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九

《卷九》[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河南通志巻九
3
城池
4
周官掌固掌脩城郭溝池樹渠之固,若有山川則因之,渠丘不備,左氏所以垂戒也。豫當四達之地,為大河所經,匪特防冦,兼且防河,歴代以還,遷徙靡寜,隄防是亟,至明季遭闖禍,㑹城淪陷,冦患與河患,且交併焉。
5
夲朝臨制,區夏四海,無雞鳴犬吠之警,而廟堂猶切切焉,飾守土諸吏,崇墉浚隍,脩堰築壩,俾民白首,不見兵革之事,與潰決之患,兹惟仁哉!志城池,開封府祥符縣附郭
6
開封府城即省城也,唐徳宗建中二年,節度使李勉創建,明洪武元年,始內外甃以甎石,設宣武衛守之,周圍二十里一百九十歩,高三丈五尺,廣二丈一尺,池深一丈,濶五尺。門五:東曰麗景,南曰南薰,西曰大梁,北曰安逺,東北曰仁和。建月城三,重角樓四座,敵臺八十四,警舖八十三。萬厯二十八年,廵撫曾如春增建敵樓。崇禎十五年秋,河決,城池渰沒。
7
皇清康熈元年,巡撫張自徳。 題請修葺,并建應祀廟宇六座、守城門房,共十五間。二十七年,巡撫閻興邦重修,三十二年,廵撫顧汧重修,五十九年,建滿洲城,於府城內西北隅築䕶城,一圍計一千丈,東西南三門,城樓三座,中州雜記:按豫為中原,奥區太行,西亘嵩室,南峙其間,大河、汴雒諸水,環相經緯,美哉山河之勝,職方載之,惟㑹城為八郡,冠冕建於四達之衝,從來巳古,宋藝祖嘗欲遷都闗中,循周漢舊軌,嗣以議論未同,而寢自宋,元明以還,河溢時書,然䟽瀹所加,城未大損,明季壬午,冦毀堤引流河,遂全勢注汴,城沼民魚,昔時所罕覿也當。
8
世祖皇帝軫念中原數。
9
命股肱重臣鎭撫斯土,至則目擊城垣,僉圖修復,終縁時絀未果,蓋大業之未能驟興也。如此丙午之夏,余以
10
賜假過汴,因雨阻之,暇登臨,循覽固已,金甌屹若也,心甚異之,為詢其本末,迺知撫軍張公締造之功為不可,及已,既而方伯諸君請為文以紀其事,余曰:「公為是舉,保我封疆之鉅圖也!敢辭不文,惟公受命撫豫,揆文奮武,進賢退否,恤民禮士,戢暴禁奸,一時綱紀,釐剔維新。遂毅然以修復㑹城為巳任,整我車騎,自把還鎭,謀之制府,公與有同志,召諸寮屬而語之曰:城之為害者,河也!河未底績,未易言固圉也。爰躬行河滸,䟽觀水勢,朂河員,均夫役,築險要,浚月河,備工料,凡為河防所闗慮,靡不周河,始為安瀾無恙,從而區畫城墉,下令僉議,約計三十餘萬,一門工未畢,費及數千,公奮然曰:「今兹之役,動公帑,不可也,勞民力,尤不可也。信若斯城,其有竣工日乎?」乃䟽陳。
11
恩例多方告諭,咸皆急公樂輸,有金數萬,遴員鳩工,不復問及里井,舉凡規方度地,備物致用,悉出心裁,而日省月試,寒暑風霜,不憚況瘁,至於高下廣狹之制,罔不一一指畫,住者怠緩,侵漁之弊,豁然盡除,㑹制府朱公移鎭天雄,方棨㦸遙臨,即捐俸若干,助成盛舉,保邦致治,二公蓋相與以有成也,計經始之日,今甫及年餘耳,全城報竣,重城聿新,肇自東門,巍然雄峙,餘亦將次第,觀厥成焉,較曩時議者僅十之一二,費寡而功倍,力省而效速,余益識公締造之功,為不可及已,子輿氏云:地利不如人和。公以深仁厚澤培養元氣,而以金城湯池,建設保障,史所稱營平方畧、萊公鎖鑰,視公無過之者,所謂地利人和,固已兼而有之。
12
天子知公有救,時良謨行,將坐諸紫閣之間,亮采惠疇,措四海於磐石之安,公之經綸猷畧,穆然宏逺,今日營汴之績,固其一端之可見者也,余是以欣然援筆而為之記。
13
陳留縣城,隋大業十年建。明天順二年,知縣鄭暲増築,周圍七里三十歩,高一丈八尺,廣一丈四尺。池深一丈三尺,濶一丈五尺。成化十二年,知縣吳鼒増修。崇禎八年,知縣左懋泰始建磚城。
14
皇清順治元年,知縣章成文重修。
15
把縣城始建未詳,相傳周武王封東婁公於此,明洪武三年,知縣曹以崇修築周圍九里,有竒,高一丈五尺,廣一丈,池深一丈,濶二丈,宣徳、𢎞治、正徳、嘉靖、萬厯間,知縣舒謨、武衢、曹敏、王應、蔡時雍、姚汝循、馬應龍相繼修葺。崇禎八年,知縣申佳䕃築磚城。
16
皇清康熈三十年,知縣李繼烈増修,通許縣城,唐始建。明洪武五年,知縣江允和増築周圍九里三十歩,髙一丈八尺,廣一丈三尺,池深八尺,濶二丈。永樂、成化間,知縣許希道、于寛相繼修葺。嘉靖七年,知縣胡節重修。崇禎八年,知縣余尚春始築磚城,遭冦燬。
17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禇士昇,六年姜汝松。十年,賈待旌相繼補葺。康熈三十一年,署篆顧昌洛重修。六十一年,知縣王應珮重修。
18
太康縣城始建,未詳。明成化間,知縣王珣増築周圍九里三十歩,高三丈七尺,廣二丈二尺,池深二丈,濶倍之,正徳六年,知縣郭思敬修築。嘉靖元年,知縣侯泰重修,崇禎八年,知縣李臯始包磚城。皇清順治三年六年,知縣姬令甲田六善重修,康熈三十四年,知縣朴懐寳重修。
19
尉氏縣城,漢始建。明宣徳六年,知縣李竒増築周圍七里,高二丈八尺,池深一丈,濶倍之成化、正徳、嘉靖、隆慶、萬厯間,知縣劉紹、郭鏜、劉儀、尹吉、阮上卿相繼修葺。崇禎間,知縣游建勲增置磚敵臺知縣陳可績全建磚城,遭闖賊拆毀。
20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衛紹芳修築。十五年,知縣高桂重修康熈。二十二年,知縣于國璧重修。三十三年,知縣王夣翼修葺。雍正六年,知縣李果成修葺洧川縣城,舊在縣南一十里,即唐廢州基址也。明洪武初年,知縣俞廷芳以水患遷築於此,周圍九里許,高二丈四尺,池深一丈,濶五丈。景泰元年,知縣王傑修築濬池,成化十六年,知縣李文増築正徳、嘉靖、隆慶、萬歴,崇禎間,知縣張恭、王尚質、侯九臣、王洛、李尚志、周家俊相繼重修。
21
皇清順治五年,知縣王秉彛重修。康熈二十二年,知縣周師望修築。雍正六年,知縣辛禹籍修葺。
22
鄢陵縣城始建,未詳明。景泰元年,知縣康徤修築周圍六里九十歩,高一丈二尺,廣一丈二尺,池深一丈,濶倍之成化。正徳、嘉靖、萬厯間,知縣陳理,龍章尹尚賢、史文彬、張舜典,相繼修築。崇禎六年,知縣任中鳯始築磚城。
23
皇清順治十五年,知縣經起鵬重修。康熈十五年,知縣裴憲度重修。二十八年,知縣許承澎增修。雍正七年,知縣童守祿重修。
24
扶溝縣城西漢時,建明正統間,知縣韓璟修築周圍九里十三歩,高一丈九尺,廣二丈,池深二丈,濶五丈二尺。景泰、成化、正徳,嘉靖間知縣陳紀、胡宣、王廷華、高經,相繼修葺。隆慶六年,知縣黃芬玉作磚城。萬厯、崇禎間,知縣金良範、丁可取、蘇顯祐先後修葺。
25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王佐修葺。康熈四年,知縣高錫爵重修。
26
中牟縣城舊在縣東二里許,曹操始築。明天順五年,知縣董敏改建,周圍六里三十歩,高一丈五尺,廣二丈,池深一丈,濶一丈二尺。成化、正徳、萬厯間知縣戴玉、周紀、李如桂、陳㓜學、喬璧星,相繼重修。崇禎七年,知縣俞士鴻包磚城。
27
皇清順治二年,知縣劉泰來重修。十六年,知縣吳彥芳重修康熈十一年,知縣韓藎光重修。
28
陽武縣城,西漢始建,明正統十四年,知縣馮祥増築周圍九里三十歩,高一丈七尺,廣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一尺,濶一丈四尺。景泰、天順、正徳、嘉靖、隆慶、萬厯間,知縣陳永宗、王佐、承林王時泰、顔平原、魏純粹,相繼重修。崇禎十二年,知縣杜時階包磚城。
29
皇清順治七年,知縣姜光印重修。康熈二十四年、二十六年,知縣劉邦彥、安如泰修葺。雍正七年,知縣麻居湄重修。
30
封丘縣城西漢時,建元、至正間淪於水。明洪武元年再建。成化元年,知縣王輔重修周圍五里七十歩,高一丈七尺,廣一丈四尺,池深九尺,濶一丈三尺。𢎞治、正徳、隆慶、萬厯間,知縣袁仕、張守愚、蔡完、李呈明、胡以祚、趙浩,重修張浩相繼修葺。
31
皇清順治十八年,知縣屠粹忠修築。雍正五年,知縣朱于宣重修。
32
蘭陽縣城,宋建隆三年始建。明洪武元年,知縣胡忠修築周圍五里,高二丈七尺,廣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二尺,濶一丈五尺。成化、𢎞治、正徳間,知縣王政、徐楚、陳桂相繼修葺。崇禎八年,知縣張宏道包磚城。十五年,知縣孟凌雲重修。
33
皇清康熈九年,知縣袁●修築。雍正七年,知縣繆孔昭修葺。
34
儀封縣城始建,未詳。明洪武二十二年,知縣于敬祖増築周圍八里六十歩,高一丈,廣一丈四尺,池深七尺,濶八尺。宣徳、成化、𢎞治、正徳間,知縣閻威、胡澄、張鳯騫、張法相繼修葺。嘉靖三十四年,知縣田西成始修磚城。崇禎八年,知縣王九鼎又築修。皇清康熈二年,知縣陳觀泰重修。
35
歸徳府商丘縣,附郭
36
歸徳府城相傳㣲子故國,漢梁孝王增築廣一十七里,宋元寖廢,明初改為州,設歸徳衛守之。洪武二十二年指揮張晟因舊基浚築,𢎞治十五年,圯於水。正徳間,知州楊泰、周冕、劉信,相繼建築,周圍七里三百一十歩,高二丈,廣一丈,池深二丈,濶五丈二尺。門四:東曰賓陽,南曰拱陽,西曰垤澤,北曰拱辰,建角樓四,敵臺一十六,警舖三十。嘉靖二十五年,陞州為府,而城仍舊知府王有為、陳洪範、羅復相繼修葺。
37
皇清順治初,知府張若愚増修。康熈二十六年,知縣周宗義重修。
38
寜陵縣城始建未詳。明初廢於水。成化十八年,知縣金璽重築,周圍五里,高一丈五尺,廣二丈,池深一丈,濶八尺。嘉靖、萬厯、崇禎間,知縣石阯、楊侃、李庭訓、薛大中相繼修葺。
39
皇清雍正七年,知縣范章京重修永城縣城,春秋始建。明景泰元年,知縣王子
ctextchar:797
重建周圍四里有竒,高一丈三尺,廣一丈,池深一丈,濶倍之。正徳,崇禎間知縣喬岱、傅振鐸修葺。皇清順治十六年,知縣程孔思修築。康熈二十八年,知縣周正紀修築。
40
鹿邑縣城始建,未詳。明洪武二年,知縣韓瓛増築周圍九里一十三歩,廣一丈,高二丈二尺,池深一丈,濶八尺。景泰、天順間知縣王加祿、蕭九成。正徳,嘉靖間知縣杜恩、王朝瑬、孫忠弼、隆慶、崇禎間知縣王冠、韓友范相繼修葺。
41
皇清順治十六年,知縣陳王猷増築。康熈十三年,知縣牛樞重修。二十六年,知縣呂士鵕增修。
42
虞城縣城舊在縣南三里,明嘉靖九年,以河患改遷今所,周圍四里一百五十歩,高一丈八尺,廣一丈二尺,池深一丈,濶二丈五尺。嘉靖、萬厯間,知縣郭文顯、邑紳楊東明相繼重修。崇禎十一年,御史范良彥、河西道楊春育始易為磚城。
43
夏邑縣城始建,未詳明。正統十四年,知縣周普修葺周圍八里,高一丈二尺,廣一丈,池深二丈,濶八尺。成化、𢎞治正徳、嘉靖、萬厯、崇禎間,知縣孫澤、宋傑、張鋭滑,參邊大任,相繼修葺。
44
皇清康熈四年、二十七年,知縣李天機、尚崇震相繼重修。
45
睢州城,宋寜宗四年建,明洪武元年増築,設睢陽衛守之,周圍一十里,三百歩,有竒,高二丈,廣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七尺,濶三丈。門四:東曰永安,西曰通汴,南曰迎薰,北曰通鎭。𢎞治、正徳、嘉靖間,知州胡瑞、宋景、王佐,相繼修城築堤。
46
皇清康熈二十一年,知州陳應富重修。三十四年,知州馬世英築堤。
47
考城縣城舊在縣東南五里始建,未詳。明正統間,知縣鄭道徙築今所,周圍五里一十三歩,高二丈六尺,廣二丈,池深一丈,濶五尺。成化六年,知縣顧景祥繼修𢎞治。正徳、嘉靖、萬厯間,知縣段繡、寗文光、耿世慶、杜志時重修,崇禎十年,知縣鄭養充始築磚城。
48
皇清康熈二十八年、四十二年,知縣何如淮、張璜、方文瑞相繼修葺。
49
柘城縣城始建,未詳明成化十三年,知縣甄儒重修,周圍一十三里,高二丈五尺,廣二丈八尺,池深一丈,濶二丈。嘉靖二十一年,大水,城遂廢。三十三年,知縣姜壽改築城於南闗。四十四年,知縣劉田増修。萬厯十一年,知縣馮榛重修。崇禎九年,知縣馬鳴玉創修磚城。十五年,城復毀於冦,十六年,知縣朱用溱復修。
50
皇清順治十四年,知縣張繹重修。康熈二十八年,北城為水圯,知縣史鑑重修。
51
彰徳府安陽縣,附郭
52
彰徳府城,後魏天興元年,建明洪武初重築,設彰徳衛守之,周圍九里一百一十三歩,高二丈五尺,廣二丈,池深二丈,濶十丈。門四:東曰永和,南曰鎮逺,西曰大定,北曰拱辰。建角樓四,敵臺四十、警舖六十三。成化十三年,知府曹隆重修。
53
皇清康熈十六年,知府邱宗文重修。五十二年,知縣徐樹敏修葺。雍正七年,知縣李閶楙修築。
54
湯隂縣城,西漢置縣,始建,明洪武三十年重建,周圍二里一百八十歩,高二丈五尺,廣三丈,池深一丈,濶二丈。正統、成化、正徳、萬厯、天啟間,汪授尚璣、鄭如阜、孫許。楊樸重修,崇禎間,知縣沙藴金剏建磚城。
55
臨漳縣城始建,未詳。明洪武二十七年,知縣楊辛因徙縣重建,周圍四里一百八十歩,高二丈三尺,廣一丈五尺,池深八尺,濶一丈一尺。成化、𢎞治、嘉靖、萬厯間,知縣陳寜、景芳、何瑚、袁文貴、丁允亨、田應召、趙友琴相繼修葺。崇禎六年,知縣張爾忠剏建磚城於舊城之外。十三年,知縣夏衍、虞重修。十四年,漳水渰崩,北城知縣魏之琯重修。
56
皇清順治五年,河溢城圯,知縣王象天重修林縣城。元至正間,建明洪武七年重築,置千戶所守之,周圍三里二十歩,高一丈八尺,廣五尺,池深一丈五尺,濶二丈五尺。永樂正徳萬厯,崇禎間,千戶胡政,知縣王雲、楊振宇、謝思聰、張崇雅、趙崇賢、金𢎞文、陳天成,相繼修葺。
57
武安縣城相傳,秦白起始建。明洪武十七年,重築周圍三里二百七十三歩,髙三丈,廣二丈五尺,池深二丈,濶一丈。嘉靖二十三年,知縣熊瑤重建。萬厯間,張九功、李椿茂相繼修葺。崇禎七年,知縣寇遵典創外城周圍一十三里,築墩臺四十餘座。皇清康熈四十七年,知縣黃玉孝重修城垣,渉縣城,漢置縣始建。明洪武十八年,重建周圍四里三十歩,高二丈五尺,廣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濶三丈。成化十三年、十七年,知縣趙秀、張寅相繼修葺。嘉靖二十一年,知縣楊綸始築磚城。萬厯五年,知縣段愛民修葺。
58
皇清康熈五十年,知縣黃澤重修內黃縣,城始建,未詳明,洪武初,土築周圍五里,高三丈,濶三丈五尺,池深一丈,濶五丈,正統、𢎞治、正徳、嘉靖、萬厯間,知縣安鉉、李環、閻隣、張文鳯、黃克念、徐成楚、張延登,相繼修葺。萬歴二十五年,知縣顔思忠通用磚石、包城。
59
皇清康熈二十年,知縣沈士祿重修。向𨽻直𨽻大名府。雍正三年,奉:
60
㫖改𨽻河南彰徳府,雍正六年,知縣馬鐇修葺衛輝府城。汲縣附郭。
61
衛輝府城,東魏始建,明初増築,置千戶所守之,周圍六里一百三十歩,高三丈五尺,廣如之,池深一丈二尺,濶三丈。門三:南曰來逺,西曰眺行,北曰朝極,建角樓四,敵臺十,警舖三十。正統間,知府葉宜包以磚城。成化間,隆慶間,知府朱應時、邢表、張謙繼修,萬厯十三年,建潞藩,遂拓大之。知府周思宸建,後知府劉遷、何廷魁,相繼重修。
62
皇清順治十一年、十三年,知府李櫹生鄭茂泰、知縣胡瑞相繼修葺。
63
新鄉縣城,唐徳宗三年始建。明景泰二年,知縣侯麟重築周圍九里一百二十四歩,高二丈,廣一丈五尺,池深七尺,濶二丈。天順元年,知縣楊清増修,隆慶間,知縣張範易磚城垜。萬厯間,知縣張赤心、盧大謹、余相重修。崇禎間,知縣丘時可重修。五年,知縣米壽圖創包磚城。
64
皇清順治間,知縣王克勤増修輝縣,城始建,未詳。明景泰二年,知縣方重矩重建周圍四里四十八歩,高三丈,廣一丈五尺,池深一丈,濶八尺。嘉靖三年,知縣許官重修。崇禎五年,知縣張文魁改建磚城。
65
皇清順治十五年、十六年,知縣秦長春、趙印竒相繼修葺。康熈二十九年,知縣滑彬文修葺。
66
獲嘉縣城始建,未詳,明洪武三年,知縣熊邦基増修周圍三里,有竒,高二丈,廣半之,池深一丈,濶倍之,天順、成化、正徳、嘉靖、萬厯間,知縣邢表、任守徳、張道、張一心、張論、署印同知魯廷彥,相繼重修。皇清康熈二十三年,知縣馮大竒改築磚城,雍正三年,知縣壽致浦修葺。
67
洪縣城始築,未詳明。正統十二年,知縣董英重建,周圍八里三百歩,高一丈五尺,廣一丈,池深七尺,濶一丈二尺。𢎞治、正徳、嘉靖萬厯、崇禎間,知縣顔頥壽、高傑、杜巖、劉金、方員、張宜、盧茂、路鴻逵,相繼修葺。
68
皇清雍正七年,知縣袁光煒奉㫖發帑重修,城高二丈,池深七尺,延津縣城,元大徳間,因徙縣治始建,明洪武十年修築,周圍七里三十歩,高二丈,廣一丈二尺,池深五尺,濶一丈二尺。正統成化𢎞治、正徳間,知縣陳寛、吳釗、梁文盛、韓貫相繼増修,萬厯二十六年,知縣劉文㑹始包磚城。
69
皇清康熈四十一年,知縣余心儒修葺。向𨽻開封府。雍正三年,奉
70
㫖改𨽻衛輝府,又收併胙城縣,附載胙城縣城始建,未詳明洪武十一年修築,周圍五里有竒,高一丈五尺,廣一丈,池深五尺,濶一丈。正徳、嘉靖、隆慶、萬厯、崇禎間,知縣孔鳯、韓天賦、左柱、陳永直、霍炳、李鏡典、王誥,相繼重修。
71
皇清順治十五年,知縣劉純徳修葺。康熈二十四年,知縣張㫤始建磚城。
72
濬縣城 代置建,未詳元時在浮丘山巔,明洪武初,徙於山北。𢎞治時,知縣劉台繕之,周圍七里,高二丈八尺,池深二丈,濶二丈五尺,正徳時知縣陳滯復増築之城,西連浮丘山。嘉靖時,知縣邢如黙循山列城,復加拓之,既而知縣陸光祖截西南隅,棄之城外,據山巔險處,改築磚城,髙増一丈,濶五尺,繼有知縣徐廷祼,原復隅城。萬厯時,知縣楊鎔、重修包浮丘之半於城內。天啟時,知縣趙建極増修浚池築堤,併無河浸之虞。崇禎時,知縣李永茂修砌磚石,向𨽻直𨽻大名府。
73
皇清雍正三年,奉。
74
㫖改𨽻河南衛輝府。
75
滑縣城始建,未詳明。崇禎十一年,知縣羅璧修建磚城,周圍九里,高二丈五尺,濶一丈三尺,池深二丈。門五:東曰長春,西曰嘉禾,南曰南薰,北曰拱極。西門之南曰清源向,𨽻直𨽻大名府。
76
皇清雍正三年,奉。
77
㫖改𨽻河南衛輝府,雍正七年,知縣姚孔鈵奉㫖發帑修築。
78
懐慶府河內縣。附郭
79
懷慶府城,元至正二十二年始建,明洪武元年重築,設懐慶衛守之,周圍九里一百四十八歩,高三丈五尺,廣二丈,池深二丈五尺,濶五丈。門四:東曰映陽,南曰通逺,西曰迎暉,北曰拱極。建角樓四,敵臺六,警舖三十九。成化正徳間,知府倪顒、周舉,崇禎十四年,知縣王漢重修。
80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縣孫灝修。康熈二十七年,知府劉維世、知縣李橒重修城樓。雍正七年,知縣戴衛修葺。
81
濟源縣城,隋開皇十六年建。明景泰四年,知縣李衍増築,周圍五里二百五十歩,高二丈五尺,廣二丈。池深一丈,濶二丈五尺。成化十九年重修。崇禎十一年,知縣盧時昇改築磚城。
82
修武縣城始建,未詳明洪武初,増築周圍四里,高二丈,廣一丈,池深一丈,濶一丈。景泰、正徳、隆慶、嘉靖、萬厯間,知縣郭應誠、冷宗元、李可愛、賈如愚、趙可學、邵烱,先後重修。
83
皇清康熈二十三年,知縣李啟泰重修武陟縣城,唐武徳四年始築。明洪武初,知縣蘇輝重修。景泰三年,縣丞熊美修繕,周圍四里七十七歩,高三丈,廣一丈,池深一丈五尺,濶如之天。順正徳嘉靖、萬厯間,知縣王璽、牛天麟于藁郭,如噐重修。崇禎十年,知縣侯君擢易陴為磚。
84
皇清康熈十年,知縣彭際盛,十四年,知縣高宫修葺。二十六年,知縣李春相繼修葺。
85
孟縣城,金大定中防禦使全公築。明景泰三年,知縣賈珍増修周圍九里三十歩,高二丈八尺,廣半之,池深二丈,濶二丈二尺。正徳四年,知縣劉澄易堞以磚。崇禎六年,知縣余宗達修葺。十四年,知縣張兆熊重修。
86
溫縣城,唐武徳四年建。明景泰元年,知縣虞廷璽修築周圍五里三十歩,高一丈五尺,廣一丈,池深一丈,濶一丈二尺。正徳五年,知縣李鏜重修。嘉靖、萬厯、天啟間,知縣孟津、王承任、馬貢,先後重修。崇禎十二年,知縣張羆兆増修東南,易以磚。
87
皇清康熈五十五年,知縣孫眉重建原武縣,城始建,未詳。明洪武四年,縣丞汪忠修築,後圯於河。正統間,知縣謝寜復建周圍四里九十八歩,高二丈三尺,廣一丈一尺,池深七尺,濶一丈五尺。𢎞治、嘉靖、崇禎間,知縣張愷、楊順、李如梧、李愈華相繼修葺。
88
皇清順治十四年,知縣寗洪舒修葺。康熈二十一年,知縣張金式重修。向𨽻開封府。雍正三年奉。
89
㫖改𨽻懐慶府。
90
河南府洛陽縣。附郭
91
河南府城在澗水東,瀍水西,即周公營洛地也,至秦,復増廣之東漢三國,魏、西晉、元魏皆城於此。隋焬帝末,大營東京,曰新都,唐長慶間,増置十門,唐末摧圯殆盡,周世宗命武行徳葺之。宋景祐間,王曾判府事,復加修繕,視成周減五之四,金元皆仍其舊。明洪武元年,因舊址始築磚城,設河南衛守之,周圍八里三百四十五歩,高四丈,廣如之,池深五丈,濶三丈。門四:東曰建春,南曰長夏,西曰麗景,北曰安喜,建角樓四,敵樓三十、警鋪三十九。成化、𢎞治間,指揮張傑、王臣,修葺正徳。萬厯、崇禎間,知府楊俊明、劉宏緒、王印長相繼修葺。
92
皇清順治五年,知府金本重修。康熈三十三年,巡撫顧汧創建奎樓。
93
偃師縣城史》稱周武王息師之後所建故名。明洪武二十一年,知縣汪可行増築周圍六里八十四歩,高一丈五尺,廣如之池,深七尺,濶一丈。成化、正徳、嘉靖、崇禎間,知縣朱璟、王表、林萬里、李厚、徐曰泰相繼修葺。
94
皇清順治二年、六年,知縣王□、魏惟紫、重修康熈二十八年,知縣王澤長増修。
95
鞏縣城始建,未詳明。景泰六年,縣丞趙昇修築周圍四里五十歩,高一丈八尺,廣一丈,池深一丈二尺,濶半之。成化、嘉靖、萬厯、崇禎間,知縣柯忠、周泗、李再思、汪本英、程宇鹿、宋文瑞相繼修葺。
96
皇清順治六年,知縣徐樑重修。康熈二十年、四十八年,知縣蔣徽猷多時琦増修。
97
孟津縣城舊在縣東二十五里,明嘉靖十七年,圯於水遷。今所周圍四里,高廣各二丈五尺,池深二丈,濶倍之,通判韓溉修葺。崇禎間,知縣張爾葆、周賢重修。
98
皇清順治間,知縣宋宏道常裕重修。康熈二十四年,知縣高巖重修。
99
宜陽縣城,後魏置縣,始建。明景泰元年,知縣徐佚重修,周圍四里,髙二丈二尺,廣一丈,池深二丈,濶如之。成化、正徳、嘉靖、崇禎間,知縣趙英、甘景平、司孜丁育、才史洪謨、主簿陳五徳,相繼修葺。
100
皇清順治三年十六年,知縣羅爾因、王鼎印相繼修葺,登封縣城始築,未詳。明景泰元年,重建周圍四里,高一丈五尺,廣如之,池深八尺,濶二丈。正徳九年,知縣李居仁,萬厯、崇禎間,知縣傅梅、劉正、高岫、張朝端,相繼修葺。
101
永寜縣城相,傳秦置,縣始建。明洪武二十年重建,置百戶所守之,周圍四里二百七十歩,高二丈七尺,廣二丈,池深二丈五尺。正統十年,知縣于淵重修。嘉靖、隆慶間,知縣張守愚、高一登相繼修葺。皇清順治九年,知縣程萬善重修。康熈二十五年,知縣佟賦偉重修。雍正七年,知縣郭潔修葺。
102
新安縣城,漢高帝元年始建。明洪武初,重建周圍三里三百一十歩,高一丈,有竒,廣如之,負山面山池,故不置。嘉靖三十年,知縣劉登、王訓増脩。崇禎九年,邑紳、傅明逺、呂維祺等増脩。
103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俞遜先重修。康熈六年,知縣范諟重修。
104
澠池縣城,相傳藺相如亷,頗守秦時建明成化十一年,知縣張訓重築周圍八里五十歩,高一丈一尺,廣一丈,南距澠水池,故不置。正徳、嘉靖、崇禎間,知縣王鑰、陳綬、安璋、牛藩相繼修葺。
105
皇清順治二年十一年,知縣孟國英、張燝,康熈七年、十五年,知縣鄧琪棻、陳愚相繼修葺。二十五年,知縣劉孚嘉重修。
106
嵩縣城始建,未詳。明洪武元年重建,置千戶所守之,周圍五里,有竒,高二丈八尺,廣二丈,池深一丈五尺,濶五丈二尺。成化、𢎞治、崇禎間,知縣傅如礪、鄧鎭何復相繼修葺。
107
皇清順治三年,十一年、十七年,知縣劉興漢、趙景融、楊厥美相繼修葺。
108
盧氏縣城,西漢始建,明洪武元年,知縣李可民増築,置百户所守之,周圍七里一百八十歩,高一丈五尺,廣半之,池深一丈,濶八尺。𢎞治十二年,知縣范秀重修,崇禎六年,通判郝正芳、知縣劉爾賓相繼修葺。
109
皇清康熈十三年,知縣尚天祿蓋圖相繼修葺。五十年,知縣王珏増修。
110
南陽府南陽縣。附郭
111
南陽府城即古宛城,歴代修築未詳。明洪武三年重建,設南陽衛守之,周圍六里二十七歩,高二丈二尺,廣如之。池深一丈七尺,濶二丈。門四:東曰延曦,南曰淯陽,西曰永安,北曰博望,建角樓四,敵臺三十,警舖四十三,成化十九年重修。
112
皇清順治初,知府王燕翼、辛炳翰重脩。康熈二十三年,知府張在澤重脩。順治十六年,奉?
113
㫖將南召縣併入南陽縣,附載南召縣城。明成化十二年置縣,知縣張珙始建周圍三里四十歩,高一丈六尺,廣如之池,深一丈,濶二丈。正徳、嘉靖、隆慶間,知縣彭倫、馮蛟、李璽,相繼修葺。
114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馬應祥重建南逺門唐縣城,元至正間建,明洪武三年重築,置千戶所守之,周圍六里,高三丈七尺,廣二丈八尺,池深一丈五尺,濶九尺。正徳、崇禎間,通判陳頊、知縣李鐸、王澤,相繼修葺。
115
皇清順治九年,知縣李芝英重修。康熈四年,知縣田介重修。雍正七年,知縣安鳯彩脩葺。
116
泌陽縣城,唐末始建。明洪武十四年,知縣胡蕙増築,周圍五里,高一丈二尺,廣一丈,池深一丈,濶一丈五尺。成化、正徳、嘉靖、崇禎間,知縣魯常、劉璣、郭繼祖、王世安、任從仕,相繼修葺。
117
皇清順治六年,知縣韓志道重修。康熈二十四五年、五十四年,知縣雷珽、莫國芳、程儀千相繼修葺。
118
鎮平縣城,世傳漢光武時始建明。成化六年,知縣李賢重築周圍五里一百三十歩,高一丈二尺,濶二丈,池深一丈五尺,濶一丈五尺。十八年,知縣劉勲増修。萬厯、崇禎間,知縣翁金堂、鍾其碩相繼修葺。
119
皇清順治初,知縣李似楠,十四年,知縣王繼祐重修。康熈二十九年,知縣張琮重修。
120
桐栢縣城,明成化十三年置縣,知縣方霽始建,周圍四里六百三十五歩,高二丈,廣半之,池深八尺,濶一丈五尺,正徳、嘉靖間,知縣李聚、曹侃,相繼修葺。
121
鄧州城即古穰縣城,元季頹廢,明洪武二年,鎮撫兼知州事孔顯重築置千戶所守之,周圍四里三十歩,高二丈五尺,廣如之,池深一丈,濶一丈五尺。門四:東曰振武,南曰拱揚,西曰平彛,北曰拱恩。十二年,知州呉有大重,築正徳七年,知州于寛修葺嘉靖。萬厯、崇禎間,知州王行道、張仙、趙沛、孫澤盛、劉振世相繼修葺。
122
皇清順治二年,知州馬迪吉修內城。十五年,知州王元煥馮九萬,又修康熈三十年,知州趙徳重修。
123
內鄉縣城始築未詳,明洪武二年,知縣羅維一増建周圍八里,高二丈二尺,廣一丈二尺,池深八尺,濶一丈二尺。正徳間,知縣張經修葺,萬厯間,知縣尚從恕修葺。
124
皇清順治四年,知縣陸登甲重修。十二年,知縣王襄明重修。
125
新野縣城東漢劉偹屯兵始築土城,明天順五年,知縣趙濚重建周圍四里,高二丈三尺,廣一丈二尺,池深五尺,濶一丈五尺。成化、正、徳間,知縣孫詔、高廷祿相繼増修磚城。嘉靖六年,知縣江東重修。皇清順治六年,知縣王永瑞重修,十五年,知縣崔誼之重修,康熈二十五年,知縣顔光是重修。
126
淅川縣城,明成化間置縣。同知盧信始建,周圍四里二百四十歩,高二丈六尺,廣一丈五尺,池深一丈,廣倍之。正徳、嘉靖、萬厯間,知縣熊价、趙璋、王道相繼修葺。崇禎十一年,署縣事鄧日崇重加修葺,城上各建瓦亭三間。
127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馮爾遲重修裕州城,宋末始建。明洪武三年,指揮郭雲重築周圍七里三十歩,高三丈二尺,廣一丈七尺,池深一丈,濶倍之。正徳六年,知州郝世家重修。
128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州陸求可重修。康熈二十六年,知州劉珏。二十七年,知州潘雲桂。五十四年,知州董學禮相繼重修。
129
舞陽縣城世傳:楚平王建,明成化十九年,増築周圍六里三十歩,高三丈,廣半之,池深三丈,濶如之,正徳、隆慶間,知縣周達、張澍相繼脩葺。
130
皇清順治十五年,知縣張藎重建城樓康。熈十九年,知縣金標修葺。二十五年,知縣蘓䖍、二十八年,知縣祖良屏相繼修葺。五十一年,知縣于建邦重修葉縣城,北齊始建。明天順五年,縣丞魯偉増築周圍一千六百六歩,高二丈七尺,廣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二尺,濶一丈四尺,正徳、嘉靖間知縣石鼎、李克濁,相繼修葺。
131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縣許鴻翔重修。康熈二十九年、四十九年,知縣呂柳、文栢之模先後修葺。雍正二年,知縣崔赫重修。
132
汝寜府汝陽縣,附郭
133
汝寜府城,即漢汝南郡舊城,唐、宋因之,後兵毀,明洪武六年重建,置汝寜守禦千戶所守之,周圍五里三十歩,高二丈八尺,廣如之,池深一丈二尺,濶二丈,其時惟西東南三門,八年改建汝寜衛,又拓為九里三十歩,高如故,益以北門,建警舖三十六,水門二,後廢衛,復為所。成化間,知府羅元吉重脩撤舊樓而大之,扁門東曰東作,南曰汝南,西曰西成,北曰拱,北増角樓四、警鋪四十八。正徳、隆慶間,知府畢昭、史桂芳重修,崇禎七年,知府黃元功、十五年同知韓煜先後重修。
134
皇清康熈元年,知府金鎮増修城樓。雍正七年,知縣程元度修葺。
135
上蔡縣城即蔡國城,明正統間,知縣王雄重建,周圍六里二百歩,高一丈,廣八尺,池深五尺,濶一丈。成化十九年,主簿梁英修,嘉靖間知縣傅鳯、朔岳虞詢,相繼修葺。萬厯間,知縣紀經綸、劉伯生相繼修葺。
136
皇清順治三年,間知縣管起鳯重修。康熈二十五年,知縣楊廷望重修。
137
確山縣城即春秋道國地,明洪武十四年置縣,始建周圍六里三百五十歩,高三丈二尺,廣八尺,池深一丈,濶二丈五尺。景泰、成化、正徳、嘉靖間,知縣蕭韶、丁連、呉照、宋良臣、梁瀚,相繼修葺。
138
皇清順治十六年,知縣呉國傑重築磚城。康熈二十六年,邑令張登第重築。
139
正陽縣城即古慎陽地,明正徳元年置縣,知縣徐淵築土城。六年,知縣郭仰辰重修。八年,知縣張璽始建磚城,周圍八百丈,高二丈五尺,廣一丈五尺,池深一丈,濶二丈。嘉靖二十二年、三十六年,知縣李居仁、徐霓相繼修葺。
140
皇清順治元年十五年,知縣遲惇、劉必壽相繼修葺。康熈九年、三十五年,知縣任國標、安□相繼重修。
141
新蔡縣城相傳,春秋時,蔡平侯始建,明洪武初,修築周圍三里一百七十五歩,高三丈二尺,廣二丈,池深七尺,濶一丈。成化三年,典史錢清、監修正徳間,知縣劉漢易以磚城,嘉靖、萬厯,問知縣潘允哲、曽繼先,相繼修葺。
142
皇清順治元年,知縣譚宏憲重修。康熈二十七年,知縣呂民服重修。
143
西平縣城始建未詳。明景泰四年,知縣陳璉増築周圍五里六十歩,高二丈二尺,廣二丈,池深一丈,濶一丈五尺。正徳八年,知縣江拱始築磚城。皇清雍正二年,知縣王鑛修葺。
144
遂平縣城始建,未詳。明正統十一年,知縣王璉増築周圍九里三十歩,高二丈二尺,廣一丈,池深七尺,濶倍之。成化十一年,知縣王嵎重修。正徳八年,知縣王伯爵包以磚石。嘉靖元年,知縣賈璘重修。三十四年,知縣劉良采重修。天啟元年,知縣胡來進、崇禎六年,知縣張䕃正相繼修葺。
145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劉駿聲。十六年,知縣張鼎新重修。康熈十四年、二十七年,知縣卞應龍、劉嘉采重修信陽州城,即古申國地,明洪武元年重建,設信陽衛守之,周圍一千三百五十六丈七尺,高三丈,廣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三尺,濶一丈餘。門四:東曰望京,南曰鎭逺,西曰堅山,北曰望淮。成化、正徳間,守備李槿,兵備僉事閻欽。萬厯崇禎間,副使王任、署篆呉士伸,相繼修葺。
146
皇清順治十五年,副使管起鳯知州高天爵重修羅山縣。城即古鄳縣,城久廢。明景泰間,知縣劉恒始建,內外甃以磚,周圍五里,高二丈,濶八尺,濠濶三丈,深一丈。天啟元年,知縣許讓重修。崇禎七年,知縣周運泰捐俸修葺。
147
皇清順治四年,知縣薛耳重修。十七年,知縣李賡明重脩。雍正七年,知縣姚文耀修葺。
148
汝州
149
汝州城始築,未詳明,洪武初,重建周圍九里有竒,高四丈,廣二丈五尺,池深二丈,濶三丈。門四:東曰仰京,南曰觀汝,西曰瞻洛,北曰望嵩。成化、𢎞治間,知州高禮、同知徐衍,相繼修葺。正徳,嘉靖間,知州喬年、唐誥,相繼修葺萬歴,崇禎間,知州劉覲文、胡向極相繼修葺。
150
皇清康熈二十五年,知州羅大美修葺魯山縣城始築,未詳。明洪武三年,知縣魯光祖増築周圍五里,高一丈七尺,廣如之,池深一丈,濶二丈。成化、嘉靖、萬厯間,縣丞張珩、知縣姚卿、苗煥,相繼修葺。
151
郟縣城,即《春秋》楚公子郟敖所築。明成化二年,知縣王璽重建,周圍一十三里,高二丈,廣一丈,池深一丈,濶二丈。𢎞治十四年,主簿傅増重修。隆慶年間,知縣趙應元重修,萬厯間,知縣許樂善重修。崇禎年間,知縣伍睿解所藴,相繼修葺。
152
皇清順治七年九年,知縣張篤行卜永昇修築。康熈二十三年,知縣張震維建復城樓。
153
寳豐縣城,明成化十一年置。知縣朱銓始築周圍五里,高二丈,廣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濶倍之。正徳五年,知縣徐端重修。嘉靖間,知縣王廷簡始易磚石。
154
皇清順治九年,知縣于汝翼重修。十五年,知縣劉維新重修。康熈二十五年,知縣李秀發重修。
155
伊陽縣城,明成化十一年置縣。知縣韋堅始築周圍四里有竒,高一丈六尺,廣一丈,池深一丈,濶如之。嘉靖十七年,知縣朱儼、二十年知縣智鑰相繼修葺。隆慶萬厯年間,知縣武鍧、黃思翁相繼修葺。崇禎九年,知縣孔正璞重修。
156
皇清、順治年間,知縣張聫翼修葺。雍正七年,試用知縣楊維志修葺。
157
陳州
158
陳州城,春秋時建,即古宛丘也。明洪武元年重建,設陳州衛守之。周圍七里三十歩,高三丈,廣半之。池深一丈五尺,濶二丈。有竒門四:東曰明化,南曰孝義,西曰平信,北曰永安。景泰間,指揮陳記重修。嘉靖間,知州郝璋、崔南陽相繼修葺。隆慶間,知州胡大成重修。
159
皇清順治三年,知州趙煒重修。康熈十四年,知州李雲景重修。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五十一年,知州潘士瑞、顧廷、王清彥相繼修葺。雍正七年,知州林貽熊重修,向𨽻開封府。雍正二年,奉:
160
㫖陞為直𨽻州,分轄西華、商水、項城、沈邱四縣西華縣城,相傳為箕子所居城也,前代修葺無考。明成化八年,知縣盧璿修築周圍五里,有竒,高二丈五尺,廣一丈五尺,池深二丈五尺,濶如之。正徳七年,知縣王堯臣重修,隆慶二年,知縣張光孝始築以磚石。萬厯二十三年,知縣屈煒重修。
161
皇清康熈二十八年,知縣李培修葺商水縣城,西漢始建。明洪武四年,縣丞孫元仁脩築周圍四里,有竒,高一丈九尺,廣五尺,池深八尺,濶二丈。成化、正徳、萬厯間,知縣羅惟、劉漢祖鼎相繼修葺。崇禎九年間,知縣王化行始易以磚石。皇清順治三年,知縣原英煌重修。十年,知縣呉道觀重修。康熈二十七年,知縣邵瑗重修。二十九年、三十年,知縣康起梅、劉君向相繼修葺。
162
項城縣城舊在縣西北,即項籍所築也。明宣徳三年,知縣王輔改建周圍七里,有竒,高二丈五尺,廣一丈七尺,池深一丈二尺,濶一丈三尺。正統、天順、景泰間,知縣胡璉、王元輔、朱彥相繼修葺。正徳、嘉靖、萬厯間,知縣顔若愚、張諭、魏勲、賈明逺、王欽誥相繼修葺。崇禎間,知縣徐東漸、張應𢎞,先後重修。皇清順治十三年、十八年,知縣鄭羽侯、黃陛,重修。康熈。二十六年、五十二年,知縣顧芳宗、劉其時修葺。雍正六年,知縣王奎修葺。
163
沈丘縣城,明𢎞治十一年置縣,始建周圍三里,高二丈二尺,廣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濶如之。正徳、嘉靖、萬厯間,知縣孫誠羅、鳯翔張良式相繼修葺。崇禎巳邜年,知縣李自修増築。
164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李芳春脩葺。雍正七年,試用知縣劉謙修葺。
165
許州
166
許州城,漢獻帝始建。明正統末,知州劉綏増築周圍九里一百三十九歩,高三丈二尺,廣一丈一尺,池深一丈二尺,濶二丈三尺。門四:東曰陽和,南曰來薰,西曰威武,北曰迎恩。𢎞治間,知州邵寳修築,嘉靖間,知州于玼修葺。萬厯丁酉年,知州范錫砌磚。崇禎十五年,知州徐珩修葺。
167
皇清順治十四年,知州汪潛重修。向𨽻開封府。雍正二年,奉:
168
㫖陞為直𨽻州,分轄臨潁、襄城、郾城、長葛四縣,臨潁縣城,隋大業四年始建。明洪武三年,知縣王復重築周圍五里二百四十六歩,高二丈,廣如之,池深一丈,濶三丈。正統𢎞治間,知縣李濟、樊繼祖相繼修葺。正徳十年,知縣曹忠重修。嘉靖、隆慶間,知縣孫鎬、韓珊先後修葺。萬厯間,知縣楊爾中、陳燦、張國柱相繼修葺。四十八年,知縣張福臻始創磚城。崇禎二年,知縣靳光先重修。
169
皇清康熈四十六年,知縣沈近思修葺襄城縣城,相傳周楚靈王始建明。成化十八年,知縣郭文増築周圍六里一十九歩,高二丈,廣一丈二尺,濶一丈五尺。嘉靖二十九年,主簿樊敘重修,萬厯間,知縣王承始砌以磚石,知縣諸允修又増修之。崇禎末年,遭闖賊拆毀。
170
皇清順治六年,知縣佟昌年重。建康熈二十二年,知縣杜溥重修。
171
郾城縣。城相傳古郾子國也。明成化十八年,知縣臧鼒修築周圍九里三十歩,高三丈五尺,廣一丈,池深九尺,濶三丈。嘉靖二年,知縣喬遷重修。崇禎十一年,知縣李振聲始造為磚城。
172
皇清順治二年十年,知縣周之良、王翰、荊其惇相繼修葺。康熈十年,知縣李應宗重修。十九年、二十七年,知縣彭一卿、蔡珠相繼修葺。雍正七年,知縣力廷輝重修。
173
長葛縣城,春秋時建。明正統十三年,知縣黎騂修築周圍六里,有竒一百五十歩,高二丈五尺,廣一丈,濶倍之。嘉靖三十二年,知縣李節重修。萬厯間,知縣王用賓重修。崇禎十三年,知縣張焴乾始建以磚。
174
皇清順治三年、十一年,高鳯翔、徐昇先後修葺。康熈二十四年,知縣李元讓重修。雍正七年,知縣胡文元修葺。
175
禹州
176
禹川城,西漢始建。明正統十三年,知州徐明善增築,設千戶所守之,周圍九里有竒,高三丈二尺,廣二丈,池深一丈,濶五尺。門四:東曰含春,南曰朝陽,西曰懐逺,北曰拱宸。成化、正徳年間,知州鄭桂芳、李邦彥相繼修葺。萬厯四十五年,巡道曹爾正開渠,引水注濠。
177
皇清康熈五十二年,知州羅之熊重修。向𨽻開封府。雍正二年,奉:
178
㫖陞為直𨽻州,分轄宻縣、新鄭二縣,宻縣城,西漢始建。明洪武三年,知縣馬萬金増築,周圍九里,高三丈五尺,廣二丈,池深七尺,濶一丈。嘉靖三十二年,知縣張金重修,萬厯三十七年,知縣王崇雅易以磚。崇禎八年、十二年,知縣苗之庭、曹化中相繼修葺。
179
皇清順治二年、六年、十二年,知縣崔養、李芝蘭、李鵬明重修。康熈二十四年、三十四年,知縣𠂻鯤化、袁良怡相繼修葺。
180
新鄭縣城鄭武公始建。明宣徳元年,知縣朱珮修葺。五年,知縣張元仁修葺。七年,知縣王芝築周圍五里,高一丈五尺,廣半之,池深七尺,濶倍之。成化四年,知縣鄭賢重修,𢎞治正徳。嘉靖間,知縣戴錫展、桑佇、邵鶴年先後修葺。隆慶四年,知縣匡鐸始易以磚。萬厯間,知縣陳大忠重修。崇禎十六年,知縣田世甲補修。
181
皇清順治六年,知縣楊竒烈,十二年,知縣張光岳,十五年,知縣馮嗣京相繼修葺。
182
鄭州
183
鄭州城,唐武徳四年置管州,始建明。宣徳八年,知州林厚修築,周圍九里三十歩,高三丈,廣半之,池深二丈,濶倍之門五:東曰寅賓,南曰阜民,西曰西成,北曰拱宸,東南曰迎恩。成化、正徳間,知州洪寛、蕭淵、劉仲和相繼増修。崇禎十二年,知州魯世任創砌磚城。
184
皇清順治二年、七年,知州張肇昇、王登聨相繼修葺。十四年,知州劉永清重修。雍正五年,知州鄒麗中、重修向𨽻開封府。雍正二年,奉:
185
㫖陞為直𨽻州,分轄滎陽、滎澤、河隂、汜水四縣。滎陽縣城,後魏始建。明洪武二年,知縣鍾泰修築周圍三里,高二丈,廣半之,池深一丈,濶如之。天順三年,知縣朱賓修築。隆慶二年、五年,知縣劉子庸、楊翰先後修葺。萬厯間,知縣董勸、鄒思亮、石廷舉先後修葺。
186
皇清順治二年十一年,知縣郭璵、孟登雲相繼修葺。康熈十六年,知縣顧天挺補葺。
187
滎澤縣城始建,在舊城,明成化十五年,知縣曹銘以水患徙築,周圍四里三百歩,高三丈,廣二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濶二丈。正徳、萬厯間,縣丞楊銘、知縣晉承忠先後修葺。崇禎六年,知縣申大志外建重城。十年,知縣倫之楷増築內城。
188
皇清順治二年四年,知縣張似旭、韓重輝相繼修葺。十二年,知縣段補聖重修。康熈二十一年,知縣王澍重修。二十九年,知縣王畹重修。三十八年,移遷滎澤縣舊城知縣周元愷建造。
189
河隂縣城舊城圯於河水,明洪武三年,知縣劉茂徙築,今所,周圍四里六百一十歩,高一丈七尺,廣六尺,池深八尺,濶一丈。景泰、正徳間,知縣傅禮、李穆修浚。嘉靖三十一年,知縣呉承恩,萬厯三十三年知縣王潤,天啟七年知縣田景源,崇禎壬午年,知縣王堯憲先後重修。
190
皇清順治十一年,知縣范為憲修葺。康熈二十七年,知縣申竒彩重修。雍正五年,知縣包洪謀修葺。
191
汜水縣城,西漢始建。明洪武元年,劉淵築。景泰元年,知縣劉泰増築,周圍七里,高二丈三尺,廣一丈,池深一丈,濶如之。成化十八年,知縣王銘修葺正徳。十四年,知縣黎循紀築重城,建郭門,濬隍修堤。嘉靖、萬厯間,知縣劉釗、張統重修。崇禎八年,知縣王國楠修為磚城。十六年,知縣周騰蛟因寇亂,移縣治於西北。
192
皇清順治二年,知縣高永光仍復故城陜州。
193
陜州城,西漢始建,明洪武二年増築,設𢎞農衛守之。周圍九里一百三十歩,高三丈八尺,廣三丈二尺,池深二丈五尺,濶如之門四:東曰宣威,南曰迎恩,西曰政平,北曰宣化。𢎞治十年,知州汪濬、指揮呂璽重修。
194
皇清康熈十八年,知州羅錦増修。雍正七年,署任知州黃起任修葺。向𨽻河南府。雍正二年,奉:
195
㫖陞為直𨽻州,分轄靈寳、閿鄉二縣。靈寳縣城始建,未詳明。景泰元年,知縣夏永寜,重建周圍三里,高一丈八尺,廣半之,池深一丈五尺,濶如之。嘉靖八年,教諭李淑、洪重修、崇禎間知縣谷萬重修。
196
皇清康熈二十三年,知縣江繁重修。雍正五年,知縣程世福築土堤。
197
閿鄉縣城,隋徙縣始建。明洪武元年,縣丞王珪重建周,圍四里,高一丈九尺,廣一丈,池深一丈,濶倍之。正徳七年,縣丞郭經重修。嘉靖二十年,知縣李應奎重修。萬厯、崇禎間,知縣楊養湛、邵演、鄭民悅、黃方、王鋐先後修葺。
198
皇清順治七年,知縣金鎭。十一年,知縣張三省相繼修葺。
199
光州
200
光州城,即漢弋陽城。宋慶元初,知州梁季秘創建周圍九里,高一丈,濠深七尺,明洪武初増築。景泰元年,知州余濬重修,城分南北,中貫小黃河。正徳七年,知州李鏜始甃以磚石,又闢北城五門、南城六門。萬厯間,知州陳錫爵修葺。崇禎八年,知州鍾自徳重修。
201
皇清順治六年,知州徐化成。十六年,知州莊泰洪相繼修葺。向,𨽻汝寧府。雍正二年,奉:
202
㫖陞為直𨽻州,分轄光山、固始、息縣、商城四縣。光山縣城始建,未詳明。洪武初,知縣齊勉築土為之。正統十四年,知縣郭寜增築正徳十二年,知縣李昌內外,始易以磚石周圍七里,有竒,高二丈八尺,廣一丈二尺,池深一丈四尺,濶三丈。成化十年,知縣張寜重修,嘉靖間知縣錢鑄、萬厯間,知縣施堯化相繼修葺。
203
皇清順治十四年,知縣管聲駿重。建康熈七年,知縣楊先春修葺。二十七年,知縣劉懋藻重修。五十一年,知縣高卿修葺。雍正七年,知縣黃曾重修。
204
固始縣城,相傳漢高帝時始建。明景泰間,知縣馬良重修,周圍六里,高一丈六尺,廣一丈,池深一丈,濶如之。天順𢎞治間,知縣任義、施震相繼修葺。正徳,嘉靖間,知縣薛良、盧瓊、張梯相繼修葺。崇禎十一年,知縣王昌䕃重修。
205
皇清順治七年,知縣朱國棟重修。十五年,知縣趙隆印修葺。十六年,知縣包韺補修。康熈二十七年,城圯,知縣楊汝楫修建。
206
息縣城即古息國城,元泰定十九年建。明洪武六年,知縣潘顯章重建周圍五里,高一丈二尺,廣八尺,池深九尺,濶二丈五尺。成化十六年,主簿謝永齡重修𢎞治,正徳間,知縣康維恭、喬彪相繼修葺。嘉靖、隆慶間,知縣滕霄、趙如奎相繼修葺。萬厯六年,知縣王用賓,十五年,知縣劉光䕃相繼修葺。崇禎六年,知縣劉純重修。
207
皇清順治七年,知縣劉養明、十五年知縣邵光䕃相繼修葺。康熈二十四年,知縣陸經逺重修。雍正七年,知縣賈煥重修。
208
商城縣城即春秋黃國地,明成化十一年置,縣知縣張浚始築周圍六里,高二丈三尺,廣一丈七尺,池深八尺,濶二丈五尺。正徳間,知縣李允恭、鄭璞相繼修葺。崇禎間,知縣王拱極、馮祖望相繼修葺。皇清順治三年,知縣衛正元修築。
209
河南通志巻九
URN: ctp:ws317471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