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养吉斋丛录

《养吉斋丛录》[View] [Edit] [History]

1
冀源蟪甲孕猩赡猓稳帐谒艚F滨罅钫戮┚吓荩佣ń剩亲酝粑亩擞啥厥肌L岁北币碓啤G∈昙洌⒑何慕跃蟪际舨荨e矢滴闹液懔燹裣驹庇逦庞兀闹沂忌约僦J疾还谭剑笤蛭抟环撬驹彼庖印M粑亩思驹比鞜耍何谋刈约撼觯佑诶砍郑艘通驹贝狻�
2
雍正十年,铸「办理军机处」印。乾隆初,换铸清、汉篆,其文曰「办理军机事务印记」。
3
印藏大内,印钥以领班之军机大臣佩之。有事则直日章京至内奏事处请印,向军机大臣请钥,用印毕,即送人内。乾隆间,军报旁午,难于屡请屡缴,故请印出,则钤就数百封函。
4
以备取用。自后遂习以为常。凡请印、钥,以金牌为验。牌广约五分,厚一分,修约二寸,镌「军机处:一字。直日章京佩之,封印后,领班章京佩之。若有扈从之役,则先出都一日请印,交领班大臣管带。
5
旧时,初入军机者,谕旨为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一、二年后奉旨实授,亦有行走年久未实授者。若即奉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不用学习字,特恩也。
6
乾隆间,满、汉大臣有命在军机章京上行走者,如侍郎保公成、松公筠、博公清额、素公淋、福公德,府尹蒋公炳,副宪胡公实瑔、傅公显、刘公秉恬、孙公永清,理正王公昶,光正申公甫,仆正程公焘,三品京堂袁公守侗皆是也。嘉庆间,始命满洲章京以内阁中书、六部理藩院郎中、员外、主事、笔帖式兼充。汉章京以内阁中书、六部郎中、员外、主事由进士举人出身者及拔贡朝考取用之小京官兼充。咸丰后,复有京堂仍留章京上行走者。
7
嘉庆四年,仁宗亲政,命成亲王入军机办事,为前此未有。至十月,以与定制未符,即命出直。咸丰初,命恭亲王人直,踵前事也,旋亦出直。
8
章京改官御史,出军机处;官至通副、理少,亦出军机处。
9
军机处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在隆宗门内之北。军机大臣入直于此。直庐初仅板屋数间,乾隆间命改建瓦屋。章京直房先在军机大臣直庐之西,仅屋一间半,后移于隆宗门内之南,屋五间。满、汉两班分左右居之。圆明园则如意门内,御河之南,为军机堂。堂之右,为满章京直房,其前为汉章京直房。
10
军机大臣人直,由内右门入,至南书房祗候;章京则由干清门入,亦祗候于南书房。乾隆问章京随军机大臣由内右门出人。嘉庆间,始令出入乾清门。在园则由如意门入。军机大臣人见承旨,出授章京缮。呈述旨毕,内奏事太监传旨令散,乃以次退直。
11
谕旨之特降者,曰内阁奉上谕。因奏请而降者,曰奉旨。其因所奏请而宣示中外者,亦曰内阁奉上谕。交内阁传钞者,谓之明发。令军机处行,不由内阁传钞者,谓之寄信,外间谓之廷寄。其式:行经略大将军、钦差大臣、参赞大臣、都统、副都统、办事、领队大臣、总督、巡抚、学政,曰军机大臣字寄。行盐政、关差、藩臬,曰军机大臣传谕。由军机处封交兵部捷报处递往,以事之缓急,酌邮递之迟速,日行若干里,自二百里至八百里。于封函注明。其封函之式:字寄者,右书:办理军机处封,左书: 某处某官开拆。传谕者,居中大书:办理军机处封,左之下方书:传谕某处某官开拆。其封口及书年月日处,皆钤印。
12
闻格式皆张文和所定。
13
旧制,军机大臣不同进见。乾隆初年,惟讷公亲一人承旨。迨傅文忠首揆席,自陈不能多识,恐有遗忘,乞令军机诸大臣同见,于是遂为例。然文忠方被宠眷,晚膳后有所商榷,又独召进见,时谓之晚面。
14
乾隆间,寄信皆领班之军机大臣出名。如领班者不在直,其应何人出名,临时请旨。亦有三、四人同出名者,其式则书:某官某字寄某官,某年月日奉上谕云云,钦此。为此遵旨寄信前来。其后寄信皆不出名,但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某。当是嘉庆四年后改定。廷寄之外有公启。尝于故牍中见乾隆间公启,用素纸折书,折面书「启」字,折内书:饮者某月日奉旨云云,钦此云云,专此布达,不一。后书:某某同启。但列姓名,不书官。今则不复有公启矣。
15
军机章京上直,有一人最早者,谓之早门。散直最晚者,以宫门下钥为度,谓之守晚。
16
圆明园章京直庐,一在挂甲屯,一在冰窖。
17
嘉庆初,御史条奏,大员子弟不准充军机章京。遂议,自道员以上子弟皆回避。十六年,谕令文职京官三品以上,外官臬司以上,武职京官副都统以上,外官总兵以上之亲子弟始回避。
18
军机直房,每有部院官以启事画稿为名,侦探消息,传播街市,目为新闻。和相见法之后,规制始严。凡军机大臣,止准在军机承本日所奉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办理;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军机章京办事处,不许闲人窥视;王以下及文武大臣,不许至军机处与军机大臣谈论;至通谕王公大臣之事,在乾清门阶下传述,不许在军机处传述。并命科、道官一人,轮日至隆宗门内纠察,俟军机退直方退。嘉庆二十五年十月,裁稽查军机处御史。
19
方略馆在隆宗门外,咸安宫之左。军机处档案皆藏库中。总裁无定员,以军机大臣领之。
20
如有纂辑之役,则请钦派。其提调、收掌、纂修,以满、汉章京兼充。
21
管理内翻书房,无定员,以满洲军机大臣领之,译汉翻清之事隶焉。亦有提调、收掌、掌档等员,于翻书房行走官内酌派。兼行走者,则翰林院二人,内阁中书、部院司员、笔帖式无定额。翻译官四十人,以通于翻译者为之。
22
军机大臣,惟用亲信,不问出身。道光丁酉,大学士潘文恭世恩、穆公彰阿、王文恪鼎,尚书奎公照,侍郎文公庆[一]同直枢廷,五人皆翰林,为前此所未有。
23
枢廷章程名目,非身与其事,即不能解。梁中丞章巨枢垣记略载之甚详,节录于后。
24
每日奏折于寅、卯二时发下,军机章京分送各军机大臣互阅,谓之接折。凡奉朱批另有旨(即有旨及未奉朱批者),别贮黄匣,交军机大臣捧人请旨,谓之见面。直日章京将本日所接奏折,所递片单,所奉谕旨,详悉分载。朱批则全录,谕旨及折片则摘叙事由。有应发内阁者,注交字;应发兵部者,注马递及里数。以春夏二季为一册,秋冬二季为一册,谓之随手。凡缮明发谕旨及各片单,用六行格子缮,寄信、传谕,用五行格子,每行皆二十字,谓之现递。或字多而须急递,则一人于草稿中截定行款,分纸速写,谓之点扣。分写毕,糊而联之,谓之接扣。交达拉密章京之领班者。复校后,贮于黄匣,送军机大臣恭阅无讹,始付内监递进,谓之述旨。经朱笔改定者,谓之过朱。若有先期豫拟谕旨,缮写封存,以备届期呈递者,谓之伏地扣。其巡幸时,于首站呈递者,谓之下马递。凡随折谕旨,交内阁汉票签。其不因奏请而特降者,交内阁满票签。寄信、传谕由马递者,交兵部。有交各部院速议速办者,即专交各该部。皆使领者注明、画押于簿中,谓之交发。凡钞折皆以方略馆供事,若系密行陈奏及用寄信传谕之原折,或有朱批应慎密者,皆章京自 钞。各折钞毕,各章京执正副二本,互相读校,即于副折面注明某人所奏某事及月日交不交宇样,谓之开面。
25
直日章京将本日所接各直省原折各归原函,缴入内奏事处,谓之交折。凡本日所奉谕旨及所递片单,钞钉成册,按日递添,月一换,谓之清档。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谓之月折。以上皆按日常行之事,谓之班务。均责成直日章京检窍无讹,始将现年随手、现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直日者亲手题封,谓之封柜。过是则以次散直。若散直后有驿递奏折续到,随时召见军机大臣者,章京即咸集祗候;或未奉召见,军机大臣毋庸进内者,则直日章京将所到折件开明省分及拜发月日,封禀各军机大臣。凡在城时,章京两班间日轮直,每班直日各二人,分班轮算,周而复始。直日即兼直夜,于直务毕后,退食于方略馆,至次日寅时,首先人内,俟次班到齐,会同接折后,始行交班,谓之该夜班。若在圆明园,则每四日为一班,谓之该园班。每班直日亦二人,分班轮算,与在城同。直务毕,则聚居于外直庐,所谓七峰别墅者也。凡直日者,为本班。不直日者。为帮班。凡园班,于第四日散直后,不直日者先入城,惟达拉密与本班必留宿,以俟次日交班,谓之不截尾。凡园班,值上进宫,在每班第五日,则带直一日,为五日班,若在每班之第六日,则仍于第五日换班。凡扈从行在,两班章京轮流出派。以本年秋围合次年春围为一班。凡扈从之前,扈回之后,例得辍直,或数日,或十 [一]「侍郎文公庆」初稿本为「侍郎文文端公庆」。
26
数日,视道里之远近为辍直之久暂。令不扈从之班,连日趋直,谓之图塔密。凡扈次遇驻跸日期,谓之音德密。皆于随手簿中注明。凡恭遇南郊大祀,上于先一日莅坛者,军机大臣人直于西天门外直庐,章京各带短几坐褥列坐账房中,略如扈从仪,谓之坛班。凡坛班,皆两班相间轮直,不在常直之数。
27
军机撰述谕旨,向例次日进呈。乾隆间,西陲用兵以后,军报至即递人,所述旨亦随撰进。或巡幸在途,马上一降旨,司员歇马撰缮,驰至顿宿之行宫进奏。然此营至彼营七、八十里,必半日方到,而两营之间有一尖营,国语谓之乌墩,司员欲夸捷,仓猝缮就,飞递进奏,谓之赶乌墩。
28
直省被灾,次年新正有加恩谕旨,谓之普锡春祺。皆奉朱笔判日,以次颁发。
29
天聪二年,太宗命儒臣分直文馆。顺治十年,世祖命内院大学士、学士于太和门内更番入直。康熙十六年,圣祖命择翰林二员在内侍从,又能书如高土奇等亦择一、二人同入直。
30
寻大学士等列名上请,命侍讲学士张英、内阁中书衔高士奇供奉内廷,赐邸舍于瀛台之西。
31
辰而入,终戌而出。此儒臣入直内廷之始。其时特颁诏旨,皆词臣视草,非供奉文翰而已。
32
所谓南书房者,在乾清官之西南隅,圣祖旧时读书处也。三十三年,以翰林为文学亲近之臣,宜不时咨询,以备擢用。命翰林学士以下,编、检 以上,詹事府詹事以下,中、赞以上,每日轮四人人直南书房。四十七年停止。五十三年复命四人轮直,与南书房翰林一处行走,五日一更代。
33
按:康熙三十三年五月初九日至闰五月初三日止,轮直南书房者,皆试以五、七言律,悉加品藻,并颁赍御书,儒臣夸为荣遇。人直人数不止四人,有多至八人九人者。
34
康熙庚戌,一甲一名蔡饮傅、二名孙在丰、三名徐干学,于是年十二月召对宏德殿赋诗,命同直南书房。雍正癸卯,为世宗登极首科,一甲一名于振、二名戴瀚、三名杨炳,命同直南书房;二甲一名张廷珩,特旨授检讨,亦人南书房。馆选后,又补点帅念祖一人。
35
雍正十年,从刑部尚书署直隶总督刘于义之请,命其子翰林院编修刘复入南书房行走。
36
内毕不避,亦后来所无之事。
37
乾隆间,陈孝泳以通副直南书房。嘉庆间,赵秉冲以内阁侍读学士直南书房。二人皆未膺馆职,得与此选。
38
国朝以部曹改馆职者六人,惟王文简士祯尝直南书房。嘉庆间,黄左、田钺由部改赞善,直南书 房。
39
以庶吉士入直者,康熙间有法海、励廷仪,雍正间有蒋溥、介福。以举人人直者,康熙间有钱名世、查慎行、汪灏、何焯、方苞。
40
张英、张廷玉、张廷瓒、张廷璐、张若霭、张若澄,一门之内,祖父子孙先后相继入直南书房,自康熙至乾隆经数十年之久。此他氏所未有也。
41
圆明园之南书房,旧在东如意门外。嘉庆辛酉,于奏事门内赐屋四楹为人直地,与军机直房相邻,而旧直庐亦不废,以内监守之,每奉敕校勘书籍于此。
42
康熙二十一年,命南书房翰林于禁中乘马。朱检讨彝尊诗云:「回思身贱日,足茧万山中。」纪异数也。厥后,惟一、二品曾赏紫禁城骑马者方乘马。
43
康熙四十一年,圣祖南巡,驻涿州。直隶巡抚李文贞光地以长洲拔贡生何焯荐,召直南书房。明年,赐举人。五十二年,桐城方苞免罪,隶旗籍。三月,特旨命直南书房。当时入直惟视学问之优,不 尽为官职也。嘉庆以来,南书房翰林皆由掌院大学士保奏请旨。
44
附录:杨绳武撰陈文贞廷敬神道碑云:「己卯,桐城相国张文端致仕,遂命总督南书房」云云。按:文贞本直南书房,岂当时人直人多,以大臣统率之,遂云总督耶 ?又近时考试,三品以上大员皆在南书房。曩圣祖时,尝召方苞人试南书房。是书房之试,相沿久矣。按:康熙时,于蒙养斋设局修书,方苞以方孝标案内干连罪人供奉蒙养斋,梅谷成以生员供奉蒙养斋是也。乾、嘉间,修书则有命在懋勤殿行走人员。此与南书房地相近,而职掌不同者。
45
康熙二十五年,命汤斌、耿介等为皇太子讲官。时汤为詹事,耿为少詹,盖尚沿宫僚旧制。三十二年,命徐元梦入直上书房。上书房之名,始见于此。
46
按:雍正间,人直者尚称为教书课读。其地在南熏殿、西长房、兆祥所、咸福宫。
47
上书房师傅,曩时由掌院学士拣选,会同内阁带领引见。乾隆五十五年,命大学士公同拣选。近亦有由总师傅保荐,或圣意特简者。
48
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寅刻至书房,先习满洲、蒙古文毕,然后习汉书。师傅入直,率以卯刻。幼穉课简,午前即退直,退迟者,至未正二刻,或至申刻。惟元旦免人直,除夕及前一 日,巳刻准散直。
49
王公大臣见皇子,皆双膝跪,惟上书房师傅,则以捧手为礼而不跪。
50
谨案:高宗御制三先生诗,称福公敏为龙翰福先生,朱公轼为可亭朱先生,蔡公世远为闻之蔡先生。又怀朱诗云:「皇考选朝臣,授业我兄弟。四人皆宿儒,徐元梦朱轼及张廷玉嵇曾筠。设席懋勤殿,命行拜师礼。」注云:「我朝成例,皇子初就学见师傅,彼此皆长揖。
51
皇考择此四人为馀兄弟之师,命在懋勤殿行拜见之礼,示尊重也。」雍正元年谕:诸皇子入学之日,与师傅备杌子四张,高桌四张,将书籍笔砚表裹安设桌上。皇子行礼时,尔等力劝其受礼,如不肯受,皇子向座一揖。以师儒之礼,相敬如此,则皇子知隆重师傅,师傅等得尽心教导。此古礼也。至桌张饭菜,尔等照例用心预备。
52
上书房楹联云:「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高宗御书。
53
以庶吉士人直者,雍正间有任畋运、赫成峩、雷焰,乾隆间有张泰开。以举人人直者,康熙间有顾成天。以教授入直者,雍正间有王懋竑。
54
曩时,自大学士以下,皆称入直上书房。至乾隆二十二年,以礼侍介福、兵侍观保、刑侍蔡新为总师傅,于是有总师傅之称。
55
上书房总师傅以贵臣为之,或一人,或二、三人,无定制。有事则至,或月日一至,非日日人直也。书房行走之员,初被命则总师傅率以至。又总谙达亦以贵臣充。
56
内廷官员时荷珍赐。凡食物,不谢;用物,则谢。或命弗谢,则止其谢。则于引见人员未带领之先,诣殿阶下叩头而退。
57
岁终,赐总师傅、师傅荷囊各二枚,囊贮银镍,其轻重以官阶为等差。
58
干清门每日夕进门单,某人某时入直,某时散直,或因事不至,皆一一注明。故侍读者工夫严密,无间断。
59
师傅之外,别有谙达。教满、蒙书者,由八旗翻译出身人员选派。教弓箭者,由各旗营参佐领选 派。每一皇子各三员,轮日一员入直。此外有谙达五贝管理马匹鞍鞯及教演鸟枪等事,每日亦一员人直。如皇子有事他往,则五员皆随往。又皇子各有哈哈珠塞八人,亦称哈哈珠子。由八旗年幼闲散人内挑派,每日二人人直,司奉茶进食之事。又或云内谙达、外谙达共五人。内谙达教满、蒙书,由八旗翻译人员选派;外谙达教弓箭骑射等事,由八旗参佐领选派,轮日人直。哈哈珠子或八员,或六员,由八旗大员子弟内选派,亦轮日入直。
60
按:清语哈哈,男也。珠塞,小孩也。
61
皇子及亲、郡王已分府,或仍命入书房,无定课,大约午刻即散,别有差使,即不至。
62
仍派上书房行走一人,谓之照料。未分府以前,有功课者,谓之授读。
63
上书房屋三层,曰「前垂天贶」,曰「中天景运」,曰「后天不老」,故有三天之称。
64
吉斋丛录卷之五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顺治十年,以内院非经筵日讲地,命工部造文华殿,以讲求古训。此文华殿经筵之始。
65
十四年,殿工未竣,于保和殿开讲,定春秋二仲举行。康熙十四年,举行经筵,以文华殿尚未落成,于宏德殿设孔子位致祭。二十五年,殿工成,乃设孔子位于传心殿,于经筵前一日遣官祭告。
66
按:道光八年,上亲诣行礼。
67
文华殿经筵讲毕,于殿内赐茶。自文渊阁既建以后,经筵讲毕,御文渊阁,讲官、起居注官进至阁内,赐坐,赐茶,皆一叩。上出,乃退。又大臣年老者,经筵谢讲后,或命毋庸至文渊阁。
68
侍讲诸臣讲毕,例得赐茶。乾隆间,尝并赐直阁事、校理、检阅诸臣,亦异数也。又经筵礼毕,设宴于东配殿,预宴者携归果饵以为荣。见蒋立镛香案集注。
69
御经筵时,内阁学士不听讲,惟带文渊阁直阁事衔者得听讲。
70
经筵讲章、故事,用一四书义,一经义。惟乾隆五十四年,首篇讲「闻韶」章,次篇鱼子谓韶尽美矣」章,以引伸前篇之义。
71
按:高宗春秋亲御讲筵共四十九次。
72
经筵讲义,由翰林衙门拟进题目,钦点某题,由讲官撰文。直讲官先时熟读讲案,虽设副本,恐临时匆遽,易有脱误也。先四书,后经书。满直讲官先以清语进讲,毕,汉直讲官继之。上乃宣御论,各官跪聆,起居注官亦跪,凡二次。凡讲官宣讲,依原文朗诵,不增减一字,而音节之间,抑扬反复,宜得讲论口吻。遇称皇上,必仰对圣颜,以示陈善闭邪,寓规于颂之意。是日讲官袍用蟒袖。
73
顺治十二年,命内三院选满、汉词臣八员充日讲官。自后每日掌院学士率讲官或二人、或三人进讲,不以冬至、夏至为限。十三年,召讲官王熙讲尧典,称旨令每日进讲,且令不必立讲,遂侍坐。
74
圣祖尝谕傅达礼曰:「学问之道,必无间断,方有裨益。以后寒暑不必辍讲。」十二年后,日讲不以冬至、夏至为限。
75
康熙间,讲官至乾清门,候诸臣奏事毕,内侍传人。南向设御座,北向设讲官席。
76
讲官入,侍从成退。讲官再拜,北向立。敷陈经义,时有咨询。既退,赐茶于乾隋们。右见张文端讲筵应制集序,可以见当时进讲之澧。
77
康熙间,进讲在懋勤殿为多。十二年,以修葺宫殿,暂居瀛台,在瀛台进讲。二十三年,天气严寒,在暖阁进讲。其馀或在郊外,或在南苑,皆不辍讲。岁终,将一年讲义汇集,缮写装潢奏进。
78
乾隆二年,给事中毕谊请敕史臣取经史奏议,日以二人分缮进呈。高宗谓科道职司献替,令一体录呈。盖尚沿日讲之义。自后诸臣按日奏御,有阑人时事,立言未当者,间加指饬。
79
行之既久,遂成虚饰。十四年,御史金相以分班进书,人数多寡不齐,奏请均匀轮派。遂命停止。道光、咸丰间,臣工请复日讲旧制,皆议而未行。
80
本朝崇祀先师,顺洽九年、康熙八年、雍正元年皆尝举行释奠礼。惟太举建自有元,自元、明以来五百馀年,辟雍未建。乾隆癸卯,始据古义建璧雍于集贤门内。甲辰冬工成,乙巳仲春上丁,高宗亲行释奠,修临雍讲学之礼。有御制国学新建璧雍圜水工成碑记,上丁释奠后临新建璧雍讲学诗,三老五更说,皆勒石太学。先是,御史曹学闵尝请考古制建辟雍,越十年矣。至是,思其言,特旨追奖。
81
嘉庆三年二月,仁宗奉高宗敕旨,临雍讲学。道光三年二月 ,宣宗临雍讲学。是日听讲者三千四百馀人。
82
乾隆九年,重修翰林院落成。御书「稽古论思」、「集贤清秘」二匾颜其堂,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藏宝善亭。十月二十七日,圣驾临幸,送掌院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进院,备礼奏乐,赐宴赋诗。以唐张说丽正书院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四十字为韵。御制「东」字、「音」字韵,诸臣各分一字。又以人数为字所限,未能遍及,复赋柏梁体一篇。上首倡,诸臣依次分韵。是日与宴者一百六十五人。宴次,承应演唐十八学士登瀛洲,及沈佺期、宋之问昆明池赋诗故事。召至御前赐酒者,大学士以下十三人。宴毕,诸臣复拜御制乐善堂全集、性理精义及文绮、彩笺、名茶、时果之赐。迨诸臣趋出候送,日未移晷,尚书讷亲又捧御制七言律四章,宣示命和。则上于更衣次所走笔立成者也。是日驾复幸贡院,周览号舍,轸念士子之苦,御制七律四章,勒石至公堂。今各省贡院,亦摹镌悬于堂上。
83
按:词林典故,前代艺文,以张说诗为首,故赋诗以此分韵。又是日简词臣三十八人侍宴赋诗,非甲科,虽公、孤不与,而宗室内阁学士赛尔赫以能诗,特命入侍。明年,宴瀛台,如前命,一时荣之。赛尔赫,字栗庵,一字晓亭,号北阡。累官仓场总督,有晓亭诗钞。
84
嘉庆九年甲子重开,循乾隆故事,于二月初三日幸翰林院。先期加掌院大学士朱圭太子太保、户部侍郎英和太子少保,并赐英和一品补服。是日宴次,亲赐巵酒者十五人。仍以张说「东壁图书府」五律字分韵赋诗,御制亦用首末两韵。亲简侍宴者三十八人,各分一韵。其为字数所限,不得同与赓吟者,仍赋柏梁体诗一章。又御书「天禄储才」、「清华励品」二匾,摹刻悬院中,以墨迹分赐朱圭、英和。又以高宗圣制诗文全集、钦定十三经石刻各一部,珍彝瀛洲亭。又赐预宴诸臣二百五人名茶、文绮、笺绢、砚石及御制味馀书室全集、九家注杜诗人各一部。礼成后,恭进颂册,凡二百有六。上亲加鉴定,陈设各宫殿。蒙赐大缎者六人。
85
亥耗耤之礼,顺治十一年、康熙十一年尝亲行。又康熙四十一年省耕畿南,经博野,圣祖躬秉犁器,即功竟亩,观者万人。李文贞光地为文勒石,以纪其盛。雍正二年以后,岁行耕耤。又命各州县举老农一人,给八品顶带,以示重农抑末之意。复颁发耕糌所歌三十六禾词二早,凡七言三十六句,句为韵。躬耕时,乐工十二名呜锣鼓歌之。五色彩旗招刮随行。
86
又加三推为四推,劭农劝民,瑞应游至。嘉禾有十三穗、十五穗者,有长一尺六、七寸者。
87
四年,绘嘉禾图,颁直省。又以礼经天子为耤千亩、诸侯百亩,耕糌之礼,通于上下。命各直省立先农坛,守土官耕措如九卿,行九推礼。农具用赤色,牛用黑色,「用青色,籽种各以上之昕宜。
88
丰泽园在西苑。雍正时,有演耕礼,随行布种,皆以亲藩,与耕耤异。乾隆后停止。
89
耕耤所,旧时设棚悬彩。乙隆二十三年,以非知民疾苦之意,命除之。又亲耕时,高宗每制禾词。坚寿八旬,复撰亲耕禾词。
90
耕蜡向用三月初亥。乾隆丙戊,监臣以初六乙亥不宜栽种,遂改用次亥。
91
乾隆间,循用四推礼,至圣寿六旬,乃减为三推。
92
亲耕礼毕,至无逸殿,赐从耕之三王九卿及侍班讲官茶,叩头谢恩讫,驾乃还。此礼惟登极后第一次耕耤行之。
93
国初沿明制,有教坊司。耕耩筵宴,有黄童白叟鼓腹谌歌,香斗老人、进宝回回、五方夜叉、五海龙王等承应,后裁。
94
附录:道光间,亥耤之日,从耕将终,牛有脱轭而逸者,上一笑而起,圣度宽宏,不苛小失如此。
95
部院题本,未奉旨而折角者,谓之折本。下内阁,积若干件,奏请御门日期,得旨于某日御门听政。宫内御干清门,圆明园御勤政殿。若有大故,则于期年后,礼臣奏请举行。
96
凡启奏吏部题员缺折本,满阁学司之须豫日熟记,否则易以讹误被议。
97
按:康熙三十四年,大学士伊桑阿等以圣躬灼艾未愈,时值严寒,请暂停干清门听政。
98
圣祖谓国政紧要,仍照常每日御门听理。当时御门,乃每日听政恒制。然居易录载:传户部堂上官至乾清官西暖阁,谕免顺、永、保、河四府钱粮事,则召见已在宫内矣。按:前明,乾清宫为帝后所居,妃嫔亦得以次进御。见左公光斗移宫疏。故受贺及延见臣下,不于宫而于门。本朝初沿阴制,其后以干清官为听政地,特折本所积,间一御门,以存旧章于不废而已。又按:居易录云:「御门听政,冬春辰初三刻,夏秋辰正三刻。内阁部院官率以昧爽齐集午门,次至中左门,稍憩乃入候于乾清门外。驾出升御座二八部都察院等衙门以次奏事。
99
如初一日首吏部,则初二日首户部,周而复始。若宗人府奏事,则恒居部院之首,三法司例居第三部院奏事毕,然后台省官奏事,既毕,然后内阁大学士、学士。至御前承旨,翰、詹、起居注官,满、汉各一员,轮直立西楹下。」据此,则康熙以前逐日御门之规制可见。
100
御门近制二八部以次进本。户、礼、兵、工轮流居首,刑部第三,吏部第六,则以为常。
101
盖吏部进本 毕,即带领引见也。故俗有刑三吏六之说。旧时惟刑部本三件,他部皆一件。嘉庆六年,仁宗恐有延阁,命无拘件数。或虑本匣太厚,不便捧持,则每部不必过十件。
102
近闻所进不过二、三件耳。御门以编、检四员侍班,自雍正三年始。
103
附录:御门为吉礼,故人春初次,必有迁除,而无左降。道光丙戌二月十六日,初次御门,以颐天府尹宋为弼禹宗人府府丞。论者疑为左降,然京兆三品一。不丞亦尚是三品也。
104
又丙午十一月初十日,御门较早,吏部堂官全行误班,不递本,各衙门堂官亦未全到,议处者几三十人,为历来未有之事。
105
御门二八部皆人班,惟每岁初次御门,刑部不入班,亦不递门单。又大臣年老者往往奉恩旨,御门之日,免其人班。
106
雍正四年以后,值日奏事,文职衙门轮为九班,武职衙门轮为十班,此例相沿几九十年。
107
嘉庆十九年,以文职九班内如光禄寺、銮仪卫等衙门无事可奏,因减一班。以都察院并入刑部,大理寺合三法司为第五班,内务府、国子监为第七班,理藩院与銮仪卫、光禄寺为第八班。如有速奏事,不待值日而奏者,曰加班。如有应行典礼及有他事,值日衙门改至次日奏事,曰推班。值日而无应奏事,则递一折片,谓之无事片。
108
武职衙门十班,值日奏事,如第一轮吏部、翰林院、镶黄旗、户部、通政司、詹事府、正黄旗、礼部、宗人府、钦天监、正白旗、兵部、太常寺、太仆寺、正红旗、刑部、都察院、大理寺、镶白旗、工部、鸿胪寺、镶红旗、内务府、园子监、正蓝旗、理藩院、銮仪卫、光禄寺、镶蓝旗。第二轮吏部、翰林院、八旗两翼、户部、通政司、詹事府、侍卫处。
109
以后礼部等值日,又为镶黄旗;兵部等值日,又为正黄旗。挨次轮值,周而复始。
110
每月逢五,常朝之期,不御殿,则群臣有坐班之礼。遇雨雪及素服之期,则免。此旧制也。惟居易录所载,午门追班甚多,有连日追班者,事与坐班异,而其制未详。
111
养吉斋丛录卷之六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我朝钦恤民命,制刑之典,由州县而道府,而臬司,会其成于巡抚。既人告,刑部窍之,九卿科道签商、面折、定议上闻。又下科臣覆奏,始择期勾到。凡御别殿,东向;途次御行幄,则南向。案置黄册,大学士、军机大臣、刑部堂官、内阁学士等按班跪,讲官四人立侍,满阁学一人跪读本案前。上升座,阅黄册,满阁学启奏某省某人某事。上略论一、二语,谓情有可原者,免勾:谓法无可贷者,秉笔之大学士以朱笔勾其姓名。既勾,满阁学启奏第二人,上论谕如前。以次勾毕,大学士捧黄册退,众皆退,其最后为讲官。朝审勾到,其仪式同。
112
按:曩时勾到之地,宫内在懋勤殿,圆明园在洞明堂,香山在勤政殿后、致远斋之东、正直和平楼下,避暑山庄在依清旷。国有大庆则停勾。康熙二十三年,以岁逢甲子停勾。乾隆九年、嘉庆九年,亦以甲子停勾。此开甲之初,特施霈泽也。
113
勾到,衣常眼,不挂珠,惟朝审勾到,则服元青褂。又朝审勾到,御案及勾本、读本案,皆设烛。
114
国初,刑部会拟朝审,皆本部案。外省之案,则由外窍定具题,于霜降前请旨施行,不下九卿窍议。康熙十六年,始命刑部覆窍九卿会议。朝审归广西司,秋审归四川司,汇总题本。盖广西、四川,当国初时,地僻民稀,文牍最少,故分隶焉。顺治十年,定霜降前十日朝审。康熙十六年,定霜降前会审、秋审,霜降后朝审。
115
朝审勾到日,凡情实之犯,皆缚于市曹。刑部满、汉右侍郎,刑科满、汉给事中莅焉。
116
迨勾讫,刑部司员骑马斋旨至,乃唱名,牵犯人跪。兵马司吏目以墨笔书「斤」、「交」字于其面,斩书斥,绞书交。正指挥以朱笔点之,然后行刑。刑部司员监视。其免勾者,仍还狱。
117
按:康熙王子,魏公象枢巡视北城,十一月监视秋决。是其时以巡城御史监刑也。
118
旧时,刑部吏承办刊印秋审册,有每年赔累五千金之言,且板在民间,事易泄漏。雍正十三年,始奏设总办秋审处于大库西,建屋四十八间,以居匠役,厅事五间,为治事所,以满、汉司员二人领之。而窍定缓、实,仍归本司。迨堂议既定,发秋审处缮清付梓而已。乾隆七年,始令秋审处窍定各司所议情实各案,其后则无论应缓、应实,皆由秋审处窍定矣。
119
旧时,秋审分四项:曰情真应决,曰缓决,曰可矜,曰可疑。雍正间,去可疑一项。后以避世宗嫌名,改情真曰情实。情实者,进册;缓决者,进本不进册。
120
本司初勘用蓝笔,覆勘用紫笔,总办、坐办用墨笔。招册既刊,九卿科道上班预审者,先期分送进呈者,谓之黄册。有点画模糊处,总办秋审司官润饰之,谓之描黄。招册向用清汉文,乾隆间裁清文。
121
秋审处初设司官二人。乾隆二年,增二人。七年,增协办司官满、汉各二人。近日则有总办、坐办、行走诸名目,人数亦倍蓰于前。非秋审处,京察不能得一等,盖又视为终南快捷方式矣。
122
附录:外省秋审,曩时巡抚至臬司署中过堂。事毕,往往继以演剧、宴饮。乾隆间,饬禁。嗣后在巡抚署,督同在省司、道会勘,无巡抚省分,则总督督同会勘。
123
国初,刑部谳狱,录供不用汉文。康熙间,尚书王公挨以供词非汉语,汉官无由知曲直,随声画诺,便成虚设。于是始命录供兼清、汉稿。至乾隆间,裁满字稿。
124
颁诏,惟朝鲜遣官,琉球、越南、暹罗、缅甸则交闽浙、两广、云贵总督、广西巡抚转颁。各直省诏书,旧制遣官斋送,近数十年皆由驿递,以省供亿之烦。然如发陕西者,由陕经过至甘肃总督衙门,再递回陕西,殊迂回也。浙、闽诸省亦然。
125
颁朔,自崇德二年始。顺治二年,于十月初二日颁朔午门。是年题定,自后每年十月初一日颁朔。
126
钦天监推算时宪书既成,二月朔进呈,乃镌于板。孟夏驿送直省各布政司,依式刊刻,于十月朔日颁行。进御有缮录清、汉字者各一本,刷印清、汉、蒙古字者各一本,清、汉字七政时宪书各一本。
127
按:乾隆元年,避御名,改时宪历为时宪书。又六部、寺、监文书皆咨督、抚转行,惟时宪书及日月食皆径行布政司。又各省藩库存旧颁时宪书之印一,颁朔,以此印钤书上,防私造也。
128
曩时,颁朔之日,圣驾至乾清官阅时宪书,盖是日为孟冬时飨。先期由圆明园人大内,斋戒祭毕,遂至乾清宫也。
129
通用时宪书,每日宜忌三十七事,进御者六十七事。有颁诏、覃恩、肆赦、封拜、行幸、遣使、出师、庆赐、伐木、畋猎、平治道路、破屋坏垣之类。
130
按:通书起自康熙五十年间,徽州治堪舆者编次一年宜忌,以时宪书为君,而杂以选择条款,民间尚之。雍正元年,给事中赫硕色请禁私制通书。迨乾隆初,于时宪书上下增注宜忌、星辰,亦通书之意,特不别刊为书而已。
131
时宪书列蒙古属国诸部落太阳出入、昼夜长短及节气时刻,自康熙三十四年始。乾隆间平定诸回部,大、小金川,先后命左都御史何国宗、五官正明安图、副都统富德率西洋人,遍历西域诸部,测量北极高下,东西偏度增入,后又有续增者。
132
纪年,旧止六十年,今列一百二十年,自乾隆辛卯始。斋戒日及忌辰,于日旁加单圈、双圈,自雍正十三年始。
133
世宗以壬寅十一月登极,以明年癸卯为雍正元年,而是年时宪书已于十月颁发,故令天下军民仍用康熙六十二年之书。至钦天监元旦所进雍正元年时宪书,仅颁赐王大臣、文武官吏。
134
乾隆乙卯孟冬朔,颁发时宪书,以嘉庆纪年,盖明年即内禅也。仁宗孝治敦纯,于年前率王公大臣进乾隆六十一年时宪书百本。钦奉敕旨,祇于宫廷陈设,并颁赐亲近王大臣而已。
135
丙辰、了巳、戊午三年进书亦如此。
136
时宪书所列男女九宫,康熙间以上元为中元。五十六年,钦天监奏请更改,以康熙二十三年甲子为上元,男起一宫,嗣后中元甲子起四宫,下元甲子起七宫。
137
嘉庆癸酉,当闰八月,而是年冬至即在十月,次年上丁、上戊及惊蛰、春分皆在正月,与郊祀旧典每月节气均不符合。监臣奏言:「十九年三月亦无中气,可以置闰。改闰之后,始于祭祀节候相合。复由后推算至二百年,其节气及置闰之月皆与时宪书无讹」云云。
138
奏上,报可。改为十九年闰二月。
139
附录:钱大听养新录云:古法用平朔,率三十二月而一闰,间有相距三十三月者。唐、宋以来,皆用定朔,则或相距至三十四月。如宋样符乙卯岁闰六月,至天禧戊午闰四月是也。
140
今时宪书用定气,每气修短四时不等,由是置闰,近者相距或二十八月,如乾隆丙寅闰三月,戊辰闰七月。远者相距或三十五月,如雍正甲辰闰四月丁未闰七月。而正月、十一月、十二月从未置闰。以乾隆戊戌年时宪书考之,此六十年中,闰四月者四,闰五月者四,闰六月者四,闰七月者三,闰九月者二,闰十月者一,闰二月者一。今按:自乾隆戊戌后,至今咸丰乙卯,中间闰四月者五,闰六月者四,闰五月者五,闰二月者四,闰七月者四,闰三月者三,闰八月者一,闰九月者一,亦未有以正月、十一月、十二月置闰者。又闻凡遇八月置闰,监臣必以应改与否请旨。故二百年来,八月亦未尝置闰。咸丰元年,应闰八月,监臣奏上。文宗以问杜文正,文正以为无稽之言,遂不改。
141
立春日,礼部官属及顺天府府尹、府丞进春山宝座于乾清门,宫殿监舁进乾清官,览毕,交掌仪司奉藏太和殿东暖阁。旧制,进春山宝座时,大兴、宛平新进生员皆随行至乾清门。
142
今不闻有此事。
143
日月之食,禜社奏鼓,古之制也。旧例,食不及一分者,不行救护礼。后定为食三分以上始救护。又礼部奏定,不见食省分并不及三分者,不行礼。乾隆十四年,命仍循曩制,一分以上即救护,无论见食不见食省分,俱颁行。又旧制,初食、食甚时,行礼用素服;复圆,行礼用吉服。嘉庆间,以谨天戒,省人事,敬惕之意不可弛也,复圆后,仍素服行礼。
144
凡日月食,钦天监进所食分数图样。
145
按:国初废左军都督府,而月食则尚沿明制,行礼于此。见汪琬诗集注。康熙后,定日食至礼部,月食至太常寺。惟其时皆朝服行礼,与今制异。
146
养吉斋丛录卷之七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顺治元年,建堂子于长安左门外,玉河桥东。元旦必先致祭于此。其祭为国朝循用旧制,历代祀典所无。又康熙年间定,祭堂子,汉官不随往。故汉官无知者。询之满洲官,亦不能言其详。惟会典诸书所载,自挂纸钱以至司祝、擎神刀、祷祝、歌鄂罗罗,始末毕陈,并无神异之说。祭神殿南向,拜天圜殿北向,上神殿南向。上神殿,即尚钖神亭。按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尚锡之神,即田苗神,其圜殿祝辞,所称钮欢台吉、武笃本贝子,皆不得其缘起。
147
坤宁宫,广九楹。每岁正月、十月祀神于此,赐王公大臣吃肉。至朝祭、夕祭,则每日皆然。宫内西大炕,供朝祭神位;北炕,供夕祭神位。朝以寅卯,夕以未申。祭均用豕,并设香碟、净水及糕。糕以黄苴、稷米为之。朝则司祝擎神刀,诵神歌,三弦琵琶和之以致祝,遂进牲。夕则司祝束腰铃,执手鼓,锵步诵神歌以祷,鼓拍板和之,亦进牲。撤香灶、灯火,展背灯青幕,众退出,阖户。司祝振铃诵歌四次致祷,所谓背灯祭也。既乃卷幕开户,明灯撤供。朝祭神为释加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君,夕祭神为穆哩罕神、画像神、蒙古神,而祝词有阿珲、年锡、安泰阿雅喇、穆哩穆哩哈、纳丹岱珲、纳尔珲 轩初、恩都哩僧固、拜满章京、纳丹延瑚哩、恩都蒙鄂乐、喀屯诺延诸号,中惟丹岱珲为七星之祀。其喀屯诺延,即蒙古神,以先世有德而祀,馀无可考。又背灯祭,四时献鲜,春雏鸡,夏鹅,秋鱼,冬雉。凡祭神供献之际,撒麻以清纽阳止口神。俗谓撒麻太太,即旧会典赞祀女官长、赞祀女官类也。又司香妇长、司香妇、掌爨妇、碓房妇等,皆只承祀事者。又满洲富贵之家,每岁祭神,亦有背灯祭。
148
坤宁宫每日祭神及春秋立竿大祭,皆依昔年盛京清宁宫旧制。凡圣驾东巡盛京,亦必于清宁官举祀神礼。
149
按:嘉庆丙辰,内禅以后,仁宗仍居毓庆宫,故即在毓庆宫立竿祀神,并在宫中行祀灶诸礼。
150
国家最重祭神,有大丧,则百日不举,及复祭,则帏幕器具皆更以新,亦祓除之意。见高宗御制诗注。祀神之先,蒸糕酿醴,以昭吉蠲。祭之日,必于正寝执豕,以致诚恪。
151
祭天、祭神及背蹬献神报、祭求福面猪、祭天去祟、 [一]祭田苗神、祭马神,皆以祝辞为重。乾隆间,详考原宇原音,分别编纂,并绘祭器形式,为书六卷,名满洲祭神祭天典礼。
152
盂春祈谷日,宜用辛。然正月得辛,在立春以后,殊乖乘阳之义。如立春与上辛皆在年内,亦不当隔岁行祭礼。或上辛在正月初四日前,则除夕元旦典礼甚多,宿坛、斋宫皆有窒碍。乾隆初,正月初三 以前值上辛,则改用次辛,或初四得辛,亦用次辛,因值皇太后万寿,有应行典礼也。四十六年以后,遇初四上辛,不复改用矣。嘉庆四年定制,立春后得辛,在正月初四后,则用上辛;初四前,则用次辛。
153
旧制,郊祀惟冬至用燔柴礼,祈谷坛则不燔柴。顺治十七年,命亦行燔柴礼。燔时,柴百数十担,火光烛天,侍班者相去远,尚觉半面发热。
154
南郊殿宇,始仍明旧,曰大享殿,瓦用青、黄、绿三色。乾隆十六年重修,瓦易用纯青,更名祈年殴。
155
北郊大祀,每值望雨之时,即不御辇。并撤卤簿,以示寅畏之意。
156
北郊向无斋宫,乾隆癸亥始创建。然国家惟南郊、祈谷、常雩三大祀始宿坛,前二日宿养心殿,斋宫前一日宿坛内斋宫。馀祀皆即养心殿斋宿而已。又嘉庆间,高宗升配方泽,仁宗斟酌礼宜,特诣雍和宫斋宿,非恒典也。
157
[一]「祟」原作「崇」,据二稿本改。
158
旧制,诣南郊斋宫,御礼轿。乾隆七年,始乘辇。或值石街冰冻难行,仍御礼轿。
159
国初郊祀,奉太祖配享。顺治十四年,乃奉太宗与太祖配享。
160
按:太宗配享,以夏至在迩,冬至尚远,若先方泽,而后圜丘,于序为紊。若俟冬至郊天,方行配享,又觉太迟。命于是年三月,先奉太宗配享圜丘,及夏至配享方泽。康熙六年冬至,奉世祖配享圜丘,越十日即行配享方泽礼。两朝巨典,均是特行。古来因事而郊,不必定在二至也。乾隆元年,遵循旧章,于夏至前行圜丘配享礼,及夏至行方泽配享礼。又按:康熙间,北郊配位之议,学士徐干学、韩荚主改正以西为左,位应西设东向。徐又为地坛配位或问。陈廷敬亦有方泽坛左右辨。议久不决,时诸臣多持两端,既而觇上无改意,检讨毛奇龄为少宰龚鼎孳作北郊配位尊西向议,以和通诸家之说。龚乃昌言曰:仍旧贯,何必改作。
161
遂罢议。此说见顾栋高记。
162
道光庚戊,宣宗上宾。寝宫锚匣有朱谕四条:一不拊庙,一不郊配,一不立五孔桥碑,一裁省陈设冠裳也。郊坛地隘,配位递增,难乎为继。睿虑深远,不惟执谦崇俭而已。文宗以配拊典巨,集王大臣九卿议,有谓宜遵遗命,但升拊而不郊配者。遂两议以上。然功德巍巍,若配天之礼不行,则孝思曷慰 ?故命仍依列圣旧制。后复降旨,升配之礼,即以三祖五宗为定,不得再增。并御制诗章,阐明此义,晅不来兹,盖敬慎之至也。
163
国初郊庙祭器,尚沿明制。徒存其名,皆以瓷盘代之。乾隆间,敕廷臣议,更古制。
164
戊辰冬至,始用之于南郊。自是而诸祀皆用古礼器矣。
165
社稷坛用玉,自乾隆间始。坛上五色土,由涿、霸二州豫办。祭时,坛下司竿四人,以防飞鸟,盖其地林木丛郁也。礼成,大驾还宫时,自午门以内两旁列鼓如乾,同时齐鸣,其声如雷。
166
常雩之礼,乾隆癸亥始举行。监臣于孟夏蠲吉,其在立夏前后,无一定也。书言龙见而雩,占星者自以节候推测,非以孟夏为断。嘉庆癸酉,定议立夏后数日举行。如立夏在三月,则于四月初举行。
167
太庙四孟,时享用朔。元旦典礼繁重,故时享以初十日举行。又凡祭日,圣驾出午门,皆呜锺,惟祭太庙,则伐鼓。
168
太庙沿明旧,戟门外有桥而无水。乾隆间。引金水河之水流经桥下,始协形胜。
169
顺治十三年,建奉先殿于景运门之东。其始,惟祀太祖、太宗,十七年,定四祖合享之礼。
170
雍正元年,于大内寿皇殿及畅春园奉安圣祖御容。乾隆初,就寿皇殿东室奉世宗御容。复于圆明园创殿庑之规为九室,东一室奉世宗御容,所谓安佑宫也。惟时太祖、太宗、世祖及列后圣容,皆于体仁阁尊藏,无展谒献祭之礼。十五年,恭奉列祖列后圣容于寿皇殿,如奉先殿昭穆次序,皆南向按室悬像,行献祭礼。翌日,收奉于殿左之衍庆殿,左曰衍庆,右曰延禧。比祧庙之制。每岁除夕恭悬,元旦瞻拜。嗣后,列宗列后皆于此奉安神御。
171
按:寿皇殿向止三楹,乾隆庚午重建,一视安佑宫之制。工成于六月望日,重安神御。
172
又每年十二月二十一二日,掌仪司奏派恭悬圣容之亲郡王、贝勒、贝子一人,恭收圣容一人。
173
康熙十年、二十一年、三十七年,凡三谒祖陵。世宗在潜邸时,于康熙六十年代祀福陵。
174
乾隆八年、十九年、四十三年、四十八年,凡四诣盛京谒陵。嘉庆十年、二十三年,凡两诣盛京谒陵。
175
曩时陵寝奉安之后,简满、汉大臣数员至陵守护,谓之守陵。率皆曾获愆咎,恩眷衰替者。越数年,仍蒙放还。宣宗晚年命停此例。其谕旨于军机处存记,未奉明发,故外廷鲜有知者。
176
文庙春秋二祭,向皆遣官,世宗乃始亲祭。献帛、爵,向例不跪,雍正四年秋祭忽跪献。
177
世宗曰:「非误也,立献于先师之前,心不安耳。」命记之档案,以为恒制。
178
旧时,京师文庙正殿题榜日「先师庙」,二门曰「庙门」,大门则无书额,盖沿明旧也。
179
乾隆三十三年修葺讫工,御书榜宇,正殿日「大成殿」,二门日「大成门」,殿与门易用黄瓦,大门增「先师庙」额。
180
顺治二年,从祭酒李若琳请,改书「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神位」。盖袭用元武宗旧谧,特不称王耳。十四年,给事中张文光疏言其非,请去「大成文宣」四字,从之。
181
十哲之称,始于唐开元八年。盖四科弟子颜子以下十人也。二十七年,以颜子配享,乃升曾子于十哲,居子夏之次。宋端平二年,升子思子。咸淳三年,曾子、子思子升配享,乃升子张。国朝康熙五十三年,升朱子。乾隆三年,升有子。于是十哲实为十二哲。
182
附录:圣祖尝谓:朱子全书,粹然孔孟之传,宜跻位四配之次。李文贞光地对曰:朱子造诣,诚与四配伯仲,但时世相后千有馀载,一旦位先十哲,恐朱子心有未安。乃定列于十哲之末。
183
康熙三十年,修理阙里圣庙大成等殿五十四间,大成等门六十一间,围房八十八间,估银八万六千零十八两,特发内帑办理。雍正二年,阙里孔庙灾,命山东巡抚陈世倌监修。正殿用黄瓦,两庑用绿 瓦,以黄瓦娘砌屋脊。圣像选内府匠人用脱胎法装壕。定大门名曰「圣时」,二门旦宏道」。
184
孔子父叔梁公,宋真宗时封启圣公。叔梁公以上无封爵,亦未崇祀。雍正元年,封先世五代王爵。叔梁公祠旧称魬圣祠,以合祀五代,易名「崇圣」,改用绿瓦。
185
嘉庆九年,驾幸翰林院,诣先师位行礼。旧典二跪六拜,仁宗特行三跪九拜礼。
186
文庙祭祀,武职副将以下向不与祭。康熙四十九年,太原总兵官马见伯疏请,依文臣一体行礼。兵部议驳,特旨允行。
187
雍正间,以八月二十七日为孔子诞辰,禁屠宰。近日仍循例奏行,而民间鲜有知者。
188
本朝崇祀关帝,宫内祠宇亦多。顺治间封「忠义神武大帝」。旧时惟五月十三日致祭。
189
雍正六年,定春秋二祭,如文庙仪。乾隆、嘉庆以来,屡加封号,纂四库书时,命将三国志之谧改书「忠义」,内府陈设书籍,一律刊正。咸丰间,楚粤逆匪之乱,显佑昭昭,大军克捷,因升春秋二祭为中祀。又前门月城内有关帝庙,香火极盛。曩时南郊礼毕,圣驾人城,必诣庙行香。
190
嘉庆间,御史程世淳请避关帝神讳,增赵累、王甫等从祀。仁宗以前代帝王、往哲明神,其名概不避用,盖临文不讳之义。至关平、周仓塑像,相沿已久,到处皆同,其赵累、王甫遇难事实,史传所载不同,毋庸增设从祀。
191
文昌向不列祀典。嘉庆初,川督勒公保奏言:「五年二月,贼骑至梓潼,见七曲山旗帜森列,遂退,以为神佑昭然信。」仁宗即御书「化成耆定」额,颁七曲山祠。因询大学士朱公圭:二乐城何以无专祠 ?」朱以地安门外有元、明废祠对。乃命步军统领勘修,发帑三千馀金,各官输银一万有奇。六年五月告成,仁宗亲临荐香,行三跪九拜礼。诏礼官依关圣祠典礼,厘定春秋秩祀,复御制七言诗一章,并谕旨刻于石。咸丰六年升中祀。
192
雍正五年,命督、抚委员赴京迎龙神像,一大一小,至各省建祠供奉。
193
祀龙神,行六叩礼,惟云南矿脉龙神,当时部颁礼节,行九叩礼,至今循用未改。宋人杂著多言五龙祠,今山东尚有沿五龙之称者,他省则惟称龙神祠。
194
乾隆七年,始建先蚕坛于西苑之东北隅。皇后亲祭西陵氏之神。月以季春,日以吉巳。从采桑者妃嫔二位,公主、命妇、福晋七人,依三十六禾词例,唱采桑歌,执桑旗者七十人。厥后画孝贤皇后亲蚕图成,命奔藏蚕馆,并系以御制七律,以志追怀贤懿之意。诗云:「农桑并重以身先,创举崇祠荐吉蠲。秋叶哀蝉惊一旦,春风浴茧罢三年。宛看盆手成新卷,益觉椎心忆旧弦。柘馆萧条液池上,分明过眼阅云烟。」浙人重饲蚕,向在斩辕庙祀先蚕,官则未尝致祭也。乾隆五十九年,以蚕为杭嘉湖三府生业所关,先蚕祀典,宜官主之。颁御书匾额,悬轩辕黄帝庙及先蚕后殿。
195
国家有大庆典,遣官祭岳渎。如西海、北海、河渎、长白山皆望祭,馀皆因庙行礼。长白山,清语日果勒敏珊延。望祭于林城西南之温德亨山。乾隆以前,多由京师遣官,后则命各省大员如副都统等致祭,所以恤邮传也。其直省所在山川诸神,及捍灾御患,有封号,建专祠。守土官致祭者百数十区,详会典。
196
按:唐宋以来,祭北岳于直隶之曲阳。明尚书马文升、巡抚胡东贡惑于俗说,请移祀山西之浑源州,礼侍倪岳、礼尚沈鲤驳寝。顺治十七年,刑科给事中粘本盛请改祭于浑源,太常陶正靖尝疏论其误。今仍祭于浑源,未改也。又康熙二十六年,副都御史徐元珙请改望祭北海于混同江,疏略曰:「历代北海祀典,唐望祭洛州,即今河南府;床望祭孟州,即今怀庆府;明亦望祭于陵庆。本朝沿宋、明之旧,仍祀怀庆。臣愚以为岳镇方位,当以天子所都为准,往南而祭北海,义 窃未安。谨按北镇医巫闾山,在今奉天府境,山既为北镇,则北海之祭,应更定于迤北近海地界」云云。事下九卿议,改望祭于混同江。今通礼称祭于山海关。又其时徐干学议,谓宜祭于永平,以医巫闾在辽之广宁,去海远,永平则南临大海也。
197
太山碧霞元君庙,旧时派御前侍卫,或干清门侍卫前往进香,后颇有骚扰驿站者。嘉庆六年后,惟派内务府司员一人,斋香供至山东省城,交巡抚祗领,司员即日出城。四月十四日,或巡抚,或司道一员,斋诣太山。十六日到山,十八日行礼。又京师丫髻山碧霞元君庙,乾隆丙戌,皇太后亲诣拈香。今每岁内务府请派拈香之人,或皇子,或亲、郡王,其期亦以四月十八日。
198
按:都人崇奉元君,随方立庙,称为五顶。以四月十八为元君诞辰,旛华结会,繁丽殊常。如南苑东红门外马驹桥、北红门外南顶,亦尝命皇子等拈香也。又乾隆五年,太山元君庙灾,旧存供献珍物十九煨烬。此后大内所颁,现存者如绣黄缎金龙净十团袍、蓝田石大红鞋带,铜笔、砚,炉、镜、鼎、钹、赤虎料珠、琉璃、金丝等旛,玻璃瓶、甍奔巴瓶壶、磁提梁卣、磁花浇、磁挑竿、磁靶盅、磁靶盌、洋磁五供养,金龙油灯、金轮、银轮、磁轮、银马、银象、银鱼、银螺、银将军、银男、银女、银盖、银罐、银肠、银缴,文竹方瓶、竹如意,玉磬,沈香狮子、女儿香、香盒、香濮,金藏佛塔,纱扇、藤掌扇等,不可殚述。又有玉长三尺五寸,宽八尺,名温凉玉,半温半凉。为乾隆三十六年所供。又供物以盖、鱼、罐、花、轮、螺、缴、肠为一分,名八宝吉祥。
199
乾隆四十四年,仪封决口,久未合龙。高宗以古有沈璧礼河之事,特制白玉璧一,亲制祭文,由驿递往虔祷。
200
明代河臣,以陈公瑄、潘公季驯并称。曩时清江浦有陈专祠,而幡未列祀典。乾隆问,命以陈、潘并祠。本朝河臣最著者,靳公辅而外,齐公苏勒、嵇公曾筠、高公斌次之,先后奉旨于江南建祠。
201
河南河神,最著者为灵佑襄济显惠王。本姓黄,名守才,河南偃师人。世称「黄大王」。
202
乾隆间,以其子孙一人为奉祀生。又顺治间,总河朱公之锡,殁为河神。乾隆间,从阿文成公等请,封助顺永宁佑安侯,世称「朱大王」。
203
养吉斋丛录卷之八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春秋世谱,以女娲为伏羲妹。又卢同因乾凿度兄妹为夫妇之说,以女娲为伏羲妇。盖■言也。而陵殿旧时率壕女像,村妇祈嗣,香火极盛,庙祝因以为利。乾隆间,侍郎金公德瑛奉使往祭,奏请更正,得旨允行。
204
乾隆元年,山东巡抚岳公浚言尧陵在濮州城东南六十里,古雷泽之东谷林庄,明代误建于东平,应改建,以为祭告行礼之所。仍于陵前设尧母灵台,祀配以尧妃中山夫人。其东平之陵,仍令有司时祭。从之。
205
附录:乾隆间,钱侍郎载祭尧陵,辨今尧陵之非,具折奏陈。折凡二十七扣,奉旨申饬。
206
钱先典试江南,解首顾问三艺皆骈体,磨勘,停三科。京师因为对语云:「三篇四六短章,欲于千万人中,大变时文之体;一折廿七余扣,直从五千年后,上追古帝之陵。」康熙二十八年,圣祖谒禹陵,书「地乎天成」额,并敕有司修葺。乾隆十六年,高宗谒禹陵,命督、抚择姒姓子姓一人,世与八品官奉祀。
207
康熙二十四年,圣祖西巡,至西安,遣官祭周文、武、成、康,汉高祖、宣帝,唐高祖、太宗、宣宗陵,以周文王、武王皆圣君,非他帝王可比,命于祭文内书御名致祭。
208
康熙二十三年,驾幸金陵,谒明孝陵。三十八年南巡,复诣孝陵,命求明代后裔,俾守世祀。时以易代既久,无从访察,议寝其事。雍正元年,世宗于圣祖书笥中检出未发谕旨一道,以明太祖崛起布衣,统一方夏,经文纬武,为汉、唐、宋诸君之所未及 [一]其后嗣亦未有如前代荒淫暴虐亡国之迹。欲大廓成例,访其支派一人,量授官职,以奉春秋陈荐,仍令世袭。世宗仰体圣祖如天之心,远法商、周推恩前代之盛,复命访求明室子姓一人,授官永袭,以奉世祀。二年,遂封朱之琏为一等侯,人正白旗。
209
附录:内阁会同吏、礼二部原奏:查镶白旗朱文元一支,系明太祖第三子代简王桂后,崇祯时嗣代简王监洪承畴军,松山之败,为我军所获,侄文元亦被擒。今龙溪尉朱汝健、官学生朱福烈、披甲人朱福瓖等,皆文元子孙,正定知府朱之琏一支,亦代王后。
210
国初,于明陵皆致祭。惟神宗以用兵之嫌,故定议时不之及。顺治八年命祭神宗陵如十二陵例,仍设陵户看守。十四年,又特制崇祯帝陵碑。
211
明世宗永陵,先以尹嘉铨条奏,撤其祭祀。乾隆五十年,高宗谓前明之亡,亡于万历、天启,世宗虽溺意斋醮,尚不至如万历、天启之昏庸失德。其陵寝,仍命一体致祭。
212
金陵有在房山者,明人辽东一役,惑于形家之说,疑与本朝王气相关,遂劚断其地脉,且建关帝庙为厌胜之术。此诚极愚,不知天命之有归也。顺治十四年,遣官修复,立金太祖、世宗陵碑,并令有司时祭。
213
祭历代帝王陵,皆于享殿行礼,无享殿,即就陵寝设坛。惟元陵则望祭。国初定议时,尚未有畅春园,故元太祖、世祖陵,在德胜门外望北致祭。后建畅春诸园,则祭处在御园南矣。嘉庆十四年,梁公上国告祭回京,仁宗询知其地,以为非宜,因命于清河以北,昌平州以南,择地致祭。
214
历代帝王庙,明初祀伏羲以下三十六主。洪武六年,礼臣请专祀创业之主,共十六位,馀二十位,令有司春秋祭于陵寝。则商中宗、高宗,周文王、成王、康王,汉文帝、景帝、武帝、宣帝,魏文帝, [一]「为汉唐宋诸君之所未及」原漏「为」字,衍「所」字,据初稿本改。
215
隋文帝,唐高祖、宪宗、宣宗、周世宗,宋太宗、真宗、仁宗、孝宗、理宗也。嘉靖间,又从给事陈柒议,撤元世祖。我朝顺治二年,增辽太祖,金太祖、世宗,元太祖、世祖,明太祖,共二十二位。嗣礼部尚书王崇简建议,谓商中宗、高宗,周成王、康王,汉文帝,宋仁宗,明孝宗,宜百世祀。部议未允。康熙六十一年,命凡曾在位,除无道被弑、亡国之主外,尽宜人祀。又以明愍帝无甚过失,虽亡国亦宜从祀。于是议增一百四十三位。乾隆四十九年,以原议崇祀辽、金,而不列东、西晋二刚、后五代,又阑入叹之桓、灵。义未允协。
216
因取曩时红本阅之,方知其时廷臣既未详细讨论,而上疏在壬寅十一月,距圣祖大事不数日也。漏略不及更定之故,盖由于此。乃复命廷臣详议。后议增入者,晋元帝、明帝、成帝、康帝、穆帝、哀帝、简文帝,宋文帝、孝武帝、明帝,齐武帝,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陈文帝、宣帝,后唐明宗,后周世宗。撤出者,汉桓帝、灵帝。
217
旧时配享太庙,惟通达、武功、慧哲、宣献四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追论开国诸臣伟伐殊勋及被诬冤抑始末。命浦列澧烈亲王代善、睿忠亲王多尔衮、郑献亲王济尔哈朗、豫通亲王多铎、武肃亲王豪格、克勤郡王岳托牌位配享。次则怡贤亲王允祥、雍正时入配。超勇襄亲王策浚。乾隆时人配。以上诸王,均西向。西则信勇公费英东、宏毅公额亦都、武动工扬古利、果毅公图尔格、雄勇公图赖、忠达公大学士图海、勤襄伯大学士鄂尔泰、大学士张廷玉、鄂、张二人,雍正时定,乾隆时人配。武毅谋勇公尚书兆惠、嘉庆时人配。忠勇公郡王衔大学士傅恒、嘉庆时入配。真诚谋英勇公大学士阿桂、道光时人配。忠锐嘉勇贝子郡王 衔大学士福康安。乾隆时入配。以上十二人均东向,以北为上。
218
按:蒙古亲藩,未有配享者。高宗以额驸策浚,名藩尚主,晋爵亲王,殄靖准夷,功在王室,为两朝勋旧。特命侑食庙廷,令众蒙古知国家崇奖贤劳,中外一体之意。[一] 附录:鄂文端、张文和配享太庙,世宗遣诏载之。乾隆十四年,张乞致仕,面对以身后不获蒙配享为虑,欲要二日为券。高宗以成命久定,亦姑允之,并赐以诗,内一联云:「可例青田原侑庙,漫愁郑国竟摧碑。」而次日谢恩不亲至。大学士九卿即议停罢配享。迨西巡时,随众迎送,又不在道旁叩头。然赐诗,赐冠服诸物,令散秩大臣领侍卫十员往送,礼意尚优渥也。时有皇长于定安亲王之丧,文和尝为师傅,甫过初祭,即南归。高宗谓:「数十年心膂大臣,于朝廷恩谊,恝然不以动心,惟以归荣故乡为念,若于国家无几微系属者。」益恶之。其时太常寺以额驸超勇襄亲王策凌配享位次,奏呈诸臣名单。遂降旨费英东、额亦都诸人皆开国佐命,允宜侑享大烝。即鄂尔泰亦尚有定苗疆、乌蒙诸劳绩,而张实无可配享之理。因列其前后过失,命其自量应配享与否 ?具折回奏。旋奏:「臣无开疆汗马之功,又无经国赞襄之益,年衰识瞀,愆咎日滋,恳罢配享,并治臣罪」云云。遂从大学士九卿议,罢配享,仍留大学士职衔。四川学政朱荃,张亲家也。味本吕留良、严鸿逵案内之人,幸及宽典,迨为学政,以赃私败,因追论文和联姻庇护罪。命罚锾, [一]「中外一体之意」初稿本后有「同治四年,僧忠亲王格林沁配享」句。
219
追缴恩赐物件,免其革职治罪。二十年,卒于家。复奉恩旨,仍遵遣诏配享。又乾隆间,以和琳配享。和琳,大学士和坤弟也。生平有过无功,无配享理。和坤事败,遂撤和琳配享位。
220
乾隆间,盛京建怡贤亲王祠。高宗命将太庙配享之通达郡王、武功郡王、慧哲郡王、宣献郡王及礼烈亲王、饶馀亲王、郑简亲王、颖毅亲王,一并崇祀,额曰「贤王祠」。所司春秋致祭,以昭开国翊运之勋。
221
雍正二年,建昭忠祠,祀开国以来致命尽忠诸臣。八年,建贤良祠于京城白马庙之侧。
222
凡满、汉大臣才德著闻、完名全节者与焉。十年,复命直省于省会各建贤良祠,以祀外任大臣之忠诚、政迹卓然可纪者。又直省建节孝祠,自雍正元年始。
223
附录:乾隆间,以贤良大臣之子孙渐就零替,命督、抚访其嫡裔,如无官或官甚卑者,送部引见候旨。文官七品以上,武官五品以上,则毋庸查奏。
224
定例,阵亡官员始人中外昭忠祠。惟内大臣公海兰察,由西藏回京,以病殁于家,高宗念其出师多年,勋劳甚大,特命人昭忠祠。
225
附录:曹申吉由侍郎出为贵州巡抚,吴三桂叛,曹遂从逆。三桂多忌,降者往往被戮。
226
三桂 死,同党复相仇杀。滇平之后,曹不知所终。当时以传闻之讹,人昭忠祠。乾隆间,钦定国史列传列曹于逆臣传中,而祀典未撤。嘉庆七年,礼臣始奏,撤其位。又乾隆二十年,江西进士胡中藻以坚磨生诗悖逆肆市。胡为鄂文端尔泰门生,故党于文端。刊其诗者巡抚鄂昌,文端侄也。于是文端撤出贤良祠。又乾隆四十三年,以举人徐述夔一柱楼诗狂诞悖逆,而为述夔作传者,沈德潜也。高宗以其颂美逆词,追夺官爵、宫衔、谧典,撤乡贤祠位,并仆赐祭葬碑文。
227
入祀乡贤,例由疆臣奏请,礼臣核议。道光乙巳,以原任大学士卢文肃荫溥持躬清慎,品学端醇,特旨人祀,不交部议。
228
顺治八年,定五祀之制。中溜门二祀,太常寺掌之。户灶井三祀,内务府掌之。详见会典诸书。自顺治至康熙[一]无亲行祀灶之事。雍正间,始于十二月二十三日于坤宁宫祀神,并面南设天地神位,行九拜礼;东厨灶神,行三叩礼。乾隆后,皆遵行之。所谓有其举之,莫敢废也。
229
黄羊祀灶,古有其说。今十二月二十二日,乾清门侍卫至南苑猎取黄羊,以二十三日回京,供大内 [一]「自顺治至康熙」原无此句,据初稿本补。祭灶之用。
230
谨按:嘉庆御制诗初集毓庆宫小除夜八韵云:「嘉平小除夜,媚灶用黄羊。典纪千门遍,礼传五祀详。飶芳袅鼎篆,精洁列盘糖。」足证小除夕宫中祀灶之礼。
231
王、贝勒等有内廷差使应直宿者,十二月二十三日皆给假回家祭灶,以散秩大臣代直。
232
大内祀灶用钖,俗谓灶糖。每岁十二月,奉天内务府备贡运京,谓之糖贡。
233
每年二月,掌仪司奏派祭黄木绅之大臣。黄木厂在京师东直们外。其木长六丈馀,横卧于地,骑者隔木不相见。土人称曰神木。相传明初建些乐时,自南方■致者。或谓应甲乙生气。高宗有御制神木行七古一首。
234
向例,郊坛宗庙,以太常寺为专司,而宗伯不莅其事。乾隆十四年,命隶礼部职掌。
235
旧时斋宫宵漏下,呜画角严鼓以为节。乾隆十四年,高宗谓斋者耳不听乐,此非所以专致其精明也。敕议停止。
236
明洪武时,改定祭品祭器。然祭器虽存古名,而仍代以瓷。高宗始命考按经典,范铜为器,颁之阙里,而坛庙犹未暇及也。后复命考制绘图,一律更造。
237
因事祗告之礼,旧时不用乐。故祈雨告祭,停止作乐。高宗谓.祭祀用乐,乃事神之礼,与斋戒撤悬[一]者不同,且乐所以通阴阳之气也,于祈雨宜。仍令用乐。
238
乾隆二年例,直省坛庙,以布政使为主祭官,督、抚为陪祭官。道员驻札之地,以府、州、县为主祭官,以系地方正印官也。然属官主祭,上官陪祭,于名分殊未安。后山西布政使多纶奏及之,遂更定如今制。
239
旧时,大学士不陪祀,盖因明代大学士列五品,在尚书下。文官以尚书为冠,则大学士已在其中。我朝定大学士为一品,而陪祀之例,仍循旧定自尚书以下,故大学士遂不陪祀。
240
乾隆十三年,始改定为大学士以下,斋戒陪祀。
241
[一]「撤悬」初稿本及皇朝文献通考作「彻悬」。
242
乾隆十八年,增制祈雨、报雨乐章。嘉庆十二年,增制祈晴、报晴乐章。
243
乾隆十七年定,凡大雩不用乐,以舞童十六人衣皂衣,为二行,舞而歌御制云汉诗八章。
244
新正,圣驾进宫,例设仪仗,若是日值斋戒之期,则停止。
245
祭祀斋戒,进铜人。初在武英殿,后改设太和殿,后又改设干清们。康熙时已然。其事始隶礼部,后隶太常寺。康熙时已然。铜人西向,铜牌南向。斋戒日期,王大臣悬斋戒牌,自雍正十年始。即前明祀牌之义。或银或象牙,长约四寸,广二寸,悬于衣襟之前。
246
朝鲜岁进糯米四十石,盛京留三石五斗四升,官三仓实收一二十六石四斗六升,供四时飨祀粢盛之用。
247
按:康熙时,南书房翰林查慎行五月朔日赐高丽米粽恭纪诗注:上谕云:「此米本出自高丽,太宗朝,岁贡百石,为端午上供」云云。是朝鲜贡米已久。雍正五年,减去稻米三十石,江米三十石,每岁贡江米四十石。江米即糯米。
248
每岁除夕,祭太庙,分献爵帛之王公,皆赐绸缎。
249
先农坛围墙内,有地一千七百亩。旧以二百亩给坛户,种五谷蔬菜,以供祭祀,其一千五百亩,岁纳租银二百两,储修葺之需。康熙间,将地拨与园头,粢盛无所从出。雍正元年,命清还地亩,仍给太常寺坛户耕种。
250
祭祀祝版皆清文。满官读祝,须声音宏亮,高下得宜。其人临时简派,皆由太常寺赞礼郎出身者。官至一品,不复开列。然一时无其人,虽尚书亦有派读祝者。赞礼亦清语。习其业者,日夜演赞,务极宏远之音。累月经年,乃就娴熟。选充斯职,即获翎顶。既与骏奔之列,襄赞无误,多有晋品秩、换花翎者。京师谴语云:「十年牕下苦,不及一声嗥。」盖谓此也。
251
养吉斋丛录卷之九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旧时殿试策用四六。顺治己丑科,命除四六旧套。初试于天安门外,嗣礼部请试于太和殿之东、西阁阶下,遇风雨试于殿东、西两庑。雍正元年十月二十七日殿试,天甚寒,特恩试于殿内。令銮仪卫军校代携考具,内赐食物炉火。策士列坐殿内,盖防于此。是年九月会试。乾隆五十四年,始试于保和殿。
252
按:陆清献公年谱:康熙九年三月朔殿试,至太和殿前行礼毕,殿上传策问下,皆跪受,起就位,单东双西,皆立书。以立书二字言之,似当日廷试,与今之就矮桌蜷坐而书有异。
253
顺治九年王辰科殿试,分满、汉两榜。蒙古归满榜,汉军归汉榜。满状元为麻勒吉,赐进士及第出身及一甲授职,并与汉榜同。选赛冲阿等六人为庶吉士。十二年乙未科,亦分两榜,如壬辰例。此后皆满、蒙、汉合为一榜,而满洲、蒙古、汉军无人一甲者。至同治四年乙丑科,以蒙古崇绮为状元,汉军杨霁为探花,为二百馀年所未有。
254
殿试有次晨交卷者,更长人倦,防闲不能周,且非慎重殿廷重地之道。乾隆四十六年,定交卷以日人为度,不给烛,不完卷者,准列三甲末。
255
旧时廷试读卷诸臣,各觅公所分住,地非镇院,人得自由,三五日始行进呈。乾隆二十五年,始定会集文华殿衡校刻期竣事之例。又策目问条,向由内阁豫拟。二十六年,奉谕禁止,以杜泄漏揣摩之弊。命读卷官于殿试前一日密拟八条进,候钦定四条,然后撰策问。间有非读卷官原拟者,如乾隆癸丑问「保泰持盈」一条,即特命发问。
256
旧时二月会试,三月发榜,四月初殿试。康熙丁丑则七月十三日殿试,十七日传胪。自改三月会试以后,四月发榜,五月初殿试。乾隆十年,改四月二十六日殿试,五月初一 [一]传胪。二十五年,以磨勘故,于五月五日殿试,初十传胪。二十六年,念士子守候时久,命速磨勘,于四月二十一日殿试,二十五日传胪。至今沿其制,间有因他故随时酌定者。
257
附录:道光癸巳科,本定四月二十四日拆弥封,迨圣驾由园回宫,中路以孝慎皇后疾亟,复折回,改于二十九日在园拆弥封,引见前十本。是日申刻,孝慎皇后升遐。次日为五月朔,停升殿 [一]「初一」原作「初十」,据整理稿本改。
258
传胪典礼,仅将金榜张挂,而一甲三人归第宴集之事皆辍。缟素二十七日后,始朝考。
259
六月朔引见授职。
260
殿试进呈十卷,向系预拆弥封。乾隆二十六年,命阅定甲乙,再拆弥封。
261
旧例,廷试策冒十四行,后改八行,卷尾空白十四行,后改十行。至「钦惟干冒」四字,必在行末,则新旧例同。又策式,有臣草茅新进云云。迨宗室应试后,改用末学新进字。
262
近制,殿试读卷官八人,康熙间或多至十四人,雍正元年十二人。其标识优劣有〇,有厶,有、,有
,有ㄨ。若标识大相悬绝,察看标识大臣具奏请旨。故第一阅者用〇,则后阅者不用
,第一阅者用
,则后阅者不用〇,而甲第名次之先后已默定矣。
263
附录:康熙戊辰殿试,仁和凌绍雯用清、汉合璧体书,置二甲末。
264
雍正三年,准从前殿试违式事故李徽等二十五人再行殿试。此特恩也。
265
殿试卷,例以前十本进呈。惟乾隆庚辰年,尚书秦蕙田等奏十奉外尚有佳卷,特旨许以十二奉进。是科十四名以前皆人翰林。至乙卯年恩科,大学士和砷读卷,奏称无佳策,止取八本呈览。是科状元王公以衔,即会元王公以鋙胞兄;探花潘公世璜,又前科状元潘公世恩从兄。世称盛事。
266
殿试传胪日,鸿胪寺官唱一甲三人,二甲第一人,三甲第一人。又一甲三人,唱名三次,以寓慎重之意。胪传毕,赞礼官引状元、榜、探前趋至殿陛下迎榜。抵陛,状元稍前进,立中陛石上。榜亭出,一甲三人随之由午门正中而出。亲王、宰相无此异数。顺天府尹于东长安门外设彩棚,为鼎甲递酒、簪花,备执事送归第。胪传次日,新进士赴礼部宴,堂西北悬飞龙画轴,设香案谢恩。见石韫玉独学庐诗注。
267
传胪后,状元率诸进士上表谢恩。表式则前一科状元授之,报以银五十两。相传表文为刘黄冈撰,迄今未尝改作。录之以存其式。缮表则内阁供事之役,亦酬五十金,旧例也。赐进士及第第一甲第一名臣某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伏以风云通黼座,太平当利见之期:日月丽亨衢,多士协汇征之吉。书
URN: ctp:ws210071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