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婦人小兒 |
2 | 烏金散〔一〕 |
3 | 治婦人產後百病。 |
4 | 表格。 |
5 | 血餘 鯉魚皮 沒藥 紅花 伏龍肝 凌霄花 好香墨 干柏木 當歸 |
6 | 上件九味,並細為末。產後母子熱疾後胎死在腹,難產,生衣不下,血暈起坐不得,如見異花,口乾心悶,乍寒乍熱,四肢浮腫,言語顛狂,見神見鬼,不語,瀉痢,腰膝疼痛,小腸尿血澀痛,崩中、嘔逆不安、咳嗽涕唾、喉中如貓作聲,面色遍身黑,赤點子生,眼澀腰腫,身發筋急,應是一切產後諸疾皆治。以酒一盞,煎取八分,調藥兩錢,空心頻服之,用無灰酒大妙。 |
7 | 催生如聖散 |
8 | 黃蜀葵花上一味焙乾,為細末。每服二錢,熟湯放溫,調下神妙。或有漏血,胎臟乾澀,難產痛劇者,併進三服,良久腹中氣寬胎滑,實時產下。如無花,只用黃蜀葵子,爛研小半合,以酒調濾去滓,溫飲尤佳。 |
9 | 萬靈丸 |
10 | 治婦人月水湛濁不通,久無嗣息,血癖氣痛,四肢浮腫,嘔逆心疼,虛煩勞悶,面色痿黃,崩漏帶下,寒熱蒸勞,頭疼齒痛,血下無度,淋瀝諸疾,產前安胎,臨產催生,產後胎結痛,傷寒,煩渴,瀉痢,血勞,血運,筋攣,痰盛頭疼,敗血上衝,血刺,泄瀉,咳嗽喘急,嗽血,血塊起伏,氣痞,氣膈,血作腰痛,小便不禁,子死腹中,失蓋汗不出,血風,腳手痺頑,凡產後諸疾,皆治。 |
11 | 牡丹皮 川 本 川當歸 白茯苓 |
12 | 赤石脂 香白芷 官桂 白薇 京芎 玄胡索 白芍藥白術 甘草 沉香 沒藥 |
13 | 上件藥材,皆用溫水洗淨,杵羅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粒或半粒,空心溫酒化下。凡妊娠臨月,服此五六粒,產時無痛。如久無子,服二十粒,當月有子。並治積年血風,半身不遂,種種血疾,不問年深,皆可療,神效不可具述。 |
14 | 烏金散〔二〕 |
15 | 治血崩漏下。最治產後血崩,并小產血崩漏下。 |
16 | 棕櫚皮 烏梅 乾姜 |
17 | 上研細。每服二大錢,煎烏梅湯調,溫服,不以時。 |
18 | 救生散 |
19 | 治急喉閉。產前產後有此疾,皆可服之。 |
20 | 白殭蠶 甘草 |
21 | 上二味,各取末,秤,和勻。每服一錢匕,以生姜汁調藥,令稠,灌下,便急以溫茶清衝下。 |
22 | 治妊娠忽然下血腰痛不可忍 |
23 | 鹿角 當歸 |
24 | 上二味作一服,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前。 |
25 | 治婦人產後因驚或怒傷肝 |
26 | 或憂氣逆中脘,或坐草風入子髒,遂成顛狂,或成中風不語荊芥穗 |
27 | 上為細末。每服二大錢,熱米飲調下,酒亦得,用之如神。 |
28 | 催生藥。 |
29 | 香白芷百草霜上等分為末。用童子小便,卻入酒醋少許,沸湯調下,甚有神驗。 |
30 | 滑胎易產神效八味散 |
31 | 。 |
32 | 甘草 黃芩 大豆黃卷 乾姜 吳茱萸 麻子仁 大麥 |
33 | 桂心 |
34 | 上為末。酒服方寸匕,湯飲亦得,空心食前,須入月方得,服過三十日。 |
35 | 動作宜謹,勿上廁,恐不覺墮地,如此之易也。 |
36 | 治產後虛眩,不能支持,兩脅當臍急痛,氣上衝,前後相引痛,治之如神, |
37 | 羊肉湯 |
38 | 精羊肉 當歸 川芎 生姜 |
39 | 上以水十盞,煎至三盞,掠上沫,去滓。分四服,空心熱服,一日服盡,來日再合,兩日滓併一日煎之,當一劑服。 |
40 | 產後防暈方 |
41 | 舊漆器上不以多少,烈火燒煙熏鼻中即醒。 |
42 | 治產後大便不通 |
43 | 緣亡血過多,腸間乾燥,甚至旬日以上,腹脹急,痛,悶冒,氣喘,神昏力弱。欲攻之,則必致危殆,不攻則無緣得利。郭醫云,嘗用古方蜜導法,實時得下,且無所損,真活人之法。其方雖見仲景《傷寒論》,而產家不載,最為緊要。 |
44 | 順經散 |
45 | 治小兒十餘歲,因驚之後,心氣不行,小腑淋瀝,日及三十餘次,漸覺黃瘦,宜服此劑主之。。 |
46 | 韭子 益智子 琥珀 石葦 白茯苓 石燕子 |
47 | 予表侄十餘歲時,嘗遊慧山,歸已昏暮,遇一巨人醉臥寺門,驚悸得疾。自是之後,一日便溺五六十度,醫治數月不能效,遂以病證扣高逢辰,即援筆授此方。服藥未幾,日減一日,初則三二十度,最後十數度,凡服兩料而愈。 |
48 | 九寶飲 |
49 | 治小兒因傷寒、邪不曾解利、致成遠年嗽、兼治上喘氣嗽不得睡。(常州頓助紫蘇葉(一兩 薄荷葉 麻黃 大腹皮 肉桂 甘草 杏仁 桑白皮 陳橘皮 |
50 | 上件為粗末,令將杏仁研極細,將諸藥同和勻。每服半錢,水半盞,烏梅半枚,生姜一片,同煎三分半,食後去滓溫服,臨睡亦得。忌酒腥之物。 |
51 | 治小兒泄瀉 |
52 | 金液丹 青州白丸子上以二藥等分,細研,用麵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臨安節推章謐靜之云:渠有小兒,自五月患髒腑至七月不止,遂作慢驚候,以此藥投一服,徐用少粥壓之即愈,再服六七服,遂無事。 |
53 | 肥兒丸 |
54 | 外舅朱臨江傳。 |
55 | 川黃連 蕪荑仁 神曲 大麥 |
56 | 上四味,等分為細末,用 豬膽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食後熟水吞下。 |
57 | 神曲豆蔻丸 |
58 | 治小兒疳氣,羸弱,髒腑虛怯,及滑泄不止,飲食減少,腹脹寒熱,面黃肌瘦,引飲無度。 |
59 | 神曲 肉豆蔻 麥 宣連 |
60 | 使君子 蕪荑仁 蘆薈 |
61 | 上為細末,用豬膽汁浸,麵作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飯飲吞下,空心服。 |
62 | 木香分氣丸 |
63 | 治小兒脾胃虛弱,飲食過傷,積滯內停,或多吐逆,胸膈不快,面黃腹急香附子 南木香 縮砂 甘草 京三棱 姜黃 |
64 | 上為末,用白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二十丸,飯飲吞下,溫熟水亦得,食後服。 |
65 | 助胃膏 |
66 | 助小兒胃氣,思食止渴,常服甚妙。 |
67 | 人參 白術 甘草 茴香 干山藥 檀香 烏梅肉 |
68 | 白豆蔻仁 縮砂仁 干木瓜 |
69 | 上為細末,煉蜜為膏。空心,如皂子大,每服一丸,嚼服,或溫水吞下。治小兒麻豆瘡子,已出太盛,發潰,膿水粘衣著席,不能轉動,疼痛,濕爛,敷之便乾,更不成瘢痕方。 |
70 | 上用牛糞,不以多少,曬乾,火 成灰,取心中白者,研令極細。如用蛤粉相似,用綿撲撲有瘡處,不以時候。一方用烏牛糞,一方用黃牛糞。 |
71 | 辰砂安驚丸 |
72 | 理風熱涎盛,身體拘急,睡中不穩,鎮心。 |
73 | 天麻 川芎 防風 甘草 白附子人參 茯神 朱砂 |
74 | 上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大。每一丸至兩丸,用薄荷、荊芥煎湯化下。 |
75 | 羌活膏 散風熱,化痰安驚。 |
76 | 羌活 荊芥穗 白術 甘草 白附子 桔梗 白茯苓 川芎 防風 朱砂 |
77 | 上細末,煉蜜為丸,如皂皂子大。每服一丸至兩丸,用薄荷湯化下,如痰盛加臘茶湯下 |
78 | 大天南星丸 |
79 | 治小兒急慢驚風、涎潮發搐、目睛上視,口眼相引、牙關緊急,背脊強直,精神昏塞,連日不省。 |
80 | 滴乳香 龍腦 牛黃 朱砂 麝香 天麻人參 防風 天南星 干蠍 |
81 | 上細末,煉蜜為丸,如大雞頭大。每服一丸,荊芥薄荷湯下。 |
82 | 治褓中小兒臍風撮口法 |
83 | 上視小兒上下齦,齦當口中心處,若有白色如紅豆大,此病發之候也。急以指爪正當中掐之,自外達內,掐令匝,微血出亦不妨。又於白處兩盡頭,亦根據此掐令內外斷。。沈存中云:為河北察訪使日,到趙郡,有老人來獻此法,云篤老,惜此法將不傳,願以濟人。詢之趙人云,此翁生平手救千餘兒矣,環數邑之人,皆就此翁,治兒應手而愈。 |
84 | 沒石子丸 |
85 | 治小兒吐瀉,髒腑不禁。。 |
86 | 黃連 訶子 肉豆蔻 木香 沒石子 |
87 | 上各秤一錢,為細末,粟米飯為丸,如綠豆大。米飲三十丸。 |
88 | 誤吞珠銅鐵而哽者方。 |
89 | 燒弩銅牙令赤,內酒中飲之,立愈。 |
90 | 誤吞錢方。 |
91 | 搗火炭末,服方寸匕則出。 |
92 | 誤吞釘及箭金針鐵等物方。 |
93 | 多食肥羊肉脂及諸肥肉,自裹出。 |
94 | 封囟 |
95 | 天南星 |
96 | 上以慢火炮裂,去皮臍,入華陰細辛三錢,同杵為末,入麝香少許,用米醋調,塗緋帛,貼在囟上,以乾為度。 |
97 | 治小兒吐。 |
98 | 赤曲 藿香葉 丁香,肉豆蔻 |
99 |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大段,小者半錢,煎香楠木湯調下。楠木定驚止吐,神妙不可言。 |
100 | 治小兒誤食穀芒。 |
101 | 鵝上將鵝倒瀝 ,盛半蛤蜊,令小兒飲之,穀芒即下。 |
102 | 消風散 |
103 | 治小兒一切口瘡,并重舌鵝口。 |
104 | 硼砂 朱砂 雄黃 甘草末 腦子 |
105 | 上研細和勻,少許敷之,吞咽不妨。屢用如方。 |
106 | 雄朱散 |
107 | 治小兒腮頷裏外腫核。 |
108 | 石膏 雄黃 牙硝 天竺黃 甘草末 腦子 |
109 | 上研細和勻敷之,裏核吃不妨,外核用薄荷汁調塗。繳口,新水調亦得。 |
110 | 金華散 |
111 | 治小兒一切瘡瘍。 |
112 | 黃皮 黃連 海螵蛸 五倍子 輕粉 |
113 | 上為細末和勻。瘡乾用油調敷,濕時幹敷。 |
114 | 如聖散 |
115 | 治小兒一切頭瘡。 |
116 | 松脂 輕粉 |
117 | 上件和勻,油調敷之。 |
118 | 急風散 |
119 | 治小兒喉閉咽痛。 |
120 | 青膽礬 |
121 | 每用少許,研細,新水調少許咽之,吐痰為妙。大人亦治。 |
122 | 墜涎丸 |
123 | 治咳嗽化痰。 |
124 | 天南星 白附子 川烏尖 白僵蠶 白礬 半夏 |
125 | 上為細末,用姜汁糊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用生姜、薄荷,泡湯吞下。 |
126 | 辰砂丸 |
127 | 治咳嗽,安驚化痰。 |
128 | 辰砂 白礬 天南星 大半夏 白附子 |
129 | 上為細末,用糯米粉煮糊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二十丸,用臘茶、薄荷湯吞下。 |
130 | 四君子丸 |
131 | 治脾虛、受食不克化、停積中脘、吐逆惡心,髒腑泄瀉。常服消化食滯,進美飲食,濃腸胃,充肌體,悅顏色,退黃。。 |
132 | 縮砂仁 烏梅肉 陳橘皮 訶子 |
133 | 上各一兩,為末。煮好大棗,取肉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棗湯熟水任下,無時。 |
134 | 肥兒丸 |
135 | 以下二方,張采助教傳。 |
136 | 黃連 蕪荑仁 神曲 麥 蘆薈 |
137 | 上為細末, 豬膽汁調,面糊為丸,小綠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 飲吞下。 |
138 | 觀音散 |
139 | 理脾胃不和,氣弱昏倦,多困,不思食。 |
140 | 白術 人參 甘草 乾葛 藿香葉 白扁豆 茯苓 櫻粟子 綿黃 木香 |
141 |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生姜、棗子、紫蘇煎湯調下,不計時,日進三服。 |
142 | 後記 |
143 | 上集驗方五卷,皆予平生用之有著驗,或雖未及用,而傳聞之審者,刻之姑孰,與眾共之。 |
144 | 乾道庚寅十二月十日番陽洪遵書 |
145 | 賢人留意濟斯民,學仕之餘未舍勤,猶訪醫方治疾病,豈因富貴墮心身。乃知後世家風遠,想見當年德業新,愧我長貧仍懶墮,不能望見屬車塵。 |
146 | 洪公當宋盛時為侍從官,兄為宰相,其富貴為何如也,而懇懇不忘救民之事,著成方書,百世行之。 |
147 | 餘素不諳醫,而喜蓄醫書,非真好醫書也,好醫書之為宋元舊刻者。今茲六月中,有揚州書友來告餘云有宋版《太醫集業》四冊欲售,餘屬其攜來,久而未至,聞已售于他姓,亦不甚惜之;因向來各家書目未載,即舊藏書家亦俱不知,或者書未必真宋版。後閱陸其清《佳趣堂書目》載是書,云文淵閣藏本,有楊南峰、鄒臣虎二跋,方悔前此不之買,而已弗可追矣。適余友陶琅軒從都中寄此宋版《洪氏集驗方》二本,至乃欣然,以為聊饜我欲。蓋此宋版醫書亦所罕有,見有季氏圖書,隨檢延令宋版書目,知即係是書。卷後八行墨跡,季氏云鮮于樞詩跋,諒必有本而云然。百世行之以下,定有脫文,想滄葦收藏時必未遺失,故知之詳也。至于板刻年月,載之甚詳,宋刻固無疑義。而餘舊藏《傷寒要旨》與此同出一手,黃憲毛用刻工姓名可考而證。刊刻之地同是姑孰,刊刻之時同是乾道,唯辛卯差後庚寅一年爾。二書之分不知幾時,二書之合又在一地,豈非奇之又奇耶。餘言詳彼書跋語中,茲特志得書之由,並志餘所以考証是書者如此。 |
148 | 甲子十一月蕘翁黃丕烈識 |
149 | 頃在楊州郡齋,借到《太醫集業》,尋覽之餘,見板口有三因字,遂取《三因極一病証方論》互勘,知即割裂其殘本為之耳。《太醫集業》者,第二卷之一條,並非別有此書也,《佳趣堂書目》所云誤。歸晤蕘翁,出示是跋,舉以語之,囑記於後,他年倘仍收得,必拊掌一笑。 |
150 | 嘉慶乙丑八月澗 顧廣圻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