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十

《卷十》[View] [Edit] [History]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南通志》卷十
3
田賦民賦徴屯賦附額
4
《禹貢》:梁州田下上賦,下中三錯,地磽斂薄,況滇為梁之裔境哉?由漢迄宋,或羈縻或棄之。蒙段元始,全𨽻版圖,設官分職,與中土等。苐文獻無徴田賦莫考。明以屯養兵,草萊漸闢,而計田制賦,猶不及中土一大縣也。迨自南中多故,兵戈相尋,我朝先後戡定,土曠民稀。
5
殊恩疊沛賦,以見熟起科除荒徴解復,因屯糧過重,減而均之。優恤邊黎,曠古未有我。
6
皇上登極之初,蠲賦免逋,撫綏備至。其從前報墾田地,特諭詳加查核,杜增賦之弊,清維正之供。徂隰徂畛,徧歌雨公而慶多稌矣。夫土穀為
7
國家厚生之本,而勸課乃父母斯民之責,矧滇民處萬山中,刀耕火種之外,别無生計,培養而安全之,是在司牧者加之意而已。志田賦。
8
元世祖至元間,立雲南軍民屯田:中慶路民屯四千一百九十七戸,田一萬九千六百二十四雙,軍屯七百九戸,田二千八百三十五雙,曲靖路民屯二千二百四十戸,田四千四百八十雙。仁徳府民屯八十戸,田一百六十雙。軍屯一百戸,田四十雙,臨安民屯二千三百戸,田四千雙,軍屯二百八十八戸,田一千一百五十二雙,澂江民屯一千二百六十戸,軍屯二百九十五戸,梁千戸翼軍屯凡七百人,田三千七百八十九雙三十年,梁王遣使詣行省,言以漢軍屯田烏蒙後,遷於新興州,武定路軍屯一百八十七戸,田七百四十八雙。烏撒路軍屯一百一十四戸,東川路民屯八十六戸,㑹通民屯二戸,建昌民屯一百四戸,軍屯一百八十戸,㑹川路民屯四十戸,徳昌路民屯二十一戸,軍屯一百二十戸,大理金齒等處民屯三千七百四十一戸,軍屯六百戸,共軍民田二萬二千一百五雙。威楚路民屯一千一百一戸,田五千五百五雙,軍屯三百九十九戸,田一千五百九十六雙。又威楚提舉司所領民屯三十三戸,田一百六十五雙。鶴慶路民屯一百戸,田四百雙,軍屯一百五十二戸,田六百八雙。 十年,以張立道為大理等處巡行勸農使,洩昆明池水,得壤地萬餘頃,皆為良田。 十九年,籍雲南新附戸,自烏蘭哈達鎮雲南,凡入籍民戸四籍民田,民以為病。至是,令已籍者勿動,新附籍之。 定雲南税賦,用金為則,以貝子折納,每金一錢直、貝子二十索。 二十三年,免雲南,從征交阯蒙古軍屯田租。 三十年,免雲南屯田逋租萬石。
9
成宗大徳三年,雲南省嵗入糧數二十七萬七千七百一十九石。 九年,命巴延徹爾董雲南屯田事。仁宗延祐二年,立烏蒙軍屯。先是雲南行省言:「烏蒙乃雲南咽喉之地,别無屯戍軍馬,其地廣濶,土脈膏腴,皆有古昔屯田之蹟,乞發輝和爾及新附漢軍屯田鎮遏」。至是從之,調四川軍二千人、雲南軍三千人,共五千人,屯田一千二百五頃,置總管萬戸府,隸雲南省。 五年,詔還所侵順元宣撫司民地。
10
泰定帝泰定元年,免雲南秋糧三分。 四年,以瑪固斯為雲南行省平章事,提調烏蒙屯田。
11
文宗至順三年,雲南饑,詔蠲本省田租三年。明洪武十八年,雲南諸蠻平,增置衞所,開屯戍守,悉以腴田給軍并歸附之衆。 十九年,西平侯沐英請置屯田,從之。英奏:「雲南土地甚廣,而荒蕪居多,宜置屯田,令軍士開耕,以備儲蓄」。上諭戸部曰:「屯田之政,可以紓民力,足兵食,邊方之計,莫善於此。英之是謀,可謂盡心矣。然邊地久荒,榛莽蔽翳,用力實難,宜緩其嵗輸之粟,使彼樂於耕作,數年之後徴之可也」。見《續文獻通考》。損按:英後先鎮雲南十年,嵗較屯田,增 ,以為賞罰,墾田至百萬餘畝。自永寧至大理,每六十里設一堡,留軍屯田,子春亦鎮雲南。七年,大修屯政,闢田三十餘萬畝。 二十年,命普定侯陳桓、静寧侯葉昇往雲南總制諸軍,就於定邊、姚安等處立營屯種。 二十六年,上各省實徴税糧總數,雲南布政司田土原無數目,實徴夏税麥一萬八千七百三十石,秋糧米五萬八千三百四十九石。按學菴類稿明食貨志:洪武時,詔許雲南以金銀、海貝、布漆、朱砂、水銀折納秋租。
12
永樂五年,增置按察司僉事一員,盤量屯糧。成化十三年,增置按察司副使一員,專管屯田。𢎞治十五年,上各省實徴税糧總數,雲南布政司田土共計三千六百三十一頃三十五畝,夏税麥三萬三千七百八石一斗八升七勺零,秋糧米一十萬六千九百一十三石一合零。
13
嘉靖四十一年,雲南都司原額屯田一萬八百七十七頃四十三畝三分,見額屯田一萬一千一百七十一頃五十四畝一分八釐,零糧三十八萬九千九百九十二石三斗三升三勺零。
14
萬厯六年,上各省實徴税糧總數,雲南布政司田土共計一萬七千九百九十三頃五十八畝八分零,夏税麥三萬五千五百六十七石二斗六升一合五勺、零,秋糧米一十萬七千一百二十三石三升七合一勺零。 二十一年,築八闗二堡於三宣,要害戍緬,竝議屯田。 二十四年,猛卯酋多亨勾緬搆亂,巡撫陳用賓平之,築平麓城,議屯田。 四十八年,戸部以遼餉不支,兵部馬價,工部器械不足,增雲南地畝銀一萬六千一百六十四兩。
15
本朝順治十七年,命吳三桂為總管,移鎮雲南,乞沐氏勲莊與之。 十八年,編遺漏錢糧:寧州土官禄昌賢養兵莊糧三百六十石,每石折徴銀三錢,歸寧州曲靖府安置,土官恭黙田一千六十二畝,科秋糧二十三石六斗二升條,銀十一兩七錢九分,歸霑益州鐵索營土軍屯墾,嵗輸租米二百石一斗四升,歸洱海衞。尋甸四十八哨,嵗徴秋糧一百六十一石五斗,歸尋甸府臨安納樓司五畝。地方中則田七百六十九畝七分,科秋糧二十四石,差發銀一百兩條,編銀二十三兩零,歸建水州。 編衞所職田,每畝三斗,照軍糧起科,并編衞所軍舍丁差。 覆准鎮雄府嵗納荍四百六十石,烏蒙府嵗納荍三百石,折徴銀三百兩。 題准雲南衞弁職田,向係收租,准俸不納税糧,嗣後各歸衞所,編入戸口,俱以本七折三徴收,其田係每畝一斗九升至三斗者,照軍糧例起科三斗至五斗者,概以三斗為額。 總計雲南布政司田土五萬二千一百一十五頃一十畝六分九釐零,田賦銀六萬一千七百四十八兩九錢五分三釐,零糧一十二萬三千九百一十七石九斗三升四合九勺零。雲南平彞等衞所屯田四千一百二十二頃四十六畝八分七釐零,屯賦銀三萬九百八十三兩五錢六分四釐。零屯糧五萬八千四百八十石二斗二升五合七勺零。
16
康熙元年,覆准普洱等十三處嵗徴糧米編入元江府經制。 四年,覆准雲南苗渠求附田土,編入新添衞,照例科糧,不得仍稱土司。 五年,免迤東被賊州縣新荒錢糧。 覆准浪媽等六寨嵗徴銀二百七十兩、米三百石,歸入元江府經制。 覆准雲南各土司,係邊方世職,其錢糧完欠,不必照流官例考成。 七年,覆准瓦渣土司四十七寨額徴苗糧四百二十四石、銀六百六十八兩,歸臨安府。二十年,免雲南本年分夏税。 二十一年,巡撫王繼文奏:「准雲南金汁等河積水灌田數十萬頃,自亂後堤壩傾頹,田畝荒蕪,議令捐修,俾民歸墾輸賦。 二十四年,總督蔡毓榮議以吳逆原請沐氏勳莊田地變價,歸併附近州縣,照民糧起科。 二十七年,總督范承勳奏請二十一年至二十七年逋欠屯糧,分年帶徴。
17
上念滇民遭吳逆困苦,悉行蠲免。 三十年,巡撫王繼文請正衞所田地。先是,并衞所於州縣,其田地有遠近相錯,官民未便者,至是悉行改正。 三十二年,巡撫王繼文奏請勲莊荒田五百八十餘頃,免其變價。 三十三年,免雲南通省地丁錢糧。 三十四年,減衞所糧額。巡撫石文晟以衞所軍田糧額數倍,民賦累年逋欠,請減照河陽縣上,則民賦起科,竝給民為業。 四十三年,免雲南通省地丁錢糧。 四十九年,免雲南通省五十年分地丁錢糧并厯年逋欠。
18
雍正二年,巡撫楊名時奏准民丁額銀攤入通省地糧,上納其軍田,有無主影射者,令自首報墾,攤抵最重軍丁。 七年,免雲南通省八年分地丁額銀。十年,總督髙其倬奏:准昭通兵米自外運入艱難,遣官招募農民一千戸到昭通開墾,每戸給田二十畝為業,按年收穀麥作價,扣還工本,起科徴米,以充兵食。 巡撫張允隨奏:「准各府州縣兵多米少者,將應徴條銀折收糧米,以資軍食,米多兵少者,將應徴税糧折解,以抵兵餉,杜輕齎招買之弊。
19
雲南布政使司。
20
民賦
21
原額田地七萬二千九百八十八頃三十二畝七毫五絲四忽五微九塵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22
新增墾復及清丈額外田地一萬四千四百八十頃七十八畝七分七釐一毫三絲六忽二微八纖一塵二𣺌九漠內除永善縣西媽基等處民田地六頃一畝一分,撥歸四川屏山縣管轄。又新增四川、貴州撥歸田地一百四十七頃五十七畝六分五釐九毫二絲八忽二項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又雍正四、五、六、七、八、十等年,自首抵補軍丁田地一百五十一頃二十九畝五分一釐七毫一絲八忽七微七纖九塵一𣺌九漠。
23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民沐田地七萬九千七百三十二頃七十三畝二分五釐三毫一忽四微九纖二塵六𣺌四漠原成熟地三萬五千七頃四十畝一分三釐七毫二絲六忽八微二纖九漠,內除西媽基等處民地四頃一十六畝,割歸四川屏山縣管轄外,實該地三萬五千三頃二十四畝一分三釐七毫二絲六忽八微二纖九漠地。新增四川屏山縣割歸永善縣副官村成熟民 六頃四十四畝五分五釐三,新增貴州、威寧州撥歸宣、威州成熟陸地一十 頃五十五畝四分一釐七毫,一成熟夷地一千六百六十八頃四十七畝一分, 釐三毫 成熟,不分等則地一千七十六頃六十八畝四釐一毫一絲二忽四纖七塵七。𣺌 免丈認納夏税夷地三頃九十二畝, 外成熟免丈夷地照納夏税七,原成熟田三萬九千七百三十七頃四十八畝, 分六釐一毫八絲八忽八纖一塵一𣺌,內除西媽基等處民田一頃八十五畝一分,割歸四川屏山縣管轄外,實該田三萬九千七百三十五頃六十三畝六分六釐一毫八絲八忽八纖一塵一𣺌 。新增四川屏山縣割歸永善縣副官村成熟民田七十七頃六十四畝七分九釐。 新增貴州、威寧州撥歸宣威州成熟民田四十頃一畝三分二毫二絲八忽,折夷田一千二百八十頃九十三畝六釐。 夷地 田五十七頃三十六畝四分四釐六毫四絲六忽五微四纖三塵七𣺌五漠 成熟清丈實田七百五十九頃三十五畝六分二釐五毫,不額外淤出田三頃七十八畝五分四毫 成熟 分等,則一例起科田五頃六十八畝六分五毫,糧外成熟,免丈夷田照納秋。
24
實徴夏税本折麥三萬一千五百九十六石四斗三升二合一勺、二抄二撮、六圭、七粒、三顆、七粟。
25
實徴夷地,免丈照納:夏税麥三百三十石七斗七升八合八勺、八抄、四撮、七圭、一粒四顆。
26
實徴抵補軍,丁夏税麥,折米三十六石三斗一升八合六勺、三抄、五撮、二圭、八粒、八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二十九兩五分四釐九毫八忽,二微二纖四塵六𣺌四漠。
27
實徴夏税本色,荍八百五十九石四斗七升五合八勺、四抄、八撮。
28
實徴地畝,荍折銀二千一百二十五兩一錢九分六釐二毫七絲九忽四微八纖外除永善縣西媽基等處割歸四川屏山縣,應徴銀一十二兩三錢八分
29
實徴新增夷地二十五段,照納夏税,折色六錢,麥二十八石二斗,折徴銀一十六兩九錢二分。
30
實徴新增貴州、威寧州撥歸宣威州本色無耗荍一百八石四斗三升三合三勺,六抄折該米五十四石二斗一升六合六勺八抄。
31
實徴秋糧本折米一十一萬八千三百二十二石三斗二升三合,一抄三圭八粒六粟外除永善縣西媽基等處割歸四川屏山縣,應徴米七石五斗五合
32
實徴抵補軍丁秋糧米三百一十九石三斗五升一合三勺、二抄、八撮、九粒、一顆五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二百五十五兩四錢八分一釐六絲二忽,四微七纖三塵二𣺌。
33
實徴元江、臨安、宣威、鎮雄秋糧無耗米八千一百五十六石三斗一升五勺、一抄、五撮、四圭、四粒。
34
實徴師宗州秋糧無耗,折色五錢,米二十四石八斗,實徴新增夷田一十六段,照納秋糧折色七錢、米三十一石七斗七升,折徴銀二十二兩二錢三分九釐。
35
實徴本色籽粒米一十一石一斗二升三合四勺,七抄、五撮、五圭、五粒二顆。
36
實徴新增貴州、威寧州撥歸秋糧,本色無耗米五百七十七石八斗七升五合三勺、六抄、八撮、二圭、八粒六顆。
37
實徴新增四川屏山縣割歸丁條糧銀二百四十七兩九錢六釐五毫一絲三忽,三微四纖四塵三●五漠。
38
實徴條編銀一十萬二千四百一十三兩五錢七釐二毫四絲一微,一塵九漠外除永善縣西媽基等處割歸四川屏山縣,應徴銀三兩九錢七分七釐六毫五絲
39
實徴抵補軍丁條編銀二百九十三兩五錢五分九釐三毫九絲四忽七微三纖八塵八𣺌九漠。
40
實徴攤丁銀二萬九千三百三十九兩一錢二分六釐。
41
實徴新增麗江府夷丁二千三百四十四丁,每丁編銀六分六釐,該徴銀一百五十四兩七錢四釐,實徴新增威逺三圈蠻,令等村年納人丁銀三十二兩。
42
實徴新增貴州、威寧州撥歸宣威州民戸人丁一百七十四丁,每丁編銀二錢,該銀三十四兩八錢,附額徴」。
43
實徴觀場田租銀一百五十七兩三錢三分二釐七毫八絲五忽。
44
實徴差發各項銀五千六百九十二兩六錢五分九釐三毫四絲三忽五微四纖一𣺌六漠。
45
實徴蒙自趙州、楚雄、蒙化礦錫鐵課石磺共銀三百九十二兩八錢五分遇閏加銀一十五兩七錢一分六釐六毫
46
實徴魚課:魚鈔銀一千七百六十四兩六錢五分七釐六毫遇閏加銀六十三兩五錢六分一釐五毫八絲。又劍、川州魚課,春夏遇閏加銀一十三兩二錢四分,秋冬遇閏加銀一十六兩五錢五分。
47
實徴永北府魚課米三十五石五斗,每石折銀五錢,折徴銀一十七兩七錢五分。
48
實徴石屏,寧州武定學租銀六十九兩五錢二分一釐。
49
實徴田房地租籽粒丁苴館客站赤銀八百一十六兩八錢二釐。
50
實徴軍餉均徭、水利、納租充餉、籽粒、稻谷、麥課、丁差水夫鋪、陳山租、灰窰街税田房地租、夷民人戸派納等項,共銀七百二十五兩九錢九分九釐八毫七絲六忽三微。遇閏加銀四分五釐。
51
實徴驛站充餉、站民認辦,共銀一千四百二十二兩二錢八分一釐八毫五絲。
52
實徴蒙化、廣通、嶍峩酒課,商税銀四十二兩二錢六分八釐。遇閏加銀三兩二錢一分。
53
實徴元江、開化、臨安大姚、花斑竹田錢,地講浪媽地租戸口食鹽,其銀五千五百四十八兩一錢八分四釐八毫。
54
實徴廣南、景東差發無耗,折色七錢,米九百八十石九斗一升七合。
55
實徴姚州海湖無耗折色四錢,租穀三百八十四石六合。
56
實徴禄勸州無耗折色二錢一分穀五百六十一石六斗五升七合三勺、七抄、五撮五圭。
57
實徴禄勸州無耗租麥一十一石二斗九升,實徴尋甸州四十八哨,無耗荍一百六十一石五斗,實徴羅平元謀和曲無耗租穀二千一百一十二石四斗九升。
58
實徴景東、大姚抵補軍丁秋糧折徴差發,共銀二百一十二兩三錢八分。
59
新增
60
實徴天成等各甸寨土司,折色地畝銀二百八十二兩四錢二分九釐六毫一絲一忽,六微六纖九塵二●五漠。
61
實徴中甸、維西,應納青稞、貢賦、差發、除給。各喇嘛、寺、僧、營、官口糧,衣單外,實徴青稞、秋糧,大小麥、荍雜糧一千九百八十六石五斗八升五合九勺,九抄、五撮、三圭、二粒、一顆、二粟。
62
實徴中甸、維西貢賦、差發、税課、雜糧,折共銀一千六百一十五兩二錢二釐四毫。
63
實徴東川府各衙門并禄氏養贍歸公田一百四十三頃五十畝三分九釐六毫,該無耗租米二千三百四十石一斗七合八抄。
64
實徴廣南府撫幼嚴氏、參革土知州沈肇乾輸納無耗米一千八百一十石七斗六升一合一勺,八抄二圭。
65
實徴建水州猛弄寨長白氏所屬寨民,年納戸口欵銀四十四兩。
66
實徴建水州猛弄寨長白氏秋糧米一十石,實徴蒙自縣魚課銀二兩」。
67
布政司徑徴厯樣紙觔銀三兩六錢南安州麥租銀二十兩,五錢荍、永昌府打牛坪租穀銀四兩 ,臨安府中火箐 地●易銀二兩二錢。侯臨安府拖泥壩田租銀二十七兩地。永平縣武 祠租穀一十四石。 通海東湖池 租穀四十八石四斗八升徴。以上六項全荒無。
68
屯賦
69
原額田地一萬三千八百六十頃五十三畝三分二釐七絲六忽,六微六塵四𣺌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70
康熙七年及二十六年,奉裁安寧、易門、宜良、定雄、通海、鶴慶、永平、定逺、中屯、越州、曲靖、陸涼、臨安十八寨,洱海、大羅、蒙化、楚雄、武定并左右中前後廣平彞、大理、永昌、騰衝、瀾滄、景東、楊林、木宻、馬隆、新安、姚安、鳳梧等三十七衞禦所田地,分歸府州縣徴收。三十四年,改照河陽縣民賦,上則徴收屯官等田地一萬三千五十八頃五十畝六釐九絲三忽二微五纖五塵三𣺌 ,仍照舊額徴收成熟屯官等田地七百九十八頃六十三畝八分九毫八絲三忽,三微五纖,一塵一𣺌。
71
新增墾復及額外田地一千八百四十九頃一十五畝三分五釐九毫九絲二忽四微一纖五塵、九𣺌五漠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又雍正四、五、六、七、八、十等年,自首抵補軍丁田地三百六十七頃三十二畝三分二釐一毫一絲九忽三微七纖四𣺌三漠。
72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屯田地八千六百五十七頃二十一畝六釐五毫七絲八忽一微九纖一塵三𣺌七漠內照舊徴收成熟屯官、荍糧馬厰、馬料共地六忽四百九十頃七十三畝五分八釐八毫二絲一微五纖一塵,一𣺌二改則徴收成熟并墾復屯官馬料豆地共一千 百八頃九十三畝二分八釐八毫六絲八忽六微二纖二𣺌二漠,公額外淤出地五十七畝, 照舊徴收成熟屯官 様馬料共田三百七頃九十畝二分二釐一毫五絲七忽二微 改則徴收成熟并墾復屯官馬料、公種公様共田六千六百三十四頃六十畝六分六釐七毫二絲六忽二微二纖五漠 成熟官地一頃六十七畝,七額外淤出田一十二頃, 十九畝三分。
73
實徴夏税本折麥六千三百五十二石九斗七升五合七勺、六抄、四撮、二圭、九粒、九顆、二粟。
74
實徴夏税折色麥四千五百一十二石二斗八升六合二勺,五抄一撮、七圭八粒九顆九粟各折不等,共折徴銀一千六百三十二兩七錢四分五釐一絲九忽四微二纖五𣺌一漠。
75
實徴本色荍一百五石,一斗八升一合三勺、七抄、八撮、五圭、九粒、四顆、八粟。
76
實徴折色荍一千六百一十石八斗三升三合八勺六抄。各折不等,共折徴銀三百八十九兩五錢三分四釐九毫七絲二忽。
77
實徴本色,豆五十五石三斗三升四合八勺、九抄,七圭六粒、七顆、二粟。
78
實徴地租銀九十八兩八錢一分九釐四毫八絲四忽六微。
79
實徴抵補軍,丁夏税麥,折米七十一石七斗三升六合六勺、一撮、三圭、八粒、六顆九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五十七兩三錢八分九釐二毫八絲一忽,一微、九塵、五𣺌二漠。
80
實徴秋糧本折米四萬九千二百八十二石一斗四升一合三勺,五抄九撮,七圭五粒九顆八粟。
81
實徴秋糧折色米六千八百五十六石九斗七升一合七勺,八抄二圭六粒一顆七粟,各折不等,共折徴銀一千九百八十三兩三錢二分七釐六忽一纖五塵三𣺌五漠。
82
實徴秋糧本色穀一千四百七十六石二斗三升一合五勺、四撮五圭五粒二顆七粟。
83
實徴秋糧折色穀三百八十五石七斗三升二合,各折不等,共折徴銀七十六兩五錢五分四釐二毫,實徴抵補。軍丁秋糧米一千四百八十八石八斗四合六勺、七抄一撮、三圭、二粒三顆一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一千一百九十一兩四分三釐七毫三絲七忽五纖八塵四𣺌八漠。
84
實徴條編銀三萬五千六百六十三兩八錢二分六釐九毫八絲九忽八微一纖七𣺌六漠。
85
實徴抵補軍丁條編銀一千四十二兩五錢六分六釐八毫六絲七忽六微四纖九塵六𣺌二漠。
86
實徴軍舍丁銀一萬二千二百九十八兩一錢九分四釐七毫四絲八忽七微四纖五塵,六𣺌五漠附額徴。
87
原額、馬廠、草場、學租、窰場牙税田地租銀二千五十四兩七錢五分五釐八毫二絲五忽內尚有荒蕪無徴銀,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實徴數內
88
新增墾復馬場地租銀八十一兩三錢五分一毫二絲內成熟馬場地租銀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地租銀兩,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實徴數內。
89
實徴秋糧本色米七石六斗二升五合,實徴地租。馬場、草場窰場等銀一千三百三十六兩二錢五分六釐四毫七絲三忽。
90
實徴門攤等銀三十七兩四錢七分原額酒課銀一十三兩七錢,全荒無徴,原額商税課程銀一百五兩五錢六分,全荒無徴。以上通共額徴銀二十萬九千五百八十二兩一錢四分二釐四毫四絲四忽二微八纖一塵四𣺌七漠。
91
起運布政司,銀錢一十六萬九千一百二十三兩二錢六分四釐四毫四絲四忽,二微八纖一塵四𣺌七漠動支款項,詳載經費
92
存畱俸食銀四萬四百五十八兩八錢七分八釐外不敷銀兩赴司支領
93
通共額徴麥、米、穀、荍、豆、青稞雜糧二十二萬七千六百二十六石二斗六升七合一勺、一抄、四撮四粒、一顆、二粟。
94
放給廩生貧士租穀八十石,餘聽糧儲道。撥放兵糧,年底報銷」。
95
雲南府昆明、富民、宜良、羅次、晉寧、呈貢、安寧、禄豐、昆陽、易門、嵩明等十一州縣民賦
96
原額田地一萬一千一百九十四頃二十畝五分四毫七絲二忽六微四纖七塵四𣺌五漠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97
新增墾復及額外田地七百二十四頃八十七畝六分二釐五毫四絲二忽四微四纖五塵二𣺌三漠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又雍正四、五、六、七、八等年自首抵補軍丁田地三十八頃六十六畝九分四釐八毫。
98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民沐田地八千三百五頃一十八畝七分七釐九毫七絲三忽二微七纖四塵二𣺌二漠內成熟地三千二百三十九頃七十七畝四分三毫六絲二忽,四微八塵三𣺌三漠七成,熟田五千六十五頃四十一畝三分, 釐六毫一絲八微六纖五塵,八𣺌九漠
99
實徴夏税本折麥五千二百七十四石五升、四合二勺、六抄、三撮、三圭、六粒、四顆、四粟。
100
實徴抵補軍,丁夏税麥,折米三十三石四斗二升八合六勺、八抄、六撮、八圭、二粒、八顆、四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二十六兩七錢四分二釐九毫四絲九忽,四微六纖二塵七𣺌二漠。
101
實徴秋糧本折米二萬一千八石三斗三升九勺五抄八撮,七圭九粒九顆九粟。
102
實徴抵補軍丁秋糧米八十四石二斗一升六合四勺、八抄、九撮、二圭、七顆、二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六十七兩三錢七分三釐一毫九絲一忽,三微六纖五塵七𣺌六漠。
103
實徴條編銀一萬八千一百一十一兩八錢七分四釐五毫六忽四微八纖九塵三𣺌二漠。
104
實徴抵補軍丁條編銀八十二兩四錢七分六釐四毫七絲三忽,七微六塵六𣺌八漠。
105
實徴攤丁銀四千六百五十一兩三錢六分八釐八毫九絲四忽七微三纖四𣺌。
106
明官民田地一萬七百四十七頃五畝七分八釐三毫,夏税額徴八千五百七十八石四斗六升八合二勺、一撮、七圭九粒三顆, 起運、布政司折色麥五千四百四石九斗二升五合三勺,八抄、八撮、五粒七顆存起運本府折色麥一千一百三十八石四斗 畱各州縣,麥二千三十五石一斗四升二合八勺,一抄三撮七圭、三粒六顆。秋糧額徴二萬六千六十九石六斗三升七合,六抄二撮二顆,八起運布政司折色米四千三百六十九石二斗, 升九合三勺、七抄、二撮、六圭、三粒七顆勺,起運本府本色米七千六石九斗二升五合,八 三抄七圭二粒折色米二千五十四石三斗四升六合一勺。七抄、一起運楊林所本色米二千石 。存畱各州縣米萬六百三十九石七升五合六勺,八抄、八撮、六圭、四粒三顆
107
附額徴
108
實徴觀場田租銀九十六兩四錢一分五毫八絲五忽。
109
實徴魚課銀二百五兩三分三釐遇閏加銀七兩七錢八分六釐五絲。屯賦
110
原額田地二千三百四十四頃八十一畝七分七釐六毫七忽四纖七塵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又武定府撥歸原額田地一百五十三頃一十畝九分五釐一毫六絲二項額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111
康熙七年及二十六年,奉裁左前廣右、中後、六衞、安寧、易門、宜良、武定、楊林、木密鳳七所所,分歸併州縣。康熙三十四年,奉文分別改徴地,仍照舊額徴收成熟屯官馬料公種公様,共田 一百六十五頃一十畝三分五釐三毫三忽様,改照河陽縣民賦,上則原額屯官馬料、公種公 等田地二千三百三十二頃八十二畝三分七釐四毫六絲四忽四纖七塵。
112
新增墾復及額外田地二百三十四頃四十六畝一分二釐二毫一絲二忽五微九纖一塵六𣺌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又雍正四、五、六、七、八等年,自首抵補軍丁田地六十四頃四十二畝九分七釐四毫五絲二忽,四微六纖二塵五𣺌一漠。
113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屯田地一千七百四頃八十畝七釐三毫三絲四忽七微五纖一塵六𣺌。內照舊徴收成熟屯地荍糧馬厰共地一百二十七頃九十八畝九分二釐七毫八絲五忽, 改則徴收成熟屯地并墾復共地一百五十二頃四十一畝一分六釐九毫三絲二忽,二微五纖一塵。六𣺌 額外淤出地五十七畝,一照舊徴收成熟屯田馬料共田三十七頃一十 畝四分二釐五毫一絲八忽。 改則徴收成熟屯官馬料公様并墾復額外,共田一千三百七十三頃九十二畝二分五釐九絲九忽五微頃,額外淤出田一十二 , 七十九畝三分。
114
實徴夏税本折麥七百石七斗五升三合八勺、八抄三撮、九圭、九粒、九顆、四粟。
115
實徴夏税本色荍七十五石八斗九升八合八勺、七抄、五撮、三圭、三粒、三顆、四粟。
116
實徴夏税折色麥三百四十一石四升六合六勺,一抄二撮,一圭三粒九顆,各折不等,折徴銀一百五十三兩七錢四分六釐九毫九絲七忽六微二纖一塵六𣺌。
117
實徴夏税折色荍一千五百一十一石四斗七合八勺,六抄各折不等。折徴,銀三百六十四兩五錢八分二釐四毫七絲二忽。
118
實徴抵補軍,丁夏税麥折米二十四石八升二合八勺,四抄三圭八粒一顆五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一十九兩二錢六分六釐二毫七絲二忽,三微五塵二𣺌。
119
實徴秋糧本折米一萬五百二十七石八斗八升一合五勺,二抄、七撮三圭、八粒二粟。
120
實徴秋糧本色穀二百八十二石二斗六升六合九勺,八抄一撮,二圭、八粒一顆、六粟。
121
實徴秋糧折色米五百九十八石三斗五升二合一勺二撮、四圭四粒各折不等,折徴銀一百八十一兩一錢一分五釐八毫五絲一忽八微二纖九塵,實徴秋糧折色三錢,穀一百六十六石四斗二升四合,折徴銀四十九兩九錢二分七釐二毫。
122
實徴抵補軍丁秋糧米三百石八斗二升四合五勺、四抄、四撮、一圭、四顆、三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二百四十兩六錢五分九釐六毫三絲五忽,二微八纖三塵四𣺌四漠。
123
實徴條編銀七千二百九十四兩八錢九分四釐六毫四絲一忽,三微二纖三塵六𣺌八漠。
124
實徴抵補軍丁條編銀二百四十六兩八錢六分二釐五絲九忽,八微八纖三塵六𣺌。
125
實徴軍丁銀二千四百六十三兩九錢三分九釐四毫一絲七忽九微九纖二塵六𣺌。
126
附額徴
127
實徴門攤商税銀三十七兩四錢七分,實徴草場銀一百六十七兩七錢八分以上雲南府屬共額徴銀三萬四千四百六十一兩五錢二分四釐一毫四絲八忽九微九纖四塵共額徴,夏税秋糧麥米穀荍三萬七千八百六十九石一斗八升六合四勺,九抄一圭五粒八顆九粟。
128
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二萬八千四百七十四兩三錢三分四釐一毫四絲八忽,九微九纖四塵。
129
額設官役,俸食銀六千二百六十四兩四錢四分內除額徴錢三銀五千九百八十七兩一錢九分,存畱坐放外,尚有富民縣不敷銀兩赴司支領其夏税秋糧聽糧儲道撥貯。
130
曲靖府南寧霑益陸凉馬龍羅平尋甸平彞宣威等八州縣民賦
131
原額田地六千二百七十五頃五十九畝七分七釐五毫七絲七忽六微五纖六塵一𣺌七漠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132
新增墾復額外,及貴州、威寧州撥歸共田地一千六百一十九頃四十二畝二分八釐八毫一絲九忽,八微八纖六塵八漠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又雍正五年,自首抵補軍丁田六頃三十六畝一分五釐六毫二絲三忽。
133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民沐田地七千八百四十五頃九十二畝五分一釐二毫八絲七忽五微四纖二塵二𣺌五漠內成熟地二千三百六十二頃五畝八分七釐六毫九絲一忽三纖一塵一𣺌六漠三新,增貴州、威寧州撥歸宣、威州成熟陸地一十 頃五十五畝四分一釐七毫, 成熟夷地一千二百九十四頃三十三畝五分畝成熟不分等則,一例起科地一百一十,田頃九 七分九釐四毫三絲八忽,十外成熟免丈夷地照納夏税 成熟田四千一 六頃一十八畝一釐七毫三絲五微一纖一塵九漠頃。新增貴州、威寧州撥歸宣威州成熟民田四十 一畝三分二毫二絲八忽六成熟不分等則,一例起科田五頃六十八畝, 分五毫 外成熟免丈夷田照納秋糧實徴夏税,本折麥一千六百七十八石六斗四升一合五勺,八抄二撮六圭、五粒、八顆九粟。
134
實徴本色無耗,荍一百八石四斗三升三合六抄,折該米五十四石二斗一升六合六勺八抄。
135
實徴地畝地租銀七百八十七兩六錢二分二釐一毫四絲一忽八微。
136
實徴秋糧本折米九千九十二石四斗五升五合七勺,二抄一撮,七圭七粒三顆八粟。
137
實徴秋糧,本色無耗。米六百一石八斗七升五合三勺,六抄、八撮,二圭八粒六顆。
138
實徴抵補軍丁秋糧米七石九斗二升八合四勺,一抄、五撮九粒四顆五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六兩三錢四分二釐七毫三絲二忽七纖五塵六𣺌。
139
實徴條編銀九千四百九十六兩四錢八分九釐五毫三絲七忽,一微七塵五𣺌一漠。
140
實徴抵補軍丁條編銀一兩七錢七分三釐三毫七絲九微二纖六塵九𣺌一漠。
141
實徴攤丁銀二千一百五十二兩五錢一分一釐七毫四絲九微一纖八塵六𣺌四漠。
142
明官民田地三千三百八十五頃二十二畝五分七釐九毫九忽,夏税額徴一千三百七十二石八斗二升一勺,三抄、四撮、七圭、七粒 起運、布政司庫折色二百五十四石九斗六升一合一勺,七抄、八撮、八圭、八粒合起運本,府庫折色五百八十九石六斗七升,六 一勺、二抄、八撮、五圭、六粒二存畱。各州縣倉本色五百二十八石一斗八升 合八勺、二抄、八撮、三圭、三粒,秋糧額徴六千五百四十九石七斗八升三合四勺七撮七圭 起運本府倉本色二千四百五十八石三斗四升七合四勺,八抄二撮六圭 起運本府庫折色一千五十五石一斗三合七勺,七抄、九撮、八圭、二粒二存畱。各州縣倉本色三千三十六石三斗三升 合一勺、四抄、四撮八圭二粒。尋甸府官民田地二千四百六十三頃四十五畝三分六釐二毫二絲二忽,夏税額徴六百一十一石四斗四升三合八勺、八抄一撮、二圭、九粒 起運布政司庫折色一百三十一石四斗四升三合八勺,八抄、一撮、二圭、九粒 存畱本府倉本色二百四十石色存畱本府庫折 二百四十石。秋糧額徴二千一百五十二石四斗九升九合三勺,一抄八撮六圭、二粒、八起運木宻所倉本色,八百三十六石四斗九升 抄八撮六圭、二粒 存畱本府倉本色一千三百一十六石九合二勺三抄
143
附額徴
144
實徴觀場田租銀九兩六錢一分二釐二毫,實徴差發銀二百三十二兩三分九釐五毫,實徴魚課銀七十七兩五錢七分遇閏加銀八兩四錢三分二釐實徴丈報陸地納租充餉銀八兩七錢九釐。新增貴州、威寧州撥歸宣威州民戸人丁一百七十四丁,每丁編銀二錢,該銀三十四兩八錢。
145
實徴羅平州無耗夷,租穀一千八百三十二石四斗九升。
146
實徴尋甸州四十八哨,無耗荍一百六十一石五斗屯賦。
147
原額田地二千二百二十七頃一十七畝六分三釐九毫一絲七忽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148
康熙七年及二十六年,奉裁越州曲靖陸、凉前衞、平彞五衞、定雄木宻鳳梧馬隆四所,分歸州縣,徴收康熙三十四年奉文分別改徴七,仍照舊額徴收成熟屯官田地八十七頃五十 畝八分五釐四毫一絲二忽,五微、九塵、七𣺌二漠田,改照河陽縣民賦,上則原額屯官馬料、公田共 地二千一百二十五頃二十八畝一分八釐五毫四忽,四微九纖二𣺌八漠
149
新增墾復田地二百三十七頃五十一畝七釐四絲四忽三纖九塵八漠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又雍正五六兩年,自首抵補軍丁田地四十四頃六十七畝四釐九絲四忽九微一纖九𣺌二漠。
150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屯田地八百九十九頃七十畝六分四釐九毫二絲八忽五微八纖九塵三𣺌內照舊徴收成熟屯官地八十四頃四畝二分八釐九毫七絲二忽五微九塵七𣺌二漠 改則徴收成熟屯官馬料豆地并墾復共地一百三十四頃四十六畝九分四釐八絲八忽, 照舊徴收成熟屯田三頃五十三畝五分六釐四毫四絲百改則徴收成熟屯官馬料公田并墾復共田六 七十七頃六十五畝八分五釐四毫二絲八忽七纖九塵五𣺌八漠
151
實徴夏税本折麥八百六石一斗四升一合九勺,五抄八圭四粒四顆、八粟」。
152
實徴夏税折色麥二百六十四石八斗三升六合七勺,二抄三撮三圭、四粒三顆三粟各折不等,折徴銀八十一兩一錢二分六釐二毫六微六纖九塵八𣺌六漠。
153
實徴本色豆,五石三斗四升七勺,四抄二撮實徴地租銀九十八兩八錢一分九釐四毫八絲四忽六微。
154
實徴抵補軍,丁夏税麥,折米二石三斗、三升六合二勺、五抄、三撮、一圭、一粒、四顆、四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一兩八錢六分九釐二忽,四微九纖一塵五𣺌二漠。
155
實徴秋糧本折米四千六百五十三石七合一勺八抄、七撮五粒、三顆一粟。
156
實徴秋糧折色二錢,米五石八斗四升,折徴銀一兩一錢六分八釐。
157
實徴秋糧本色穀一百一十一石六斗八升七合六勺,九抄六撮,七圭一顆。
158
實徴抵補軍丁秋糧米一百三十七石一斗一升一合八勺、三抄、九撮、三圭、七粒、五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一百九兩六錢八分九釐四毫六絲七忽五微三纖六塵四𣺌。
159
實徴條編銀三千四百八十九兩三分二釐四毫三絲二微八纖,一塵八𣺌四漠。
160
實徴抵補軍丁條編銀六十四兩一分二釐六毫七絲九忽,二微六纖,三塵五漠。
161
實徴軍舍丁銀二千六百兩四錢五分二釐七毫四絲七忽,七微六塵五𣺌二漠。
162
附額徴
163
原額、馬場、草場地租牙税銀一千三百二十一兩一錢四分一釐四毫一絲五忽內尚有荒蕪無徴銀,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實徴數內
164
新增墾復馬場地租銀一百四十七兩四錢九分一釐九毫內成熟馬場地租銀兩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地租銀兩,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實徴數內。
165
實徴本色米七石六斗二升五合,實徴地租牙税銀七百八十五兩七錢八分四釐九毫四絲。
166
原額酒課銀一十三兩七錢,全荒無徴,原額商税課銀九兩五錢六分,全荒無徴。以上曲靖府屬共額徴銀二萬三十九兩四錢二分五釐一毫七絲五忽,三微七纖七塵八𣺌五漠共額徴,夏税秋糧麥米穀豆一萬九千四石九斗八升一合九勺,二抄、九撮三圭一粒七顆、六粟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一萬六千一十四兩四錢八分三釐一毫七絲五忽、三微七纖七塵八𣺌五漠額,設官役俸食銀五千四百七十四兩三錢六分內除額徴錢三銀四千二十四兩九錢四分二釐。存畱坐放外,尚有南寧、霑益、宣威、馬龍、平彞等州縣不敷銀兩赴司支領。
167
其夏税秋糧聽糧儲道,撥貯臨安府建水、石屏、阿迷,寧州通海、河西、嶍峩、蒙自等八州縣、民賦。
168
原額田地九千一十九頃二十九畝七分二釐八毫三絲一忽,三微三纖七塵五𣺌二漠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除將新平縣田地改撥元江府外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169
新增墾復及額外田地一千一百八十五頃三十三畝一分四釐六毫一絲六微五纖六塵一𣺌六漠。內除阿迷州額外田一十四頃八十二畝三分,改歸廣西府師、宗州、邱北州同就近徴收外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又雍正五、六、兩年,自首抵補軍丁田八十二頃二十二畝五分七釐六毫四絲一忽七微七纖九塵,一𣺌九漠,實在雍正十年,成熟民沐田地八千九百八十一頃三十九畝六分一忽三微二纖五𣺌三漠。原成熟地四千四百九頃五十六畝二分八釐三毫二絲六忽二微二纖七塵八𣺌六漠內,除新平縣成熟地四十頃七十畝九分二釐六毫一絲五微二纎六塵二𣺌二漠改歸元江府外,實該地四千三百六十八頃八十五畝三分五釐七毫一絲五忽七微一塵六𣺌四漠 外成熟免丈夷地照納夏税 ,原成熟田四千九百頃九十五畝二分三釐二毫三絲九忽五微五纖二塵五𣺌五漠內,除阿迷州額外田一十四頃八十二畝三分,改歸師宗州、邱北州同外。又除新平縣民田二百七十七頃三十七畝一分九釐三毫五絲三忽九微三纖三塵,六𣺌六漠,改歸元江府外,實該田四千六百八頃七十五畝七分三釐八毫八絲五忽六微一纖八塵八𣺌九漠 額外淤出田三頃七十八畝五分四毫,外成熟免丈夷田照納秋糧。
170
實徴夏税本折麥一千三百九十七石一斗六升一勺、七抄、八撮、二圭、一顆、一粟」。
171
實徴秋糧本折米一萬一千一百八十七石,二合九勺,五抄七圭八粒二顆一粟。
172
實徴七長官司夷田免丈,秋糧折色四錢,米八百三十二石二斗八升二合八勺。
173
實徴元江府慢車寨歸入秋糧,無耗米六十石,實徴籽粒米一十一石一斗二升三合四勺、七抄、五撮、五圭、五粒、二顆。
174
實徴抵補軍丁秋糧米一百八十一石一斗八升四合六勺、九抄、六撮、八圭、六粒四顆五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一百四十四兩九錢四分七釐七毫五絲七忽,四微九纖一塵六𣺌。
175
實徴條編銀一萬二千六百一十兩六分八釐五毫三絲七忽,三微五纖,一塵七漠。
176
實徴抵補軍丁條編銀一百七十八兩七錢九分一釐三絲五忽,二微八塵六𣺌二漠。
177
實徴攤丁銀三千五百六十三兩九錢三分五釐三毫六絲七忽,五微一纖三塵六𣺌八漠。
178
明官民田地八千七百六十四頃一十八畝八分。夏税額徴一千四百三十七石三斗三升八合八勺、九抄、四圭、五粒五顆合起運本府庫折色五百五十五石三斗六升三八勺,六抄、七圭、一粒五顆五存畱各州縣倉本色八百八十一石九斗七升 ,合三抄九撮七圭四。秋糧額徴一萬四千七百九十六石八斗五升四合三勺,四抄、六撮七圭、七粒一顆一起運布政司庫折色六百一十三石一斗三升 ,合五勺四抄、四撮七粒 起運本府倉本色二千五百五石五斗二升三合七勺、三抄、五撮三圭、三粒六顆 本府庫折色五千七百二十五石七斗二升二合九勺,二抄五撮一圭,四存。畱各州縣倉庫本折色五千九百五十三石, 斗七升六合一勺,四抄、二撮三圭、六粒五顆
179
附額徴
180
實徴七長官司差發銀一千五百二十六兩八錢一分二釐三毫二絲。
181
實徴州縣,差發銀三百三十八兩二錢一分五釐七毫八絲五忽,八微六纖五塵。
182
實徴戸口食鹽并慢車寨歸入,共銀八十三兩一錢八釐八毫。
183
實徴礦課、鉛課、錫課共銀二百二兩二錢五分,實徴魚課,魚鈔銀三百二十三兩一錢七分四釐六毫遇閏加銀二十兩三錢二分六釐五毫三絲
184
實徴田房地租銀一十一兩五錢七分二釐,實徴麥課、軍餉、均徭、水利并籽粒色銀四百三十八兩二錢三分八釐八毫七絲六忽三微。
185
實徴驛站充餉銀一百五十兩。
186
實徴嶍峩縣酒課銀八錢,實徴學租銀三十八兩三錢二分一釐,實徴新增魚課銀二兩。
187
實徴新增建水州猛弄寨長白氏所屬寨民,年納戸口款銀四十四兩。
188
實徴新增秋糧米一十石,原額新平縣丁苴田租銀八十兩內,除無徴銀七十兩外,實徴銀一十兩,改歸元江府徴。
189
東湖池地租穀四十八石四斗八升,每石折銀二錢三分五釐,該銀一十一兩三錢九分二釐八毫,全荒無徴。
190
中火箐口舖荍地●易銀二兩二錢,全荒無徴,拖泥壩田租銀二十七兩,全荒無徴。
191
屯賦
192
原額田地九百一十九頃六畝八分五釐四毫一忽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193
康熙七年及二十六年,奉裁左、前、廣後、臨安五衞、通海禦新安所分歸州縣徴收。康熙三十四年奉文分别改徴,一仍照舊額徴收成熟屯地六頃九十六畝五分, 釐六毫 ,改照河陽縣民賦,上則原額屯官荍糧、公様、馬料等田地九百一十二頃一十畝三分三釐八毫一忽
194
新增墾復田地六十一頃四十七畝五分四釐三毫三絲五忽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195
又雍正五、六兩年,自首抵補軍丁田一百一十九頃九畝九釐七毫四絲四忽二微九纖七塵,實在雍正十年成熟屯田地六百一十三頃九畝一分七釐八絲九忽四微內照舊志,徴成熟屯地六頃九十六畝五分一釐六毫,畝改則徴,收成熟屯荍糧共地四十九頃九十七 三分五釐一毫四絲九忽。改則徴收成熟屯官公様、馬料并墾復共田五百五十四頃四十八畝三分三毫四絲四微 成熟官地一頃六十七畝,每畝比田半科,秋糧照納
196
實徴本折麥二百六十三石七斗二升四合二勺、八抄二撮,六圭二粒一顆五粟。
197
實徴本色荍二十九石、二斗八升、二合五勺、三撮、二圭、六粒、一顆、四粟。
198
實徴夏税折色麥一百二十五石五斗九升四合四勺,二抄各折不等,共折徴銀四十六兩三分一釐六絲。
199
實徴秋糧本折米四千一百二十六石五斗六升一合六勺,三抄一撮,七圭四粒九顆,三粟。
200
實徴秋糧本折穀二百五十七石八斗八升五合八勺五抄、三撮八圭九粒。
201
實徴抵補軍丁秋糧米七百二十八石六斗九升八合七勺、五抄、八撮、六圭、五粒四顆,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五百八十二兩九錢五分九釐六忽九微二纖三塵二𣺌。
202
實徴條編銀二千九百三十八兩二錢三分二釐八毫九絲五忽三微八纖五塵三𣺌。
203
實徴抵補軍丁條編銀五百一十二兩九分六釐七毫七絲五忽,一微二纖二塵七𣺌九漠。
204
實徴軍舍丁銀九百八十二兩八分五釐四毫二絲五忽,二微五纖三塵七𣺌九漠。
205
附額徴
206
實徴馬場地租窰課銀二十四兩八分以上,臨安府屬共額徴銀二萬四千七百四十一兩七錢二分一釐二毫四絲二忽,四微一纖五塵五漠。
207
共額徴夏税秋糧麥米穀荍一萬八千一百七十五石二升三合六勺、七抄六撮、五粒七顆、四粟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一萬九千四百一十六兩一分八釐二毫四絲二忽,四微一纖五塵五漠。
208
額設官役,俸食銀五千四百六十三兩九錢六分內除額徴錢三銀五千三百二十五兩七錢三釐,存畱、坐放外,尚有阿迷、嶍峨二州縣,不敷銀兩赴司支
209
其夏税秋糧,聽糧儲道,撥貯澂江府。河陽、江川、新興路南等四州縣
210
民賦
211
原額田地五千三百八十四頃四十一畝八分三釐七毫六絲六忽,三微五纖,一塵二𣺌八漠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212
新增墾復田地七十五頃五十八畝六分三釐三毫三絲九忽二微五纖六塵八漠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又雍正七年自首抵補軍丁田地一頃六十六畝三分四釐。
213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民沐田地五千一百三十二頃四十一畝四分四釐一毫八絲五忽五微八纖五塵七𣺌內成熟地三千六百一十三頃七十二畝五分四釐九毫七絲二忽,五微一塵八𣺌八成,熟田一千五百一十八頃六十八畝, 分九釐二毫一絲三忽,八纖三塵九𣺌
214
實徴夏税本折麥二千一百二十六石三斗七升八合六勺、三撮、三圭八粒五顆、八粟。
215
實徴抵補軍,丁夏税麥折米三斗二升、八合三勺、六抄、一撮、七圭、一粒、九顆三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二錢六分二釐六毫八絲九忽,三微七纖五塵四𣺌四漠。
216
實徴秋糧本折米四千六百五十八石五升八合六抄七撮五圭四粒八顆一粟。
217
實徴抵補軍丁秋糧,本色米二石三升六合七勺、四抄、九撮、六圭、八粒六顆四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一兩六錢二分九釐三毫九絲九忽七微四纖九塵一𣺌二漠。
218
實徴條編銀五千五百六十四兩三錢八分五釐六絲八忽,一微二纖八塵四𣺌九漠。
219
實徴抵補軍丁條編銀二兩一錢一分二釐四絲三忽五纖八塵六𣺌六漠。
220
實徴攤丁銀二千四百三十兩二錢三分一釐三毫二絲五忽二微七纖九塵九𣺌一漠。
221
明官民田地五千一百五十八頃二十畝五釐六毫八絲五忽四微,夏税額徴二千一百九十八石四斗八升八合七勺,九抄、六撮七圭、一粒二顆。 起運布政司折色一千五百五石九斗八升五合九勺、五抄、七撮、六圭、八粒、二顆 起運本府折色二百六十四石八升,存畱各州縣本折四百二十八石四斗二升二合八勺、三抄、九撮三粒。秋糧額徴五千一百五石五斗八升九合四勺,八抄四圭六粒五顆 起運布政司庫折色三千二百九十六石六斗二升三合一勺,四抄四撮一圭一顆。九起運本府倉本色,五百二十石四斗四升一合 勺四抄,二撮合起運。本府庫折色三百五十七石二斗八升七 五勺,一抄二撮九圭 存畱各州縣倉本折九百二十一石二斗三升六合八勺,八抄二撮,二圭、七粒四顆
222
附額徴
223
實徴河泊所魚課鈔銀一百五十兩二錢、遇閏加銀一十二兩五錢。
224
實徴差發銀一百六十兩二錢五分四釐六毫一絲六忽九微三纖五塵一𣺌六漠。
225
實徴房租銀四錢三分遇閏加銀四分五釐,實徴魚課魚鈔、魚溝租銀一百五十七兩五錢九分八釐。遇閏加銀八兩五錢九分二釐。
226
觀場田租銀三十四兩六錢八分七釐二毫五絲,全荒無徴。
227
屯賦
228
原額田地一千一百一頃六十七畝二分三釐四毫四絲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229
康熙二十六年,奉裁左、前、廣、右、中、後六衞,分歸州縣,徴收康熙三十四年奉文分別改徴 ,仍照舊額徴收成熟屯地六十五頃八十二畝六分九釐四毫 ,改照河陽縣民賦,上則原額屯官馬料等田地一千三十四頃六十四畝五分四釐四絲
230
新增墾復田地五十六頃四十五畝八分六釐四毫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又雍正七年自首抵補軍丁田地三頃五十四畝六分八釐。
231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屯田地九百一十九頃四十二畝三分四釐三毫五絲內照舊徴收成熟屯地三十六頃六畝四分五釐五毫十改,則徴收成熟屯地并墾復,共地八十四頃,五 九畝一分一釐四毫五絲, 照舊徴收成熟屯田二十九頃七十六畝二分三釐九毫十改,則徴收成熟屯官馬料并墾復共田七百六 九頃五分三釐五毫
232
實徴夏税本折麥四百八十五石二斗五合六勺、五抄、三撮、三圭、四粒五顆。
233
實徴夏税折色麥五百一十六石二斗一升五合三勺、五抄一撮、三圭七顆、六粟各折不等,共折徴銀一百七十六兩五錢四分七釐七毫一絲二塵五漠。
234
實徴抵補軍,丁夏税麥,折米一石一斗一升七合九勺,一抄、七撮八圭、五粒七顆一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其折徴銀八錢九分四釐三毫三絲四忽、二微八纖五塵六𣺌八漠。
235
實徴秋糧本折米六千二百四十三石三斗六升六合六勺二抄、八撮六圭五粒。
236
實徴秋糧本色穀一石六斗三升六合六勺,實徴秋糧折色米六百六十二石七合三勺、八撮二圭三粒三顆,各折不等,共折徴銀二百一十一兩九錢五分二釐四毫五絲二忽,九微一塵七𣺌五漠。
237
實徴抵補軍丁秋糧米九石一斗七升三合四勺、九抄、六撮、二圭一粒,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七兩三錢三分八釐七毫九絲六忽九微六纖八塵。
238
實徴條編銀四千三百二兩八錢九分三釐六絲二微五纖三塵三𣺌五漠。
239
實徴抵補軍丁條編銀九兩八分五釐一絲六忽九微四纖二塵三𣺌八漠。
240
實徴軍舍土軍丁銀一千一百九十八兩五分七釐七毫一絲九忽六微二纖七𣺌二漠。
241
以上澂江府屬共額徴銀一萬四千三百七十三兩八錢七分二釐二毫三絲三忽五微七𣺌一漠共額徴,夏税秋糧麥米穀一萬三千五百一十四石六斗四升五合五勺、五抄二撮、九圭、二粒、八顆、九粟。
242
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一萬一千六百三十二兩三錢一分七釐二毫三絲三忽,五微七𣺌一漠。
243
額設官役,俸食銀二千九百五十六兩二錢內除額徴錢三銀二千七百四十一兩五錢五分五釐,存畱坐放外,尚有河陽縣不敷銀兩赴司支領
244
其夏税秋糧,聽糧儲道撥貯。
245
武定府和曲、元謀、禄勸等三州縣。
246
民賦
247
原額田地四千六十二頃五分五釐五毫四絲六微二纖,四塵一𣺌二漠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248
新增墾復及額外田地四十八頃九十二畝八分三釐九毫六絲三忽九微九纖九塵二𣺌八漠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249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民沐田地三千八百七十六頃四畝五分八釐六毫九絲八忽四微七纖八塵六𣺌五漠內成熟地一千五百七十二頃二十一畝三分一釐八毫九絲九忽八纖五塵,五𣺌七漠,百外成熟,免丈夷地照納,夏税毫成熟田二千三 三頃八十三畝二分六釐七, 九絲九忽,三微九纖,三塵八漠,秋外成熟,免丈夷田照納 糧
250
實徴夏税本折麥四百四十七石九斗三升六合五勺、九抄、六撮、二圭、三粒、六顆、二粟。
251
實徴夷地照納。夏税,折色六錢,麥二十八石二斗,折徴銀一十六兩九錢二分。
252
實徴秋糧本折米二千九百六十九石一斗三升三合六勺、七抄、五撮二粒五顆三粟。
253
實徴夷田,照納秋糧折色七錢,米三十一石七斗七升,折徴銀二十二兩二錢三分九釐。
254
實徴條編銀四千二百八十三兩九錢四釐四毫九絲二忽,二微四塵六𣺌四漠。
255
實徴攤丁銀一千六百二十五兩二錢七分二釐一毫七絲九忽,四微九纖二𣺌三漠。
256
明官民田地三千九百五十一頃五十六畝一分一釐七毫,夏税額徴四百四十一石三斗二升九合,二抄七撮八圭、三起運。布政司庫折色二百七石一斗九升二合 勺六抄、一撮各起運本府倉本色六十四石七斗四升 存畱 州縣倉庫本折一百六十九石四斗六合六勺,六抄、六撮八圭,秋糧額徴三千二十三石二斗六升七合五勺,六抄一撮 起運布政司庫折色一千八百一十一石一斗九升九合,四抄二撮七圭二粒九顆 起運本府庫折色六百三十石三斗七升庫起運本府倉本色四十八石 存畱各州縣倉 本折五百三十三石六斗九升八合五勺,一抄二撮二圭、七粒一顆
257
附額徴
258
實徴學租銀三十一兩二錢,實徴祭祀田租銀五十二兩八錢六分四釐,實徴學租,無耗租穀八十石。
259
實徴無耗租穀五百六十一石六斗五升七合三勺、七抄、五撮五圭。
260
實徴無耗租,麥一十一石二斗九升,實徴古柏莊無耗租穀二百石。屯賦。
261
原額田地二百三十二頃六十五畝四分九釐九毫八絲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除撥歸雲南府屬安寜、禄豐、羅次、富民等州縣田地外,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262
康熙七年及二十六年,奉裁右前、後三衞武定所,分歸州縣徴收。康熙三十四年奉文分别改徴,仍照舊額徴收成熟屯田二頃六十六畝四分一釐, 改照河陽縣民賦,上則原額屯官田地九十二頃三十九畝七分三釐八毫二絲
263
新增墾復田地一十四頃二十六畝二分一釐八毫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264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屯田地七十四頃九十五畝一分七釐四毫四絲八忽五微內改則徴收成熟屯官,共地八十九畝八分九釐,分一釐。 照舊徴收成熟屯田三頃六十六畝四改,則徴收成熟屯官并墾復共田七十一頃三十八畝八分七釐四毫四絲八忽五微。
265
實徴夏税,本色麥五石三斗二升二合三勺,八抄、六撮九圭。
266
實徴秋糧本折米五百七十五石二斗四升九合五勺九撮三圭六粒一顆一粟。
267
實徴秋糧折色米四十五石八升六合六勺,各折不等,共折徴銀一十一兩七分一釐六毫五絲。
268
實徴條編銀三百六十兩九錢八分一釐四毫四絲一忽七微三纖八𣺌三漠。
269
實徴軍舍土軍丁銀九十二兩五錢八分以上,武定府屬共額徴銀六千四百九十七兩三分二釐七毫六絲三忽,四微二纖五塵七𣺌。 共額徴夏税秋糧麥米四千八百五十石五斗八升九合五勺、四抄、三撮、二粒、二顆、六粟。
270
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四千六百六十五兩四分九釐七毫六絲三忽四微二纖五塵七𣺌。
271
額設官役,俸食銀二千四百五十二兩一錢六分內除額徴錢三銀一千八百三十一兩九錢八分三釐,存畱坐放外,尚有該府并元謀縣不敷銀兩赴司支領
272
其夏税秋糧聽糧儲道,撥貯廣西府。師宗、彌勒二州,邱北州同
273
民賦
274
原額田地六千三百七十四頃八十七畝三分五釐四毫四絲八忽,一微六纖九塵三漠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除撥歸開化府屬文山縣田畝外,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275
新增墾復額外及阿迷州撥歸共田地一千五百一十六頃七十三畝七分四釐五絲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又雍正四年自首抵補軍丁田九十八畝。
276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民沐田地七千八百五十八頃四十畝四分九釐三毫五絲七忽三微九纖一塵二𣺌六漠內成熟地六千三百八十四頃八十二畝一分二釐一毫三忽,二微三纖八塵,四外成熟,免丈夷地照納夏税二,原成熟田一千 百五十九頃五十六畝七釐 毫五絲四忽一微五纖三塵二𣺌六漠內,除田八十畝撥歸開化府文山縣外,尚該田一千四百五十八頃七十六畝七釐二毫五絲四忽一微五纖三塵二𣺌六漠。又阿迷州撥歸師宗州、邱北州同。額外田一十四頃八十二畝三分,共田一千四百七十三頃五十八畝三分七釐二毫五絲四忽,一微五纖三塵,二𣺌六漠照成熟免。丈夷田 納秋糧
277
實徴夏税,折色六錢,麥一百五十一石一斗六升三合一勺、八抄、三撮、七圭、八粒、三粟。
278
實徴秋糧本折米二千九百五十七石二斗四升四合六抄七撮四圭。
279
實徴秋糧無耗米六十石四斗二升七勺,實徴抵補。軍丁秋糧米九斗七升四合一勺、五抄、三撮四圭,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其折徴銀七錢七分九釐三毫二絲二忽七微二纖,實徴條編銀二千九百二十三兩六錢一分六釐三毫三忽八微五纖一塵三渺。
280
實徴抵補軍丁條編銀一兩一錢七分六毫七絲四微五塵七渺四漠。
281
明官民田地五千八百四十九頃一畝七分三釐,夏税額徴一百一十八石二斗四升六合五勺、八石八升六合一勺。 起運、布政司庫折色六十,存畱各州倉庫本折色五十石一斗六升四勺,秋糧額徴三千二百五十六石四斗一升六合六勺。 起運布政司庫折色一百五十二石。升起運:本府庫折色一千八百七十三石三斗七 五合三勺五抄 存畱各州倉本色一千二百三十一石四升一合二勺五抄
282
附額徴
283
實徴魚課銀一十六兩。
284
實徴者,林寨田租銀六兩,實徴村寨住戸,年納●易銀三十八兩八錢、屯賦。
285
原額田地一百八十六頃六十二畝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286
康熙七年,奉裁十八寨所歸州,徴收康熙三十四年奉文分别改徴 ,仍照舊額徴收成熟屯地五十八頃九十畝一,改照河陽縣民賦,上則原額屯官田地, 百二十七頃七十二畝。
287
新增墾復田地六十七頃一十八畝六釐五毫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288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屯田地一百五十三頃二十一畝一分七釐四毫二絲內照舊徴收成熟屯地五十八頃九十畝, 改則徴收成熟屯地并墾復共地一十七頃九十一畝六分九釐八毫, 改則徴收成熟,屯官田七十六頃三十九畝四分七釐六毫二絲
289
實徴夏税,折色六錢,麥六斗二升八合八勺,四抄七撮五圭二顆。
290
實徴折色麥五百六十一石四升六合,各折不等,折徴銀二百二十四兩二分三釐。
291
實徴秋糧本折米四百六十二石一斗四升八合三勺,六抄、三撮四粒六顆。
292
實徴條編銀三百三十三兩三錢三毫九絲九忽七微八纖六塵八渺二漠。
293
實徴軍舍丁銀一百六十八兩一錢三分六忽八微七纖四塵二渺六漠。
294
附額徴
295
實徴地租銀九錢。
296
以上廣西府屬共額徴銀三千七百一十二兩七錢一分九釐七毫三忽六微三纖八塵一渺二漠共額徴,夏税秋糧麥米三千六百三十一石六斗五合一勺、六抄一撮、七圭二粒、八顆、三粟。
297
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二千八百一十五兩八錢六分二釐七毫三忽六微三纖八塵,一渺二漠。
298
額設官役,俸食銀二千一百三十六兩六錢內除額徴錢三銀八百九十六兩八錢五分七釐,存畱坐放外,尚有該府并師宗州、邱、北州同,不敷銀,兩赴司支領,其夏税秋糧聽糧儲道撥貯。
299
廣南府附徴土富州、維摩州。
300
民賦
301
原額夷地六十五頃八畝四分五釐二毫四絲四忽五微四纖,三塵七渺五漠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302
新增墾復夷地三頃七十六畝八分七釐六絲五忽,三微三纖三塵三渺三漠內成熟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303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夷地六十一頃二十八畝四分四釐六毫四絲六忽五微四纖三塵七渺五漠內成,熟夷地三頃九十二畝,四成熟夷田五十七頃三十六畝四分四釐六毫, 絲六忽五微,四纖三塵,七𣺌五漠,照外成熟,免丈夷田 納秋糧
304
實徴夏税,折色六錢,麥一石八斗,實徴秋糧折色米一千四百六十三石七升六合一勺,三抄八撮八圭。
305
實徴地畝銀一百六十七兩一錢一分七釐四毫六絲四忽五微四纖二塵七𣺌二漠。
306
明官民田地一百九十一頃五十四畝六分,秋糧額徴一千五石六斗一升六合零俱存畱本府
307
附額徴
308
實徴差發折色米七百一十八石,實徴新增。叅革土知州沈肇乾輸納無耗秋糧米一千五百一十四石三升三合六勺、三抄二撮、五圭三粒、二顆、二粟。
309
實徴新增撫幼嚴氏輸納無耗,秋糧米二百九十六石七斗二升七合五勺、四抄、七撮、六圭、六粒七顆、八粟。
310
以上廣南府共額徴銀一百六十七兩一錢一分七釐四毫六絲四忽五微四纖二塵七𣺌二漠。 共額徴夏税秋糧麥米三千九百九十三石六斗三升七合三勺一抄九撮。
311
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一百一十六兩九錢八分二釐四毫六絲四忽五微四纖二塵七𣺌二漠。
312
額設官役,俸食銀七百二十二兩五錢二分內除額徴錢三銀五十兩一錢三分五釐,存畱坐放外,尚有不敷赴司支領
313
其夏税,秋糧聽糧儲道,撥貯元江府新平縣,因逺羅必甸長官司
314
民賦
315
原係夷方,并無地畝,其田土免丈,照納原額,秋糧本折米七千四十三石八斗二升一合七勺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除撥歸普洱府秋糧無耗米一千八十四石外,實該秋糧米四千二十九石六斗六合七勺。又新平縣撥歸原額田地九百四十八頃五十三畝三分一釐七毫七忽三微二項額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316
新增墾復田八十八頃九十三畝六分六毫四絲三忽三微五纖八塵。 額外夷田六十九段內成熟夷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夷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317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民沐田地三百一十八頃八畝一分一釐九毫六絲四忽四微五纖九塵八𣺌八漠內成熟地四十頃七十畝九分二釐六毫一絲五微二纖六塵二渺二漠, 成熟田二百七十七頃三十七畝一分九釐三毫五絲三忽九微三纖三塵六𣺌六漠 外成熟免丈夷田照納秋糧,實徴夏税折色麥四十五石一斗六升一合四勺九抄。
318
實徴秋糧本折米二千五百九十八石七升八合九勺,七抄、六撮九圭七粒。
319
實徴秋糧,本色無耗米四千一十石二斗一升五合實徴條編地畝認辦銀一千一百二十五兩五錢七分七釐八毫一絲九微六纖七塵三渺六漠。
320
明官民田土一百八十三頃八十三畝,秋糧額徴一千九百三十石二斗一升五合五起運布政司庫折色,一百三十石二斗一升 合 ,存畱本府倉本色一千八百石。附額徴:
321
實徴花斑竹銀八十五兩,耗銀六錢八分,實徴差發,并●易銀五百三十五兩四錢九分五釐二毫三絲五忽。
322
實徴田錢地講銀四千九百九十三兩二錢三分六釐。
323
實徴浪媽等六寨地租銀二百八十五兩,原額丁苴田租銀八十兩,除荒無徴外,實徴銀一十兩。
324
以上元江府共額徴銀七千三十四兩九錢八分九釐四絲五忽九微六纖七塵三渺六漠。 共額徴秋糧麥米六千六百五十三石四斗五升五合四勺、六抄、六撮、九圭、七粒。
325
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五千九百五十四兩八錢三分三釐四絲五忽九微六纖七塵三渺六漠。
326
額設官役,俸食銀一千四百二十六兩八分內除額徴錢三銀一千八十兩一錢五分六釐,存畱坐放外,尚有新平縣不敷銀兩赴司支領
327
其夏税秋糧,聽糧儲道撥貯。
328
開化府文山縣
329
民賦
330
原額康熙七年,奉文將臨安府阿迷州蒙自縣、廣西府屬師宗州、維摩州附本府入額并清丈共田七百五十九頃三十五畝六分二釐五毫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
331
新增額外及撥歸田一十六頃四畝四分三釐五毫五絲二忽,一微九纖二塵三渺九漠。內成熟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332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民田七百六十八頃四十七畝七分三釐四毫三忽二微九纖二塵三渺九漠內清丈成熟,實田七百五十九頃三十五畝六分二釐五毫, 新增成熟,額外田九頃一十二畝一分九毫三忽,二微九纖二塵三渺九漠
333
實徴秋糧本折米八千三百九十七石八斗五升八合一勺,一抄二撮六粒四顆一粟原額正耗米一萬二千八百石,題四斗五升三合零,於康熙三十五年 減額糧四千一百六十石
334
實徴條編銀三百三十六兩六錢九毫五絲九忽八微六纖三渺五漠。
335
附額徴
336
實徴臨安府并阿迷州蒙自縣歸入,差發銀六百五十兩七錢二分一釐二毫一絲四忽,一微三纖五塵。
337
實徴臨安府并蒙自縣歸入戸口,食鹽銀二十二兩七錢五分四釐。
338
以上開化府屬共額徴銀一千一十兩七分六釐一毫七絲三忽九微九纖五塵三渺五漠。 共額徴秋糧米八千三百九十七石八斗五升八合一勺,一抄、二撮、六粒四顆一粟。
339
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八百三十九兩九錢六分九釐一毫七絲三忽九微九纖五塵三渺五漠。
340
額設官役,俸食銀一千一百七十五兩四分內除額徴錢三銀一百七十兩一錢七釐,存畱坐放外,尚有文山縣不敷銀兩赴司支領
341
其秋糧聽糧儲道撥貯。
342
鎮沅府恩樂縣。
343
民賦
344
雍正六年,設流後,清出夷田地七百一頃七十一畝四分七釐。
345
新增額外田一頃八十六畝,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實在雍正十年,成熟田地七百一頃七十一畝四分七釐內成熟夷地三百一十二頃六十一畝七分一釐, 成熟,夷田三百八十九頃九畝七分六釐
346
實徴秋糧本折米一千六十八石二斗一升二合六勺,一抄六撮九圭七粒八顆。
347
實徴地畝銀二百八十八兩七錢一分二釐五毫三絲八忽。
348
實徴條編銀一千一百七十五兩三分三釐八毫七絲八忽六微七纖五塵八渺。
349
明額徴差發銀六百五十兩
350
以上鎮沅府,共額徴銀一千四百六十三兩七錢四分六釐四毫一絲六忽,六微七纖五塵八渺。 共額徴秋糧米一千六十八石二斗一升二合六勺,一抄六撮九圭七粒八顆。
351
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一千二十四兩六錢三分二釐四毫一絲六忽六微七纖五塵八渺。
352
額設官役,俸食銀一千四十兩五錢六分內除額徴錢三銀四百三十九兩一錢二分四釐,存畱坐放外,尚有該府并所屬恩樂縣不敷銀兩赴司支領
353
其秋糧聽糧儲道撥貯。
354
威逺。
355
民賦
356
雍正四年,設流後清出夷田三百九十一頃九十七畝一分五釐。
357
新增額外田七頃四十六畝五分三釐七毫八絲內成熟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新墾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358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夷田三百九十九頃三十二畝一分三釐七毫八絲。
359
實徴秋糧本折米八百二十石二斗六升三合六勺,三抄六撮八圭九粒六顆。
360
實徴條編銀六百二十一兩四錢一分七釐七毫八絲六忽八微三纖五渺八漠。
361
實徴新增三圈蠻,令等村年納人丁銀三十二兩以上,威逺同知,共額徴銀六百五十三兩四錢一分七釐七毫八絲六忽八微三纖五渺八漠。 共額徴秋糧米八百二十石二斗六升三合六勺,三抄六撮、八圭九粒六顆。
362
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四百五十七兩三錢九分二釐七毫八絲六忽八微三纖五渺八漠。
363
額設官役,俸食銀六百六十一兩四分內除額徴錢三銀一百九十六兩二分五釐,存畱、坐、放外,尚有不敷銀兩赴司支領
364
其秋糧聽糧儲道撥貯。
365
東川府會澤縣。
366
民賦
367
雍正四年,改隸雲南,清出田地一千六百三十五頃八十六畝九分八釐三毫五絲俱經成熟歸入實徴數內
368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田地并荍糧地共一千六百三十五頃八十六畝九分八釐三毫五絲內成熟荍糧地九百八頃一十八畝七分九釐五毫八絲,成成熟地二十二頃八十三畝三分六釐三毫 ,熟田七百四頃八十四畝八分二釐五毫七絲
369
實徴夏税本色麥三十四石二斗五升四勺,三抄實徴秋糧本色米二千一百九十一石九斗六升七合三勺,三抄一撮。
370
實徴荍折銀八百六十一兩二分四毫三絲九忽六微八纖。
371
實徴條編銀一千一百七十九兩八錢九分五釐四毫一絲三忽三微三纖。
372
附額徴
373
實徴文武各衙門歸公田九十二頃五十畝四分二釐六毫,無耗米一千五百一十五石一升六合四勺。
374
實徴禄氏養贍歸公田五十頃九十九畝九分七釐,無耗米八百二十五石六勺八抄。
375
以上東川府屬,共額徴銀二千四十兩九錢一分五釐八毫五絲三忽一纖。 共額徴夏税秋糧麥米四千五百六十六石一一斗三升四合八勺四抄一撮
376
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一千四百二十八兩六錢四分八毫五絲三忽一纖。
377
額設官役,俸食銀一千九十六兩八分內除額徴錢三銀六百一十二兩二錢七分五釐,存畱坐放外,尚有會澤縣不敷銀兩赴司支領
378
其夏税秋糧,聽糧儲道撥貯。
379
昭通府恩安、鎮雄、永善等三州縣大闗同知魯甸通判民賦
380
雍正七年,改隸雲南,清出田地三千二百九十一頃八十九畝二分二釐六毫九絲四忽四微內西媽基等處田地六頃一畝一分,改歸四川屏山縣又四川屏山縣改歸永善縣田地九十四頃九分四釐二項額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381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田地二千六百九十三頃六十六畝二分三釐六毫九絲四忽四微。熟原清出,成 地五百二十二頃五十七畝三分四釐四毫內,除西媽基等處民地四頃一十六畝,改歸四川屏山縣外,實該地五百一十八頃四十一畝三分四釐四毫頃。新增四川屏山縣割歸永善縣副官村民地六 四十四畝五分五釐二,共地五百二十四頃八十五畝八分九釐四毫, 夷地一千二百八十頃九十三畝六釐。二原清出成熟田八百一十二頃七畝五分九釐, 毫九絲四忽四微。內除西媽基等處民田一頃八十五畝一分,改歸四川屏山縣外,實該田八百一十頃二十二畝四分九釐二毫九絲四忽四微十。新增四川屏山縣割歸永善縣副官村民田七 七頃六十四畝七分九釐二,共田八百八十七頃八十七畝二分八釐二毫九絲四忽四微。
382
實徴夏税本色,荍八百五十九石四斗七升五合八勺、四抄、八撮。
383
實徴麥荍折銀一百三十二兩四錢一分三釐,實徴秋糧本色米三百五十五石一斗四升五合二勺,五抄二撮。
384
實徴秋糧,本色無耗。米四千六十二石九升五合五勺,一抄五撮四圭四粒。
385
實徴四川屏山縣,改歸丁條糧銀二百四十七兩九錢六釐五毫一絲三忽,三微四纖四塵三渺五漠,實徴條編銀一千五百七十二兩二錢七分九釐七毫八忽五微七纖六塵。
386
以上昭通府屬,共額徴銀一千九百五十二兩五錢九分九釐二毫二絲一忽九微二纖三渺五漠共額徴,夏税秋糧米荍五千二百七十六石七斗一升六合六勺,一抄、五撮四圭四粒。
387
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一千三百六十六兩八錢一分九釐二毫二絲一忽九微二纖三渺五漠。
388
額設官役,俸食銀三千五百九十六兩九錢一分四釐內除額徴錢三銀五百八十五兩七錢八分,存畱坐放外,尚有魯甸通判及恩安、鎮雄、永善等州縣不敷銀兩赴司支領
389
其夏税秋糧聽糧儲道撥貯普洱府攸樂同知,思茅,通判
390
民賦
391
雍正七年,設府後,清出田地一千三百四十四頃二千四畝五分八釐二毫八絲俱經成熟歸入實徴數內
392
新增雍正八年開墾額外田地六十二頃六畝三分九釐九毫已經限滿科徴歸入成熟數內
393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夷田地一千四百六頃三十畝九分八釐一毫八絲內成熟夷地六十一頃五十一畝九分三毫, 成熟,夷田一千三百四十四頃七十九畝七釐八毫八絲
394
實徴秋糧折色八錢,米二千六百九十五石一斗九升六合八勺,九抄四撮一粒六顆。
395
實徴地畝銀五十五兩四錢二分八釐一毫六絲,實徴條編銀二千四十一兩八錢三分五釐三毫四絲八忽五微五纖九塵三渺二漠。
396
以上普洱府屬共額徴銀二千九十七兩二錢六分三釐五毫八忽五微五纖九塵三渺二漠。 共額徴秋糧米二千六百九十五石一斗九升六合八勺,九抄四撮一粒六顆。
397
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一千四百六十八兩八分四釐五毫八忽五微五纖、九塵三渺二漠。
398
額設官役俸食銀一千三百一十一兩內除額徴錢三銀六百二十九兩一錢七分九釐,存畱坐放外,尚有該府并攸樂同知、不敷銀,兩赴司支領
399
其秋糧聽糧儲道撥貯。
400
大理府太和、趙州雲南鄧川浪穹賔川雲龍等七州縣民賦
401
原額田地一萬一千八百八十四頃四十二畝八分七釐三毫六絲一忽,二微九纖三塵六渺二漠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除撥歸永北府田地外,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新增墾復及額外田地三百七十九頃一十畝六釐五毫四絲一忽四微二纖三塵一渺九漠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又雍正四年,自首抵補軍丁田地二頃二分五釐五毫八絲,實在雍正十年成熟民沐田地九千六百三十九頃六十四畝七分九釐二毫九絲三忽八微三纖八塵七渺三漠內成熟地四千九百五十三頃八十五畝七分三釐四毫六絲三忽二微五纖四塵四渺毫成,熟田四千六百八十五頃七十九畝五釐八 三絲五微八纖四塵三渺三漠。實徴夏税本折麥八千九百七十六石五斗七升七合五勺、七抄、四撮一圭、四粒一顆九粟。
402
實徴抵補軍,丁夏税麥折米二斗二升二合六勺,一抄、五撮九圭、七粒、二顆七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一錢七分八釐九絲二忽七微七纖八塵一渺六漠。
403
實徴秋糧本折米一萬五千四百二石九斗六升一合五勺,八抄五撮,八圭八粒二顆八粟。
404
實徴抵補軍丁秋糧米三石五斗三升六勺、八抄、五撮八粒八顆,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二兩八錢二分四釐五毫四絲八忽七纖四渺。
405
實徴條編銀一萬二千八十九兩八錢二分九釐六毫九絲三忽,四微五纖八塵六𣺌五漠。
406
實徴抵補軍丁條編銀一兩九錢八分二釐一毫一絲四忽八微二纖三塵二𣺌八漠。
407
實徴攤丁銀五千八十三兩八錢三分六毫一絲四忽,四微五纖六塵七𣺌八漠。
408
明官民田地九千七百五十六頃六十畝八分九釐九毫九絲五忽三微,夏税額徴九千一百九十八石,七合九勺,五抄、七撮、四粒 起運、布政司折色六千九百五十六石四斗一升三合七勺,四抄、二圭、五粒六起運,本府折色三百一十四石二斗八升六合 勺六抄六圭七存畱州縣本折一千九百二十 石三斗七合五勺,五抄九粒,秋糧額徴一萬六千五百三十四石五斗二升四合一勺,二抄六撮五圭 起運布政司折色九千七百二十二石四斗三升八合七勺、六抄、三撮二粒八顆,一起運本府本折一千七百四十三石三斗四升 ,合七勺、四抄、七撮、六圭三存。畱州縣本折色五千六十八石七斗四升 合六勺,一抄六圭七粒二顆。北勝州官民田地一千六百一十八頃七十七畝二分五釐五毫,夏税額徴一千六十七石二斗二升五合零,秋糧額徴一千五百四十五石九斗一升四合零。附額徴:
409
實徴觀場田租銀四十四兩二錢五分二釐,實徴街税地租銀三兩五錢。
410
實徴河泊所魚課折色米銀四百五十八兩九錢四分九釐七毫五絲。
411
實徴魚課折色鈔銀八十二兩一錢九分九釐二毫五絲。
412
實徴差發棉綢銀三十一兩七錢五分五釐二毫,實徴石磺厰課銀八兩。
413
實徴站丁認辦銀一百六十二兩四分一釐八毫五絲。
414
屯賦
415
原額田地二千五百一頃二十五畝八分五釐二毫二絲五忽五微五纖九塵四渺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除撥歸永北府田地外,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416
康熙七年及二十六年,奉裁大理、景東、洱海、大羅、瀾滄五衞,分歸併州縣,康熙三十四年,奉文分别改徴,六仍照舊額徴收成熟屯地荍糧田地二百二十 頃七十六畝二分六釐七毫八絲五忽,四微四纖一塵三渺八漠様。改照河陽縣民賦,上則原額屯官、馬料、公種、公 荍糧官租等田地一千八百四十八頃九十六畝四分七釐九毫四絲,一微一纖八塵三漠
417
新增墾復田地三百七十二頃六十四畝六分六絲五忽六微五纖五塵二渺七漠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又雍正四年、六年,自首抵補軍丁田地二十九頃五十八畝五分一釐九毫一絲五忽一微。
418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屯田地一千四百七十五頃七十二畝九分四釐八毫四絲八忽六纖八渺二漠內照舊徴收成熟屯地荍糧地九十九頃五十四畝五分四釐九毫四絲六忽二微四纖一塵三渺八漠,頃改則徴收成熟屯地并墾復共地二百九十一 七十七畝四分四毫二絲三忽七微五纖八塵六渺二漠七照。舊徴收成熟屯田一百二十七頃二十一畝, 分一釐八毫三絲九忽二微,改則徴收成熟屯馬、馬料、官租、公種公様,并墾復共田九百五十七頃一十九畝二分七釐六毫三絲八忽八微六纖八渺三漠。
419
實徴夏税本折麥一千四百六石四升六合,八抄八撮、二圭、二粒、九顆、二粟。
420
實徴本色蠶,豆四十八石,八斗三升四合八勺、六抄、三撮、一圭、五粒、七顆、二粟。
421
實徴折色麥一千六百六十八石九斗四升九合一勺,一抄二撮,五圭各折不等,共折徴銀五百五十八兩六錢四分二釐四毫六忽,一微二纖七塵,實徴折色荍四十二石五斗三升六合,各折不等,共折徴銀一十兩二錢七分六釐。
422
實徴抵補軍,丁夏税麥,折米一十八石一斗九升一合四勺、六抄、八撮、一圭、八粒、二顆一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一十四兩五錢五分三釐一毫七絲四忽五微四纎五塵六渺八漠,實徴秋糧本折米六千三百七十二石五斗四升五合二勺、七抄、五撮、九圭、七粒、八顆、九粟。
423
實徴秋糧本色穀三百一十三石三斗五升二合七勺,六抄三撮,八圭一顆七粟。
424
實徴秋糧折色米三千二百六十一石七斗九合五勺,九抄一撮、五圭二粒二顆,各折不等,共折徴銀一千六十六兩九錢二分一釐六毫九絲二忽六纖六塵六渺,實徴抵補軍丁秋糧米六十一石九斗七升七合九勺、八抄六撮、六圭二粒四顆二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
425
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四十九兩五錢八分二釐三毫八絲六忽二微九纖九塵三渺六漠。
426
實徴條編銀四千九百六十九兩八錢一分七釐九毫八絲七忽八微六纖五塵八渺二漠。
427
實徴抵補軍丁條編銀四十八兩三錢六分五釐七毫六絲二忽七微三纎三塵八渺八漠。
428
實徴軍舍丁銀一千四百八十二兩一分三釐八毫一絲七忽七微四纖九塵二渺四漠。
429
附額徴
430
實徴草場銀五十七兩五錢七釐以上大理府屬共額徴銀二萬六千二百二十七兩一分三釐四毫四絲三忽,九微七纖四塵八渺五漠。 共額徴夏税秋糧麥米穀豆三萬二千五百二十石三斗一升八合一勺、五抄一撮、一圭、九粒、一顆、七粟。
431
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二萬二千八十三兩二錢四分四毫四絲三忽,九微七纖四塵八渺五漠。
432
額設官役,俸食銀五千二百二十二兩八錢八分內除額徴錢三銀四千一百四十三兩七錢七分三釐,存畱、坐放外,尚有太和、雲龍二州縣不敷銀兩赴司支領
433
其夏税,秋糧聽糧儲道,撥貯楚雄府楚雄鎮南南,安定逺、廣通等五州縣并𥔲嘉州判、民賦。
434
原額田地五千五百八十三頃七畝二分三釐二毫五絲九忽二微八纖,一塵二渺六漠。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除將定邊縣田地改撥,䝉化府外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435
新增墾復及額外田地一百一十九頃二畝八分一釐一毫二絲九忽,一纖一塵,九渺四漠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又雍正五年,自首抵補軍丁田三頃五分三釐七毫。
436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民沐田地五千二百八十七頃七十三畝八分六釐九毫一絲八忽,一微五纖七塵六渺七漠內成熟地一千七百五十二頃三十六畝五分六釐一毫六絲一忽,一微三纖八塵六渺八漠毫成熟田三千五百三十五頃三十七畝三分,七 五絲七忽,一纖八塵九渺九漠
437
實徴夏税本折麥一千八百四石七斗、九合一勺、二抄、六撮、三圭、九粒、二顆、一粟。
438
實徴秋糧本折米七千四十六石六斗九升四合六勺,三抄二撮,三圭一粒五顆九粟。
439
實徴抵補軍丁秋糧米三石七斗一升八合九勺、七抄、一撮、六粒、三顆、五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二兩九錢七分五釐一毫七絲六忽八微五纖八渺。
440
實徴條編銀八千六百四十五兩九錢九釐一毫六絲八忽八微二纖六塵一渺四漠。
441
實徴抵補軍丁條編銀二兩九錢五分八釐八毫六絲七忽五微三纖七塵九渺二漠。
442
實徴攤丁銀三千二十一兩一錢二釐六毫三絲六忽,一㣲四纖三塵四渺一漠。
443
明官民田地五千四百七十一頃一十四畝八分八釐七毫五絲四忽八微,夏税額徴一千八百六十六石八斗二升六勺、四抄、九撮、一圭、二粒 起運、布政司庫折色二百七十八石一斗四升五勺,三抄、五圭、四粒 起運本府庫折色四百八十八石六斗三升七合四勺本折,共一千一百石五升二合七勺,一抄八撮五圭八粒,秋糧額徴七千二百二十三石一斗四升五合八勺,六抄二圭六粒 起運布政司庫折色二千九百八十五石六斗七升七合六勺,一抄九撮六圭、七粒 起運本府庫折色三百一十四石八斗六升二合三勺一抄四撮三圭 起運本府倉本色七百一十三石四斗一升三合七勺,八抄一存畱各州縣倉庫本折共三千二百九石, 斗九升一合一勺四抄六撮二圭、九粒
444
附額徴
445
實徴魚課銀三兩二錢。
446
實徴差發米銀九十六兩六錢八分二釐五毫。
447
實徴永盛厰課銀一百六十八兩六錢,遇閏加銀一十四兩五分。實徴商税銀三十六兩五錢,遇閏加銀三兩二錢一分。
448
地租銀五兩八錢二分,全荒無徴。
449
南安州麥租銀二十兩五錢,全荒無徴屯賦。
450
原額田地一千四十三頃九十一畝九分四絲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除撥歸姚安府田地外,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451
康熙七年,奉裁楚雄衛定遠所分歸併州縣,康熙三十四年奉文分别改徴 ,仍照舊額徴收成熟屯地馬料田共二十一頃三十六畝二分五釐一毫二絲八忽, 改照河陽縣民賦,上則原額屯官公種馬料等田地八百九十九頃七十七畝三分一釐七毫五絲二忽。
452
新增墾復田地六十頃三十九畝四分一釐六毫九忽二微五纖內城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又雍正四、五兩年,自首抵補軍丁田地一頃一十五畝九分八釐一毫。
453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屯田地七百八十七頃二十二畝五分三釐一毫五忽七微五纖內照舊徴收成熟屯地一十四頃九十九畝五分八釐四毫二絲八忽,頃改則徴收成熟屯地并墾復共地一百四十四 九十五畝四分三釐三毫五絲八忽三纖釐,照舊徴收成熟馬料田六頃三十六畝六分六 七毫 ,改則徴收成熟屯官馬料公種并墾復共田六百二十頃九十畝八分四釐六毫一絲九忽七微二纖實徴夏税本折麥八百三十八石七斗五合三勺,八抄、七撮、三圭、九粒、五顆、九粟。
454
實徴夏税折色麥一百八十八石八斗九合,三抄一撮,五圭各折不等,共折徴銀九十三兩六錢八分五釐六毫五絲。
455
實徴抵補軍,丁夏税麥折米三斗三升三合二勺、四抄、三撮二圭、五粒、七顆一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二錢六分六釐五毫九絲四忽、六微、五塵六渺八漠。
456
實徴秋糧本折米四千八百六十二石八斗九升二合九勺,五抄七撮,二圭七粒七顆八粟。
457
實徴秋糧本色穀八十一石一斗七升四合一勺八撮一顆。
458
實徴秋糧折色,一錢穀一百八十八石,折徴銀一十八兩八錢。
459
實徴抵補軍丁秋糧米一石六斗一合五勺、六撮、八圭三粒,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一兩二錢八分一釐二毫五忽四微六纖四塵,實徴條編銀三千六百九十三兩四錢三分七釐五毫五絲三忽六微九纖五塵二渺七漠。
460
實徴抵補軍丁條編銀一兩六錢一分六釐五毫四絲五忽,一纖九塵,一渺六漠。
461
實徴軍丁銀七百六十八兩一錢八分一釐六毫一絲五微二纖二塵四渺四漠。
462
附額徴
463
實徴草場地租銀一百一十兩七分三釐四毫,以上,楚雄府屬共額徴銀一萬六千六百六十五兩二錢七分九毫八忽六微六纖四塵八渺二漠,共額徴。夏税秋糧麥米穀一萬四千六百三十四石,一斗七升六合二勺,一抄一撮、三圭八粒、二顆七粟。
464
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一萬三千四百一十四兩五錢六釐九毫八忽六微六纖四塵八渺二漠。
465
額設官役,俸食銀三千五百九十一兩二錢四分內除額徴錢三銀三千二百五十兩七錢六分四釐,存畱坐放外,尚有南安州不敷銀兩赴司支領,其夏税秋糧聽糧儲道撥貯。
466
姚安府姚州、大姚二州縣。
467
民賦
468
原額田地二千九十頃八十四畝四分九釐八毫六微五纖七塵二渺八漠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469
新增墾復及額外田地一百五十七頃七十四畝一分四釐六毫六絲五忽,八微九纖四塵五渺七漠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又雍正六年自首抵補軍丁田地四頃七十三畝三分五釐三毫七絲四忽。
470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民沐田地二千八十九頃七十六畝三分六釐七毫八絲二忽七微八纖三塵三渺內成熟地九百八十五頃三十二畝五分九釐七毫八絲二忽七纖二塵五渺一漠, 成熟田一千一百四頃四十三畝七分七釐七微一纖七渺九漠
471
實徴夏税,折色六錢,麥一千六百二十四石七斗七升三合三勺、七抄、八撮、九圭、七粒、五顆、二粟。
472
實徴抵補軍,丁夏税麥,折米二石三斗三升八合九勺、七抄七圭、六粒四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一兩八錢七分一釐一毫七絲六忽、六微、八塵、三渺二漠。
473
實徴秋糧本折米二千四十七石六斗八升四合七勺四撮三圭四粒七顆一粟。
474
實徴抵補軍丁秋糧米一石五斗五升二合三勺、一抄、八撮四圭、三粒七顆四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一兩二錢四分一釐八毫五絲四忽六微四纖九塵、九渺二漠。
475
實徴條編銀三千四百八十五兩三錢一釐八絲七忽六微九纖八塵三渺七漠。
476
實徴抵補軍丁條編銀五兩一錢九分九釐八毫二絲六忽,四微二纖六塵四渺
477
實徴攤丁銀一千九十七兩七錢六分七釐九毫二絲九纖三塵二渺七漠。
478
明官民田地一千一百二頃五畝五釐二毫三忽,夏税額徴一千五百六十六石九斗一升三合二勺,七抄一撮二起運。布政司庫折色一千一百三十七石九斗 升一合九勺,三抄一撮,九存。畱各州縣倉折色四百五十八石, 斗九升一合三勺四抄,秋糧額徴二千四十二石九斗二升六合三勺一起運布政司庫折色,一千一石六斗一升六合, 勺五抄一撮、一圭、四粒、五顆升存畱。各州縣倉本折米一千四十一石三斗,一 一勺,四抄二撮八圭五粒。附額徴:
479
實徴差發銀四百四十六兩二錢七分二釐二毫七絲一忽,六微五塵。
480
實徴海湖無耗租穀三百八十四石六合,實徴戸口食鹽銀七十八兩四錢六釐,實徴抵補。軍丁,穀折銀三十四兩三錢,地租銀二十七兩三錢四分,全荒無徴屯賦。
481
原額田地七百一十九頃四十畝四分二釐四毫五絲二忽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又楚雄府撥歸原額田地一百二十二頃七十八畝三分三釐一毫六絲二項額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482
康熙七年及二十六年奉裁,姚安中屯定逺三所,分歸併州縣,康熙三十四年奉文分别改徴 ,仍照舊額徴收成熟屯田地二十二頃一十一畝六分七釐一毫四絲三忽四微, 改照河陽縣民賦,上則原額屯官馬料等田地八百二十頃七畝八釐四毫六絲八忽六微。
483
新增墾復田地一百四頃三十六畝四分九釐八毫五絲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又雍正六年自首抵補軍丁田地一十五頃八畝九分四釐七毫九絲二忽六微。
484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屯田地五百八十頃三十三畝二分八釐九毫八絲七忽五微五纖九塵六渺五內照舊徴收成熟屯地一十八頃五十八畝三分五毫五絲二忽四微 改,則徴收成熟屯地并墾復共地一百二十三頃九十七畝七釐二毫七忽 ,照舊徴收成熟屯田三頃五十三畝三分六釐五毫九絲一忽十改,則徴收成熟屯官馬料并墾復共田四百三 四頃二十四畝五分四釐六毫三絲七忽一微五纖九塵六渺五漠。
485
實徴夏税本折麥七百三十三石五斗八升二合八勺、六抄、九撮二圭、六粒、四顆、七粟。
486
實徴夏税:折色五錢,麥二百一十石七斗二升六合四勺。四抄折徴,銀一百五兩三錢六分三釐二毫二絲。
487
實徴抵補軍,丁夏税麥折米六石六斗八升三合一勺、九抄、二撮、一圭、二粒,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五兩三錢四分六釐五毫五絲三忽,六微九纖六塵。
488
實徴秋糧本折米三千三百七石六斗八升三合五勺,六抄一撮,三圭三顆、六粟。
489
實徴秋糧本色穀一百二十九石四斗三升五合九勺,七抄、四撮七圭、八粒九顆一粟。
490
實徴秋糧折色米七十石二斗四升,各折不等,共折徴銀二十一兩五錢九分四毫。
491
實徴抵補軍丁秋糧米一十九石五斗一升九合二勺、六抄、一撮、八圭、七粒、二顆、六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一十五兩六錢一分五釐四毫九忽,四微九纖八塵八漠。
492
實徴條編銀二千六百二十六兩九錢五分八釐三毫四絲六忽,一微三纖六塵四渺九漠。
493
實徴抵補軍丁條編銀三十一兩一錢六釐八毫一絲五忽五微八纖,五塵七渺三漠。
494
實徴軍舍丁銀五百五十八兩八錢四分八釐三毫六絲三忽,四微三纖五塵五渺五漠。
495
附額徴
496
實徴草場地租銀五十四兩二錢四分二釐九毫,原額商税銀九十六兩,全荒無徴。
497
以上姚安府屬共額徴銀八千五百六十九兩四錢三分二釐一毫四絲五忽五微三纖三塵一渺三漠。 共額徴夏税秋糧麥米穀八千二百二十七石、一斗六升六合四勺、八抄、八撮、六圭、七粒、九顆、七粟。
498
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六千九百九十五兩七錢八分四釐一毫四絲五忽,五微三纖三塵一渺。三漠額設官役俸食銀一千七百二十兩六錢內除額徴錢三銀一千五百七十三兩六錢四分八釐,存畱坐放外,尚有不敷赴司支領
499
其夏税秋糧聽糧儲道撥貯永昌府。保山、永平、騰越三州縣
500
民賦
501
原額田地二千四百九十二頃二十四畝七分二釐四毫一絲一忽,一微五纖三塵八渺五漠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502
新增墾復及額外田地二百五十一頃二十二畝三分八釐八毫五絲三微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503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民沐田地一千八百三十四頃二十三畝一分一釐四毫一絲一忽,一微四纖四塵四渺七漠內成熟地三十九頃二十七畝二分七釐三毫三絲二忽,四微五渺一漠毫成熟不分等,則地三十一頃五十六畝八釐八 九絲四忽四纖七塵七渺 ,成熟田一千七百六十三頃三十九畝七分五釐一毫八絲四忽六微九纖六塵二渺六漠
504
實徴夏税本折麥一百九十二石三斗八升三合九勺,九抄九撮,八圭九粒、二顆、二粟。
505
實徴鳳溪、施甸、長官司、枯明二寨,夏税折色六錢,麥一百一石二斗五升四合一勺六抄。
506
實徴秋糧本折米五千六百八十九石九斗八升三合八勺八抄九撮二粒六顆三粟。
507
實徴鳳溪、施甸長官司,耿馬、土司、枯明二寨,秋糧折色七錢,米七百五石七斗九升二合六勺。七抄實徴條編銀四千七百四十二兩三錢七分六毫一絲九忽,三微一纖一塵九渺七漠。
508
實徴攤丁銀一千八十六兩八錢九分一釐六毫九絲八忽八纖二渺七漠。
509
明官民田地二千三百五十六頃六十八畝七分一釐零,夏税額徴五百五十九石一斗二升三合、三抄二撮八圭,本府庫折色麥一百七石四斗二升六合。 起運存畱各州縣倉本折四百五十一石六斗九升七合,三抄二撮八圭,秋糧額徴七千九百七十六石五斗三升五合一勺、八抄、二撮、九圭、七粒、三起。運布政司庫折色三千四百五十六石五斗升六合九勺、九抄、七圭二粒二顆,合起運本府庫折色一千八十九石七斗一升三 五勺、八抄、二撮、八圭、五粒、七顆勺起運本府倉本色一千七百八石一斗七合四 三抄七圭五粒 ,存畱各州縣倉庫本折一千七百二十二石一斗七升七合一勺,七抄一撮八圭九粒、一顆籽粒銀四百七十六兩八錢俱存畱府庫
510
附額徴
511
實徴觀場田租銀七兩五分八釐實徴新增天成等各甸寨土司折色地畝銀二百八十二兩四錢二分九釐六毫一絲一忽,六微六纖九塵二渺五漠。
512
實徴差發銀七百五十九兩三錢四釐二毫,實徴魚課魚鈔米銀六十八兩五分遇閏加銀三兩六錢五分,實徴均徭籽粒。丁差鋪陳水利灰窰山租,共銀一百八十二兩九分。
513
實徴騰衝龍川江驛站銀五百五十兩七錢,實徴地租籽粒館客站赤銀七百九十兩五錢九分八釐。
514
打牛坪租穀銀四兩,金荒無徴,武侯祠租穀一十四石,全荒無徴實徴。新増自首額外,差發銀一百九十八兩五錢一分。
515
屯賦
516
原額田地一千六百四頃三十五畝二分二釐一毫一絲四忽,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康熙七年及二十六年,奉裁永昌、騰衝二衞并永平禦分歸并州縣,康熙三十四年奉文分别改徴十,仍照舊額徴收成熟屯官馬料、様田共田地五 六頃八十三畝四分八釐七毫六絲, 改照河陽縣民賦,上則原額屯官馬料、様田共田地一千五百四十七頃五十一畝七分三釐三毫五絲四忽。
517
新增墾復田地二百六十九頃二十六畝四分八釐四毫四絲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又雍正四年、六年,自首抵補軍丁田地六十七畝七分。
518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屯田地五百七頃二十四畝二分七釐三毫五絲內照舊徴收成熟田地一十四頃九十六畝二分二釐四毫一絲,一改則徴收成熟屯地,一十一頃一十四畝八分, 釐五毫四絲 ,照舊徴收成熟屯田様田馬料共田四十一頃八十七畝二分六釐三毫五絲, 改則徴收成熟屯官公樣、馬料并墾復共田四百三十九頃二十五畝九分七釐五絲。
519
實徴夏税本折麥四十一石四斗二升二合五勺、六抄、三撮八圭。
520
實徴夏税折色五錢,麥一百五十石四斗七升五合七勺,折徴銀七十五兩二錢三分七釐八毫五絲,實徴抵補軍。丁夏税麥折米二石三斗六升二合五勺、九抄一撮、九圭二粒、八顆六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一兩八錢九分七絲三忽,五微四纖二塵八渺八漠。
521
實徴秋糧本折米三千六百二十三石九升三合三勺,八抄五撮,三圭四粒五顆。
522
實徴秋糧本色穀一百石四斗九升九合七勺,五抄、九撮、九圭九粒。
523
實徴本色豆,一石一斗五升。九合二勺、八抄、五撮六圭、一粒。
524
實徴秋糧折色米二百九十六石七斗九升二勺,九抄、五撮各折不等,共折徴銀一百三十二兩六錢五分一釐五毫八絲二忽。
525
實徴秋糧折色二錢五分,穀三十一石三斗八合,折徴銀七兩八錢二分七釐。
526
實徴抵補軍丁秋糧米一十六石二斗七升三合二勺、三抄、九撮、六圭、五粒四顆,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一十三兩一分八釐五毫九絲一忽,七微二纖三塵二渺。
527
實徴條編銀二千二百一十一兩三錢七釐七毫二絲五忽,八微六纖,九塵一渺。
528
實徴抵補軍丁條編銀一十兩七錢八釐九毫六微八纖,一塵二渺一漠。
529
實徴軍舍丁銀一千五十一兩九錢二分二釐四毫三絲四忽五纖二塵七渺一漠。
530
附額徴
531
原額草場地租銀二百八十二兩三錢六分二釐九毫四絲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532
實徴草場地租銀一百一十六兩八錢三分八釐二毫三絲三忽。
533
以上永昌府屬共額徴銀一萬二千二百八十九兩四錢四釐五毫一絲九忽九微三纖二塵五渺九漠。 共額徴夏税秋糧麥米穀豆一萬四百五十五石五斗八升九合七勺,一抄三撮、六圭、六粒、三顆、五粟。
534
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一萬三百六十一兩三錢五分九釐五毫一絲九忽九微三纖五渺九漠。
535
額設官役,俸食銀二千七百八十二兩二錢四分內除額徴錢三銀一千九百二十八兩四分五釐,存畱坐放外,尚有保山、永平二縣,不敷銀兩赴司支領,其夏税秋糧,聽糧儲撥貯。
536
鶴慶府劍川州維西通判、中甸州判
537
民賦
538
原額田地二千九百七十七頃九十八畝七分九釐四毫九絲八忽二微三纖一塵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除撥歸永北府田地外,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539
新增墾復田地八頃九十六畝三分七釐六毫九絲七忽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實在雍正十年,成熟民沐田地二千八百三十九頃七十九畝一分四釐二毫二絲八忽,二微三纖一塵內成熟地一千七百七十頃六十畝二分三毫四絲三忽九微九纖, 成熟田一千六十九頃一十八畝九分三釐八毫八絲四忽二微,四纖一塵
540
實徴夏税本折麥三千三百一十七石九斗六升七合七勺、四抄七撮九圭一顆八粟」。
541
實徴秋糧本折米三千九百二十八石六斗五升三合八勺,八撮五圭二粒一顆。
542
實徴條編銀三千二百七十五兩三分五釐四毫六絲五忽,三微五纖四塵八渺八漠。
543
實徴攤丁銀一千四百四十七兩一錢七分一釐四毫九絲二忽,九微三纖五塵五渺五漠。
544
明官民田地三千二十九頃五十七畝五分五釐,夏税額徴三千三百七十六石四斗三升四合二勺,三抄四圭斗,起運、布政司庫折色共二千七百五十九石,二 八升五合九勺、一抄、四圭、斗存、畱本府州倉本色六百一十七石,一 四升八合三勺二抄,秋糧額徴三千九百九十二石三升八合五勺,三抄斗起運。布政司庫折色一千五百八十五石,六 六升五合三勺、八抄、二撮、七圭、三存。畱本府州倉本折二千四百六石三斗七升 合一勺四抄、七撮三圭
545
附額徴
546
實徴差發銀一百五十八兩七錢六分,實徴差發折色七錢,米二百八十三石八斗一升五合,折徴銀一百九十八兩六錢七分五毫。
547
實徴魚課麥米銀一百七十八兩七錢四分。春夏遇閏麥,折加銀一十三兩二錢四分,秋、冬遇閏米折加銀一十六兩五錢五分。
548
實徴魚課銀一十六兩六錢四分三釐,實徴在城觀、音山二驛,站丁銀五百五十九兩五錢四分。
549
實徴新增維西、中甸青稞一千四百一十四石四斗一合九勺,五抄五撮。
550
實徴新增中甸秋米二百一十七石六斗五升九合七勺、四抄二撮五圭。
551
實徴新增中甸小米五石二升二合二勺,實徴新增維西小麥一十二石一斗二合六勺、九抄七撮八圭、二粒、一顆二粟。
552
實徴新增維西、中甸大麥一百一十九石九斗九升八合二勺五抄。
553
實徴新增中甸荍一十三石四斗一合九勺五抄實徴,新增維西雜糧二百三石九斗九升九合二勺,實徴新增。維西中甸貢賦差發銀一千六百二兩九錢三分六釐四毫。
554
實徴新增中甸税課銀八兩九錢六分六釐,實徴新增維西雜糧折銀三兩三錢」。
555
屯賦
556
原額田地三百二十二頃四十六畝八分三釐二毫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557
康熙七年,奉裁鶴慶禦歸府,康熙三十四年奉文分别改徴 改照河陽縣民賦,上則原額屯官公田地共三百二十二頃四十六畝八分三釐二毫
558
新增墾復田地五十四頃九十二畝四分七釐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559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屯田地二百一十九頃二十六畝四釐六毫內改則徴收成熟并墾復,共地一百一十四頃八十七畝九分一釐五毫共改,則徴收成熟屯官馬料公田并墾復 ,田一百四頃三十八畝一分三釐一毫
560
實徴夏税本折麥六百七十八石八斗四升一合七勺、七抄、二撮、一圭、五粒。
561
實徴秋糧本折米八百二十六石一斗三升四合四勺三粒。
562
實徴秋糧,本色穀二十二石六斗二升三合五勺,四抄一圭。
563
實徴條編銀九百六十九兩五錢四分二釐八毫二絲四忽,九微一纖七塵九渺四漠。
564
實徴軍舍丁銀二百八十七兩八錢以上,鶴慶府屬共額徴銀八千七百七兩一錢五釐六毫八絲三忽,二微八塵三渺七漠。 共額徴夏税秋糧、青稞麥、米、穀、荍雜糧一萬七百六十石八斗七合二勺、六抄、四撮二粒四顆。
565
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七千一百一十兩八分一釐六毫八絲三忽,二微八塵三渺七漠。
566
額設官役,俸食銀一千六百三十兩八分內除額徴錢三銀一千五百九十七兩二分四釐,存畱坐放外,尚有劍川州不敷銀兩赴司支領
567
其夏税秋糧,聽糧儲道撥貯。
568
順寧府雲州
569
民賦
570
原額田地二千一百五頃八十八畝三分九釐五毫三絲七忽五微五纖,六塵六渺七漠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571
新增墾復及額外田地一百一十七頃二十一畝六分一毫七絲九忽七微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572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民沐田地二千一百一十九頃四十七畝二分一釐六毫三絲五忽,四微八纖三塵二渺九漠內成熟地一千一百九頃六十五畝六釐八毫二絲八忽,三微六纖八塵六渺八成,熟田四釐 毫七忽千九頃八十二畝一分微一纖四塵六渺九漠
573
實徴夏税折色麥一千八百四十六石九斗七升四合六勺,四抄八撮六圭,一粒一顆六粟。
574
實徴秋糧本折米三千八十八石六斗六合三勺,一抄八撮八圭一粒二顆九粟。
575
實徴條編銀二千三百九十四兩二錢一分七毫一絲二忽,五微九纖四塵七渺七漠。
576
實徴攤丁銀九百八十八兩八錢四分六釐三毫一絲四忽八微五纖,五塵三渺一漠。
577
明官民田地本府係新設萬厯三十三年內,丈量共田地一千三百八十八頃一十八畝一分四釐四毫,夏税額徴一千七百九石四斗八升一合一勺、四抄、九圭、六粒七顆、八起運布政司庫折色,四十九石三升九合三勺, 抄六撮、五圭、六粒 存畱本府、州庫,折色一千六百六十石四斗四升一合七勺、五抄、四撮四圭七顆。秋糧額徴二千九百六十石一斗三升三合八勺、六抄、八撮、七圭、四粒四顆升起運布政司庫折色一千五百二十石九斗二 七合六勺、二抄、四撮、四圭、五粒四顆,合存畱本府州,本折一千四百三十九石二斗六 二勺、四抄、四撮二圭九粒,百外帶徴起運永昌庫、施甸長官司米,一 石四斗五升七合一勺
578
以上順寧府屬共額徴銀三千三百八十三兩五分七釐二絲七忽四微五纖八漠。 共額徴夏税秋糧麥米四千九百三十五石五斗八升九勺、六抄、七撮、四圭、二粒、四顆、五粟。
579
起運布政司項下銀二千三百六十八兩一錢四分二絲七忽四微五纖八漠。
580
額設官役,俸食銀一千三百四十五兩五錢六分內除額徴錢三銀一千一十四兩九錢一分七釐,存畱坐放外,尚有該府并雲州不敷銀兩赴司支領,其夏税秋糧聽糧儲道撥貯。
581
各夷府州宣撫、宣慰長官司,原額認辦,差發金一十六兩六錢七分,差發銀三千一百七十兩。 內孟艮府,金一十六兩六錢七分兩千。崖宣撫司銀五十兩, 南甸宣撫司銀五十 木邦宣慰司銀一千四百兩兩。隴川宣慰司銀一百七十兩兩。孟定府銀六百, 孟養宣慰司銀七百五十兩,紐兀長官司銀四十兩十,猛緬長官司銀五十 浪滄衞浪蕖州銀六 兩 以上十項久已無徴,存以備考
582
永北府永寧土府
583
民賦
584
原額田地一千六百六十頃七十八畝二分八釐三毫七絲二忽七微二纖,一塵一渺七漠係北勝州、順州裁并及鄧川州撥歸額數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585
新增墾復田地五十三頃六畝九分七絲一忽,六微四纖一塵四渺五漠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又雍正十年,自首抵補軍丁田一十一頃六十五畝三分五釐。
586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民沐田地一千五百二十二頃四十一畝五分四釐八毫五絲七忽六微七纖六塵八渺二漠內成熟地九百七頃六十三畝三分五釐五毫三絲九忽二徴九纖一漠,釐成熟田六百一十四頃七十八畝一分九, 三毫一絲八忽三微八纖六塵八渺一漠實徴夏税本折麥一千五十六石九斗七合八勺,二抄七撮九圭七粒。
587
實徴秋糧本折米一千四百六十五石八斗六升七合四勺,三抄五撮,三圭一顆七粟。
588
實徴抵補軍丁秋糧米三十四石二斗八合八勺、四抄、九撮、二圭、五粒,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二十七兩三錢六分七釐七絲九忽四微。
589
實徴條編銀一千六百五十九兩六錢三分六毫六絲二微九塵三渺三漠。
590
實徴抵補軍丁條編銀一十七兩九分四釐八毫九絲二忽,六微四纖四塵六渺八漠。
591
實徴攤丁銀七百三十八兩八錢七分二釐三絲八微三纖,三塵六渺四漠。
592
附額徴
593
實徴魚課米三十五石五斗,每石折銀五錢,共折銀一十七兩七錢五分。
594
實徴差發馬五匹,每匹折銀七兩,共折銀三十五兩,實徴差發米折麥七十八石七斗五升,每石折銀二兩,共折銀一百五十七兩五錢。
595
實徴魚課:銀二十七兩三錢遇閏加銀二兩二錢七分五釐。屯賦:
596
原額田地四百二十二頃一十三畝六分五釐五毫係康熙三十年額數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597
康熙二十六年,奉裁瀾滄衞歸北勝州,繼改永北府。康熙三十四年,奉文分别改徴 ,仍照舊額徴收成熟屯地荍糧共田地一十九頃七十一畝九分四釐一毫 ,改照河陽縣民賦,上則原額屯官馬料、公種等田地四百二頃四十一畝七分一釐四毫
598
新增墾復田地一百三十四頃八十畝九分三毫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又雍正十年,自首抵補軍丁田地七十三頃七畝七分五釐八毫二絲。
599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屯田地二百二十二頃三十四畝二分五釐七毫內照舊徴收成熟屯地荍糧地九頃一十九畝三分六釐五毫十改則徴,收成熟屯地并墾復,共地一十七頃,八 五畝一分八釐七毫, 照舊徴收成熟屯田一十頃五十二畝五分七釐六毫,百改則徴收成熟屯官馬料公種并墾復共田一 八十四頃七十七畝一分二釐九毫
600
實徴夏税本折麥一百二十五石六斗九升八合一勺、九抄、二撮、七圭、七粒。
601
實徴折色麥八十三石八斗五升六勺,各折不等,共折徴銀二十三兩八分九釐九毫二絲。
602
實徴抵補軍,丁夏税麥折米一十二石一升三合,六抄、九撮、八圭、八顆、六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九兩六錢一分四毫五絲五忽,八微四纖六塵八渺八漠。
603
實徴折色三錢,荍一十三石,一斗五升,折徴銀三兩九錢四分五釐。
604
實徴秋糧本折米一千二百九十九石八斗五升八合三勺,七抄八撮一圭二粒。
605
實徴抵補軍丁秋糧米一百八十八石三升七合三勺、九抄、一撮、九圭、四粒一顆,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一百五十兩四錢二分九釐九毫一絲三忽,五微五纖二塵八渺。
606
實徴秋糧本色穀七十八石七斗三升九合二勺,八抄九圭。
607
實徴秋糧折色米三百八石五斗三升二合三勺、六抄、八撮一圭六粒六顆、七粟各折不等,共折徴銀六十五兩五錢六分八釐五毫四絲六微。
608
實徴條編銀九百一兩二釐六毫三絲八忽七微九纖,八塵九渺三漠。
609
實徴抵補軍丁條編銀一百二兩三錢七分七毫六絲三忽,六微八纖八塵二漠。
610
實徴軍舍丁銀二百二十八兩九錢八分六釐八毫九絲四忽八微六纖七塵六渺二漠。
611
以上永北府共額徴銀四千一百六十五兩五錢一分八釐七毫九絲四微四纖一塵九渺。 共額徴夏稅,秋糧麥米榖四千二十七石七升一合一勺,一抄、五撮六粒一顆、七粟起運、布政司項下銀三千三百五十三兩五錢五分。
612
四釐七毫九絲四微四纖一塵九渺。
613
額設官役,俸食銀八百九十二兩五錢二分內除額徴錢三銀八百一十一兩九錢六分四釐,存畱、坐放外,尚有不敷銀兩赴司支領
614
其夏税秋糧,聴糧儲道撥貯。
615
麗江府:
616
民賦
617
雍正元年,改流後清出田地七百九十頃八十九畝,新增額外共田地五百二十九頃七畝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618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田地一千三百一十八頃五十七畝內成熟地一千七十頃一十二畝五分,成熟田二百四十八頃四十四畝五分
619
實徴秋糧本色米五百八十石三斗九升七合四勺,折徴銀四百一十八兩四錢六分六釐五毫二絲五忽四微。
620
實徴秋糧本折米一千五百二十六石九升九合八勺五抄。
621
實徴條編銀一千六十三兩八錢八分七釐五毫,明官民田地三百一十七頃八十三畝九分,夏税額徴一千六百三十九石五斗六升六合六勺,六起運布政司庫折色八百三十九石五斗六升, 合六勺 存畱本府本折共八百石,秋糧額徴七百七十四石一斗三升六合俱起運布政司 ,萬厯四十七年內,新附降夷認納大麥二千二百梆,該二十二石,畱給守寨兵夫
622
附額徴
623
實徴新增夷丁二千三百四十四丁,每丁編銀六分六釐,共銀一百五十四兩七錢四釐。
624
以上麗江府共額徴銀一千二百一十八兩五錢九分一釐五毫。 共額徴夏税秋糧,麥折米二千一百六石四斗九升七合,二勺五抄。
625
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八百五十三兩一分四釐五毫。
626
額設官役,俸食銀五百九十四兩五錢二分內除額徴錢三銀三百六十五兩五錢七分七釐,存畱、坐放外,尚有不敷銀兩赴司支領
627
其夏税秋糧,聽糧儲道撥貯。
628
䝉化府。
629
民賦
630
原額田地二千五百九十一頃六十九畝九分七釐七毫五絲四忽八微五纖六塵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又新裁定邊縣歸并原額田地三百二十頃七十畝一分一釐九毫八絲三微四纖三塵六渺三漠二項額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631
新增墾復及額外田地四百一頃九十畝三分八釐八毫八絲二忽三微六纖二漠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632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民沐田地二千六百一十五頃五十畝四分六釐一毫九絲四忽三微一纖五塵三渺二漠內成熟地一千二百五十四頃四十九畝九分七釐六毫一絲二忽六微六渺六漠。又定邊縣撥歸民地一百二十九頃四十六畝四分六釐九毫九忽二微一纖二塵,共地一千三百八十三頃九十六畝四分四釐五毫二絲一忽,八微一纖二塵六渺六漠。 成熟田一千三十三頃七畝三分八釐六毫一忽三微七纖一塵三漠。又定邊縣撥歸民田一百九十八頃四十六畝六分三釐七絲一忽,一微三纖一塵六渺三漠,共田一千二百三十一頃五十四畝一釐六毫七絲二忽五微二塵六渺六漠。
633
實徴夏税本折麥一千八百四十九石一斗一升六合二勺、一抄、五撮、八圭、七粒、六顆、二粟。
634
實徴秋糧本折米二千九百二十九石五斗八升一合八抄四撮二圭一粒九顆。
635
實徴條編銀二千六百八十三兩三錢九分七釐八毫九絲六忽九微四纖九塵,一渺三漠。
636
實徴攤丁銀一千三百八十一兩三錢三分一釐一絲九忽二微八纖九渺六漠。
637
明官民田地二千五百八十一頃六十五畝六分四釐九絲六忽,夏税額徴一千九百四十四石九斗九升七合三勺,三抄、六撮,一圭、二粒 起運布政司庫折色,一千四百五十六石七斗六升一合二抄五撮四圭、四粒合存畱本府倉,本折四百八十八石二斗三升六 三勺,一抄六圭八粒。秋糧、額徴二千九百一十三石九斗二升一合九抄七撮七圭、六粒起運。布政司庫折色一千九百八十七石三斗六本,升九合三勺、六抄、三撮、五圭、六粒 存畱本府倉折共九百二十六石五斗五升一合七勺,三抄、四撮二圭
638
附額徴
639
實徴鐵課銀一十四兩,遇閏加銀一兩六錢六分六釐六毫,實徴商税銀四兩九錢六分八釐。
640
屯賦
641
原額田地四百七十八頃八畝一釐二毫六絲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642
康熙七年,奉裁䝉化衞歸府。康熙三十四年,奉文分别改徴 ,仍照舊額徴收成熟屯地荍糧地共四十頃五十七畝八分二釐六毫三絲二忽糧,改照河陽縣民賦上,則原額屯官、公田、馬料、荍 等田地四百三十七頃五十畝一分八釐六毫二絲八忽
643
新增墾復田地一百五十三頃二十九畝三分七釐五毫五忽八微八纖內成熟田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地,俟限满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又雍正四年,自首抵補軍丁田地一十一頃九十九畝六分二釐二毫。
644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屯田地三百六十九頃八十七畝三分六釐四毫一絲五忽五微八纖內照舊徴收成熟屯地荍糧地一十九頃四十九畝三分七釐一毫三絲二忽, 改則徴收成熟屯地六十四頃九畝二分九釐七毫二絲五微八纖五照,舊徴收成熟屯田二十一頃八畝四分五釐, 毫 改則徴收成熟屯官公田馬料并墾復共田二百六十五頃二十畝二分四釐六絲三忽
645
實徴夏税本折麥二百六十六石九斗、一合八勺、八抄、五撮、四圭、七粒、六顆、七粟。
646
實徴夏税折色麥四百石七斗三升六合二勺,六抄各折不等,共折徴銀九十五兩二錢五分一釐五忽。
647
實徴折色荍四十三石七斗四升,各折不等,共折徴一十兩七錢三分一釐五毫。
648
實徴抵補軍丁夏税麥,折米四石六斗一升六合,二抄、四撮七圭、三粒七顆五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三兩六錢九分二釐八毫一絲九忽七微九纖。
649
實徴秋糧本折米一千四百九十三石六斗六升六合五勺,八抄二撮六粒八顆九粟。
650
實徴秋糧本色穀七十一石五斗二升二合六勺,九抄、三撮二圭。
651
實徴秋糧折色米九百二十五石二斗四升六合三勺,一抄各折不等,共折徴銀一百九十八兩六分八釐一絲五忽五微。
652
實徴抵補軍丁秋糧米二十五石五斗八升六合六勺、五抄一撮、一粒二顆五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銀八錢,共折徴銀二十兩四錢六分九釐三毫二絲八微一纖。
653
實徴條編銀一千九十六兩六錢四分五釐五毫五忽二微六纖,五塵九渺三漠。
654
實徴抵補軍丁條編銀一十六兩三錢四分一釐五毫四絲八忽七微二纖九塵八渺。
655
實徴軍舍丁銀四百一十五兩一錢九分六釐三毫一絲六微七纖二渺。
656
以上䝉化府,共額徴銀五千九百四十兩九分二釐九毫四絲一忽九微九纖,六塵二漠。 共額徴夏税秋糧麥米穀六千六百一十石七斗八升八合四勺、六抄八圭、四粒八粟。
657
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五千二百二十兩一分二釐九毫四絲一忽,九微九纖六塵二漠。
658
額設官役,俸食銀七百二十兩八分內將額徴錢三銀兩照數存畱、坐放
659
其夏税秋糧聽糧儲道,撥貯景東府。
660
民賦
661
原額田一百二十七頃三十一畝六分七釐七毫五絲一微五纖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內尚有荒蕪,於墾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新增墾復額外田三百六十二頃一十七畝五分三釐七毫七忽,四微二纖三塵四渺一漠內成熟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662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民田四百八十一頃五十畝二分一釐四毫五絲七忽五微七纖三塵四渺一漠外夷田,免丈照納秋糧
663
實徴秋糧本折米一千四十二石七斗三合八勺,八抄、六撮二圭、六粒六粟。
664
實徴夷田,免丈,照納:秋糧米五百三十七石三斗六升七合八勺,四抄、五撮、六圭四粒。
665
實徴條編差發銀一千一百六十三兩八錢四分七釐六毫一絲九忽,二微二纖三塵三渺九漠。
666
實徴攤丁銀六十九兩九錢九分二釐七毫六絲五忽,三微八纖,五塵九渺五漠。
667
明官民田土一百二十七頃二十一畝九分四釐,秋糧額徴一千一百五十石四斗九升六合五勺,九起運布政司庫折色九百九十二石九斗六升, 合三勺、一抄、五撮、五圭、三粒二存。畱本府倉本色一百五十七石五斗, 升七合二勺、八抄、四撮四圭、七粒
668
附額徴
669
實徴差發銀一百六十六兩六錢六分六釐,實徴差發,無耗折色七錢,米二百六十二石九斗一升七合。
670
實徴新増抵補軍丁秋糧,折徴差發銀一百七十八兩八分。
671
屯賦
672
原額田一百七十九頃四畝七釐四毫四絲係康熙三十年舊志額數內尚有荒蕪,於懇復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673
康熙二十六年,奉裁景東衞歸府,康熙三十四年,奉文分别改徴 ,仍照舊額徴收成熟屯田二十四頃二十二畝五分三釐七毫一絲九忽百,改照河陽縣民賦,上則原額屯官馬料共田一 , 五十四頃八十一畝五分三釐七毫二絲一忽
674
新增墾復田二十八頃一十畝七分二釐九毫三絲內成熟田已經歸入實徴項下,其近年報墾田,俟限滿科徴之年,歸入成熟數內
675
實在雍正十年成熟,屯田一百三十頃一畝七分七內照舊徴收成熟屯田二十四頃二十二畝五分三釐七毫一絲九忽, 改則徴收成熟屯官馬料并墾復,共田一百五頃七十九畝二分三釐二毫八絲一忽
676
實徴秋糧本折米九百八石五升一合九勺,七抄二撮,三圭九粒五顆九粟。
677
實徴秋糧本色穀二十五石四斗六合二勺,五抄、一撮、八圭九粒、八顆、三粟。
678
實徴秋糧折色米六百八十三石一斗六升七合二勺、四撮、九圭各折不等,共折徴銀九十三兩二錢一分八釐八毫二絲一忽,一微一纖八塵。
679
實徴條編銀四百七十五兩七錢七分九釐五毫三絲八忽,四微九纖九塵四渺六漠。
680
附額徴
681
實徴草場地租銀一十八兩三錢,實徴學租銀七錢五分。
682
以上景東府共額徴銀二千一百六十六兩六錢三分四釐七毫四絲四忽二微二纖六塵八渺。 共額徴秋糧米穀二千七百七十六石四斗四升六合九勺,五抄六撮、一圭九粒四顆、八粟。
683
起運布政司項下銀錢一千六百八十四兩五錢五分九釐七毫四絲四忽二微二纖六塵八渺。
684
額設官役,俸食銀五百八十五兩四分內除額徴錢三銀四百八十二兩七分五釐,存畱、坐、放外,尚有不敷銀兩赴司支領
685
其夏税秋糧,聽糧儲道撥貯。
686
雲南通志》卷十
URN: ctp:ws248751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