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二十五

《卷二十五》[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御定淵鑑𩔖函卷二十五地部三 。 。 。 岡一。
3
原《爾雅》云:「山脊曰岡」。 増釋名》曰:「岡,亢也,在上言也。原毛詩》曰:「陟彼髙岡,我馬𤣥黄」。 増又曰:「如山如阜、如岡如陵。 又曰:「陟彼岡矣,瞻望兄矣」。 又曰:「鳳皇鳴矣,于彼髙岡。 又曰:謂山蓋髙,為岡為陵。 尚書曰:「火炎崑岡,玉石俱焚」。 原《地理志》曰:秦望氣者,云東南有天子氣,使赭衣徒鑿雲陽縣北岡,改名曲阿。 又曰:天門零陽縣有半石岡,岡上有石名僊人樓。 山謙之《丹陽記》曰:句容縣東三十里有龍岡岡,頂有龍沸潭,周十三丈,聞人聲水便沸動,常日則不動。 劉楨《京口記》曰:城北四十餘里有小岡,髙二丈許,有人鼻,形著岡西,頭有口在上,而鼻在下,方圎數尺,狀如焦土,古老相傳,因名下鼻。今無復鼻,厥口猶在。 王韶之《始興記》曰:郡西南有芙蓉岡、髙若玉山,鄰枕郊郭,可四十餘里。 又曰:含淮縣白鹿城南有白鹿岡,晉咸和中,縣令張魴有徳惠白鹿羣遊岡上,因以為名。 雷次宗《豫章記》曰:「洪井西有鸞岡,舊說洪崖先生乘鸞所憩之處也。 顧微《廣州記》曰:四㑹縣有金岡,行人往往見金于岡側。 裴氏《廣州記》曰:「城北有馬鞍岡,秦時瞻氣者言南方有天子氣,始皇發民鑿破北岡,地中出血,鑿處猶在。 又曰:増城縣有雲母岡,日出照之晃耀。 《武昌記》曰:城北有岡髙數丈,名為鳳闕,其處顯敞升闕,以望川澤,多所逺瞻。吳黃龍元年,有鳯皇集此岡,故謂之鳯闕。鳯闕南十里有金牛岡,古老相傳云:有金牛出此岡岡,今半崩坑,深數丈,牛踐岡邊,遺跡猶存。 王孚《安城記》曰:萍鄉西津里南五里山名玉女岡,天氣當雨,水輙先涌出石間,而有五色𤣥黃,百姓謂之玉女披衣。 鄧徳明《南康記》曰:陳蕃墓有青龍岡,《土人傳曰:昔見一物龍形而通,身純青,數出此岡頂,故因以為名。 又曰:贑縣有馬脊岡,其形如馬脊,故以為名也。 《衡山記》曰:衡山有曽青岡,出曽青可合僊藥,有靈壽岡,多靈壽木。 《相冢書》曰:「冢前左右有小岡如投算,相連數里,名為導引,岡葬之出富貴」。又曰:「經言葬,遇沈岡逺至二十年,皆絶世無後,葬遇浮岡,隨世浮沈,著土必安,終無災厄,葬遇飛岡,奕世富貴,亦出神仙」。 増荊州記曰:零陵郡東南有黄溪、黄溪,西有樊石岡。 《郡國志》曰:久留岡,昔太守衞諷罷郡還都,故老送别,久留此岡,因名。 又曰:顯朝岡在鬱平縣,陸績制,渾儀處。 隋圖經曰:歴陵縣西十里有十子岡,寶山也,而髙大,有冢如硯子,世謂之硯子冢,是趙簡子冢也。石虎令人發之,初得炭,深一丈,得連木版,原髙八尺,次得流泉水,水色,清冷非常,以牛皮為囊,作絞車以汲之,一月而水,無極乃止,築城繞之,氣成樓閣。 酈道元《水經注曰:蓼水出襄國石井岡,岡上有井,大如輪。隋區宇圗志》云:此井光武營軍所鑿,傍有荊棘,生皆蟠縈,如人手結,云是光武繫馬處。 《鄱陽記》曰:「大雷岡在縣東北。後漢雷義仲公所居。
4
岡:二
5
増鳳皇。 鸑鷟濳確𩔖書曰:鳳皇岡在福州府候官縣洪塘南頭起城南三十里,尾起城西二十里,故又曰鸑鷟岡,在通許縣東南,相傳有彩色鳯集,其上 名。按皇畿注,是邑極平,曠民有老而不識山者,環邑之岡綿亙數里,民患水,故徧居焉。 青龍 白鹿又曰:青龍岡在南安府大庾縣大礐邨以頂,有青龍見,故名上有石,時放光明,號鏡石。《郡國志》云:徐道覆欲上青龍岡,大電繞身,雷震而止。 下詳前一。 鳳鳴 龍臥上詳前一龍名勝志曰:南陽城西南七里有臥 岡,起自嵩山之南,綿亙數百里,至此截然而住,回旋如燕巢然。諸葛武侯草廬在內,時人目侯為「臥龍」,因名其岡,云其下平田如掌,即侯躬耕處也。其跡猶存。 彩鸞 神龜潛確𩔖書曰:翔鸞岡在南昌府西,一名彩鸞岡,上有㑹仙亭故址彩鸞,晉吳氏女也,同其父猛上昇,至唐太和末年下降,遇書生文簫于此。 又曰:神龜岡在建昌府南豐縣東北王侍宸尸解之處。按侍宸名:文卿,字安道,南城人,少遊方外,將渡揚子江,遇暝,館一老嫗家,見案上異書,因得縱鈔,至天明乃息。在樹下,初無館舍也。旣渡,復遇人,自稱玉府火師,授以秘文。自是法術有驗。及應召還山,斂法書劒印,藏之軍峰石室而去。 千仞 三垂,左思詠史詩曰:「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人」。《五代史》曰:「李克用破邢州還,至上黨,置酒三垂岡,伶 奏百年歌,時莊宗五嵗,克用指之曰:此竒兒也,後廿年,其代我戰此乎!」後莊宗兵至,三垂岡歎曰:「此先王置酒處也!」進兵大破梁軍。 望海落星潛確《𩔖書》曰:「望海岡在肇慶府陽江縣南十里,登之可望海 」。又曰:「落星岡在應天府西北。李白以紫綺裘换酒飲落星石,即此。
6
岡:三
7
原斑竹岡。《江陵記》云:州城五十里,有楚平王冢、斑竹岡。 黄龍岡《相冢書》曰:黄龍岡,利宫商也。 黑龍岡又曰黑龍岡,利口口也 龍岡《廬山記》云廬山有龍岡。 鳳岡《荆州記》云:灄陽縣東南有鳳岡四十里。古老相傳云:昔鳳産乳其上。 長岡《京口記》云有龍目湖,秦始皇東遊,觀地勢云:「此有天子氣,使赭徒三千人,鑿此三湖,見長岡,因名丹徒。 増鹿城岡名勝志云:鹿城岡在順徳府城北十五里,舊邢侯欲築城于此,立標已定,有鹿銜標于今處,遂移焉。 金粟岡唐舊紀云:明皇謁五陵,至橋陵,見金粟山岡,有龍蟠鳳翥之勢,謂侍臣曰:「吾千秋萬嵗後,宜葬此地,得奉先陵」。 青岡《晉紀》云:「苻堅敗,至青岡,聞風聲鶴唳,皆以為晉兵」。 武岡《郡國志》云:「武岡在寶慶府武岡州,有丹砂井傍,即真人廖立之故宅也」。 黃岡濳確《𩔖書》曰:「從黄州府黃岡縣城南度濠塹,綿亙而行,平岡迤邐,其土黄色,即蘇子瞻《赤壁賦》所云與客過黃泥之阪也。 瀧岡》又曰:在吉安府永豐縣鳯皇山側。歐陽脩瀧岡阡表即此。 午岡又曰:午岡在吉安府吉水縣西,五桂連延而其一獨聳。世傳楊仙師飛昇處仙師故宅,在岡下,環宅左右,不産螺鰍之屬。 銀岡又曰:銀岡在吉安府永寧縣,發脉于鵞嶺,連接七溪,有萬馬騰驤之勢,每白霧橫玉,潭水澄碧,為此方之大觀。 鈐岡又曰鈐岡,在分宜縣山勢特出,登之則舉邑在目上。有泉可療疾 聖井岡又曰聖井岡,在臨城東北,岡上有井,冬夏不竭,遇旱,禱之立應。 鐵柱岡又曰:鐵柱岡在淮安府鹽城縣北門外,濵海故老相傳,秦皇繫馬柱也。或云濵海多蛟龍,性畏鐵,作此鎮之。 臙脂岡又曰臙脂岡在登州府蓬萊縣,春時桃李開花爛熳如臙脂,故名。或云:土石,色紫赤似之。 華子岡又曰輞川白墅有華子岡吉錢岡。又曰:吉錢岡在贑州府信豐縣,土色赭而圎如錢,故名。 歌舞岡又曰:歌舞岡在廣州府番禺縣。《郡國志》云:趙佗三月三日登髙于此。 英靈岡又曰英靈岡,在雷州府城北,相傳雷出于此。《國史補》云:雷州,春夏多雷,秋日則伏地中,其狀如彘,或取而食之。 蛇黄岡又曰:蛇黄岡在潯州府平南縣岡,勢盤紆出,蛇黃可敷腫毒,尤治小兒驚癎。
8
岡:四
9
原詩宋謝靈運入華子岡麻源第三谷詩》曰:南州實炎德,桂樹凌寒山。銅陵暎碧澗,石磴寫紅泉。旣枉隱淪客,亦棲肥遯賢。遂登羣峰首,邈若騰雲煙。羽人絶髣髴,丹丘徒空筌。圗牒復磨滅,碑版誰聞傳,莫辨百代後,安知千載前。且申獨往意,乗月弄潺湲」。 《増唐王維華子岡》詩曰:「飛鳥去不還,連山復秋色。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 明胡翰《臥龍岡詩》曰:「蜿蜒臥龍岡,髙出列雉背。審曲立萬楹,増雄踰九陛。飛栱臨丹霞,交疏發清吹。上極髙明居,下有深幽隧。摩挲岡頭石,零落重奎字。山川一何幽,蒼莽鴻飛外。
10
原賦宋傅亮《登龍岡賦》曰:「靜潛處以永念,聊駕言以寫憂。蒙旭露而夙軫,税余轡於龍丘。南臨平隰,西際荒疇,比宇連甍,幽榛四周。眺江都之廣澨,究川陸之迥脩。羨翔羽之嬉林,樂綠蘋之在流,乗清漪以汎濫,翳稠枚而命仇。信遂生之有所,何怵迫於人尤。
11
12
増大峴晉書》:劉裕伐燕,或曰:燕人若塞大峴之險,若何? 原鸑鷟峴《齊道記》:黃丘北十里有鸑鷟峴,下帶長澗,東北流,經牛山。 青沙峴從征記》青沙峴,一名小峴 白石峴《京口記》:去城九里有白石峴,山東皆白石也。 銅冶峴《齊地記》:萊蕪谷有銅冶峴古鑄銅處」。 石鼓峴《武昌記》:城東南有金牛岡,西有石鼓峴。 翻車峴,江乗地記》:城東四十五里竹里山,王途所經甚傾險。行者,號為翻車峴。 兔頭峴《續述征記》:「兔頭峴雖無險峭,然連林修阪數十里」。巖一。
13
増《說文》云:巖,崖也,山邊謂之崖。 尚書說命曰:「夢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說築傅巖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諸其左右。 《晉書》曰:「許詢移居臯屯之巖,常與沙門支遁,及謝安石、王羲之等同遊往來,今臯屯,呼為許度巖。 又曰:「顧愷之為謝鯤像,坐石巖裏,云此子可置丘壑中」。 《齊書》曰:「徐伯珍宅南九里有髙山,班固謂之九巖山,後漢龍丘長隱處也。山多龍鬚檉柏,望之成五采,世呼為婦人巖。 《原潯陽記》曰:赤山崖峻壁,上多靈巖生僊菜,邨人恒採之也。《嵩髙山記》曰:少室山大巖中有一石室,云有自然經書,自然飲食。室前有一石柱象承露,盤上有石脂滴滴流下,服之一合,壽與天地同畢。 盛宏之《荊州記》曰:「平樂縣有山,臨水巖,間有兩目如人,眼極大,瞳子,白黑分明,名為目巖。 又曰:「始興機山東有兩巖相向如鴟尾,石室數十所,經過皆聞有金石絲竹之聲。 鄭緝之《東陽記》曰:「北山有春草巖根、竹巖,僊姥巖不生,蔓草盡出龍鬚,尤多藥物。 増《南康記》曰:陽道士葬巖室,臨終語弟子等,可送吾尸,置彼石室中,巾褐香爐,此外無所須也。葬數年,猶儼然如生。今舟行者過其山渚,長聞香氣,咸歎異焉。 《鄱陽記》曰:香巖在貴溪縣東五里,舊名腥腥巖,昔術者許旌陽,見蛇於此巖下,因此名焉。後人惡其名,遂改香巖。 又曰:弋陽嶺上多蜜巖,元嘉中,有人見巖間有三鐵鑊,可容百斛,中生蓮花,他日往,尋不知所在。 《國老閒談》曰:魯宗道為執政,營一小室畫山水,朝退獨坐,曰「退思巖」。 《水經注》曰:「桂陽有山盤,紆數百里,有赭巖迭起,冠以青林,與雲霞亂采,山上有白石英。山下有平陵,有大堂基。耆舊云堯行宮所。 又曰:「九疑山基盤蒼梧之野,峰秀數郡之間,羅巖九舉,各導一溪,岫壑負阻,異嶺同勢。 又曰:「廬山山川明淨,風澤清曠,嘉遁之士,繼響窟巖。秦皇、漢武及太史公、司馬遷咸升其巖,望九江而眺鍾、彭焉。
14
巖:二
15
増醉仙。 臥佛,潛確類書曰:醉仙巖在鞏昌府成縣南連鳯皇山,有仙像在崖壁,如世人所畫醉仙狀圎。又曰:臥佛巖在重慶府彭水縣,巖石欹懸,生一竅,甚 ,仰窺之,又生一竅,其石虛明,有橫石一塊,眉目宛然,如如來佛,曲肱枕卧時之像也。 斑竹 蟠桃又曰:斑竹巖在長沙府茶陵州南,巖際生斑竹,相傳舜葬九疑。二妃尋至湘水,以手灑,淚成斑色 。又曰:蟠桃巖在岳州府慈利縣七姑山下,巖洞中有石乳,結成佛像及石牀、鹿項。 辛女 任公又曰:辛女巖,在辰州府盧溪縣,大江之左有石屹立如人,相傳髙辛氏女于此,化為石。此又曰:任公巖在福寧州,與柘洋相連。昔任公棲隱于 ,巖後有懸崖上,猶存任公手書。 翠雲。 《甘露》又曰:翠雲巖在永安,一名侍郎巖,宋侍郎張駕、祭酒楊時、司諫陳瓘讀書于此瀑。又曰:甘露巖在泰寧縣石門,天成一徑,僅通單騎,飛 ,垂巖而下,甚甘。宋時有僧倚巖架層樓疉閣,捫蘿而上,俯瞰溪流,一碧萬頃,探幽者以不易到為恨。 壺公 謝客又曰:「壺公巖在南豐懸壺,先生嘗委蜕此《巖吟》又曰:「謝客巖在華蓋山東南」。謝靈運書白雲曲春草 于崖上,今尚存。謝客巖三篆字。 獻花 湧翠又曰:獻花巖在應天府祖堂,法融禪定于此,百鳥獻花。又曰:湧翠巖在餘杭大滌山前,峭壁湧起,髙二丈,廣三丈,其上花翠玲瓏,竒怪萬狀,有石乳焚之極香。浮石。 積書又曰:浮石巖在崇仁,三巖鼎立,中貫一溪,可容舫。宋尚書何異闢為《山莊表》,其勝蹟五十五所,題曰《三山小隱》。理宗書「襄菴二大字賜之,異揭于方壺室。洪邁有記 積書巖,詳見山一。 石燕。 玉琯又曰:石燕巖在長汀縣。寰宇記云:昔有飛燕頡頏,偶遇驟雨,燕集石上,頃之,皆化為石。又曰:玉琯巖在永州府寧逺縣舜祠側。漢哀帝時,零陵郡文學奚景得玉琯十二于此,今舜祠後石室是也。注米。 滴水又曰:注米巖在㑹昌深廣二丈,伏虎禪師駐錫處,有小竇相傳出米,隨人多寡可給,後人鑿之,僅有流泉如。又曰:滴水巖在陜西文縣城北,亂山矗立劃,開兩峰 了髻,飛泉千尺,置槽引之以給居人,又逺為飛卭洞上清洞其髙,接天深邃,益不可窮。又浙江新昌縣有滴水巖,巖下清泉,一滴烈日凍雨,皆無盈縮,其味清甘,甲于衆泉,又有乳香巖、太師巖半壁有釣磯,相傳任公子、釣魚處。 抱玉㑹仙,又曰:抱玉巖在湖廣承天府,荊門州西北有濳玉亭址,即楚卞和采璞處也。 又曰:㑹仙巖在武昌府通山縣南,髙五丈,深七尺,懸石若鐘鼓,叩之有聲,巨石如牀,昔樵者見有拄錫端坐其上者,頃即不見,疑以為仙人云。
16
巖:三
17
増燕巖。《山堂肆考》曰:燕巖在山西太原府壽陽西,山多蟄燕,因以名山,曰燕巖。 花巖詳山靈巖山堂肆考曰:「靈巖在吳縣西,上有石馬,望如人騎,吳王舘娃宮,響屧廊、香水溪,玩花池在焉」。月巖,天中記曰:杭州鳳皇山,下瞰大江,直望海門,勢若鳳皇欲飛之狀,有石如片雲,拔地,髙數丈巔,有一竅,名曰月巖,惟中秋之月,穿竅而出。十四十六,則外此竅矣。餘日尤斜。 澹巖在永州府城南,上有澹山寺,樓殿隱石隙中,風雨不能及四壁,削成萬仞。 明巖在天台桐柏山下,初入巖谷,深邃石竇嵌空樓,閣半在巖間,不復覆以茅瓦,即石成巖。洞口有帽影馬跡,俗傳閭丘𦙍委蜕於此。 寒巖在台州府天台縣石壁,髙數百丈為屏,為洞容數百人,夏至不見日影一石,甚方正,乃寒山子晏坐處。蜜巖。史梁:傅昭為臨海太守,郡有蜜巖,太守封固取其利,昭下敎勿封蜜巖。 梅巖在江西餘干縣藏山上。趙汝愚嘗讀書于此,理宗為題「梅巖」二字 石巖在《樂安,望之如梁,曰「石橋,其下空曠軒豁,可以遊觀。前有石竈,出泉五色。後有大石,肖人小石,肖牛鼻,俗呼牛鼻,巖傍有動石,風作則運動如輪。宣巖在汀州府長汀縣,巖洞幽窈,泉清木茂。宋崇觀間,邑人宣明嘗貢辟雍,不樂仕進,歸隱于此。郡守謝詗雅重其人,榜曰「宣巖」。 西巖在寧化縣,登石梯而上,石筍屹立,如門,上有石乳,下有垂泉,涓涓自乳而下,滴于筍末,毫髪不爽。又有石,宛然如龍當門之頂,具中空洞如砥,可坐千人。 東巖在寧化縣,中有數石室,始入隱隱,若有人形,諦視則無,謂之山影。洞傍有石蓮數朶,大如車輪,左有石龕藏經,謂之經龕。又有石如壺,髙可二丈,寒泉湧出壺口皆成鍾乳,下有芝田數區,上有響石,撞之如鐘,西有石柱,峻削如青琅玕,其南有泉自石中出,潺湲迅急,復入于石縫,不知所之。 香巖在大理府西,㸃蒼山之半香從空來,世傳釋迦佛苦行地 荻藤巖在安慶府太湖縣北 金谷巖在桐城東八十里,浮山巖軒豁宏敞,就石為佛閣,不施瓦,柱中有大六金身像,有青鳥一雙巢于巖,時來時去,聲如笙簧,見之者云百餘年矣。 㑹勝巖在浮山,石屋連蜷,深邃幽杳,前有逺錄,禪師塔有歐陽文忠公遺蹟,浮山有三十六巖,此二巖為最。 金晶巖在常州府宜興縣佛窟洞西,巖石晶瑩,日光射之,絢爍如金松林巖在廬州府六安州南,一名髙寮巖松柏,蒼翠中有佛子宫,酷暑不熱隆,冬不寒,巖東石上多蘭蕙。 玉虹巖在彰徳府林縣支離巖,東下對白龍潭,如一匹練 天井巖在武安縣巖石四圍如井,狀極險峻。 定晉巖在武安縣北,懸崖百仞,松柏蒼蔚,中藏梵刹,風雨莫侵,巖下有池,池畔有透,影碑相傳,自池湧出,至今猶存。 蝌蚪巖、在登封縣,漢張芝獲蝌蚪古書于此,因名太白巖在四川夔州府萬縣西山上有絶塵龕三字,在石壁上,有唐人詩刻,相傳李白讀書處。岑公巖在䕫州府萬縣大江之南,石巖盤結若華,盖左右方池,有泉噴薄,巖下如簾,松篁藤蘿,蓊蔚蒼翠,記稱神仙窟也。 石龍巖在衡州府臨武縣,中有石如龍狀,因名嵗旱時洗之即雨。守謝詗雅重其人,榜曰「宣巖」 西巖在寧化縣,登石梯而上,石筍屹立,如門,上有石乳,下有垂泉,涓涓自乳而下,滴于筍末,毫髪不爽。又有石,宛然如龍當門之頂,具中空洞如砥,可坐千人。 東巖在寧化縣,中有數石室,始入隱隱,若有人形,諦視則無,謂之山影。洞傍有石蓮數朶,大如車輪,左有石龕藏經,謂之經龕。又有石如壺,髙可二丈,寒泉湧出壺口皆成鍾乳,下有芝田數區,上有響石,撞之如鐘,西有石柱,峻削如青琅玕,其南有泉自石中出,潺湲迅急,復入于石縫,不知所之。 香巖在大理府西,㸃蒼山之半香從空來,世傳釋迦佛苦行地 荻藤巖在安慶府太湖縣北 金谷巖在桐城東八十里,浮山巖軒豁宏敞,就石為佛閣,不施瓦,柱中有丈六金身像,有青鳥一雙巢于巖,時來時去聲如笙簧,見之者云百餘年矣。 㑹勝巖在浮山,石屋連蜷,深邃幽杳,前有逺錄,禪師塔有歐陽文忠公遺蹟,浮山有三十六巖,此二巖為最。 金晶巖在常州府宜興縣佛窟洞西,巖石晶瑩,日光射之,絢爍如金松林巖在廬州府六安州南,一名髙寮巖松柏,蒼翠中有佛子宫,酷暑不熱隆,冬不寒,巖東石上多蘭蕙。 玉虹巖在彰徳府林縣支離巖,東下對白龍潭,如一匹練 天井巖在武安縣巖石四圍如井,狀極險峻。 定晉巖在武安縣北,懸崖百仞,松柏蒼蔚,中藏梵刹,風雨莫侵,巖下有池,池畔有透,影碑相傳,自池湧出,至今猶存。 蝌蚪巖、在登封縣,漢張芝獲蝌蚪古書于此,因名太白巖在四川夔州府萬縣西山上有絶塵龕三字,在石壁上,有唐人詩刻,相傳李白讀書處。岑公巖在䕫州府萬縣大江之南,石巖盤結若華,盖左右方池,有泉噴薄,巖下如簾,松篁藤蘿,蓊蔚蒼翠,記稱神仙窟也。 石龍巖在衡州府臨武縣,中有石如龍狀,因名嵗旱,時洗之,即雨圎巖,有龍穴,水中二珠,每秋際月澄珠時出游水際,瑩瑩然,亦神異也。巖狀如魚,橫闊十餘丈,前有二潭,曰龍、曰龜。宋天聖中,僧法明結廬于此,勅名皇恩 八仙巖在福州府候官縣 方壺巖在永福巖中,有二石室,其下有泉,淨照毫髪,有紅魚,腹下四足。 蔡溪巖在仙遊巖前,巨石如雙,闕曰:石門髙三十餘丈,廣百十丈,其上洞壑幽深,飛泉奔激,一塵不到處也。 靈惠巖在大田,拔地千丈許,內有廳事,環坐數百人,洞外衆峰森列,如筍有泉,出石罅間,隨飲者多寡為盈縮,曰聖泉,巖名靈惠以此。百丈巖、在永安髙約百丈,周圍三重,四面峭壁中有一徑陡絶,其巓長冒雲氣,開霽之時,香爐、獅子諸峰悉見于前。 南安巖在武平,形如獅子,中有二巖,南巖窈窕,虛明若室,天成東巖差隘,而石龕猶縝宻。 謙師巖,在漳州府龍溪縣鶴鳴山中。宋時,開元寺白衣僧從謙嘗遊此山,見二貧士,對奕就之,化為二鶴,沖天而去,餘一碁,子取而食之,因而辟榖不食,乃坎石為室,居四十餘年,後遂仙去。錦石巖在韶州府仁化縣崖中,石壁五色間,錯旁有小石洞,號夢覺關。 湘水巖在廣西省城東,俗呼聖水巖,夜半則潮上巖,日中則潮下巖,毎日如常地,廣數十畝,即《水經注》云:潮,汐塘也。牛龍巖在興業南中,可容千牛,毎冬則居民,驅牛入巖以避寒,又有龍蟄于此,因名 並濳確《𩔖書》。巖四。
18
原詩梁丘遲夜發蜜巖口詩曰:弭櫂纔假寐,擊汰已爭先,敞朗朝霞徹,驚明曉魄懸,萬尋仰危石,百丈窺重泉,叢枝上㸃㸃,崩溜下填填」。 《増唐劉長卿斑竹巖》詩曰:「蒼梧在何處,斑竹自成林,㸃㸃流殘淚枝枝寄此心,寒山響,易滿秋,水影偏深欲覓樵,人路蒙蘢不可尋」。 宋謝翺《雨飲玲瓏巖下》詩曰:「垂雲起嶔嵌衣被松與桂夜含星斗,光隱若金石,氣雨來輙阻之,不得撫蒼翠。下有桑門子,飲用陶匏器,盆中蓄海石,左顧如牡礪」,疑此磧上來,不知幾年嵗,桑門卻問客,所居何姓氏回指南海峰蒼,茫儻一至。 孫覿龍《隱巖詩》曰:「跳波觸石喧,古木抱崖擁,老蛟厭泥蟠,一笑作潭洞。孤峰起●崒,哀壑浩呼洶。腥風噤蛙淫,凍雨落毛氄。凜凜白晝寒,瘴髮立盡聳。 元張翥一生巖詩曰:初地靈峰下,重來為講經。神應合掌受石亦㸃頭聽雲鶴隨飛盋湖,龍入浄瓶至今花雨處,長照一鐙青。 明陳秀《民靈巖詩》曰:「寶殿壓崔嵬,華池頂上開山從太白。出水自洞庭來,閣道連珠塔,巖花照石臺,吳王清暑地,那得受塵埃」。 崔子忠滴水巖詩》曰:入不知髙下山,春水似秋星,河平地看雞犬半,天遊洞腹藏元氣,山根養伏流白雲,朝出宿,知是繞神州。 吳兆獅塔巖詩》曰:「石罅置檐楹,髙低,縱復橫。臨深暢幽意極險盡遊情。火照潭心影經傳,洞腹聲際睂巖電,射繞足澗霓生濳怪禪能伏啼鼯狎不驚欲窮前,勝處無路若為行。
19
増銘唐呂溫傅巖銘曰:赫赫湯徳,如火不滅,滔滔商祚,如海不竭,發祥播氣,世祚聖哲,國誕武丁,野生傅說,說始胥靡,武丁即祚,徳通神交,忽夢如寤,若帝導我,期于顥素,有無之間,邂逅相遇,宵衣而起,爰得其人,貌符心契如舊。君臣,飛龍在天,山川出雲,感激自致,其間無因,捨築傅巖,脫鱗鵬升,作霖時和奮楫川,程金在吾,礪木從吾繩,君何言哉?殷道中興,元凱攀堯,微舜孰階,阿衡干湯,抱鼎徘徊,㑹合之際,厥惟艱哉!何如夢中,天授神開,惟賢是登,道貴特達,匪次勿用,才其壅遏,髙宗得說,乃在恍惚,揭銘摛光,萬古不沒。
20
増記明徐學謨遊貴溪仙巖記略云:出龍虎山一里,南廹大溪,溪水澄瑩可鑒,毛髪巖凡二十有四,總之,名仙巖云。初一巖若三人,頎然立水側,拱客而前者曰三教巖,其一人俯而瞰溪者,曰觀水,巖巖之凹處置厫具數處,扃木橫列,差若貝齒,或啓或閉,或整或墜者,曰仙倉巖,其下為酒甕巖,有陶罌,欹貯巖中,東頭若古塚,囊一棺而暴其半者,為仙棺巖,其材色白,他巖捾尤纍纍,有規形而鋭首者,其次曰藥羅巖,有石磨一,旁施藥羅,即今醫肆中所陳。其次曰丹竈巖巖之故竈,彷彿頽壞,惟敗塹壅之,尚有水淋火煉之色,其次為木屐巖石,形如屐緉,其次曰杼機巖,若轉空軸而待織者曰:馬廐巖兩柱間懸一櫪,若將秣焉。曰鷹架巖,一木橫之,鷹已飛去,而溲滓常積。又其次曰染具杵臼二,巖架軸舂碓之器,亦宛然羅列,曰仙樂巖。山中常聞絲竹聲,又若有物,伏巖際,跳梁驚躍,是為獅子仙犬仙羊離列之為三巖,由三巖而下為轆轤。巖舊有尺木閣,巖上外懸汲器以綆斂縱之,有土爐一具,旁羅諸鐵器者,曰鐵爐巖,雜委諸工料,狼籍不除。似將營室者曰泥料巖,又有壑而舟,橫者竇而牀列者,雖去人逺甚。儼有形似,其名曰仙船巖,曰仙牀巖,惟栖真巖最髙,無他竒,以其巍壯偉怪,有重樓複閣之勢,故名其末為奕碁。巖巖中設石碁枰,若有兩人對奕者,足跡罕至。
21
峽一
22
増漢書趙充國傳注云:「山峭夾水曰峽」。 原《續漢書》曰:虞詡為武都太守,下辯東三十里有峽,中有大石,鄣塞水流,春夏憤溢,輙敗壞城郭。詡使人燒石,以水灌之,石皆罅裂,因鐫去,遂無沈溺之害。 庾仲雍《荊州記》曰:巴楚有明月峽、廣徳峽東突峽,今謂之巫峽。秭歸峽歸鄉峽。 袁山松《宜都記》曰:自西陵泝江,西北行三十里入峽口,其山行周廻,隱暎如絶,復通髙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也。 鄧徳明《南康記》曰:雩都峽去縣百里,兩邊傍江,江廣三十餘丈,髙嶺稠疊,連巖峭峙,其水常自激湧,奔轉如輪,春夏洪潦,經過阻絶。 盛宏之《荊州記》曰:宜都西南峽中有黄牛山,江湍紆廻,途經信宿,猶望見之,行者語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日三暮,黃牛如故」。 又曰:「宜都宜昌縣三峽七百里,兩岸連山,略無絶處。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 王韶之《始興記》曰:梁、鮮二水口下流,有滇陽峽,長二十餘里,山嶺紆鬱,叢流曲勃。 又曰:中宿縣有貞女峽峽,西岸有石如人,佇立水際,狀是女子,是曰貞女。父老相傳,秦世有女數人,取螺於此,遇風雨晝昏,而一女化為此石。 増水經注曰:丹山在丹陽,屬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帝女居焉。宋玉所謂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陽、髙唐之阻,旦為雲暮為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果如其言,故為立廟號朝雲焉。其間首尾一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為名也。 又曰湞陽觀峽下有廟,世人以為河伯。晉時縣人有使至洛者,使訖將還,忽有一人寄以書云:「吾家在觀前石間,石上懸藤,即其處也,但扣藤自當,有人取之」。使者依其言。果有二人出外取書,并延入水府,衣不霑濡。 又曰:涇水東南逕都盧山,山路之中,常聞彈箏之聲,行者鼔舞樂而後去,即絃歌之山也,故謂此山峽為彈箏峽。 又曰:「西陵峽疊崿秀峰,竒構異形,難以詞敘,林木蕭森,離離蔚蔚。乃在雲氣之表,仰矚俯映,流連信宿,令人忘返」。 又曰:「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其附翼羣山並槩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 《郡國志》曰:南鄉峽峽西八十里有巴鄉邨善釀酒,故俗稱巴鄉酒也。 《隴西記》曰:「襄武有錦鏡峽,即黑水所經。其峽四望花木,明媚照影其中,因名」。
23
峽二
24
増金堂。 石井潛確《𩔖書》曰:金堂峽在四川金堂縣東南,兩山挺峙,河流其中,相傳古望帝時,其相鼈,靈所鑿內。又曰:石井峽在臨洮府城北。峽 有泉,冬夏不竭。 鵰巢 鴈門又曰:鵰巢峽在平涼府城南,兩山如峽,羣鵰出入之所列。又曰:鴈門峽在㑹昌,以狀如鴈門而名,兩岸髙山,中 三石,破江水為三道,又號三門峽。 空舲 明月又曰:空舲峽在歸州,夏秋水泛必空舲自歸州,至長陽四百里內峽水奔流石磧,險惡飛鳥不能栖 又曰:明月峽在夷陵州厓間,白石如月。 廣溪瞿塘水經云:江水又東逕廣溪峽。《注》云:斯乃三峽首也,其間三十里,頽巖倚木,厥勢殆交北岸。 濳確《𩔖書》曰:瞿塘峽在夔州府城東,舊名西陵峽,兩岸對峙,中貫一江,灔澦堆當其口,乃三峽之門。 金牛、靈羊。又曰:金牛峽在寧羌州界,一名五丁峽,即秦惠王作石牛遺蜀處。 又曰:髙要縣髙峽髙百餘仞,周十里,與爛柯山對峙。舊傳:山有靈羊,毎出鳴,風雨隨至,又號靈羊峽。
25
峽三
26
増彈琴峽在順天府,居庸關,水流石罅,聲若調琴 希夷峽在陜西西安府太華山,即陳摶蜕骨處,其上𩔖穴舊有垂鎖,道士常攀以上見骨盛石,函色微紅,香甚,後有人竊趾骨以去。道士憤之,斷其鎖希夷。初隱武當有五老人來聽講,易謂希夷曰:「吾輩日月池中龍也,此非君所栖」。令閉目御風而行。頃之,已至華山之上。 飛龍峽在成縣仇池山下,昔氐楊飛龍據此而名。 金佛峽在華亭縣,上有金裝石佛像,三在石厓內,故名。 鎖林峽在臨洮府城南,林木鬱森,四封蔽塞,因以名焉。琵琶峽在巫山,本志云:琵琶,峰下女子,皆善吹笛,嫁時羣女子治具,吹笛唱竹枝詞送之。 並濳確𩔖書。 花石峽物𩔖相感志》曰:階州峽中有石,青質黑章。其文有松柏人物、溪橋、水石、山林之狀,可斲為屏,名曰花石。 書院峽一統志曰:書院峽在梁山治東,每風雨𠖇冥,如聞讀書聲,其中有夫子、厓子貢埧,峽下有「夫子坐卧石榻」,按夫子子貢未嘗至蜀,此必附㑹之說。 巴、楚三峽峽程記云:三峽即明月峽、巫山峽廣澤峽,其有瞿唐灔澦燕子屏風之𩔖,皆不在三峽數。此云三峽,蓋指巫山為第三峽,非兼明月廣澤而言。
27
峽四
28
原詩齊劉繪《入琵琶峽》、《望積布磯詩》曰:「江山信多美,此地最為神。以兹峰石麗,重在芳樹,春照爛虹霓雜交錯錦繡,陳卻瞻了非,向前觀已復,新翠微上虧,景青莎下拂津。 謝脁《和劉繪琵琶峽望積布磯詩》曰:「昔余侍君子,歴此遊荊漢。山川隔舊賞,朋寮多雨散。惆悵懷昔踐,髣髴得殊觀。赬紫共彬駁,雲錦相凌亂。 梁簡文帝經琵琶峽詩曰:「百嶺相迂蔽,千峰共隱天。橫峰時礙水,斜岸或通川。 唐楊炯《廣溪峽詩》曰:「廣溪三峽首曠望兼川陸山路繞羊腸,江城鎮魚腹。喬松百丈偃,飛水千尋瀑,驚浪廻,髙天,盤渦轉深谷」。 《増唐張九齡《湞陽峽》詩曰:「舟行傍越岑窈窕,越溪深水暗先秋,冷山晴當晝隂重,林間五色對石聳,千尋惜此生遐逺,誰知造化心盧象峽山中詩》曰:髙唐幾百里,雲樹接陽臺,曉見江山霽,宵聞風雨來,雷從三峽起,天向數峰開,靈境信難見,輕舟那可廻」。 曹松《巫峽詩》曰:「巫山蒼翠峽通津,下有仙宮楚女真。不逐綵雲歸碧落,卻為暮雨撲行人。年年舊事音容在日日,誰家夢想頻,應是荊山留不住,至今猶得覩芳塵」。 宋歐陽脩《黃牛峽詩》曰:「峽山侵天起青嶂,崖崩路絶無由上,黃牛不下江頭飲,行人惟向舟中望,朝朝暮暮見黃牛,徒使行人過此愁,山髙更逺望猶見,不是黃牛滯客舟」。 蘇軾《出峽詩》曰:「入峽喜巉巖,出峽愛平曠,吾心淡無累,過境即安暢。東西徑千里,勝處頗屢訪,幽尋逺無厭,髙絶每先上,憶從巫廟回,中路寒泉漲,汲歸真可愛,翠碧光滿盎,忽驚巫峽尾。巖腹有穿壙,仰見天蒼蒼。石室開南嚮,宣尼古廟宇,叢木作帷帳,鐵楯横半空,俯瞰不計丈,古人誰架構?下有不測浪,石竇見天囷,瓦棺悲古葬,新灘阻風雪,邨落去攜杖,亦到龍馬溪,茅屋沽邨釀,玉虛悔不至,實為舟人誑。聞道石最竒,寤寐見怪狀,峽山富竒偉,得一知幾喪,苦恨不知名,歴歴但想像。今朝脫重險,楚水渺平蕩,魚多客庖,足風順行意王。追思偶成篇,聊助舟人唱」。 金元好問黄華峽詩》曰:「玉立千峰畫不如天公自有范寛圗,閭山要著黃華老,千尺珠簾得似無」。 又曰:「團團石甕作青瑤,仰面看雲覺動搖,誰著天瓢灑飛雨,半空翻轉玉龍腰」。元袁桷《彈琴峽》詩曰:「寒泉飛玉峽,誰彈使成聲?絲石本同調,摩戛生虧成。重華初省方,百神靜相迎。為作薰風絃,散彼巖下情」。 明林俊兵書峽詩》曰:「巫峽山西來,昂伏知幾變。扶輿轉磅礴,渾沌開生面,中劈行懸流,晴碧天一線,石根浪文摺,龕寶相貫穿,最髙壁斗間。衣褶橫素練,參差綴紅雪,黄雲覆蔥蒨,其巔翳叢木,深窈兀古殿,三竅連嶔崟,殘簡隱約見。世傳此兵書,異人之所撰。太始留至今,文字磨滅半。坤靈䕶取將,赤日下雷電」。《釋琦公琴峽詩》曰:目送歸鴻手,五絃嵇康合。向此中仙水,如玉指彈秋,月星作金徽,散曉天盡洗。伊涼方可聽,不名韶濩,若為傳君王莫愛。霓裳曲》,艶舞嬌歌失自然」。
29
原賦梁蕭子範《建安城門峽賦》曰:「原夫城門之所都,廼設險于閩區。艱難過于身勢,襟要甚于飛狐。長湍一流而沸涌,層山兩判而盤紆對巘,雙分干霄,帶雲怪石,隨波而隱。見枯槎横,出而不羣。顧瞻左右,重巒接阜。其間如礪,其絶如斗。千乘馳輪,匹夫可守。巃崧呀呷,䠞浪揚華。鴈門飲羽,西施浣紗。瓌詭豐隆,質狀不同。斑黃糅采,𤣥紫濳通。水奔湍其如電,聲疾烈其如風。樹低柯而翠鬱,潭隱日而青空。 陳江總貞《女峽賦》曰:「倦辛苦於嶺表,遂沈淪於海外。迹飄颻於轉蓬,情繚繞於懸斾。駭兹峽之珍怪,佇竒峰而曬矚。或邐迤而四成,乍崔嵬而五曲。含照耀之燭銀,渧潺湲之膏玉。山蒼蒼以墜葉,樹索索而搖枝。澄碧源之見底,聳翠壁以臨危。
30
洞:一
31
増《廣韻》曰:「洞,空也」。 《唐書》曰:「明皇天寶九載十月,幸華清宮,太白山人王元翼言:𤣥元皇帝降于寶仙洞」。 又曰:元結作自釋,曰「天下兵興,隱居猗玕洞,稱猗玕子,又曰:「韋夏卿晚嵗將罷歸,署其居曰大隱洞。 楊妃外傳》曰:驪山有金沙洞、玉蘂峰。 原茅君內傳》曰:「大天之內,有地之洞天三十六所,乃真仙所居。 又云:「第一王屋山之洞,周廻萬里,名曰小有清靈之天」。 又云:「第二委羽山之洞,周廻萬里,名曰大有空明之天」。 又云:「第三,西城土山之谷,周廻三千里,名曰太元總真之天」。又云:「第四,西方元,三山之谷,周廻千里,名曰三元極真之天」。 又云:「第五,青城之洞,周廻二千里,名曰寶仙九室之天」。 又云:「第六赤城,丹山之洞,周廻三百里,名曰紫玉清平之天」。 又云:「第七羅浮山之洞,周廻五百里,名曰朱明曜真之天」。 又云:「第八句曲山之洞,周廻一百五十里,名曰金壇華陽之天」。 又云:「第九林屋山之洞,周廻四百里,名曰左神幽虛之天」。 又云:第十,括蒼山之洞,周廻三百里,名曰成徳、隱元之天,凡此十洞,皆仙人靈真之陰天內宫也。 又云:八海之中,崑崙、蓬萊、方丈、瀛洲、滄波、白山、八渟之神,山山皆有洞宫,或有方千里、五百里,非名小天之例,不在三十六天之洞數也」。又曰:「五嶽及名山洞室或三十里,二十里十里難,並合神仙之言,又非小天之數。 又云:「嶽洞萬里,其岱宗山之洞,周三千里,名曰三宮空洞之天」。 又云羅酆山之洞,周一萬五千里,名曰北帝,死生之天,皆鬼神所治。五帝之官,考謫之府也。 又云鬼神所治,又有二十八小洞,天之陰宮,或地官所在者,不能一一,記其洞山之名,略標其大者耳。其餘有六洞、天陰、宮山,皆夷狄外國,鬼所不治。犬戎,鳥獸,蠻裸夷之種也。匈奴之天下,北戎之善山,南越之岣嶁是也。 又云:句曲山洞宮之中,本有仙人郭四朝者,治其宮,亦司三官,領羅酆帥晨候。四朝,燕人也。兄弟四人,得道四朝,是長兄也。 増李白集曰:荊州玉泉寺近青溪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中多玉泉交流,有白蝙蝠如鴉,千歳之後,體如白雪,蓋飲乳水而長生也。 《劉禹錫集曰:「薛景晦為道州刺史,得異境於近郊,有石穹然如夏屋,因名其地曰含輝洞。 《龍川錄》曰:茅山隱士吳綽,素擅潔譽。神鳳初,因採藥華陽洞口,見一小兒,手把大珠三顆,其次瑩然,戲於松下,綽因前詢之,小兒忙奔入洞。 《酉陽雜爼》曰:「有人遊南山,乳洞深數里,乳泉滴瀝成飛,仙狀洞中已有數十,眉目衣服,形製精巧,一處滴至腰以上」。其人因手承漱之。經年再往,見所承滴像已成矣,乳不復滴,當手承處,衣缺二寸不就。 《郡志》曰:鉅野金鄉山北有石洞,名清涼,深十餘丈,內鑿石作四小閣。閣外一堂,陛髙三尺,堂外兩門,門外兩大閣。石道長三十丈,闊十有六尺。世傳秦始皇避暑宮也。 又曰:黔中郡南石厓屹立,傍有石,洞深數丈。相傳諸葛亮征九溪蠻,嘗過此,留宿洞中設一牀,懸粟一握以秣馬,後遂化為石牀,石粟至今猶存。 又曰:貞元中,洛陽人李渤與兄渉同隱居讀書,於廬山五老峰下洞中,養白鹿自娛,後因以名洞。寶厯中,渤為江州刺史,即洞創臺榭,引流植花焉。 《宜春記》曰:江西袁州有石室山洞,數穴相通,髙十餘丈,皆相似,素壁如雪,萬象森羅,或游宴其中,殽核狼籍,經宿如掃。
32
洞:二
33
増大隱 《寒居》上詳前一洞,韓愈《燕喜亭記》云:「洞曰寒居之 ,志其入時也。出本集 引馬 呼猿引馬洞在霸州楊延朗所穿,始自州城中通雄縣, 呼猿洞在錢塘縣宋僧智一嘗養白猿于山間,臨澗長嘯,衆猿畢集,人謂之猿父。 攝龍。 垂魚攝龍洞在常山洞前,石竇常乾,禱雨則滲潤,須臾滿溢,有異物如蛇蜴魚鰕之𩔖,汲水注瓶而歸,雲雨隨至,及送還洞口,則瓶已空,若攝而去,故名。南垂魚洞在彭澤縣,洞門髙數丈,中有溪,西 ,流入小巴水,洞口垂石如魚,因名。 金粟玉華金粟洞在泉州府紫帽山之陰,唐鄭真人文叔居此。里人有客洛陽者,遇一羽衣,寄書文叔,及歸,授書,遺以粟米,半升還家,視之金粟也。一玉華洞在九江府徳安縣,洞中泉湧,有聲如雷。唐時 僧于洞中獲錢及磬,皆漢物。 流香 浮石流香洞在永州府零陵縣。泉自石竇,出飛瀑如練遊者,時聞香氣,故名。遇浮石洞,在建寧府建安縣響山之前,蓋溪中一小嶼 ,水泛則與之俱浮。相傳梅福煉丹響山,其徒陳生每竊食,福怒逐之,逃入洞。 黃石 白沙黄石洞在贑州府信豐縣,髙數十丈,中有石人兜鍪,作按劒狀,後有石獅石,象甚肖,有飛淙懸崖,噴珠濺玉,出山半小洞中。 白沙洞在北流縣之勾漏山,秉燭從竇入,凡經六七竇,行里餘,乃至勾漏竒甲天下,而此洞為勾漏之第一。 青衣 紅旗青衣洞在錢塘縣。相傳昔有人至洞口,遇青衣童子,問之,不應,良久,入洞逐之,不見。 紅旗洞在辰州府漵浦縣東南。馬希範收武陵蠻至此,見洞中隱隱有紅旗,遂屯兵于此。 榴花 蓮子榴花洞在福州府城外東山,唐樵者藍超逐一鹿,入石門內,有雞犬人煙,見一翁謂曰:「此避秦地也,留卿可乎?」超曰:「歸別妻子乃來與榴花一枝而出」。後再訪之,則迷矣。蜀蓮子洞在安慶府濳山縣蓮花峰下,宋時有承局發 ,中一道士托之,寄書敲石,少頃,洞門自開一童子,引入與麥三升為酧,承局以薄投之,水已而視之,皆金也。犀牛。 羚羊,犀牛洞在平越府南。張三丰髙真觀下洞有石犀,正徳間觀內鐘,夜半與牛鬭如雷吼,侵晨水草,猶有存者。銀羚羊洞在臨安府納樓,茶甸長官司北中産鑛鍊銅 ,其髙聳處有羚羊飛石層積,人不可測。 龍影 虎斑龍影洞在岳州平江縣西北,其深三千餘丈,周三十里,石壁瑩然,上有龍影,屈曲,蜿蜒,鱗爪如繪如虎,斑洞,在登州府栖霞縣東,巖石倒垂,黃青錯雜。有 ,虎文其中,深逺莫測。居人舉火試之,煙出山後石竅中,泉水旁涌。 枯柳 嘉魚枯柳洞在石泉縣北,洞門有石臺,香爐內有籩豆、杯爵之屬,皆出天成魚。嘉魚洞在漢中府,寜羌州南西流河畔,秋冬水涸則 藏,春夏水漲則魚出,其味似鰣𩔖。以上俱見濳確 書。 透谿谷。 興雲雷。歐陽脩詩曰:「洞門常自起煙霞,洞穴旁穿,透谿谷底」。李白詩曰:「洞門閉石扇,地 興雲雷」。 壁上琉璃。 窟中蝙蝠南康記曰:魚朝恩有洞房四壁,夾安琉璃板,中貯江水及萍藻諸色魚鰕,號魚藻洞 。下詳前一。洞三。
34
増石經洞在順天府房山縣,隋時法師靜琬鑿石為版,鐫經其中,以石門閉之,累代皆有碑碣孔水洞在房山縣大防山東北,今訛為雲水洞,懸崖千尺,石竇如門,深不可測。有人乗桴,窮源,五六日無所底,惟見仙鼠畫飛,赬鱗游泳而已 張公洞在婺源縣。咸通末,洞靈觀道士以繩縋入洞井中,約百餘丈,乃至底旁,視有光路,盡阻水隔岸,有屋宇花木,樹石宛然。仙境有道人使一童子刺船而至,問欲渡否,答云「欲渡」。因復縋而出。明日,井中出一石筍,塞其口,無復入者。 林屋洞在蘇州府吳縣西洞庭,即道書十八,洞天之第九,一名左神幽虛之天,洞有三門,同㑹一穴,一名雨洞,一名晹谷,一名丙㓊,中有石室、銀房石、鼔石鐘、金庭、玉柱、白芝、金沙、龍盆、魚穴、乳泉、石燕,又有石門,名隔凡。 白龍洞在松江府横雲山上相傳,下通澱湖,每風雨之夕,有龍出入洞中。 佛窟洞在宜興縣張公洞之西南,深可數丈,中有流泉,人不得入,忽湧出一石佛識,云「宋端拱二年造,因以名洞。 水簾洞在鳳陽臨淮縣,昔有成都戍卒來覔水簾先生,郡人莫曉,一旦至水簾,洞石忽裂,開,有人引之入,他日復出,言其中洞府豁然。宋紹熈中,皇甫斌書「水簾真洞」四字,刻于石,水淺則見,深則没。 雷公洞在廬州府霍山縣西三十里烏梅尖下,深可丈餘。世傳壁上有雷公斧跡洞口,起霧即殷,殷而雨,尖上多梅,故曰梅尖。 華陽洞夷堅志:「李允至和州近郊,有穴黒如夜,稍進,漸明石池中,荷花爛熳,天日晃耀有石棊局,聞誦經聲而不見人,已而至道旁,則滁州境也,已是七日纔一晝耳,其所至乃華陽洞也」。 達摩洞在河南府少林寺中,即面壁九年處石髙三丈許,逹摩之像宛然 玉女洞在西安府盩厔縣,洞有飛泉,甘而且洌。 二郎洞在石泉縣西,洞旁石上,有大士手膝,印跡宛然。 石墨洞在汧陽縣東南,以洞産石墨可書也 仙女洞在龍安府治南,山勢盤旋,石竇深逺相傳風日晴和時,遥見仙女靚妝,遊行巖上,或理髪,或浣衣洞壑中,隱顯不常。 白鹿洞在重慶府。忠州昔有二獵人逐白鹿入洞,失鹿所在,見二碧瓜食之仙去 二仙洞在夔州府大寜縣,一名王子洞,山髙百餘丈,上下皆峭壁相傳,昔有王子採樵,見二人圍碁,于此局未終而斧柯爛。 方響洞在嘉定州學,前丁東院洞腹有水如環,珮聲。黃魯直詩,古人題作「丁東水」,自古丁東直到今,今我改名方響洞,信知山水有清音。 鬼谷洞在嘉定州大峩山,相傳鬼谷子隱,此著書得道去。 諸葛洞在平泉長官司。武侯征九溪蠻宿此設一榻懸粟一握俱化石 石龜洞在咸寧縣洞門,深狹旣入,輙寛平,上有石龜,水吐龍口,晝夜不絶。 荆泉洞在蒲圻縣,中有石田溝塍,居民嵗視其燥濕以占凶穰,嘗有好事者裹糧而入,信步趨出,則在崇陽之葛藤坪,相去約百餘里。 玉虛洞在興山南。唐天寶五年,有人遇白鹿于此山,薄而窺之,乃有洞可容千人,周圍石壁,隱出異紋,成龍虎之形,花木之狀,日居左而圎,月居右而缺如琢,如畫顔色,鮮麗中有石座者三,瑩然明白,有石乳下滴結成佛像,列於前後,溫潤如玉,因謂之玉虛洞,三伏之際,凜若九秋,郡守奏其狀,乃于洞側置觀度道士七人,御賜題額 賔郎洞在慈利縣茅岡塞之南一穴而入,後有大門,過此則為猺界。 三雅洞在常徳府西。《武陵記》云:昔有人鑿池,得三銅器,其下有銘曰:「伯雅仲雅、季雅」。蓋漢末劉氏所製器,伯雅受一斗,仲雅七升,季雅五升。 朱陵洞在衡州府衡山縣,道書為第三洞天 龍泓洞在錢塘縣,葛仙翁于此得道。 大滌洞《茅君傳》:大滌洞在餘杭第三十四洞,天名大滌元蓋之天,與華陽林屋洞道相通。 栖眞洞在餘杭縣大滌山前,一名西洞。舊志:大滌先生杜琛,語弟子何法仁曰:「汝宜居西洞,可以逃世成眞故名」。 白茅洞餘杭縣洞霄宮西南有白茅洞,其門如井,垂綆而下,容坐二十人。舊志云:昔人遇一道士衣巾爽麗,自洞出,詢所自來,曰:「吾白茅先生,職此久矣」。因以白茅名之。 桃源洞在台州府天台縣,一名劉阮洞,即劉阮遇仙處 《括蒼洞在天台縣道書第十洞天也 朝眞洞在金華府金華縣,居山巔,巨石如龜,横當其穴,穴中數石如人名羣仙洞,其旁一石玲瓏,若被瓔珞,名真人洞,洞中水,涓涓流名,澣室下注泉一泓,有嶺曰風門嶺,風迅如扇,上有垂蓋𩔖蓮花,髙四十餘丈,絶頂幽峭,莫測朝眞而下百餘歩,至玉壺洞,洞在山腹,泉聲淙淙若金革,懸厓而下石,皆離列水奔注,其中跳沫成簾,長三四十丈,雙石嶄然,壁立曰「石筍」,自玉壺五十歩,自雙龍洞洞門,軒豁如大厦,洞中一穴有石,曲折而方名仙田,其下石杵扣之有聲,傍石嵯峨,儼如積雪,下龍潭水尤清洌。 太眞洞在衢州府西安縣內,有玉泉,亦名玉泉洞,與之相通者。又有三洞:一曰靈龜,一曰朝陽,一曰碧雲。 青溪洞,在嚴州府淳安縣,韓世忠追方臘至此,將士莫知所入,世忠、濳行溪側,問一野婦,得徑,即挺身仗戈擣其穴,擒臘以出,遂改名威平洞。 石城洞在鉛山,即新巖石城如門傴僂而入,得石室、明朗、四壁嶙峋、怪石,皆作磬聲。又有石鐘髙不可擊,左一竇可容百許人,俗呼「仙人田、仙人倉甚衆,又有層冰洞、石龍洞諸勝 雙鶴洞在南安府崇義縣,舊名石室,今名妙音洞,有井,正圎廣尺,而深不可測。相傳神龍居之,昔遊人溷此井,龍化雙鶴,飛去翔翥,久之不知所在。 西峰洞在甌寜縣西鄉紫溪二里界,洞內有爐鼎石,牀石上五坎,其形如碗,皆盛石髓各具五味之一,寒氣逼人。 玉清洞在甌寧縣城西元妙觀溪潭中,昔漁人因捕魚入潭,見石室金字,扁曰「玉清洞,升其庭,有青衣者出,曰:「此司命,真君府也,何得擅入?」送之出門,其室遂隱 鳴玉洞在興安洞中,石筍懸注一石盤承之,泉聲淙淙如鳴,玉然,亦名梵音洞 青華洞在大理府雲南縣,中極寛衍,天光漏日,毎嵗夏季,土人士女雜,至以炬火爇之,云「不爾,必有蜘蛛之孽」。 太極洞在鶴慶府城南,中有碧潭澄淨,土石分半,宛若隂陽互生 燕子洞在黄平州城西,有紫燕千百,為羣濳藏于此,因名 靈巖三洞在徽州府婺源縣,連接率山。方輿勝覽云:山有洞靈觀觀,東北有慶雲洞、巖竇,皆五色,輝映兩岸,上有真人、鸞鶴、雲霞之象,芝田靈草羅,左右西曰蓮花洞,南曰含虛洞,有積雪臺及沈香岑諸勝。 小魚龍洞在池州府青陽縣,由深谷而入,中有綠魚、白鳥、翔泳洲渚,巖壁嶙峋,如玉筍蓮花如攢㦸。有玉桂、芙蓉、仙翁、獅子等狀,洞盡處日光,射入小洞中,光彩不可以言狀,已入石埭界,說者又謂通貴池之古仙洞云。 以上並濳確𩔖書。 《艶陽洞》《方輿勝覽》曰:艶陽洞在仁壽縣至道觀之後,昔天師旣誓,玉女于井,因藏去其衣,鎖之石室,或謂之洞洞,在重巖下,㟏岈幽窈,晦明變化,千態萬狀,雖距闤闠不數武,而若與世隔道陵脩道之區也。
35
洞:四
36
増詩唐于鵠合溪乾洞詩》曰:「渡水傍山尋絶壁,白雲飛處洞天開。仙人來往無行迹,石徑春風長綠苔」。 曹唐《題武陵洞詩》曰:「溪口回舟日已昏,卻聽雞犬隔前邨。殷勤重與秦人别,莫使桃花閉洞門」。 又曰:「桃花夾岸杳何之?花滿春山水,去遲三宿武陵溪。上月始知人,世有秦時。 宋梅堯臣《琨瑤洞詩》曰:「仙人采玉驅雄龍,列山剖璞青腔空,因邃為堂曲為室,石乳澑壁光玲瓏,仙歸龍去草樹長蔽翳,不復人蹤通。指壃買墅下峰下,洗斸務,欲險怪窮。 程俱善《權洞詩》曰:「嘗聞包山境中有林屋,天旁通號地脈,嶽瀆濳鈎連兹山,豈其𩔖澒洞皆中穿二巖,岌山足琤,琮激奔泉,牛羊走大石,吐受無窮年。金堂下石液,雪積如烹煎。中藏丈五石,屹若龍騰淵。洪崖儻可俯,不在南山南」。 又《白馬洞詩》曰:「披榛不知疲,詰曲巖下路。俄然見深窽,偊坐入巖戶。人言紫髯仙,白馬從此渡。磷磷盡赤石,丹竈遺滓汙」。 《元安熈白雲洞》詩曰:「峩峩兩峰間,崔嵬聳雙闕,中有仙人洞,恍若仇池穴,朝開白雲生,暮掩白雲滅,朝昏有竒變,迥與人世隔,㑹當結茅屋,來此寄疎拙。沈思畢舊聞,長歌抱明月」。楊載水樂洞》詩曰:石林求路轉聱牙,來訪香巖大士家。雨過門前生薤葉,風行隴上落松花,懸崖滴水鳴金磬,激澗流泉走玉沙,欲適山林去城市,久知寂寞勝紛華。明宋璲《水簾洞》詩曰:「石泉飛雨亂淋漓,翠箔銀絲萬縷齊。雲屋潤含珠網密,月鈎涼沁玉繩低,鮫人夜織啼痕濕,湘女晨妝望眼迷,恍似水晶宮殿裏,四簷花雨亂鶯啼」。 胡纘宗《林屋洞》詩曰:「繫馬靈宮第幾天,紫霞丹竈坐羣仙,金庭空闊蛟龍鬭,玉柱玲瓏日月懸,改火欲烹山乳食,掃雲初,藉石牀眠,隔凡不隔岳陽水,黃鶴飛飛何處邊」。
37
定淵鑑𩔖函卷二十五
URN: ctp:ws103899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