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三十九

《卷三十九》[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萬姓統譜卷三十九   明。 凌迪知。 撰下平聲。
3
七陽
4
張煦開封人。開寶末,累官昭州團練使、知鄜州,徙并、代鈐轄、知滋州。嘗在川蜀、西夏,累立戰功,又能明術,數善相宅,時稱其妙。
5
張鑄,洛陽人。五代時舉進士,仕梁,累官秘書監、判光祿寺。宋初,加檢校刑部尚書。鑄美姿儀,善筆札,老能燈,下細書如蠅頭。由晉以來,徽號封冊皆鑄書之。及卒,身無兼衣,家人鬻其服馬園囿以
6
張觀,毘陵人。南唐舉進士,歸宋,為彭原主簿,復召拜監察御史,終廣南西路轉運使。觀廣覧《漢》、《史》,雅好論事,辭理切直,有古人之風。
7
張遜博州,高唐人,初補左班殿直,從征太原,還,遷文思副使,官至樞宻副使,小心謹慎。子敏,中北部郎中。次子虚中,閤門祇候。
8
張美字●珪,貝州清河人,事周世宗為樞宻承㫖,因征淮南,畱張美為大內部署,行視宮城中,多設防備,俄授三司使,毎條奏釐革,上多可之。太祖討李筠,大軍十萬出太行,經費無闕,皆美積粟懐孟之力,後移鎮滄州,改左驍衛上將軍,卒,諡恭恵。
9
張令鐸厭次人,後唐時,補小校。宋初,累官東京舊城內都㸃檢校,卒,贈侍中令。鐸性仁恕,嘗語人曰:「我從軍三十年,大小四十餘戰,多摧堅䧟敵,未嘗妄殺一人」。
10
張延通,潞城人。父彥成,周右金吾衞上將軍。延通性頴悟,有才幹。宋初,歴通事舍人,開寶中,為西川兵馬監,後為丁徳●所誣遇害。
11
張錫福州人,初仕周,歴監察御史、補闕、起居,以右諫議大夫致仕。宋初,改給事中,宰相范質以其無子,館于別墅,錫以執政門下不可乆居,辭去,卒于鄧州。
12
張洎全椒人,有俊才,博通墳典。南唐時舉進士,知制誥,叅預機宻。江南平,歸宋,太祖責之曰:「汝教李煜不降」。又草詔召上江救兵,對曰:「犬吠,各非其主」。太祖釋之,拜太子中允,後為翰林學士、叅知政事,有文集五十卷。子安期、安回,皆仕于朝。
13
張諤昌言,歙人,能文有吏材。初仕江南,為秘書丞、通判鄂州。王師南下,與州將許昌裔協謀歸款,太祖召見,勞賜甚厚,授右賛善大夫。蜀平,選知閬州。太平興國中,就除西川轉運使。先是,土人罕習舟楫,取峽江中競渡者,給漕運役,覆溺常十四五。諤建議置威耀軍,分●管勾,自是無覆舟之患。後以三司度支判官出為荊湖、江浙等道制置茶鹽副使,以子秉故,累贈太子太傅。張永徳字抱一,陽曲人,家世饒財。父穎,晉安州防禦使。永徳仕周,屢立戰功,至檢校太尉。宋初,加侍中,授武勝軍節度使,復立戰功,封衛國公。
14
張璚館陶人,有勇力,善射。太祖在周時討夀春,乘皮船入城,濠城上,車弩遽發,璚亟以身蔽太祖,矢中璚股,死而復蘇,破骨出鏃,神色自若。太祖即位,累官至殿前都虞候,及卒,家無遺財。
15
張昭潛夫,濮州范陽人。父直,有孝行,通經教授,學者號逍遙先生。昭博洽經史,兼善天文、風角、太一卜相兵法,處亂世,躬耕養親。仕後唐、晉、漢,累官翰林學士,戸、兵部尚書,封舒國公。宋初,為吏部尚書,改封陳國公。有文集五十卷。
16
張詠,,濮州鄄城人。太宗時進士,兩知益州,築隄灌田萬餘頃,威恵及民民皆信服。後以江左旱,充昇、宣等十州安撫使,遷吏部尚書、知陳州。卒,贈左僕射,諡忠定。詠剛方自任,為治尚嚴猛,自號乖崖」,以為乖則違衆,崖不利物。有文集十卷。太祖時守成都,兵火之餘,人懐反側。一日,合軍旅大閱始出,衆遂嵩呼者三,乖崖亦下馬東北,望而三呼,復攬轡行,衆不敢讙,趙濟畏之。龍圖,乖崖孫婿也,嘗以此事告韓魏公,公曰:「當是時,某亦不敢措置」。
17
張靄,字伯雲,浦城人。為侍御史。太祖方彈雀于後苑,靄急請入奏事,及見所奏,乃常事。帝怒,靄曰:「臣以為尚急于彈雀」。帝色愈厲,以斧柄樟其口,墮兩齒靄,徐拾之。帝曰:「欲訟朕耶?」靄曰:「臣不能訟陛下,自有史官書之耳」。
18
張直濮州范縣人,有孝行。後唐莊宗時,累官監察御史裏行。明宗天成中,拜為左補闕,直史館。撰《莊宗實録》。清泰中,預修《明宗實録》,遷御史中丞。後晉天福初,從幸汴州,宰相桑維翰薦為翰林學士。開運中,修《唐書》成,加金紫階,進爵邑。至宋初,拜吏部尚書,封鄭國公。
19
張雍安徳人治毛詩,開寶中進士,知南雍州。端拱中,累官右諫議大夫,後以尚書右丞致仕。雍蒞事勤恪,恃其清幹,受遇于時,所至藩鎮宴犒,悉皆裁節,集㑹賓佐,糲食而已。
20
張嶠景山,崇安人,太傅靄之長子也。五季之亂,隠于武夷之陽,漁釣自適,無仕進意。㑹父靄,仕周為蘄州刺史,唐主聞之,遣吏召嶠,不就,遂拘以往。後江南國滅,歸宋,嘗通判歙州。適廬山盧絳竊發,嶠與太守龔慎儀設方略禦之。時賊勢方盛,郡兵單弱,或請少避,嶠不聽,曰:「吾不敢負國,有死戰而已」。盜亦隨息。後官至司門員外郎,請老歸里,尋詔入朝。太平興國間,充右賛善大夫、知博州,遷御史中丞,累贈工部尚書。弟岐子放。
21
張綸公信,頴州汝隂人。太宗時,擢荊湖提㸃刑獄,歴知辰渭州,遷江、淮發運副使、權知泰州,復逋戸二千六百,民為立生祠後,又知秦、瀛、滄、頴州。綸有材略,所至興利除害,有循良之政。
22
張秉孟節,歙人諤之子。太平興國中,試進士,儀狀豐麗,屬詞敏速,善書翰。太宗嘉之,擢置第二。出入中外,累歴要職,遷監察御史,深為宰相趙普所器,以弟之子妻之。歴遷為度支員外郎、知制誥、同判吏部流內銓、知審官院。後知河陽、□、滑二州。眞宗北廵,迎謁境上,俾預從官侍食。駕還,召歸東封,詔與知制誥禮汾隂,為東京留守,轉禮部侍郎,加樞宻直學士,再知并州,將行,上作五言賜之,徙相州,卒,年五十六。秉典藩府,無顯赫譽,好飾衣服,㓗饌具,家甚貧,常質衣以給費。張昭允衞州人,初以父䕃試大理評事,端拱初,為雄州監軍,敗契丹,㬌徳中,累遷右神武將軍,善筆札習射,曉音律。
23
張凝無棣人,少武勇節,帥張美召置帳下,太宗在藩邸,聞其名,以為天雄軍駐泊都監。眞宗時,契丹南侵,凝率部兵伏瀛州,奮擊䧟敵,凝子昭遠,年十六,従行,即單騎突入陣中,掖凝出,左右披靡不敢動。累遷靈州副部署兼安撫使,大破契丹,契丹不敢略奪,加殿前都虞候,及卒,家無餘財,前後賞賜,多以犒師,其廉類此。
24
張進曲阜人,拳勇善射,挽強及石。余初應募選,補控鶴軍,太宗時,累遷并代副都部署,適李繼遷冦靈州,進不待詔㫖,即發兵赴援,手詔褒美。
25
張茂直林宗,兗州瑕丘人。父延昇,以經術教授鄉里。茂直淳謹寡言,勵志于學。開寶中,舉進士,為海州推官。太宗朝,累官秘書少監,出知頴州。子成,列進士及第。
26
張齊賢寃句人,兵亂徙家洛陽。太祖幸西都,齊賢以布衣獻䇿上,還語太宗曰:「我幸西都,唯得張齊賢爾,異時可使為相」。太宗朝,舉進士,慷慨有大略,累官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進右僕射,以司空致仕,卒,諡文定。
27
張質,字守朴,高唐人,太宗時,為樞宻院史,累遷都承旨。在樞要五十年,練習事理,精敏端慤,未嘗有過。真宗嘗問五代以降軍籍更易及利害之詳,質纂為書,目曰兵要以進,真宗覧而稱善。
28
張宏,字巨卿,益都人。高祖茂高,唐易定節度使。曽祖●,易州刺史。祖持,蒲城令。父峭業,春秋一舉不第,退居丘園。宏,太宗朝進士,累官樞宻副使,卒,贈右僕射。
29
張、潁端拱元年為慈溪令,廉潔自持,邑人號為張清清。太宗賜詔奬諭,若曰:「令長之任,得以施異政而親吾民也爾。膺兹遷擇,綽著強明,勤以奉公,廉以守道,達於聽覽,深所歎嘉,愈勵精勤,當俟明陟民立廟祀之,縣有清清堂,以潁名也」。
30
張士遜順之,隂城人,為人寛厚,不言人過。淳化間,舉進士,調鄖縣主簿,累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拜太傅,封鄧國公,致仕,卒年八十六,諡文懿。子友直,累官工部郎中,友正以書名,神宗評其草書,為當時第一。
31
張平青州臨朐人。初,宋太祖尹京兆,置其邸,及即位,召補右班殿直,監市木秦、隴,期歳之間,良材山積。太宗嘉其功,遷供奉官、監陽平都木務,兼造船塲。舊官造舟成,以河流湍悍,凡一舟,調三戸,備其漂失。平穿池引水繫舟其中,不復調民。又以捕盜功改崇儀副使,遷掌陽平署。卒,贈上將
32
張思鈞沙河人。祖中正,漢澤州刺史。思鈞善擊劍挽強,初補龍衛指揮使,歴綿、漢等九州都廵檢,累立戰功,遷左千牛衛將軍,卒年八十九。思鈞質狀小而精悍,太宗嘗稱其樓羅,自是人目為「小樓羅」。
33
張知白晦之,清池人。㓜篤學中進士,累官河陽節度判官。時西北未寧,中外多言兵事,獨知白奏疏,謂當茂農功,省刑罰及取士之制,眞宗異之。仁宗時,官至中書門下平章事,知白在相位,愼名器,無毛髪,私雖貴,儉約如寒。士卒,諡文節。
34
張去華信臣,誼子。㓜勵學,敏于屬辭,建隆間,舉進士甲科,累官工部侍郎致仕。去華善談論,尚義節,嘗獻《元元論》,大㫖以養民務穯為急,眞宗命冩其論,列置龍圖閣四壁有文集十五卷。子師古、師顔,皆國子博士,師錫殿中丞。
35
張耆,字公弼,開封人,年十一,事眞宗于潛邸,及即位,累遷宣徽南院使、兼樞宻副使,時建玉清宮,耆奏疏,謂殫國財力,非所以奉天意,後封鄧國公,以太子太師致仕,子希一、利一,皆歴知數州。張師徳去華子最見器重,真宗時,汾隂獻大禮頌于行在,是歳舉進士第一,累官至諌議大夫,孝謹有家法,時相頗不悅之,有文集十卷。
36
張禹珪天錫,知澶州,頗勤政治,以瑞麥生獄隙地,下詔嘉奬,㑹河堤決溢,禹珪率徒塞之,宰相王旦使兗州還,言其狀,優詔褒之,拜洺州團練使。
37
張旦趙人勇敢善射,以經學中第,為國子博士。淳化中,知陵州。眞宗即位,遷兵部員外郎,改尚食使、知徳清軍。景徳中,契丹入冦,與其子利渉奮擊,竝戰沒,上聞之驚悼,特贈左衛大將軍、深州團練使,利涉崇義副使。
38
張沔浦城人。大中祥符初進士,歴官侍御史,排擊奸佞,不避權貴,端亮有操,無愧清議云。張存世家深州,父遷質,徙冀州。存舉進士,天僖中,累官侍御史,積 至禮部尚書,出入中外七典州,麾更持漕節,皆錚然有聲。性孝友,家居矜莊,子孫非正衣冠,不見賙恤宗族,不使一人失所。卒,諡恭安,司馬光其壻也。
39
張希一簡翁,以耆任至引進使,歴知諸州及諸路鈐轄總管,累使遼及館客。遼人嘗以雄州禁漁界河及役白溝兩屬民為言,希一曰:「界河之禁,起于大國,今文移尚存,白溝本輸中國田租,我太宗特除之,自是大國侵牟,故名兩屬。遼人詞塞,以均州防禦使、提舉集禧觀卒。張若谷字徳謙,沙縣人,進士及第,為巴州推官以禦賊,受知于眞宗,歴處州,徙杭州,㑹歳饑,發廩為粥以賑,所至實心為民,不激訐取名,而自有循良之政。
40
張鑑藏英孫,本將家,能嗜學,舉進士,太宗時為侍御史。真宗朝,以工部侍郎出知廣州,民條其政績,上請立石子、士㢘、士宗、士程皆仕于時。
41
張擇行,字行先,益都人,歴官右司諌,與唐介、包拯共論張堯佐除節度、宣撫兩使不當,語甚切。遷侍御史,終集賢院修撰。
42
張佶燕人,父昉,殿中少監。佶少有志節,涉獵書史,善騎射,有方略。太宗時,為利州轉運副使。真宗時,為益州鈐轄,甚有威恵。子宗象,兵部員外郎。
43
張希顔景徳間知否鄉縣,時張詠問殿直范延貴,曽見好官員, ,延貴乃稱希顔詠,問何以知之,答曰:昨過其境,驛傳橋道皆修葺,野無惰農,肆無賭博,市易不諠,夜宿邸中,更皷分明,以是知其為好官員也」。詠乃薦于朝。
44
張唐卿,字希元,青州人。幼好學篤行。景祐元年,登進士甲科,通判陜州。民母再適人而死,及葬,其子盜以歸,與父同葬,有司請論如法。唐卿權郡事,曰:「是知有孝,不知有法爾」。釋之而聞於上,聞者莫不嘉之。以父憂瘠嘔血而卒,年二十八。無子。
45
張岐邠卿,崇安人,太傅靄之次子也。登端拱二年進士第,調酸棗尉,繼授大理評事,遷司直,治獄有神見,隨事立决,由是深為真宗識擢,屢出諸路决疑獄,以勞遷將作監丞。至道末,坐累出知永新縣,政尚廉簡,吏不能欺。
46
張拱汴人累舉進士不第,賣藥宜春門,忽有道士抵其肆,授以棗七枚食之,自是不食。踰二年,溲矢俱絶,神氣明爽,日可行數百里。後逰名山,不知所終。
47
張●,江津人。舉進士,召對直言,累仕湖廣總領,精神滿腹,長於筴筭。至和初,知雷州,暇日延長老,授諸生條教。初,雷俗鄙陋,常以宗子為長易。數世,諸父反拜,●諭以長幼親疎,悉更舊習,又増治城壘、闢田、瀦水,為乆逺計,雷人愛敬之。
48
張田公載,澶州人,第進士,為應天府司録,以歐陽修薦,通判廣信,歴知數州,治有善迹。知 州日,嘗作欽賢堂,繪古清刺史像,日夕師拜之,官至直龍圖閣。
49
張洞祥符人。父惟簡,太常少卿。洞讀書日數千言,為文甚敏,未冠,曄然有聲。仁宗時,以布衣上方略,尋第進士,累官工部郎中。洞在館閣乆,數有建明,仁宗以為知經,因賜飛白,善「經」字寵之。
50
張方平,字安道,宋城人。少頴悟,絶倫書,一閲不再讀。累官叅知政事、南京留守、知陳州,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定。初,守蜀時,得蘇洵與其子軾、轍深器異之,嘗薦軾為諫官,晚受知神宗,王安石方用事,嶷然不小屈,以是望高一時。
51
張逸,榮陽人,舉進士,歴知鄧城長水、青神尉氏縣,後以樞宻直學士知益州。民有殺人以誣人者,吏受財,令殺人者守囚,逸曰:「囚色寃,守者氣不直,豈守者殺人耶?」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誅之,凡四為益守,而政多便于民。
52
張昇韓城人,舉進士,為楚丘主簿,忠謹清直,仁宗時,累官至樞宻使。英宗時,請老,帝曰:「太尉勤勞王家,詎可遽去?」命五日一至院。後以太子太師致仕,卒,諡康節。
53
張頡桃源人。兄顒,慶厯初進士,以材幹聞。頡,皇祐初亦第進士,任州縣有能名,歴廣東西等路轉運使,以知諝推重於時後 荊南府
54
張及知臨卭縣太守欲引水泛舟,遣吏於縣决堰水,時農事方興,及曰:涸民田以事嬉逰,可乎?令可去,水不可導,守歛容謝之。
55
張亞卿洛容人,種學績文,瀕老不衰。皇祐初擢第,廷對見黜。後不預計,偕郡守鮑安丘竒其才,以遺佚薦,尋登鄭獬榜進士,官至朝議郎、㢘州通判
56
張忠,字聖毘,開封人,慷慨不事生産,仁宗時,累官知滄州,徙澶州總管,㑹河决啇胡,詔留戍滿卒以助堤役,輒羣譟,將劫庫兵為亂,忠潛捕倡前者數人,斬以狥,乃止。
57
張景憲,河南人,以父師徳任為淮南轉運副使,屬官不法者多被舉刺,累遷河東都轉使,終知同州。居官不畏強禦,自負所守,于人少可許。母卒,一夕鬚髪盡白。
58
張觀思正,絳州人,以資政殿學士知相州,徙澶州。河壊孫陳埽及浮梁,州人大恐,或請移北原以避水患,觀曰:「太守獨去,如州民何?」乃躬率徒卒塞之,堤完,水亦尋止。趣多恬曠,持㢘白,仁宗嘗飛白書「清」字賜之,以賞其節。
59
張荷夀光人,師事种放與過,非魏野、楊樸、宋澥為友,性高潔,為文竒 九篇。放謂隋、唐以來之士,罕能及之,有詩文三巻。
60
張玉保定人●狄青麾下,善用鐡簡,仁宗稱為眞勇將。從征儂智高有功,擢廣西鈐轄。王韶開熈、河玉為副都總管。河北置三十七將,以玉為第一,將入為馬步軍都虞●。
61
張傅譙人,進士及第。眞宗時,知奉符縣,累官工部侍郎。傅七為監司,所至審覈簿書,勾擿姦隠,州縣憚之。傅曰:「奚為我憚哉!吾所以事事致察者,正所以愛州縣也。吏不敢慢,則州縣不復犯法矣」。人亦以為然。
62
張倣,字希古,崇安人,第進士,調崇仁令,修粹堰萬金坡以増灌溉,蠻嘗冦近境,視倣有備,亟引去,倣乃慈以撫之,後監鎭州粮,料眞宗幸澶淵,聞倣名,累遷太常博士。仁宗時,歴知容、亳、泰、泗、岳、吉六州,㑹江淮發運,張綸舉倣自代,再命知泰州,復歴數郡,官至工部侍郎。
63
張日用靜海人,知新昌縣,見郡曹掾之子鄭獬竒之妻以女,後果魁天下。文彥博宣撫河北,日用謂彥博:「此行須得便宜行事,請于上,遂許之。擒王則實日用參襄之力也。
64
張次山日用子,少俊邁有才,年十六,即入仕,調泰興簿,因開河部夫整肅,工力多先辦。包拯薦諸朝,清名直節,見知于司馬光,遂知泰州,有鸛訴于庭次山,呼兵官使隨去,乃其雛,為人所烹,次山為㫁治鸛,始退飛。
65
張瓌字唐卿,洎孫,舉進士,除祕閣校理,遷淮南轉運使。三司責羡財,瓌以賦數民貧,對當官遇事輒言,觸忤勢要,至屢黜,終不悔。
66
張昇字果卿,仁宗時知開封府,內侍楊懐敏夜直禁中,而衛士為變,皆極論之。昇性質樸,不善擇言,至斥張貴妃為一婦人,謂懐敏得志,將不減劉季述,仁宗讀之不懌,以語陳升之,升之曰:「此忠直之言不激切,則聖意不可回矣」。帝乃解。
67
張君平滏陽人,以父承訓與契丹戰沒,補官,屢立戰功,遷右班殿直。天聖中,為滑州修河都監,塞决河,遷鈐轄,卒。君平有吏材,尤明于水利,自議塞河,朝廷毎訪以利害,子鞏為河隂發運判官,嗣其父職云。
68
張先子野,烏程人,康定初進士。詩格清麗,尤長于樂府,有「雲破月來花弄影,浮萍破處見山影,無數楊花過無影」之句,時號為「張三影」。官至都官郎中
69
張綬徳興人,嘉祐中權將作監丞。按實宋用臣事以聞,上直之。后除太府少卿,諫蔡京議置大錢,以二當十為不便。上十曰慶厯已行,自是歴外任 八年。
70
張庠永,新人,博通經書,嘗著六蠧正言二書,以折佛老作元經圗以推五行, 度之祕、鄭獬、呉處厚、錢明逸輩皆師之,號「白雲先生」。
71
張君房安陸人,為著作郎。眞宗時,日本遣使入貢,詔本國建寺,夷使乞詞臣撰寺記,時直院之文多,君房代為之,既宣令撰寺記,夷使受命,而君房醉飲市樓,索之不獲,直院大窘,後楊億改間忙令曰:「世上何人?最號忙紫薇失卻。張君房或謂君房非醉,但假此以拒夷俗耳張景公安人,仁宗召見,問曰:「卿在江陵地有何景?」對曰:「兩岸緑楊遮虎渡,一灣芳草。護龍洲曰:所食何物?對曰:「新粟米,炊魚子飯嫩冬瓜,煑鱉裙羮」。
72
張商英,字天覺,新津人。負氣倜儻。治平登進士,累官翰林學士,遷尚書右僕射。初,知諤州蔡京欲推方田於天下,又築圜土以囚罪人。商英謝表云:「方田擾安業之民,圜土聚徒流之惡」。此語一出,其名益重。後以觀文殿學士知河南府。
73
張唐英次功,少苦讀書,至經歳不知肉味。仁宗時及進士第,翰林學士孫抃得其正議五十篇,以為馬周、魏元忠不足,多薦試賢良方正,不就,調穀城令,縣圃歳畦薑貸種與民還,其陳復配賣取息,銓曹指為富縣,唐英至,空其圃,植千株,栁作栁亭其中,聞者咨羨。
74
張咸綿竹人,唐宰相九齡弟九臯之後。父紘,舉茂才異等,知雷州,有治聲,咸舉進士、賢良兩科,其對䇿之語有曰:「臣寧言而死于斧鉞,不能以不言而負陛下」。
75
張津以右朝散大夫、直秘閣、主管沿海制置司公事。乾道間歴兩任,舉鄉飲酒禮,毎歳以正月二日即州,庠行釋菜之儀,率僚佐與鄉士大夫及他方之流寓者敘齒㑹,拜於講堂,三爵而退,遂以為常。時恵光院嘗有妖僧塑神像,納老烏其腹,以術呪之禍,福人以邀利,民有災患者,不禱其神則不寧,津知之,追妖僧至庭下,具得姦狀,遣吏剖像,果有烏焉,㫁其僧而逐之,境外民以安息,邦人立祀于學津,初作四明圖經,實郡志所始也。
76
張昌宗漢陽人,處家以義歴八世不分。馮京有詩:「一水縈廻繞沌村,子房苗裔此間存。同居八世三千口,可惜君恩未表門」。嘉定間,孫杓守漢陽,嘉其義,捐俸代其納稅。《事聞表》曰「義門》
77
張泌,字順之,浦城人。父彛,憲貢禮部,不利放懐林壑間,泌篤學,為楊億所稱。祥符中,登進士,歴知寶應縣。慶厯中,以章得象薦,召試館閣,累遷秘書丞。獻《經國逺猷》十篇,仁宗嘉納。除右正言、知諫院。奏乞減後宮浮費,抑權倖請託之弊。改殿中侍御史。坐論張堯佐,出知維川,召為侍御史,遷禮部侍郎、給事中,進刑部尚書,卒。泌在臺,㑹趙元昊圍延安,泌五上章極論,守將郭勸、鈐轄李謂當斬,二人坐貶出。及卒,仁宗悼之曰:「朕方大用,不意遽亡」。贈開封儀同三司。
78
張伯玉建安人,知太平州日,語司尹曽鞏曰:「吾方作六經》閣子,為我記之」。鞏呈稿終不合意,遂自為之曰:「六經閣者,諸子百家皆在焉」。不書「尊經也」。鞏一見畏服。
79
張揆歴城人,舉進士,仁宗時擢天章閣待制兼侍讀。一日,進《讀漢《馬后傳》,因言:「今妃族太盛,宜裁損,使保其家」。帝嘉納之,加翰林侍讀學士、知齊州。弟掞,初篤學舉進士,歴遷龍圖閣直學士、知成徳軍,以戶部侍郎致仕。
80
張岊府谷人,慶厯初,為麟府路廵檢使,有膽略,善騎射,時西夏阿遇背約,岊徑造帳中,諭以逆順,阿遇語屈,因撫岊背曰:「眞男子也,歸所冦如故」。
81
張問昌言,襄陽人,進士,初通判大名府郡牧地,在魏歳乆,冒入於民,有司按舊籍括之,至毀室廬,發丘墓,問具以聞,仁宗曰:「吏用心如此,民何不安立?」罷之。熈寜末知滄州自新法行,問獨不阿時好,歳饑,為帝言民茍免常平助役之苦,反以得流亡為幸,語切直驚人。
82
張瑁以御史知宣州,因家繁昌,千口同居,內外肅然。楊傑《書義「居」二字遺之。孫崇,熈寧三年進士,官至太常丞
83
張繹壽州人,少家貧,發憤力學,遂以文名㑹伊川,自涪還,遂徃受業伊川,稱其頴悟卒,偉又曰:「吾晚得二士」。謂繹與尹焞也。
84
張鑄晉陵人。祥符中,進士甲科,歴知四郡,五任漕憲,皆有政績。嘗師南陽王安石,出其門,後以光祿致仕
85
張巨武進人,嘉祐中舉明經,少從胡瑗游、蔣之竒、胡宗愈、丁隙為四友,以薦充國子監直,講王安石新經。行巨即引去,時論高之。有文集四十卷、《易解》十卷。
86
張昷之鑄姪,進士及第,補樂清尉、通判常州,知溫州。蔡齊薦其才可用,累遷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運使。善吏事,所至有聲。後知湖州,徙揚州,以光祿卿致仕。子次元。
87
張●常州人,進士甲科,養其親不忍去左右,閉戶讀書四十年,手校數萬卷,窮經著書。范祖禹、蘇軾交章薦其高行,詔拜校書郎,竟不出。●孝弟忠,信蹈中守,常為當時所重,卒,賜諡正素先生張次元以父任累轉太子中舎、提舉淮南路市易事,以稱職,聞知信陽,軍興學校,延置望士,學者感孚術業自勸,代還,除江淮荊浙、福建廣南提㸃坑冶鑄錢司事,躬自廵歴,務革積弊,卒于道。山陽徐仲車聞之歎曰:「張公賦性高明,義而能果,公不可撓,清不可汙。考其所尚,蓋有志于古之所謂剛者」。鄒浩為敘次其行事。
88
張亢,字公夀,臨濮人。少有竒才,舉進士,為涇源鈐轄、知渭州,善于教閱,屢敗夏人,後為徐州總管,好施輕財,凡燕犒皆過于厚,馭軍嚴明,所至有風迹,民圗像祀之
89
張守約濮州人,以䕃累官定州路駐泊都監,夏人萬騎來冦,守約簡兵五日進戰,挺身立陳前,自節金鼓,發強弩殪其酋,敵遂退,歴守七州,皆有恵愛,可紀終于都指揮使。
90
張奎,字仲野,臨濮人。舉進士,累官河東都轉運使、知河南府,以能政聞。京東盜起,以奎知鄆州,數月,捕盜悉平。奎治身有法度,風力精強,吏不敢欺。子燾,舉進士,歴州縣,皆有治績,累官至龍圗閣直學士、判太常。燾才智敏給,英宗時,三司前奏事,帝詰鑄錢本末,皆不能對,燾悉論無隠,帝是之。
91
張載,字子厚,郿人。舉進士,為祁州司法,歴渭州簽判,召為崇文殿校書、同知太常理院。為人志氣不羣,初喜談兵及《釋》《老書》,反而求之。《六經》既見二程子,盡棄異學而學焉。神宗立,召問治道,以漸復三代為對。與執政不合,告歸居橫渠,危坐一室,潛心精思,教人以禮,關西之士,翕然宗之。所著有《東銘》、《西銘、正蒙》,擴聖賢所未發。卒,諡曰明。淳祐初,封郿伯,從祀孔子廟庭。
92
張戩載弟篤行,不茍為一時師表,關中稱為二張舉進士,仕至監察御史裏行。累章論王安石亂法,出知公安縣,徙監司竹監,至舉家不食笋
93
張吉合水縣人。熈寧間,淮安鎭守烽卒,夏人冦東谷,掠得之,脅以兵,使呼城中,言淮安諸砦已破,宜速降,吉反其辭曰:「努力!諸砦無虞,賊粮盡且去矣!」母庸降,賊怒害之,至死罵不絶口。事聞,贈內殿崇班,又録其子。
94
張根,字知常,徳興人,元豐間進士,調遂昌令,乞恩封大父母,遂致仕。徽宗召詣闕,上書:「願陛下清心寡欲,以窒禍亂之源,積官至淮南轉運使,屢建言,皆指切時弊,權倖側目,後安置郴州。
95
張攀,字從龍,常熟人。由太學生登進士,知溧水縣,嚴州通判、監登聞鼓院、慶元通判、知興國軍,除將作監丞、太府寺丞、秘書丞。詮次《中興館閣書目》,凡一萬四千九百四十三卷上之。兼權右曹郎官,再命拜殿中侍御史兼侍講,除起居郎兼崇政殿說書。嘉定十六年卒,年七十。贈通議大夫、集英殿修撰。攀寛厚易,直遇事開誠,無一毫矯飾。幼年郡試,不肯減年為欺,家世清白,持之益堅。仕州縣,以循良稱,在朝廷以靖恭著。有《益齋文集》、奏議、漢唐論》。
96
張翹,沅陵人。神宗時,章惇經略湖北,上書言南、北江利害。惇㗸之,或以告,翹曰:「茍利於人,死不惡也」。惇無以害。晚居深山中,以文史自娛,社門不出幾二十年,鄉人高之。
97
張文規高安人,好學有文,以年格奏名,官至奉議郎勲、飛騎尉,贈奉直大夫,蘇子由、孔武仲、潘興嗣、何正臣皆與之逰
98
張廷堅廣安人,元祐進士,薦為右正言,踰月章數上,訟司馬光、呂公著之寃,論蔡京、章惇之罪,薦蘇軾、蘇轍之賢,忤執政意,謫官,卒贈直徽猷閣,諡忠愍。
99
張觷柔直,懐安人,舉進士,為小官,不與世詭隨後守南劔州,討平建冦,以勞累官,至直龍圖閣、知䖍州,又蕩平餘冦,進秘閣脩撰,南劔民思之,為立廟。
100
張詵樞言,浦城人,第進士,通判越州,神宗朝為陜西轉運副使,召對,帝曰:「朕未識卿,毎閲章奏,獨卿與蔡挺有所論請,令人了然」。累遷龍圖閣直學士、知杭州。詵性孝友,㢘于財平,生不置田業云。
101
張天珏岳池人,嘗讀書於羊山之角竹洞。元豐中舉進士,累官至諫議大夫張覺民文州人,遊太學,元祐間第進士。後與馬涓等上書忤權貴,坐黨錮,退居成都,與張正己等遊,號「草堂先生」。所著有歌詩、雅著百餘篇。
102
張頡,字仲舉,昇州人,第進士,調江陵推官,歳饑,遣使安撫,頡條獻十事,活數萬人,知益陽縣,縣接梅山溪洞,多蠻獠出沒,頡按禁地約束,召徭人耕墾,上其事,不報。累遷開封府判、提㸃江西刑獄、廣東轉運使,熈寜中章惇取南江地,建沅、懿等州,克梅山,與楊光僣為敵,頡言南江殺戮過甚,無辜十八九,浮尸蔽江,民不食魚者數月。惇疾其說,欲分功啖之,乃言:「頡昔令益陽首建梅山之議,今日成功,權輿於頡」。詔賜絹三百匹。
103
張樞字子發,零陵人。性豪爽,善屬文。紹聖中,以太學生上書言孟后事,不報。姪子紆,字公飭,志高尚游張子巖先生門,與張南軒為友。
104
張徹,景陵人,元祐中,七持使節,八割郡符。公清超邁,計口受俸。其遺表云:「神雖去幹,忠不㤀君」。兄徽以詩名,所著有《滄浪集》。司馬光、范純仁皆與之友善。
105
張整鄼陽人。初補供奉郎,為利文州都廵檢使,歴涇原、眞定、京東環慶鈐轄,莅軍嚴明。哲宗嘗訪于輔臣,召之對,擢為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官至威州刺史。
106
張肅舒城人,以直諒稱,仕為廣東轉運判官,後為江東提㸃刑獄,自司馬光而下七十有四人,分韻作詩以贈,其行皆一時名流,其後三世登第
107
張近,開封人,第進士,累官大理正,受鞫治呂恵卿,哲宗諭曰:「此出朕命,毋畏恵卿」。對曰:「法之所在,雖陛下不能使臣輕重,何畏恵卿也」。官至顯謨閣直學士、知太原府。
108
張忠輔宣和末,為將同崔中折可與守崞縣。金人來攻,忠輔固守拒敵,中有二心設伏,斬忠輔首以畀金人,可與以不屈見殺。
109
張虛白鄧州南陽人。通太乙六壬術,留心丹竈,遇真人,得秘訣。宋徽宗聞其名,召管太乙宮,恩賚無比。虛白官太虛大夫、金門羽客,出入禁中,終日論道,無一言及時事,曰:「朝廷事宰相在,非予所知也」。金人尤重之,以為神仙,忽一日曰:「某年月日,吾當他去」。至期果然。
110
張柟材仲,敦之子,知遂安縣。方臘冦,嚴兵入遂安,縣丞、簿、尉皆遇害,柟力戰刃中脅,擁入巢穴,柟諭以逆順禍福,賊不敢害,出之,賊繼授首。改知歸安縣,陞臨安府通判,歴知泰、潤、衡三州,皆以恵愛稱。卒,年七十八,終朝議大夫,贈正議大夫。
111
張煇子充,永嘉城南人。天資謹飭,喜問學,自《六經》、《諸子書》、《歴代史記》下至百家之說,皆通習。其辨析精㣲,旁引證據,論議亹亹,雖老儒先生莫能屈也。游太學,屢先多士,傳誦為楷式,兩以親計哀毀,㡬不勝衣,廬于墓者三年,作霜露堂以享,有甘露降于庭,人謂孝感所致。
112
張伯常河南人,隠而不仕,移居郢州。司馬光送以詩曰:「楚江白逶迤楚山,碧參差,玉炊稻粒」,長縷切。鱠,魚肥。
113
張建侯,為辰州守。政和間,黃安俊叛,圍鎭江寨,建侯與盧陽令王憲之率兵救之,衆潰,俱被執。賊迫使諭寨中人出降,建侯紿諾至寨下大呼曰:「為人當識順逆,我萬無求全,汝等堅守,勿懐二心!」賊怒,俱害之。郡人哀其忠,立祠祀焉。
114
張大年,浦城人。政和中進士,知萍鄉縣。時敵數入江浙,羣盜蝟起,萍鄉為江湖要會,日閲民伍,教以兵法,聲聞四境,盜不敢入。廣西帥周因辟為經略司幹官,㑹營道,蠻獠恃險為逆帥,司以兵屬大年,遂分據要害,持久以待之,賊果以饑潰。海冦陳韜等出沒,為兩廣患,帥司復奏,大年,通判瓊州討之,賊聞其威略,率衆來降,加秩二等,倅道州。
115
張來淮隂人,十二歳能文。弱冠第進士,歴官太學録,遷史館檢討,顧義自守,澹如也。紹聖初,以直龍圖閣知潤州,坐黨謫官。徽宗召為太常少卿,復出知頴、汝二州,又坐黨籍落職。來有雄才,筆力絶徤,誨人作文,以理為主,謂六經、諸子、百氏皆寓理之具,學者以為至言。
116
張綱,字徳堅,金壇人,徽宗時以上舎及第,蔡京、王黼用事,綱為所忌,遂奉祀家居,高宗南渡,復召用之,累官叅知政事,卒,諡文簡
117
張運,貴溪人。宣和中,擢進士,為藍山縣尉,有平冦功,累遷通判鼎州。張浚平賊楊么,運力為多,後知逹。州方大旱,入境而雨,奏除病民五事。歴官大理少卿、刑部侍郎,獄為之空,金人渝盟,遷戸部侍郎,以専餽餉。後以敷文閣待制祠,卒贈
118
張闡大猷,永嘉人。博涉經史,善屬文。宣和中進士。紹興中為秘書郎。秦檜曰:「君久次欲以臺中相處何如?」闡謝曰:「得老死,秘書幸矣」。檜黙然。後官至工部尚書,卒,贈端明殿學士。闡數上疏指陳時事,無不剴切。朱熹曰:「知和議之非者,惟胡銓、張闡耳」。
119
張樸根弟,大觀間第進士,累遷侍御史。嘗言朋黨分攻,非朝廷福。時郎員冗濫,徽宗喻樸使論列,廼摘其庸謬者疏斥諸外。後蔡攸引為道史、檢討官,召試中書舎人。
120
張燾,字子,公根子,宣和間進士第三,高宗時為吏部尚書,時與金和燾詣河南修陵寢,還言:「此讎萬世,不可㤀」。尋知成都府兼安撫使,有惠政,蜀人祀之,孝宗時,遷叅知政事,辭不任,卒諡忠定。平生清修簡靜,頗喜大書,得顔魯公筆法。
121
張汝明,字祖舜,廬陵人。兄汝賢,元豐中為侍御史,以論左丞王安禮,與俱罷。汝明,元祐間舉進士,歴官州縣二十年,率多惠政,徽宗召拜監察御史,即日劾蔡京等。後知岳州,卒。汝明性至孝,執母喪,水漿不入口三日,病羸,行輒踣。夢父授以服天南星法,用之驗,人以為孝感。所著有《易索書》、張子巵言。
122
張嵲,字巨山,光化人,善屬文。宣和中第,除祕書省正字,累遷司勲員外郎。金人叛盟,高宗召兩省草檄以進,獨取嵲所草,擢中書舎人,終敷文閣待制。
123
張大中通州人,羣經百氏,一覽不忘,人目為黒漆書廚」,宣和間舉進士,授南浦令,時稱為古㢘吏,累官果州通判
124
張確,字子固,邠州宜祿人,元祐中,擢進士第。徽宗即位,應詔上書言十事。宣和中,青溪盜起,確言:「此皆王民,但庸人擾之耳。願下哀痛之詔,省不急之務,租賦之外,一切寢罷,敢以花石淫巧供上者死,撫綏脅附,毋以多殺為功,浹旬之間,可以殄滅」。忤王黼意,通判杭州,攝睦州事,有自城中逃歸者,悉宥訪得虛實以告,諸將用其言。盜平,知方、汾二州,後知隆徳府,以不降金死節,欽宗悲悼之,贈述古殿學士,召其子宗慰撫之曰:「卿父,今之廵遠也」。
125
張哿初名駕,字安時,沙縣人,熈寧九年登第。徽宗朝,宗子博士改太常博士,賜對,擢監察御史。大臣有議作,然哿請付將作監民齋宮,以宦者董役畿縣,騷 不得 ,在京百司俱●臺察,而閤門、殿中監多嬖比,他司從獨不 怙寵者無 。哿請●、臺察 之未踰月,輒復故。哿請罷,徙工部員外郎、知興化軍,召還,再除知信州,以工部郎中知廣濟軍卒。張敦義字行可,建寧人。紹興甲戌第進士,授醴陵尉,以清㢘稱。調衡州司理,多所平反,有尉獲盜,未應賞格,乃羅織平民以充數。敦義被憲檄,閱實廉,得其狀。憲與尉同里,諷使茍同,不從。憲怒,欲劾之,敦義毅然曰:「天可欺乎!吾寧以一官易數人命乎?」平民竟獲免。
126
張慤樂壽人,元祐中進士,累遷龍圗學士、計度都轉運使。高宗為大元帥,諸道勤王,慤飛輓踵道以便冝為北京留守、馬步軍都總管,聞二帝北廵狩,極論中原不可一日無君,建炎初,同知樞宻院事,在朝諤諤有大臣節,及卒,上念之曰:「古之遺直也!」賜諡忠穆。
127
張文之,字子經,樂平人,中書舎人顯之子。初通判●州,金兵至守,孔福謀夜逸,文之曰:「果爾輕動,奈一城何!」自提兵出,登橫澗山,與敵持十餘日,經二十餘戰,無外援,力不能支,具袍笏東望拜曰:「彼衆我寡臣,惟有一死被敵執送燕山,欲授以官,義不屈,囚之土窟,且曰:「吾世受宋恩,其忍負國!」敵重之,稍寛桎梏。後王忭申和議,見文之羈苦狀,為請於酋,得一家書附忭,還奏,當宁悼嘆,月給恤其家,官其子孝忠。
128
張璉貴池人,篤於孝友,歴數邑治劇有聲,後知鳯州,卒,其父洵嘗為獄吏,毎闔戸黙思,為囚平反四十年如一日,以璉貴,累封朝奉大夫,卒年八十六,人以為隂徳之報
129
張漢卿桐城人,監興國軍筦庫,與太守論事不合,即和陶潛歸,去來辭歸。隠三十年後,宰相趙汝愚特薦之。
130
張著知臨江軍,政事嚴明,吏民畏服,時兵荒之餘,鮮服儒業,著建學舎,為文以勸誘之,士因知學張叔夜耆孫少喜言兵,歴知陳留襄城縣,海州宋江起河朔,叔夜誘擒其副,江乃降。靖康中,金人南下,為都總管,率二子伯奮、仲熊,舉兵勤王,轉戰至都,累遷簽書樞宻院,連日與金人大戰,斬其二貴將,城䧟被創,猶父子力戰,車駕北狩,叔夜從至白溝,死之,諡曰忠文。
131
張克戩耆曽孫,第進士,累官知汾州。金人攻汾克,戩畢力捍禦,久之,召令民兵曰:「吾不忍負國家辱父祖,愿與此城終始,以明吾節」。衆皆泣,對曰:「願盡死聽命」。屢敗金人,而援兵不至,城䧟,率衆巷戰,歸索朝服南向拜,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事聞,贈延康殿學士。
132
張克公克戩從弟,起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嘗論蔡京罪,京衘之,欲以銓綜稽遲中。克公既又擿其初貢舉事,帝以為所取得人,不問也。卒,贈知政殿學士。
133
張舜民,字芸叟,新平人。善為文中進士,為襄樂令,上言新法不便。元祐初,司馬光薦其才器秀異,剛直敢言,召為監察御史,出知陜、潭、青三州,後為吏部侍郎,坐元祐黨商州安置,自號浮休居士。
134
張玘澠池人。建炎中,以家財募兵以屬翟興,金兵渡河,玘禦之白浪口。金將取商州,玘佐統制董先禦之,九戰九㨗,累功遷唐州馬步軍副總管。又從岳飛復西京六州。平湖賊與金人戰于海州,中流矢卒。孝宗命祠于戰所,子世雄,歿于符離之戰。
135
張澄紹興八年,以右朝請大夫、集英殿修撰、知建康府,改知臨安府,上將還臨安,澄先徃措置,陞徽猷閣待制。時臨安守臣任同京邑,而澄有治劇之才,甚有時譽,澄言:「臨安古都㑹,引江為河,支流於城之內,外交錯而相通,舟楫往來,為利甚博,歳乆湮塞,民頗病之,急行開濬」。從之,除戶部侍郎。紹興十四年,以龍圗閣學士、右軍奉大夫、知紹興府,再知臨安,改知溫州。
136
張伯麟慶符,當塗人,少強學,不妄言笑,長以氣豪里中,毎慕古人竒節,人未之知也。紹興初,以明經入太學,毅然詬面,直人短長,同舎生憚之。當是時,秦檜主和議,百執事相戒以言伯麟覩時事,常憤之,因題齋壁云:「夫差而忘勾踐之殺而父乎?同舎生見之大駭,請杇其壁,毋令諜者知,事聞累君不淺,伯麟曰:大丈夫一死,茍得所無懼也」。檜方文致太平,元夕,都市張燈,伯麟出遊,過中貴人白諤門,見籠燈盛設,取筆題其上,如齋壁所書。秦檜聞,下伯麟於獄,箠楚無全膚,流吉陽軍。檜死,伯麟生還,不知所終。
137
張子修字徳夫,父防禦使勲,開封人。建炎隨張魏公入蜀,生於簡池,受遺澤入仕,因任石門酒官,遂卜築以居,歴福建漕司,淮遣知襄陽穀城縣、東南正將、江西路分都監,所至以才能稱名,公交薦之,擢知施州,任滿,除浙東兵鈐,陞副總管。修雅志泉石,力丏垂車,歸葺故園,觴詠自適,壽八十六終。
138
張震,字嗣之,休寧江潭人。少孤,志讀書。乾道五年,登進士第,主仁和簿。分教臨川,與象山諸公講明義理。宰當塗縣,剖析民訟,編類成書,有聽詞類藁十二冊。趙忠定公汝愚尤加器重,召審察,尋以疾卒。子㑹,博聞強記,登紹興元年,第尉饒之鄱陽,調金陵,紏曹時、丘崇為帥吏,胥側足㑹,不肯詭隨,平反甚衆。任滿不復出仕,家居十餘年,卒。㑹子軫、輔俱登第。
139
張祁晉彥,歴陽人,以兄邵使敵恩補官,祁負氣高義,工詩文,趙鼎、張浚皆器遇之,與胡寅交最善,時秦檜疑之,㑹其子孝祥舉進士第一,誣祁以罪付大理,檜死獲免,累遷直秘閣,為淮南轉運通判,諜知敵謀叛,監祁屢以聞于朝,且峙粟閲兵為備,甚宻言者以張皇生事論罷之。明年,敵果大入冦祁,以孝祥仕寖顯,不復干進,卜居蕪湖,築其堂曰「歸去來」。祁為人謙恕,居官廉靜有守,喜吟詩,清麗和雅,有劉白風格,雜以選體,晚嗜禪學,號「總得翁」,以夀終,有文集若干卷。子孝祥、孝章。
140
張次䕫字和仲,大年子,以䕃補福州理掾,部使者攝州事,以私意撓獄,堅持不可,使者不能奪,帥相陳俊卿薦之,遷西安令、通判興國軍,郡多私鑄大冶尤甚,守用幕官捕冶,峻急,擾及平民,次䕫爭不聴,已而守果以激變致盜嘯聚,敗去人服。次䕫明後,奉祠里居,適歳小歉,查源洞亂變,倡次,䕫請於宰,遣兵掩捕,不聽,乃走報郡守,隨檄次䕫,集鄉民之材武者,斬獲數級,賊退,鄉人建生祠,且為之立碑。
141
張次卨字寛夫,次䕫弟,以父䕃補官,調建昌令,以督造軍器,進一秩,任滿,倅南雄,知南劒,州陛辭,論州縣科罰苦民事,既到官,治績為諸郡最,諸司論薦,召對,論福建配鹽損民,稱旨,擢知徽州,改知邕州。歴講馬政,㑹徼外蠻蜃交爭,次卨視事三日,即單騎渡江,面慰撫之,於是盡得良馬,夷俗亦安,以疾丏祠,卒。
142
張宋卿恭父,博羅人。以《春秋》魁南省,擢紹興初進士第,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正色立朝,權貴欲納者謝絶之,由是名重縉紳,終肇慶守。
143
張弼、仙遊人精於易,推明象數出乎自得,隠居不仕,賜號葆光處士。張縝金壇人,建炎中守揚州,金兵進圍城,朝廷恐縝力不能支,許退保鎭江。縝堅不動,弗顧其家,後城潰,及妻子皆死之。
144
張宗顔延安人,父吉為涇原將,解宣威城圍,死之。宗顔補官,累遷崇信軍承宣使。劉豫入冦,顔自泗州,為張後繼,遇劉猊,大破之,卒贈節度使,諡壯敏。
145
張孝祥,字安國,烏江人。父祁,與胡寅厚秦檜憾寅,下祁大理獄,後得免。孝祥讀書一過目不忘,文章俊逸,尤工翰墨。紹興中,進士第一,累官集英殿修撰,歴知平江、靜江、荆南,皆有聲績。及卒,孝宗惜之,有「用才不盡之歎。
146
張孝伯和州人。隆興間進士,官至叅知政事。時韓侂胄當國,孝伯勸弛偽學黨禁,一時賢人貶斥者得漸還故職。子即之,以父恩授承務郎,累官司農寺丞,知嘉興,以直秘閻致仕,能書聞天下,金人得其翰墨,重之如寶
147
張大經,南城人。紹興中進士,知龍泉、儀眞,俱有善政,孝宗召拜御史,嘗論中人不一,薦士以傷士,風言皆切直,風采振揚,官至禮部尚書,卒,諡簡肅。
148
張所青州人。舉進士第,歴官監察御史。高宗即位,遣所按視陵寢。還,上疏論還京五利,又條上兩河利害,及言黃潛善奸邪,謫江州安置。後李綱薦為河北招撫使,所方招來豪傑,而李綱罷相,遂落職嶺南安置。
149
張俊伯英,成紀人,好騎射,負才氣。政和中,以討河朔羣冦,為都指揮使。靖康中,以隊將擊金人于太原,金人圍汴,俊勒兵勤王,高宗擢後軍統制,平苗、劉之變,累遷太僕、燕國公。
150
張子蓋字徳高,俊從子。父宏,從俊軍河下,金人破開徳府,宏戰死。子蓋初從世忠討苗傳,又從俊擊劉猊,又大敗金人于柘臯、海州,累官安徳軍節度,鎭江都統。孝宗初立,授撿校少保、淮東招撫使,卒,贈太尉,諡恭莊。
151
張九成,字子韶,錢塘人,年十四,鄉貢辟雍,從楊時學。紹興初,以直言對䇿,上及兩宫,下及閹寺,忠憤激烈,無所顧避,仕至禮部侍郎,以與秦檜議論不合,謫居南安軍,後起知溫州,贈太師、崇國公,諡文忠。
152
張潤之伯誠,金華人,尚禮好義,篤實清介,専心問學,避地長山,摘其幽勝為十詠,一時名公咸賡詠之。元黃溍嘗為之跋,謂其「㣲言奧旨,世莫得聞,尚賴此詩之存」,其高風雅韻,猶可概見云。張憲道陵之後,紹聖初,以武力絶倫中選為博興巡檢,募兵復衢州,劉光世尚其功,拜武義大夫。後迎高宗于濟南,拜武憲大夫、江南東路副總管,沒于陣,官其二子。
153
張彛憲字季常,博學多聞,三與計偕,不利絶意功名,放懐林壑,與楊文公世親,咸平初,文公自括蒼解印趨朝,凡兩造其居,因以詩贈云:「疉巘參差翠,遶門雕梁賀燕自成羣,割雞日夕期,嘉客種竹寒暄對此君且向東臯輸黍稷,便應北闕降,●曛,子眞謾說耕巖石,不奈聲名四逺,聞文公移詩入京,遍謁貴遊,咸為屬和,文公復作序,引有曰:「千里寄題豈人遐,而室逺七閩。傳誦盡玉,振以金聲,誠足為吾黨之美談,寧獨光幽人之肥遯」。其子泌,祥符八年進士,累官至刑部尚書。
154
張浚,字徳遠,咸子登進士,高宗時,累官右僕射、兼知樞宻院事,嘗平苗、劉之亂,攘郤勍敵,招降劇盜,能使將帥用命,始終不主和議,為秦檜所惡,所著有《五經解》及雜說、文集奏議》。孝宗封魏國公,卒,諡「忠獻。
155
張栻敬夫,浚子頴悟,夙成,以古聖賢,自期許除直秘閣,後開府治戎,栻內贊宻,謀外叅,庻務間以軍事入奏,孝宗異其對,召為吏部侍郎,毎召對,皆修身力學、畏天恤民等事,後知江陵府,卒,諡曰宣。所著《論孟》、《太極》諸書,學者稱為南軒先生,淳祐初,從祀孔子廟庭。
156
張枃,浚次子,以父恩累官知袁、衢二州,有能稱,提舉湖北,常入奏事,孝宗甚喜,累遷戸部侍郎。光寧朝,積官至端明學士、知建康府。枃天分高爽,吏材敏給,治郡有能聲,累官直秘閣,在朝屢陳諫疏,有祖父風。
157
張惟孝襄陽人。通《春秋》,工騎射,江陵宣撫姚希得羅致之,乃請空名帖三十以還,逾旬,與三十騎俱擁甲士五千至,部伍嚴肅,希得大喜。時鼎、澧五州危甚,于是擊皷耀兵數日,衆至萬人,數戰俱捷,江上平,制使呂文徳招之,不就而遁,物色之不可得。
158
張閣臺卿,河陽人,大觀四年,以龍圗閣學士知杭州。杭久闕守,郡事廢弛,閣經理有叙首去,惡少之為民害者,召為兵部尚書,閣初出守杭,思所以固寵,辭日,乞自領花石網,事應奉由是滋熾云。
159
張邵烏江人,登上舎第,建炎中,以直龍圖閣使金,議論不屈,留敵中十餘年而歸,陞秘閣修撰,後知池州,卒,贈少師。有文集》十卷。子孝曽後亦以出,使沒于金
160
張希紹,福安人,遊學京師,建炎間,倡義集河南兵,敗金人於平陽軍,授郎官和義、成調秭歸縣尉。張叔振振之,長溪人。乾道中進士,弱冠橫經講授,狀元,木待問嘗師事焉,一時衣冠之士多出其門。累官知浦城縣,通判岳州。入朝,四遷為太府丞。凡三登對,所言皆當世急務,上深嘉納,而一時權貴多忌之。出知信州,卒。祠于學所,著有奏疏詩文。
161
張翰雲卿,號坎翁,寧徳人,以學行為郷先生,高頥、余復,皆其高弟也。乾道問舉進士,居官涖民,所至有聲,年七十,致仕歸。所著有《觀過録》三十四篇。
162
張䕫海陽人,政和中進士,為茂名令,辨民寃獄,太守致疑,䕫投告身去,太守勉留之,諸司列薦為南中清介,惟䕫一人,高宗賜璽書勉勵,後通判亷州,秋毫無取,其子昌裔,亦通判容州,父子並以清節聞。
163
張炳明叔,和雅端靜士人愛敬之。少有竒疾,在太學,師事蜀士史載之,極醫方之妙。暨歸鄉里,推心究物,無問貧富貴賤,有謁必往視之,不避寒暑,全活不可勝計。鄉人徳之,耆學能文,老而不倦。同郡名士魏掞之,稱曰太古之遺民」。歴仕蘄水簿、澧州録參,致仕,卒,年九十。
164
張良裔景先,寧化人,篤好程氏之學,建炎中第,調臨川簿,不就,郡守高其行,復辟為武平丞。㑹盜起,良裔單騎造賊壘,諭以禍福,賊皆感泣而散。
165
張錤,字深父,秦之三陽人也。父宗元,敷文閣待制。錤以恩任承事郎,歴兩浙轉運幕,委明州造船。人或唁其非勳伐所宜,處錤謝曰:「晁以道先生,所嘗為也,吾處之懼弗稱,敢薄之耶?」訖代去,不以卑冗怠事,時屬文辭見志,然未嘗妄出以示人。所居帷屏壁門,皆有銘以自警。
166
張彬戎州人以上舎登第,留張浚幕。富平之役,彬以十二事諫浚,不從去,通判瀘州。曲端之死,彬以書與浚明端非反者。
167
張孝直英甫,臨川人。性孝友,恬於利欲,受學象山之門,信所自見,所據者實有《易》、《書》、《詩》、《語》、《孟》、《中庸口義五十餘篇,心所未安,雖伊、洛諸儒議論亦不苟同。領袖郡學,誘掖後進,士論翕然歸重。與章從軒、蔡介軒講論,終日忘倦,多所發明。卒年七十七。所著又有《要言》、《渾象原意、雜詩》等藏于家。
168
張日用知徳清軍,大旱,民有爭水者,日用曰:「今為汝借水三寸,三日內還汝」。乃於水中刻表為記,日用即詣一廟,為文具述,借水事,立廟中以俟,即日大雨,使人視其表,果及三寸而止。
169
張守晉陽人,崇寧進士,建炎初為御史中丞。嘗上疏言:「陛下處宮室之安,則思二帝、母后穹廬毳幕之居,享膳羞之奉,則思二帝、母后羶肉酪漿之味」。言極激切。遷翰林學士、知制誥,尋除參知政事。卒,諡文靖」。
170
張磻福州人。嘉定進士,累官國子監祭酒,後以端明殿學士、同知樞宻院事兼叅知政事,進封長樂郡公,致仕,卒,贈少師
171
張威成州人,仕為利州副都統制,屢立竒功,嘉定中官,終揚州觀察使。威初在行伍,以勇見稱,進充偏禆,毎戰輒克,毎臨陣戰酣,則精采愈奮,金人聞其名,畏憚之。
172
張洽,字元徳,清江人,從朱熹學。嘉定初,舉進士,歴官州縣,有善政,累遷著作佐郎、直秘閣。平生用力于敬居,閒不言朝廷事,或因災變,輒顰蹙不樂,及聞一君子進用,則喜見顔色。所著有《春秋集傳》、《續通鑑長編》。
173
張愈郫人有大志,慶元初,上書言「請使契丹,令外夷相攻,以全中國之勢,除校書郎,願以授父顯忠而隠于家。後召不應而歸,杜門著書,未就,卒。妻蒲氏,賢而有文,自為誄。
174
張師禹字虞佐,天資耿介,不茍合,不求仕進,從之逰者,莫不敬畏,號鄉先生,其猶子贍於財,先生病且沒,必使作關,約析戸籍,猶子願推已産附益之,先生毅然不受一金,及屬纊,士友張具贍來視疾,先生指心示之曰:「血氣枯竭矣!」而一㸃不動」。言訖溘然而逝。
175
張忠恕,字行父,右僕射浚之孫,開禧末,入為籍田令,屬太廟鴟吻,為雷雨所壊,神主遷御,忠恕因輪對,請廣言路,通下情,寧宗嘉納。嘉定五年,遷太府丞,出知湖州。魏了翁嘗勉忠,恕以植立名節無潰家聲,及是歎曰:「忠獻有後矣!」又因論對,孝宗言之曰:「當求曉事之臣,不求辦事之臣,欲求仗節死義之臣,必求犯顔敢諫之臣」。語益剴切,忠恕自知不為時所容,力請外補,遂以直秘閣知贑州。
176
張虙,字子宓,慈谿人。唐建中宰相鎰之裔。習《詩》、《易》,工詞賦。登慶元進士,教授臨江樓,宣獻見而器之,俾淑族子弟暨為翰林學士,復舉以自代,為浙東安撫使。時金將亡,上疏言:「昔聞其衰則喜,今聞其衰則懼,蓋雖足偷一時之安,而所當深防者,實在於自治」。遷秘書丞兼下府教授,以疾,出守南康郡。性澹泊,奉祠居家。端平元年,太子遴選經筵官,以國子司業兼侍講,召虙講《月令》,至孟秋,决疑訟,反覆數百言,復成《月令》二十二卷以進。陞國子祭酒、工部侍郎,龎眉冠,帶諸生望之肅如也。壽八十卒,諡文靖。
177
張讜端平間,知徳興縣,縣人頌之曰:「張侯、張侯,敷政優游,農樂其業,禾麥有秋」。張汴朝宗,少客丞相呉潛兄弟門,出入荊閫,歴年明習韜略。潛兄弟既失勢,廢斥者十餘年。度宗時,文天祥起兵,辟為祕閣修撰,領廣東提舉,督府叅謀左右幕府,知無不為,空坑兵敗,為亂兵所殺,處置使鄒●得其屍,葬之。
178
張伯淳師道,少舉童子科,以父任銓,受廸功郎、淮隂尉,改揚州司戸叅軍,尋舉進士,監臨安府都稅院,陞觀察推官,除太學録,入元,至元二十三年,又改授杭州路教授,累陞翰林直學士,進階奉訓大夫,有文集藏于家,明決,景亮,仕河東宣慰司副使,持正守法㫁獄, ,人稱為神明張恪金壇人,性孝友,居母喪,祥禫,逾年不御酒肉,有甘露、白鵲之祥。
179
張志道嘉熈間,求直言,上封事,言建儲遷都之事。宋亡,閉門著書,家貧,衣食不給,處之泰然。所著有《易傳》等書。
180
張孝忠淮人。徳祐初,呂文煥導元兵東下,呂師䕫與武萬戸分定江東地,知信州謝枋得走入安仁,調孝忠逆戰團湖坪,矢盡,揮雙刀擊殺百餘人,前軍稍卻,後軍繞出孝忠後,衆驚潰,孝忠中流矢死。
181
張珏鳯州人,從軍釣魚山,以戰功累官中軍都統制,人號「虓將」。寶祐末,元兵圍合州,珏與王 協力戰守,攻之,九月,不能下。德祐初,陞四川,置制使粮盡,元遣人說降,不聽。城破,巷戰不支,東走涪,被執至安西,自經死。珏魁雄有謀,善用兵,出竒設伏,算無遺䇿。
182
張慶之子善,其祖以武職入官,從建康徙吳。父明,字子聰,氣岸竒偉。慶之少有志操,為舉子業,逮長棄不習,出入經史百氏,精思積慮,擬太●作《測靈》,又撰孔孟衍語,絶意仕進,好為山水之游,著《虎丘賦》,因號《海峰野逸》。倣五柳先生作《海峰遺民傳》,以伯夷、蔣詡、陶潛、司空圗自況,且謂沈冥似海,峻厲似峰,時人稱其狷介。初,文天祥知平江,慶之齒諸生 國亡集,杜詩備述。天祥平生大節有《續胡文編》三卷,并闕老子注,測靈衍語 㑹 史
183
張雲吉州人,嘗為敢勇將。文天祥師入衛,及天祥以使命被執,雲引兵自婺。  取下 道歸時吉州。 降雲謀闕。
184
張康湘潭人,早孤力學,旁通術數,江萬里闕推重之,辟置幕下。宋亡,隠衡山。 中皆 丞崔彧祀南嶽就訪,隠逸具以遇召試所學大騐,授著作佐郎禮。 遷上都親 ,秘書監丞
185
張山翁字君夀,其先普州人,景定三年進士,徳納元年,為荆湖宣撫司幹官,鄂守張晏然, 欵山,翁以書讓之,晏然既降,山翁被執,鵠降不屈,行省官賈思貞義之,貸不殺,後居 山,聚徒教授而終。所著有《南紀》、《緇林藏》、《雲山相鋤》諸篇。
186
張鏜,衡山人,僕射浚之後。益王立,詔天下勤王。鏜起兵衡山,移檄安化、新化諸獠,得民兵數千。文天祥率兵出領,相與接應。既而兵敗被執,元叅政崔斌欲降之,鏜罵曰:「今日降而死,無以見我祖魏公於地下」。斌命述起兵本末,鏜奮筆斥罵千百言,斌怒,殺之。
187
張世傑,范陽人,少從張柔戍杞,有罪,遂奔宋。吕文徳召為小校,累官至保康軍節度使、知平江,召入衛,元兵至臯亭山,遣使說降,世傑斬其使。及衛王駐崕山,元張●範得世傑甥韓,使招之,世傑不聽。●範攻崕山,陸秀夫抱衛王投水死。世傑以小舟奉楊太后,脫去,欲求趙氏立之,遇颰風,世傑仰天呼曰:「天不欲存趙祀,則風覆吾舟!」舟遂覆。
188
張貴度宗時,襄陽被圍,張貴既抵襄,襄帥呂文煥力留共守。貴恃其驍勇,欲還郢,乃募二士能伏水中,數日不食,使持蠟書赴郢求援。貴戰已困,出于不意,殺傷殆盡,身被數十創,力不支,見執,卒不屈,死之。
189
張順度宗時為民兵部將。襄陽受圍五年,順竭力捍禦,收軍失順。越數日,有浮屍遡流而上,被介胄,執弓矢,直抵浮梁,視之順也,身中四鎗六箭,怒氣勃勃如生。諸軍驚以為神,結冡歛屍葬,立廟祀之。
190
萬姓統譜卷三十九
URN: ctp:ws26887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