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序、目錄

《序、目錄》[View] [Edit] [History]

1
經傳釋詞序
2
經傳中實字易訓,虛詞難釋。《顏氏家訓》雖有〈音辭篇〉,于古訓罕有發明;賴《爾雅》、《說文》二書解說古聖賢經傳之詞氣,最為近古。然《說文》惟解特造之字,如:亏、曰。而不及假借之字;如:而、雖。《爾雅》所釋未全,讀者多誤。是以但知「攸」訓「所」,而不知同「迪」;攸,與由同;由、迪,古音相轉。「迪」音當如「滌」。滌之从攸,笛之从由,皆是轉音,故迪、攸音近也。《釋名》曰:「笛,滌也。」但見「言」訓「我」,而忘其訓「閒」。《爾雅》:「言,閒也」,卽詞之「閒」也。雖以毛、鄭之精,猶多誤解,何況其餘?高郵王氏喬梓貫通經訓,兼及詞氣。昔聆其〈終風〉諸說,每為解頤,乃勸伯申勒成一書。今二十年,伯申侍郎始刻成《釋詞》十卷,元讀之,恨不能起毛、孔、鄭諸儒而共證此快論也。元昔敎浙士解經,曾謂《爾雅》「坎、律,銓也」為「欥、聿,詮也」字之訛,辛楣先生韙之;又謂《詩》「鮮民之生」、《書》「惠鮮鰥寡」,「鮮」皆「斯」之假借字;《詩》「綢直如髮」,「如」當解為「而」;髮乃實指其髮,與「笠」同,非比語。傳、箋竝誤。《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佳」為「隹」同「惟」。之訛。《老子》「夫惟」二字相連為辭者甚多。若以為「佳」,則當云「不祥之事」,不當云「器」。若此之疇,學者執是書以求之,當不悖謬於經傳矣。《論語》曰:「出辭氣,斯遠鄙倍。」可見古人甚重詞氣,何況絕代語釋乎?
嘉慶二十四年小寒日,阮元書於贛州舟次。
3
語詞之釋,肈於《爾雅》。粤、于為曰,茲、斯為此,「𣫭有」為雖,「誰㫺」為㫺,若斯之類,皆約舉一隅,以待三隅之反。葢古今異語,別國方言,類多助語之文,凡其散見於經傳者,皆可比例而知,觸類長之,斯善式古訓者也。自漢以來,說經者宗尚雅訓,凡實義所在,旣明箸之矣;而語詞之例,則略而不究,或卽以實義釋之,遂使其文扞格,而意亦不明。如:由,用也;猷,道也;而又為詞之「於」。若皆以「用」與「道」釋之,則《尚書》之「別求聞由古先哲王」、「大誥猷爾多邦」,皆文義不安矣。此舉一以例其餘,後皆放此。攸,所也;迪,蹈也;而又為詞之「用」。若皆以「所」與「蹈」釋之,則《尚書》之「各迪有功」、「豐水攸同」,《毛詩》之「風雨攸除,鳥鼠攸去」,皆文義不安矣。不,弗也;否,不也;丕,大也;而又為發聲與承上之詞。若皆以「弗」與「大」釋之,則《尚書》之「三危旣宅,三苗丕敘」、「我生不有命在天」、「否則侮厥父母」,《毛詩》之「否難知也」、「有周不顯,帝命不時」,《禮記》之「不在此位也」,皆文義不安矣。作,為也;而又為詞之「始」與「及」。若皆以「為」釋之,則《尚書》之「萬邦作乂」、「作其卽位」,皆文義不安矣。為,作也;而又為詞之「如」與「有」與「與」與「於」。若皆以「作」釋之,則《左傳》之「何臣之為」,《晉語》之「稱為前世」,《穀梁傳》之「近為禰宮」,《管子》之「為臣𣦸乎」,《孟子》之「𢔶之為有財」,皆文義不安矣。又如:如,若也;而又為詞之「而」與「乃」與「當」與「與」。若,如也;而又為詞之「其」與「而」與「此」與「惟」。曰,言也;而又為詞之「欥」。謂,言也;而又為詞之「為」與「與」與「如」與「柰」。云,言也;而又為詞之「有」與「或」與「然」。寧,安也;而又為詞之「乃」。能,善也;而又為詞之「而」與「乃」。無,不有也;而又為詞之發聲與轉語。有,不無也;而又為詞之「為」。卽,就也;而又為詞之「則」與「若」與「或」。則,法也;及,至也;而又為詞之「若」。茲,此也;而又為歎詞。嗟,歎詞也;而又為語助。彼,他也;而又為詞之「匪」。匪,非也;而又為詞之「彼」。咫,八寸也;而又為詞之「只」。允,信也;而又為詞之「用」。終,盡也;而又為詞之「旣」。多,眾也;而又為詞之「衹」。適、徂、逝,皆往也;而「適」又為詞之「啻」,「徂」又為詞之「及」,「逝」又為詞之發聲。思,念也;居,處也;夷,平也;一,數之始也;而又皆為語助。曷,詞之「何」也;而又為「何不」。盇,何不也;而又為「何」。於,詞之「于」也;而又為「為」、為「與」。爰,詞之「曰」也;而又為「與」。安,詞之「焉」也;而又為「乃」、為「則」、為「於是」。焉,詞之「安」也;而又為「於」、為「是」、為「於是」、為「乃」、為「則」。惟,詞之「獨」也;而又為「與」、為「及」、為「雖」。雖,不定之詞也;而又為「惟」。矧,詞之「況」也;而又為「亦」。亦,承上之詞也;而又為語助。且,詞之更端也;而又為「此」。之,詞之「是」也;而又為「於」、為「其」、為「與」。凡此者,其為古之語詞較然甚箸,揆之本文而協,驗之他卷而通,雖舊說所無,可以心知其意者也。引之自庚戌歲入都侍大人,質問經義,始取《尚書》廿八篇紬繹之,而見其詞之發句、助句者,㫺人以實義釋之,往往詰𥷚為病,竊嘗私為之說,而未敢定也。及聞大人論《毛詩》「終風且㬥」、《禮記》「此若義也」諸條,發明意恉,渙若氷釋,益復𢔶所遵循,奉為稽式。乃遂引而伸之,以盡其義類,自九經、三傳及周、秦、西漢之書,凡助語之文,徧為𢯱討,分字編次,以為《經傳釋詞》十卷,凡百六十字。前人所未及者補之,誤解者正之,其易曉者則略而不論。非敢舍舊說而尚新奇,亦欲窺測古人之意,以僃學者之采擇云爾。嘉慶三年二月一日,高𨞄王引之敘。
4
經傳釋詞弟一
與       因
㠯       用
猶       允
由       於
繇       于
經傳釋詞弟二
爰       安
粤       焉
曰       為
音聿      謂
經傳釋詞弟三
惟       亦
云       伊
有       夷
或       洪
抑       庸
一       台音飴
經傳釋詞弟四
音烏      歟
矦       邪以遮反
遐       也
音豪      矣
曷       乎
盇       俞
許       於音烏
行       猗
況       噫
音向      嘻
音迄      吁
經傳釋詞弟五
孔       及
今       其
羌       其音記
魚覲反     其音姬
言       居
宐       詎
可       固
幾       故
祈       顧
豈       苟
葢       皋

經傳釋詞弟六
乃       當
寧       儻
能       殆
徒       誕
獨       迪
柰       直
𨙻       疇

經傳釋詞弟七
而       耳
如       仍
若       聊
然       來
今作爾
經傳釋詞弟八
雖       作
肆       曾
自       曾音層
茲       朁音慘
斯       哉
些       載
思       則
將       卽
且       嗞音茲
子餘反     𧪰今作嗟
徂       呰音紫
經傳釋詞弟九
終       適
誰       識
孰       屬音燭
者       止
諸       所
之       矧
旃       𤕤
是       庶
時       尚
寔       逝
只       率
啻       式
音支
經傳釋詞弟十
彼       非
末       匪
蔑       無
比       㒺
薄       微
𣫭       勿
不       夫音扶
URN: ctp:ws283486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