘉慶二十五及道光二、六、十二等年,亦各支放逾額計不敷銀一萬九千二百八十一兩三錢,尚未題銷。統共不敷銀二萬二千三百九十八兩八錢,若全行刪減,勢難向通省兵丁按名按年分別著追,請將不敷銀二萬二千三百九十八兩八錢在於積年存剩銀內照數撥補,尚餘銀六萬六千二百餘兩入撥造報。並請從道光十四年為始,將改設艋舺營添兵八百七十一名加增盤費銀二千二百四十九兩,照數增估。其十四、十五兩年應增估銀四千四百九十八兩,即在於報撥餘銀內一律撥補等語。查閩省紅白賞銀,向於冬撥案內照例估撥。除兵丁紅白賞賚及班兵盤費動用外,歷年均有餘剩,入撥充餉。嘉慶十二年系換班年分,該省報銷案內存剩銀七千一百餘兩。即以嘉慶十三年後艋舺營添設防兵,應增盤費銀二千二百四十餘兩,核算尚可餘剩銀四千八百餘兩。嘉慶十九年系換班年分,已在艋舺營添設防兵之後,該省報銷案內亦有存剩銀四百九十餘兩。是該省紅白賞項,果能核實辦理,原無不敷。況道光十二年,兵部會議各省兵丁每百名裁減二名案內,據該督覆奏閩省裁撤步守兵八百餘名,賞項銀兩尤應多有餘剩。且查臣部道光十一年議覆荊州將軍奏添紅白賞銀案內,奉令各省於定額內均勻支放,不得額外請添;即使該省換防之年,偶遇兵丁紅白事件較多,除於額定銀數內給發盤費外,其餘銀兩均勻散放,何致尚有不敷?相應請旨,飭令該督將該省紅白賞銀於兵丁歇班之年,按照定例給發,餘剩銀兩入撥充餉。如遇換班之年,除換班兵丁盤費應照例支給外,紅白事件較少,仍照定例給與,餘銀入撥。倘紅白事件較多,即遵照奏定章程,均勻支放。惟台灣遠隔重洋,勢難與內地兵丁統行核算,自應按照兵丁名數,於額估紅白銀內劃出銀兩若干,作為台灣定額,另貯候領,毋得仍似從前之先盡內地動用,致台灣兵丁不免向隅。其劃撥銀數,應令該督自行查明,酌定報部立案。所有該督奏請紅白賞銀案內,自道光十四年為始,每年增估盤費銀二千二百四十九兩,並將十四、十五兩年應增估銀四千四百九十八兩於報撥餘剩銀內撥補之處,應毋庸議。至原奏內稱嘉慶十六等年至道光十二年統共逾額多支銀二萬二千三百餘兩,實因此數年內兵丁事故過多,且在未經臣部奏定章程之先,各兵請領銀兩,不得不照例支給,此時若全行刪減,勢難向通省兵丁按名按年分別著追,請在於積年存剩銀內照數撥補之處,尚屬實在情形,應如所奏辦理。此外尚有積年存剩銀六萬六千二百餘兩,並令該督轉飭速行全數造入季撥冊內,報部撥用,並將嘉慶二十四年以後歷年動用紅白賞項及班兵盤費銀兩迅即造具清冊,報部核銷,毋再藉詞延宕。所有臣等核議覆奏緣由,理合恭折具奏,伏乞皇上聖鑒。謹奏。
167 道光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具奏,本日奉旨:依議,欽此。
168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七五~九七七頁。
169 五一、工部「為內閣抄閩浙總督鍾祥奏」移會
170 工部為移會事:營繕司案呈,內閣抄出閩浙總督鍾奏台灣添建參游衙署演武廳一折,除抄送兵部辦理外,相應移會可也。須至移會者。右移會稽察房。道光十七年十一月日,郎中張。
171 閩浙總督臣鍾祥跪奏為添建參游衙署演武廳需用工料銀兩、籌款借辦、捐廉歸補、恭折奏祈聖鑒事:竊照道光十三年剿辦逆匪張丙完結,議奏添設嘉義營參將駐札嘉義縣城,其原設北路左營都司移駐斗六門,改為斗六門營都司,原設斗六門汛守備移駐嘉義,作為嘉義營中軍守備,並將台灣鎮標原裁右營游擊,照舊增設,應行添建衙署事宜,分別辦理,奏經部議覆准,迄今尚未辦竣。臣查既系善後應辦之務,自應速為籌辦。其添建工程,不便請動帑項,亦應設法支用。查斗六門原有守備衙署,即可作為複設都司衙署,嘉義縣原有北路左營都司衙署,即可改為嘉義營中軍守備衙署,均毋須另行添建。惟嘉義營應添建參將衙署一座,又台鎮右營衙署久為左營居住辦公,今增設台鎮右營游擊,自應仍還右營棲止,其左營早經倒塌衙署,應行建設。飭據台灣鎮道議請借款辦理,攤廉歸還,由司移往該鎮道督飭各該縣會同營員勘估添建嘉義縣參將衙門一所、演武廳一座,共需工料運費銀三千八百八十二兩九錢一分二厘。又勘明台鎮左營衙署,因被風雨刮壞,陸續坍塌無存,按址平地起蓋,共需工料運費銀五千八百二十兩零四分五厘。請於司庫籌款,先行發領興辦。俟營地豁免無著各款攤扣清完之日,自道光二十二年起,由台地都守以上武職養廉,分年攤扣歸款。前案既清,後案才攤,為數相仿,仍循舊由藩司議請准其借款建造,捐廉歸補。因查有乾隆三十五年間前任福州將軍等奏明發交司庫另款存貯馬價一項,系備多需馬匹之時赴庫支用,並非隨時動用之款,迄今閒貯,已經多年,應請即在此項旗營寄貯馬價銀內借動銀七千六百九十二兩九錢五分七厘,給發興辦,詳請具奏前來。臣查此項添建衙署各工,議借寄貯馬價,捐廉歸補,系為節帑起見,自應俯如所請,動借辦理。除飭核實趕辦,並議定分攤年限,如數接扣歸款外,所有借款建辦衙署等項捐廉歸補緣由,臣謹會同福建巡撫臣魏元烺恭折具奏,伏乞皇上聖鑒,敕部覆行。謹奏。
172 道光十七年十月十五日奉朱批:該部議奏,欽此。
173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八○~九八一頁。
174 五二、兵部「為內閣抄出閩浙總督鄧廷楨片」移會
175 兵部為移會事:武選司案呈,內閣抄出前事一案,相應抄錄原抄移會貴處查照可也。須至移會者。計連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二十年八月日,副郎王。
176 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九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鄧廷楨片:再台灣戍守弁兵,向系內地撥往,定例三年更調,而三年之中,又分四起,勻作二年,於六月間調撥水師營哨船配載新兵赴台,於四月間順載年滿舊兵歸營。所有本年八、十兩月正屆二起戍兵瓜代之期,應即往來更替。惟現在夷匪滋事,內地各營弁兵,俱經防守口岸,無可調撥赴台;且哨船均應歸營,預備攻守,亦屬無從撥載。所有本年秋季戍台班兵,應俟來年春季再行交替。除通省各營遵照,並將留台各兵眷口米穀等項另籌辦理外,臣等謹合詞附片陳明,伏乞聖鑒。謹奏。
177 道光二十年七月二十八日奉朱批:依議,欽此。
178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八六頁。
179 五三、戶部「為本部議覆台灣總兵達洪阿等奏」移會
180 戶部為遵旨速議具奏事:廣東司案呈,本部議覆台灣鎮總兵達洪阿等奏請籌撥經費銀五十萬兩一折,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三十日具奏,本日奉旨:依議,欽此。相應恭錄諭旨,抄錄原奏,移會稽察房查照可也。須至移會者。計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二日。
181 戶部謹奏為遵旨速議具奏事: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奉上諭:達洪阿等奏請籌經費銀五十萬兩,撥貯閩省,陸續解台,接濟軍需,著戶部速議具奏,欽此,欽遵抄出到部。臣等伏查台灣防堵經費,上年十月內經該總兵達洪阿等奏准於閩省軍需項下,分撥銀三十萬兩在案。茲複據奏請籌撥銀五十萬兩。臣等公同商酌,擬撥福建本省春撥實存地丁銀三萬兩,春撥後續征地丁銀四萬兩,廣東省春撥實存地丁銀十萬兩,封貯銀十萬兩,湖南省封貯銀十萬兩,蕪湖關稅銀九萬兩,北新關稅銀四萬兩,以上共銀五十萬兩,作為該處防堵經費。恭候命下,由臣部行文各該督撫監督等,將指撥銀兩,迅即委員解閩,並令閩浙總督照數收貯,以備台灣陸續提用。其各省銀兩未經解到以前,如台灣有提用之處,除動解該省地丁銀七萬兩外,仍於該藩庫正雜留支各款及存剩軍需項下,先行借支解往,以期無誤要需。謹將臣等□議緣由,恭折具奏,伏乞皇上聖鑒。謹奏。
182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八七頁。
183 五四、兵部「為兵部等部議覆閩浙總督劉韻阿等奏」移會
184 兵部為移會事:武庫司案呈,所有前事一折,相應抄錄原奏,並恭錄諭旨,移會稽察房遵照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二十四年六月日,主政吳。
185 兵部等部謹奏為遵旨議奏事: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劉韻珂等奏閩省裁馬兵丁、請照原議改為步兵一折,道光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奉朱批:該部議奏,欽此;欽遵抄出到部。查該督原奏內稱:閩省內聯浙粵,外控台澎,山海錯綜,幅竭遼闊,加以台地民情浮動,海濱俗尚凶頑,水陸兵威,必宜厚積,庶足資防守而備不虞。計台閩各營額設馬步戰守兵六萬一千三百餘名,以之分隸七十餘營,每營多者不過千餘,少者或止數百。各該營所轄汛地,悉皆水陸要衝,且須輪班赴台澎等處戍守。以千餘及數百之兵,供分汛與輪戍之役,原額既不免稍單,況台澎遠隔重洋,戍兵分東䑸渡,風濤易於間阻,往往新兵已發,舊兵未回,本營一切差操,更形竭蹶,設再別有徵調,即致不敷。前准戶、兵二部會議裁馬,原以東南各省非騎兵用武之區,是以因地制宜,量為酌裁,並非因兵額冗多,故有此議。矧閩省情形,兵力實不宜減弱。至馬兵改步,前次辦有舊章,迄今多載,毫無糾纏。是雖稍有更張,仍屬並無窒礙。所有前項裁馬各兵,應請仍照原議,改為步額,以資防守,而壯軍威等語。
186 臣等伏查各省營制,馬步兵丁,例有定額,無庸輕議裁改。前因東南各省非騎兵用武之區,經臣部、戶部會議,飭令酌量裁減馬匹,意在節省馬干,並非更動營制也。上年該署督劉鴻翱奏請以裁馬之兵,改為步兵,經臣部以裁減馬匹,原為節省馬干,該署督奏請以裁馬之兵改為步兵,於兵額既有紛更,辦理恐多窒礙,故擬請作為無馬馬兵所有改為步兵之處,自無庸議。今該督覆請原議改為步兵,似恐因裁馬之故而並裁兵,其實兵額並未議裁,系仿照甘肅省摘缺緩補無馬馬兵成案,作為無馬馬兵仍食馬兵月餉,遇有馬兵缺山,即以無馬馬兵拔補其無馬馬兵之缺,仍由步兵拔補,似於兵計操防,兩無窒礙。至無馬馬兵支領月餉,戶部查前項所裁之馬,既經兵部議令作為無馬馬兵,自應令其仍食馬兵月餉。應令該督轉飭遵照辦理,仍於各該年奏銷冊內分晰聲造,報部查核。其裁剩馬匹,奉飭變價一節,查該督上年奏請內地各營額設兵丁騎操馬內裁減馬九百六十匹,經臣部議覆准其照數裁汰,並令將此項裁減之馬,除抵補二十三年內地各營倒缺外,其餘馬匹轉飭即行變價,以節草乾而歸核實。今覆據該督奏請,查明閩省境土半系山阜,半屬水田,耕作俱藉人工,民間無可售變。且裁減之馬共止九百六十匹,該省內地並台灣各營,歷年緩買應補之馬,幾及一千有零,即請將此項奉裁之馬,全數抵補等語。臣等詳加查核,該省前項裁減之馬,既系無從售變,各營應補之馬又須發價往購,一出一入,耗費滋多,即請盡數撥補營缺,可免轉輾耗折之虞,自系實在情形,應如所奏,准其盡數抵補該省各營應補缺額馬匹。此外缺額馬匹,請令該督即行派員出口購補,以慎操防。至裁撥馬匹支領草幹銀兩,戶部查前項裁減馬匹,今既經兵部議准撥抵應補缺額馬匹,所有草幹銀兩,應令以裁馬月日,歸於所抵未裁應補馬內造銷,則款目既歸簡明,而支用亦皆核實。並令於兵馬奏銷案內,分晰聲造,報部查核。再此折系兵部主稿,會同戶部辦理,合並聲明。所有臣等覆奏緣由,是否有當,伏乞皇上訓示遵行。謹奏請旨。
187 道光二十四年六月十九日具奏,本日奉旨:依議,欽此。
188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八九~九九○頁。
189 五五、兵部「為核議閩浙總督劉等奏」移會
190 兵部為移會事:武庫司案呈,所有前事一折,相應抄錄原奏並恭錄諭旨移會稽察房遵照可也。須至移會者。計粘單一紙。右移會稽察房。道光二十七年十一月日,主政崇。
191 謹奏為遵旨核議具奏事:道光二十七年十月二十四日,內閣抄出閩浙總督劉等奏台灣各營汛、酌量移撥弁兵一折,奉朱批:該部議奏,欽此;欽遵抄出到部。查該督原奏內稱:本年三月,奉命渡台巡閱營伍,於各營原設汛防中,詳加稽察,有應添撥兵丁者,有應酌量移駐者,有原隸他營、諸形隔閡、必須改歸本營管轄者。統計全台汛防,所宜酌量變通者,惟阿公店、水底寮、店仔口、下加冬等四汛。查南路鳳山縣屬之阿公店汛,向與崗山為犄角。崗山地居扼要,且又逼近內山,盜匪最易出沒,所藉為聲援者,惟阿公店一汛。茲阿公店汛額設弁兵,只有外委一員、兵丁五名,以之巡防本汛,兵力尚形單薄,更何能顧及崗山?自應派撥兵丁,常川駐守。又水底寮汛,亦系鳳山所屬地方,額設守備一員、把總一員、兵丁一百三十名。該處離鳳山埤頭新城六十里,安集綏敉,原設防兵,似可裁減。應請即於水底寮汛額兵一百三十名內,抽出兵四十名,添防阿公店汛。至水底寮汛防兵既減,即無須守備駐札。查該守備本系南路營參將管轄。該參將現駐埤頭城內。自應即將守備同隨防之把總,一並移駐埤頭。以守備作為南路營參將中軍,兼管兵馬錢糧。其隨防之把總一員,作為埤頭存城把總。所有埤頭原設存城千總一員,應即撥防水底寮汛。又北路營嘉義縣之店仔口汛,額設外委一員、兵丁四十名,向歸台灣城守營參將管轄。該參將駐札郡城,遇有文武會辦事件,每因相隔窵遠,往返不能克期。而嘉義營參將駐札嘉義,本可就近與之商榷,無如該處汛地非其所轄。設遇差調,呼應一有不靈,即難免誤事機。自應分別改隸,方為捷便。又下加冬汛,系台灣城守營管轄,額設守備一員、把總一員、兵丁一百三十三名。該處地當衝要,為南北往來必經之路,稽察稍未周密,盜賊即行潛滋,自應酌添兵丁,以資防禦。應請將店仔口汛,改歸嘉義營參將管轄,即於嘉義營額設弁兵內,酌調外委一員、兵丁四十名,撥防店仔口汛。並將該汛原設外委一員、兵丁四十名,添防下加冬汛,仍歸台灣城守營管轄等語。
192 臣等查台灣、鳳山縣屬之阿公店汛,額設外委一員、兵丁五名,水底寮汛額設守備一員、把總一員、兵丁一百三十名,台灣城守營所轄嘉義縣屬之店仔口汛額設外委一員、兵丁四十名,台灣城守營所轄之下加冬汛額設守備一員、把總一員、兵丁一百三十三名。今據該督等察看情形,請將水底寮汛額兵一百三十名,酌抽兵丁四十名,撥添阿公店汛;並將店仔口汛改歸嘉義營管轄,即由嘉義營撥出外委一員、兵丁四十名防守店仔口汛;將該汛原設外委一員、兵丁四十名,添撥下加冬汛。既據該督聲稱於地方營伍,均有裨益,應如所奏辦理。至水底寮額兵內,抽出四十名,添防阿公店汛,水底寮汛防兵既減,即無須守備駐札。查守備本系南路營參將管轄,該參將現駐埤頭城內,應將守備同隨防之把總移駐埤頭,以守備作為南路營參將中軍守備,兼管兵馬錢糧,其隨防之把總一員,作為埤頭存城把總。所有埤頭原設存城千總一員,應即撥防水底寮汛,並將該汛額兵九十名統交該千總管帶,庶阿公店聲威較壯,足為崗山策應。即水底寮汛留此多兵,無虞單弱。亦應如所奏辦理。並令該督察看,移設守備、千總、把總、外委,是否堪勝新移之缺,查明聲覆報部。以上各汛弁兵,經此次改撥之後,仍令該督嚴飭各該弁等認真訓練,協力操防,庶不致徒事紛更,以收實效。所有臣等遵旨核議緣由,理合恭折具奏,伏乞皇上訓示遵行。謹奏請旨。道光二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具奏,本日奉旨:依議,欽此。
193 ——錄自明清史料戊編第十本九九九頁。
URN: ctp:ws98857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