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注》[View] [Edit] [History]

1
。從水贊聲。則旰切。十四部。
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
標題:□chóu
4
注解:腹中有水氣也。從水愁聲。士尤切。三部。
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6
標題:湩dònɡ
7
注解:乳汁也。見列子、穆天子傳。或借重字為之,漢書匈奴傳重酪之便美是也。管子:湩然擊皷士忿怒。借湩為□也。周禮注湩容,卽毛詩傳之童容也。從水重聲。多貢切。九部。
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9
標題:洟tì
10
注解:鼻液也。易萃上六:齎咨涕洟。鄭注:自目曰涕,自鼻曰洟。檀弓:垂涕洟。正義:目垂涕,鼻垂洟。詩陳風:涕泗滂沱。毛傳:自目曰涕,自鼻曰泗。泗卽洟之假借字也。古書弟夷二字多相亂,於是謂自鼻出者曰涕,而自目出者別製淚字,。皆許不取也。素問謂目之水為淚,謂腦滲為涕。王襃童約:目淚下落,鼻涕長一尺。曹娥碑:泣淚掩涕,驚動國都。漢魏所用已如此。從水夷聲。他計切。十五部。周易音義他麗反。又音夷。
1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2
標題:汗hàn
13
注解:身液也。身,各本作人,今依太平御覽訂。易:渙汗其大號。劉向說曰:汗出而不反者也。從水干聲。矦旰切。十四部。漢餘汗縣,字如此,讀如乾。
1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5
標題:泣qì
16
注解:無聲出涕者曰泣。依韻會所據小徐本訂。者,別事□也。哭下曰:哀聲也。其出涕不待言。其無聲出涕者為泣。此哭泣之別也。尚書大傳曰:微子將往朝周,過殷之故墟,志動心悲。欲哭則為朝周,俯泣則近婦人。推而廣之作雅聲,謂之麥秀歌。從水立聲。去急切。七部。素問以為歰字。
1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8
標題:涕tì
19
注解:泣也。按泣也二字,當作目液也三字,轉寫之誤也。毛傳皆云:自目出曰涕。篇、韻皆云:目汁。泣非其義。從水弟聲。他禮切。十五部。
2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1
標題:潸shān
22
注解:涕流皃。小雅大東曰:潸焉出涕。毛云:潸,涕下皃。從水,□省聲。所姦切。十四部。《詩》曰:「潸焉出涕。」焉,韻會作然。
2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4
標題:湅liàn
25
注解:□也。周禮染人:凡染,春暴練。注云:暴練,練其素而暴之。按此練當作湅。湅其素。素者,質也。卽□氏之湅絲、湅帛也。已湅之帛曰練,糸部練下云湅繒也是也。□氏如法湅之,暴之,而後絲帛之質精。而後染人可加染,湅之以去其瑕,如□米之去康粊,其用一也。故許以□釋湅。戰國策蘇秦得大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磨。簡練者,□湅之假借也。高誘曰:簡,汏也。練,濯治也。正與許云□淅也,淅汏米也,湅□也相符合。許不以湅□二篆為伍者,□謂米,湅謂絲帛也。金部治金曰煉,猶治絲帛曰湅。從水柬聲。郞甸切。十四部。
2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7
標題:□niè
28
注解:議辠也。文王世子:獄成,有司讞於公。其死罪,則曰某之罪在大辟。其□罪,則曰某之罪在小辟。鄭曰:成,平也。讞,言白也。按今本注作讞之言白也。之字衍。以徐邈云言也,正義云言白也正之。當是本作言也,白也。正義省一也字耳。言與讞雙聲疊韻。王制:百官各以其成質於三官。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質於天子。此云以成讞於公,猶以成質於天子也。故其字從水獻。其議如水之平而獻於上也。所質旣下為受質,所讞不當而上更議之亦為讞。葢本下獻上之詞,又轉為上平下之詞矣。漢書云諸獄疑於人心不厭者輒讞之是。從水獻。與灋同意。灋以三體會意。□以二體會意。灋下云:平之如水。從水。□之從水同也。□以會意包形聲,灋則專會意。魚列切。十四、十五部之合音。
2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0
標題:渝yū
31
注解:變污也。釋言曰:渝,變也。鄭風傳、虞翻注易、杜注左傳皆同。許謂瀞而變污。從水俞聲。羊朱切。四部。一曰渝水,在遼西臨渝,東出塞。遼西郡臨渝,二志同。臨渝故城無考。前志臨渝下曰:渝水,首受白狼,東入塞外。又有侯水,北入渝。同郡交黎縣下曰:渝水,首受塞外,南入海。按水經注遼水篇詳白狼水、渝水、候水。今渝水未詳。一統志於永平府曰:古今水道變遷,所當闕疑。
3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3
標題:減jiǎn
34
注解:損也。古書多假咸為減。從水咸聲。古斬切。古音在七部。
3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6
標題:滅miè
37
注解:盡也。從水烕聲。此舉形聲包會意。亡列切。十五部。
3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9
標題:漕cáo
40
注解:水轉穀也。穀,各本訛轂,今依韻會、平準書索隱、蕪城賦注訂。如淳漢書注曰:水轉曰漕。百官志曰:大倉令主受郡國傳漕穀。從水□聲。在到切。古音在三部。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乘下疑奪車字。葢車亦得稱漕。或云及葢誤字。按史記索隱作一云車運曰轉,水運曰漕十字,當從之。
4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2
標題:泮pàn
43
注解:諸矦饗射之宮,諸矦上當有泮宮二字。饗,大徐作鄉,今依小徐。饗者,謂鄉飲酒也。詩行葦、泮水皆言諸矦。鄉飲酒之禮,見鄭箋。古者養老之禮,卽鄉飲酒之禮也。公劉先射而後養老,故曰饗射。廱篆下曰:天子饗飲辟廱,亦謂鄉飲酒。不言射者,言饗以關射。五經異義引韓詩說:辟雍所以教天下,春射秋饗,尊事三老五更。魯頌曰:思樂泮水。又曰:旣作泮宮。毛曰:泮水,泮宮之水也。天子辟廱,諸矦泮宮。王制曰:天子曰辟廱,諸矦曰頖宮。鄭云:辟,明也。廱,和也。所以明和天下。頖之言班也。所以班政教也。許書無頖字,葢禮家制頖字,許不取也。小戴三云頖宮。西南為水,東北為牆。從水半,魯頌箋云:闢廱者,築土雝水之外圓如璧,四方來觀者均也。泮之言半也。葢東西門以南通水,北無也。白虎通曰:獨南面禮儀之方有水耳。半亦聲。普半切。十四部。詩:迨冰未泮。傳云:泮,散也。此假泮為判也。隰則有泮。傳云:泮,坡也。此假泮為畔也。沜,古文。
4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5
標題:漏lòu
46
注解:□銅受水,刻節,晝夜百節。百節,各本作百刻,今依韻會所據小徐本訂。晝夜以百節之,故為刻者百,因□百刻矣。周禮挈壺氏:凡喪,縣壺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注云:以水守壺者,為沃漏也。以火守壺者,夜則視刻數也。分以日夜者,異晝夜漏也。漏之箭,晝夜共百刻。冬夏之閒有長短焉。文選注引司馬彪曰:孔壺為漏,浮箭為刻,下漏數刻,以考中星、昏明星焉。按晝夜百刻,每刻為六小刻,每小刻又十分之,故晝夜六千分,每大刻六十分也。其散於十二辰,每一辰八大刻,二小刻,共得五百分也。此是古法。樂記:百度得數而有常。注云:百度,百刻也。靈樞經:漏水下百刻,以分晝夜。從水屚,取屚下之義。屚亦聲。此依韻會而更考定之如此。屚,屋穿水下也。故云取屚下之義。盧後切。四部。今字皆假漏為屚。
4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8
標題:澒hònɡ
49
注解:丹沙所化為水銀也。本艸經曰:鎔化還複為丹。然則本丹之所化明矣。後代燒煆麄次朱砂為之。淮南書高注曰:白澒,水銀也。廣雅曰:水銀謂之澒。字一作汞。說者分別之云:汞,水銀滓。從水項聲。呼孔切。九部。
5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51
標題:萍pínɡ
52
注解:蘋也。蘋蓱二篆見艸部。篇、韻皆云:萍蓱同字。疑許書本有萍無蓱。小正、毛詩、爾雅皆作蘋。爾雅、毛傳皆曰蓱也。蓱卽萍之別字。周禮萍氏,疑本作蘋氏。然則說文艸部蘋下曰萍也,與水部萍下曰蘋也為轉注。不當有蓱篆。水艸也。從水蘋,水艸也三字,釋從水之意。蘋亦聲。薄經切。十一部。
5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54
標題:汩ɡǔ
55
注解:治水也。天問:不任汩鴻,師何以尚之。王云:汩,治也。鴻,大水也。引伸之,凡治皆謂汩。書序汩作。汩,治也。汩本訓亂,如亂之訓治。故洪節汩陳其五行。汩,亂也。上文淈訓濁,而釋詁云:淈,治也。郭景純云:淈汩同。從水曰聲。於筆切。十五部。俗音古忽切。訓汩□,汩亂。文四百六十五宋本五作八,今□□篆,補池篆。 重二十三今補濂篆。
5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57
567
58
標題:沝zhuǐ
59
注解:二水也。卽形而義在焉。闕。此謂闕其聲也。其讀若不傳。今之壘切者,以意為之。凡沝之屬皆從沝。
6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沝部
61
標題:□liú
62
注解:水行也。從沝□。會意。力求切。三部。□,突忽也。□之本義謂不順忽出也。引申為突忽,故流從之。流,篆文從水。流為小篆,則□為古文、籒文可知。此亦二上之例也。或問曰:何不以流涉入水部,而附□□為重文乎。曰:如是,則沝無所附。沝不附水部之末而為部首者,以配屾部也。□。
6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沝部
64
標題:□shè
65
注解:徒行濿水也。濿,各本作厲,誤。濿,或砅字也。砅本履石渡水之偁,引申為凡渡水之偁。釋水曰:繇膝以上為涉。毛傳同。許云徒行者,以別於以車及方之、舟之也。許意詩所言揭、厲皆徒行也,皆涉也,故字從步。從沝步。會意。時攝切。八部。涉,篆文從水。1851文三 重二
6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沝部
67
標題:瀕pín
68
注解:水厓,人所賓附也。厓今之涯字。附當作駙。馬部曰:駙,近也。瀕賓以疊韻為訓。瀕,今字作濵。召旻傳曰:瀕,厓也。采蘋、北山傳皆曰:濵,厓也。今字用頻訓數。考桑柔傳曰頻,急也。廣雅曰頻頻,比也。此從附近之義引申之。本無二字二音,而今字妄為分別,積習生常矣。顰戚不歬而止。從頁從涉。□戚,各本作□戚,今正。此以顰戚釋從頁之意也。將涉者,或因水深,顰眉蹙頞而止。故字從涉頁。符真切。按當必鄰切。十二部。凡□之屬皆從□。
6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瀕部
70
標題:顰pín
71
注解:涉水顰戚也。戚古音同蹴,迫也。各本作蹙,誤。顰戚,謂顰眉蹙頞也。許必言涉水者,為其字之從瀕也。從□卑聲。符真切。按從卑聲,則古音在十六部。易:頻復。本又作頻。王弼、虞翻、侯累皆以頻蹙釋之。鄭作□。陸云音同。按諸家作頻,省下□。鄭作□,省上頻。古字同音叚借,則鄭作□為是。諸家作頻,非。顰本在支韻,不在真韻也。自各書省為頻,又或作頻,又莊子及通俗文叚矉為顰,而古音不可復知,乃又改易音義云鄭作□。幸晁氏以道古周易、呂氏伯恭古易音訓所據音義皆作卑,晁云:卑,古文也。今文作□。考古音者得此,真一字千金矣。文二
7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瀕部
73
標題:くquǎn
74
注解:水小流也。水部曰:涓,小流也。く與涓音義同。釋名曰:山下根之受□處曰甽。甽,吮也。吮得山之肥潤也。按此為禹貢羽畎、岱畎之說解。亦卽小流之義。《周禮》:「匠人為溝洫,枱廣五寸,枱,許之耜字也。見木部。各本作□,誤。二枱為耦;一耦之伐,廣尺、深尺,謂之く。」倍く謂之遂;倍遂曰溝;倍溝曰洫;倍洫曰巜。已上考工記匠人職文,說詳鄭注及程氏瑤田通藝錄。今周禮く作□,巜作澮。與許所據不同者,後人所改也。く巜巛三篆下皆宜曰象形,而不言者,省文也。姑泫切。十四部。凡く之屬皆從く。甽,古文く從田川。古文疑當作籒文,葢く巜皆古文也。按鄭注攷工記曰:□,畎也。謂甽畎古今字。□卽今之畎字也。田之川也。四字小徐有,而田訛作□。畎,篆文く從田犬聲。畎為小篆,則く□為古籒可知。此亦先二後上之例。六畎為一畮。漢食貨志曰:趙過能為代田,一畮三甽。古法也。后稷始甽田,以二耜為耦,廣尺深尺曰甽,長終畮,一畮三畎,一夫三百甽,而播種於甽中。按長終畮者,長百步也。六尺為步,步百為畮。播種於甽中者,甽中猶甽閒,播種於兩甽之閒也。深者為甽,高者為田,皆廣尺。三百甽,積廣六百尺。長百步,亦長六百尺。故一夫百畮,其體正方。許云六畎為一畮者,謂其地容六畎耳。與一畮三畎之制非有二也。畎與田來歲互易,卽代田之制也。六尺為步,步百為畮,見田部。文一 重二
7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く部
76
標題:巜kuài
77
注解:水流澮澮也。澮澮當作□□。毛傳曰:□□,流也。水部曰:□□,水流聲也。古□聲、會聲多通用。水流涓涓然曰く,□□然則曰巜,巜大於く矣。此字之本義也,因以名井田之制。方百里為巜,廣二尋,深二仞。考工記匠人文。尋、仞依許寸部人部說皆八尺。今周禮作澮。許所據作巜。後人以水名易之也。古外切。十五部。凡巜之屬皆從巜。
7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巜部
79
標題:粼lín
80
注解:水生厓石閒粼粼也。厓者,山邊也。從巜□聲。力珍切。十二部。文二
8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巜部
82
標題:川chuān
83
注解:毌穿通流水也。毌,各本作貫。毌,穿物持之也。穿,通也。巛則毌穿通流,又大於巜矣。水有始出謂川者,如爾雅水注川曰谿,許云泉出通川為谷是也。有絕大乃謂川者,如皋陶謨く巜距川,考工記澮達於川是也。本小水之名,因以為大水之名。《虞書》曰:謂古文皋陶謨。「濬く巜,距巛。」歫,各本作距,今正。今尚書作畎澮距川者,後人所改也。言深く巜之水會為川也。此偁尚書釋之,以見尚書之川與川字有間矣。川,今昌緣切。古音在十三部,讀如春。雲漢之詩是也。凡川之屬皆從川。
8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川部
85
標題:巠jīnɡ
86
注解:水□也。巠之言濥也。濥者,水□行地中濥濥也。故從川在地下。從川在一下。一,地也。會意。□省聲。古靈切。十一部。一曰水冥巠也。冥巠,水大皃。今字作溟涬。司馬注莊曰:涬溟,自然氣也。□,古文巠不省。
8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川部
88
標題:巟huānɡ
89
注解:水廣也。引申為凡廣大之偁。周頌: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傳曰:荒,大也。凡此等皆叚荒為巟也。荒,蕪也。荒行而巟廢矣。從巛亾聲。呼光切。十部。《易》曰:「包巟用馮河。」泰九二爻辭。今易作荒。陸云:本亦作巟。
9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川部
91
標題:□huò
92
注解:水流皃。皃舊作也,今依篇、韻正。江賦:溭淢濜溳。李云:參差相次也。淢卽□。詩:黍稷彧彧。彧者,□之變。叚□為□也。從巛或聲。於逼切。一部。亦胡國切。
9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川部
94
標題:□yù
95
注解:水流也。此與水部汩義異。汩,治水也。上林賦曰:汩乎混流。又曰:汩□漂疾。方言:汩,疾行也。注云:汩汩,急皃。于筆切。此用汩為□也。廣韻合為一,非。從巛曰聲。於筆切。十五部。
9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川部
97
標題:□liè
98
注解:水流□□也。從川,列省聲。大徐曰:□字從□。此疑誤,當是從□省。小徐本作□省聲。良薜切。十五部。
9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川部
100
標題:邕yōnɡ
101
注解:邑四方有水自邕成池者是也。邑,各本無,依韻會補。成,各本作城,誤,依廣韻、韻會正。自邕當作自□,轉寫之誤。□者,抱也。池沼多由人工所為,惟邑之四旁有水來自擁抱旋繞成池者,是為邕。以擁釋邕,以疊韻為訓也。故其字從川邑。引申之,凡四面有水皆曰邕。周頌曰:于彼西雝。傳曰:雝,澤也。大雅曰:於樂辟雝。鎬京辟雝。傳曰:水旋丘如璧曰辟雝。水經注釋漁陽郡雍奴曰:四方有水為雍,不流為奴。皆邕字之叚借也。從巛邑。川圍邑。會意。讀若雝。於容切。九部。□,籒文邕如此。
10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川部
103
標題:□zāi
104
注解:害也。害者,傷也。□害字本如此作。玉篇云。天反時為□。今凡作災、災、葘,皆叚借字也。災行而□廢矣。周語曰:陽塞而在陰,川原必塞。原塞,國必亡。以一塞川,是為害川。故字從一雝川。從一雝川。雝壅古今字。王莽傳:邕涇水不流。亦叚邕為壅,此會意也。祖才切。一部。《春秋傳》曰:「川雝為澤,凶。」宣十二年左傳文。此偁傳說會意之恉也。知莊子曰:周易:師之《臨》曰:師出以律,否臧凶。川雝為澤,夭且不整,所以凶也。與偁艸木麗於土說□從艸麗,偁豐其屋說寷從宀豐同。
10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川部
106
標題:侃kǎn
107
注解:剛直也。論語鄉黨: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孔曰:侃侃,和樂皃也。葢謂卽衎衎之叚借字。從□。□,古文信也。見言部。從巛,取其不舍晝夜。信則可□。會意。空旱切。十四部。《論語》曰:「子路侃侃如也。」見先進篇。今作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貢侃侃如也。葢許氏筆誤。□,古文。
10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川部
109
標題:州zhōu
110
注解:水中可尻者曰州,尻,各本作居,今正。者字今補。周南:在河之州。釋水、毛傳皆曰:水中可居者曰州。水□繞其旁,從重川。水字今補。□繞,各本作周繞,誤,今正。□者,帀也。會意。職流切。三部。俗作洲。昔堯遭洪水,民尻水中高土,故曰九州島。州本州島渚字,引申之乃為九州島。俗乃別制洲字,而小大分係矣。《詩》曰:「在河之州。」關雎文。証州之本義也。一曰州,□也。以□韻為訓。□,耕治之田也。各□其土而生也。人各耕治以為生。此說州之別一義。其實前義內可包。□,古文州。此像前後左右皆水。□、□、□,古文州。文十 重三
11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川部
112
標題:泉quán
113
注解:水厡也。釋水曰:濫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縣出。縣出,下出也。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毛傳亦云:檻泉正出。側出曰氿泉。許作濫泉、厬泉。召旻曰:泉之竭矣,不云自中。傳曰:泉水從中以益者也。引申之,古者謂錢曰泉布。許云: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象水流出成川形。同出而三岐,略似巛形也。疾緣切。十四部。凡泉之屬皆從泉。洤,古文。
11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泉部
115
標題:□fàn
116
注解:泉水也。泉水者,泉出之水也。淮南書云:莫鑒於流□,而鑒於澄水。許注云:楚人謂水暴溢為□。□卽瀪字。泉水暴溢曰瀪也。從泉緐聲,讀若飯。符萬切。十四部。古讀平聲。1859文二
11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泉部
118
標題:灥xún
119
注解:三泉也。凡積三為一者,皆謂其多也。不言從三泉者,不待言也。闕。此謂讀若未詳,闕其音也。今音詳遵切,依附泉之雙聲為之。凡灥之屬皆從灥。
12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灥部
121
標題:□yuán
122
注解:水本也。各本作水泉本也,今□正。月令百源注曰:眾水始所出為百源。單□曰原。絫□曰原泉,孟子原泉混混是也。從灥出廠下。廠者,山石之厓岩。會意。愚袁切。十四部。原,篆文從泉。此亦先二後上之例。以小篆作厡,知□乃古文、籒文也。後人以厡代高平曰邍之邍,而別製源字為本厡之厡,積非成是久矣。文二 重一
12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灥部
124
標題:永yǒnɡ
125
注解:水長也。引申之,凡長皆曰永。釋詁、毛傳曰:永,長也。方言曰:施於眾長謂之永。象水巠理之長永也。巠者,水脈。理者,水文。于憬切。古音在十部。《詩》曰:「江之永矣。」周南漢廣文。凡永之屬皆從永。
12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永部
127
標題:羕yànɡ
128
注解:水長也。引申之為凡長之偁。釋詁曰:羕,長也。從永羊聲。餘亮切。十部。《詩》曰:「江之羕矣。」漢廣文。毛詩作永,韓詩作羕,古音同也。文選登樓賦:川旣漾而濟深。李注引韓詩江之漾矣。薛君曰:漾,長也。漾乃羕之訛字。1862文二
12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永部
130
標題:□pài
131
注解:水之衺流別也。流別者,一水岐分之謂。禹貢曰:漾東流為漢。沇東流為泲。江東別為沱。此言流別之始。釋水詳之。自河出為灉,濟為濋已下是也。流別則其勢必衺行,故曰衺流別。□與水部派音義皆同,派葢後出耳。衺流別,則正流之長者較短而巠理同也,故其字從反永。從反永。匹卦切。十六部。凡□之屬皆從□。讀若稗縣。禾部曰:琅邪有稗縣。今地理志作椑縣,誤也。小徐本作蜀稗縣,非。蜀只有郫縣,音疲。
13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部
133
標題:□mài
134
注解:血理分衺行體中者。理分猶分理。序曰:見鳥獸蹏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衺行體中,而大□在寸口。人手卻十分動脈為寸口也。從□從血。會意。不入血部者,重□也。□亦聲。莫獲切。十六部。脈,□或從肉。衇,籒文。左血右□。
13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部
136
標題:覛mì
137
注解:衺視也。釋詁曰:覛,胥,相也。郭云:覛謂相視也。按覛與目部眽通用。古詩:眽眽不得語。李善引爾雅及注作眽。今文選訛作脈,非也。覛不入見部者,重□也。從□從見。會意。□亦聲。莫狄切。廣韻莫獲切。十六部。俗有尋覓字,此篆之訛體。□,籒文。文三 重三
13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部
139
標題:穀ɡǔ
140
注解:泉出通川為谷。釋水曰: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許不言溪者,許以溪專系之山豄無所通也。川者,毌穿通流之水也。兩山之閒必有川焉。詩:進□維谷。叚谷為鞫。毛傳曰:谷,竆也。卽邶風傳之鞫,竆也。從水半見出於口。此會意。古祿切。三部。亦音浴。凡谷之屬皆從谷。
14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谷部
142
標題:溪xī
143
注解:山□無所通者。□,各本作瀆,今正。□部曰:□,通溝也。讀若洞。古文作豄。釋山曰:山豄無所通,谿。然則許作□明矣。從谷奚聲。苦兮切。十六部。
14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谷部
145
標題:□huò
146
注解:通谷也。通迵之谷也。文選注曰:華延洛陽記云:城南五十里有大谷,舊名通谷。引申為凡疏達之偁。從谷害聲。呼括切。十五部。
14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谷部
148
標題:豂liáo
149
注解:空谷也。虛廫之谷也。大雅曰:大風有隧,有空大谷。從谷翏聲。洛蕭切。古音在三部。
15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谷部
151
標題:豅lónɡ
152
注解:大長谷也。司馬相如傳曰:巖岩深山之谾谾兮。晉灼曰:谾音籠。古豅字。蕭該曰:谾或作豅,長大皃也。徐廣谾音力工反,與晉說同。白駒傳曰:空谷,大谷也。從谷龍聲,讀若聾。盧紅切。九部。
15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谷部
154
標題:□hónɡ
155
注解:谷中響也。此與宖,屋響也義近。攷工記:其聲大而宏。司農注:謂聲音大也。引申為凡大之偁。史記司馬相如傳:必將崇論谹議。從谷厷聲。戶萌切。古音在六部。
15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谷部
157
標題:谸qiān
158
注解:望山谷千千靑也。各本千千作谸谸,今正。高唐賦:仰視山顚,肅何芊芊。李注云:說文曰:谸,望山谷千千靑也。千與芊,古字通。按千芊為古今字。俗用芊改千,楚詞及陸機文賦皆用千眠字,南都賦作□瞑。謝脁詩:遠樹曖阡阡。廣雅乃有芊芊字耳。從谷千聲。倉絢切。十二部。古讀平聲。文八 重二
15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谷部
160
標題:□jùn
161
注解:深通川也。深之使通也。□與睿睿音義皆相近,故今文洪範曰:思心曰□。□作聖。古文曰:思曰睿。睿作聖。從□谷。會意。私閏切。十三部。□,殘也。殘猶穿也。谷,坑坎意也。□謂穿之。穀取坑坎之意。坑坎,深意也。已上十一字依韻會本。《虞書》曰:「□畎澮歫川。」川部旣偁咎□謨浚く巜歫川矣,此又偁而字異,何也。葢前為古文尚書,此為今文也。以濬、く皆倉頡古文知之。□,□或從水。浚,古文□。從水,從睿。睿,古文睿也。睿,深明也,通也。
16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谷部
163
標題:仌bīnɡ
164
注解:凍也。仌凍二篆為轉注。絫□之曰仌凍,如月令冰凍消釋是也。象水冰之形。冰,各本作凝,今正。謂象水初凝之文理也。筆陵切。六部。凡仌之屬皆從仌。
16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166
標題:冰nínɡ
167
注解:水堅也。易象傳:初六履霜,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古本當作陰始冰也。至堅仌也。釋器:冰脂也。孫本冰作凝。按此可證詩膚如凝脂,本作冰脂。以冰代仌,乃別制凝字。經典凡凝字皆冰之變也。從水仌。會意。魚陵切。六部。凝,俗冰從疑。以雙聲為聲。氷,俗冰字。
16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169
標題:凍dònɡ
170
注解:仌也。初凝曰仌,仌壯曰凍。又於水曰冰,於他物曰凍。故月令曰:水始冰,地始凍。從仌東聲。多貢切。九部。
17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172
標題:línɡ
173
注解:仌出也。仌出者,謂仌之出水文棱棱然。輕讀為力膺切,重讀則里孕切,今俗語猶爾。豳詩:三之日納於凌陰。傳曰:凌陰,冰室也。此以冰釋凌,以室釋陰,非謂□為仌室也。鄭注周禮凌人徑云凌,冰室也。似失之。從仌□聲。六部。《詩》曰:「納于□陰。」七月文。凌,□或從夌。夌聲也。又□,同。
17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175
標題:凘sī
176
注解:流仌也。謂仌初結及已釋時隨流而行也。從仌斯聲。息移切。十六部。
17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178
標題:凋diāo
179
注解:半傷也。傷,創也。半傷未全傷也。從仌,仌霜者傷物之具,故從仌。周聲。都僚切。二部、三部。
18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181
標題:冬dōnɡ
182
注解:四時盡也。冬之為言終也。考工記曰:水有時而凝,有時而釋。故冬從仌。從仌從□。會意。□亦聲。都宗切。九部。□,古文終字。見糸部。□,古文冬,從日。
18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184
標題:冶yě
185
注解:銷也。銷者,鑠金也。仌之融如鑠金然,故爐鑄亦曰冶。易:野容誨淫。陸德明本作冶容。按野、冶皆蠱之叚借也。張衡賦言妖蠱,今言妖冶。從仌台聲。聲葢衍。台者,悅也。 仌台悅而化。會意。冶,今音羊者切。古音讀如與,在五部。或曰台雙聲也,故以為聲。
18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187
標題:凔cānɡ
188
注解:寒也。此與水部滄音義皆同。枚乘上書曰:欲湯之凔,絕薪止火而己。按方言曰漺淨也,二字當從⼎。□卽凔字。淨卽凊字。從仌仌者,寒之象也。故訓寒之字皆從仌。倉聲。初亮切。十部。
18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190
標題:冷lěnɡ
191
注解:寒也。從仌令聲。魯打切。十一部。
19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193
標題:hán
194
注解:寒也。從仌圅聲。胡男切。八部。
19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196
標題:□lǐn
197
注解:□□,依文賦注補二字。寒也。引申為敬畏之偁。俗字作懍懍。從仌廩聲。力稟切。七部。
19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199
標題:凊qìnɡ
200
注解:寒也。曲禮曰: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從仌靑聲。七正切。十一部。癛凊二篆舊在凍篆之前,非其次也,今更正。凡全書內多有宐正者,學者依此求之。
20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202
標題:□bì
203
注解:□冹,二字今補。風寒也。豳風七月:一之日觱發。傳曰:觱發,風寒也。按觱發皆叚借字,□冹乃本字。猶水部畢沸,今詩作觱沸。或許所據毛詩不同今本,或許采三家詩,皆未可定也。《詩》曰:「一之日□冹。」七字今補。從仌畢聲。卑吉切。十二部。
20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205
標題:冹fú
206
注解:□冹也。三字今正。從仌犮聲。分勿切。十五部。
20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208
標題:溧lì
209
注解:溧冽,二字今補。寒皃。皃,各本作也,今依大東正義及小徐本。毛傳曰:溧冽,寒氣也。古亦單用溧字,春秋緐露謂煗寒曰熏溧。《詩》曰:「二之日溧冽。」七字今補。亦豳風七月文也。今詩作栗烈。考詩冽彼下泉疏引七月二之日溧冽,是孔本與許同。而陸釋文作栗烈,與許異。且云說文作□颲,其實風部未嘗引詩也。五經文字仌部有溧,知其所據詩作溧。從仌□聲。力質切。十二部。
21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仌部
211
標題:冽liè
212
注解:溧冽也。三字今正。古單用冽字者,如詩冽彼下泉傳曰冽,寒也。有冽氿泉傳曰冽,寒意也。素問曰風寒冰冽。從仌□聲。各本篆作□,解作賴聲。音洛帶切。今正。按□字卽廣韻、玉篇皆無之,而孔衝遠大東正義、李善注高唐賦嘯賦皆引說文、字林冽字,是今本冽訛為□顯然也。良辥切。十五部。冽。□。文十七  重三
21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洌部
214
標題:雨yǔ
215
注解:水從雲下也。引申之凡自上而下者偁雨。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水者,水字也。王矩切。五部。凡雨之屬皆從雨。□,古文。象形。□、□、□、□,古文雨。
21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17
標題:靁léi
218
注解:□昜薄動生物者也。各本作陰陽,今正。動下各本有靁雨二字,不辭,今依韻會本正。薄音博,迫也。陰陽迫動,卽謂靁也。迫動下文所謂回轉也,所以回生萬物者也。從雨,畾象回轉形。許書有畕無畾。凡積三則為眾,眾則盛,盛則必回轉。二月陽盛,靁發聲,故以畾象其回轉之形,非三田也。韻書有畾字,訓田閒,誤矣。凡許書字有畾聲者,皆當云靁省聲也。魯回切。十五部。○凡古器多以回為靁。□,籒文靁。閒有回。當作畾閒有回,奪畾。回,靁聲也。說畾閒有回之意。□,古文靁。□,古文靁。
21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20
標題:霣yǔn
221
注解:齊人謂靁為霣。各本齊上有雨也二字。按自靁篆至震篆皆言雷電,自霝篆至霩篆皆言雨。叚令霣之正義為雨,則當次於彼閒。今刪。韻會本亦無此二字。齊人謂靁曰霣,方俗語言如此。靁,古讀如回。回與員語之轉。公羊傳:星霣如雨。叚為隕字。從雨員聲。於敏切。十三部。一曰雲轉起也。別一義。雲回轉而起名之霣者,略與雲同音也。古文云作員。讀若昆。大徐無此三字。□,古文霣如此。古當作籒。員下云籒文作□,鼎下云籒文以鼎為貝是也。□者,籒文妘。□者,籒文則。皆是以鼎為貝。□,古文霣。
22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23
標題:霆tínɡ
224
注解:靁餘聲鈴鈴。所□挺出萬物。聲下有也字者,誤衍。鈴與挺皆以□韻為訓。靁所以生物,而其用在餘聲鈴鈴然者。禮記曰:地載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從雨廷聲。特丁切。十一部。古多讀上聲。
22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26
標題:霅zhá
227
注解:霅霅,靁電皃。靁,各本作震,今依韻會本。霅霅,聲光雜沓之皃。按馬融廣成頌霅爾雹落。霅音素洽反。今俗語云霎時閒,霎卽霅之俗字。從雨,譶省聲。省譶為言,如省蟲為蟲也。丈甲切。八部。一曰霅,眾言也。依韻會本六字在此。譶,疾言也。霅以為聲。或訓霅為眾言,則是從言從雨會意矣。吳都賦曰:靸霅驚捷。
22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29
標題:電diàn
230
注解:□昜激耀也。孔沖遠引河圖云:陰陽相薄為靁。陰激陽為電。電是靁光。按易震為靁,離為電。月令靁乃發聲,始電。詩十月之交、春秋隱九年言震電。詩采芑、常武、雲漢言靁霆。震靁一也,電霆一也。穀梁傳曰:電,霆也。古義霆電不別。許意則統言之謂之靁。自其振物言之謂之震,自其餘聲言之謂之霆,自其光耀言之謂之電,分析較古為□心。靁電者,一而二者也。從雨從□。靁自其回屈言,電自其引□言。□亦聲也。小徐本作雨□聲。堂練切。古音在十二部。讀如陳。□,古文電如此。□部曰:□,籒文□。又部曰:□,古文□。乖啎不合。依此則當作古。
23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32
標題:震zhèn
233
注解:劈歷振物者。劈歷,疾雷之名。釋天曰:疾靁為霆。倉頡篇曰:霆,霹靂也。然則古謂之霆,許謂之震。詩十月之交、春秋隱九年、僖十五年皆言震。振與震□韻。春秋正義引作震物為長,以能震物而謂之震也。引申之,凡動謂之震。辰下曰:震也。從雨辰聲。章刃切。十三部。古多讀平聲。《春秋傳》曰:「震夷伯之廟。」左氏僖十五年經、傳皆有之。必引此者,以為劈歷震物之證也。史記殷武乙暴靁震死,神道設敎之至□者也。□,籒文震。
23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35
標題:□xuě
236
注解:冰雨說物者也。冰,各本作凝,今正。凝者,冰之俗也。釋名曰:雪,綏也。水下遇寒氣而凝,綏綏然下也。故許謂之冰雨。說,今之悅字。物無不喜雪者。說與雪□韻。從雨彗聲。相絕切。十五部。
23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38
標題:霄xiāo
239
注解:雨□為霄。雨猶□也。釋天曰:雨□為霄雪。此霄字本義。若淮南書上游於霄雿之野,高讀如紺綃之綃。此則別為一義。乃今義行而古義□用矣。霄亦叚消。從雨肖聲。相邀切。二部。齊語也。亦方俗語言如此。
24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41
標題:□xiàn
242
注解:稷□也。謂雪之如稷者。毛詩傳曰:霰,暴雪也。暴當是黍之字誤。俗謂米雪,或謂粒雪皆是也。曾子曰:陽之專氣為霰。詩箋云:將大雨雪始必微溫。雪自上下遇溫氣而團,謂之霰。久之寒勝則大雪矣。從雨□聲。穌甸切。十四部。□,霰或從見。見聲。
24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44
標題:雹báo
245
注解:雨仌也。仌,舊作冰,今正。雨仌,謂自上而下之仌也。曾子曰:陰之專氣為雹。劉向曰:盛陽雨水,溫暖而湯□。陰氣脅之不相入,則轉而為雹。故沸湯之在閉器,而湛於甘泉,則為冰。此其驗也。左氏傳曰:聖人在上,無雹。雖有,不為災。從雨包聲。蒲角切。古音在三部。□,古文雹如此。象其磊磊之形。□、□,古文。
24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47
標題:霝línɡ
248
注解:雨□也。□,各本作零,今依廣韻正。霝與零義殊。許引東山霝雨,今作零雨,訛字也。定之方中:靈雨旣零。傳曰:零,落也。零亦當作霝。霝亦叚靈為之。鄭風:零露漙兮。正義木作靈。箋云:靈,落也。靈落卽霝落。雨曰霝□。艸木曰零落。從雨□,象□形。郞丁切。十一部。《詩》曰:「霝雨其蒙。」豳風東山文。
24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50
標題:□luò
251
注解:雨□也。此下雨本字。今則落行而□廢矣。從雨各聲。盧各切。五部。
25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53
標題:零línɡ
254
注解:徐雨也。徐,各本作餘,今依玉篇、廣韻及太平御覽所引纂要訂。謂徐而下之雨。小雅:興雲祁祁。傳曰:祁祁,徐也。箋云:古者陰陽和,風雨時,其來祁祁然而不曓疾。引申之義為零星,為凋零。從雨令聲。郞丁切。古音在十二部。讀如鄰。□,古文。
25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56
標題:□sī
257
注解:小雨財□也。財當作才,取初始之義。今字作纔。從雨鮮聲,讀若斯。息移切。十六部。鮮聲在十四部而讀如斯者,以雙聲合音也。列子:鮮而食之。卽析而食之也。斯析音義同。
25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59
標題:霢mài
260
注解:霢霂。小雨也。信南山曰:益之以霢霂。釋天、毛傳皆曰:霢霂,小雨也。釋名曰:言裁霢歷沾漬。如人沐頭,惟及其上枝而根不濡也。按霢霂者,溟蒙之轉語。水部溟下曰:小雨溟溟也。蒙下曰:蒙蒙,溦雨也。從雨脈聲。莫獲切。十六部。
26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62
標題:霂mù
263
注解:霢霂也。此雙聲字。從雨沐聲。莫卜切。三部。
26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65
標題:□suān
266
注解:小雨也。從雨酸聲。素官切。十四部。
26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68
標題:□jiān
269
注解:溦雨也。溦,各本作微,今正。水部曰:溦,小雨也。今人謂小雨曰廉纖,卽□也。從雨□聲。子廉切。七部。又讀若芟。又字衍。一說謂讀若□矣,又讀若芟也。
27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71
標題:□zhōnɡ
272
注解:小雨也。從雨眾聲。職戎切。九部。《朙堂月令》曰:「□雨。」月令無此文。惟季春行秋令,淫雨蚤降注云:今月令曰眾雨,漢人眾讀平聲。卽許所據之□雨之也。但記文淫雨,鄭注云霖雨。許不當以小雨釋□,似小必是誤字。
27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74
標題:霃chén
275
注解:久□也。月令:季春行秋令,則天多沈陰。沈卽霃之叚借也。沈行而霃廢矣。從雨沈聲。直深切。七部。
27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77
標題:□lián
278
注解:久雨也。□之言連也。從雨兼聲。力鹽切。七部。
27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80
標題:□hán
281
注解:久雨也。從雨圅聲。胡男切。八部。
28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83
標題:霖lín
284
注解:凡雨三日已往為霖。左傳隱九年:春王三月癸酉,大雨霖以震。書始也。庚辰,大雨雪,亦如之。書時失也。凡雨自三日以往為霖,平地尺為大雪。按許直用傳文為說也。已當作以。自三日以往,謂雨三日又不止,不定其日數也。雨三日止,不得謂霖矣。韋注國語亦曰:雨三日以上為霖。若宋人注尚書云三日雨為霖,失古義矣。釋天:久雨謂之淫。淫謂之霖。從雨林聲。力尋切。七部。
28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86
標題:□yín
287
注解:霖雨也。南陽謂霖□。俗本作謂霖雨曰□。全書多類此者,今不可盡正矣。其字從□。□者,眾立也。故雨多取之。是可以證□雨之為霖,而非小雨矣。淫雨卽□雨之叚借。從雨□聲。銀箴切。七部。按舉形聲關會意。
28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89
標題:□zī
290
注解:雨聲。從雨真聲,讀若資。真聲而讀若資者,合音也。故廣韻作□。卽夷切。十五部。
29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92
標題:□yǔ
293
注解:雨皃。方語也。方上葢奪北字。集韻曰:□,火五切。北方謂雨曰□。呂靜說。按呂氏韻集所據說文為完善。從雨禹聲,讀若禹。王矩切。五部。按如今音雨□皆切王矩,何以見為殊語。依集韻當作讀若虎。玉篇尤句切。
29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95
標題:□jiān
296
注解:小雨也。從雨僉聲。子廉切。七部。
29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298
標題:沾zhān
299
注解:雨□也。小雅:旣沾旣足。從雨沾聲。張廉切。七部。
30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301
標題:□rǎn
302
注解:濡也。濡此義水部失載,於此見之。今人多用沾染、濡染,染行而□廢矣。染者,以繒梁為色。非沾義。從雨染聲。而剡切。八部。
30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304
標題:□liù
305
注解:屋水流也。水部曰:濩,□下皃也。釋名曰:中央曰中□。古者□穴後室之□。當今之棟下直室之中,古者□下之處也。從雨留聲。力救切。三部。
30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307
標題:屚lòu
308
注解:屋穿水入也。今字作漏。漏行而屚廢矣。漏者,以銅受水刻節也。從雨在尸下。尸者,屋也。尸部屋下云:尸象屋形。會意。盧后切。四部。
30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310
標題:□ɡé
311
注解:雨濡革也。雨濡革則虛起。今俗語若樸。從雨革。會意。讀若膊。匹各切。五部。霸字以為聲。
31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313
標題:霽jì
314
注解:雨止也。釋天:雨濟謂之霽。濟,古多訓止者,如厲風濟則眾竅為虛是也。許云雨止者,以詁訓字易其本字也。凡止曰濟,雨止則有霽字。洪範曰:雨曰濟。今古文皆如是。是尚書用濟為霽也。從雨□聲。子計切。十五部。
31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316
標題:霋qī
317
注解:霽謂之霋。從雨妻聲。七稽切。十五部。
31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319
標題:霩kuò
320
注解:雨止雲罷皃。淮南天文訓:道生於虛霩。虛霩生字宙。今俗字作廓,廓行而霩廢矣。從雨□聲。苦郭切。五部。又□、□。
32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322
標題:露lù
323
注解:潤澤也。澤與露□韻。五經通義曰:和氣津凝為露。蔡邕月令曰:露者,陰之液也。按露之言臚也。故凡陳列表見於外曰露。亦叚路為之,如孟子神農章羸露字作路是也。從雨路聲。洛故切。五部。
32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325
標題:霜shuānɡ
326
注解:喪也。以□韻為訓。成物者。豳風:九月肅霜。傳曰:肅,縮也。霜降而收縮萬物。秦風:白露為霜。傳曰:白露凝戾為霜,然後歲事成。按雷、雨、露皆所以生物,雪亦所以生物而非殺物者。故其用在霜殺物之後。詩言雨雪氛氛。益之以霢霂。生我百穀。其證也。惟霜為□斂萬物之用。許列前綴靁,為動萬物者莫疾乎此也。次之以雪。乃次之以霝□,謂冬雪而後春雨也。次之以露,露春夏秋皆有之,秋深乃凝霜也。次之以霜,而歲功成矣。歲功以雪始,以霜終。從雨相聲。所莊切。十部。
32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328
標題:霚wù
329
注解:地氣發,天不應曰霚。曰霚二字今補。霚,今之霧字。釋天曰:地氣發,天不應曰霧。霧者俗字。霧一本作霿,非也。釋名曰:霧,冒也。氣蒙冒覆地之物也。開元占經引元命包陰陽亂為霧。從雨亦雨之類也,故從雨。地氣發而天應之則雨矣。敄聲。亡遇切。古音在三部。敄從矛聲,故霚讀如矛。雺,籒文霚省。洪範曰蒙,古文尚書作曰雺。徐邈音亡鉤反。宋世家作曰霧。霧卽霚。霚者,雺之小篆。
33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331
標題:霾mái
332
注解:風而雨土為霾。依釋天補三字。邶風。終風且霾。釋天曰:風而雨土為霾。傳曰:霾,雨土也。釋名曰:霾,晦也。從雨狸聲。莫皆切。古音在一部。《詩》曰:「終風且霾。」
33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334
標題:霿ménɡ
335
注解:天氣下,地不應曰霿。釋天曰:天氣下,地不應曰霿。今本作曰雺,或作曰霧,皆非也。霿,釋名作蒙。開元占經作蒙。釋名曰:蒙,日光不明蒙蒙然也。開元占經引郗萌曰:在天為蒙。在人為霧。日月不見為蒙。前後人不相見為霧。按霚與霿之別,以郗所言為確。許以霿系天氣,以霚系地氣,亦分別井然。大氐霚下霿上,霚濕霿幹。霚讀如務,霿讀如蒙。霚之或體作霿,霿之或體作蒙。不可亂也。而爾雅自陸氏不能諟正,訛舛不可讀。如玉篇云霚,天氣下地不應也。霿,地氣發天不應也。葢本爾雅而與說文互易,則又在陸氏前矣。其它經史雺霿霧三字往往淆訛,要當以許書為正。○開元占經引月令仲冬行夏令,氛蒙冥冥。今月令作氛霧。霧乃霿之誤也。○衛包尚書曰:蒙,恒風若。漢五行志作霿。尚書大傳作瞀。劉向曰:瞀,眊。眊,亂也。按此霿字引申叚借之義也。本音茂,轉音蒙。易傳:蒙者,蒙也。亦霿之叚借。霿,晦也。晦本訓月盡,引申為日月不見之偁。釋天曰:霿謂之晦。許言此者,欲人知霿與霚異也。從雨瞀聲。莫弄切。亦平聲。瞀亦敄聲而入九部者,合音也。
33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337
標題:霓ní
338
注解:屈虹靑赤或白色,或字陸德明作也一曰三字,非也。韻會白下無色字,是也。屈當作詘。許書云詰詘者,謂詘曲。屈非其義。許意詘曲之虹多靑赤,或有白色者,皆謂之霓。釋天曰:螮蝀,虹也。霓為挈貳。郭云:雙出色鮮盛者為雄,曰虹。暗者為雌,曰霓。據此,似靑赤為虹,白色為霓。然析言有分,渾言不別。故趙注孟子曰。霓,虹也。虹見則雨。楚辭有白霓。□氣也。從雨。霓為陰氣,將雨之兆,故從雨。一從蟲作霓,猶虹從蟲也。兒聲。五雞切。十六部。如淳五結切。郭樸五擊切。沈約郊居賦:雌霓連蜷,深恐人讀為平聲。
33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340
標題:□diàn
341
注解:寒也。從雨□聲。都念切。七部。或曰早霜也。讀若《春秋傳》「墊阨」。成六年、襄九年、卄五年皆云墊隘。阨者,阸之隸變。阸隘古通用。此謂□音同墊耳,非謂春秋傳有□隘也。而九經字□云□,音店,寒也。傳曰□隘。引說文而失其真,遂致為經作音而非其實,以經典絕無□字也。
34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343
標題:□yú
344
注解:夏祭樂於赤帝以祈甘雨也。公羊傳曰:大雩者何。旱祭也。月令:仲夏之月,大雩帝,用盛樂,乃命百縣,雩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穀實。注曰雩,吁嗟求雨之祭也。雩帝,謂為壇南郊之旁,雩五精之帝,配以先帝也。自鞀鞞至柷敔皆作曰盛樂,凡他雩用歌舞而已。春秋傳曰:龍見而雩。雩之正當以四月。按鄭言五精之帝,高誘注時則訓曰:帝,上帝也。許獨云赤帝者,以其為夏祭而言也。以祈甘雨,故字從雨。以於□而求,故從虧。服□曰:雩,遠也。亦於從於得義也。從雨虧聲。羽俱切。五部。□,雩或從羽。或字如此作。雩,舞羽也。說從羽之意。周禮樂師:有羽舞,有皇舞。鄭司農云:羽舞者,析羽。皇舞者,以羽覆冒頭上衣飾翡翠之羽。鼓師云:敎皇舞,帥而舞旱暵之事。按皇舞亦羽舞也,故字或作□。而雩或作□。
34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346
標題:需xū
347
注解:□也。□者,待也。以□韻為訓。易彖傳曰:需,須也。須卽□之叚借也。左傳曰:需,事之賊也。又曰:需,事之下也。皆待之義也。凡相待而成曰需。遇雨不進止□也。從雨而。遇雨不進,說從雨之意。而者,□之意。此字為會意。各本作而聲者,非也。公羊傳曰:而者何。難也。穀梁傳曰:而,緩辭也。而為遲緩之辭,故從而。而訓須。須通□。從而猶從□也。春秋經:已丑,葬我小君頃熊。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是從雨而之證也。相俞切。古音在四部。《易》曰:「雲上于天,需。」易需卦象傳文。此偁易以證從雨之意。雲上于天者,雨之兆也。宋衷曰:雲上於天,需時而降雨。□,古文。
34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349
標題:□yù
350
注解:水音也。江氏聲曰:五聲羽屬水。許字作□,與各書不同。今按此當謂流水之音耳。從雨羽聲。王矩切。五部。文四十六六,宋本作七。 重十一
35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雨部
352
標題:云yún
353
注解:山川氣也。天降時雨,山川出雲。從雨,云象回轉之形。回上各本有雲字,今刪。古文只作云。小篆加雨於,遂為半體會意,半體象形之字矣。云象回轉形,此釋下古文雲為象形也。王分切。十三部。凡雲之屬皆從雲。云,古文省雨。古文上無雨,非省也。二葢上字,象自下回轉而上也。正月:昏姻孔云。傳曰:云,旋也。此其引伸之義也。古多叚云為曰,如詩云卽詩曰是也。亦叚員為云。如景員維河箋云員古文作云,昏姻孔云本又作員,□樂我員本亦作云,尚書云來衛包以前作員來,小篆妘字籒文作□是。云員古通用,皆叚借風雲字耳。自小篆別為雲而二形迥判矣。??,亦古文雲。此冣初古文。象回轉之形者,其字引而上行,書之所謂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也。變之則為云。
35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雲部
355
標題:□yīn
356
注解:云□日也。今人陰陽字小篆作霒昜,□者,雲□日。昜者,旗開見日。引申為□儀字之用。今人作陰陽,乃其中之一端而已。霒字今僅見大戴禮記文王官人篇、素問五帝政大論。從雲今聲。於今切。七部。侌,古文□省。古文雲本無雨耳,非省也。陰字從此。??亦古文□。此冣初古文也。侌則以小篆法整□之。云亦同。文二 重四
35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云部
358
標題:魚yú
359
注解:水蟲也。象形。魚尾與燕尾相佀。其尾皆枝,故象枝形,非從火也。語居切。五部。凡魚之屬皆從魚。《說文》作□。□,古文。
36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361
標題:□duò
362
注解:魚子已生者也。謂魚卵生於水艸閒,初孚有魚形者。云已生,對未生言之。魚子未生者曰鯤。鯤卽卵字。卵,說文作卝。古音讀如關,亦可讀如昆。內則:濡魚卵醬。卵,鄭讀鯤。或作□。鯤醬者,魚卵醬也。內則讀卵如字,未嘗不協。凡未出者為卵,已出者為子。鯤卽魚卵,故說文以卝包之,而魚部無鯤字。□則已出於卵者也。從魚隋聲。各本作憜省聲。按肉部有隋字,今正。徒果切。十七部。集韻、類篇又翾規切,音之轉也。□,籒文□。從□,據徐氏鉉筆迹相承小異條云,史籒筆迹如此也。〈阜左〉者,從籒文隓字而省一左也。□。
36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364
標題:鮞ér
365
注解:魚子也。魚子,謂成細魚者。上文曰魚子已生者,謂初出卵。此云魚子,則成細魚矣。凡細者偁子。魯語曰:魚禁鯤鮞。韋注曰:鯤,魚子也。鮞,未成魚也。韋意鯤是卵未孚者,鮞是已孚而尚未成魚者。許則就已孚又別為□鮞二形。○按爾雅曰鯤,魚子也。鱦,小魚也。為韋所本。許無鯤字者,以卝包之。據內則之卵醬也。許有鮞無鱦者,鱦從繩省聲,之與蒸合音冣近。鱦者,鮞之俗字也。爾雅、鄭皆云:鯤,魚子。爾雅意魚子卽魚卵。今人俗語猶如是。若西京賦摷鯤鮞,薛注:鯤,魚子也。鮞,細魚蔟類也。此與鄭內則注鯤魚子也皆謂出卵者為魚子,失爾雅本義。若莊子□絕大之魚為鯤,此則齊物之寓言,所謂汪洋自恣以適已者。一曰魚之美者,東海之鮞。鮞之別一義,見呂覽本味篇伊尹語。高注曰:鮞,魚名也。木部櫨下、禾部秏下皆言伊尹曰,此不言者□文。從魚而聲。如之切。一部。五經文字人六切。
36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367
標題:魼qū
368
注解:魼魚也。舊刪魼字,今補。此如河篆下云河水也之例。漢書上林賦:禺禺魼鰨。郭樸注云:比目魚也。按郭說未知其審。犬部狧字下有比目魚鰈,同爾雅。而魚部無鰈字。玉篇、廣韻合魼鰈為一字,非也。從魚去聲。去魚切。五部。
36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370
標題:□nà
371
注解:□魚。佀鱉無甲,有尾無足,口在腹下。從魚納聲。按此篆玉篇作□。廣韻作魶。史記上林賦有魶字,云魶一作鰨。奴荅切。八部。
37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373
標題:鰨tǎ
374
注解:虛鰨也。漢書上林賦魼鰨,史記作鱋魶。魶一作鰨。注家皆以魼鰨為二魚,許亦別魼與虛鰨為二,虛非魼鱋之異文也。郭注云:鰨,鯢魚也。似占,有四足,聲如嬰兒。按許下文云鯢,剌魚也。不類列一處。則鰨之非鯢明矣。從魚□聲。土盍切。八部。
37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376
標題:鱒zùn
377
注解:赤目魚也。見豳風。釋魚曰:鮅鱒。毛傳曰:鱒,大魚也。陸璣、郭樸皆云:鱒似鯶,赤眼。從魚□聲。慈損切。十三部。
37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379
標題:□lín
380
注解:□魚也。亦三字句。周禮:其動物宜鱗物。劉本作□,音鱗。按劉本叚□為鱗耳,非川澤只生此魚也。集韻曰:鱗通作□。本劉。從魚猌聲。力珍切。十二部。
38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382
標題:鰫yónɡ
383
注解:鰫魚也。鄭注內則云:今東海鰫魚有骨,名乙。在目旁,狀如篆乙。食之□人不可出。從魚容聲。餘封切。九部。
38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385
標題:□xū
386
注解:□魚也。從魚胥聲。相居切。五部。
38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388
標題:鮪wěi
389
注解:鮥也。毛詩衛風傳曰:鮪,鮥也。許本之。陸璣疏曰:鮪魚形似鱣而靑黑,頭小而尖,似□兜鍪,口亦在頷下,其甲可以摩姜,大者不過七八尺。益州人謂之□。大者為王鮪。小者為鮛鮪,一名鮥。肉色白,味不如鱣也。郭氏山海經傳曰:鮪卽鱏也。似鱣而長鼻,體無鱗甲。按卽今之鱘魚也。《周禮》:「春獻王鮪。」天官人文。注曰:王鮪,鮪之大者。引月令季春薦鮪于寢廟。西京賦曰:王鮪岫居。薛綜、陸璣、李奇,酈道元皆言鮪自南方江中來,至河南鞏穴又入河,度龍門。葢古事如此。不然,鮪出江中,何以西周能薦鮪也。從魚有聲。榮美切。古音在一部。讀如以。
39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391
標題:□ɡènɡ
392
注解:□□,□字淺人刪之,今補。鮪也。鮪字各本無,今依全書通例補。上林賦:□螹離。郭注曰:□,鮪也。李善注吳都賦同。按劉逵注蜀都賦曰:鱣,□也。古人言鱣鮪多有不別者,如山海經傳亦云鮪卽鱣也,當是以為一類而渾言之。《周雒》謂之鮪,蜀謂之□□。十字各本訛作周禮謂之□五字,今補正。李奇注上林曰:周洛曰鮪,蜀曰□。陸詩疏曰:益州人謂之□。按蜀有之者,出於江也。周雒有之者,出鞏穴入河也。□雙聲字。從魚□聲。各書多作□,省立心也。古恆切。六部。
39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394
標題:□ménɡ
395
注解:□□也。從魚巟聲。武登切。古音當在十部。讀如茫。音轉入蒸登部,而字形亦改為□矣。
39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397
標題:鮥luò
398
注解:叔鮪也。此見釋魚。許本之。叔鮪者,鮪之小者也。對王鮪為辭。江賦亦以叔鮪王鱣儷句。叔,字林作鮛,俗字也。郭注爾雅曰:鮪,鱣屬也。今宜都郡自京門以上江中通出鱏鱣之魚。有一魚狀似鱣,建平人呼鮥子,卽爾雅之鮥也。按今川江中尚有鮥子魚。昔在南溪縣、巫山縣食之。叔鮪名鮥,則王鮪不名鮥,而以鮥注鮪者何也。渾言、析言不同,故互注而又別其大小也。從魚各聲。盧各切。今語正如此。五部。
39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00
標題:鯀ɡǔn
401
注解:鯀魚也。從魚系聲。此未詳為何魚。系聲讀古本切,亦未詳所以。恐古音不同今讀也。禹父之字古多作□,作□。禮記及釋文作鰥。廣韻曰:禹父□。尚書本作鯀。按鯀乃鯀訛。
40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03
標題:鰥ɡuān
404
注解:鰥魚也。見齊風。毛傳曰:大魚也。謂鰥與魴皆大魚之名也。鄭箋乃讀鰥為爾雅鯤魚子之鯤,殆非是。鰥多叚借為鰥寡字。鰥寡字葢古只作矝。矝卽憐之叚借。從魚眔聲。古頑切。古音在十三部。齊風與雲韻,可證也。眔,古讀同隸,十三、十五部合音也。□,古文鰥。□,鰥字之訛。
40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06
標題:鯉lǐ
407
注解:鱣也。此見釋魚。毛傳於鱣云鯉,於鯉不云鱣者,鯉者俗通行之語不待注也。舍人云:鯉一名鱣。毛云:鱣,鯉也。爾雅古說如此。自陸璣說鱣身形似龍,銳頭,口在頷下,背上腹下皆有甲,縱廣四五尺。今於孟津東石磧上釣取之,大者千餘斤。而郭注乃分鯉鱣為二,云鱣,大魚。似鱏而短鼻,口在頷下,體有邪行甲,無鱗,肉黃,大者長二三丈。此卽今江中及關東之黃魚也。如其言,則鱣絕非鯉矣。周頌:有鱣有鮪,鰷鱨鰋鯉。鱣鯉並言,似非一物。而箋云鱣,大鯉也。然則凡鯉曰鯉,大鯉曰鱣。猶小鮪曰鮥,大鮪曰鮪。謂鱣與鯉,鮥與鮪不必同形,而要各為類也。許意當亦如是。○按他家說鱣鮪同類,而有短鼻長鼻,肉黃肉白之分。爾雅、毛、鄭、許則短鼻長鼻肉黃肉白者統以鮪鮥包之。而惟三十六鱗之魚謂之鯉,亦謂之鱣。古人多云鱣鮪出鞏穴,渡龍門為龍。今俗語云鯉魚跳龍門。葢牽合為一非一日矣。從魚里聲。良止切。一部。
40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09
標題:鱣zhān
410
注解:鯉也。衛風毛傳曰:鱣,鯉也。許本之。以鮪鮥例之,此當同鄭曰大鯉也。葢鯉與鱣同類而別異,猶鮥與鮪同類而別異。從魚亶聲。張連切。十四部。□,籒文鱣。從夗,蟺為聲。
41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12
標題:鱄zhuǎn
413
注解:鱄魚也。士喪禮:魚鱄鮒九。鱄、鮒皆常用之魚也。故春秋有名鱄字子魚者。呂覽曰:魚之美者,洞庭之鱄。今本作□,非也。廣韻:鱄出洞庭湖。山海經曰:鱄魚,其狀如鮒而彘尾。江賦亦有□。□與鱄葢非一物。從魚專聲。旨兗切。十四部。郭樸音□如團扇之團。
41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15
標題:鮦tónɡ
416
注解:鮦魚。舊作魚名,今正。許書之例,不言某名也。釋魚曰:鰹,大者鮦,小者鮵。許無鰹鮵字。一曰□也。此一曰猶今言一名也。許書一字異義言一曰,一物異名亦言一曰,不嫌同辭也。此六字本相接,誤解者失其義,中隔以從魚同聲四字,今正。本艸經:蠡魚,一名鮦魚。陸德明所據作□。釋魚:鱧。郭注:鮦也。此由不考鱧非□之故。若釋文云鱧又作□。則淺人所改耳。毛詩傳曰:鱧,鮦也。正義云:諸本或作鱧,鯇。作鯇則與舍人爾雅不異。按作鯇不誤。淺人認鱧為□,因改鯇為鮦也。蠡卽□。□與鱧異物異字。陶通明說本艸曰:蠡今皆作鱧字。此郭誤注爾雅之由也。許以鳠魾鱧□為一魚,□鮦為一魚。□卽今俗所謂烏魚,或曰烏鯉,頭有七星之魚也。爾雅鯉鱣為一,鰋占為一,鱧鯇為一。古說本不誤。而郭氏妄疑之。鱧鯇又非下文之鰹鮦鮵也,而郭氏妄合之。○此當直云□也。上四字淺人所加,當刪。鮦卽今頭有七星之魚,俗云烏鯉。其字正當作□。考釋魚郭本作鱧,鮦也。舍人本作鱧,鯇也。毛詩魚麗或作鱧,鮦也。與郭合。或作鱧,鯇也。與舍人合。詳詩正義。初疑郭自釋鱧為鮦,非爾雅正文作鱧鮦。但陸璣詩疏正引爾雅曰鱧鮦也。許愼謂之□魚。然則爾雅正文實有如此本,為許所本。今詩疏謂之□魚,訛作謂之鱧魚。從魚同聲,讀若褲襱。褲襱見衣部,丈塚切。故鮦亦直隴切。九部。鮦陽縣,則音轉讀若紂。
41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18
標題:□lǐ
419
注解:鮦也。正與鮦篆轉注。本艸作蠡魚,省作□。陶貞白云:今皆作鱧字。按此名之所以不正也。從魚蠡聲。蠡作蠡少一畫者,誤。今盧啟切。古音在十六部,與豊聲在十五部不同。
42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21
標題:□lóu
422
注解:□魚也。三字今正。一名鯉,一名鰜。一名舊當作一曰,此一名鯉耳,非卽三十六鱗之鯉也。從魚婁聲。洛矦切。四部。
42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24
標題:鰜qiàn
425
注解:鰜魚也。三字今正。按當作□魚也。玉篇曰:□,大靑魚。類篇曰:鰜魚大而靑。是為一物也。廣韻云:比目魚。因烏有鶼皮傅耳。從魚兼聲。古甜切。七部。
42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27
標題:鯈chóu
428
注解:鯈魚也。周頌箋云:鰷,白鰷也。爾雅:鮂,黑鰦。郭云:卽白鯈魚。江東呼為鮂。莊子:鯈魚出游從容。按白鯈卽今白□條。山海經北山篇:彭水鯈魚,其狀如雞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鵲。此異物非常有者也。晉水鮆魚,其狀如鯈。鯈者,白鯈魚也。玉篇合二物為一,疏矣。從魚攸聲。其字亦作□,亦作鲉。俗作鰷。其音舊直由切。大徐同。在三部。今音迢。
42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30
標題:□tǒu
431
注解:□魚也。從魚豆聲。天口切。四部。亦作□。
43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33
標題:鯾biān
434
注解:鯾魚也。爾雅郭注曰:江東呼魴魚為扁。海內北經:大鯾居海中。郭曰:鯾卽魴也。從魚□聲。房連切。古音在十一部。扁,鯾或從扁。□扁聲同。
43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36
標題:魴fánɡ
437
注解:赤尾魚也。周南曰:魴魚赬尾。釋魚曰:魴,魾。傳曰:魚勞則尾赤。按此傳當有魴魚也三字。以魴勞赤尾興如□,非謂魴必赬尾也。左傳:如魚竀尾,衡流而方羊。亦謂其困頓。許以赤尾魚釋魴,殆失之。魴卽扁魚也。許列字亦二篆相比近,而不言為一。從魚方聲。符方切。十部。鳑,籒文魴從旁。此依小徐及玉篇。
43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39
標題:鱮xù
440
注解:鱮魚也。齊風:其魚魴鱮。傳曰:魴鱮,大魚。箋云:鱮似魴而弱鱗。陸疏曰:鱮似魴厚而頭大。其頭尤大而肥者,徐州人謂之鰱。廣雅曰:鱮,鰱也。從魚與聲。徐呂切。五部。
44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42
標題:鰱lián
443
注解:鰱魚也。按許列字亦二篆相比近,而不言為一。從魚連聲。力延切。十四部。
44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45
標題:鲏pī
446
注解:鲏魚也。從魚皮聲。敷羈切。古音在十七部。
44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48
標題:□yǒu
449
注解:□魚也。廣雅:□,□也。謂□亦名□,鰍之類也。從魚幼聲,讀若幽。於糾切。三部。按廣雅、玉篇於堯切。
45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51
標題:鮒fù
452
注解:鮒魚也。鮒見易、禮。鄭注易曰:鮒魚微小。虞翻曰:鮒,小鮮也。王□注大招及廣雅皆云:□,鮒也。從魚付聲。符遇切。古音在四部。
45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54
標題:□qínɡ
455
注解:□魚也。尚書大傳曰:大都□魚。鄭注:大都,明都。□魚,今江南以為鮑。從魚巠聲。仇成切。十一部。
45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57
標題:□jì
458
注解:□魚也。今人所常食也。從魚□聲。資昔切。十六部。按或作鰿,責聲亦十六部也。或作鯽,非是。
45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60
標題:鱺lí
461
注解:鱺魚也。此卽今人謂鰻為鰻鱺之字也。與鱧□鯉皆不同。類篇云:小鮦也。此用郭注爾雅語。從魚麗聲。郞兮切。十六部。
46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63
標題:鰻mán
464
注解:鰻魚也。亦二篆相比近,而不言為一。葢許於此等在疑信之閒。從魚曼聲。母官切。十四部。
46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66
標題:鳠huà
467
注解:鳠魚也。郭注釋魚曰:鳠佀占而大,白色。按今江中多有之,俗訛為回魚,聲之誤耳。水經注:沔陽縣度口水有二源,一曰淸檢,一曰濁檢。淸水出鳠,濁水出鮒,常以二月八月取。華陽國志鳠訛為□。從魚蒦聲。胡化切。古音在五部。
46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69
標題:魾pī
470
注解:大鳠也。其小者名鮡。見釋魚。丕訓大,此會意兼形聲也。爾雅魴魾,亦謂魴之大者為魾。從魚丕聲。敷悲切。古音在一部。
47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72
標題:鱧lǐ
473
注解:鳠也。釋魚、毛傳鱧鯇為一。許鱧鳠為一。各有所受之也。從魚豊聲。盧啟切。十五部。
47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75
標題:□huà
476
注解:鱧也。廣韻曰:□似占。與說文合。從魚果聲。胡瓦切。十七部。
47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78
標題:鱨chánɡ
479
注解:揚也。揚,各本從木者,誤。魚麗傳曰:鱨,揚也。陸疏曰:今黃頰魚也。似燕頭魚身,形厚而長大,頰骨正黃,魚之大而有力解飛者。徐州人謂之揚。按山海經之鰲,郭云黃頰魚也。從魚嘗聲。市羊切。十部。
48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81
標題:鱏xún
482
注解:鱏魚也。郭景純說:鮪卽鱏也。許意不爾,故二篆割分異處。劉注蜀都賦曰:鱏魚出江中,頭與身正半,口在腹下。亦與陸璣所說鮪狀正同。鱏今字作鱘,見陳藏器本艸。從魚□聲。余箴切。七部。師古曰:今俗語讀尋。《傳》曰:「伯牙鼓琴,鱏魚出聽。」傳曰者,諸書多有之,不定為何書也。諸書或作鱏魚,或作淫魚,或作潛魚,皆由聲近。傳意謂大魚耳。淫者,大也。
48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84
標題:鯢ní
485
注解:剌魚也。剌,盧達切。或作刺者,誤。剌魚者,乖剌之魚。謂其如小兒能緣木。史、漢謂之人魚。釋魚曰:鯢大者謂之鰕。郭云:今鯢魚似占,四腳,前似彌猴,後似狗,聲如小兒啼,大者長八九尺,別名鰕。按此魚見書傳者不下數十處,而人不之信,少見則多怪也。餘在雅州親見之。廣雅:魶,鯢也。亦謂此。集韻有□字,剌之俗。從魚兒聲。形與聲皆如小兒,故從兒。舉形聲關會意也。五雞切。十六部。
48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87
標題:鰼xí
488
注解:鰍也。見釋魚。郭云:今泥鰍。按山海經之鰼魚,別是一物。從魚習聲。似入切。七部。
48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90
標題:鰍qiū
491
注解:鰼也。從魚酋聲。七由切。三部。
49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魚部
493
標題:鯇huàn
494
注解:鯇魚也。釋魚:鱧,鯇也。毛傳同。許於鱧下云鳠也,不云鯇也。故鯇篆割分異處。葢其所傳不同。鯇鯶古今字。今人曰鯶子,讀如混,多食之。從魚完聲。戶版切,舊音也。十四部。又胡本切。今音也。音轉而形
URN: ctp:ws295775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