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周易集解卷三

《周易集解卷三》[View] [Edit] [History]

1
《序卦》曰: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也。
2
鄭玄曰:訟,猶爭也,言飲食之會恆多爭也。
3
坎下乾上。訟:有孚,
4
干寶曰:訟,離之游魂也。離為戈兵,此天氣將刑殺,聖人將用師之卦也。訟,不親也。兆民未識天命不同之意。
5
荀爽曰:陽來居二,而孚於初,故曰「訟有孚」矣。
6
窒惕,中吉,
7
虞翻曰:遁三之二也。孚謂二。窒,塞止也。惕,懼二也。二失位,故不言貞。遁將成否,則子弒父,臣弒君。三來之二,得中;弒不得行,故「中吉」也。  終凶。
8
虞翻曰:二失位,終止不變,則入于淵,故「終凶」也。
9
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10
侯果曰:大人,謂五也。斷決必中,故「利見」也。訟是陰事,以險涉險,故「不利涉大川」。
11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
12
盧氏曰:險而健者,恒好爭訟也。  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
13
蜀才曰:此本遁卦。
14
案:二進居三,三降居二,是剛來而得中也。
15
終凶,訟不可成也。
16
王肅曰:以訟成功者,終必凶也。
17
王弼曰:凡不和而訟,無施而可,涉難特甚焉。唯有信而見塞懼者,乃可以得吉也。猶復不可以終,中乃吉也。不閉其源,使訟不至,雖每不枉,而訟至終竟,此亦凶矣。故雖復有信,而見塞懼,猶不可以為終,故曰「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凶」也。無善聽者,雖有其實,何由得明。而令有信塞懼者,得其中吉,必有善聽之主焉。其在二乎?以剛而來,正夫群小,斷不失中,應其任矣。
18
案:夫為訟,善聽之主者,其在五焉。何以明之?案爻辭:九五:訟,元吉。王氏注云:處得尊位,為訟之主,用其中正,以斷枉直。即《彖》云:利見大人,尚中正,是其義也。九二《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自下訟上,患至掇也。九二居訟之時,自救不暇。訟既不克,懷懼逃歸,僅得免其終凶禍,豈能為善聽之主哉!年代綿流,師資道喪,恐傳寫字誤,以五為二,後賢當審詳之也。
19
利見大人,尚中正也。
20
荀爽曰:二與四訟,利見於五。五以中正之道,解其訟也。
21
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
22
荀爽曰:陽來居二,坎在下,為淵。
23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
24
荀爽曰:天自西轉,水自東流,上下違行,成訟之象也。
25
君子以作事謀始。
26
虞翻曰:君子謂乾。三來變坤,為作事。坎為謀。乾知大始。故「以作事謀始」。
27
干寶曰:省民之情,以制作也。武王故先觀兵孟津,蓋以卜天下之心,故曰「作事謀始」也。
28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29
虞翻曰:永,長也。坤為事,初失位,而為訟始,故「不永所事」也。小有言,謂初四易位成震,言三食舊德,震象半見,故「小有言」。初變得正,故「終吉」也。
30
《象》曰:不永所事,訟不可長也。雖小有言,其辯明也。
31
盧氏曰:初欲應四,而二據之。蹔爭,事不至永。雖有小訟,訟必辯明,故「終吉」。
32
九二:不克訟,歸而逋。
33
虞翻曰:謂與四訟,坎為隱伏,故「逋」乾位剛在上,坎濡失正,故「不克」也。
34
其邑人三百戶,無眚。
35
虞翻曰:眚,災也,坎為眚,謂二變應五。乾為百,坤為戶;三爻,故三百戶。坎化為坤,故「無眚」。
36
《象》曰:不克訟,歸逋竄也。
37
荀爽曰:三不克訟,故逋而歸。坤稱邑。二者,邑中之陽人。逋,逃也,謂逃失邑中之陽人。
38
自下訟上,患至掇也。
39
荀爽曰:下與上爭,即取患害,如拾掇小物而不失也。坤有三爻,故云「三百戶,無眚」。二者,下體之君。君不爭,則百姓無害也。
40
六三:食舊德,貞厲,終吉。
41
虞翻曰:乾為舊德。食謂初。四二已變之正。三動得位,體噬嗑食。四變食乾,故「食舊德」。三變在坎,正危貞厲,得位二,故「終吉」也。
42
或從王事,無成。
43
虞翻曰:乾為王。二變否時,坤為事,故「或從王事」。道無成而代有終,故曰「無成」。坤三同義也。
44
《象》曰:食舊德,從上吉也。
45
侯果曰:雖失其位,專心應上,故能保全舊恩,食舊德者也。處兩剛之間,而皆近不相得。乘二負四,正之危也。剛不能侵,故「終吉」也。
46
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
47
虞翻曰:失位,故「不克訟」。渝變也。不克訟,故復位。變而成巽,巽為命令,故「復即命渝」。動而得位,故「安貞吉」。謂二已變坤安也。
48
《象》曰:復即命渝,安貞吉,不失也。
49
侯果曰:初既辯明,四訟妄也。訟既不克,當反就前理。變其詔命,則安靜貞吉而不失初也。
50
九五:訟,元吉。《象》曰:訟,元吉,以中正也。
51
王肅曰:以中正之德,齊乖爭之俗,元吉也。
52
王弼曰:處得尊位,為訟之主。用其中正,以斷枉直。中則不過,正則不邪,剛則無所溺,公則無所偏。故「訟,元吉」。
53
上九:或錫之鞶帶,
54
虞翻曰:錫謂王之錫命。鞶帶,大帶。男子鞶革。初四已易位,三二之正,巽為腰帶,故「鞶帶」。
55
終朝三褫之。
56
虞翻曰:位終乾上。二變時,坤為終。離為日,乾為甲。日出甲上。故稱「朝」。應在三,三變時,艮為手,故「終朝三褫之」。使變應已,則去其鞶帶。體坎乘陽,故象曰「不足敬也」。〇
57
侯果曰:褫,解也。乾為衣、為言,故以訟受服。〇
58
荀爽曰:二四爭三,三本下體,取之有緣。或者,疑之辭也。以三錫二,於義疑矣。爭競之世,分理未明,故或以錫二。終朝者,君道明。三者,陽成功也。君明道盛,則奪二與四,故曰「終朝三褫之」也。鞶帶,宗廟之服。三應於上,上為宗廟。故曰「鞶帶」也。〇
59
翟玄曰:上以六三錫下三陽,群剛交爭,得不以讓,故終一朝之間,各一奪之,為三拕。
60
《象》曰:以訟受服,亦不足敬也。
61
虞翻曰:服謂鞶帶。終朝見褫,乾象毀壞。故「不足敬」。
62
《九家易》曰:初、二、三、四皆不正,以不正相訟,而得其服,故「不足敬」也。
63
《序卦》曰: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
64
崔覲曰:因爭必起眾相攻,故受之以師也。
65
坎下坤上。師:貞,丈人吉,無咎。
66
何晏曰:師者,軍旅之名。故《周禮》云:二千五百人為師也。
67
王弼曰:丈人,嚴莊之稱,有軍正者也。為師之正,丈人乃吉。興役動眾,無功則罪,故「吉」乃「無咎」。
68
陸績曰:丈人者,聖人也。帥師未必聖人,若漢高祖、光武應此義也。
69
崔覲曰:《子夏傳》作大人,並王者之師也。
70
案:此《彖》云:師,眾。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故老子曰: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由是觀之,則知夫為王者,必大人也,豈以丈人而為王哉!故,《乾·文言》曰:夫大人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先天而天不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不違,而況于人乎!況於行師乎!以斯而論,《子夏傳》作大人,是也。今王氏曲解大人為丈人,臆云「嚴莊之稱」,學不師古,匪說攸聞,既誤違於經旨,輒改正作大人明矣。
71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
72
虞翻曰:坤為眾,謂二失位,變之五,為比。故「能以眾正「,乃「可以王矣」。
73
荀爽曰:謂二有中和之德,而據群陰,上居五位,可以王也。
74
剛中而應,行險而順,
75
蜀才曰:此本剝卦。案:上九降二,六二升上,是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也。
76
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
77
干寶曰:坎為險,坤為順,兵革刑獄,所以險民也。毒民於險中,而得順道者,聖王之所難也。毒,荼,苦也。五刑之用,斬刺肌體,六軍之鋒,殘破城邑,皆所以荼毒奸凶之人,使服王法者也。故曰「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毒以治民,明不獲已而用之,故於彖象六爻,皆著戒懼之辭也。
78
吉又何咎矣。
79
崔覲曰:剛能進義,中能正眾,既順且應,行險戡暴,亭毒天下,人皆歸往而以為王,「吉又何咎矣」。
80
《象》曰:地中有水,師。
81
陸績曰:坎在坤內,故曰「地中有水」。師,眾也。坤中眾者,莫過於水。
82
君子以容民畜眾。
83
虞翻曰:君子謂二。容,寬也。坤為民眾,又畜養也。陽在二,寬以居之,五變執言時,有頤養象。故「以容民畜眾矣」。
84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85
案:初六以陰居陽,履失其位,位既匪正,雖令不從。以斯行師,失律者也。凡首率師出必以律,若不以律,雖臧亦凶。故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86
《九家易》曰:坎為法律也。  九二: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87
《九家易》曰:雖當為王,尚在師中,為天所寵,事克功成。故「吉,無咎」。二非其位,蓋謂武王受命而未即位也。受命為王,定天下以師。故曰「在師中,吉」。
88
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89
荀爽曰:王謂二也。三者,陽德成也。德純道盛,故能上居王位,而行錫命,群陰歸之。故曰「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90
案:二互體震,震木。數三,王三錫命之象。《周禮》云:一命受職,再命受服,三命受位,是其義也。
91
六三:師或輿尸,凶。
92
虞翻曰:坤為尸,坎為車多眚。同人離為戈兵,為折首:失位乘剛無應,尸在車上,故「輿尸,凶」矣。
93
象》曰:師或輿尸,大無功也。
94
盧氏曰:失位乘剛,內外無應,以此帥師必大敗。故有輿尸之凶,功業大喪也。
95
六四:師左次,無咎。
96
荀爽曰:左謂二也,陽稱左。次,舍也。二與四同功,四承五,五無陽,故呼二舍於五,四得承之,故「無咎」。
97
《象》曰:左次無咎,未失常也。
98
崔覲曰:偏將軍居左。左次,常備師也。師順用柔,與險無應,進取不可,次舍無咎,得位故也。
99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無咎。
100
虞翻曰:田謂二。陽稱禽。震為言。五失位,變之正,艮為執。故「利執言,無咎」。
101
荀爽曰:田,獵也。謂二帥師禽五,五利度二之命,執行其言,故「無咎」也。
102
案:六五居尊失位,在師之時,蓋由殷紂而被武王擒於鹿臺之類是也。以臣伐君,假言田獵。六五離爻,體坤,離為戈兵,田獵行師之象也。
103
長子帥師,
104
虞翻曰:長子謂二,震為長子,在師中,故「帥師」也。
105
弟子輿尸,貞凶。
106
虞翻曰:弟子謂三。三體坎。坎震之弟而乾之子,失位乘陽,逆,故「貞凶」。
107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
108
荀爽曰:長子謂九二也。五處中應二,二受任帥師,當上升五。故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  弟子輿尸,使不當也。
109
宋衷曰:弟子謂六三也。失位乘陽,處非所據。眾不聽從,師人分北,或敗績死亡,輿尸而還,故曰「弟子輿尸」。謂使不當其職也。
110
上六:大君有命,
111
虞翻曰:同人,乾為大君巽為有命。
112
干寶曰:大君,聖人也。有命,天命也。五常為王位,至師之家,而變其例者。上為郊也。故易位,以見武王親征,與師人同處於野也。離上九曰:王用出征,有嘉折首。上六為宗廟,武王以文王行,故正開國之辭於宗廟之爻,明已之受命,文王之德也。故《書·泰誓》曰:予克紂,非予武,惟聯文考無罪。紂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無良。開國,封諸侯也。承家,立都邑也。小人勿用,非所能矣。
113
開國承家,
114
虞翻曰:承,受也。坤為國。二稱家。謂變乾為坤,欲令二上居五,為比,故「開國承家」。
115
荀爽曰:大君,謂二。師旅已息,既上居五,當封賞有功,立國命家也。開國,封諸侯。承家,立大夫也。
116
宋衷曰:陽當之五,處坤之中,故曰「開國」。陰下之二,在二承五,故曰「承家」。開國,謂析土地以封諸侯,如武王封周公七百里地也。承家立大夫,為差次立大夫。因采地名,正其功勳,行其賞祿。
117
小人勿用。
118
虞翻曰:陰稱小人,坤虛無君,體迷復凶,坤成乾滅,以弒君,故「小人勿用」。
119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
120
虞翻曰:謂五多功,五動正位,故「正功也」。
121
干寶曰:湯武之事。
122
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123
虞翻曰:坤反君道,故「亂邦也」。
124
干寶曰:楚靈、齊閔,窮兵之禍也。
125
《序卦》曰: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126
崔覲曰:方以類聚,物以群分,人眾,則群類必有所比矣。上比相阿黨,下比相和親也。相黨則相親,故言比者比也。
127
坤下坎上。比:吉。
128
虞翻曰:師二上之五,得位,眾陰順從,比而輔之,故「吉」。與大有旁通。
129
《子夏傳》曰:地得水而柔,水得土而流,比之象也。夫凶者生乎乖爭,今既親比,故云「比吉」也  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凶。
130
干寶曰:比者,坤之歸魂也。亦世於七月,而息來在已。去陰居陽,承乾之命,義與師同也。原,卜也。《周禮》三卜,一曰原兆。砷德變化,反歸其所,四方既同,萬國既親,故曰「比吉」。考之蓍龜,以謀王業,大相東土,卜惟洛食,遂乃定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德善長於兆民,戩祿永於被業,故曰「原筮元永貞」。逆取順守。居安如危,故曰「無咎」。天下歸德,不唯一方,故曰「不寧方來」。後服之夫,違夭失人,必災其身故曰「後夫凶」也。
131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
132
崔覲曰:下比於上,是下順也。
133
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
134
蜀才曰:此本師卦。
135
案:六五降二,九二升五,剛往得中,為比之主。故能原究筮道,以求長正,而「無咎」矣。
136
不寧方來,上下應也。
137
虞翻曰:水性流動,故「不寧」。坤陰為方,上下應之,故「方來」也。
138
後夫凶,
139
虞翻曰:後謂上,夫謂五也。坎為後,艮為背。上位在背後,無應乘陽,故「後夫凶」也。
140
其道窮也。
141
荀爽曰:後夫謂上六。逆禮乘陽,不比聖王,其義當誅,故「其道窮凶」也。
142
《象》曰:地上有水,比。
143
何宴曰:水性潤下,今在地上,更相浸潤,比之義也。
144
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145
虞翻曰:先王謂五。初陽已復。震為建,為諸侯。坤為萬國,為腹,坎為心。腹心親比,故「以建萬國,親諸侯」。《詩》曰:公侯腹心,是其義也。
146
初六:有孚比之,無咎。
147
虞翻曰:孚謂五。初失位,變來得正,故「無咎」也。
148
荀爽曰:初在應外,以喻殊俗,聖王之信,光被四表。絕域殊俗,皆來親比,故「無咎」也。
149
有孚盈缶,終來有它,吉。
150
虞翻曰:坤器為缶。坎水流坤。初動成屯。屯者,盈也,故「盈缶」。終變得正,故「終來有它吉」。在內稱來也。
151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152
荀爽曰:缶者應內,以喻中國。孚既盈滿中國,終來及初,非應,故曰「它」也。《象》云:「有它吉」者,謂信及非應,然後吉也。
153
六二:比之自內,貞吉。
154
干寶曰:二在坤中。坤,國之象也。得位應五,而體寬大,君樂民人自得之象也,故曰「比之自內,貞吉」矣。
155
《象》曰: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156
崔覲曰:自內而比,不失已親也。
157
六三:比之匪人。
158
虞翻曰:匪,非也,失位無應,三又多凶,體剝傷象,弒父弒君,故曰「匪人」。
159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160
干寶曰:六三乙卯,坤之鬼吏。要比之家,有土之君也。周為木德,卯為木辰,同姓之國也。爻失其位,辰體陰賊,管蔡之象也。比建萬國,唯去此人。故曰「比之匪人」,不亦傷王政也。
161
六四:外比之,貞吉。
162
虞翻曰:在外體,故稱外。得位比賢,故貞吉也。
163
《象》曰:外比於賢,以從上也。
164
干寶曰:四為三公,在比之家,而得其位。上比聖主,下御列國,方伯之象也。能外親九服,賢德之君,務宣上志,綏萬邦也。故曰「外比於賢,以從上也」。
165
九五:顯比。
166
虞翻曰:五貴多功,得位正中,初三以變體重明,故「顯比」。謂顯諸仁也。
167
王用三驅,失前禽,
168
虞翻曰:坎五稱王。三驅,謂驅下三陰,不及於初,故「失前禽」。謂初已變成震,震為鹿,為驚走,鹿之斯奔,則「失前禽」也。
169
邑人不戒,吉。
170
虞翻曰:坤為邑師,震為人師。時坤虛無君,使師二上居五中,故不誡吉也。
171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
172
虞翻曰:謂離象明。正上中也。  舍逆取順,失前禽也。
173
虞翻曰:背上六,故「舍逆」。據三陰,故「取順」。不及初,故「失前禽」。
174
邑人不戒,上使中也。
175
虞翻曰:謂二,使師二上居五中。
176
上六:比之無首,凶。
177
荀爽曰:陽欲無首,陰以大終。陰而無首,不以大終。故「凶」也。
178
虞翻曰:首,始也。陰道無成,而代有終,「無首,凶」。
179
《象》曰:比之無首,無所終也。
180
虞翻曰:迷失道,故無所終也。
181
《序卦》曰: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182
崔覲曰:下順從而上下應之,則有所畜矣。
183
韓康伯曰:由比而畜,故曰「小畜」也。
184
乾下巽上。小畜:亨。
185
侯果曰:四為畜主,體又稱小,唯九三被畜,下剛皆通,是以「小畜,亨」也。
186
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187
崔覲曰:雲如不雨,積我西邑之郊,施澤未通,以明小畜之義。
188
案:雲雨者,陰之氣也。今小畜五陽而一陰,既微少,才作密雲,故未能為雨。四互居兌,西郊之象也。
189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
190
王弼曰:謂六四也。成卦之義,在此一爻者也。體無二陰,以分其應,既得其位,而上下應之,三不能陵,小畜之義。
191
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
192
虞翻曰:需上變為巽,與豫旁通。豫四之坤初為複,複小陽潛,所畜者少,故曰「小畜」。二失位,五剛中正,二變應之,故「志行乃亨」也。
193
密雲不雨,尚往也。
194
虞翻曰:密,小也。兌為密。需坎升天為雲,墜地稱雨。上變為陽,坎象半見。故「密雲不雨,尚往也」。
195
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196
虞翻曰:豫坤為自我。兌為西,乾為郊,雨生於西,故「自我西郊」。九二未變,故「施未行」矣。
197
荀爽曰:體兌位秋,故曰「西郊」也。時當收斂,臣不專賞,故「施未行」。喻文王也。
198
《象》曰:風行天上,小畜。
199
《九家易》曰:風者,天之命令也。今行天上,則是令未下行,畜而未下,小畜之義也。
200
君子以懿文德。
201
虞翻曰:君子,謂乾。懿,美也。豫坤為文。乾為德,離為明。初至四體夬,為書契。乾離照坤,故懿文德也。
202
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象》曰:復自道,其義吉也。
203
虞翻曰:謂從豫四之初成復卦,故復自道。出入無疾,「朋來無咎,何其咎,吉。」乾稱道也。
204
九二:牽復,吉。
205
崔覲曰:四柔得位,群剛所應,二以中和牽復自守,不失於行也。
206
《象》曰:牽復在中,亦不自失也。
207
虞翻曰:變應五,故不自失,與比二同義也。
208
九三:車說輻,
209
虞翻曰:豫、坤為車,為輻。至三成乾,坤象不見,故「車說輻」。馬君及俗儒皆以乾為車,非也。
210
夫妻反目。
211
虞翻曰:豫震為夫,為反。巽為妻。離為目。今夫妻共在四,離火動上,目象不正,巽多白眼,夫妻反目。妻當在內,夫當在外,今妻乘夫而出在外,象曰「不能正室」。三體離需,飲食之道。飲食有訟,故爭而反目也。
212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213
《九家易》曰:四互體離,離為目也。離既不正,五引而上,三引而下,故反目也。輿以輪成車,夫以妻成室。今以妻乘夫,其道逆,故「不能正室」。
214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無咎。
215
虞翻曰:孚謂五。豫坎為血,為惕。惕,憂也。震為出,變成小畜,坎象不見,故血去惕出。得位承五,故「無咎」也。
216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217
荀爽曰:血以喻陰。四陰,臣象。有信順五。惕,疾也。四當去初,疾出從五,故曰「上合志也」。
218
九五:有孚攣如,富以其鄰。
219
虞翻曰:孚五,謂二也。攣,引也。巽為繩。豫、艮為手。二失位,五欲其變,故曰「攣如」。以,及也。五貴,稱富。鄰,謂三。兌西震東,稱鄰。二變承三,故富以其鄰,《象》曰「不獨富」。二變為既濟,與東西鄰同義。
220
《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
221
九家易》曰:有信,下三爻也。體巽,故「攣如」,如謂連接其鄰。鄰,謂四也。五以四陰作財,與下三陽共之,故曰「不獨富也」。
222
上九:既雨既處,尚得載,婦貞厲。
223
虞翻曰:既,已也。應在三。坎水零雨。巽為處,謂二已變,三體坎雨,故「既雨既處」。坎雲復天,坎為車,積載在坎上,故上得積載。巽為婦,坎成巽壞,故「婦貞厲」。
224
月幾望,君子征凶。
225
虞翻曰:幾,近也。坎月離日,上已正,需時成坎,與離相望。兌西震東,日月象對,故「月幾望」。上變陽消,之坎為疑,故「君子征,有所疑」矣。與歸妹、中孚「月幾望」義同也。
226
《象》曰:既雨既處,得積載也。
227
虞翻曰:巽消承坎,故「得積載」。坎習為積也。
228
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229
虞翻曰:變坎為盜,故「有所疑也」。
230
《序卦》曰: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
231
崔覲曰:履,禮也。物畜不通,則君子先懿文德,然後以禮導之,故言「物畜物後有禮」也。
232
兌下乾上。履:履虎尾,不咥人。亨,利貞。
233
虞翻曰:謂變訟初為兌也。與謙旁通。以坤履乾,以柔履剛,謙坤為虎,艮為尾,乾為人,乾兌乘謙,震足蹈艮,故「履虎尾」。兌說而應虎口,與上絕,故「不咥人」。剛當位,故通。俗儒皆以兌為虎,乾履兌,非也。兌剛鹵,非柔也。
234
《彖》曰:履,柔履剛也。
235
虞翻曰:坤柔乾剛,謙坤籍乾,故「柔履剛」。
236
荀爽曰:謂三履二也。二五無應,故無元。以乾履兌,故有通。六三履二非和正,故云「利貞」也。
237
說而應乎乾,
238
虞翻曰:說,兌也。明兌不履乾,故言應也。
239
《九家易》曰:動來為兌為應上,故曰「說而應乎乾」也。以喻一國之君,應天子命以臨下。承上以巽,據下以說,其正應天,故虎為之「不咥人」也。
240
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241
《九家易》曰:虎尾,謂三也。三以說道履五,之應上順於天,故「不咥人,亨」也。能巽說之道,順應於五,故雖踐虎,不見咥噬也。太平之代,虎不食人,亨謂於五也。
242
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243
虞翻曰:剛中正,謂五。謙震為帝。五,帝位,坎為疾病,乾為大明。五履帝位,坎象不見。故「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244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245
虞翻曰:君子,謂乾。辯,別也。乾天為上,兌澤為下。謙坤為民,坎為志。謙時坤在乾上,變而為履。故「辯上下,定民志也」。
246
初九:素履,往無咎。
247
虞翻曰:應在巽,為白,故「素」。履四失位,變往得正,故「往無咎」。初已得正,使四獨變,在外稱往。《象》曰:「獨行願也」。
248
《象》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249
荀爽曰:初九者,潛位。隱而未見,行而未成。素履者,謂布衣之士,未得居位,獨行禮義,不失其正,故「無咎也」。
250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251
虞翻曰:二失位。變成震,為道、為大塗,故「履道坦坦」。訟時二在坎獄中,故稱幽人。之正得位,震出兌說,幽人喜笑,故「貞吉」也。
252
《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253
虞翻曰:雖幽訟獄中,終辯得正,故「不自亂」。
254
六三:眇而視,跛而履,
255
虞翻曰:離目不正,兌為小,故「眇而視」。視上應也。訟坎為曳。變震時,為足。足曳,故跛而履。俗儒多以兌刑為跛,兌折震足,為刑人見刑斷足者,非為跛也。
256
履虎尾,咥人,凶。
257
虞翻曰:艮為尾,在兌下,故「履虎尾」。位在虎口中,故「咥人凶」。既跛又眇,視步不能,為虎所齧,故「咥人凶」。《象》曰:「位不當也」。
258
武人為于大君。
259
虞翻曰:乾象在上,為武人。三失位,變而得正,成乾。故曰「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260
《象》曰:眇而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而履,不足以與行也。
261
侯果曰:六三,兌也。互有離巽,離為目,巽為股。體俱非正,雖能視,眇目者也。雖能履,跛足者也。故曰「眇能視,不足以有明。跛能履,不足以與行」。是其義也。
262
咥人之凶,位不當也。
263
案:六三為履卦之主。體說應乾,下柔上剛,尊卑合道,是以「履虎尾,不咥人,通」。今於當爻以陰處陽,履非其位,互體離兌,水火相刑。故獨唯三被咥,凶矣。
264
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265
案:以陰居陽,武人者也。三互離爻,離為響明,為于大君,南面之象,與乾上應,故曰「志剛」。
266
九四:履虎尾,訴訴,終吉。
267
虞翻曰:體與下絕,四多懼,故「訴訴」。變體坎,得位,承五應初,故終吉。《象》曰:「志行也」。
268
《象》曰:訴訴終吉,志行也。
269
侯果曰:愬愬,恐懼也。履乎兌主,履虎尾也。逼近至尊,故恐懼。以其恐懼,故「終吉」也。執乎樞密,故「志行」也。
270
九五:夬履,貞厲。
271
虞翻曰:謂三。上已變,體夬象,故「夬履」。四變五,在坎中也,為上所乘,故「貞厲」。《象》曰:「位正當也」。  《象》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272
干寶曰:夬,決也。居中履正,為履貴主。萬方所履,一決於前,恐決失正,恆懼危厲。故曰「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上九:視履考詳,其旋元吉。
273
虞翻曰:應在三,三先視上,故上亦視三。故曰「視履考詳」矣。考,稽。詳,善也。乾為積善,故「考詳」。三上易位,故「其旋元吉」。《象》曰:「大有慶也」。
274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275
盧氏曰:王者履禮於上,則萬方有慶於下。
URN: ctp:ws274786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