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四》[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浙江通志》卷二百三十四寺觀
3
溫州府永嘉縣,附郭
4
開元寺。 《溫州府志,在府城內習禮坊。晉大寧五年,李整捨宅,建為崇安寺。唐改今名。宋置藏院御書閣、千佛院。《明一統志》,「建炎中,奉安景靈神御於此」。永嘉縣《志》明洪武間立為叢林。
5
天寧寺。 萬厯溫州府志》:在永寜坊舊報恩光孝禪寺,宋政和改今名,有華嚴、妙峰二閣。貝葉生香閣。明初,逆川大師受戒於此,景泰中重建。
6
普覺瑜伽寺。 嘉靖《浙江通志》在府城內。五代,周廣順中建。萬厯《溫州府志》舊名寳陁,宋祥符間賜名普覺,紹興時奏為律院。元至正甲申重建,明洪武間立為叢林。
7
資福寺。 《永嘉縣志在華蓋山,林靈素築室於此,名通真菴。宋高宗巡幸,改名資。福元、延祐間燬。明永樂時重建。萬厯中,邑人王叔杲修。
8
國朝康熙間重修。
9
永嘉縣城外寺觀
10
江心寺。 名勝志在江心孤嶼《永嘉縣志》:永清門外。唐咸通時建。宋建炎四年,高宗駐蹕御書清輝、浴光二軒刻石。先是,山有東塔普寂院,高宗改名龍翔,西塔淨信院改名興慶。紹興間,西蜀僧清了來主龍翔,始合二刹為一,釋智●《江心寺記》:溫城北蜃江之上有二院:曰普寂,曰淨信,冠以寳塔,東西對峙,江流中貫斷㟁,百尺飛梁而過之。宋髙宗嘗駐蹕東院,親灑宸翰,以榜二軒。紹興七年,郡守李光疏於朝,合二院為一,詔以真歇禪師主之,賜額龍翔興慶寺,師說法其地,未幾,沙塗壅漲,師乃簣土累石,以廣其址,剏殿閣,稱壯麗焉。乾道中,海溢,寺屋壊幾半,而寂光常師再建如初,淳熙改元,止菴可師,増其舊制,元至元丙子燬而斗厓,覺山無際,無言北隠相繼重建,至正壬辰又燬,耆舊希逸於嵗乙未,首建大殿,又為觀音閣於東峯之麓,後三載,為洪武元年慧恩主席,刻萬佛閣尊像,閣下為正法堂。明年,宗齊修二塔,又明年,建經鐘二閣,闢丈室、僧堂官院,翼以兩廡,靣江廻廊六十楹,而百廢具舉矣江心寺志重建於明正徳十二年,至萬厯七年,又建榜曰龍海珠林林景熙江心寺詩:佛「借龍宮五百年,平分城樹與村烟叢林,忽湧中流地,雙塔曽擎半壁,天石色帶,雲籠客袖鐘聲和月落漁船袈袍不限侵門水十載何人坐象筵朱諫寓江心寺》詩「孤嶼清秋夜,星河萬里查江山如有約雲水暫為家,白髮隨鷗鳥,輕舟采石華,秋風動歸思淅,瀝響蒹葭,程嘉量江心寺詩東西兩寺絶塵囂,齋飯全憑早晚潮,解事江流更分斷,為君題作小金焦。朱彛尊秋日對酒,江心寺同髙石埭,作二首謝監尋山日,江童擊汰迎寒潮天外落,秋草渡頭生厯覧窮孤嶼逍遙倚化城行廚深樹裏,乳酒正須傾,驟雨,連山暗廻風病葉飛入林初緩帶改,席忽沾衣客醉從,髙枕川長得斷磯,扁舟憐范蠡,蝦菜久忘歸福聖寺。 《舊溫州府志》在四都,宋開寳三年建,高宗駐蹕於此,有御覽閣,留雲軒指西亭,元燬,至正間重建。
11
妙果寺。 永嘉縣,志在集雲廂。國朝順治十四年燬,康熙十四年重建。有古鏡,相傳神異,向墮土內,今置亭懸之。
12
石門寺。 溫州府志:在府城北十五里賢宰鄉。永嘉縣志有青石山、躍鯉灘、伏獅巖諸勝,謝康樂嘗游咏焉。
13
國朝康熙間重建。
14
眞華觀。 溫州府志。在華蓋山麓。唐開元間建。國朝康熙二十年重建。
15
容成道院。 萬厯溫州府志在華蓋山下。元延祐間,曹淵龍建黄帝時,容成子於此修煉,上昇,今扁曰「太玊洞天」。王光藴容成道院記》:「天下名山稱洞天者三十有六,其十八為容成太玉山是已。山西俯郡治烟火萬井,東連睥睨而長江,烟波千頃,山上為大觀亭,舊有青牛谷、五粒、松三生石,惜蕪沒不可復得,惟煉丹井尚存。相傳一日仙人著靈異於此,因祠焉。宋仁宗常夢游太玉,數遣使降香幣,元提㸃曹君構容成道院以居全真之士,逮方氏據郡城,乃始蕪廢。今𢎞治十年改建於墨池里,予歸臥舊林,適邑侯,同安林公鼎新道院,爰為之記,時萬厯辛丑,十月也。
16
樂清縣。
17
白鶴禪寺。 《名勝志》:在治西丹霞山,晉邑人張文君修煉於此,後乃捨宅為寺,時有白鶴飛鳴其中,因名《樂清縣志》。唐天授二年,郡城白鶴寺改為大雲寺,因移其舊額於此,宋紹興十六年重建,趙崇暉《白鶴寺記》:樂城勝甲東南以雁蕩龍湫之在其境也,有丹霞山白鶴寺,距縣尤邇溪流,餘劑猶瑩,金星竹所遺笙尚諧,宮徴靈仙栖息,隠者盤旋,中罹刼火,焚蕩略盡。紹興季年,廣聞圎鑒二師,始崇堂殿,嘉泰癸亥,改為十方禪林,蜀僧洪照少加興復,有住持曰可昇,實繼其後,爰究爰度,鳩工運材,増敞舊規,於是佛廬僧舍,皆為一新,金碧陸離,丹雘耀燦,士女和㑹,稽首瞻敬,如入寳花淨域莊、嚴法界矣!予方嘉之,而昇來求文,因隨喜作記,俾鑱諸石云寺西有聽琴,樓前對瀑布後,遶峯巒門,扁曰丹霞山,明洪武二十四年,併成叢林。沈佺期《樂城白鶴寺》詩:「碧海開龍藏,青雲起雁堂,潮聲應法鼓,雨氣濕天香樹接,前山暗溪乗瀑水,涼無言,頌居士,清淨得空王」。焦千之白鶴寺》詩:「曽是文君宅,幽深鎖翠岑澗,松迷白鶴,溪石隠黃金,丹竈今猶在,簫臺尚可尋,予來不能厭,誰共聽泉音,王十朋遊白鶴寺,詩閒上簫臺頂山深喜路通人家烟色裏,古寺水聲中金濺星猶在丹成竈已空,神仙何處覔,千載賞遺風,貢師泰白鶴寺詩四山㧞路金圍刹。雙瀑垂天雪湧雷,春暖丹霞生石壁,夜涼明月照瑶臺,張仙入竹蒼黿代王子吹笙白鶴來,獨倚闌干望東海,上方鐘磬接蓬萊,林泉生白鶴寺聴。琴樓詩青山如橫琴,雙瀑為之弦,何人作此曲,一彈三千年,上有倚天拂,雲之喬松,下有伏波歩月之蒼黿松。今未凋黿未老,人間此曲何時了?我來十月溪水消,古木萬壑風蕭蕭,飛流向我作宮徴,使我聴之心寂寥,臨軒再拜問此水,巢由去後誰知已。我今賸有兩耳塵,不敢向此溪中洗。山僧煮茗樵父歌,吾亦無如此水何。
18
國朝順治十五年圮。康熙十一年,僧毓美復建沐簫寺。 樂清縣。志在沐簫泉旁。明嘉靖間,趙文韶建天啓,丙寅,僧真賚重建。
19
國朝康熙六年,僧明鑄復葺。十二年,文韶孫久敬同僧性真,實學復修,煥然一新,顔曰山水清音。
20
西巖寺。 溫州府:志在湖上嶴石,晉天福間建樂清縣志。宋大中祥符元年賜額。明崇禎四年,寺燬,僧真貫重建。
21
國朝康熙十八年,僧如分性真復修能仁寺。 萬厯溫州府志,在雁山西內谷,名勝志,相傳諾詎那為開山祖。按《西域書》,「龍湫、雁蕩乃吾彿,弟子諾詎那尊者之化都也。詎那至山中觀瀑,遂坐化。宋初僧全了結菴。咸平二年,始建殿宇《樂清縣志》。四年,僧居悅進百寳塔,賜名承天寺。政和七年,改號能仁。紹興十二年,郡守閭邱昕奏改禪院緇素雲集,遂為雁山大道場。元至正四年燬。明洪武二十四年立成叢林。三十一年,僧曇竺一新之《溫州府志》,萬厯間重建。焦竑《能仁寺詩》:「捫蘿古磴坐,忘曛,為愛名山隔世氛,飛瀑濛濛疑挾雨,靈風矯矯欲排雲。林深忽送𤣥,猿嘯夜靜時聞瑶草芬,好趁天風凌海嶠。滿空鸞鶴下仙羣,吴元彬宿《能仁寺。詩重尋蠟屐,舊時痕峻岅。迴流幾度村,客倦白雲山。外路僧開秋,竹寺邊門一。溪幽跡新過鹿。萬壑清哀獨嘯猿。苦憶能仁今始到,上方鐘動月黃昏」。
22
飛泉寺。 雁山志在東內谷,宋天禧二年,僧從吉建。熙寧元年賜額。元末遷於戴辰峰之西。絶頂上。明洪武二十四年,歸併雙峰寺。
23
國朝康熙五十六年,僧藏白又建雙峯寺。 《雁山志》在東內谷,宋祥符元年僧法遠建,後有禪僧,善持誦,每誦經於峯下,有老人侍聽,忽不見。世傳以為寒坑神龍來聽法也。
24
國朝康熙二十一年,僧果成重建本覺寺。 樂清縣。志在大芙蓉。唐乾寧二年建。國朝康熙三十二年,僧大智重建。
25
謹按唐僧貫休十八刹詩云:「本覺靈雲到寳冠,能仁古塔上飛泉,普明羅漢石門襄,瑞鹿華嚴天柱邊,古洞、靈峯真濟並靈巖霞嶂淨名連,石梁不與雙峯遠,十八精藍遶雁顛」。今所存者本覺、能仁、飛泉、雙峯四寺而已,餘盡廢。但四寺見貫休詩,必唐時已有之,然其始建無考。
26
壽昌寺。 萬厯《溫州府志》:在黃塘,隋仁夀中建。唐光啓二年,慧空大師欲構材遷址忽洪水漂木聚於此,又遇一古井,獲銅佛三,乃成刹樂清縣志。宋景徳間,賜額永安、崇寧,賜今名。元至正間燬,明洪武十六年,僧文禪建。薛嵎雁山夀昌寺詩》:「野服掛僧單禪扉,月未闗,桂香清近,佛秋色,老依山木落,遙峯出溪回流,水聞相𫝊登蕩路,數處可躋攀」。
27
芝嶂寺。 樂清縣。志在鳳凰山,宋時建後圮。國朝康熙二十一年,僧實性募緣重建徐化民《芝嶂寺記寺剏於趙、宋,綦五百餘年,衰頽已久,一瓦一木,無有存者。其地去邑東三里許山,窈然以深境泠然而靜真,焚修勝地。僧實性誅茆栖寂毅然矢願,循其舊跡而拓大之,可見物無陋者,而皆可以立事無難者,而皆可以興予望。此邦人士廢者謀,舉圮者謀整盡如兹僧之成兹寺也。
28
東塔院。 萬厯溫州府志:在東塔山上,為白鶴寺子院。《樂清縣志》:舊時九牛山尖有石塔,震圮。宋熙寧間,令葛逢遷於此。時有僧曰梅塔主者,建塔九層,仍建塔院。淳熙中,令趙彥暉、袁采繼建。明洪武十年,僧善爽重修,正徳二年,僧廣徳建。
29
國朝康熙二十二年,釋忘牧重葺西塔院。 舊温州府志在西塔山上。宋咸平間,邑令邊秀建。祥符七年,有七寳祥光現於塔頂。紹興間,再現樂清縣志,紹興二年賜額。其西創觀音堂,淳熙六年,令袁采再創佛殿及溫星堂,元改名廣福天柱敎院。明永樂間,僧慧真重建。
30
國朝康熙十九年,僧伯晊重修紫芝觀。 《明一統志》:「在縣治東,宋至和中建《樂清縣志》,張文君修。丹地舊有道士林守淳,依岳祠築菴。宋紹興丁卯,道士丘大同,經始成觀。明永樂七年重建。
31
國朝順治六年,道士張惠昇重建。十五年燬,十七年又建。
32
集真觀。 《樂清縣志在白石山,宋至和九年,道士李少和居此。大中祥符賜名白石院,宣和改今名。觀宇架巖穴間,客始登山,羽士凭闌下瞰隠隠可數具飲,俟之炊熟。而客始至團圞山腹,遇濺沫處,必舍筍輿,始登縈紆,久之乃逹,內有少和影龕焉平陽縣。
33
仙壇寺。 《平陽縣志》在東門外,唐咸通間,建層磴石柱,上有葛仙翁丹竈旁,為應節嚴祠劉平叟《仙壇寺》詩:「窈窕懸僧廬,空山斷諸想。猿鶴無宿期,古今契真賞。坐中風雅談,林壑散清響。涼飈灑我髮,白雲隨我杖,醉臥松石下,不知海月上。林景熙仙壇寺《西林詩》:古壇仙鶴杳,野鹿自成羣。松氣浮清曉,經聲出白雲。石穿僧屋過,水到寺門分。人世無窮事,山中了不聞」。
34
淨明寺。 《名勝志》:在夾嶼山,宋有光禪師,每入定後,誦經則鳥雀皆來,終卷,乃去平陽縣志乾徳間建。黃允髙《淨明寺》詩:「空門流水淨,一徑入雲間,古寺欲無塔平田忽有山鳥啼,游客到,花落定僧閒」,「寂寞棠隂晚,孤舟帶月還」。
35
五峯慈雲寺。 《平陽縣志舊名五峯院,在白巖。唐咸通庚辰建祀。真君許遜祈晴雨最驗。
36
國朝康熙二十八年重建。
37
東林寺。 《溫州府志在西鄉,唐大厯二年建。國朝順治間重興。
38
神山寺。 萬厯《溫州府志》:在萬全鄉後,有石洞葛仙丹竈石棋枰尚存。
39
萬行禪寺。 《平陽縣志》在玊倉山,擅雁蕩之勝名。人多遊覽留咏,宋咸淳間建。
40
國朝康熙間重興。
41
廣福宮。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南,宋治平中建平陽縣,志熙寜戊申,賜額聖夀,紹興戊申改今名。有葛洪丹井。
42
瑞安縣。
43
悟真講寺。 萬厯《溫州府志,在西北隅峴山東。梁時,馬真人捨宅為棲霞寺。宋祥符間改今名。左右有十八井。
44
仙巖聖夀禪寺。 名勝志:在仙巖山,唐貞觀年建司空圖:聖夀寺銘:巖之巔,森㦸鑱,天中,宅靈仙巖之瀑,風幹洞壑,池洶山,鑿越之裔,甌之隅,人逸而腴,某其師,某其牧寺,圮而復許。景衡聖夀寺詩:「古寺重門裏,回廊一徑幽,水聲常帶雨,山色最宜秋,寓宿已多日,題詩更少留,此生隨利祿,行路自悠悠」。鍾清仙巖寺詩:「一徑迢遥轉,翠㣲蒼藤古樹淨禪扉廿年不到山,依舊此日重來人漸非梅,雨有潭龍化去仙巖無跡,鶴飛歸賔朋散去,太守醉,人影鳥聲添夕暉」。
45
國朝康熙間,重興朱彜尊《仙巖寺詩》:「咫尺仙巖寺,雲峯望轉親,夕陽鐘磬發」,猶有未歸人」。䕶國寺。 瑞安縣志在集雲山頂,唐㑹昌間,本寂院僧無斁,因奉沙汰隠居於此,禪定十餘年,藤蘿繞身,時號僧為「藤蘿尊」者,因地立祠,名聖堂,嵗久圯,明宣徳間重建,天順二年賜額,嘉靖三十年,燬復建。
46
陶山寺。 《温州府志在集善鄉,唐天寳間建瑞安縣,志㑹昌六年賜真身禪院額,周顯徳中改通明寺。宋太平興國四年,因陶貞白隠居以山名寺,熙寧五年,建塔院二。石世英訪陶山寺詩》:「深谷不易到,烟霞,真勝遊翻身渺雲海長嘯落,滄洲曙色楓林曉,天香桂子秋。更期南澗石,重約泛浮丘」。
47
常寜寺。 瑞安縣。志在五公山麓,唐咸通中建。宋祥符初,改常寧院,三年復為寺,嵗久圮。
48
國朝康熙二十二年重建。
49
真身院。 《舊溫州府志》:在帆遊鄉,宋寳祐五年建。舊傳戴氏女名𤣥機,自幼齋素誦經,一旦坐化里人為建院。
50
雲頂院。 萬厯温州府志在崇泰鄉,唐中和間建。有觀音洞,為天下第十六洞天。瑞安縣志,宋景福二年賜額。明宣徳二年,崇禎十六年相繼重建。國朝康熙二十二年重修。
51
集真觀。 《明一統志》:「在縣治東,梁天監中,建瑞安縣志。舊名集𤣥,避宋諱,改今名。明洪武二十年立成叢林。二十七年重建。
52
泰順縣。
53
三峯寺。 泰順縣。志舊在縣左,晉天福間建,宋祥符間賜額。元至元中燬復建。明嘉靖六年重建,三十三年改建儒學,遷寺於太平橋左僧道圓重修山交寺。 萬厯溫州府志:在縣東十里泰順縣志。明洪武間僧,太初建。成化五年,燬重建。
54
國朝順治五年,燬。十三年,重建靈峯寺。 《舊溫州府志:在縣北十五里。唐乾符五年建,宋祥符中賜額。
55
南峯寺。 泰順縣。志唐咸通九年建為律院。宋紹興中改禪院。明𢎞治五年,燬僧永、浙建。
56
靈芝堂。 泰順縣。志在二都莒岡張孚敬《靈芝堂》詩二首:此地當年産石英,蘭宮猶得舊時名。我來一宿棲雲榻,古柏松巖倍秀靈,五年兩度宿。靈芝風景依。然是舊時鐘磬未鳴僧,未起一天明。月自題詩。
57
棲霞宮。 温州府志在迎薰門外處州府。麗水縣附郭
58
法海寺。 括蒼彚紀,在府治東南一里,唐光化二年建名報恩。宋政和七年改為神霄宮。建炎初,更今名。
59
𤣥妙觀。 嘉靖《浙江通志》,在府治東南。崇禎處州府志》,晉時為老君廟。唐開元中改開元觀。宋大中祥符元年改天慶觀。元元貞元年改今名。明洪武庚午燬,惟存鐘樓。天順間重修。
60
麗水縣城外寺觀
61
廣聖寺。 明一統志:「在府城東八里,名勝志。唐貞元間,郡守李敬仲買山築室以為棲隠之地,任滿,乃捨為寺,括蒼彚紀,宋皇祐元年賜今名。許尹《廣聖寺詩》:刺史何年宅而今桑柘村懸崖蒼蘚合叠壁野雲昏水靣春風皺花枝,暮雨痕。我來訪遺蹟,只有斷碑存」。皇甫汸廣聖寺詩》:「東溪斜帶郭,五里接仙源,嵐氣迴盤嶺,灘聲到石門,僧開翠微舍,客造白雲軒,訝可無機事」。看鷗代晤言。
62
廣福寺。 崇禎處州府志在三巖,舊名夀聖,宋隆興元年改今名李能《廣福寺詩》:「巫峽何年劈作「三」至「今勝跡鎖烟嵐,鳥飛花雨落巖竇,龍起風雷遶石潭,留供禪僧叅玉版,聴經山鬼䕶琅函,晚來更覺多佳趣,兩耳松聲酒半酣」。。國朝康熙三十三年,郡守劉廷璣重修寺,後有鳴玉堂、冰雪亭。
63
大安寺。 《括蒼彚紀》在南明山《名勝志》,唐中和間,三平和尚所建,和尚每日騎虎出門,至溪津叱之還,徒歩入城。至晚,虎候溪,滸載還山,以為常。
64
佛日寺。 嘉靖《浙江通志》:在府城南五里。《崇禎《處州府志》:宋乾徳三年,建湯思退請為功徳院,賜名佛日報恩寺,內有髙陽洞爽氣亭,照心境界,亭元至元中燬,大徳中重建。
65
萬象崇福寺。 括蒼彚紀在府西南一里,本宋何叅政萬象樓,元元貞元年改為萬象菴,大徳十年改今名。俯視城邑,如在几席,下近挹溪山,若畫圖磴。道中橫建一樓,額書括蒼洞天沙門,明本為之記,吳興趙孟頫書。
66
妙成觀。 《名勝志》,唐貞元間建,名龍興,宋改今名。括《蒼彚紀》在少微山唐天師葉法善居之。元至元二十五年,重建有《春新堂、溪屏閣、天然圖、畫亭掀蓬室《劉棊掀蓬室》詩:「我訪仙家溽暑前,青楓緑栁暗前川」,「竹根露濕登山屐,沙際鷗迎渡水船,雲氣長留虛白室,丹光直上蔚藍天。純陽道士重來日,為問蓬萊在那邊」。
67
縉雲縣
68
黃龍寺。 括蒼彚紀在縣西北十二里,唐乾寧三年建。
69
廣慈寺。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西北三十里,唐㑹昌二年建。應覺翁《廣慈寺詩》:「靈山波上謝明鷗,東厯山前問牧牛,回首蒼梧烟霧遠,稻花香冷舜田秋」。
70
永寧寺。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東北五里,唐中和初建,明洪武初重修,李棠《永寧寺記》:縉雲縣沿溪而東三里,一徑折而北,由兩山間數百歩,又折而西,磴道縈紆,峯巒迴合前望綺園紺池修篁,古木鐘梵隠隠穹林中。永寜禪寺在焉,寺起於唐,厯宋中葉為葉樞密祠僧,他徙者數十年。宋社既屋,迄復於舊寺為山叢林,主僧多四方之遊者迭為之,故租入不時,費出無常,僧房佛宇浸就隳,壊邑之僧,惟高以身任之,遂構方丈兩廡,堂殿像設,煥然一新,將大有興作而髙示寂矣,其徒文惠繼之,山門翼然,重屋巍然,湢廚器什百爾皆備,又置田數畝,曰:「吾師之志也」。景泰己亥春,予謁病歸,自嶺南屏去時事,日挈二三知己,游燕永寧,數過弗厭也。戊寅冬,文惠復即法堂之後,構屋五楹中為堂,奉羅漢諸天像,東西為軒,蓄儒釋書數十卷,日吟咏其中,即之者有出塵氣象,因扁其堂曰「悠然物」,外士多為詩歌咏之。明年春,予復過文惠,坐東軒清話,竟日歸惠,送之溪滸,請曰:先師立之難而惠承之不易,冀有述以貽不朽,可乎?予嘉髙與惠之志,故著其始末,俾刻之。
71
廣嚴寺。 縉雲縣。志在邑北三十里。吳赤烏元年建梵嚴寺。 括《蒼彚紀》:在縣北十里,吳越寳正四年建。劉世裕《梵嚴寺詩》:「一水縈紆十里山,梵王宮闕翠微間,樓臺隠隠紅塵遠,鐘鼓沈沈白晝閒,雲䕶鉢池龍未醒,烟消茶竈鶴初還,老僧厭客頻游賞,花外重門帶雨闗」。
72
天壽寺。 縉雲縣。志在縣西十里。晉開運間建昌谷寺。 縉雲縣。志在縣東南二十里。唐咸通二年建。
73
妙相寺。 縉雲縣。志在縣南一百里。宋建隆元年,建九松寺。 縉雲縣。志在縣東六十里。晉開運間建玉虛宮。 仙都山志:在仙都山中,黃帝飛升之地。唐天寶戊子,勅封仙都山,建黃帝祠宇,嵗度道士七人以奉香火。宋治平乙巳,改今名。葉夣得仙都觀記》:仙都觀在縉雲縣東四十里,舊傳:黃帝煉丹,其上唐李陽冰為令時,書黃帝祠宇四大字尚存,山水竒秀,見之若圖畫,殆不可名狀也。其東十里有崇道院,號小僊都。宮東坐西向隂陽者流,謂虎瞰而角,法宜改作景定。庚申,道士陳觀定遷宮地,元延祐庚申,道士趙嗣褀欽受宣命佩服,由是宮門増重舊觀。虞集玉虛宫記:縉雲仙都山者,道書以為𤣥都祈仙洞天,黃帝於此煉丹仙去。唐天寳中,賜號仙都山祠,宋治平三年,賜名玊虚宮。天禧間,連年勅修醮。宣和三年,燬於㓂道士游,大成作之,開慶中,郡守劉安更定靣勢,命道士陳觀定改作入國,朝宮日廢,道士趙嗣祺世居縉雲,受業兹山,延祐元年,奉㫖主領宮事,始重新之。至順二年,仙都宮成,勒文表之石。
74
青田縣:
75
梵興寺。 括蒼彚紀縣南八十里,唐大順年建。張皇軾梵興寺詩扁舟漫說「似乗槎」為「愛春光」。渡水涯荒寺有「僧環種竹石,田無地不抽麻,數聲牧笛和鶯」語,「遶徑松濤逐浪花,今日薰風回草野,好攜明月到山家」。
76
棲霞寺。 《明一統志「在縣南二里。括蒼彚紀,舊名披雲,唐天寳初建。
77
梵宗寺。 青田縣志。縣西十五里。宋咸平間,建天福寺。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東十五里,元時建陳徳載天福寺詩:「尋涼遊寳地,一境入叢林,溪隔人家小雲藏佛殿深檀香飄午寂松影下秋隂,為愛山泉湛時來浣俗襟」。
78
法昌寺。 括蒼彚,紀縣西三十里,唐大中二年建。陳彥思《法昌寺詩》:「春遊偶到法曇山,山色蒼茫紫翠間。殿閣玲瓏明曉日,烟霞舒卷出塵寰。何人便作終身計,老我寧辭半日聞。歸去夕陽溪上路,遙看林暝鶴飛還」。
79
崇道觀。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西。唐天寳初,建太清宮。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西北二十里。宋咸淳中建。其地有仙人壇。
80
松陽縣。
81
治平禪寺。 松陽縣志在縣西一里,舊名普通院,唐咸通十二年改䕶國寺,又改天王院。宋淳祐間,改資聖寺,治平中改今名。王安國《治平寺記》:處州之松陽資聖寺,距縣郭西一里出入甌閩者,由之取道,禱祠觀遊者無時而不集。太宗出御書,真宗出芝草,使藏其中,而仁宗又出御書,其興久矣。英宗即位之初,詔天下寺觀無籍而額不出於朝廷者,聽州縣條上,特賜以名,於是始用治平之紀元,以易其額,而嵗度學者一人,道寧乃輪錢於印經之院,售五千四十八卷歸之寺,又合錢萬一千有竒屬弟道隆者,使作轉輪之藏,有殿有堂,列以兩廡,又命僧省文丐佛像六十工以期年而就。噫何其盛也!同郡國子監直講龔源深之,乞予,文掲之碑,遂為之書。元大徳間,善因寺僧慧鍾來主兹寺,重興殿宇。
82
延慶寺。 明一統志,在縣西五里,梁普通中建松陽縣,志名雲龍。唐改今名。括蒼彚紀有「浮屠二百五十尺,乃行逹禪師西竺,取佛骨舍利建之,常有神光現於塔。
83
善因教寺。 括《蒼彚,紀去縣西四十五里,梁大同四年建松陽縣。志舊名開善,宋改法善。元至元間改今名。
84
淨梵寺。 崇禎處州府志》:去縣東二里,宋淳祐年建胡世定《淨梵寺詩》:「小徑斜分破寺門,平橋驚聴怒濤奔,佛衣全浸緑苔冷,石井半留殘雨渾,看到虎蹤知路靜,驗來花氣識山尊,不妨橡栗供廚粉,鄜縣依稀杜老村」。
85
法昌寺。 松陽縣。志在縣西三十里。梁時建名靈巖。隋大業間廢,尋復興,改今名。元至元間復廢。明洪武六年,化成寺僧諾然重修楊谷《法昌寺詩》:「緑隂遶寺稻苗肥,風透長廊暑力微,清睡不堪花外鳥,枕邊喚起又催歸」。
86
福安寺。 崇禎《處州府志》:去縣東南三十里,梁時建朱文公宿。此與王寛菴講學。
87
普濟院。 括蒼彚紀,去縣南十五里,唐會昌中建松陽縣,志元大徳間,僧仁夀葺而修之。陳晟普濟院記:松陽縣有山曰南巖,地幽境,勝甲於一邑中,有寺曰普濟,舊名湧泉,初建於㑹昌二年,宋治平間始錫。今額中廢而寺僧思穎善持者經其始了,證智深者成其終,嵗久傾圯,僧仁夀與本師居,心圖復新之,方撤舊而師已化矣。仁夀節,奉匱藏以卒其功,予謂兹院既興,不可不識其事,以垂永久,既勤主僧之請,因書其顚末以遺之。
88
逍遙觀。 松陽縣志,在縣西一里雲巖之陽,梁大同元年建,舊名洞陽,至宋宣和改今名。葉仲諶《逍遙觀記》:松陽實唐天師奕世仙隠之地,靈蹤具在縣東二里為洞陽山,有觀曰逍遙,曲徑斷塹,人跡罕及,邑官祝釐祈福舍,此殆無所之也。令尹張公邦彥嘆其卑陋阻逺,思易其地而新之,偶得於西北隅,去奉真門半里許,有嶺曰望仙林,巒四環,形如洞,門上有湧泉,色白如乳,顧謂隂陽家曰:「地占靈源位,據乾岳棲真之宮,無以易此」。遂以其舊觀為子院,而遷額建焉,庶工雲蒸,不逾年而畢。嗚呼!是非善政得民,而人樂趨之,其能集事若此乎?予以戊戌東歸,觀副事葉沖妙狀其實,屬為文,以志嵗月,因為之書。崇禎處州府志,明天啓間重修。
89
永寧觀。 嘉靖浙江通志:縣西二十里,唐葉法善建。舊有葉公碑,李邕撰并書。崇禎處州府志》有銅鐘,乾元二年鑄。宋宣和初,方㓂焚爇烈熖中不爍聲,亦不殺,浮屠百人舁之不能動,及鐘樓再造,數人挽而上之。唐郭階有鐘銘,并序松陽縣志門,扁曰淳和仙府。
90
遂昌縣。
91
報願寺。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東,陳大建中,建遂昌縣志,宋大中初賜額。慶元間,僧清心重,建元初圮。至正二年,僧文惠重建明、正徳間,山門西廊燬。嘉靖初,知縣蕭質令僧募衆,復建後大殿就圮。萬厯三十一年,知縣辜志㑹,命僧募衆建。齊鼎《報願寺》詩:「懶性偏宜靜,禪房獨掩扉。迸窗新笋長,繞砌落花飛。夜月聞僧梵,烟嵐灑客衣。心清宜有悟,春盡亦忘歸」。香嚴院。 《括蒼彚紀》:在邑西四十里,周顯徳五年建。王鎡《香嚴院詩》:「地爐煨火柏枝香,借宿寒寮到上方,山近白雲歸古殿,風髙黃葉響,空廊敲門僧踏梅花月入夜猿啼楓樹霜夢醒不知窗日,上時聞經磬出松堂」。
92
勝因院。 《名勝志》:隋大業間,尹真人煉丹成,舉家上昇,以故宅改建。宋侍郎龔原作記,頗詳其事。遂昌縣志》在邑東三十五里。僧文瑞重建,舊稱騰仙大殿、寳嚴院。 遂昌縣志:在邑西二十里,宋乾徳二年建,名多寳,治平二年改今名。有羅漢閣彌勒殿甚偉,今俱圯。扁額,係宋理宗御筆。
93
資聖院。 崇禎處州府志:在邑北十里,又名東梅。宋紹興年間,圮於水。僧智積復建。
94
翠峯院。 括《蒼彚》紀在唐山五代時,僧貫休建後圯。明嘉靖間,僧黙照重建。
95
紫極壽光宮 《明一統志》:在縣南,梁時有異人煉丹於此,後乗雲上昇,賜額登雲觀。《遂昌縣志》在瑞山麓唐葉法,善煉丹之地。宋元符三年,老君像眉端神光,見郡邑表聞。政和三年,降御容於宫宸翰,賜額大書「紫極壽光之宫」六字,今存。宣和辛丑,經寇紹興甲子,又圯於水後,重建道士章思廉、范子珉、項舉之,俱登仙籍,今為道㑹司。王鎡《壽光宫詩》:「井氣蒸雲濕,石欄白頭,道士自燒丹開門,風帶琴聲出一陣,松花滿醮壇,朱應鐘《紫極夀光宫詩》:「仙境通靈室,林香落斷霞鳥啼丹洞竹,人掃玊壇,花上士談𤣥秘名山貯法華塵羈如可脫,從此覔丹砂。
96
太虛觀 崇禎《處州府志》:在邑西五十里大柘東樓山之下,唐乾寧二年建尹廷高太虛觀,詩路入烟蘿,別是天我來,散髮坐風軒。玉壺積,翠花香,潤石洞藏丹,雲氣溫,水影倒棲松頂鶴谷聲遙荅嶺頭猿。此中妙處誰能畫,寫入篇章當草𤣥」。
97
雲和縣。
98
大慶寺。 括蒼彚紀》,在迎恩門內,唐大中二年,建舊名垂休,為接詔迎春之所,嵗久傾圮。明萬厯六年,知縣蕭淵重修,改今名。
99
景徳寺。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西十里。唐大中初建清修寺。 雲和縣。志在二都距縣十里
100
廣因寺。 括蒼彚紀,在縣西三十二里永福寺。 雲和縣志:在九都距縣四十里大興寺。 《雲和縣志:在六都距縣十五里天眞寺。 雲和縣志:在二都距縣五里光化寺。 雲和縣志:在七都距縣十里萬壽觀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西百歩,宋咸淳六年建。
101
華陽道院。 雲和縣。志在縣北龍泉縣。
102
崇因寺。 括蒼彚紀,在縣東金鰲山之北,舊有銅鐘一口,大數十圍,時或飛去,初有一行腳僧鳩銅鑄此鐘,去之,日曰:「俟我去,三日而後擊」。僧去,寺主即登樓撞之,聲逹八十里。自後凡叩鐘八十里外不聞也,名勝志鐘。忽一夕在嵇聖潭,又一夕在吳岱山塢,寺僧視之,但聞鐘腹有咆哮,聲而風雨,逼人無可為計。翼夜,其鐘自還。又有木魚在東廊長丈許,唐物也,宋時有竊而載之舟中者,夜自有聲,風波洶湧,懼而返之。明正徳八年寺火,而木魚無恙。又有石筆一枝,出地尺餘,圍三尺,根深丈許。龍泉縣志有七塔峙於外,二塔峙於內。
103
崇仁寺。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南五里,五代時,建有華嚴塔,宋何執中常題詩於塔頂季達《崇仁寺詩》:「歩歩擁長林莓苔,一徑深排雲雙塔迥背日片巖隂瀑,泠清禪骨茶香醒。客心興窮詩未就,風外一蟬吟」。資聖寺。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南十里,明邑令鄭奎光重興。鄭奎光《資聖寺記》:自邑治度留槎洲,左折而南三里許,有寺曰資聖,傳創自天福時,故有香燈田若干頃,以聚僧說法,誘勸愚䝉,中葉來田,久没入民間,法侶解散,寺幾墟矣,予視事來業卓塔於蓮山之脊,多士言近資聖寺告圯,予即躬自省視,遂召僧真容肩,修營事,清理田計四頃二十七畝,有竒其羡為梵修資者,緯如也。塔之麓,即故嵇聖橋,嵗久不復予,復令涓吉載事,夫緣塔及寺緣寺及梁,道不偏廢,用實相成,予因是而恍然於資之義也。龍故括蒼僻邑,地錯萬山,民相習蠢悍,今者有田以處僧,有僧以說法,彼民亦資是而振,䝉為醒化獷為惇,破慳為施,津津福利,不敢恣縱,資之為義大矣哉!先於地中得石髙廣如碑制,皆欣欣相告曰:天資之以登盛美也,請予為之辭,予得暢言所以資聖之義云。
104
清修寺。 括《蒼彚紀》,在縣北三里。葉子竒《清修寺詩》:「翠㣲度禪房,幽響發清磬。雅稱觴咏娯,初無笳鼓競飛花。送餘春杯酒傳雅令歸。鞭裊清影,皎皎三月映」。
105
性果寺。崇禎《處州府志》在縣西六十里真山民性果院訪忠上人不值詩。管領東風入杖藜落梅香裏過招提,苔痕一徑白雲濕花影半窗紅日低,欲見髙僧聊爾耳,便乗餘興去來兮。葛藤有話無人識,付與隔林幽鳥啼」。
106
鳳棲寺。 龍泉縣志在縣東二十里真山民遊鳳棲寺詩》「十載重遊古鳳棲,連營新遶緑楊堤,欲談時事佛無語,不管閒,愁禽自啼,苔滑空廊妨散歩,塵昏老壁失留題,僧家田地隣家種菜甲春風緑滿畦」。
107
集福寺。 龍泉縣志在縣西二里,括蒼彚紀,東廊有魯般鐘樓,約高七丈,人每登樓輙動,撞鐘則四柱振撼,有危殆欲墜之勢,經今數百載如一日。鄭奎光《重修集福寺記》:龍邑西去二里,桃源、天台山洞奧絶選佛之地,此居最焉。晉天福間,建集福寺於山下,雄宮偉殿,諸刹叢林,不能與之爭勝,長老言:「鐘樓出,公輸子手,昻霄挿漢縹焉,若飛鐘可容,百石造時,士女競投釵釧痕尚宛然霜月,飄鐘與唄聲俱冷,卓錫之侶,因而雲來,自晉迄明,有興無圯,然嵗月變更,流㓂為厲,縱佛法全力,其何能守?予以乙丑夏來視邑事,日與僚佐諸士問洞天台,逡巡此寺,見其蓮座欲傾,獅象無主,廣殿長廊,幾臥荆榛中,同人述景不勝今昔之感,乃嘆曰:法王亦有蹇乎,孰主張是?今零落如此,㑹比邱真容發願新之,予壯其志,分微祿以資始費,不下十千緡,而衆願俱發,不募而輸。三年間,殿宇禪堂,門廊階,戺吐日月之華,飛烟雲之色,諸佛攸館,衆聖還所棲矣」。萬壽宮。 《名勝志》:「唐乾元中,建名寳聖宫。龍泉縣志在縣西四里,宋慶厯二年重建,改曰太和。元符三年,改名奉靈。崇寧間,住持吳應,能以符水遇徽宗,賜號妙應先生,出內帑營繕偉麗,倍前御書天寧萬壽之宫以寵之,應能復卜宮後吉地,請構皇帝本命殿,仍賜名紫霄介福殿及聖像,撥三、衢田十頃,給御用金器皿、置衛兵勅,令郡縣官嵗時朝謁,寵遇隆盛。何執中《萬夀宮記》:崇寧四年九月詔,即處州龍泉奉靈宮之舊址,斥而新之,改賜額曰天寧萬夀宮,為國家祈天永命之地,且以旌妙應先生吳應能施徳濟民之效也。大觀改元,冬十一月,有司以宮成聞,有㫖俾執中為之記。謹按:處州介閩、浙之間,地靈境秀,洞天福地,封陲相望,而此州資以為勝者,殆十之二,仙風鬱然,殊冠於一方,應能生長龍泉,棲迹奉靈,自言常遭異人,得布氣術,雜用符水,治病輙愈,召見考驗不誣,禮賜殊縟。久之,以其居為宮,大其基構,門闥殿寢,窮極宏麗,役不旬月,民不知病,而靈壇秘宇,赫然一新,賜《道藏經》四千五百五十一卷,給田十頃,嵗度道士一人。紹興七年,改為報恩光孝宫。十三年,詔復舊名。
108
隱眞觀龍泉縣志在縣西二里。李大明《隠真觀詩》:「晚鐘敲罷茶烟歇,白雲飛度清風發,山童尋鶴未歸來,閒拾松枝候明月」。
109
慶元縣。
110
石龍寺。 《慶元縣志》在石龍山下。唐乾符間,邑人捨址建。宋寳祐元年,邑人吳濟造經藏一輪,今廢。明天順元年,改名神力寺。嘉靖三十七年,邑人吳安慶募修易名塔院毛炳《石龍寺詩》:「陌上尋春儘,日間,門前新栁未勝,攀溪環北郭浮龜石,寺枕西峯對象山,雨雜松聲鳴梵閣,烟含竹色隠禪闗,焚香對坐客中寂,薄暮遙看宿鳥還」。國朝順治十七年重修。
111
天銘寺。 慶元縣。志在縣東,象山下。建自蕭梁元至元間,僧至善重建。 嘉靖間重修。
112
國朝順治間,邑人姚鐸建後堂。姚鐸《天銘寺》詩:「《秋老山行》悲落木,黃花對酒一髙歌,蘿侵斷壁題應徧蘚蝕殘碑字欲磨添水舊聞蕭寺鴿,聴琴誰識遠公鵝渡江已舍津頭筏隔岸回看翠靄多」
113
淨心寺。 括《蒼彚,紀去縣四十二里,唐乾符三年建久壊,明萬厯元年,僧募緣重修。
114
國朝順治十年,僧勝道重修慈照寺。 崇禎處州府志:去縣一十五里,唐乾符二年,建明正徳二年重修。東有雲巖,西有金龜、南障、薰屏,北列中峯寺之出竒者也。
115
莊嚴寺。 括《蒼彚紀》,去縣二十二里,唐中和三年建。宋大觀三年,僧子端建藏殿并寳藏。
116
覺林寺。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十一都。宋太平興國二年建吴美中遊覺林寺詩「呼泉撥火此山中,一縷茶烟撩竹風,忽見斜陽開晚色,相將待月出林東」
117
勝隱菴 慶元縣:志在下管迴龍山。國朝康熙九年,僧海雲重修。後有瀑布、鶴洞、蝶屋,試劍石、洗耳泉、停仙巖、飛嶂、石印、月潭、修竹、茂林,夏不知暑。
118
宣平縣。
119
普照寺。 括蒼彚紀在縣西北一里,唐㑹昌六年建,舊名福田,宋祥符改今名。今為祝釐習儀之所隆福寺。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西三里。梁大同三年建。
120
雲巖寺。 括《蒼彚紀》,在縣西五里原,係鮑村鮑家菴。元至元間為寺。
121
清修寺。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東十六里。梁大同二年建。
122
沖眞觀。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北六里。唐葉法善建有李邕所撰《碑括蒼彚》,紀葉法善捨室為之賜額。宣陽續名沖真,今煉丹井及銅鐘尚存。舒祥《沖真觀詩》:「短牆斷粉畫,圖漫窗外餘隂竹幾竿,過耳笙簧啼鳥歇隔簾香雨落花寒,烟邊茶竈留賔語,月下芸篇伴鶴看,一著殘棋蕭散後,無端清思好凭欄」。
123
紫陽觀 括蒼彚紀,在縣南五十五里,宋元祐四年朱芹捨宅為之。
124
景寧縣。
125
金仙寺。 括《蒼彚,紀》在縣西一里,宋咸平元年,建《續處州府志》:舊傳:寺宇落成,忽溪水暴漲,泛一枯槎,長十丈餘而圍半之,横於寺前,質𩔖沉香,形如怪石,遇一異匠,剖而碎之,疊於壁間成雲霞巖壑之狀,中塑大士羅漢諸像,渾若天成,至今一塵不染,亦大竒觀也。潘琴《金仙寺詩》:少年湖海憶仙闗,解組重遊鬢已斑,對竹最宜當戸月,登樓尤愛隔溪山不探物,外烟霞趣誰識!靜中天地寛,清世已無塵,土夢杖藜,寧憚日盤桓」。澄照寺。 崇禎處州府志:縣南四十里,唐咸通二年建,宋乾道二年遷大赤,明成化六年重建。潘琴澄照寺詩:「一出衡門,百慮寛烟霞穿盡,到禪闗,松蘿虯結攢。新翠棟宇,翬飛改舊觀嵐氣著衣晴似雨,山風醒。夢暑猶寒,小窗獨坐清無比,莫怪閒雲久戀山。王華澄,照寺詩。朔風肅寒威,草木半摧落。喜見松柏青,山林未蕭索,遂為郊原遊,停輿登禪閣,禪居斷俗氛,幽閒有真樂,鳴泉振玉聲,羣巒擁屏幙,爐香浮晝氤,清茗薄燕酌,野目盼征雲,憑軒看巢鶴。少憇覺心怡,百慮俱忘卻。顧予縻祿人,此心良自怍。何如鶴溪翁,髙志凌霄廓。
126
清修寺。 景寧縣。志在縣東,唐咸通二年建。有趙孟頫書扁。
127
普化寺。 括《蒼彚紀》,在縣南鸕鷀村,唐天祐元年建,今重修。
128
惠明寺。 崇禎處州府志》:在縣南十里。唐咸通二年建,今重修。
129
嶺後菴。 景寧縣。志在盧山,即馬夫人。祖居殿後山巔飛昇處亦有小殿,望之如青蓮然。
130
浙江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URN: ctp:ws197433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