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十二

《卷十二》[View] [Edit] [History]

1 ○尊勝陁羅尼幢記並序 沙門法鏡
2 尊勝陁羅尼者。蓋是無為之秘淵。總持之園菀。眇莽無映。理逾言象之表。謂其有也。□怡絕於矚聆。謂其無也。有祈而必會。必會不可言之無。絕聆不可言之有。此乃不思議之寂變。惚恍難摸造之者。獨仙游乎其中。會之者。唯般若之玄鑒。然愍昏生之長溺。假竹帛以診之。淨名猶是末會以淪言。生智尚望涯以退默。況悠悠庶品世智而能談惻歟。爰有信士張楚璧張懷壁張庭芝等。信心曩劫。仰托玄門。屬四方不寧。黎人塗炭。憑茲幢之威力。靜遐劫之氛災。是以採名石。召良工。累歲琢磨。今日成建。其幢也。上圓像乾覆之功。下方擬坤之普載。行分則猶貫華之妙。彩鏤銀字。若文星之點碧空。諷詠者。無善而不臻。瞻仰者。無殃累而不剪。其功也頗算。其利也難量。龍神四繞以護持。賢聖雲飛而証實。既居形勝。冀長劫之永安。頌曰。
3 湛寂真趣。眇莽無為。總持寄號。般若冥期。悟物非言。竹帛揚詮。淨名杜默。蓮華莫宣。信士天真。至悟玄門。名山採石。遠訪工人。累稔積功。克就真幢。字銀寫漢。妙貫難雙。稽願祈誠。隨之佑靈。殃無不殄。福無不盈。雜沓龍天。雲飛聖賢。制茲幢兮永固。冀當劫兮良緣。拓本。
4 ○縉陽寺莊帳記殘文 沙門守約
5 □光啟二年。孟春首旬。先師師間門人惠真。振錫𢹂瓶。始屆茲地。粵有維那吳公。字建還。特為鞠置下缺我大王彭城公統戎之十一𥙉也。□有功德主隨使押衙大散騎常侍上柱國劉守約。再為興修。勝緣未畢。天奪□下缺□次□昭王嗣子約之表□檢授司空劉守韜。施財預手有本僕射同興院惠真尚座行思都維那下缺師而建也。後有功德主慧省。添修功德常鐘樓三間。□彭城約之殊力既圖勝宇巨建標題僧惠省於天下缺大寺。迄至我朝興宗皇帝。乃賜縉陽之□□後□□□殿僧房共三百八十餘架。地□園林約□下缺小道之北。東連翠嶺。西接青嵠。受具僧人百一十□勤□□□客五百已上。資生之物。盛興於□□下缺成大寺今為驗矣。傳有道側墳主高大王。合家施根後莊田。托眾僧為遠嗣。至今仍爾。因此前後並□□□敏具下缺傾六十畝。浮圖子地一段十畝。次北一段二十畝。又次北一段二十畝。中間□寺主施二十畝。南道北一段。□□二十畝。北道北一段。□□□下缺土共□□□西至澗□至官道。山東葛家峪地一傾。東至澗。南西至張化。北至山頂。□□地一傾二十三畝。下缺家坎地三十畝。四至懷霍。崔家安地一傾二十畝。東至山。南至道。西北至翟公諒。中山□□一□二十畝□下缺可言。南至呂廣俔。西北至道。林墓地四十畝。東至賈守諒。南至墓。西至翟公諒。北至道。坊子□地三十□下缺道。南至翟嘉進。次道西一段六十畝。東至□□於可言。西至張守仁。北至道。次北一段四十畝。東至張守仁。南至口下缺韋謙讓次東北地□□□□□□東□西至道。北至□懿次北一段四十畝。東北至道。南至崔□西至河。次道□下缺四十四畝。爰有首座奉潤。世壽八十有五。僧夏五十八年。□□非常□眾共□□在莊田。恐年代遠下缺願乃為虛廢所托眾僧之靠賴無依。誠失彼之要期。寔也之□抱眾言今後假餘緣。勿■典賣。實為□便□下缺永添福佑。拓本。
6 ○辨悮頌文首座
7 兩堂雲水盡紛拏。王老詩能驗正邪。千古作家趙州老。草鞋頭帶較些些。《從容菴錄》。
8 ○柴冊時群臣對附敕令
9 皇帝遣使敕曰先帝升遐。有伯叔父兄在。當選賢者。衝人不德。何以為謀。群臣對曰臣等以先帝厚恩。陛下明德。咸願盡心。敢有他圖。皇帝令曰必從汝等所願。我將信明賞罰。爾有功陟而任之。爾有罪黜而棄之。若聽朕命。則當謨之。僉曰唯帝命是從。《遼史禮志》。
10 ○接見臣僚宣敕
11 卿等久居鄉邑。來奉乘輿。時屬霜寒。或云炎蒸諒多勞止。卿各平安好。想宜知悉。《遼史》五一《禮志》。
12 ○賜進士等甲宣敕
13 各依等甲。賜卿敕牒一道。想宜知悉。《遼史》五三《禮志》。
14 ○賜進士章服宣敕
15 各依等甲。賜卿敕牒一道。兼賜章服。想宜知悉。《遼史》五三《禮志》。
16 ○投坑伎詩
17 百尺竿頭望九州。前人田土後人收。後人收得休歡喜。更有收人在後頭。《宣政雜錄》。
18 ○墨鴉
19 要識塗鴉意。棲遲未得歸。星稀月明夜。皆欲向南飛。
20 李調元《全五代詩》十二曰:《五代詩話》:幽、薊數州,自石晉賂戎後,懷中華不已。有使北者,見燕中傳舍壁畫墨鴉甚工。旁題詩云云。調元案:原本只有下二句,上二句應是後人附會,姑並存以俟考。繆據《古今詩話》止下二句。
21 ○臻蓬蓬歌
22 臻蓬蓬。外頭花花裏頭空。但看明年正二月。滿城不見主人翁。《宣政雜錄。
23 ○童謠
24 青牛嫗。曾避路。《遼史》七一《淳欽皇后傳》。
25 ○宮中語
26 孤穩壓帕女古靴。菩薩喚作耨斡麼。《焚椒錄》。
27 ○國人諺天慶
28 五個翁翁四百歲。南面北面頓瞌睡。自己精神管不得。有甚心情管女直。直,或作真。《契丹國志》十。
29 ○歡蕭岩壽語
30 以狼牧羊。安安,《百衲本》作何。得久長。《遼史》九九《蕭岩壽傳》。
31 ○時諺
32 偏鄰之子不保業。難得之婦不主家。《遼史》七二《宗室傳》。
33 ○魏王諺
34 寧違敕旨。無違魏王帖子。《文獻通考契丹》。
35 ○焚骨咒
36 夏時向陽食。冬時向陰食。使我射獵豬鹿多得。
37 《新五代史四夷附錄》曰:契丹父母死,載其尸深山置大木上。後三歲往取骨焚之,酹而咒曰云云。案此實本之《隋書》八四《契丹傳》之文:「冬月時,向陽食,若我射獵時,使我多得豬鹿。」案《契丹國志》載此小異,又無韻。
38 ○北遼遺事序
39 遼國自阿保機創業於其初。德光恢廓於其後。吞並諸蕃。割據漢界。南北開疆五千里。東西四千里。戎器之備。戰馬之多。前古未有。子孫繼統二百三十餘年。迨至天祚失御。女真稱兵。十三年間。舉國土崩。古人謂得之難失之易非虛言也。《群齋讀書志》。
40 ○硤石山青蓮寺上方院銘記並序
41 粵以釋氏垂化。教顯多門。金仁演西域之名。東土傳漢沙之典。娑婆境內。除十善而足可歸依。塵勞界中。憑調御而頓逍熱惱。於是寺居幽邃。掩映林巒。觀雙峰之峗勢。上接雲煙。睹遠岫之屈盤。下生瑞氣。東窺藏陰之峭。次化三泉。西眺中錄之山。連其師穀。南接伏牛之嶠。聖跡可量。北望禮浮。久欽靈德。異境多端。難期具載。昔有疏王高僧遠大師。隱跡茲地。響譽乾坤。帝澤垂慈。群情普洽。況山門累因郡侯巡禮。躬親數臨。蒙府主以蠲徭。別垂惠施。晨旦焚香。誓報三友。爰有澤郡邑信龐邵言等英哲一十餘人。並乃棲心覺道。懇志金園。悟芭蕉之菲堅。喻火中之蓮莠。遂以每年春景。仕庶賞游。特減淨資。清徒一設。於是各拋塵境。眾醵珍財。同崇石銘於樓台之前。刊記立於大師之側。伏原國安謐。四□休和。郡邑咸堯舜之風。各家喜尊卑有慶。聊冀始終。後敘勝典。拓本。
42 ○法華寺重修募緣碣張希顏
43 時遷歲暮。墮殘螮蝀之梁。雨壞風吹。打碎鴛鴦之瓦。莫抽鵝眼之資。必值龍華之會。《固安縣志》。
44 ○田氏建幢記殘文
45 大遼易州縣固城中社田氏奉為含識下缺茲幢之建。氏子親姑田氏。與其夫彭城劉君遇協志而成者也。下缺田氏世壽衰殘。沒絕嗣胤。下缺顯以四儀整肅。悟修方見於□獲。密以三葉持明。通□速加於酬應。若乃省力而功倍。苗簡而實繁。銷苦惱之醍醐。沃煩癡之甘露者。則莫善於總持之藏焉。真言者殊聖首出群經之力莫下缺有以持誦者天堂以之致□有以寶祠下缺銀青光祿大夫建立幢碣下缺葬祖葬父則見為子孫之禮蓋全者哉下缺拓本。
46 ○投潭中偈鄭定光
47 溪澗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圖書集成神異典》百七四。
48 ○無題佚句耶律□
49 父子盡從蛇盡從蛇三字,《宋朝類苑》七八引《談苑》作並隨龍。陣歿。弟兄空望雁門悲。《詩話總龜》四三引《談苑》。
50 《詩話總龜》四三引《談苑》:「北虜多有文籍,亦以文雅相尚。王矩為工部郎中,本燕人,為虜將耶律某(忘其名掌書記,嘗從其出入。耶律兄及兄之子太平興國中戰沒於大郡,後耶律經舊戰處,覽其遺跡,作詩,矩記其二句云。」)
51 ○和龍山石幢記殘文
52 大遼興中府和龍山華嚴寺中有八百上堂僧下泐。民國《朝陽縣志》十。
53 ○趙文建幢記殘文
54 大遼燕京涿州新城縣衣錦鄉曲堤里趙文。奉為亡過父母特建佛頂尊勝陁羅尼幢。上缺朔二十一日□時。民國《新城縣志》十五。
55 ○李讓硯瓦題記
56 西京仁坊李讓。羅上澄泥硯瓦記。拓本。
57 右記由內蒙古巴林右旗遼慶州遺址出土
58 ○寄夫詩
59 垂楊傳語山丹。你到江南艱難。你那裡討個南婆。我這裡嫁個契丹。《軒渠錄》。
60 ○鼓吹曲
61 五年一巡狩。仙仗到人間。問稼穡艱難。蒼生洗眼。秋光里。今日見天顏。金戈玉斧臨香火。馳道六龍閒。歌瑤到處皆相似。天子壽南山。
62 《金史樂志》云:「天眷三年九月幸燕京,所用鼓吹道引仍遼舊。」是此曲乃遼曲也。
63 ○殘碑捐施名銜
64 中京管內都僧錄崇祿大夫檢校太傅演妙大師賜紫沙門 施錦欄僧衣壹□□□
65 中京管內僧錄判官謹行大師賜紫施錢兩貫文 僧雲淨僧智蠲云□法□
66 開泰寺首座憶 先大師賜紫施錢兩貫文 智詮守□□□□□
67 鎮國寺顯正大師賜紫顯正施錢壹貫文 志淳□□□□息燈師訓
68 禪寂寺智覺大師施錢壹貫文志運撝運超運曦□□□□□
69 開泰寺賜紫諷誦大德施錢壹貫文法□德恆志寂守道善常非和
70 開泰寺賜紫念舊大德施錢壹貫文鑒開可寶准善法宗運鮮省運曇
71 開泰寺賜紫報恩大德施錢壹貫文□□□□□京德感法朱路可□可成
72 開泰寺希圓大德賜紫施錢壹貫文少□法規弘寶惠又紹躬智微惠豐
73 開泰寺精修大德賜紫施錢壹貫文三學寺主行大德□□秘質□□
74 禪寂寺崇淨大德賜紫三學寺律法師淨業大德賜紫開泰寺臨壇大德紹隆
75 戒學院攝持大師賜紫三學寺論法師運志鎮國寺主雄進大德沙門德遠
76 知足院前成州管內僧政弘教大德賜紫開泰寺講法花上生經講意講院嚴淨。
77 新羅大師開泰寺講經論希覺大德開泰寺尚座開教大德繼宗洗濁
78 三學寺□法師詮常大德賜紫開泰寺法□大德繼英開泰寺智閏
79 〔碑陰〕
80 鎮國寺前尚座□辯大德智雄 守智 鎮國寺祠主沙門可□
81 鎮國寺前寺主超悟大德講經沙門□□□□拓本。
82 按以下仍有一行,漫泐不可識。
83 ○鏡緣銘文
84 內清析。外昭明。光輝象天日月心。忽揚而顧照。雖塞而不洩。長毋相忘。見日之光。
85 〔楊同桂《潘故》卷四有《韓州古鏡》條,記:「道光初元吉林將軍文誠公富俊,在昌圖八面城得出土古鏡一,周圍篆書文如右三十一字。背面楷書『韓州刺史』四字。」並稱:「八面城即遼、金時之韓州治。」未能斷定屬何代。按金王寂《遼東行部志》:「韓州,遼聖宗時並三河、榆河二州為韓州,城在遼水之側,常苦風沙,移於白塔寨;後為遼水所侵,移於今柳河縣;又以州非衝塗,即徙於九百奚營,即今所治是也。」遼、金雖均有韓州,均屬下刺史,但八面城為遼韓州,入金已改為柳河縣。金韓州在九百奚營,即今吉林黎樹偏臉城,去八面城約百里。此鏡既由八面城出土,應是遼物。「明」、「光」均不諱,或是缺筆,書寫傳刻補足者。〕
86 ○竇景庸女賜紫比丘尼造經記
87 施主竇景庸相公女賜紫比丘尼。鄉貢律學張貞吉施手書。
88 右記刊於《莊嚴三昧》中。七卷八條。同經三卷四條作「竇相公家大師施主」。五卷六條作「竇相公家尼大師施主」。
89 《力莊嚴三昧》下。一卷二條作:「施主燕台故竇相公女賜紫比丘尼。析津府鄉貢進士張角施書。志恆。」三卷四條。五卷六條。七卷八卷並作「施主燕台竇相公女賜紫比丘尼」
90 《力莊嚴三昧》中九、十條作:「施主燕台故竇相公女賜紫比丘尼。當寺善擢刻。」
91 ○張企征造經題記
92 施主金紫崇祿大夫檢校太傅行驃騎大將軍知涿州軍州事張企徵妻夫人蕭張氏。男慶孫。
93 右記刊於《妙色王因緣經合師子素馱娑王斷肉經》五、六條。
94 ○秦舜卿造經題記
95 施主安次縣秦舜卿為存亡父母辦到經碑。沙門惟和書。僧惠純刻。
96 右記刊於《佛說文殊師利法空藏陁羅尼經》,無年月,據書經人惟和,知在天慶、保大間。
97 ○蕭拔烈造經題記
98 施主昭信校尉行範陽縣令蕭拔烈。縣君獨懶。郎君三人。長壽。添壽。馮家女。女四人。望兒。師姑。扂者。南散。
99 右記刊於《梵網經菩薩戒》卷下一、二條。五、六條。九、十條。十一、十二條。十三、十四條。十五、十六條。十八、十九、二十條同。
100 ○馮儒造經題記
101 施主範陽縣西三城馮儒。為亡父母辦到經碑。
102 右記刊於《金剛頂經曼殊室利菩薩五字心陀羅尼品與虛空藏求聞陀羅尼》合卷第五、六條。
103 ○馮貴造經題記
104 施主安次縣馮貴為先亡父母辦到經碑。僧善隆刻。
105 右記刊於《文殊師利法寶藏陁羅尼經》第九、十條。在保大年。
106 ○造經題詩
107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劉醜兒刻。
108 右詩刊於《瑜珈論》二十卷二十一、二十二條、又二十三卷十五條。
109 ○造經題記
110 大契丹國師中天竺摩竭陁國三藏法師慈賢譯。丙寅歲季秋成造。
111 右記刊於《一切如來白傘蓋大佛頂陁羅尼》第一、二條
112 ○劉慶餘造經題記
113 施主靜江軍節度使知慈州軍州事劉慶餘妻耶律氏。
114 右記刊於《優婆夷淨行法門經》《修學品》卷下九、十條。
115 ○斡離也公主造經題記
116 施主斡離也公主為法界先亡。善擢刻
117 右記刊於《大乘四法經》三、四條。按「善擢刻」知在保大年。
118 ○造經捐施題記
119 西京薄司徒王長官共施錢壹伯貫文。
120 刊在《瑜伽論》六十三卷第十三條。按《瑜伽論》八十五卷第十七、十八條有「燕台逸士張龍圖書」
121 ○石經當寺大眾施錢三百貫辦碑一百五十條。
122 刊在《瑜伽論》六十八卷十三、十四條。
123 ○燕京馬侍郎夫人施錢一百貫辦碑五十條。
124 刊在《瑜伽論》七十四卷十七、十八條。
125 ○易州傅夫人並在城壇越共施錢柒伯貫文辦碑共三百五十條。
126 刊在《瑜伽論》六十六卷十五條。
127 ○易州開元寺大眾施錢壹伯貫文造碑伍拾條。
128 刊在《瑜伽論》六十七卷十五、十六條。「孟士端書」。
129 ○燕京延洪寺大眾施錢一百貫文造碑五十條。燕京逸士張龍圖書。
130 刊在《瑜伽論》七卷十三條。
131 ○燕京孫衙內家郎中娘子施錢一百貫文造碑五十一條
132 刊在《唯識論》六卷十八條無年月。
133 ○耶律永寧等提點造經題記
134 □□知涿州軍州事耶律永寧提點。□□通判涿州軍州事騎都尉借紫鄭韶同提點。
135 右記刊於□經三十一卷四十四條。
136 朝散大夫尚書戶部郎中通判涿州軍州事騎都尉借紫鄭韶同提點。
137 靜江軍節度使銀青崇祿大夫檢校司徒知涿州軍州事耶律永寧提點。
138 右記刊於《摩訶般若波羅密經》卷十八條二十四,又卷三十一條四十四有「□□□通判涿州軍州事騎都尉借紫鄭韶同提點。□□□知涿州軍州事耶律永寧提點」
139 ○季香等書經題記
140 石經寺講經論校勘沙門季香。李慎言書。吳永。
141 右記刊於《放光般若波羅密經》五卷七條,分書正面背面兩行,未著施主、年月。「吳永」似是刻刊人。
142 ○劉子庸書經題記
143 安次縣鄉貢進士劉子庸書。
144 右記刊於《光贊摩訶般若波羅密經》七卷十一條,未著施主、年月、刻工。
145 ○蕭德順造經記
146 永清軍節度貝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金紫崇祿大夫檢校太尉。使持節貝州諸軍事貝州刺史。知涿州軍州事兼管內巡檢安撫屯田勸農等使。兼御史大夫上柱國。蘭陵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五五戶食實封一百五十戶蕭德順提點。石經云居寺講經律論沙門季淨校勘。邵李慎言書。邵文佶。
147 右記刊於《佛說太子刷護經》一卷條十七。
148 ○蕭知善等造經記
149 朝請大夫行尚書吏部郎中通判涿州軍州事鄧願司提點。靜江軍節度使檢校太傅知涿州軍州事蕭知善提點。石經寺講經論校勘沙門季香。
150 右記刊於《放光摩訶般若經》卷十。
151 ○吳經造經題記
152 施主修武校尉銀青崇祿大夫兼監察御史武騎尉吳經。妻呂氏。男眾僧奴。
153 右記刊於《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四第十七、十八等五十餘條同。
154 ○齋師讓妻阿石造經題記
155 施主良鄉縣十渡村住人齊師讓妻阿石。奉為生身父母。法界眾生。同登覺岸。
156 右記刊於《一切如來白傘蓋大佛頂陁羅尼》第五、六條。十三、十四條同。
157 ○齊信武造經記
158 施主灤州齊信武。
159 右記刊於《中阿含經》卷四十八。
160 ○路茜妻田氏造經題記
161 施主忠翊校尉銀青崇祿大夫兼監察御史路茜。妻田氏。
162 右記刊於《寶授菩薩提行經》第四、五條。
163 ○善權造經題記
164 施主當寺參禪比丘善權。奉為生身父母。法界眾生。
165 右記刊於《瑜伽集要救阿難陁羅尼焰口軌儀經》第三、四條。五、六條。九、十條同。
166 ○善進造經記
167 施主五花院尼善進。為生身法界父母。
168 右記刊於《一切如來白傘蓋大佛頂陁羅尼》第七、八條。
169 ○隱名造經題記
170 施主不顯名。天慶元年造。石經山雲居寺校勘講經沙門即性。
171 右記刊於《弘道三昧經》卷一第十五、十六條。
172 ○佐移離畢蕭相公墓志銘殘文
173 志文凡七塊。第一塊三惑。尚乃五音。人之所能。心罔不達。聞詩嘉公之行。特授御史中丞。日嚴霜憲。勛高眾署。果疊升於華貫。固用。參於樞府。改授兩任樞密副使。須擇巨寮。俾清奧壤。改……最……。改授上京留守。臨知諸行宮都部扶己正第二、三、四、五塊連續兩京。理同一府。同政事門下平章事。睠重……駐永慈之部。常趍象魏之班。無……宜州北閭山西。附先令公之塋。封啟……不逾。孝奉舅姑。禮禋祖彌。齊體罄如賓之……封□水郡夫人。用承渥澤。忽淹泉台。遺烈餘芳。洪傅當代。貞魂幽……咸登仕路蓋宏庥而是假。殿餘力以可圖。芉蠹之稱。匪日而俟。長曰慎徽如京使……留守相公女橫帳耶律氏為婦。次曰慎微。崇德宮副部署。銀青崇祿大夫。檢校句當……衙內□步軍都指揮使。娶……小字逵烈。次……第六塊射。娶橫帳裊姑相公重……積慶宮都部署耶律……畢。家女並幼……唐朝之瑀管。……奉上……第七塊嗣慶門……騎拓本。
174 志文闕墓主名號和年月,據「次曰慎微」之文,或是重熙十二年十六年兩次出使高麗之蕭慎微(見《高麗史世家》卷六、卷七。此志另有契丹字志文。)
175 ○至高麗諭降書
176 大遼開國二百餘年。中被女真侵犯。又將百年。其女真所陷諸邑。盡行收複。惟婆速路一城不下。累次攻討。方得乞降。官吏依舊任使。百姓亦依舊安業。爾若不降附。即遣大軍殺戮。的無輕恕。《高麗史》二十二。
177 按《高麗史》二十二:「高宗三年八月乙丑,契丹遺種金山、金始二王子遣其將鵝兒、乞奴二人引兵數萬渡鴨綠江,侵寧、朔、定戎之境。己巳以上將軍盧元純為中軍兵馬使上將軍吳應富為右軍兵馬使,大將軍金就礪為後軍兵馬使御之。辛未,北界邊報再至,丹兵已屠寧德城,進圍安、義、龜三州,又有兵自麟、龍兩州界來攻鐵、宣二州。乙亥,以朔州分道將軍盧仁綏、昌州分道將軍車德威不能禦丹兵削職,以中郎將李希柱金公奭皆借將軍而遣之。」又記契丹兵馳書云云。高麗高宗三年丙子,當宋寧宗嘉定九年,金宣宗貞佑四年,蒙古太祖十一年。時遼社久亡,因是複興運動之文獻,故附錄之。
178 ○致高麗諭降牒
179 兩國相戰。徒殺無辜之民。宜遣信實大臣。奉表歸款。
180 右牒見《高麗史》二十二高麗高宗四年五月癸未。丹兵掠桃園,驛吏得其文牒云云。
181 ○聖宗陵墓幢記殘文
182 上泐□□□□國難於浚都誘天■於□□□上泐□□□□廟舍爵於庭文德敷而劍□□下泐上闕□□□□魯衛鄰歡方固。國訃俄臻。繼督上闕□□□□世宇氓嚴天類帝治臻垂拱既上闕□□□辶返於帝鄉。植璧在壇。徒執書於上闕□□皇太后撫柩銜哀。臨朝稱制。遺弓有上缺□□中宸上闕□望開銀榜以建儲。既安社稷之基。遂考上闕而積慘。以□月十八日扶護禦襯。權厝於上闕倦勤政務。嘗因時豫親卜岡塋。豈比象耕遠上闕後欽奉遺言。躬臨吉地。詔台臣而蒞典程日上闕十□日移窆於新營慶州之攢塗殿。由是搏直壓澶亭金下泐道蹤於下闕聖相上闕曹利用首貴■書乞刑下泐而頁酉子仍歲下泐
183 右第一紙
184 上闕咸究丘封表域既盡□於皇堂衾衣遂旅庭下泐上闕□悲於喪考群方稟朔賵陳輸會葬之琛下闕上闕□□□□□□皇帝王覆四方雖居至下闕上闕□□悵俯臨於遠□龍「手」■帟犀鞟移輴下闕上闕□□□□瞻徒□思於北闕。雀台凝望。永下闕
185 右第二紙
186 上闕□□□□□□績崇重法此間原空一行上闕□□如忘功於亭育屣遺上闕□□引造禾□■寶女之上闕「手」路則萬行首楞嚴宣妙上闕□陁羅尼幢一座。徵求楚上闕□□以攫楹鸞鷲翩翻而上闕□□□陁煥秘密之文。上上闕□□□□恭結華光之印上闕□□□□瑞氣於重巒靈上闕□□□聖以悲心擁護如上闕□□□□十地塵沾穸
187 右第三紙
188 右文依《滿洲金石志》及另一殘拓本交互參訂者。羅振玉跋云:「石幢但存下截,在林西縣。但見拓本三紙,不知幢凡幾面,每面幾行及其文之先後。姑分三截錄之。……文中有『皇太后撫柩銜哀,臨朝稱制』又『嘗因時豫親卜岡塋』及『親奉遺言,躬臨吉地』與『移穸於新營慶州之贊塗殿』諸語,考之《遼史興宗紀》載:興宗即位『皇太后聽政,帝不親庶務,群臣表請不從。』『重熙元年春正月壬申朔,皇太后御正殿,受帝與群臣朝。』」《地理志》:慶州「聖宗秋獵愛其奇秀,建號慶州,曰:吾萬歲後當葬此,興宗遵遺命建永慶陵。」與石文正合。則此幢之為聖宗立審矣。
189 文雖甚殘泐,但有「魯衛鄰歡方固」、「扶護禦櫬」等句,尤以曹利用之名,在「魯衛鄰歡」中,彌足珍也。
190 ○張世俊造幢記殘文
191 上泐□□鄉南陽里張世俊等奉為下泐進士張定撰。上泐苟未能為幢於墳。則是為不孝也。
192 民國《固安縣志》四記此幢與大安七年《法師廣宣幢塔記》均在固安縣城西南大王村崇勝寺,無建幢年月,「記文九行,每行二十一字,以文義考之,其上約缺三四字。」僅餘存一句。鄉上□□疑系「歸仁」二字。按遺存文字,此幢應在大安之後。另郭仁孝建幢原在固安縣公由村興福寺,被人竊出轉售於天津徐氏。固安縣人賈君玉假館徐氏、曾見幢上刻有「固安縣歸仁鄉中由里」數字。
193 ○尊勝陁羅尼幢記殘文
194 上缺花嚴經沙門志詮恭為下缺同証覺道。次男僧善覺。次男俗楊㐰……房兄楊文質。楊文顯。房侄楊守敬。房侄楊守成。房侄楊守純。房侄楊守均。大遼□□四年歲次辛未秋九月甲申朔初二日申時建。
195 右文見民國《新城縣志》。
196 志案花嚴即華嚴,楊㐰,即信之俗之,房兄房侄即堂兄堂侄也。四年上缺二字,考《遼史》無四年歲次辛未者,惟景宗保寧三年為辛未,亦非四年,恐有誤也。另有明昌寺浴佛池及經幢文,已漫漶不可識,惟末行有「大康十年十月十九日」可辨。
197 ○故□□靈塔記
198 上泐宛平縣西關人也。父李祥。母王氏。師自十一下泐寺主為師施經受具。自後偏習經論於大下泐僧臘二十二。茶毗。二十六日建。法弟比丘尼沙門智懃。
199 《日下舊聞考》五二朝天宮。
200 正德戊寅寺獲石佛一。又《尊勝咒幢》上刻開皇年號曰朝陽寺云云,今石幢猶存菴中。三面正書,六面梵書,正書殘闕,其可見者「……」。
201 按《遼史》開泰元年改唐幽都縣為宛平縣,宛平之名自此始。今幢有宛平字,其為遼時物無疑。開皇之號蓋偽托也。
202 ○龐延則造幢記
203 □□丁亥六日壬辰時俗□□前針□□御史武騎尉龐延則敬為亡兄延□念慈尊壽年六十有二、正月二十九日因疾□以為記爾。叔仁貴。弟延圭。南面權□□□□□□延□都哥出家弟留□
204 右文參園田一龜《滿洲金石志稿》及羅氏《滿洲金石志》錄。原文見經幢殘石第一面,其弟七、八兩面各有十餘字均真言譯文。第八面末有「鐫字人張守□王□□」。
205 ○還丹破迷歌
206 傳聞世人有金丹。學者如麻達者難。不在水。不在山。原來只是在人間。咫尺還丹人不識。子後午前氣裏覓。扣齒擊鼓數千般。要覓金丹轉見難。閉止藏睛猶定思。口內出時聽不得。將為此法便上天。原來痛癢不相干。百日行氣不見功。只到老死一場空。聖人行氣自消息。身命不從氣裏得。閉氣肚大面又黃。謾將行氣勞心力。何人行氣得升天。甚人行氣得延年。千人行氣千人死。烹鍊金液不如此。神仙大道只憑丹。一還可以住千年。三十六氣安神法。子後午前無住歇。又嘆愚人愛參禪。一緣一會鬥巧言。言盡口訣難免死。真個佛法不如此。真個佛法便是道。一個孩兒兩個抱。二氣合成一粒丹。更於何處覓神仙。真鉛真汞真龍虎。不識刀圭到處取。若會法。一句言。便知鉛汞識金丹。金丹要會非難會。人心狡猾生朦昧。眼前覷著不認真。認著行氣悮子身。妄識行氣幾時通。金丹百日便成功。三田長得黃芽在。萬年之中身不壞。子後當行四個功。陰陽相下總相通。外取陰來陽有里。顛倒思量全在已。左手捉著青龍頭。右手拏住白虎尾。一時人口漸甘甜。方知此物能香美。只此便是水中金。妙達玄門具個理。《道藏》正乙部《諸真內丹集要》。
207 ○易服從道詩佚句
208 拋離火宅三千指。屏去門兵十萬家。薛大訓《神仙通鑒》。
209 ○黃龍祖師銅像碑
210 歲飢。偷兒入山竊神師像。至澗中。重不能舉。欲碎之。祖師大喝。響震崖谷。偷兒驚散。翌日。仍舁上山。一無所毀。
211 右碑見《盤山志》十六。黃任恆《遼金石錄》卷四云:「此碑所云誕妄不足信,惟以其為遼人之文,故仍存之。」
212 ○契丹風土歌都下聞蕭總管自說其風土如此。
213 契丹家住雲沙中。耆車如水馬若龍。春來草色一萬里。芍藥牡丹相間紅。大胡牽車小胡舞。彈胡琵琶調胡女。一春浪蕩不歸家。自有穹廬障風雨。平沙軟草天鵝肥。胡兒千騎曉打圍。阜旗低昂圍漸急。驚作關角凌空飛。海東健鶻健如許。韝上風生看一舉。萬里追奔未可知。劃見紛紛落毛羽。平章俊味天下無。年年海上驅群胡。一鵝先得金百兩。天使走送賢王廬。天鵝之飛鐵為翼。射生小兒空看得。腹中驚怪有新姜。元是江南經宿食。姜夔《白石道人詩集》上。
214 ○伴宋使雜談二則劉斌
215 隆慶者。隆緒之弟。契丹國母蕭氏之愛子也。故王以全燕之地而開府焉。其調度之物。悉侈於隆緒。嘗歲籍民子女。躬自揀擇其尤者為王妃。次者為妾媵。炭山北有涼殿。夏常隨其母往居之。妓妾皆從。穹廬帟幕。道路相屬。虜相韓德讓尤忌之。故與德讓不相葉也。蕭後幼時。常許嫁韓氏。即韓德讓也。行有日矣。而耶律氏求婦於蕭氏。蕭氏奪韓氏婦以納之。生隆緒。即今虜主也。耶律死。隆緒尚幼。襲虜位。蕭後少寡。韓氏世典軍政。權在其手。恐不利於孺子。乃私謂德讓曰。吾常許嫁子。願諧舊好。則幼主當國。亦汝子也。自是德讓出入幃幕無間然矣。既而酖殺德讓之妻李氏。每出弋獵。必與德讓同穹廬而處。未幾而生楚王。為韓氏子也。蕭氏與德讓尤所鐘愛。乃賜姓耶律氏。《宋朝類苑》七六引《乘軺錄》。
216 政苛刻。幽薊苦之。圍桑稅畝數倍於中國。水旱蟲蝗之災。無蠲減焉。以是服田之家。十夫並耨。而老者之食不得精鑿。力蠶之婦。十手並織。而老者之衣不得繒絮。徵斂調發。急於剽掠。加以耶律。蕭。韓三姓恣橫。歲求良家子以為妻妾。幽薊之女。有姿質者。父母不令施粉白。弊衣而藏之。比嫁。不與親族相往來。太宗皇帝平晉陽。知燕民之徯後也。親御六軍。傳於城下。燕民驚喜。謀欲劫守將出城而降。太宗皇帝以燕城大而不堅。易克難守。炎署方熾。士卒暴露且久。遂班師焉。城中父老。聞車駕之還也。撫其子嘆息曰。爾不得為漢民。命也。《宋朝類苑》七六引《乘軺錄》。
217 ○伴宋使談程統和二十六年 劉經
218 遼海即東海。東海二字,王引作遼東也三字。樂浪玄菟之地皆隸焉。遼海民勇勁樂戰。歲間閱以為渤海都。以上十五字,王漏引。北至上國一千里。即林胡舊地。本名林荒。虜更其名曰臨潢府。王引作林潢府。國之有潢水故也。皮室相公為留守。以上七字,王漏引。西至炭山七百里。王引作七里。炭山即黑山也。地寒涼。雖盛夏必重裘。宿草之下。掘深尺餘有層冰。瑩潔如玉。至秋分則消釋。以上三十六字,王漏引。山北有涼殿。虜每夏往居之。以上六字,王漏引。西北至刑頭五百里。地苦寒。井泉經夏常凍。以上九字,王漏引。虜小暑則王引作即。往涼殿。大熱則王則引作即。往刑頭。官屬部落。咸輦妻子以從。以上十字,王漏引。
219 按王氏稱據《乘軺錄》原注,遼海已下事,館伴使劉經言,題《伴宋使紀程》。《乘軺錄》今無傳本《函海本》係錄自《續談助》。
220 現據江少虞《皇宋國朝類苑》七七,別見於《續談助》卷三,則節錄不完者。王氏錄文據《續談助》,故漏略甚多,已分別注明。末記鴨池云云,為接伴副使邢佑之言,王氏亦誤為劉經,茲為正之。
221 ○野韭詩佚句 劉經
222 野韭長猶嫩繆氏注:一作寒逾長。沙泉淺繆氏注:一作晚。更清《楊文公談苑》。
223 按《楊文公談苑》有《說郛》本、《五朝小說》本、並無此條。《詩話總龜》十七引《談苑》有「劉經為虜政事舍人,來奉使,路中有野韭可食,味絕佳,作詩云云」。繆氏附注異文,未詳何據。
224 ○伴宋使談程統和二十六年 李詢
225 靈河有靈錦顯霸四州。地生桑麻貝錦。王引漏貝錦二字。東東上,王引有又字。至黃龍府一千五百里。虜謂黃龍府為東府。有府尹留守之屬。以上十五字,王漏引,為東京。又東至高麗女真四千里。《宋朝類苑》七六引《乘軺錄》。
226 ○伴宋使雜談二則邢佑
227 東北百餘里有鴨池。鶩之所聚也。春種稗。以伺鶩。肥則往捕之。《宋朝類苑》七七引《乘軺錄》。
228 上國西百餘里有大池。幅員三百里。鹽生著岸如冰凌。朝聚暮合。年深者堅如巨石。鑿之為枕。其碎者類顆鹽。民得採鬻之。上國之地。北有秣苴國。有鐵驪國。二國產貂鼠。尤為溫潤。歲輸皮數千枚。《宋朝類苑》七七引《乘軺錄》。
229 ○伴宋使談程統和二十六年 牛營
230 崧亭關在幽州東二百六十里。虎北口在幽州北以上五字,從《續談助》三引增。三百里。石關門在幽州西一百八十里。其險統悉類虎北口。皆古控扼奚要害之地也。以上十九字,《續談助》漏引。虎北口東三十餘里。又有奚關。奚兵多由此關而南入。山路險隘。止通單騎。以上十七字,《續談助》漏引。《宋朝類苑》七七引《乘軺錄》。
231 ○醉義歌寺公大師
232 曉來雨霽日蒼涼。枕幃搖曳西風香。困眠未足正殿轉。兒童來報今重陽。吟兒蒼蒼渾塞色。客懷袞袞皆吾鄉。斂衾默坐思往事。天涯三載空悲傷。正是幽人嘆幽獨。東鄰攜酒來茅屋。憐予病竄伶仃愁。自言新笙邇鍶麴。凌晨未盥三兩卮。旋酌連斟折欄菊。我本清臒酒戶低。■〈罒倚〉懷開拓何其速。愁腸解結千萬重。高談幾笑吟秋風。遙望無何風色好。飄飄漸遠塵寰中。淵明笑問斥逐事。謫仙遙指華胥宮。華胥咫尚未及。人間萬事紛紛空。一器才空開一器。宿酲未解人先醉。𢹂樽挈呀花前。折花顧影聊相戲。生平豈無同道徒。海角天涯我遐棄。我愛南村農丈人。山溪幽隱潛修真。老病尤躭黑甜味。古風清遠途猶迍。喧囂避遯岩路僻。幽閒放曠雲泉濱。旋舂新黍爨香飰。一樽濁酒呼予頻。欣然命駕匆匆去。漠漠霜天行古路。穿村迤邐入中門。老幼倉忙不寧處。丈人迎立尾杯寒。老母自供山果醋。扶𢹂齊唱雅聲清。酬酢溫語如甘澍。謂予綠鬢猶可需。謝渠黃發勤相諭。隨分窮秋搖酒卮。席邊籬畔花無數。巨觥深斝新詞催。閒詩古語玄關開。開懷屬酒謝予意。村家不棄來相陪。適遇今年東鄙阜。黍稷馨香棲畎畝。相邀鬥酒不浹旬。愛君蕭散真良友。我酬一語白丈人。解譯羈愁感黃稀G刖舉盞無言也。與君卻唱醉義歌。風雲不與世榮別。石火又異人生何。榮利儻來豈苟得。窮通夙定徒奔波。梁冀跋扈德何在。仲尼削跡名名,一作命。終多。古來此事元如是。畢竟思量何怪此。爭如終日且開樽。駕酒乘杯醉鄉里。醉中佳趣欲告君。至樂無形難說似。泰山載斷為深杯。長河笙寰普遄彌。迷人愁客世無數。呼來稻稻,一作搯。耳充罰卮。卮,一作之。一杯愁思初消鑠。兩盞迷魂成勿藥。爾後連澆三五卮。千愁萬恨風蓬落。胸中漸得春氣和。腮邊不覺衰顏卻。四時為馭馳太虛。二曜為輪輾空廓。須吏縱轡入無何。自然汝我融真樂。陶陶一任玉山頹。藉地為茵天作幕。丈人我語真非真。真兮此外何足云。丈人我語君聽否。德則利名何足有。問君何事從劬勞。此何為一無為字。卑彼豈高。蜃樓日出尋變滅。雲峰風起難堅牢。芥納須彌亦閒事。誰知大海吞鴻毛。夢裏蝴蝶勿雲假。莊周覺亦非真者。以指喻指指成虛。馬喻馬兮馬非馬。天地猶一馬。萬物一指同。胡為一指分彼此。胡為一馬奔西東。人之富貴我富貴。我之貧困非予窮。三界唯心更無物。世中物我成融通。君不見千年之松化仙客。節婦登山身變石。木魂石質既我同。有情於我何瑕隙。自料吾身非我身。電光興廢重相隔。農丈人。千頭萬緒幾時休。舉觴酩酊忘形跡。《湛然文集》八。
233 按歌序曰:「遼朝寺公大師,賢而能文,《醉義歌》乃寺公之絕唱也。昔先人文獻公嘗譯之。先人早逝,予恨不得一見,及大朝之西征也,遇西遼前郡王李世昌於西域。予學遼字於李公,期歲頗習,不揆狂斐,乃譯是歌,庶幾形容其萬一云。」是寺公原作為契丹文也。特由耶律楚材譯為漢文,旨義精美,想見契丹一代以其國語撰造者,亦多斐然之作。錄此聊著其萬一。
URN: ctp:ws113248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