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十四

《卷十四》[View] [Edit] [History]

1
噎膈門
2
開關利膈丸寶監名人參利膈丸 治腸胃壅滯。噎膈不通。大便燥結。
3
木香 檳榔各七錢 人參 當歸酒洗 藿香 甘草炙。 枳實炒。各一兩
4
大黃酒蒸 濃朴姜制。各二兩
5
滴水為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後米飲下。 按此本小承氣加入參、歸等味。意在養正祛邪。而實攻多於補。惟熱壅膈塞用之庶為得宜。然噎膈之燥結。皆由五志抑鬱。傷耗精氣而成。
6
非有熱邪留結。可攻下而除也。用方者審諸。
7
五噎丸千金 治胸中久寒。嘔逆妨食。結氣不消。
8
乾姜 蜀椒 吳茱萸 桂心 細辛各一兩。 人參 白術各二兩
9
橘皮 茯苓各一兩半 附子一枚。炮
10
上為細末。煉白蜜丸。梧子大。酒服十五丸。日三服。漸加至三十丸。
11
五膈丸千金 治飲食不得下。手足冷。上氣喘息。
12
麥門冬三兩。去心 甘草二兩 蜀椒炒去汗 遠志肉 桂心 細辛 乾姜炮。各一兩 附子一枚。炮 人參二兩
13
上為細末。煉白蜜丸彈子大。先食含一丸。細細咽之。喉中胸中當熱。藥丸稍盡。再含一丸。
14
日三夜二服。七日愈。
15
五噎、五膈二丸。同用參、附、椒辛、姜、桂之屬。一以肝氣上逆。胃氣不下而嘔噎。故用萸、橘以疏肝降逆。苓、術以健胃通津。一以腎氣不蒸。肺胃枯槁而不納。故用冬、草以滋肺和胃。
16
遠志以補火生土。又嘔噎而藥食可進者。頻與小丸調之。膈塞而飲食不納者。時用大丸噙之。其立法之詳若此。可不辨而忽諸。
17
旋復代赭石湯玉函 治胃虛噫氣不除。
18
旋複花二錢 代赭石 。一錢 人參二錢 甘草炙。二錢 半夏三錢
19
生姜半兩 大棗四枚。擘
20
上七味。水煎去滓。分溫日三服。
21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異功散四君子湯下 四君子湯方祖 指迷七氣湯局方七氣湯下 局方七氣湯方祖
22
四物湯方祖 代抵當丸抵當湯下 理中湯方祖 越鞠丸鬱門 崔氏八味丸方祖
23
二陳湯方祖
24
反胃門
25
藿香安胃散 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嘔吐不腐。
26
藿香 橘紅各半兩 丁香三錢 人參一兩
27
為散。每服二錢。生姜三片。水煎溫。食前和滓服。
28
四逆湯方祖 小半夏湯二陳湯下 大半夏湯二陳湯下 理中湯方祖 茯苓澤瀉湯五苓散下
29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異功散四君子湯下 平胃散方祖 四君子湯方祖 桂苓丸五苓散下
30
七味白術散四君子湯下 二陳湯方祖 開關利膈丸噎膈門 固本丸二冬膏下
31
逍遙散虛損門
32
歸脾湯保元湯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黑錫丹金液丹下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代抵當丸抵當湯下
33
嘔吐噦門
34
金匱甘草粉蜜湯 治吐涎心痛。發作有時。毒藥不止。吐蛔者。
35
甘草半兩三錢。即鉛粉一兩二錢
36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納粉、蜜。攪令和。煎如薄粥。溫服一升。瘥即止。
37
吳茱萸湯玉函 治胃氣虛寒。乾嘔吐涎沫頭痛。
38
吳茱萸取開口者。湯泡七次以去濁氣。淨一錢 人參半錢 大棗四枚。擘 生姜半兩
39
上四味。水煎去滓。溫分日三服。
40
千金通草橘皮湯 治傷寒胃熱嘔逆。
41
通草三錢 橘皮錢半 粳米一合 生蘆根汁半合。
42
上四味。水煎熱服。不瘥更作。 本方去通草、橘皮加竹茹、生姜汁。千金名蘆根飲子。治傷寒後嘔噦。反胃乾嘔。
43
千金麥門冬理中湯 治漏氣。上焦熱。腹滿不欲飲食。食則先嘔後瀉。身熱痞悶。
44
麥門冬去心 白術各五錢 甘草 茯苓各二錢 人參 橘皮 心葳蕤各三錢 蘆根一握。生 竹茹一團。雞子大 生姜四錢 陳米一合
45
上十二味。水煎。溫分日三服。
46
澤瀉湯千金 治上焦飲食下胃。胃氣未定。面背身中皆熱。名曰漏氣。
47
澤瀉 半夏 柴胡 生姜各三錢 桂心甘草炙。各一錢 茯苓人參各二錢 地骨皮五錢 石膏八錢 竹葉一把五錢
48
上十二味。水煎。溫服日三。
49
人參湯千金 治下焦熱。氣逆不續。嘔逆不禁。二便不通。名曰走哺。
50
人參 黃芩 知母 葳蕤 茯苓各三錢 白術 梔子姜汁炒黑
51
陳皮 蘆根各四 石膏 。八錢
52
上十味。水煎。溫服日三准繩。多竹菇 走哺漏氣。皆屬火淫於內。火性急速。故得食則既吐且利。是名漏氣。若得食即嘔而便溺不通者。則為走哺。總是胃虛火逆所致。觀麥門冬理中湯、人參湯二方可知。不可誤認虛寒。輕用溫補之劑也。
53
安蛔散 治吐蛔色赤成團而活。屬熱者。
54
烏梅肉三錢 黃連 蜀椒 藿香 檳榔各一錢 胡粉 白礬各半錢
55
為散。每服三四錢。水煎如糊。空腹服之。瘥即止。
56
半夏瀉心湯方祖 豬苓散五苓散下 小柴胡湯方祖 大黃甘草湯小承氣湯下文蛤湯麻黃湯下
57
橘皮湯二陳湯下 橘皮竹茹湯二陳湯下 半夏乾姜湯二陳湯下 二陳湯方祖
58
理中湯方祖
59
小半夏湯二陳湯下 大半夏湯二陳湯下 姜附湯四逆湯下即乾姜附子湯 黑錫丹金液丹下 逍遙散虛損門
60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橘皮半夏湯二陳湯下 小青龍湯桂枝湯下 小承氣湯方祖
61
豬苓湯五苓散下
62
橘皮乾姜湯七氣湯下 黃芩湯桂枝湯下 黃芩加半夏生姜湯桂枝湯下 佐金丸方祖
63
連理湯理中湯下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附子理中湯理中湯下 平胃散方祖
64
五苓散方祖
65
烏梅丸理中湯下 四君子湯方祖 異功散四君子湯下 歸脾湯保元湯下
66
霍亂門
67
理中湯方祖 四逆湯方祖 胃苓湯平胃散下 藿香正氣散平胃散下
68
平胃散方祖
69
六和湯暑門 香薷飲暑門 竹葉石膏湯白虎湯下 五苓散方祖 漿水散四逆湯下
70
二陳湯方祖 黃芩加半夏生姜湯桂枝湯下 連理湯理中湯下 天水散方祖即益元散
71
導痰湯二陳湯下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72
關格門
73
人參散 治胃虛津枯。關格吐逆。
74
人參五錢至一兩半分至一分 冰腦三厘至半分
75
為散。水煎。和滓。分二三次溫服。 此雲岐子治噎膈胃反關格不通。九方之一。用獨參湯峻補其胃。稍加腦、麝以發越其氣。得補中寓瀉之至訣。乃肥盛氣虛。痰窒中脘。及酒客濕熱。鬱痰固結之專劑。以中有腦、麝。善能開結利竅散鬱也。若瘦人津枯不能出納而大便秘結者。即以此方去腦、麝。加蘆根汁、竹菇。未嘗不為合轍也。
76
柏子仁湯 治胃虛關格。脈虛微無力。
77
人參錢半 白術 茯苓 陳皮各一錢。略去白 甘草炙。三分 柏子仁研三錢 麝香一字
78
生姜五片
79
水煎。去滓。入麝調服。 此雲岐第二方。取用異功。加柏仁、麝香。其法稍平。而胃中津枯大便艱澀者最宜。亦可加蘆根汁、竹茹。或竹瀝俱妙。
80
既濟丸 治關格脈沉細。手足厥冷。
81
熟附子一兩 人參三兩 麝香少許為衣
82
為細末。陳米飲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三十丸。米飲下。 此雲岐第三方。用參、附加麝單刀直入以破中下二焦之結。藥雖峻而用法最緩。不可不詳此義。而擅改作湯也。
83
二陳湯方祖 四君子湯方祖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黃連湯半夏瀉心湯下
84
崔氏八味丸方祖
85
呃逆門
86
丁香煮散與局方不同 治胃反嘔逆。呃噦泄瀉。
87
丁香三七粒。 建蓮肉去心。二七粒。上二味另煎。去滓 生姜七片 黃秫米半合。
88
水一碗半。煮熟去姜啜粥。此仿附子粳米湯之制。彼用粳米。此用糯米。皆取其直達胃腑。雖其勢稍平。亦是突圍之將。局方無蓮肉、秫米。而多川烏、紅豆、青皮、陳皮、甘草、乾姜、良姜、益智、胡椒等味。為散煮湯。入鹽一字調服。
89
異功散四君子湯下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理中湯方祖 橘皮竹茹湯二陳湯下 越鞠丸鬱門
90
附子粳米湯腹滿門 四逆加人參湯四逆湯下 羌活附子散四逆湯下 連理湯理中湯下 旋復代赭石湯噎膈門
91
調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蘇子降氣湯七氣湯下 黑錫丹金液丹下
92
胃脘癰門
93
射干湯 治人迎逆而盛。嗽膿血。營衛不流。熱聚胃口成癰。
94
射干去毛 梔子仁姜汁炒黑 赤茯苓去皮。 升麻各一兩 赤芍藥兩半
95
白術生。半兩
96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去滓。入地黃汁一合再煎。溫。日再服。日晡發熱。每服加犀角、丹皮各一錢。甘草二分。
97
太乙膏 治內外一切癰瘍。
98
黑參 白芷 歸身 肉桂 大黃 赤芍 生地黃各二兩
99
上切為片。麻油二斤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煎熬去滓。攄淨再熬。徐下黃丹。不住手攪。
100
滴水不散為度。內癰可丸服之。
101
金匱排膿湯桔梗湯下 大黃牡丹湯小承氣湯下 涼膈散方祖 金匱排膿散桔梗湯下 犀角地黃湯傷寒門
102
八珍湯四君子湯下
103
諸見血門
104
柏葉湯金匱 治吐血不止。
105
柏葉炒。三錢 乾姜炮。一錢一撮。一本。作阿膠三錢
106
上三味。水煎。入馬通汁一杯。合煮取一盞。分溫再服。如無馬通。以童便代之 血逆不止。當責之於火旺。故用柏葉治其旺氣。即兼姜、艾之辛溫散結。使無留滯之患。更加馬通導之下行。非近世專用柏葉、棕灰、血餘之屬可比。
107
黃土湯金匱 治陰絡受傷。血從內溢。先血後便。及吐血衄血色瘀晦者。并主產後下痢。
108
白術 附子 甘草 干地黃 阿膠 黃芩各錢半 灶心黃土雞子大。
109
110
上七味。先用水煎。灶心土澄清去滓。納諸藥。煎成分溫。日再服。有熱。加柏葉一握。千金。無附子地黃。有乾姜
111
赤小豆當歸散金匱 治小腸熱毒流於大腸。先便後血。及狐惑蓄血。腸癰便膿等証。
112
赤小豆二升。即赤豆之細者。浸令芽出。曬乾 當歸三兩
113
為散。漿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如無酸漿水。以醋和沸湯代之
114
瀉心湯方祖即伊芳尹三黃湯 崔氏八味丸方祖 白通湯四逆湯下 歸脾湯保元湯下
115
衄血門
116
止衄散 治久衄發熱。
117
六錢 當歸 赤茯苓 白芍藥 干地黃 阿膠各三錢
118
為散。半饑時麥門冬湯調服三錢。日三服。 面熱足冷。心懸如饑。下焦陰火也。加肉桂末一錢五分。渴不能飲。自覺膈滿者。瘀血也。加犀角、丹皮。氣虛少食。二便如常者。獨參湯服之。兼感微風。發熱頭痛者。蔥白香豉湯服之。虛煩不安。不時哄熱者。梔子豉湯服之。素有偏風。
119
頭痛異常者。黑豆、荊芥灰淋酒服之。驟衄不止者。茅花湯服之。久衄不時舉發者。烏梅湯服之。
120
小烏沉湯局方 治血氣不調。心中刺痛。
121
香附童便浸。杵。三錢 甘草炙。一錢 烏梅錢半
122
上三味。水煎。即用藥汁磨沉香五分。入鹽一字。熱服。上三味。在婦科名抑氣散。合四物。
123
即四烏湯。乃局方烏沉湯之變法。中去參、姜而易香附。其破氣之力雖峻。而功力稍遜。故以小字加之。立方之意微矣。
124
黑神散局方 治吐血衄血。屢發不止。
125
甘草炙。二兩 乾姜 肉桂各一兩 熟地黃四兩 當歸 蒲黃篩淨。炒黑。各三兩
126
白芍酒製。二兩
127
上為散。每服四錢。用細黑豆半合。微炒香。淋酒半盞。和水半盞。煎至半盞。入童便半杯和服。世本。以黑豆炒熱去殼同。上藥為散。不知黑豆之功全在殼也 氣虛。加人參三兩。黃六兩。以固衛氣。庶無營脫之患。
128
千金當歸湯 治衄血吐血。
129
當歸一錢。 乾姜炮。五分 芍藥 阿膠 黃芩各錢半
130
上五味。水煎。日再服。
131
小安腎丸 治風寒襲於腎經。下體沉重。夜多小便。耳鳴歧視。牙齦動搖出血。小腹寒疝作痛。
132
香附童便製。二兩 川烏頭炮淨。一兩。青鹽微焙。三兩 川椒去閉口者。炒。一兩 熟地黃四兩 川楝子酒蒸取肉。三錢
133
酒糊丸。梧子大。空心鹽湯。臨臥溫酒。各服三錢。
134
清胃散 治胃中蘊熱。中脘作痛。痛後火氣發泄。必作寒熱乃止。及齒齦腫痛出血。痛引頭腦。
135
生地黃四錢 升麻錢半 牡丹皮五錢 當歸 川連酒蒸。各三錢
136
為散。分三服。水煎去滓。細細呷之。半日再服。 犀角地黃湯。專以散瘀為主。故用犀、芍。此則開提胃熱。故用升、連。其後加味清胃。則兼二方之制。但少芍藥耳。
137
加味清胃散 治斑疹口舌生瘡。齒齦腐爛。
138
清胃散加犀角、連翹、生甘草。
139
麻黃湯方祖 越婢湯麻黃湯下 四物湯方祖 理中湯方祖 三黃補血湯四物湯下 犀角地黃湯傷寒門 當歸補血湯保元湯下 保元湯方祖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小建中湯桂枝湯下 五苓散方祖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蘇子降氣湯七氣湯下 歸脾湯保元湯下 黃 六一湯保元湯下 生脈散方祖 消風散咳嗽門 調胃承氣湯小承氣湯下 柴胡清肝散小柴胡湯下 桅子豉湯方祖 獨參湯保元湯下 黃 建中湯桂枝湯下 當歸六黃湯伊芳尹三黃湯下 桃核承氣湯小承氣湯下 既濟湯白虎湯下
140
吐血門
141
柴胡疏肝散 治怒火傷肝脅痛。血菀於上。
142
柴胡 橘皮醋炒。各二錢 川芎童便浸。切 芍藥 枳殼炒。各錢半 甘草炙。五分 香附醋炒。錢半
143
山梔姜汁炒黑。一錢 煨姜一片
144
水煎。食前溫服。吐血。加童子小便半盞。
145
犀角地黃湯傷寒門 千金當歸湯衄血門 十灰散虛損門 花蕊石散虛損
146
參蘇飲傷寒門
147
六味地黃丸崔氏八味丸下 四君子湯方祖 五苓散方祖 桂苓甘露飲五苓散下
148
新定紫菀茸湯咳嗽門
149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枳實理中湯理中湯下 獨參湯保元湯下 歸脾湯保元湯下
150
烏骨雞丸虛損門
151
巽順丸虛損門 桃仁承氣湯小承氣湯下 小烏沉湯衄血門 黑神散衄積門 十全大補湯保元湯下
152
生脈散方祖 保元湯方祖 理中湯方祖 異功散四君子湯下 都氣丸崔氏八味丸下
153
加減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四烏 骨一蘆茹丸虛損門 加味歸脾湯保元湯下
154
劫勞散四物湯下
155
瓊玉膏虛損門 滾痰丸痰飲門 靈砂丹金液丹下 黃 建中湯桂枝湯下 瀉心湯方祖即伊芳尹三黃湯
156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黑錫丹金液丹下
157
溲血門
158
辰砂妙香散局方 治心脾不足。恍惚不睡。盜汗遺精。衄血溺血。
159
蜜炙 人參各二兩 甘草 桔梗 山藥 遠志甘草湯泡。去骨
160
茯神 茯苓各一兩 木香煨。二錢五分 辰砂另研。水飛淨。三錢 麝香另研。一錢
161
上十一味。為散。每服二錢。不拘時溫酒調服。秘旨。無木香。有縮砂三錢 本方去黃、山藥、桔梗、木香。加龍骨、益智。即王荊公妙香散。
162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導赤散生脈散下 五苓散方祖 四味鹿茸丸虛損門異功散四君子湯下
163
沉香降氣散氣門
164
下血門
165
瀉青丸 治肝經實熱。大便不通。腸風便血。陰汗燥臭。
166
當歸 川芎 梔子炒黑 大黃 羌活 防風 草龍膽等分
167
滴水為丸。空心茶清下。七八十丸至百丸。
168
髒連丸 治大便下血正赤。日久不止。若血色晦淡者禁用。
169
宣黃連一兩。酒炒為末
170
上用嫩豬髒二尺。泡去油膩。入黃連末。線扎兩頭。同韭菜蒸。爛搗作餅。焙乾為末。米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食前米湯或烏梅湯下。 一方。加槐花二兩。不用黃連。但用槐花。名豬髒丸。治証同上
171
升陽除濕和血湯 治腸風下血如濺者。
172
生地黃 熟地黃 當歸身各一錢 甘草炙。六分。生。四分 白芍錢半
173
三錢 升麻醋炒。七分
174
蒼術泔浸。去皮。同芝麻炒 秦艽 肉桂 陳皮各三分 丹皮錢半
175
水煎。食前稍熱服。 秘旨。無蒼術。有防風。
176
斷紅丸 治下血久不止。虛寒色淡晦者。
177
側柏葉炒香 川續斷酒炒。各三錢 鹿茸一具。酥炙
178
前三味。為細末。醋煮阿膠為丸。每服四五十丸。烏梅浸、人參湯、米飲湯任下。
179
逍遙散虛損門 人參胃風湯四君子湯下 小烏沉湯衄血門 黑神散衄血門
180
升陽除濕防風湯濕門
181
歸脾湯保元湯下 人參敗毒散小柴胡湯下 升陽益胃湯保元湯下 四君子湯方祖十全大補湯保元湯下
182
黃土湯諸見血門 赤小豆當歸散諸見血門 四物湯方祖 附子理中湯理中湯下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183
桃核承氣湯小承氣湯下 代抵當丸抵當湯下 理中丸方祖
184
蓄血門
185
香殼散 治蓄血暴起。胸脅小腹作痛。
186
香附姜汁炒。三錢 枳殼炒。二錢 青皮 陳皮 烏藥 赤芍藥 蓬術醋炒。各一錢 歸尾三錢 紅花五分 甘草炙。二分。生。三分
187
為散。每服四五錢。水煎去淬。加童便半盞。空心溫服。更以桃核黑糖酒助之。不應。加延胡索、穿山甲。有外風寒。加桂枝、羌活。
188
復元通氣散 治閃挫氣血凝滯。腰脅引痛。
189
茴香炒。一兩 穿山甲 延胡索 白牽牛 陳皮去白 甘草炙。各半兩
190
木香七錢半。勿見火
191
為散。每服二錢。砂糖調溫酒送下。日二服。
192
複元活血湯 治從高墜下。惡血留於腹脅。痛不可忍。
193
柴胡錢半 當歸二錢 甘草炙。六分 穿山甲炮研。七分 大黃酒浸。三錢 桃仁五十枚。研 紅花三分 栝蔞根五分
194
水二盞。酒一盞。煎至一盞。去滓熱服。以利為度。利後痛不止。三五日後痛尚不止。更作半劑與之。
195
當歸活血湯 治挾血如見祟狀。
196
當歸三錢 赤芍酒洗 生地黃酒浸。別搗爛 桂心各一錢半 桃仁二十粒。
197
研 茯苓 枳殼 柴胡各八分 甘草五分 乾姜炮。四分 紅花二分
198
上除生地。水煎去滓。入地黃再煎數沸。加陳酒服之。不應。加穿山甲五分。又不應。加附子三分。有實熱難用附子者。須與大黃錢許同用。
199
浚血丸 治肥人多年內傷。血蓄於胃。雜於痰涎。諸藥不效者。
200
人參 白術 赤茯苓各一兩 甘草炙。四錢 半夏曲七錢。炒 浮石五錢。 牡丹皮五錢
201
當歸身四錢 桃仁三錢。乾漆並炒。去漆 穿山甲三錢三錢。病在脅下。用觀桂。在少腹。用肉桂
202
為末。紅曲糊丸。溫酒下三錢。瘦人去半夏、浮石。加生地黃、蓬術。蜜丸服之。
203
犀角地黃湯傷寒門 桃核承氣湯小承氣湯下 抵當湯方祖 抵當丸抵當湯下 下瘀血湯抵當湯下
204
代抵當湯抵當湯下 越鞠丸鬱門 平胃散方祖 理中湯方祖 變通抵當丸抵當湯下
205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206
頭痛門
207
茸朱丹 治腎虛火炎頭痛。必先眼黑頭旋。
208
辰砂另研 草烏頭一作川烏頭 瞿麥穗 黃藥子各一兩
209
上除辰砂。以三味為粗末。用瓷碗一個。將姜汁塗烘數次。入砂在碗。鋪諸藥末。以盞蓋之。
210
掘地一窟。安碗在內。用熟炭五斤。 令火盡。吹去藥灰。取砂研細。用鹿茸一對。 去毛。酒浸切片。焙乾為末。煮棗肉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人參湯或黑豆淋酒下。強者倍加。羸者量減用之。
211
羌活附子湯 治大寒犯腦厥逆。頭痛齒亦痛。
212
麻黃一錢二錢 蒼術製。五分 羌活七分 防風 升麻 甘草炙各三分 生附子一錢 白芷 殭蠶 黃柏酒炒。各五分
213
水煎去滓。食後溫服。有嗽。加佛耳草五分。
214
選奇湯 治風火相煽。眉棱骨痛。
215
羌活錢半 防風一錢 黃芩酒炒。錢半 甘草炙。一錢 生姜
216
水煎去滓。食後稍熱緩緩服之。冬月。去黃芩加香豉三錢。蔥白二莖。 如痛連魚尾為血虛。加黃 三錢。當歸一錢。日晡發熱為血熱。加白芍一錢五分。目赤。加菊花。鼻塞。加細辛。夏月近火痛劇為伏火。加石膏三錢。頭風疼熱不止。加石膏、麻黃。不應。屬血病也。加川芎、芽茶。羌活、甘草之辛甘發散。僅可治風。未能散火。得黃芩以協濟之。乃分解之良法也。黃芩雖苦寒。專走肌表。所以表藥中靡不用之。觀仲景黃芩湯、柴胡湯。及奉議陽旦湯可知。
217
川芎茶調散局方 治久風化火頭痛。及偏正頭風。
218
川芎 白芷 羌活 防風 荊芥 薄荷 甘炙。各一兩
219
香附童便浸。炒二兩
220
為散。食後茶清調服二錢。日三服。婦人產後。豆淋酒服。輕者三服。重者五七服效。
221
山牛湯 治霉瘡頭痛不止。
222
土茯苓四兩 忍冬三錢 防風 天麻 黑參各一錢 辛荑仁 川芎各六分
223
黑豆四十九粒 芽茶一撮
224
水煎。溫服。
225
半夏蒼術湯即柴胡半夏湯 治素有風證。目澀頭疼眩暈。胸中有痰兀兀欲吐。如居煖室。則微汗出。其證乃減。見風其證復作。當先風一日痛甚。
226
升麻 柴胡 本各五分 茯苓 神曲姜汁炒。各一錢 蒼術泔製 半夏各二錢
227
生姜十片。 甘草炙。四分
228
水煎。食遠稍熱服。
229
清空膏 治頭風濕熱上盛。遇風即發。
230
羌活三兩 防風二兩 甘草炙。兩半 黃芩三兩。酒炒 黃連一兩。酒炒柴胡七錢 川芎五錢
231
共為細末。每服五錢。盛盞內。以茶清半盞調勻。隔湯煮如膏。臨臥湯送下。此即選奇湯加下三味也
232
芎辛湯 治熱厥頭痛。
233
川芎錢半 細辛半錢 甘草炙。六分 生姜五片
234
水煎。食後熱服。有熱。加酒黃芩一錢五分。不應。更加生石膏三錢。烏頭二分。胃虛者。去白芷易白術。使邪無內賊之患。兼犯客邪。加葱白、香豉。產婦。用豆淋酒煎服之。
235
三因芎辛湯 治寒厥頭痛。
236
川附子去皮。生用 川烏頭去皮。生用 天南星姜湯泡。去涎水 乾姜生用
237
細辛連葉 川芎各一錢 甘草炙。半錢
238
生姜七片 芽茶一撮
239
水煎。放涼臥時服。面赤戴陽。加蔥白二莖。童便半杯。不應。更加酒炒黃連三分。
240
大追風散 治一切頭風攻注屬虛寒者。
241
川烏頭 防風 羌活 川芎各一兩 全蠍去毒。醋泡。炒黃 地龍去土。炒脆
242
南星 天麻煨。各五錢 荊芥 甘草炙。 殭蠶炒黃 石膏 。各八錢
243
為散。每服二錢。臨臥茶清調服。 局方。多白附子、白芷各五錢。乳香、沒藥、草烏、雄黃各一錢五分。
244
千金大三五七散 治頭風眩暈。口 目斜耳聾。及八風五痺。癱瘓香港腳緩弱。
245
天雄三枚。炮。去皮臍 細辛三兩 山茱萸肉 乾姜炮。各五兩 防風 茯苓各七兩
246
上為散。每服二錢。食前溫酒調服。 本方去細辛、乾姜、防風、茯苓。加薯蕷。即小三五七散。局方。無天雄。用熟附子三枚
247
頭風摩散 治大寒犯腦頭痛。
248
大附子一枚。炮等分
249
為散。沐後以方寸匕摩痛處。
250
半夏白術天麻湯 治痰厥頭痛目眩。
251
黃柏姜汁炒。一錢 乾姜炮。三分 澤瀉 天麻煨切姜汁炒 人參蒼術泔製
252
神曲 白術各錢半 半夏曲 橘紅 麥 各七分 茯苓八分 生姜三片
253
水煎稍熱。食遠服。
254
寶鑒石膏散 治風熱頭痛。
255
石膏生。碎。一兩 麻黃去節。泡。半兩 何首烏生。曬乾 葛根各七錢半
256
為散。每服四五錢。入生姜三片。芽茶一撮。水煎服。取微汗效。春夏麻黃量減。不可執一。
257
透頂散 治偏正夾腦風。一切頭風遠年近日者皆效。並治鼻塞不聞香臭。
258
細辛三莖 瓜蒂七枚。熬 丁香七粒 糯米七粒。一作赤小豆 龍腦半分麝香一分
259
前四味杵為細末。入腦、麝同研。置小口罐中。緊塞罐口。令患人口含清水。隨左右搐一豆大許於鼻中。良久涎出即安。不愈。三日後再搐。
260
蓖麻貼法 治氣攻頭痛不可忍。
261
篦麻仁 乳香等分
262
上同搗爛作餅。貼太陽穴上。如痛定。急於頂上解開頭髮出氣。即去藥。一方。無乳香。多麝香一方
263
一字散 治頭風。
264
雄黃 細辛各一錢 川烏尖生。三錢
265
為散。不拘時茶清調服一字。日三服。
266
一滴金 治首風偏正頭風。
267
人中白 地龍曬乾。等分
268
上為細末。羊膽汁為丸。芥子大。每用一丸。新汲水一滴化開滴鼻內。
269
火筒散 治頭風鼻塞不利。
270
蚯蚓糞四錢 乳香二錢 麝香二分
271
為散。用紙筒自下燒上。吸煙搐鼻內。
272
清震湯 治雷頭風頭面疙瘩。憎寒壯熱。如傷寒者。
273
升麻 蒼術泔浸。去皮。各四錢 薄荷一大片
274
水煎。食後熱服。
275
加味導痰湯二陳湯下 黑錫丹金液丹下 消風散咳嗽門 芎歸湯四物湯下
276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277
蘇子降氣湯七氣湯下 稀涎散中風門 梔子豉湯方祖 涼膈散方祖 滾痰丸痰飲門
278
既濟解毒湯伊芳尹三黃湯下 吳茱萸湯嘔吐噦門 當歸四逆湯桂枝湯下 小建中湯桂枝湯下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279
四物湯方祖 外台茯苓飲四君子湯下 羌活勝濕湯濕門 瓜蒂散痰飲門 藿香正氣散平胃散下
280
黃連解毒湯伊芳尹三黃湯下 逍遙散虛損門 越鞠丸鬱門 小柴胡湯方祖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281
玉真丸金液丹下 導痰湯二陳湯下 二陳湯方祖 星香湯方祖 蒼術白虎湯白虎湯下 人參敗毒散小柴胡湯下 大柴胡湯小柴胡湯下 十全大補湯保元湯下
282
大建中湯保元湯下 葛根湯麻黃湯下
283
桂枝湯方祖 獨參湯保元湯下 保元湯方祖 崔氏八味丸方祖 鹿茸丸虛損門
284
歸脾湯保元湯下
285
面痛門
286
犀角升麻湯中風門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越鞠丸鬱門
287
心痛胃脘痛門
288
金匱九痛丸 治九種心痛。
289
附子三兩。炮 生野狼牙炙香。即野狼毒芽 人參 吳茱萸開口者。泡七次 乾姜生。各一兩 巴豆熬。杵淨。一錢
290
上六味為末。煉白蜜丸梧子大。溫酒送下。強人三丸。弱者二丸。日三服。兼治卒中惡腹脹痛。口不能言。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并冷衝上氣。落馬墜車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喻嘉言曰。九種心疼。乃客邪之劇証。即腎邪乘心。香港腳衝心之別名也。痛久血瘀。陰邪搏結。溫散藥中。加生野狼牙、巴豆、吳茱萸。驅之從陰竅而出。以其邪據胸中。結成堅壘。非搗其巢。邪終不出耳。
291
金鈴子散 治熱厥心痛。或作或止。久不愈者。
292
金鈴子即川楝子。酒煮。去皮核 延胡索醋炒。等分
293
為散。每服三錢。溫酒調下。
294
煮黃丸 治心胸腹脅。痰食 癖。脹急冷痛。但屬熱結。唇口燥渴。小便赤澀者禁用。
295
雄黃研。二錢 巴豆霜去皮心。熬。杵淨。二錢
296
入白面二兩研勻。滴水為丸。梧子大。滾漿水煮十二丸。以浮為度。濾入冷漿水內沉冷。每服一丸。涼茶下。逐時服之。一日服盡。以微利為度。不必盡劑。
297
水煮金花丸 治食積痰飲結聚。年久不散。
298
煮黃丸去巴霜。加南星、半夏各一兩。天麻五錢。 如前法製。每服五十丸。淡姜湯送下。日二服。
299
千金高良姜湯 治心腹絞痛如刺。兩脅脹滿。
300
高良姜 濃朴姜製 當歸 桂心各二錢 生姜三片
301
上五味。水煎溫服。若一服痛止。不須更作。虛人。加芍藥、半夏、甘草、人參、乾姜、蜀椒、黃 。
302
崔氏烏頭丸 治風冷邪氣。入乘心絡。或腑髒暴感寒氣。卒然心痛。或引背膂。經久不瘥。
303
附子炮。去皮臍 川烏頭炮。去皮臍 赤石脂各三兩 蜀椒去閉口者。炒去汗桂心 乾姜炮。各二兩
304
上六味。杵為細末。煉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丸。冷酒下。覺至痛處痛即止。若不止加至五六丸。以知為度。若早服無所覺。至午再服三丸。若久心痛。每旦三丸。加至十丸。劑終不發。忌豬肉、生葱。
305
清中蠲痛湯 治中脘火鬱。作發即寒熱。
306
山梔姜汁炒黑。一錢五分 乾姜炮。二分 川芎童便浸。切 黃連姜汁炒褐色 橘紅各五分 香附醋炒。一錢五分
307
蒼術童便浸。刮去皮。切曬。麻油拌炒。八分 神曲姜汁炒。一錢 生姜三片
308
大棗一枚。擘
309
水煎。食前熱服。
310
清中湯 治胃熱作痛。
311
黃連姜汁。炒 山梔姜汁炒黑。二錢 陳皮 茯苓 半夏姜汁炒。各二錢 草豆蔻 甘草炙。各七分 生姜三片
312
水煎。食前熱服。
313
手拈散 治中脘死血作痛。好飲熱酒人多此。
314
延胡索 五靈脂酒研。澄定 草果仁 沒藥等分
315
為散。每服三錢。不拘時熱酒調服。或用熬熟砂糖作丸。溫酒送下。七十丸。
316
越婢湯麻黃湯下 涼膈散方祖 術附湯方祖 二陳湯方祖 大柴胡湯小柴胡湯下
317
小建中湯桂枝湯下 理中湯方祖 三物大建中湯理中湯下 四七湯二陳湯下
318
蘇子降氣湯七氣湯下
319
小半夏茯苓湯二陳湯下 半硫丸金液丹下 導痰湯二陳湯下 胃苓湯平胃散下
320
五苓散方祖
321
沉香降氣散氣門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代抵當丸抵當湯下 四物湯方祖 來復丹金液丹下
322
歸脾湯保元湯下 平胃散方祖
323
胸痺門
324
栝蔞薤白白酒湯金匱 治胸痺喘息。咳唾胸背痛。
325
栝蔞實一枚。搗 薤白三兩 白酒七升
326
上三味。合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327
栝蔞薤白半夏湯金匱 治胸痺不得臥。心痛徹背。
328
栝蔞實一枚。搗 薤白一兩 半夏二兩 白酒一斗。
329
上四味。合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千金。無白酒。多枳實生姜
330
枳實薤白桂枝湯金匱 治胸痺心中痞結。脅下逆搶心。
331
枳實四枚 濃朴一兩二錢 薤白三兩 桂枝三錢 栝蔞實一枚。搗
332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實、濃朴取二升。去滓。納諸藥。煮數沸。分溫三服。
333
茯苓杏仁甘草湯金匱 治胸痺窒塞短氣。
334
茯苓一兩 杏仁五十個。研 甘草炙。三錢
335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336
橘皮枳實生姜湯金匱 治胸痺胸中 如滿。噎塞習習如癢。喉中澀燥吐沫。
337
橘皮一兩 枳實二枚 生姜一兩
338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339
薏苡附子散金匱 治胸痺緩急。
340
薏苡仁五兩 大附子一枚。炮
341
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342
桂枝生姜枳實湯金匱 治心中痞逆心懸痛。
343
桂枝 生姜各一兩 枳實五枚。切
344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日三服。
345
烏頭赤石脂丸金匱 治心痛徹背。背痛徹心。
346
蜀椒熬。去汗。 赤石脂各二兩 烏頭一枚。炮 附子一枚。炮 乾姜一兩。炮
347
五味。為末。蜜丸梧子大。先食服十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348
千金細辛散 治胸痺達背痛。
349
細辛 甘草各六錢 枳實 生姜 栝蔞實 干地黃 白術各一兩
350
桂心 茯苓各兩半
351
上九味。為散。酒服方寸匕。
352
前胡湯千金 治胸中逆氣。心痛徹背。少氣不食。
353
前胡 桂心 半夏 芍藥各二錢 黃芩 當歸 人參甘草各一錢 生姜三片 大棗三枚 竹葉
354
上十一味。水煎。去滓。日三服。一方。無竹葉。多茯苓麥門冬膠飴 方以前胡取名。取其下氣。氣下則寒熱諸邪。解散無餘。并開通經絡。使氣從外分解。心手之靈若此。非拘於繩墨者之可測識也。
355
下氣湯千金 治胸腹閉滿。上氣喘息。
356
杏仁 大腹檳榔上二味。 咀。以童子小便煎。日再服。
357
熨背法千金 治胸背疼痛而悶。
358
烏頭 細辛 附子 羌活 蜀椒 桂心各錢半一錢
359
上七味。為末。帛裹。微火炙令煖以熨背上。取瘥止。慎生冷物。
360
治中湯理中湯下 人參湯即理中湯方祖 生姜半夏湯二陳湯下
361
腹痛門
362
調肝散 治鬱怒傷肝。腰痛。或小腹偏左結痛。
363
半夏一兩 辣桂 木瓜 當歸 川芎 牛膝各五錢 細辛石菖蒲 酸棗仁 甘草炙。各三錢
364
為散。每服四錢。入姜五片。棗二枚。水煎。去滓熱服。
365
理中湯方祖 真武湯術附湯下 當歸四逆湯桂枝湯下 芍藥甘草湯桂枝湯下 黃芩湯桂枝湯下
366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藿香正氣散平胃散下 桃核承氣湯小承氣湯下 五苓散方祖 控涎丹十棗湯下
367
枳實導滯湯傷飲食門 平胃散方祖 人參養胃湯平胃散下 二陳湯方祖 十味香薷飲暑門
368
胃苓湯平胃散下 調胃承氣湯小承氣湯下 小建中湯桂枝湯下 七氣湯方祖 曲丸傷飲食門
369
保和丸傷飲食門 大承氣湯小承氣湯下 麻仁丸燥門 通幽湯燥門 蜜煎導燥門
370
豬膽導燥門 豬苓湯五香散下 代抵當丸抵當湯下 濟生腎氣丸崔氏八味丸下
371
十全大補湯保元湯下
372
當歸生姜羊肉湯疝門 越鞠丸鬱門 逍遙散虛損門 佐金丸方祖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373
治中湯理中湯下
374
脅痛門
375
龍膽瀉肝湯 治肝經濕熱。腋脅滿痛。小便赤澀。
376
柴胡梢 澤瀉各錢半 車前 木通 當歸梢 草龍膽各八分 生地黃二錢
377
生姜三片
378
水煎。食遠熱服。更以美膳壓之。 此本導赤散加柴胡、膽草之屬入肝。以瀉濕熱也。
379
推氣散 治右脅疼脹不食。
380
片子姜黃皮極細者真 枳殼 肉桂勿見火。各五錢 甘草炙。二錢
381
為散。每服二三錢。加姜、棗。水煎去滓。溫服。
382
小柴胡湯方祖 枳殼煮散桔梗湯下 枳實理中湯理中湯下 分氣紫蘇飲二陳湯下 增損流氣飲痞滿門
383
當歸龍薈丸伊芳尹三黃湯下 柴胡疏肝散吐血門 二陳湯方祖 抑青丸佐金丸下
384
佐金丸方祖
385
復元活血湯蓄血門 大黃附子湯小承氣湯下 導痰湯二陳湯下 控涎丹十棗湯下神保丸傷飲食門
386
煮黃丸心痛門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小青龍湯桂枝湯下 十棗湯方祖 逍遙散虛損門
387
桃核承氣湯小承氣湯下 七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加減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腎氣丸崔氏八味丸下 加味導痰湯二陳湯下
388
腰痛門
389
摩腰膏 治老人虛人脅痛。婦人帶下清水不臭者。
390
附子 川烏頭 南星各二錢半 蜀椒 雄黃 樟腦 丁香各錢半
391
乾姜一錢 麝香一分
392
上為末。蜜丸彈子大。每用一丸。生姜自然汁化開如糜。蘸手掌上。烘熱摩腰中痛處。即以緩帛束定。少頃其熱如火。每日飽後用一丸。世本。無蜀椒有朱砂誤
393
三痺湯改定 治風寒溼氣合病。氣血凝滯。手足拘攣。
394
人參 黃 酒炒 白術 當歸 川芎 白芍 茯苓各一錢
395
甘草炙。 桂心 防己 防風 烏頭炮。各五分 細辛 生姜三片
396
紅棗二枚
397
水煎。不拘時。熱服。 此方合保元、四君、內補建中、防己黃 、防己茯苓湯、千金防己湯等方。但加防風以搜氣分之風。川芎以搜血分之風。細辛以搜骨髓之風。於原方中削去生地、牛膝、杜仲、續斷、秦艽、獨活。增入防己、白術、烏頭以祛除風濕。則參附、 附、術附、桂附、真武等法。俱在其中。彼用附子之雄以播真陽。此藉烏頭之烈以祛痺著。蓋雜合之氣。須雜合之方。
398
方為合劑。第恐地黃、牛膝輩陰柔之藥。難振迅掃之威。是不得不稍為裁酌。用力者。毋以擅改成方為妄也。
399
燒羊腎千金 治腎虛而受寒濕。腰疼不得立。
400
甘遂 桂心一作附子 杜仲 人參上四味等分。治下篩。以方寸匕納羊腎中。炙之令熟。服之。
401
青娥丸局方 治腎虛腰與季脅痛。
402
補骨脂炒香 杜仲鹽酒炒斷絲。各四兩
403
上二味為末。連皮胡桃肉三十枚。青鹽去砂土淨一兩。同搗成膏。稍入煉白蜜。和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溫酒化下。
404
虎骨散 治腰胯連腳膝。曉夜疼痛。
405
虎骨酥炙 敗龜板酥炙。 當歸 川萆 牛膝各二兩 川芎 肉桂羌活各一兩
406
為散。每服四錢。空心溫酒調下。亦可用蜜丸。溫酒服之。
407
二至丸 治老人腎虛腰痛。不可屈伸。頭旋眼黑。下體痿軟。
408
附子炮。一枚 桂心一兩 杜仲鹽酒炒 補骨脂炒。各二兩 鹿茸酥炙
409
麋茸酥炙。各一具
410
上為細末。青鹽半兩。熱酒中化去砂土。入鹿角膠一兩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醇酒同胡桃肉一枚細嚼送下。惡熱。去附子加肉蓯蓉一兩。龜板膠一兩。倍杜仲、補骨脂。 按鹿是山獸。性稟純陽。其角乃陽中之陽。夏至得一陰之氣而解。麋是澤獸。性稟至陰。其角乃陰中之陽。冬至得一陽之氣而解。此方二茸並用。故名二至。加以桂、附、杜仲、補骨脂峻溫腎肝。允為老人調補下元虧損虛火上乘要藥。但麋鹿二茸。世罕能辨。鹿茸則毛色黃而角門窄頂骨薄。麋茸則毛色黧而角門開頂骨濃。世人貴鹿賤麋。而粗大短壯圓滿鮮澤者為之茄茸。不知粗大者多是麋茸。若鹿茸則大者絕少。即帶馬鞍樣肥嫩者亦佳。縱獨獻而枯瘦太短。血氣不多者。無足取也。更觀茸下有節。若只一層者。其鹿少壯力優。茸茸如筍芽者。則鹿老而力遜矣。
411
小續命湯續命湯下 乾姜附子湯四逆湯下 五積散平胃散下 小柴胡湯方祖
412
大柴胡湯小柴胡湯下
413
滲濕湯理中湯下 術附湯方祖 二妙散大補湯下 羌活勝濕湯濕門 復元通氣散蓄血門
414
復元活血湯蓄血門 烏藥順氣散中風門 八味順氣散四君子湯下 導痰湯二陳湯下柴胡疏肝散吐血門
415
調肝散腹痛門 桃核承氣湯小承氣湯下 腎氣丸崔氏八味丸下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416
腎著湯理中湯下 安腎丸虛損門
417
脊痛脊強門
418
椒附散 治項背強痛。不可以顧。
419
附子一枚。炮。去皮臍
420
為散。每服二錢。用川椒三十粒。生姜七片。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椒。入鹽一字。空心熱服。有熱。加川羌活一撮。面赤戴陽。加葱白二莖。火炎頭痛哄熱。加臘茶一撮。
421
地龍湯 治瘀積太陽經中。腰脊痛不可忍。
422
地龍焙乾 肉桂各五分 桃仁十粒。研 羌活二錢 獨活 甘草 黃柏姜酒炒。各一錢 麻黃六分 蘇木八分 當歸梢錢半
423
水煎。食遠熱服。
424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羌活勝濕湯濕門 麻黃湯方祖 五苓散方祖
425
二陳湯方祖 二妙散大補丸下
426
肩背痛門
427
通氣防風湯保元湯下 逍遙散虛損門 升陽散火湯升麻湯下 十全大補湯保元湯下 羌活勝濕湯濕門
428
消風散咳嗽門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當歸拈痛湯濕門 神保丸傷飲食門
429
近效白術附子湯術附湯下
430
指迷茯苓丸二陳湯下 導痰湯二陳湯下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聖愈湯保元湯下當歸龍薈丸伊芳尹三黃湯下
431
胃苓湯平胃散下
432
臂痛手痛門
433
蠲痺湯 治風濕相搏。身體煩疼。手足冷。四肢沉重。
434
當歸 赤芍藥 黃 片子姜黃 羌活各錢半 甘草半錢 生姜三片
435
紅棗二枚。擘
436
水煎。熱服無時。
437
五積散平胃散下 十全大補湯保元湯下 導痰湯二陳湯下 指迷茯苓丸二陳湯下 二陳湯方祖
438
薏苡仁湯中風門 近效白術附子湯術附湯下 十味銼散四物湯下 加味逍遙散虛損門
439
腿痛門
440
虎骨四斤丸 治肝腎虛寒。而挾風溼。足膝疼痛。
441
木瓜 天麻 肉蓯蓉酒洗去腐 牛膝各一斤 附子炮。二兩 虎脛并掌骨一具。酥
442
上四味。以醇酒五升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取出焙乾。切片爆燥。同附子虎骨為細末。用浸藥酒打糊為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鹽湯。臨臥時用浸藥酒送下。浸藥酒完。以陳酒服之。如無虎脛骨。隨前後左右用掌骨亦可。
443
鹿茸四斤丸局方 治腎肝俱虛。筋骨痿弱顫掉。
444
虎骨四斤丸去附子、虎骨。加鹿茸二具。菟絲子、熟地黃、杜仲各半斤。蜜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淡鹽湯。臨臥溫酒送下。
445
川芎肉桂湯 治宿於寒濕地。血凝腰脅痛。不能轉側。
446
羌活錢半 柴胡 川芎 當歸梢 甘草 肉桂 蒼術各一錢
447
獨活 防風各五 漢防己酒洗。三分 桃仁七個。研
448
水酒各一升。煎八合。食遠熱服。
449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舒筋三聖散中風門 除風濕羌活湯濕門 白術附子湯術附湯下 導痰湯二陳湯下
450
當歸拈痛湯濕門 二陳湯方祖 虎潛丸大補丸下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451
安腎丸虛損門 三痺湯腰痛門 十全大補湯保元湯下 二妙散大補丸下 除濕湯平胃散下
452
滲濕湯理中湯下
453
膝痛門
454
附子丸 治濕痺一身如從水中出。
455
附子 川烏頭 觀桂 川椒 菖蒲 甘草炙。各四兩 骨碎補切。姜汁拌炒。 天麻 白術生。各二兩
456
煉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下。侵晨食前臨臥各一服。
457
活絡丹局方 治寒濕襲於經絡而痛。肢體不能屈伸。
458
川烏頭 地龍去土。炮研 南星炮。各三兩 乳香 沒藥酒研飛。澄定曬乾。各一兩二錢
459
上五味為末。酒曲糊丸。如彈子大。乾透蠟護。臨服剖開。空腹。荊芥湯或陳酒或四物湯化下。痛處色紅腫者勿用。
460
鐵彈丸 治筋攣骨痛。麻瞀不仁。
461
川烏頭炮。一兩五錢 乳香 沒藥各一 五靈脂酒研。澄去砂石。曬乾。淨四兩麝香一錢
462
為末。滴水為丸。彈子大。食後薄荷湯。臨臥溫酒。各服一丸。按此與活絡丹。通治寒濕作痛。肥人風痰流入經絡者。則宜活絡丹。瘦人風毒入傷血脈者。則宜鐵彈丸。若濕熱赤腫煩疼。及癰毒將成腫痛。二方皆在切禁。
463
換骨丹 治風痿痺弱。寒濕風氣。鶴膝風等證。
464
當歸一兩 虎脛并掌骨一具。酥炙 羌活 獨活 防風 川萆 各二兩
465
秦艽四兩 龜板酥炙。一兩 牛膝 晚蠶砂 枸杞子 油松節各五兩 白茄根八兩。飯上蒸
466
蒼術泔浸去皮。炒。淨四兩
467
上用無灰酒一大壇。將絹囊盛藥。懸於酒內封固。候十四日開壇取酒。不可以面對壇口。恐藥氣衝人面目。每飲盞許。勿令藥力斷絕。飲盡病痊。將藥曬乾為末。米飲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溫酒下。忌食動風辛熱之物。此藥可以常服。但 赤腫痛。甚於春夏者。多屬濕熱。非其所宜。
468
史國公藥酒 治風濕疼。
469
換骨丹去龜板、蒼術。加鱉甲、蒼耳子。
470
二妙散大補丸下 虎潛丸大補丸下 當歸拈痛湯濕門 川芎肉桂湯腿痛門虎骨四斤丸腿痛門
471
鹿茸四斤丸腿痛門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導痰湯二陳湯下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472
十全大補湯保元湯下 腎著湯理中湯下
473
身體痛門
474
麻黃復煎湯 治風濕倦怠。常微汗出。
475
麻黃去節。一錢
476
用水三盞。先煎令沸。去上沫。至二盞。入下項藥。
477
二錢 白術 人參各半錢 柴胡 防風 羌活 黃柏姜汁炒褐色。
478
生地黃各一錢 甘草生。二分。炙。三分 杏仁五個。去皮尖。研
479
上十味。入麻黃湯中。煎至一盞。臥時半饑熱服。不可飽。服後微汗為度。不可過汗。過汗則熱不止而煩擾不寧也。桅子豉湯解之。
480
甘草附子湯術附湯下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當歸拈痛湯濕門 小續命湯續命湯下 逍遙散虛損門
481
六和湯暑門 十全大補湯保元湯下 五苓散方祖 二妙散大補丸下 防己黃湯方祖
482
濃朴七物湯小承氣湯下
483
痺門
484
金匱烏頭湯 治病歷節痛。不可屈伸。及香港腳疼痛。
485
麻黃去節。六錢姜汁和蜜炙 芍藥酒炒。各三錢 甘草炙。一錢 川烏頭一枚。 咀。以蜜一升煎取五合。即出烏頭
486
上除烏頭。 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蜜煎中更煎之。分二服。不知。盡服之。
487
千金附子湯 治濕痺緩風。身體疼痛如欲折。肉如錐刺刀割。
488
附子一枚 芍藥 桂心 甘草 茯苓 人參各一兩 白術一兩二錢
489
上七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二服。
490
除濕蠲痛湯 治身體沉重酸疼。天陰即發。
491
蒼術泔浸。去皮。切 白術同蒼術炒。各二錢 羌活 茯苓 澤瀉各半錢陳皮一錢 甘草炙。五分
492
水煎。入姜汁、竹瀝各數匕。熱服。取微汗效。
493
摩風膏 治風毒攻注。筋骨疼痛。
494
麻子去殼。一兩。研 川烏頭生。去皮。半兩 乳香一錢半。研
495
上以豬脂研成膏。烘熱塗患處。以手心摩之。覺熱如火效。
496
千金犀角散 治熱毒流入四肢。歷節腫痛。
497
犀角鎊。二兩 羚羊角鎊。一兩 前胡 黃芩 梔子仁 大黃 升麻五味並姜汁拌炒 射干酒炒黑。各四兩一升
498
上九味。為散。每服五錢。水煎。食後熱服。
499
通痺散 治風寒濕三氣襲於足三陰經。腰以下至足冷如冰。不能自舉。
500
天麻三兩 獨活 本 當歸 川芎 白術各二兩
501
為散。每服二三錢。熱酒調。晨昏各一服。 上編用川烏一兩。酒煎製天麻中。蒼術一兩。黃柏半兩。酒煎製白術中。深得三氣襲於陰經之旨。
502
羚羊角散 治筋痺肢節束痛。
503
羚羊角鎊。一兩 肉桂世本。作薄荷誤 附子炮。各半兩 白芍一兩五錢
504
獨活 防風各七錢半 川芎一兩 當歸一兩五錢
505
為散。每服四五錢。入生姜三片。水煎。食遠熱服。
506
人參丸 治脈痺大熱。經脈不利。
507
人參 麥門冬去心 茯神 龍齒 石菖蒲 遠志肉 黃 各一兩
508
當歸半兩。世本。作赤石脂 地黃二兩
509
為末。煉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清米飲、醇酒任下。
510
吳茱萸散 治腸痺寒濕內搏。腹痛脹急。大便飧瀉。
511
吳茱萸取開口者。湯泡七次 肉豆蔻 乾姜炮黑 甘草炙。各五錢
512
砂仁 神曲 白術炒。各一兩 濃朴姜汁炒 陳皮 良姜各三錢
513
為散。每服三錢。食前臨臥各一服。米湯送下。
514
腎瀝湯 治胞痺溺澀不通。蘊積為熱。小腹急痛。
515
麥門冬去心。 桑白皮蜜酒。炙 犀角鎊。各一錢 杜仲鹽酒。炒 桔梗赤芍藥 木通各錢半
516
桑螵蛸二個。炙
517
水二盞。入羊腎二枚。去脂膜。竹刀切片。入竹瀝少許。同煎至一盞。空心頓服。留二導。臨臥服之。 上編無赤芍藥。多赤茯苓。詳芍藥酸收。不若茯苓清心利小便之為愈也。 按此名腎瀝者。形容胞中之氣。痺而不化。水道滴瀝不出。甚則結塊阻塞溺孔。艱苦異常。乃虛熱壅滯。膀胱氣化不行所致。桑皮、螵蛸。咸為治肺而設。不可誤認腎氣虛寒而用溫補之劑。若淋瀝而靜坐頻數。臨事相忘。睡則遺出不知者。方是腎氣虛寒之候。又非此湯可治也。
518
茯苓丸 治胞痺小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
519
赤茯苓一兩 細辛五錢 澤瀉五錢 肉桂五錢 紫菀茸一兩 附子炮。三錢 生地黃一兩
520
牛膝酒浸。一兩 山茱萸肉五錢 干山藥一兩
521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米飲。臨臥溫酒送下。 按此方。雖以茯苓通利為名。全賴牛膝、地黃、山茱山藥調補津液為主。更需桂、附之辛以行牛膝、地黃之滯。深得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之旨。其用紫菀者。上滋化源。
522
下利膀胱也。妙用更在細辛一味。開發上竅。專主上為清涕而設。九味相配成方。更無遺議。
523
世本尚多黃 、白術、甘草、芍藥、花粉、半夏、防風、獨活等。味不特滋繁。而且滯氣耗陰。因從上編削去。
524
巴戟丸 治胞痺虛寒。臍腹痛。溲數不利。睡則遺尿。
525
巴戟去骨 生地黃酒焙。各兩半 桑螵蛸破。炙 肉蓯蓉酒浸。切焙 山藥山茱萸肉 菟絲子酒煮。各一兩
526
附子 肉桂勿見火。各五錢 遠志甘草湯泡。去骨。四錢 石斛去根。八錢 鹿茸一對。酥炙
527
為末。煉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臥時米飲、溫酒任下。羊腎湯亦佳。黃絲湯尤妙。 按巴戟丸。治胞痺虛寒之候。詳溲數不利。當是膀胱熱壅。何以見其虛寒而用桂、附、巴戟、蓯蓉、鹿茸等大熱之劑。當知其人腎氣久虛。寒氣乘虛而入。所以臍腹痛。巨陽之氣化不行。縱溺積鬱化為熱。非溫補不能蒸動氣化。因仿佛地黃飲子之制。稍兼生地、石斛為假熱之使。不必更用利水藥也。上編止十二味。世本尚多杜仲、續斷、龍骨、五味子等藥。得無轉助酸收之患乎。
528
巴戟天湯 治冷痺腳膝疼痛。行步艱難。
529
巴戟天二錢。去心 附子 五加皮酒洗 石斛 甘草 茯苓 當歸各一錢 牛膝酒炒 川萆 鹽酒炒。各錢半 肉桂 防風 防己酒洗。各五分 生姜三片
530
水煎。空心溫服。
531
黃 桂枝五物湯桂枝湯下 甘姜苓術湯即腎著湯理中湯下 桂枝芍藥知母湯桂枝湯下 越婢加術附湯麻黃湯下 神效黃 湯保元湯下
532
指迷茯苓丸二陳湯下 二陳湯方祖 導痰湯二陳湯下 桂枝附子湯桂枝湯下
533
烏藥順氣散中風
534
防己黃 湯方祖 活絡丹膝痛門 五苓散方祖 當歸拈痛湯濕門 附子丸膝痛門
535
三痺湯腰痛門 蠲痺湯臂痛門 虎骨散腰痛門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安腎丸虛損門
536
越婢湯麻黃湯下
537
痛風門
538
烏頭湯(痺門 人參敗毒散小柴胡湯下 導痰湯二陳湯下 四物湯方祖 潛行散大補丸下
539
倉公當歸湯麻黃湯下 千金大棗湯麻黃湯下 千金防己湯防己黃 湯下 附子理中湯理中湯下 千金犀角散痺門
540
烏藥順氣散中風門 五積散平胃散下
541
麻木門
542
二陳湯方祖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生脈散方祖 清燥湯保元湯下 桃核承氣湯小承氣湯下
543
二妙散大補丸下 三痺湯腰痛門 逍遙散虛損門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544
紫雪火門
545
痿門
546
金剛丸改定 治腎虛骨痿。不能起於床。
547
川萆 鹽酒炒 杜仲鹽酒炒 肉蓯蓉酒浸。去腐切。焙 菟絲子酒煮。搗作餅。焙 巴戟肉酒煮。各四兩 鹿胎一具。酥炙
548
上為細末。鮮紫河車。隔水熬膏。搗和為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參湯、米湯。臨臥溫酒下。脾虛少食。大便不固者。加人參二兩。乾山藥三兩。精氣不固者。更加山茱萸肉二兩。
549
補血榮筋丸 治肝衰筋緩。不能自收持。
550
肉蓯蓉酒製 菟絲子酒煮。搗。焙 天麻煨。各二兩 牛膝酒煮。四兩 鹿茸酒炙。一對 熟地黃六兩 木瓜姜汁炒
551
五味子各一兩
552
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參湯、米湯。臨臥溫酒送下。
553
虎潛丸大補丸下 清暑益氣湯保元湯下 二陳湯方祖 四物湯方祖 四君子湯方祖
554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導痰湯二陳湯下 都氣丸崔氏八味丸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五苓散方祖
555
腎著湯理中湯下 小青龍湯桂枝湯下 清燥湯保元湯下 安腎丸虛損門
556
加味虎潛丸大補丸下
557
滋腎丸大補丸下 潛行散大補丸下 二妙散大補丸下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558
百合門
559
百合知母湯金匱 治百合病發汗後者。
560
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錢。切
561
先以水洗百合。漬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別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合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
562
滑石代赭湯金匱 治百合病下之後者。
563
百合七枚。擘 滑石一兩。碎 代赭石彈子大。一枚。碎
564
煎法如前。
565
百合雞子湯金匱 治百合病吐之後者。
566
百合七枚。擘 雞子黃一枚
567
煎百合如前。去滓。納雞子黃攪勻。煎五分溫服。
568
百合地黃湯金匱 治百合病。不經吐下發汗。病形如初者。
569
百合七枚。擘 生地黃汁一杯。
570
煎百合如前。去滓。納地黃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
571
百合洗方金匱 治百合病渴不瘥者。
572
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漬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餅。勿以鹽、豉也。鹽豉。即鹽醬也
573
栝蔞牡蠣散金匱 治百合病渴不瘥者。
574
栝蔞根 牡蠣熬。等分
575
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576
百合滑石散金匱 治百合病變發熱者。
577
百合半兩。炙 滑石一兩
578
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當微利者。止服熱則除。
579
生脈散方祖 佐金丸方祖
580
香港腳門
581
千金竹瀝湯 治兩腳痺弱。或轉筋皮肉不仁。腹脹起如腫。按之不陷。心中惡不欲食。或患冷。
582
竹瀝一升半 甘草 秦艽 葛根 黃芩 麻黃 防己細辛 桂心 乾姜各三錢 茯苓六錢 防風 升麻各四錢 附子一枚
583
杏仁三十枚
584
上十五味。 咀。以水七升。合竹瀝。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 如卒中風。口噤不能言。四肢緩縱。偏痺攣急。風經五髒。恍惚恙怒無常。手足不隨。本方去秦艽、附子、乾姜、杏仁。加獨活、芍藥、白術、芎 、人參、石膏、烏頭、生姜。 如風毒入人五內。短氣。心下煩熱。手足煩疼。四肢不舉。皮肉不仁。口噤不能語。本方去防己、杏仁、乾姜。加芎 、當歸、人參、白術、蜀椒、生姜。
585
千金八風散 治風虛面青黑土色。不見日月光。香港腳痺弱。
586
一兩 石斛 天雄各四錢半 人參 附子 甘草各半兩 薯蕷續斷 黃 澤瀉 遠志 細辛 秦艽 石韋牛膝 菖蒲 杜仲 茯苓 干地黃 防風 白術乾姜 萆 各三錢 烏頭錢半
587
上二十四味。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不效加至二匕。
588
千金風引湯 治兩腳疼痺腫或不仁拘急。不得行。
589
麻黃 石膏 獨活 茯苓各六錢 吳茱萸 附子 秦艽細辛 桂心 人參 防風 芎 防己 甘草各三錢 乾姜四錢半 白術一兩 杏仁六十枚
590
上十七味。 咀。以水一斗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汁。服後勢緩。本方去麻黃、石膏、吳茱萸、秦艽、細辛、桂心、芎 、防己、白術、杏仁。加當歸、石斛、大豆。名小風引湯。并治中風腰腳疼弱。
591
千金麻黃湯 治惡風毒瓦斯。腳弱無力。頑痺四肢不仁。失音不能言。毒瓦斯衝心。
592
麻黃三錢 大棗二十枚 茯苓一兩 杏仁三十枚 防風 白術 當歸升麻 芎 芍藥 黃芩 桂心 麥門冬 甘草各六錢
593
上十四味。 咀。以水九升。清酒七升。合煮取二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覆令小汗。粉之。莫令見風。
594
千金犀角旋複花湯 治香港腳初起。兩脛腫滿。或入腹不仁。喘息上氣。
595
犀角 旋復花 橘皮 茯苓 生姜各六錢半 大棗七枚 香豉一升
596
紫蘇莖葉一握
597
上八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之。以氣下小便利為度。
598
檳榔湯 治香港腳衝心。煩悶不識人。
599
檳榔 木香 茴香等分
600
水煎去滓。加童子小便一盞。姜汁數匙溫服。
601
酒浸牛膝丸 治香港腳枯瘦冷淡。筋骨無力。
602
牛膝三兩。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臍。切。同牛膝酒拌一宿。焙 川椒去閉口者及子。微炒去汗。半兩 虎脛骨一具。酥炙
603
上四味。盛生絹囊內。浸陳酒一斗。緊扎壇口。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出藥曬乾為末。苦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臥時。即用浸藥酒送下。忌食動風等物。
604
千金獨活湯 治腳痺冷痛。不可屈伸。
605
獨活三錢 當歸 防風 茯苓 芍藥 黃 葛根人參 甘草各錢半 乾姜 附子炮。各一錢 黑豆一合
606
上十二味。以水五升。清酒一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607
千金烏頭湯 治風冷腳痺。疼痛攣弱。不可屈伸。
608
烏頭 細辛 蜀椒各三分 甘草 秦艽 附子 桂心芍藥各六錢半 乾姜 茯苓 防風 當歸各一兩 獨活一兩三錢 大棗二十枚
609
上十四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
610
千金半夏湯 治香港腳入腹衝胸。氣欲絕者。
611
半夏 桂心 人參各三 乾姜二錢 附子 甘草炙。一錢半 細辛蜀椒各一錢
612
上八味。水煎。分溫三服。初服稍稍進。恐氣衝上。格塞不得下耳。
613
沉香導氣湯 治香港腳入腹衝心。疼痛腫滿。大小便秘。
614
羌活 白芍 檳榔各一錢 甘草炙。五分 撫芎 香附一作青皮 枳殼炒。各八分
615
紫蘇 蘇子 木瓜各六分 生姜三片
616
水煎去滓。臨臥以藥汁磨沉香、木香各半錢調。
617
木通散 治香港腳遍身腫滿。喘逆煩悶。小便不利。
618
木通 紫蘇 豬苓各一 桑白皮姜汁拌炒 檳榔 赤茯苓各二兩
619
為散。每服半兩。入生姜五片。葱白五莖。水煎去滓。空心熱服。
620
犀角散 治香港腳風毒生瘡。
621
犀角 天麻 羌活 枳殼 防風 黃 黃芩白蒺藜炒。去刺 白鮮皮酒洗。各七錢半 檳榔一兩 甘草炙。半兩 烏蛇二兩。酒浸
622
為散。每服八錢。生姜五片。水煎去滓。食前溫服。
623
千金蓖麻葉裹法 治香港腳初發。從足起至膝。脛骨腫疼。
624
取蓖麻葉切搗。蒸薄裹之。日二三易。即消。若冬月無蓖麻。取蒴 根搗研。和酒糟三分。根一分。合蒸熱。及熱封裹腫上。如前法。日二即消。亦治不仁頑痺。
625
續命湯方祖 越婢加術附湯麻黃湯下 葛根湯麻黃湯下 四七湯二陳湯下
626
香蘇散傷寒門
627
越婢加術湯麻黃湯下 除濕湯平胃散下 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湯下 清燥湯保元湯下 人參敗毒散小柴胡湯下
628
羌活導滯湯小承氣湯下 當歸拈痛湯濕門 崔氏八味丸方祖 蘇子降氣湯局方七氣湯下 養正丹金液丹下
629
小青龍湯桂枝湯下 平胃散方祖 五苓散方祖 金鈴子散心痛胃脘痛門
630
鶴膝風門
631
十全大補湯保元湯下 五積散平胃散下 四物湯方祖 活絡丹膝痛門 崔氏八味丸方祖
632
換骨丹膝痛門 大防風湯四君子湯下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逍遙散虛損門
633
歸脾湯保元湯下
634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加味逍遙散虛損門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安腎丸虛損門 腎氣丸崔氏八味丸下
635
癘風門
636
樺皮散 治癘風肺壅風毒。遍身瘙癢。
637
樺皮四兩 荊芥穗 枳殼 杏仁去皮尖。另研。各二兩 甘草一兩。生炙各半 亞麻三兩
638
為散。每服四五錢。食後溫酒米湯任下。
639
再造散 治大風惡疾。營血受病。先起於足者。
640
鬱金五錢。如無真者。赤檳榔代之 大黃皂莢煎。酒煨。一兩 大皂角刺炒。五錢 白牽牛取頭末淨。六錢。生炒各半
641
為散。分五服。五更時以無灰酒調服。服後當下惡物。禁一切濃味發毒動風物。及鹽醬糟醋椒姜麩面等。
642
醉仙散 治癘風遍身麻木。衛氣受病。先起於面者。
643
亞麻俗名大胡麻 鼠粘子 枸杞子 蔓荊子炒。各一兩 白蒺藜炒。去刺。 苦參 防風栝蔞根各五錢
644
為散。每用末一兩五錢。入輕粉二錢拌勻。每服一錢。茶清調。晨午各一服。服至五七日。齒縫中出臭涎。令人如醉。或下膿血。病根乃去。量病者強弱用。病重者須先以再造散下之。候五七日元氣將復。方用此藥。忌一切炙 濃味。止食淡粥時菜。烏梢蛇酒煮淡汁食之。以助藥力。或用水泛為丸服之。免傷口齒。此瞑眩之藥。中病即已。不可過劑。以取糜傷口齒之患。
645
必勝散 治癘風惡疾。營衛俱病。上下齊發。
646
赤檳榔 皂角刺炒。各五錢 大黃酒煨。一兩 白牽牛生。取頭末。六錢。以一半炒 甘草生炙各一錢 輕粉二錢
647
為散。壯年者分五服。中年者分七服。每服入黑糖或白蜜二匙。姜汁五匙調服。臨臥時腹中稍空。姜湯送下。至三更遍身麻木如鍼刺。頭目齒縫俱痛。此藥尋病根。重者七日行一次。稍輕者十日半月行一次。以三五遍為度。病退後眉髮漸生。肌肉如故。如齒縫中有血。以黃連、貫眾煎湯漱之。
648
九龍丸 治癘風 腫癢痛。
649
當歸 苦參各二兩 防風 荊芥 羌活各兩半 蟬蛻 川芎各五錢
650
全蠍滾水泡去咸。一錢 大楓仁八兩
651
上九味。俱木臼內逐味杵為細末。紅米飯為丸。如梧子大。不得見火日。陰乾。布囊盛之。每服三錢。茶清送下。日三服。病起一年者服一料。十年餘者服十餘料。 一方。少川芎、蟬蛻。多大胡麻二兩。風藤一兩。如下體甚者。加牛膝二兩。防己一兩。
652
漆黃丸 治癘風赤腫。硬痛不癢。
653
生漆 雄黃另研 皂角刺各四兩 蟾酥 麝香另研。各三錢
654
上五味。以水三升。先入皂角刺煎至一升。去滓下漆。煎沸如八成銀花相似。候漆浮花盡。則水乾不粘手。即離火。卻下雄、麝、蟾酥。木槌研勻。眾手丸。綠豆大。每服五十丸。午時五更各一服。熱酒下。木形人服之。身瘡音啞者。急以生蟹搗汁頻進。并塗患處以解之。
655
丸 治癘風腳弱。
656
五月取赤莖者陰乾。以淨葉蜜酒九蒸九曬。一斤 芍藥 熟地各二兩 川烏黑豆製。淨六錢 羌活 防風各一
657
蜜丸。每服二錢。空心溫酒下。
658
白花蛇丸 治大風惡疾。 赤腐爛。
659
防風 金銀花 枸杞子 蟬蛻 苦參各二兩 荊芥穗酒洗。兩半 黃連酒炒全蠍滾醋泡。炒黃 牛膝 何首烏不犯鐵器 牛蒡子 連翹 白蒺藜 細辛胡麻即亞麻 蔓荊子各一兩 漏蘆去苗。四兩 白花蛇一條。去尾連頭。生用紫雲風不用 烏梢蛇一條。去頭尾。不犯鐵。石臼中搗。白癜風不用。
660
上十九味。除烏梢蛇外。預為粗末。同蛇搗和焙乾。重為細末。米飲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茶清送下。日三服。
661
如頭面上腫。加白芷一兩。肌肉潰爛。加皂角刺一兩。
662
翎散 治癘風惡疾。赤腫腐爛。
663
番木鱉麻油煮。一兩 乾漆 令煙盡。三錢 白鵝毛一只。燒存性至不見星為度苦參 皂角刺各二兩
664
上為散。分作五十服。侵晨。溫酒或茶清送下。亦可用蜜作丸。分五十服。
665
蜈蚣散 治癘風赤腫。
666
蜈蚣五十條。去頭足。酒煮 雄黃二錢 牛膝 穿山甲生漆塗炙 檳榔薏苡仁炒。各一兩
667
為散。酒服二錢。出汗。連服三日效。
668
萬靈丹 治癰疽狀若傷寒。頭痛發熱嘔渴。渾身拘急疼痛。并治癘風麻木不仁。
669
茅術 川烏頭炮。去皮臍 何首烏生。各二兩 全蠍醋泡。炙黃 石斛 天麻 當歸甘草 川芎 羌活 荊芥穗 防風 麻黃 細辛各一兩
670
明雄黃 朱砂水飛淨。各六錢
671
上為細末。煉白蜜杵勻。每兩大者分作四丸。中者六丸。小者八丸。朱砂為衣。瓷罐收貯。隨年歲老弱。病勢緩急諒用。以葱白香豉湯。空心調服。服後以稀粥助令作汗。避風寒。忌生冷。戒房室。孕婦禁用。
672
瀉黃散 治胃熱口臭。煩渴引飲。
673
藿香葉七錢 山梔姜汁炒黑。一兩 甘草生炙各半兩 石膏煨。一兩
674
防風八錢
675
為散。每服四五錢。水煎去滓。入生白蜜少許調服。
676
涼膈散方祖 雙解散涼膈散下 消風散咳嗽門 千金耆婆萬病丸積聚門
677
升麻胃風湯中風門
678
六味地黃丸崔氏八味丸下 小柴胡湯方祖 黃連解毒湯伊芳尹三黃湯下 犀角地黃湯傷寒門 越婢加術湯麻黃湯下
679
七味白術散六君子湯下 加味逍遙散虛損門 柴胡四物湯小柴胡湯下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四物湯方祖
680
清燥湯保元湯下 人參養胃湯平胃散下 四順清涼飲燥門 當歸補血湯保元湯下 清胃散衄血門
681
加減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682
胃風門
683
小柴胡湯方祖 白虎加人參湯白虎湯下 芎辛湯頭痛門 人參胃風湯四君子湯下 升麻胃風湯中風門
684
破傷風門
685
九味羌活湯 治太陽經感冒風邪。
686
羌活錢半 防風 蒼術泔浸。去皮。炒。各一錢 細辛五分 川芎 白芷生地黃 黃芩各八分 甘草炙。六分 葱白二莖 生姜三片 大棗一枚。擘
687
水煎。溫服。覆取微汗。
688
芎黃湯 治破傷風。便秘溺赤。
689
川芎 黃芩各錢半 甘草炙。一錢 蔥白四莖 香豉一合
690
水煎。溫服。覆取微汗。
691
大芎黃湯芎黃湯去甘草。加酒大黃三錢。羌活錢半。
692
左龍丸 治破傷風。牙關緊急。
693
左盤龍即鴿糞。微炒 白殭蠶 鰾膠蛤粉炒。各五錢 雄黃一錢
694
為末。飯糊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下。日三服。如証重不已。每藥末一錢。飯糊中加入巴豆霜五厘。每服中加一丸。如此漸加至十丸。以利為度。
695
護心散 治癰毒攻心。口乾煩躁嘔吐。
696
真綠豆粉一兩 乳香末三錢 生甘草一錢 朱砂另研。水飛。一錢
697
上杵為散。早暮各服二三錢。沸湯調服。 按護心散。原為預防毒瓦斯入心而設。故用朱砂以為心經之向導。然其性最沉著。不若易以沒藥。而無鎮固毒邪之患也。
698
蔥熨法 治癰腫被風。發熱脹痛。
699
用大蔥一握。隔湯蒸熟。以線扎。切平其根。乘熱熨背上。冷即更迭互換。得微汗為效。倦則止之。來日再熨如前。此法大能祛風散寒。活血止痛。消腫解毒之捷法也。
700
小柴胡湯方祖 升麻湯方祖 豬膽汁導燥門 蜜煎導燥門 四物湯方祖除濕湯平胃散下 導赤散傷暑門 葱白香豉湯傷寒門 萬靈丹癘風門 保元湯方祖
701
跌撲門
702
千金桃仁湯 治從高墮下。腹中瘀血滿痛。
703
桃仁 蟲各三十枚 荊芥半兩 大黃 芎 各三兩 當歸 桂心甘草各二兩 蒲黃五兩
704
上九味。水煮取三升。分三服。
705
調營活絡飲 治失力閃挫。或跌撲瘀結。大便不通。腰脅小腹急痛。
706
大黃酒浸。三錢 牛膝 當歸尾 桃仁炒研。各二錢 赤芍藥 芎 生地黃酒浸
707
羌活各二錢 紅花 肉桂各五分
708
水煎。食前溫服。臨服入地龍末一錢。如病久。不能取效。加生附子尖、炮穿山甲末各半錢。
709
人參一錢。
710
當歸導氣散 治跌撲瘀血內壅。喘急便秘。
711
大黃酒浸。一兩 當歸三錢 麝香三分
712
為散。每服三錢。熱酒調。日三夜一服。
713
自然銅散 治跌撲骨斷。
714
自然銅 通紅醋淬七次。放濕土上月餘用 乳香 沒藥 當歸身 羌活等分
715
為散。每服二錢。醇酒調。日再服。骨傷。用骨碎補半兩酒浸搗絞取汁沖服。
716
乳香定痛散 治跌撲傷筋。
717
乳香 沒藥各半兩 川芎 白芷 赤芍 丹皮 生地黃各七錢半
718
甘草炙。二錢
719
為散。每服四錢。醇酒和童子小便調。日再服。大便秘。加酒大黃。筋傷。用生牛膝半兩。酒浸搗絞。取汁沖服。
720
紫金丹 治金瘡出血不止。敷此無瘢痕。
721
琥珀屑 降真香末 血竭等分
722
為極細末。敷傷處。
723
香殼散蓄血門 復元通氣散蓄血門 復元活血湯蓄血門 小烏沉湯衄血門
724
黑神散衄血門
725
痙門
726
葛根湯麻黃湯下 桂枝湯方祖 大承氣湯小承氣湯下 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湯下 桂枝附子湯術附湯下
727
真武湯術附湯下 附子湯術附湯下 芍藥甘草附子湯桂枝湯下 桂枝加附子湯桂枝湯下 甘草附子湯術附湯下
728
乾姜附子湯四逆湯下 炙甘草湯桂枝湯下 十全大補湯保元湯下 祛風導痰湯二陳湯下 小柴胡湯方祖
729
附湯術附湯下 術附湯方祖 參附湯術附湯下 附子散術附湯下 倉公當歸湯麻黃湯下
730
螈門
731
辰砂妙香散溲血門 導赤散傷暑門 歸脾湯保元湯下 加味逍遙散虛損門
732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733
局方香薷飲暑門 續命煮散四物湯下 保元散方祖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十全大補湯保元湯下
734
顫振門
735
平補正心丹局方 治心血虛少。驚悸顫振。夜臥不寧。
736
龍齒 通紅醋淬。水飛淨。一兩。形如筆架。處理如石。中白如粉。 之粘舌者真 遠志甘草湯泡。去骨 人參各一兩 茯神酸棗仁炒。各兩半 柏子仁 歸身 石菖蒲各一兩 生地二兩。一作熟地 肉桂一兩。不見火 山藥兩半
737
五味子半兩 麥門冬去心。兩半 朱砂另研。水飛淨。半兩
738
上十四味。為末。煉白蜜丸。梧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三五十丸。米湯、參湯、龍眼湯、醇酒任下。空心臨臥各一服。
739
龍齒清魂散 治心虛挾血。振悸不寧。產後敗血衝心。笑哭如狂。
740
龍齒 遠志甘草湯泡。去骨 人參 歸身各半兩 茯神 麥冬去心
741
桂心 甘草炙。各三錢 延胡索一兩 細辛錢半
742
為散。每服四五錢。姜三片。紅棗一枚。水煎。日再服。此即平補正心丹去棗仁、柏仁、菖蒲、生地、山藥、五味、朱砂。加延胡、細辛、甘草。
743
瀉青丸下血門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逍遙散虛損門 導痰湯二陳湯下
744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745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十補丸崔氏八味丸下
746
攣門
747
黃 丸 治劇勞經脈拘攣。疼痛少眠。
748
黃 人參 熟地 白茯苓 山茱萸肉 薏苡仁各一兩 酸果仁
749
羌活 當歸身 枸杞子 羚羊角鎊。各七錢五分 桂心 防風 遠志肉甘草制。各半兩
750
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半飢時溫酒下。
751
木瓜散 治筋脈拘攣縮急。唇青面白爪疼痛。
752
木瓜酒浸。七錢半 虎脛骨酥炙。一具 五加皮 當歸 桑寄生如無。續斷代之
753
酸棗仁 人參柏子仁 黃 蜜酒炒。各一兩 甘草炙。五錢
754
為散。每服四五錢。姜五片。水煎去滓。熱服。
755
局方續斷丸 治風寒濕痺。筋攣骨痛。
756
續斷姜酒炒。 牛膝姜酒炒 川萆 姜汁炒。各三兩 防風兩半 川烏頭炮。二枚
757
煉白蜜丸。彈子大。醇酒細嚼一丸。
758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瓜蒂散痰飲 羌活勝濕湯濕門 五積散平胃散下 增損四物湯四物湯下
759
舒筋三聖散中風門 桂枝湯方祖 安腎丸虛損門
760
眩暈門
761
秘旨正元散 治命門火衰。不能生土。吐利厥冷。有時陰火上衝。則頭面赤熱。眩暈惡心。濁氣逆滿。則胸脅刺痛。臍腹脹急。
762
人參三兩。用川烏一兩。煮汁收入。去川烏 白術二兩。用橘皮五錢。煮汁收入。
763
去橘皮 茯苓二兩。用肉桂六錢。酒煎收入曬乾。勿見火。去桂
764
甘草一兩五錢。用烏藥一兩。煎汁收入。去烏藥一兩五錢。用川芎一兩。酒煎收入。
765
去川芎 薯蕷一兩。用乾姜三錢。煎汁收入。去乾姜
766
上六味。除茯苓。文火緩緩焙乾。勿炒傷藥性。杵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姜三片。紅棗一枚擘。煎數沸。入鹽一捻。和滓調服。服後飲熱酒一盃以助藥力。此方出自虞天益製藥秘旨。本千金方一十三味。卻取烏頭、姜、桂等辛燥之性。逐味分製四君、 、薯之中。較七珍散但少粟米而多紅豆。雖其力稍遜原方一籌。然雄烈之味。既去其滓。無形生化有形。允為溫補少火之馴劑。而無食氣之虞。真千金之功臣也。
767
三五七散頭痛門 養正丹金液丹下 茸珠丹頭痛門 三因芎辛湯頭痛門
768
半夏蒼術湯頭痛門
769
導痰湯二陳湯下 沉香降氣散氣門 崔氏八味丸方祖 川芎茶調散頭痛門 半夏白術天麻湯頭痛
770
二陳湯方祖 黑錫丹金液丹下 青礞石丸痰飲門 理中丸方祖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771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附子理中湯理中湯下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佐金丸方祖 靈砂丹金液丹下
772
癲門
773
定志丸千金 治言語失倫。常常喜笑發狂。
774
人參 茯神各三兩 石菖蒲 大遠志甘草湯泡。去骨。各二兩
775
上四味。為末。蜜丸梧子大。飲服七十丸。亦可作湯服。血虛。加當歸。有痰。加橘、半、甘草、生姜。
776
千金防己地黃湯 治癲癇語言錯亂。神氣昏惑。
777
防己一錢 甘草 桂心 防風各三錢 生地黃四錢 生姜汁三匕
778
上四味。酒浸一宿。絞取汁。銅器盛之。地黃另咀。蒸之如斗米飯久。亦絞取汁。并入姜汁。
779
和分三服。
780
半夏茯神散 治癲妄因思慮不遂。妄言妄見。神不守舍。初病神氣未衰者。用此數服效。
781
半夏 茯神各一兩二錢 天麻 膽星 遠志肉 棗仁 廣皮烏藥 木香 礞石 。各八錢
782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數沸。入生姜汁數匙。空心和滓服。
783
妙功丸 治蟲積在內。使人多疑善惑。而成癲癇。
784
丁香 木香 沉香各半兩 乳香 麝香另碎 熊膽各二錢半
785
白丁香即雄雀屎。三百粒。但直者是雄 鶴虱即天名精子。勿誤胡菔子 白雷丸陳皮去白。各一兩 輕粉四錢半
786
大黃酒浸。兩半 赤小豆三百粒。即赤豆之細者勿誤半黑半赤相思子 巴豆七粒。去皮研。壓去油 朱砂一兩。水飛。一半為衣
787
為細末。蕎麥一兩作糊。每兩作十丸。朱砂為衣。陰乾。每用一丸。溫水浸一宿。去水。再用溫水化開。空心服之。小兒減服。久年病。一服即愈。未愈。後三五日再服。重不過三服。
788
控涎丹十棗湯下 導痰湯二陳湯下 稀涎散中風門 歸脾湯保元湯下 涼膈散方祖
789
四七湯二陳湯下 滾痰丸痰飲門
790
狂門
791
生鐵落飲 治狂妄不避親疏。
792
鐵落用生鐵火燒赤沸。砧上鍛之有花粉粉墜地。取升許。用水二斗煮取一斗。入下項藥
793
石膏二兩 龍齒醋 。飛 白茯苓 防風各兩半 黑參 秦艽各一兩
794
為粗末。入鐵落汁中煮取五升。去滓。入竹瀝一升和勻。溫服二合。日三服。
795
來蘇膏 治遠近風癇。心病風狂。牙關不開。痰涎潮塞。
796
皂角二兩。大挺不蛀者。去皮弦子。切
797
用酸漿水二升。浸透揉汁。砂鍋內以文武火熬。用槐柳枝攪熬成似膏藥。攤夾紙上陰乾。如遇病患。取掌大一片。用溫漿水化在盞內。將小竹管盛藥。扶病患坐定。微抬起頭。以藥吹入左右鼻孔內。良久扶起。涎出為效。啜溫鹽湯一二口。其涎即止。忌雞魚生硬濕面等物。
798
戴人三聖散 治濕痰壅塞。
799
瓜蒂炒微黃 防風各二兩 藜蘆半兩
800
為散。每服四五分。以薤汁三盞。慢火熬至一盞。去滓澄清。放溫徐徐服之。以吐為度。不必盡劑。
801
洗心散局方 治心經積熱痰盛。口舌生瘡。不大小便。
802
麻黃連節。一兩 當歸二兩 大黃酒拌曲裹煨。三兩 白術生用 芍藥 荊芥各一兩。 甘草炙。二兩
803
為散。每服三四錢。生姜三片。薄荷七葉。水煎。去滓溫服。或茶清調服三錢。日再服。 又方。無白術、芍藥、荊芥、甘草。多生地黃二兩。黃連、木香各五錢。
804
勝金丹 治癡病狂怒叫號。遠年近日皆效。但失心風癲。悲愁不語。元氣虛人禁用。
805
白砒一錢 綠豆三百六十粒。水浸去殼。同白砒研如泥。陰乾 肥梔子四十枚。去殼曬乾。勿見火為末 雄黃 雌黃俱水飛。各一錢
806
急性子即白鳳仙子。去皮研。二錢
807
上為極細末。和勻。瓷罐收藏。每服七八分。強人至一錢。臨服入西牛黃五七釐。冰片三五釐。細細研勻。入糕餅內食之。一方。加珍珠、腐內煮。研 琥珀、狗實各一錢。分作二十服。
808
臨服亦如上方。入西牛黃五釐。冰片三釐。上好白面一兩五錢。將面勻作二分。先將一半。入白糖霜一錢半。拌藥為餡。一半再入白糖錢半。裹外作餅。 熟與食。食後姜湯過口。少頃即上吐下瀉而愈。不吐。以肥皂肉一錢。擂水灌吐。吐後鏽釘磨水。頻進六七次以鎮其神。永不復發。但藥中有砒。大忌燒酒。又須在團餅內以搜頑痰。方始得力。然有一服即應者。有服二三服應者。胃氣濃薄不同故也。
809
清神湯 治心肺虛熱。痰迷膈上。
810
黃連 茯苓 酸棗仁生研 石菖蒲 柏子仁 遠志肉各錢半 甘草炙。五分
811
姜汁少許 竹瀝半杯
812
水煎。食遠服。 肺虛。加人參一錢。肺熱。加沙參二錢。痰壅。加半夏、南星各一錢。橘紅、栝蔞霜各六分。
813
大承氣湯小承氣湯下 涼膈散方祖 龍齒清魂散顫振門 小柴胡湯方祖 當歸活血湯蓄血門
814
芎辛湯頭痛門 歸脾湯保元湯下
815
癇門
816
涼膈散方祖 戴人三聖散狂門 朱砂安神丸勞倦門 小承氣湯方祖
817
清神湯狂門
818
妙功丸癲門 十全大補湯保元湯下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瀉青丸下血門
819
導赤散傷暑門
820
四七湯二陳湯下 靈砂丹金液丹下 養正丹金液丹下 黑錫丹金液丹下 導痰湯二陳湯下
821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822
煩躁門
823
葶藶苦酒湯 治汗後熱不止發狂。煩躁面赤咽痛。
824
葶藶一合
825
以苦酒即米醋一升。煎葶藶至半升。入生艾汁半合。再煎三五沸。去滓溫服如無生艾。以乾艾浸濕搗汁代之
826
附子理中湯理中湯下 四逆湯方祖 涼膈散方祖
827
虛煩門
828
千金竹葉湯 治五心煩熱。口乾唇燥。胸中熱悶。
829
竹葉 小麥各三合 知母 石膏各一兩 茯苓 黃芩 麥門冬各六錢
830
人參五錢 生姜一兩 栝蔞根 半夏 甘草各三錢
831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二升。煮竹葉、小麥取八升。去滓納藥。煮取三升。分三服。老幼分五服。
832
八珍湯四君子湯下 當歸補血湯保元湯下 朱砂安神丸勞倦門 生脈散方祖
833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834
溫膽湯二陳湯下 竹葉石膏湯白虎湯下 梔子豉湯方祖 五苓散方祖 橘皮竹茹湯二陳湯下
835
妄門
836
清神湯狂門 平補正心丹顫振 涼膈散方祖 小承氣湯方祖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養正丹金液丹下
837
循衣摸床門
838
生地黃黃連湯四物湯下 涼膈散方祖 小承氣湯方祖 節庵升陽散火湯保元湯下
839
喜笑不休門
840
黃連解毒湯伊芳尹三黃湯下 二陳湯方祖
841
怒門
842
生鐵落飲狂門 大柴胡湯小柴胡湯下 柴胡疏肝散吐血門 四七湯二陳湯下 四磨湯氣門 越曲丸鬱門 七氣湯方祖 沉香降氣散氣門
843
悲門
844
金匱甘麥大棗湯 治藏燥善悲。
845
甘草三錢 小麥三合 大棗十枚。擘
846
上三味。以水六廾。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847
生脈散方祖 二冬膏方祖
848
驚門
849
獨活湯 治肝虛內風。臥則魂散不收。若驚悸狀。
850
獨活 羌活 柴胡各一錢。一作前胡 細辛半錢 茯苓 人參五味子 半夏 沙參各一錢五分 棗仁炒研。三錢 甘草炙。一錢二分 生姜三片 烏梅肉
851
水煎。食前熱服。
852
珍珠母丸 治肝虛不能藏魂。驚悸不寐。
853
珍珠母即石決明。七孔者良。 赤醋淬。七錢五分 龍齒 赤醋淬。水飛 沉香另研。勿見火。各五錢 人參茯苓 棗仁 柏子仁 犀角鎊。各一兩 當歸身 熟地黃各二兩 朱砂五錢。另研。水飛
854
上為細末。煉白蜜丸。梧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五七十丸。臨臥薄荷湯送下。
855
遠志丸 治因事有所大驚。夢寐不寧。神不守舍。
856
遠志甘草湯泡。去肌 石菖蒲 茯神 茯苓一作棗仁 人參 龍齒醋 。飛。各一兩
857
朱砂五錢。水飛。一半為衣
858
煉白蜜丸。梧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五十丸。空心沸湯。臨臥溫酒送下。精髓不守者。加五味子半兩。陽事不舉者。加山藥、萸肉各一兩。肉桂半兩。自汗不時者。倍棗仁加黃 一兩。
859
補膽防風湯 治膽虛風襲。驚悸不眠。
860
防風一錢 人參錢半 細辛五分 甘草 茯神 獨活 前胡川芎各八分 生姜三片 紅棗二枚。擘
861
水煎。去滓熱服。 臥多驚魘遺溲者。本方加羌活、桂枝。膽寒者。去川芎、前胡加熟棗仁、遠志、肉桂、白術。有痰。加半夏、白術、天麻。
862
辰砂妙香散溲血門 平補正心丹顫振門 龍齒清魂散顫振門 溫膽湯二陳湯下四七湯二陳湯下 異功散四君子湯下 來復丹金液丹下 歸脾湯保元湯下
863
悸門
864
金匱半夏麻黃丸 治寒飲停蓄作悸。脈浮緊者。
865
半夏姜汁炮七次 麻黃去節。等分
866
上二味。為末。蜜丸如小豆。飲服三十丸。日三服。
867
千金茯神湯 治心虛神氣不寧。煩熱驚悸。
868
茯神 茯苓 人參各一兩 菖蒲半兩 赤小豆四十粒
869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870
小半夏加茯苓湯二陳湯下 五苓散方祖 定志丸癲門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871
歸脾湯保元湯下 茯苓甘草湯桂枝湯下 二陳湯方祖 小青龍湯桂枝湯下 天王補心丹生脈散下
872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炙甘草湯桂枝湯下 導痰湯二陳湯下 溫膽湯二陳湯下 藿香正氣散平胃散下 人參養榮湯保元湯下 朱砂安神丸勞倦門
873
恐門
874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四君子湯方祖 遠志丸驚門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加減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補膽防風湯驚門 崔氏八味丸方祖
875
健忘門
876
千金茯神湯悸門 歸脾湯保元湯下 人參養榮湯保元湯下 遠志丸驚門 導痰湯二陳湯下 天王補心丹生脈散下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四君子湯方祖 辰砂妙香散溲血門 代抵當丸抵當湯下
877
入魔走火門
878
獨參湯保元湯下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滋腎丸大補丸下 天王補心丹生脈散下 黃 建中湯桂枝湯下
879
枳實理中湯理中湯下 養正丹金液丹下 保元湯方祖 靈砂丹金液丹下 黑錫丹金液丹下
880
養性門
881
西嶽真人靈飛散 調養性靈。崇修德業者服之。
882
雲母秋露潰煮七晝夜。磨極細。捻指無光為度。取淨一斤 茯苓八兩 鐘乳同甘草煮一伏時。杵粉。水飛七次。取淨七兩 柏子仁人參千金翼。作白術。四兩 續斷 桂心各七兩 菊花去心蒂。十五兩 干地黃十二兩
883
上九味。為末。天門冬乾者五斤。去心。熬膏。搜藥納銅器中。蒸之一斛黍米下。米熟出藥。
884
爆乾為末。先食飲服方寸匕。服至七十日。煉白蜜丸服之。服此者即有他疾。勿服他藥。專心服此。他疾自除。 孫真人曰。此仙人隨身常所服藥也。予服此方已來。將逾三紀。頃面色美而悅之。疑而未敢措手。積年詢訪。屢有名人會餌得力。遂常服之。一如方說。但能業之不已。功不徒棄耳。服雲母人。忌食胡蒜羊血
885
彭祖麋角丸 培理身心。專事永年者服此。
886
麋角一對。炙黃 檳榔上二味另搗。取淨末。二兩 通草 秦艽 人參菟絲子酒浸。別搗。
887
肉蓯蓉酒浸。去腐 甘草各二兩。預散
888
上以麋角、檳榔二末。共煎一食時頃。藥似稠粥即止火。少待熱氣歇。即投後六味散。攪令相得。仍待少時。漸稠粘堪作丸。如梧子大。空腹酒下三十丸。日加一丸。至五十丸。為度。旦暮二服。百日內忌房室。服經一月。腹納諸疾自相驅逐。有微利勿怪。 石頑曰。麋角走督脈而補陰中之陽。檳榔行腹內而破陰中之滯。兼通草、秦艽通血脈而運周身之氣。菟絲、蓯蓉填補腎髒。人參以助諸味之力也。 或問服食諸方。宗派各立。獨以靈飛散為之首推。願聞其旨云何。答言。靈飛一方。上真心印。第凡夫目之。則與台山變屐無異。是以近世慕道之士。往往留心麋角丸。專取血肉之味。培理色相之軀。曷知異類有情之屬。豈若山靈無情之品。足以蕩練性靈。孫公服之尸解。
889
良由雲母性善飛揚。與性靈結成一片爾。其麋角丸方。彭君餌之得力。長享遐齡。但以血肉性滯。
890
不能上升。終歸地肺。不能使人無疑。雖然世之積功累行以祈天仙者。未之見也。心慕長生而欲求地仙者。在在有之。故以麋角丸方。附之靈飛散後。各從其尚可也。
891
泄瀉門
892
四柱飲局方 治瀉利滑脫不止。
893
人參一兩 茯苓 附子 木香煨。各五錢
894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入生姜五片。大棗一枚。煎如稀糜。入鹽一字調服。
895
六柱飲 治滑脫不止。瀉利完穀。
896
四柱飲加訶子肉、豆蔻減半。
897
二神丸 治腎髒陽虛。五更泄瀉。
898
補骨脂 肉豆蔻生用。等分
899
為細末。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二錢。米湯、溫酒任下。
900
四神丸 治腎虛肝氣逆滿。不能消剋。腹脹泄瀉。
901
二神丸加吳茱萸、木香。減半 如陰虛惡燥。去木香。以五味子代之。
902
半夏瀉心湯方祖 生姜瀉心湯半夏瀉心湯下 甘草瀉心湯半夏瀉心湯下 黃連湯半夏瀉心湯下
903
乾姜黃芩黃連人參湯半夏瀉心湯下 濃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參湯二陳湯下 姜附湯四逆湯下
904
術附湯方祖 升陽除濕湯平胃散下 胃苓湯平胃散下 香砂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枳實理中丸理中湯下
905
黃芩芍藥湯即黃芩湯桂枝湯下 二陳湯方祖 保和丸傷飲食門 附子理中湯理中湯下 五苓散方祖
906
理中湯方祖 漿水散四逆湯下 連理湯理中湯下 四君子湯方祖 治中湯理中湯下
907
平胃散方祖 葛花解酲湯傷飲食門 理苓湯理中湯下 木香調氣散氣門 茯苓甘草湯桂枝湯下
908
錢氏白術散四君子湯下 加減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春澤湯五苓散下 備急丸方祖藿香正氣散平胃散下
909
木香散四逆湯下 逍遙散虛損門 越鞠丸鬱門 枳術丸方祖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910
九味資生丸四君子湯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異功散四君子湯下
911
痢門
912
桃花湯金匱 治下利便膿血。
913
赤石脂四兩。一半銼。一半篩末。 乾姜三錢 粳米三合
914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溫七合。納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餘勿服。
915
白頭翁湯金匱 治熱利下重。
916
白頭翁 黃連 黃柏 秦皮各一
917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
918
紫參湯金匱 治下利肺痛。
919
紫參三兩 甘草一兩
920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參取二升。納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溫三服。如無紫參。以紫菀代之。以其同入肺經溫血分也。
921
訶梨勒散金匱 治下利失氣。為氣下洩。
922
訶梨勒十枚。煨
923
上一味。為散。粥飲和。頓服。
924
養髒湯局方 治泄痢膿血。有如魚腦。後重脫肛。臍腹 痛。
925
人參 白術炒焦。各錢半 肉桂 訶子肉 木香 肉豆蔻 罌粟殼蜜炙。五分
926
上七味。水煎。分二次服。忌生冷魚腥濕面油膩等物。夜起不瘥者。加附子五分。不應。加一錢。
927
千金溫脾湯 治積久熱痢赤白。
928
大黃四錢 人參 甘草 炮姜各二錢 熟附子一錢
929
上五味。水煎溫服。 冷痢。去甘草。加桂心三錢。倍人參、姜、附。減大黃一錢。此本大黃附子湯加姜、桂、人參。以溫中滌垢也。
930
千金羊脂煎 治久痢不瘥。
931
羊脂一棋子大 白蠟二棋子大 黃連末。一升七合。煎取稠七合。煎取五合 烏梅肉二兩
932
亂發灰汁。洗去垢膩。燒末。一升。
933
上七味。合納銅器中湯上煎之。攪可丸。如梧子大。飲服二十丸。日三。棋子大小。如方寸匕。詳羊脂性滑利人。千金用治久痢不瘥。專取滑利以通虛中留滯也。其後且有羊脂、阿膠、蜜、蠟、黍米作粥方。深得炎帝本經補中寓瀉之旨。
934
千金附子湯 治暴下積。日久不止。
935
熟附子 阿膠各三錢 酸石榴皮一枚 龍骨 過。水飛 甘草 烏藥炒。
936
各一錢 炮姜六分
937
黃連姜汁炒黑 黃芩各七分
938
上九味。加粳米一撮。水煎。分溫三服。
939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金匱 治挾熱利下膿血。及產後利不止。
940
白頭翁 黃連炒黑 黃柏炒黑 秦皮 甘草炙。各錢半 阿膠三錢
941
上六味。先煮上五味。去滓納膠烊盡。溫分三服。
942
千金桃花丸 治冷痢。臍下攪痛。
943
乾姜 赤石脂 。等分
944
上二味。蜜丸。豌豆大。服十丸。日三服。加至二十丸。
945
大桃花湯千金 治下痢久脫虛冷。白滯腹痛。
946
赤石脂 乾姜 當歸 龍骨 牡蠣 ,各六錢 附子炮,四錢 芍藥
947
白術 人參各三錢 甘草炙。二錢
948
上十味。水煎。分三服。 膿稠。加濃樸。嘔。加橘皮。
949
千金濃朴湯 治二三年熱痢不止。
950
濃朴 乾姜 阿膠各四錢 黃連六錢 石榴皮 艾葉各五錢
951
上六味。水煎。日再服。
952
千金椒艾丸 治久痢完穀不化。肌肉消盡。
953
蜀椒三百粒 烏梅二百個 熟艾一斤 乾姜三兩 赤石脂 飛。二兩
954
上五味。椒、姜、艾下篩。入石脂淨末。梅著米下蒸熟去核。合搗蜜和丸。梧子大。服十丸。日三服。不應。加至二十丸。不瘥。加黃連。
955
三奇散 治痢後下重。
956
枳殼生。一兩二兩 防風一兩
957
為散。每服二錢。米飲調服。
958
茜根丸 治毒痢下血如雞肝。心煩腹痛。蠱注下血。
959
茜根 升麻 犀角 地榆 當歸 黃連 枳殼 白芍等分
960
為細末。醋煮紅曲丸。如梧子。空心米飲下七十丸。
961
外台黃芩湯 治乾嘔下利。
962
黃芩 人參 乾姜各一兩 桂枝三錢 大棗十二枚。擘 半夏二兩
963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
964
千金三物膠艾湯 治妊娠血痢。
965
阿膠 艾葉 酸石榴皮一兩
966
上三味。水煮去滓。納膠令烊盡。分三服。 欲痢輒先心痛腹脹滿。日夜五六十行者。加黃柏、黃連各一兩。防己、乾姜各半兩。附子一枚。曲半兩。蜜丸。梧子大。飲服二十丸。日三。漸加至三四十丸。
967
伏龍肝湯丸 治胎前下痢。產後不止。及元氣大虛。於積小腹結痛。不勝攻擊者。
968
炮黑楂肉一兩 熬枯黑糖二兩
969
上二味。一半為丸。一半為末。用伏龍肝二兩煎湯代水。煎末二錢。送前丸二錢。日三夜二服。一晝夜令盡。氣虛。加人參二三錢以駕馭之。虛熱。加炮姜、肉桂、茯苓、甘草。兼感風寒。加葱白、香豉。膈氣不舒。磨沉香汁數匙調服。
970
黃連犀角散 治狐惑。肛門生蟲。
971
犀角鎊。一兩 黃連五錢 木香錢半 烏梅十個
972
為散。每服二錢。水煎和滓。日再服。
973
大承氣湯小承氣湯下 小承氣湯方祖 梔子豉湯方祖 通脈四逆湯四逆湯下
974
附子理中湯理中湯下
975
黃芩芍藥湯桂枝湯下 香連丸佐金丸下 桃核承氣湯小承氣湯下 胃苓湯平胃散下小建中湯桂枝湯下
976
理中湯方祖 大黃黃連瀉心湯伊芳尹三黃瀉下 枳術丸方祖 胃風湯四君子湯下
977
神術湯濕門 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 升陽除濕湯平胃散下 二陳湯方祖 枳實理中湯理中湯下
978
倉廩湯小柴胡湯下 駐車丸方祖 阿膠丸駐車丸下 歸連丸駐車丸下 阿膠梅連丸駐車丸下
979
千金黃連湯駐車丸下 黃連阿膠湯傷寒門 錢氏白術散四君子湯下 五苓散方祖
980
黃建中湯桂枝湯下
981
烏梅丸理中湯下 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連理湯理中湯下 戊己丸佐金丸下
982
四物湯方祖
983
獨參湯保元湯下 四逆湯方祖 參附湯術附湯下 吳茱萸湯嘔吐噦門
984
乾姜黃芩黃連人參湯半夏瀉心湯下 甘草乾姜湯理中湯下 甘草瀉心湯半夏瀉心湯下
985
黃連解毒湯伊芳尹三黃湯下
986
大防風湯四君子湯下 橘皮乾姜湯七氣湯下 小柴胡湯方祖 豬苓湯五苓散下
987
崔氏八味丸方祖
988
加減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保元湯方祖
URN: ctp:ws175931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