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五

《卷五》[View] [Edit] [History]

1
《列仙傳》:琴高,趙人也,以鼓琴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術,浮遊冀州、 涿郡間二百餘年。後辭入涿水中取龍子,弟子潔齊候於水傍,且設祠屋,果乘赤 鯉出祠中,留一月餘,復入水去。今寧國府涇縣東北二十里有琴溪,溪之側,石 臺高一丈,曰「琴高臺」。俗傳琴高隱所,有廟存焉。溪中別有一種小魚,他處 所無,俗謂琴高投藥滓所化,號「琴高魚」。歲三月,數十萬一日來集,漁者網 取,漬以鹽而曝之,州縣須索無厭,以為苞苴土宜,其來久矣。舊亦入貢,乾道 間始罷。前輩多形之賦詠。梅聖俞、王禹玉、歐陽文忠公皆有和梅公儀《琴高魚》 詩。聖俞詩云:「大魚人騎上天去,留得小鱗來按觴。吾物吾鄉不須念,大官常 膳有肥羊。」禹玉詩云:「三月江南花亂開,青溪曲曲水如苔。琴高一去無蹤跡, 枉是漁人尚見猜。」文忠詩云:「琴高一去不復見,神仙雖有亦何為。溪鱗佳味 自可愛,何必虛名務好奇。」聖俞又有《宣州雜詩》二十首,其一云:「古有琴 高者,騎魚上碧天。小鱗隨水至,三月滿江邊。少婦自撈漉,遠人無棄捐。憑書 不道薄,賣取青銅錢。」聖俞,宣人也。汪彥章嘗賦長篇:「百川萃南州,水族 何磊āF浼淝俑哂悖初未到楚些。豈堪陪薨鮮,裁用當殽果。土人私自珍,千 里事封裹。遂令四方傳,噍嚼亦云頗。俗云琴高生,控鯉宛溪左。靈蹤散如煙, 遺鬣尚餘顆。向來騎鯨人,逸駕嘗慕我。不應當時遊,反用此麼麼。得非效齊諧, 怪者記之過。彭越小如錢,蹤迹由漢禍。越書載王餘,變化更微瑣。因知天地間, 人莫窮物夥。區區於其中,臆決蓋不可。偽真吾何知,且用慰頤朵。」故山谷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詩有云:「藉甚宣城郡,風流數貢毛。霜林收鴨腳,春網 薦琴高。」蜀人任淵註此詩,不知宣城土地所宜,但引《列仙傳》事,直云琴高 鯉魚也。誤矣。公儀詩恨未見,汪詩不載集中。
2
吳虎臣《漫錄》云:婺州下俚有俗字,如以不長為矮,不食為齋,訟牒 文案亦然。范文穆《桂海虞衡志》云:邊遠俗陋,牒訴券約專土俗書,桂林諸邑 皆然。今姑記臨桂數字,雖甚鄙野,而偏傍亦有依附。不長音矮,不長也。 不行音穩,坐於門中,穩也。大坐音穩,大坐,亦穩也。仆音裊,小兒也。 不大音勒,人瘦弱也。不生音終,人亡絕也。不行音臘,不能舉足也。 翊笠舸螅大女即姊也。石山音猓山石之巖窟也。閂音Q,門橫關也。他不 能悉記。《嶺外代答》於此外,又記五字。汆音酋,言人在水上也。水人音魅, 言沒入水下也。門人和馘切,言隱身忽出以驚人之聲也。髟多音胡,言多髭也。 羲東敢,切以石,擊水之聲也。」余按《魏書 江式傳》:延昌三年,上表論 字體不正。略曰:「皇魏承百王之季,紹五運之緒,世易風移,文字改變,篆形 謬錯,隸體失真,俗學鄙習,復加虛巧。談辯之士又以意說炫惑於時,難以釐改, 乃曰追來為歸,巧言為辯,小兒為需免,神蟲為蠶,如斯甚眾。」又《顏氏家 訓》載:北朝喪亂之餘,書迹鄙陋,加以專輒造字,乃以百念為憂,言及為變, 不用為罷,追來為歸,更生為蘇,先人為老,如此非一,遍滿經傳。乃知俗字何 代無之。車同軌,書同文,豈易能哉與時昔年侍先人官贛之石城,俗字如此者尤 多,今不能記憶。唐《君臣正論》載:武后改易新字,如以山水土為地,千千萬 萬為年,永主久王為證,長正主為聖,一忠為臣,一生為人,一人大吉為君。然 嘗考之,但R、S、ы、一生四字合證作U,聖作V,君作W,皆與正論所言 不同。今大理國文書至廣右者,猶書國作X,亦武后所改。又吳主孫休名字四子 嘗創л、Z、雷大、о、A1、р、A2、A3八字。南漢劉巖自制Ζ字為名, 蓋取「飛龍在天」之意云。
3
《論語》: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 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只以異古。」注曰: 此《詩 小雅》也。只,適也,言此行誠不足以致富,適足以為異耳,取此詩之 異義以非之。《正義》曰:取此詩之異義,以非人之惑也。范氏謂人之不成,德 不以富,亦只以行異於野人而已。侯氏謂若其誠不富,只以取異耳。伊川謂此錯 簡,當在第十六篇「齊景公有馬千駟」之上,因此下文亦有齊景公字而誤也。楊 文靖、尹和靖、朱文公皆從之。南軒謂言其誠實之不富,只以自取異云耳。與時 按:我行其野之詩,誠作成,取義與此不類,不當遷就以求合。此孟子所謂說詩 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者也。嘗聞平庵趙先生云:此特因子張之問而答之, 學者之學聖人,蓋不止此。富者,道盛德至善之謂。常人不能主忠信,不能徙義。 愛之者未免欲其生;惡之者未免欲其死。若能反之,誠未可謂之至善,但亦足以 異於常人而已。此說最明白。
4
唐張牛自號浮休子,張芸叟蓋襲其名。
5
南唐保大中賜進士譚紫霄號「金門羽客」,事見《廬山記》。塘甏土至樗 號,用此故事。
6
彭器資、洪忠宣皆號《鄱陽集》,王岐公、張彥正皆號《華陽集》,楊文公、 胡文定皆號《武夷集》,魏仲先、李漢老皆號《草堂集》,謝無逸、俞退翁、傅 子駿皆曰《溪堂》,蘇子美、張會川、張徽皆曰《滄浪》,李師中、石守道皆曰 《徂徠》,晏元獻、王荊公皆曰《臨川》。它如錢文僖有《伊川集》,邵康節有 《伊川擊壤集》,而程子又號伊川,朱文公編二程文,題《河南程氏文集》,而 尹師魯先有《河南集》。又呂居仁舍人詩曰《東萊先生詩集》,而從孫太史成公 學者,亦尊之曰「東萊先生」,其著述尤多。凡此數者,驟見其名,未免疑混, 要皆不若漢魏以來諸文人,但標姓名曰「某人某人集」之為明白洞達也。
7
《漢書 揚雄傳》云:劉┏⒋有堊ё髕孀幀:文公《題張十六所居》詩云: 「端來問奇字,為我講聲形。」然《傳》但云學作寄字,不言問奇字,後來相承 而用,蓋又以韓詩為本。《傳》又云:家素貧,嗜酒,人希至其門,時有好事者 載酒肴從遊學,與前學作奇字,凡隔數十字,了不相涉。而近世文人多云「載酒 問字」、「載酒問奇字」之類,不知何所本也。《藝文志》云:蕭何草律,太史 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又以六體試之,課最者以為尚書、御史、 史書令史。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隸書、繆篆、蟲書。師古曰:「古文, 謂孔子壁中書,奇字則古文而異者也。」許叔重《說文解字》云:亡新居攝,使 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 古文而異者也。與顏注合,其後晉衛巨山《四體書勢》,元魏江式論書表皆同。 然則奇字者,與科斗文字略相似,而異于小篆,六書之一體耳。今人才見書籍中 難字,便謂之奇字,非也。《容齋三筆》摘《周禮》中字如A4、罄、嚳、 A5之類,凡數十為一則,題曰《周禮奇字》。且云前賢以為此書出於劉歆,歆 嘗從楊子雲學作奇字,故用以入經,蓋亦失於詳考。學奇字者,歆之子,亦非 歆也。
8
王荊公一日訪蔣山元禪師,坐閒談論,品藻古今。元曰:「相公口氣逼人, 恐著述搜索勞役,心氣不正,何不坐禪,體此大事」又一日,謂元曰:「坐禪實 不虧人,餘數年欲作《胡笳十八拍》不成,夜坐間已就。」元大笑。事見《宗門 武庫》。
9
元魏青州刺史公孫邃卒官。高祖在鄴宮為之舉哀。青州佐吏疑為所服,詔主 簿近代相承。服斬過葬便除,可如故事,自餘無服。大成寥落,可準諸境內之民, 為齊衰三月。則知境內之民,舊為刺史制服矣。近世所無也。然河中蒲阪人石文 德,自祖父苗以來,凡刺史守令卒官者,皆制服送之朝廷。遂標榜門閭。史官復 列之《節義傳》,夸而書之,審如《邃傳》所言,則文德之事不足為異矣。此又 何耶
10
《啟顏錄載》:元魏太府少卿孫紹對靈太后:「臣年雖老,臣卿乃少。」於 是拜正卿。按《魏書》,亦書此事。然紹自太府少卿遷右將軍、太中大夫,非正 卿也。孝莊建義初,復除衛尉少卿將軍如故,永安中方拜太府卿。
11
權利所在,小人之所必爭,故雖父子之親,有不恤也。晉會稽王道子得政之 久,末年有疾,加以昏醉。其子元顯知朝望去之,謀奪其權。諷天子解道子楊州 刺史及司徒,而道子不之覺,元顯遂自為楊州刺史。既而道子酒醒,方知去職, 於是大怒,而無如之何。其後又加元顯錄尚書事。先是謝安薨,後道子已錄尚書, 至是更為長夜之飲,政無大小一委元顯。時謂道子為東錄,元顯為西錄。西府車 騎填湊,東第門下可設雀羅矣。蔡京、蔡攸父子俱貴,權勢日相軋,輕薄者互煽 搖以立門戶,由是父子遂為仇敵。攸別賜第,嘗詣京,京方與客語,使避之而呼 攸入。甫就席,遂起握父手,為切脈狀,曰:「大人脈勢舒緩,體中得無有疾乎」 京曰:「無之。」攸曰:「禁中適有公事,不得留。」遂去⊥竊窺,得其事,以 問京。京曰:「君不解此,此輩欲以吾疾罷我也。」居數日,京果致仕。又以季 弟絛鐘愛於京,數白徽宗,請殺之。徽宗曰:「太師老矣。」不許,但削絛官而 已。此四臣者,卒皆貽家國之禍,善乎康節先生之言曰:「人之所謂親,莫如父 子也;人之所謂疏,莫如路人也。」利害在心,則父子過路人遠矣。父子之道, 天性也,利害猶或奪之,況非天性者乎夫利害之移人如是,如是之深也,可不慎 乎路人之相逢,則過之,固無相害之心焉,無利害在前故也,有利害在前,則路 人與父子又奚擇焉。路人之能相交以義,又何況父子之親乎夫義者,讓之本也; 利者,爭之端也。讓則有仁,爭則有害,仁與害何相去之遠也。堯舜亦人也,桀 紂亦人也,人與人同,而仁與害異,爾仁因義而起,害因利而生,利不以義,則 臣弒其君者有焉,子弒其父者有焉。豈若路人之相逢,一目而交袂於中逵者哉
12
歐陽文忠公著《五代史記 梁太祖本紀》,初稱溫賜名,後稱全忠,封王後 稱王,至即位始稱皇帝。徐無黨注曰:始而稱名,既而稱爵,既而稱帝,漸也。 爵至王而後稱,著其逼也。末帝而下,訖于漢周,諸帝紀皆然。而《新唐書 本 紀》高祖之生即稱高祖,太宗方四歲已書太宗,二書出一手,而書法不同如此, 朱詳其旨宜黃。李子經作《緯文瑣語》亦云:唐、五代史書皆公手所修,然義例 絕有不同者,一人之作不應相去如此之遠,議者謂《唐書》蓋不盡出公意。
13
前車之覆,後車之戒也。元魏道武以服寒食散發動,喜怒乖常,遂殺弒逆。 其子元明可以已矣,而又服此藥,不堪萬機,旋致夭折。穆宗因擊球暴得疾,浸 淫以至於崩。其子敬宗亦可以已矣,而聽政未逾月,已連日為此戲,自此馳逐不 已,宦者怨懼,不三年,而身罹不測之禍。所謂下愚不移者歟。
14
俗說愚人以八百錢買匹絹,持以染緋,工費凡千二百,而僅有錢四百,於是 併舉此絹足其數,以償染工。艾子云:人有徒行將自呂梁託舟趨彭門者,持五十 錢造舟師。師曰:「凡無齎而獨載者,人百錢,汝尚少半,吾不汝載也。」人曰: 「姑收其半,當為挽╂率至彭門,以折其半。」又《夷堅 戊志》載:汪仲嘉 自言其族人之僕出乾,抵暮趑趄呻吟而來。問:「何為」曰:「恰在市橋上,有 保正引繩縛二十人過,亦執我入其中,我號呼不伏,則以錢五千置我肩上,曰以 是倩汝,替我吃縣棒。我度不可免,又念經年傭直,不曾頓得五千錢,不可失此, 遂免從之。到鄞縣,與同縛者皆決杖,乃得脫。」汪曰:「所得錢何在」曰: 「以謝公吏及杖直之屬,僅能給用,向使無此,將更受楚毒,豈能便出哉汪笑曰: 「憨畜產可謂癡人。」僕猶慍曰:「官人是何言!同行二十人,豈皆癡耶」竟不 悟。前二事蓋寓言,以資笑謔,而後一事乃真有之。
15
吳虎臣《辨唐異聞集》所載開元中道者呂翁經邯鄲道上邸舍中,以囊中枕借 盧生睡事,謂此呂翁非洞賓也。蓋洞賓自序以為呂渭之孫。渭仕德宗朝,今云開 元中,則呂翁非洞賓,無可疑者。而或者又以為開元恐是開成字,亦非也—成雖 文宗時,然洞賓此時未可稱翁。本朝《國史》稱:關中逸人呂洞賓,年百餘歲, 而狀貌如嬰兒,世傳有劍術,時至陳摶室。若以《國史》證之,止云百餘歲,則 非開元人明矣。《雅言系述》有《呂洞賓傳》云:關右人,咸通中舉進士不第, 值巢賊為梗,攜家隱居終南,學老子法。以此知洞賓乃唐末人。此皆吳說。蕭東 夫《呂公洞詩》云:「復此經過三十年,唯應巖石故依然。城南老樹朽為土,簷 外稚松青拂天。枕上功名初擾擾,指端變化又元元。刀圭乞與起衰病,稽首秋空 一劍仙。」第五句誤用呂翁事。又唐逸史、虞卿兩縣連接有呂生者,居二邑間, 為童兒時,畏聞食氣,惟食黃精,日覺輕健,耐風寒,見文字及人語率不忘。母 及諸妹每勸其食,不從,後以豬脂置酒中強使飲,生方固拒,已噓吸其氣,忽一 黃金人長二寸許,自口出,即仆臥困憊,移時方起。先是生年近六十,鬢髮如漆, 至是皓首,恨惋垂泣,再拜別母,去之茅山,不知所終。此又一人也。何神仙多 呂氏乎
16
俗謂婚姻之家曰親家。唐人已有此語,見《蕭嵩傳》。又有以親字為去聲者, 亦有所據。盧綸作《王駙馬花燭詩》,有「人主人臣是親家」之句。
17
《山海經》: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郭氏注云:天帝之二女而處江為神, 即《列仙傳》江妃二女也。《離騷 九歌》所謂湘夫人稱帝子者是也。而《河圖 玉版》曰:湘夫人者,帝堯女也。秦始皇浮江至湘山,逢大風,而問博士:「湘 君何神」博士曰:「聞之堯二女,舜妃也,死而葬此。」《列女傳》曰:二女死 於江湘之間,俗謂為湘君。鄭司農亦以舜妃為湘君。說者皆以舜陟方而死,二妃 從之,俱溺死於湘江,遂號為湘夫人。案《九歌》:湘君、湘夫人,自是二神, 江湘之有夫人,猶河洛之有慮妃也,此之靈與天地並矣,安得謂之堯女且既謂之 堯女,安得復手忽云湘君哉何以考之《禮記》曰:舜葬蒼梧,二妃不從。明二妃 生不從征,死不從葬,義可知矣。即令從之,二女靈達,鑒通無方,尚能以鳥工 龍裳救井廩之難,豈當不能自免於風波,而有雙淪之患乎假復如此,《傳》曰: 生為上公,死為貴神。《禮》五:岳比三公,四瀆比諸侯,今湘川不及四瀆,無 秩於命祀,而二女帝者之后,配靈神只無緣,當復下降小水,而為夫人也。參伍 其義,義既混錯,錯綜其理,理無可據,斯不然矣。原其致謬之由,由乎俱以帝 女為名,名實相亂,莫矯其失,習非勝是,終古不悟,可悲矣!其說最近理,而 古今傳楚詞者未嘗及之,書于此,以嗲г刂惑。張華《博物志》多出於《山海 經》,然末卷載湘夫人事,亦誤以為堯女也。
18
《戰國策 舊傳 高誘注》殘缺疏略,殊不足觀,姚令威補注亦未周盡。獨 縉雲鮑氏校注為優,雖間有小疵,多不害大體。惟《東、西二周》一節,極其舛 謬,深誤學者,反不若二氏之說是。然高氏但云東周、成周今洛陽,西周,王城 今河南,其說甚略。姚氏特作世系譜,似稍詳矣,而亦未備。其指鞏為東周,則 又未免小誤。今世學者但知鎬京之為西周,東遷之為東周而已。若敬王之遷成周, 固已漫漶。至於兩周公之東、西周,則自非熟於考古者,蓋茫不知其所以也。此 鮑氏之誤,所以不得不辨。餘故博採載籍,究極本末而論焉。周之先后稷始封于 邰,不プ源苡諶值遙公劉徙居於豳,至於太王,徙居岐周,文王降崇,乃作豐 邑,自岐而徙都焉。武王之時,復營鎬京而居之。《詩》、《書》稱宗周者,指 鎬京也,迄東遷之前,無所遷徙。然武成云:「王來自商,至于豐。」《召誥》 序云:「成王在豐。」《周官》序云:「還歸在豐。」《左傳》亦曰:「康有酆 宮之朝。」則雖改邑于鎬,而豐宮元不廢。蓋豐在京兆合兀鎬在長安縣西北十 八里,相距纔二十五里,往來不為勞也。武王克商之後,嘗曰:「我南望三塗, 北望嶽鄙,顧瞻有河,粵瞻伊洛,毋遠天室,營周居於洛邑。」蓋洛邑居土地之 中,宜作天邑。武王既得天下,有都洛之意矣,而未暇及也,先於其地遷九鼎焉。 武王崩,周公相成王,成武王之志,營以為都,是為王城,其地實郟辱阜,亦名 河南。《洛誥》所謂:「我乃卜澗水東、傷西,惟洛食者也。」洛陽者,周公 營下都,以遷殷頑民,是為成周,其地又在王城之東。《洛誥》所謂:「我又卜 傷東,亦惟洛食者也。」《洛誥序》云:「周公往營成周,則成周乃東都總名。 河南,成周之王城也。洛陽,成周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時會諸侯則虛之,下 都則保釐大臣所居治事之地,周人朝夕受事,習見既久,遂獨指以為成周矣。按 《洛誥》:王祀於新邑。《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於土中。則成王固嘗居之, 然卒駕而西也。宣王中興,嘗一會諸侯于東都。下至幽王,為大戎所滅。宗周迫 近戎狄,平王之立,不得已而東遷都于王城,始奠居焉。自是始有東、西周之名。 謂之東者,以別於鎬京之為西耳。河南、洛陽未分畫也。王子朝之亂,其餘黨多 在王城,敬王畏之,徙都成周。後九十餘年,考王弒兄而自立,懼弟揭之議己, 遂以王城封之,以續周公之官職,是為西周桓公。此時未有東周,公而稱西周者, 後人推本而言之也。桓公傳威公,威公傳惠公,考王十五年,西周惠公封其少子 班於鞏以奉王,是為東周惠公,而西周惠公長子自為西周武公。自是周公之國始 分東、西,成周為東周,王城復為西周矣。蓋自河南桓公續周公之職而秉政,三 世益傳。所以別封少子,使奉王者,殆欲獨擅河南之地,不復奉王,且王城、成 周皆為東、西周君所有,天子直寄焉耳。東周者,指周王所居之洛陽也,鞏,班 之采邑也。《世本》曰:東周惠公名班,居洛陽。是班秉政於洛陽,而采邑則在 鞏。前漢《地理志》曰:鞏,東周所居。姚令威用其說,非也。赧王時,東、西 周分治。王復徙都西周,至五十九年,秦昭王使將軍手罟ノ髦埽西周君奔秦頓 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秦受其獻,歸其君於周。蓋權移於下,其極乃至於盡 獻其邑於它人,亦不出於天子之命矣。是年赧王卒,其國先絕,西周武公亦卒, 秦遷西周公於單心狐,實武公之子公子咎者。而東周惠公之後,亦尚能一傳。 後七歲,秦莊襄王盡滅東、西周,周始不祀,大略如此。《戰國策》之西周,即 揭之西周,《戰國策》之東周,即班之東周。西周建國在東周之前,而《舊書》 躋東周於西周之上,為失其次。鮑氏正之是矣,但其說曰:「西周正統也,不可 以後於東周。」其注「韓使人讓周」,則曰:「此時,周之命已不行於諸侯矣。」 其注「周君謀主也」,則曰:「猶為天子故。」它如此類不一,又盡以西周之策, 分繫之安、赧二王。蓋直以西周為天子,而不知實桓、威諸公之事也。余嘗反覆 考之東、西二周之策,皆曰周君。周君之自謂,必曰小國、曰寡人,皆當世諸侯 之稱。其間或及周王,則直稱王,或稱天子,非不明白。鮑氏乃比而一之,可乎 原其致誤之由,蓋亦有說。溫人之辭云:「今周君天下,則我天子之臣。」周君 天下者,言周王之君天下也。鮑必誤以為周君有天下矣。又東周與西周戰,韓救 西周,為東周謂韓王曰:「西周者,故天子之國也,多名器重寶。」是時周王未 徙西周,故天子之國者,謂敬王故都也。鮑必愈疑西周君即天子矣,不特此也。 周王、周公國號既同,《史記》不為二周公立世家,而混書其事於《周紀》。宋 忠注:周君赧王卒。又不知周君與赧王此年俱卒。但見二者連文,遂謂赧王卒, 謚西周武公。小司馬張守節輩皆能辨之,然世多承其誤,雖如司馬文正公亦不能 免。《通鑑》直以奔秦獻邑者為赧王。《稽古錄》中復誤以西周桓公為東周,無 責乎鮑也!《東周策》首章書秦臨周求鼎事,鼎實在西不在東也。豈周王在東, 故東周君猶能挾天子以制命歟不然,錯簡也。注家皆無發明者,因併及之。
19
曾文清《訪戴圖》詩:「小艇相從本不期,剡中雪月並明時。不因興盡回船 去,那得山陰一段奇。」近歲豫章來子儀亦賦比詩:「四山搖玉夜光浮,一舸玻 璃凝不流。若使過門相見了,千年風致一時休。」末句實祖文清之意。
20
俗諺「洗腳上船」,語見《三國志 呂蒙傳》注引《吳錄》曰:孫權欲作濡 須塢,諸將皆曰:「上岸擊賊,洗足上船,何用塢為」蒙曰:「兵有利鈍,戰無 百勝,如有邂逅,敵步騎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權曰:「善。」遂作之。
21
淳熙十四年冬十一月丙寅,宰執奏事延和殿,宿直官洪邁同對,因論高宗謚號。孝宗聖諭云太上時,有老中官云:「太上臨生,徽宗嘗夢吳越錢王引徽宗御衣云:『我好來朝,便留住我,終須還我山河,待教第三子來。』」邁又記其父皓在虜買一妾,東平人,偕其母來,母曾在明節皇后閣中,能言顯仁皇后初生太上時,夢金甲神人,自稱錢武肅王,寢而生太上,武肅即鏐也,年八十一,太上亦八十一。卜都於此,亦不偶然。張淏《雲谷雜紀》僅載其略,且不記其語之所自得,獨周必《大思陵錄》備載其詳如此。上所諭錢王指俶,俶第三子惟演也, 終團練使。
URN: ctp:ws312249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