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三

《卷三》[View] [Edit] [History]

1
◎西江
2
西有三江其一為漓,一為左,一為右。右江至潯而匯左為一,而右江之名隱;
3
左江至梧而匯漓為一,而左江之名亦隱,惟曰西江。西江在西粵為三,在東粵為
4
一,一名鬱水。《唐志》稱南海名山靈洲大川鬱水亦曰江。予以其源遠委長,
5
經流四省,可為一大瀆,而岣嶁碑有南瀆衍亨之語,因名之曰南瀆。蓋東粵江
6
大者無如故南海一名海亦曰大洋,南海固以江而重也。則祠於
7
廣州以為南瀆也亦宜。者,江中兩山名。左思云:吐浪。西江之水,以
8
之山為始,以崖門之口為終,其即西江之岷山也。
9
◎三水
10
三水者,自肇慶而來者曰江為一水,自清遠而來者曰湞江為一水,自廣
11
寧而來者曰綏江為一水,皆會於三水縣東南之崑都山下,是為三水。《志》以
12
湞二江達於廣州入海者為一水,非也。綏江至四會會龍江顧水東南出南津口以
13
入湞江,又分一支西南出清岐口以入江,其水甚大,不減湞江。一源而二流,
14
西北二江皆受其灌注,可以為一水與二水參。夫以一水而能灌注二江,天下之所
15
少。入西江以為上流,入北江以為下流,而不得合西北二江以稱三水,此前人志
16
山川者之疏也。
17
◎潮
18
廣人以潮汐為水節。或日一潮而一汐,或日兩潮而兩汐,皆謂之節。其在番
19
禺之都,朝潮未落,暮潮乘之。駕以終風,前後相蹙,海水為之沸溢,是曰沓潮,
20
一歲有之,或再歲有之。此則潮之變、水之不能其節者也。若以歲之十月自朔至
21
於十有二日候潮,朔日潮盛,則明年正月必有大水。二日則應二月,日直其月,
22
至於十有二日皆然,此亦潮之常而人罕知之。蓋水之神於節者也。然大率潮與月
23
相應,月生明則潮初上,月中則潮平,月轉則潮漸退,月沒則潮幹。月與日會,
24
則潮隨月而會;月與日對,則潮隨月而對。月者水之精,潮者月之氣。精之所至,
25
氣亦至焉。此則水之常節也。蓋水與月同一坎體,故以月為節者在在有常,而以
26
日為節者在在有變也。餘靖云:「月之所臨,則水往從之。故月臨卯酉,則水漲
27
乎東西;月臨子午,則潮平南北。彼竭此盈,皆繫於月,不系於日。」是也。
28
◎廣州潮
29
廣州潮以朔日長至,初四而消;以望日長至,十八而消:謂之水頭。以初四
30
消至十四,以十八消至二十九、三十謂之水尾。春夏水頭盛於晝、秋冬盛於夜。
31
夏水頭大,秋冬小。故防倭者自清明前三日至大暑前一日,謂之春汎。春泛為
32
大,以水頭故,言大汎也。自霜降前一日至小寒前一日,謂之冬汎。冬泛為小,
33
以水尾故,言小泛也。
34
◎瓊州潮(附流水指掌圖說)
35
瓊州潮候,與江浙欽廉不同,其地勢異也。郡與徐聞對,境兩岸相夾,故潮
36
長則西流,消則東流。日有消長,常也。八月九月,其勢獨大,每日兩有消長者,
37
其變也。故舊潮漸減漸小,謂之老潮;新潮漸進漸大,謂之稚潮。十一月朔,或
38
時不測而長,謂之偷潮。其大小之候隨長短星不係月之盛衰。舊《志》云,瓊海
39
東南諸港朔望前後潮大,上下弦前後潮小、二至前後潮大二分。夏至潮大於晝,
40
冬至潮大于夜。又云,晴則望南而吼,陰則望北而吼。人以為陰精,驗之果然。
41
又云,交廣潮候與閩粵相去亦少差,而瓊崖儋萬之候大小俱各差殊,其半月東流,
42
半月西流則同,不係月大小之盛衰。今附流水指掌圖說,以便參觀。倪邦良曰,
43
雷之海安橫渡至瓊之海口,計程約八十里。非遇大順風,則往返舉帆均以水流東
44
為候,而逐月逐日各有差移,難以他郡潮信推測。癸未六月,承乏定陽。適初旬
45
伏流待渡海安,偶閱舟師流水簿,繁不勝紀。因撮其略繪圖于左。每月兩次起新
46
流,相距十四日,如十一月十三起流,二十七又起流是也。惟四月十月則新流三
47
次,其逐月爭差,各縮二日,退一時俱逆算。如十一月十三、一十七起子,十二
48
月十一二十五起亥是也。三、九月之初四、十八,十月之初一、十五,則縮三日
49
而流。在上半月者則起時未,在下半月者則起時初。惟四月、十月之十五流起時
50
中。其起新流之前三日俱伏流。每日一次流東,四個時辰便退西。其逐日爭差各
51
半個時,歷兩日差一時,俱順算。如十一月十三起子末,十四起丑初,十五起丑
52
末是也。若遇閏月,則以上半月照前月下半月,以下半月照後月上半月。又海口、
53
北海安流早半個時辰。海口、瓊地,海安、雷地。按潮為天地呼吸之氣所運,而
54
適與月應。蓋月行每月一周天,與日會,十二會得日三百五十四有奇,是一歲月
55
行之數也。歲有三百六十日,常數也。而又有六小月。今倪氏此圖,以十二月編
56
定三百六十日。每月相距十四日起流,一月縮三日,兩日差一時,又以三九十、
57
月朔望內各縮多一曰,共得六日。以準六小月,並月行三百五十四日,適符三百
58
六十之數。準定潮候起伏,洵屬簡便。但月行尚有奇零,今只整齊配去,不計餘
59
分,歲久必差,故天后廟碑所定起伏月日時刻久已不符,以其便於渡海者,姑錄
60
之以俟智者考正云。
61
按天妃廟碑言,十六七八九四日伏流可渡,至中流始有怒濤,乃東西合流
62
處所,所謂中洋合窠浪也。過此可勿戒心。如風大,則半日可渡。又歲三月二十
63
三日,天妃渡海南,必有北風。舟楫宜候之以是日,須臾可渡。是日廣東邊海地
64
亦皆有風雨,又不可泥於圖說也。)
65
◎二湖
66
會城中故有二湖。其一曰西湖,亦曰仙湖,在古甕城西,偽南漢劉龔之所鑿
67
也。其水北接文溪,東連沙澳,與藥洲為一。長百餘丈,歲久淤塞。宋經略陳峴
68
疏浚之,輦龔故苑奇石置其旁,多植白蓮,因易名曰蓮池而湖亡。其東偏今有仙
69
湖里遺焉。其一曰蘭湖。《南越志》番禺北有芝蘭湖。《廣州志》蘭湖在雙井街,
70
其水常瀦,今亦亡,其地亦猶曰蘭湖裏雲。城中又有二洲,一曰粵洲,在元覽臺
71
西,為白雲之水所注;一曰藥洲在越王臺西南一里,即龔所鑿仙湖與之為一者也。
72
◎昌樂瀧
73
昌樂瀧在昌樂縣西北六十里。自瀧口以上至平石,凡有六瀧,乃酈生所稱崖
74
壁峻阻,巖嶺千空,交柯雲蔚,霾天晦景,謂之瀧中者。瀧中之山名監豪,兩峽
75
相抵觸,欲崩欲陷,楓楠豫章諸大木撐之。天從石罅中中出,僅尋丈許,隨峽勢
76
以為大小。屈曲縈回百餘里,至瀧口乃稍開豁。峽中一名武溪其水源出桂陽王禽
77
山入臨武。經鸕鶿石南流,合瀘水、泠君之水激為大瀧。灘流怒,驚湍飛注,
78
凡有六處最險。其曰寒瀧者,濤風沫雪,凜冽如深冬。舟出沒者,衣盡濕,如裸
79
而泅,凍不可忍。上有廟,祀漢桂陽太守周昕,報始疏鑿之功也。廟左祀昌黎韓
80
愈。愈昔至此不敢涉,有《瀧吏》詩云:「險惡不可狀,船石相舂撞」,故亦稱
81
韓瀧。一曰金瀧,其崖昔為雷擊,傾裂數百丈。頹波所人,眾壑泵沖鼓若出。崩
82
轉如電掣,嘗有金銀光怪。一曰白茫瀧,一曰垂瀧,懸洪百餘仞,匯為巨潭。
83
水訇(う)騰沸,望之茫洋。一曰梅瀧,上多梅樹。有獸白毛而長臂,旦夕吟嘯,
84
人以為猿公。一曰腰瀧,言在瀧之腰也。亦曰穿腰瀧,舟人率以兩篙穿腰舁舟而
85
上,日不能十里、二十里。舟下者勢如劈箭,直人九淵,離巨石嘗一發許。路或
86
窮,折而入巖竇則山液滴瀝,陰濕毒淫,若有蛟、蛇、鬼怪之物欲相插噬,令人
87
淒神寒魄,不能自持。自寒瀧至此,皆絕險。舟上者與石爭,下與水爭。與石爭
88
者勢在篙,與水爭者勢在舵。其可為力者人半之,不可為力者天亦半之。出峽至
89
瀧口,有鵝公石在水中,險若淫預,過此乃敢泊舟。嶺南謂水之湍浚者曰瀧,諸
90
州皆有瀧。英德有瀧頭水羅定有瀧喉,而以此六瀧為大。六瀧又以穿腰為大。予
91
有《瀧中號子》云:「舟子穿腰欲上天,下瀧船笑上瀧船。上瀧爭似下瀧險,一
92
片風帆亂石邊。」又云:「舟隨瀑水天邊落,白浪如山倒翠微。巨石有時亦卻立,
93
白鷗欲下復驚飛。」瀧口東岸有趙佗古城。佗昔自王,首築此以扼楚塞,蓋以秦
94
新道惟此瀧中最險。彼北從湞水、西從漓水以入者,險皆不及。瀧口有望瀧樓,
95
去縣西北三十里。縣西門曰西瀧,其東曰東川,南曰武水。武水至縣南有龜峰橫
96
當水口,水為縈紆倒流。上有一亭曰武溪亭,有記。
97
◎潮水泉
98
韶州清溪驛東五里許有潮泉。泉有雌雄,雄大而雌小,一雄長則一雌消,日
99
凡三長三消。初以雞鳴,次午酉。消則涓滴不留。惟秋冬間泉無消長,乃有細水
100
長流。土人以泉應潮,名曰潮泉。
101
◎貪泉
102
石門有泉,飲之輒使人貪,名曰貪泉。語云:「登大庾嶺,則芳穢之氣分;
103
飲石門泉,則清白之質變」。繇來久矣。
104
◎豐湖二泉
105
惠州豐湖有二泉:曰清醒,曰古榕。清醒在豐湖南姚坑,泉口僅如盂,日汲
106
數十石不竭。水比他泉稍重。古榕在湖峰西麓,迸出石隙甚芳冽,清醒則甘。然
107
冬盡春初,古榕泉味復與清醒埒。清醒不變而古榕獨變,亦異甚。二泉因東坡在
108
惠,改名西湖,今統名西湖。
109
壽泉
110
壽泉井在興寧東二十里。每大雨,諸坑塹濁水交流於井,井水獨清。土人名
111
其地為井子唇。濁在唇而清在腹。汲者去其唇之濁,取其腹之清,味甚甘,飲之
112
多壽,是曰壽泉。
113
◎三泉
114
瓊州有三泉:其在府城東北者曰雙泉。相去咫尺,一甘一鹹異味。蘇子瞻名
115
曰洞酌,有詩云:「酌彼兩泉,挹彼注茲。一瓶之中,有澠有淄。」其在州北郭
116
三里者,曰粟泉,出石金中,甚甘。泉底多銀沙星有粟葉長青時時浮出粟米。
117
啖之香美。子瞻名為粟泉。或曰,泉非真浮粟可食者也,泉脈上湧,細白沙累累
118
若浮粟耳。
119
◎毒泉
120
長樂有兩毒泉。其一在曾峒嶂下,相傳宋鄒太尉引兵征鐵板僧,去毒泉二尺
121
許,以劍地,泉即隨劍入地不為害。一在黃嶺,有軍士誤飲而死。文文山移
122
營其上,禱而止之。曲江驛對岸亦有毒泉,沾足潰爛。泉所注田數十頃,食
123
其田穀者一二年輒死,號蠱毒田。斯乃地之孽氣所注也。安得有鄒文二公者以至
124
誠消其患害乎?
125
◎九眼井九眼井在歌舞岡之陽,相傳尉佗所鑿。其水力重而味甘,乃玉石之
126
津液。志稱佗飲斯水,肌體潤澤,年百有餘歲,視聽不衰。又嘗投杯於井,從石
127
門浮出,舟人得之以為神,名越王井。《通典》謂南海有天井門。天井者越王井,
128
門者石門也。井又名越臺井以在越王臺之下也。廣州諸井此最古,南漢主亦嘗飲
129
之,號玉龍泉。其廣丈餘,有九孔,文石為蓋。汲者欲得井華,分綆而下,瓶罌
130
各滿,毋相抵觸,人甚便之。自漢至今,以為尉佗之遺澤云。
131
◎肇慶七井
132
包孝肅為端州守,嘗穿七井。城以內五,城以外二,以象七星。其在西門外
133
者,曰龍鼎岡井,民居環抱,清源滑甘,為七井之最。此都城來脈,山川之秀所
134
發也。大凡幽谿邃澗之水,飲之消人肌體,非佳泉。佳泉多在通都大路之側,土
135
肉和平而巽風疏潔,乃為萬灶所需,食之無疾。孝肅此舉,端之人至今受福大矣
136
哉!君子為政,能養斯民於千載,用之不窮。不過一井之為,井亦何所憚而不為
137
乎?《易》曰「君子以勞民勸相」,言鑿井之不可緩也。江城婦女,冒風雨出沒,
138
在在皆然。惠州城中亦無井,民皆汲東江以飲。堪輿家謂惠稱鵝城乃飛鵝之地,
139
不可穿井以傷鵝背,致人民不安,此甚妄也。然惠州府與歸善縣城地皆鹹,不可
140
以井,僅郡廨有一井可汲而飲云。
141
◎流杯曲水
142
流杯曲水有二。其一在增城張老巖。石販斜鋪十餘丈,一水從石罅中流,縈
143
紆百折。游人每以小石障下流以畜其勢,乃兩兩夾水而坐,使人酌杯酒置上流,
144
聽浮游所至,取而飲之。然有不得飲者,有一再飲者,有杯流至前、忽復流而之
145
他者,有順流而下、忽復旋回而上者。於是嘩然爭飲相歡以笑。其一在從化之北
146
四十里。一泉自山顛飛下,分為兩帶,上下凡二級,曰百丈帶。其深處匯為淵潭,
147
不可測。淺者流離四出,引之可以浮觴。又龍門有聖祭嶺,流水九曲,注為飛
148
泉百十丈。下成深潭,亦可以浮杯逐暑。
149
◎水祭
150
龍門縣其溪灘之極險者,名之曰水祭。有曰濠雙十二水祭,有曰白水水祭。
151
水祭與瀧皆天下絕景。六瀧可比閩之九龍,十二水祭可比浙之五洩。
152
◎廣東諸水之不同
153
白水山在陽春西南。上有飛泉一道,注于潭中。天霽,潭有聲則雨,雨有聲
154
則霽。九牛瀧在南雄城南五十里。一名龍罩水。下有深潭。雨久響則晴,晴久響
155
則雨。臨高之東南邁龍村江中有灘,久旱灘響則雨,久雨灘響則晴。瓊山博落溪
156
中有大石橫亙,曰銅銚石。下有穴,大巖水注其中有聲。旱聞之則雨,雨聞之則
157
晴。澄邁縣南王家都有東巽泉,流瀉可三丈餘。朝響則雨,暮響則晴,稱聖井。
158
仁化有龍王坑,一泉湧出,溉田千餘畝。霪則小流,旱則大流。天久無雨,雲自
159
其泉騰至山顛則雨。澄海縣南有鳴洋,在南灣海中。聲起若雷,自東則風,西則
160
雨。廣寧之西三十里,有石澗,山泉自竇出,旱則聲聞數里,雨則否。南海縣治
161
之北有日泉井,東有月泉井。日出,則日泉井中先見日,與月泉井相望;月出,
162
則月泉井中先見月,與日泉井相望。南海西樵山有金銀井,一赤一白,相距尺許,
163
烏利丹井也。注赤水於銀井,赤水不白;注白水於金井,白水不赤。茂名觀音山
164
上有金玉井,潘真人昔煉丹於仙坡。其煙通於金井,煙則黃;通於玉井,煙則白。
165
茂名上宮灣之水與府治後龍井相通,名曰龍眼;下宮灣之水與寶光寺虎井相通,
166
名曰虎眼。信宜東有龍山,其南有石孔,曰風窖;北有石孔,曰雨窖。韶州有雌
167
雄泉,一日兩潮。雄長則雌消,雌長則雄消。始興有朔水,朔長而晦消。博羅有
168
白水泉,東熱而西寒。翁源有燕子泉,春出而秋伏,與燕子同其來去。鎮平有長
169
潭,與綠水湖相通。湖清則潭清,湖濁則潭濁。清遠有米貴水,在金釵灣上。中
170
有二水。有謠云:「米貴水流朱溪岸,米賤水流綠林塘。」甘竹灘在順德之南四
171
十里。凡灘,水皆一流,而甘竹灘兩流。潮長則水滿而下灘,潮消則水乾而上灘。
172
諺曰:「水消水上灘,水長水下灘。」是兩流也。蓋潮自灘人,汐自灘出也。舟
173
行者每紆道象山之陰以避之,名「偷洋」。文昌有浮山,屹立海中,分潮水西
174
東。朝潮至浮山而東,暮潮至浮山而西。謂之分洲洋。瓊海分東西二溜,凡渡海
175
必候流水。東海鳴則風,西海鳴則雨。土人每占之以候渡。又瓊海半月潮長則西
176
流,海南易渡;半月潮回則東流,海北易渡。朔望前後潮大,上下弦前後潮小,
177
雷之州,東有調黎之水,日兩潮兩汐;西有那黃之水,日一潮一汐。粵中古謠曲
178
云:「郎心好似調黎水,不起風波春復秋。日日兩潮還兩汐,令儂消卻別離愁。」
179
又云:「花下歡聞白馬嘶,郎來日日在南溪。莫如瓊海潮相似,半月東流半月西。」
180
文昌西北有分水江,一水分兩溪。左者色黑,右者白,交流至海。始興有墨江,
181
水黑如墨,流至江口與湞水合。五里間黑白判然。萬州樟樹嶺石上有人馬跡,或
182
沙水上跡隱則歲豐,見則歲歉。合浦南有潿洲,去海ヂ千二百里。天陰雨,輒望
183
見之,晴霽則否。定安江中有石人,令賢則石人出,否則隱。
184
◎永安五江
185
永安縣有五大水以江名,名曰五江。自雞公嶂至小黃花佛子凹岡脊之地,其
186
水四馳,南為秋鄉江,其流最長。西則神江諸水,東則琴江,北則藍口水源秋鄉
187
江、神江、義容江。琴江其大者,小水注之甚眾。大者為經,小者為緯,源流見
188
矣。
189
五江一曰秋鄉江,在永安城西南一百二十里。其源二,一出琴江寶峒山,一
190
出官山嶂下,合流而北,過火帶社,西納車峒水,東納石坑鐘坑水,折而西,田
191
子逕水南注之。至縣,轎尾水東北注之,堤坑水北注之,南下,豬母坑水又北注
192
之。至半江,東納牙溪水。至馬頭山,西納下瀨水,又西納官坑水,又東納黃沙
193
水,又東納雙螺濁水,又西納逆坑水,東南納軍糧水至鳳凰岡,北納清溪水,又
194
東納南山水,又西納龜坑水、吉田水,至曲派,納下義水,入於東江。廣東輿圖
195
云:其源一出縣東,一出縣北。眾山環繞,萬壑交流。百餘折而經馴雉司前,又
196
折而至梅花嶺入於江口。其曰牙溪者,一出羊角嶂北,一出公坑西,至番流水合
197
流而北納羅坑村水西至牙溪口入秋鄉江。曰黃沙水者,一出燕尾山,一出烏禽嶂。
198
至祭頭合流,北過上下湯、梅子派西入秋鄉江。曰軍糧水者,出梅坑逕北,過
199
唐田,西北入秋鄉江。曰清溪水者,其出寶山嶂者為上下窖水。出狗頭山者,為
200
員墩水。合流納瓦屋頭水,過沙子,徑神宮前半,徑至旱塘。其出天子嶂者為苦
201
竹水,至旱塘合流,至鳳凰岡入秋鄉江。曰南山水者,出犁壁山,北過南山至石屯。
202
其在歸善境者,一出黃草嶂,一出石塘至塘合流至上石屯合南山水西北入秋鄉
203
江。曰下義水者,出翕石徑北為卷蓬水,出犁壁嶂西為犁壁水,過上義高岡合
204
流,納梅子壩水過下義至曲派,入秋鄉江。
205
二曰神江,在縣西北一百一十里。其源二,一源在林村埔北,東出小黃花,
206
西出嶂下;一源在林埔南,東出佛子凹,西出雞冠山,合流,至龍潭脛北,受辣
207
菜坑水至黃竹徑又北受曹坑水,至黃塘,南受白溪水至橫石,又南受苦竹坑水,
208
至敢口北受陳田水,至魚潭逕又北受楊坑水,至陂角沙,南受龍頭山木公坑水
209
至停塘,北受花坑水,至企山下,南受大梨水,至鄧村又南受禾坑水,入東江。
210
《廣東輿圖》云:其源出雞冠嶂,周迴百折,眾水注之。經梧桐山之前,又折而
211
至江口入於東江。
212
曰義容江,在縣西七十里。發源蔣峒尾,至飛鵝嶺合月角嶺水,過義容屯
213
至烏鵲潭。其出大魯嶂、貓兒山者,至安全合流,至中田合桃子園水,至烏鵲潭
214
入義容水至黃坭塘受湯坑入於東江。《廣東輿圖》云:其源出大魯山,折而至寬
215
仁司之前,復折而入於東江。
216
四曰東琴江,在縣東四十里。自雞公嶂發源,西受北坑水,至上鎮東受象鼻
217
逕水,至水口村,西受塔凹水。至練坊西受童坑水。至官屋埔,東受甘坑水。至
218
楊梅埔,西受馮坑水,至寺坑,東受黃小塘水。至羊羔西夕黎坑龜湖水。過長樂
219
米潭至琴口會南琴江入於橫流渡黎坑水出逃軍嶂龜湖水出寶峒嶂。《廣東輿圖》
220
云:北琴江自簾紫嶂發源,由山谷嶂折四十里入長樂界琴口、按東琴江初《志》
221
稱曰北琴江,故《廣東輿圖》本之。然此江在縣之東,當名東琴江,稱北琴江,
222
誤,今改正。其曰塔凹水者,一出芙蓉徑,過賀岡,一出解沙徑,過袁田,至塔
223
凹合流,入東琴江。
224
五日南琴江,在城東南六十里。其源自西來者,一出嶂下,一出橫排嶺,合
225
流至龍窩,納吉峒水。一出公坑嶂,一出岑裏,合流至清溪,合施坑水,俱至明
226
亭水,合流至中湖納松坑水,至柘口。自南來者,一出祭頭,一出黃坑,合流
227
至小鱉,合貉老坪水,過細女灘納掩桑水,至柘口,會西水過長樂大梧,至琴口
228
會東琴江。《廣東輿圖》云:自羊角山發源,沿流由南嶺後曲折三十里,入長樂
229
界琴口與東琴江之水會合入橫流渡。其曰黃花水者,東出芙蓉徑,西出陳塘上不,
230
至鯉魚頭,合流北至散灘徑,納白溪水出康禾。
231
◎西樵三十二泉
232
西樵有三十二泉。其出於大科中峰之南、天峰之北,東流兩崖之下,瀉於雲
233
谷者,為左天泉。南自福老峰流於天峰之南瀉於雲谷者,為右天泉。二泉最高,
234
西樵第一泉也。雙流過仰眠峰,飛瀉於噴玉巖下出於大坑。又南則四峰之泉注洗
235
研池,出於子坑,流於九龍洞。出於西坑口,至於大坑,會噴玉泉而東入於江。
236
西則煙霞洞泉伏流洞口會於錦巖泉,又會於鐵泉又會於龍泉,流於石子田,瀉於
237
樂堯莊為左垂虹泉其雲端井泉二,溢流於龜頭社瀉於樂堯莊為石垂虹泉。合流洞
238
口。出於羅漢巖,達於黃岡而西入於江。北則大科村泉流於西竺,會於寶鴨池,
239
西出會於飲馬泉。南下為瀉錢泉歸於天湖。其碧雲三泉,一出流清館,一出山
240
幼,一出村邊,盈積五六池,瀉於觀翠巖北,會於階梯泉與貴峰大槽之泉,歸
241
於天湖,流出於豬坑,注無底井又注於官山下而北入於江。南則雲路二泉流於村
242
南,出於大觜山下帽峰,達於江村而南入於江。噫,一山之顛,九十六峰之間,
243
飛泉四出。其多若此。
244
◎日月二泉
245
廣州城中有日月二泉。日之泉每夜輒有一曰在其中,月之泉每夜輒有一月在
246
其中。日泉今失其處,惟月泉在金華夫人廟神座下,有巨石覆之。又有星泉。又
247
廣州有三井,亦分日月星之名。日井在舊青紫坊千佛寺側。月井在城西南古月華
248
樓下,今鹽倉街舊月泉庵址。星井在城西六里,古金肅外繡坊。
249
◎粵東溫泉有三
250
粵東溫泉有三:其一在羅浮白水山,東坡詩所謂「驚然丞相井,疑浣將軍布」
251
是也;一在電白熱水池;一在陽山溫泉灘二俱在道旁,行人皆得浴焉。
252
◎韶石
253
粵東之北之西北皆多石,其所為山皆石也。居人所見無非石,故皆不以為山
254
而以為石。蓋自梅嶺以南湟關以東南千餘里間,天、一石也,而石外無餘天;地、
255
一石也,而石外無餘地。巖巖削出,望之不窮,其高而大者以千數,小者紛若亂
256
雲,亦無一不極其變。石多中空,或一峰為一洞,或數峰相連為一洞,此出彼入,
257
四際穿漏,外視之,皆無所有。色青藍,間以白理。雨後若新染然,花木蒙茸其
258
上,恍若錦屏。是皆絕奇石也。然尤以韶石為大宗。韶石在韶州北四十里,雙峰
259
對峙若天闕,相去里許,粵人常表為北門。旁有三十六石環之,一一瑰瓊無端,
260
互肖物象,各為本末,不相屬聯。有記其狀者云:韶石前後怪石相望,直若危柱,
261
削若堵墻,圓若廩囤,半削如疈瓜。首尾翹翹似舟航,方幅如布帆。廉起如簷宇,
262
約略盡之。大抵韶之山多奇,而韶石為最。若雙闕,又韶石之最。
263
◎英德石
264
英德石有大小,大英石者,言乎英德之峰也。英德之峰,其高大者皆石,故
265
曰大英石。蓋地至英德,有石而無土。土不生於英德,石獨生焉。其為狀,多直
266
而少橫。每一直石,起輒至數千百仞,各自為根,不相緣引。一石一峰或數峰。
267
峰無餘石,石無餘峰。卑者不相附,高者不相摩。卑者或側出而多岐,高者必矗
268
豎而特幹。蓋自英德至陽山數百里,相望不絕,皆直石之為怪。而英德之峰奇而
269
野,陽山則奇而秀。英德之峰少樹,陽山之蜂多樹。樹少故其石盡見,見而數百
270
里間似但有石而無山然者。凡以皺、瘦、透、秀四者備具為美。其出土者曰陽石,
271
受雨雪多,質堅而蒼潤,扣之清越。入土者,曰陰石,則反是。石生山谷間,大
272
小相疊,一一嵌空鬥竦,具峰巒巖洞之狀。即一卷許,亦輒芙蓉亂削,乳竇交通,
273
巉嚴勾漏。小心視之,須五日始盡其一峰,十日始盡其一谷。此以小而奇者也。
274
◎蠟石
275
嶺南產蠟石,從化、清遠、永安、恩平諸溪澗多有之。予嘗溯增江而上,直
276
至龍門。一路水清沙白,乍淺乍深,所生蠟石,大小方圓果厄,多在水底,
277
色大黃,嫩者如琥珀。其玲瓏穿穴者小,葛蒲喜結根其中,以其色黃屬土,而肌
278
體脂膩多生氣,比英石瘦削嶄巖多殺氣者有間也。
279
◎會城三石
280
會城有三石。東曰海印,西曰浮邱,中曰海珠,皆地之肺也。海珠在越王臺
281
南,廣袤數十丈,東西二江水環之,雖巨浸稽天不能沒。語云,南海有沉水之香,
282
亦有浮水之石,謂此也。相傳有賈胡持摩尼珠至此,珠飛入水,夜輒有光怪。故
283
此海名曰珠海,浦曰沉珠,其石則曰海珠云。石上有慈度寺,古榕十餘株,四邊
284
蟠結,遊人往往息舟其陰。端陽七夕作水嬉,多有龍郎蛋女,魚酤酒,零販荔
285
支、蒲桃、芙蕖、素馨之屬,隨潮來往。遙望是寺,魚沫吹門,豪光次壁,朝
286
晴暮雨,含影虛無,恍忽若鮫宮貝闕而不可即也。海印、潛石也。在下方之東,
287
半出波際。其上有京觀樓,周以雉堞,視海珠浮邱,隱隱若三台象。浮邱去城西
288
一里,為浮邱丈人之所遊。古時浮邱在海中,與海印、海珠若離若合。宋初有百
289
二十歲老人陳崇藝言:兒時浮浮邱山足舟船數千,山四畔篙痕宛然,今浮邱距水
290
四里餘矣。邱下有井,葛稚川嘗飲之。有海神獻珊瑚一株,因名珊瑚井。井旁多
291
莃薟草,三月上巳,遊人多往采擷。
292
◎五羊石
293
周夷王時,南海有五仙人,衣各一色,所騎羊亦各一色,來集楚庭各以穀穗
294
一莖六出留與州人,且祝曰:願此永無荒饑。言畢,騰空而去,羊化為石。
295
今坡山有五仙觀,祀五仙人。少者居中,持粳稻,老者居左右,持黍稷:皆古衣
296
冠像。下有石羊五:有蹲者、立者,有角形微彎、勢若抵觸者。大小相交、毛質
297
斑駁。觀者一一摩挲,手迹瑩然。諸番往往膜拜之,薰以沉水,有煙氣自竅穴中
298
出,若石津潤而生雲也。
299
◎九曜石
300
九曜石在藥洲旁,南漢主劉龔使罪人移自太湖靈壁,浮海而至者。石凡九,
301
高八九尺,或丈餘。嵌嵓峍兀,翠潤玲瓏,望之若崩雲,既墮復屹。上多宋人
302
銘刻。一石上有掌跡,長尺二寸,旁有米元章詩。一石白色中空,一圓石為頂若
303
牛頭,大可五尺。身中直通至頂,四旁有十餘竇相穿。有刻云:「花藥氤氳海上
304
洲,水中雲影帶沙流。直應路與銀潢接,槎客時來犯斗牛。」一石通身有小孔,
305
如水泡沫。一石獨大,合三石為之,下有數萌,長三尺許,差如雪。父老云,
306
向未經見,此客石也。久而生筍,豈地之靈使然耶?然今亦摧折矣。
307
◎應雨石有二
308
應雨石有二,其一在封川西南錦錢山。石上有巨人跡,歲旱,以水濯之則雨,
309
名聖石。其一在揭陽黃岐山。山有一窪池,容水數斗。旁有峙石,方厚二丈許。
310
歲旱,積水池中以戛灑峙石,石滋潤即雲蒸而雨。有銘者云:「元氣之核,風雨
311
之胎。我疑爾腹,定有潛雷。」邑人因名其石曰潛雷。
312
◎犀象二石
313
有犀象二石在始興玲瓏巖。其色獅青而象白。土人取二石各一片,磨薄,置
314
盤中,以醋沃之,二石相去咫尺輒能相就,離之復合。蓋獅之青,陽也;象之白,
315
陰也。磨薄者,以火之力使之陽陰相合,而醋又炎上之苦所作也。有雞啼石,在
316
從化縣東二十里。高丈許,方廣稱之。相傳自他所飛來,以雞啼而止。有二魚王
317
石,其一在陽春城北。屹立江潭,古木蒼藤幕其上。歲旱,禱之,投藤藥以毒潭
318
水,有巨魚紛紛浮出即雨。其一在陽江東南沸村。歲有雞尾魚米朝之。有鴛鴦石
319
在肇慶七星巖口。石凡二,各長丈許,大四五尺。一俯一仰,號曰鴛鴦石。乙卯
320
歲,巖上一巨石墜,擊傷俯者。明年春,兵亂,婦女多被擄掠。人以為此石破碎
321
之兆。又有鴛鴦石在德慶雲蔃山上。石亦二,一大一小。崇正間大石先墜,
322
去平田數里而止。後一日,小石復墜,與大石同止一處。又號公婆石,是皆石之
323
為怪者也。
324
◎石糞
325
從化北九珠山,是多青石。居民燔灰以糞田,名曰石糞。蓋田之瘠以石,而
326
肥以灰,灰有火氣,田得其煖而陽氣乃生。火生於地,地之火不足,以人力之火
327
補之,亦一道也。英德陽山諸縣耕石田者十家而九,亦純用石糞。以石而瘠,亦
328
以石而肥,故其田多穀。
329
◎錦石
330
錦石出高要峽,青質白章,多作雲霞、山水、人物、蟲魚諸象。以為屏風、
331
几案,不讓大理石,但質微脆耳。其純白者,產七星巖,名白端。為柱,為礎,
332
及几案、盤、盂,皓然如雪,皆可愛。蓋七星巖內外,純是白玉。亦有白質青文,
333
然望之蒼黑如積鐵,以歲久風雨剝蝕也。最白者,婦女以之傅面,名為乾粉。與
334
惠州畫眉石、始興石墨,皆閨閣所需。
335
◎四石鏡
336
四石鏡一在東莞青紫峰。朝霞則青,暮霞則紫。一在和平仙徑,山色明則雨,
337
暗則晴。一在澄邁,曰石嶺。色白則晴,黑則雨。一在羅定八片嶺,體甚圓,大
338
可數尺。其下一水橫流,水映日,日映石鏡而光生焉。譬之月然,受日之光以為
339
光。
340
◎石船
341
高州潘仙坡有一石船,中圬,兩端微起,若荷華片。長八尺有半、廣四尺。
342
又有石篙一,在雲爐洞。長二丈許,相傳潘茂名真人遺物。
343
◎彈子磯
344
彈子磯在英德之北,臨江壁立,如半破彈子,其中有石的雲。
345
◎五層樓
346
五層樓一名鎮海樓,在廣州城內觀音山之東北。明洪武初,永嘉侯朱亮祖所
347
建,巋然上出重霄。登至第五層,全府境像皆歸一覽之中,真巨觀也。粵中樓閣
348
無傑出者,當以此為第一。
URN: ctp:ws200399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