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一百八十 消渴門

《卷一百八十 消渴門》[View] [Edit] [History]

1 渴利
2 (附論}}夫渴利者。飲隨小便故也。由少時服乳石。石熱盛時。房室過度。致令腎氣虛耗。下焦生熱小便利滯。故
3
4 前胡湯
5 出聖濟總錄
6 治消渴渴利有熱。小便澀。
7 前胡去蘆頭生乾地黃大黃銼炒各一兩黃芩去黑心梔子仁升麻芍藥去瓤麩炒分。
8
9 竹葉湯
10 出千金方
11 治渴利虛熱。引飲不止。消熱止渴。
12 竹葉切二升地骨皮生地黃切各一升栝蔞根石膏各八兩茯神一作茯苓葳升。煮取四升。分四服。
13 調中湯治腎虛熱渴。小便多。除風濕。理石毒。止小便。去皮膚瘡。
14 升麻甘草各四兩玄參知母漏蘆各五分茯苓三分牡蠣枳菘菜、酢物。
15 竹葉湯
16 出千金方
17 治下焦虛熱上炎。肺胃渴飲而利。
18 竹葉切三升甘草三兩栝蔞根生姜各五兩麥門冬茯苓各四兩大棗三十取八升
19 石膏湯
20 (出聖濟總錄
21 治渴利虛熱。引飲不止。消熱止渴。
22 石膏四兩地骨皮二兩栝蔞根三兩半茯神去木知母葳蕤各二兩上一盞。去滓溫服日三。
23 枸杞根飲
24 出聖濟總錄
25 治常食熱面炙爆諸乾燥物。及服熱補藥。飲熱酒衝
26 肺。日久即患枸杞根皮菰根李根白皮葛根四味並洗銼各二兩甘草炙一兩牡蠣炒二兩
27 栝蔞散治腎虛熱渴小便利。
28 栝蔞茯苓各一分玄參四分枳實炙六分苦參粉甘草橘皮各三分
29 地黃丸
30 出千金方
31 治面黃手足黃。咽中乾燥氣短。脈如連珠。除熱止渴。
32 生地黃生栝蔞根牛羊脂三升白蜜四升黃連一斤為末上合煎令可丸。如
33 麥門冬湯
34 出聖惠方
35 治渴利。
36 麥門冬去心焙白茯苓去黑皮各四兩栝蔞根五兩甘草炙三兩地骨皮五兩破。
37 枸杞湯
38 出千金方
39 治渴而利者。
40 枸杞枝葉一斤黃連甘草栝蔞根石膏各三兩上咀。水一斗。煮取三升。分
41 栝蔞散
42 出千金方
43 治渴利日飲水數斗。小便頻數。
44 濃樸湯
45 出聖濟總錄
46 治三消渴飲水無度。小便隨之。肌肉消瘦。
47 人參一兩牡蠣濃樸去粗皮姜汁炙各三兩上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
48
49 黃散
50 出聖濟總錄
51 治三消渴疾。肌膚瘦弱。飲水不休。小便不止。
52 桑根白皮銼細各一兩葛根銼二兩上為散。每服三錢。煎豬湯。澄清
53 石菖蒲散
54 出聖濟總錄
55 治渴日夜飲水。隨飲即利。
56 石菖蒲一兩栝蔞根二兩黃連去須半兩上為散。每服三錢。新汲水調下。食後臨
57 栝蔞根煎
58 出聖濟總錄
59 治渴利。
60 生栝蔞根去皮細切十斤黃牛脂碎切一合半鍋內慢火煎令消濾去滓上先用水三斗。煮攪令水
61
62 出聖濟總錄
63 治渴利飲水。下咽即利。為膀胱有熱。名曰渴利。一
64
65 雞內金丸
66 小豆汁方
67 出聖濟總錄
68 治渴利。
69 小豆不以多少上水煮熟、搗爛。細布絞取汁。每服一盞。不拘時頻服即瘥。
70 又方
71 出千金方竹根上濃煮汁飲之。瘥止。
72 又方
73 胡麻上熬令變色研。淘取汁飲半合。日可三四服。不過五升即瘥。
74 治小便猝太數。複非淋。一日數十過。令人瘦。
75 出肘後方末中水豬脂如雞子一枚上炙承取肥汁。盡服之。不過三劑即瘥。
76 又方
77 羊肺一具上以作羹。納少肉和鹽豉如食法。任意進之。不過三具。瘥。
78 又方
79 一升上納於鹽中。綿裹之。以白礬好者半斤。置綿上蒸之。三斗米許時。下礬即得。消入豉中。出曝乾搗末。每服方寸匕。
80 菝飲
81 出聖濟總錄
82 治消渴小便數而少。
83 方見黃湯
84 鹿兔煎
85 出澹寮方
86 治三消渴利神效。常服禁遺精。止白濁。延年。
87 菟絲子北五味子各五兩白茯苓三兩半鹿茸一兩半鹽酒浸炙上為末。
88 生地黃汁
89 黃丸
90 出聖濟總錄
91 治消渴小便數而少。虛極羸瘦。
92 鹿茸去皮酥炙各二兩牡蠣一複時土瓜根黃連去須白茯苓去黑三十丸。用首
93 地骨皮飲治消渴。日夜飲水不止。小便利。
94 地骨皮(銼土瓜根栝蔞根蘆根銼各一兩半麥門冬去心焙二兩七枚
95 茯苓丸
96 (出千金方
97 治渴小便數。
98 貝母六分一本作知母茯苓栝蔞根各四分鉛丹一分雞中黃皮十四枚用麥飲下。
99 玄菟丹
100 (出三因方
101 治三消渴利神藥。常服禁遺精。止白濁。延年。
102 菟絲子酒浸通軟乘濕研焙干別取末十四兩白茯苓三兩五味子酒浸別為末秤七兩數千杵。
103 湯亦
104 梅花湯
105 出三因方
106 治三消渴利神效。
107 糯殼旋炒作爆聲桑根白皮濃者切細等分上用秤一兩許。水一大碗。煮取半碗。渴則
108 麥門冬湯
109 出衛生寶鑒
110 治消渴日夜飲水不止。飲下小便即利。
111 麥門冬去心焙黃連去須乾冬瓜各二兩上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
112 煎至七分。
113 消腎小便白濁
114 附論夫消腎小便白濁如脂者。此由勞傷於腎。腎氣虛冷故也。腎主水而開竅在陰。陰為小便之。下流脬中。與水液混濁。隨小便利下凝膏。故謂之消渴小便白濁也。
115
116 肉蓯蓉丸
117 出聖濟總錄
118 治消渴。尿脂如泔。
119 肉蓯蓉去粗皮酒浸切焙地骨皮澤瀉五味子巴戟天去心當歸切焙各一兩磁丹皮各煉蜜丸如梧
120 黃丸
121 (出聖惠方
122 治消腎小便白濁。四肢羸瘦。漸至困乏。宜服此。
123 黃連去須熟乾地黃牡蠣燒為粉鹿茸去毛塗酥炙微黃各一兩白茯苓兩去心焙粥飲下
124 辰砂妙香散治渴症小便澀數而瀝。兼有油濁。
125 茯苓茯神去木山藥遠志水浸去心焙各一兩人參甘草桔梗砂少許。
126
127 葶藶丸
128 出聖濟總錄
129 治消渴下冷。小便濃白如泔。嘔逆不下食。
130 葶藶子慢火炒別搗如膏一兩半枳殼去瓤麩炒去粗皮羚羊角白茯苓去幹炒別搗牛塗杵搗勻
131 黃散
132 出聖惠方
133 治消渴腎虛。心神煩悶。小便白濁。
134 麥門冬去心茯苓龍骨栝蔞根熟乾地黃澤瀉白石脂桑螵蛸微炒各煎至
135 腎瀝湯
136 (出聖濟總錄
137 治消渴。小便白濁如脂。
138 白羊腎一具去脂膜切杜仲銼炒五味子生姜切各一兩半生乾地黃焙銼碎。分為二食
139 金牙石湯
140 (出聖濟總錄
141 治消渴小便濃濁如面汁。此為腎冷。
142 金牙石搗碎研濃樸去粗皮塗生姜汁炙熟石菖蒲各一兩半貝母去心一兩烏梅兩宿曝乾微三枚
143 銀錫丸
144 出試效方
145 治飲水百杯。尚猶未足。小便如油。或如杏色。
146 水銀四錢二錢用水銀研成砂子牡蠣密陀僧知母貝母各一兩黃丹半兩納藥。線縫放冷。用砂盆十日永除根
147 黃連丸
148 出聖惠方
149 治消腎小便滑數。白濁。心神煩躁。
150 菟絲子散
151 出聖惠方
152 治消腎小便多白濁。或不禁。
153 菟絲子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乾黃連去須各一兩磁兩半微炒)上為末。入研了藥令勻。每於食前。以清粥飲調下二錢。
154 鹿茸丸
155 出聖惠方
156 治心腎虛。煩渴引飲。胸間短氣。小便自利。
157 鹿茸去毛塗酥炙微黃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幹各一兩半黃芩赤瓜根人參去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158 山茱萸丸
159 (出聖濟總錄
160 治消渴飲水極多。肢體羸弱。小便如米泔。腰膝冷
161 痛。諸方不能土瓜根苦參龍骨細研各一兩半黃連去須三兩半山茱萸栝蔞根銼各一兩每
162 遠志丸
163 (出三因方
164 治消腎。小便滑數。白濁。將欲沉困。宜服。利白濁洩
165 遺。
166 人參白茯苓川姜炮各半兩遠志去心姜汁制炒牡蠣取粉各一兩上為末。用
167 桑螵蛸丸
168 出聖惠方
169 治消腎。小便白濁。久不瘥。
170 桑螵蛸微炒菟絲子酒浸三日曝乾別搗為末黃連去須各一兩熟乾地黃二兩
171 鐵粉丸
172 出聖惠方
173 治消腎。心肺熱極。羸瘦乏力。口乾心煩。小便如脂。
174 鐵粉一兩細研生地黃三兩二兩微炒牡蠣二兩燒為粉黃連一兩去以粥飲下三十丸
175 鐵粉丸
176 (出聖濟總錄
177 治消渴。髒腑枯燥。口乾引飲。小便如脂。
178 鐵粉研水飛過幹秤再研黃連去須各三兩陰乾五枚炙熟牡蠣炒研如麩二大。
179 天雄散
180 (出聖惠方
181 治消腎。小便滑數白濁。心神煩躁。
182 白石脂三分露蜂窠微炙天雄各半兩炮裂去皮臍上粗搗篩。以水二大盞半。
183 入棗
184 黃散
185 出聖惠方
186 治消腎。小便滑數白濁。令人羸瘦。宜服。
187 五味子黃銼各半兩一兩微炙上件粗搗篩。以水三盞。煎至一盞半去
188 黃連丸
189 出聖惠方
190 治消渴飲水不知休。小便中如脂。舌乾口渴。
191 黃連去須栝蔞根各五兩上為末。生地黃汁和劑。石臼內用木杵。塗酥搗勻熱。丸如
192 蠟苓丸
193 出危氏方
194 補虛治濁。止渴潤腸。婦人血海冷。白帶、白淫、白濁
195
196 黃蠟雲白茯苓去皮各四兩上茯苓為末。溶蠟和丸彈子大。每服一丸。不飢飽。
197 細嚼下
198 加減八味丸
199 出危氏方
200 治腎水枯竭。不能上潤。心火上炎。不能下濟。由
201 煎熬而生。心煩
202 瘦小。宜降心火生腎熟地黃大者先焙乾切酒蒸七次以焙乾秤二兩真山藥微炒一兩山茱萸去核取肉焙乾骨白茯苓梧桐子大。
203 最作可渴後用此方。三日渴止。又云一士大夫病渴。療治累歲不安。一名醫使服此八味丸。不半載而疾痊。因疏其病源云。今醫多用醒脾生津止渴之藥誤矣。服此降其心火。生其腎水。則渴自止矣。
204 磁石湯
205 (一名腎瀝湯出聖濟總錄
206 治消腎。小便白濁如凝脂。形體羸瘦。
207 磁石六兩別搗如米粒分為二十貼每煎時取一貼綿裹細銼人參五味子各一兩十貼。
208 每下藥末。更煎至一盞半。去滓溫服。兩服之。
209 茯兔丹
210 (一名玄兔丹
211 治三消渴通用。亦治白濁。
212 治白濁不問老少年深者。或有夜夢走洩。遺瀝澀痛。或赤或白。皆酒色過度。上盛
213 下虛。心
214 。婦人赤白人參黃蓮肉去心茯神白茯苓麥門冬北五味各一兩甘草黃芩地骨皮
215 又方此藥去根。不可連用。服盡前藥。方可用此。
216 出鄭氏家傳渴濁方人參茯苓枯白礬白龍骨遠志去心各一兩龍齒雞頭子帶殼家韭子螵蛸鹽水炒半
217 兼服後藥。
218 桔梗(炒薏苡仁乾葛人參白茯苓蓮肉去心各一兩白術甘草白扁豆姜(炮山咀。每服二錢
219 治濁
220 白茯苓老松皮雞頭子蓮肉各等分上為細末。用金櫻膏為丸。每服三十丸。
221 鹽湯或
222 又方
223 人參白茯苓花龍骨牡蠣胡桃肉各等分上為細末。煮羊腎為丸。每服三十丸。
224 鹽大凡消渴之症。皆由腎氣虛。蓋肺主氣而心主血。血枯脈燥。心火上炎。腎水下流。乃至火愈執。
225 水陸二仙丹大治男子夢遺白濁。腰膝酸疼。
226 雞頭子和殼為末上用金櫻膏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鹽湯下三十丸。孫氏存仁方。
227 金櫻
228 補方定心志。安神除煩。
229 人參琥珀麥門冬去心黃蓮肉當歸鹿茸各一兩肉蓯蓉白茯苓遠志
230 支感丹
231 出鄭氏家傳渴濁方
232 治白濁遺精。
233 菟絲子酒炙白茯苓各五錢秋石一兩上為末。百沸湯一盞。井花水一盞。為陰陽
234 金鎖丹
235 出鄭氏家傳渴濁方
236 治白濁。
237 白茯苓茯神各二兩遠志一兩炒去心牡蠣四兩五花龍骨一兩半上為末糯
238 羊腎丸
239 出鄭氏家傳渴濁方
240 治白濁妙甚。第三次用。本事方云。申酉時腎
241 開。宜進此藥。
242 大雞頭二兩一分家韭子牡蠣各二兩半夏木豬苓赤者同半夏炒每各三兩上服
243 治赤白濁。
244 出鄭氏家傳渴濁方人參黃茯苓龍骨白石脂牡蠣各一兩栝蔞根桑螵蛸各半兩上為
245 治白濁小便頻數。夢遺不禁。
246 出鄭氏家傳渴濁方牡蠣龍骨白礬白茯苓秋石人參黃各一兩上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
247 每服
248 治元陽虛極。小便如脂。
249 出鄭氏家傳渴濁方蒼術茴香川烏川楝子川椒龍齒牡蠣破故紙各一兩同炒赤上為末和為丸。
250 治白濁。
251 出鄭氏家傳渴濁方菟絲子酒煮一日焙乾巴戟去心酒浸煮破故紙鹿茸山藥赤石脂五味子
252 又方
253 (出鄭氏家傳渴濁方石菖蒲甘草炙各半兩人參當歸赤茯苓五味子紫菀去蘆柏子酸棗仁各七分。
254 不拘時溫服。
255 三搏丸
256 (出鄭氏家傳渴濁方
257 治遺精白濁。
258 人參五味子黃各一兩蜜炒白礬龍骨五倍子罌粟殼川楝子茴香牡鹽湯或
259 補骨脂丸
260 同前方
261 治夢遺。
262 益智仁二兩去殼青鹽五錢炒川巴戟一兩去心補骨脂一兩淨洗龍骨一兩火杵百下
263 百段錦散
264 出鄭氏家傳渴濁方
265 凡渴濁必先看為何証。有濁無渴。先服百段
266
267 散。後用白羊
268 用沉香散。次用珍五苓散清心蓮子飲上二方根據方制等分打合。赤濁則除肉桂。用生姜蓮子同煎。每日二服
269 白羊腎丸
270 出鄭氏家傳渴濁方半夏豬苓二兩上將半夏淨洗。豬苓同炒。色褐為度。卻用半夏為末。酒煮羊肉外腎爛心下
271 沉苓丸
272 出鄭氏家傳渴濁方白茯苓半斤去皮淨豬苓五兩上將茯苓銼成大塊。豬苓為皮片。用瓦器煮。
273 以豬苓沉空心
274 沉香散
275 出鄭氏家傳渴濁方
276 珍珠丸
277 出鄭氏家傳渴濁方生珍珠一兩麝香龍腦人參天花粉乾葛白茯苓甘草紫草各二兩朱砂
278 渴濁藥味總括
279 出鄭氏家傳渴濁方牡蠣用紙包定用鹽拌黃泥固濟大火紅後取出去泥鋤窟約一尺深埋三宿卻取研入家韭子苓用紙包諸藥只根據大凡渴濁先用秘傳降氣數服。後用清心蓮子飲。服一月。卻兼服羊腎丸。及八味丸之屬。
280
281 五味子丸
282 經驗良方
283 治稟賦弱。小便數亦不禁。
284 五味子四兩熟地黃六兩肉蓯蓉八兩菟絲子二兩酒浸蒸上為末。
285 酒煮山藥末
286 消渴後成水病
287 附論夫脾土也。土氣弱則不能治水。消渴飲水過度。脾土受濕而不能有所制。則泛溢妄行於皮五髒六腑。皆有津液。若髒腑因虛實而生熱者。熱氣在內。則津液竭少。故渴也。夫渴數飲或為
288
289 紫蘇湯
290 出聖惠方
291 治消渴後。遍身浮腫。心膈不利。
292 紫蘇莖葉桑根白皮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羚羊角檳榔銼各三分木香二兩)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生姜半分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293 赤茯苓湯
294 出聖惠方
295 治消渴後。頭面腳膝浮腫。胃虛不能下食。心胃不和
296 。或吐逆。
297 赤茯苓去黑皮紫蘇子白術前胡去蘆頭人參各一兩陳橘皮湯洗去白焙桂盞半。
298 生姜半分拍碎。棗二枚擘破。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
299 防己丸
300 出聖惠方
301 治消渴瘥後。津液枯竭。身體浮虛。欲成水病。
302 防己豬苓去黑皮鬱李仁湯浸去皮尖炒杏仁去皮尖雙仁炒各一兩半栝蔞根赤煉蜜丸梧桐
303 瞿麥湯
304 出聖濟總錄
305 治消渴欲成水氣。面目並膝脛浮腫。小便不利。
306 瞿麥穗滑石澤瀉各半兩防己三分黃芩去黑心一分桑螵蛸炒十四枚大黃
307 豬苓散
308 出聖惠方
309 治消渴後。四肢浮腫。小便不利。漸成水病。
310 豬苓去黑皮人參各三分木通銼一兩一分黃連去須一兩半麥門冬去心焙
311 茯苓散
312 出聖惠方
313 治消渴後數飲嘔逆。虛羸欲成水病。
314 赤茯苓去黑皮栝蔞根麥門冬去心焙各一兩半升麻一兩桑根白皮銼二兩
315 葶藶丸
316 出聖惠方
317 治消渴後浮腫成水病。
318 甜葶藶一兩隔紙炒令紫色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一兩栝蔞子一兩漢防己三四服。
319 蘿蘇散
320 出聖惠方
321 治消渴後。變成水氣。令作小便出。
322 蘿卜子三兩炒令黃紫蘇子三兩微炒上為細散。每服煎桑根白皮湯。調下二錢。日三
323 消渴後虛乏
324 附論夫久病消渴之人。營衛不足。筋骨羸劣。肌膚瘦瘁。故病雖瘥而氣血未複。乃為虛乏。
325 又法
326
327 黃丸
328 出聖惠方
329 治大渴後。上焦煩熱不退。下元虛乏。羸瘦無力。小便
330 白濁。飯食漸少黃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令干鹿茸去毛塗酥炙微黃各一兩人參去蘆戟桂銼地分燒為粉)
331 地黃生姜煎
332 出聖濟總錄
333 治消渴後四肢羸弱。氣虛乏。
334 生姜汁一升生地黃汁五升一升綿濾過生麥門冬汁三升牛脛骨內髓一升兩)五味子微炒兩除前藥五味子外竹根銼三兩再煎五六不拘時
335 蓯蓉丸
336 (出聖惠方
337 治消渴後。氣乏體羸。腿脛細瘦。
338 肉蓯蓉酒浸切焙牛膝去苗酒浸切焙車前子萆白茯苓去黑皮地刺用)人地黃
339 填骨煎
340 (出千金方
341 治消渴後虛乏。
342 白茯苓去黑皮菟絲子酒浸焙別搗山茱萸當歸切焙各二兩半肉蓯蓉三兩酒浸心麥門子炮取汁。
343 以銀石器慢火煎減半。然後納藥。並下白蜜十兩。牛髓五兩。再煎令如糜。丸如雞子黃大。
344
345 肉蓯蓉散
346 (出聖惠方
347 治大渴後。下元虛乏。日漸羸瘦。四肢無力。不思飲
348 食。
349 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縐皮炙令干麥門冬去心白石英細研牡蠣銼燒苗附子炮裂地骨皮(各入藥五
350 鐘乳丸
351 (出聖濟總錄
352 治消渴後虛乏。
353 煉鐘乳粉續斷熟乾地黃石葦去毛山茱萸蛇床子甘草銼炙牛膝酒浸(去心一兩三分三分)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
354 茯神煮散
355 出千金方
356 治消渴虛熱。四肢羸乏。渴熱不止。補虛。
357 茯神葳蕤各四兩生石斛黃連栝蔞根丹參各五兩甘草五味子知母取出焙乾秤四
358 磁石散
359 出聖惠方
360 治大渴後虛乏羸瘦。小便白濁。口舌乾燥。不思飲食。
361 磁石二兩半搗碎水淘去赤汁熟乾地黃二兩麥門冬一兩去心桑螵蛸三分微炒分)甘草一脂膜。
362 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入藥五錢。生姜半分。再煎去滓。空心溫服。晚食前再服。
363 石斛散
364 (出千金方
365 治大渴後虛乏。腳弱小便數。
366 石斛去根銼肉蓯蓉酒浸刮去縐皮炙幹各一兩麥門冬二兩去心焙白蒺藜半兩微兩續斷
367 鹿茸丸
368 (出聖惠方
369 治大渴後虛乏。小便滑數。腿脛無力。日漸羸瘦。
370 鹿茸去毛塗酥炙令干肉蓯蓉酒浸一宿刮去縐皮炙乾桑螵蛸微炒各三兩附子炮銼菟絲每服三
371 白術散
372 出危氏方
373 治胃虛發渴。
374 白術一兩人參白茯苓上為末。每服七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服。久渴之後。
375 多有
376 鉛丹散
377 一名黃連散
378 治消渴羸瘦。小便不禁。
379 牛膝丸
380 出十便良方
381 治消渴不止。下元虛損。腎經枯竭。
382 牛膝酒浸切焙五兩生地黃汁五兩上牛膝為末。入地黃汁。夜浸晝複浸。汁盡為度。
383 渴利後成癰疽
384 附論夫渴利者。謂隨飲即小便也。由少時服乳石。乳石熱盛。房室過多。致令腎氣虛耗。
385 下焦生但發而熱皆由石熱。凡如此等。宜服豬腎薺湯。制腎中石熱也。又宜服白鴨通湯。
386
387 磁石丸
388 出聖濟總錄
389 治消渴內熱。結成癰疽。
390 磁石火炮醋淬二七次甘草炙銼知母黃芩去黑心栝蔞根各一兩大豆三分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送下。日三服。
391 藍葉散
392 出聖惠方
393 治渴利口乾煩熱。背生癰疽。赤疼痛。
394 藍葉川升麻麥門冬去心赤芍藥玄參黃生甘草犀角屑沉香葛滓。不
395 射干散
396 出聖惠方
397 治渴利熱盛。背生癰疽。煩熱肢節疼痛。
398 射干川升麻犀角屑藍葉黃芩沉香地榆川大黃銼碎微炒各一兩栝蔞根
399 玄參散
400 出聖惠方
401 治渴利煩熱。發癰疽發背。腫疼痛。
402 玄參犀角屑川芒硝黃沉香木香羚羊角屑各三兩川大黃二兩碎銼微炒
403 八珍散
404 出聖惠方
405 治消渴後。煩熱結成癰疽。赤疼痛。心煩不得眠臥。
406 水銀入鉛丹點少水研令星盡栝蔞根各一兩苦參知母焙各一兩半鉛丹半入水銀鉛丹
407 石膏湯
408 (出聖濟總錄
409 治消渴後成癰疽。
410 石膏碎一兩半知母焙一兩半犀角鎊屑一兩栝蔞根生者去皮銼細可半斤爛研生以乾者四八分。
411 麥門冬湯
412 (出聖濟總錄
413 治消渴後熱毒。結成癰疽。
414 麥門冬去心焙赤茯苓去黑皮栝蔞根甘草銼炙各二兩地骨皮洗切二兩
415 白茅根飲子
416 一名茅根飲出聖惠方
417 治因服硫黃及諸丹石。熱發關節。毒瓦斯
418 不得宣通。肺燥白茅根一握銼桑根白皮麥門冬去心紅雪各二兩赤茯苓二兩一作白茯苓去滓溫
419 鉛霜散
420 出聖惠方
421 治渴利煩熱。背生癰疽。赤疼痛。心煩不得眠臥服此
422
423 鉛霜膩粉柳絮礬川樸硝各一分上為細末。每服以冷水調下半錢。日夜可四五服。
424 忍冬丸
425 出危氏方
426 治渴疾愈。須預防發癰疽。
427 忍冬草不以多少根莖花葉皆可用一名老翁須蜜啜花一名金銀花古纏藤以洗淨用之上用米桐月開服。酒研敷瘡亦好。但留一口洩毒瓦斯。真經效奇藥也。不特治癰。亦能止渴。並五痔諸漏。
428 磁石飲
429 出聖濟總錄
430 治消渴後成癰疽。亦治消腎燥渴。
431 磁石性緊者四兩上用杵碎。入五升瓷器中。煮取四升候冷。不拘多少。頻飲之。
432 栝蔞根丸
433 出聖濟總錄
434 治腎水枯竭。不能運上消渴。恐生癰疽。
435 參五味湯
436 出如宜方
437 治消渴後。虛熱留滯。結成癰疽。
438 人參五味子粉草麥門冬黃各等分上咀。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煎
439 渴利後發瘡
440 附論夫渴利之病。隨飲即小便也。此謂服石藥之人。房室過度。腎氣虛耗故也。下焦既虛。
441 虛則雖瘥
442
443 升麻散
444 出聖惠方
445 治渴利後皮膚生瘡。肢節疼痛。
446 川升麻玄參知母赤茯苓漏蘆枳殼麩炒微黃去瓤菝甘草炙微赤銼各二兩以瘥為度
447 黃散
448 出聖惠方
449 治渴利。皮膚生熱毒瘡。疼痛寒熱。口乾心煩。
450 黃甘草川升麻前胡去蘆頭栝蔞根知母麥門冬去心赤芍藥各一兩黃煎至
451 皂莢煎丸
452 出聖惠方
453 治渴利後熱毒未解。心神煩熱。皮膚搔癢成瘡。
454 皂莢十梃不蛀者拍碎用水二升浸一宿冷濃濾去滓以慢火熬成膏麥門冬一兩半去心焙去蘆頭一兩)上為
455 玄參散
456 出聖惠方
457 治渴利後頭面身上。遍生熱毒瘡。
458 玄參黃芩川升麻連翹葳蕤各一兩犀角屑木香白蘞各半兩梔子仁三分
459 秦艽丸
460 出聖惠方
461 治渴利後。肺髒風毒外攻。皮膚生瘡。搔癢心煩。
462 烏蛇三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防風半兩去蘆頭牛蒡子微炒梔子仁犀角屑各三細末。煉蜜和搗
463 栝蔞根散
464 (出聖惠方
465 治渴利後心煩體熱。皮膚生瘡搔癢。
466 栝蔞根赤茯苓各一兩玄參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各一兩甘草炙微赤銼苦參
467 黃六一湯
468 (出醫方大成
469 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胸中發悸。時常消渴。或
470 先渴而欲發瘡黃去蘆蜜塗炙六兩甘草炙一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棗一枚。煎至七分
URN: ctp:ws28941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