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纪 |
|
1  | 讳旺,明宗次子,嫡母宪慈宣圣皇太后,亲生母明慈皇太妃黎氏也。在位十三年寿二十三崩塟昌安陵。 |
2  | 帝天资英睿,运抚升平,然享年不永,未见其所行,惜哉。 |
3  | 庚午开佑二年夏五月,以诞日为会天节。 |
4  | 秋七月,顺圣保慈皇太后崩于安生木杲庵。太后性仁慈,凣英宗子,虽庶出皆爱护,抚育如己子。惠真公主英宗所锺爱,太后亦加爱之,天真太后出也。或赐賫,则先与惠真,而后及天真,英宗崩后,善视惠真,盖有加焉。至于遇列嫔亦甚厚,如宫中㚴㜮王氏,惠真所出也,有宠怀娠,太后以双香堂太后正寝为坐蓐所。王氏后産而亡,宫人私言上皇曰:「太后杀王氏。」上皇素知太后慈仁,因大怒,笞之,太后亦不以关怀。宝惠国母即保慈皇后母常请元徽即威惠女,保慈侄女入宫为妃。上皇以啓太后,太后曰:「不可,元徽为妃,将使淑姿称奴耶。」其不以私恩滥予如此,时称母德之冠焉。自奉英宗梓官归安生,一斋一粥,诸般苦行,无所不为,但不肯受僧戒。曰:「先帝晏驾后,予不可见僧面、对僧语,惟斋粥苦行,以报如天大德,奚以衣鉢为哉。」住山十年而崩。 |
5  | 佐圣太师昭文大王日燏卒,年七十七。日燏好与外国人游,常骑象游婆伽村其村廻李圣宗征占城,虏获占人居之,以占语命名多加离,后讹为婆伽,或三四日,后返又游祥符寺,与宋僧谈语,信宿乃回。凣外国人来京者,徃徃杂至其家,如宋客则对坐交床,讲话竟日,占人杂蛮,亦各以其国俗接之。仁宗时,册马锡国使来贡,求能通语者不可得,独日燏能之,或问其故,曰:「太宗时北国使至,因与之游,故少通其语耳。」仁宗尝曰:「昭文叔盖蕃落人后身,故善为诸国语。」既入相,每过宋人陈道诏家,对坐清谈,移时不倦。英宗闻之曰:「祖父为宰相,道诏虽宋人,旣有翰林奉㫖,岂可对坐故事。」元使至,必使通语者传译,宰相不可与语,虑或有失,必诿之通语者,日燏则不然,其接元使,每与之语,不假传译。及使就歇,次乃携手,俱入饮酒,如平生欢。使曰:「君乃真定人,来仕此耳?」日燏深拒之,而彼终不之信,盖其容貌言语皆似真定人。英宗欲尊宣慈皇太后为太皇太后,未知所以加尊钦慈皇太后以问,即以太皇太后对。英宗有武帽二,乃廵师及讲武所御也,而名号未称。方征占城,将御以行,使日燏命名,即名其一曰武威,一曰武德。至于东宫一撮斋、资善堂之名皇太子学曰资善堂,东宫太子学曰撮斋,亦皆所命,其音乐节奏歌舞曲调,亦皆日燏所作。绍保末守宣光收物寨,胡虏初临境,昭国奏昭文在宣光,应在上呼胡虏矣。日燏喜宋人游,故昭国云然。宣光失守,日燏沿流而下,虏军传两岸边追蹑之。日燏顾虏军徐行,谓士众曰:「凣追则要速,今徐徐然行,恐有前军把截。」亟遣人视之,果见虏以横截,下流登陆乃免。其为人雅量,喜怒不形于色,家未尝鞭以笞奴隷,或笞之,则数其过失,然后行笞。尝命家僮守舟,国父家僮驱之,其人驰吿,日燏曰:「死亡耶?」曰:「但驱伤耳。」曰:「不死则已,奚吿为。」又有人讼家婢于国父,国父令家僮收捕,婢走入府中,捕者追至中堂,击捉喧閙。夫人泣曰:「恩主宰相也,平章亦宰相也,縁恩主仁柔,故人轻易至此。日燏从容不应,徐令人谓婢曰:「汝第出,处处都有国法。」又涉猎史籍,笃慕玄教,通于冲典冲,深也;飞也,虚也;老子太盈若虚,虚作冲,时以该博称。上皇方幼孺,在阁有疾,常命行安镇符法,其被氅加冠,如道士状。小君贞肃夫人尝有私请,日燏颔之,及出府庭,记室以其事呈,日燏不之许。以亲王之贵,歴事四朝,三领钜镇,家居无日不开倡优塲、作戏乐,而人不以为淫。较之郭子仪穷奢极欲,而人不之非者,殆庶几焉。贞肃清化人也,故日燏家妾皆清化人,而其子皆清化女所出。厥后除清化知府,每以日燏子孙为之,如国康之于演州是也。 |
6  | 陈克终卒,赠少师。克终为人矫情干誉,不事家业。每日晨入朝,则于永昌门尚辇局次歇,审观奏簿,以僃陈奏。朝退则就东宫明宗时在东宫教授,皆强矫为之。常与学士阮士固博戏,或二三日,夜以断昼,只据枰啜粥,不假少息。其赢输止一二,緍而用心,太苦如此。又如朋友周晬,落成等日邀请,一一皆往。甚至医官家,有兼味则就其家。军人供食则嘉其妻。一日谓其子公绰曰:「汝娶其家女,何不见告。」初娶寳环,重兴间元人入冦,寳环父母降虏,田産并没官。及帝即位,诏还之,不以供时祀。其趋时外节又如此,惟行成一事可观,故人皆称贤。归塟峡山,绍武家奴斩碎其尸。 |
7  | 辛未三年,元遣史部尚书撒只瓦来吿文宗即位。 |
8  | 遣使如元贺。 |
9  | 上皇御重光宫,皇子暊空武切侍。遇大风雨,应制赋诗云:「安得壮士力盖世,可御大屋之頽风。」上皇赏金十两。暊年十一。 |
10  | 壬申四年春二月十五日,祔塟顺圣保慈皇太后于泰陵。先是,上皇命日官择塟日,有驳之曰:「以今年塟,必害祭主。」上皇使问曰:「汝知予明年必死耶?」对曰:「不知也。」又问曰:「如明年以徃,予必不死,则缓塟母后可也。如明年予死,而母后襄成事曰襄事不犹愈于徒死乎。夫吉礼凶礼,必须择日,重其事也,岂阴阳家拘泥祸福之谓哉。」卒行塟礼。 |
11  | 三月,以阮忠彦为内密院副使,掌官朝内省籍。 |
12  | 秋七月,以阮忠彦知审刑院事兼清化安抚使。忠彦立平允堂,决狱讼无寃滥。 |
13  | 癸酉五年秋七月,大水。 |
14  | 大讥。 |
15  | 甲戌六年春,中书增置左右正言参议。 |
16  | 上皇廵守乂安道,亲征哀牢,以阮忠彦充清化发运使。运粮先行,车驾至黔州,军声大振,哀牢望风而遁,诏忠彦磨崖纪功而还。 |
17  | 乙亥七年,元遣史部尚书鉄柱来吿顺帝即位。 |
18  | 秋九月,上皇亲征哀牢败绩,段汝谐溺死。先是,上皇议亲征哀牢,不果,至是又议亲征,而眼疾作。或请缓师,上皇曰:「去年亲征不果,今年又以疾缓师,天下将谓予怯,万一北虏侵轶,则吾将何有恃。」遂决意亲征。疾寻愈,至乂安疾又作。上皇乘舟,力疾而行,登陆乃愈。时汝谐管神武、神策,兼乂安经畧大使,而哀牢侵南戎,乃乂安之属邑,故以汝谐为督将,诸军皆受节制。汝谐止率神武及乂安军以行,意哀牢㨿南戎,其众单弱,击之必克,且砦临屑逻大江,既克之后俘获,沿流而下,过真腊及诸蕃国,皆震耀兵威,因谕诸国子弟入朝,志欲邀奇功以凌同列。及交战之日,阴雾晦㝠,贼先伏象、马夹攻,官军大败,堕水死者过半,汝谐在焉。上皇闻之曰:「汝谐用必克之谋,乘必胜之势,攻垂成,卒为贼所饵。汝谐非不知料敌,但所为过大而致然耳。乃知人之期望,不可逾分限也。」 |
19  | 史臣吴士连曰:城濮之战,子玉有必胜之谋,而终败绩,为文公之所饵也。南戎之战,汝谐有必胜之谋,亦以败绩,为哀牢之所饵也。彼二将者,岂无才畧,以至是哉,乃骄而取败也。孔子曰:「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行师之要,莫大乎是,岂有将之骄吝,而能成功哉。 |
20  | 上皇之亲征也。杜天覰时管快户军即神策军也,方病笃,命留后。天覰即令家人升诣永安门外,固请扈驾,曰:「臣宁死于营门之外,不死于床蓐之间。」上皇嘉其志,从之,入贼境而卒。上皇嗟悼,勑赐太常乐常祀。后阮愈卒,亦如之。时常祀用太常乐,惟行遣得之。审刑止用斋内祭,天覰赐太常祀,盖时恩宠遇,不下于行遣也。 |
21  | 史臣吴士连曰:小人之用心也,见利则进,害则退,惟求适己自便。故有见事而辞难者,有当官而托故者,鲜能急于其君也。天覰方病笃,明宗命留后,常人之情,不过奉命而己。乃故请扈从,不愿死于床蓐之间,则其用心惟急于君上,岂不为辞难托故者羞哉。 |
22  | 时有上将范苍桧,性柔和,未尝与人争。陈吾郎每轻之,苍桧不为动,至于攻战,则屡有功,亦不以其功加人。上皇常曰:「苍桧之处己也,近于郭子仪矣。」 |
23  | 冬十月,地震。 |
24  | 丙子八年春正月,上皇自哀牢至京。 |
25  | 秋七月,大水。 |
26  | 冬十月十九日,上皇子颢生即裕宗也。 |
27  | 丁丑九年夏六月二日,上皇子曔生即睿宗也。 |
28  | 五月,雷震瑞章殿遏云亭。 |
29  | 彗星见东北。 |
30  | 閲定文武官,仍置诸省院属。 |
31  | 秋七月,纳平章惠肃王长女显贞公主为宸妃。 |
32  | 九月,诏内外官考核所管属,有供结者留在家,不着役者出之。 |
33  | 以阮忠彦为乂安安抚使兼国史院监修国史,行快州路漕运使。忠彦建议立漕仓贮田租以赈饥民,诏诸路仿行之命。 |
34  | 命兴孝王讨平牛吼蛮。入郑旗寨,大破之,斩其酋车焚。师还,军士皆爵赏。兴孝王援仁惠讨平南戎故事,请赏守舟者。上皇曰:「庆馀之讨南戎,自乂安陆行数日至南戎江,乃刻木为舟,是守贼境之舟,非守乂安之舟也。今之守舟则异于是,且有赏必有罚。其势常相须,如取舟欲籍战胜受赏,使战者当死,则守者亦子耶。」兴孝对曰:「如无守舟,军中或闻贼已获舟,军士能坚守乎。」上皇曰:「苟如此,先赏在朝方可,如京师不靖,军士其能赴敌乎。」兴孝不能对。是役者兴孝家僮范艾预有战功,上皇曰:「家奴虽有微劳,不得预朝廷官爵。」诏给艾田率五分。又有保武者,上皇所亲爱,然不置之要地,非其才也、如英宗之于兴保云。 |
35  | 戊寅十年秋八月,大水。 |
36  | 冬十月,大风,房屋大树多倒压者。 |
37  | 以恭靖王元晫为参预朝政,恭定王暊为骠骑上将军,领宣光镇。 |
38  | 己卯十一年春,改授时历为协纪历,时候仪郎太史局令邓辂以前历皆名授时,请改曰协纪,帝从之辂山明县人。辂常作玲珑仪,考验天象,罔不脗合。 |
39  | 秋八月十五日夜,上皇子暭乘舟泛西湖,溺水,得之鱼粱中。上皇命医人邹庚疗治,庚曰:「针之则复苏,但恐阳痿。」针之,果如其言。自是人称庚为邹神医, |
40  | 累迁冠服侯,宣徽院大使兼太医使。 |
41  | 以张汉超为门下右司郎中。 |
42  | 仁惠王庆馀卒。 |
43  | 是岁,荧惑入南斗,留一月方出,未详某月。 |
44  | 辛巳十三年春,以阮忠彦为京师大尹。 |
45  | 夏六月十一日,帝崩于正寝,权安殡于建昌宫,庙号宪宗。 |
46  | 史臣吴士连曰:帝虽有天资之美,然以弱龄嗣位,国政皆出于上皇,又若不及于政者,所谓父在子不得自专也,安得而议之哉。 |
47  | 秋八月二十一日,上皇迎皇子暭即皇帝位,改元绍丰元年,大赦,称裕皇。群臣上尊号曰统天体道仁明光孝皇帝,年甫六岁,不立长子恭肃王昱者,踈狂也。 |
48  | 命张汉超、阮忠彦编定皇朝大典考撰,刊书颁行。 |
|
1  | 讳暭,明宗第十子,宪慈皇后所生也。在位二十八年,寿三十四而崩,塟阜陵。 |
2  | 帝至性聪睿,学问高明,武僃文修,四夷宾服,绍豊之时,政事毕擧,大治之后,荒𨒣无度,陈家基业由此而衰。 |
3  | 壬午绍丰二年春三月,定文武杂流等官。 |
4  | 夏四月,封上皇女玉瑳一作白瑳为天宁公主,嫁正肃王堪一作兴肃,以恭靖王晫为太尉。 |
5  | 五月,占城国主制阿难卒。 |
6  | 秋七月,尊宪慈皇后为皇太后。 |
7  | 以张汉超为左司郎中兼谅江经畧使,阮忠彦为行遣,知枢密院事。旧制禁军属尚书省,至是置枢密以领之。忠彦选诸路丁壮充禁军,缺额定为籍簿。枢密领禁军自忠彦始。 |
8  | 上皇幸御史台,监察御史尹定、阮汝为落职。时重修御史台成,上皇凌晨驾幸,独御史中賛黎维陪侍。上皇还宫,尹定、阮汝为方至,乃抗疏论上皇不可入台,仍劾黎维不能谏止,辞甚激切。上皇靣论之曰「御史台乃宫殿之一,未有宫殿而天子不可入耶。且台中旧有天子讲学处、簿书祗候供奉笔砚在焉。此天子入台故事,昔唐太宗观实録,况入台乎。」定等犹力争,数日不已。帝谕之再三,亦不止,乃落职。 |
9  | 冬十月,以诞日为庆天节。 |
10  | 癸未三年春二月,上皇幸天长府。 |
11  | 夏四月,朔,日食。 |
12  | 五月六月,旱。诏赐减今年人丁税之半。 |
13  | 冬十一月一日,钦慈皇太后崩。 |
14  | 是岁凶荒,民多为盗,王侯家奴尤甚。 |
15  | 甲申四年春二月,茶鄕人吴陛聚众于安阜山为盗。 |
16  | 改圣慈行遣司为尚书省,官朝行遣司仍旧门下省。置宣徽院大使副使,改登闻院检法官为廷尉寺卿少卿。置勤农司屯田使副总路,置安抚使副属州置通判。又设小路提刑漕司转运职,天长府置太府少府。 |
17  | 复国父上宰国瑱官爵。 |
18  | 秋八月,置诸路锋团二十都,遂捕盗刧。 |
19  | 十六日,塟宪宗于建昌安陵。 |
20  | 史臣吴士连曰:天子七月而塟。昔周桓王七年始塟,以周室有子仪、黑肩之乱故也。宪宗至是始塟,四年矣,未闻有故也,盖有上皇而从其命欤。然当时未闻以礼争者。 |
21  | 是岁凶荒,民多为僧,又为世家奴。 |
22  | 乙酉五年春二月,试太学生。试法用暗写古文经义试赋。 |
23  | 夏四月五月,旱。诏录囚减杂犯罪。 |
24  | 秋八月,元使王士衡来问铜柱事。遣范师孟徃辨之按是岁元国处处盗起,且后年九月师孟受命迁升,何徃返之速,此事未必有,姑存之。 |
25  | 冬十一月,以张汉超为左谏议大夫。 |
26  | 差军人捕吴陛于安阜山,陛众迯散。 |
27  | 丙戌六年春二月,朔,日食。 |
28  | 遣范元恒使占城,责问递年朝贡缺礼。 |
29  | 夏五月,哀牢冦边。命保威王瓛击破之,获人畜甚众。 |
30  | 秋九月,以范师孟为掌簿书兼枢密参政。 |
31  | 冬十月,占城遣使来贡,礼物甚簿。 |
32  | 丁亥七年春正月,朔,日食。 |
33  | 夏六月,保威王瓛有罪,出为望江镇骠骑将军,寻杀之长安路万女江。国初宋商舶来,进小人国人,身长七寸,其声似蝇,不通言语,又进火浣布一疋,价钱每尺三百镪,留传为贵物,后制为御服,制差短,藏之内府。保威私于宫人窃之。一日里其衣入朝,上皇前奏对,露出袖口。上皇见而疑之,使人检閲,果失所藏。宫人令老婢就保威家取之,潜将入宫进呈。上皇不忍戮,出之外镇。行至万女江,令武士驾轻舟追杀之,投其尸沙中,而还降为保威侯。 |
34  | 秋八月,敦慈皇太后黎氏崩。 |
35  | 恭敏王元昫卒。 |
36  | 戊子八年春正月,以御前学生杜子平为侍讲。 |
37  | 夏五月,旱。 |
38  | 秋七月,大水。 |
39  | 冬十月,闍蒲国商舶至云屯海庄潜买蠙蠙音骈,蛛也,蛛又音朱,亦作鼋,珠云屯人多偷氽珠与之。事觉,俱扺罪。 |
40  | 元方谷珍起兵作乱。 |
41  | 己丑九年春三月,北方商舶来贡鹞变鉢宋末,杭州人烧鉢炉,将熟,见一飞鹞过炉上,遣屎炉中,化成玉鉢,故名之。 |
42  | 夏五月,大哇国来贡方物,及能言赤鹦鹉。 |
43  | 冬十月,册平章惠肃王第四女懿慈公主为仪圣皇后。 |
44  | 十一月,朔,日食。 |
45  | 设云屯镇镇官、路官、察海使,及置平海军以镇之。先是李朝时,商舶来则入自演州、他员等海门。至是海道迁移,海门浅涸,多聚云屯,故有是命。 |
46  | 庚寅十年春正月,元人有丁龎德者,因其国乱,挈家驾海船来奔。善缘竿,为俳优歌舞。国人效之,为险竿舞,险竿技自此始。 |
47  | 恭简王元晟卒。 |
48  | 元徐寿辉起兵称帝,国内大乱。 |
49  | 辛卯十一年春正月,太原谅山人聚为盗,相攻击。讨平之。 |
50  | 夏五月,朔,日食。 |
51  | 秋七月,大水。 |
52  | 以张汉超为参知政事。 |
53  | 乂安天罡女变成男。 |
54  | 邹庚有罪扺死,免之。时庚以帝阳痿,进药方曰:「杀童男取胆,和阳起石服之,及与同胞女通滛验。」帝然之,烝于嫡姊天宁公主,果效。庚由是宠益隆,得日夜于后宫,奉侍药物,庚遂通宫人。事觉,上皇欲置于死,以有药治帝功得免庚北人,邹孙之子,绍丰间元人入冦,孙以医从军,致败就擒。在本国医治当时侯王多见效,国人屡以田奴与之致富。庚承父业,遂成名医,然无行检,固至此。后复职,其裔至今朝有邹保者,得邹庚所藏宿物致富,亦因以败。 |
55  | 以阮忠彦为入内行遣,仍知枢密院事。 |
56  | 冬十一月,帝御天安殿,閲禁军于龙墀,赐忠彦服战袍,戴武巾,佩楞楞音棱木棱也四方木也金砚,閲诸禁军定殿最。 |
57  | 壬辰十二年春三月,占城制某来奔,献白象、白马各一,大蚁一,长一尺九寸,及诸贡物,请伐茶和布底,立为国王。初占主制阿难在时,其子制某为布田言大王也,女壻茶和布底为布提言宰相也,言听计从,因与制某树党。制某或见责,布底每救解之。国人以是异心,不专属于制某。迨阿难卒,布底遂逐制某而自立,是知人臣树党,必有异图,而制某初不知其堕于术中也。 |
58  | 秋七月,大水泛溢,决鉢块堤,禾榖渰浸,快州、顺安为甚。 |
59  | 癸巳十三年春正月,诏王侯造战船噐械,练习士卒。 |
60  | 拜恭定王暊为右相国。 |
61  | 夏六月,大擧伐占城。步军至古垒,水军运粮,见阻乃还。初兴孝王领化州,制某与爵犀即明宗家儿,与制某徃还者言曰:「占城故事,昔有国王畜一大猴,甚爱之,欲其能言,遍求中国,善养者与万金。有一人自言善养,王大喜,使养之。其人曰:「每月用药,所费百金,三年方效。」王从之。盖谓国王与己及猴,三年之间必有一亡者,但窃王金,而不必成也。制某归向主上,兴孝实尸其事。淹閲岁月,而入国之期未闻,其事势颇类此。」朝廷闻其言,奉兵送制某归国,然无成功。制某居,未几卒。 |
62  | 加太尉元晫为左相国。 |
63  | 秋九月,占城冦化州,击却之,颇失利。召张汉超谋之,对曰:「不听臣言,故至此。」乃命汉超领神策诸军镇化州。 |
64  | 甲午十四年春二月,北边帅臣驿奏,元陈友谅起兵,遣使来乞和亲友谅陈益稷子。 |
65  | 三月,朔,日食。 |
66  | 时岁饥民苦于盗刧。有称兴道大王外孙名齐者,聚王侯家奴之迯亡者为盗,刧掠谅江、南策等处。 |
67  | 秋九月,蝗,诏减田租之半。 |
68  | 冬十一月,有黑虎见于城内。 |
69  | 左参知正事张汉超镇化州,边境复安。乞还,许之,未至京师而卒。赠太保。汉超长安安宁福城人为人骨鲠,排斥异端,有文章政事,帝但以师称而不名。尝撰北江开严寺碑文,其畧曰:「寺废而兴,旣非吾意,碑立而刻,何事吾言。方今圣朝欲畅皇风以振頽俗,异端在可黜,圣道当复行,为士大夫者非尧舜之道不陈前,非孔孟之道不着顾,乃拘拘与佛氏嗫嗫音折,口无节也嚅嚅音儒,多言也,吾将谁欺。」有名于时,然而宗正大卿黎居仁尝目为村球脚,盖村人蹴球多不中,以比汉超料理多不当也。而轻鄙同列,不与交游,与中官范尧咨軰友善,遇医官者必嘲谑笑,谈皆非其类也。及领谅江,则嫁女与本江酋长侬益,问监琼林寺,则嫁女与三宝奴阮制,皆慕其富也。 |
70  | 黎居仁卒。居仁在明宗当御时为内密官兼审刑事,勘狱于家,为中尉郭牢所劾。明宗问曰:「何不回互违避?」对曰:「臣宁受罪责,不敢欺妄。居官而欺妄,何以率僚属哉。」观居仁非人之言及受过之语,则其为人可知也。及卒,赠入内行遣右司郎中同知左司事。 |
71  | 乙未十五年春二月,茶鄕圣主山崩。 |
72  | 地震。 |
73  | 三月至夏六月,旱。 |
74  | 秋七月,大雨水。 |
75  | 九月,雷震朝元门及左右掖门。 |
76  | 元朱德裕称帝即明太祖,后更名元璋。 |
77  | 以阮忠彦为谅江镇经畧使入内大行遣尚书有弼兼知枢密院事侍经筵大学士柱国开县伯。 |
78  | 英宗次妃号静惠者,殿帅范五老女也。出家之后,英宗崩,回本鄕。一日登扶拥社宝山寺,叹曰:「寺先君所创也。吾春秋已髙,于斯营室,可以祝圣,可以奉先,忠孝两全,是吾所愿。」于是重修之,且于寺东偏构堂又建屋,其后以为祖先接神妥灵之所。工毕,上皇临幸,赐扁以彰孝敬。 |
79  | 丙申十六年春三月缺日干,两日相荡。二帝廵边至乂安。 |
80  | 夏五月,车驾还京。 |
81  | 秋八月,幸杰特山国父上宰惠武大王祠。驾还御舶,有黄蜂蛰于上皇,左脸寝疾。帝命御舟监造梓宫。 |
82  | 冬十月,宪慈太后遭母䘮,制䘮服。上皇因谓太后曰:「予其不服此服矣。」时昭慈太后犹在,故有是言。宪慈太后设法会于昭庆寺,发钱施贫民,为上皇祷也。 |
83  | 丁酉十七年春二月十九日,上皇崩于保元宫,庙号明宗,谥曰章尧文哲皇帝。初明宗嗣位既久,而嫡母生男周睟日睟音醉,周年也,子生一岁也,英宗廵边在外,家事决扵明宗。有请以世子行礼,有司难之。明宗曰:「何疑乎。初以嫡嗣未生,故我权在此位。今既生矣,待长复辟何难。」其人对曰:「此事前古多危,请慎思之。」明宗曰:「顺义行之,安危何足虑也。」卒以世子行礼。朞年而嫡嗣薨,明宗甚哀。尝诲皇子曰:「力治産业吝啬致富者,非我子也。若果行此,宁散财以致贫之为愈也。是难未免匮乏,犹不失为贵人之行。」当弗豫时,朝廷欲建保国醮。明宗知之,召右相国暊入寝内。帝惧,即谕范应梦唱议以身代为言,暊以其言闻。明宗曰:「应梦以周公自居,以身代其父,可乎。醮不可修也。」时宪慈太后放生杂畜,以祈康复,明宗曰:「予身不可以猪羊易也。」疾既弥留,召医官邹庚、王定、范世赏等诊脉。邹庚曰:「脉烦闷。」明宗占小诗示之曰:「诊脉休论烦闷多,邹公良剂要调和,若言烦闷无休歇,只恐重招烦闷加。」盖邹庚出入禁中,多以奇言诡计眩惑裕皇,明宗恶之,因托诗以讽之焉。及进药,则曰:「人生重重苦恼,今日脱此苦恼,则异日受他苦恼。」遂不服药。疾笃,命侍臣阮民望取御制诗藁焚之。民望迟留,明宗曰:「可惜之物,尚不可惜,奚惜此为哉。」诸皇子侍侧,因谓之曰:「须观古人所行,善则从之不,善则远之,何烦父教。」尝曰:「人君之任人,非私其人也。但谓之贤尔,以其人因吾心、供吾职、事吾事、服吾劳,故谓之贤而任之。吾诚贤也,则所任之人亦贤,尧舜之于稷契、夔龙是也。吾不贤焉,则所任之人亦不贤,桀纣之于曹廉、恶来是也。此乃声应气求,各以类合,桀纣岂私于此人哉。谓之昏暗则可,谓之私则不可。」又谓宪慈太后曰:「予亡后,汝居圣慈宫,无入山。」及崩,太后从其言,不受佛戒。 |
84  | 潘孚先曰:明宗有仁厚之资,承太平之业,祖宗成宪,无所更改。时有士人上疏,谓民多游手游足,年老无籍,赋役不供,差役不及。帝曰:「不如此,则岂足成太平之业。汝欲我责后成何事哉。」朝臣黎伯适、范师孟欲更改制度,帝曰:「国家自有成宪,南北各异。若听白面书生求售之计,则乱生矣。」所可惜者,德陈克终之奸佞,而杀国父上宰,为聪明之累焉。 |
85  | 史臣吴士连曰:明宗之德之成,虽其天资之羙,亦由君父教诲之力者。帝在东宫,时方幼冲,尝戏造竹短檠,英宗索观之,惧不敢进。他日入侍寝殿,英宗方盥頮頮音会洗面也,因问及之,大怒,即以盥匜匜音移,盥手沃水噐掷击之。帝以门扉自蔽,匜随中而破。其得于训节之严如此,故帝之德以之而成,而帝之诸子皆有才艺焉。 |
86  | 夏四月,诏乂安、清化等路浚旧港。 |
87  | 封兄天泽为恭信王。 |
88  | 秋九月八日,尊宪慈太后为太皇太后。 |
89  | 冬十一月十一日,塟穆陵。盖拘时日以是缓也。 |
90  | 自乙未至是岁,凣二年,米一升直钱一陌。 |
91  | 戊戌大治元年春正月,朔,改元。大赦。 |
92  | 追赠国父上宰国瑱为大王。 |
93  | 三月至秋七月,旱,虫鱼多死。 |
94  | 秋八月,诏劝诸路富家出粟赈贫民。所在官司量其所损,以钱还之。 |
95  | 以范师孟为入内行遣知枢密院事。 |
96  | 吴陛再率众聚安阜山,竪大旗于山上,僭位揭榜,曰赈救贫民。自天寥至至灵尽为所有。 |
97  | 冬十一月,诏诸路安抚使率锋团队军人捕盗。 |
98  | 己亥二年元至正十九年春正月,明遣使来通好。时明主与陈友谅相持,未决胜负。帝遣黎敬夫使北觇虚实。 |
99  | 夏四月,昭慈皇太妃薨,追尊昭慈皇太后明宗母也。 |
100  | 秋七月,以杜子平为枢密院事。 |
101  | 八月二十七日至九月三日,大雨水漂民居舍,禾榖渰浸。 |
102  | 冬十月,以范师孟为行遣,左司郎中黎适兼翰林院奉㫖。 |
103  | 庚子三年春正月,铸大治通宝钱。 |
104  | 加惠肃公大年平章政事,复王爵,是年卒年方五十五。旧制凣诸王入相,并称公,惟亲王则复王爵。惠肃、威肃公于大庆间封王爵,入相并称公,而追复王爵,非例也。 |
105  | 三月,吴陛伏诛。时路军捕吴陛于安阜,陛迯走,欲赴京自首。本路官获之及其党三十人,㩜送京师,皆斩之。 |
106  | 夏五月,朔,日食。 |
107  | 六月,元国乱,陈友谅僭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与明太祖相攻。北边帅臣黄硕驿奏明汉战于龙州凴祥。硕等因其争国之馀,收得三百馀人。 |
108  | 秋七月,大水。 |
109  | 冬十月,路鹤、茶哇哇音鸦、暹罗等国商舶至云屯贩卖,进诸异物。 |
110  | 十二月,诏禁军廵捕诸路盗刧。 |
111  | 十二月,诏王侯公主家奴题额称衘,无题及无籍是盗刧,大者罪之,小者没官。 |
112  | 辛丑四年春正月,彗星见东北,帝避正殿。 |
113  | 二月,明太祖攻江州。陈友谅退居武昌,使人来乞师,不许。 |
114  | 三月,占城草贼驾海掠迤哩海门,民本府军击破之。 |
115  | 夏五月,以范阿窓为林平府知府即迤哩。 |
116  | 秋七月,谢来有罪伏诛。时帝于凉风堂书寝,御书火谢来立侍,左右无人,来拔剑来观,帝觉,命斩之。 |
117  | 壬寅五年春正月,令王侯公主诸家献诸杂戏,帝閲定其优者赏之。先是破唆都时,获优人李元吉,善歌,诸势家少年婢子从习北唱。元吉作古传戏,有西方王母献蟠桃等传。其戏有官人、朱子、旦娘、拘奴等号,凣十二人,著锦袍綉衣,击皷吹箫,弹琴抚掌閙奴教切,扰也以檀槽注云周后死,后主书琵琶后曰:「天香留凤尾,馀暖在檀槽」更出迭入为戏,感人令悲则悲,令欢则欢。我国有传戏始此。又招集天下富家如北江亭榜、国威俄亭者入宫赌博为戏,一掷钱三百镪,或三掷则钱比千镪矣。又令私奴耕苏历江上,北岸有一畆,种蒜薤等菜价卖,名其方曰蒜圜,至今尚存,及造扇子价卖如之。 |
118  | 二月,彗星见北方。 |
119  | 三月,占城劫掠化州。 |
120  | 夏四月,命杜子平定补临平、顺化军及缮完化州城。 |
121  | 五月,雷震天安殿。 |
122  | 自五月至秋七月,旱、录囚。大雨。诏免天下今年租税之半。 |
123  | 八月,以行遣范师孟知枢密院事。 |
124  | 大饥。诏富家进粟赈贫民,赐爵有差。 |
125  | 九月,帝幸天长府。民有疾疫,赐官药及钱米有差药有名红玉霜丸,能蠲除百疾,贫人能听来,赐药二丸,钱二陌,米二升。 |
126  | 冬十月,天健山崩。 |
127  | 十二月,以杜子平同知门下。 |
128  | 癸卯六年春二月,诏选民丁充补诸路军。 |
129  | 三月,试士人以文艺,充舘阁;试吏员以书写,充省院属。 |
130  | 追赠少保张汉超为太傅。 |
131  | 夏五月,还邹庚前职爵。 |
132  | 六月,没籍大来社寨主吴引家。初,引父于明宗时得蜈蚣大珠,带来云屯,商舶为之倾,舶主欲得奇货,尽于所有买之。引自此致富,明宗以月山公主适之。引特其富,通滛别女,又有欺公主语。公主以闻,免死,没其家産。 |
133  | 冬十月,凿池于后宫御苑。中忠积石为山,四面各开,川路通流。池上种松竹杂树及奇花异卉,珍禽异兽又育于其中。池之西种双桂,起双桂殿名,其殿曰乐清殿,其池曰乐清池。又别为小池,令海东人载咸水潴焉,以玳瑁鱼鼈海物养于池中,又令化州人载鳄鱼放之,又有清鱼池放清鲋鲋音付,鲫鱼也鱼,并置客都掌之。 |
134  | 甲辰七年春二月,造客廊于西殿,直抵黄福门。 |
135  | 夏四月,召永安宫正掌奉御裴宽与之饮。宽以计诈,饮尽百升,赏爵二资。 |
136  | 五月,帝迎风玩月,饮酒大醉,亲浴于江,因此致疾。令药官邹庚等日夜轮直侍汤药。 |
137  | 秋七月,疾愈。 |
138  | 八月,选天下黄男,定三等军伍,修战船战噐,以防边事。 |
139  | 冬十月,恭肃王元昱卒。 |
140  | 乙巳八年春正月,占人掠化州春游民。先是化州俗,每年春正月,会士女秋千于婆阳。占人于前年十二月潜伏化州源头,至是奄至,掳掠人口以归。 |
141  | 冬十一月,诏谅江山僚等军镇守边防,以北地乱,明汉相争,屯南宁龙州故也。 |
142  | 时清化人韶寸为谅江防御使,统谅江军屯东平江,善抚军士,军中乐之。后以弟骄黠,连坐落职。军中为之语曰:「天不知寃,韶公失官。」及治装将归,又为语曰:「韶公之归,使我心悲。」朝廷闻之复其官,军中又为语曰:「天知其寃,韶公得官。」未几卒。 |
143  | 明慈皇太妃薨妃艺宗生母也。 |
144  | 丙午九年春正月,命左仆射曾宽、右仆射黎适閲定清化帐籍。 |
145  | 适清化人,少游京师,其友人使燕京-,适-送诗云:「驿路三千君据鞍,海门十二我还山,中朝使者烟波客,君得功名我得闲。」识者知适将贵,果登科,骤过其先友人。 |
146  | 三月,占人冦临平府,府官范阿窓击败之。授阿窓临平府大知府行军守御使。 |
147  | 夏四月,诏诸路安抚使收捕道刧。 |
148  | 六月,帝御小舟幸米所鄕少尉陈吾郎家,三更乃回。至褚家江被盗,失宝壐宝劎,自知业短,益纵为逸乐焉。 |
149  | 是岁汉亡。 |
150  | 丁未十年元至正二十七年冬十二月,以明字陈世兴为统军行,遣同知尚书左司事杜子平副之,伐占城。 |
151  | 拜恭定王暊左相国,加封大王。 |
152  | 是岁元亡。 |
153  | 戊申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春正月,彗星见于昴宿之间。 |
154  | 二月,占城遣牧婆摩来乞复化州边界。 |
155  | 三月,造长廊自元玄阁,直抵西大朝门,以便百官进朝避暑雨。 |
156  | 夏四月,陈世兴至占洞,占人伏兵盗发,我军大溃。世兴为贼所擒,子平引军还。 |
157  | 明太祖即位于金陵,建元洪武,遣易济民来聘。 |
158  | 秋八月,遣礼部侍郎陶文的如明报聘。 |
159  | 冬十月,召至灵道士玄云赴京,问以修炼之法。赐所居洞曰玄天洞。 |
160  | 己酉十二年夏五月,朔,日食。二十五日,帝崩于正寝,庙号裕宗。临崩之日,以无嗣,诏迎日礼入继统。 |
161  | 史臣吴士连曰:裕宗因溺婴疾,岂不知其无嗣耶。日礼优人之子,岂不知其非昱子邪。况明宗诸子皆有才艺,苟念社稷之重,择其才德者立为储嗣,以系天下之望,则国本固矣。既不能然,及寝疾又不以谋之太皇为社稷计,乃诏日礼继统,以絶其嗣,身崩之后,祸及太皇及太宰等人。不有艺皇及诸宗室,则国家已非陈有矣。帝能尊师重师傅,而不与谋及国事,故贤者不可虚拘。朱安之去,无人告以善道,所谓不信仁贒,则国空虚是也。 |
162  | 六月十日,大雨暴风。 |
163  | 十五日,宪慈皇太后使人迎故恭肃大王昱庶子日礼即位,改元大定元年。日礼优人杨姜子,其母号王母者为传戏时传有王母献蟠桃,日礼母为之,因以为号方有娠,昱悦其艶色,纳之,及生,以为己子。至是太后谓群臣曰:「昱嫡长不得位,且早弃世,日礼非其子耶。」遂迎立之,追封昱为皇太伯。 |
164  | 秋八月四日,礼尊宪慈皇太后为宪慈宣圣太皇太后,仪圣皇后为徽慈佐圣皇太后。 |
165  | 纳恭定王暊女为皇后。 |
166  | 冬十一月,塟阜陵。明遣牛谅、张以宁賫金印龙章来,适裕宗晏驾。谅作诗挽之曰:「南服苍生奠枕安,龙编开国控诸蛮,包茅苲喜通王贡,薤露宁期别庶官,丹诏远颁金印重,黄膓新閟玉衣寒,伤心最是天朝使,欲见无由泪满鞍。」既而以宁疾死,惟谅回国。右相国恭定王暊作诗饯之曰:「安南宰相不能诗,空把茶瓯送客㱕,圆伞山青泸水碧,随风直入五云飞。」谅谓暊必有国,后果如其言。 |
167  | 日礼拜右相国元晫为上相国太宰。 |
168  | 十二月十四日,日礼弑宪慈宣圣太皇太后于宫中。太后性仁厚,多有相成之功。初明宗御北宫,有阍人于严光井中得斑鱼一尾,口中有物,挑出之,中有字,乃厌呪语,有裕宗、恭肃。天宁等字皆宪慈所出,阍人持以闻,明宗大骇,诏悉捕宫人、宫媪、宫婢按问。太后曰:「且止,恐其中有寃者。妾请潜加体问。」从之。太后使人问阍人曰近日宫中某房买斑鱼者,阍人以朝门次妃对。太后以闻,明宗亟令穷治。太后曰:「北宫中事,不可发露。朝门次妃,恭靖所出也,如其发露,则宫家与太尉生衅。臣请寝而勿问。」明宗贒之。逮明宗崩,将军陈宗霍卖忠于裕宗,交构其事。太尉将遇害,頼太皇力救得免。当时称之曰:太后能尽母道矣,嫡庶之分虽不同,而仁慈之念无或间,使君臣父子兄弟之恩义,不少玷缺,近古以来,未之有也。古之所谓女中尧舜,太后以之。尝悔立日礼,日礼潜鸩之。 |
|
1  | 讳暊,明宗第三子也,嫡母宪慈宣圣太皇太后,亲生母与宪慈同母,即阮圣训女嫁黎氏之所生女,明宗次妃黎氏者也。在位三年,逊位二十七年,寿七十四。 |
2  | 帝削平内难,光复洪图,䂓恢功烈,炳彪宇宙。然恭俭有馀,而刚断不足。外冦侵犯京畿,内奸觊觎神噐,社稷消剥,以至于亡 |
3  | 庚戌绍庆元年春正月,明帝亲制祝文,命朝天宫道士阎原复賫牲币来,致祭于伞圆山及泸江诸水神。夏四月,阎原复入国都,敬行祀事毕,刻文于石纪其事,然后辝㱕。 |
4  | 日礼僭位,纵酒淫逸,日事宴游,好为杂技之戏,欲复姓杨,宗室百官皆失望。 |
5  | 秋九月二十日,太宰元晫及子元偰等诛日礼,不克死之。是日夜,元晫父子及天宁公主二子率宗室诸人入城诛日礼,日礼逾墙,伏新桥下。众搜不得,遂散㱕。天将明,日礼入宫,分人收捕主谋者十八人,元晫等皆被害。 |
6  | 史臣吴士连曰:日礼之干天位,为陈宗室者岂可恝恝音戛,无戞愁貌然坐视,使社稷移他姓哉。当是时也,日礼有杀太后之罪,惜宗室大臣不能正其罪以诛之也,顾乃谋拙术踈,反为所害,哀哉。 |
7  | 冬十月,帝以女后之亲,惧祸及己,出避沱江镇即嘉兴,潜约其弟恭宣王曔、章肃国上侯元旦、天宁公主玉瑳会清化府大吏江起兵。时日礼以少尉陈吾郎用事,不知吾郎与帝同谋。每差军将攻捕,密使从帝勿还,累差南北诸军,无一人还者。吾郎请行,不许。初,帝本无取国之意,天宁公主请曰:「天下祖宗之天下,何乃弃国与人,君须去,我以家奴平之。」帝去时,作诗寄弟曔曰:「位极谗深便去官,侧身度岭入山蛮,七陵回首千行泪,万里扪心两鬂斑,去武图存唐社稷,安刘复覩汉衣冠,明宗事业君须记,恢复神京指日还。」时人以为诗谶。帝之未去也,祗候内人副掌阮然劝之曰:「人欲害之,盍见几而作。」及帝即位,以然为行遣,迁左参知政事。然识字不多,批簿时,帝每教字画于阮然示之。 |
8  | 史臣吴士连曰:吿帝以难,私恩也;爵人于朝,公选也。帝念阮然之恩,酧之金币可也;授之行遣重职。不可也。夫当时行遣北周六卿,所以毗賛国政事,而不识字者为之,非公选也。 |
9  | 十一月,帝及恭宣、天宁俱领军回京。十三日至建兴府旧名显庆,下令废日礼为昏德公。十五日,即皇帝位,改元大赦,称义皇。凣一应事务,并依开泰年间例。帝尝曰「先朝立国,自有法度,不遵宋制,盖以南北各帝其国,不相袭也。大治间白面书生用事,不达立法微意,乃擧祖宗旧法,恰向北俗上安排,若衣服乐章之类,不可枚举。故初政一遵开泰年间例。」 |
10  | 是日,帝正配惠懿夫人薨于建兴府长安州之虎河,追册淑德皇后。 |
11  | 群臣上尊号曰体天建极纯孝皇帝。进至褚家津,宗室群臣迎贺,皆呼万岁,因号褚家为山呼社。二十一日,驾至东步头,吾郎请日礼卑服逊位,下舶奉迎。帝谓之曰:「不图今日事势至此。」命囚于江口坊。日礼召吾郎入幕,诈之曰:「我有金瓮,藏于宫中,尔当徃取。」吾郎跪听,日礼扼杀之。吾郎侄陈世覩以闻,命格杀日礼及其子柳,塟大蒙山。赠吾郎入内司马,谥忠敏亚王。 |
12  | 二十六日,治陈日核倾危社稷罪。日核与日礼同谋,劝杀诸宗室者,故诛矣。 |
13  | 国子监司业朱安卒。赠文贞公,赐从祀文庙。安清潭人性刚介。清修苦节,不求利达。居家读书,学业精醇,名闻远近,弟子盈门,蹑青云、登政府者徃徃有之,如范师孟、黎伯适已为行遣,亦各执子弟礼,时来问候,拜床下,得与谈话片言而去者甚以为喜。有不善者,切责唾骂,甚至呵叱不纳。其清直严毅凛烈可畏如此。明宗微拜国子监司业授太子经。裕宗逸豫怠于政权,臣多不法,安谏不听,乃上疏乞斩佞臣七人,皆权幸者,时人号七斩疏。疏入不报,遂挂冠㱕田里,爱至灵山,徃居之,大朝会则赴阙。裕宗委以政事,辞不拜。宪慈太皇太后曰:「彼乃不得而臣之人,我安得而使之耶。」帝遣内臣賫衣服赐之,拜谢毕,輙以与人,天下高之。至是裕宗崩,国统将絶,闻群臣迎立帝,乃大喜,杖策上谒,旋乞还鄕,辞不受封,拜厚礼送还。未几,寿终于家。命官谕祭赠谥,寻有从祀之命。 |
14  | 史臣吴士连曰:贤者用世,常患人君不行所学,人君任贤,常恐贤者不从所好。故君臣相遇,自古为难。我越儒者见用于时,不为不多,然而志功名者有之,志富贵者有之,和光同尘者有之,持禄保身者有之,未有其志道德,以致君泽民为念者也。如苏宪诚之于李,朱文贞之于陈,殆庶几焉。然宪诚遇君者也,所以功业见乎,当时文贞不遇者也,所以正学见于后世。姑以文贞言之,其事君者必犯顔,其出处也则以义,造就人才,则公卿皆出其门,髙尚风节,则天子不得而臣。况岩岩体貌而师道严,棱棱声气而佞人讋,千载之下,闻先生之风,能无廉其顽,而立其懦者乎。苟不求其故,孰知斯谥之称情也哉。宜乎为我越儒宗,而从祀文庙也。他如陈元旦,乃同姓之卿之贒者,也虽含忠愤之气,而付国势于无可奈何,避相位之权,而欲全家属于颠沛。之后张汉超,乃文学之臣之尤者也,虽有骨鲠之直,而交欢于不当交,嫁女于不当嫁。于文贞乎,何有况其下者乎。 |
15  | 时儒臣黎括,亦欲明圣道、辟异端,而卒不能行。尝作北江沛村绍福寺碑,记云:佛氏之祸福动人,何其得人之深且固矣。上自王公,以至庶人,凣施于佛事,虽竭所有,顾无靳啬。苟今日托付于寺塔,则欣欣然如持左卷,以取明日之报。故自内京城及外,州府穷村僻巷,不令而从,不盟而信,有人家处,必有佛寺,废而复兴,坏而复修,锺皷楼台,与民居殆半,其兴甚易,而尊崇甚大也。余少读书志,于古今粗,亦明圣人之道,以化斯民,而卒未能信于一鄕。常游覧山川,足迹半天下,求所谓学宫文庙,未尝一见。此吾所以深有愧于佛氏之徒远矣,輙暴吾以书。 |
16  | 十二月,以诞日为建天节。 |
17  | 辛亥二年春正月,追尊亲生母英姿元妃为明慈皇太妃。 |
18  | 二月,宴群臣于天安殿,赏赐有差。 |
19  | 封天宁公主为谅国太长公主,更名国馨,拜宗室师贤为恭正王,元旦为司徒,元渊为抚军将军。 |
20  | 除沙洲截脚之法,革财産检点之令。先是王侯公主家,沿河田庄新浮沙,悉为家主所有。昭慈太后立截脚之法谓截取新沙,权贵者死亡,财産一属子孙。裕宗始有检点之命谓珍贵者输官,皆聚敛之臣啓之也。至是皆革去之。 |
21  | 闰三月,占城入㓂,由大安海门直犯京师。游兵至太祖津今复古是,帝移舶过东岸江避之。二十七日,贼乱入城,焚毁宫殿,虏掠女子至锦以归。占城之㓂掠也,以日礼母出亡其国,诱使入㓂,以复日礼之讐。时承平日久,邉城无僃,㓂至,无兵可御。贼烧焚宫室,图籍为之扫空,国家自此多事矣。史臣吴士连曰:无敌国外患,国常亡,古今所戒也。占城与我世讐,陈朝岂不知而预僃哉。特以人情安肆,法度废弛,岁月从远,封守湮没故耳。贼入境而边城失守,㓂至都而禁旅无卫,尚何国之有为。裕宗狃于宴安,固不足论;艺宗身歴变故,而虑不及此,得非徒习艺文,而不事武畧者欤。 |
22  | 夏四月,立弟恭宣大王曔为皇太子,制皇训十四章赐之。册皇太子正配黎氏为皇太子妃。 |
23  | 五月,以外戚黎季牦为枢密院大使。季牦之姑,姊妹二人,明宗皆纳为宫人,一生帝,是为明慈;一生睿宗,是为敦慈。故帝初政,尤信任焉。又以新寡妹徽宁公主嫁之徽宁前宗室仁荣妻,仁荣日礼所杀。 |
24  | 史臣吴士连曰:仁荣死国雠,徽宁居夫丧,甫閲六月,而帝以嫁季牦,是人伦之坏。自帝始而娶者与为妻者非有人心也。斁夫妇之伦,乱三纲之道,若之何而不生乱哉。 |
25  | 诏管造宫室,务从朴素,但以宗室散官供役,不扰于民。 |
26  | 秋八月,遣黎季牦徃乂安绥辑人民,抚安边境。 |
27  | 九月,加封黎季牦忠宣国上侯。 |
28  | 冬十月,以修史潘义为礼部郎中。定国朝通制及诸礼仪,令有爵命者供报,定为帐籍。民伪滋甚,以无为有者多矣。 |
29  | 十二月,追封皇太子亲生母充媛黎氏为光宪宸妃。 |
30  | 壬子三年明洪武五年春正月,考文武官功绩。 |
31  | 夏四月,以杜子平为行遣参谋军事。 |
32  | 五月,以阮然兼知枢密院正掌,胡宗鷟为翰林院学士,化州人胡隆为化州知州。 |
33  | 秋七月,赐临平府官范阿窻爵明字。 |
34  | 八月,诏诸路修单数户籍也。 |
35  | 冬十月,帝幸天长府,修诸陵寝庙。 |
36  | 十一月九日,帝禅位于皇太子曔,曔即皇帝位,大赦,称钦皇。群臣上尊号曰继天应运仁明钦宁皇帝。 |
37  | 追尊生母光宪宸妃为敦慈皇太妃。 |
38  | 封妃黎氏为显贞宸妃。 |
39  | 帝初即位,上皇制帝箴一百五十言赐之。 |
40  | 赐赠少傅张汉超从祀孔子庙庭。 |
41  | 史臣吴士连曰:艺皇赐汉超从祀文庙者,以其能排异端者欤,似矣。然迹其为人,盖恃才而骄者也。在明宗时,汉超为行遣,鄙其同列,至诬范遇、黎维以受赂,辝屈坐罚,语人曰,谓其主上见信,岂知有勘理耶,乃骄吝之实也。孔子曰:「虽有周公之才之羙,使骄且吝,其馀不足观。」想汉超之贤,倘若有灵,必不敢预享于孔子庙庭者也。 |
|
1  | 讳曔,明宗第十一子,艺宗弟也,母敦慈皇太妃。以开佑九年丁丑六月二日诞生,艺宗避乱时,师徒军噐皆帝之力,故以位逊之,在位四年,寿四十一。 |
2  | 帝刚愎自用,拒谏轻敌,殃及其身,非不幸也。 |
3  | 癸丑隆庆元年春正月,朔,改元。 |
4  | 尊上皇曰光华英哲太上皇帝,追尊淑慈皇后曰顺慈皇太后。 |
5  | 史臣吴士连曰:陈太祖后号曰顺慈,艺宗后亦号顺慈。当时议谥者不以为非耶,抑以为世代己久而然耶,追远之意何如也。先王縁人情而制礼,议太后谥与祖妣同称共谥,岂人情所安哉。非礼甚矣。 |
6  | 二月,定文武帐籍。 |
7  | 册元妃黎氏为嘉慈皇后。 |
8  | 三月,封长子炜为彰武大王年十四,欲立为皇太子,疽病薨。 |
9  | 夏四月,以诞日为齐天节。 |
10  | 秋八月,定补军伍,修造舟船,以僃征占之役。命军民出粟入官,赐爵有差。试吏员,充内令史,掾吏。 |
11  | 冬十二月,诏亲征占城。 |
12  | 是岁盗贼竞起。 |
13  | 甲寅二年春二月,上皇居天长重华宫。 |
14  | 廷试进士,赐状元陶师锡、榜眼黎献甫、探花陈廷琛黄甲及第,同及第罗修等并赐宴衮衣出身有差。引三魁游街三日。故事太学生七年一试,取三十人,而以状元试无定例,然三舘属官,太学生、侍臣学生、相府学生及有爵者皆得入试。 |
15  | 三月,诏清化、乂安浚港至河华海口。 |
16  | 夏五月、六月,旱。 |
17  | 秋八月,选民丁充军伍。一等充兰都,二等次之,三等卑小而精勇,亦得上充。初宿卫有四天、四圣、四神,后增置威捷、保捷、龙翊、神翊、懿安、天长、北江、殿后、龙捷、玄额三字。侍卫凿额花额,左班右班诸军及清化、乂安、化州、顺州、临平等各置军号,有大队长,副为将校。 |
18  | 冬十月,定从官,置近侍,祗候六局,以王侯宗室为正掌祗候,内八百作侍卫人,属判首掌者并戴盆花巾。诏诸军民不得服北人衣样,及效占牢等国语。 |
19  | 乙卯三年春正月以枢密大使黎季牦参谋军事。诏选官员有能练习武艺通韬畧者,不必宗室,并除军将。 |
20  | 改演州为演州路,驩州为日南、乂安南、北、中等路,改临平为新平府。遣陶力丁、何子公督清化、乂安、新平人治道路,自九真至河华,三月功毕。 |
21  | 夏六月,金星昼见。 |
22  | 秋八月,定军籍,汰出老劣,以壮者充补。凣清化、乂安户舍借功者,并充军伍。 |
23  | 诏诸路富人进粟,赐爵有差。 |
24  | 九月,以庄徽公主嫁恭正王子元胤册,册太保陈僚女为妃。 |
25  | 冬十月,以上皇子叔𩖃为司徒,知太原镇,司徒元旦知广威镇军事。 |
26  | 丙辰四年春正月,以宣徽公主嫁冠服大王顼上皇子,上皇为之亲迎。按冠服非封号,盖是时顼封爵,赐大王冠服,如恭简王追赠大王冠服也。 |
27  | 史臣吴士连曰:君臣、父子、夫妇,三纲也。人伦之道孰大于此者乎。既谓之纲,安得而紊耶。先主之礼,每谨于微,况其大者乎。亲迎又婚礼之大节,睿宗以宣徽嫁冠服,则迎之者其夫妇也。艺宗为之亲迎,三纲之道紊矣。冠服不克,终兆于此矣,为君父者可不谨哉。又礼在别嫌,以君父亲迎子妇,嫌之大者也。此而不谨,其他可知矣。 |
28  | 夏四月,申定舟车轿伞仪仗衣服之制,将行会盟礼故也。 |
29  | 五月,占城冦化州,六月,诏诸军修战噐战舰,以侯亲征占城之役。 |
30  | 秋七月,御史中賛黎锡上疏曰:「夫兵者凶噐也,不可躬自起戎。矧今始平内,贼势如积疮未痊,主不可以私怒而兴师,将不可以要功而妄战,占城虽无臣妄之心,宜命将讨之,以待天灭,若车驾亲征,臣愚以为不可。」帝不听。 |
31  | 八月,诏清化、乂安、演州军民运粮五万石就化州。 |
32  | 冬十月,大閲水步军于白鹤江浮沙,二帝亲临为将。 |
33  | 十二月,帝亲征占城,领军十二万发京师。至鉢社江津,有人擧行䘮礼,诏罚钱三十镪。命黎季牦督乂安、新平、顺化漕运以给军。初,占城主制蓬峩扰边,命行遣杜子平将兵镇化州。蓬峩賫金十盘上进,子平盗隐入已,诈言蓬峩傲慢无礼,宜加兵讨之,帝大怒,决意亲征。时官军至弥沦海门,诸军驾海而行。帝乘马领步军縁海岸,至日丽海口驻营,操练一个月。新平、顺化人虏获占人迯者来献。 |
34  | 丁巳五年春正月二十三日,大军至占城尸耐混港口石桥次倚忙洞,蓬峩立栅闍盘城外,遣小臣牧婆摩诈降,言蓬峩已遁,但留空城,宜速进兵,无失机会。二十四日,帝衣皂服,骑泥骢马,令御沟王朂衣白衣骑白马,亟命进军。大将杜礼谏曰:「彼既受降,欲以全国为上,官军深入攻贼城,在不得已。姑令一辨士持尺书问罪,以察虏情虚实,如韩信破燕之策,不劳而有功。古人有言:『虏情难测。』臣愿陛下审之。」帝曰:「我被坚执鋭,冐风沐雨,跋涉山川,深入贼境,无一人敢婴其锋者,是天之所资况。今贼主闻风迯窜,无有鬪心,古言曰兵贵神速,今逗遛不进,是天与而不取,彼有异图,悔之安及。尔乃妇人,以妇人衣衣之。」军遂鱼贯而行,前后隔絶。贼乘势突出截之,巳时官军大溃,帝陷于阵崩。大将杜礼、阮纳和,行遣范玄龄等皆死之。贼生擒御沟王,以女妻之。杜子平领后军,不救得脱。黎季牦督粮军,闻帝崩,先自迯归。是日京师昼暗,市肆燃烛以相贸易。子平槛车回过天长,人以瓦砾投船而骂之者。师还,治子平罪,免死,徒为兵。先是,御史大夫张杜一作社谏曰:「占城逆命,罪不容诛。然远在西陲,山川险阻,今陛下初即位,政化未能远被,宜修文德以来之,如所不从命,将征之未晚。」三上疏谏,帝不从,乃挂冠而去。杜为人清介不群,倜傥有大志。童稚之时,尝游西湖,观将军习射,戏曰:「此艺为之何难。」将军恠问曰:「尔能中否。」曰:「试为之。」三发三中,将军惊异,欲养为子。杜鄙不从,遂弃家游学中进士。第有盛名。居官清贫,不置田産,子孙相继为官,亦以清贫称杜同赖县扶带人,寓京城机舍宜蚕坊,官至御史台司谏廷尉寺卿中都府总管而卒。 |
35  | 史臣吴士连曰:张杜进不隐言,能擧职矣。言至三上,能犯顔矣。某不见听,君至荒矣。有言责者,不得其职则去,杜之进退合乎义矣。难、虽然忠言常逆于君之耳,而每利于君之身,于此可鉴。 |
36  | 夏五月十三日,上皇以帝当国难崩,立帝长子建德大王暊为嗣,即皇帝位。称简皇,改元昌符元年,大赦。群臣上尊号曰宪天体道钦明仁孝皇帝。 |
37  | 六月十一日,占城入㓂。初,上皇闻㓂至,命镇国将军恭正王师贤守大安海口。贼知有僃,从天符海入,直犯京师。十二日,贼又引军还,出大海口遭风,溺死甚众。 |
38  | 秋九月,册上皇女天徽公主实羙为皇后,号光鵉。 |
39  | 招魂,塟熙陵,庙号睿宗。 |
40  | 遣陈廷琛讣于明,称睿宗巡边溺死,且吿以帝为嗣,明人辞以畏、压、溺有三不吊之礼。廷琛争辨,以为占人犯顺扰边,而睿宗有御患救民之功,何为不吊。明复遣使吊。时明帝方图我越,欲以为衅,太师李善长谏曰:「弟死国患,而兄立其子,人事如此,天命可知事。」遂寝。廷琛自进士探花郎,歴中书侍郎兼知审刑院事、清化安抚使,迁御史中賛权监修国史。胡氏篡国,阳耳聋,为中丞同栻所劾,降同监修国史秘书监。 |
41  | 史臣吴士连曰:夫士幼而学,欲知其事行也;状而行,行其所学也。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廷琛有焉。况时遭僭窃,又能自晦以避权位,斯可谓之士矣,可谓不负所学也。 |
42  | 大越史记本纪全书卷之七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