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之二

《卷之二》[View] [Edit] [History]

1
建置沿革
2
福郡,古閩中地。其稱郡也自秦始,其領郡也自晉始,其稱福州也,自唐開元始,其名福州,而因名福建也,亦自開元始。先福州,而後福建,蓋福州之名近古矣。自唐後,大府俱治福州。我朝丕承式廓,有昔所隸之地,而今升為府者,福寧是也。有昔所合之界,而今分為縣者,古田、屏南是也。蓋自太平既久,同其貫利,幾忘疇曩之形,方華離矣。因次厥先後,復表而列之,庶粲如星布乎?志建置沿革。
3
福州府
4
《禹貢》揚州之域,周為七閩地。按《周禮》:「職方氏掌七閩八蠻。」鄭玄注:「閩,蠻之別也。」《國語》史伯曰:「閩,芉蠻矣。七八,周所服國數。」賈公彥疏:「叔熊居濮,如蠻,其子孫分為七種,故謂之七閩。」考《史記·楚世家》韋昭《國語解》,叔熊為楚子鬻熊之後十四世,其避難居濮,在周宣王時。如賈氏說,則七閩不應先掌,於《周官》疏與注微異,當從注。春秋以後為越地。越王勾踐六傳至無疆,滅於楚,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于楚。又七世,至閩越王無諸,姓騶氏。《史記》徐廣《音義》「騶」一作「駱」。秦并天下,廢為君長,以其地為閩中郡。無諸從諸侯滅秦,又率越人佐漢擊楚。高帝五年,復立無諸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冶。《漢書》顏師古注:「地名,即侯官縣是也。」《史記·東越列傳》作「都東冶」。元鼎五年,閩越亂,元封初,平之,徙其民於江淮間,盡虛其地。後遁逃山谷者頗出,立為冶縣。案《漢書·地理志》,會稽郡統縣二十六,其一冶。師古曰:「本閩越地。」《後漢書·郡國志》:「會稽郡,統十四城,其一章安。」本注曰:「故冶,閩越地,光武更名。」《三國·吳志·虞翻傳》注引《會稽典錄》曰:「元鼎五年除東越,因以其地為冶,并屬於此。」《宋書·州郡志》「後有遁逃山谷者頗出,立為冶縣。」杜氏《通典》「後遁逃山谷者頗出,立為冶縣,地蓋以越王冶鑄為名,屬會稽郡,後漢改為侯官都尉。」王象之《輿地紀勝》:「武帝平東越,閩中郡不復再置,第置冶縣以撫其遺民。」據諸書,則兩漢冶縣之始末了然矣。乃淳熙《三山志》本《舊唐書·志》云:其逃亡者自立為冶縣,以為縣非漢置,不統于會稽郡。前漢會稽所統之縣,是治非冶。今台州臨海是其地,非此也。與諸書不合,不足據。屬會稽郡南部都尉。」[HT6SS]按:《三山志》云:「置會稽南部都尉於塞上,以禁治之,治回浦縣,漢邊縣有障塞尉,掌禁備羌夷犯塞者。」其說尤非。考《前漢書·百官志》云:「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職甲卒,秩比二千石。景帝更名都尉。」是當時都尉之設,原不為禁備羌夷也。且前漢郡國百有三,置都尉者九十,豈必其盡有羌夷之地哉?若障塞尉,見《後漢書·百官志》,前志無之,自是後漢之官,今乃以當前漢之都尉,誤矣。後漢改為侯官都尉,屬會稽郡冶縣省後分冶地為會稽東南二部都尉,此為南部都尉。張勃《吳錄》:東部臨海是也。按《晉書·地理志》、《通典》、《文獻通考》諸書俱云,後漢改為侯官都尉。檢《後漢書·郡國志》無之,疑是冶縣既省,遂置都尉以治之。迨後分冶地立東、南二部都尉。而侯官都尉亦從省歟?漢末侯官名縣,蓋昉于此。建安初,有侯官等縣。三國吳永安三年,以會稽南部為建安郡,侯官縣屬焉。《方輿紀要》、《三十國春秋》云:孫策攻會稽太守王朗,朗戰敗,浮海至東冶,策追擊,大敗之。侯官長商升為朗起兵,策尋遣兵討平之。是建安初已有侯官縣也。侯官蓋即冶地矣。吳孫休永安三年,黜其兄會稽王亮為侯官候,是年置建安郡,縣屬焉。按《吳書·賀齊傳》齊代韓晏領南部都尉,討商升,侯官既平,而建安、漢興、南平復亂,齊進兵建安,立都尉府,是歲獻帝建安八年。漢興,即今浦城;建安,即今建寧;南平,即今延平。是漢末東冶有四縣。又《呂岱傳》:「東冶五縣亂,孫權以岱為督軍校尉討之,五縣平定。」四縣當即侯官、建安、漢興、南平,其一未詳。晉武帝太康三年,分建安立晉安郡,領縣八原豐、新羅、宛平、同安、侯官、羅江、晉安、溫麻。屬揚州刺史。元康元年,隸江州,宋因之,領縣五侯官、原豐、晉安、羅江、溫麻,省新羅、宛平、同安三縣。泰始四年改晉平郡。按宋、齊二書《州郡志》,只云:晉安郡,不載曾改晉平,惟《宋書·明帝紀》泰始四年,以晉安郡為晉平郡。《齊書·武帝紀》:「封江陵公子懋為晉安王。」是歲尚為高帝。建元四年。自宋泰始中至齊建元,歷十餘年,而晉平仍為晉安,當是改後未幾即複也。史缺書其複故之年耳。齊仍曰晉安郡,領縣如舊,亦隸江州。梁天監中,析晉安地置南安郡。普通六年,以晉安、建安、南安三郡屬東揚州。按《梁書·高祖紀》普通五年,分揚州、江州置東揚州。《三山志》云:「宋孝建元年置東揚州。至是遂以三郡屬之。」非是。陳永定初,增置閩州,領晉安三郡。天嘉六年,州罷,晉安仍屬東揚州。光大二年,以郡為豐州。按《陳書·廢帝紀》光大二年,割東揚州晉安郡為豐州。諸志俱作元年,誤。隋開皇九年平陳,改為泉州。《太平寰宇記》:以泉山為名。《三山志》:廢建安、南安二郡為縣隸屬。大業初,復曰閩州,三年,又改建安郡,領縣四。閩、建安、南安、龍溪,閩為治所。唐武德初,改建州,四年移置建州於建安縣六年,復為泉州。《元和郡縣志》:八年於州置都督府。貞觀初,隸嶺南道,《唐六典》云:屬江南道。景雲二年,改為閩州都督府,景雲初,移置泉州於晉江縣,置中都督府,督閩、泉、建、漳、潮五州。開元十三年,又改為福州都督府。《元和郡縣志》:因州西北福山為名。按福山,今名董峰山,屬長樂縣。二十一年,置福建經略使,治福州。《唐書·方鎮表》:「開元二十一年,置福建經略使,領福、泉、建、漳、潮五州。二十二年增領汀州,漳、潮二州,隸嶺南道經略使。天寶元年,複領漳、潮二州。十載,漳、潮二州仍隸嶺南。天寶元年,隸江南東道,又改為長樂郡。乾元元年,復為福州《方鎮表》:「是年改福建經略使為都防禦使兼寧海軍使。」《三山志》:「置防禦使以治軍事,刺史兼之。」領縣十。閩、侯官、長樂、福唐、連江、長溪、古田、梅溪、永泰、尤溪。乾寧四年,號為威武軍。《方鎮表》:上元元年,升福建都防禦使為節度使,大歷六年廢,置都團練觀察處置使。乾寧四年升團練觀察使為威武軍節度使。唐末,地為閩王氏所有。梁貞明六年,升為大都督府。唐長興四年,閩王王延鈞升為長樂府,領縣十四閩、侯官、長樂、福清、連江、長溪、古田、尤溪、永泰、閩清、羅源、寧德、德化、順昌。晉開運元年,王延政號為東都亦作南部。領州七、縣十三是歲析出順昌。三年閩滅,屬南唐。漢乾佑元年,地為吳越所有,複為福州威武軍,領縣十一,是歲以尤溪隸劍州,三年,以德化歸泉州。周廣順元年,改彰武軍。宋太平興國三年,錢氏納土,仍曰福州威武軍。亦曰長樂郡。領縣十二閩、侯官、福清、古田、永福、長溪、長樂、羅源、閩清、寧德、懷安、連江。屬兩浙西南路。雍熙二年,屬福建路《三山志》:大觀元年升為帥府,四年罷,建炎三年,復升為帥府。景炎初,升福安府。以端宗即位於此。元至元十五年,為福州路,領縣九閩、侯官、懷安、古田、閩清、長樂、連江、羅源、永福。州二福清、福寧領二縣寧德、福安。屬福建等處行中書省,後屬江浙行省。《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五年,遷泉州行省於福州。十九年複還泉州,二十年,仍遷福州,二十二年併入杭州。明洪武元年,改為福州府,領州、縣如舊。二年,改福清、福寧二州為縣,領縣十三,屬福建行中書省。九年,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屬福建布政使司。成化九年,升福寧為州,仍以福安、寧德屬之,不隸郡。萬歷八年,省懷安,併入侯官,領縣九。閩、侯官、古田、閩清、長樂、連江、羅源、永福、福清。國朝仍為福州府,屬福建布政使司,領縣九:閩、侯官、古田、閩清、長樂、連江、羅源、永福、福清。雍正十二年,析古田地增置屏南,領縣凡十。
5
閩縣附郭府治南東
6
漢置冶縣,屬會稽郡。後漢時廢,建安初,置侯官縣。吳屬建安郡。晉太康三年,析置原豐縣為晉安郡冶。《宋書州郡志》:「省建安典舡校尉置。宋齊屬晉安郡,梁曰東侯官縣,仍為郡治。隋復改縣,曰原豐。開皇十二年,始稱閩縣,自是,州郡皆治於此。五代唐長興四年,閩王氏改為長樂縣,清泰二年復舊。晉天福六年,又改長樂,明年復舊。宋太平興國六年,析閩縣地九鄉增置懷安縣。元、明皆為閩縣,國朝因之。
7
侯官縣附郭府治西南
8
本漢冶縣地。建安初,置侯官縣,晉屬晉安郡,宋為郡治,齊因之。梁陳間,省入東侯官縣,隋為閩縣地。唐武德六年,析閩更置治在今侯官市。八年省,長安二年,復置。貞元五年,觀察使鄭叔則奏移縣治入城,元和三年復省,五年復置。五代唐長興四年,王氏改為閩興,清泰二年復舊。宋、元迄明皆為侯官。萬歷八年,廢懷安,縣地併入焉,國朝因之。
9
古田縣
10
本侯官縣地。開元二十九年,開山洞置。按唐林住《閩中記》云:「開元二十八年,都督李亞邱奏溪洞逋民劉疆、林溢等歸命,明年四月二日命下立縣。故《元和郡縣志》、劉煦《舊唐志》俱云:開山洞置。」是也。《新唐志》云:永泰二年,析侯官、尤溪置。明《一統志》因之,誤。宋太平興國五年,轉運使楊克讓奏遷水口。端拱元年,復舊治。元、明皆為古田,國朝因之。
11
屏南縣
12
本古田橫溪、新俗、移風三里地。國朝雍正十二年,福建總督郝玉麟奏立為屏南縣。
13
閩清縣
14
本侯官縣地。唐貞元中,觀察使王翃置梅溪場,尋為梅溪縣,後省。五代梁乾化元年,王氏復置閩清縣,宋、元迄明皆為閩清,國朝因之。
15
長樂縣
16
本晉原豐縣地。隋為閩縣地。唐武德六年,析置新寧縣,尋改為長樂。在敦素里之平川上,元初,防禦使董玠以地卑潦,徙吳航頭,歸今治。元和三年省入福唐,五年復置。五代梁乾化元年,王氏改曰安昌。唐同光初,復舊。長興四年,閩王氏改侯官曰閩興,而以縣為侯官。清泰二年復舊。晉天福六年,又改為安昌,尋復舊。宋、元迄明皆為長樂,國朝因之。
17
連江縣
18
本漢冶縣地。晉太康四年,析溫麻船屯置溫麻縣,屬晉安郡。隋開皇中,省入閩縣。唐武德六年,又析閩縣地置溫麻縣,尋更名連江。宋、元迄明皆為連江,國朝因之。
19
羅源縣
20
本連江縣地。唐大中元年,觀察使韋岫置羅源場。咸通二年復割懷安地益之,號永貞鎮。五代唐長興四年,王氏升為永貞縣。宋天禧五年改永昌,乾興元年更名羅源。初治於水陸寺側,介兩溪間,患水漂沒,慶歷八年,知縣陳偁因民倪昱、陳智津請,遷戴坑,即今治所。元、明皆為羅源,國朝因之。
21
永福縣
22
本侯官、尤溪二縣地。唐永泰二年,節度使李承昭析二縣各一鄉置縣,名永泰。《方輿紀要》、《新唐書》云:咸通二年,析連江及閩縣地置,誤也。宋崇寧元年更名永福,元、明皆為永福,國朝因之。
23
福清縣
24
本長樂縣地。唐聖歷二年,析置萬安縣,天寶元年改為福唐,五代梁開平二年,王氏改為永昌,唐同光元年複為福唐,長興四年始稱福清《方輿紀要》、《縣志》云:石晉天福七年,避諱改福唐曰南台。蓋不知閩之改福清,而遙改也。宋太平興國三年屬太平軍,八年複隸福州。元元貞初,升為州。明洪武二年複為縣,國朝因之。
25
建置沿革表
26
福州府
27
唐虞
28
禹貢揚州之南境。
29
30
揚州之南境。
31
32
揚州之南境。
33
34
揚州之南境,為七閩地。
35
續表
36
福州府
37
38
閩中郡地。
39
西漢
40
閩越王國,武帝時為會稽郡,地屬揚州部
41
東漢
42
侯官都尉地,後為南部都尉地。
43
三國
44
吳建安郡地。
45
46
晉安郡武帝太康三年置,屬揚州部。惠帝時屬江州刺史。
47
宋梁
48
齊陳
49
宋晉安郡屬江州。晉平郡明帝泰始四年改,尋複故。齊晉安郡屬江州。梁晉安郡武帝時屬東揚州。陳晉安郡武帝時於郡增置閩州領之。文帝時,州罷,晉安仍屬東揚州。臨海王時,郡改豐州。
50
51
泉州文帝開皇九年平陳,改閩州,煬帝大業初改建安郡大業三年改。
52
53
建州高帝武德初改。泉州武德六年改。閩州睿宗景雲二年改。福州明皇開元十三年改,屬江南東道。長樂郡天寶元年改。福州肅宗乾元元年複。
54
五代
55
福州梁時閩王審知據此。長樂府唐明宗長興四年,閩王鏻改。福州晉、漢、周時,吳越錢氏複為福州。
56
57
福州屬福建路。福安府端宗景炎初升。
58
59
福州路世祖至元十五年改屬福建行省,後屬江浙行省。
60
61
福州府太祖洪武元年,改屬福建布政使司。
62
國朝因之領縣十
63
閩縣
64
西漢
65
冶縣屬會稽郡。
66
東漢
67
侯官縣地。
68
三國
69
侯官縣地,屬建安郡。
70
71
原豐縣太康三年析置,為晉安郡治。
72
宋梁
73
齊陳
74
宋齊原豐縣屬晉安郡。東侯官縣晉安郡治。
75
76
原豐縣文帝時置。閩縣開皇十二年改泉州治。煬帝大業初閩州治,大業三年建安郡治。
77
續表
78
閩縣
79
80
閩縣高祖時建州治,又泉州治。睿宗時閩州治,明皇屬閩州治。又長樂郡治。肅宗時福州治。
81
五代
82
閩縣,長樂縣唐明宗長興四年,閩王氏改長樂府治。閩縣清泰二年複。
83
84
閩縣福州治。太宗太平興國六年,分置懷安縣,屬福州。
85
86
閩縣福州路治。
87
88
閩縣福州府治。
89
國朝因之。
90
侯官縣
91
西漢
92
冶縣地。
93
東漢
94
侯官縣。
95
三國
96
侯官縣屬建安郡。
97
98
侯官縣屬晉安郡。
99
宋梁
100
齊陳
101
宋齊侯官縣俱晉安郡治,梁陳省。
102
103
閩縣地。
104
105
侯官縣高祖武德六年析閩縣地置,尋省。武后時複置,憲宗時又省,尋複置。為福州治。
106
五代
107
侯官縣福州治。閩興縣,唐明宗長興四年,閩王氏改長樂府治,尋複舊名。
108
109
侯官縣福州治。
110
111
侯官縣福州路治。
112
113
侯官縣福州府治,神宗時省懷安縣,地並入焉。
114
國朝因之。
115
古田縣
116
117
古田縣開元二十九年開山洞置,屬福州。
118
五代
119
古田縣閩王氏屬長樂府。
120
續表
121
古田縣
122
123
古田縣屬福州。
124
125
古田縣屬福州路。
126
127
古田縣屬福州府。
128
國朝因之。
129
屏南縣
130
131
古田縣地。
132
五代
133
古田縣地。
134
135
古田橫溪、新俗、移風三里地。
136
137
古田橫溪、新俗、移風三里地。
138
139
古田橫溪、新俗、移風三里地。
140
國朝雍正二十年析置。
141
閩清縣
142
143
梅溪縣德宗貞元中置,屬福州,後省。
144
五代
145
閩清縣梁祖乾化元年,閩王氏複置,改今名,屬福州。
146
147
閩清縣屬福州。
148
149
閩清縣屬福州路。
150
151
閩清縣屬福州府。
152
國朝因之。
153
長樂縣
154
155
原豐縣地。
156
157
閩縣地。
158
159
新寧縣高祖武德六年置。長樂縣尋改今名。憲宗時省,複置,屬福州。
160
五代
161
安昌縣梁太祖乾化元年閩王氏改。長樂縣唐莊宗時複,明宗時閩又改為侯官縣,屬長樂府,清泰時複名長樂。
162
163
長樂縣屬福州。
164
續表
165
長樂縣
166
167
長樂縣屬福州府。
168
169
長樂縣屬福州路。
170
國朝因之。
171
連江縣
172
西漢
173
冶縣地。
174
175
溫麻縣惠帝太康四年置,屬晉安郡。
176
宋梁
177
齊陳
178
溫麻縣宋齊並屬晉安郡,後省。
179
180
閩縣地。
181
182
溫麻縣高祖時複置。連江縣尋改今名,屬泉州。明皇時,屬福州。
183
五代
184
連江縣閩王氏屬長樂府。
185
186
連江縣屬福州。
187
188
連江縣屬福州路。
189
190
連江縣屬福州府。
191
國朝因之。
192
羅源縣
193
194
連江縣地。
195
五代
196
永貞縣唐明宗長興四年,閩王氏置,屬長樂府。
197
198
永正縣,永昌縣真宗天禧時改。羅源縣乾興元年改今名,屬福州。
199
200
羅源縣屬福州路。
201
202
羅源縣屬福州府。
203
國朝因之。
204
永福縣
205
206
永泰縣代宗永泰二年置,屬福州。
207
五代
208
永泰縣閩王氏屬長樂府。
209
續表
210
永福縣
211
212
永泰縣永福縣,徽宗崇寧元年改今名,屬福州。
213
214
永福縣屬福州路。
215
216
永福縣屬福州府。
217
國朝因之。
218
清縣
219
220
萬安縣武后聖歷二年置。福唐縣明皇天寶元年改。
221
五代
222
永昌縣梁太祖時閩王氏改,唐明宗時複舊。福清縣明宗長興四年閩王氏改今名,屬長樂府。
223
224
福清縣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屬太平軍,八年複屬福州。
225
226
福清州成宗元貞初升為州,屬福州路。
227
228
福清縣太祖洪武二年複為縣,屬福州府。
229
國朝因之。
URN: ctp:ws231775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