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樂府古辭 |
2 | 雜曲歌辭 |
3 | 蜨蝶行 |
4 | 蜨蝶之遨游東園。奈何卒逢三月養子燕。 |
5 | 接我苜蓿間。持之我入紫深宮中。行纏之傳欂櫨間。雀來燕。燕子見銜哺來。搖頭鼓翼何軒奴軒。 |
6 | 梁甫吟 |
7 | 〖古文苑作古梁父吟。不題諸葛亮名字。《類聚》、《樂府詩集》等均題蜀諸葛亮作。按李勉琴說曰:梁甫吟。曾子撰。琴操曰:曾子耕太山之下。天雨雪凍。旬月不得歸。思其父母。作梁山歌。蔡邕琴頌曰:梁甫悲吟。周公越裳。按梁甫。山名。在泰山下。據此。梁甫吟不始於孔明。而此辭亦與孔明無關。今附入漢雜曲歌辭中。〗 |
8 |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里。里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為此謀。國相齊晏子。 |
9 | 悲歌 |
10 |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思念故鄉。鬱鬱累累。欲歸家無人。欲渡河無船。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
11 | 前緩聲歌 |
12 | 水中之馬。必有陸地之船。但有意氣不能自前。心非木石。荊根株數得覆蓋天。當復思東流之水。必有西上之魚。不在大小。但有朝於復來。長笛續短笛。欲今皇帝陛下三千萬。 |
13 |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並序○玉臺詩下有無名人三字。 |
14 |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共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於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
15 |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疋。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三二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之慎莫留。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鬥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後人。留待作遺施。於今無會因。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裡。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新婦初來時。小姑如我長。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出門登車去。涕落百餘行。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後。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我有親父兄。性行暴發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汝今無罪過。不迎而自歸。蘭芝慚阿母。兒實無罪過。阿母大悲摧。還家十餘日。縣令遣媒來。云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謂阿女。汝可去應之。阿女含淚答。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阿母白媒人。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住欲何云。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六合正相應。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雲。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縷鞍。齎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疋。交用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鬱鬱登郡門。阿母謂阿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執綾羅。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門啼。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悵然遙想望。知是故人來。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自君別我後。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願。又非君所詳。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府吏謂新婦。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新婦謂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執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全。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後單。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汝是大家子。仕宦於臺閣。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轉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庵庵黃昏後。寂寂人定初。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顧樹下。自掛東南枝。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頁頁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徬徨。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
16 | 枯魚過河泣 |
17 | 枯魚過河泣。何時悔復及。作書與魴鱮。相教慎出入。 |
18 | 樂府 |
19 | 行胡從何方。列國持何來。氍毹𣯚五木香。迷迭艾納及都梁。 |
20 | 《詩紀》七。文《類聚》八十一引香、良二韻。萬花各三十二引香、良二韻。 |
21 | 離歌《詩紀》作雜歌。注云。一作離歌。 |
22 | 晨行梓道中。梓葉相切磨。與君別交中。繣如新縑羅。裂之有餘絲。吐之無還期。 |
23 | 箜篌謠 |
24 | 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甘言無忠實。世薄多蘇秦。從風暫靡草。寶貴上升天。不見山巔樹。摧扤下為薪。豈甘井中泥。上出作埃塵。 |
25 | 猛虎行 |
26 | 饑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野雀安無巢。游子為誰驕。 |
27 | 同上 |
28 | 少年惶且怖。伶人甹到他鄉。 |
29 | 稟氣有豐約。受形有短長。 |
30 | 上留田行 |
31 | 出是上獨西門。三荊同一根生。一荊斷絕不長。兄弟有兩三人。塊摧獨貧。 |
32 | 同上 |
33 | 里中有啼兒。似類親父子。回車問啼兒。慷慨不可止。 |
34 | 古八變歌 |
35 | 選詩拾遺曰:古歌有八變、九曲之名。未詳其義。李尤九曲歌曰:年歲晚暮時已斜。安得壯士挽日車。傅玄九曲歌曰:歲暮景邁群光絕。安得長繩系白日。全篇無傳。獨八變僅存。樂府諸書亦不收也。○逯案。此詩可疑。 |
36 | 北風初秋至。吹我章華臺。浮雲多暮色。似從崦嵫來。枯桑鳴中林。緯絡響空階。翩翩飛蓬征。愴愴游子懷。故鄉不可見。長望始此回。 |
37 | 古歌 |
38 | 上金殿。著玉樽。延貴客。入金門。入金門。上金堂。東廚具肴膳。椎牛烹豬羊。主人前進酒。彈瑟為清商。投壺對彈棋。博奕並復行。朱火颺煙霧。博山吐微香。清樽發朱顏。四坐樂且康。今日樂相樂。延年壽千霜。 |
39 | 古歌 |
40 | 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誰不懷憂。令我白頭。胡地多飆風。樹木何修修。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
41 | 艷歌 |
42 | 今日樂上樂。相從步雲衢。天公出美酒。河伯出鯉魚。青龍前鋪席。白虎持榼壺。南斗工鼓瑟。北斗吹笙竽。姮娥垂明璫。織女奉瑛琚。蒼霞揚東謳。清風流西歈。垂露成帷幄。奔星扶輪輿。 |
43 | 古咄唶歌 |
44 | 棗下何攢攢。榮華各有時。棗欲初赤時。人從四邊來。棗適今日賜。誰當仰視之。 |
45 | 古胡無人行 |
46 | 望胡地。何嶮𡺢。斷胡頭。脯胡臆。 |
47 | 古步出夏門行 |
48 | 白骨不覆。疫癘流行。 |
49 | 市朝易人。千載墓平。 |
50 | 行行復行行。白日薄西山。 |
51 | 古新成安樂宮 |
52 | 般鼓鐘聲。盡為鏗鏘。 |
53 | 視刀金睘歌《文選》補遺雲。亦入樂府。 |
54 | 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今朝兩相視。脈脈動人心。 |
55 | 古樂府罩辭 |
56 | 罩初何得。端來得鮒。小者如手。大者如履。孝子持歸遺我公姬。安得此魚。適與罩迕。從今以後。但當求鮒。 |
57 | 雞鳴歌 |
58 | 〖樂府云。樂府廣題曰:漢有雞鳴衛士。主雞唱宮外。舊儀。宮中與臺並不得畜雞。晝漏盡。夜漏起。中黃門持五夜。甲夜畢傳乙。乙夜畢傳丙。丙夜畢傳丁。丁夜畢傳戊。戊夜是為五更。未明三刻。雞鳴衛士起唱。晉太康地記曰:後漢固始、鮦陽、公安、細陽四縣衛士習此曲。於關下歌之。今雞鳴歌是也。然則此歌蓋漢歌也。〗 |
59 | 東方欲明星爛爛。汝南晨雞登壇喚。曲終漏盡嚴具陳。月沒星稀天下旦。千門萬戶遞魚鑰。宮中城上飛烏鵲。 |
60 | 古艷歌 |
61 | 孔雀東飛。苦寒無衣。為君作妻。中心惻悲。夜夜織作。不得下機。三日載批。尚言吾遲。 |
62 | 逯案。古詩為焦仲卿作即繼承此歌。 |
63 | 同上《詩紀》作古詩。 |
64 | 行行隨道。經歷山陂。馬啖柏頁。人啖柏脂。不可常飽。聊可遏饑。 |
65 | 同上 |
66 | 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
67 | 同上 |
68 | 蘭草自生香。生於大道傍。十月鉤簾起。並在束薪中。 |
69 | 秋霜白露下。桑葉鬱為黃。 |
70 | 同上 |
71 | 白鹽海東來。美豉出魯門。 |
72 | 同上 |
73 | 居窮衣單薄。腸中常苦饑。 |
74 | 古樂府詩 |
75 | 請說劍。駿犀標首。玉琢中央。六一所善。王者所杖。帶以上車。如燕飛揚。 |
76 | 同上 |
77 | 鑿石見火能幾時。 |
78 | 古樂府 |
79 | 東家公。字仲春。柱一鳩。杖倵足唇。 |
80 | 同上 |
81 | 布穀鳴。農人驚。 |
82 | 同上 |
83 | 啄木高飛乍低仰。摶樹林藪著榆桑。低足頭啄劚如劚。飛鳴相驟聲如篁。 |
84 | 同上 |
85 | 豹則虎之弟。鷹則鷂之兄。 |
86 | 同上 |
87 | 天寒知被薄。憂思知夜長。 |
88 | 同上 |
89 | 琉璃琥珀象牙槃。 |
90 | 古妍歌 |
91 | 妍歌展妙聲。發曲吐令辭。 |
92 | 樂府歌 |
93 | 集會高堂上。長彈箜篌。 |
94 | 樂府歌 |
95 | 春酒甘如醴。秋醴清如華。 |
96 | 《漢書》歌 |
97 | 上蓬萊。咀瓊英。 |
98 | 古歌 |
99 | 田中菟絲。何嘗可絡。道邊燕麥。何嘗可獲。 |
100 | 同上 |
101 | 長笛續短笛。願陛下保壽無極。 |
102 | 同上 |
103 | 大憂摧人肺肝心。 |
104 | 同上 |
105 | 流塵生玉匣。 |
106 | 歌 |
107 | 濯龍望如海。河橋渡似雷。 |
108 | 茂陵中書歌 |
109 | 都孋桂英。美芳鼓行。 |
110 | 有所思 |
111 | 有所思。思昔人。曾閔二子善養親。和顏色。奉晨昏。至誠烝烝通神明。 |
112 | 古博異辯游 |
113 | 眾星累累如連貝。江河四海如衣帶。 |
114 | 古董逃行 |
115 | 年命冉冉我遒。零落下歸山丘。 |
116 | 古樂府 |
117 | 青天含翠彩。素日揚清暉。 |
118 | 古歌 |
119 | 金荊持作枕。紫荊持作床。 |
120 | 古歌 |
121 | 高田種小麥。終久不成穗。男兒在他鄉。焉得不憔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