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三》[View] [Edit] [History]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江通志》卷二百三十三寺觀
3
衢州府西安縣附郭
4
大中祥符禪寺。 嘉靖《浙江通志》,在府治西北。《太平寰宇記》:吳將軍鄭平捨宅,建𢎞治。《衢州府志》:梁天監三年,額曰鄭覺,唐神龍閒改龍興。宋大中祥符初,改今名。宣和間,重建佛殿。元至元十一年燬。二十五年,僧文衡建法堂大徳。六年,嗣曇建大雄殿。泰定二年,杭浄慈寺僧義山主席完飾殿堂,塑繪佛像。黃溍《修祥符寺記》:衢之祥符舊傳:吳將軍鄭公平年九十有三,捨所居為寺,其逮元已不啻千載,中間厯幾廢興,皆無所於。攷由至元丙子兵燹之餘,龍象散亡,人天推慕者又五十年於此矣。泰定乙丑,義山來主兹寺,慨焉以興復為已任,因前人所作三門大殿,加蓋瓦級甎而髹彤藻繢之,造佛菩薩神像十有一軀,剏東西廡,寳塔珍臺,煥焉畢新,室堂庖湢,繕治以次,以七載之勤,成就如是,而不敢遽以為足謀,所以崇役之未已也。其徒咸共慶幸,伻來屬溍書,其所欲道者如此。西安縣志,明洪武十三年,僧淨乾葺鐘樓,十五年設僧綱司。嘉靖七年,火止存荒址,改為西安縣學。其兩旁墻外隙地,量與僧居,改為祥符寺。萬厯年間,郡守易公倣之重修,其後日久傾圯。
5
國朝康熙三十年,僧本修募建正殿。三十五年,又建天王殿,重修後殿靜室。三十七年,建山門,巍煥如故,天寧萬壽禪寺。 𢎞治衢州,府志:在府治西。梁天監三年,臥雲禪師,剏名吉祥。唐𤣥宗朝,改開元,宋改報恩光孝寺,復易崇寧,未幾,賜今額。明洪武十六年,建大雄殿。永樂元年,僧道永遷殿宇,西南向。崇禎衢州府志》:正徳元年,燬先有金華,定光古佛,坐化於此,真身漆布,祈禱有應,及火,厥體巍然,獨存西安縣志。天啟丙寅,郡守舒崇功、知縣賀康載、邑紳方應祥等捐資建正殿。崇禎己巳,郡守蔡三復等重建天王殿,有蜀僧大徳來主寺,建後殿佛閣。國朝康熙四十年殿災,住僧勤生募建。
6
西安縣城外寺觀
7
南禪顯聖寺。 𢎞治衢州,府志:在城南三里,梁天監年間,嵩頭陀建,舊名鎮境,宋至道元年,建水陸道塲感夣,熙陵,御筆改今名。趙抃在朝時,有僧廣教來主其寺,公送以詩云:「到日參徒耳目新,桃花一笑已中春,吾今告老還家近」,亦是柯峯自在人寺之圃,西隣大溪公作亭其上,扁曰「觀瀾」,其寺有瑞石、將軍祠,靈應特異。
8
國朝康熙四十八年,衢州總兵官李乾龍捐資重建,置田百畝。
9
藥師寺。 衢州府志:在城西二十里,梁天監三年建。程秀民藥師寺記寺,據郡上流為一方之鎮,其廢興靡常。元末燼,明洪武間,僧妙法創復再火於成化正徳寺之殿宇,旋修旋毀,竟無完美。嘉靖癸未,㑹昌侯孫公果銜命過衢,憩於寺,慨然捨金。丙午,郡守楊公子仁捐俸,命僧道嵩任其事,告於四方。有鄭君曰鍾曰鏓,曰淓者,傾貲以主緣,乃於東隅造樓三間,髙三層,約七十尺,上懸巨鐘,聲聞十里。工始於嘉靖戊申,十二月明年冬訖工,予因道嵩之請而記其嵗月。
10
湧泉寺。 西安縣。志在城西北二十五里。晉天福間建後燬。明洪武初,重建寺有泉於平地,湧出如趵突虎跑狀,冬夏不竭,溉田十餘里。
11
花塢寺。 西安縣。志在城西二十五里,地多桃梨,春明日為遊觀之所。土人於塢中時聞鐘鼓聲,因而建寺。
12
國朝順治間,僧型山說法於此故城寺。 崇禎《衢州府志》:在城南亨衢鄉,乾徳二年建,相傳為殷浩故宅。
13
明教寺。 《衢州府志。在城北二十里。宋太平興國元年,谷口鄭永等建。
14
國朝康熙二十一年,僧慧雲重建資忠顯親禪寺。 衢州府志:在城西北三十五里勝堂源。宋熙寧間,樞密何公建,功徳院久廢。
15
國朝康熙三十一年,天寧寺僧勤生重建乾明寺。 《衢州府志:在城南三十五里。舊名開明禪院,宋端拱元年改乾明寺。程俱有記。
16
明果禪寺。 《衢州府志》唐建,內有傳法堂白居易為記。
17
開元寺。 衢州府志:在城東南十五里。唐神龍元年建,開元初改今名。明季燬。
18
國朝順治間重建。
19
蓮花寺。 西安縣。志在城北四十里蓮花池上。𢎞治衢州府志宋建隆中建。
20
國朝康熙五年,雲間僧乾敏來宿發,願建石橋,於此橋下為放生池。寺後圃中有湧泉一泓,即其蹟也。
21
法光寺。 𢎞治衢州,府志:在城西南六十五里,唐會昌元年建。鄭吉士法光寺詩》:「蕭寂松關路門前負手行,亂峯含雨氣,古洫走泉聲。樵徑霜林暝,僧房夜火明,草牀聊寄宿,簷溜滴殘更」。
22
轉輪禪菴。 舊《浙江通志:在青峒峯金華聖者,轉輪處也。方應祥增築倚雲山房與徐日久讀書其中光嚴寺。 衢州府志。城東四十里清平鄉。周廣順間建。
23
三藏寺。 衢州府志,城東四十里。舊名浄刹,梁僧崇禪師建。
24
能仁寺。 衢州府志城南。徳懋鄉。唐政和間,賜額地藏寺。 《衢州府志:上寺在城西三十五里,石晉開運二年建。下寺在城西五里,漢乾祐年間建。
25
太平寺。 衢州府志:城北三十五里,後唐天成間建,宋淳熙戊寅年楊適有記。
26
崇勝寺。 衢州府志:城北四十里宣風鄉。唐元和元年大徹禪師建。
27
玉泉菴。 衢州府志:城北五十里宋景徳年間古佛開山。
28
國朝康熙三十七年,僧明夀重建靈鷲菴。 衢州府志:城北四十里古梵竺菴。國朝康熙十四年,僧戒生重建,今名小九華佑聖觀。 《衢州府志》在清平鄉宋道士陳大名《建仙集》觀。 嘉靖《浙江通志》在爛柯山下,相傳宋真宗嘗賜玊斧劒,西安縣志里民因䨇白鶴集》此,而建中有對奕二仙及王質與質弟貴像。
29
龍游縣。
30
靈耀寺。 衢州府志:在縣治西百餘歩,為姑蔑子故宮址。晉義熙年,建縣令祝聖,講約於此為龍邑。首刹萬厯龍游縣,志寺後有諸天閣,其伽藍神謂是姑蔑子,其像猶作進賢冠。龍游縣志舊名靈光寺,宋紹聖間易今名。𢎞治衢州府志後燬。元至元乙丑,重建龍游縣,志嵗久圯。明天順間,知縣王瓚重修。萬厯辛亥,知縣萬廷謙重建廊宇,東西各若干間,大闢門闌臺墀。萬延謙重脩《靈耀寺記》,由新以之圯,因乎時援廢以為興存乎人。夫今卑而有土,與民之責,地方之廢墜,有不容不修舉者。龍游靈耀寺久矣,庳陋不治。予謹念左右階序,於此觀禮,必厚棟大梁,邃庭髙門,然後可以上充揖讓,下周歩武。由是殿宇聿新,百室盈堵,經始於萬厯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落成於四十年二月十二日,麋費千緡有竒。夫天下之事作者,常欲其久存而繼者每至於圯廢,使繼者皆如始作之心,則可以亘遠而無敝,此予所為記之之意也。
31
國朝順治間,寺僧募緣重建未竣。康熙十九年,復為狂風所毀。知縣盧燦捐俸,首倡勸募重修。
32
證果寺。 崇禎衢州府志:在縣東四十里,宋濓證果寺記證果道塲,始於唐。貞觀初,縣人虞道延捐宅為之,悉入陂田其中,已而祝髮受戒,為開山第一,祖稱曰虞延法師,云唐季變為瓦礫之區,宋初休堂,慧公重興,無幾又廢,今住持静山,仁公捐私槖以為衆倡,遂造釋迦寳殿,演法堂,藏經室鐘樓,崇廣嚴麗,視昔有加,往來觀者,咸謂象教衰落之時,能化灌莽之境而為無上寳坊,非賢而智者,能如是乎?
33
舍利寺。 萬厯龍游縣志:在縣東三十二里。𢎞治衢州府志,宋明道二年建,中有白塔,趙抃記慎東美書。趙抃舍利寺記:古午未之地,有舍利塔院,年祀彌遠,棟壊梁仆,邑人江延厚,遽新其廢,建釋迦殿,増葺法堂、方丈、門廊、官院,無慮用四萬錢。起明道二年九月九日,迄慶厯四年六月十九日成,明年十月十二日始為記。銘曰:「脩身治心,得佛之深,清浄慈智,乃佛之事。相好顒顒,金碧穹穹,雖曰外飾,俾人內恭。斯廟有塔,是瞻是崇,完堅弗隳,永焉無窮」。嘉祐二禩素秋之季,建者江氏,銘以為識。王守仁舍利寺詩:「經行舍利寺,登眺幾徘徊峽轉灘聲急,雨晴江霧開,顚危知往事飄泊,長詩才一段。滄洲興沙鷗,莫浪猜」。
34
國朝康熙十九年,知縣盧燦令僧重修烏石寺。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北四十五里。𢎞治衢州,府志舊名幽巖,宋政和二年建。紹興二年,岳鄂王、張魏公俱有題識。
35
成志寺。 崇禎,《衢州府志》在杜山。唐杜如晦憇於此,捨宅為寺。
36
回瀾寺。 龍游縣志在縣東十里鳳翔洲上。宋時永福寺舊址久廢,明知縣萬廷謙重建於浮杯塔前,明季傾圯。
37
國朝康熙四年,知縣艾朝棟重建,俗名銅佛殿、聖壽寺。 萬厯《龍游縣志:在縣南五十里,髙僧懶牧,坐化於此,有塔崇禎。《衢州府志》:梁天監三年,僧嵩建。
38
資福寺。 萬厯龍游縣志在縣南三十里,宋寳祐間建,有田七十三畝,為宋侍郎呂好問置,以祀其曾祖防。
39
龍邱寺。 衢州府志:在縣東四十里嵩頭陀剏建江,總有詩。
40
法安寺。 衢州。府志:在縣南十里。唐天祐中建瀫水寺。 衢州府志:在縣東北十五里。晉天福中,建龍洲菴。 《衢州府志:在泊鯉灘下,亦名文峯菴石舟菴。 衢州府志:在縣北四十五里。有竒石如舟,環以清泉,其水可愈疾。
41
清梵菴。 龍游縣志在縣治西二十五里,俞恂《清梵菴記》:菴舊為青瓶殿南有塘環數十畝,許相傳姑蔑子,埋青瓶於此。其後漁者深夜取魚,有光熊熊網而視之,青瓶在焉,其欵識蓋上古間物也。殿以此名,而或又曰:先朝𣙜酒務也,故至今發土,往往得青瓶,云環塘村落數百家,以殿為里社,嵗時●禬祈報於此。至萬厯間,中廢,里人方明敬更為營建,以青瓶名近俚,改顔清肥,是時尚為道院,蓋取道經「玉池清水,上生肥」之語也。崇禎末年,寺僧靈源建大士閣,左右翼以僧寮,遂燦然為浮屠精舍,而武林葛屺瞻侍郎來遊復顔以清梵之目,向之所謂青瓶者,蓋至是凡三變矣。靈源營構既竣,恐異日或有失墜,因置寺田若干畝,以永香火,而請予一言,以勒於石。
42
崇仙宮。 《明一統志》「在縣東。梁大同中建,即鄷去奢昇仙處。
43
𤣥真宮。 龍游縣志舊稱女宮,在治西一里。宋端平中,馬侍郎天驥女施宅建。李仔𤣥真宮記》:𤣥真宮者,故宋樞密馬公驥之第也。初,公無子,一女曰時閏,為前淛東肅政廉訪使黃頭公夫人亦無子,黃頭公卒,夫人嘆曰:我雖無子,賴有他室子,可以嗣其宗,顧吾以一身承先人顯宦之餘,而使他氏繼之,勢或不能以永思,所以永之者,莫若身為老氏學。於是因第之㕔事為禮神之庭堂,為集衆之地,其餘庖湢廩田,皆因馬氏之舊,官其地者以事聞,上嘉其義,為降璽書曰:「有司徭役,其無與凡?若器賄土田,強有力者,不得奪」,特賜金額,號時閏純靜守貞端靜法師、提㸃宫事夀昌尉胡天祥為予言,且徴記焉。集善宫。 𢎞治衢州。府志:在縣西東華山下。梁大同四年,建元至正間,縣尹張塔喇蘓遷創於此。
44
常山縣
45
圓通寺。 常山縣志在縣南百歩外,舊名觀音院,唐貞觀元年建。宋治平元年重修,明萬厯十年,正殿傾圯,募縁重建。
46
昭慶寺。 衢州府志,在縣西里許常山縣,志即西髙峯下也。唐垂拱二年建,舊名惠安,宋祥符元年改今名,紹興甲子圯。趙籛夫捐金募建佛殿後壊,明洪武十五年又建。正統六年,玊山尹林岱等再修併建兩廊。嘉靖十五年,寺僧明升明順復整佛殿,易其柱,一乃桐木也。邑人爭取為琴,其音清越。四十年屋圮,署縣通判張澤召圓通寺僧法善住持募,緣重整。王𤣥昭慶寺詩遠:公蘭若萬山中,問度重來午後鐘窻外,白雲飛不去,只因長䕶鉢心龍」。
47
華嚴寺。 在石崆山,唐宋古刹,國朝順治初,住持立,濤重修推官孫魯建潄石亭於山上,厯久圮。雍正十年,錢塘許鉞客游常山,愛石崆之勝,修寺重構潄石亭,復於寺西建拱緑亭赤雨樓。十二年,鉞之子演又作《問莊亭》許鉞《拱緑亭詩「緑:暗連天碧亭臨空翠間雲流千竹逸風靜,萬松閒春愛溪邊,水秋憐寺外山清,襟時對此忘卻鬢,毛斑又赤雨樓詩秋杪凴欄望霜,林古寺間一行征雁急,數㸃白鷗閒,偶讀登樓賦,時看落帽山攴公共茶話,香斮鷓鴣斑」。
48
欽教寺。 𢎞治衢州。府志:在縣東二十里。舊名欽教院。唐貞觀三年,建元至正壬辰燬。明洪武十年,建常山縣志。萬厯十二年,縣令傅良言修復之保安寺。 舊浙江通志:在縣北二十五里。吳越侍御史江景房《建𢎞治。衢州府志》:宋崇寧五年重建。程俱《保安寺記》:常山縣之謝源有保安院,蓋江氏之祖侍御公之所建。自侍御之世,滋逺厦屋,日圯開化報徳院僧文雅以身律衆,日劘月案,凡六年而後成其基,則因故地闢之稍前,又益東築室靣勢,以便川谷之宜,於時距始建百五十九年矣。侍御有髙行為鄉里,敬信初里,人有訟累不得直,公貽書執政,道其寃事直,里人進金十鎰以謝,公笑斥之,里人置金去,終不得辭,則以金買謝源地構保安寺云。景房之孫丞相萬里繼增田土而寺愈振。元天厯戊辰重建,明洪武甲辰修。
49
湖山寺。 衢州府志:在縣東二十里。今名廣化寺。宋淳熙三年建,後燬。
50
國朝康熙年間,重建山頂,有湖可漁,可田靈峯寺。 衢州府志:在縣北三十里。宋咸淳年,建茗源寺。 衢州府志:在縣東三十里。宋咸淳二年建國。朝順治間,僧大林重建。
51
永平寺。 衢州府志。縣北三十里。唐大中十年建。宋祥符六年賜額。趙鼎、魏矼、范三賢嘗寓此。
52
報恩寺。 衢州府志。縣北十五里。唐貞觀二年建。明為保安寺,末年燬。
53
國朝康熙十一年,僧正學重建,更今名。修道菴。 常山縣志在縣西二十五里。曹嘉㑹嘉靖中,都閫萬表遣道人明曉募,修常玉通衢,功成結菴以居。府判張澤買田十餘畝,以為明曉久守之資。菴內有得月亭、雲影池諸勝。
54
集真觀。 𢎞治衢州。府志:在縣南四十歩。宋宣和庚子,燬常山縣,志乾道戊子,令蘇玭剏浮屠於上。淳熙丙午,令趙善酬復建塔院。景定二年,請額為集真。元至元十六年,改為觀。後燬,至正乙未重建江山縣。
55
海㑹禪寺。 正徳江山縣志在縣西南二百歩,初禪師𧦬,良卓錫於此。梁天監十八年,縣人徐殷捨宅為寺,廬山僧義隆寓此,有白蛇銜花聽經之異,賜名龍華。宋祥符元年,改今額。紹興七年,重建佛殿。明𢎞治乙丑燬,僧𢎞溥重建。
56
寳成寺。 𢎞治衢州府志:在縣東北一里,舊為尼院,名竹林,吳越時建。宋祥符元年,賜今額。正徳江山縣志》:大觀二年,邑人請易為僧刹,江山縣志明正徳,丙寅建大雄殿,萬厯戊寅建兩廊鐘樓。
57
施水寺。 衢州府志:在縣東二百餘歩大街之西。梁天監十八年,建明、成化間重建。
58
仙居寺。 衢州府志:在縣東南四十里,舊名靈岡,有水簾洞諸勝。《正徳江山縣志》:宋至和二年,僧雲隠重建江山縣,志王安石讀書寺,中後勅賜今額。寺田舊為豪右所據,明毛端簡愷,勸諭復還。楊世琦《仙居寺詩》:「偶訪仙居興,不慳,杖藜徐歩叩禪闗門,迎瀑布千尋水,地接江郎一簇山,鳥道僅容遊屐度,虬松長許老僧刪,數聲清磬雲間出,暮色蒼茫客倦還」。
59
璩源寺。 江山縣志在縣東南六十里,晉天福七年建。有龍湫石胡誠重建璩源寺,記璩源江山之勝地也。石晉時,霅川有僧法諲,道行超卓,來遊斯地,愛其山水廻環,風氣凝聚,遂結菴入定,終日四境信嚮,乃崇構殿堂,像教大興,值嵗旱,衆叩於師,師為之禱,相傳寺下靈湫,有龍蟄於盤石,雨遂大作,厥後嵗時旱澇,有禱輒應天福間,召師至錢塘,賜號曰通濟大師,寺額曰璩源善政保安禪寺,復勅龍為嘉澤通惠侯」,以衛佛教,後以住持無主,隆替相,仍元時芝田、瑞公復興叢林丕振國朝永樂初,野燒延燼寺,有田若干畝,皆為他人所有。宣徳三年,僧㑹南宗紹念寺廢久,徧訪真僧,得天寧寺文淨,俾興復之文,淨號天鏡,執行峻特,遂捐衣盇之贏,經營謀畫,復其田以給食,日漸饒裕,乃伐木輦土,用拓其址,重建殿宇,視昔規制蓋倍焉。工始於宣徳已酉,訖正統戊辰,慮後來者或昧始末,徴言為記,是用著之石,以示悠久。保福寺。 𢎞治衢州。府志:在縣南四十里江山縣志,宋元豐六年,建明萬厯二十年重建。殿前有羅漢松二株,蒼鬱若虯龍,宋時物也。
60
寳陀寺。 《江山縣志在左坑,元至正八年建尋燬,明萬厯間重建金紹昌寳陀寺詩:「寳陀何代寺,鑿翠倚巖壁,廻峯相蹙,抱靈閟此藏,嗇修篁不見天危,閣坐相逼何來兠?羅雲一墜化為石,山風吹不起,景狀如蕩激。其旁豁谽谺,其上樹蘿薜,玲瓏窺乳竇,空響時滴
ctextchar:1464
,㣲聞素女絃,清泛出虚寂,洞壑窅然深,仙靈邈難覿」。
61
眞巖寺。 正徳江山縣,志在縣西北登眞巖下,以女冠詹妙容修煉,上昇得名,唐末乃為僧刹。宋元祐中,郡守沈祖徳命僧以珪遷於半山,大觀二年,賜額江山縣,志明萬厯間重建。
62
太平寺。 正徳江山縣志在縣南三十五里,宋乾徳元年,僧徳浩建,太宗時賜額。天聖四年,再建佛殿。江山縣,志即故縣址也。
63
鹿溪院。 江山縣志在鹿溪渡,元皇慶癸丑建,明萬厯間改建航埠山徐慥《鹿溪院詩》:「兩岸青山曲趂溪,倚山僧屋傍髙低,一䨇烏鬼浮沉食,無數黃公來去啼,花徑暗香風逓送,稻田新緑雨催齊,老僧正說天台事,水自東流日自西」。普明寺 衢州府志:在縣南十五里。宋淳祐年建。明𢎞治間重建。
64
法藏寺。 衢州府志:在縣東南五十里。唐貞觀三年建。明嘉靖二十三年重建。
65
江郎寺。 衢州府志:在縣南五十里。宋天禧二年,建心航菴。 江山縣志在清湖,下首因山曲折幽徑逶迤,有仙壇,為乩仙之所。後有閣臨池,旁一徑以逹陸舫,最上為聽松團瓢,林木掩映,逺眺數里,歸㠶落照,儼如圖畫。明邑人毛應思建。
66
天雨菴。 《江山縣志在仙霞嶺上,建自宋代國朝康熙十七年寺燬,總督李之芳重建。李之芳《天雨菴碑》記:仙霞浙閩之衝,連峯叠嶂,不可紀極嶺之巔,有闗闗之下,則天雨菴在焉。前數年,㓂氛滋蔓,設伏搗巢,殱厥渠魁,嚴斥堠,置戍守,俯瞰天雨菴,表裏若唇齒,迄今門庭,宴如四方,至者必停車菴下,禮彿而去,歳丁巳,不戒於火,僧正龍亟以興復為請,越明年,余捐資為倡,於是藩司守令,各輸金以濟其役,而浙閩士庶佽助,恐後鳩工庀材,葺而新之,規模𢎞敞,落成請記,於佘余惟,神臯奥區,必藉神靈作鎮,以肅民之觀,聽菴之肇造,始於宋長翥孤騫,俯壓山川之氣,已五百餘嵗,而聽其毀諸已乎?今者榱題輪奐,有嚴有翼,其君子憑軾而臨,如入候館,其小人擔簦以從,如依廬舍,廟貌吉䖍,神人胥悅,凡道出兹嶺,瞻依靈爽者,當思徒御不驚,從此為良民善士沐浴教化,以歌詠太平,其亦可矣,是為記紫微觀。 正徳江山縣,志舊名紫微道院,去縣西南三里。元皇慶二年,隠士璩可道建,明洪武間,設道㑹司,以徐安道請,立為叢林。江山縣志成化間重建。
67
開化縣。
68
靈山寺。 衢州府志:在縣西五十歩。五代時有兩異。僧住此嘗著靈異,後皆化去。居處嘗有神光。宋皇祐辛卯,僧清臣始剏寺,詔賜今額。𢎞治《衢州府志》:元末燬,至正戊戌,重建開化縣志》明洪武。庚午,僧擇善建鐘樓藏殿千佛閣,解縉《靈山寺記》:開化縣西有山,偃然如人臥,因曰臥佛。宋興,始造寺於山之麓,曰靈山,寺僧既衆,分三寮,曰慈廕,居其中,曰靜照,居其左曰雄觀,居其右,由是為叢林,至今三百餘年可謂盛矣。元季燬,至正戊戌,沙門可玖養琦經營再造,景芳、道徳繼之,而有緒未就入。明沙門道源以洪武庚午修建甚盛,遂軼於前,蓋竭其力幾二十年,而施設與清臣等,其功有足𫝊也。永樂乙酉,僧普賜建静照堂、圓通閣、太平院。 𢎞治衢州,府志:在縣北十五里,宋淳熙三年,建𢎞治開化縣,志有僧老𧦬者,人所敬仰睦,㓂知其名,不敢焚掠而去,後燬元大徳二年,僧守常重建,至正十二年復燬,僧亮可增建虞京《遊太平院詩》:「金銀樓觀倚層巔,幽絶由來,隔市],髙樹鳥啼秋色裏,斷橋人語夕陽邊,林深霧重鳴踈雨,崖險風髙響落泉,聲利輪蹄無路入,竹門長鎻薜羅烟」。
69
寳積院。 崇禎《衢州府志》:在縣西三十五里。宋端拱二年,建𢎞治開化縣,《志》元壬辰燬,僧戒月重建。汪相如《寳積院》詩:「秋容未見麥先老,春事無人花已休,且借江山助詩興,莫因風雨作覊愁。荒村終日●奔走,蕭寺可人真逗遛,一炷爐香小牕下,臥聴雲木呌鈎輈。洪穮寳積院詩欲入,氷壺願未償,白雲招我入山房,雪濤細叩煎茶飲,水月閑𫝊煉墨方。聽穎師琴忘俗累,話參寥事憶。家鄉僧門酌客真多禮只在銅爐一炷香。
70
太康院。 𢎞治開化縣,志在縣南五十里,周顯徳元年建。有靈應道者,焚修於此,言雨暘無不應,後坐化於山之右,其地至今不生草,寺僧以其鎖骨塑身,立閣奉之,遠近敬信,遇旱禱祈,常以法身之輕重,為雨不雨之驗。程俱太康院詩:「瀟瀟僧院在山阿,春日尋幽得獨過,一徑落花人跡少,四簷喬木鳥聲多,端明古墓生芳草,聖者香祠長薜蘿,乗興杳然迷去路,禪衣和月醉婆娑」龍華寺。 《衢州府志:在縣西二十里。晉天福四年建。宋元豐間有僧修意,受法於龍華,傳教師道。圓後從佛印禪師遊。大觀初,復歸龍華示寂。又有了空者,與胡寅、程俱、江偉、李光及丞相趙鼎、侍讀范沖相友善,有倡和詩甚多。
71
國朝康熙初,僧湛圓重建招福寺。 衢州府志:在縣東十里。宋端拱二年,建趙清獻公抃舊遊處。有真如軒公題壁。
72
雲門院。 衢州府志:在縣西雲臺鄉,宋開寳中,建程俱退,寓於此。
73
清源院。 衢州府志:在縣南二十五里。宋景定二年建。明洪武中重建。
74
慈恩堂。 衢州府志在縣東。宋建元季圯。明初重建,管理通濟橋。
75
國朝改為禪院。
76
菩提菴。 開化縣。志在縣北小山嶺,萬厯間建玉霄宮。 開化縣。志在縣北四十里,名勝志元。道士王自然棄家修煉,於此有道行,能致風雨。延祐間,即其所居建玊霄宮。崇禎《衢州府志》,元末燬道士王允中重建。明洪武二十四年立為叢林。
77
頤眞宫。 開化縣。志在縣北鐘山下。宋建炎間,道士王惟迪,建元末燬。明永樂間,道士王允中重建。國朝康熙二十一年,道士葉行進重建。
78
嚴州府建徳縣,附郭
79
報恩寺。 《嚴陵志》:在府城內,宋慶厯中,郡人沈文慶捨基建僧,如實開山,元末燬。明洪武二年,僧智徳重建,嵗久傾圯。景泰元年,僧文斌募新之。𢎞治四年,知府李徳恢命僧宗廣重修建徳縣志,嘉靖十五年,改為嚴陵祠,萬厯年間,祠移於建安山麓,仍於山門葺小屋以識古刹焉。
80
國朝康熙二十二年,僧普敬重建大殿𤣥妙觀。 明一統志:在府城內西北,唐景龍中,建名龍興觀。宋大中祥符元年,詔天下建天慶觀,即改名。天慶四年,詔即天慶觀建殿以奉太祖,嵗時長吏率官屬朝謁,著於令。嚴陵志:元元貞元年,詔易江南諸路天慶觀為𤣥妙觀。元末燬。明洪武初,李文忠即故基,重建玊皇殿,永樂、宣徳、正統、天順間,相繼興復,鼎建兩廡山門,殿西為紫微樓,下為眞風堂,左右為景星,南樓為方丈,又南為治事㕔,東為迎仙館,南為三清殿,規模壯麗為一郡。偉觀建徳縣志,崇禎年間,推官馮秉清重修。
81
國朝康熙二十年,知府任風厚重修,仍置月臺下班亭二座,前葺大坊,扁曰「𤣥妙觀」,今為嵗節。文武習儀,祝釐之所。
82
建徳縣城外寺觀
83
九峯寺。 《嚴陵志,在縣西北五里武定門外倍郭塢。宋寳元二年,建清涼文益禪師開山邑人王嗣隆捨基。政和五年,燬僧自南重建山有九峯環列故名新定《續志》前為九峯菴,後請州城廢寺易其額」。元末燬。明洪武元年,僧乾元即舊基重建。《嚴州府志》:「嘉靖間,廢舊址為有力者所得,僧道源復建於風硎橋。萬厯三十六年,僧徳欽復古址鼎建殿宇,煥然一新。
84
天寧禪寺。 嘉靖《浙江通志》:在府城南五里。《嚴陵志》:宋慶厯中,僧道明開山,名廣靈寺,崇寧二年,改為崇寧萬壽禪寺。政和元年,改天寜。紹興七年,改報恩廣孝禪寺。明洪武己酉,僧志滿重建,復名天寧宣徳正統。成化間,僧紹宸、道浩戒恩,前後增剏氣象、軒豁甲於一郡諸寺焉。
85
靈石寺。 《嚴州府志:在縣東。守祿村舊名靈石院,一名鳥石寺。五代梁時長守禪師開山。宋建中靖國元年,知州馬玕改今名。《嚴陵志》明洪武二年,僧知永重修。
86
仁王教寺。 《嚴陵志》:「在縣東南翁村,舊名仁王院。吳天璽間,支遁禪師開山,年久圯。宋嘉定間,誠禪師重建。
87
崇勝教寺。 《嚴州府志:在縣西唐村,舊名龍山白佛院。宋大中祥符八年,賜名崇勝院。時有僧義澄,號長坐,不睡長老,真宗嘗賜以詩院。舊有真宗、仁宗賜義澄劄子,御書後燬。明萬厯三十九年,僧性理重建,改號龍門禪院。
88
玉泉寺。 建徳縣志,在城北烏龍山麓,宋時有陳學古,𨽻書玊泉寺三字寺西有泉如噴玊,建亭其右,寺之上有石佛,嵗久漸長,所謂息石也。明萬厯二十三年,邑人蔡良士於石佛左建一静室,修憇於上,僧人遂大改建。三十五年,知府毛志尹即山泉之上,建官㕔三門,題曰「源頭活水」張元電《遊玊泉寺詩》:「石佛山嵓古茅堂,秋草深流雲栖塔,樹飛絮貼禪心髙閣,懸燈在危,蘿碍日沉,乗閒一登眺,留此壯雲林」。國朝順治年間,僧深谷重建。
89
寳華寺。 建徳縣志,舊名法言寺,在和義門外,放生池中。寳華洲上,即嚴之西湖也,四面環水,中有一墩,上建藏經閣。
90
國朝康熙五年,知府劉茂先復建一閣於東,扁曰「曇花界,竹木森繞名人遊咏甚多。
91
圎通院。 《新定續志》即髙峯院。舊《浙江通志》:在府城東興仁門外東津山上。《嚴陵志》:唐善導和,尚開山院,有靈感觀音像,遇旱禱雨有應。宋紹興七年,知州胡寅作亭其上,以近嚴陵瀨,名曰髙風亭,年久院圮,亭廢建徳縣,志明永樂二十年,僧自忠重建,萬厯二十年,僧真宿重修。馬仲珍《遊圎通院詩》《山空不隠響》「一葉落還聞龍去遺荒井僧歸禮,白雲蟲絲昏畫壁,嵐氣濕爐熏睡思,殊無奈茶甌易䇿。勲趙抃書圓通院水閣詩:「風送荷花香滿闌,上人宴坐水雲間。時中静,極光通逹,豈特浮生半日閒」。
92
尊宿菴。 建徳縣志在小西門外一里,唐時僧道明織蒲鞋養母處,人以其有退黃巢之術,稱為尊宿,屢建屢圮。
93
國朝順治年間,知府袁一魁捐俸修。康熙十四年,僧西臺復修。
94
粉泉菴。 《嚴陵志》:「在縣西北烏龍嶺,菴下有泉,從石竇中流出,色白如粉,因名。
95
淳安縣。
96
轉教寺。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治西,晉升平中,建《嚴陵志》。宋天聖中,詔新之元,至元六年重建,俗名西寺,僧㑹司在焉,冬至等節習儀之所。明𢎞治四年,知縣劉箎重修。《貢師泰《建徳路西寺詩》:「山門東轉歩廊深,長日禪房占緑隂,松徑雨晴添虎跡,竹軒風冷聴龍吟,上林久說相如賦,故里徒誇季子金,獨坐匡床看明月,不知涼月濕衣襟」。
97
龍華寺。 嚴州府志,在縣南和義鄉。嚴陵志舊名永泰寺。圖經云:寺有寶大二年都嵒將方鄴等乞重修狀,後判依執押字。又有寳正三年睦州請僧住持帖,後繫司空、判軍州事郭押,皆見存。按寳大寳正皆錢氏年號,則此寺建於五代以前也。宋政和三年,以犯哲宗陵名,改今額。
98
龍泉寺。 淳安縣。志在縣東五十五里,舊名龍泉院,唐咸通七年建。有泉一泓,能出雲雨,以蘇旱,乾疑有龍在焉,因名宋。政和六年,縣人裒錢一新、諫議大夫江公望為之記。
99
普安寺。 舊《淳安縣志,在縣南二十里,宋建隆三年建。明成化十八年,邑人商輅新之。中有文毅公祠,長子侍講良臣、次子少卿良翰配享焉。隆慶四年,知縣鄭應齡重修。
100
石佛寺。 舊淳安縣志,在縣南三十里,宋乾徳元年建,相傳富常潭有石佛見,長六尺五寸,迎置於院,因名焉。
101
靈瑞院。 嚴陵志:在縣東四里,舊係靈嚴道宮,漢乾祐二年,改為僧院,易今名。元元統二年,僧如琪重建,明景泰五年,僧普惠新之俗,名東寺。胡拱辰《靈瑞院碑記:靈瑞院前代建竪聖朝,定制萬夀節,與千秋正旦長至。先三日,在外文武羣臣預擇近地佛氏居習慶賀禮,至期則行之。公署淳安縣郭外東,則是院在龍山之陽,去縣四里,西則轉教寺在雉山之隂,去縣二里,其地皆明敵靜幽,可以嵗習,是禮亡何,而院之?殿閣漸圯,住僧普慧,募衆緣修之,山門內外位置竑深像,設完美,願力既竣,樹碑於山門,請予記其始末,凡百檀越,悉列之碑隂。舊淳安縣志:明隆慶三年,知縣鄭應齡又於寺後龍山巔建碧霞宮,題曰龍山第一宫。
102
柵源院。 《嚴陵志》:在縣東北昌期鄉《圖經》云:院有至道三年知縣事孫讜撰。《重建殿宇記》云:越王勾踐襲吳,兵行之際,於此源口立砦柵寺,因地而稱,又曰:寺有聖者像、鄉民,嵗時旱暵,禱必獲應」。又曰:「院壁得咸通十三年沙門師魯書,武宗詔毀天下佛寺,聖者之像,巋然曾不焦壊,洎象教復興,吳人王璿得之於山塢泥潦之中,相好儼然益彰,是教之不可冺如此。
103
龜石菴。 嚴州府志:在縣西十里,舊名溪心寺,一名小金山寺,左右石洞可以納涼,前有山,橫出半江,上有水陸寺,登臨者目為小金山,下一石臥灘若龜曵尾,名曰龜石灘。程敏政《龜石菴詩》:「千尺波心得異觀,水雲中鎻碧巑岏蛟龍近窟蟠根久,鸛鶴危巢墮影寒,白社可能專,佛印紅塵,曾不到漁竿。他時浮玊論形勝,擬酌山靈說二難。
104
尹山菴。 《嚴州府志:在縣西南七十里。淳安縣《志》,宋淳熙七年建。其佛汪姓,越國公華第八子也,修真化此。
105
蓬山菴。 舊淳安縣志,在縣西七十里萬花谷口,對方壺嶺,故名倚蓬山,下瞰大江,上有石洞、蝙蝠集於其中,見人則飛舞撲靣。
106
天樂觀。 嚴陵志,在縣東北四十里。五代,漢乾祐元年,建宋重和元年,賜今名方聞天《樂觀記》:淳安宮觀有四,皆廢無有,惟天樂觀獨存耆舊相傳。觀本在常樂鄉文高里,昔因洪水漂泛聖像,至昌期鄉湖山下止焉,從而建立於此村甿指舊鄉名之云。常樂觀剏始於五季,乾祐増修,於國朝乾興,殿廡幽深,不侈不陋,溪湖廻環,嶺岫巍峩,逈出塵境。徽宗皇帝欽崇天道,向意真風,詔天下宮觀三十間以上者賜額,郡守許堯夫以聞,得旨,以「天樂觀」為額,實重和元年九月未幾燬,道士胡知章募緣重建所賜勅額,摹刻於石,因敘始末於其下,以彰不冺。
107
桐廬縣
108
圓通寺。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西,唐㑹昌中建嚴陵,志名聖徳寺。宋大中祥符七年賜今額。寺有觀音像,祈禱輒應,有一泉,名曰稱心味絶甘。昔有老僧欲植萬松於路,鄉人慮其蔽田,訟於縣,縣以符詰之。僧荅以詩曰:「本不栽松待,茯苓只圖山色,鎮長青老僧,他日不將去,留與嚴城作,畫屏事遂已,殿宇嵗久圯,明洪武八年,僧安隠重建。金維林《圓通寺》詩:「遠公蓮社碧山隈,愧我來遊未姓雷。狂象到門依忍草,饑烏隨磬下生臺,虛堂影寂留枯木,老衲心空悟刼灰,聞說三車皆妙諦,諸天終日散花來」。
109
國朝順治年間,僧海徳募建巍、煥、倍、昔新㑹寺。 《新定續志》:新㑹院居萬山間,地渴水。宋紹興間有羣蜂屯佛殿側,僧鑿之,得甘泉。桐廬縣志:在縣東十里,元末燬。明洪武中,僧妙雲重建鍾山寺。 嚴陵志:在縣西三十五里,舊名鍾山院,唐大厯中建方慤留題云:「地因鍾氏建招提」,世傳鍾氏居此山百餘年,忽一夕杳㝠中,聞鐘磬聲空,中夜有光,遂捨宅為蘭若舊,有五色舍利及輪藏,宋康定間,僧思藴鼎新。方鼎《鍾山寺記》:桐廬山廻水遶道,迂徑曲陂,陀蜿蜒行十餘里,峯巒環合,而鍾山秀峙於其間,山之麓有故,蘭若在焉,榱棟傾頽,蓋有年矣。宋康定初,主僧遇明完葺未就,繼得思藴,上人白業,夙著清衆,所歸勤勞,晝夜彌三十年,而結構一新,經制有度,丹楹刻桷之璀燦,塗金甃玉之晶熒,與夫茂林修竹長松,古檜蔽虧而隂森,此所以嚴妙相而崇法宇也。窻牖之虛白,泉石之潺湲,篆烟引幽,磬發晨講,暮誦雲瓶,虎錫嘯咏而翺翔,此所以集浄衆而闡真乗也。噫!事之廢興,常在乎人憂勤,作其始而佚樂居其後,古之道與思藴用心不懈,能成其志如此,故予樂書其事以告其徒,庶知經始之勤,而異日無隳其成也。厯元傾圮。明洪武十六年,僧徳彰,重葺桐廬,縣志萬厯年,火重建長樂寺。 《新定續志》:「唐乾符間,吳琠捨水竹園為寺。桐廬縣志:「在縣西南梧村。明洪武二十二年,僧時茂重建,成化十二年,僧懐端葺之。
110
寧因寺。 桐廬縣志:在縣西北十五里。梁天監二年,中書舍人劉元珦捨基為之。明洪武年重建。
111
淨土寺。 《嚴陵志:「在縣西北三十五里,舊名淨土院,晉天福九年建。相傳淮海王嘗賜鐡塔一座,今無存。宋大中祥符間,賜今額元末燬。明洪武四年,僧法景重建嚴州府志》,正徳中,僧惠昇復新之靜居院。 《嚴陵志》:「在縣西北法華山下」。新定《續志》:「晉髙僧曇翼誦經之所桐」。《廬縣志》:「明洪武四年,僧似岳重建」。
112
大鐘院。 嚴州府志:在縣西北三十里。院有大鐘,故名。桐廬縣志在清涼山下,周禪師道塲也。明洪武年建,後圯。崇禎年重建。
113
紫霄觀 明一統志:「在縣東儒學右。晉時郭文常徃來於此。既而白日上昇邑人,因塑像建紫霄宮以奉祀之」。《嚴陵志:舊有靈耀郭真君像,即文也。唐末鞠為荒榛,邑人即其基建應祈普通院。宋政和六年,詔還為道院,増葺宏麗。經方臘亂,悉燬後,相繼興修。元末兵燹,止存石柱山門。明洪武二十年,道士皇甫志隆重建宣徳中道,會吳太素復新之洞明宮。 桐廬縣志在縣東四十五里。新定續志》:宋嘉定間,道士張守廉請遂安廢額,建嚴陵志》。龍虎山道士張守廉來遊吳越,道經富陽,鄉民訴有妖魚為患,守廉投以鐡符,遂息。鄉人感之,相與結茅於碁盤山。未幾,徙居桐廬。松山之陽,四方羽客聞風輻輳,乃益廣其居,號為東陽洞,嵗久傾圮。明洪武二十九年,道㑹張本立修葺宣徳四年,道㑹、方可循等重建紫微樓靈應殿。
114
遂安縣。
115
無碍寺。 萬厯,遂安縣志在西門內。嘉靖《浙江通志》,唐貞元中建《嚴陵志》,舊名無碍院。明天順間,僧文昇重修吳良《無碍寺記》,遂自唐代肇刹賜額無碍,至洪武中,扁為第一山,蓋前峙、婺宿、織嶺、筆架諸峯,後擁五獅襟帶,仁義兩山龍宮紺宇樓閣參差笏檀香,積厯千餘載,信我遂第一山也。後為祝釐之所。
116
國朝康熙五十二年,知縣陳學孔重修惠安寺。 嚴陵志:在縣東二十五里。唐時建明、天順間,僧永祐重修,寺前有羅漢松二株,大數十圍,相𫝊為開山僧所植。自唐迄今,殿宇屢毁,而二松獨蓊然,對峙於門之兩旁焉。
117
靈巖寺。 萬厯遂安縣,志在十七都遂安縣志,唐大厯中建。宋天聖中,賜額廣法禪院。明成化間,僧思繹增建廊廡,易今名。
118
慈雲菴。 遂安縣志舊名柏山菴,山水幽静,竹木森疎,為一邑勝。明萬厯間,僧無量募建,毛升芳《遊慈雲菴記》:癸丑秋,予燕遊歸,㑹諸子於慈雲禪院,時霜威方作,平疇秀衍,疊嶂參差,秋容衰颯,紅林如繡,相與拾級,循途攀援,登躋螺髻諸峯,回視漸下矣,巒迴,徑轉有亭翼然,荒榛斷梗,與敗址頽垣相次,數折而上,平岡松篁檜柏䕃,日籠隂,寒氣入人衣也,折而東,石室聳出,山門之左有池,一碧泓然,循大雄殿而西,斗室軒朗,澄池淵寂,前有修竹萬竿,敲金碎玉,令人魂夢清映也。
119
公山菴。 《嚴州府志》在縣北十七都方象璜《公山菴詩》:「磬定風不喧嵐,收日正曉卻。疑人影來山犬吠,飛鳥怪石堪娛客」。亭前自作供時時」「風雨動,一片鐡芙蓉」語石菴。 遂安縣。志在縣西五里,多竒石,向沒榛莾中。明天啓間,邑人姜習孔建。上有姜公祠。
120
乳洞菴。 《嚴陵志》:在縣南八十里,宋紹興間,官兵擒繆羅於此,其鄉人建屋居僧,兼奉孔釋以化暴戾云。明宣徳間燬,僧智安重建,胡子澄《遊乳洞菴詩》:「結屋青山下,幽深不記年。泉聲秋霽雨,鐘響暮晴天。入洞尋僧伴,穿雲見鹿眠,徘徊不忍去,夜宿佛堂前」。
121
洞神宮。 明一統志:在遂安縣西百餘歩,宋紹興間,龍虎山道士倪太和遷於今處。新定續志:舊在縣西四十里,額存宮廢縣岳祠,東偏舊有道院,紹興間縣白郡,以宮額𨽻焉,因為祝釐之地。吳貫之《洞神宮醮堂記》:萬年鄉舊有洞神宮,廢久矣。紹興初,載有道士倪太和,自龍虎山來寓岱嶽行宮東偏,草剏數楹,卑陋偪仄,不足以奉髙真,常請於郡,復洞神之名,欲増廣之郡,許請於朝,久未報。紹興十有七年夏五月,吳興錢公來宰,是邑視事之初,祗謁祠,下立無廡,升無階,不足成禮,公退而嘆曰:星流華渚,伸萬夀之祝,雨暘不時,致請禱之誠所不可忽也!爰庀材僦工,芟蕪棘,闢庭廡,堂宇一新,貎象畢陳,以十八年二月六日經始,三月十二日休工,盖其經畫先定,故見於事如是之敏也。《嚴陵志》:厯元嵗久傾圯,明洪武元年,道士胡至柔重修夀昌縣。
122
大廣安寺。 嘉靖、浙江通志》:在縣治東南,唐乾元中建嚴陵,志名永寧寺,宋改廣安。宣和間,燬縣人新之,元皇慶間,復燬僧克?又新之,詔賜今額。方道叡大廣安寺記:寺在夀昌縣萬松山沙門,為國祝釐之都道塲也,開基於唐守一禪師寺,名永寧,我朝曰大廣安寺,成宗皇帝特旨也。大徳初奉玉音,賜黃金錠一、西番布百疋。武宗皇帝元年,載奉特旨:「仁宗皇帝正位宸極,又降特㫖,凡以䕶持寳地,鞏固皇圖,山門之盛,可謂至矣。延祐乙卯,季秋九日,寺燬,僧克潛謀新捐貲募建,自延祐迄至正,凡三十載,増田肯構,乃克完美。夫梵教莊嚴,周遍遐邇,藐兹一山,屢奉絲綸,皇恩寵渥,非大願力,能致然耶?《嚴州府志》:明正徳初,改建儒學,仍存其東隙地。嘉靖間,提學陳儒以其地入儒學,建啓聖祠,乃改建寺於南門外,《明一統志寺僧靜綱與民間易地,建寺南門內。
123
聖跡寺。 《嚴陵志》:在縣東二都,舊名聖跡院,晉天福元年建。宋紹興二十八年,里人重葺夀昌縣志,明嘉靖間,寺僧元亨重建前殿。
124
萬福寺。 《嚴州府志》,在縣西七都。唐大厯中建。相傳時有石佛,從地湧出。今石佛猶存。
125
朱佛菴 新定續志:在縣西崇恩院側,有塑於龕者曰朱佛,嵗旱祈禱輒應。相傳昔有農朱姓耕田,誦佛於此,遇亢暘,常有雲覆之諾,人以雨輒驗,邑人指為活佛,後趺坐示化人為立菴。宋寳祐間,知縣劉廉狀其靈異,請賜號。
126
崇因寺。 《嚴陵志》,在縣西八都舊崇恩院。宋紹興間,樞密葉義問建以奉朱佛香火,請額於朝,曰崇,因報本禪寺。咸淳壬申,僧時芳重建今寺,有樞密像存焉。
127
洞巖寺。 嚴州府志:在縣西北十都。宋明道二年建。有靈棲洞,嵗旱禱雨輒應。嚴陵志,元泰定元年,僧如蘭重建。
128
真覺禪寺。 夀昌縣。志原名宋公菴,在縣西門外。宋元祐間建。
129
國朝康熙十二年,知縣羅在位捐俸寺,僧寂斌募建後殿及觀音閣。
130
分水縣
131
慶雲寺。 《嚴陵志》:在縣南慶雲山下。唐長慶中,以雲見名山,即山建寺,亦以名焉。元大徳三年,僧智明重建《嚴州府志》:「明正統間,邑人王友諒修。嘉靖甲子重新之。
132
安禪寺。 分水縣志在縣西三十里。梁大同二年建。嚴州。府志》。明洪武五年,僧懐仁即舊址重建。
133
玉瑞寺。 《嚴州府志,在縣北三十里。寺有石佛,新定《續志》石佛長不盈尺,舊傳陳時所造。《嚴陵志》,舊名國榮禪院。周顯徳元年,福巖將花應重建,元末燬。明洪武初,僧慧俊、正統間僧妙祥相繼新之月溪院。 分水縣志在縣西北四里,宋乾道六年建。嚴州府志:明正統成化相繼新之。萬厯四年,僧㑹隠,仙募縁重建陳良月溪寺詩磴道縈迴,幾曲登好山,四面列雲屏,半空青碧前。朝寺雙澗流寒,六月冰講座,叅禪能演梵法堂,迎客且談經酒酣,日暮尋歸路,落葉,秋蟬處處聽。保寧塔院。 《嚴陵志》:「在縣南慶雲山北。宋慶厯八年,邑民范衍建《浮圖》五級。《嚴州府志》:元燬山嶺,有石靈異巖下,水泉不竭。舊傳此水通潮。有龍?焉院崇禪教。明𢎞治間,僧道堅移建佛殿於正巖之上。嘉靖十一年,道人徳興重建。
134
千佛菴。 《嚴州府志:在縣東南十里。相傳昔邑人方子客以母病,即山巖石鑿千佛以禱之,因剏菴。
135
浙江通志》卷二百三十三
URN: ctp:ws249548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