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台灣南部碑文集成

《台灣南部碑文集成》[View] [Edit] [History]

1 台灣南部碑文集成
2 台灣南部碑文集成一
3 台灣南部碑文集成二
4 台灣南部碑文集成三
5 台灣南部碑文集成四
6 台灣南部碑文集成五
7 台灣南部碑文集成六
8 附錄一 台灣東部碑志
9 附錄二 重要簡碑紀錄表
10 台灣南部碑文集成一
11 甲、記
12 平台紀略碑記康熙二十四年
13 施將軍廟碑記康熙二十四年左右
14 靖海將軍侯施公功德碑記康熙三十二年
15 重修台灣府學文廟新建明倫堂記康熙四十一年
16 新建朱文公祠記康熙五十一年
17 請建朱文公專祠碑康熙五十二年
18 重修台灣孔廟碑康熙五十四年
19 新建文昌閣碑記康熙五十四年
20 重建茅港尾橋鐵線橋碑志康熙五十七年
21 重修欞星門泮池碑記康熙五十九年
22 重建府學大成殿記康熙五十九年
23 開山碑記康熙年間
24 去思碑雍正元年
25 上帝廟店屋地租碑記雍正八年
26 前台灣府正堂奉旨特升協辦福建分巡台灣道按察使司副使加一級大老爺倪公修築大埤碑記雍正九年
27 天後宮東廊石碑記乾隆四年
28 諾公穆布甘棠遺愛碑記乾隆五年
29 顯考璞齋劉府君墓志乾隆五年
30 三益堂碑記乾隆六年
31 詒翼王府君墓志銘乾隆七年
32 重修法華寺碑記乾隆八年
33 重修府學崇聖祠記乾隆八年
34 三山明貺廟記乾隆九年
35 重修向忠亭碑記乾隆九年
36 慈濟宮緣業碑記乾隆九年
37 重修文廟碑記乾隆十年
38 船戶頌德碑記乾隆十年
39 五妃墓道碑乾隆十一年
40 新建明倫堂碑記乾隆十二年
41 重修府學碑記乾隆十六年
42 捐建北極殿齋房碑記乾隆十六年
43 水堀頭橋碑記乾隆二十年
44 合境平安碑記乾隆二十二年
45 義渡碑記乾隆二十四年
46 鄭君墓志銘殘件乾隆二十四年以後
47 重建武廟碑記乾隆二十八年
48 重建城隍廟碑乾隆三十年
49 鴻指園記乾隆三十年
50 重修關帝廟增建更衣亭碑記乾隆三十年
51 重修天後宮增建更衣亭碑記乾隆三十年
52 重修龍神廟增建更衣亭碑記乾隆三十年
53 水仙宮清界碑記乾隆三十年
54 大老爺蔣重修德安橋記乾隆三十年
55 南協游府丁公去思碑記乾隆三十年
56 蔣公允焄去思殘碑乾隆三十一年
57 楊志申附祠入祀碑記乾隆三十一年
58 再重修鐵線橋碑記乾隆三十一年
59 建台陽校士場屋記乾隆三十二年
60 大邑侯譚公德政碑記乾隆三十二年
61 重建烽火館碑記乾隆三十三年
62 文石書院碑記乾隆三十四年
63 鄭母淑慎林氏墓志銘乾隆三十四年
64 鄭母慈勤郭氏墓志銘乾隆三十五年
65 蔣公堤碑記乾隆三十六年
66 重修柴頭港福德祠碑乾隆三十七年
67 修建台灣縣捕廳衙署記殘碑乾隆三十七年
68 彌陀寺記乾隆三十八年
69 重建安瀾橋碑記乾隆三十九年
70 重修魁星堂碑記乾隆三十九年
71 新建上帝廟祠祀碑記乾隆三十九年
72 重築沙淘宮記乾隆三十九年
73 重修諸羅縣笨港天後宮碑記乾隆四十年
74 .平台紀略碑記康熙二十四年
75 台灣遠在海表,昔皆土番、流民雜處,未有所屬。及明季時,紅彞始有築城,與內地私相貿易。後鄭成功攻占,襲踞四世。歲癸亥,餘恭承天討;澎湖一戰,偽軍全沒,勢逼請降。餘仰體皇上好生之仁,以八月望日直進鹿耳門,赤嵌泊艦,整旅登岸受降,市不易肆,雞犬不驚。乃下令曰:『今者提師跨海,要在平定安集。納款而後,台人即吾人;有犯民間一絲一枲者,法無赦』!士無亂行,民不知兵。乃禮遣降王入京;散其難民盡歸故里,各偽官兵載入內地安插。公事勾當,遂以子月班師。奏請於朝,為置郡一、縣三;分水陸要地,設官兵以戍之。賦稅題減其半。
76 夫炎徼僻壤,職方不載;天威遐播,遂入版圖。推恩陶俗,銷兵氣以光文治,端有望於官斯土者。是不可以無記。
77 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太子少保內大臣靖海將軍靖海侯世襲罔替、解賜御衣龍袍、褒錫詩章、兼管福建水師提督事務施琅立。
78 按:碑龕台南市中區民族路大天後宮享殿左壁,高二八○公分,寬七六公分,花岡岩。原碑無題,文多風化。文獻載之者有高拱乾「台灣府志」、周元文「重修台灣府志」、劉良璧「重修福建台灣府志」等書,但年月題款俱落。此碑舍澎湖沈有容「諭退紅毛番碑」見本集「附錄二」外,為全台最古之碑碣(墓碑不計
79 .施將軍廟碑記康熙二十四年左右
80 閩海汪洋之東,有島曰澎湖,明朝備倭,更番戍守。及鄭氏據台灣,勢為咽喉,環島要害,皆設炮台,因以為城。
81 康熙二十年辛酉八月間,餘奉命專征至閩,群議咸以浩渺之表,難以奉膚。餘乃矢策,繕舟楫,訓甲兵,歷有歲餘。以二十二年癸亥六月十四日乘南風由銅山進師,直抵八罩。偽帥劉國軒統眾拒敵,適風息潮退,難以進取,餘暫收軍八罩。再申軍令,以二十二日揚帆齊發,炮聲駭浪,火焰衝天,將士用命奮戰,盡焚其舟,而破其壘。偽軍全沒,尸浮海中,以□青波。時以為偽帥俱亡,不知其僅以身免,乘小艇匿敗艘二十餘遁去也。所有在水中撈起偽將士八百餘,帶傷負創、喘息猶存者,具施以醫藥,浹月痊愈。仍給糧食,撥船載歸,令其傳諭台灣,束身歸命。其陸地偽將卒楊德等四千餘員名,倒戈乞降。餘更奏請,奉有旨:赦其前罪。是以台灣人心咸知有生,紛紛內潰。偽藩及偽文武,自度勢窮難保,修降表至矣。餘□於八月□□,躬臨赤嵌受降,海疆從是廓清。以數十年未靖之波,臨淵血戰始定,則斯島謂非岩區矣!爰是志於□□□朝□成之,故記之云。
82 太子少保、靖海將軍、靖海侯世襲罔替、水師提督事務施琅立。
83 按:碑存澎湖縣馬公鎮公所前,高二八○公分,寬一○八公分,花岡岩。全文並收錄於蔣鏞「澎湖續編」卷下「藝文紀」及林豪「澎湖廳志」卷十三「藝文中」。其中佚者八字,「以□青波」,疑系「以殷青波」之失;「餘□於八月□□,躬臨赤嵌受降……」一句,接琅另撰之「台灣紀略碑記」,知系「餘遂於八月望日」之風化。
84 .靖海將軍侯施公功德碑記康熙三十二年
85 古之勛立天壤、澤洽人心,是皆勒燕、圖麟,流芳汗簡,千載為光者也。台灣自闢鴻蒙以來,聖化未敷;鄭氏逋播於斯,凡歷三世。波濤弗靖,聖天子時廑南顧之憂。二十有二年,特簡靖海將軍侯施公招懷閩閫。閩之士民交慶曰:『維桑與梓,有長城矣』!
86 迨夫誓師銅陵,首戒妄殺。六月揚帆,風恬浪息;直搗澎湖,克奏膚功。雖曰天命,詎非精誠所感哉?至若陣傷俘獲,悉為療藥,縱使還家。蔡人吾人,出自真摯,故台人始齋心而納款焉。降幡既受,兵不血刃;元黃壺漿,歡呼動地。其視晉公之平淮西、武惠之下江南,又殆過之!
87 然台去內地千里,戶不啻十萬。或欲一朝議棄,無論萬家鳩鵠,買棹無資;即令囊空歸井,飢寒慘逼,輾轉不堪憐乎?況為南疆抗咽,鹿耳險於孟門,虛其地,保無逋逃淵藪、貽將來憂者?是以力請於朝,籍為郡縣。此有功於朝廷甚大,有德於斯民甚厚!
88 迨勾當事畢,奏凱旋師,題留總鎮吳公諱英者暫留彈壓。而又念弁目之新附未輯也、兆庶之棄業虧課也,則又委參將陳君諱遠致者加意鈐束之、殫心招徠之。是侯之心,無一息可舒台民之懷抱;而東海陬壤,無一人不頌覆幬於如天也。
89 今荊棘遐甸,遍藝桑麻;詩書陶淑,爭榮桃李;極之戴發負齒之倫,莫不共沾教化。繄誰之功!台之人士,感於十年之後,久而彌深,群謀勒石以效袞思,歷疏所由以鐫刻之。俟夫異時太史之張大其事而流芳奕世云。
90 侯諱琅,字琢公,籍泉之晉江縣。
91 康熙三十二年歲次癸酉陽月榖旦,台灣縣四坊鄉耆、鋪民等同立姓名難以盡載
92 按:碑龕台南市中區民族路大天後宮享殿右壁,高二九四公分,寬八六公分,花岡岩。載此文者有高拱乾「台灣府志」、周元文「重修台灣府志」、劉良璧「重修福建台灣府志」等書,俱缺其年款。
93 .重修台灣府學文廟新建明倫堂記康熙四十一年
94 今天子神聖,重道崇儒,文教誕敷,凡薄海內外,罔不率俾。詔郡、縣各立學。從來文治未有若斯之盛者也。台地僻在東南海外,以前未沾王化,罔識賓興。迨我朝開闢之後,置郡縣,立學宮,凡所取士之典,皆與內地同,始彬彬稱治,為海邦鄒魯矣。
95 餘己卯秋,恭膺簡命,來監斯土。甫下車,謁夫子廟,環視棟宇朽敗;而明倫堂、兩廡、啟聖祠以及欞星、垣墉,缺然不備。又以龍亭置於聖人之前,其規模氣象蔑如也。於是急謀修舉,少者補之,圮者葺之,以次興工。越明年,於夫子廟東偏,拓地數畝,中為明倫堂,堂後為龍亭庫,環以磚牆,東西廊門樓無不畢舉。締構堅致,彤髹駁蔚,一時稱盛。至六月,聖殿為颶風所侵,竟致頹壞。餘心惻然,又相與捐金重建。於是諏日興事,庀材鳩工,經始於十月,告成於十二月。迄今夫子廟巋然,啟聖祠巍然,東西兩廡以及明倫堂、欞星諸地翼然,廟貌改觀。其所以揚聖天子文教之盛、壯海外之觀,均於是乎賴之;而況培人心以厚風俗,首在學校,尤為蒞治者之先務哉。
96 是役也,餘與府、廳、縣各捐己俸,而總鎮張公亦分俸玉成,諸生各鼓舞相助;毛令任勞督造,尤足多焉!因書建學始末,使刻諸石。
97 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兼理學政、按察使司副使、加三級王之麟熏沐頓首撰。
98 鎮守福建台灣等處地方總兵官都督僉事世襲二等阿達哈哈番張玉麒、台灣府知府靳治揚、台灣府海防捕盜同知趙純禧、台灣縣知縣盧承德、鳳山縣知縣劉國輔、諸羅縣知縣毛鳳綸、台灣府學教授蔡登龍、台灣縣學教諭黃世傑、鳳山縣學教諭鄭占春、諸羅縣學教諭丁必捷、賜探花及第鎮標中軍游擊管中營事儲塤、左都督管左營游擊事曹公捷、副將管右營游擊事丁祀昌、道標中軍守備張元禮、四學文武生員楊廷機、柯遜、張雲抗、黃開國、陳有思、盧朝言、葉弘量、施世敬、陳毓禧、許輝、顏玉文、胡紳誠、溫恭、蘇思維、楊超宗、黃峻郎、吳拔萃、蔡駿聲、王重壽、林奪元、李氛、魏其耀、利瓦伊節、範光友、鄭應球、李簡、吳和光、林天桂、陳龍見、謝發達、許兆昌、湯文忠、劉世臣、洪肇嘉、王撰、蔡起光、陳金鑒、蔡日旭、張巡、張際盛、楊王捷、洪士潛、陳天授、黃德溢、施尚珩、高樹、廖中起、劉倍英、黃奮先、曹敬承、楊文茵、劉光輔、黃先俊、高崗、李鳳翔、楊孫光、馬斯臧、陳居敬、洪大軔、李成龍、郭如圭、陳飛龍、許元白、林篆初、劉元翩、楊鎰、陳邦遴、詹捷、胡世懋、蕭鳳來、郭奇勛、顏仲龍、趙俊傑、蔡翔鳳、吳承烈、李元虎、林鳳喈、林云從、陳重光、朱廷相、王裕、林應昌、劉大成、楊阿捷、林石介、王孚美、王維修、陳時敏、黃世潤、池雲津、江安、林鍾英、鄭運籌、吳天授、陳三錫、鄭嘉遇、王志捷、陳承芳、鄭君啟、林文炳、許錫隆、張育龍、林鵬奮、李鴻揚、黃元驙、徐恩、林洪■〈彞,大代廾〉、陳國棟、陳國禎、林世培、林猷、廖百祥、蔡得勛、林潛蚊、林天蘭、陳仕奎、蔡大德、林天才、葉其蒼、劉榮遴,潘澐、葉鍾麟、呂世昂、陳浚發、許高佑、阮瑚、魏欽相、葉可升、李國禎、黃洪禮、王天貴、王廷彥、林鳳儀、翁世雄、蘇天寵、林仕允、李邦寧、丘興龍、蘇惠溥、蘇勝任、李文瑜、王顧、王依仁、林賀蘭、林千俊、林鳴鶴、莊紫鳳、吳宗元、石鍾英、何世祿、吳台名、吳應椿、王純、劉漢鯨、黃光輝、李清運、林必成、葉是茂、許興、張錫鷺、陳元音、陳應邵、王俞、李慶遠、王重華、鄭鍔、茅鴻業。
99 康熙四十一年歲次壬午如月吉日,下缺數字董文華同立。
100 按:碑現存台南市孔子廟明倫堂內右壁,高二九三公分,寬八五公分,花岡岩。本文分載台灣府縣各志,可考者有周元文「重修台灣府志」、劉良璧「重修福建台灣府志」、範咸「重修台灣府康」、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收於「學校志」「學宮」條、餘文儀「以修台灣府志」、謝金鑾「續修台灣縣志」以及「台灣教育碑記」等書。各書錄文與原碑出入者十四字,俱略其題款。文中己卯,上熙三十八年公元一六九九
101 .新建朱文公祠記康熙五十一年
102 癸巳,予建朱文公祠既成,或間曰:『海外祀文公有說乎』?曰:『有』。昔昌黎守潮,未期月而去,潮人立以廟祀。東坡先生為之記曰:『公之神在天下,如水之在地中,無所往而不在。而潮人獨信之深,思之至,焄蒿淒愴若或見之。譬如鑿井得泉,而曰水專在是,豈理也哉?若文公之神,周流海外,亦何莫不然』?按文公宦轍,嘗主泉之同安簿,亦嘗為漳州守。台去漳、泉,一水之隔耳,非游歷之區,遂謂其神不至,何懵也!矧自孔、孟而後,正學失傳;斯道不絕如線,得文公剖晰發明於經、史及百氏之書,始曠然如日中天。凡學者口之所誦,心之所維,當無有不寤寐依之;羹牆見之者,何有於世相後、地相去之拘拘乎?
103 予自少誦習公書,雖一言、一字,亦深潛玩味,終日不忍釋手;迨今白首,茫未涉其涯涘!然信之深,思之至,殆不啻所謂焄蒿淒愴若或見之者也。公之言曰、『大抵吾輩於「貨色」兩關打不透,更無話可說也』。又曰:『分別「利義」二字,仍儒者第一義』。又曰:『「敬以直內、義以方外」八個字,一生用之不窮』。蓋嘗妄以己意繹之;惟不好貨,斯可立品;惟不好色,斯可立命。義、利分際甚微;凡無所為而為者,皆義也;凡有所為而為者,皆利也。義,固未嘗不利;利,正不容假義。敬在心,主一無適則內直;義在事,因時制宜則外方。無纖毫容邪曲之謂直,無彼此可遷就之謂方。人生德業,即此數言,略包括無遺矣;他言之警切,胥此類。讀其書者,亦惟是信之深,思之至,切己精察,實力躬行,勿稍游移墮落俗邊去,自能希賢、希聖,與公有神明之契矣。予所期望於海外學者如此,而謂斯祠之無說乎?
104 祠,正堂三楹,兩旁列齋舍六間,門樓一座。起工於壬辰冬月,至癸已仲春落成。不動公帑,不役民夫,一切需費悉出予任內養廉餘羨。猶慮祠內香火及肄業師生修脯、油燈乏資,議將予撥歸郡學𩻸港莊田二十八甲一分租粟供給,歲以為常,經行台灣府轉行該學永遠遵照,並記以示來者。
105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吉旦,雷場陳璸記。屬吏洪協一、洪一棟、俞兆岳、時惟豫、周鍾瑄、杜成錦、陳文海、鄭長濟、郭濤、陶宣、陳亮採同勒石。
106 按:碑現龕台南市孔子廟左牆壁,高三○○公分,寬一一八公分,花岡岩。額浮雕雙龍,楷書「皇清」。本文分載台灣府縣各志,可考有陳文達「台灣縣志」、劉良璧「重修福建台灣府志」、範咸「重修台灣府志」、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餘文儀「續修台灣府志」、謝金鑾「續修台灣縣志」、陳璸「陳清端公文選」以及「台灣教育碑記」,俱略作者、時間、勒石者之題款。
107 .請建朱文公專祠碑康熙五十二年
108 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按察使司僉事陳璸為欽奉上諭事。
109 康熙五十一年六月十九日,蒙提督福建學院範憲牌:『康熙五十一年六月初一日准禮部咨:禮科抄出該本部題前事,內開:「本年二月初四日,滿漢大學士九卿等奉上諭:朕自衝齡,即好讀書,亦好寫字,一切經史,靡不遍閱成誦。在昔賢哲所著之書,間或字句與中正之理稍有未符、或稍有疵瑕者,後儒即加指摘,以為理宜更正;惟宋之朱子,注明經史,闡發載籍之理,凡所撰釋之文字,莫有論其可更正者。觀此,即孔、孟之後,朱子可謂有益於斯文,厥功偉!朕既深知之而不言,其誰言之?於朱子宜如何表章崇奉,爾等與九卿會同具議以聞,欽此,欽遵。臣等公同集議得:仰惟我皇上,統紹勛華,道宗鄒魯,禮明樂備,治定功成。勤勞萬幾,間有餘暇,手不釋書,言惟志學。躬聖神文武之德,契濂洛關閩之傳。寶額親題,昭文明於天壤;雲章永煥,樹儀表於人間。彰顯遺徽,甄錄嗣裔,既光前而耀後,洵振古而超今。而尤□朱子之全集,沈潛研極,實踐敦行。嘗謂朱子發明聖道,軌於至正:高不入於虛寂,卑不雜於名利。使六經之旨大明,聖學之傳有繼。孔孟以來,為功弘巨!今待臣等集議優崇之典。臣等謹查:朱子在孔子廟東廡之列。相應仰遵諭旨,移於大成殿十哲之次,配享先聖,以昭我皇上表章先賢之至意。等因具題。奉旨「依議欽此」;欽遵到部。該臣等議得:將朱子木主升配,吉日交與欽天監選擇去後。今准欽天監選擇得本年六月十五日丁卯未時,將木主升配吉□等語。欽惟我皇上念朱子發明聖道,軌於至正,有益斯文,為功弘巨;特諭九卿集議優崇之典,移於大成殿十哲之次。升配理應祭告,其祭祀供獻等項、並派遣行禮官員,交與太常寺辦理;祝文交與翰林院撰擬;木主、神龕、陳設等項,交工部照十哲例制造。今朱子木主既升配大成殿內,其所遺原位不可空缺,應將以下木主挨次依升可也等因具題。奉旨「依議,欽此」;欽遵到部。相應移咨福建巡撫,轉行所屬:制造木主,告祭升殿;其所遺原位,將東西兩廡木主,挨次迎升可也。欽此,合咨前去,查照施行等因到部院。准此,除行布政司外,相應移文。為此,合用手本前詣貴院,煩為查照施行」等因到院。准此,備牌行道,即便轉行所屬欽遵,查照施行』。等因到道。蒙此,隨即轉行台灣府欽遵,查照制造朱子木主,擇吉升殿配享;並行各縣遵行具報,隨據攝台灣府具報台、鳳、諸三縣遵行前由各在案。
110 該本道竊聞:朱子集諸儒之大成,猶孔子集群聖之大成;一聖一賢,心源之契,先後蓋若合符節也。有朱子之「學庸章句」、「語孟集注」及經史訓解諸書,而後孔子之道益明。是故願學孔子者,斷以表章朱子為汲汲。我皇上聖學天縱,洞契淵源,特諭九卿集議優崇之典,升朱子於十哲之列,所為表率正學之舉,真超軼前古,垂示來今矣。然思朱子之神,無乎不在者也。台處海表,士子鮮知正學,一切權謀功利之習、異端詖行之說,未免得入其心;尤宜專祠朱子,以動瞻仰、定信從,庶乎諸生誦法孔子,可不迷於歧趨,而士習日端,人才亦日出。敬卜地於郡學明倫堂之左,起建正堂三間,安設朱子牌位;旁列齋舍,擇諸生之有志向進者,肄業其中;繚以環牆,外闢門樓,額曰「朱文公祠」。直與文廟鼎峙,並傳永久。合亟報明憲台,俯為察照者也。其用過工料細冊,容於查議等事案一並造送查核,合並聲明。為此備由具呈。伏乞照驗施行!
111 康熙五十一年十二月初四日呈,同日移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務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覺羅滿、署理福建等處承宣布政使司事都運使司都運使加五級劉、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右侍郎兼都院右副都御史加二級紀錄十三次範、提督福建通省學政按察使司僉事加一級紀錄四次張。
112 康熙五十二年二月日,攝台灣府事知府事陳璸、台灣海防捕盜同知功加二級洪一棟、鳳山縣學教諭署台灣學郭濤、鳳山縣知縣時惟豫、台灣府學教授曾輝纘、台灣縣知縣張宏、諸羅學教授陳聲、諸羅縣知縣劉宗樞、督工官台灣府經歷司經歷陶宣。
113 按:碑龕台南市孔子廟左牆壁,高二九三公分,寬八九公分,花岡岩。篆額「請建朱文專祠」。是碑蘚苔填積,多不可讀;本文據二十年前拓片抄錄之。文中「提督福建學院範」名光宗,「福建巡撫覺羅滿」名保,「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範」名時崇。
114 .重修台灣孔廟碑康熙五十四年
115 台灣,荒島也,夫子廟在焉。聖人之教與皇化並馳,固無海內外之隔。而歲久弗治,有自來矣;惟大成殿巍然為魯靈光。若啟聖祠暨兩廡欞星門一帶,皆腐折傾圮,剝落過半;前後廟基被水潦衝嚙,陵夷就低,竟為人畜往來雜沓之場。噫!監斯土者何人,而不一駴目動心於其際乎?
116 予乃商之郡守周君洛書、郡倅洪君石臣暨台令張子宏、鳳令時子惟豫、諸令劉子宗樞,亟議修茸,僉合詞無間言。予曰:『眾志既同,是不可後』。遂備由上請大中丞覺羅滿、閩浙總制範兩憲。尋得報可。即以壬辰冬臘月興工,委本標千戎曾榮董其役。榱桷朽腐者易之、缺折者補之,蓋瓦級磚之欹斜者覆正之,牆壁漫漶不鮮者飾之,基址之坍塌卑薄者增築之,而夫子之廟於是煥然易舊焉。啟聖一祠,翼然起大成殿後,□左右列大德齋。祠下名宦祠居左,鄉賢祠居右,再列六行齋。曰六德、曰六行,非文學兼德行之士不得寓焉。東廡下有獻官齋宿房,西廡下有藏器庫、有庖湢所。欞星門左右,改置文昌祠、土地祠。其外則為禮門、為義路,常置扃鑰,非旦望及有事二丁不開。更於禮門外數十武,表立大成坊為界。周圍牆及肩而止;通道之水,環繞其下。廟之規模,斯略具矣。至教官廨舍,則於明倫堂後新建三楹,齋廚等房胥具,門路從東廊出入;無得複如前之寄居啟聖祠左右為瀆褻。再於明倫堂前兩廊,分列六藝齋。供諸生肄業之所。是役也,新太守馮君躬暨繼至,與有勞焉。同城總鎮姚公樂贊其成。計料若干、瓦若干、磚若干、石灰若干、匠若干工、小夫若干工,共計若干緡,悉出本道衙門養廉餘羨、予所力請於兩憲而得之者;不動公帑,不費民財。歷三載之勤,得竣厥工,而予不能無一言。
117 凡廟學,非作新之為難,而能默體作新之意為難;亦非作新於始之為難,而能繼續承承永葺於後之為難。茲予既新斯學於其始,願執經士子咸各思發憤,以通經學古為業,以行道濟世為賢;處有守,出有為,無負國家教育、振興庠序之至意。地方有司亦共以教化為先務,培茲根本塊地,時省而葺修之,俾有基勿壞。安知荒島人文,不日新月盛,彬彬稱海濱鄒魯也哉?餘故詳修建始末,並述其意,以書諸石。
118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歲二月吉旦,特巡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都察院僉都御史陳殯恭紀。台灣府知府馮協一、同知洪一棟、台灣縣知縣俞兆岳、諸羅縣知縣周鍾瑄、教諭郭濤、教授杜成錦、教諭陳文海、教諭鄭長濟、經歷陶宣、縣丞陳亮採同勒石。
119 按:碑龕台南市孔子廟欞星門外左壁,高三○○公分,寬一一六公分,花岡岩。篆額「皇清」。本文分載台灣志乘,可老者有陳文達「台灣縣志」、劉良璧「重修福建台灣府志」、範咸「重修台灣府志」、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餘文儀「續修台灣府志」、謝金鑾「續修台灣縣志」、陳璸「陳清端公文選」以及「台灣教育碑記」等書,與原碑出入者二十三字,年月、作者、勒石者題款俱略,標題亦各有出入。
120 .新建文昌閣碑記康熙五十四年
121 京邑之制:右廟、左學,前殿後閣。予乃於文公祠後,謀創建文昌閣焉。
122 嘗讀「文昌化書」,中有一二幻語,心竊疑之;既而往複玩味,大旨教人以修德積善,與「梓潼帝君陰隲文」一篇相表裏。於是深信其言之有得於道,不予誣也。按「蜀志」有梓潼縣,在保寧府界;離縣三十里許,有梓潼帝君廟。予前歲奉命視學西川,得瞻禮祠下,嘆天下之文章,莫大乎是。載考「漢史」「天文志」,斗魁列有文昌星次。吾又不知文昌之與梓潼,是一,是二?殆天人也耶?神耶?孟子曰:『有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姑置弗深論;論其盡乎人以應驗於天者,可乎?科名者,進身之階;務學者,立身之本。不務學而冀功名,猶不種而期收獲,必不得之數也。顧為學之道,自求放心始;求之窈冥昏默,反荒其心於無用。不知時觀象以自省,有如:動一念焉,若帝君之予見;發一言焉,若帝君之予聞;措一行焉,若帝君之予視、予指。心謹其獨,戒慎恐懼,將所為修德積善者,悉根諸此;學不自此進乎?學進則識進,識進則量進,量進則德修而福亦隨集。由此而登高科、享大名,如持左券。人之為歟?何非天之為也?有志之士,無急求名於世,而務積學於己;交無徒乞靈於神,而務常操其未放之心,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123 登茲閣也,睠焉四顧:東峙大山,層巒迭翠,動振千仞之思;南望鳳山騫騰,隱在幾席間;西則洋洋大海,波濤洶湧,風檣出沒,變態不可名狀;其北有萬壽亭穿雲而起,君門萬里,何日得出此島,與海內諸英俊交游,歷金馬、上玉堂為一快?以是洗心,以是勵志,即以茲閣為不欺暗室之一助可也。若終日昏昏沉沉,放其心而不知;或舍近騖遠,或處下窺高,甚或以茲閣為登眺觀游之所,則與謀創建者之初心大相刺謬矣,可乎哉!
124 閣制度,高、廣、寬、長各若干,一准福州府庠奎光閣體式。會城選匠辦料,皆署學事教諭鄭長濟任勞;海運到台,旦晚督率就工,委該學教授杜成錦、巡捕經歷陶宣;先後贊成,則同官同城諸公與有力焉。始於春二月丁亥,成於三月戊申。
125 康熙五十四年八月,陳璸。中疑有缺陳文海、杜成錦、鄭長濟、陶宣、陳亮採同勒石。
126 按:碑龕台南市孔子廟廟牆裡壁,高二七八公分,寬一○三.五公分,花岡岩。篆額「皇清」。本文分載台灣志乘,可考者有陳文達「台灣縣志」、劉良璧「重修福建台灣府志」、範咸「重修台灣府志」、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餘文儀「續修台灣府志」、謝金鑾「續修台灣縣志」等書。原碑苔綠填塞,多不可辨,題款多缺。
127 .重建茅港尾橋鐵線橋碑志康熙五十七年
128 □□之利諸邑□□然建置經營,慮始觀成,惠不貲而一勞永逸。番民戴德,則咸以頌□□之功。
129 台陽北畝,地有二處,因茅港尾鐵線橋廛閭鱗次,商旅輻輳;而衣帶盈盈,眾苦無橋。番人□□□竟年費工築□,春冬尚可暫濟,至夏秋雨漲,漂沒無存,終非久遠之計。郡人太學陳仕俊,義俠好施,商其事於邑侯。侯為令數載,勸田助興水利,無一不以政教為務,聞而義之,割廉吏之俸三百金為倡。於是相而地利,募而民番,伐木於山,挽運砌築。經始於三月初六日,數閱月而橋告成。計費六百餘金。
130 □□□□□自命,賓贊厥事;而履道坦適,眾無病涉。因思國僑古之遺愛,聖天子以為□濟之□□若橋粱之成。蓋濟有大小,而惠與政由之。是役也,無預紳士,錙銖不苟。□□□□□□□之日,成無前之美,侯之功,於是為大!持此心也,即作楫而濟□□可也。□□□邑一□□□為可無訛。
131 康熙五十七年蒲月□□日,闔邑紳衿士庶同立。
132 按:碑現存台南縣下營鄉中營村茅港尾天後宮廟前。高二○六公分,寬七九公分,花崗岩。額雕雙龍,題曰「皇清」。文中「邑侯」,指諸羅縣知縣周鍾瑄。
133 .重修欞星門泮池碑記康熙五十九年
134 聖天子御極二十有二年,闢台疆,設郡縣,建夫子廟於郡治之寧南坊。廟門之外,環以柵欄,風雨飄搖,屢修屢圮。五十一年,觀察陳公易柵欄為圍牆,牢以磚灰,塗以丹漆。浚泮池於圍牆之內。左畔建大成坊一座,游聖人之門必於是焉。雖風雨無虞;而欞星門未設,泮池迫窄,終不足以壯盛朝之規模。
135 五十五年,郡伯王公以刑部郎中特簡來守是邦;政修事舉,毅然有建興之志。命工庀材,徹廟前圍牆,而築欞星門,高一丈六尺,闊五丈五尺;門以外為降階,深六尺;兩旁翼以花牆。移泮池於降階之下,深五尺,闊九丈四尺,周圍十四丈,與廟相配。池之外環以垣,累海石為之,形如半月,高八尺,周圍三十七丈有奇。牆之外,東有龍門,西有雲路。山明水秀,拱於廟前,煥然海外之巨觀也。斯舉也,始於康熙五十七年十一月,成於次年四月;用白金三百四十六兩五錢,悉出郡伯捐俸;而區畫制作,則參軍王公諱士勷也。
136 工竣,四庠紳士因敘其始末,勒之於石,以垂不朽。郡伯王公諱珍,字雄樵,登辛酉副榜,上黨人。
137 康熙五十九年歲次庚子六月榖旦,四庠紳士同勒石。
138 按:碑龕台南市孔子廟節孝祠後壁,高一九六公分,寬七七公分,花岡岩。本文載於陳文達「台灣縣志」、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謝金鑾「續修台灣縣志」等書,與原碑俱有二十字之出入,且落年月之題款。
139 .重建府學大成殿記康熙五十九年
140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台灣歸入版圖,置郡立學。日煜奉天子命,統轄水師,駐札安平鎮。時地方初闢,規劃未周,雖春秋二仲之間行丁祭禮,而孔子之廟惟仍偽制,歷三十餘載,未之有易焉。五十七年秋,暗齋梁公膺特簡為台陽監司,入廟行禮,顧而嘆曰:『此非殿制也!何以崇先聖而昭聖世之宏謨』?亟命取材內郡,擇吉重新,以經歷王君士勷董其事。高大前制:廟之前為站台;廟之後既左右兩旁累短坦以通行走;其上則出簷角於四隅,中覆以亭,豎大成殿匾於覆亭前:制度悉與內郡等。費不下千金。閱半載而殿成,紳士謀勒石以志。日煜聞斯舉也,躍然喜曰:是誠足以妥聖靈而彰王制矣。從茲以往,望宮牆者仰巍煥之巨觀,游聖門者觀規制之大備,海濱鄒魯之風,不於今日而益見哉?公誠有大功於聖廟,而為多士之所景從也。因盥手而為之記。
141 敕授榮祿大夫、湖廣永州總兵、左都督李日煜恭記。
142 康熙五十九年,舉人王錫祺、施世黻、李清運,貢生郭必捷、施士榜、黃國英,監生董國祚、陳仕俊、陳鳴章,生員李欽文、黃名臣、張士箱、王鳳池、李清時、黃元弼、黃廷光、張方高、郭童魁,同勒石。
143 按:碑龕台南市孔子廟節孝祠背壁,高二○八公分,寬八三.五公分,花岡岩。本文分載陳文達「台灣縣志」、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謝金鑾「續修台灣縣志」等書,與原碑俱有二十字之出入。
144 .開山碑記康熙年間
145 大清康熙乙巳年,臨濟宗支僧勝芝、茂義、伽、普□,分濟於東寧,見龜山之秀麗、形景而有奇;就處搭蓋草亭,登山伐木,烹茗濟渴行人。嗣募建寺宮,崇祀佛神,護官庇民,安行海舟。自勞苦勤耕,築田、蓋店,以資香燈。後蒙縣主李、參府陳公批,舍北門菜圃一處、店地一所,垂寺宮永奠,宗支接祀。又蒙董、胡二公添舍香燈業課。義□不能,被謀典占盡;致二宮香燈,齊根無資;寺宇破漏,飢寒歸世。幸徒侄竹峰儉積百餘金,來鼎祀,修補寺宇,贖回原業;複明香燈永耀,前德依在。又蒙張公大發善心,喜裝修金像,舍鐘鼓金,對功德兩全,陰光集福。恐後來不守法之徒子孫再盜典,貪利盜買,亦未可定。立石於寺中,布告一方云爾。
146 按:碑現存高雄市左營區新上里新下街興隆寺內,高七二公分,寬四二公分,花崗岩。額鐫「開山」二字。立碑年代未悉。按康熙乙已為明永歷十九年公元一六六五,可悉所建寺宮之肇啟淵源。
147 .去思碑雍正元年
148 楊公甘棠留思。
149 公諱毓健,號力人,湖廣荊州府長陽縣人。以名卿貴胄,樹幟膠庠。歷仕秦、閩間,並著異績;膺台薦,以郡刺史簡用。當台郡需才,總制滿公複請天子借為台司馬,捕奸剔弊,商民大蘇。壬寅秋,來攝鳳篆。鳳遭災燹之餘,百姓雕敝。公下車,即訪疾苦,貸倉榖,修蓮潭水利:凡諸徭役,悉從減省。設紙皂,立銅鑼,以來椽胥。修樓櫓,崇祀典,皆出宦橐。又念哀鴻甫集,躬親勸稼,持酒餅以相慰;勞力不足者,給種予之。由是,田野大治。間複勤於聽斷,幾無留牘。公餘之暇,詔士子以文行;修義塾,倡示來學;請廣本籍取額,以厚風俗:皆淬勵為之,絕不以代庖有所寬假。計公治鳳將及一年,其所設施,皆數百年大經大猷,足為保鳳良規;非同一廉小惠,要譽當世。蓋常凜承家訓,期以清白報天子,隨在而著其忠厚愛民之實。時當苦旱,步禱獲龍蛇之祥,洵異事也!
150 茲當還郡,士民念公不置。夫人平居得一衣一飯,沾沾不忘,溯其由來,志其姓名焉。公詒我罔極,繄我父母!顧無片石志不朽,重貽父老羞。不然博求名巨傾胸而數數書者,文言之何如?質言之,斯則吾邑人以□樸待公意也。相與拜手稽首。
151 闔邑鄉紳王璋,舉人謝希元、貢生施世榜、□□□、鄭□□、董大章、李欽文,監生王□□、吳□□、王□□,生員胡□□、劉文□、陳□克、盧友□、黃名科、陳□□、曾士□、蘇思維、林鳳儀、趙□□、餘□思、陳□□、陳弘,首民黃午、曾同、曾辰、張意、□□、許從、□□、吳邦、黃龍、張三、王福、林□、□定、蘇□、高輝、鄭□、鄭鳳□、鄧順、蘇成定,□□□□□總許□、林賜、王□、蔡保、陳老、李□、林明、吳□、張王、蔡才、吳福、陳□、林□、黃雄、黃□、李外、趙喜、□勝、李木、吳進、吳添、丘文、蘇□、劉□、王□、□□、□德、黃□、何□、餘□、曾安、賴祖、李□、鄭□□、□□□、張德□、楊克成、林□富、張煥□、李合興、陳□□、□永瑞、□□、□世英,□莊□□□林□、□玉、郭□、黃□、□細、□□、□□、林進、蔡光、郭益、謝維、□□、林允、□鼎、陳□、□□、謝維、林東、李□□、李文琳、周進、□□□、詹□、林平、吳魁□、陳□、張□□、洪□,興隆莊鋪民耆老□□曾、陳文煦、□助、□□、林養、吳□、鄭□□、林冗、鄭□□、鄭閹、鄭之節、鄭回生、方松、鄭瑞同勒石。
152 雍正元年桂月榖旦。
153 按:碑存高雄市左營區新上里新下街興隆寺內,高二○○公分,寬八三公分,花崗岩。額題「去思碑」。本文盧爾德嘉「鳳山縣採訪冊」錄之,但略有誤鈔。
154 .上帝廟店屋地租碑記雍正八年
155 上帝廟左畔車路曠地一所,詎林天生、楊養,陰私請餉,起蓋店屋,欺神於眾。相率鳴官,蒙廉明縣主唐委巡捕廳羅勘詳。縣主爺斷;著林天生、楊養每年納本廟地稅番銀四兩,交與廟祝收存,永為廟中公費,餉名編入廟祝分下。倘異日店屋變賣他人,著買主照斷納稅。各遵依在案。並蒙諭令前後左右店屋—周圍二十間,每年納本廟地租;仍令勒石豎立,永為神廟增光、後人垂戒云。
156 雍正八年歲次庚戌三月日,闔境公眾同立。
157 按:碑龕台南市中區民權路北極殿俗稱大上帝廟三川門內左壁,高一一○公分,寬五一.三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
158 .前台灣府正堂奉旨特升協辦福建分巡台灣道按察使司副使加一級大老爺倪公修築大埤碑記雍正九年
159 大穆降莊在縣治東北隅,民居稠密,半多耕□□□□□佐資灌溉。原有大埤一所,為旱澇□□□,由來舊矣。去秋霖雨彌月,埤岸傾圮,漫溢於廣儲諸村裡間,悉為沙邱水□。鄉民謀欲修□□,而力未謀及,竊竊焉憂之。而我太公祖大老爺倪公,念切民依,心懷拯溺;飭員躧勘,詳請蠲輸。飭發帑金三百兩,委員治事,□工並力,於雍正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興工,本年三月二十九日完竣。埤長一十六丈,基址一十七丈,面闊四丈,高四丈二尺;閂底闊一丈二尺,長八十丈,深一丈四尺;出水涵底闊三尺六寸,高一丈八尺:制曰舊式,堅固倍之。
160 從茲旱澇無虞,蓄埤有賴。我老大爺不自以為德也;而吾儕小人□為往□思,欲報大德而莫由,用抒愛戴之誠,勒之於碑。俾我後世子若孫幸□□碑而得為粒食之□,□無不銘功德於靡窮。而斯碑也,固不僅日用□□遍為□德,抑且流示後昆用篤不忘矣!
161 雍正九年四月日,大穆降莊耆民□□、□和、林甲、方□、林禎、詹景、何仁、林盛、□尚,保長吳□、□□,納正吳棉,老農餘煥,管事張快、方求,佃民胡一貫、胡印,埤匠游昌漢、曾美忠等同立石。
162 按:碑存台南縣新化鎮水利分會附近蔗園中,高一六六公分,寬七一公分,花岡岩。額鐫雙龍拱朝陽紋飾,題鐫碑中。慶頌之對象倪公,名象愷。
163 .天後宮東廊石碑記乾隆四年
164 天後為水師福曜,凡操舟楫者莫不受其德澤。我朝褒封錫扁,典至渥也。圓叨蒙憲恩,調補澎左;得登廟堂,瞻禮聖像。然香燈斷續,亦非所以昭誠敬。爰是謀之分府周公四明、協憲顧大老爺,莫不嘉其義舉,樂成厥事,各捐俸紋銀十二兩;圓亦捐薄俸十二兩,共成三十六兩。買黃明店收稅,月得銀六錢五分紋庫,付諸鄉老,以為廟中香費,垂諸永久。謹勒數言於石,以志盛事云。
165 福建澎湖海防糧捕分府一級下缺、鎮守福建澎湖水師等處地方副總兵官下缺、福建澎湖水師協標中軍府下缺
166 乾隆四年蒲月榖旦。
167 按:碑存澎湖縣馬公鎮天後宮殿壁,高一五○公分,寬七二公分。原碑缺題,現據蔣鏞「澎湖續編」「藝文紀」及林豪「澎湖廳志」「藝文上」錄文標題。二書所收,內有十八字之出入,且文後捐題銜名俱略。原碑捐題職銜雖全,而名字漶漫,不可讀矣。茲按胡建偉「澎湖紀略」,可悉「澎湖海防分府」為周於仁、「澎湖水師副總兵」系顧元亮;而「福建澎湖水師協標中軍副府」者,即本文作者柳圓也,山東蓬萊人。
168 .諾公穆布甘棠遺愛碑記乾隆五年
169 宣亭諾大都憲,諱穆布,長白章穀人也。世裔顯宦,文學優通,丁酉科登北闈鄉榜。初任廷尉,繼遷秩官,靖共乃位。
170 公直居心,不尚虛名,只務實績,受知朝廷,特簡台灣巡按。下車以來,整飭地方,興利除害;兵民安堵,文武和衷。條陳官莊議減租餉,窮簷咸沐膏澤。且又振興文教,特折請台灣另編字號,額中進士一名。自今以後,人文蔚起,凡題名雁塔者,得荷聖天子高天厚地之恩,皆我公之賜也。
171 公素性澹泊,澄清若水,一軒草亭,怡然自得。公餘則博覽詩書經史,本正心誠意之學以率屬官、培養士子,凡在員弁士類,體此行道,為國宣猷。布政;疏附後先,文章、經濟,淵源所自,悉出公之教誨。雖古大臣範老子、歐陽永叔,蔑有加焉!今當秩滿榮升,士民攀轅;爰相勒石,以志甘棠遺愛。
172 首事監生陳天棟。
173 乾隆五年二月吉旦,闔府紳衿士庶舉人陳邦傑、蔡朝英、石國球、李樹滋、陳輝、張岳、吳有聲、韓克昌、李義儼、林材,貢生施士安、李朝璽、黃佺、楊清時、陳方升、陳應魁,生員吳國瑞、黃得文、翁昌齡、方達聖、朱瑞麟、呂昆玉、張元華、劉勝、蘇肇寀、趙奇勛、林大春、王𢳾、範學洙、洪世基、郭玉浚、馬一鳴、侯世輝、吳金、朱芾、龔帝臣、劉天池、胡思睿、馬浚、陳必登、沈騰龍公立。
174 按:碑現存台南市南區碑林在台南市政府操場南面,高二二八.五公分,寬七○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文中丁酉,康熙五十六年公元一七一七
175 .顯考璞齋劉府君墓志乾隆五年
176 皇清待贈六十齡、授州司馬顯考璞齋劉府君墓志:
177 嗚呼!府君果棄不孝等逝矣!當茲苫塊之餘,思卜一阡以厝,而龜契獲吉,日月有期,猥不敢以壙中片石,丐銘於縉紳先生;又不敢不為窀穸計長久,竟苟焉厝之,姑抆淚而自志云。
178 府君諱國瑞,字君玉,別號璞齋。先世系出丹霞澄邑之內劉社傳餘十二,乃分派和邑之管溪,即今之小溪也。其間瓜瓞綿衍,世多簪纓,未遑悉志,但溯自先王父諱龍德公。當三逆變亂時,所在干戈縱橫,先王父踉蹌渡台,遂卜居郡治。娶先王母陳安人,生府君暨一姑無祿。府君生九月而先王母見背,先王父續娶祖母李安人,生叔父二人,諱國裕、國祥。
179 府君人品端凝,存心仁厚,樂於拯恤,種種善事,久已傳播於都人士之口。至其處家以孝友、訓子以義方、和眾惠下,不惟家訓世授,要亦天性使然。
180 年及二十四,娶家慈葉安人,生不孝等兄弟四人、女弟三人。不孝長青居長,以雍正戊申游彰邑泮,壬子謬叨中式第三十八名;娶業儒林府君諱燦祥公長女、歲進土諱捷芝公侄女。次名世,以乾隆元年歲試採芹台邑,娶太學生江諱河清公長女、歲進士諱日照公胞侄女、太學生以寧公胞妹。三從夏,以乾隆二年科試游郡泮,娶台庠生範諱光友公長女、即戊戌科進士諱學海公大功妹、戊午科舉人諱學山公胞妹。四登科,以乾隆元年同名世游泮而採諸邑芹,娶曾諱世琦公第四女、歲進士任永定縣儒學諱源昌公侄女。不孝長女弟配敕授文林郎陳諱君陸公第四男歲貢生諱國琳是也。次女弟未字。三女弟許配陳諱天球公次男、太學生諱範陽公之孫諱秉忠是也。凡茲男女婚娶暨不孝等之學業寸進,何一非府君之訓誨劬勞所貽哉!
181 今計男女孫十七人。自長青出者男六女一:長延聘,聘業儒李諱宜錫公第四女、郡庠生諱宜鏞公侄女。次廷選,未聘。三廷魁,聘丙辰科舉人李諱樹滋公長女。四、五、六廷拔、廷捷、廷昌暨一女,俱幼,未聘、字。名世舉男三、女三:長廷選,聘現任福建台灣水師協標中軍副總府施諱必功公弟諱必瑾公長女。二、三廷達、廷揚及三女,俱幼,未聘、字。從夏舉男二女一:男廷璋、廷璉暨一女,俱幼,未聘、字。其餘男女孫方繩繩未艾也。
182 府君生於康熙甲子年十二月十一日未時,卒於乾隆庚申年九月初六日酉時,計閏享壽六十齡。遵諏乾隆五年十一月十八日酉時,安葬於台邑永康里土名馬椆崙洲子內,坐辛向乙兼辛酉辛卯分金。
183 嗚呼!佳城永閉,風木徒悲!幽明兩隔,形影難追!統荷神力,默佑扶持,綏以多祜,子孫保之!
184 賜進士出身、山東兗州府壽張營中軍守備署游擊事、帶理東昌府都司事,年姻家侄範學海頓首百拜填諱。襄事不孝孤子劉長青、名世、從夏、登科仝泣血稽顙,期服孫廷聘、廷選、廷魁、廷拔、廷遴、廷捷、廷達、廷璋、廷璉、廷昌、廷揚同稽首勒石。
185 按:銘於日據時期台南縣永康鄉清塚時出土,輾轉流落於台南市南區逢甲路小西門附近民家。光複後,台南市立歷史館購藏之。銘刻石二方:第一方縱二八.九公分,橫五六.五公分,鐫一面;第二方縱二九公分,橫五七.三公分,鐫兩面。鐫刻各面俱線分四帖,滿帖六行,滿行二十二字。材屬烏石玄武岩。作者劉長青,台灣縣人,武舉志銘諱武不言,蓋當時風尚。填諱者範學海,台灣縣人,武進士。文中干支:戊午,乾隆三年公元一七三八;康熙甲子,二十三年一六八四;乾隆庚申,五年一七四○
186 .三益堂碑記乾隆六年
187 竊維水仙尊王乃四瀆之靈神,非特奠安海國,而且造福官民。昔中街貿易,建有廟殿,崇奉尊王;年湮傾頹,不堪觀瞻。我等同人,叨荷默佑,捐金填地,構店粒積。憶思興建廟宇,無地不然,莫□之前,殿□而□□傾□□□後,雖美而弗彰。於是我同人重興大殿、拜亭、頭門,坐鎮海口,以壯絡繹奇觀。繼而建造後殿,□□高□□延僧□□□□□,敬祀五王聖像,以為闔郡官兵錫禎。故年來滄溟永奠,而無吞天沃日之濤。繼而生齒日繁,國泰民安□□□□□□□□□□□□□□□人竭盡心抒,計費黃金五十百,方始告成。今存南畔大店五間,宮後崎腳小店半間,三角□今□□□□□□南□□□□□間北畔小店八間。又康熙四十四年縣主王官斷大店一間、吳林二家香資店四間□□□□□□□□五王壽誕各八金有半、佛祖壽誕各四金、迎送有十金、歲給住持僧齋俸等項,半百有奇。惟恐歲改月化,後效無聞,故□□□□□□□□□□□□□為千古流傳於世者,惟有勒石以志之。
188 乾隆六年菊月缺□立碑,弟子陳逢春、鄭大通、陳京選、莊繼束、陳時忠、王士傑、陳安□、魏天球、徐日鵬、許符玉、郭高盛、黃文煥、陳鴻奇、方文偉、許□□、侯瑞珍、楊宗盛、楊茂暢、姚元祚、翁順捷、許郎英、李春芳、陳大成、黃元英、蘇學馥、徐應殿、吳國□、林繼禹、林□□、呂元老、□□□、□□□、□□□、□□□、□□□、李□□、□□□、□□□、□□□、李□□、□□□、李□□等同立。
189 按:碑現存台南市南區碑林,高二五九公分,寬八一公分,花岡岩。碑文多風化。原碑並缺題。
190 .詒翼王府君墓志銘乾隆七年
191 皇清吏部候選州司馬四代大父亨六十六壽詒翼王府君墓志銘:
192 乙卯科恩進士、揀選儒學教諭、愚內兄劉元相頓首拜撰文,欽取部郎、前河南懷慶府知府、加三級、紀錄二次、愚侄鳳來頓首拜篆額,戊午科鄉進士、揀選文林郎、愚侄賓頓首拜書丹。公諱紹堂,字微之,王其姓,號詒翼,先世同安金島人。其尊君處士澤逢公生四男、一女;不幸丙辰年去世,葬同安梵天寺大輪山。
193 當明季、國初之際,厥島荒墟,公奉母張孺人偕兄紹升、紹階、紹塞,航海徙居東寧府治西定坊。公於昆季行居四。少失怙,事母孝,事兄悌,宗族鄉黨之所共稱。侍膝下三十餘載,備極甘旨之養。母以天年終,葬台灣柳仔林;居喪慘怛盡禮,其天性然也。伯仲三人既往,公視諸侄猶子。待故舊不遺;尤情深梓里、敦篤本支,凡有策名、營利渡東者,靡不繾綣提攜。
194 辛酉春,御史大宗師楊重修文廟,倡議巽方募造秀峰塔,勒諸紳士姓名於石,公名列顏行。仍會建開山宮舍己店屋於太平橋,以便往來。餘如周貧、恤孤,鄉鄰有喪莫能殯者以告,則憐而賻之。其盛德慷慨、積而能散如此類者,難更僕數。蓋公生平為人,剛毅正直,以理勝,不為勢詘。當道貴人素器重,贈匾額:藩憲王公則曰「台陽碩彥」,邑中尊林公則曰「鳳合標聲」;而薦紳先生亦樂與為結納而愛慕之。至於延師不吝請聘,情文備至,尤為詩禮傳家者之所嘖嘖稱道者也。
195 夫尊師敬士,其報不爽,宜乎諸公郎妙齡而頭角並露:長朝鉁,採芹府泮,以明經著;樂善不倦,意氣豪邁,所交皆尚世雋傑。次振業,蚤列邑庠,登戊午賢書;倜儻大志,有古烈士風。三朝鈺,多材藝,溫恭飄逸,揀選州司馬。四朝鐺,尚幼。是皆青雲萬里,鵬程俱未可量也!
196 公望重成均,職銓別駕,生於康熙丙辰年三月二十三日戌時,卒於乾隆辛酉年十月十三丑時;以乾隆壬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子時卜葬於鳳山仁武埤內,坐申向寅,無坤艮。元配端慎劉孺人,餘女弟也,中外稱賢德,先葬在鳳山仁武莊大中崙。側施氏,在室。公生男四:長朝鉁,劉孺人出,娶太學生陳諱自標公長女,續娶鄭諱□樞公胞妹、並劉氏。長孫湜,陳氏出,聘舉人許諱□□公長女。次孫淮,陳氏出,聘太學生石諱文彩公長女。三孫淳、劉氏出,四孫濟、鄭氏出,俱幼,未聘。長女孫,陳氏出,配太學生黃諱兆熙君。次女孫,陳氏出,幼未許。次振業,劉孺人出,娶盧諱正臣公胞妹。孫溥,娶潘諱俊德公長女。次孫洲、三孫海幼,未聘。女孫二,俱幼未許。曾孫廷楷,幼未聘。三朝鈺,劉孺人出,娶葉諱恆義公胞妹。孫淵,聘庠生韓諱紹祖公長女。次孫源,聘黃諱光照公次女。三孫江、四孫河、五孫清、六孫湟、七孫綍,俱幼未聘。女孫一,幼未許。女二:一劉孺人出,適乙酉科舉人黃諱繼捷公三男候選州同諱奇元君。一施氏出,幼未許。
197 公世代衣冠,詳載族乘,不複贅。今子若孫,濟濟斌斌,其紫泥璀璨,泉壤貤封,福蓋未艾也。未穿穸之前,索文於餘,且示以牛眠形勝。預卜其為吉人福地,發祥毓秀之無窮,因為之志,且銘曰:九苞之山,實鍾丹穴。奇峰聳秀,層巒羅列,扶輿淑氣,蜿蟺蟠結。蔚哉佳城!綿綿瓜瓞。奕世簪纓,福澤靡竭!孤哀子朝鉁、振業、朝鈺、朝鐺仝泣血稽顙。期服孫湜、淮、淳、濟、溥、洲、海、淵、源、江、河、清、湟、淳、曾孫廷楷同稽首並勒石。
198 按:銘原存台南市中區永福路王厝裔孫王阿欽家;光複後,阿欽舉以贈送台南市立歷史館。銘刻石一方,縱二七.六公分,橫五七.五公分。鐫兩面,每面線分四帖,帖八行,滿行二十一字。作者劉元相,台灣縣人,乙卯貢生志銘稱元相曰「恩進士」,蓋貢生之雅號也。文中干支:戊午,乾隆三年公元一七三八;辛酉,六年一七四一;康熙丙辰,十五年一六七六;壬戌,乾隆七年一七四二。所稱「御史大宗宗楊」,名二酉,乾隆四年一七三九任;「藩憲王公」,名士任。
199 .重修法華寺碑記乾隆八年
200 天下有竭蹶以殫乃職、積累而成厥功,此非立品高而矢志篤者,不能與也;乃如之人,雖緇流也,亦足傳云。台之永康里,有寺曰「法華」,即志所稱隱士李菩薩之「夢蝶園」也;後人因其處募建為寺,郡守蔣公毓英、鳳令宋公永清,先後成之;置香火資,足供住持用。地幽靜,竹木森環,亦海外一名剎也。
201 康熙六十年地震,佛堂坍塌,廊廡傾頹。其僧曰伯夫者,慮其為墟也,與同儕心覺、心慧,節口縮腹,積十數年羨餘,漸次修葺。既竣前後二堂、新塑神像,複拓其舊址,重構兩廊為休憩所。計費四百餘金,一瓦一木,不募諸施,皆僧人粒積而就。此其品其志,洵卓然矣!
202 夫僧為寺守,僧而修寺,僧之職也。然往往藉以殖貨者,募百費十,苟且塞責;幾見有如伯夫積十數年之儉橐、而梵宇煥然一新乎?夫人惟自奉不能儉約,所以不能無取於人;惟不能堅其志以有為,所以事不克有濟。誠竭蹶而積累焉,又何職之弗殫、而功之弗成哉?如僧伯夫者,可以風矣!
203 寺僧以記請,因執筆而為之傳,且取為世訓焉。
204 隱士李茂春,字青正,漳之龍溪人,明鄉進士。航海結茅居此,與僧日往來,人稱李菩薩。卒葬新昌里,舊無記,因並及之,以著其權輿;而隱士亦以不泯云。
205 乾隆八年歲次癸亥仲夏榖旦,賜進士出身、中憲大夫、福建分巡台灣道、按察使司副使、加二級劉良璧撰。
206 按:碑龕台南市東區法華街法華寺納骨塔前牆壁,高一二三.八公分,寬五八.九公分,花岡岩。原碑作者題款之下鐫二章:一曰「良璧之印」、一曰「省齋」,俱篆體陰文。
207 .重修府學崇聖祠記乾隆八年
208 先師孔子,聖集大成,德本天縱;立千古之儒宗,作萬世之師表。自漢高祖過魯祀太牢以來,歷代追尊,各有典禮。然崇德報功,必當推厥原本,文廟中之有「崇聖祠」,所以著尼山先世積厚流光有自始也。欽惟世宗憲皇帝,溯道脈之淵源,極典章之明備,追封孔子五代皆為王爵。巍巍乎,禮制攸隆,超越於前代矣!
209 台灣向為海外荒服,自入版圖,設立學校,仰沐聖朝教化,養賢造士,迄今已六十餘年。癸亥夏,餘以巡方,兼理學政,奉使茲土。台邑宰向餘言,崇祀「崇聖祠」基址,乃前觀察海康陳公所建。該令蒞任之初,見祠內牆宇傾圮,亟圖補救。隨有諸生張元華等,各願捐囊以助。不數月而工竣,請餘一言勒石。
210 餘思:化民成俗,教學為先;而立學尤為立教之本。前人倡造學宮,規模既已肇啟;則後人紹述前哲,修葺應有成功。我國家聖聖相承,尊師重道,無遠弗屆,崇聖之祀典,原不借此時之補葺而增輝;然而張元華等以邊末之寒儒,為捐修之義舉,俾海康陳公所建舊宇煥然一新,於以覘諸生向學情殷,慕道念切。從此爭自濯磨,蜚聲庠序,日新月盛。台雖一隅,僻處重洋,而人文蔚起,行將比隆於通都大省,豈徒為是丹雘之壯麗,備朔望之瞻拜而已哉?是為記。
211 賜同進士出身、欽命巡視台灣兼理學政、協理浙江道事、山西監察御史、加一級,紀錄五次熊學鵬謹撰。
212 乾隆八年歲次癸亥陽月榖旦勒石。
213 按:碑原存台南市中區永慶裏文廟路孔子廟,後輾轉存於台南市立歷史館今改稱台南市立民族文物館,高二三四公分,寬六八公分,花岡岩,缺題缺額。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謝金鑾「續修台灣縣志」俱錄其文,然被刪削者二百餘字,改易者十數言。
214 .三山明貺廟記乾隆九年
215 潮之明貺三山之神,其來尚矣。夫潮及之揭陽,於漢為郡,後改為邑。邑兩百里有獨山,越四十里有奇峰,曰玉峰;玉峰之右,有眾石激湍,東潮、西惠,以石為界,渡水為明山;西接梅洲,洲以為鎮,三十里有巾山,地名霖田。三山鼎峙,英靈所鍾。當隋時失其甲子二月下旬五日,有神三人,出於巾山。自稱昆季受命於天,分鎮三山,托靈於玉峰之右,廟食於此地,前有古楓樹,後有石穴。降神之日,上生蓮花絳白色,大者盈尺。鄉民陳姓者白晝見三人乘馬而來,招己為從者。未幾,陳遂與神俱化。眾異之,乃即巾山之麓,置祠合祭。既而降神以人言,封陳為將軍。赫聲濯靈,日以益著,人遂尊為化王,以為界石之神。唐元和十四年,昌黎韓公刺潮洲,霪雨害稼,眾禱於神而響答:爰命屬官以少牢致祀,祝以文曰:『淫雨既霽,蠶榖以成,織女耕男,欣欣衎衎。其神之保庇於人,敢不明受其賜』!宋藝祖開基,劉表拒命,王師南討。潮守王侍監赴禱於神,果雷電風雨;鋹兵遂北,南海乃平。迨太宗征太原,次於城下,忽睹金甲神人揮戈馳馬,師遂大捷,魁渠劉繼元以降。凱旋之日,有旌見城上雲中,曰「潮州三山神」。乃命韓指揮舍人,詔封巾山為「清化威德報國王」、明山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為「惠威弘應豐國王」,賜廟額曰「明貺」;敕本部增廣廟宇,歲時合祭。明道中,複加「靈廣」二字。蓋肇跡於隋、顯靈於唐、受封於宋,數百年來,赫赫若前日事。嗚呼!神之豐功盛烈,庇於國、於民亦大矣哉!
216 潮之諸邑,在在有廟,莫不祗祀。水旱疾疫,有禱必應。夫惟神之明,故能鑒人之誠;惟人之誠,故能格神之明。神人交孚,其機如此,謹書之,俾海內人士歲時拜於祠下者,有所考而無懈於誠焉。
217 賜進士第、資德大夫、正治上卿、太子少保、禮部尚書、前左春坊左庶子、翰林侍讀、經筵講官同修國史郡人盛端明撰。
218 三山國王者,吾潮合郡之福神也。自親友佩爐香過台,而赫聲濯靈遂顯於東土。蒙神庥,咸欣欣建立廟宇,為敦誠致祭之所;但往往以神之護國庇民、豐功盛烈未知備細為憾。勛等讀親友來翰,適得明禮部尚書盛諱端明所作廟記一篇,甚詳且悉。因盥手繕書,敬刊於左上之廟中。俾東土人士亦有所考而無憾於誠者,未必非神之靈為之也。
219 時乾隆九年歲次甲子上元吉旦,沐恩弟子洪啟勛、陳可元、許天旭、周奕沛、梁朝舉、洪肇興、伍朝章、舉義忠、陳賈森、曾可誠、洪良舉。
220 按:碑為木質,陰鐫敷金,懸於台南市北區立人街三山國王廟內。本文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錄之,惟無後附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之跋文。
221 .重修向忠亭碑記乾隆九年
222 □□□□昔盛時褒旌爵□□□閭里之間;□□□人,敬寄干城之衛。忠君愛國,比戶可封;海澨山陬,□□□□□之□□□□風,勵□有□,□□□□□□□□□□□□玉燭調和,□□□逢公清□□□□□□□□□□□□□□□□□□□□□□裏閭向忠亭□□□□□□□□□□□□□□□□。
223 當康熙辛丑歲,朱匪竊發,民□□□,里民父老,□集□□□□□□□□□□□□年□必相□□□□□□□□□□□□□□□□鄉閭調訓防禦,堅守者四旬餘。□會□玉□□□□□□□□□□□□□地與我師相持,里士民飛□□□□□□□□□□□□□□□□□遠旅□治□□□□我□□。故錄名敘功,委員□□□□□□□□□□□□□特厚,□□□□□□□□□□□□□□□□□□□□□者若而人,□□□□□若而戶,於時磬楹□□□□□□□□□□□日月爭光,而冠冕□□□,老幼之歡呼,□□□□□□□□以頌□平猗□□□土之□□□□王臣□□而耕□□漁以□□□□□□而踊躍赴公爭□□□□□善傳分耳。而□□□厚遇,糜以好爵,榮之美□後其德從恩綸有加無已,□□□□閭里小民哉?固將使無是里者,顧名思義;望是亭者,瞻高仰止。萬不□□□□□□□□□勤於胸臆間,人心□□□,端寓於是矣。在昔建亭之日,書版以志。閱今亭宇頹傾,宇蓋式殘,升平日久,港渚長青□□□□□□□□□僅年聞其盛,將日漫滅,何以志恩賞而為子弟勖?是用鳩工繕緝,勒石樹碑,□顧依愁,瞻仰事新。庶幾能文者□□以□□□□□以立者,揚以立功;耰鋤力大者,輸□誠以上獻。共敦義勇之風,勿愧向忠之名,斯無負我國家風勵之意,而不至為斯亭之□□。
224 乾隆九年六月,安定裏西六分堡、東十一社向忠士庶同立。
225 按:碑存台南縣西港鄉西港村慶安宮前,高二三五公分,寬五八公分,花岡岩。篆額「皇清」,旁鐫雙龍雕飾。文中康熙辛丑,六十年公元一七二一
226 .慈濟宮緣業碑記乾隆九年
227 竊惟管業以墾示、印契為憑;而永久勿替,必以勒石為要。即如我學甲、中洲等□□□公下缺真君廟香燈緣業,雖有上手墾示、印契昭章可據;但其中貪徒,恆多影籍混占,構□□□,是以開□□□□□□□□□□□□□□港頭港仔一處草地,原系張茂於康熙三十二年間赴縣主張稟墾為園,□□□□□□□□□□□□□□□□□□□□隔港為界。至四十二年,賣與方彩掌收納課。一淡水潭一處草地,原系林登□、李雲龍□□□□□□□□□□□□□□□□南至港尾,北至糠榔林港。四十三年間,李雲龍一半草地,賣與□□山;而□□□□□□□□□□□□□□□□年間,方彩將二項草地分賣與柯聲南、柯聲標、廖魁、陳綿、林朝□□□□□□□□□□□□□□□□□□□□□□分管收征。迨雍正五年間,陳替、陳振魁、陳綿之子陳香臣、廖開鳳、林清□□□□□□□□真君爺二廟以為香燈油緣業。乾隆五年間,林祚郎、林□□□□□□□□□□□□□合發之業,□□□廟中為□□□銀共一百一十兩;共徵課穀二十二石八斗,內除莊盛、林吉、陳□□□□□□□□□□□□□□□□陳□□、□□光、邱宋、林來、侯斗、陳願、陳耍等承攤自徵外,尚存課榖九石六斗,戶名吳大化□□□□□□□□□□□□□□□□□□□□俱交莊盛收貯執管。
228 乾隆七年間,有鄰界林鳴鶴赴縣稟墾我界內後莊□□□□□□□□□□□□□□□□□□□□□。查林鸛嶽即生員林鳴鶴,報墾田畝,並無確據。前縣止就一稟准其注冊升科,難□□□□□□□□□□□□□□□□□□□該生具稟邱平等欠租,而邱平等又控伊混占。集訊之下,邱平等原種吳大化□□□□□□□□□□□□□□□□□□□□,原案注銷,其先完五六年正供各三石。該生尚有另戶林鳴鶴田畝,應徵粟六石□□□□□□□□□□□□□□□□□□□予劃抵可也。此讞。是年八月間,林應即陳玉以遵批稟究事,赴縣冒稟邱平、王□□□□□□□□□□□□□□□□□□□□□□,後莊眾□寶、莊壽、蔡信、陳京、高孝、柯習、張賜、林天佑、吳妙、郭計、朱光明、李德等呈,□□□□□□□□□□□□□□□□□□□□□□□□□□□一草地界內多鹽少淡;倘後日變淡可耕有向認承租者,須依照□□□□□□□□□□□□□□□□□□□□□□□□□,稟官究治。
229 乾隆九年葭月日,慈濟宮十二莊眾公立。
230 按:碑存台南縣學甲鄉慈濟官,高二二八公分,寬八一公分,花岡岩。額鐫如題。碑中「縣主張」,名𤣹。
231 .重修文廟碑記乾隆十年
232 餘奉調來守台郡,越日齋祓謁聖,仰瞻廟貌,巋然更新,而匠石尚詵集未竣事。退而謁巡台六、範二公,教以『移易風俗,必先培養人才;當思仰體聖天子崇道興學之意,以為治政之本』。餘心識其語,因以知化理之隆,造邦者之大有造於茲土也。
233 會城文廟,海東風化所關,日久不治。適觀察莊公攝府篆,毅然曰:『是餘之責也』。遂簡公鏹二百五十餘緡,屬郡司馬方君董其役。詔以『誠敬之道,務勿煩民』。故凡工料,悉給以常值不少減而民皆競趨鼛鼓如鶩。司馬周度相視,舉土木斫堊丹刻等功,精於規畫克恭厥事。將竣,費稍靳,莊公又率餘與方司馬暨淡水曾司馬共捐以成之。廡後兩翼為義學,前雷陽陳清端公所建之十二齋也,因並完繕,進師生課誦其中。一時教典並行,甚盛也。籲!巡方二公惓惓於崇道興學,睹茲修舉宏備,得無忻然而大愉愜乎?
234 今夫崇道興學,所以勸士也。台郡雖僻處海外,入廟者莫不知敬。書云:『未見聖,若弗克見』。今也面諸羹牆,聞諸肚蠁,怵惕彌虔,士習以端,人材以出,文運以興。由是風聲廣勵,邪慝不作,獄息盜弭,刑清武偃,百昌遂而諸福集,金湯固而盤石安。然則斯舉所系,夫豈淺鮮也哉?爰書而記之。
235 乾隆十年歲次乙丑七月朔日,福建台灣府知府加三級褚祿恭紀。
236 按:碑龕台南市孔子廟內名宦鄉賢祠後壁,高三二八公分,寬八一.二公分,花岡岩。本文志乘多載之,可考者有範咸「重修台灣府志」、王必昌「重修台灣縣志」、六十七「使署閒情」、餘文儀「續修台灣府志」、謝金鑾「續修台灣縣志」以及「台灣教育碑記」,俱與原碑出入二字,並落年月、題款。
237 .船戶頌德碑記乾隆十年
238 □□□掌駕大䑩□船輪漲戰艦外,循分由內溝載草招□為活。恭逢廉明大老爺方分□台郡,興利除弊,政治一新。□等已與大小商艘共沐安□之賜矣。
239 緣台邑新充船□□□以小商勻配□粟,□因舊運未了之數互雜,新運之案重科□□□□蒙廉明洞灼其弊,令經承陳良佐,凡有撥運倉粟,查明新舊、已未運之數,聲注票內,以杜重科之弊。□□□□□□□□□□□竟橫徵及楚等大䑩□□□□□□粟銀三兩九錢八分四厘。眾等不遂所征,架以好□□□□□□□□□□□赴,蒙廉明□前呈明運例橫征□□□□運費□,並喚鳳、諸二縣船總到案,查確定例,堂斷□□□□□□□□□□□□□工料物□□□□□□□□小舶仔赴廠當差,各有定役,從無兼差之例,查台屬𦪟仔杉板□□□□□□□□□□年間運□費銀十有餘兩,不為不多矣。該船總洪斌無厭,連索大䑩船貼費。本應嚴究,姑念□□□□□□□□□□□□□□林六等,因受雇載,被扣之銀,著各照數清還。嗣後敢再藉端科索,許你䑩船戶赴□□□□□□□□□□□□□□□由舊例輪漲戰艦,不得推諉。如往各港貿易,則必例取結,由本衙門給單,該船□□□□□□□□□□□□□□□□□□楚等之得安分樂業,皆官明吏清,簡字盡善之賜也。爰勒之以垂不朽。
240 乾隆十年月,台灣船戶林六、林恩、王有□、陳發財、蔡顯榮、李百、楊文、翁珍,蔡□、莊□、洪得財、蔡二、□□、李朝、□四□、陳定、□□、陳張、洪喜、楊武、林府、林課、蔡得、黃課、□□、陳明、洪長、□□、蔡□、林禾、張六、蔡盛、吳□、傅富、高□、何朝、王□、許順、□□、黃簿、□□、林□、□□、林高、蔡媽、郭當、王泉、□科、劉萬、□□、高□、柯萬、陳□、□□、龍妙興、洪益興、蔡□、陳□、李成、蔡喜。鳳邑:□發、李□、吳□、蔡□俊、謝□、陳恩、吳□、蔡旺、□□□、陳瑤、益晃、□長、郭和興、高三、□□、陳達、吳□、蔡媽、吳□、蔡用、陳發、黃得、陳壽、許周、黃天賜、徐朝、林□勝、順得勝、尤妙□、□全興、鄭任、張邦□、李得興、黃騰□、林合、鍾葉、蔡得萬、黃勝、郭蔡、莊勝、廖勇、陳勝、□□、陳營、□□、陳何、郭□、姚□、□福、賜發、郭琴、□□、□奇、郭德、李□、楊□、□□、□□、□□、鄭□、□□、高□同立。
241 按:碑現存台南市南區碑林,高二四七公分,寬八四公分,花岡岩。原碑缺題,文多風化。碑中船戶所頌者,海防同知方邦基也。「分□台郡」,為「府」或「憲」字之失。
242 .五妃墓道碑乾隆十一年
243 吊五妃墓
244 東風駘蕩天氣清,載馳驄馬春巡行。刺桐花底林投畔,森然古墓何崢嶸!路旁老人為餘泣:當年一線存前明,天兵既克澎湖島,維時台海五烈皆捐生。至今壞土都無恙,誰為守護勞山精!云卦馬鬣連衰草,四圍怪石爭縱橫,時聞鬼母悲啼苦,想見仙娥笑語聲!歲歲里民寒食節,椒漿頻奠陳香羹。滿目荒涼已感嘆,更聽此語尤傷情。有明歲晚多節義,樵夫漁父甘遭烹;島嶼最後昭英烈,頑廉懦立蠻婦貞。田橫從死五百皆壯士,籲嗟乎!五妃巾幗真堪旌。
245 白麓六十七居魯。
246 吊五妃墓十絕句
247 明亡巳歷四十載,死節猶然為故明!荒塚有人頻下馬,真令千古氣如生其一
248 天荒地老已無親,肯為容顏自愛身?遙望中原腸斷絕,傷心不獨是亡人其二
249 君後相將殉社稷,虞兮未敢笑重瞳。廟廷倘使增陪祀,臣妾應教祭享同其三
250 田妃金碗留遺穴,何似貞魂聚更奇?三百年中數忠節,五人個個是男兒其四
251 可憐椎髻文身地,小字人傳紀載新;卻恨燕京翻泯沒,英風獨顯費宮人其五
252 忍把童家舊誓忘指福王,孝陵風雨怨蒼蒼!芳魂若向秦淮去,正好乘潮到故鄉其六
253 明妃無命死胡沙,青塚荒涼起暮笳;爭比冰心明似月,隔江不用怨琵琶其七
254 壘壘荒墳在海濱,魂銷骨冷為傷神;須知不是經溝瀆,絕勝要離塚畔人其八
255 又逢上巳北邙來,宿草新澆酒一杯又三月三日,率僚屬致祭;自古宮人斜畔土,清明可有紙錢灰其九
256 十姨廟已傳訛久,參昂還應問水濱;今日官僚為表墓,五妃直可比三仁其十
257 浣浦範二十二咸。
258 志載前明寧靖王姬妾曰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大清之克澎湖也,語寧靖曰:『王生俱生,王死俱死』。遂冠笄被服,同縊於堂。葬魁斗山,去寧靖墓三十里,時稱「五烈墓」。乾隆丙
URN: ctp:ws24430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