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十三

《卷十三》[View] [Edit] [History]

子部十》

子部十·雜家類》

子部十·雜家類·鬻子》一卷》

1
舊本題周鬻熊撰,蓋依托也。《漢志》載於道家者二十二篇,載於小說家者十九篇,此本疑即小說家所載。《崇文總目》作十四篇,《子略》作十二篇,《書錄解題》作十五篇,此本篇數與《崇文總目》合。其註為唐逢行珪撰,亦無深義,以舊本存之耳。

子部十·雜家類·墨子》十五卷》

1
舊本題周墨翟撰,然書中多稱「子墨子」,則其門人所記也。原本七十一篇,今佚八篇。其說為孟子所闢,不行於世。然其書則歷代著錄,列為九流之一。觀其近理亂真之處,然後知儒墨異同之所以然,則亦不必廢觀也。

子部十·雜家類·子華子》二卷》

1
舊本題晉程本撰,蓋南北宋間不得志者所託名。然在偽書之中,最有理致。

子部十·雜家類·尹文子》一卷》

1
周尹文撰。《漢志》列於名家。大旨指陳治道,欲自處於虛靜,而萬事則一一核其實,故立說在黃、老、申、韓之間。

子部十·雜家類·慎子》一卷》

1
周慎到撰。《漢志》列之於法家。今考其書,大旨欲因物理之當然,各定一法以守之,不求於法之外,亦不寬於法之中,則上下相安,可以清淨而治。然法有不行,勢不能不以刑齊之,黃、老之為申、韓,此其轉關矣。

子部十·雜家類·鶡冠子》三卷》

1
是書《漢志》著錄,即佚其名氏,但知為楚隱士爾。其說頗雜刑名,而大旨原本於道德。其註為陸佃所作,文頗簡略。

子部十·雜家類·公孫龍子》三卷》

1
公孫龍撰。亦《漢志》所謂名家流也。原本十四篇,今存六篇,大旨欲綜核名實,而恢詭其說,務為博辨。《孔叢子》所謂「詞勝於理」,殆確論焉。其註為宋謝希深作,詞不及龍,而欲伸龍之理,其淺陋宜矣。

子部十·雜家類·鬼谷子》一卷》

1
舊本題鬼谷子撰。《唐志》則以為蘇秦撰,莫能詳也。其書為縱橫家之祖,原本十四篇,今佚其二。舊有樂壹等四家註,今並不傳。

子部十·雜家類·呂氏春秋》二十六卷》

1
舊本題秦呂不韋撰。實則其賓客所集也。凡十二紀、八覽、六論,故《漢志》稱二十六篇。實則紀、覽、論各分子目,共一百六十篇。不韋人不足稱道,而是書裒合群言,大抵據儒書者十之八九,參以道家、墨家之近理者十之二,較諸子為頗醇。高誘所註,亦多明古義。

子部十·雜家類·淮南子》二十一卷》

1
淮南王劉安撰,高誘註。安書原分內、外篇,此二十一卷其內篇也。大旨原本道德,而縱橫曼衍,多所旁涉,故《漢志》列之雜家。誘註或題許慎撰,蓋慎註散佚,誤以誘註當之,今詳為考定,仍題誘名。

子部十·雜家類·人物志》三卷》

1
魏劉邵撰,北魏劉昞注。凡十二篇。大旨主於論辨人材,以外見之符,驗內藏之器,分別流品,研析疑似。其學出於名家,而大旨則不悖於儒者。昞註疏通大義,不沾沾於訓詁,文詞簡括,亦有魏晉之遺。

子部十·雜家類·金樓子》六卷》

1
梁孝元皇帝撰。原本十五篇,久已散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尚存十四篇。其書綜括古今,兼資勸戒,所徵引者,亦多周秦古書,非今所及見。

子部十·雜家類·劉子》十卷》

1
是書或題劉歆,或題劉勰,或題劉孝標,惟袁孝政序定為劉晝。然其書晚出,至《唐志》始著錄,《九流》一篇,全襲《隋書·經籍志》之文,疑即孝政所偽作,而自為之注也。然雜采古籍,融貫成篇,雖風格稍卑,而詞采秀倩,即出孝政之手,亦唐代古書也。

子部十·雜家類·顏氏家訓》二卷》

1
顏之推撰。舊作北齊人者,誤也。其書凡二十篇,多辨正世俗之失,以戒子孫。大抵於世故人情,深明利害,而能文之以經訓,故《唐志》《宋志》俱列儒家。然其《歸心》等篇,申明佛法,非專以儒理立言,故今退置於雜家。

子部十·雜家類·長短經》九卷》

1
趙蕤撰。原本十卷,今佚其一。其源出於縱橫家,主於因時制變,綜核事功,不免於雜霸之學。而大旨尚為近正,其文格亦在《申鑒》《人物志》之間。

子部十·雜家類·兩同書》二卷》

1
羅隱撰。上卷五篇,皆歸本於老子之言;下卷五篇,皆歸本於孔子之言。《崇文總目》謂其「以老子修身之說為內,孔子治世之言為外,會其旨而同元」。然則所謂「兩同」者,取晉人仲尼、老聃將無同之義耳。

子部十·雜家類·化書》六卷》

1
南唐譚峭撰,宋齊丘攘為己作,故亦謂之《齊丘子》。凡六篇,曰道化、術化、德化、仁化、食化、儉化。峭本道士,故大旨多出於黃老,而附合於儒言。

子部十·雜家類·昭德新編》三卷》

1
晁迥撰。大旨勉人為善,而立言根柢於佛氏。自序謂東魯之書,文而雅;西域之書,文而備。故酌中而作。晁氏累世之學,皆發源於此。

子部十·雜家類·芻言》三卷》

1
崔敦禮撰。上卷言政,中卷言行,下卷言學。指切事理,於人情物態,抉摘隱微,多中窾要。而大旨在道家、儒家之間。

子部十·雜家類·樂庵遺書》四卷》

1
舊本題宋李衡撰,其門人龔昱編,其書至明隆慶元年始出,莫審其所自來。大旨提唱心學,以悟為宗,似乎傳姚江之學者,依託為之。然終無顯證,姑錄備雜家之一種焉。

子部十·雜家類·習學記言》五十卷》

1
葉適撰。凡論經十四卷,論諸子七卷,論史二十五卷,論文鑒四卷。其說頗務新奇,故未能純粹,要亦文章之豪也。

子部十·雜家類·本語》六卷》

1
高拱撰。是書成於萬歷丙子,距拱罷歸之日,已十三年。故論史多借喻時事,論理亦或參二氏。其抉摘先儒,亦頗過悍。然其精確者,自不可磨。蓋拱天性剛愎,敢言人所不敢言,故其長在破除拘牽,其短在無所畏忌云。
2
右雜家類雜學之屬。二十二部,一百七十八卷。

子部十·雜家類·白虎通義》四卷》

1
班固撰。凡四十四篇。蓋肅宗詔群儒,考定五經同異,於北宮白虎觀,裒其議奏,為《白虎通德論》。後詔固撰集成書,始定此名。或稱「白虎通」者,省文也。其說雖兼涉讖緯,而多傳古義,至今為考證家所依據。

子部十·雜家類·獨斷》二卷》

1
蔡邕撰。皆考論舊制,綜述遺文,與《白虎通義》《風俗通義》,俱為講漢學者之資糧。然《風俗通義》多說雜事,不及二書之字字皆為典據也。

子部十·雜家類·古今註》三卷,附《中華古今註》三卷》

1
《古今註》,晉崔豹撰;《中華古今註》,五代馬縞撰。二書皆考證名物,而文相同者十之九。故兩存其書,且併為一帙,以便互考焉。

子部十·雜家類·資暇集》三卷》

1
唐李匡乂撰。案:匡乂或作匡文,或作正文,或作匡義,均傳寫之誤 。大抵考證舊文。自序稱世俗之談,類多訛誤,故著此書。上篇正誤,中篇談原,下篇本物。書中乃不標此目,然所說一一與此目相應。

子部十·雜家類·刊誤》二卷》

1
李涪撰。原本五十篇,今佚其一。皆考究典故,引舊制以正唐末之說,又引古制以正唐制之失,多可以訂正禮文。下卷兼及雜說,亦皆典核。

子部十·雜家類·蘇氏演義》二卷》

1
蘇鶚撰。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書中所言,與崔豹《古今註》、馬縞《中華古今註》,多相出入。非《永樂大典》僅存,則豹書之出縞書猶可考見,縞書之襲此書,竟無從而驗也。然縞書所未載者,尚幾及半,則亦考證家所必資矣。

子部十·雜家類·兼明書》五卷》

1
五代丘光庭撰。皆考證之文。首總說諸書,次說五經、《論語》《孝經》《爾雅》,次《文選》,次雜說,次字書。並引據典核,辨訂詳明。

子部十·雜家類·近事會元》五卷》

1
李上交撰。其書紀唐至五代典制。體例在蔡邕獨斷》、高承事物紀原》之間。惟第五卷載及瑣聞,然亦多關掌故。《書錄解題》稱其皆紀雜事細務,蓋未詳閱其書。

子部十·雜家類·東觀餘論》二卷》

1
黃伯思撰,其子 編。伯思嘗作《法帖刊誤》二卷,又作《古器說》四百六十二篇, 合而編之,益以伯思所作論辨題跋,共為一書,總題此名。伯思終於秘書郎,故稱「東觀」云。

子部十·雜家類·靖康緗素雜記》十卷》

1
黃朝英撰。原本二百條,今存者九十條,皆考証經典異同。其學出於王安石,故劉敞、晁公武皆摭其解詩「握椒」一條為諧笑,然其他皆具有根據,非苟作者。王氏學固非正軌,然其徒如陳祥道、陸佃及朝英實皆淹通古義,未可以門戶之見,併廢所長也。

子部十·雜家類·猗覺寮雜記》二卷》

1
朱翌撰。上卷皆詩話,止於考究典據,而不詳詞意之工拙;下卷雜論文章,兼及史事。近時鮑氏知不足齋刻本,割其下卷六十八條,移入上卷,以均篇頁,殊失古人著書之意,今仍從原本分卷焉。

子部十·雜家類·能改齋漫錄》十八卷》

1
吳曾撰。向無刊本,傳寫者以意分合,卷數各異,門目亦不甚相同。此本凡分事始、辨誤、事實、沿襲、地理、議論、記詩、記事、記文、類對、方物、樂府、神仙鬼怪十三類,稍有條理,大抵皆考證之文,頗為諸家所糾駁,而精確者終不可廢。

子部十·雜家類·雲谷雜記》四卷》

1
宋張淏撰。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於諸家著述,析疑正誤,多所厘訂。

子部十·雜家類·西溪叢語》三卷》

1
姚寬撰。其書考正舊文,間有疏舛之處,亦多精確之處。統觀大致,瑜七八而瑕二三也。

子部十·雜家類·學林》十卷》

1
王觀國撰。本名《學林新編》;稱「學林」者,省文也。專以辨別字體字義為主,於經史諸書箋釋註疏之文,皆臚列異同,考求得失,多前人所未發。

子部十·雜家類·容齋隨筆》十六卷,《續筆》十六卷,《三筆》十六卷,《四筆》十六卷,《五筆》十卷》

1
洪邁撰。其書隨時札記,以次成編。惟《五筆》未成而邁沒,故獨止於十卷。皆考辨經史,厘訂典故,旁及文章藝術,無不有所論說。雖貪多務廣,不免偶有疏漏,然淹通該博,南渡以後諸說部,惟《野客叢書》可與對壘,他家終不逮也。

子部十·雜家類·考古編》十卷》

1
程大昌撰。其考辨經史,援據該博,多發先儒所未發。其短亦在好生新義,務異先儒。特其學本淹通,故與枵腹高談,掊擊鄭賈者,終不同耳。

子部十·雜家類·演繁露》十六卷,《續演繁露》六卷》

1
程大昌撰。紹興中,《春秋繁露》始出,大昌斥為偽本,謂《繁露》原書必句用一物,以發己意,案:二句即分條辨証之意,而文義不明,故姑仍其原文 。乃作此書以擬之,故立此名。其說殊謬。然此書則辨證詳博,多有可採。《演繁露》不分目,續編則分制度、文類、詩章、談助四門。

子部十·雜家類·緯略》十二卷》

1
高似孫撰。似孫《子略》即論諸子,《騷略》即論《楚辭》,惟此書以「緯略」為名,而非論緯書。大抵皆考証舊文,疏通疑滯,採摭頗富。沈士龍跋,謂其多引類書,誇示宏肆。然本書存者當引本書,本書佚者不能不取諸類書也。惟不以類書標目,而仍標本書,是其一短耳。

子部十·雜家類·甕牖間評》八卷》

1
宋袁文撰。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一卷論經,二卷論史,三卷論天文、地理、人事,四卷論小學,五卷論詩文書畫,六卷論衣食器用之屬,七卷論釋道方技及物產,八卷雜論神怪。持論具有根據。

子部十·雜家類·芥隱筆記》一卷》

1
龔頤正撰。芥隱者,頤正書室之名也。是書篇頁無多,而考據博洽,不在洪邁容齋隨筆》下。每條多有附註,其中班固賓戲一條,與本書不相應。王安石草堂懷古一條,明註與本書異同;王建一條,乃糾駁本書。知非頤正所自註。其出於誰手,則不可考矣。

子部十·雜家類·蘆浦筆記》十卷》

1
劉昌詩撰。以作於監蘆瀝場鹽課時,故名「蘆浦」。皆考辨訛文疑義,而糾正吳曾能改齋漫錄》者為多。間記軼事,不及全書十之一,蓋偶爾附載,非其通例也。

子部十·雜家類·野客叢書》三十卷,附《野老記聞》一卷》

1
王楙撰。其書卷帙繁富,考辨詳明,於經籍異同,多所釐正。在南宋說部之中,最為善本。陳繼儒刻入《秘笈》,僅刪存十二卷,殊為庸妄。今仍以原本著錄。末附《野老記聞》,乃楙父所作,多記元祐中軼事,原本所有,仍並存之。其父之名字,則不可考矣。

子部十·雜家類·坦齋通編》一卷》

1
邢凱撰。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多考證之文,頗為有據。間論史傳及雜事,亦多中理。

子部十·雜家類·考古質疑》六卷》

1
葉大慶撰。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其書上自六經諸史,下及宋代著述,各為抉摘疑義,考訂釐正。其徵引古書,及旁通互證之處,各夾註本文之下,體例尤為詳悉。

子部十·雜家類·經外雜鈔》三卷》

1
魏了翁撰。皆雜錄諸書,而略以己意標識於下。多有不載全文,但書「云云」字者,亦有兩互見者。蓋隨手記載,以備考証。後人得其稿本,繕寫成帙也。

子部十·雜家類·古今考》一卷,《續古今考》三十七卷》

1
《古今考》,魏了翁撰;《續考》,元方回撰。了翁以鄭玄《禮》註「某物即今某物者」,孔、賈諸疏多不能考,欲即《漢書》本紀所載,隨文辨證,然其書未成,僅得二十條。回乃因其手稿衍而續之,亦以《漢書》本文標目而推類,以盡其餘。

子部十·雜家類·穎川語小》二卷》

1
陳昉撰。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其考究文籍異同、掌故沿革,頗似洪邁容齋隨筆》。其論文多辨別經史句法,又頗似陳騤文則》。

子部十·雜家類·賓退錄》十卷》

1
宋趙與峕撰。與峕受學於楊簡,文藝非其所長,故是編論詩多迂謬。至於考訂經史,辨析典故,則精核者十之七八。

子部十·雜家類·學齋佔畢》四卷》

1
史繩祖撰。皆考定經史疑義,間有穿鑿舛漏,而立論尚多根據。上比王觀國、洪邁、王楙則不足;下方姚寬、孫奕,亦可以肩隨。

子部十·雜家類·鼠璞》一卷》

1
戴埴撰。《文獻通考》列之小說家,然其辨証經傳,考訂名物訓詁,頗有可採,實非小說家言。曰「鼠璞」者,取《戰國策》以鼠為璞之意也。

子部十·雜家類·朝野類要》五卷》

1
趙升撰。是書徵引朝廷故事,大致如蔡邕《獨斷》,惟以類相從,分為十四門,一一標題系說,體例少異耳。宋代案牘之文,與搢紳之習語,今有不可以文義推求者,披檢是書,往往得其解也。

子部十·雜家類·困學紀聞》二十卷》

1
王應麟撰。凡說經八卷,天道、地理、諸子二卷,考史六卷,評詩文三卷,雜識一卷。援據精博,為宋一代說部之後勁。閻若璩、何焯皆有評本,今併刊附書內。焯評多大言詆諆;若璩之評,附著所見而已。蓋若璩亦博極群書也。

子部十·雜家類·識遺》十卷》

1
羅璧撰。蓋講學之家,故謂孔子之道至晦翁集大成,諸家經解自晦翁斷定,始出於正,而詆《禮記》為委巷之談,頗不免黨同伐異。然其徵據舊文,爬梳鉤索,亦尚可觀。

子部十·雜家類·愛日齋叢鈔》五卷》

1
不著撰人名氏。但據《說郛》所載,知其姓葉,據書中咸淳年號,知為宋末人耳。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其書多考證名物典故,於宋人說部如何薳、趙德麟、王直方、蔡絛、朱翌、洪邁、陸游、周必大、龔頤正、趙彥衛諸書,皆博引繁稱,核訂同異。惟文筆冗沓,是其所短。

子部十·雜家類·日損齋筆記》一卷》

1
黃溍撰。於經史子集,各有所辨訂,而論史十六條,尤為根據分明,不同臆斷。

子部十·雜家類·丹鉛餘錄》十七卷,《續錄》十二卷,《摘錄》十三卷,《總錄》二十七卷》

1
楊慎撰。三錄皆所自編。總錄則其門人梁佐編也。明代諸儒,惟慎為博洽,故傲視一世,謂莫能核其真偽,遂往往贗託古書,佐其辨論,致陳耀文、胡應麟等乘隙而攻。然二家所駁,亦互有得失,平心而論,慎所學終在其上也。

子部十·雜家類·譚苑醍醐》九卷》

1
楊慎撰。是書成於嘉靖壬寅,與《丹鉛錄》間相出入。其曰「醍醐者」,自序謂如從乳出酪,從酪出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蓋晚年著述,所得愈精之意也。

子部十·雜家類·正楊》四卷》

1
明陳耀文撰。凡一百五十條,皆糾楊慎《丹鉛錄》之訛。其間精確者頗多,惟是釁起爭名,語多吹索,醜詞惡謔,無所不加,殊乖著書之體。取其博贍而已,其浮囂則不可訓也。

子部十·雜家類·疑耀》七卷》

1
張萱撰。舊題李贄者,偽托也。皆考証之文。雖有穿鑿,要為典贍。蓋萱為中書舍人時,嘗重編《文淵閣書目》,多見古圖籍也。

子部十·雜家類·藝彀》三卷,補二卷》

1
明鄧伯羔撰。其考訂舊文,頗有精核之處。雖或疏舛,要於大體無傷。隆慶、萬歷之際,心學橫流,伯羔獨研求古義,亦可謂庸中佼佼矣。

子部十·雜家類·名義考》十二卷》

1
明周祈撰。以天、地、人、物分四部,條列子目,而訓釋其名義。於諸說舛誤之處,皆參考諸書,一一辨定。惟引用舊文,而概不著其出典,不出明季著書之通病。

子部十·雜家類·筆精》八卷》

1
明徐渤撰。分易通、經臆、詩談、文字、雜記五門。其曰「筆精」者,取江淹《別賦》語也。其中踳駁頗多,未能脫明季鹵莽縱恣之習。然 家富藏書,多見古本,引據究為博贍。分別觀之,亦未嘗不資參考。

子部十·雜家類·通雅》五十二卷》

1
方以智撰。以考證訓詁音聲為主,而旁及於名物度數藝術之類。援據博奧,條理分明。明一代考證之書,罕與並騖。

子部十·雜家類·卮林》十卷,補遺一卷》

1
周嬰撰。皆糾古書之舛誤。其臚列諸家,系以考訂,體例如朱子雜學辨》。其每條以兩字標目,而各系以作者之姓,如駁魚豢《魏略》即謂之「質魚」之類,體例如《孔叢》「詰墨」。其所刊正,多中肯綮。

子部十·雜家類·拾遺錄》一卷》

1
明胡爌撰。皆雜考訓詁之文。原本十卷,明季散佚於兵火。其裔孫掇拾殘稿,得說經者二百三十二條,論文考古者六十三條,分為六類,僅十之二存耳。

子部十·雜家類·日知錄》三十二卷》

1
國朝顧炎武撰。乃其讀書有得,隨時札記,故以「日知」為名。然炎武之學,博贍而能通貫,每一事必核其始末,究其異同,參以證佐,而後筆之於書。故積三十年而後成。自序謂其有不合,時複改定,則易稿亦不知凡幾。不似楊慎諸人,偶有所見,即行記錄,往往知一而不知其二也。

子部十·雜家類·義府》二卷》

1
國朝黃生撰。上卷論經;下卷論子史集,附以金石。又有所注《冥通記》,以異教之言,綴於末焉。生於小學訓詁,研究獨深,是書雖卷帙無多,而讑其精核,不在方以智通雅》之下。

子部十·雜家類·藝林匯考》二十四卷》

1
國朝沈自南撰。本所輯類書,凡二十四門。此本僅刻其棟宇、服飾、飲食、稱號、植物五門。所採皆諸書之有辨証者。雖依文排纂,無所論斷,而異同兼備,首末悉賅,開卷厘然,與考証之學無異。故進而列之雜考,不使與他隸事之書,摘錄字句,徒供文藻者伍焉。

子部十·雜家類·潛丘札記》六卷》

1
國朝閻若璩撰。世有二本,一為其孫學林所刊,編次糅雜,無復端緒;一為山陽吳玉搢所編,較有條理,今取以著錄。此書為若璩未成之本。然援據精博,與顧炎武日知錄》,方軌並騖,未決誰先。

子部十·雜家類·湛園札記》四卷》

1
國朝姜宸英撰。皆考証經史之文。而讑三禮者尤多。自序稱閻若璩欲改「札記」為「札記」,宸英以「札」乃古人奏事之名,不見經傳,而《左傳》《爾雅》注中,皆有「簡札」之文,故不從其說,可知其言必據典矣。

子部十·雜家類·白田雜著》八卷》

1
國朝王懋竑撰。以所作辨證之文,合為一帙。與黃伯思東觀餘論》,體例略同。懋竑於朱子之書,用力至深,並能辨別其真偽,參考其異同,不苟相附合,於經史亦多自抒心得。凡所發揮,多先儒之所未及。

子部十·雜家類·義門讀書記》五十八卷》

1
國朝何焯撰,其門人蔣維鈞編。焯文章負盛名,而自選刻時文以外,無所著作。焯沒之後,維鈞乃搜輯其所評所校之書,錄其題識,共為一編。凡經十二卷,史十七卷,集二十九卷。

子部十·雜家類·樵香小記》二卷》

1
國朝何琇撰。凡考証諸書疑義一百二十條,說經者居其大半,論小學者次之。其學蓋出於閻若璩、顧炎武、朱彞尊、毛奇齡諸家。

子部十·雜家類·管城碩記》三十卷》

1
國朝徐文靖撰。皆辨析典籍之疑誤,每條以原書為綱,各系以考證,略如陳耀文學林就正》之體,而論說加詳。

子部十·雜家類·訂訛雜錄》十卷》

1
國朝胡鳴玉撰。皆考證聲音文字之舛,及事迹傳聞之誤。大抵依據舊文,參以己見,不甚多生新義。故罕所特創,亦罕所穿鑿。

子部十·雜家類·識小編》二卷》

1
國朝董豐垣撰。凡二十四篇。議禮者居十之九,雖不免得失互形,而多可節取。
2
右雜家類雜考之屬五十七部,七百零七卷。
3
謹案:考證之書,始於《白虎通義》及《獨斷》。唐以後,作者日繁;宋以後,更動成巨帙。其說大抵兼論經、史、子、集,不可限以一類,真班固所謂出於議官之雜家也。今匯而編之,命曰雜考。

子部十·雜家類·論衡》三十卷》

1
王充撰。原本八十五篇,今佚其一。充生當漢季,憤世嫉俗,作此書以勸善黜邪,訂訛砭惑。大旨不為不正,然激而過當,至於問孔、刺孟,無所畏忌,轉至於不可以訓。又務求盡意,不惜繁詞,其文亦冗漫而無制。瑕瑜不掩,分別觀之可也。

子部十·雜家類·風俗通義》十卷,附錄一卷》

1
應劭撰。《後漢》書劭本傳作《風俗通》,省文也。原本三十卷,卷為一篇,分子目一百三十四。其姓氏一篇,自宋已佚。然散見《永樂大典》中,今裒為一篇,附錄於末。其書考論典禮,類《白虎通義》;糾正流俗,類《論衡》。不名一體,故列之於雜說。

子部十·雜家類·封氏聞見記》十卷》

1
封演撰。原本五卷,此本分為十卷,而殘缺特甚。前六卷多陳掌故;七卷、八卷,多記古跡雜論,頗資考証;末二卷則皆載唐代軼事,嘉言懿行居多,惟末附諧謔數條而已。

子部十·雜家類·尚書故實》一卷》

1
李綽撰。《宋志》作李緯,蓋傳刻之誤。尚書者,張嘉貞之玄孫,其名無考。綽嘗客游其家,述其所言為此書。猶韋絢之《劉賓客嘉話》也。其書雖多記雜事,而時征古義,援據博洽,頗資考證。

子部十·雜家類·灌畦暇語》一卷》

1
不著撰人名氏。據書中所說,蓋元和以後人。《書錄解題》始著錄,朱子《韓文考異》亦引之。然世罕傳本,此本乃明李東陽偶得殘帙,重為排整成書,凡存三十二條,皆雜述舊文,附以論斷。其宗旨出於黃老,而持論尚不悖於聖賢。

子部十·雜家類·春明退朝錄》三卷》

1
宋敏求撰此書。《文獻通考》凡兩載,一入故事,一入雜家。今觀所記,雖多述宋代掌故,而雜說雜事,亦參錯其間,不全為數典之書。今隸之雜家,於義為愜。

子部十·雜家類·筆記》三卷》

1
宋祁撰。或作宋庠者,誤也。上卷曰釋俗。中卷曰考訂,多正名物、音訓,頗有裨於小學,亦間及論文、論史。下卷曰雜說,則欲自為子書,刻意造語,近乎焦氏《易林》、譚氏《化書》。末附庭戒、治戒、左志、右銘,皆身後之事,未知為祁所預擬,為其子孫附入也。

子部十·雜家類·東原錄》一卷》

1
龔鼎臣撰。是書辨訂經史,考論訓詁,多為確當。兼記軼事,亦多有資於掌故。惟解經好立新義,是其所短。《洪範》錯簡之說,於古未有,即鼎臣倡其始也。

子部十·雜家類·《王氏談錄》一卷》

1
宋王欽臣撰。舊題其父洙之名,蓋以卷末觀覽書目有「王洙敬錄」字而誤也。書凡九十九條,皆述洙平日所論。

子部十·雜家類·文昌雜錄》七卷》

1
龐元英撰。原本斷爛顛舛,今為釐正。是書乃元豐壬戌,元英官主客郎中時作。時官制初更,所記一時聞見,關於典制者為多。於朝廷禮儀、百官除拜,多詳其時日,可以補《宋史》之闕。故《宋史·藝文志》入之故事類中。然中間頗涉雜事、雜論,不盡朝章國憲也。

子部十·雜家類·麈史》三卷》

1
王得臣撰。所記凡二百八十四事,分四十四門。於朝廷掌故、耆舊軼事,多所記載。其參稽經典,辨別異同,亦深資考証。其師為鄭獬、胡瑗,又與明道、程子友,而於洛、蜀二黨,俱無所攀附。惟於王安石一人,書名示貶,蓋亦特立之士矣。

子部十·雜家類·夢溪筆談》二十六卷,《補筆談》二卷,《續筆談》一卷》

1
沈括撰。夢溪其潤州別業也。是書凡分十七門。於遺聞、舊典、文章、技藝,以及小說家言,無不賅載。而樂律、象數二類,尤其專門絕學。補、續二編,舊本別行,今附載於後,以備一家之言焉。

子部十·雜家類·仇池筆記》二卷》

1
舊本題蘇軾撰。今勘驗其文,蓋後人集其雜帖為之,非所手著。以頗資考證,故至今傳之。中有不類軾語者,疑或以偽跡竄入歟。

子部十·雜家類·東坡志林》五卷》

1
舊本題蘇軾撰。一名《東坡手澤》,後編入《東坡大全集》中,改題此名。核其文義,亦搜輯墨跡所編也。

子部十·雜家類·珩璜新論》一卷》

1
孔平仲撰。即《孔氏雜說》也。皆考證舊聞,亦間托史事,以寓意議論,特為條暢,蓋三孔本皆工文也。

子部十·雜家類·晁氏客語》一卷》

1
晁說之撰。其體近於語錄,亦間記朝野見聞,併註得之於某人,所謂「客語」也。其持論淆雜儒禪,蓋自晁迥以來,家學如是。其述元祐諸人軼事,亦多可補史傳之遺。

子部十·雜家類·師友談記》一卷》

1
李廌撰。雜記蘇軾、范祖禹、黃庭堅、秦觀、晃說之、張耒之言,故曰「師友談記」。其人皆元祐勝流,而廌之文章學問,亦足以解其所談,故所錄多名言格論,非小說瑣語之比。

子部十·雜家類·楊公筆錄》一卷》

1
宋楊延齡撰。其論《易》取鄭夬,蓋據司馬光之奏。其字義訓詁,亦取王安石、陸佃。又稱過洛見程子。蓋於熙寧、元祐兩局,無所偏附,自據所見而著書也。

子部十·雜家類·呂氏雜記》二卷》

1
呂希哲撰。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希哲少從焦千之、孫復、石介學,又從二程子、張子及王安石遊,故其學問出入於數家之間,醇駁互見。其所記家世舊聞、朝廷典故,亦多足與史傳相參。

子部十·雜家類·冷齋夜話》十卷》

1
釋惠洪撰。晁氏《讀書志》著錄十卷,與此本合。然此本經後人刪削,已非完帙。又每條標題,皆後人所妄加,亦非其舊也。其書雜述見聞,而論詩者居十之八,論詩之中稱引元祐諸人者又十之八,黃庭堅語尤夥。蓋假借以增聲價,故宋人多病其依托,然所論則未為無理也。

子部十·雜家類·曲洧舊聞》十卷》

1
朱弁撰。蓋其使金被留時所作。以皆追述北宋軼事,無一事涉於金朝,故曰「舊聞」。《文獻通考》入之小說家,然所述北宋君臣事迹,皆足以明一代治亂之由,實非小說之瑣語。第兼及詩話、文評,及諸考證,不可以入雜史,故今改隸雜家類焉。

子部十·雜家類·元城語錄》三卷,附《行錄》一卷》

1
馬永卿撰。皆述其師劉安世之語。安世,元城人,故以名書。多敘述舊聞,亦參以論事、論學之說。大旨傳述司馬光,其時雜禪理,則頗近於蘇軾。蓋其師友淵源如是也。《行錄》一卷,崔銑所纂,于文熙又補綴之,舊附卷末,今亦並存焉。

子部十·雜家類·嬾真子》五卷》

1
馬永卿撰。乃其隨筆札記,亦多述劉安世語。中間頗及雜事,而考證之文為多。

子部十·雜家類·春渚紀聞》十卷》

1
何薳撰。凡雜記五卷,東坡事實一卷,詩詞事略一卷,雜書琴事附墨說一卷,記研一卷,記丹藥一卷。其特述蘇軾者,薳父去非為軾所薦士也。

子部十·雜家類·石林燕語》十卷,《考異》一卷》

1
石林燕語》,葉夢得撰;《考異》,宇文紹奕撰。夢得書舊有刊本,紹奕書則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合為一編。夢得纂述遺聞,多有關掌故,於官制科目,言之尤詳。紹奕所糾,或不免有意吹求,而援引舊章,詳確者亦十之八九,相輔而行,於考證乃益明焉。

子部十·雜家類·避暑錄話》二卷》

1
葉夢得撰。夢得本蔡京之門客,又章敦之姻家,故是書所述,往往於熙寧、紹聖之弊政,陰為解釋,殊乖公道。以夢得練習舊聞,又博通群籍,其所敘述辨讑,亦頗有裨於考核,故仍錄而存之。

子部十·雜家類·巖下放言》三卷》

1
宋葉夢得撰。商維濬《稗海》刻有鄭景望《蒙齋筆談》二卷,其文全與此同,乃剿取此書以作偽也。書為夢得晚年所作,多歸心於二氏,持論殊不甚醇,而見聞終博,故亦時有可採。

子部十·雜家類·卻掃編》三卷》

1
徐度撰。為靖康中參知政事,處仁之子,故家遺俗,具有傳聞,故所紀皆朝廷舊典、耆宿軼事,深有裨於史學。

子部十·雜家類·五總志》一卷》

1
吳坰撰。記見聞雜事,間亦考證舊聞。其讑詩獨尊黃庭堅,蓋亦江西之流派。其名「五總志」者,取「龜生五總,靈而知事」之義也。

子部十·雜家類·紫微雜說》一卷》

1
呂本中撰。舊本題呂祖謙者,誤也。其書分條臚列,於六經疑義、諸史事跡,皆有所論辨,大都中理。

子部十·雜家類·辨言》一卷》

1
員興宗撰。其書臚舉經、傳、子、史,及宋代諸家之說,凡理有未安,皆條列而與之辨。

子部十·雜家類·墨莊漫錄》十卷》

1
張邦基撰。所記軼事多參以神怪,頗闌入小說家言。至於辨定杜甫、韓愈、蘇軾、黃庭堅諸詩,皆為典核,考証名物,亦資博識。

子部十·雜家類·寓簡》十卷》

1
沈作喆撰。其才辨縱橫似蘇軾,其菲薄王安石、抵牾程子,以及談養生、耽禪悅,持論亦皆似軾,蓋眉山之餘派也。其考據頗多精核,惟以禪解《易》,為支離而不可訓。

子部十·雜家類·欒城遺言》一卷》

1
蘇籀撰。為蘇轍之孫,是書皆記轍平日之語。於文章流別,古今人是非得失,辨析頗詳。惟軾、轍兄弟無尤,而此書乃抑軾以尊轍,是則籀之私心,必非轍意也。

子部十·雜家類·東園叢說》三卷》

1
舊本題宋李如篪撰。其名雖見正德《崇德縣志》,而此本莫考所從來。且多不似南宋人語,疑為依託舊名,造作偽本。以其考辨多有根據,故明知其贗,而仍錄存之。

子部十·雜家類·常談》一卷》

1
吳箕撰。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大抵多評騭史事,而亦間及於考證。其學出自陸九淵,故持論往往相近。

子部十·雜家類·雲麓漫鈔》十五卷》

1
趙彥衛撰。書中記宋時雜事十之三,考辨名物訓詁者十之七。自序謂可敵葉夢得避暑錄話》,今核其書,乃似勝夢得書也。

子部十·雜家類·示兒編》二十三卷》

1
孫奕撰。凡總說一卷,經說五卷,文說詩說共四卷,正誤三卷,雜記字說五卷。大抵雜引眾說,罕所裁制,往往傷於蕪雜,又引征既繁,不免小有舛誤,故不能與沈括諸家並駕。而精核之論,亦時時錯出於其間。

子部十·雜家類·游宦紀聞》十卷》

1
張世南撰。所記多聞諸劉過、高九萬、趙蕃、韓淲諸人,而程迥之說尤夥。惟錄前輩軼事,無一字涉時政。所記諸雜物,亦足資博識。

子部十·雜家類·密齋筆記》五卷,《續記》一卷》

1
宋謝採伯撰。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其書雜論經史文藝,凡五萬餘言。自序以為無抵牾於聖人。今觀其書,雖不及洪邁諸人之博洽,而援據史傳,頗足考鏡得失。雜錄前賢言行,亦多寓勸懲。

子部十·雜家類·梁谿漫志》十卷》

1
宋費袞撰。是書開禧二年,嘗取入史館備參考。然惟前二卷言朝廷典故,三卷多說雜事,四卷惟述蘇軾事,五卷至九卷則多考證史傳、評論詩文,末卷乃兼論神怪,蓋雜家之言,不盡為史事作也。

子部十·雜家類·澗泉日記》三卷》

1
韓淲撰。案:淲字或作虎,或作謕,或作琥,並傳寫之誤 。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其書首掌故,次品評人物,次考証經史,次評論詩文,次雜記山川古蹟。淲本故家耆宿,所言率根據舊聞,與剿說者異。

子部十·雜家類·老學庵筆記》十卷,《續筆記》二卷》

1
陸游撰。《宋史·藝文志》載入雜史類,《文獻通考》載入小說類。史志蓋以其多述舊聞,《通考》則以其楊戩諸條近神怪、鮮于廣諸條近諧戲也。實則綜述見聞,考訂文藝,確為雜家而已。

子部十·雜家類·愧郯錄》十五卷》

1
岳珂撰。多記宋代制度,頗可補史志所未備。其曰「愧郯」者,取左傳「郯子來朝仲尼問官」事,言通知掌故,有愧古人也。

子部十·雜家類·祛疑說》一卷》

1
儲泳撰。平生篤好術數,久而知其詐偽,乃作此書以辨之。商維濬嘗刻入《稗海》,刪節不完,此本猶足本也。

子部十·雜家類·琴堂諭俗編》二卷》

1
宋鄭至道撰。彭仲剛續,元應俊補。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其書皆採摭經史故事關於倫常日用者,旁引曲喻,以開導下愚。故其詞惟主於通俗,而其說亦多誡以利害。

子部十·雜家類·鶴林玉露》十六卷》

1
羅大經撰。其體例在詩話、語錄、小說之間,其宗旨亦在文士、道學、山人之間。大抵詳於議論,而略於考證。

子部十·雜家類·貴耳集》一卷,《二集》一卷,《三集》一卷》

1
張端義撰。「貴耳」即尊聞之義。特變幻其字,如「 閣虯戶」耳。初集、二集多記朝廷軼事,兼及詩話,亦有考證數條。三集則多記瑣聞,兼涉神怪。故自序有「稗官虞初之文」也。

子部十·雜家類·吹劍錄外集》一卷》

1
俞文豹撰。文豹所作《吹劍錄》,持論偏駮,已斥存其目。此其晚年所作,以續前錄,故曰「外集」。學問漸深,意氣漸平,其論辨乃漸歸於醇正。

子部十·雜家類·腳氣集》二卷》

1
車若水撰。因病腳氣時所著,遂以為名,殊不雅馴。其書略如語錄之體,所論多堅持道學門戶,往往橫斥古人,而援據考證,亦頗有精確之處。蓋若水初師陳耆卿,接永嘉之派,後乃改師陳文蔚,稱考亭之傳。其學問原在兩岐之間,故變而有所不盡變也。

子部十·雜家類·藏一話腴》四卷》

1
陳郁撰。分甲、乙二集,多記南北宋雜事,間及詩話,亦或自抒議論。其說詩頗穿鑿,所錄遺事軼聞,尚可資勸戒。

子部十·雜家類·佩韋齋輯聞》四卷》

1
俞德鄰撰。多考論經史,間及當代故實,與典籍藝文,頗為該核。惟第四卷皆解《四書》,往往橫生新意,傷於穿鑿。

子部十·雜家類·書齋夜話》四卷》

1
宋俞琬撰。卷一皆發明經義,考證訓詁,頗為賅洽。卷二、卷三,多發明《河圖》《洛書》,《先天》《太極》二圖,蓋琬之易學,本從陳、邵出也。四卷皆論文之語,多不中窾。觀所著《林屋山人集》,知於文章一道,猶茫乎未解矣。

子部十·雜家類·齊東野語》二十卷》

1
周密撰。家湖州,此書稱「齊東」者,其先世濟南人也。中頗考証古義,皆極典核。而所記南宋舊事為多,皆興亡治亂之大端,足以補史傳闕失。與《癸辛雜識》,好錄瑣語者,不同。故《雜識》入小說家,此則錄之雜家焉。

子部十·雜家類·困學齋雜錄》一卷》

1
鮮于樞撰。所錄當時詩話雜事為多,故厲鶚跋稱,卷中金源人詩,可補劉祁歸潛志》之闕。然編次頗乏倫貫,疑偶然抄記,後人錄其墨跡成帙也。

子部十·雜家類·隱居通義》三十一卷》

1
元劉塤撰。塤雖宋之遺民,初亦遁跡,然晚歲終食元祿,稱隱居者非實也。其書分十一門。論學既墮虛無,考古亦頗餖飣,率無可取。惟說詩論文之二十卷,則塤生於宋末,舊集多存,其所稱引,今或莫識其姓名,又多備錄全篇,首尾完具,足補諸家總集之遺。其詩話文評,亦多出諸家說部之外。

子部十·雜家類·湛淵靜語》二卷》

1
白珽撰。乃其雜記之文。辨證多有可取。雖或小舛,於大體無傷。其記汴京故宮,尤為詳備。至所載宋理宗賜林希逸詩,厲鶚宋詩紀事》不載,則鶚未見此書矣。

子部十·雜家類·敬齋古今黈》八卷》

1
李冶撰。其命名不甚可解,疑為塞聰專思之義,或作「古今難」,字之誤也。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其書皆訂正舊文,以考証佐其議論。詞鋒峻利,博辨不窮。雖間或橫生別解,有意翻新,而大致皆有根據,不同於虛騁浮詞。

子部十·雜家類·日聞錄》一卷》

1
元李翀撰。案:李翀或作凌翀,傳寫誤也 。原本久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其書多考究歷代掌故,略如《獨斷》《古今註》之體,亦間及元代雜事。

子部十·雜家類·勤有堂隨錄》一卷》

1
陳櫟撰。皆其札記之文,雖多談義理,而亦兼考證於宋末、元初諸人,各舉其學問之源流、文章之得失,尤多公論。

子部十·雜家類·玉堂嘉話》八卷》

1
元王惲撰。述其中統二年、至元十四年,兩入翰林時,一切掌故及詞館中考核討論諸事。於當時制誥記錄特詳。足見一朝典制。於前代故實,多錄史所不載者,尤足資博識。

子部十·雜家類·庶齋老學叢談》三卷》

1
盛如梓撰。其書辨論經史,評騭詩文,亦間及朝野軼事。蓋如梓猶及與元初故老游,故所記多前人緒論,具有根據。

子部十·雜家類·研北雜志》二卷》

1
元陸友撰。友取段成式《漢上題襟集》序中語,自號曰「研北生」,因以名其筆記。所錄皆佚文瑣事,而友頗精賞鑒,亦工篆隸,故關於書畫古器者為多。其考證詩文,頗見依據。

子部十·雜家類·北軒筆記》一卷》

1
元陳世隆撰。所辯論者,史事為多。援據頗詳,亦時具特識。惟載僧靜如事一條,體雜小說,為自亂其例。

子部十·雜家類·閒居錄》一卷》

1
元吾丘衍撰。乃其未成之手稿,陸友仁得而傳之。故先後無次第,字句亦多未潤飾。然其考辨諸條,往往可採。

子部十·雜家類·雪履齋筆記》一卷》

1
郭翼撰。或以為明人,誤也。是編乃其江行舟中所記,隨手雜錄,漫無銓次。然於經史疑義,頗有考証,持論亦多有理致。

子部十·雜家類·霏雪錄》二卷》

1
鎦績撰。父渙,通《毛詩》,故此書辨訂詩義,多有根據。又及與元末故老游,故綜述舊聞,亦多有淵源。好記夢幻詼諧,不免體雜於小說。

子部十·雜家類·蠡海集》一卷》

1
王逵撰。舊本作宋人,誤也。逵之學,出於邵子,其書亦規摹《觀物外篇》,凡分八門,皆即數究理,推天地人物之所以然。

子部十·雜家類·草木子》四卷》

1
葉子奇撰。凡八篇,自天文、地紀、人事、物理,皆一一辨析,頗多微義。其記元代故事,亦頗詳核。

子部十·雜家類·胡文穆雜著》一卷》

1
胡廣撰。乃其隨筆札記,原別本單行,後乃編入文集中。然廣文集未足名家,此書考訂經史疑義,反多可取。

子部十·雜家類·讕言長語》一卷》

1
曹安撰。皆據所見聞,闡明義理。其論詩不中肯綮,所稱諸詩,大抵不工。至欲以《尚書》所載諸歌及《詩》三百篇,刻為一集,使天下摹擬其體,更萬不可行。然其他議論尚醇正,頗有裨於風教。

子部十·雜家類·蟫精雋》十六卷》

1
徐伯齡撰。凡二百六十一條,論雜事者居十之一,文評詩話居十之九。其體例略似孟棨本事詩》。其多錄全篇,又略似劉塤《隱居通義》。遺文舊事,多他書所未載。惟往往體雜小說,是其所短。

子部十·雜家類·震澤長語》二卷》

1
王鏊撰。凡十三類。鏊當明之盛時,儒者尚究心古學,故是書持論,皆有根據。惟內閣絲綸簿之類,失於考據;河北試行井田之類,過於迂闊;夢兆一門,侈談靈異。均為白璧之瑕。

子部十·雜家類·井觀瑣言》三卷》

1
鄭瑗撰。舊本作宋人,誤也。其書大抵考辨故實,評騭古今,頗能有所發明。其掊擊王柏之改經,尹起莘之發明《綱目》,尤為篤論也。

子部十·雜家類·南園漫錄》十卷》

1
張志淳撰。自序稱因讀《容齋隨筆》《鶴林玉露》二書,仿而為之。卷首數條,皆摭洪邁之失,其餘則述所見聞,各為考證。大抵似洪書者十之一,似羅書者十之九。

子部十·雜家類·雨航雜錄》二卷》

1
馮時可撰。上卷多論學、論文,下卷多記物產而兼涉雜事。持論篤實,無隆萬間狂恣之習。

子部十·雜家類·採芹錄》四卷》

1
徐三重撰。第一卷論養民教民,二卷、三卷多論學校貢舉政事利弊,四卷多論明代人物,大抵考証典故,究悉物情。持論不失平允,惟力主均田之議,為迂闊而遠於事情。

子部十·雜家類·畫禪室隨筆》四卷》

1
董其昌撰。第一卷論書。第二卷論畫,平生心得,具見於斯。三卷分記游、記事、評詩、評文四子目。四卷亦分四子目:曰雜言上、曰雜言下、曰楚中隨筆、曰禪悅,皆取盈卷帙而已。

子部十·雜家類·六研齋筆記》四卷,《二筆》四卷,《三筆》四卷》

1
李日華撰。日華工於書畫,故是編所記,論書畫者十之八。詞旨清雋,其體皆類題跋。餘所記雜事,亦楚楚有致,不失為雅人吐屬。至於考証,則動輒疏舛。所謂人各有能,有不能歟。

子部十·雜家類·物理小識》十二卷》

1
方以智撰。乃其《通雅》之緒餘。首為總論,次分十有五門,大致本《博物志》《物類相感志》而衍之。但張華、贊寧,但言物性,此更推闡所以然耳。

子部十·雜家類·春明夢餘錄》七十卷》

1
國朝孫承澤撰。所述明代典故,頗為詳悉,足備考核。惟體例瞀亂,似地志而非地志,似職制而非職制,似故事而非故事,無類可入。姑以不名一格,錄之於雜說焉。

子部十·雜家類·居易錄》三十四卷》

1
國朝王士禎撰。乃康熙己巳至辛巳,十三年中所紀。大抵辨証典籍,評品詩文,表彰人物,而於所見古書,言之尤悉。三卷以後,兼記政事;九卷以後,兼記差遺遷除。俱編月系日,略如史體。蓋用龐元英文昌雜錄》之例,然龐錄亦非通例也。

子部十·雜家類·池北偶談》二十六卷》

1
國朝王士禎撰。凡談故四卷,皆朝廷殊典,及衣冠盛事。談獻六卷,皆嘉言懿行。談藝九卷,皆論詩文。談異七卷,皆記神怪。其曰「池北」者,士禎家有池北書庫故也。

子部十·雜家類·香祖筆記》十二卷》

1
國朝王士禎撰。「香祖」者,其滋蘭之室也。是書體例與《居易錄》同,惟不載時事為異。蓋士禎已罷官家居也。

子部十·雜家類·古夫於亭雜錄》六卷》

1
國朝王士禎撰。是書作於康熙乙酉。多考証之文,疏密互見。因所居魚子山,有古夫于亭,因以名書。

子部十·雜家類·分甘餘話》四卷》

1
國朝王士禎撰。是書作於康熙己丑,因年已垂暮,故取王羲之分甘之語為名。大抵隨筆記錄,瑣語為多。間有考辨,亦不及《居易錄》《池北偶談》之詳核。蓋老無餘事,姑以著書遣日而。然多年耆舊,其持論終有典型。
2
右雜家類雜說之屬。八十六部,六百三十六卷。

子部十·雜家類·洞天清錄》一卷》

1
宋趙希鵠撰。所論皆鑒別古器、書畫之事。凡分十一類,辨析精審,為後來收藏賞鑒家所宗。世有真偽二本,此猶希鵠之原書也。

子部十·雜家類·負暄野錄》二卷》

1
宋陳槱撰。上卷論石刻及諸家書格,下卷論學書之法及筆墨紙研諸器。皆源委分明,足資考證。

子部十·雜家類·雲煙過眼錄》四卷,《續錄》一卷》

1
《雲煙過眼錄》,周密撰,皆記所見古器奇玩及書畫,各以所藏之人標目,但略分甲、乙,不甚考證。《續錄》,為湯允謨作,凡三十九條,舊附於末,今亦並錄之。

子部十·雜家類·格古要論》三卷》

1
曹昭撰。凡分十三門。其銅器、古畫、墨跡、碑帖、古研、古琴、窯器七門,古人所已論;珍奇、金鐵、漆器、綺繡、異木、異石六門,則自昭始創也。賞鑒器玩,略具於斯。郎瑛七修類稿》,尚欲更廣其門目,不知古人著書,據所聞見,而天下奇物,安能以數卷括之耶。

子部十·雜家類·竹嶼山房雜部》三十二卷》

1
是書凡分五種。養生部六卷,燕間部、樹畜部各三卷,明宋詡撰。種植部十卷,尊生部十卷,詡子公望撰。公望子懋澄,合而編之。於田居雜事,最為詳悉,亦間有所考証,頗見根據。不但為小品清言,如陳繼儒之流派。

子部十·雜家類·遵生八箋》十九卷》

1
高濂撰。以閒適消遣之事,分為八類,故曰「八箋」。其標目纖俗,不出明季小品積習。而考論古器,彙集單方,一壺千金,時亦可採。久為世所行用,今亦過而存之焉。

子部十·雜家類·清秘藏》二卷》

1
張應文撰,其子謙德潤色之。上卷分二十門,下卷分十門。皆論玩好賞鑒諸物。其曰「清秘藏」者,原序謂取倪瓚清秘閣意,殊割裂不成文義,其斯以為明季人乎。

子部十·雜家類·長物志》十二卷》

1
文震亨撰。以閒適玩好之具,分十二門,大抵以《洞天清錄》《考盤餘事》為藍本,而傅以己意。雖亦明季山人之習,然震亨為文徵明曾孫,家世儒雅,其賞鑒具有淵源,固非俗士所能擬也。

子部十·雜家類·韻石齋筆談》二卷》

1
國朝姜紹書撰。蓋仿周密雲煙過眼錄》而作,記所見書畫器玩。惟密書以收藏之人標目,此則以其物標目。密書但記其名,此併載其形模色澤及諸家授受得失之始末。為體例加詳耳。

子部十·雜家類·七頌堂識小錄》一卷》

1
國朝劉體仁撰。所記書畫古器,凡七十四條。多稱孫承澤、梁清標諸舊家物,蓋體仁與汪琬、王士禎以詩文相高,與承澤等又以賞鑒相高也。

子部十·雜家類·研山齋雜記》四卷》

1
不著撰人名氏。疑為孫承澤之孫炯所作也。首論六書,而附以璽印及刊板告身之屬;次研說、墨譜,而附以眼鏡;次為銅器窯器考。皆有資於鑒別。
2
右雜家類雜品之屬。十一部,八十三卷。
3
謹案:古人質朴,少涉雜事,其著為書者,至射法、劍道、手搏、蹴鞠止矣。至《隋志》而《欹器圖》猶附小說,《象經》《奕勢》猶附兵家,不能自為門目也。宋以後則一切賞心娛目之具,無不勒有成編,圖籍於是始眾。今於專明一事者,皆別入譜錄,其雜陳眾品者,並類聚於此門。蓋既為古所未有之書,不得不立古所未有之例矣。

子部十·雜家類·意林》五卷》

1
馬總編。初,梁庾仲容取周、秦以來諸家雜記一百七家,摘其要語,名曰《子抄》。總以其繁略失中,復增損以成是書。原本殘缺,僅存七十一家,每家所錄,不過數條。然今人所未見者,十之七八也。

子部十·雜家類·紺珠集》十三卷》

1
不著編輯者名氏。或題宋朱勝非者,誤也。摘錄古書凡一百三十七種,體例與曾慥類說》相近,而去取各有不同。

子部十·雜家類·類說》六十卷》

1
曾慥編,摘錄古書二百六十一種,分前、後二集。南宋之初,舊籍多存,慥又精於鑒別,凡所甄錄,大都遺文僻典,裨助多聞。

子部十·雜家類·事實類苑》六十三卷》

1
江少虞編。少虞以宋代朝野事跡,散見諸家之記錄,乃裒集排纂,類為二十四門,並全錄原文,不加點竄,仍各以書名注於條下,以示有征。援引浩博,北宋一代之遺聞,略具於是。其原書散佚者,亦皆賴此以存。

子部十·雜家類·仕學規範》四十卷》

1
張鎡編。分為學、行己、蒞官、陰德、作文、作詩六類。皆採宋代名臣事狀,各據所載之書,臚列原文,註其出典。其所援引,多修《宋史》者所未見,可以補列傳之遺。

子部十·雜家類·自警編》九卷》

1
趙善璙編。皆採宋代名賢言行可以為法者,釐為八類,又分五十五子目。原本各註所引書名,今多佚脫,諸刻並同,無從校補,亦姑仍其舊焉。

子部十·雜家類·言行龜鑒》八卷》

1
張光祖編。原本散佚,今從《永樂大典》錄出。其書蓋因趙善璙自警編》重為刪補,傳寫屢更,所採諸書,不能盡註出典,亦與《自警編》同。

子部十·雜家類·說郛》一百二十卷》

1
陶宗儀編。體例如曾慥類說》,而採摭較富,所摘錄亦稍詳。原本一百卷,後佚其三十卷。弘治中,上海郁文博仍補為一百卷,此本為國朝姚安、陶珽所刊,又增為一百二十卷,蓋非宗儀之舊矣。

子部十·雜家類·玉芝堂談薈》三十六卷》

1
謹案:《總目》《古今說海》一百四十二卷,列此部之前。明徐應秋編。亦考辨之學。每事立一標題,而雜引諸書之文,以相左證。雖或失之瑣屑,其博贍亦未可沒也。

子部十·雜家類·元明事類鈔》四十卷》

1
國朝姚之駰撰。皆摘取元、明諸書,分門隸載,亦江少虞事實類苑》之流。元人紀載較少,故搜羅主於詳;明人紀載最多,故去取主於慎。體例頗為不苟。
2
右雜家類雜纂之屬。十部,三百九十四卷。

子部十·雜家類·儼山外集》三十四卷》

1
陸深撰。皆其札記之文,其子楫編為一集,凡二十四種。今汰其六種,所存者凡十八種,曰《傳疑錄》《河汾燕閒錄》《春風堂隨筆》《知命錄》《金臺紀聞》《願豐堂漫書》《溪山餘話》《玉堂漫筆》《停驂錄》《續停驂錄》《豫章漫鈔》《中和堂隨筆》《史通會要》《春雨堂雜鈔》《同異錄》《蜀都雜鈔》《古奇器錄》《書輯》。

子部十·雜家類·古今說海》一百四十二卷》

1
明陸楫撰。采前代至明小說一百三十五種,分為七家,統以四部:一曰說選,載小錄、偏記二家;二曰說淵,載別傳家;三曰說略,載雜記家;四曰說纂,載逸事、散錄、雜纂三家。

子部十·雜家類·少室山房筆叢》正集三十二卷,續集十六卷》

1
胡應麟編。大抵皆考證之文。兩集共十二種:曰《經籍會通》《史書佔畢》《九流緒論》《四部正訛》《三墳補逸》《二酉綴遺》《華陽博議》《莊獄委談》《玉壺遐覽》《雙樹幻鈔》《丹鉛新錄》《藝林學山》。其說利鈍互陳,而在明季諸人中,終為博洽。

子部十·雜家類·鈍吟雜錄》十卷》

1
國朝馮班撰。凡九種:曰《家戒》《正俗》《讀古淺說》《嚴氏糾謬日記》《戒子帖》《遺言》《通鑑綱目》《糾謬》《將死之鳴》。皆班沒之後,其從子武收拾遺稿所編也。
2
右雜家類雜編之屬。四部,二百三十四卷。
3
謹案:合數家之書,以成一編者,俗謂之叢書。《明史·藝文志》無類可歸,遂附之類書,究非其實。今以其雜合諸書,不名一類,隸之於雜家。其一人之書,自有數種,共為一部者,無所附麗,亦併錄於此門。
URN: ctp:ws248385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