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一百三

《卷一百三》[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三《郊社考》十三
3
告祭
4
等,謹按馬端臨立告祭門》於郊社,考而告宗廟者亦附載。又於後畧述告陵及告岳瀆、山川、宮觀、神祠之儀,葢告祭云者,因事而告,其舉也無常期,故別為一門,而告郊為告禮之所,先系告祭於郊社考,義固可順而賅。且於宗廟,則先事以起例也我。
5
國家定制,有大典,必先期祭告於圜丘。
6
方澤
7
太廟
8
奉先殿。
9
社稷及
10
陵寢或
11
親詣或遣官。
12
列聖以來事
13
天事
14
地事
15
祖之心隨時協宜,聿昭誠敬,夫固有愈備而愈盛者矣。兹恭紀於編至祭告》:
16
嶽鎮海瀆
17
歴代帝王陵寢
18
先師闕里,則自具本門。
19
天命元年正月壬申朔。
20
太祖高皇帝受
21
覆育列國英明皇帝
22
尊號行焚香告
23
天禮
24
天聰十年四月壬午
25
太宗文皇帝以乙酉受。
26
寛温仁聖皇帝。
27
尊號建國號曰大清,改元崇徳,先期祭告天。
28
29
崇徳元年十一月癸卯,以征明克城敗敵,遣官祭告。
30
太廟
31
是月乙丑冬至,以太牢祀天於。
32
圜丘並告征朝鮮之由,復祭告太廟。
33
二年六月丙辰,以再征朝鮮,臣服其國及克明、皮島、㨗音。
34
親告。
35
太廟
36
四年五月乙丑,以征明大㨗,親告。
37
太廟
38
七年七月癸未,以克取明錦、松、塔、杏四城並擊敗援兵大㨗,遣官祭告。
39
太廟
40
八年正月丙申朔。
41
太宗文皇帝聖躬違和,遣官祭告太廟。
42
八月丙戌。
43
世祖章皇帝即位,遣官祭告圜丘。
44
太廟
45
九月辛亥,以
46
大行皇帝山陵寳城宫殿告成,擇日,梓宫發引奉安,遣官祭告。
47
圜丘
48
太廟
49
順治元年四月甲子,以出師征明,遣官祭告太廟,並告。
50
大行皇帝
51
七月癸巳,以中原、平定遷都於燕,遣官祭告圜丘。
52
太廟
53
福陵
54
越日甲午,月祭。
55
大行皇帝並告遷都。
56
十月乙卯朔。
57
世祖章皇帝登極祭。
58
59
60
太廟
61
社稷是日。
62
世祖章皇帝以定鼎燕京親詣。
63
南郊祭
64
65
地即:
66
皇帝位,仍用大清國號,順治紀元,遣官祭告太廟。
67
社稷
68
辛酉,以恭上
69
大行皇帝
70
尊諡,遣官祭告。
71
圜丘
72
方澤
73
太廟
74
社稷並祭告。
75
大行皇帝
76
甲子,以加封宗室諸王遣官祭告太廟。
77
十一月甲辰,以冬至大祀天於
78
圜丘
79
親詣
80
太廟祗告
81
丁未,以
82
南郊禮成,還告。
83
太廟
84
二年六月己未,以平定江南,遣官祭告圜丘。
85
方澤
86
太廟
87
社稷
88
閏六月辛夘,以蕩平流冦,遣官祭告。三年十一月戊辰,以平定浙東全閩,遣官祭告。四年正月丁卯,以平定四川,遣官祭告。
89
四月丙子,以平定、廣東遣官祭告右,皆如二年六月禮。
90
五年十一月乙丑,以冬至,恭奉太祖武皇帝配享。
91
圜丘追尊。
92
肇祖原皇帝
93
興祖直皇帝
94
景祖翼皇帝
95
顯祖宣皇帝恭奉
96
神主,《奉安》
97
太廟遣官祭告。
98
圜丘
99
方澤
100
太廟
101
社稷
102
七年二月丙戍,以恭上。
103
大行皇太后
104
尊諡及諏吉發引奉安
105
梓宫於
106
昭陵遣官祭告。
107
圜丘
108
方澤
109
太廟
110
社稷
111
八年正月丙寅,以恭奉
112
孝端文皇后神主升祔
113
太廟遣官祭告。
114
圜丘
115
方澤
116
太廟
117
社稷
118
二月丁亥,以
119
親理大政恭上
120
昭聖慈夀皇太后尊號,遣官祭告圜丘。
121
方澤
122
123
社稷
124
八月丁巳,以
125
大婚,遣官祭告。
126
圜丘
127
方澤
128
太廟
129
甲子,以
130
大婚禮成加上
131
昭聖慈夀皇太后
132
徽號曰:
133
昭聖慈夀恭簡皇太后,遣官祭告如二月禮後皆同。九年十月丙寅,以
134
尊封
135
皇考懿靖大貴妃
136
康恵淑妃遣官祭告。
137
太廟
138
十年閏六月甲戌,以
139
昭聖慈夀恭簡皇太后臨御慈寧宫,遣官祭告太廟。
140
十一年六月癸酉,以
141
册立。
142
皇后遣官祭告。
143
圜丘
144
方澤
145
太廟
146
己卯,以
147
冊立
148
皇后禮成加上
149
昭聖慈夀恭簡皇太后。
150
徽號曰:
151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禮。十二年正月丙午,以營建。
152
乾清宫。
153
景仁宫。
154
承乾宮。
155
永夀宮遣官祭告。
156
圜丘
157
方澤
158
太廟
159
社稷
160
十一月己酉,祭告。
161
圜丘
162
是月乙巳冬至。
163
郊祀畢奉
164
諭朕自即位,凡
165
郊祀大典,必誠必敬,問有遣代,亦必如禮。致齋今冬至祀。
166
天遣額爾克戴青恭代,但因駐蹕南苑,致齋日期。爾部未經題明,內院諸臣亦未奏知,偶失記憶,忽然猛省,不勝悚惕。朕為
167
天之子昭事當䖍,既有疎忽,何敢自隱,即選擇吉日,祗申祭告」。於是以後四日己酉,遣官申告。
168
十三年七月辛亥,以
169
臨御乾清宫,遣官祭告。
170
圜丘
171
方澤
172
173
社稷
174
十二月戊寅,以
175
冊封
176
皇貴妃遣官祭告。
177
太廟
178
丙申,以
179
冊封
180
皇貴妃禮成加上
181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皇太后,徽號曰:
182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禮。十四年正月丁未,以初行。
183
祈榖壇禮奉。
184
太祖武皇帝配享,遣官祭告圜丘。
185
方澤
186
社稷戊申,遣官祭告。
187
太廟
188
庚午,以營建。
189
奉先殿,遣官祭告。
190
圜丘
191
方澤
192
太廟
193
社稷
194
三月戊申,以恭奉
195
太宗文皇帝配享
196
圜丘
197
祈穀壇,遣官祭告。
198
圜丘
199
方澤
200
太廟
201
社稷
202
辛亥,以恭奉
203
太祖武皇帝
204
太宗文皇帝配享
205
方澤遣官祭告如戊申禮。十五年正月,以。
206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皇太后聖體康豫親行告謝禮。先是,十四年十二月。
207
祖章皇帝諭禮部。
208
皇太后聖體違和,荷䝉
209
210
211
祖宗
212
社稷眷佑,今已康寧,朕心欣慶。應躬行告謝禮,爾部擇吉以聞」。尋部臣議奏。於是以正月戊午謝。
213
圜丘己未,謝。
214
方澤辛酉謝
215
太廟
216
社稷
217
十六年九月丁夘,以滇黔底定,遣官祭告如禮。十七年正月,以
218
省躬
219
親行祭告。先是戊午。
220
諭禮部:「朕荷。
221
天眷佑纘承。
222
祖宗鴻緒,統御天下,夙夜乾惕,圖所以乂安海內,永底昇平,十有七年,于兹乃民生尚未盡,遂貪吏尚未盡改,積習相仍,未臻丕變。且滇、黔雖入版圖,而伏莽未靖,征調猶繁,焦思竭力,治效未孚,負
223
上天之簡畀愧。
224
祖宗之寄托虛
225
皇太后教育之恩,孤四海萬民之望,非朕未嘗勵精求治,實由涼徳所致,反覆循省,罔敢即安,兹欲引咎,自責祭告。
226
227
228
太廟
229
社稷布告中外,爾部即擇期具奏」。庚申,禮部奏擬正月十一日甲子奉。
230
諭:「宜間日行禮」。於是以丙子告圜丘。丁丑,告。
231
方澤己夘告
232
太廟。
233
社稷
234
四月戊申,以
235
大享殿合祀遣官祭告。
236
237
238
十八年正月己未。
239
聖祖仁皇帝登極,遣官祭告圜丘。
240
方澤
241
太廟
242
社稷
243
三月壬申,以恭上。
244
大行皇帝
245
尊謚。遣官祭告。
246
圜丘
247
方澤
248
太廟
249
社稷
250
十月甲子,以恭上
251
皇曽祖夀,康太妃尊號,遣官祭告太廟。先是,順治十七年十月庚戌,世祖章皇帝諭:「禮部:仁夀宫、太祖妃年長行尊,向來未進名封,禮宜舉行,所有應封名號,應行典禮,爾部即詳察具奏」。至是
252
聖祖仁皇帝登極,始舉行。
253
十一月戊戌,以恭奉
254
世祖章皇帝神主升祔
255
太廟
256
奉先殿,遣官祭告。
257
圜丘。
258
方澤
259
太廟
260
奉先殿。
261
社稷
262
康熙元年三月乙酉,以明桂王朱由榔就擒,親告。
263
世祖章皇帝遣官祭告。
264
圜丘
265
方澤
266
太廟
267
社稷
268
福陵
269
昭陵
270
四月乙夘,以恭改上。
271
太祖武皇帝
272
孝慈武皇后
273
尊謚加上
274
太宗文皇帝
275
尊謚
276
親告:
277
圜丘,遣官祭告。
278
方澤
279
社稷
280
十月壬寅,以恭上。
281
聖祖母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皇太后尊號加上
282
徽號曰:
283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敦惠太皇太后恭上母后皇后
284
尊號曰:
285
仁憲皇太后。
286
母后。
287
尊號曰:
288
慈和皇太后遣官祭告。
289
圜丘
290
方澤
291
太廟。
292
社稷
293
二年四月戊午,以奉移。
294
世祖章皇帝梓宮於
295
孝陵遣官祭告。
296
圜丘
297
方澤
298
太廟
299
社稷
300
五月癸巳,以恭上。
301
大行慈和皇太后
302
謚,遣官祭告如禮。
303
六月己亥,以奉安。
304
世祖章皇帝梓宫於
305
地宫
306
孝康章皇后梓宮同日奉安,遣官祭圜丘。
307
方澤
308
太廟
309
社稷
310
四年九月庚寅,以
311
大婚,遣官祭告,如順治八年禮。丁未,以
312
大婚禮成,加上
313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敦惠太皇太后徽號曰:
314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太皇太后仁憲皇太后
315
徽號曰:
316
仁憲恪順皇太后遣官祭告,如元年十月禮後皆同。六年十一月丙午,以恭奉
317
世祖章皇帝配享
318
圜丘,遣官祭告。
319
圜丘
320
321
太廟
322
社稷
323
乙夘,以恭奉。
324
世祖章皇帝配享
325
方澤遣官祭告如丙午禮丙辰,以
326
親理大政加上
327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太皇太后,徽號曰:
328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太皇太后仁憲恪順皇太后
329
徽號曰:
330
仁憲恪順誠惠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禮。八年十一月壬子,以修建。
331
太和殿。
332
乾清宫告成,遣官祭告,如順治十二年禮。九年正月戊戌以上辛。
333
親祭
334
祈穀壇遣官祭
335
太廟
336
庚子,以恭奉。
337
世祖章皇帝配享
338
祈穀壇,遣官祭告如六年禮。四月以五月丙辰朔,恭奉孝康章皇后神主升祔。
339
太廟
340
奉先殿癸丑,遣官祭告。
341
圜丘
342
方澤
343
太廟
344
社稷乙夘遣官祭告。
345
奉先殿
346
八月丙申,以恭奉
347
太皇太后恭謁。
348
孝陵
349
親詣
350
太廟祭告。
351
壬子。
352
駕囘京。
353
親詣
354
太廟告至。
355
十年二月戊戌,以
356
經筵開講
357
親詣
358
奉先殿祭告嗣後嵗或遣官
359
九月庚戍,以寰宇一統,恭謁。
360
福陵
361
昭陵展祭,行告成禮。
362
親詣
363
太廟祭告
364
十一月庚戍。
365
駕囘京。
366
親詣
367
太廟告至
368
十一年二月乙未,以
369
耕耤,遣官祭告。
370
奉先殿嗣後嵗以為常。
371
十三年六月己未,以
372
册諡
373
仁孝皇后遣官祭告。
374
太廟
375
十四年正月戊寅,以
376
仁孝皇后神主升祔
377
奉先殿遣官祭告。
378
奉先殿。
379
十二月乙丑,以
380
册立皇太子允礽,遣官祭告圜丘。
381
方澤
382
太廟
383
384
十五年正月癸巳,以建儲加上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太皇太后,徽號曰:
385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太皇太后仁憲恪順誠惠皇太后
386
徽號曰:
387
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皇太后,遣官祭告圜丘。
388
方澤
389
太廟
390
奉先殿
391
社稷以次。
392
尊封
393
皇考恭靖妃。
394
淑恵妃。
395
端順妃。
396
寧慤妃,同告。
397
太廟
398
奉先殿
399
十六年八月乙丑,以
400
册立
401
皇后遣官祭告。
402
圜丘
403
方澤
404
太廟
405
奉先殿以次。
406
册封
407
貴妃同告:
408
太廟
409
奉先殿
410
十七年閏三月庚申,以
411
册諡
412
孝昭皇后遣官祭告。
413
太廟
414
五月庚戌,以修。
415
皇穹宇兩廡拜臺,遣官祭告圜丘。
416
方澤
417
太廟
418
社稷
419
十八年四月壬申,以
420
孝昭皇后神主升祔
421
奉先殿,遣官祭告。
422
奉先殿。
423
五月,以改營。
424
奉先殿遣官祭告。
425
圜丘
426
方澤
427
太廟
428
社稷
429
二十年三月。
430
仁孝皇后梓宮。
431
孝昭皇后梓宮自沙河。
432
殯宫奉移至
433
陵戊午以奉安。
434
地宫遣官祭告。
435
圜丘
436
方澤
437
太廟
438
奉先殿
439
社稷
440
孝陵
441
十二月丁酉,以蕩平滇逆,遣官祭告圜丘。
442
方澤
443
太廟
444
社稷時將申,祗告內閣翰林院撰擬《寰海昇平告祭文以進。
445
聖祖諭曰:「吳三桂反叛以來,勞師動衆,兵民困苦已極,若以為推枯拉朽,容易成功,則辭過其實,惟此艱難之故全賴。
446
天地鴻
447
祖宗覆庇,乃能奏績。其以此意撰擬,朕將親覽焉」。戊戌,以:
448
册封
449
皇貴妃。
450
貴妃
451
惠妃。
452
宜妃。
453
徳妃。
454
榮妃遣官祭告。
455
太廟
456
奉先殿。
457
壬寅,以滇逆蕩平,加上。
458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太皇太后徽號曰:
459
昭聖慈夀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𢎞靖太皇太后
460
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皇太后徽號曰:
461
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端禧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禮。二十一年二月壬辰,以雲南底定,海㝢蕩平,恭謁。
462
永陵
463
福陵
464
昭陵遣官祭告。
465
奉先殿。
466
二十二年十二月庚戌,以平定海逆,遣官祭告圜丘。
467
方澤
468
太廟
469
社稷又遣官祭告。
470
陵寢
471
二十七年四月奉移。
472
大行太皇太后梓宮至。
473
陵享殿,遣官祭告。
474
孝陵奉安。
475
梓宫於
476
孝陵之南為
477
暫安奉殿,遣官祭告。
478
孝陵
479
十月甲寅,以恭上
480
行太皇太后。
481
尊諡,遣官祭告。
482
圜丘
483
方澤
484
太廟
485
奉先殿
486
社稷
487
庚申,以恭奉
488
孝莊文皇后神主升祔
489
太廟
490
奉先殿遣官祭告如禮。
491
二十八年七月癸夘,以
492
册立
493
皇后遣官祭告如禮。
494
九月甲寅,以
495
496
孝懿皇后遣官祭告。
497
太廟
498
十月己夘,以奉安。
499
孝懿皇后梓宮於
500
地宫,遣官祭告,如二十年三月禮。十一月庚申,以
501
孝懿皇后神主升祔。
502
奉先殿
503
親詣
504
先殿祭告
505
十二月乙丑,以
506
寧夀宮成,恭奉。
507
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端禧皇太后,臨御新宫,遣官祭告太廟。
508
三十四年二月丁巳,以崇建太和殿,遣官祭告。
509
圜丘
510
方澤
511
太廟
512
奉先殿。
513
社稷
514
六月丁酉,以
515
冊封皇太子妃,遣官祭告太廟。
516
先殿。
517
三十五年二月癸丑,以
518
親征噶爾丹,遣官祭告。
519
圜丘
520
方澤
521
太廟
522
奉先殿
523
社稷
524
三十六年七月乙丑,以平定朔漠大功告成,遣官祭告,如初禮。
525
丙申,以
526
太和殿成丁酉
527
臨御新殿,遣官祭告如初禮。三十九年十二月甲戌,以册封。
528
貴妃遣官祭告。
529
太廟
530
奉先殿。
531
四十七年九月辛夘,以廢皇太子允礽,遣官祭告時。
532
聖祖仁皇帝親撰告。
533
天文告
534
方澤
535
太廟
536
社稷文略同。
537
四十八年三月庚辰,以復册立皇太子允礽,遣官祭告圜丘。
538
方澤
539
太廟
540
社稷
541
五十一年十一月乙未,以復廢皇太子允礽,遣官祭告如前。
542
五十二年,
543
聖祖仁皇帝六十萬夀,聖節遣官祭告圜丘。
544
方澤
545
太廟
546
社稷
547
五十七年三月庚申,以恭上大行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端禧皇太后尊諡,遣官祭告如禮。
548
庚午,以奉移。
549
孝惠章皇后梓宫至
550
陵享殿,遣官祭告。
551
圜丘
552
方澤
553
太廟
554
社稷至
555
陵日,遣官祭告。
556
暫安奉殿。
557
孝陵
558
四月辛巳,以奉安。
559
孝惠章皇后梓宮於
560
孝東陵地宫,遣官祭告如禮。十二月戊午,以恭奉。
561
孝惠章皇后神主升祔
562
太廟
563
奉先殿,遣官祭告如禮。
564
庚午,以
565
册封
566
宣妃。
567
和妃。
568
成妃遣官祭告。
569
太廟後殿。
570
奉先殿。
571
六十年二月乙未,以
572
御極六十年,大慶,遣官祭告圜丘。
573
方澤
574
太廟
575
奉先殿
576
社稷
577
是月,以
578
御極六十年,大慶恭謁。
579
孝陵丁酉啟。
580
鑾乙夘旋
581
蹕,皆遣官祭告。
582
奉先殿
583
六十一年十一月乙未,祭告奉先殿。甲午。
584
聖祖仁皇帝上賔
585
世宗憲皇帝自
586
暢春園
587
親奉
588
大行皇帝黃輿還。
589
乾清宮奉安。越日,遣官祭告奉先殿。
590
辛丑
591
世宗憲皇帝登極。庚子,遣官祭告圜丘。
592
方澤
593
太廟
594
奉先殿
595
社稷
596
雍正元年二月戊辰,以恭上大行皇帝。
597
尊諡,遣官祭告。
598
圜丘
599
方澤
600
太廟
601
奉先殿。
602
社稷
603
三月癸夘,以奉移。
604
聖祖仁皇帝梓宫於
605
景陵遣官祭告。
606
圜丘
607
方澤
608
太廟
609
社稷至
610
陵之前一日,遣官祭告。
611
奉先殿至。
612
陵日遣官祭告。
613
陵寢
614
六月辛未,以
615
追封
616
皇考敬敏皇貴妃,遣官祭告太廟。
617
奉先殿
618
七月,以加上。
619
列祖
620
列后
621
尊諡前期,五日甲辰,遣官祭告圜丘。
622
方澤
623
社稷
624
八月戊午,以恭上。
625
大行仁夀皇太后。
626
尊諡,遣官祭告如禮。
627
甲子,以奉移。
628
孝恭仁皇后梓宫於。
629
景陵遣官祭告如禮。
630
丙子,以奉安。
631
聖祖仁皇帝梓宮
632
孝恭仁皇后梓宮於。
633
地宫遣官祭告。
634
圜丘
635
方澤
636
太廟
637
奉先殿。
638
社稷
639
陵寢
640
等謹按:
641
敬敏皇貴妃祔𦵏。
642
地宫,前期一日,遣官祭告太廟。
643
奉先殿遣官詣
644
聖祖仁皇帝梓宫前祭告,九月丁丑,以恭奉
645
聖祖仁皇帝神主
646
孝誠仁皇后神主。
647
孝昭仁皇后神主。
648
懿仁皇后神主。
649
孝恭仁皇后神主升祔
650
太廟
651
奉先殿遣官祭告。
652
圜丘
653
方澤
654
社稷同日祭告。
655
太廟中殿。
656
殿
657
奉先殿十一月庚子,以恭奉聖祖仁皇帝配享。
658
圜丘,遣官祭告。
659
圜丘。
660
方澤
661
太廟
662
奉先殿
663
社稷
664
十二月丙寅,以
665
册立。
666
皇后
667
親詣
668
奉先殿祭告,遣官祭告。
669
圜丘
670
方澤
671
廟後殿以次。
672
册封
673
貴妃。
674
齊妃。
675
熹妃同告。
676
太廟後殿
677
奉先殿
678
二年正月庚辰,以恭奉
679
聖祖仁皇帝配享
680
祈穀壇,遣官祭告,如元年十一月禮。二月壬戌,以
681
耕耤,遣官祭告。
682
奉先殿嗣後,嵗以為常。
683
三月丙申,以平定青海,遣官祭告圜丘。
684
方澤
685
太廟
686
奉先殿
687
社稷
688
閏四月癸未,以獻俘,遣官祭告太廟。
689
社稷
690
壬寅,以恭奉
691
聖祖仁皇帝配享。
692
方澤遣官祭告,如元年十一月禮。六月庚辰,以
693
尊封
694
皇考皇貴妃。
695
貴妃
696
宻妃。
697
定妃
698
通嬪遣官祭告。
699
太廟後殿。
700
奉先殿。
701
三年二月己夘,以祫祭即吉,遣官祭告太廟。
702
奉先殿
703
是月
704
昭西陵啟土,《奉安
705
孝莊文皇后梓宮於。
706
享殿。前期三日,遣官祭告太廟。
707
八月,以
708
御經筵。
709
親詣
710
奉先殿祭告嗣後嵗或遣官
711
十一月,以
712
聖祖仁皇帝三週年
713
親詣
714
景陵致祭,前期一日,遣官祭告奉先殿。
715
駕囘京,次日,遣官祭告。
716
奉先殿。
717
十二月庚午,以奉安。
718
孝莊文皇后梓宫於
719
昭西陵地宫遣官祭告。
720
圜丘
721
方澤
722
太廟
723
社稷
724
陵寢
725
乙亥,以
726
册諡
727
敦肅皇貴妃遣官祭告。
728
太廟後殿
729
奉先殿
730
四年正月丁未,以革允禩等黃帶,除其宗籍,遣官祭告。
731
奉先殿先是辛丑。
732
諭允禩等不可留於宗姓之內,此朕灼知確見者。今撰文告祭奉先殿,可將祭文,宣示諸王大臣等,或朕之所見如此而仰體」。
733
列祖之心,稍有不慊於朕,諸王大臣不妨直言,各出所見,囘奏此事,闗係重大,朕既切加詢問,諸王大臣等若有所見而不直行陳奏,則大不忠矣」。諸王大臣等覆奏允禩等罪大惡極。
734
列祖必不願以此等逆天犯法之人為子孫,昭告奉先殿,除其宗籍,實為允協。
735
七年四月,以征厄魯特策妄阿喇布坦之子噶爾丹䇿凌。壬寅
736
親詣
737
太廟祭告。
738
九年八月辛亥,以大學士忠達公撫逺大將軍馬爾賽啟行征噶爾丹策凌。
739
740
皇四子皇上御名祭告。
741
奉先殿。
742
十三年九月己亥。
743
皇上登極,遣官祭告。
744
圜丘。
745
方澤
746
太廟
747
奉先殿
748
社稷
749
十一月丙午,以恭上
750
大行皇帝
751
尊諡,遣官祭告。
752
圜丘
753
方澤
754
太廟
755
奉先殿。
756
社稷
757
乙夘,以恭上。
758
孝敬憲皇后
759
尊諡,遣官祭告如丙午禮,十二月丁丑,以恭上。
760
聖母。
761
尊號曰:
762
皇太后
763
徽號曰:
764
崇慶皇太后遣官祭告。
765
圜丘
766
方澤
767
太廟後殿。
768
奉先殿
769
社稷
770
乾隆元年正月己未,以
771
謁。
772
陵遣官祭告。
773
奉先殿
774
三月丙申,以加上。
775
列祖
776
列后
777
尊諡遣官祭告。
778
太廟
779
奉先殿庚子,祭告。
780
781
方澤
782
社稷
783
十月丁酉,以奉移。
784
世宗憲皇帝梓宮於:
785
泰陵遣官祭告。
786
圜丘
787
方澤
788
太廟
789
奉先殿
790
社稷
791
十一月辛夘,以
792
尊封
793
皇祖夀祺皇貴妃。
794
溫惠貴妃。
795
順懿宻妃。
796
純裕勤妃,遣官祭告。
797
太廟後殿。
798
奉先殿
799
甲午,以
800
崇慶皇太后臨御慈寧宫,遣官祭告太廟後殿。
801
奉先殿。
802
十二月丙寅,以
803
尊封
804
皇祖襄嬪。
805
熙嬪
806
謹嬪
807
靜嬪:
808
穆嬪遣官祭告。
809
太廟後殿
810
奉先殿
811
二年二月丁丑,以奉移。
812
孝敬憲皇后梓宮於
813
泰陵遣官祭告,如元年十月禮。丁亥,以奉安。
814
世宗憲皇帝梓宫
815
孝敬憲皇后梓宮於
816
地宫遣官祭告,如雍正元年八月禮。三月庚寅,以恭奉。
817
世宗憲皇帝神主。
818
孝敬憲皇后神主升祔
819
太廟
820
奉先殿,遣官祭告如禮。
821
四月癸酉,以恭奉
822
世宗憲皇帝配享
823
圜丘,遣官祭告。
824
圜丘
825
方澤
826
太廟
827
先殿。
828
社稷
829
五月庚戌,以恭奉
830
世宗憲皇帝配享
831
方澤遣官祭告,如四月禮。七月乙巳,以修。
832
奉先殿興工。
833
親詣
834
奉先殿祭告,遣官祭告。
835
圜丘
836
方澤
837
太廟
838
社稷工竣、告,同互見《宗廟考》
839
八月甲戌,以恭。
840
謁。
841
泰陵遣官祭告。
842
奉先殿。  鑾又告嗣後恭遇詣或謁官,皆如陵祗告奉先殿或 親 遣 是行。九月丙戌朔,以
843
尊封
844
皇考貴妃。
845
謙妃遣官祭告。
846
太廟、後殿
847
中殿
848
十月丁亥,以
849
850
851
親詣
852
太廟祭告
853
十一月丙子,以祫祭。
854
太廟釋服即吉,遣官祭告,如雍正三年二月禮。十二月丙戌,以
855
冊立
856
皇后
857
親詣
858
奉先殿祭告,遣官祭告」。
859
圜丘
860
方澤
861
太廟後殿以次
862
冊封
863
貴妃。
864
嫺妃。
865
純妃
866
嘉嬪同告。
867
太廟後殿
868
奉先殿。
869
癸巳,以
870
冊立
871
皇后禮成加上
872
崇慶皇太后
873
徽號曰:
874
崇慶慈宣皇太后遣官祭告,如雍正十三年十二月禮後皆同
875
三年正月庚申,以恭奉
876
世宗憲皇帝配享
877
祈穀壇遣官祭告,如二年四月五月禮。庚辰,以諏吉。二月甲申,興工修。
878
太廟。
879
親詣
880
太廟祭告。遣官祭告。
881
圜丘
882
方澤
883
奉先殿
884
社稷上竣告,同互見《宗廟考》
885
三月丙午,以
886
御經筵
887
親詣
888
奉先殿祭告嗣後嵗或遣官
889
庚申,以
890
耕耤,遣官祭告。
891
奉先殿嗣後,嵗以為常。
892
六年十一月壬午,以
893
冊封
894
嘉妃。
895
愉嬪
896
怡嬪
897
舒嬪遣官祭告。
898
太廟後殿
899
奉先殿
900
八年八月。
901
駕詣。
902
盛京躬謁
903
祖陵啟。
904
鑾囘京皆
905
親告。
906
奉先殿嗣是十九年,四十三年,四十八年,恭謁 盛京 祖陵祗、告禮同十一月乙巳。
907
尊封
908
皇祖溫惠皇貴妃遣官祭告太廟、後殿。
909
奉先殿。
910
十年四月甲子,以乙丑。
911
冊諡
912
慧賢皇貴妃庚午
913
冊諡
914
哲憫皇貴妃,遣官祭告。
915
太廟後殿。
916
奉先殿
917
十一月癸未,以
918
冊封
919
貴妃。
920
貴妃
921
愉妃
922
令嬪遣官祭告。
923
太廟後殿
924
奉先殿
925
十三年五月癸卯,以
926
冊諡
927
孝賢皇后遣官祭告。
928
太廟
929
奉先殿。
930
十一月,冬至,遣官祭告。
931
奉先殿時
932
皇上命於祭文中増敘入,大學士傅恒經畧金川啟行之期以謹告。
933
十四年三月癸亥,以平定金川,遣官祭告圜丘。
934
方澤
935
太廟
936
奉先殿。
937
社稷
938
陵寢。
939
四月辛巳,以
940
冊封
941
皇貴妃攝六宫事,遣官祭告圜丘。
942
方澤
943
太廟
944
奉先殿
945
社稷以次。
946
冊封
947
貴妃。
948
令妃。
949
舒妃。
950
婉嬪同告。
951
太廟後殿。
952
奉先殿
953
甲申,以平定金川舉行。
954
慶典加上。
955
崇慶慈宣皇太后。
956
徽號曰:
957
崇慶慈宣康惠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禮。十五年八月辛未朔,以
958
冊立
959
攝六宮事皇貴妃為。
960
皇后遣官祭告。
961
圜丘
962
方澤
963
太廟後殿
964
奉先殿
965
社稷
966
壬申,以
967
冊立
968
皇后禮成加上
969
崇慶慈宣康惠皇太后
970
徽號曰:
971
崇慶慈宣康惠敦和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禮。十六年正月乙卯以修。
972
皇乾殿。
973
祈年殿興工,遣官祭告。
974
圜丘
975
976
太廟後殿。
977
奉先殿。
978
社稷
979
閏五月戊辰,以修。
980
方澤
981
皇祇室興工,遣官祭告,如正月禮。十一月甲申,以恭遇。
982
崇慶慈宣康惠敦和皇太后六十萬夀,加上徽號曰:
983
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禮。十七年十月甲午,以
984
孝賢皇后神主升祔
985
奉先殿
986
親詣
987
奉先殿祭告。
988
丁酉,以奉移
989
孝賢皇后梓宮於。
990
萬年吉地辛亥,以奉安。
991
地宫遣官祭告。
992
圜丘
993
方澤
994
太廟後殿
995
奉先殿
996
社稷
997
陵寢
998
十二月己丑,以修。
999
圜丘
1000
皇穹宇興工。遣官祭告,如十六年正月閏五月禮。十八年十一月辛未,以
1001
南郊
1002
北郊大工告竣,遣官祭告如初禮。二十年六月癸卯朔,以平定準噶爾親詣。
1003
太廟祭告,遣官祭告。
1004
圜丘
1005
方澤
1006
奉先殿
1007
社稷
1008
陵寢
1009
戊申,以平定準噶爾大功告成,加上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皇太后徽號曰:
1010
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純禧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禮。己未,以獻俘遣官祭告。
1011
太廟
1012
社稷
1013
十月丁巳,以獻俘,遣官祭告太廟。
1014
社稷
1015
十二月丁巳,以
1016
冊諡
1017
淑嘉皇貴妃,遣官祭告。
1018
太廟後殿。
1019
奉先殿。
1020
二十一年三月庚午,以修社稷壇興工,遣官祭告。
1021
圜丘
1022
方澤
1023
太廟後殿
1024
奉先殿。
1025
七月甲午,以恭請。
1026
大社
1027
大稷神牌還位,遣官祭告如三月禮。二十二年六月乙亥,以
1028
社稷壇工竣,遣官祭告如初禮。二十四年十一月庚戌,以平定囘部,大功告成,即於冬至大祀。
1029
上帝親告。
1030
圜丘壬戌
1031
親告。
1032
太廟遣官祭告。
1033
方澤
1034
奉先殿。
1035
社稷
1036
陵寢
1037
十二月癸巳,以
1038
冊封
1039
貴妃。
1040
慶妃。
1041
妃。
1042
豫嬪遣官祭告。
1043
太廟後殿。
1044
奉先殿
1045
二十五年正月戊午,以獻俘遣官祭告太廟。
1046
社稷
1047
四月甲申,以
1048
冊封
1049
皇貴妃遣官祭告。
1050
太廟後殿
1051
奉先殿
1052
五月己未,以
1053
冊諡
1054
純惠皇貴妃遣官祭告。
1055
太廟後殿
1056
奉先殿。
1057
八月甲申。
1058
皇上五十萬夀聖節
1059
親詣
1060
奉先殿行禮。
1061
二十六年十一月己未,以恭遇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純禧皇太后七十萬夀,加上徽號曰:
1062
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純禧恭懿皇太后遣官祭告,如十六年禮。
1063
三十三年十月庚辰,以
1064
冊封
1065
皇貴妃。
1066
容妃。
1067
順嬪遣官祭告。
1068
太廟後殿。
1069
奉先殿。
1070
三十六年十一月辛酉,以恭遇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純禧、恭懿皇太后八十萬夀,加上。
1071
徽號曰:
1072
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純禧恭懿安祺皇太后,遣官祭告,如二十六年之禮。
1073
三十九年十一月乙丑。
1074
冊封
1075
惇妃遣官祭告。
1076
太廟後殿
1077
奉先殿。
1078
四十一年四月戊辰,以平定兩金川獻俘,遣官祭告。
1079
太廟。
1080
社稷
1081
五月辛未,以平定兩金川加上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純禧恭懿安祺皇太后,徽號曰:
1082
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夀、純禧、恭懿、安祺、寧豫皇太后,遣官祭告如禮。
1083
十月戊午。
1084
冊封
1085
順妃。
1086
誠嬪
1087
循嬪遣官祭告。
1088
太廟後殿
1089
奉先殿
1090
四十二年三月辛巳,以恭上大行皇太后。
1091
尊諡遣官祭告。
1092
圜丘
1093
方澤
1094
太廟
1095
奉先殿。
1096
社稷
1097
四月癸丑,以奉移。
1098
孝聖憲皇后梓宫於
1099
泰東陵遣官祭告,如二年二月禮。庚申,以奉安。
1100
孝聖憲皇后梓宮於
1101
地宫。遣官祭告,如二年二月禮,五月乙丑朔恭奉。
1102
孝聖憲皇后神主升祔
1103
太廟
1104
奉先殿丙寅,遣官祭告,如二年三月禮,九月丙子恭謁。
1105
泰陵
1106
泰東陵遣官祭告。
1107
奉先殿
1108
四十三年正月癸未,恭謁泰陵。
1109
泰東陵甲申,詣
1110
泰東陵行大祭禮,遣官祭告奉先殿。
1111
十月甲申。
1112
尊封
1113
皇考裕皇貴妃遣官祭告太廟後殿。
1114
奉先殿。
1115
四十四年正月丁未,恭謁泰陵。
1116
泰東陵戊申,詣
1117
泰東陵行大祭禮,遣官祭告奉先殿。
1118
四月壬申,恭謁。
1119
泰陵
1120
泰東陵癸酉詣。
1121
泰東陵行釋服大祭禮,遣官祭告奉先殿。
1122
四十五年,
1123
皇上七十萬夀聖節,遣官祭告圜丘。
1124
方澤
1125
太廟
1126
奉先殿。
1127
社稷
1128
五十年正月辛亥朔元旦,恩詔以紀元五十覃慶神人,遣官祭告圜丘。
1129
方澤
1130
太廟
1131
奉先殿
1132
社稷
1133
因事祗告儀:
1134
因事祗告。
1135
圜丘遣親王一人將事及執事官致齋一日,豫期翰林院具祝文隨事撰擬。太常寺送內閣,恭書奉諸。
1136
南郊神庫,潔備器陳。至日五鼓,設神座幄於。
1137
圜丘,陳鹿脯、鹿醢、兔醢、棗榛、葡萄、桃實蓮實,鑪一,鐙六,爵墊一。幄南中設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司祝一人。
1138
立於案西,東面,東設一案,西向。陳告祀制帛一、香盤一、尊一冪勺具、爵三、司香、司帛、司爵各一人,立於案東,西面。糾儀御史二人一人,東位西面一人西位,東面。太常寺典儀一人立第二成午階上之東,掌燎立燎鑪,東南隅。雞初鳴,遣官豫竢於昭亨門外,賛引太常寺賛禮郎二人,豫竢於外壝南右門外,均朝服黎明,太常寺卿率屬詣。
1139
皇穹宇奉請
1140
皇天上帝神位入壇,恭設座上,如儀。遣官入昭亨右門,至外壝南右門,賛禮郎引入詣圜丘,升西階,至第三成午階上,典儀賛就位,執事官各共迺職凡禮儀節次皆典儀,唱賛後同,賛禮郎引遣官就拜位,北面。
1141
立典禮賛迎。
1142
神司香奉香,進至案前祗竢,賛禮郎賛升壇,引遣官升西階,就香案前立,賛跪,遣官跪賛上香,司香跪,進香。
1143
遣官上炷香,次三上,瓣香興,賛復位,引遣官自西階降,復位,立賛,跪,叩,興凡遣官升降行禮皆賛,皆引後同。遣官三跪九叩興,賛行初獻禮、司帛奉篚、司爵掲尊冪、勺、挹酒實爵,以次進。至案前。祗竢,遣官升。
1144
壇詣
1145
神位前跪,司帛跪奉篚,遣官受篚,拱舉奠於案,司爵跪奉爵,遣官受爵拱舉,奠於墊中,興。賛讀祝,遣官降自。
1146
午階之左,至第二成,當階,北面跪。司祝詣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讀祝畢,奉安。
1147
神位前篚,內跪叩如初,退。遣官行三叩禮,興,仍降西階,復位。次亞獻獻爵於左次,三獻獻爵於右,儀同賛送。
1148
神遣官行三跪九叩禮,興。賛奉祝帛香送燎,司祝奉祝、司帛奉篚皆三叩。司香奉香以次降午階,遣官避立。
1149
西旁竢,過復位,賛望燎,遣官降西階,出內壝南,右門詣燎所望燎。賛禮郎告禮畢,引由外壝南右門出。太常寺卿率屬恭請:
1150
上帝神位還
1151
御如儀,各退。
1152
因事祗告。
1153
方澤遣親王一人將事,凡致齋,具祝文,潔備器陳。至日,設神座幄陳祭品幄北中,設一案,少西南向。供祝版西設一案,東向。陳尊爵、香帛與告。
1154
圜丘禮同司香、司帛、司爵、司祝各一人,立西案西東面。糾儀御史一人,東位西面一人,西位東面。太常寺典儀。
1155
一人立第一成子階下,東面,掌瘞,立瘞坎西北隅。雞初鳴,遣官豫竢於。
1156
壇北門外贊引太常寺賛禮郎二人,豫竢於外壝北左門外,均朝服,太常寺卿率屬詣。
1157
皇祇室奉請。
1158
皇地祇神位入壇,恭設座上如儀,遣官自壇北左門至外壝北左門,賛禮郎引入,詣方澤子階下,典儀賛就位,執事官各共迺職,凡禮儀、節次皆典儀唱賛,後同。賛禮郎引遣官就拜位立,典儀賛迎。
1159
神賛禮郎賛跪,叩,興,遣官行三跪九叩禮,興,賛初獻,司香奉香,司帛奉帛,司爵奉爵,以次進至案前,祗竢賛。
1160
禮郎賛升壇,引遣官升西階,就香案前凡升降行禮皆賛,皆引後同跪上香次詣。
1161
神位前跪,奠帛、奠爵如儀興。賛讀祝遣官降子階之右,至第二成,當階面南跪。司祝讀祝如儀,退,遣官行三。
1162
叩禮興,仍降西階,復位。亞獻、三獻暨送。
1163
神望瘞儀,並與告。
1164
南郊同。禮畢,引遣官由外壝北左門出,太常寺卿率屬恭請。
1165
皇地祇神位還
1166
御如儀。各退。
1167
因事祗告。
1168
太廟欽天監諏吉日以。
1169
聞下所司,供備先一日。
1170
皇帝致齋於大內,陪祀王公及執事各官咸致齋,翰林院具祝文隨事撰擬,太常寺卿送內閣,恭書受而奉諸神庫,乃率屬入。
1171
廟潔掃藉,以㯶薦。工部司官張黃幄於㦸門,鑾儀衛官設洗於幄外。至日,太常寺卿率屬入。
1172
廟恭展。
1173
中殿神幄,每案薦鹿脯、鹿醢、兔醢、棗榛、葡萄、桃實、蓮實、鑪鐙具。設案一於殿中少西,供祝版。司祝立於祝案西,東面。設案二於殿內左右分奠香帛尊爵,如時饗之數。司香、司帛、司爵各立於案後。太常寺典儀一人立殿東檐下,西面。掌燎官率燎人立燎鑪南,陪祀王公朝服祗竢於廟街門外候。
1174
駕至隨行不陪祀。王公百官朝服集午門外。屆時太常寺卿赴。
1175
乾清門奏時
1176
皇帝御祭服,乗輿出宮前,引後扈,如常儀。午門嚴鼓,百官跪送。
1177
駕入
1178
太廟街門左門,至神路,右降輿右。賛引左對,引太常寺卿二人恭導。
1179
皇帝至
1180
太廟南門入左門,詣㦸門幄次,少竢,太常寺卿奏請詣中殿行禮。
1181
皇帝出次盥洗,鑾儀衛官跪奉盥,奉巾如儀,入㦸門,左門司拜褥官豫布拜褥於。
1182
中殿門內正中賛引對,引恭導皇帝由。
1183
前殿東循墻陞。
1184
中殿東階進殿左門,就拜位前,北向立,執鑪鐙官止東階下夾階,左右立,侍衛僉立東西陛隅前,引大臣分立殿檐下東西面,後扈大臣隨侍陪祀,王公按翼立殿門外,左右典儀、賛執事官各共迺職以下禮儀節次皆典儀唱賛,賛引奏就位。
1185
皇帝就位立,左右司香奉香盤以次進,至各案前恭候賛引,奏詣香案前暨對,引官恭導。
1186
皇帝詣
1187
太祖高皇帝香案前,對引至祝案前止,立司香跪,賛引奏,跪。
1188
皇帝跪奏上香,司香進香,皇帝上炷香,三上瓣香,興以次詣太宗文皇帝。
1189
世祖章皇帝
1190
聖祖仁皇帝
1191
世宗憲皇帝香案前上香,儀同賛引奏復位。暨對,引官恭導。
1192
皇帝復位立,賛引奏,跪拜,興,皇帝行三跪九拜禮。王公均隨行禮,畢,乃奠帛爵。行初獻禮,有司掲尊冪勺,挹酒實爵,左右司帛以次進至各。
1193
神位前,司帛跪獻篚,奠於案,三叩,興,司爵立,獻爵,奠於墊中,各退。司祝詣祝案前跪,三叩,興。奉祝版跪案左,賛引,奏跪。
1194
皇帝跪,王公皆跪賛,讀祝,司祝讀祝畢,興,奉祝版跪安神位前。篚內三叩,興,退,賛引奏拜興。
1195
皇帝率王公行三拜禮,亞獻奠爵於左,三獻奠爵於右,均如初儀。既終獻,賛引奏,跪拜興。
1196
皇帝率王公行,三跪九拜,禮興。司祝、司帛詣神位前,咸跪三叩。司祝奉祝,司帛奉篚,興,司香跪奉香,以次恭送燎所。
1197
皇帝轉立拜位旁,西向,司拜褥官徹拜褥,王公退立階下東西面竢,祝帛過仍布拜褥
1198
皇帝復位立,賛引奏禮成,暨對引官,恭導皇帝仍由原入之門出,至神路西,陞輿還宫,翼扈如來儀。
1199
午門鳴鐘,百官跪迎,王公隨駕入,至內金水橋恭候。
1200
皇帝還宮,皆退。是日,並遣官祭告後殿,陳設及行禮儀節,如大祫前告之儀。右親告。
1201
遣官祗告之禮,承祭官及執事官均致齋一日。豫期,翰林院具祝文隨事撰擬,太常寺卿送內閣,恭書受而奉諸。
1202
神庫至日率屬入
1203
廟設祝案,尊案、薦脯醢,果實具鑪鐙,恭展神幄。屆時承祭官上香,讀祝,行三獻禮。執事官賛襄厥事,如大祫前告之儀。
1204
後殿
1205
中殿祗告同。
1206
右遣官祗告。
1207
因事祗告。
1208
奉先殿前期致齋,進祝版如儀。屆日,所司入後殿,明鐙,設祝案,尊案薦脯醢,果實如太廟。中殿祗告儀,內監啟。
1209
神龕設盥盤司,拜褥官布拜褥均如儀。掌儀司官詣乾清門奏請:
1210
皇帝補服、乘輿出宮,導引、翊衛如儀,駕至誠肅門,降輿,賛引,對引恭導入奉先門。循
1211
前殿東至
1212
後殿左階下前引大臣、侍衛均止立。皇帝盥,內監奉盥奉巾如儀,畢,恭導皇帝陞左階入。
1213
殿左門詣拜位前,北向立,後扈大臣僉立於後,乃行祗告禮迎。
1214
神上香、讀祝。奠獻、望燎行禮。儀節均與親饗同,惟不設樂懸樂舞。禮成,賛引對,引恭,導皇帝由。
1215
奉先左門出至
1216
誠肅門外陞輿還宫,內監闔門,衆各退右。
1217
親告。
1218
皇帝遣。
1219
皇子暨王公大臣祗告。
1220
後殿出入,由右門升降,均由西階。內務府官賛禮讀祝,與遣官致祭。
1221
前殿禮同。餘均如。
1222
親告儀。
1223
右遣官祗告。
1224
因事祗告。
1225
社稷遣官一人將事,凡致齋具、祝文,備器陳均如儀。至日五鼓,太常寺官設。
1226
太社
1227
太稷神座於壇上,陳祭器鑪鐙,階下中設一案,少西,北向。供祝版,司祝一人立於案西,東面。右設一案,西向。陳香盤二,左設一案,東向。陳禮神制:帛二、尊一、冪勺具,爵六、司香、司帛、司爵各一人,立於案後。糾儀御史左右各一人,立於案北,東西面。太常寺典儀一人立於壝北左門,東面。雞初鳴,遣官豫竢於街門內,賛引太常寺賛禮郎二人竢於壝西隅,均朝服黎明,太常寺卿率屬恭請。
1228
太社
1229
太稷神位入壇,恭設座上,如常祭儀。遣官由街門入南門,循壝西行盡壝,賛禮郎二人引詣壝北門外拜位前立,典儀賛就位,執事官各共迺職凡禮儀節次皆典儀唱賛賛禮郎引遣官就位立,賛迎。
1230
神司香奉香升東、西階,分詣香案前祗竢。賛禮郎賛升壇,引遣官升北階詣。
1231
太社位前立,賛跪,遣官跪賛上香,司香跪,進香,遣官上炷香。次三上瓣香興凡遣官升降,行禮皆賛,皆引後同,次詣。
1232
太稷位前上香,儀同賛復位,引遣官自北階降,復位,行三跪九叩禮,興。賛初獻,司帛、奉篚、司爵掲尊冪勺、挹酒實爵,以次升北階至
1233
神案前,司帛跪奠帛於案,三叩,興。司爵奠爵墊中,皆退。司祝詣祝案前跪,三叩,興。奉祝版升北階,至壇上正中少西跪,遣官跪,司祝讀祝畢,興,奉祝版詣太社位前,跪安。篚內三叩,興,退,遣官三叩,興。亞獻奠爵於左,三獻奠爵於右,均如初,賛送。
1234
神望瘞,並同常祭儀。禮畢,引遣官仍由南門出。太常寺卿率屬恭請。
1235
太社
1236
太稷神位還。
1237
御如儀。各退。
1238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三
URN: ctp:ws177112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