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三十九

《卷三十九》[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類說卷三十九      宋 曽慥 編七書孫子。
3
廟算
4
兵者,詭之道也,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況無算乎鈍兵
5
鈍兵挫鋭,屈力殫貨,諸侯乗其敝而起,雖有知者,不能善其後。
6
拙速
7
兵聞拙速,未覩巧之乆也,善用兵」。
8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粮於敵,故軍食可足。
9
將民之司命。
10
兵貴勝,不貴乆,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
11
用兵法
12
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13
不戰而屈人之兵。
14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5
上兵
16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17
十則圍。
18
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19
大敵。
20
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將為國輔」。
21
將為國之輔,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縻軍
22
不知軍之不可進退,是謂縻軍勝負」。
23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24
善戰。
25
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故勝兵先勝而後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26
《交和》:
27
兩軍相對曰「交和」。
28
勝兵
29
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勝兵之戰,若决積水於千仞之谿者,形也。
30
正合竒勝。
31
凡戰者,以正合竒勝戰勢不過竒正相生如循環,擇人任勢。
32
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善戰之兵,如轉圜石於千里之山者,勢也。
33
致人不致於人」。
34
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趍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不致於人。
35
知戰之地:
36
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里會戰,不知戰之地,不知戰之曰,則左右前後不能救,况逺者數千里,近者數里乎?
37
兵形象水
38
水之形避高而趍下,兵之形避實而撃虛,水因地而致流,兵因敵而制勝。
39
倍道
40
卷甲而趍,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平兵以詐立。
41
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奪氣奪心。
42
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夜戰晝戰。
43
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所以變人之耳目也,避鋭氣。
44
朝氣鋭,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鋭氣,擊其惰歸,治心治力。
45
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逺,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
46
歸師勿遏。
47
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立,勿逆佯北勿從鋭卒勿攻。餌甘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勿關,窮師勿追。此用兵之法也。
48
將受命於君。
49
受命於君,圯地無舎,衢地合交,絶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即戰。
50
無恃其不來」。
51
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
52
五危
53
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忿速可侮。亷潔可辱,愛民可煩。
54
必勝:
55
凡軍好高惡,下貴陽賤,隂來生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
56
絶澗
57
凡地有絶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山水深大者為絶澗,四方高中央下者為天井,深山若蒙籠者為天牢,可以羅絶人者為天羅,地形陷者為天陷,澗道狹深者為天隙。
58
論軍勢
59
塵高而鋭者,車來也。卑而廣者,徒來也。散而脩逹者,樵採也。少而徃來者,營軍也。半進半退者,誘也。校而立者,饑也。汲而先飲者,渇也。見利不進者,勞也。鳥集,虛也。夜呼者,恐也。軍擾者,將先動也。旌旗動者,亂也。殺馬肉食者,軍無糧也。懸缶不返者,窮冦也。數賞者,窘也。數罸者,困也。來委謝者,欲休息也,進不求名。
60
進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於主,國之寳也。嬰兒愛子」。
61
視卒如嬰兒,故可與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俱死。
62
率然
63
善用兵者,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撃其首則尾至,撃其尾則首至,撃其中則首尾俱至,亡地死地。
64
陷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而後生脫兎。
65
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兎敵,不及拒五攻。
66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輪,四曰火庫,五曰火隊。
67
興師十萬,日費千金。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
68
五間
69
兵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呉子」。
70
醮呉起於廟。
71
魏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觴醮呉起於廟,立為大將,守西河,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
72
四不和
73
圖國家者,必先敎百姓而親萬民,有四不和不和,於國不可,出軍不和,於軍不可出陣,不和於陣,不可進,戰不和於戰,不可决勝。
74
戰勝守勝。
75
戰勝易,守勝難,故曰天下戰國。五勝者禍四,勝者敝,三勝者霸,二勝者王,一勝者帝。
76
兵起有五。
77
兵起有五:一曰爭名,二曰爭利,三曰積惡,四曰內亂,五曰因饑。
78
軍命
79
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扛鼎,足輕戎馬,搴旗取將,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選而別之,愛而責之,是謂軍命。
80
可撃之道。
81
武侯問敵可撃之,道起曰:「敵人逺來,行列未定,可撃既食,未設備可撃,奔走可撃勤勞,可撃未得地,利可撃失時,可撃,行未息可擊,渉水半渡可撃,狹路可撃,旌旗亂動,可撃,數移動,可撃將離,士卒可撃,心怖可撃,凡若此者,急撃勿疑。
82
四輕
83
用兵之道,先明四輕,地輕馬馬,輕人人輕,戰戰輕敵,進有重賞,退有重罪。
84
善將
85
凡兵戰之塲,止尸之地,必死則生,幸出則變善,將如坐漏船之中,伏燒屋之下,使知者不及謀,勇者不及慮。
86
天竈。
87
武矦曰:「三軍進止,有道無當,天竈無當龍頭,天竈大谷之口,龍頭大山之端,將戰審候風之從來,風順致敵而從之,風逆堅陣以待之」。
88
尉繚子:
89
彗柄
90
楚將公子心與齊人戰,時有彗星出柄,在齊柄,所在,勝不可撃。公子心曰:「彗星何知?」以彗鬬者固倒而勝焉。明日,與齊人戰,大破之。
91
助戰
92
天下諸國助我戰,猶良驥,騄耳之駛,彼駑鬐興角逐,何能餒吾氣哉!
93
三勝
94
兵有以道勝,有以威勝,有以力勝誅殺。
95
殺一人而三軍震者殺之,殺一人而萬人喜者,殺之歩鼓。
96
歩鼓趍戰,一歩一鼓也,制敵:
97
正兵貴先竒,兵貴後或先,或後制敵者也,太上無過。
98
賞如山,罸如谿,太上無過,其次補過《司馬法》。
99
好戰忘戰。
100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逐奔縱綏。
101
古者逐奔不過百歩,縱綏不過三舎賞罸。
102
賞不踰時,欲民速得為善之利也。罸不遷刻,欲民速覩不善之害也。
103
國容。
104
古者國容不入軍軍,容不入國戍軍。
105
古者戍軍三年不興,覩民之勞也,上下相報,知之至也。得意則凱歌,示一喜也。偃伯、靈臺,答民之勞,示伏也。
106
七政:
107
七政:一曰人,二曰正,三曰詞,四曰巧,五曰灾,六曰水,七曰兵,是謂七政。
108
黃石公《三畧》
109
簞醪投諸河。
110
將帥必與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敵乃可加,兵有全勝,昔良將有饋簞醪者,使投諸河,與士卒同流而飲。夫一簞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而三軍思為致死者,以滋味之及已也。
111
將禮。
112
軍井未達,將不言渇,軍幕未下,將不言倦,軍竈未炊,將不言饑,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是謂將禮財賞」。
113
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徃重賞,死士。
114
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士隆恩。
115
興師之國,務先隆恩。攻取之國,務先養民自専。
116
出軍行師,將在自専,進退內御,則功難成,使智使勇。
117
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趍其利,愚者不歉其死。
118
良弓藏。
119
「高鳥死,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卒離」。
120
人衆一合,不可卒離,威權一與不可!卒移《六韜》。
121
《主,尊《人安》
122
文王曰:「欲使主尊人安,奈何?」太公曰:「愛民而已,利而勿害,成而勿敗。生而勿殺,與而勿奪。樂而勿苦,喜而勿怒」。
123
六守
124
人君有六守:一曰仁,二曰義,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謀。
125
三寳。
126
人君無以三寳,借人借人,則君失其威,大農、大工、大商謂之三寳」。
127
失時:
128
日中必熭,操刀必割,執斧必伐。日中不熭,是謂失時。操刀不割,失利之期。執斧不伐,則人將欺。涓涓不塞,將為江河。熒熒不滅,炎炎奈何」。
129
六賊
130
王人者有六賊:一曰臣,有大作宮室傷王之徳,二曰民有任氣遊俠傷王之化,三曰臣有朋黨蔽賢傷王之權。四曰士有抗志高節,傷王之威,五曰臣有輕爵祿、喜犯難傷人之勞。六曰強宗侵奪傷庶人之樂七害。
131
又有七害:無智畧、權謀。王者慎,勿使為將。有名無實,慎勿與謀。朴躬惡服,偽人也。慎勿近,博聞高議,奸人也,慎勿寵。茍得輕死貪、求爵祿,慎勿使。技巧畢餙、傷農事者必禁之。巫蠱左道誘惑良民者,必止之賞罸。
132
賞一以勸百,罸一以懲衆用。賞貴信,用罸貴,必聖人將動。
133
鷙鳥將撃,卑飛歛翼,猛獸將摶,弭耳俯伏,聖人將動,必有愚色。
134
三戒
135
將有三戒: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張,蓋從中御。
136
民不可從外,治軍不可從中。御將者,人之司命」。
137
將不仁則三軍不親,將不勇則三軍不鋭,將不知則三軍疑,將不明則三軍傾,將不精㣲則三軍失其機。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備,將不強力則三軍失職,故將者,人之司命。
138
三陣
139
日月星辰一左一右,一向一背。此謂天陣丘陵水泉,亦左右前後之別,此謂地陣。用車用馬,用文用武,此謂人陣。
140
敵壘虛實
141
武王曰:「何以知敵壘虛實?」太公曰:「將必上知天道,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登高下望,觀敵變動望其壘,知其虛實,望其士卒,知其去來。
142
弱勝強,少撃衆。
143
武王曰:「以弱勝強,以少撃衆,奈何?」太公曰:「以少撃衆,必以日之暮伏於深草,要之隘路以弱勝,強者必得大國與鄰國之助」。
144
車騎
145
車者,軍之羽翼,所以陷堅陣,要強敵,遮走北也,騎者軍之伺候,所以踵敗,軍絶糧道,撃侵冦也!」李衛公問對。
146
正兵竒兵。
147
太宗將討高麗,曰:「兵少地遙,以何術臨之?」靖曰:「臣以正兵」。太宗曰:「平突厥,用竒兵」,「今言正兵何也?」曰:「諸葛亮七擒孟獲正兵而已。自黃帝以來,先正後竒,先仁義而後權譎。霍邑之戰師以義舉者,正也。建成墜馬,右軍少卻者,竒也。
148
八陣
149
太宗曰:「天、地、風、雲、龍、虎、鳥、蛇,斯八陣,何謂也?」靖曰:「傳之者,誤也。古人秘藏此法,詭設八名,本一也,分為八焉。天地者本乎旗號,風雲者本乎幡名,龍虎鳥蛇本乎隊伍之别,後世詭設物象,何止八乎?丘井之法。
150
黃帝始立丘井之法,因以制兵。井分四道,八家處之,其形井字,開方九焉。五為陣,法四為閒,地數起於五也。虛其中,大將居之。環其四面,諸部連遶,所謂終於八也。
151
竒正循環。
152
太宗曰:「卿視韓擒虎言,卿可與論,孫呉亦竒正之,謂乎?」靖曰:「擒虎安知竒正?但以竒為竒,以正為正爾,曽未知竒正循環之無窮也」。
153
四種
154
張良所學,《六韜》、《三畧》是也。韓信所學,穰苴、孫、武是也。大體不出三門,四種而已。太公謀八十一篇,不可以言窮。次公言七十一篇,不可以兵窮。太公《兵法》八十五篇,不可以才窮,此三門也。凡兵家權謀為一種,形勢為一種,及隂陽、技巧二種,此四種也。蕃長於馬,漢長於弩。
155
太宗曰:「蕃兵惟稱勒馬奔衝,此竒兵歟?漢兵惟強弩犄角,此正兵歟?」靖曰:「蕃長於馬馬利乎速鬬,漢長於弩弩利乎緩戰」。
156
諸將軍識虛實。
157
孫武十三篇,無出虛實,用兵識虛實之勢,則無不勝。今諸將但能言背實撃虛,及其臨敵,罕識虛實,蓋不能致人,反為敵所致也」。
158
治兵之法,徧告諸將,太宗曰:「孫子所言治兵何如?」靖曰:「以近待逺,以佚待勞,以飽待饑,畧言其槩耳。推此三義有六焉,以防待,來以靜,待躁以重、待輕以嚴、待懈、以治、待亂、以守待攻。太宗曰:「今人習《孫子》者,但誦空文,其治兵之法,宜徧告諸將」。
159
舊將凋零
160
太宗曰:「舊將先卒,凋零殆盡,諸軍新置,不經陳敵伍法」。
161
太宗曰:「數家伍法,孰者為要?」靖曰:「左氏云:先偏後伍。《司馬》曰:「五人為伍,尉繚子有束伍。今漢制有尺籍、伍符,後世符籍,以紙為之。臣酌其法,自五人變為二十五人,自二十五人變為七十五人。諸家兵法,惟伍法為要。穰苴所謂五人為伍,十五為隊,至今因之,此其要也」。
162
六花陣。
163
太宗曰:「李勣論兵多與卿合,但勣不究出處。卿所製六花陣色出,何術乎?」曰:「諸葛亮八陣法也。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隅落鈎連,曲折相對,古制如此,臣為圗因之,故內畫之方,外環之圓,是成六拖俗所號耳。曹公新書。
164
曹公驕而好勝,當時諸將奉新書,莫敢攻其短,臨敵立表,無乃晚乎!
165
三覆之義:
166
太宗曰:「曹公有戰騎遊騎,今何者比乎?」靖曰:「新書六戰騎居前,陷騎居中,遊騎居後,名號分為三類耳。曹公前後及中分為三覆,不言兩廂舉一端也。後人不觧三覆之義,臣熟用此法。逰騎當前戰,騎當後陷騎,臨變而分,皆曹公術也」。太宗嘆曰:「多少人為曹公所惑」。
167
不籍偽臣家。
168
太宗曰:「卿平蕭鋭,諸將欲籍偽臣家以賞士卒,獨卿不從,以謂蒯通不戮於漢。既而江、漢歸順,文能附衆,武能威敵,其卿之謂乎!」
169
推誠
170
李靖曰:「臣頃討突厥,總畨漢之衆,出塞千里,未嘗戮一楊干,斬一莊,賈亦推赤誠而已」。
171
變客為主。
172
因糧於敵,是變客為主也。飽能饑之佚,能勞之,是變主為客也」。
173
鐡蒺藜。
174
太宗曰:「鐡蒺藜行馬,太公所制乎?」靖曰:「有之。然拒敵而已,兵貴致人,非欲拒之也。太公六韜》,言守禦之具耳,非攻戰所施也」。
175
分而能合。
176
苻堅總百萬之衆而敗於淝水,此兵合而不能分也。呉漢討公孫述,與副將劉向分屯,相去二十里,述來攻,漢尚出,合撃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者也。李勣可保任。
177
太宗曰:「李勣、長孫無忌共掌國政,他日何如?」靖曰:「勣忠義,臣可保任也」。無忌佐命大臣,肺腑之親,然外貌不長,內亦嫉賢,故尉遅敬徳面折其短,遂引退焉。侯君集恨其忘舊,因以犯逆者,無忌致其然也。上曰:「勿泄也,朕徐思其處置」。
178
類說卷三十九
URN: ctp:ws16546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