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七十二

《卷七十二》[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帝王部 命相第二
2
晉元帝建武元年二月,以撫軍大將軍、西陽王粑,太保,太尉荀組為司徒。時帝即晉王位,欲以組為司徒,問太常賀循。循曰:「組舊望清重,忠勤顯著,遷訓五品,實允眾望」。於是拜之。十一月,以司空劉琨為太尉。太興四年七月,以驃騎將軍王導為司空。
3
永昌元年十一月,以司徒荀組為太尉。
4
明帝太寧三年閏八月,遺詔以太宰西陽王羲就酵醯、幾ㄌ子太子即成帝也
5
成帝即位,初以司徒王導錄尚書事,與中書令庾亮參輔朝政。
6
咸和四年三月,以征西大將軍陶侃為太尉,車騎將軍郗鑒為司空。
7
咸康四年五月,以司徒王導為太傅、都督中外諸軍事,司空郗鑒為太尉,征西將軍庾亮為司空。
8
六月,改司徒為丞相,以太傅王導為之。冊曰:「朕夙罹不造,肆陟帝位,未堪多難,禍亂旁興。公文貫九功,武經七德,外緝四海,內齊八政,天地以平,人神以和,業同伊尹,道隆姬旦。仰思唐、虞登庸,雋律,昝群官,允鶚績。朕思憑高謀,弘濟遠猷,維稽古昔,建爾于上公,永為晉輔,往踐厥職,敬敷道訓,以亮天工,不亦休哉!公其戒之!」
9
五年八月,復改丞相為司徒。十二月,以驃騎將軍琅琊王岳為之。
10
六年正月,以左光祿大夫陸玩為司空。
11
康帝即位,諒陰不言,委政于中書監庾冰。建元元年十月,以驃騎將軍何充為中書監、揚州刺史、錄尚書事輔政,以褚裒為衛將軍,領中書令。
12
穆帝永和二年二月,以左光祿大夫蔡謨領司徒,錄尚書六條事、撫軍大將軍、會稽王昱及謨並輔政。
13
八年七月,以鎮軍大將軍武陵王諼太宰、撫軍大將軍、會稽王昱為司徒,征西大將軍桓溫為太尉。
14
哀帝興寧元年五月,加桓溫侍中、大司馬、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15
廢帝太和元年十月,以會稽王昱為丞相。
16
簡文帝咸安元年十一月,以大司馬桓溫為丞相。
17
孝武帝太元元年正月,以尚書僕射謝安為中書監,錄尚書事。
18
二年八月,以謝安為司徒。
19
五年六月,以驃騎將軍瑯琊王道子為司徒。
20
六年十一月,以鎮東大將軍郗飾司空。
21
九年三月,以衛將軍謝安為太保。
22
安帝即位,初以司徒會稽王道子為太傅,輔政。
23
元興二年十二月,帝蒙塵于尋陽,桓玄逼帝西上,帝密詔以幽逼於玄,萬機虛曠,令武陵王遵依舊典,承制總百官行事。加侍中、大將軍。
24
義熙元年三月,帝至自江陵,以琅琊王德文為大司馬,武陵王遵為太保,鎮軍將軍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揚州刺史、錄尚書事。
25
十四年六月,劉裕為相國,封宋公。
26
恭帝元熙元年正月,以驃騎將軍劉道憐為司空。
27
後魏道武皇始元年七月即位。二年五月,以東平公元儀為驃騎大將軍、都督諸軍事、左丞相。
28
天興元年四月,以征虜將軍歷陽公穆崇為太尉,安南將軍、鉅鹿公長孫嵩為司徒。
29
五年十一月,徵相州刺史庾岳為司空。
30
明元泰常七年四月,以泰平王燾為相國,加大將軍。五月,以燾輔政,左丞相奚斤為左輔,太尉穆觀為右弼。《紀》、《傳》,奚斤拜右丞相,觀拜太尉年月。出則統輔朝政,入則應對左右,事無巨細,皆關決焉。
31
九月,以奚斤為司空,行揚州刺史。
32
太武始光二年三月,以司徒、北平王長孫嵩為太尉,平陽王長孫翰為司徒,宜城王奚斤為司空。
33
神⼵年七月,詔大鴻臚杜超為太宰、行征南大將軍,鎮鄴。
34
四年九月,以左光祿大夫崔浩為司徒,征西大將軍長孫道生為司空。
35
太延中,以侍中盧魯元為太保、錄尚書事。
36
太平真君五年正月,皇太子始總百揆,以侍中中書監穆壽、司徒崔浩、侍中張黎古弼輔政。
37
文成興安元年十月,即位,以驃騎大將軍元壽樂為太宰、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
38
十二月,以樂陵王周忸為太尉,平原王陸麗為司徒,鎮西將軍杜元寶為司空。
39
興光元年正月,以侍中伊暈司空。
40
太安元年十月,以遼西公常英為太宰。
41
獻文即位初,以侍中、車騎大將軍乙渾為太尉、錄尚書事,東安王劉尼為司徒,尚書左僕射和其奴為司空。又以乙渾為丞相,居諸王上,事無大小,皆決於渾。皇興元年閏正月,以頓丘王李峻為太宰。
42
二年六月,以昌黎王馮熙為太傅。
43
四年二月,以東郡王陸定國為司空。
44
孝文延興三年四月,假上黨王長孫觀司空討吐谷渾拾寅。
45
承明元年六月,征西將軍、安樂王長樂為太尉,尚書左僕射南平公目辰為司徒,南部尚書李治司空。太和元年三月,徵征西大將軍、雍州刺史東陽王丕為司徒。
46
三年九月,以侍中、司徒、東陽王丕為太尉,侍中、尚書右僕射陳建為司徒,侍中、尚書荀頹為司空。
47
九年十二月,侍中、淮南王他為司空。
48
十三年十二月,以尚書令尉元為司徒,左僕射穆亮為司空。
49
十五年十二月,以安定王休為太傅,齊郡王簡為太保。
50
十六年十月,以特進馮誕為司徒。
51
十八年十月,以太尉、東陽王丕為太傅。
52
二十三年二月,以長兼太尉、咸陽王禧為正太尉,中軍大將軍、彭城王勰為司徒。
53
宣帝即位初,以司徒彭城王勰總攝百揆,以侍中北海王祥為司空公,鎮南將軍王肅為尚書令,廣陽王嘉為左僕射,尚書宋弁為吏部尚書,與侍中、太尉公禧、左僕射、任城王澄等六人輔政。
54
景明元年二月,復以彭城王勰為司徒。
55
十月,改授勰司徒、錄尚書事。
56
二年正月,以太尉、咸陽王禧為太保,司空、北海王詳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又以太保王禧領太尉,大將軍、廣陵王羽為司徒。
57
十一月,以驃騎大將軍穆亮為司空,大將軍、北海王詳為太傅,領司徒。
58
四年七月,以彭城王勰為太師。
59
正始元年閏十二月,以驃騎大將軍高陽王雍為司空。
60
四年九月,詔曰:「朕秉歷承天,履年將紀,徙正宮極,歲浹歸餘。台懿茂親,祗勤已久,列司英彥,庸績未酬,非所謂有功見知,賞以時及。其以司空、高陽王雍為太尉,尚書令廣陽王嘉為司空」。
61
永平二年十月,以司空廣陽王嘉為司徒。
62
延昌元年正月,以車騎大將軍、尚書令高肇為司徒,光祿大夫、清河王懌為司空。
63
二年二月,太尉、高陽王雍進位太保。
64
孝明延昌四年正月,即位,詔太保、高陽王雍入居西柏堂,決庶政。又詔任城王澄為尚書令,百官總已以聽於二王。臣欽若等曰:孝明即位,年六歲,委政於二王也。
65
二月,太保、高陽王雍進位太傅、領太尉,司空、清河王懌為司徒,驃騎大將軍、廣平王懷為司空。
66
七月,司徒、清河王懌進位太傅,領太尉。司空、廣平王懷為太保、領司徒。驃騎大將軍、任城王澄為司空。
67
十二月,以高陽王雍為太師。
68
熙平二年四月,以中書監胡國珍為司徒公。
69
八月,詔侍中、太師、高陽王雍入居門下,參決尚書奏事。
70
神龜二年五月,以司空、任城王澄為司徒,驃騎大將軍、京兆王繼為司空。
71
正光元年九月,以太師、高陽王雍為丞相。
72
十月,以驃騎大將軍、汝南王悅為太尉公。
73
十二月,以司空京兆王繼為司徒公。
74
二年三月,以儀同劉騰為司空公。
75
四月,司徒、京兆王繼進位太保,車騎大將軍崔光為司徒公。
76
三年十二月,太保、京兆王繼為太傅,司徒崔光為太保。
77
四年九月,詔侍中、太尉、安南王悅入居門下,與丞相、高陽王雍參尚書奏事。
78
十二月,以悅為太保。
79
五年十二月,詔太傅、京兆王繼為太師。
80
孝昌元年正月,以太師京兆王繼為太尉。
81
二年正月,以太保汝南王悅領太尉。
82
三年正月,以司空公皇甫度為司徒,儀同三司蕭寶寅為司空。又以皇甫度為太尉。
83
孝莊建義元年四月即位。以前太尉公、江陽王繼為太師,北海王顥為太傅,光祿大夫李延匚太保,并州刺史元天穆為太尉公,侍中楊椿為司徒公,車騎大將軍穆紹為司空公,領尚書令。
84
七月,以大將軍爾朱榮為柱國大將軍、錄尚書事。
85
永安元年九月,以爾朱榮為大丞相、都督河北諸軍事,以司徒公楊椿為太保,城陽王徽為司徒。
86
十月,以爾朱榮為太師。
87
二年七月,以大將軍、上黨王天穆為太宰,司徒公、城陽王徽為大司馬、太尉公。
88
閏七月,以侍中、太傅李延實為司徒。
89
十月,以前司空公丹陽王蕭贊為司徒公。
90
十一月,以司空公蕭贊為太尉公,雍州刺史長孫稚為司徒公。
91
三年十一月,以司徒公長孫稚為太尉公。
92
前廢帝普太元年三月,詔太師、青州刺史魯郡王肅還為太師,車騎大將軍、沛郡王欣、清河王ゲ⑻傅,驃騎大將軍、尚書令爾朱世隆為太保,前太尉公長孫稚為司徒公、錄尚書事。稚固辭。除驃騎大將軍,以趙郡王諶為司空公。
93
四月,以侍中、驃騎大將軍爾朱彥伯為司徒公。
94
後廢帝中興元年十月即位,以大將軍高歡為侍中、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以兼侍中、撫軍將軍高乾邕為侍中、司空公。
95
二年二月,以丞相高歡為大丞相、柱國大將軍、太師。出帝太昌元年四月即位。高歡為大丞相、大柱國、大將軍、太師,世襲定州刺史。
96
五月,以太傅、淮陽王欣為太師,司徒、趙郡王諶為太保,南陽王寶矩為太尉,侍中、太保、錄尚書事長孫稚為太傅,前司空高乾邕復司空,侍中、清河王ノ司徒。
97
永熙二年二月,以司空高乾邕為驃騎大將軍,以咸陽王坦為司空公。
98
三月,以侍中、太保、趙郡王諶為太尉公,侍中、太尉公、南陽王寶矩為太傅、開府、尚書令。
99
七月,以太師、廣陵王欣為大司馬、侍中,以太尉公、趙郡王諶為太師,以前司徒公、燕郡王賀拔允為太尉公。
100
三年五月,以大司馬、侍中、廣陵王欣為左軍大都督、太傅、錄尚書事。
101
西魏文帝大統元年正月,以關西大行臺宇文泰都督中外諸軍事、大行台、錄尚書事。
102
十四年五月,進泰為太師。
103
廢帝即位,初以太師宇文泰為大塚宰,總百揆。
104
恭帝三年正月,行周禮,建六官,以宇文泰為太師、大塚宰,柱國李弼為太傅,大司徒,趙貴為太保,大宗伯獨孤信為大司馬,于謹為大司寇,侯莫陳崇為大司空。
105
後周閔帝元年,時不建年紀。正月,以大塚宰、大司馬獨孤信為太保,大宗伯、中山公獲為大司馬。
106
二月,以大司空侯莫陳崇為太保,大司馬,晉國公獲為大蒙宰,柱國賀蘭祥為大司馬,高陽公達奚武為大司寇。
107
九月甲子,明帝即天王位。二年正月,以大蒙宰晉公塚為太師。
108
高祖武帝保定元年正月,以太師、大蒙宰、晉公獲為都督中外諸軍令,五府總於天官。
109
三年四月,以柱國達奚武為太保。
110
天和三年四月,以太保達奚武為太傅,大司馬尉遲回為太師。
111
建德元年三月,太師、大塚宰晉公獲誅。以太傅尉遲迥為太師,柱國竇熾為太傅,大司空李穆為太保,齊國公憲為大塚宰。
112
宣政元年二月,大塚宰譙王儉薨。以上柱國、越王盛為大塚宰。
113
宣帝即位初,以趙王招為太師,陳王純為太傅。
114
大象元年正月,初置四輔官,以大蒙宰越王盛為大前疑,蜀國公尉遲迥為大右弼,申國公李穆為大左輔,隋國公楊堅為大後丞。
115
二月,以大前疑越王盛為太保,大右弼尉遲迥為大前疑,代王達為大右弼。
116
五月,越王盛代王達之國。七月,以大後丞楊堅為大前疑,柱國司馬消難為大後丞。
117
八月,以雍州牧畢王賢為太師,上柱國韓建業為大左輔。
118
靜帝即位,初以漢王贊為右大丞相,隋國公楊堅為左大丞相。帝居諒ウ,百官總己以聽於左丞相。又以漢王贊為太師,並州總管李穆為太傅,宋王實為大前疑。秦王贄為大右弼、燕國公匚大左輔,又去丞相左右之號。以隋公楊堅為大丞相,又以為大塚宰,五府總於天官。
119
大定元年二月,以大丞相楊堅為相國,總百揆,尋禪于隋。
120
高祖文帝開皇元年二月,即位。以并州總管李穆為太師,鄧國公竇熾為太傅,幽州總管于翼為太尉,相國司馬高ξ尚書左僕射兼納言,相國司錄虞慶則為內史監,相國內郎李德林為內史令。
121
三月,以太子少保蘇威為納言。
122
九年四月,以晉王廣為太尉。六月,以荊州總管楊素為納言。
123
十年七月,以納言楊素為內史令。
124
仁壽元年正月,以晉王昭為內史令。
125
二年十月,以工部尚書楊達為納言。
126
煬帝大業二年六月,以尚書令楊素為司徒。
127
三年九月,以戶部尚書楊文思為納言。
128
唐高祖武德元年五月,即位。六月,以相國長史裴寂為尚書右僕射,相國司馬劉文靜為納言,戶部尚書蕭嫦喙、司錄竇威並為內史令。
129
是年,以將作大匠竇抗兼納言。
130
二年正月,以黃門侍郎陳叔達為納言。十月,以黃門侍郎楊恭仁為納言。
131
三年三月,改納言為侍中,內史令為中書令,以內史侍郎封德彞兼中書令。
132
六年四月,詔曰:「端揆之職,綜理百司,任望斯重,勳賢攸寄。尚書左僕射魏國公寂,風格淹粹,局量弘雅,早預經綸,元功特著,燮諧治本,茂跡以宣。中書令、宋國公蕭嬤淨,持胰芬德,某逅乩居顯要,厲精理術,獻納惟允。周慎有聞,宣穆彞章。允鶚政寂,可尚書左僕射。嬋繕惺橛,移蛻洹S忠。約嬤惺榱罘獾亂臀中書令。
133
九年正月,詔曰:「槐路清肅,台階重峻,經邦論道,燮諧是屬。然而表德優賢,昔王令典,庸勳紀績,列代通規。尚書左僕射魏國公寂,地胄清華,風神鹽蛄,⒅疚略>,至亢胙牛,爰自義旗,早參締構,英契所感,實資同德。譬茲梁棟,有若鹽梅,翊贊綢繆,庶政惟允。歷居端揆,彞章緝穆,元功懋德,膺茲重望。可司空」。
134
六月,太宗平內難,立為皇太子。七月,以太子左庶子高士廉為侍中,右庶子房玄齡、詹事宇文士及並為中書令,尚書右僕射蕭嫖尚書左僕射,中書令,封德彞為尚書右僕射。
135
太宗貞觀元年六月,以太子少保蕭婕嬪惺樽篤蛻洹。
136
七月,詔曰:「望隆朝右,任重國鈞,尚想風猷,義惟賢戚。吏部尚書、齊國公長孫無忌,識量弘遠,神情警發,道剁粕鴆,拋飾奈溟。蹤拗策電,斷風馳,干戈所指閬霧散,幾深之理彌著,忠義之節以彰。斯固立德佐時,靈靈輔闕,宜以翼贊授之端。揆可尚書右僕射」。
137
二年十二月,以黃門侍郎王治侍中。
138
三年二月,詔曰:「尚書政本,端揆任隆,自非經國大材,莫副斯舉。中書令兼太子詹事邢國公房玄齡,器宇沉遂,風度弘遠,譽彰遐邇,道冠簪纓。兵部尚書、檢校侍中蔡國公杜如晦,識量清舉,神彩凝映,德宣內外,聲溢廟堂。朕自克平宇縣,締構資始,葉贊經綸,厥功甚茂。深謀秘略,動合規矩,忠議讜言,事多啟沃。及典司樞要,綢繆宸湛,物成務,知無不為。可謂神逵⒘樘,熳嗜私懿。⒁俗芩競庵,峁獠大猷。玄齡可尚書左僕射,餘如故。如晦可尚書右僕射。又以尚書左丞魏徵為秘書監,參預朝政。
139
四年二月,以御史大夫溫彥博為中書令。
140
八月,詔曰:「端右望隆,寄任尤重,實資勛德,朝難其選。左光祿大夫、行兵部尚書、代國公李靖,識度宏遠,才略優贍,博綜機務,兼資文武,誠著夷險,效彰出納,便蕃省闥,詳謹有聞。宜緝彞倫,允茲名器。可尚書左僕射」。
141
七年二月,以秘書兼檢校侍中魏徵為侍中。
142
十一月,詔曰:「論道台階,實賴明哲。丹青神化,寄深燮理。自非鹽梅,是屬棟揮。洩樵蚩踔,百鼓茇杌,蟣乇縛府,儀同三司。齊國公無忌,器宇凝正,風度峻遠,才包文武,地兼賢戚。誠著草昧之辰,業預艱難之始,功侔十亂,聲高三傑。亮采銓衡,庶僚有序。儀刑端右,彞章以穆。自任參鼎司,位班槐路蹀,謚美形於縉紳,翼贊之規彰于帷找。順緱器允副具。瞻可司空,所司具禮,以時冊命。
143
九年十二月,以右光祿大夫蕭嬉讕商亟,參預朝政。
144
十六年六月,詔曰:「文昌治本,端副望隆,朝綱所屬,選眾斯在。中書令、虞國公溫彥博,體業貞固,學藝該明,器惟瑚璉,材稱棟。蝗巫芩柯,謚熬詠密,乃心著於帷幄,嘉謀表於樽俎。寄深啟沃,義切鹽梅,宜升禮闈,允茲彞序。可尚書右僕射,勳封如故」。又以太常卿楊師道為侍中。
145
十二年七月,詔曰:「司會政本,執法任隆,歷選攸難,惟賢是屬。特進、吏部尚書、申州刺史、上柱國、申國公高士廉,器宇沖邈,機神峻遠。材稱棟煌,重縉紳。地惟姻婭,乃誠著于疇昔。業預經綸,嘉庸彰於夷險。出總方嶽,入贊機衡,獻替之情,譽光八舍。銓綜之美,聲洽九流,啟沃是寄,鹽梅斯在。宜貳端右允,副式瞻可。尚書右僕射、特進、刺史、勛、官、封並如故」。
146
十三年十一月,以侍中楊師道為中書令。
147
十六年正月,以中書侍郎岑文本專知機密。
148
七月,詔曰:「古先哲后,咸正庶官,德優者爵高,功多者祿厚。是以經邦緯國,必俟蕭、曹之勳,燮理陰陽,允歸鍾華之望。司空、趙公無忌,識量弘博,風度峻遠,地惟親賢,才稱梁棟。締構霸業,茂勳著於艱難。弼成王道,乃心竭于寅亮。鹽梅是寄,丹青攸屬,德綜璣衡,聲猷具舉。自升槐鉉,歲月亟移,固以勒美太常,書忠令甲者矣。且陟中台,式典邦教,可司徒」。
149
又詔曰:「惟天為大,資四序以成功。惟王建國,候三台以弘化。故隆漢受命,吳、鄧飛聲。有晉勃興,荀何底績。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太子少師、上柱國、梁國公房玄齡,器範忠肅,識具明允。才稱王佐,望乃時英。霸國爰始,預經綸之業,鼎命惟新,贊隆平之化。誠固金石,勳勒鐘鼎。自任總庶尹,職重朝端,心力書於翼亮,劬勞積於歲序。而志在沖退,有懷止足,固陳衰痾,屢上表疏。然則燮揆禮閣,職務實繁,論道槐廷,望實攸屬。宜加寵命,平茲水土。可司空」。
150
十七年八月,以工部尚書張亮為刑部尚書,參預朝政。
151
十八年八月,以散騎常侍劉洎為侍中,中書侍郎岑文本、馬周並為中書令。九月,以黃門侍郎褚遂良參預朝政。
152
十九年二月,以吏部尚書楊師道為中書令。
153
二十二年正月,以司徒長孫無忌兼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二省事,刑部侍郎崔仁師為中書侍郎,參知機務。
154
九月,以黃門侍郎褚遂良為中書令。
155
高宗即位,初以禮部尚書兼太子左庶子于志寧、少詹事兼尚書左丞張行成並為侍中,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輔為中書令,以司徒、揚州大都督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三省並如故。又以特進李刮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156
永徽二年正月,以黃門侍郎宇文節、中書侍郎柳並同中書門下三品。
157
八月,以侍中于志寧為尚書左僕射,侍中張行成為尚書右僕射,並同中書門下三品。中書令高季輔為侍中。
158
三年二月,以同州刺史褚遂良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159
三月,以黃門侍郎宇文節為侍中,中書侍郎柳為中書令。
160
四年二月,以開府儀同三司李刮司空。
161
九月,以吏部尚書褚遂良為尚書右僕射,依舊知政事。
162
十一月,以禮部尚書崔敦禮為侍中。
163
六年五月,以黃門侍郎韓瑗為侍中,中書侍郎來濟為中書令。
164
七月,以侍中崔敦禮為中書令。
165
顯慶元年三月,以戶部侍郎杜正倫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166
三年三月,以中書侍郎李義府為中書令,黃門侍郎杜正倫兼度支尚書,依舊同中書門下三品。
167
八月,以禮部尚書許敬宗為侍中。
168
九月,以度支尚書杜正倫為中書令。
169
三年十一月,以侍中、皇太子賓客、權檢校中書令許敬宗為中書令,賓客如故。
170
是月,以大理卿辛茂將為侍郎。
171
四年四月,以尚書左僕射于志寧為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黃門侍郎許圉師參知政事。
172
五月,兵部尚書任雅相、度支尚書盧承慶並參知政事。
173
七月,普州刺史李義甫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174
龍朔二年二月,改門下省為東臺,中書省為西台,侍中為左相,中書令為右相,以中書令許敬宗為右相,散騎常侍許圉師為左侍極、檢校左相。五月,以左侍極許圉師為右相。
175
十月,以西臺侍郎上官儀同東、西臺二品。
176
三年正月,以司列太常伯李義甫為右相。
177
麟德元年八月,以司列太常伯劉祥道為兼右相,大司憲竇德玄兼司元太常伯,檢校左相。
178
十二月,以太子右中獲樂彥瑋、西台侍郎孫處約同知政事。
179
二年三月,以司戎太常伯姜恪同東西臺三品。
180
四月,以左侍極陸敦信為檢校右相。
181
乾封元年七月,以大司憲劉仁軌兼右相。
182
二年六月,西臺侍郎楊武、戴至德,東臺侍郎李安期、張文喜,⑼東、西台三品。
183
總章二年三月,以東臺侍郎郝處俊同東西台三品。十二月,依舊以左相為侍中、右相為中書令,東西臺為中書門下。是月,太子左庶子劉仁軌同中書門下三品。
184
上元二年八月,以太子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劉仁軌為左僕射,依舊修國史。大理、同中書門下三品張文銜,侍中、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郝處俊為中書令,吏部侍郎李敬玄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並依前監修國史。
185
二年十二月,以右肅機李敬玄為西台侍郎、同東西台三品。
186
三年三月,黃門侍郎來恒、中書侍郎薛元超並同中書門下三品。
187
四月,以中書侍郎李義琰中書門下三品。
188
六月,黃門侍郎高智周同中書門下三品。
189
儀鳳元年十一月,以吏部尚書李敬玄為中書令。
190
四年四月,以中書令郝處俊為侍中。
191
調露二年四月,黃門侍郎裴炎、崔知溫、中書侍郎王德真並同中書門下三品。
192
永隆二年閏七月,以黃門侍郎裴炎為侍中,黃門侍郎崔知溫、中書侍郎薛元超並為中書令。
193
永淳元年四月,黃門侍郎郭待舉、兵部侍郎岑長倩、中書侍郎郭正一、吏部侍郎魏玄同並與中書門下同承受進止平章事。高宗謂中書令崔知溫曰:「待舉等歷任尚淺,且令預聞政事,未可即與卿等同名稱」。自是外司四品已下知政事,遂以平章為名,自待舉等始。
194
十月,黃門侍郎劉景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195
中宗神龍元年正月,自皇太子監國,以司刑少卿兼相王府司馬袁恕己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則天時改中書門下為鳳閣,鸞臺侍中為納言。是月,太子即皇帝位。以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張柬之為夏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崔玄轡守內史,又以袁恕己同鳳閣鸞臺三品,左羽林將軍敬暉及右羽林將軍桓彥範並為納言。是月,詔台閣官各並依永淳以前故事。
196
二月,以太子賓客武三思為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散騎常侍武攸暨為司徒,國子監祭酒、弘文館學士祝欽明同中書門下三品。
197
四月,以端州高要縣尉魏元忠為衛尉卿、同中書門下三品。又以刑部尚書韋安石為吏部尚書,太子賓客李懷遠為右散騎常侍,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唐休景為輔國大將軍。中書令崔玄轡檢校益州都督長史、判都督事。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兼檢校雍州長史楊再思兼檢校楊州大都督長史、判都督事。國子監祭酒、中書門下三品祝欽明為刑部尚書,並同中書門下三品。初,高宗在春宮,元忠等繼為左右庶子等官,故有斯授。又以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張柬之為中書令。五月,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韋安石檢校同中書令。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魏元忠檢校侍中。
198
六月,詔尚書左僕射豆盧欽望軍國重事,中書門下可共平章。又以檢校中書令韋安石為中書令,檢校侍中魏元忠為侍中,檢校兵部尚書楊再思為戶部尚書兼檢校中書令。
199
七月,太子賓客韋巨源同中書門下三品,依舊西京留守。
200
十月,侍中魏元忠為中書令,檢校中書令楊再思為侍中。
201
二年正月,吏部尚書李嶠同中書門下三品,中書侍郎于惟謙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202
二月,刑部尚書韋巨源同中書門下三品。
203
三月,以戶部尚書蘇瑰為侍中、西京留守。
204
七月,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李嶠為中書令,韋巨源為吏部尚書,依舊同中書門下三品。前左散騎常侍蘇瑰以本官同中書門下三品。
205
景龍元年九月,兵部尚書宗楚客、左衛將軍兼太府卿紀處訥,並同中書門下三品。又以吏部侍郎蕭至忠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206
是月,以侍中楊再思為中書令,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韋巨源太府卿:同中書門下三品紀處訥並為侍中。
207
三年二月,侍中韋巨源為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宗楚客為中書令,中書侍郎蕭至忠為侍郎,太府卿韋嗣立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兵部侍郎趙彥昭為中書侍郎,太常少卿鄭飾、吏部侍郎及中書侍郎崔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禮部尚書韋溫為太子少保:同中書門下三品。時政出多門,遷除甚眾,無聽事可以處之。時人語曰:「宰相無坐處」。
208
八月,以特進韋安石為侍中,侍中蕭至忠為中書令。九月,以吏部尚書蘇瑰為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十二月以前,右僕射唐休肝太子少師、同中書門下三品。
209
睿宗初,平韋庶人,以苑總監鍾紹京為中書侍郎,前同州朝邑縣尉劉幽求為中書舍人,並參知機務。黃門侍郎李日知同中書門下三品。又以中書侍郎鍾紹京為中書令。及即位,以太常少卿薛稷為黃門侍郎、參知機務,許州刺史姚元之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兵部尚書韋嗣立為中書令,以兵部侍郎兼知雍州長史崔日用為黃門侍郎、參知機務,雒州長史宋肝檢校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210
景愣年正月,太僕卿郭元振、中書侍郎張說並同門下中書平章事。
211
四月,以侍中韋安石為中書令,黃門侍郎李日知為侍中。
212
五月,以殿中監竇懷貞為左臺御史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九月,遷侍中。
213
十月,以吏部尚書劉幽求為侍中,右散騎常侍魏知古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子詹事崔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侍郎陸象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214
太極元年正月,以戶部尚書岑義、左臺御史大夫竇懷貞並同中書門下三品。六月,羲遷侍中。七月,懷貞遷尚書右僕射、平章事、軍國重事。
215
先天元年八月,以右散騎常侍、中書門下三品魏知古為侍中、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崔為中書令。
216
二年正月,以吏部尚書兼太子右諭德蕭至忠為中書令。
217
玄宗先天二年七月,既誅太平公主。是月制曰:「殷命百工,傅膺審象。漢推三傑,良屬運籌。不有斯人,孰賚予弼。尚書左丞張說,居正含道,體直理精。朕昔在承華,首延博望,談經之際,欽若讜言。揮翰之門,潤色鴻業,屢陳規益,見嫉姦回。頃雖抗迹疏遠,而乃懷饑渴。今群凶已服,大猷伊始,永言亮采,光朕側席之期。俾茲啟沃,咸服濟川之望。宜參鼎鉉,式綜絲綸。可中書令」。
218
八月,以封州流人劉幽求忠而獲罪,乃下制曰:「劉幽求風閾,感川嶽粹靈,學綜九流,文窮三變。茂勳立艱難之際,嘉謨盈啟沃之功。在讜直以不回,為姦邪之所忌。[C260]萌頗露,譖端竊發。元宰見逐,讒人孔多。既殄群凶,方宣大化。期問政於經史,載登賢於卜夢。可守尚書右僕射、知軍國大事、徐國公,實封並復舊」。
219
十月,畋于渭川,以同知刺史姚元之入為宰輔。制曰:「王佐之重,師兵之任,旁求梗燴,嘰司噠耙υ之,宏略冠時,偉才生代,識精鑒遠,正辭強學,有忠臣之操,得賢相之風,宜踐台衡,規益斯在。頃居藩郡,循良是屬,載懷一德,分命六官,︳謨允歸,文武兼濟,式憑帷幄之算,宜副韜鈐之委。可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十二月,改元開元,改中書為紫微,門下為黃門,侍中為監,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以兵部尚書、同紫微黃門三品姚元崇兼紫微令。以尚書左僕射、兼侍中劉幽求為尚書左丞相兼黃門監,正官名也。是月,制曰:宰輔之任,謨猷是屬,不有大材,孰堪景化。黃門侍郎盧懷慎,貞良純懿,孝悌仁厚,度量深於江海,堅清邁於冰雪,事皆體大,詎觀非聖之書,心必在公雅契惟賢之典。故能危言正色,直道匪躬。比之微管,求而得說,宜寵瑣闈,參乎鼎座,可同紫微黃門平章事。
220
開元二年正月,制曰:「古稱納言,亦號常伯,厥命惟允。朕之股肱,俾魯杉,聿歸良輔。黃門侍郎同紫微黃門平章事盧懷慎,氣實溫厚,生於薊北,年始英妙,出相山東。王佐所期,人師攸屬。考彼揚歷,外內獻替,許國忘身,立朝正色。有仲山甫之節,成管夷吾之能,故其道彌尊其心,益下可以輔我。王度弼于朕躬,用增輝於侍帷。宜拜寵於參華,可黃門監。
221
四年十一月,制曰:「軒夢三相,舜舉八元,咸佇人傑,以宣邦政。尚書左丞、上柱國安陽縣開國男源乾曜,雅文強學,達識周材,貞白可以勵時,道義可以引物。虛懷同於抱月,懸鏡不疲,利器比屋,成風弗刂鍾無滯,固可光左曹之駁議,翼中禁之謀猷,用參金鉉之司,兼踐玉臺之副。可黃門侍郎、同紫微黃門平章事,勳封如故」。
222
閏十二月,制曰:「虞廷稱盛任於夔龍,周邦以寧屬於閎散。是知出納惟允,必俟奇英,啟沃,以光實資茂彥。銀青光祿大夫、守刑部尚書、上柱國、廣平郡開國公宋鈣饔,金峻,執心勤直,銀青光祿大夫、行紫微侍郎兼知制誥、上柱國許國公蘇姆緙,螄昝茉逅記寤或掌憲。南宮持平,邦典或代言。西掖翊輔,政途咸竭。奉上之心俱盡,匪躬之節九流。俟其澄序眾務,資其弼諧,宜委銓管,兼侍帷幄。縛墑乩舨,可惺榧婊潑偶,帑目賞紫。微黃門平章事、散官、勳封各如故。
223
五年九月,改紫微黃門依舊為中書門下。
224
八年正月,以京兆尹源乾曜為黃門侍郎,並州大都督府長史張嘉貞為中書侍郎,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五月,乾曜為侍中,嘉貞為中書令。
225
九年九月,制曰:「乾坤以陰陽化成,后王以輔弼興理,所以寅亮天極,緝熙帝圖,非夫大賢,孰寄斯任。天兵軍節度大使、右羽林將軍兼并州長史、攝御史大夫、燕國公兼修國史張說,挺其公才,生我王國體文武之道,則出將入相,盡終身之節,亦前疑後丞。諒可以弘此大猷,總其邦政。允鶚績保祿始銥墑乇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勛封修國史如故。仍即馳驛赴京。
226
十一年四月,制曰:「晉稱內史以司號令,漢曰尚書,是主喉舌。周平,郡國,以佐王教。兵部尚書兼中書令張說,履道體政,經德立言,吏部尚書王曛宜喔,占蠆┪藕曄恫,⒉虐王佐,望重時英,內訓五品,外清九服,嘉謀必盡,庶績允康。宜參五臣之命,以正三台之象。說可。中書令昕殺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227
十四年四月,以戶部侍郎李元鍛中書門下平章事。
228
十六年十一月,以河西節度使、判涼州蕭嵩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229
十七年六月,以戶部侍郎宇文融為黃門侍郎,兵部侍郎裴光庭為中書侍郎,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230
二十一年三月,制曰:「思致雍熙,聿求良輔,久勤夢寐,近在周行。尚書左丞韓休蘊道弘深,秉德經遠,清誠可以軌物,素行可以律人。一自登朝,備聞體國,志存公亮,誠合始終。而羽翼朕躬,金玉王度,人望是在,朝選無踰。宜拜命於瑣闥,俾兼和於鼎實。可守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231
十二月,制曰:「風闃感,必生王佐。廟廊之任,爰在柱臣。京兆尹裴耀卿,含元精之休,體度弘遠。前中書侍郎張九齡,挺生人之秀,器識通明,并風望素高,人倫是仰,以叶彼寅亮,當滋啟沃。皇貝士既資鼎實之和,為國急賢,實唯金華之事。耀卿可黃門侍郎,九齡可起復中書侍郎,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232
二十二年五月,以黃門侍郎李林甫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233
二十四年十一月,殿中監牛仙客為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234
天寶元年二月,改侍中為左相,中書令為右相,黃門侍郎為門下侍郎,尚書左右丞相依舊為左、右僕射。
235
八月,以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李彌為左丞。
236
五載四月,門下侍郎陳希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237
六載二月,希烈遷左相。
238
十一載十一月,制曰:「先王立政,必惟擇賢。所以時亮天功,葉修人紀,總茲三事,是屬中書。審于百工,僉曰亞相。銀青光祿大夫、御史大夫、判度支事、權知太府卿、兼蜀郡長史、持節、劍南節度使、度支營田等副大使、本道兼山南西道採訪處置使、兩京太府、司農出納監倉、祠祭木炭、宮市長春九成宮使、關內道及京畿採訪處置使、上柱國、弘農縣開國伯楊國忠,純粹精明,懸解虛受,比之管樂,文多體要之詞。擬于邴魏,武有韜鈐之學,直方其道,簡易成能。往自星郎,爰秉天憲,軍國大政,弘益滋多,則造膝沃心,已期王佐,彌綸經濟,同致雍熙。況南臺蒙宰,尤思藻鑒,西垣鼎座,深佇燮和,會予宿心,升爾為相,宜兼密啟,式總如綸。可守右相,兼吏部尚書、集賢殿學士、修國史、崇玄館大學士、太清太微宮使,仍判度支。及蜀郡大都督府長史、劍南節度度支營田副大使,本道兼山南西道採訪處置使、兩京出納勾當租庸鑄錢等使並如故」。十三載八月,以吏部侍郎韋見素為武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239
十五載六月,玄宗幸蜀,次河池郡。劍南留後、司勳郎中崔圓奏西川歲稔民安,儲供無缺,授圓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240
七月,至普安郡,憲部侍郎房喲蛹俺擻嘸于郡舍,與語甚悅,即日拜永舨,可惺櫫中書門下平章事。是日,車駕至巴西郡,太守崔渙迎謁,即日拜門下侍郎、中書門下平章事。以武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韋見素為左相。初,崔渙為司門員外郎,楊國忠出不附已者,渙以例遷劍南刺史。至是抗詞忠懇,皆究理體,玄宗嘉之,以為得渙晚。
URN: ctp:ws170362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