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音與傳義背 |
2 | 《小雅·伐木》篇:「無酒酤音『古』我。」《集傳》:「酤,賈也。」 |
3 | 《釋文》:「酤,毛音『戶』,一宿酒也。」《說文》同。鄭音「顧」,又音「沽」,賈也。今《集傳》既用鄭義,則「酤」當音「顧」或音「沽」。《集韻》「酤」字有音「古」者,亦訓「一宿酒」,非「賈」也。 |
4 | 又:「蹲蹲音『存』舞我。」《集傳》:「蹲蹲,舞貌。」 |
5 | 《釋文》:「蹲,七旬反,音逡。」《說文》《爾雅》並作「墫」,從土旁,其音同。《集傳》既訓「舞貌」,則「蹲」非「蹲踞」之義,安得音「存」? |
6 | 《六月》篇:「織音『志』文鳥章。」《集傳》:「織、幟,字同。」 |
7 | 《釋文》:「織,音『志』,又尺志反。」此云音「志」,實本《釋文》。但《集傳》既云與「幟」同,則是《釋文》之第二音,而不得復音「志」矣。 |
8 | 《車攻》篇:「助我舉柴音『恣』。」《集傳》:「柴,《說文》作『㧘』,謂積禽也。」 |
9 | 《釋文》:「柴,子智反。音『委積』之『積』。又才寄反。」《說文》:「㧘,音『漬』。前智反。」是即《釋文》之「才寄反」也。《集傳》既引《說文》,不應別作一音。況此字亦從無音「恣」者。 |
10 | 《節南山》篇:「不宜空我師。」《集傳》:「空,窮也。」 |
11 | 空,苦貢反。此不音,蓋誤以為如字。 |
12 | 《正月》篇:「胡為虺蜴音『易』。」《集傳》:「蜴,螈也。」 |
13 | 《毛傳》:「蜴,螈也。」《釋文》:「蜴,星歷反。字又作『蜥』,是『蜴』字讀與『蜥』同。」《集傳》既用毛說,亦當仍用舊音為是。 |
14 | 戴東原曰:「『蜥易』之『易』,無蟲旁。有蟲旁作『蜴』,便音『蜥』,不音『易』。《方言》有『易蜴』及『脈蜴』,並音『析』。乃知陸德明之說得之。若《爾雅》則『易』『蜴』二字溷為一矣。」 |
15 | 又:「夭夭音『腰』是椓。」《集傳》:「夭,禍也。」 |
16 | 夭,本於兆反,又於遙反。《集傳》既訓為「禍」,則於兆反是也。 |
17 | 《雨無正》篇:「舍音『赦』彼有罪。」《集傳》:「舍,置也。」 |
18 | 《釋文》:「舍,一音『捨』。」《集傳》既訓為「置」,安得音「赦」? |
19 | 《巧言》篇:「僭音『譖』始既涵。」《集傳》:「僭始,不信之端也。」 |
20 | 《毛傳》:「僭,數也。」《鄭箋》:「僭,不信也。」《釋文》云:「僭,毛:側蔭反;鄭:子念反。」《集傳》既依鄭訓為「不信」,自當讀從本音。況《大雅·瞻卬》篇:「譖始竟背。」《桑柔》篇:「朋友已譖。」彼注俱依鄭氏訓「不信」而音「僭」。寧有此詩本是「僭」字,而反云音「譖」乎? |
21 | 《大雅·皇矣》篇:「柞棫斯拔音『佩』,松柏斯兌徒外反。」《集傳》:「拔、兌,見《綿》篇。此亦言其山林之間道路通也。」 |
22 | 《綿》篇「兌」字,《釋文》本有吐外、徒外二讀。此徒外反,亦本《釋文》,未為不是。但《集傳》之意,實主吐外反。玩前後兩篇,注說甚明。乃於《綿》篇則云「吐外反」,於此又云「徒外反」。非惟不合朱子?豈不自相矛盾乎? |
23 | 又:「克順克比音『匕』。」《集傳》:「比,上下相親也。」 |
24 | 「比」字,《釋文》本音必里反,此云音「匕」是也。然《集傳》訓「比」為「上下相親」,則當為毗志反,不得音「匕」也。《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引此詩,以為九德而解之。此章註所云「教誨不倦」。三者皆其本支也。其云「擇善而從之曰比」,杜註謂:「比方善事,使相從也。」是「比」亦讀如字。故《釋文》無音切。今《集傳》不用其「擇善而從」之說,而改云「上下相親」。明是「相親」,「比」可知矣,乃猶得云音「匕」乎? |
25 | 《卷阿》篇:「伴音『判』奐音『喚』爾游矣。」《集傳》:「伴奐,閒暇之意。」 |
26 | 《註疏》:「伴奐」,毛以為「廣大有文章」,鄭以為「自縱弛之意」是。毛讀「伴」為「畔」,「奐」為「喚」,鄭則讀為「判換」,《釋文》分說甚明。今《集傳》云「閒暇之意」,固猶鄭氏所云「自縱弛」也,乃「伴」字音「判」。既從鄭義,「奐」字音「喚」,又溷毛音,不亦兩失之乎? |
27 | 《桑柔》篇:「靡所止疑音『屹』。」《集傳》:「疑,讀如《儀禮》『疑立』之『疑』,定也,言居無所定。」 |
28 | 此詩《釋文》「疑,魚陟反」,若《儀禮·士昏禮》《鄉飲酒禮》《鄉射禮》諸篇云「疑立」,《釋文》並魚乙反,皆不音「屹」。此字亦本無音「屹」者,況朱子明取《儀禮》之音。而妄以「屹」音當之乎? |
29 | 《集傳》用舊訓義而無音 |
30 | 《唐風·山有樞》篇:「山有樞。」《集傳》:「樞,荎也,今刺榆也。」 |
31 | 《毛傳》云:「樞,荎也。」《孔疏》云:「樞,荎。釋木文。」今本《爾雅》從草作櫙。郭璞云:「今之刺榆也。」《釋文》云:「樞,本或作『蓲』,烏侯反。」是「樞」與「蓲」通,當音「毆」。 |
32 | 《豳風·七月》篇:「八月剝棗。」《集傳》:「剝,擊也。」 |
33 | 《鄭箋》:「剝,擊也。」《釋文》云:「剝,普卜反。」是「剝」音「撲」,與「撲」通。 |
34 | 《小雅·天保》篇:「如月之恆。」《集傳》:「恆,弦也。月上弦而就盈。」 |
35 | 《毛傳》云:「恆,弦也。」《鄭箋》云:「月上弦而就盈。」《釋文》云:「恆,本亦作『』,同古鄧反。沈:古恆反,弦也。」是「恆」字通作「」,兼平、去二音。 |
36 | 《采薇》篇:「彼爾維何。」《集傳》:「爾,華盛貌。」 |
37 | 此亦舊訓也。《釋文》云:「爾,乃禮反。」《說文》作「薾」,其音同。是「爾」與「薾」通,不當復讀如字。 |
38 | 《車攻》篇:「東有甫草。」《集傳》:「甫草,甫田也,後為鄭地。」 |
39 | 《毛傳》:「甫,大也。田者,大芟草以為防,或舍其中。」《鄭箋》:「甫草者,甫田之草。鄭有圃田。」《釋文》:「甫,如字。鄭:音『圃』。謂圃田,鄭藪也。」今朱子全主鄭說,宜從鄭音。《後漢書·馬融傳》:「詩詠圃草。」直作「圃」字。註指為《韓詩》。 |
40 | 《無羊》篇:「矜矜兢兢。」《集傳》:「矜矜兢兢,堅強也。」 |
41 | 此亦《毛傳》舊訓。《釋文》:「兢,其冰反。」 |
42 | 《弁》篇:「實維何期。」《集傳》:「何期,猶伊何也。」 |
43 | 鄭氏云:「何期,猶伊何也。」《釋文》云:「期,本亦作『其』,音『基』。」是此句正與《魏風·園有桃》篇「子曰何其」、《小雅·庭燎》篇「夜如何其」語意同,宜讀為「基」。 |
44 | 《車轄》篇:「德音來括。」《集傳》:「括,會也。」 |
45 | 括,當讀為「佸」。《毛傳》:「括,會也。」《釋文》:「括,本又作『佸』,音『活』。徐:古闊反。」今朱子既仍《毛傳》訓義,則「括」當讀為「佸」而音「活」,若徐邈之古闊反,則義當訓「至」矣,非也。 |
46 | 《都人士》篇:「彼君子女,謂之尹吉。」《集傳》:「尹吉,未詳。鄭氏曰:吉,讀為『姞』。尹氏、姞氏,周之昏姻舊姓也。」 |
47 | 《釋文》:「吉,毛:如字。鄭:讀為『姞』,其吉反,又其乙反。」今《集傳》用鄭說,不得復讀如字。 |
48 | 《隰桑》篇:「其葉有幽。」《集傳》:「幽,黑也。」 |
49 | 《毛傳》:「幽,黑色也。」《釋文》:「幽,於糾反。」 |
50 | 《大雅·鳧鷖》篇:「福祿來為。」《集傳》:「為,猶助也。」 |
51 | 《釋文》:「為,于偽反,助也。」 |
52 | 《民勞》篇:「柔遠能邇。」《集傳》:「能,順習也。」 |
53 | 鄭氏云:「能,猶侞也。順侞其近者。」《釋文》云:「能,毛:如字。鄭:奴代反。」今《集傳》訓「能」為「順習」,即鄭「順如」之義,不當復作「如」字讀。 |
54 | 《桑柔》篇:「倉兄填兮。」《集傳》:「填,未詳。舊說與『陳』『塵』同,蓋言久也。或疑與『癲』字同為病之義。但《召旻》篇內二字並出,又恐未然。今姑闕之。」 |
55 | 《毛傳》:「填,久也。」《鄭箋》:「喪亡之道,滋久長。」《釋文》:「填,音『塵』。」《疏》云:「《釋言》云:『烝,塵也。』孫炎曰:『烝,物久之塵。』」則「塵」為久義。古音「塵」「填」字同,故「填」得為久。《集傳》雖二說並存,然《瞻卬》《召旻》二篇,並訓「填」為「久」;知此,亦以前說為長,宜讀「塵」音。 |
56 | 《雲漢》篇:「我心憚暑。」《集傳》:「憚,勞也,畏也。」 |
57 | 《毛傳》訓「憚」為「勞」,則音丁佐反。鄭訓為「畏」,則讀如字。《釋文》甚明。今《集傳》並列兩義,則亦當使二音並存。 |
58 | 《崧高》篇:「往近王舅。」《集傳》:「近,辭也。」 |
59 | 《毛傳》:「近,己也。」《鄭箋》:「近,辭也。聲如『彼記之子』之『記』。」《釋文》:「近,音記。」《孔疏》:「毛以為……往去已,此王之舅也。近得為己,其聲相近,故《箋》申之云「如彼記之記也」。《毛傳》「己也」之「己」,音與「記」同,皆語辭。今《集傳》明用鄭氏「辭也」之訓,宜作「記」音。 |
60 | 《韓奕》篇:「淑旂綏章。」《集傳》:「綏章,染鳥羽或旄牛尾為之,注於旂竿之首,為表章者也。」 |
61 | 《毛傳》:「綏,大綏也。」《鄭箋》:「綏,所引以登車,有章採也。」《釋文》:「綏,本亦作『』。毛:如誰反。鄭:音『雖』。」《集傳》正用毛說,當音如誰反,不當讀「雖」。 |
62 | 《瞻卬》篇:「孔填不寧。」《集傳》:「填,久也。」 |
63 | 《召旻》篇:「孔填不寧。」《集傳》:「填,久也。」 |
64 | 此上二條,俱當音「填」為「塵」,說見《小雅·桑柔》篇。 |
65 | 《周頌·訪落》篇:「於乎悠哉,朕未有艾。」《集傳》:「艾,如『夜未艾』之『艾』,言其道遠矣,予不能及也。」 |
66 | 《小雅·庭燎》篇,《集傳》訓「艾」為「盡」,是本作「刈」音。 |
67 | 《桓》篇:「皇以間之。」《集傳》:「『間』字之義未詳。《傳》曰:間,代也。言君天下以代商也。」 |
68 | 間,古莧反,音「澗」。 |
69 | 《集傳》有異義而不別為之音 |
70 | 《大雅·下武》篇:「應侯順德。」《集傳》:「應,如『丕應徯志』之『應』。」 |
71 | 應,本如字,音「鷹」。今依註當音「譍」。「丕應徯志」,《虞書·益稷》篇文也。 |
72 | 《周頌·天作》篇:「彼徂矣岐。」《集傳》:「岨,險岨之意也。」 |
73 | 徂,本如字,往也。《註疏》並無他說。今《集傳》直改「徂」為「岨」。沈存中《筆談·藝文》篇云:「書之闕誤,有可見於他書者。如《詩》『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後漢書·朱浮傳》作:『彼岨者岐,有夷之行。』」又,王伯厚《玉海》有《詩攷》一卷,其序云:「朱文公《集傳》『彼徂者岐』從《韓詩》。」然《韓詩》今不傳,而《後漢書·朱浮傳》又並無是語,不知沈說何據。今人更指為《後漢書·西南夷傳》。考彼傳,本是「徂」字,註亦訓「往」,不作「岨」也。惟韓昌黎《岐山操》作「彼岨者岐」,是「徂」或作「岨」,其來已久。故《集傳》因承舊說,偶未註明「徂」當作「岨」耳。今既遵《集傳》,宜作「阻」音。 |
74 | 戴東原曰:「《後漢書·西南夷傳》朱輔上疏稱《詩》云:『彼岨者岐,有夷之行。』傳曰:『岐道雖僻,而人不遠。』註引《韓詩·薛君傳》曰:『徂,往也。夷,易也。行,道也。岐道阻險而人不難。』」沈括所引即此。疏特誤「朱輔」為「朱浮」,誤疏為傳,又誤「徂」為「岨」耳。輔所稱傳曰蓋《韓詩》,薛君治《韓詩》者,而訓「徂」為「往」,則《韓詩》不作「岨」字。陸德明《經典釋文》博采眾本,亦不云「徂」一作「岨」。知此字之訛,蓋在宋時。故沈括云云,而朱子亦因之,相沿既久,不可復正。然其誤不可不知。 |
75 | 音切之誤 |
76 | 《周南·關雎》篇:「關關雎音『疽』鳩。」 |
77 | 雎、疽,並七餘反。《論語》「關雎之亂」、《孟子》「癰疽」,朱子《集註》皆云七餘反,可見當時本無誤讀。然《詩·國風》如「只且」「揚且」「狂且」「椒聊且」等文,與二雅中「且」字之為子餘反者,莫不音「疽」,則其於「疽」字,竟誤認為子餘反。「雎」「砠」二字,必不讀為七餘反矣。朱子寧有是耶? |
78 | 《卷耳》篇:「我姑酌彼兕音『似』觥。」 |
79 | 兕,徐履反,不音「似」。似,詳里反。 |
80 | 又:「陟彼岨音『疽』矣。」 |
81 | 說見《關雎》篇。 |
82 | 《樛木》篇:「葛藟纍音『雷』之。」 |
83 | 累,力追反,音「縲」,在支韻。雷乃灰韻。 |
84 | 《桃夭》篇:「有蕡音『文』其實。」 |
85 | 蕡,扶云反,音「墳」。文,無分反,音「聞」。 |
86 | 《漢廣》篇:「言刈其蔞音『閭』。」 |
87 | 蔞,力俱反,音「慺」,在虞韻。閭乃魚韻。 |
88 | 《麟之趾》篇:「于音『籲』嗟麟兮。」 |
89 | 于嗟,歎詞。古未有音「於」為「吁」者,不獨《釋文》為然。凡經中「于嗟」字皆仿此。《洪武正韻》始誤音「吁」。 |
90 | 《召南·草蟲》篇:「憂心忡忡音『充』。」 |
91 | 忡,敕中反。充,昌中反。 |
92 | 又:「我心則降音『杭』。」 |
93 | 降,戶江反,音「項」,平聲,在江韻。杭乃陽韻。 |
94 | 又:「憂心惙惙音『拙』。」 |
95 | 惙,張劣反,當音「輟」。拙,職悅反。 |
96 | 《甘棠》篇:「召伯所憩音『器』。」 |
97 | 憩,起例反,在霽韻。器乃置韻。 |
98 | 《羔羊》篇:「委音『威』蛇音『移』委蛇。」 |
99 | 委,於危反,音「逶」,在支韻。威乃微韻。 |
100 | 又:「素絲五總音『宗』。」 |
101 | 總,子公反,不音「宗」。總,東韻。宗乃冬韻。 |
102 | 《小星》篇:「寔與『實』同命不同。」 |
103 | 寔,時職反。寔者,是也,與「實」字音義俱別。 |
104 | 《野有死麕》篇:「舒而脫脫音『兌』兮。」 |
105 | 《釋文》:「脫,吐外反。」此音「兌」,不知所本;或本音「蛻」,而傳刻者誤失蟲旁。 |
106 | 《騶虞》篇:「壹發五豵音『宗』。」 |
107 | 豵,亦子公反,不音「宗」。 |
108 | 《邶風·柏舟》篇:「不可以茹音『孺』。」 |
109 | 茹,本如預反,又如庶反,並在御韻。孺乃遇韻。 |
110 | 又:「覯音『垢』閔既多。」 |
111 | 覯,古豆反,與「遘」通,音「構」。「垢」字音「苟」。此誤以上聲之音為去聲。 |
112 | 《擊鼓》篇:「憂心有忡音『充』。」 |
113 | 誤與《草蟲》篇同。 |
114 | 《凱風》篇:「與『演』同睆黃鳥。」 |
115 | ,胡顯反,音「峴」。演,以淺反,音「衍」。二音相去遠甚。 |
116 | 《雄雉》篇:「洩洩與『異』同其羽。」 |
117 | 泄,移世反,音「曳」,在霽韻。異乃置韻。 |
118 | 又:「不忮與『至』同不求。」 |
119 | 忮,之豉反,音「置」,不音「至」。《廣韻》「置」「至」各為一韻,今亦同韻而異紐。 |
120 | 《匏有苦葉》篇:「淺則揭與『器』同。」 |
121 | 揭,苦例反,音「憩」,在霽韻。器乃置韻。 |
122 | 又:「招招音『韶』舟子。」 |
123 | 《釋文》:「招,如字。」此音「韶」,不知所本。 |
124 | 《谷風》篇:「其甘如薺音『泚』。」 |
125 | 薺,齊禮反。泚乃紙韻,千里反,與「薺」韻部分各別。 |
126 | 又:「匍匐蒲卜反救之。」 |
127 | 匍,本蒲北反,在陌韻。蒲卜切是屋韻字。 |
128 | 又:「有洸有潰音『繪』。」 |
129 | 潰,胡對反,在隊韻。繪乃泰韻。 |
130 | 又:「既詒我肄音『異』。」 |
131 | 肄,以世反,與「勩」通,並不音「異」。此亦霽、置二韻相溷者。 |
132 | 《簡兮》篇:「碩人俁俁音『語』。」 |
133 | 俁,五矩反,在麌韻,與「語」韻部分各別。 |
134 | 《泉水》篇:「飲餞于禰音『你』。」 |
135 | 禰,乃禮反,音「彌」,在薺韻。你,乃里反,在紙韻。 |
136 | 《北風》篇:「既亟只且音『疽』。」 |
137 | 且,本子餘反,音「疽」誤。 |
138 | 《靜女》篇:「貽我彤音『同』管。」 |
139 | 彤,徒冬反,音「佟」,在冬韻。同乃東韻。 |
140 | 《墉風·君子偕老》篇:「委委音『威』佗佗。」 |
141 | 誤與《召南·羔羊》篇同。 |
142 | 又:「揚且音『疽』之晳也。」 |
143 | 誤與《邶風·北風》篇同。 |
144 | 《定之方中》篇:「升彼虛音『嶇』矣。」 |
145 | 虛,本古「丘墟」字,起居反,在魚韻。嶇乃虞韻。 |
146 | 《干旄》篇:「孑孑音『結』干旄。」 |
147 | 孑,居熱反,又居列反,音「揭」。舊在薛韻,今與「結」同在屑韻而異紐。 |
148 | 又:「素絲紕音『避』之。」 |
149 | 紕,皮至反,音「備」。舊在至韻,今與「避」同在置韻而異紐。 |
150 | 《載馳》篇:「眾稺音『彘』且狂。」 |
151 | 稺,與「稚」同,直吏反,在置韻。彘乃霽韻。 |
152 | 《衛風·淇奧》篇:「綠竹青青音『精』。」 |
153 | 青,子丁反,音「菁」,在青韻。精乃庚韻。 |
154 | 又:「會音『怪』弁如星。」 |
155 | 會,古外反,音「檜」,在泰韻。怪乃卦韻。 |
156 | 《碩人》篇:「衣錦褧音『熲』衣。」 |
157 | 褧,苦迥反,音「䌹」。《鄭風·豐》篇:「衣錦褧衣。」註:「褧、䌹同。」是也。未有音「熲」者。熲,本古迥反。《小雅·無將大車》篇:「不出於熲。」注云:「熲,音『耿』。」是也。 |
158 | 《氓》篇:「乘彼垝音『鬼』垣。」 |
159 | 垝,俱毀反,音「詭」,在紙韻。鬼乃尾韻。 |
160 | 《竹竿》篇:「籊籊音『笛』竹竿。」 |
161 | 籊,本他歷反,音「剔」。惟《廣韻》有「徒歷反」。 |
162 | 《王風·君子于役》篇:「曷其有佸音『括』,葉戶劣反。」 |
163 | 佸,本戶括反,音「活」。此葉戶劣反,即「戶括」之轉也。不知何故音「括」。 |
164 | 《君子陽陽》篇:「其樂只音『止』且音『疽』。」 |
165 | 只,諸氏反,音「紙」。今經文「只」字不下數十,並是此音,不知何故獨於此音「止」。「止」字,諸市反,與「紙」音別。「且」字誤與《邶風·北風》篇同。 |
166 | 《中谷有蓷》篇:「有女仳音『痞』離。」 |
167 | 仳,匹婢反,音「庀」。痞,部鄙反,音「圮」。 |
168 | 《鄭風·大叔于田》篇:「抑磬音『慶』控忌。」 |
169 | 磬,苦定反,在徑韻。慶乃敬韻。 |
170 | 《清人》篇:「駟介旁旁音『崩』。」 |
171 | 旁,補彭反,音「祊」,在庚韻。崩乃蒸韻。 |
172 | 《山有扶蘇》篇:「乃見狂且音『疽』。」 |
173 | 《褰裳》篇:「狂童之狂也且音『疽』。」 |
174 | 誤並與《邶風·北風》篇同。 |
175 | 《豐》篇:「子之豐音『風』兮。」 |
176 | 豐,芳凶反,音「峰」,在冬韻。風乃東韻。 |
177 | 《溱洧》篇:「士曰既且音『疽』。」 |
178 | 誤與《邶風·北風》篇同。 |
179 | 《齊風·還》篇:「遭我乎峱音『鐃』之間兮。」 |
180 | 峱,奴刀反,音「猱」,在豪韻。鐃是肴韻。 |
181 | 《著》篇:「俟我于著音『寧』,叶直居反乎而。」 |
182 | 《釋文》:「著,直居反,又直據反。」又云協韻當「直據反」,未有音「寧」者。「寧」字,音直呂反,本上聲。《孔疏》以為「著」與「寧」音義同,蓋二字義同而音亦相近耳,非「寧」字可讀去聲也。 |
183 | 按:未定四聲以前,凡相近之音,皆可通用。周顒、沈約以後,雖別四聲,而古音之存者未盡廢。學者隨意取讀,不能畫一。故齊梁以迄唐初,往往一字而數音。如「葦」字,謝嶠讀平聲;「緇」字,沈約讀去聲,是也。其後《切韻》盛行,乃歸一轍。《孔疏》所云「著」「寧」音義同者,蓋當時「著」字有上聲一讀,或「寧」字有去聲一讀耳。言各有當,不必為之回護,但云今無此音可矣。 |
184 | 《南山》篇:「南山崔崔音『摧』。」 |
185 | 《卷耳》詩「崔嵬」字亦徂回反,此云音「摧」,未為不是。然《釋文》於此音子雖反,又音「隹」,則是從來相傳之讀,亦必有故矣。恐音「摧」者誤。 |
186 | 按:《釋文》此二音,亦舊讀之未畫一者。 |
187 | 《敝笱》篇:「其魚魴鰥音『關』。」 |
188 | 鰥,古頑反,不音「關」。二字舊不同韻,今亦同韻異紐。 |
189 | 《載車》篇:「垂轡濔濔音『你』。」 |
190 | 濔,乃禮反,音「禰」,在薺韻。你乃紙韻。 |
191 | 又:「行人彭彭音『邦』。」 |
192 | 彭,必旁反,在陽韻。邦乃江韻。 |
193 | 《猗嗟》篇:「終日射音『石』侯。」 |
194 | 射,本食亦反,不音「石」。 |
195 | 《魏風·汾沮洳》篇:「彼汾沮洳音『孺』。」 |
196 | 洳,如預反,音「茹」,在御韻。孺乃遇韻。 |
197 | 《十畝之間》篇:「桑者泄泄音『異』兮。」 |
198 | 誤與《邶風·雄雉》篇同。 |
199 | 《唐風·椒聊》篇:「椒聊且音『疽』,遠條且。」 |
200 | 誤與《邶風·北風》篇同。 |
201 | 《杕杜》篇:「其葉菁菁音『精』。」 |
202 | 菁,子零反,在青韻。精乃庚韻。 |
203 | 《羔裘》篇:「羔裘豹袪音『嶇』。」 |
204 | 袪,起居反,音「祛」,在魚韻。嶇乃虞韻。 |
205 | 《秦風·渭陽》篇:「瓊瑰音『媯』玉佩。」 |
206 | 瑰,古回反,在灰韻。媯乃支韻。 |
207 | 《陳風·宛丘》篇:「子之湯音『蕩』兮。」《集傳》:「湯,蕩也。」 |
208 | 《毛傳》云:「湯,蕩也。」《釋文》:「湯,他郎反。舊:他浪反。」是「湯」雖訓「蕩」,而不音「蕩」;他書中亦未有音「蕩」者。蕩,本徒黨反。 |
209 | 《東門之枌》篇:「東門之枌音『文』。」 |
210 | 枌,符云反,音「汾」。此與《周南·桃夭》篇音「蕡」為「文」誤同。 |
211 | 又:「越以鬷音『宗』邁。」 |
212 | 鬷,子公反,在東韻。宗乃冬韻。 |
213 | 《防有鵲巢》篇:「邛音『窮』有旨苕。」 |
214 | 邛,其恭反,當音「筇」,在冬韻。窮乃東韻。 |
215 | 《月出》篇:「舒夭紹音『邵』兮。」 |
216 | 紹,如字。此字本無去聲。 |
217 | 《曹風·候人》篇:「不遂其媾音『垢』。」 |
218 | 媾,古豆反,音「遘」。垢,音「苟」。此與《邶風·柏舟》篇「覯」音「垢」誤同。 |
219 | 《豳風·七月》篇:「七月鳴鵙音『決』。」 |
220 | 鵙,工覓反,音如《春秋》「湨梁」之「湨」,是錫韻字,未有音為「決」者。「決」在屑韻,與此遠甚。《孟子》:「南蠻舌之人。」《集註》:「,亦作『鵙』,古役反。」則朱子本音古役反可知。 |
221 | 又:「言私其豵音『宗』。」 |
222 | 誤與《召南·騶虞》篇同。 |
223 | 《鴟鴞》篇:「予維音嘵嘵音『囂』。」 |
224 | 嘵,呼堯反,音「曉」。囂,許矯反,音「枵」。 |
225 | 《東山》篇:「町音『廷』畽鹿場。」 |
226 | 町,他頂反,此云音「廷」,或「挺」字之誤。 |
227 | 又:「熠音『翊』耀宵行。」 |
228 | 熠,以執反,在緝韻。翊,與職反,在職韻。下文「熠耀其羽」同。 |
229 | 又:「有敦音『堆』瓜苦。」 |
230 | 《毛傳》:「敦,猶專專也。」《鄭箋》:「此又言婦人思其君子之居處,專專如瓜之繫綴焉。」《釋文》:「敦,徒丹反。專,徒端反。」《孔疏》:「敦,是瓜之繫蔓之貌,故轉為『專』。」是此「敦」字本不音「堆」,而《集傳》又無別訓,是用毛、鄭舊義可知。何以不作「徒丹反」也? |
231 | 《九罭》篇:「九罭之魚鱒音『尊』魴。」 |
232 | 《釋文》:「鱒,才損反,又音『撰』。」他書亦並無音「尊」者。 |
233 | 《小雅·四牡》篇:「周道倭音『威』遲。」 |
234 | 倭,於危反,音「逶」,在支韻。威乃微韻。 |
235 | 《伐木》篇:「釃音『師』酒有藇。」 |
236 | 釃,所宜反,音「簁」,不音「師」。「師」字,疏夷反。 |
237 | 《天保》篇:「吉蠲音『娟』為饎。」 |
238 | 蠲,古懸反,音「涓」,未有音「娟」者。娟,本於緣反。惟《正韻》「娟」字有「涓」音,於古未之見也。 |
239 | 《採薇》篇:「象弭音『米』魚服。」 |
240 | 弭,彌氏反,音「彌」,上聲,在紙韻。米乃薺韻。 |
241 | 《出車》篇:「於彼郊音『高』矣。」 |
242 | 郊,古肴反,在肴韻。高,古勞反,在豪韻。 |
243 | 又:「憂心忡忡音『充』。」 |
244 | 誤與《召南·草蟲》篇同。 |
245 | 又:「我心則降音『杭』。」 |
246 | 誤與《召南·草蟲》篇同。 |
247 | 《南有嘉魚》篇:「烝然罩罩音『笊』。」 |
248 | 罩,張教反,音「爪」,去聲,未有音「笊」者。笊,音「爪」,今「笊籬」字,見《唐書·安祿山傳》。此誤以上聲為去聲。 |
249 | 又:「甘瓠纍音『雷』之。」 |
250 | 誤與《周南·樛木》篇同。 |
251 | 《蓼蕭》篇:「零露瀼瀼音『壤』。」 |
252 | 瀼,《釋文》:「如羊反,又乃剛反。」此云音「壤」,或「攘」字傳刻之訛。 |
253 | 又:「零露泥泥音『你』。」 |
254 | 泥,乃禮反,音「禰」,在薺韻。你乃紙韻。誤與《邶風·泉水》篇「禰」字同。 |
255 | 《菁菁者莪》篇:「菁菁音『精』者莪。」 |
256 | 誤與《唐風·杕杜》篇同。 |
257 | 《六月》篇:「狁匪茹音『孺』。」 |
258 | 誤與《邶風·柏舟》篇同。 |
259 | 又:「四牡既佶音『吉』。」 |
260 | 佶,其乙反,又其吉反,未有音「吉」者。 |
261 | 《採芑》篇:「路車有奭音『肸』。」 |
262 | 奭,許力反,音「赩」,在職韻。肸,在質韻。《瞻彼洛矣》篇:「韐有奭。」註音「赩」,與此自相矛盾。 |
263 | 又:「八鸞瑲瑲音『倉』。」 |
264 | 瑲,七羊反,無音「倉」者。惟訓「玉色」者乃音「倉」。 |
265 | 《吉日》篇:「麀鹿麌麌。」 |
266 | 麌,愚甫反,音「俁」。「麌」「語」各為韻。此誤與《邶風·簡兮》篇「俁」字同。 |
267 | 又:「殪音『意』此大兕。」 |
268 | 殪,於計反,在霽韻。意乃置韻。 |
269 | 《沔水》篇:「沔音『免』彼流水。」 |
270 | 沔,彌兗反,當音「緬」,不音「免」。 |
271 | 《祈父》篇:「靡所底音『抵』止。」《集傳》:「底,至也。」 |
272 | 底,之履反,音「指」。此音「抵」,誤。 |
273 | 《我行其野》篇:「蔽芾其樗音『樞』。」 |
274 | 樗,敕居反,音「攄」,在魚韻。《豳風·七月》篇:「采荼薪樗。」註云「敕書反」是也。樞,昌朱反,乃虞韻字。 |
275 | 又:「言采其蓫。」 |
276 | 蓫,敕六反,音「蓄」,惟《廣韻》音「逐」。 |
277 | 《斯干》篇:「朱芾音『沸』斯皇。」 |
278 | 芾,與「韍」同,音「弗」。今音「沸」,誤。 |
279 | 又:「惟虺音『毀』惟蛇。」 |
280 | 虺,虛鬼反,在尾韻。毀乃紙韻。 |
281 | 《正月》篇:「胡為虺音『毀』蜴。」 |
282 | 誤與《斯干》篇同。 |
283 | 又:「哿音『可』矣富人。」《集傳》:「哿,可也。」 |
284 | 哿,哥我反,義雖訓「可」,從未有音「可」者。況《孟子》引此詩,朱子《集註》亦音工可反。 |
285 | 《十月之交》篇:「蹶音『愧』維趣馬。」 |
286 | 蹶,俱衛反,音「劌」,在霽韻。愧乃置韻。 |
287 | 《雨無正》篇:「莫知我勩音『異』。」 |
288 | 勩,夷世反,在霽韻。異亦置韻。 |
289 | 又:「哿音『可』矣能言。」《集傳》:「哿,可也。」 |
290 | 誤與《正月》篇同。 |
291 | 《小旻》篇:「伊于胡底音『抵』。」《集傳》:「底,至也。」 |
292 | 誤與《祈父》篇同。 |
293 | 《小宛》篇:「題音『弟』彼脊令。」 |
294 | 題,大計反,當音「睇」。 |
295 | 又:「惴惴音『贅』小心。」 |
296 | 惴,之瑞反,在置韻。贅乃霽韻。 |
297 | 《小弁》篇:「萑葦淠淠音『譬』。」 |
298 | 淠,匹計反,在霽韻。譬乃置韻,匹致反。 |
299 | 又:「維足伎伎音『祈』。」 |
300 | 伎,通作「跂」,其宜反,在支韻。祈乃微韻。 |
301 | 又:「涕既隕音『蘊』之。」 |
302 | 隕,本于敏反,音「殞」。此云音「蘊」,實仍《釋文》之舊。但此字不得有「蘊」音。而《釋文》於凡「隕」字,亦都未有音「蘊」者。蓋必傳刻之訛也,當仍用「于敏反」為是。 |
303 | 按:此亦舊韻之未畫一者。 |
304 | 《巧言》篇:「曰父母且音『疽』。」《集傳》:「且,語辭。」 |
305 | 《釋文》:「且,七餘反。」音「疽」,是協韻。蓋鄭氏本讀「且」為七也反耳。今《集傳》既明云「語辭」,則當用「子餘反」,不當音「疽」。總由「疽」字誤讀也。 |
306 | 又:「亂庶遄音『椽』沮。」 |
307 | 遄,市專反。椽,直緣反。聲音全別。 |
308 | 又:「躍躍音『笛』毚音『殘』兔」。 |
309 | 躍,他歷反,音「笛」誤。毚,士咸反,音「讒」,在咸韻。殘乃寒韻。 |
310 | 又:「爾居徒幾音『紀』何。」 |
311 | 幾,居豈反,音「蟣」,在尾韻。紀乃紀韻。 |
312 | 《蓼莪》篇:「拊我畜音『旭』我。」 |
313 | 畜,許六反,在屋韻。旭乃沃韻。 |
314 | 《大東》篇:「契契音『器』寤歎。」 |
315 | 契,苦計反,在霽韻。器乃置韻。 |
316 | 《北山》篇:「王事傍傍音『崩』。」 |
317 | 傍,布彭反,音「祊」,在庚韻。崩乃蒸韻。 |
318 | 《楚茨》篇:「祝祭於祊音『崩』。」 |
319 | 祊,補彭反,在庚韻。不當音「崩」,誤與上同。 |
320 | 又:「執爨踖踖音『積』,叶七略反。」 |
321 | 踖,七夕反,不音「積」,「叶七略反」亦誤。說見「誤音為葉」類。 |
322 | 又:「我孔熯音『善』矣。」 |
323 | 熯,而善反,又呼但反,云音「善」誤。今坊刻亦有云京本作「而善反」者。然則此經音讀之非舊,即此可見矣。 |
324 | 又:「樂具入奏音『族』。」 |
325 | 《商頌·烈祖》篇:「鬷假無言。」《集傳》云:「鬷,《中庸》作『奏』。古聲『奏、族』相近,『族』聲轉平而為一耳。」然此不過古聲相近,不可直云「奏」音「族」。《漢書·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註云:「族,音『奏』。節,止也。奏,進也。」若此之類固多有之,要皆「族」音「奏」,未聞「奏」之音「族」也。 |
326 | 按:「奏」「族」二字,古音相同,此本可以不辨。然古字通用,其例有二:一為假借之字,字雖異而音不變——「尚」之為「上」,「粵」之為「曰」是也;一為互轉之音,義不變而音少移——「何」之為「瑕」,「我」之為「卬」是也。然皆雙聲轉變,隨口相通,要不得音「瑕」為「何」,音「卬」為「我」。「奏」之為「族」,蓋亦此類,未可定為當音「族」。且《集傳》注為葉者,皆古音;註音某者,皆今音。亦未可忽雜古音,自亂其例。史氏此辨不為無理,故已刪而仍存之。 |
327 | 《桑扈》篇:「萬邦之屏音『丙』。」 |
328 | 屏,卑郢反,音「餅」,不音「丙」。屏,舊在靜韻,今與「丙」同在梗韻而異紐。 |
329 | 又:「不戢音『緝』不那。」 |
330 | 戢,莊立反。緝,七入反。 |
331 | 又:「兕觥其觩音『求』。」 |
332 | 觩,音「虯」,不音「求」。 |
333 | 《弁》篇:「無幾音『己』相見。」 |
334 | 誤與《巧言》篇同。 |
335 | 《賓之初筵》篇:「威儀怭怭音『弻』。」 |
336 | 怭,毗必反,音「邲」,不音「弻」。 |
337 | 《采菽》篇:「其旂淠淠音『譬』。」 |
338 | 淠,匹弊反,又普蓋反,又匹計反,不音「譬」。 |
339 | 又:「樂只音『止』君子。」 |
340 | 誤與《王風·君子陽陽》篇同。 |
341 | 《角弓》篇:「綽綽有裕『預』『與』二音。」 |
342 | 裕,羊樹反,音「喻」,在遇韻,不音「預」。預是御韻。云音「與」,更誤以葉為音。 |
343 | 又:「交相為愈同上。」 |
344 | 愈,羊朱反,音「俞」,云音「同上」,誤甚。此字又有「羊主反」,亦非音「與」。 |
345 | 又:「見音『現』曰消。」 |
346 | ,乃見反,不音「現」。 |
347 | 又:「式居婁音『慮』驕。」 |
348 | 婁通作「屢」,力住反,在遇韻。慮乃御韻。 |
349 | 《菀柳》篇:「不尚愒音『器』焉。」 |
350 | 愒,欺例反,音「憩」;又丘麗反,音「契」,並在霽韻。器乃置韻。 |
351 | 又:「無自瘵音『債』焉。」 |
352 | 瘵,側界反,音《左傳》「祭仲」之「祭」,不音「債」。 |
353 | 《都人士》篇:「我心苑音『韞』結。」《集傳》:「苑,屈也,積也。」 |
354 | 《釋文》:「苑,音於勿反,屈也,積也;又音『鬱』,又於阮反。」並無「韞」音。惟《禮運》「事大積焉而不苑」,《釋文》音「苑」為於粉反,訓為「積」,或即此註音「韞」所本。然但可訓「積」,非「屈」字之義矣。 |
355 | 《白華》篇:「有扁音『辯』斯石。」《集傳》:「扁,卑貌。」 |
356 | 扁,必顯反,又必淺反。此云音「辯」,不知所本。「扁」字音「辯」,固有之,非此之謂也。 |
357 | 《苕之華》篇:「其葉青青音『精』。」 |
358 | 誤與《衛風·淇奧》篇同。 |
359 | 《大雅·文王》篇:「王之藎音『盡』臣。」 |
360 | 藎,才刃反,本去聲字。「盡」字乃上聲。 |
361 | 《綿》篇:「自土沮音『疽』漆。」 |
362 | 沮,七餘反。《周頌·潛》篇:「猗與漆沮」,明註為七餘反。此云音「疽」,雖不誤,然其實讀「沮」為子餘反,則仍誤也。 |
363 | 又:「爰契音『器』我龜。」 |
364 | 誤與《小雅·大東》篇同。 |
365 | 又:「肆不殄音『佃』厥慍。」 |
366 | 殄,徒典反,音「蜒」,未有音「佃」者。佃,本音「田」,又音「電」。 |
367 | 又:「亦不隕音『尹』厥問。」 |
368 | 隕,羽敏反,不音「尹」。 |
369 | 又:「維其喙音『諱』矣。」 |
370 | 喙,許穢反,不音「諱」。喙在泰韻,諱乃未韻。 |
371 | 又:「文王蹶音『愧』厥生。」 |
372 | 誤與《小雅·十月之交》篇同。 |
373 | 又:「予曰有奔奏音『走』。」 |
374 | 奏,如字。本有作「走」字者,亦音「奏」。未有音「奏」為「走」者。 |
375 | 按:古人用韻,橫有五音之分,而縱無四聲之別。平上去入皆得相通。顏師古註《漢書》謂之「合韻」,陸德明《經典釋文》謂之「協韻」,惟以相近取聲。「奏」古音「走」,蓋即此例。史氏疏于古音,故不知「奏」可讀「走」。然所考乃今音,非古音。則謂「奏」不音「走」,未嘗不是。蓋周顒、沈約以後,四聲之界判然,有不能以古音律今者。 |
376 | 《棫樸》篇:「淠音『譬』彼徑舟。」 |
377 | 淠,匹世反,音「睤」,在霽韻。譬乃置韻。 |
378 | 《皇矣》篇:「作之屏音『丙』之。」 |
379 | 誤與《小雅·桑扈》篇同。 |
380 | 又:「其菑其翳音『意』。」 |
381 | 翳,於計反,音「殪」,在霽韻。意乃置韻。 |
382 | 又:「其檿音『厭』其柘。」 |
383 | 檿,於簟反,音「魘」,未有音「厭」者。 |
384 | 又:「串音『貫』夷載路。」 |
385 | 串,古患反,音「慣」,不音「貫」。 |
386 | 又:「王如字,去聲此大邦。」 |
387 | 王,又去聲,此脫一「又」字。 |
388 | 又:「以按音『遏』徂旅。」《集傳》:「按,遏也。」 |
389 | 《釋文》云:「按,安旦反。本又作『遏』,安葛反。」是「按」,一作「遏」,並不音「遏」。況《集傳》但云「按,遏也」,亦未嘗云當讀「遏」。 |
390 | 又:「四方以無拂葉分聿反。」《集傳》:「拂,戾也。」 |
391 | 拂,符弗反,凡「拂」「戾」字,莫不皆然。此註無正音,而云「葉分聿反」,是本誤讀為「弗」也。 |
392 | 又:「白鳥翯翯音『鶴』。」 |
393 | 「翯」字,《孟子》引作「鶴」,以二字本亦可通。然「翯」,戶角反,在覺韻。鶴乃藥韻。又「翯」有戶沃反,亦是沃韻。 |
394 | 按:東、冬、鍾、江、陽、唐、庚、耕、清、青、蒸、登十二韻,皆收穿鼻聲,故古音以收聲相通。李登《聲類》所謂「宮商角徵羽,各為一篇」者,即此類也。「覺」是「江」之入聲,「藥、鐸」是「陽、唐」之入聲,「沃」是「冬」之入聲,故「翯」「鶴」二字得以互音。然究之非今音也,不得執古音駁之。 |
395 | 《生民》篇:「瓜瓞唪唪音『蚌』。」 |
396 | 唪,本布孔反,又薄孔反。蚌,音步項反。 |
397 | 又:「維秬維秠音『痞』。」 |
398 | 秠,普鄙反,不音「痞」。此與《王風·中谷有蓷》篇誤同。 |
399 | 又:「取羝音『底』以軷。」 |
400 | 「羝」之音「底」實本《釋文》。然《易經》《爾雅》諸書,凡「羝」字並丁奚反,音「低」。而《釋文》於此獨用「都禮反」者,蓋《釋文》原本是「抵」字,故云「抵,都禮反,牡羊也。字亦作『羝』」。可見音「抵」字,遂為此音耳。且既云字亦作「羝」,則「羝」字自有本音亦明矣。《註疏》所載,誤去其「抵」字改為「羝,都禮反」,而又云字亦作「羝」。此遂直云「羝」音「底」,誤甚。 |
401 | 《行葦》篇:「醓音『貪』醢以薦。」 |
402 | 醓,他感反,音「貪」,上聲。 |
403 | 又:「嘉殽脾臄音『劇』。」 |
404 | 臄,其略反,音「噱」,在藥韻。劇,其逆反,在陌韻。 |
405 | 又:「或歌或咢音『岳』。」 |
406 | 咢,五各反,音「諤」,在藥韻。岳,五角反,在覺韻。 |
407 | 《既醉》篇:「令終有俶尺六反。」 |
408 | 俶,本尺叔反。《說文》用尺六反。 |
409 | 又:「永錫祚胤音『孕』。」 |
410 | 胤,以晉反,音「寅」,去聲,在震韻。孕,以證反,在徑韻。 |
411 | 按:《廣韻》四十六「徑」為「青」,去聲。四十七「証」、四十八「嶝」為「蒸」「登」,去聲。平聲「青」注獨用,「蒸」「登」註同用,則「證」「嶝」可合,而「徑」「證」「嶝」,必不可合。陰氏《韻府群玉》誤合為一,至今因之,非也。「胤」字本在證韻,此云徑韻,蓋據今俗本言之。 |
412 | 《鳧鷖》篇:「鳧鷖音『醫』在涇。」 |
413 | 鷖,鳥雞反,在霽韻。醫乃支韻。 |
414 | 《假樂》篇:「假音『嘉』樂君子。」《集傳》:「嘉,美也。」 |
415 | 《集傳》因《中庸》引此詩作「嘉」,故直云:「嘉,美也。」然本文句下,當云「依《中庸》讀作『嘉』」為是。又疑《集傳》亦有脫誤。 |
416 | 《泂酌》篇:「民之攸塈音『戲』。」 |
417 | 塈,本許既反,在未韻。戲乃置韻。但他處多有作「許器反」者,故得音「戲」,然終未當也。 |
418 | 《卷阿》篇:「翽翽音『諱』其羽。」 |
419 | 翽,許會反,在泰韻。諱乃未韻。 |
420 | 《民勞》篇:「無縱詭音『鬼』隨。」 |
421 | 詭,俱毀反,音「垝」,在紙韻。鬼乃尾韻。 |
422 | 又:「汔可小愒音『器』。」 |
423 | 愒,去例反,即「憩」本字,在霽韻。器乃置韻。 |
424 | 又:「俾民憂泄音『異』。」 |
425 | 誤與《邶風·雄雉》篇同。 |
426 | 《板》篇:「天之方蹶音『愧』。」 |
427 | 誤與《小雅·十月之交》篇同。 |
428 | 又:「無然泄泄音『異』。」 |
429 | 誤與《邶風·雄雉》篇同。 |
430 | 又:「聽我囂囂音『梟』。」 |
431 | 囂,本音「敖」,他處亦有兼音「枵」者,然皆無「梟」音。「梟」字,堅堯反,音「澆」。 |
432 | 《蕩》篇:「疆禦多懟音『隊』。」 |
433 | 懟,本直類反,音「墜」。《孟子》:「以懟父母。」朱子《集註》亦云直類反。惟《集韻》有徒對反。今無人不讀為「隊」,其實非也。 |
434 | 又:「天不湎音『免』爾以酒。」 |
435 | 湎,面善反,又莫顯反,音「緬」,不音「免」。此與《小雅·沔水》篇誤同。 |
436 | 《抑》篇:「矧可射音『弋』思。」 |
437 | 射,羊益反,音「亦」,在陌韻。弋乃職韻。 |
438 | 《桑柔》篇:「具贅音『惴』卒荒。」 |
439 | 贅,之芮反,又拙歲反,皆在霽韻。惴乃置韻。《小雅·小宛》篇「惴」字音「贅」,誤與此同。 |
440 | 《崧高》篇:「式專音『椽』其行。」 |
441 | 誤與《小雅·巧言》篇同。 |
442 | 《韓奕》篇:「籩豆有且音『疽』。」《集傳》:「且,多貌。」 |
443 | 《釋文》:「且,子餘反,七敘反。」愚謂此當以「七敘反」為是,云音「疽」更誤。 |
444 | 又:「蹶音『愧』父之子。」 |
445 | 誤與《小雅·十月之交》篇同。 |
446 | 又:「麀鹿噳噳音『語』。」 |
447 | 噳,愚甫反,音「俁」,本麌韻,非語韻。 |
448 | 《瞻卬》篇:「士民其瘵音『債』。」 |
449 | 誤與《小雅·菀柳》篇同。 |
450 | 《周頌·臣工》篇:「來咨來茹音『孺』。」 |
451 | 誤與《邶風·柏舟》篇同。 |
452 | 《雍》篇:「既右音『又』烈考,亦右文母。」《集傳》:「右,尊也。」 |
453 | 「右」字,《我將》《時邁》兩篇凡再見,《集傳》並訓為「尊」,而不音「又」。此獨音「又」何也? |
454 | 《載芟》篇:「有實其積音『漬』。」 |
455 | 積,子賜反。漬,疾智反。 |
456 | 《良耜》篇:「有救音『求』其角。」 |
457 | 救,其樛反,音「虯」。求,渠尤反。 |
458 | 《絲衣》篇:「兕觥其觩音『求』。」 |
459 | 誤與《小雅·桑扈》篇同。 |
460 | 又:「不吳音『話』不敖。」《集傳》:「吳,嘩也。又能謹其威儀不喧嘩,不怠傲。」 |
461 | 《傳》云:「吳,嘩也。」《箋》云:「不譁,不敖慢也。」《疏》云:「人自娛樂,必謹譁為聲,故以『娛』為『嘩』也。定本『娛』作『吳』。」《釋文》:「吳,舊如字。《說文》作『吳』,吳,大言也。何承天云:『吳字誤,當從口下大,故魚之大口者名㕦,胡化反。』此音恐驚俗也。音『話』。」是「吳」字,毛、鄭皆訓為「嘩」,而音則如字,又與「娛」通,未有音「胡化反」者。《釋文》引何承天之說,而云此音恐驚俗,是不用其說可知。故自《說文》《玉篇》以至《廣韻》《集韻》《韻會》諸書,「吳」字皆無「胡化反」。且《釋文》此條本多脫誤顛倒,《釋文》作「吳」而云作「㕦」,今私為改正,其「音話」二字,當在「胡化反」之下而闕一「又」字。「話」是「戶快反」,與「胡化反」各在一韻。總而言之,何承天之說因《說文》「吳」訓「大」言之故,而非謂此詩。《釋文》引《說文》而並載之,亦謂「㕦」字音胡化反,而非此詩「吳」字之音。《集傳》不言「吳」當作「㕦」,則又必無讀「胡化反」之理,況音「話」乎。 |
462 | 《桓》篇:「屢音『慮』豐年。」 |
463 | 屢,力住反,在遇韻。慮乃御韻。 |
464 | 《般》篇:「嶞音『惰』山喬嶽。」 |
465 | 嶞,上果反,又同果反,不當音「惰」。「惰」字,《經典釋文》皆「徒臥反」,惟《說文》用上聲。 |
466 | 《魯頌·》篇:「以車祛祛音『區』。」 |
467 | 祛,起居反,在魚韻。區乃虞韻。又字本從示,作「祛」。今本多誤從衣。 |
468 | 《泮水》篇:「其旂茷茷音『旆』。」 |
469 | 茷,蒲害反,又普貝反。旆,普貝反。 |
470 | 又:「不吳音『話』不揚。」《集傳》:「不吳不揚,肅也。」 |
471 | 《疏》云:「毛以為此多士之德,不為過誤,不有損傷。」鄭讀「不吳」為「不娛」,「不娛」為不嘩,「不揚」為不揚聲。《釋文》:「吳,鄭如字,[2]也;又王音『誤』;作『㕦』,音『話』,同。」是毛雖讀「吳」為「誤」,而鄭仍如字。《集傳》用鄭義,必不與鄭異讀也。此條《釋文》亦必有顛倒脫誤者。當是鄭如字,王音「誤」或作「㕦」,胡化反,又音「話」,同。苦無他本可證。總之,此字不得有胡化反與「話」音也。 |
472 | 又:「翩彼飛鴞音『梟』。」 |
473 | 鴞,于嬌反,並未有音「梟」者。 |
474 | 《宮》篇:「毛炰胾音『恣』羹。」 |
475 | 胾,側吏反,音「剚」,不音「恣」。「恣」是資四反,音「資」,去聲。 |
476 | 《商頌·烈祖》篇:「約音『祈』錯衡。」 |
477 | ,從車旁氏,今作「軧」,誤。音祈支反,在支韻。祈乃微韻。 |
478 | 《玄鳥》篇:「百祿是何音『荷』,葉如字。」 |
479 | 《長發》篇:「何音『賀』天之休。」 |
480 | 何,河可反,又音「河」。「荷」字亦只此二音。註殆誤以「荷」為去聲,故於《長發》篇復註音「賀」。 |
481 | 又:「為下國駿厖音『忙』。」 |
482 | 厖,莫邦反,在江韻。忙是陽韻。 |
483 | 誤音為葉 |
484 | 《邶風·谷思》篇:「不宜有怒葉暖五反。」 |
485 | 怒,本上聲,暖五反。《柏舟》篇:「逢彼之怒。」《釋文》云:「怒,乃古反,協韻,乃路反。」可見「怒」讀去聲,乃是葉也。 |
486 | 《北門》篇:「王事敦叶都回反我。」《集傳》:「敦,猶投擲也。」 |
487 | 《毛傳》云:「敦,厚也。」《鄭箋》云:「敦,猶投擲也。」《釋文》:「敦,毛:如字。鄭:都回反。」朱子既明用鄭說,是「敦」字之讀「都回反」無疑,不應反以為葉。 |
488 | 《衛風·淇奧》篇:「終不可諼音『喧』,葉況遠反兮。」 |
489 | 《釋文》:「諼,況元反,又況遠反。」是此所葉者即其第二音也,不得謂之葉。 |
490 | 《鄭風·緇衣》篇:「適子之館葉古玩反兮。」 |
491 | 《釋文》:「館,古玩反,音『貫』。」 |
492 | 按:《類篇》:「館,古緩切;《說文》:客舍也。又古玩切。」是「館」字本兼上去二音。《廣韻》亦兩韻並收。 |
493 | 又:「敝予又改造葉在早反兮。」 |
494 | 造,本在早反,未有讀作去聲者。 |
495 | 《遵大路》篇:「無我魗言『讎』,葉齒九反兮。」《集傳》:「魗,與『醜』同。欲其不以己為醜而棄之也。」 |
496 | 《釋文》:「魗,市由反。」或云鄭音為「醜」,今云音「讎」,即其市由反也,齒九反即「醜」音也。朱子明云與「醜」同,則安得以「齒九反」為葉而音「讎」耶? |
497 | 《東門之》篇:「東門之音『善』,葉上演反。」 |
498 | 「」「善」二字並上演反,此蓋誤讀「善」為去聲。 |
499 | 《齊風·東方未明》篇:「折柳樊圃叶博古反。」 |
500 | 圃,本又音「布」。《豳風·七月》篇:「九月築場圃。」明音為「布」。 |
501 | 《秦風·小戎》篇:「陰靷鋈續葉辭屢反,又如字。」 |
502 | 《釋文》:「續,如字,又辭屢反。」 |
503 | 《陳風·墓門》篇:「歌以訊叶息悴反之。」 |
504 | 《釋文》:「訊,音『信』,又息悴反。」《小雅·雨無正》篇:「莫肯用訊。」《釋文》與此同,又音「碎」。 |
505 | 戴東原曰:「誶告訊問,聲義絕遠。凡詩中『訊』字乃『誶』之訛,蓋『卒』或書為『卆』,隨轉為『卂』耳。王逸註《離騷》引此詩作『歌以誶之』,則知漢時猶未訛。《釋文》曰:『本又作誶。』是也。」此論尚未及辨正。 |
506 | 《豳風·七月》篇:「以介眉壽葉殖酉反。」 |
507 | 壽,本上聲,殖酉反。 |
508 | 《小雅·南山有臺》篇:「遐不眉壽叶直酉反。」 |
509 | 此與上同,云「直酉反」更誤。 |
510 | 按:顏師古《匡謬正俗》「壽」字,本兼上、去二音,作「葉殖酉反」固誤,云「本上聲」亦未盡。 |
511 | 《車攻》篇:「舍矢如破葉普過反。」 |
512 | 破,本普過反。 |
513 | 《吉日》篇:「儦儦俟俟叶於紀反。」 |
514 | 《釋文》:「俟,音『士』,又音『矣』。」此「于紀反」即其第二音也,不得為葉。 |
515 | 《庭燎》篇:「夜未艾叶音『乂』。」《集傳》:「艾,盡也。」 |
516 | 《毛傳》:「艾,久也。」《鄭箋》:「芟末曰艾,以言夜先雞鳴時。」《釋文》:「艾,毛:五蓋反。鄭:音『刈』。」蓋鄭以「芟末」為喻者,猶言芟盡,如《左傳》「國未艾也」,彼註訓為「絕」,亦音魚廢反。今《集傳》云「盡也」,正取鄭氏之意,是「艾」當音「刈」可知,安得云葉? |
517 | 《正月》篇:「視天夢夢音『蒙』,葉莫登反。」 |
518 | 夢,莫紅反,又莫滕反。 |
519 | 《小旻》篇:「或聖或否叶補美反。」 |
520 | 否,方九反,一音「鄙」。 |
521 | 《大東》篇:「小人所視葉善止反。」 |
522 | 視,本善止反。 |
523 | 《無將大車》篇:「維塵冥冥叶莫迥反。」 |
524 | 冥,莫庭反,又莫迥反。 |
525 | 《楚茨》篇:「執爨踖踖音『積』,叶七略反。」 |
526 | 《釋文》:「踖,七夕反,又七略反。」此所云葉者,即其第二音也,不得云葉。 |
527 | 《桑扈》篇:「君子樂胥叶思呂反。」 |
528 | 胥,如字,又思敘反。 |
529 | 《弁》篇:「施于松上葉時亮反。」 |
530 | 上,本時亮反。 |
531 | 《鴛鴦》篇:「福祿綏葉如字,又土果反之。」 |
532 | 《釋文》:「綏,土果反,又如字。」皆非葉也。 |
533 | 《角弓》篇:「如酌孔取葉去聲。」 |
534 | 《釋文》:「取,如字,又音『娶』。」 |
535 | 又:「小人與屬音『蜀』,葉殊遇反。」 |
536 | 《釋文》:「屬,讀者亦音『樹』。」 |
537 | 又:「如蠻如髦叶莫侯反。」《集傳》:「蠻,南蠻也。髦,夷髦也。《書》作髳。」 |
538 | 《毛傳》:「髦,夷髦也。」《鄭箋》:「髦,西夷別名。武王伐紂,其等有八國從焉。」《釋文》:「髦,舊音『毛』。尋毛、鄭之意,當與《尚書》同,音莫侯反。」孔疏《牧誓》曰:「羌髳,彼『髳』此『髦』音義同。」觀此,則《集傳》既用毛、鄭之說,安得仍以「莫侯反」為葉? |
539 | 《大雅·棫樸》篇:「蒸徒楫音『接』,葉籍入反之。」 |
540 | 楫,本又音「集」,即籍入反是也,非葉。 |
541 | 《靈臺》篇:「王在靈囿叶音『鬱』。」 |
542 | 囿,音「又」,又于目反,是本有入聲一讀;然亦音「育」,不音「鬱」。 |
543 | 《文王有聲》篇:「王后維翰叶胡干反。」 |
544 | 翰,胡旦反,一音「寒」。 |
545 | 《行葦》篇:「洗爵奠斝音『假』,叶居訝反。」 |
546 | 斝,有「假」「嫁」二音,此居訝反即「嫁」音也。 |
547 | 《公劉》篇:「陟則在音『讞』,葉魚軒反。」 |
548 | ,魚輦反,又音「彥」,又音「言」。 |
549 | 又:「于豳斯館葉古玩反。」 |
550 | 誤與《鄭風·緇衣》篇同。 |
551 | 《板》篇:「多將熇熇叶許各反。」 |
552 | 熇,許酷反,又許各反。此用第二音,非葉也。 |
553 | 又:「及爾游衍葉怡戰反。」 |
554 | 衍,本音餘戰反,一音延善反。 |
555 | 《桑柔》篇:「靡國不泯叶彌鄰反。」 |
556 | 泯,音「敏」,又音「民」。 |
557 | 《江漢》篇:「天子萬壽葉殖酉反。」 |
558 | 誤與《豳風·七月》篇同。 |
559 | 《周頌·良耜》篇:「其笠伊糾葉其了反。」 |
560 | 糾,居黝反,又其了反。 |
561 | 《雍》篇:「綏我眉壽葉殖酉反。」 |
562 | 誤與《豳風·七月》篇同。 |
563 | 《絲衣》篇:「鼐鼎及鼒葉津之反。」 |
564 | 鼒,本津之反,音「咨」。 |
565 | 《商頌·烈祖》篇:「既載清酤葉侯五反。」 |
566 | 酤,本後五反,音「戶」。 |
567 | 《玄鳥》篇:「何天之龍葉丑勇反。」《集傳》:「龍,寵也。」 |
568 | 《釋文》:「龍,毛:如字。鄭:讀作『寵』。」此既從鄭義,安得雲葉? |
569 | 又:「不震不動葉德總反。」 |
570 | 動,本徒總反,更不須葉。云「德總反」,更非。或「德」字誤。 |
571 | 誤葉為音 |
572 | 《邶風·靜女》篇:「美人之貽與『異』同。」 |
573 | 此殆叶音「異」耳,云與「異」同,誤。 |
574 | 《墉風·乾旄》篇:「何以告音『谷』之。」 |
575 | 《衛風·考槃》篇:「永矢弗告音『谷』。」 |
576 | 告,如字,叶音「谷」。 |
577 | 《豳風·七月》篇:「八月剝棗音『走』。」 |
578 | 「棗」字,無音「走」者,此葉也。 |
579 | 《小雅·正月》篇:「靡人弗勝音『升』。」《集傳》:「未有不為天所勝者也。申包胥曰:『人定則勝天,天定亦能勝人。』疑出於此。」 |
580 | 《毛傳》:「勝,乘也。」鄭云:「無人以不勝,言凡人所定皆勝王也。」《釋文》:「勝,毛:音『升』。鄭:尸證反。」今《集傳》所言,雖與鄭異,其讀則同也。不得音「昇」。音「升」者,葉耳。 |
581 | 《大雅·生民》篇:「鳥覆翼音『異』之。」 |
582 | 翼,叶音「異」。 |
583 | 又:「茀厥豐草音『苟』。」 |
584 | 「草」字,例叶此苟反,今云音「苟」,蓋坊本脫誤。 |
585 | 泛云四聲之誤 |
586 | 《小雅·小旻》篇:「何日斯沮上聲。」 |
587 | 《巧言》篇:「亂庶遄沮上聲。」 |
588 | 沮,在呂反,泛云上聲,世遂誤讀為「阻」。 |
589 | 《無將大車》篇:「維塵雍上、平二聲兮。」《集傳》:「雍,猶敝也。」 |
590 | 雍,於勇反,又於用反,不得有平聲。平聲是「辟雍」字。 |
591 | 《采綠》篇:「維魴及音『敘』,叶音『湑』。」 |
592 | 敘,本上聲,象呂反,乃又云叶音「湑」,蓋亦誤讀「敘」為去聲。 |
593 | 《大雅·靈臺》篇:「於論平聲鼓鐘。」《集傳》:「論,倫也。言得其倫理也。」 |
594 | 論,盧門反。今從鄭氏訓為「倫」,則當音「倫」。《釋文》「力迍反」是也。 |
595 | 《雲漢》篇:「則不可沮上聲。」 |
596 | 誤與《小雅·召旻》篇同。 |
597 | 《周頌·有客》篇:「有萋有且上聲。」《集傳》:「萋且,未詳。」 |
598 | 《傳》曰:「敬順貌。」《釋文》:「且,七序反。」泛雲上聲,世遂誤讀「了與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