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二百五十七

《卷二百五十七》[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欽定大清一統志》巻二百五十七湖北省:在□京師西南三千一百五十五里,東西距二千四百四十里,南北距六百八十里,東至江南安慶府宿松縣界五百五十里,西至四川䕫州府巫山縣界一千八百九十里,南至湖南岳州府臨湘縣界四百里,北至河南汝寧府羅山縣界二百八十里,東南至江西九江府瑞昌縣界。四百五十里,西南至四川重慶府彭水縣界。二千五百十五里,東北至江南廬州府霍山縣界四百六十里,西北至陜西商州山陽縣界一千四百七十里。
3
分野、天文、翼、軫、分野、鶉尾之次。《晉書天文志》:自張十七度至軫十一度,為鶉尾、楚之分野,南郡入翼十度,江夏入翼十二度。
4
置沿革,禹貢》荆州之域,周亦為荆州,春秋為楚國及隨、鄧、●、黄、唐、鄖、庸、榖、䕫州,絞、盧、鄾、鄀、貳、軫、權、厲諸小國地,戰國屬楚。漢初,項羽建衡山、臨江二國,史記項羽本紀:項王立吳芮為衡山王,都邾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尋并於漢高帝分置江夏、南郡二郡。武帝元封五年,置十三部刺史,此為荆州北境,後漢因之。初,刺史治武陵郡,漢夀在今湖南境。漢末,劉表為荆州,治襄陽,在今省境內。建安中,分屬劉先主、孫權、曹操,晉書地理志:建安十三年,魏武盡得荆州之地及敗於赤壁,南郡以南属于吴,後遂與蜀分荆州、南郡、零陵、武陵以西為蜀,江夏、桂陽、長沙三郡為吳,南陽、襄陽、南郷為魏 。按南郡、江夏、襄陽、南鄉俱在今省境,南陽今屬河南,餘皆屬湖南。三國分屬呉、魏,杜佑通典》:劉備歿後,所分之地悉復屬吳,而荆州南北雙立。吴荆州治南郡,領南郡、江夏、蘄春、武陵、宜都、長沙、零陵、桂陽等郡,増置武昌、建平、天門、衡陽、湘東、邵陵、營陽八郡。魏荆州、冶宛領江夏、襄陽、義陽、弋陽等郡。 按天門、衡陽、湘東、邵陵、營陽今屬湖南。義陽今屬河南,餘俱在省境。吴又嘗立郢州,見宋書州郡志,旋廢,其所領郡未詳。晉平吳,并荆州為一,荆州初治襄陽,平吳後治江陵,領江夏、南郡、襄陽、新城、魏興、上庸、建平、宜都、武昌、南平、武陵、天門、長沙、衡陽、湘東、零陵、邵陵、桂陽等十八郡,廢義陽、蘄春、營陽三郡,以弋陽郡屬豫州。恵帝時立江州,以桂陽、武昌屬焉。元帝時,僑置新興、南河東二郡,孝武時,又僑置雍州於襄陽,遙領京兆、始平、扶風、河南、廣平、義北、河南七郡。 按南平以下九郡,今屬湖南,餘俱在省境。南北朝宋亦為荆州,領南郡、南平、天門、宜都邑、東汶陽、南義陽、新興、南河、東建平、永寧、武寧等郡。當時亦僑置雍州,領舊郡七,増南上洛、馮翊、南天水、建昌、華山五郡,其義陽、隨陽、安陸、南汝南四郡屬司州。増置郢州,治夏口,領江夏、竟陵、武陵、武昌、巴陵、西陽六郡。其魏興、新城、上庸及新置北上洛,屬梁州。齊並因之,荆州領南郡、天門、宜都等郡。郢州仍領舊郡,七又增置,㐮陽寧、蠻府、南襄等郡屬焉。其魏興、新城、上庸等五郡仍屬梁州,隨、安陸二郡屬司州。梁亦為荊州、郢州。雍州仍治㐮陽。増置北江治鹿城闗、義治羅田、岐治房陵、綏治綏陽、南洛治上洛、北新治新陽、南司治安陸、土治龍巢、應治水陽、宜治夷陵等州。而漢東之地尋入西魏,梁大寳元年即西魏。大統十六年,西魏克安陸,盡有漢東之地。寖及荆襄,西魏恭帝元年,克江陵,立蕭詧為梁王,居荆州,時改雍州曰㐮州,南洛為上州,北新曰溫州,南司曰安州,宜州曰拓州。其義土應諸州,仍舊廢岐、綏、北郢三州,増置蔡昌基郡,平、岳、隨、唐、順諸州。旋為周有,亦置荆襄諸州。改安州曰涢州,拓州曰硤州。南司曰黃州,廢岳州,増置沔弋亭,遷豐復臨江、施諸州,惟北江州初屬齊,改曰湘州,増置衡州。巴州、南司州、羅州。周滅齊,改羅州曰蘄州,湘州復曰北江州,餘皆仍舊。陳承、梁緒僅有郢州,別置荊州。治公安。隋仍周舊置荊州都督府,開皇九年,并有陳地,大業初,改為南郡。夷陵、竟陵、沔陽、清江、襄陽、漢東、安陸、永安、義陽、江夏等郡俱屬荊州。唐武徳初,復改諸郡為州,五年,置荊州大總管府。舊唐書地理志:武徳五年,荊州置大總管,管荆辰、朗、澧、東、松、基,復已睦、崇、岳、平等十三州,統潭、桂、高、交、循、䕫、康、欽、尹九州。六年,改為大都督,督荊、辰、澧、朗、東松、岳、硤、玉八州,仍統潭、桂、交、夔、高、欽、尹七州。其沈、復、睦、崇四州,循、康二州都督不統。八年,廢玉州,貞觀二年降為都督府,惟督前七州,其桂、潭等七州,不統龍朔二年升為大都督,督硤、岳、復、郢四州。貞觀初,諸州分屬淮南及山南道,開元二十一年,又分屬江南、西及淮南、山南東黔中道。江南西道領鄂州,淮南道領蘄、黄、安三州。山南東道治襄州,領江陵府、硤、歸、隨、均、房、復、郢諸州,黔中道領施州。至徳二載,置山南東道,唐書方鎮表:至徳元載,置襄陽防禦守捉使,二載,升為山南東道節度使,領襄、鄧、隨、唐、安、均、房、金、商九州,治襄州。貞元三年,増領復州,㑹昌四年廢,是年復置。文徳元年,賜號忠義軍,天祐三年,忠義軍節度復為山南東道節度。及荆南節度使。唐書方鎮表:至徳二載,置荆南節度,領荆、澧、朗、郢、復、夔、硤、忠、萬、歸十州,治荆州。上元元年,領澧、朗、忠、硤四州。二年,領涪、衡、潭、岳、郴、衡、永、道、連九州。廣徳二年,罷領忠、涪二州,以衛、潭、邵、永、道五州隸湖南觀察使,永泰元年,罷領岳州。大厯元年,復領澧、朗、涪三州。元和三年,涪州隸黔中節度,太和六年廢節度,置都團練觀察使,開成三年復置。元和初,置武昌軍節度使。唐書方鎮表:乾元二年,置鄂、岳、沔三州都圍練守捉使,治鄂州。上元元年,鄂州隸荆南節度,永泰元年,升觀察使,増領鄂、蘄、黄三州。元和元年,升為武昌軍節度使,増領安、黃二州。五年,罷節度,置鄂岳都團練、觀察使。大中元年,復置節度,二年罷。四年復,六年罷,文徳元年復置。五代時,為楊行宻、高季興所分據,黃、蘄、鄂三州屬楊行宻,後屬南唐。周廣順五年,蘄、黃二州為周所取,高季興有荆歸、硤三州,惟㐮均、房、隨、鄂、復、安七州,世屬中朝。宋建隆三年,平髙季興,八年滅。南唐置湖北及京西路,元豐中,改荊湖北路,分置京西南路,荊湖北路初治鄂州,尋治江陵,領徳安府,復硤、歸三州,荆門、漢陽二軍,南渡後,増置壽昌軍,在今省境具,餘今屬湖南。京西南路治襄陽府,領隨、房、均、郢四州,在今省境。餘今屬河南、陜西。淮南西路、䕫州路,蘄、黃二州屬淮南西路。施州屬䕫州路。元置湖廣等處行中書省,治武昌路,在省境者武昌、興國二路,漢陽府及歸州屬湖廣行省之江南、湖北道。亦分屬河南行省。在省境者,襄陽、蘄州、黄州三路,屬河南行省之河南、江北道、中興、硤州二路,安陸、沔陽、徳安三府。荆門一州,屬河南行省之山南、江北道。惟施州屬四川行省之䕫路。明洪武初,仍設湖廣行省,九年,改置湖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通轄湖南北,正統三年設湖廣巡撫,崇禎間設總督,俱駐武昌本朝康熙三年,分置湖北省。領府十。
5
武昌府: 漢陽府: 黃州府: 安陸府。 徳安府: 荊州府: 鄖陽府: 襄陽府: 宜昌府施南府。
6
形勢東連湓浦,南距湘湖,西距三峽,北帶漢川。其名山則有荊山、內方、大别,其大川則有江水、漢水、沮水、漳水,其重險則有夏口、荊門、西陵,地居津,要形屬上游,為東南之澤國,實菽粟之巨區。
7
文職官。
8
總督通轄湖北、湖南,駐武昌府
9
巡撫駐武昌府
10
提督學政。
11
布政使 經厯 照磨兼管驛鹽道庫大使庫大使廣備按察使。 經厯 司獄。
12
分守武漢黃徳道。駐黃州府。
13
督糧道駐武昌府。庫大使。
14
驛鹽道駐武昌府庫大使布政使,照磨兼管。分守襄、鄖兵備道駐襄陽府
15
分巡荊宜、施道。駐荆州府
16
武昌府知府。 同知。 通判。 府學教授。 訓導經厯。 司獄。 知州興國州判。 州學學正。
17
訓導  吏目 知縣九員江夏、武昌、嘉魚、蒲圻、咸寧、崇陽、通城、大冶、通山,縣丞三員江夏武昌、浦圻縣學教諭九員。 訓導九員。 典史九員。 巡檢十二員,鮎魚口、金口滸、黄灘山坡、金子磯、白湖簰州、石頭港口、富池、黄顙、道士洑
18
漢陽府知府。 同知駐漢口通判。 府學教授。 訓導 經厯 司獄。 知州沔陽州同駐新堤。州判、州學學正。 訓導 吏目 知縣四員漢陽、漢川、孝感、黄陂縣丞二員漢陽、黄陂縣學教諭四員。 訓導四員,典史四員。 巡檢十二員禮智、仁義、新灘、沌口、蔡店、劉家隔、小里潭、小河、馬溪、大城潭、鍋底灣、沙鎮
19
黃州府知府。 同知二員一駐岐亭鎮,一駐武穴鎮通判: 府學教授。 訓導 經厯 司獄。 知州州判州學學正。 訓導 吏目 知縣七員黃岡、蘄水、羅田、麻城、黃安、廣濟、黄梅,縣丞四員黃岡、蘄水、麻城、黃梅縣學教諭七員。 訓導七員。 典史七員。 巡檢十七員。團風、楊邏、但店、中和、黃陂、巴河、蘭溪、多雲虎頭闗、鵞籠、大同、茅山、龍坪、馬口、新開口、清江嘴亭前安陸府知府。 同知駐沙陽府學教授。 訓導 經厯 照磨兼管司獄、知州荆門州同。 州學學正。 訓導 吏目 知縣五員鍾祥、京山、潛江、天門、當陽。縣丞三員鍾祥京山天門主簿潛江縣學教諭五員。 訓導五員,典史五員。 巡檢七員麗陽、宋河、髙家●、乾鎮、建陽、石橋、鎮河、溶、徳安府知府。 同知。 通判。 府學教授。 訓導經厯。 司獄。 知州州學學正。 訓導
20
吏目 知縣四員安陸、雲夢、應城、應山。縣學教諭四員,訓導四員。 典史四員。 巡檢六員長江、□合、河店、梅邱、唐縣,出山鎮三里店
21
荊州府知府。 同知二員。 通判駐沙市府學教授、訓導。 經厯 司獄。 知縣八員江陵公安石首監,利、松、滋、枝、江、宜都、逺安縣丞四員江陵公安石酋監利縣學教諭八員,訓導八員。 典史八員。 巡檢十員沙市、郝穴口、虎渡口、龍灣市、孱陵、朱家河、白螺磯、雲圻分鹽所、磨鹽洲
22
襄陽府知府。 同知駐樊城通判。 府學教授。 訓導 經厯 司獄。 知州州學學正。 訓導吏目。 知縣六員襄陽、宜城、南漳、棗陽、榖城、光化、縣丞襄陽縣學教諭六縣。 訓導六員。 典史六員。 巡檢六員油坊灘、雙溝、方家堰、左旂營、馬腦觀、呂堰
23
鄖陽府知府。 通判。 府學教授。 訓導 經厯兼管司獄,知縣六員鄖房、竹山、竹谿、鄖西、保康,縣學教諭六員,訓導六員。 典史六員。 巡檢三員板橋山、黃龍鎮、上津堡
24
宜昌府知府。 同知駐漁陽。通判駐西壩府學教授、訓導。 經厯 司獄。 知州二員歸鶴峯。州同鶴峯州判二員。 州學學正二員。 訓導二員。 吏目二員。 知縣五員東湖、長陽、興山、巴東、長樂縣丞二員東湖長樂長樂丞駐灣潭縣學教諭五員。 訓導五員。 典史五員。 巡檢二員野山、闗山、羊隘
25
施南府知府。 通判。 府學訓導。 經厯 知縣六員恩施、宣恩、來鳯、咸豐、利川、建始縣丞三員恩施來、鳯利川縣學教諭一員恩施訓導六員。 典史六員。 巡檢七員張家坪、東鄉、乾壩、崔家壩、卯峒、建南南坪堡
26
武職官。
27
駐防將軍駐荆州府副都統二員。 滿洲協領八員,䝉古協領兼佐領二員。 佐領四十六員,防禦五十六員。 驍騎校五十六員。 筆帖式三員。
28
督標中左右三營副將 遊擊二員。 中軍都司。 守備二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二員。 荊州水師營守備。 千總。 把總二員。
29
撫標左右二營中軍叅將。 遊擊 守備二員。 千總四員。 把總八員。
30
鎮守宜昌總兵官、駐宜昌府。遊擊四員。 守備三員,千總八員。 把總十五員。
31
施南協副將駐施南府。都司。 守備二員。 千總三員,把總九員。
32
鎮守襄陽總兵官駐榖城縣、遊擊三員二防、襄陽府一防、南漳縣、都司防襄陽府、守備四員二防襄陽府二防、南漳縣、千總八員四防襄陽府二防、南漳縣,把總十六員八防、襄陽府四防、南漳縣
33
黃州協副將駐黃州府。都司。 千縂三員。 把總四員。鄖陽協副將、駐鄖陽府。都司。 守備。 千總四員。 把總八員。
34
武昌府城守營叅將。 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35
興國營叅將駐興國州守備。 千總。 把總二員:徳安營叅將駐徳安府守備。 千總。 把總二員,荊州府城守營叅將。 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36
均房營叅將駐均州。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荆門營遊擊駐荆門城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逺安營遊擊駐逺安縣、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竹山營遊擊駐竹山縣守備。 千總。 把總四員,竹谿營遊擊。 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衛昌營遊擊。 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襄陽府城守營遊擊。 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37
漢陽府城守營遊擊。 守備。 千總。 把總三員。蘄州營都司駐蘄州千總。 把總二員。
38
安陸城守營都司駐安陸府。千總。 把總宜都營都司駐宜都縣千總。 把總二員。道士洑營都司。 把總。
39
武昌衛守備。 千總。 把總。 武昌左衛守備千總 百總。 黃州衞守備。 千總。 把總蘄州衛守備。 千總。 把總。 沔陽衞守備千總。 百總。 徳安守禦所千總。 百總。 荊州衞守備。 千總。 把總。 荆州左衛守備千總。 把總。 荊州右衞守備。 千總。 把總襄陽城守備。 千總。 把總。
40
戶口原額人丁四十六萬九百二十七,又滋生丁一千四百一十三萬四千四百四十二。田賦田地、山塘共五十六萬二千二百四十五頃六十一畆三分三釐零,又額外開墾田地一千五百八十二頃五十七畆七分六釐,額徵地丁正雜銀一百一十二萬一千五百一十四兩四錢三分一釐。南糧米一十五萬四千一十五石三斗四升二合零,漕米一十五萬一千二百六十六石三升一合,零秋末黃豆一千八百七十五石九斗八升九合一勺, 屯田二十萬二百一十六頃四十九畝五分七釐。零額徴地丁銀五萬三千四百九十二兩六錢一分零
41
名宦漢郭賀雒陽人,建武中,拜制州刺史,有殊政,百姓歌之曰:「厥徳仁明郭喬卿,忠正朝廷上下平」。顯宗巡狩至南陽,特見嗟嘆,賜以三公之服,黼黻冕旒,敕行部去襜帷,使百姓見其容服,以章有徳謝夷吾㑹稽,山隂人,章帝時,遷荆州刺史,行部到南陽,遇帝巡狩,幸魯陽,敕刺史入傳録囚,帝臨西廂夷吾處東廂,分隔帷中央,夷吾決三百餘事,事與帝合,帝嘆曰:諸刺史盡如此,朕不憂天下。王子香陳留人,和帝時為荆州刺史,有恵政天子,徵之,道卒枝江亭中常有三白虎出入人間,送䘮踰境,百姓立廟刻石,號曰白虎王君楊震宏農,華隂人,安帝時,四遷荊州刺史、趙戒蜀郡成都人。順帝時,荆州刺史梁啇弟讓為南陽太守,恃后戚不奉法,戒劾奏之李固漢中南鄭人,永和中,荆州盜起,乃以固為荆州刺史,固到郡,遣使勞問境內,赦冦盜前釁,與之更始,賊帥夏密等六百餘人自縳歸首,固皆遣還,使自相招集,開示威法,半嵗間,餘黨悉降,州內清平徐璆廣陵,海西人,靈帝時,遷荊州刺史,時董太后姊子張忠為南陽太守,因勢放濫贓罪數億,璆當之郡,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屬璆,璆對曰:臣身為國,不敢聞命。璆到州,舉奏忠贓餘一億,使冠軍,縣主簿詣大司農,以彰暴其事,又奏五郡太守及屬縣有贓汚者,悉徵案罪,威風大行劉表山陽人,初平元年為荆州刺史,時宗賊大盛,又袁術阻兵魯陽,表不得至,乃單馬入宜城,與蒯越、蔡琄共謀,誘殺宗賊,而江夏賊張虎、陳坐據襄陽,又說降之,江南平,表理兵襄陽,以觀時變,荆州人情好擾表,招誘有方,威懐兼洽,闗西兖豫歸者千數,表慰安賑,贍起立學校,愛民養士,從容自保,及卒,家無餘儲三國吳周瑜廬江舒人,孫權討江夏,瑜為前部都督,曹操入荆州,劉琮舉衆降,議者咸欲迎操,瑜曰:請得精兵三萬,進住夏口,為將軍破之。權遂遣瑜與劉備併力迎操,遇於赤璧,大敗之陸遜吳郡吳人孫權,時拜偏將軍、右都督,鎮陸口,時荊州士人新還仕進,或未得所遜,疏乞加抽擢,權納其言,後拜輔國將軍,領荆州牧,西挫蜀兵北走曹休戰獲所得,皆加營䕶,不令兵士侵擾,將家属來降者使就料視,若亡其妻子者,即給衣糧,厚加慰勞,發遣令還,或有感慕相携而歸者,鄰境□之晋羊祜泰山南城人,武帝有滅吳之志,以祜都督荆州,開設庠序,綏懐逺近,甚得江漢之心。吳石城守去襄陽七百餘里,祜以計令呉罷守,於是戍邏減半,分以墾田八百餘頃,大獲其利,祜以始至軍,無百日之糧,及其季年,有十年之積,祜在軍,嘗輕裘緩帶,身不披甲,増修徳信,以懐柔初附,每與呉人交兵,尅日方戰,不為掩襲之計,後入朝,靣陳伐吳之計,舉杜預自代,及卒罷,市巷哭者聲相接,時人為立碑峴山下,名堕淚碑杜預西安人以羊祜薦拜鎮南將軍伐吳,大克曰:勢如破竹,數節之後,迎刄而解,無復着手處矣,封當陽侯,楚人徳之,號曰杜父陶侃尋陽人,愍帝時荆州刺史討江夏賊,降王貢,破杜弢,久之,遷廣州。明帝時,復遷都督荆雍孟梁州諸軍事、荆州刺史,楚郢士女,莫不相慶,侃勤於吏職,諸叅佐或以談戲廢事者,取其酒器蒱博之具,悉投之江吏,將則加鞭扑,有奉饋者皆問其所由,若力作所致,雖㣲必喜,答賜三倍,若非理得之,則切厲呵辱,還其所饋。嘗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勸於農殖,家給人足,時造船木屑及竹頭,悉令舉掌,後正㑹積,雪始晴,聼事前,餘雪猶濕,於是以屑布地。及桓溫伐蜀,又以侃所貯竹頭作釘裝船,其綜理㣲密皆此類。以平蘓峻功,進侍中、太尉,封長沙郡公。後都督江州,移鎮武昌,遣子斌及兄子臻破石勒,將平襄陽,拜大將軍。庾亮頴川鄢陵人,成帝時,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諸軍事,領江、荆、益三州刺史,鎮武昌。時後趙主石勒新□亮欲開復中原,乃解豫州授毛寳,使與西陽太守樊峻精兵一萬,俱戍邾城。又以陶稱為南中郎將,率部曲五千人入沔中,弟翼為南蠻太尉,鎮江陵,陳囂為梁州刺史,趣子午谷。又遣偏師伐蜀,執偽荊州刺史李閎、巴郡太守黄植,送於京師。亮率大衆十萬據石頭城,為諸軍聲援。庾冰亮弟康帝即位,除都督江荆寧、益梁交廣七州豫州之四郡軍事,鎮武昌,尋卒於官。冰天性清慎,常以儉約自居,臨卒,謂長史江霦曰:「吾將逝矣,恨報國之志不展,死之日,斂以時服,無以官物也。及卒,無絹為衾室,無媵,妾家無私積,世以此稱之庾翼冰弟,咸康中,授都督江荆司雍梁孟六州諸軍事,鎮武昌,竭志能勞謙匪,澥戎政嚴明,經畧深逺,數年之中,公私充實河以南,皆懐歸附。後趙汝南太守率數千人詣翼降,翼又遣使東至遼東,西到源州,要結二方,欲同大舉,慕容皝、張駿並報使請期,翼雅有大志,以平中原滅巴蜀為已任,請移鎮寰陽。後趙遣五六百騎出樊城,翼遣冠軍將軍曹據追擊於撓溝北,破之,翼綏來荒逺,盡招納之宜,立賔館,置典賔。穆帝即位,還鎮夏口,繕修軍器,大佃積榖,欲圖後舉,遣益州刺史周撫、西陽太守曹據伐蜀,破蜀将李桓於襄陽,永和九年卒官謝尚陳國,陽夏人,建元初,督江夏義陽、隨三郡軍事、江夏相為政清簡,始到官,郡府以布四十匹為尚造烏布帳,尚壞之以為軍●袴,時庾翼鎮武昌,尚數詣翼諮謀軍事,嘗與翼共射,翼曰:「卿若破的,當以鼓吹相賞」。尚應聲中之,翼即以其副給之桓冲譙國龍亢人,穆帝時督荆州七郡諸軍事,鎮襄陽,與兄温破姚㐮軍郗恢髙平,金鄉人,孝武時督梁秦雍司荆陽并等州諸軍事、雍州刺史,鎮㐮陽,甚得闗隴之和,降附者動有千計南北朝宋劉粹沛郡蕭人,文帝時,持節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南陽竟陵、順陽、襄陽、新野,随六郡諸軍事,在任簡役愛民、唐李孝㳟宗室平蕭鐃,遷荆州道總管,置屯田,立銅冶,百姓利之,遷㐮州道行臺左僕射。時嶺表未平,孝㳟分遣使者綏輯,安慰欵附者四十九州韋倫京兆人第五琦薦倫,才擢荆㐮,道租庸使,㐮州裨將康楚元亂,刺史王敬棄城遁,賊南襲江陵,絶漢沔餉道,倫調兵屯鄧州,厚撫降賊,擒楚元以獻,収租庸二百萬緡來瑱邠州永夀人,乾元三年為山南東道節度使,時襄州部將張維瑾殺其使瑱,至維瑾降。上元二年,破史思明餘黨於魯山,俘賊渠,又戰汝州,斬首萬級李承趙州高邑人,徳宗時為山南東道節度使,時李希烈猶據㐮州,帝憲不受命,欲以楚兵衛送,承承辭,請以單騎入,既至,希烈舍承外館,迫脅萬端,承晏然誓以死守,希烈不能屈,遂大掠去,㐮漢蕩然承輯,綏撫安之,居二年,闔境完復,希烈雖去留,部校守覘,承因得任所厚臧叔雅結希烈腹心周曽等謀殺希烈,希烈之死,承首謀也樊澤河中人,徳宗時累遷山南東道司馬,就拜節度使,諸將憚其材武,數與李希烈角,禽其將張嘉瑜、杜文朝、梁俊之等,賊氣沮縮,遂取唐隨二州,貞元三年,為京南節度使,㑹山南東道卒亂,剽居人,以澤威恵著㐮,漢間復徙山南東道,卒官李皋太宗五世孫嗣曺,王徳宗時遷荆南節度使,江陵東北,傍漢有古障,不治嵗,輙溢皋修塞之,得其下良田五千頃,規江南廢洲,為廬,舎構二橋跨江,而流人自占者二千餘家,由荆抵樂鄉二百里間數十墟聚,不井飲,皋命鑿井以便人。貞元初,吳少誠擅蔡,徙皋鎮山南東道,皋練兵市糧,市回鶻馬以益戰騎,嵗時大畋以教士,少誠畏之。皋性勤儉,能知人疾苦,參聴㣲隠,盡得吏下短長,其賞罰必信,所至常平物估,豪舉不得擅其利,教為戰艦,合二輪蹈之,鼓水疾進,駛於陣馬,有所造作,皆用省而利長,以物遺人,必自視衡量,庫帛皆印署以杜吏謾裴胄絳州聞喜人徳宗雅,記胄才,拜荆南節度使,是時方鎮爭剥,下希恩製重錦異綾,名貢奉,有中使者,即悉公帑市歡胄,待之有節,獻賞值不數金宴,勞止三爵栁公綽京兆,華陽人,元和中,為鄂岳觀察使,時方討吳元濟,詔發鄂岳,卒五千,●安州刺史李聴公,綽請自行,許之,扺安州,謂聴曰:「兩郡守何所統壹?吾欲署公職,以兵法從事」。聴許之,即以都知兵馬使、中軍先鋒行營都虞●三牒授之,選兵六千屬焉,戒諸校曰:「行營事一決都將」。聼被命畏威,遂盡力軍出,公綽數省問士卒家疾病生死,厚給之,婦人敖蕩者沈之江,軍中感服,故鄂軍每戰輙克。長慶中,遷山南東道節度使,行部至鄧縣,吏有納賄舞文二人同繋獄,縣令以公綽素持法,謂必殺貪者,公綽判曰:貪吏犯法,法在姦吏,犯法法,亡誅舞文者。崔郾貝州武城人,敬宗時為鄂岳觀察使,自蔡人叛,鄂、岳常苦兵,江湖盜賊顯行,郾修治鎧仗,造䝉衝,駛追窮躡,上下千里,嵗中悉捕平。初,郾嘗為虢州觀察使,治虢,以寛經月,不笞一人,及涖鄂,則嚴法峻誅,一不貸。或問其故,曰:陜土瘠而民勞,吾撫之不暇,猶恐具擾。卾土沃民剽,非用威,莫能治,聞者服焉裴度河東聞喜人,太和中,出為山南東道節度使,白罷元和所置臨漢監牧牛馬,納之,校以善田四百頃還㐮人王起揚州人,為山南東道節度使,瀕漢塘堰,聨屬,吏弗克治,起至部,先修,復與民約為水令,遂無凶年髙元裕渤海人,拜山南東道節度使,在鎮五年,奏蠲逋賦盧鈞京兆監田人,㑹昌中漢水害㐮,陽拜鈞山南東道節度使,築堤六千歩以障漢暴,盧肇作詩以美之,徐商新鄭人,宣宗時遷山南東道節度使㐮,多山棚為票賊,商取材卒為捕盜將,别為屯營㓂所發,輙迹捕捕必得,遂為精兵趙匡凝蔡州人,昭宗時為山南東道節度使,不三年以威恵聞,天祐元年封楚王,時諸道不上供,惟凝嵗貢賦天子,朱全忠方圖天下,遣人諭止之,匡凝流涕曰:吾為國屏蔽,渠敢有他志!宋李惟清下邑人,太平興國五年,為荊湖北路轉運使兼總南路,嘗入奏事,太宗問曰:荆湖累年豐稔,又無徭役,民間蘇否?惟清曰:臣見官賣鹽,民以三斗稻價,方可買一斤,乃詔觔減十錢,度支許仲宣建議,嵗賦鹽於鄉村與戸税均納,詔惟清詳定,奏言以鹽配民非便,乃罷。帝又問民間苦樂,惟清言荆湖民市官酒轉鬻,斗給耗二升,今三司給一升,民多他圖,而嵗課甚減,詔復其舊岳飛湘州湯隂人。紹興四年,李成挾金人破㐮陽唐鄧、隨、郢諸州及信陽軍,除飛荆南鄂岳制置使,尋命兼統黃復諸州,飛奏㐮陽六郡為恢復中原基本,當先取六郡,議營田,以足軍食,遂破李成,悉復諸郡,乃以取郢,唐鄧、信陽並為㐮,陽府路隸飛飛奏㐮,陽等六郡人戸闕牛種,乞量給官錢,免官私逋負,州縣官以招集流亡為殿最。六年入覲,面陳㐮陽自收復後,未置監司,州縣無以按察,帝從之,又令湖北㐮陽府,自知州通判以下賢否,許飛得自黜,涉張浚至江上,命飛屯㐮陽以窺中原,改武勝定國軍節度使,置司襄陽汪澈饒州浮梁人,紹興末,為湖北京西宣諭使,時欲置㐮守荆南,澈奏㐮陽為荆楚門户,不可棄,留吳拱守㐮,敵騎奄至,拱大戰漢水上,敵衆敗走,孝宗即位,以澈督軍荆㐮,澈以㐮漢沃壤,請因古長渠築堰,募民卒雜耕,給種與牛,嵗可登榖七十萬斛,功緒畧就虞允文隆州仁夀人,隆興元年除湖北京西制置使,時朝廷欲棄唐、鄧、海、泗四州,允文五䟽力爭,三年拜四州宣撫使,過㐮陽,奏修府城趙葵衡山人,寶祐三年,鎮荆湖,城荊門及郢州、范天順荆湖都統也,㐮陽受圍,天順守戰尤力,及呂文煥出降,天順仰天嘆曰:生為宋臣,死當為宋鬼!即所守處縊死,贈定江軍承宣使,元廉希憲畏吾人,世祖渡江取鄂州,命希憲入籍府庫,希憲引儒生百餘,拜伏軍門,因言王師渡江,凡軍中俘獲士人,宜官購遣還,以廣異恩,世祖嘉納之,後行省荆南,至鎮,即日禁剽奪,通商販,録宋故幕僚,以備采訪,拒卻珍玩,禁殺俘獲,及質賣妻子者。先是,江陵城外蓄水捍禦,希憲命決之,得良田數萬畆,以為貧民之業,發倉粟二十萬斛賑公安饑,大興學校,選教官置經籍,旦日,親詣講舍,以勵諸生,西南溪峒越境請降,以疾召還,江陵民號泣遮道留之不得,相與畫像建祠,希憲還裝蕭然,惟琴書自隨而巳賈居貞真定,獲鹿人,至元十二年,伯顔伐宋,居貞以僉行省事留卾,發倉廩以賑流亡,宋宗室子孫流寓者,廩食之,不變其服而行其楮幣,東南未下州郡,商旅留滯者,給引以歸之,免括商税并湖荻禁,一方安之。十四年,拜湖北宣慰使,時驕將悍卒,合謀擾民,居貞出視事,人恃以無恐,及行,卾之老幼號送於道,刻其像於石,祀之泮宫桑結河西人為湖廣行省平章事時,威順王嵗嘗出獵,民病之,又廣園囿,萃侣妓,役巨賈以網大利,有司莫敢忤,結至謁王,王闔中門啟,左扉召入,結引䋲床,坐王中門曰:「吾受命作牧,非王私臣,焉得由不正之道入乎?」王命啟中門,結入,嚴詞,責王,王謝過,悉罷其所為,有妖僧恃寵横恣,結命掩捕之,得妻妾女樂十八人,罪而籍之,由是豪強歛手。至正十一年,汝、潁賊起,結任鄭萬戸,擒其渠魁數十,正人 。「桑結」,舊作「星吉」,今改。明鄧愈虹縣人,太祖初為湖廣行省平章事,襄陽立軍府,營練屯卒,拊循招徠,威恵甚著薛瑄河津人,宣徳中,以御史出監湖廣銀場。先是,沅州貢金為民累,瑄特疏罷之,士民懷其徳,建文清書院祀之王恕三原人,成化初,荊、襄流民嘯聚為亂,擢恕右副都御史撫治之,與尚書白圭共平大盜劉通復討破其黨石龍、嚴束,所部毋濫殺流民復業,項忠嘉興人劉通餘黨李元王、洪王彪構亂,成化六年,詔忠總督湖廣軍務,奏調永順、保靖土兵討之,擒元洪,彪遣人入山招諭,流民,歸者九十餘萬戸,選一丁充戍湖廣邉衛,餘令歸籍給田韓文洪洞人,成化中為湖廣右叅議中官,督太和山乾沒,公賣又釐覈之,以其羡易粟萬石,備賑,貸九溪土酋與鄰境爭地相攻,文往諭皆服。張敷華安福人,宏治初,遷湖廣布政使,嵗饑,給粟行粥,麋高其直,以招徠商賈,又令府縣大修學宮,以傭直資餓者,民忘其災林俊莆田人,宏治初調湖廣,按紀豪強,刷綱,紀豪強歛跡、姚文灝貴溪人,總督湖廣尚書劉大夏子祖修,不才文,灝為笞責,再至武昌試,又笞之,御史某檄召祖修,又灝不允,嘗自謂所能者,三毁譽不入,請托不行,賄賂不通,卒官,貧無以歛秦金無錫人,正徳中巡撫湖廣諸王府所據山場湖蕩,皆奏還之官。降盜賀璋、羅大洪復叛,討平之。郴州、貴陽徭龔福全稱王,金破其砦,禽之,武宗親征宸濠、武昌,與江西接壌江,彬干求暴橫,金抗疏論列,凡有事以身當之,官民皆免於禍張邦竒鄞縣人,武宗時為湖廣提學副使,下教曰:學不孔顔,行不曽焛,雖文如雄、褒,吾不取也。在任三四年,諸生競力於正學應檟遂昌人,嘉靖末,為湖廣提學副使,清嚴方正,楚愍王召宴,不赴餽遺,不納,王銜之,及王被世,子英燿弑長史受金,以中風報,檟發其事,英耀伏誅顔鯨慈谿人,督學湖廣,清介不阿,楚藩常有所屬,鯨峻卻之,試畢,集諸生於濓溪書院講學,率以為常,以試貢生,不從大學士張居正請托,左遷山東叅議熊宇竒,新建人,萬厯時為湖廣提學僉事,衡鑑精明所㧞,多知名士,試江夏,置賀逢聖第一,熊廷弼第二,評曰:賀生清廟瑚璉,熊生,干將莫邪也。後賀至大學,士熊為經畧,皆如其言。
42
本朝李承尹三原人,順治初,提學湖廣人頌公明,遷兵備叅議慈恵㢘潔,民有鬻婦償債者,捐俸贖之,安陸有官柴供有司,承尹蠲其征城,連蓮花池,嘗有魚課,承尹,立碑永蠲,民感其恵卞三元奉天人,順治九年,任荆州通副使時,夷陵以西㓂未靖,三元勵將士,多所禽獲, 大兵南征,駐荊州,一切供給三元,躬自辦理,民忘其勞李呈祥翼城人,順治間任湖廣兵巡叅,議時興國州有負固未服者,呈祥多方招徠之,勵已清正,決獄明㫁,治行丕著王自新句容人,順治時提學湖廣,起衰振靡,試●必親校閲,積勞成疾卒官,江漢之士,莫不悲泣翟鳳翥曲沃人,任湖廣右布政使,好賢樂善,修江漢書院,選士數百人,講濓洛之學士,多成就。汪錞、金徳嘉、周之麟,其尤著者、劉楗大城人,任湖北布政使,屬吏有貪殘者,聞楗至,解印綬去,㑹三省兵合勦山㓂芻糧數十萬取辦,旦夕楗輸送無闕,後仕至刑部尚書,謚端毅。劉兆麒鑲白旗人。康熙元年,任湖北巡撫,西山李來享構逆,兆麒籌兵餉不以累民,闢高冠山南地為教●訓練士卒,軍容丕振,又嘗置獄田収其租,以衣食罪囚高其位。鐵嶺人,康熙中為軍營,●領從師范達禮出師㐮陽征呉逆,㑹總兵楊來嘉叛命其位,率二十●覘虛實,猝遇賊衆二萬人於土地嶺,其位出不意衝突之,賊驚潰,且䂨且馳至南漳,入城守禦,衣上血,模糊刀,刄盡缺。叛賊譚洪率舟師三萬向鄖陽,其位以百人扼楊溪鋪,賊蠭至,其位踞崖射賊,矢無虛●,相持七十日,糧盡,煮馬鞍以食,誓必死,㑹副都統李麟隆擊破賊,乃全師歸,由是每戰必先登,前後給功牌十二。蔣永修宜興人,督學湖廣,釐正文體,葺學宮二十四處,修復石鼓書院,請復周子世襲,建義倉學,敦勵士行,表●節孝,人咸勸興。張道祥徐州人,康熙二十二年,任湖北按察使,清慎明決,庭無●民,冬給罪囚,楮衣,夏給茗,戒獄卒無得凌轢,嚴禁所属獄訟,勿株連平民,買洪山地為義塜,贖鄧劉兩姓子女,俾完聚,及卒,蕭然無餘貲徐治都正,白旗人,任●陵鎮搃兵,以平賊功遷提督。夏逄龍亂,殺巡撫糧道等,據武昌,破漢陽,犯徳安,治都率兵至應城縣,殺偽副●以下諸賊渠逄龍以萬衆圍攻應城,治都夾擊之,賊奔徳安,再遣●敗之,遂復武昌,●逄龍磔之軍前,授鎮平●軍,仍管提督事,卒太子太保,謚㐮毅。葉映榴,上海人,康熙二十七年,任湖廣督糧,●議清㢘恵愛,夏逄龍構逆,欲脅為偽官暎,榴有母在署,命子扶出城,遣僕齎遺疏馳 奏,并封印呈繳,具朝服,望闕拜,升堂自剄。百姓聞之,號泣震地事郎,謚忠節,廕子為知州。   聞贈工部侍御書「旌忠」二字,褒之 ,楚人為立祠宣徳仁。紹興人,任湖廣都司夏逢龍之變,冠帶自經於堂上事●●,一聞贈副。 子守備。吳琠沁州人,厯官湖北巡撫,時夏逆初平,嵗饑民散,琠招徠安集,捐米賑饑,全活甚衆,次年,秦省饑,民流入,㐮郢間,加意撫䘏,得還本籍,就擢總督,政尚慈恵,斥深文之吏,整飭營伍,作興士●,吏畏民懷額倫特滿洲人,康熙四十五年,任荆州副都統,四十八年,遷提督,紅苗向負固,額倫特宣布威徳,開導多方,遂歸化。五十二年,就擢總督。靜鎮寛大,湖南北例有藩庫羡餘,供制府額,倫特各●州縣衛所買榖備賑,造巡船百艘,以資緝捕,修孔道橋梁,凡所興舉,民利賴焉楊宗仁奉天人,雍正元年,任湖廣總督,㢘潔勤敏,鹽商舊規數萬金,及諸饋遺,悉屏絶荆闗,舊有落地稅司●者,算及行旅,宗仁飭正供外,毋許私毫苛取,毎春輕●,出郊勸農,捐俸備物,給老壯以示●勵,諄諄教以孝弟忠信,闢公所一區,朔望躬詣其地宣講
43
聖諭廣訓,懇摯詳明,僚屬民咸振興鼓舞,瀕水堤防,嵗時 ,巡行修築,年●屢豐,鄰境偶有饑民流入,楚先行糜粥,繼即按名散給寒予,衣歸給糧,咸●安全去,尤加意武備,各屬武弁,考核精覈,標兵按期校習。
44
賞罰公明,士卒競奮,莫不挽強命。中疾革前數日,猶閲兵不稍怠,以勞卒官,贈少保,諡清端,世襲●勅祀賢都尉,民立祠祀之,雍正十年 良祀。
45
欽定大清一統志卷二百五十七
URN: ctp:ws185060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