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第一卷

《第一卷》[View] [Edit] [History]

1
《周易本義》卷一
2
周易上經周,代名也。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其辭則文王、周公所繫,故繫之周。以其簡袠重大,故分為上下兩篇。《經》則伏羲之畫,文王、周公之辭也。並孔子所作之《傳》十篇,凡十二篇。中間頗為諸儒所亂。近世晁氏始正其失,而未能盡合古文。呂氏又更定著為《經》二卷、《傳》十卷,乃復孔氏之舊云。
3
乾下,乾上。
4
乾:元亨利貞。乾,渠焉反。六畫者,伏羲所畫之卦也。「⚊」者,奇也,陽之數也。乾者,健也,陽之性也。本注乾字,三畫卦之名也。下者,內卦也;上者,外卦也。經文乾字,六畫卦之名也。伏羲仰觀俯察,見陰陽有奇耦之數,故畫一奇以象陽,畫一耦以象陰。見一陰一陽有各生一陰一陽之象,故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見陽之性健,而其成形之大者為天,故三奇之卦,名之曰乾,而擬之於天也。三畫已具,八卦已成,則又三倍其畫,以成六畫,而於八卦之上,各加八卦,以成六十四卦也。此卦六畫皆奇,上下皆乾,則陽之純而健之至也。故乾之名,天之象,皆不易焉。元亨利貞,文王所系之辭,以斷一卦之吉凶,所謂《彖辭》者也。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貞,正而固也。文王以為乾道大通而至正,故於筮得此卦,而六爻皆不變者,言其占當得大通,而必利在正固,然後可以保其終也。此聖人所以作《易》,教人蔔筮,而可以開物成務之精意。餘卦放此。
5
初九,潛龍勿用。潛,捷言反。初九者,卦下陽爻之名。凡畫卦者,自下而上,故以下爻為初。陽數九為老,七為少,老變而少不變,故謂陽爻為九。潛龍勿用,周公所系之辭,以斷一爻之吉凶,所謂《爻辭》者也。潛,藏也。龍,陽物也。初陽在下,未可施用,故其象為潛龍。其占日勿用。凡遇乾而此爻變者,當觀此象,而玩其占也。餘爻放此。
6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見龍」之見,賢遍反。卦內「見龍」並同。二,謂自下而上,第二爻也。後放此。九二,剛健中正,出潛離隱,澤及於物,物所利見,故其象為見龍在田,其占為利見大人。九二雖未得位,而大人之德已著,常人不足以當之,故值此爻之變者,但為利見此人而已。蓋亦謂在下之大人也。此以爻與占者相為主賓,自為一例。若有見龍之德,則為利見九五在上之大人矣。
7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陽爻。三,陽位。重剛不中,居下之上,乃危地也。然性體剛健,有能乾{乾惕厲之象,故其占如此。君子,指占者而言。言能憂懼如是,he 則雖處危地而無咎也。
8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躍,羊灼反。或者,疑而未定之辭。躍者,無所緣而絕於地,特未飛爾。淵者,上空下洞,深昧不測之所。龍之在是,若下于田,或躍而起,則向乎天矣。九陽四陰,居上之下,改革之際,進退未定之時也。故其象如此,其占能隨時進退,則無咎也。
9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剛健中正以居尊位,如以聖人之德,居聖人之位。故其象如此,而占法與九二同,特所利見者在上之大人爾。若有其位,則為利見九二在下之大人也
10
上九,亢龍有悔。亢,苦浪反上者,最上一爻之名。亢者,過於上而不能下之意也。陽極於上,動必有悔,故其象占如此。
11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用九,言凡筮得陽爻者,皆用九而不用七。蓋諸卦百九十二陽爻之通例也。以此卦純陽而居首,故於此發之,而聖{{人因系之辭,使遇此卦而六爻皆變者,即此占之。蓋六陽皆變,剛而能柔,吉之道也,故為「群龍無首」之象,而其占為如是,則吉也。《春秋傳》曰:「《乾》之《坤》,曰:『見群龍無首,吉。』」蓋即純《坤》卦辭「牝馬之貞,先迷後得,東北喪朋」之意。
12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彖,吐亂反。「彖」,即文王所系之辭。「傳」者,孔子所以釋經之辭也。後凡言傳者,放此。此專以天道明乾義,又析「元亨利貞」為四德以發明之。而此一節,首釋元義也。大哉,歎辭。元,大也,始也。乾元,天德之大始。故萬物之生,皆資之以為始也。又為四德之首,而貫乎天德之始終,故曰統天。
13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施,始豉反。卦內同。此釋《乾》之「亨」也。
14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始,即元也。終,謂貞也。不終則無始,不貞則無以為元也。此言聖人大明乾道之終始,則見卦之六位各以時成,而乘此六陽以行天道,是乃聖人之元亨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變者,化之漸。化者,變之成。物所受為性,天所賦為命。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各正者,得於有生之初。保合者,全於已生之後。此言乾道變化,無所不利,而萬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以釋利貞之義也。
15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聖人在上,高出於物,猶乾道之變化也。萬國各得其所而咸寧,猶萬物之各正性命而保合、太和也。此言聖人之利貞也,蓋嘗統而論之。元者,物之始生,亨者,物之暢茂,利則向於實也,貞則實之成也。實之既成,則其根蒂脫落,可復種而生矣,此四德之所以循環而無端也。然而四者之間,生氣流行,初無間斷,此元之所以包四德而統天也。其以聖人而言,則孔子之意,蓋以此卦為聖人得天位,行天道,而致太平之占也。雖其文義有非文王之舊者,然讀者各以其意求之,則並行而不悖也。《坤》卦放此。
16
《象》曰:天行健,君子
17
以自彊不息。象者,卦之上下兩象,及兩象之六爻,周公所繫之辭也。天,《乾》卦之象也。凡重卦皆取重義,此獨不然者,天一而已。但言天行,則見其一日一周,而明日又一周。若重複之象,非至健不能也。君子法之,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剛,則自彊而不息矣。
18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陽,謂九。下,謂潛。
19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復,芳服反。本亦作「覆」。反復,重複踐行之意。
20
「或躍在淵」,進無咎也。可以進而不必進也。
21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造,徂早反。造,猶作也。
22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言陽剛不可為物先,故六陽皆變而吉。「天行」以下,先儒謂之《大象》。「潛龍」以下,先儒謂之《小象》。後放此。
23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長,丁丈反。下「長人」同。幹,古旦反。此篇申《彖傳》、《象傳》之意,以盡《乾》、《坤》二卦之蘊,而餘卦之說,因可以例推云。元者,生物之始,天地之德,莫先於此,故於時為春,於人則為仁,而眾善之長也。亨者,生物之通,物至於此,莫不嘉美,故於時為夏,於人則為禮,而眾美之會也。利者,生物之遂,物各得宜,不相妨害,故於時為秋,於人則為義,而得其分之和。貞者,生物之成。實理具備,隨在各足,故於時為冬,於人則為智,而為眾事之幹。幹,木之身而枝葉所依以立者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以仁為體,則無一物不在所愛之中,故足以長人。嘉其所會,則無不合禮。使物各得其所利,則義無不和。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所謂知而弗去者也,故足以為事之幹。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非君子之至健,無以行此,故曰「乾:元、亨、利、貞」。此第一節,申《彖傳》之意,與《春秋傳》所載穆姜之言不異,疑古者已有此語。穆姜稱之,而夫子亦有取焉,故下文別以子曰表孔子之辭。蓋傳者欲以明此章之為古語也。
24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樂,音洛。確,苦學反。龍德,聖人之德也,在下故隱。易,謂變其所守。大抵《乾》卦六爻,《文言》皆以聖人明之,有隱顯而無淺深也。
25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行,下孟反。邪,似嗟反。正中,不潛而未躍之時也。常言亦信,常行亦謹,盛德之至也。閑邪存其誠,無斁亦保之意。言君德也者,釋大人之為九二也。
26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脩業。忠信,所以進德也。脩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幾,音機。忠信,主於心者,無一念之不誠也。脩辭見於事者,無一言之不實也。雖有忠信之心,然非脩辭立誠,則無以居之。知至至之,進德之事,知終終之,居業之事,所以終日乾乾而夕猶惕若者,以此故也。可上可下,不驕不憂,所謂無咎也。
27
九四曰或曜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脩業,欲及時也,故無咎。」離,去聲。內卦以德學言,外卦以時位言。進德脩業,九三備矣。此則欲其及時而進也。
28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應,去聲。作,起也。物,猶人也。覩,釋利見之意也。本乎天者,謂動物,本乎地者,謂植物。物各從其類。聖人,人類之首也。故興起於上,則人皆見之。
29
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賢人在下位,謂九五以下。無輔,以上九過高志滿,不來輔助之也。此第二節,申《象傳》之意。
30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舍,音捨。言未為時用也。
31
「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未遽有為,姑試其可。
32
「飛龍在天」,上治也。治,平聲。居上以治下。
33
「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治,去聲。言乾元用九,見與他卦不同。君道剛而能柔,天下無不治矣。此第三節,再申前意。
34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雖不在上位,然天下已被其化。
35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時,當然也。
36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離下而上,變革之時。
37
「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天德,即天位也。蓋唯有是德,乃宜居是位,故以名之。
38
「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剛而能柔,天之法也。此第四節,又申前意。
39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始則必亨,理勢然也。
40
「利貞」者,性情也。收斂歸藏,乃見性情之實。
41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始者,元而亨也。利天下者,利也。不言所利者,貞也。或曰:《坤》利牝馬,則言所利矣。
42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剛以體言,健兼用言中者,其行無過不及。正者,其立不偏。四者,乾之德也。純者,不雜於陰柔。粹者,不雜於邪惡。蓋剛健中正之至極而精者,又純粹之至極也。或疑乾剛無柔,不得言中正者,不然也。天地之間,本一氣之流行,而有動靜爾。以其流行之統體而言,則但謂之乾而無所不包矣;以其動靜分之,然後有陰陽剛柔之別也。
43
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旁通,猶言曲盡。
44
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言聖人時乘六龍以御天,則如天之雲行雨施而天下平也。此第五節,復申首章之意。
45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行,並去聲。「未見」之見,音現。成德,已成之德也。初九固成德,但其行未可見爾。
46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蓋由四者以成大人之德。再言君德,以深明九二之為大人也。
47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重,平聲。下同。重剛,謂陽爻陽位。
48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無咎。九四非重剛,重字疑衍。在人,謂三。或者,隨時而未定也。
49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夫,音扶。先、後,並去聲。大人,即釋爻辭所利見之大人也。有是德而當其位,乃可以當之。人與天地鬼神,本無二理,特蔽於有我之私,是以梏於形體而不能相通。大人無私,以道為體,曾何彼此先後之可言哉?先天不違,謂意之所為,默與道契。後天、奉天,謂知理如是,奉而行之。回紇謂郭子儀曰:「蔔者言,此行當見一大人而還。」其占蓋與此合。若子儀者,雖未及乎夫子之所論,然其至公無我,亦可謂當時之大人矣。
50
〇「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喪,去聲。〇所以動而有悔也。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知其理勢如是,而處之以道,則不至於有悔矣,固非計私以避害者也。再言其唯聖人乎,始若設問,而卒自應之也。此第六節,復申第二、第三、第四節之意。
51
坤下,坤上。
52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牝,頻忍反。喪,去聲。⚋者,耦也,陰之數也。坤者,順也,陰之性也。註中者,三畫卦之名也;經中者,六畫卦之名也。陰之成形,莫大於地。此卦三畫皆耦,故名坤而象地。重之又得坤焉,則是陰之純,順之至,故其名與象皆不易也。牝馬,順而健行者,陽先陰後,陽主義,陰主利。西南,陰方,東北,陽方。安,順之為也。貞,健之守也。遇此卦者,其占為大亨,而利以順健為正。如有所往,則先迷後得而主於利。往西南則得朋,往東北則喪朋,大抵能安於正則吉也。
53
〇《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此以地道明坤之義,而首言元也。至,極也,比大義差緩。始者,氣之始;生者,形之始。順承天施,地之道也。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疆,居良反。下同。言亨也。德合無疆,謂配乾也。}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言利貞也。馬,乾之象,而以為地類者。牝,陰物,而馬又行地之物也。行地無疆,則順而健矣。柔順利貞,坤之德也。「君子攸行」,人之所行如坤之德也。所行如是,則其占如下文所云也。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陽大陰小,陽得兼陰,陰不得兼陽。故坤之德,常減於乾之半也。東北雖喪朋,然反之西南,則終有慶矣。安貞之吉,應地無疆。安而且貞,地之德也。
54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地,坤之象。亦一而已,故不言重,而言其勢之順,則見其高下相因之無窮,至順極厚而無所不載也。
55
初六,履霜,堅冰至。六,陰爻之名。陰數六老而八少,故謂陰爻為六也。霜,陰氣所結,盛則水凍而為冰。此爻陰始生於下,其端甚微,而其勢必盛,故其象如履霜,則知堅冰之將至也。夫陰陽者,造化之本,不能相無,而消長有常,亦非人所能損益也。然陽主生,陰主殺,則其類有淑慝之分焉。故聖人作《易》,於其不能相無者,既以健順仁義之屬明之,而無所偏主。至其消長之際,淑慝之分,則未嘗不致其扶陽抑陰之意焉。蓋所以贊化育而參天地者,其旨深矣。不言其占者,謹微之意,已可見於象中矣。《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凝,魚陵反。馴,似遵反。按,《魏志》作「初六,履霜」,今當從之。馴,順習也。
56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柔順正固,坤之直也。賦形有定,坤之方也。德合無疆,坤之大也。六二柔順而中正,又得坤道之純者。故其德內直外方而又盛大,不待學習而無不利。占者有其德,則其占如是也。《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57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六陰三陽,內含章美,可貞以守。然居下之上,不終含藏,故或時出而從上之事,則始雖無成,而後必有終。爻有此象,故戒占者有此德,則如此占也。《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知,音智。
58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括,古活反。譽,音餘,又音預。括囊,言結囊口而不出也。譽者,過實之名。謹密如是,則無咎而亦無譽矣。六四重陰不中,故其象占如此。蓋或事當謹密,或時當隱遁也。《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59
六五,黃裳,元吉。黃,中色。裳,下飾。六五,以陰居尊,中順之德,充諸內而見於外,故其象如此。而其占為大善之吉也。占者德必如是,則其占亦如是矣。《春秋傳》:南蒯將叛,筮得此爻,以為大吉。子服惠伯曰:「忠信之事則可,不然必敗。外彊內溫,忠也,和以率貞,信也。故曰:黃裳,元吉。黃,中之色也。裳,下之飾也。元,善之長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飾,事不善,不得其極。且夫《易》不可以占險,三者有闕,筮雖當,未也。」後蒯果敗。此可以見占法矣。
60
《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在中而見於外也。
61
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陰盛之極,至與陽爭,兩敗俱傷。其象如此,占者如是,其凶可知。《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62
用六,利永貞。用六,言凡筮得陰爻者,皆用六而不用八。亦通例也。以此卦純陰而居首,故發之。遇此卦而六爻俱變者,其占如此辭。蓋陰柔而不能固守,變而為陽,則能永貞矣。故戒占者以利永貞,即《乾》之利貞也。自《坤》而變,故不足於元亨云。《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初陰後陽,故曰大終。
63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剛、方,釋牝馬之貞也。方,謂生物有常。後得主而有常程傳曰:主下當有利字。含萬物而化光。復明亨義。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復明順承天之義。此以上,申《彖傳》之意。
64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古字順、慎通用,按此當作慎,言當辯之於微也。
65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此以學而言之也。正,謂本體。義,謂裁制。敬,則本體之守也。直內、方外,《程傳》備矣。不孤,言大也。疑故習而後利,不疑則何假於習。傳曰:「直,言其正也,方,言其義也。君子主敬以直其內,守義以方其外。敬立而內直,義形而外方。義形於外,非在外也。敬義既立,其德盛矣。不期大而大矣,德不孤也。無所用而不周,無所施而不利,孰為疑乎?」
66
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
67
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無咎,無譽。」蓋言謹也。
68
君子黃中通理黃中,言中德在內。釋「黃」字之義也。正位居體雖在尊位,而居下體。釋「裳」字之義也。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美在其中,復釋黃中。暢于四支,復釋居體。
69
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為,於偽反。離,力智反。夫,音扶。疑,謂鈞敵而無小大之差也。坤雖無陽,然陽未嘗無也。血,陰屬,蓋氣陽而血陰也。玄黃,天地之正色,言陰陽皆傷也。此以上,申《象傳》之意。
70
震下,坎上。
71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屯,張倫反。震坎,皆三畫卦之名。震,一陽動于二陰之下,故其德為動,其象為雷。坎,一陽陷於二陰之間,故其德為陷、為險,其象為雲、為雨、為水。屯,六畫卦之名也,難也,物始生而未通之意。故其為字,象屮穿地始出而未申也。其卦以震遇坎,乾、坤始交而遇險陷,故其名為屯。震動在下,坎險在上,是能動乎險中。能動雖可以亨,而在險,則宜守正,而未可遽進。,故筮得之者,其占為大亨而利於正,但未可遽有所往耳。又,初九,陽居陰下,而為成卦之主,是能以賢下人,得民而可君之象。故筮立君者,遇之則吉也。
72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難,去聲。六二《象》同。以二體釋卦名義。始交,謂震。難生,謂坎。
73
動乎險中,大亨貞。以二體之德釋卦辭。動,震之為也。險,坎之地也。自此以下,釋「元亨利貞」,乃用文王本意。
74
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以二體之象釋卦辭。雷,震象。雨,坎象。天造,猶言天運。草,雜亂。昧,晦冥也。陰陽交而雷雨作,雜亂晦冥,塞乎兩間。天下未定,名分未明,宜立君以統治,而未可遽謂安寧之時也。不取初九爻義者,取義多端,姑舉其一也。
75
《象》曰:雲雷,屯,君子以經綸。坎不言水而言雲者,未通之意。經綸,治絲之事。經引之,綸理之也。屯難之世,君子有為之時也。
76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磐,步幹反。磐桓,難進之貌。屯難之初,以陽在下,又居動體,而上應陰柔險陷之爻,故有磐桓之象。然居得其正,故其占利於居貞。又本成卦之主,以陽下陰,為民所歸,侯之象也。故其象又如此,而占者如是,則利建以為侯也。
77
《象》曰:雖磐桓,志行正也。以貴下賤,大得民也。下,遐嫁反。
78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邅,張連反。乘,繩澄反,又音繩。班,分布不進之貌。字,許嫁也。《禮》曰:「女子許嫁,笄而字。」六二,陰柔中正,有應於上,而乘初剛,故為所難而邅回不進。然初非為寇也,乃求與己為婚媾耳。但己守正,故不之許,至於十年,數窮理極,則妄求者去,正應者合,而可許矣。爻有此象,故因以戒占者。
79
《象》曰:六二之難,乘剛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80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幾,音機。舍,音捨。《象》同。〇陰𣐱居下,不中不正,上無正應,妄行取困,為逐鹿無虞陷入林中之象。君子見幾,不如舍去。若往逐而不舍,必致羞吝。戒占者宜如是也。
81
《象》曰:「即鹿無虞」,以從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窮也。
82
〇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陰柔居屯,不能上進,故為乘馬班如之象。然初九守正居下,以應於己,故其占為下求婚媾則吉也。《象》曰:求而往,明也。
83
〇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九五雖以陽剛中正居尊位,然當屯之時,陷於險中,雖有六二正應,而陰柔才弱,不足以濟。初九得民於下,眾皆歸之。九五坎體,有膏潤而不得施,為屯其膏之象。占者以處小事,則守正猶可獲吉,以處大事,則雖正而不免於凶。《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施,始豉反。
84
〇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陰柔無應,處屯之終。進無所之,憂懼而已。故其象如此。《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長,直良反。
85
坎下,艮上。
86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告,音谷。三,息暫反。瀆,音獨。艮,亦三畫卦之名。一陽止於二陰之上,故其德為止,其象為山。蒙,昧也,物生之初,蒙昧未明也。其卦以坎遇艮,山下有險,蒙之地也,內險外止,蒙之意也。故其名為蒙。「亨」以下,占辭也。九二,內卦之主,以剛居中,能發人之蒙者,而與六五陰陽相應。故遇此卦者,有亨道也。我,二也。童蒙,幼稚而蒙昧謂五也。筮者明,則人當求我而其亨在人。筮者暗,則我當求人而亨在人求我者,當視其可否而應之。我

求人者,當致其精一而扣之。而明者之養蒙,與蒙者之自養,又皆利於以正也。}}

87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以卦象,卦德釋卦名,有兩義。
88
「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以卦體釋卦辭也。九二以可亨之道,發人之蒙,而又得其時之中,謂如下文所指之事,皆以亨行而當其可也。志應者,二剛明,五柔暗,故二不求五,而五求二,其志自相應也。以剛中者,以剛而中,故能告而有節也。瀆,筮者二三,則問者固瀆,而告者亦瀆矣。蒙以養正,乃作聖之功,所以釋「利貞」之義也。
89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行,下孟反。六三《象》同。泉,水之始出者,必行而有漸也。
90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說,吐活反。桎,音質。梏,古毒反。以陰居下,蒙之甚也。占者遇此,當發其蒙。然發之之道,當痛懲而暫舍之,以觀其後。若遂往而不舍,則致羞吝矣。戒占者當如是也。《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發蒙之初,法不可不正。懲戒所以正法也。
91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九二以陽剛為內卦之主,統治群陰,當發蒙之任者。然所治既廣,物性不齊,不可一概取必。而爻之德剛而不過,為能有所包容之象。又,以陽受陰,為納婦之象。又,居下位而能任上事,為子克家之象。故占者有其德而當其事,則如是而吉也。《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指二五之應。
92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取,七具反。六三陰柔,不中不正,女之見金夫而不能有其身之象也。占者遇之,則其取女必得如是之人,無所利矣。金夫,蓋以金賂己而挑之,若魯秋胡之為者。《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順,當作「慎」。蓋「順」、「慎」古字通用。《荀子》「順墨」作「慎墨」,且「行不慎」,於經意尤親切,今當從之。
93
六四,困蒙,吝。既遠于陽,又無正應,為困於蒙之象。占者如是,可羞吝也。能求剛明之德而親近之,則可免矣。《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遠,于萬反。實,葉韻去聲。
94
六五,童蒙,吉。柔中居尊,下應九二,純一未發,以聽於人,故其象為童蒙,而其占為如是,則吉也。《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95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以剛居上,治蒙過剛,故為擊蒙之象。然取必太過,攻治太深,則必反為之害。惟捍其外,誘以全其真純,則雖過於嚴密,乃為得宜。故戒占者如此。凡事皆然,不止為誨人也。《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禦寇以剛,上下皆得其道。
96
乾下, 坎上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需,待也。以乾遇坎,乾健坎險,以剛遇險,而不遽進以陷於險,待之義也。孚,信之在中者也。其卦九五以坎體中實,陽剛中正而居尊位,為有孚得正之象。坎水在前,乾健臨之,將涉水而不輕進之象。故占者為有所待,而能有信,則光亨矣。若又得正,則吉,而利涉大川。正固無所不利,而涉川尤貴於能待,則不欲速而犯難也。
97
《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此以卦德釋卦名義。
98
「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以卦體及兩象釋卦辭。
99
《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上,上聲。樂,音洛。雲上於天,無所復為,待其陰陽之和而自雨爾。事之當需者,亦不容更有所為,但飲食宴樂,俟其自至而已。一有所為,則非需也。
100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無咎。郊,曠遠之地,未近於險之象也,而初九陽剛,又有能恒於其所之象,故戒占者能如是,則無咎也。
101
《象》曰:「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恒,無咎」,未失常也。難,去聲。
102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終吉。沙,則近於險矣。言語之傷,亦災害之小者。漸進,近坎,故有此象。剛中能需,故得終吉。戒占者當如是也。
103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吉終也。衍,以善反。衍,寬意。以寬居中,不急進也。
104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泥,將陷於險矣。寇,則害之大者。九三去險愈近,而過剛不中,故其象如此。
105
《象》曰:「需于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外,謂外卦。敬慎不敗,發明占外之占。聖人示人之意切矣。
106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血者,殺傷之地。穴者,險陷之所。四交坎體,入乎險矣,故為需于血之象。然柔得其正,需而不進,故又為出自穴之象。占者如是,則雖在傷地,而終得出也。
107
《象》曰:「需于血」,順以聽也。
108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酒食,宴樂之具,言安以待之。九五陽剛中正,需于尊位,故有此象。占者如是而貞固,則得吉也。
109
《象》曰: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110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陰居險極,無復有需,有陷而入穴之象。下應九三。九三與下二陽需極並進,為不速客三人之象。柔不能禦而能順之,有敬之之象。占者當陷險中,然於非意之來,敬以待之,則得終吉也。
111
《象》曰: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當,都浪反。後凡言「當位」、「不當位」者,仿此。以陰居上,是為當位。言不當位,未詳。
112
坎下, 乾上。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窒,張栗反。訟,爭辯也。上乾下坎,乾剛坎險,上剛以制其下,下險以伺其上,又為內險而外健,又為己險而彼健,皆訟之道也。九二中實,上無應與,又為加憂。且於卦變自遯而來,為剛來居二,而當下卦之中,有有孚而見窒,能懼而得中之象。上九過剛,居訟之極,有終極其訟之象。九五剛健中正,以居尊位,有大人之象。以剛乘險,以實履陷,有不利涉大川之象。故戒占者必有爭辯之事,而隨其所處為吉凶也。
113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以卦德釋卦名義。
114
「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以卦變、卦體、卦象釋卦辭。
115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天上水下,其行相違。作事謀始,訟端絕矣。
116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陰柔居下,不能終訟,故其象占如此。
117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118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逋,補吳反眚,生領反。九二陽剛,為險之主,本欲訟者也。然以剛居柔,得下之中,而上應九五,陽剛居尊,勢不可敵,故其象占如此。邑人三百戶l,邑之小者。言自處卑約,以免災患。占者如是,則無眚矣。
119
《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竄,七亂反。掇,都活反。掇,自取也。
120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食,猶食邑之食,言所享也。六三陰柔,非能訟者。故守舊居正,則雖危而終吉。然或出而從上之事,則亦必無成功。占者守常而不出,則善也。
121
《象》曰:「食舊德」,從上吉也。從上吉,謂隨人則吉;明自主事,則無成功也。
122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渝,以朱反。即,就也。命,正理也。渝,變也。九四剛而不中,故有訟象。以其居柔,故又為不克,而復就正理,渝變其心,安處於正之象。占者如是,則吉也。
123
《象》曰:「復即命,渝,安貞」,不失也。
124
九五,訟,元吉。陽剛中正,以居尊位,聽訟而得其平者也。占者遇之,訟而有理,必獲伸矣。
125
《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中則聽不偏,正則斷合理。
126
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褫,敕紙反鞶帶,命服之飾。褫,奪也。以剛居訟極,終訟而能勝之,故有錫命受服之象。然以訟得之,豈能安久,故又有終朝三褫之象。其占為終訟無理,而或取勝,然其所得,終必失之。聖人為戒之意深矣。
127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128
坎下坤上。
129
師:貞,丈人吉,無咎。師,兵眾也。下坎上坤,坎險坤順,坎水坤地。古者寓兵於農,伏至險於大順,藏不測於至靜之中。又卦唯九二一陽居下卦之中,為將之象,上下五陰順而從之,為眾之象。九二以剛居下而用事,六五以柔居上而任之,為人君命將出師之象,故其卦之名曰師。丈人,長老之稱。用師之道,利於得正,而任老成之人,乃得吉而無咎。戒占者亦必如是也。
130
〇《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王,往況反。此以卦體釋師、貞之義。以,謂能左右之也。一陽在下之中,而五陰皆為所以也。能以眾正,則王者之師矣。
131
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又以卦體、卦德釋「丈人吉,無咎」之義。剛中,謂九二。應,謂六五應之。行險,謂行危道。順,謂順人心。此非有老成之德者不能也。毒,害也。師旅之興,不無害於天下,然以其有是才德,是以民悅而從之也。
132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畜,許六反。水不外於地,兵不外於民,故能養民,則可以得眾矣。
133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律,法也。否臧,謂不善也。晁氏曰,「否」字,先儒多作「不」是也。在卦之初,為師之始。出師之道,當謹其始,以律則吉,不臧則凶。戒占者當謹始而守法也。
134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135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九二在下,為眾陰所歸,而有剛中之德。上應於五,而為所寵任,故其象占如此。
136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137
六三,師或輿尸,凶。輿尸,謂師徒撓敗,輿尸而歸也。以陰居陽,才弱志剛,不中不正,而犯非其分,故其象占如此。
138
《象》曰:「師或輿尸」,大無功也。
139
六四,師左次,無咎。左次,謂退舍也。陰柔不中,而居陰得正,故其象如此。全師以退,賢於六三遠矣,故其占如此。
140
《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知難而退,師之常也。
141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凶。長,之丈反。六五用師之主,柔順而中,不為兵端者也。敵加於己,不得已而應之,故為田有禽之象。而其占,利以搏執而無咎也。言,語辭也。長子,九二也。弟子,三四也。又戒占者專於委任,若使君子任事,而又使小人參之,則是使之輿尸而歸,故雖貞而亦不免於凶也。
142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尸」,使不當也。當,去聲。
143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師之終,順之極,論功行賞之時也。坤為土,故有開國承家之象。然小人則雖有功,亦不可使之得有爵士,但優以金帛可也。戒行賞之人,於小人則不可用此占,而小人遇之,亦不得用此爻也。
144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聖人之戒深矣。坤下,坎上。
145
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凶。比,毗意反。比,親輔也。九五以陽剛居上之中,而得其正,上下五陰,比而從之,以一人而撫萬邦,以四海而仰一人之象。故筮者得之,則當為人所親輔。然必再筮以自審,有元善長永正固之德,然後可以當眾之歸而無咎。其未比而有所不安者,亦將皆來歸之。若又遲而後至,則此交已固,彼來已晚,而得凶矣。若欲比人,則亦以是而反觀之耳。
146
〇《彖》曰:「比」,吉也。此三字疑衍文。
147
「比」,輔也,下順從也。此以卦體釋卦名義。
148
「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凶」,其道窮也。亦以卦體釋卦辭。剛中,謂五。上下,謂五陰。
149
〇《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地上有水,水比於地,不容有間。建國親侯,亦先王所以比於天下而無間者也《彖》意,人來比我,此取我往比人。
150
〇初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缶,俯九反。他,湯何反。比之初,貴乎有信,則可以無咎矣。若其充實,則又有他吉也。
151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152
六二,比之自內,貞吉。柔順中正,上應九五。自內比外,而得其貞,吉之道也。占者如是,則正而吉矣。
153
《象》曰:「比之自內」,不自失也。得正,則不自失矣。
154
六三,比之匪人。陰柔不中正,承、乘、應皆陰,所比皆非其人之象。其占大凶,不言可知。
155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156
六四,外比之,貞吉。以柔居柔,外比九五,為得其正,吉之道也。占者如是,則正而吉矣。
157
《象》曰:外比於賢,以從上也。
158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一陽居尊,剛健中正,卦之群陰皆來比己,顯其比而無私,如天子不合圍,開一面之網,來者不拒,去者不追。故為用三驅失前禽,而邑人不誡之象。蓋雖私屬,亦喻上意,不相警備以求必得也。凡此皆吉之道,占者如是,則吉也。
159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舍,音捨。由上之德使不偏也。
160
上六,比之無首,凶。陰柔居上,無以比下,凶之道也,故為無首之象,而其占則凶也。
161
《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以上下之象言之,則為無首,以終始之象言之,則為無終,無首則無終矣。乾下巽上。
162
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畜,敕六反。《大畜》卦同。巽,亦三畫卦之名。一陰伏於二陽之下,故其德為巽、為入,其象為風、為木。小,陰也。畜,止之之義也。上巽下乾,以陰畜陽,又卦唯六四一陰,上下五陽皆為所畜,故為小畜。又以陰畜陽,能係而不能固,亦為所畜者小之象。內健外巽,二五皆陽,各居一卦之中而用事,有剛而能中,其志得行之象,故其占當得亨通。然畜未極而施未行,故有密雲不雨,自我西郊之象。蓋密雲,陰物;西郊,陰方。我者,文王自我也。文王演《易》於羑里,視岐周為西方,正小畜之時也。筮者得之,則占亦如其象云
163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以卦體釋卦名義。柔得位,指六居四。上下,謂五陽。

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以卦德、卦體而言,陽猶可亨也。

「密雲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施,始豉反。尚往,言畜之未極,其氣猶上進也。

164
《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風有氣而無質,能畜而不能久,故為小畜之象。懿文德,言未能厚積而遠施也。
165
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復,芳六反。二爻同。下卦乾體,本皆在上之物,志欲上進,而為陰所畜。然初九體乾,居下得正,前遠於陰,雖與四為正應,而能自守以正,不為所畜,故有進復自道之象。占者如是,則無咎而吉也。
166
《象》曰:「復自道」,其義吉也。
167
九二,牽復,吉。三陽志同,而九二漸近於陰,以其剛中,故能與初九牽連而復,亦吉道也。占者如是,則吉矣。
168
《象》曰:牽復在中,亦不自失也。亦者,承上爻義。
169
九三,輿說輻,夫妻反目。說,吐活反。九三,亦欲上進,然剛而不中,迫近於陰,而又非正應,但以陰陽相說而為所係畜,不能自進,故有輿說輻之象。然以志剛,故又不能平而與之爭,故又為夫妻反目之象。戒占者如是,則不得進而有所爭也。
170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程子曰:「『說輻』、『反目』,三自為也。」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去,上聲。以一陰畜眾陽,本有傷害憂懼。以其柔順得正,虛中巽體,二陽助之,是有孚而血去惕出之象也。無咎宜矣。故戒占者亦有其德,則無咎也。}}
171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172
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攣,力專反。巽體三爻,同力畜乾,鄰之象也。而九五居中處尊,勢能有為,以兼乎上下,故為有孚攣固,用富厚之力而以其鄰之象。以,猶《春秋》「以某師」之「以」,言能左右之也。占者有孚,則能如是也。
173
《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174
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凶。幾,音機。《歸妹》卦同。畜極而成,陰陽和矣,故為既雨既處之象。蓋尊尚陰德,至於積滿而然也。陰加於陽,故雖正亦厲。然陰既盛而抗陽,則君子亦不可以有行矣。其占如此,為戒深矣。
175
《象》曰:「既雨既處」,德積載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176
兌下,乾上。
177
履虎尾,不咥人,亨。咥,直結反。〇兌,亦三畫卦之名。一陰見於二陽之上,故其德為說,其象為澤。履,有所躡而進之義也。以兌遇乾,和說以躡剛強之後,有履虎尾而不見傷之象,故其卦為履,而占如是也。人能如是,則處危而不傷矣。
178
〇《彖》曰:履,柔履剛也。以二體釋卦名義。
179
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說,音悅。〇以卦德釋《彖辭》。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又以卦體明之,指九五也。〇《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程傳》備矣。〇《傳》曰:「天在上,澤居下,上下之正理也。人之所履當如是,故取其象而為履。君子觀履之象,以辯別上下之分,以定其民志。夫上下之分明,然後民志有定。民志定,然後可以言治。民志不定,天下不可得而治也。古之時,公卿大夫而下,位各稱其德,終身居之,得其分也。位未稱德,則君舉而進之。士脩其學,學至而君求之。皆非有預於己也。農工商賈勤其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志,而天下之心可一。後世自庶士至於公卿,日志於尊榮;農工商賈,日志於富侈;億兆之心,交騖於利,天下紛然,如之何其可一也。欲其不亂,難矣。此由上下無定志也。君子觀履之象,而分辯上下,使各當其分,以定民之心志也。」
180
〇初九,素履,往無咎。以陽在下,居履之初,未為物遷,率其素履者也。占者如是,則往而无咎也。《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181
〇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剛中在下,無應於上,故為履道平坦,幽獨守貞之象。幽人履道而遇其占,則貞而吉矣。
182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183
六三,眇能視,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為于大君。跛,波我反。六三不中不正,柔而志剛,以此履乾,必見傷害,故其象如此,而占者凶。又為剛武之人,得志而肆暴之象,如秦政、項籍,豈能久也。
184
《象》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185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愬,山革反,音色。九四亦以不中不正,履九五之剛。然以剛居柔,故能戒懼而得終吉。
186
《象》曰:「愬愬,終吉」,志行也。
187
九五,夬履,貞厲。夬,古快反。九五以剛中正履帝位,而下以兌說應之,凡事必行,無所疑礙。故其象為夬決其履,雖使得正,亦危道也。故其占為雖正而危,為戒深矣。
188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傷於所恃。
189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視履之終,以考其祥,周旋無虧,則得元吉。占者禍福,視其所履而未定也。
190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若得元吉,則大有福慶也。
191
乾下,坤上。
192
泰:小往大來,吉亨。泰,通也。為卦天地交而二氣通,故為泰。正月之卦也。小,謂陰。大,謂陽。言坤往居外,乾來居內。又自《歸妹》來,則六往居四,九來居三也。占者有陽剛之德,則吉而享矣。
193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長,丁丈反。《否》卦同。
194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財、裁同。相,息亮反。左,音佐。右,音佑。財成以制其過,輔相以補其不及。
195
初九,拔茅茹以其彙,征吉。茹,人餘反。彙,于位反,音胃。《否》卦同。三陽在下,相連而進,拔茅連茹之象,征行之吉也。占者陽剛,則其征吉矣。郭璞《洞林》讀至「彙」字絕句,下卦放此。
196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197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馮,音憑。九二以剛居柔,在下之中,上有六五之應,主乎泰而得中道者也。占者能包容荒穢,而果斷剛決,不遺遐遠,而不昵朋比,則合乎此爻中行之道矣。
198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199
九三,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將過於中,泰將極而否欲來之時也。恤,憂也。孚,所期之信也。戒占者艱難守貞,則無咎而有福。
200
《象》曰:「無往不復」,天地際也。
201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已過乎中,泰已極矣,故三陰翩然而下復,不待富而其類從之,不待戒令而信也。其占為有小人合交以害正道,君子所當戒也。陰虛陽實,故凡言不富者,皆陰爻也
202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也。陰本居下,在上為失實。
203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以陰居尊,為泰之主。柔中虛己,下應九二,吉之道也。而帝乙歸妹之時,亦嘗占得此爻。占者如是,則有祉而元吉矣。凡經以古人為言,如高宗、箕子之類者,皆放此。
204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205
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復,房六反。下同。泰極而否,城復于隍之象。戒占者不可力爭,但可自守,雖得其貞,亦不免於羞吝。
206
《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命亂故復否,告命,所以治之也。治,平聲。
207
否之坤下乾上。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208
否,備鄙反。否,閉塞也,七月之卦也。正與《泰》反,故曰匪人,謂非人道也。其占不利於君子之正道。蓋乾往居外,坤來居內,又自《漸》卦而來,則九往居四,六來居三也。或疑「之匪人」三字衍文,由《比》六三而誤也。《傳》不特解,其義亦可見。
209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辟,音避。難,去聲。收斂其德,不形於外,以避小人之難。人不得以祿位榮之。
210
初六,拔茅茹以其彙,貞吉亨。三陰在下,當否之時,小人連類而進之象,而初之惡則未形也,故戒其貞則吉而亨。蓋能如是,則變而為君子矣。
211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小人而變為君子,則能以愛君為念,而不計其私矣。
212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陰柔而中正,小人而能包容承順乎君子之象,小人之吉道也。故占者小人如是則吉,大人則當安守其否而後道亨。蓋不可以彼包承於我,而自失其守也。
213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言不亂於小人之群。
214
六三,包羞。以陰居陽而不中正,小人志於傷善而未能也,故為包羞之象。然以其未發,故無凶咎之戒。
215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216
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否過中矣,將濟之時也。九四,以陽居陰,不極其剛,故其占為有命無咎,而疇類三陽,皆獲其福也。命,謂天命。
217
《象》曰:「有命,無咎」,志行也。
218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苞,與包同。古《易》作「包」。陽剛中正以居尊位,能休時之否,大人之事也。故此爻之占,大人遇之則吉。然又當戒懼如《繫辭傳》所云也。
219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220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以陽剛居否極,能傾時之否者也。其占為先否後喜。
221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222
同人離下乾上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離,亦三畫卦之名。一陰麗於二陽之間,故其德為麗、為文明;其象為火、為日、為電。同人,與人同也。以離遇乾,火上同於天,六二得位得中,而上應九五,又卦唯一陰而五陽同與之,故為同人。于野,謂曠遠而無私也,有亨道矣。以健而行,故能涉川。為卦內文明而外剛健,六二中正而有應,則君子之道也。占者能如是,則亨,而又可涉險。然必其所同合於君子之道,乃為利也.
223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以卦體釋卦名義。柔,謂六二。乾,謂九五。
224
同人曰。衍文。
225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以卦德、卦體釋卦辭。通天下之志,乃為大同;不然,則是私情之合而已,何以致亨而利涉哉?
226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天在上而火炎上,其性同也。類族辨物,所以審異而致同也。
227
初九,同人于門,無咎。同人之初,未有私主。以剛在下,上無係應,可以無咎。故其象占如此。《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228
六二,同人于宗,吝。宗,黨也。六二雖中且正,然有應於上,不能大同而係於私,吝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229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230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莽,莫蕩反。剛而不中,上無正應,欲同於二而非其正,懼九五之見攻,故有此象。
231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言不能行。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墉,音庸。剛不中正,又無應與,亦欲同於六二,而為三所隔,故為乘墉以攻之象。然以剛居柔,故有自反而不克攻之象。占者如是,則是能改過而得吉也。《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乘其墉矣,則非其力之不足也,特以義之弗克而不攻耳。能以義斷,困而反於法則,故吉也。
232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號,戶羔反。咷,道刀反。《旅》卦同。五剛中正,二以柔中正,相應於下,同心者也,而為三四所隔,不得其同。然義理所同,物不得而間之,故有此象。然六二柔弱而三四剛強,故必用大師以勝之,然後得相遇也。
233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直,謂理直。
234
上九,同人于郊,無悔。居外無應,物莫與同,然亦可以無悔,故其象占如此。郊,在野之內,未至於曠遠,但荒僻無與同耳。
235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236
大有乾下,離上。< p>大有:元亨。大有,所有之大也。離居乾上,火在天上,無所不照。又,六五一陰居尊得中,而五陽應之,故為大有。乾健離明,居尊應天,有亨之道。占者有其德,則大善而亨也。
237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以卦體釋卦名義。柔,謂六五。上下,謂五陽。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以卦德、卦體釋卦辭。應天,指六五也。
238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火在天上,所照者廣,為大有之象。所有既大,無以治之,則釁蘖萌於其間矣。天命有善而無惡,故遏惡揚善,所以順天。反之於身,亦若是而已矣。
239
初九,無交害,匪咎,艱則無咎。雖當大有之時,然以陽居下,上無係應,而在事初,未涉乎害者也,何咎之有?然亦必艱以處之,則無咎。戒占者宜如是也。
240
《象》曰:《大有》初九,無交害也。
241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無咎。剛中在下,得應乎上,為大車以載之象。有所往而如是,可以無咎矣。占者必有此德,乃應其占也。
242
《象》曰:「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243
九三,公用亨於天子,小人弗克。亨,《春秋傳》作「享」,謂朝獻也。古者,亨通之亨,享獻之享,烹飪之烹,皆作「亨」字。九三居下之上,公侯之象。剛而得正,上有六五之君,虛中下賢,故為亨于天子之象。占者有其德,則其占如是。小人無剛正之德,則雖得此爻,{不能當也。
244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245
九四,匪其彭,無咎。彭,蒲光反,音旁。「彭」字,音義未詳。《程傳》曰「盛貌」,理或當然。六五柔中之君,九四以剛近之,有僭逼之嫌。然以其處柔也,故有不極其盛之象,而得無咎。戒占者宜如是也。
246
《象》曰:「匪其彭,無咎」,明辨皙也。皙,明貌。
247
〇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大有之世,柔順而中,以處尊位。虛己以應九二之賢,而上下歸之,是其孚信之交也。然君道貴剛,太柔則廢,當以威濟之,則吉。如其象占如此,亦戒辭也。
248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發志也。一人之信,足以發上下之志也。威如之吉,易而無備也。易,以豉反。太柔,則人將易之,而無畏備之心。
249
〇上九,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大有之世,以剛居上,而能下從六五,是能履信思順而尚賢也。滿而不溢,故其占如此。
250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251
艮下,坤上。
252
謙:亨,君子有終。謙者,有而不居之義。止乎內而順乎外,謙之意也。山至高而地至卑,乃屈而止於其下,謙之象也。占者如是,則亨通而有終矣。有終,謂先屈而後伸也。
253
〇《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上,時掌反。〇言謙之必亨。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惡,烏路反。好,呼報反。〇變,謂傾壞。流,謂聚而歸之。人能謙,則其居尊者,其德愈光,其居卑者,人亦莫能過。此君子所以有終也。
254
〇《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裒,蒲侯反。稱,尺證反。施,始豉反。〇以𤰞蘊高,謙之象也。裒多益寡,所以稱物之宜而平其施,損高增卑以趣於平,亦謙之意也。
255
〇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以柔處下,謙之至也。君子之行也,以此涉難,何往不濟?故占者如是,則利以涉川也。
256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257
〇六二,鳴謙,貞吉。柔順中正,以謙有聞,正而且吉者也。故其占如此。
258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259
〇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卦唯一陽,居下之上,剛而得正,上下所歸,有功勞而能謙,尤人所難,故有終而吉。占者如是,則如其應矣。
260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261
〇六四,無不利,撝謙。撝,呼回反,與揮同。柔而得正,上而能下,其占無不利矣。然居九三之上,故戒以更當發揮其謙,以示不敢自安之意也。
262
《象》曰:「無不利,撝謙」,不違則也。言不為過。
263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以柔居尊,在上而能謙者也,故為不富而能以其鄰之象。蓋從之者眾矣,猶有未服者,則利以征之,而於他事亦{{無不利。人有是德,則如其占也。
264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265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謙極有聞,人之所與,故可用行師。然以其質柔而無位,故可以征己之邑國而已。
266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陰柔無位,才力不足,故其志未得。而至於行師,然亦適足以治其私邑而已。
267
坤下,震上。豫:利建侯行師。豫,和樂也。人心和樂以應其上也。九四一陽,上下應之,其志得行,又以坤遇震,為順以動,故其卦為豫,而其占利以立君用師也。
268
《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以卦體、卦德釋卦名義。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以卦德釋卦辭。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極言之而贊其大也。
269
《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雷出地奮,和之至也。先王作樂,既象其聲,又取其義。殷,盛也。
270
初六,鳴豫,凶。陰柔小人,上有強援,得時主事,故不勝其豫而以自鳴,凶之道也。故其占如此。卦之得名,本為和樂,然卦辭為眾樂之義,爻辭除九四與卦同外,皆為自樂,所以有吉凶之異。
271
《象》曰:初六「鳴豫」,志窮凶也。窮,謂滿極。
272
六二,介于石,不終日,貞吉。豫雖主樂,然易以溺人,溺則反而憂矣。卦獨此爻中而得正,是上下皆溺於豫,而獨能以中正自守,其介如石也。其德安靜而堅確,故其思慮明審,不俟終日,而見凡事之幾微也。《大學》曰:「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意正如此。占者如是,則正而吉矣。
273
《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
274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盱,況于反。盱,上視也。陰不中正而近於四,四為卦主,故六三上視於四,而下溺於豫,宜有悔者也。故其象如此,而其占為事當速悔。若悔之遲,則必有悔也。《象》曰:盱豫有悔,位不當也。}
275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簪,側林反。九四,卦之所由以為豫者也。故其象如此,而其占為大有得。然又當至誠不疑,則朋類合而從之矣。故又因而戒之。簪,聚也,又速也。
276
《象》曰:「由豫大 有得」,志大行也。
277
六五,貞疾,恒不死。當豫之時,以柔居尊,沈溺於豫,又乘九四之剛,眾不附而處勢危,故為貞疾之象。然以其得中,故又為恒不死之象。即象而觀,占在其中矣。
278
《象》曰:六五「貞疾」,乘剛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279
上六,冥豫。成有渝,無咎。渝,以朱反。以陰柔居豫極,為昏冥於豫之象。以其動體,故又為其事雖成,而能有渝之象。戒占者如是,則能補過而無咎,所以廣遷善之門也。
280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長也?隨
281
震下,兌上。隨:元亨,利貞,無咎。隨,從也。以卦變言之,本自《困》卦九來居初,又自《噬嗑》九來居五,而自《未濟》來者,兼此二變,皆剛來隨柔之義,以二體言之,為此動而彼說,亦隨之義,故為隨。己能隨物,物來隨己,彼此相從,其通易矣,故其占為元亨。然必利於貞,乃得無咎。若所隨不貞,則雖大亨而不免於有咎矣。《春秋傳》穆姜曰:「有是四德,隨而無咎;我皆無之,豈隨也哉?」今按四德雖非本義,然其下云云,深得占法之意。
282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下,遐嫁反。說,音悅。以卦變、卦德釋卦名義。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王肅本「時」作「之」,今當從之。釋卦辭,言能如是,則天下之所從也。隨時之義大矣哉。王肅本「時」字在「之」字下,今當從之。
283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嚮晦入宴息。雷藏澤中,隨時休息。
284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卦以物隨為義,爻以隨物為義。初九,以陽居下,為震之主,卦之所以為隨者也。既有所隨,則有所偏主而變其常矣,惟得其正則吉。又當出門以交,不私其隨,則有功也。故其象占如此,亦因以戒之。
285
《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286
六二,係小子,失丈夫。初陽在下而近,五陽正應而遠,二陰柔不能自守以須正應,故其象如此,凶吝可知,不假言矣。
287
《象》曰:「係小子」,弗兼與也。
288
六三,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丈夫,謂九四。小子,亦謂初也。三近系四而失於初,其象與六二正相反。四陽當任而己隨之,有求必得,然非正應,故有不正而為邪媚之嫌。故其占如此,而又戒以居貞也。
289
《象》曰:「係丈夫」,志舍下也。舍,音捨。
290
九四,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九四以剛居上之下,與五同德,故其占隨而有獲。然勢陵於五,故雖正而凶。惟有孚在道而明,則上安而下從之,可以無咎也。占者當時之任,宜審此戒。
291
《象》曰「隨有獲」,其義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292
九五,孚于嘉,吉。陽剛中正,下應中正,是信于善也。占者如是,其吉宜矣。《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293
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居隨之極,隨之固結而不可解者也。誠意之極,可通神明,故其占為王用亨于西山。亨,亦當作祭享之享。自周而言,岐山在西,凡筮祭山川者得之。其誠意如是,則吉也。
294
《象》曰:「拘係之」,上窮也。窮,極也。
295
巽下,艮上。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先,息薦反。後,胡豆反。蠱,壞極而有事也。其卦艮剛居上,巽柔居下,上下不交。下卑巽而上苟止,故其卦為蠱。或曰,剛上柔下,謂卦變自《賁》來者,初上二下,自《井》來者,五上上下,自《既濟》來者兼之,亦剛上而柔下,皆所以為蠱也。蠱壞之極,亂當復治,故其占為元亨,而利涉大川。甲,日之始,事之端也。先甲三日,辛也,後甲三日,丁也。前事過中而將壞,則可自新以為後事之端,而不使至于大壞,後事方始而尚新。然更當致其丁寧之意,以監其前事之失,而不使至於速壞。聖人之戒深也。}}
296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以卦體、卦變、卦德釋卦名義,蓋如此,則積弊而至於蠱矣。
297
「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釋卦辭。治蠱至於元亨,則亂而復治之象也。亂之終,治之始,天運然也。
298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山下有風,物壞而有事矣。而事莫大於二者,乃治己治人之道也。
299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幹,如木之幹,枝葉之所附而立者也。蠱者,前人已壞之緒,故諸爻皆有父母之象。子能幹之,則飭治而振起矣。初六,蠱未深而事易濟,故其占為有子則能治蠱,而考得無咎,然亦危矣。戒占者宜如是,又知危而能戒,則終吉也。《象》曰:「幹父之蠱」,意承考也。
300
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九二剛中,上應六五,子幹母蠱而得中之象,以剛承柔而治其壞,故又戒以不可堅貞。言當巽以入之也。《象》曰:「幹母之蠱」,得中道也。
301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過剛不中,故小有悔,巽體得正,故無大咎。
302
《象》曰:「幹父之蠱」,終無咎也。
303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以陰居陰,不能有為,寬裕以治蠱之象也。如是,則蠱將日深,故往則見吝。戒占者不可如是也。
304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305
〇六五,幹父之蠱,用譽。柔中居尊,而九二承之以德,以此幹蠱,可致聞譽,故其象占如此。
306
《象》曰:幹父用譽,承以德也。
307
〇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剛陽居上,在事之外,故為此象,而占與戒,皆在其中矣。
308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309
兌下,坤上。
310
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凶。臨,進而淩逼於物也。二陽浸長以逼於陰,故為臨。十二月之卦也。又,其為卦,下兌說,上坤順。九二以剛居中,上應六五,故占者大亨而利於正。然至於八月,當有凶也。八月,謂自《復》卦一陽之月,至于《遯》卦二陰之月,陰長陽遯之時也。或曰,八月,謂夏正八月,於卦為觀,亦臨之反對也。又因占而戒之。}}
311
《彖》曰:「臨」,剛浸而長,長,丁丈反。以卦體釋卦名
312
。說而順,剛中而應。說,音悅。又以卦德、卦體言卦之善。
313
大亨以正,天之道也。當剛長之時,又有此善,故其占如此也。
314
「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言雖天運之當然,然君子宜知所戒。
315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思,去聲。地臨於澤,上臨下也,二者皆臨下之事。教之無窮者,兌也,容之無疆者,坤也。
316
初九,咸臨,貞吉。卦唯二陽,徧臨四陰,故二爻皆有咸臨之象。初九剛而得正,故其占為貞吉。
317
《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318
九二,咸臨,吉,無不利。剛得中而勢上進,故其占吉而無不利也。
319
《象》曰:「咸臨,吉,無不利」,未順命也未祥_六三甘臨,無攸利,既憂之,無咎。陰柔不中正,而居下之上,為以甘說臨人之象。其占固無所利,然能憂而改之,則無咎也。勉人遷善,為教深矣。
320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321
六四,至臨,無咎。處得其位,下應初九,相臨之至,宜無咎者也。
322
《象》曰:「至臨,無咎」,位當也。
323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知,音智。以柔居中,下應九二,不自用而任人,乃知之事,而大君之宜,吉之道也。
324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325
上六,敦臨,吉,無咎。居卦之上,處臨之終,敦厚于臨,吉而無咎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326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觀坤下巽上。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觀,官奐反。下「大觀」、「以觀」之「觀」,《大象》「觀」字,並同。觀者,有以示人而為人所仰也。九五居上,四陰仰之,又內順外巽,而九五以中正示天下,所以為觀。盥,將祭而潔手也。薦,奉酒食以祭也。顒然,尊敬之貌。言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則其孚信在中,而顒然可仰。戒占者當如是也。或曰:「有孚顒若」,謂在下之人,信而仰之也。此卦四陰長而二陽消,正為八月之卦,而名卦繫辭,更取他義,亦扶陽抑陰之意。
327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以卦體、卦德釋卦名義。
328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如字。下「觀天」、《大象》「觀民」之「觀」、六爻「觀」字,並同。〇釋卦辭。
329
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極言觀之道也。四時不忒,天之所以為觀也。神道設教,聖人之所以為觀也。
330
〇《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省,悉井反。〇省方以觀民,設教以為觀。
331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卦以觀示為義,據九五為主也,爻以觀瞻為義,皆觀乎九五也。〇初六,陰柔在下,不能遠見,童觀之象。小人之道,君子之羞也。故其占在小人則無咎,君子得之,則可羞矣。
332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333
〇六二,闚觀,利女貞。陰柔居內而觀乎外,闚觀之象,女子之正也。故其占如此。丈夫得之,則非所利矣。
334
《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在丈夫則為醜也。
335
〇六三,觀我生,進退。我生,我之所行也。六三,居下之上,可進可退,故不觀九五,而獨觀己所行之通塞以為進退。』占者宜自審也。
336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〇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六四,最近於五,故有此象。其占為利於朝覲仕進也。
337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338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九五,陽剛中正,以居尊位,其下四陰,仰而觀之,君子之象也。故戒居此位、得此占者,當觀己所行,必其陽剛中正亦如是焉,則得無咎也。
339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此夫子以義言之,明人君觀己所行,不但一身之得失,又當觀民德之善否,以自省察也。
340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上九,陽剛居尊位之上,雖不當事任,而亦為下所觀,故其戒辭略與五同。但以「我」為「其」,小有主賓之異耳。
341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志未平,言雖不得位,未可忘戒懼也。震下,離上
342
噬嗑:亨,利用獄。噬,市利反。嗑,胡臘反。噬,齧也。嗑,合也。物有間者,齧而合之也。為卦上下兩陽而中虛,頤口之象,九四一陽,間於其中,必齧之而後合,故為噬嗑。其占當得亨通者,有間故不通,齧之而合,則亨通矣。又三陰三陽,剛柔中半,下動上明,下雷上電,本自《益》卦六四之柔,上行以至於五而得其中,是以陰居陽,雖不當位而利用獄。蓋治獄之道,唯威與明,而得其中之為貴。故筮得之者,有其德,則應其占也。
343
《彖》曰:頤中有物,曰噬嗑。以卦體釋卦名義。
344
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上,時掌反。又以卦名、卦體、卦德、二象卦變釋卦辭。
345
《象》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勅法。雷電,當作「電雷」。
346
初九,屨校滅趾,無咎。校,音教。初、上無位,為受刑之象。中四爻為用刑之象。初在卦始,罪薄過小,又在卦下,故為屨校滅趾之象。止惡於初,故得無咎。占者小傷而無咎也。
347
《象》曰:「屨校滅趾」,不行也。滅趾,又有不進於惡之象。
348
六二,噬膚滅鼻,無咎。祭有膚鼎,蓋肉之柔脆,噬而易嗑者。六二中正,故其所治如噬膚之易。然以柔乘剛,故雖甚易,亦不免於傷滅其鼻。占者雖傷而終無咎也。< p>《象》曰:「噬膚滅鼻」,乘剛也。
349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無咎。腊,音昔。腊肉,謂獸腊,全體骨而為之者,堅韌之物也。陰柔不中正,治人而人不服,為噬腊遇毒之象。占雖小吝,然時當噬嗑,於義為無咎也。
350
《象》曰:「遇毒」,位不當也。
351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乾,音幹。胏,緇美反。胏,肉之帶骨者,與「胾」通。《周禮》:獄訟,入鈞金束矢而後聽之。九四,以剛居柔,得用刑之道,故有此象。言所噬愈堅,而得聽訟之宜也。然必利於艱難正固,則吉。戒占者,宜如是也。
352
《象》曰:「利艱貞,吉」,未光也。
353
六五,噬幹肉,得黃金,貞厲,無咎。噬乾肉,難於膚而易於腊胏者也。黃,中色。金,亦謂鈞金。六五,柔順而中,以居尊位,用刑於人,人無不服,故有此象。然必貞厲,乃得無咎。亦戒占者之辭也。
354
《象》曰:「貞厲,無咎」,得當也。
355
上九,何校滅耳,凶。何,何可反。何,負也。過極之陽,在卦之上,惡極罪大,凶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356
《象》曰:「何校滅耳」,聰不明也。滅耳,蓋罪其聽之不聰也。若能審聽而早圖之,則無此凶矣。{離下,艮上。
357
賁:亨,小利有攸往。賁,彼偽反。賁,飾也。卦自《損》來者,柔自三來而文二,剛自二上而文三。自
358
既濟》而來者,柔自上來而文五,剛自五上而文上。又內離而外艮,有文明而各得其分之象,故為賁。占者以其柔來文剛,陽得陰助,而離明於內,故為亨。以其剛上文柔,而艮止於外,故小利有攸往。}
359
《彖》曰:「賁,亨」亨」字疑衍。
360
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以卦變釋卦辭,剛柔之交,自然之象,故曰天文。先儒說「天文」上當有「剛柔交錯」四字,理或然也。
361
文明以止,人文也。又以卦德言之。止,謂各得其分。
362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極言賁道之大也。
363
《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山下有火,明不及遠。明庶政,事之小者。折獄,事之大者。內離明而外艮止,故取象如此。
364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舍,音捨。剛德明體,自賁於下,為舍非道之車,而安於徒步之象。占者自處,當如是也。
365
《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君子之取舍,決於義而已。
366
六二,賁其須。二以陰柔居中正,三以陽剛而得正,皆無應與。故二附三而動,有賁須之象。占者宜從上之陽剛而動也。
367
《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368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一陽居二陰之間,得其賁而潤澤者也。然不可溺於所安,故有永貞之戒。
369
《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370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皤,白波反。皤,白也。馬,人所乘,人白則馬亦白矣。四與初相賁者,乃為九三所隔而不得遂,故皤如,而其往求之心,如飛翰之疾也。然九三剛正,非為寇者也,乃求婚媾耳。故其象如此。
371
《象》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寇,婚媾」,終無尤也。當位疑,謂所當之位可疑也。終無尤,謂若守正而不與,亦無他患也。
372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戔,在千反,又音箋。六五柔中,為賁之主,敦本尚實,得賁之道。故有丘園之象。然陰性吝嗇,故有束帛戔戔之象。束帛,薄物。戔戔,淺小之意。人而如此,雖可羞吝,然禮奢寧儉,故得終吉。
373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上九,白賁,無咎。賁極反本,復於無色,善補過矣。故其象占如此
374
《象》曰:「白賁,無咎」,上得志也。
375
坤下,艮上。
376
剝:不利有攸往。剝,落也。五陰在下而方生,一陽在上而將盡,陰盛長而陽消落,九月之卦也。陰盛陽衰,小人壯而君子病。又內坤而外艮,有順時而止之象。故占得之者,不可有所往也。
377
《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以卦體釋卦名義,言柔進于陽,變剛為柔也。
378
「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長,丁丈反。以卦體、卦德釋卦辭。
379
《象》曰:山附於地,剝,上以厚下安宅。
380
初六,剝牀以足,蔑貞凶。剝自下起,滅正則凶,故其占如此。蔑,滅也。
381
《象》曰:「剝牀以足」,以滅下也。
382
六二,剝牀以辨,蔑貞凶。辨,音辦。辨,牀幹也。進而上矣。
383
《象》曰:「剝牀以辨」,未有與也。言未大盛。
384
六三,剝之,無咎。眾陰方剝陽,而己獨應之,去其黨而從正,無咎之道也。占者如是,則得無咎。
385
《象》曰:「剝之,無咎」,失上下也。上下,謂四陰。
386
六四,剝牀以膚,凶。陰禍切身,故不復言蔑貞,而直言凶
387
也。
388
《象》曰:「剝牀以膚」,切近災也。
389
六五,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魚,陰物。宮人,陰之美而受制於陽者也。五為眾陰之長,當率其類,受制於陽,故有此象。而占者如是,則無不利也。
390
《象》曰:以宮人寵,終無尤也。
391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一陽在上,剝未盡而能復生。君子在上,則為眾陰所載。小人居之,則剝極於上,自失所覆,而無復碩果得輿之象矣。取象既明,而君子、小人,其占不同,聖人之情,益可見矣。
392
《象》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小人剝廬」,終不可用也。
393
震下,坤上。
394
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反復」之復,方福反,又作覆。《彖》同。復,陽復生於下也。剝盡則為純坤,十月之卦,而陽氣已生於下矣。積之踰月,然後一陽之體始成而來復,故十有一月,其卦為復。以其陽既往而復反,故有亨道。又,內震外坤,有陽動於下而以順上行之象,故其占又為己之出入,既得無疾,朋類之來,亦得無咎。又,自五月
395
《姤》卦一陰始生,至此七爻,而一陽來復,乃天運之自然。故其占又為反復其道,至於七日,當得來復。又以剛德方長,故其占又為利有攸往也。反復其道,往而復來,來而復往之意。七日者,所占來復之期也。
396
《彖》曰:「復,亨」,剛反。剛反則亨。
397
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以卦德而言。
398
「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陰陽消息,天運然也。
399
「利有攸往」,剛長也。長,丁丈反。以卦體而言,既生則漸長矣。復其見天地之心乎。積陰之下,一陽復生,天地生物之心幾於滅息,而至此乃復可見。在人則為靜極而動,惡極而善,本心幾息而復見之端也。程子論之詳矣。而邵子之詩亦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玄酒味方淡,太音聲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包羲。」至哉言也,學者宜盡心焉。
400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安靜以養微陽也。《月令》:「是月齋戒掩身,以待陰陽之所定。」
401
初九,不遠復,無祗悔,元吉。祗,音其。一陽復生於下,復之主也。祗,抵也。又居事初,失之未遠,能復於善,不抵於悔,大善而吉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402
《象》曰:不遠之復,以脩身也。
403
六二,休復,吉。柔順中正,近於初九,而能下之,復之休美,吉之道也。
404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下,遐嫁反。
405
六三,頻復,厲無咎。以陰居陽,不中不正,又處動極,復而不固,屢失屢復之象。屢失故危,復則無咎,故其占又如此。
406
《象》曰:頻復之厲,義無咎也。
407
六四,中行獨復。四處群陰之中,而獨與初應,為與眾俱行,而獨能從善之象。當此之時,陽氣甚微,未足以有為,故不言吉。然理所當然,吉凶非所論也。董子曰:「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於《剝》之六三及此爻見之。
408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409
六五,敦復,無悔。以中順居尊,而當復之時,敦復之象,「無悔」之道也。
410
《象》曰:「敦復,無悔」,中以自考也。考,成也。
411
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眚,生領反。以陰柔居復終,終迷不復之象,凶之道也。故其占如此。以,猶及也。
412
《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413
震下乾上。
414
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無妄,實理自然之謂。《史記》作「無望」,謂無所期望而有得焉者,其義亦通。為卦自《訟》而變,九自二來而居於初,又為震主,動而不妄者也,故為無妄。又,二體震動而乾健,九五剛中而應六二,故其占大亨而利於正。若其不正,則有眚,而不利有所往也。
415
《彖》曰:「無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內,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無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以卦變、卦德、卦體言,卦之善如此,故其占當獲大亨而利於正,乃天命之當然也。其有不正,則不利有所往。欲何往哉?蓋其逆天之命而天不祐之,故不可以有行也。
416
《象》曰:天下雷行,物與無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天下雷行,震動發生,萬物各正其性命,是物物而與之以無妄也。先王法此以對時育物,因其所性而不為私焉。
417
初九,無妄,往吉。以剛在內,誠之主也。如是而往,其吉可知,故其象占如此。
418
《象》曰:無妄之往,得志也。
419
六二,不耕獲,不菑畬,則利有攸往。菑,側其反。畬,音餘。柔順中正,因時順理,而無私意期望之心,故有不耕獲、不菑畬之象。言其無所為於前,無所冀於後也。占者如是,則利有所往矣。
420
《象》曰:「不耕獲」,未富也。富,如「非富天下」之「富」。言非計其利而為之也。
421
六三,無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卦之六爻,皆無妄者也。六三,處不得正,故遇其占者,無故而有災。如行人牽牛以去,而居者反遭詰捕之擾也。
422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
423
九四,可貞,無咎。陽剛乾體,下無應與,可固守而無咎,不可以有為之占也。
424
《象》曰:「可貞,無咎」,固有之也。有,猶守也。
425
九五,無妄之疾,勿藥有喜。乾剛中正以居尊位,而下應亦中正,無妄之至也。如是而有疾,勿藥而自愈矣。故其象占如此。
426
《象》曰:無妄之藥,不可試也。既已無妄而複藥之,則反為妄而生疾矣。試,謂少嘗之也。
427
上九,無妄,行有眚,無攸利。上九,非有妄也,但以其窮極而不可行耳,故其象占如此。
428
《象》曰:無妄之行,窮之災也。
429
乾下,艮上。
430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畜,敕六反。大,陽也。以艮畜乾,又畜之大者也。又以內乾剛健,外艮篤實輝光,是以能日新其德,而為畜之大也。以卦變言,此卦自《需》而來,九自五而上,以卦體言,六五尊而尚之,以卦德言,又能止健。皆非大正不能。故其占為利貞而不家食,吉也。又六五下應於乾,為應乎天,故其占又為利涉大川也。不家食,謂食祿於朝,不食於家也。
431
《彖》曰:「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以卦德釋卦名義。
432
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以卦變、卦體、卦德釋卦辭。
433
「不家食,吉」,養賢也。亦取尚賢之象。
434
「利涉大川」,應乎天也。亦以卦體而言。
435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識,如字,又音志。行,下孟反。天在山中,不必實有是事,但以其象言之耳。
436
初九,有厲,利已。已,夷止反。乾之三陽,為艮所止,故內外之卦,各取其義。初九為六四所止,故其占往則有危,而利於止也。
437
《象》曰:「有厲,利已」,不犯災也。
438
九二,輿說輹。說,吐活反。輹,音服,又音福。九二亦為六五所畜。以其處中,故能自止而不進,有此象也。
439
《象》曰:「輿說輹」,中無尤也。
440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曰閑輿衛,利有攸往。三以陽居健極,上以陽居畜極,極而通之時也。又皆陽爻,故不相畜而俱進,有良馬逐之象焉。然過剛銳進,故其占必戒以艱貞閑習,乃利於有往也。曰,當為日月之日。
441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442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牿,古毒反。童者,未角之稱。牿,施橫木於牛角,以防其觸。《詩》所謂「楅衡」者也。止之於未角之時,為力則易,大善之吉也。故其象占如此。《學記》曰:「禁於未發之謂豫。」正此意也。
443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444
六五,豶豕之牙,吉。豶,符云反。陽已進而止之,不若初之易矣。然以柔居中而當尊位,是以得其機會而可制。故其象如此。占雖吉,而不言元也。
445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446
上九,何天之衢,亨。何天之衢,言何其通達之甚也。畜極而通,豁達無礙,故其象占如此。
447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448
震下,艮上。
449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頤,以之反。頤,口旁也。口食物以自養,故為養義。為卦上下二陽,內含四陰,外實內虛,上止下動,為頤之象,養之義也。貞吉者,占者得正則吉。觀頤,謂觀其所養之道。自求口實,謂觀其所以養身之術。皆得正則吉也。
450
《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釋卦辭。
451
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極言養道而贊之。
452
《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二者養德、養身之切務。
453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舍,音捨。朵,多果反。靈龜,不食之物。朵,垂也。朵頤,欲食之貌。初九陽剛在下,足以不食,乃上應六四之陰而動於欲,凶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454
《象》曰:「觀我朵頤」,亦不足貴也。
455
六二,顛頤。拂經,于丘頤,征凶。求養於初,則顛倒而違於常理,求養於上,則往而得凶。丘,土之高者,上之象也。
456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類也。初、上皆非其類也。
457
六三,拂頤,貞凶,十年勿用,無攸利。陰柔不中正,以處動極,拂於頤矣。既拂於頤,雖正亦凶,故其象占如此。
458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459
六四,顛頤,吉。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眈,都含反。柔居上而得正,所應又正,而賴其養以施於下,故雖顛而吉。虎視眈眈,下而專也。其欲逐逐,求而繼也。又能如是,則無咎矣。
460
《象》曰:顛頤之吉,上施光也。施,始豉反。
461
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六五,陰柔不正,居尊位而不能養人,反賴上九之養,故其象占如此。
462
《象》曰:居貞之吉,順以從上也。
463
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六五,賴上九之養以養人,是物由上九以養也。位高任重,故厲而吉。陽剛在上,故利涉川。
464
《象》曰:「由頤,厲吉」,大有慶也。
465
巽下,兌上。
466
大過:棟橈。利有攸往,亨。橈,乃教反。大,陽也。四陽居中過盛,故為大過。上下二陰,不勝其重,故有棟橈之象。又以四陽雖過,而二五得中,內巽外說,有可行之道,故利有所往而得亨也。
467
《彖》曰:「大過」,大者過也。以卦體釋卦名義。
468
「棟橈」,本末弱也。復以卦體釋卦辭。本,謂初,末,謂上,弱,謂陰柔。
469
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說,音悅。又以卦體、卦德釋卦辭。
470
大過之時大矣哉。大過之時,非有大過人之材,不能濟也,故歎其大。
471
《象》曰:澤滅木,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遯世無悶。澤滅於木,大過之象也。不懼無悶,大過之行也。
472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藉,在夜反。
473
當大過之時,以陰柔居巽下,過於畏慎而無咎者也。故其象占如此。白茅,物之潔者。
474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475
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稊,杜兮反。陽過之始,而比初陰,故其象占如此。稊,根也,榮於下者也,榮於下,則生於上矣。夫雖老而得女妻,猶能成生育之功也。《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
476
九三,棟橈,凶。三、四二爻,居卦之中,棟之象也。九三以剛居剛,不勝其重,故象橈而占凶。
477
《象》曰:棟橈之凶,不可以有輔也。
478
九四,棟隆,吉,有它吝。它,湯何反。以陽居陰,過而不過,故其象隆而占吉。然下應初六,以柔濟之,則過於柔矣,故又戒以有它則吝也。《象》曰:棟隆之吉,不橈乎下也。
479
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華,如字。九五,陽過之極,又比過極之陰,故其象占皆與二反。《象》曰:「枯楊生華」,何可久也?老婦士夫,亦可醜也。
480
上六,過涉滅頂,凶,無咎。處過極之地,才弱不足以濟,然於義為無咎矣。蓋殺身成仁之事,故其象占如此。
481
《象》曰:過涉之凶,不可咎也。
482
坎下,坎上。
483
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習,重習也。坎,險陷也。其象為水,陽陷陰中,外虛而中實也。此卦上下皆坎,是為重險,中實為有孚心亨之象,以是而行,必有功矣。故其占如此。
484
《彖》曰:「習坎」,重險也。重,直龍反。釋卦名義。
485
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以卦象釋「有孚」之義,言內實而行有常也。
486
「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以剛在中,心亨之象。如是而往,必有功也。
487
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極言之而贊其大也。
488
《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洊,在薦反。行,下孟反。治己治人,皆必重習,然後熟而安之。
489
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凶。窞,徒坎、陵感二反。以陰柔居重險之下,其陷益深,故其象占如此。
490
《象》曰: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491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處重險之中,未能自出,故為有險之象。然剛而得中,故其占可以求小得也。
492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493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于坎窞,勿用。枕,針甚反。
494
以陰柔不中正,而履重險之間,來往皆險。前險而後枕,其陷益深,不可用也。故其象占如此。枕,倚著未安之意。
495
《象》曰:「來之坎坎」,終無功也。
496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簋,音軌。缶,俯九反。晁氏云:「先儒讀『樽酒簋』為一句,『貳用缶』為一句。」今從之。貳,益之也。《周禮》:「大祭三貳」,《弟子職》:「左執虛豆,右執挾匕,周旋而貳」是也。九五尊位,六四近之,在險之時,剛柔相際,故有但用薄禮,益以誠心,進結自牖之象。牖非所由之正,而室之所以受明也。始雖艱阻,終得無咎,故其占如此。
497
《象》曰:「樽酒簋,貳」,剛柔際也。晁氏曰:「陸氏《釋文》本無『貳』字。」今從之。
498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無咎。九五,雖在坎中,然以陽剛中正居尊位,而時亦將出矣,故其象占如此。
499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有中德而未大。
500
上六,係用徽纆,寘于叢棘,三歲不得,凶。纆,音墨。寘,音置。以陰柔居險極,故其象占如此。
501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歲也。
502
離下,離上。
503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畜,許六反。離,麗也。陰麗於陽,其象為火,體陰而用陽也。物之所麗,貴乎得正。牝牛,柔順之物也。故占者能正則亨,而畜牝牛則吉也。
504
《彖》曰:「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重,直龍反。釋卦名義。
505
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以卦體釋卦辭。
506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作,起也。
507
初九,履錯然,敬之,無咎。錯,七各反。以剛居下而處明體,志欲上進,故有履錯然之象。敬之則無咎矣。戒占者宜如是也。《象》曰:履錯之敬,以辟咎也。辟、避同。
508
六二,黃離,元吉。黃,中色。柔麗乎中而得其正,故其象占如此。《象》曰:「黃離,元吉」,得中道也。
509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凶。耋,田節反。重離之間,前明將盡,故有日昃之象。不安常以自樂,則不能自處而凶矣。戒占者宜如是也。《象》曰:「日昃之離」,何可久也?
510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突,徒忽反。後明將繼之時,而九四以剛迫之,故其象如此。《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也。無所容,言焚死棄也。
511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沱,徒何反。以陰居尊,柔麗乎中。然不得其正而迫於上下之陽,故憂懼如此,然後得吉。戒占者宜如是也。《象》曰:六五之吉,離王公也。離,音麗。
512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剛明及遠,威震而刑不濫,無咎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513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URN: ctp:ws228259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