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五十六

《卷五十六》[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畿輔通志卷五十六
3
土産
4
嘗考周官職方,詳穀畜所宜,而司徒土會之法并及于植物,禹貢所紀,惟良材珍異,而管子地員之篇,百穀草木果蔬之屬,無㣲不具,所以辨水土之性,觀萬貨之原,以為斯民衣食之基本也。稽之職方,畿輔疆索跨延五州於穀,或宜六種,五種三種,或宜黍稷,或宜稻、麥於畜,或宜六擾、五擾、四擾,或宜牛羊,或宜雞狗,各州所通利,則魚鹽、松柏、布帛、林漆、絲枲、蒲魚,凡利用厚生之具咸備矣,國䇿稱棗栗之實,可當田作,是謂天府之國,而其他物産材貨,見於古書者甚稀,故自經傳、史、志以及山經、農書、稗官、雜記茍有及者,并著扵篇,以附周官土訓,辨地物詔地求之義穀屬。
5
6
周禮職方氏,「冀州,其穀宜黍稷」。《爾雅翼》:「黍有赤黍、黑黍、黏」者,別名秫。北人謂黃米亦謂之黃糯。
7
8
廣羣芳譜,冀北謂之䵖,俗呼為𪎭,本草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稷。北方地寒種之有。補文安縣,志勝芳鎮最佳。
9
10
聖祖御製文集,豐澤園中有水田數區,布玉田穀種,六月下旬,穀穗方穎,忽見一科髙出衆,稻實已堅,好因收藏其種,待來年驗其成熟之早否,明嵗六月,果先熟,米色㣲紅而粒長,氣香而味腴,以其生自苑田,故名御稻米,一嵗兩種,亦能成兩熟,廣羣芳譜有秔有穤,北方以為佳品,北方地平,惟澤土宜旱,稻種類甚多。《烏臺筆補:范陽去都百里而遙,土風宜麥與稻,督亢舊陂嵗收稻數十萬石。《燕山叢録》:房山石窩,稻色白味,香美為飯,雖盛暑,經數宿不餲。
11
遵化州志》:稻有東方稻、雙芒稻、虎皮、稻糯,有旱糯、白、糯、黃、糯。《河間府志》:隋時滄州魯城縣地生野,稻水穀二千餘頃,燕、魏民就食之。《邢臺志》:稻有紅口、芒稻。廣平府志産府,西引滏水灌田,白粲不減江、浙。
12
《韻會:《小補》「粱,粟類,正字通。李時珍曰:「粟,即粱也」。
13
周禮地官註:北方水土深厚,窖地而藏,可數十年不壊」。元和志:「澶州賦粟廣羣芳譜:北方直名之曰穀,脫殻,則謂之小米。北人日用不可缺者,粟中之大穗、長芒而有紅毛、白毛、黃毛之品者,即粱也。河間府志:穀有粱穀、水穀、金蠶、金苗、水裏紅耙、齒、金羅裙帶、栁根赤朱裏紗箭桿、白龍爪金竹根青大葉黃等名。
14
15
《廣羣芳譜》:北地燥,冬多雪,春少雨麥,晝花薄皮,多麵食之,宜人陳者更良。《畿輔舊志:小麥具四時之氣。春種者曰春麥大麥,仁可作飯,生芽可作餳。《遵化州志》:小麥中有一種,名小迎春,又名轉芒、質、類、秋麥,土人珍之。邢臺縣志,麥有黃皮、麥、紅麥、白麥、光頭麥、紫庭、白籽等名。
16
蜀秫。
17
紅、白二種,俗呼髙糧。農政全書,蜀、秫在北方,地不宜麥,禾者乃種,此尤宜下地。
18
玉蜀秫。
19
農政全書作「玉米」。
20
21
《爾雅翼》:「稗有二種:一黄白,一紫黑,紫黑者,芑有毛,北人呼為「烏禾」。
22
糝子。
23
廣羣芳譜,北地荒陂處種之苗,葉似穀,穗如粟穗,而分數岐,碾米煑粥,蒸食皆宜。
24
蕎麥
25
一作《荍廣羣芳譜》。北人作餅餌,日用以供常食,農人以為禦冬之具。
26
大豆。
27
《春秋》莊公三十一年,齊侯來獻戎捷。《穀梁傳》:軍得曰:捷,戎菽也」。《爾雅疏》:「戎菽,大豆也」。《管子》:「北伐山戎,出冬蔥及戎菽,布之天下」。《淮南天文訓》:「北方,其地宜菽,本草大豆,有黑白黃褐、青斑數色。農書黑,豆中最細者曰櫓豆,一曰料豆,北人以飼馬。
28
小豆。
29
有赤、白二種。
30
菉豆
31
豇豆。
32
一名䜶豆。
33
豌豆
34
廣羣芳譜種出西戎,北土尤多。
35
刀豆。
36
蠶豆。
37
白藊豆。
38
脂麻
39
俗作芝蔴。
40
沙米
41
宣化縣。志蓬蒿結實者,沙灘所生。
42
薏苡
43
俗名《草珠圖》經,生正定、平澤及田野,《永平府志》,灤之下社頗多。
44
蔬屬
45
46
有園芹野芹水芹、昌平山水記芹城在州東三十里。有橋,橋下有水出芹。
47
白菜
48
一名菘廣羣芳譜。北方多入窖,內不見風。日長出,苗葉皆嫩,黃色脆美無滓,謂之「黃芽」,乃白菜別種。畿輔舊志出安肅者佳,有箭桿白,四時可用。又太倉白出廣平府。
49
50
五雜俎:京師有韮、黃蓋地窖火坑中所成。畿輔舊志正定出者尤肥美。
51
52
一名辣菜。出保定者,根肥壯可瀹食。
53
春不老。
54
味辛葉青而莖澤,惟保定有之。
55
同蒿
56
一名蓬蒿。
57
菠菜
58
一名《赤根蘇軾詩》:「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菠薐如鐵甲」。
59
60
61
《灤州志》:灤州菜山産蕨菜。
62
63
山藥
64
一名藷薯,曰下舊聞,産采育者,甘美特異他處。畿輔舊志,正定,保定出者著。
65
蔓菁
66
一名蕪菁,陸機草木蟲魚,疏葑蕪菁,幽州人或謂之「芥」。爾雅翼蔓菁,南北通有之北,土種之尤多。
67
茭白。
68
子即菰米。河間府志菰蔣米,出茭草中。
69
壺蘆
70
一作葫蘆,可挹可食。
71
萵苣。
72
莖如筍,俗呼萵筍。
73
蘿蔔
74
農書:北人蘿蔔一種四名:春曰破地錐,夏曰夏生,秋曰蘿蔔,冬曰土酥。廣羣芳譜,一名萊菔,一名紫花菘,處處有之,北土尤多,狀有長圓二類,根有紅、白二色,可生可熟,可俎可虀。又葫萊菔水,萊菔。
75
莙薘
76
一名菾菜。
77
78
草木蟲魚,疏幽州,謂之燕葍,根白可啖。
79
龍鬚
80
析津日記》:天壇生龍鬚菜,清明後鬻於市,食之甚脆。
81
百合。
82
《盤山志》産《盤山澗中》,秋冬斸之甘香可食。
83
84
草木蟲魚,疏幽州謂之光,旁為光如牛角。《畿輔舊志》: 御河出者,佳
85
蒲筍。
86
文安縣。志灘裏村出者佳。
87
莿頭菜。
88
《奧室記》大房山有草葉初生,類椿芽,僧摘為蔬食之甚腴。
89
龍芽
90
宣化縣。志土人謂即升麻,三、四月間採食。
91
甘露
92
俗名滴露」,又名玉環」。
93
94
有馬齒莧紅莧白莧,詢蒭録。北人呼荇乃莧音,誤也。
95
96
一名苦菜。
97
黄花菜。
98
一名《金針。
99
豆苗菜。
100
盤山志》:「叢生似豆苗,山家采食之作羮極鮮美,僧智朴詩豆。苗競茁,紅侵步。杏葉才,開緑滿筐。
101
杏葉菜
102
盤山出形似杏葉味甘
103
苦益菜
104
《盤山志》:溝澗中多有之,似埜菊有浮毛。三月間采之,黴乾亦佳。
105
木蘭芽。
106
永平出。
107
筆管菜。
108
即黃精苗。
109
石花
110
産盤山峭壁。
111
木耳。
112
《金史地理志》,大名府産木耳,舊志「銀山出者佳」。
113
地輭
114
宣化縣志:一名地耳,又名地踏菜,狀如木耳雨,後生腴地上。
115
116
畿輔舊志,木生者如芝,草生者如蓋,土生者如丁,土人總名。曰蘑菇、惟凍、黃、天花、延壽、猴頭雞、腿、羊肚為最日下。舊聞松、繖出盤山,土人目為紫蘑菇。
117
擘藍。
118
廣羣芳譜南方,謂之芥藍,葉可擘食,故北人謂之擘藍。葉大於菘,根大於芥,薹苗大於白芥子大如蔓菁。
119
苜蓿菜
120
廣羣芳譜:葉似豌豆、紫花,三晉為盛,齊、魯次之,燕、趙又次之。
121
茄。
122
又「水茄宜生食」。
123
灰藋
124
廣羣芳譜,一名灰滌,今訛為灰條,處處原野有之。
125
土芋
126
俗呼「土豆」。
127
蒝荽。
128
129
爾雅疏管子北伐山戎,出冬蔥及戎菽布之天下」。畿輔舊志有四種:曰凍,曰胡,曰漢、曰茖。
130
131
《灤州志》:山中出者名蒿。明志,保安州出獨窠蒜。
132
王瓜
133
《學圃餘疏》,王瓜出燕京者最佳,種之火室中逼生花葉,二月初即結小實。《廣平府志》臨洺取王瓜之長細者陰乾嚼之,有聲名「响瓜。
134
梢𤓰
135
菜瓜
136
《廣羣芳譜》,北方名苦。𤓰色青,質脆可生,食苦者可作俎。
137
南瓜
138
倭瓜
139
一名《北瓜。
140
冬瓜
141
絲瓜
142
143
芥花
144
香。
145
金史地理志,正定府産茴香,畿輔舊志一名八月珠,土人名曰小茴香,不似舶上來者味厚。
146
147
《灤州志》:百花峪産極夥。《盤山志》:五盆溝産野椒,味同小茴香。《明志》:保安州出地椒。
148
秦椒。
149
廣羣芳譜以産秦地,故名今北方秦椒。另有一種,果屬。
150
151
《客燕雜記》:「京師佳果桃、八紅桃、白銀桃、小桃、蟠桃合桃酒、紅桃霜下桃。肅寧八月,桃畿輔舊志甘酸不一,惟肅寧最著。《河間府志:「銀桃味最佳,絡絲、桃、紅、白相間,金桃色紅扁桃,形如小餅,秋桃熟遲。長垣縣志梨兒桃最佳。
152
153
陸士衡《果賦中山之縹李客燕雜記》:李五紫、李緑、李黃、李麝香、李盤山、李
154
石榴
155
《寰宇記》:深州,趙州産。
156
杏。
157
長安客話杏仁皆味苦,有一種,甘者名「巴旦杏」,或謂之「八達杏」。《北逰紀方》:房山、車營嶺環十數里,峯頭澗底,皆是杏林」。又東一小嶺,樹尤竒古,髙者三丈,低者丈餘,狀如垂柳,繁花綴之。舊志:梅子本杏屬,土人呼為「梅杏」。
158
159
魏文帝詔正定郡梨大如拳,甘若蜜,脆若菱,可以解煩釋悁。《唐書地理志》:常山土貢梨」。杜佑《通典》,常山郡貢梨六百顆」。《金史地理志》:大名府産梨肉。《燕山紀逰》:過仰山村,山多梨樹,秋深紅葉如燒。《畿輔舊志》種類不一,惟遵化之綿梨,河間之瀛梨,廣平之洺梨最著。
160
羌桃
161
俗名核桃,《酉陽雜俎》,北方多種之,以殻薄仁肥者為佳。長安可逰記》,王平口山坳多核桃,《遵化州志》出陰平者佳。
162
櫻桃
163
《金史地理志》,「平州貢櫻桃,大名府産櫻桃煎」。因樹屋書,影白櫻桃生京師西,山中微酸,不及朱櫻之甘碩」。
164
山樝。
165
俗呼山裏紅」。
166
167
《史記貨殖傳》:「燕、秦千樹栗,草木蟲魚。疏:五方,皆有栗,惟漁陽、范陽栗甜美長味」。《唐書地理志》:「幽州土貢栗」。《宋史地理志》:「廣信軍貢栗」。《金史》、《地理志》,「薊州産栗王逸」。《荔支賦》:「北燕薦朔,濱之巨栗」。《明王嘉謨《石甕記》:「幽、薊、棗栗千子,可食數口」。析津日記》:「燕京市肆,及秋,則以餳雜石子爆之栗,比南中,差小而味頗甘」。
168
169
《神異經》北方大棗味有殊,既可益氣,又安軀。元和志》:信都縣東北五十里,漢煑棗侯國,六國時於此煑棗、油、客、燕、雜記棗,五纓絡棗、賽、梨、棗、合兒棗、密雲棗,無核棗。冀州論安平、好棗,地産不為無珍,舊志博野、棗強為最蕃。
170
松子。
171
杜佑《通典》:安邊郡蔚州貢。松子一石。《宣化縣志葉五出者,有子。
172
173
昌平州志榛出北山黃花鎮者,良黃花鎮記,鎮有禮,鼠冬聚,榛實為糧,於穴中貯之,皆美好,價倍於人,山氓多掘取之。
174
蘋婆
175
《采蘭雜志》:「燕地蘋婆果味,雖平淡,夜置枕邊有香氣。 帝京景物畧昌平玉峯山樹盡蘋婆果
176
柰子
177
長安客話韋公莊里許有柰子古樹婆娑數畝,春時花開,望之如雪,三夏葉特繁密,列坐其下,烈日不到。袁宏道謂戒壇:「老松顯靈宮栢城南,柰子可稱?卉木三絶」。
178
花紅
179
畿輔舊志俗名甜果,即林檎、易州、完唐二縣最夥。
180
沙果
181
《畿輔舊志綿而沙者曰沙果。又秋子似沙果而小,土人多「曝」為「乾」。
182
檳子。
183
一名虎喇㯽。
184
倒弔果。
185
聖祖御制文集倒弔果俗名「弔搭果」,形似山梨而小,體微,長味酢肉。多沙長蒂花實皆下垂,故名性暖健。脾消食樹枝葉俱如梨。今遵化,沿邊多有之。
186
187
小曰火、柿,大曰蓋柿」。
188
羊棗
189
俗呼軟棗,一名丁香柿。
190
杜梨
191
鄭康成《詩註》,北人謂之杜梨,南人謂之棠梨。
192
銀杏。
193
一名白果,一名鴨腳子」。宋梅堯臣詩:「北人見鴨腳,南人見胡桃,識內不識外疑若,橡栗韜鴨腳類緑,李其名因葉髙珂《雪齋集》:法雲寺在西山後有銀、杏二株,大數圍。舊志今近山諸處多置之。
194
文官果。
195
五雜俎,形如螺,味甚甘,類滇之馬,金囊。
196
無花果。
197
《倦逰録》木饅頭。京師亦有之,謂之無花果。
198
蓮實
199
順徳最蕃。
200
201
水經注陽城澱,匪直蒲筍,是豐實亦偏饒菱藕。
202
203
《爾雅翼》,「雞頭也」。幽州人謂之鴈頭,又名鴈喙實內。
204
有米圓白如珠,久食宜人。
205
206
畿輔舊志:昌黎縣筆峯山下有玉硯池,芰荷幽茂,河間府志白洋淀衆,水所滙深廣四通,芰荷交匝,望之若河湖焉。
207
荸薺。
208
櫻額
209
聖祖御製文集,櫻額樹叢生,果形如野,葡萄而稍小,味甘澁性,溫補脾,古北口外亦有之。山莊之千秋島遍植此種,每當夏日,則纍纍綴枝,遊觀其下,殊堪娛目,不獨秋實之可採也。
210
葡萄
211
聖祖御製文集,近得哈密各種,植於苑籞中結實有白者,緑者長如馬乳者。又一種。大葡萄中間有小者名公領,孫又一種,小者名瑣瑣。葡萄種類雖殊,實皆甘美。移種南方,便失本味,大約其性於北方沙石水。
212
土相宜容城縣,志馬乳者多。有玉葡萄味、甘廣羣芳譜。北方天寒,初冬草裹埋地尺餘,春分後取出,數日後架起子生,去繁葉,使霑風露,則結子肥大。
213
山葡萄。
214
一名燕薁,粒小味酸。
215
西瓜
216
魏文帝與曹質書:「憶昔南皮之逰,浮甘瓜於清泉,沈朱李於寒氷」。范石湖詩註:「西瓜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種延壽書:「瓜性寒,北人秉壯,食之無虞,月令廣義。燕都士庶,中秋饋遺、月餅西瓜之屬,名看月會」。 帝京景物畧,京師七夕,以瓜雕刻成花,謂之「花瓜」,舊志唐縣出者佳。
217
《甜瓜》
218
《清異録》:瓜最盛者,無踰齊、趙,車擔列市,道路濃香,故彼人云「未至舌交,先以鼻選學圃,餘疏甜瓜,以香而小者為第一。
219
花屬
220
牡丹
221
《燕都逰覽志:草橋牡丹,栽如稻麻。淥水亭雜識,北地大房山,僧多種之。其色有大紅淺緑,江南所無也。《撫寧縣志》牡丹坡,多産牡丹。
222
芍藥
223
《析津日記》京師豐臺芍藥連畦接軫,倚擔市者日萬餘莖。《永平府志》,桃林闗外有芍藥川,花多白開時,彌漫十餘里。
224
金蓮花。
225
聖祖御製《避暑山莊詩序》,金蓮映日處,廣庭數畝,植金蓮花萬本,枝葉高挺。花面圓徑二寸餘,日光照射,精彩絢目。
226
227
有九英,緑蕚紅白,各種述異記。邯鄲有邯鄲宮,基中有趙王之果園,梅李至冬而花。
228
榆葉梅
229
畿輔舊志,葉似榆花,開如紅梅,故名枝柔,可以編籬。
230
蠟梅。
231
《燕都逰覽志》:隆恩寺小軒蠟梅一株,甚大江南,亦不多得。
232
水仙
233
海棠
234
帝京景物,畧上西府,次鐵梗,次垂絲贋者木瓜辨之,以其葉木瓜花先葉、海棠葉先花,韋公、慈仁二寺,皆京師海棠盛處。
235
秋海棠
236
丁香。
237
紫白二種
238
榴花
239
遵生八箋,燕中榴花,有千瓣白千瓣粉,紅千瓣黃千瓣大紅單瓣者,比他處不同中心花瓣,如起樓臺,謂之「重臺石榴」。
240
桃花
241
畿輔舊志,有山桃園,桃惟千葉,碧桃為最,六街花事,桃花有白者,棃花有紅者,亦上苑異種。
242
李花
243
又郁李花有粉紅,有白。
244
棃花。
245
熱河入梨樹峪,過三岔口,循澗西行,可里許棃花萬樹。
246
蘋婆花。
247
《畿輔舊志,「紅、白、雅、淡、北花中之最可愛者。
248
柰花詳前柰子
249
荷花。
250
聖祖御製《避暑山莊詩序》:長虹飲練處,湖光澄碧一橋卧波橋南種敖漢荷花萬枝間以內地,白蓮錦錯霞變。
251
清芳,襲人。爾雅翼北方人,便以「藕」為「荷」,亦以「蓮」為「荷」。日下舊聞涼水河蓮塘最勝,有坊額曰「十里荷香」。畿輔舊志,順徳府最蕃」。
252
孿枝。
253
254
有冬葵、戎、葵菟葵,向日葵、黃、葵、錦、葵、蜀、葵諸種。
255
256
帝京景物畧,菊種最繁,種菊之法,自春徂夏,辛苦過農,事草橋圃,人廢晨昏者,半嵗而終,嵗衣食焉。
257
探春
258
白玉紫香二種。
259
玉簪
260
《薔薇》
261
一名《薔蘼》。
262
月季。
263
俗呼月月紅。
264
夾竹桃。
265
木槿
266
紫藤
267
吏部堂右古藤十丈,為明侍郎吳寛手植。
268
迎春
269
金銀藤。
270
一名忍冬,天府廣記昌平駐驆山西北清水澗、崖間百合忍冬棠、杜牛奶、黃精之屬,紅翠含濡。
271
紫荊
272
紫薇
273
「酉陽雜爼紫薇,北人呼為猴郎。達樹,謂其無皮猴,不能捷也。北地,其樹絶,大有環數夫臂者。
274
金粟
275
俗名萵苣蓮,亦名鶯粟。
276
虞美人。
277
長春
278
俗呼「金盞」。
279
石竹
280
一名石菊,又名洛陽花,叢生花色,以數十種計。
281
鳳仙。
282
一名指甲花,俗呼海蒳。
283
玫,瑰
284
遵生八箋,有二種,其一種色黃,出燕中花,稍小於紫玫瑰。
285
八仙花》
286
一名避麝。
287
夜合
288
俗呼「馬纓。
289
荷包牡丹
290
即當歸花,一名朝鮮牡丹苑西集碧葉紅葩,娟潔可喜,為春時草花第一。
291
金錢花。
292
一名子午花,俗呼夜落金錢。
293
望江南。
294
雞冠
295
有紅、黃、白數種矮者名壽星雞冠。
296
蝴蝶花
297
一名鳳翼。
298
剪秋羅。
299
卷丹
300
一名渥丹。
301
六月,菊。
302
《苑西集》:黃心藕合瓣有重紋,自六月開至秋,都人因名之。
303
江西臘。
304
烏斯菊。
305
一作《無絲菊。
306
金鈴
307
長安可遊記》度仰嶺十八盤,有村名桃源,遍開野菊,金鈴聚花如織組。
308
棣棠
309
鼓子花。
310
舊志:花似牽牛」。
311
萱花
312
六街花事萱草,一名紫萱,今京師有草花葉類萱春時葉布地經暑則朽及,秋花發則葉已無存矣。都人謂曰:「孤挺花,花淡紫色」。疑即紫萱也。
313
轉枝蓮。
314
蓼。
315
《夢溪筆談》:六宅使何承矩議,因陂澤之地,瀦水為塞,欲自相度,恐其謀泄,日會僚佐泛船置酒,賞蓼花,作《蓼花遊》數十篇,繪為圖。舊志:江鄉,花也,北地髙,㡬以丈,俗呼「水葒花。
316
金雀
317
牽牛花。
318
俗呼紅娘子」。
319
紅花
320
爾雅翼習鑿齒與謝侍中書曰:「此有紅藍,北人采取其花作烟脂。婦人妝時作頰色,用如豆許,按令徧頰,殊覺鮮明。通雅,紅藍即紅花,北方有焉。支山多紅、藍,北人采花染緋。取英鮮者為燕脂。畿輔舊志,新河、南和等縣最蕃。
321
優鉢羅化。
322
日下舊聞,開必四月八日至冬,而實中金色。佛一尊者,核也」。在禮部儀制司。秀水李日華有記,今無。
323
馬蘭。
324
《通志》:馬蘭生道,旁似蘭而大,色藍,無香。
325
木屬
326
327
《周禮職方氏》:「冀州,其利松栢」。
328
聖祖御製《避暑山莊詩序:無暑清涼之南,長松環翠壑,虛風度如笙鏞,迭奏不減。西湖,萬松嶺也。燕山紀逰石徑山,東南行至林衡署,有古松數百株,參錯平野。盤山志盤山之松以百萬計,而奇絶者多生石罅中,擁腫卷曲,如怒龍之攫。又陂陀土壤而生者,大數十圍,龍鱗斑駁,或挺茸直上,或青蔥垂下口,北多松柏,蔽雲干霄,為千里松林。
329
330
《明志》:府西北清白口社,柏山四旁多産柏。薊州志天城、少林、龍泉、香水諸寺柏,皆千年物。
331
332
一名《栝西山遊記》碧雲寺。殿前二栝松十圍,日出映之山中,蓊蓊如青雲起。
333
334
聖祖御製,文集北方,原無楓樹之名。自南巡見楓樹,方知北方之
⿰木佘
。木即是楓,樹但南方,厥木維喬,所以直生。
335
北方厥木維叢,故矮短耳,其枝葉則相同也。熱河北嶺多楓,葉茂而美蔭,其色油然。
336
337
又一種曰龍爪。
338
椿
339
《宦逰記聞》:涿州靈椿寺椿木一本,大不可量。凡樹影皆隨日月升沈,以為斜正,而椿影早暮,未嘗少移。畿輔舊志,芽可充蔬。
340
341
五、雜俎:淶水道中有桑,髙十餘丈,蔭百畝,云即昭烈舎前之桑也。《萬齋詩話》:庾子山詩:「桑葉紛紛落」,薊門王介甫詩:「幽燕桑葉暗。川原幽薊古,多樹桑」。今則絶少矣。固安縣志人素不事機杼,楊太僕家種桑千株,繅絲織絍,以為衆倡。《大名府志》:「魏以西南多桑絲,子曰葚容齋三筆」,幽州人以桑葚為糧異。苑北方有白桑,葚長數寸,食之甘美。
342
343
《爾雅翼》:江南有刺榆,無大榆。蓋大榆,北方有之。典術北方種,榆九根,宜蠶桑,田穀好。又白榆一名枌河間府,志白枌皮可充飢,其錢甚美。漢龔遂治渤海,令民口種十樹,備飢。交河縣志白枌堅,實可作器物。 帝京景物畧榆春錢,天壇拗榆錢以秋為京師,七奇樹之一。
344
345
廣羣芳譜:北方材木,全用楊槐,榆栁人多種之,懐來縣舊志:楊木長柴産寳鳳山,柴烟直上,為郊壇焚燎之用,每年四月,入山斫伐,九月,編筏起解,務於冬至,前交納。
346
聖祖御製文集,明時宮中用馬口柴,取給於蔚州、昌平諸州縣,其柴長四尺許,整齊白淨兩端,刻兩口以繩縛之,故謂之「馬口柴」。康熙初年炊㸑,還用此,今惟天壇焚燎用之。
347
348
唐書地理志:滄州,土貢柳箱。宋史地理志:滄州貢大柳箱。《金史地理志:大定四年,命都門外夾道重行植柳各百里」。
349
350
冬青。
351
352
名勝志,淶水之山峯。巒秀麗,中多檀木。
353
桃木
354
盧龍志枝幹勁直,色紫皮滑,可以裹鏃。
355
枸橘
356
一名鐵籬寨。
357
358
段成式肉攫部鷹,有房山、白生,代東房山、白陽、椵樹上。宣府志、大白陽堡。南四里有椵樹山,上有古椵樹。
359
360
縁山谷生之薊州上方寺者,最古子曰橡斗,可染皂。
361
娑羅樹。
362
帝京景物畧,香山臥佛寺,娑羅樹大三圍,皮鱗鱗枝槎槎癭纍纍根搏搏,花九房葉七開實。三稜,西域種也。
363
364
有椅桐、青桐》、《梧桐》、《燕京賦》注:荏桐多生楚,粤椅桐宜於北地。
365
366
367
宣化産葉,似松而有刺。
368
369
草木蟲魚疏,幽州人謂之穀桑。或曰楮桑皮可作紙,今永平出。《磁州志》楮皮浸之,造紙出響水。亮東武任二村。
370
檉。
371
《河間府志》:俗呼西河,柳性浮,為舟可以負重。
372
樺。
373
唐書地理志,媯州土貢樺皮。《宣化府志》:張家口出皮,有紫黑花者可裹弓,皮厚者為煖木可鑲器物。
374
苦櫪
375
一名秦皮。
376
377
史記:淮北常山以南,河濟之間,千樹楸述異記,中山有楸,户掌楸木,可為什器。畿輔舊志,玉田楸子,山行五里許,楸樹紛披。
378
379
《河間府志即杜棃,一名甘棠,可任剞劂。
380
381
帝京景物,畧燕故難,竹至水盡頭,林林畝畝,竹丈始枝,筍丈猶蘀竹粉,生於節筍,梢出於林根,鞭出於籬。孫大於母《昌平志》城東麻子港甚繁,筍亦可食。
382
383
山海經》北嶽之山,多枳棘剛木。
384
卉屬
385
386
有家埜二種。
387
菖蒲
388
《隋圖經》:邯鄲紫山下有石石上菖蒲一寸九節。舊志一寸九節者,出居庸石洞中。
389
芭蕉
390
老少年
391
一名十様錦。
392
393
《遵化州志蔓長,縁山谷間根可食,絲可織花可醒酒。土人取之,違其用,非編籬,即束薪,再則絍籬落而已。邯鄲縣志葛山林木森鬱葛藟尤盛。
394
女蘿。
395
一名金線草。
396
𢘿題草
397
帝京《景物畧》。房,山縣白蒂山生𢘿題草。
398
紫草
399
《唐書》「魏州土貢紫草。《宋史》,大名府貢紫草。
400
苜蓿
401
𦻎薟草。
402
《昌平舊志》:居庸出金稜銀線、素莖、紫荄。
403
紫花地丁
404
一名箭頭草。
405
紫石英
406
《隋圖經》:邯鄲、紫山春夏有氣蓊鬱巖間,生紫石英。
407
洛神珠》
408
一名《酸漿草,俗呼紅姑孃。
409
《旱蓮草》:
410
吉祥草。
411
龍珠
412
穀精草。
413
慎火草。
414
即佛指甲。
415
芄蘭。
416
草木蟲魚疏幽,州人謂之「雀瓢。蔓生葉,青緑色而厚斷之,有白汁,鬻為茹滑,美其子,長數寸似瓠。
417
觀音草。
418
虎鬚
419
老鸛草
420
鈴兒草。
421
422
草木蟲魚,疏似栝樓。幽州人謂之烏服。
423
424
丹鉛録:蘆葦通一物。北人以水傍下濕,處生者為葦,其細不及指人家。園池間所植者為蘆,其幹差大深碧色者為碧蘆排悶録。京師無筍,以蘆芽為筍。《燕都逰覽志:韋中貴別業四圍多水荻,花蘆葉寒鴈,秋風令人作江鄉之想。廣羣芳譜,荻似龿,而細髙數尺中實。
425
蒲。
426
《水經注》:陽城澱匪直蒲筍。是豐實亦偏饒菱藕。《寰宇記》:莫縣東南隅中有蒲柳,多葭葦。《元和志》:長蘆縣薩摩陂,周五十里,有蒲魚之利。
427
水蔥
428
429
染草有大小二種,即靛也。
430
431
雄者為枲,雌者名苴。有檾麻,火麻。《河間府志》:火、麻,又名線,麻、黃麻。
432
鹽蓬。
433
《河間府志:葉圓長至秋,枝葉俱紅燒灰煎之可得,鹽極甘美。
434
鹻蓬。
435
河間府志似鹽蓬而大,曝乾為燼,煎之可得鹻。
436
437
瀛州青茅草可作筆,幽燕紀異茅,地經冬,燒去枝梗。至春取土中餘根,色如玉者,搗汁煎之,至甘可為洗心。糖《唐山縣志》:茅山山際出茅,有刺而三脊。
438
煙草
439
食物本草,閩産者,佳燕次之,春種夏花,秋日取葉,切細如髮,草頂數葉,名曰「葢露」。昌平州志先白浮山,村産者良後,城中更勝。
440
441
宣化縣。志蓬蒿結實,名沙米,河邊沙灘所生。可食藥屬。
442
人蓡。
443
《唐書地理志》:幽州檀州、平州、營州,土貢、人蓡、太平寰宇。記幽州土産人蓡。檀州貢安東府蓡。定州貢恒山人蓡茶,經人蓡生。幽州、檀州者,為藥無效。
444
沙參。
445
白芷
446
《明志》,樂亭縣出香白芷。
447
黃芩
448
荊芥
449
芍藥
450
赤白二種
451
防風
452
天南星
453
《金史地理志》:正定府産。
454
續斷:
455
本草生常山、山谷。
456
逺志:
457
《太平寰宇記》:薊州土産《逺志》白术。
458
白术
459
蒼术
460
《金史地理志》:大興府産蒼术、半夏、滑石、五味子。
461
半夏
462
滑石。
463
五味子。
464
畿輔舊志,北地多有永平産特良。
465
桔梗。
466
茵陳。
467
柴胡。
468
圖經北地者,色黃白,枯脆無氣味。
469
秦艽
470
木瓜
471
金史地理志》:正定府産。
472
車前子。
473
即《芣苢》、《爾雅》翼,幽州人謂之牛舌草,正字通開州者良。
474
黃精
475
天府廣記昌平駐驆山西北清水澗崖間,牛奶黃精之屬,紅翠含濡。
476
桑白皮
477
太平寰宇記》:澶州土産。
478
薄荷
479
代赭石
480
《金史》:《地理志》:大興府産。
481
萆薢
482
圖經生正定山谷。
483
484
河間府志無,紫者味不芳烈。
485
酸棗仁。
486
蔓荆子。
487
《唐書地理志》,平州土貢蔓荊,實杜佑《通典》,北平郡貢蔓荊子四觔:明志、盧龍、遷安出。
488
青黛
489
《太平寰宇記》:趙州産青黛。
490
細辛
491
桑寄生
492
白鮮
493
本草生上谷川谷及寃句。
494
地膚子。
495
俗呼掃帚。
496
《矍麥》
497
馬兠鈴。
498
天花粉。
499
知母。
500
藥録幽州,蛇膽知母。
501
充、蔚
502
即益母草。
503
萊菔子。
504
芎:
505
《金史地理志》,正定府産芎。
506
旋覆花
507
蒲公英
508
香,附子:
509
《太平寰宇記》:澶州土産《金史》、《地理志》,河間府産。
510
白蒺藜
511
劉寄奴
512
芫花
513
威靈仙。
514
藜蘆
515
土人謂之「憨蔥」。
516
栝樓
517
一名《地樓、灤州,志北城土垣甚多。
518
澤瀉
519
萹蓄
520
郁李仁
521
枸脊。
522
本草生常山川谷。
523
枸杞
524
古以常山者為上。
525
地骨皮
526
商陸
527
莨菪。
528
丹參。
529
𤣥參。
530
圖經生河間及寃句,今處處有之。
531
紫菀
532
圖經生房陵山谷及正定、邯鄲。
533
蒲黄。
534
禹餘糧
535
王不留行。
536
藁本
537
《密雲志》:香陘山出藁本雜香。
538
兔,絲子。
539
夏枯草
540
石菖蒲
541
《隋圖經》:邯鄲紫山下有石石上菖蒲一寸九節。
542
蓯蓉。
543
唐縣出:
544
皂角
545
《金史地理志》:正定府産。
546
升麻
547
麻黄。
548
白牽牛。
549
《金史》:《地理志》:大興府産。
550
白龍骨
551
《金史》:《地理志》:大興府産。
552
白石英
553
永平出。
554
紫石英
555
永平出。
556
畿輔通志卷五十六
URN: ctp:ws207271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