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四十六

《卷四十六》[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山堂肆考卷四十六   明。 彭大翼 撰臣職。
3
樞宻院。
4
歴代沿革,唐代宗永泰中,置內樞宻使,始以宦官董廷秀為之,初不置司局,但有屋三楹、貯文書而已,其職掌惟承受表奏,若人主有所處分,則宣付中書門下施行。元和中,劉光琦等為樞宻使。長慶中,王守澄知樞宻事,舊左右軍容多入為樞宻,亦無視事之㕔後。僖、昭時,楊復恭西門,季●欲奪宰相權,乃於堂狀後貼黃指揮公事,後梁革唐世宦官之弊,開元中,改樞宻院為崇政院,命敬翔為使,始更士人,然未始專行事於外也。唐莊宗同光元年,復以崇政院為樞宻院,命宰相郭崇韜兼樞宻使,又置院使一人,然權侔宰相矣。晉天福中,以桑維翰知樞宻院事,四年,廢樞宻院,開運中復置。周顯徳中,范質、王溥並㕘知樞宻事,宋朝樞宻院,與中書對持文武二柄,號為二府。太平興國四年,以石熈載為樞宻直學士,以簽書院事,簽書之名始此。淳化三年,以張遜知院事,溫仲舒㓂、準同知院事,同知之名始此。治平中,以郭逵同簽書院事,同簽書之名始此。慶歴二年,西方用兵,富弼言邊事繫國安危,不當專委樞宻,宜使宰相兼領,於是以宰相呂夷簡判院事,或又言二府體均,判名則太重,改夷簡兼樞宻使。
5
東院行印。
6
後唐樞宻使,凡東西院二員,宋朝亦有東、西院,但行東院印。
7
西府争事。
8
宋韓魏公別録》:慶歴中,公與范希文、富彦國同在西府,争事上前,議論各別下殿,各不失和氣,如未嘗争也,當時相善三人,正如推車子,蓋其心主於車,可行而已,不為己也。按宋初循唐制,即中書省之北,置樞宻院,元豐中改制,遂於中書省西置院,故曰西府。
9
分領政事。
10
呂源明《家塾廣記》:郭崇韜、安重誨為樞宻使,始分領政事,不由中書直行下者,謂之宣,如中書之勅,小事則發頭子,擬堂帖也。至今樞宻院用宣及頭子」。
11
專掌兵權。
12
宋李綱除知樞宻院,奏「祖宗之法,樞宻院專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軍、諸路帥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維持軍政,萬世不易之法也。
13
降麻閣門。
14
唐僖宗乾符六年,以李順融為樞宻副使,降白麻於閣門出案,與將相同。
15
宣麻公朝。
16
《續翰林志》:舊例,樞宻使未帶使相者不宣麻,至周太祖初,在潛邸歴試是任,乃宣制於公朝,今之宣麻,自周太祖始。
17
令讀章奏。
18
後唐明宗不知書,毎四方章奏,令樞宻使安重誨讀之,而重誨於文義多不能曉。
19
命讀軍誡。
20
宋太平興國八年,王顯充樞宻使,上召謂曰:「卿代非儒門,必寡學問,今在朕左右典掌萬幾,固無暇博覽羣書」。因命左右取《軍誡》三篇賜之,曰:「讀之可免面墻矣」,案前受事。
21
唐大中故事,入對延英,兩中尉先降,樞宻使候㫖殿西,宰相奏事畢,然後案前受事。
22
帳中問計。
23
後唐莊宗即位,郭崇韜為樞宻院使,時李紹宏請棄鄆州與汴人盟,以河為界。莊宗不恱,獨臥帳中,召崇韜問計,崇韜曰:「陛下親御六軍,直指大梁,汴城兵必望風自潰。若偽主授首,賊將自然倒戈,半月之間,天下必定」。莊宗蹶然而興曰:「正合吾意」。莊宗入汴,皆崇韜之謀也,財助賞給。
24
後唐郭崇韜為監修國史兼樞宻使。初,崇韜收汴洛,稍通賂遺,親友或規之,崇韜曰:「余備將相,祿賜巨萬,何愛於此?但偽梁之季,賄賂成風,今西方侯藩多梁之舊將,皆吾射鈎斬袪之人也,一旦革面,化為吾人,堅拒其請,得無懼乎?吾特為國家藏之私室耳」。及將祀南郊,崇韜悉獻家財,以助賞給。
25
筆識將佐。
26
宋劉忠肅公珙,字共父,乾道三年,擢同知樞宻院。公自以本兵柄,則諸將之能否,不可不周知,乃自諸管軍統領,下至禆將佐,日召三四人與語,得其材用,所宜輙筆識之,以待選用。
27
戒軍剽掠。
28
郭崇韜為樞宻使,從魏王平蜀,大軍入西川城,戒諸軍剽掠,法令嚴峻,取民一錢者,必論之以法,市不改肆,冀軍稟畏。
29
五代史》:初,周太祖之將鎮鄴也,蘇逢吉請落樞宻使,曰:「樞宻之任,方鎮帶之非便」。史洪肇曰:「方鎮兼帶樞宻,所冀諸軍稟畏耳」。逢吉曰:「以內制外則順,以外制內豈得便耶?」事雖不從,物議多之。
30
居翰改詔。
31
《五代史》:後唐張居翰,同光中為樞宻使。偽蜀王衍既降,詔遷其族於洛陽,時關東已亂,莊宗慮衍為變,遣中官齎詔殺之,詔曰:「王衍一行,並宜殺戮」。其詔已經印書,時居翰在宻地,覆視其詔,乃將「行」字,改為家字,及衍就戮,止族其家近屬而已,其偽官及從行者,尚有千餘人,皆免枉濫,居翰之力也。
32
邦彥獻議:
33
宋高宗紹興中,權邦彥獻圖中興十議》,因以邦彥為簽書樞宻院事。
34
翊贊本兵。
35
宋熈寜三年,詔:「國家以西樞內輔翊贊本兵,任為重矣,沙汰部吏。
36
宋富弼除樞副,上河北守邊十三策,大畧以進賢、退不肖、止僥倖、去宿弊為本,欲漸易諸路監司之不才者,使沙汰所部吏,於是小人始不恱矣。
37
攀縁親屬。
38
宋張說妻吳氏,太上皇后女弟也,說因攀縁親屬,擢拜樞府,命下,朝論譁然,未有敢誦言攻之者。左司員外郎兼侍講張栻獨上疏切諫,且詣朝堂責宰相虞允文,復奏曰:「文武誠不可偏然,今欲右武以均二柄,而所用乃得如此之人,非惟不足以服文吏之心,正恐反激武臣之怒」。孝宗感悟,命遂寢,後復用之。
39
厚結家婢。
40
宋仁宗天聖七年,以趙稹為樞宻副使,時政出宮掖,稹厚結劉羙人家婢以干進用,命未下,有馳告者,稹問東頭西頭,蓋意在中書也,聞者以為笑談。
41
程松獻妾
42
宋程松謟事韓侂胄,自知錢塘縣不二年,為諫議大夫,滿歲未遷,殊怏怏,乃市一妾獻之,名曰松壽。侂胄曰:「奈何與大諫同名?」答曰:「欲使賤名常逹鈞聽耳」。侂胄憐之,遂除同知樞宻院事。
43
龎籍汰兵。
44
宋龎、潁公籍為樞宻使,以近世養兵之弊多,而國用困竭,於是大加簡閲,揀汰為民者六萬餘人,減其衣糧之半者二萬餘人,邊儲由是稍蘇焉。
45
不名小吏。
46
宋曹武惠王彬為樞宻使,帝前宻論天下事,無不合上意,而公堂㑹議如不能言,太祖益器重之,在宥,宻常公服危坐,如對君父,接小吏亦以禮,未嘗以名呼歸私第,唯閉閣宴居,不妄接賔客,五鼓方罷,已待漏於禁門矣,雖霜雪不易其操,如此者凡八年。
47
愛信㓜子。
48
宋仁宗時,宋庠為樞宻使,以鎮靜為治,然愛信㓜子,縱其與小人遊。侍御史呂誨論庠昏惰,罷判鄭州。
49
務守成法。
50
宋仁宗嘉祐六年,以張昪為樞宻使,胡宿為副使。宿為人清慎忠實,顧惜大體,羣臣多務更張革弊。宿曰:變法古人所難,不務守祖宗成法而徒紛紛,無益於治也,不按匿名。
51
長興三年,邢州、汝州戍兵還見,上訖,於殿庭遺下匿名書,論本指揮元、覇率歛人錢物,帝令張從實按問,樞宻使范延光奏曰:「匿名文字准格,不治禁訟,端也,不宜按問」。乃止。
52
士卒相誇。
53
宋狄青為樞宻使,每出入,士卒輒指目以相矜誇,至壅馬足不得行,又其家有光怪,㑹大水,青避於相國寺,行止殿上,人情頗疑,學士歐陽修言青掌國機,宻而得軍情,非國家之利。知制誥劉敞出知揚州,陛辭,亦言:陛下幸愛青,不如出之,全其終始」。帝然之,乃以使相判陳州,士民相慶。
54
宋呂正獻公,公著拜樞宻副使,初自河陽入朝,都人環觀,相謂曰:「此公還朝,百姓之幸也!」至是,士民相慶,既受命出殿門,武夫衛卒皆歡忭咨歎。又慶歴初,元昊納欵,遂召韓琦、范仲淹為樞宻副使,天下聞之,士夫皆酌酒相賀曰:「上用韓、范,非惟社稷之幸,乃天下生民之幸,裁損冗兵」。
55
宋曾魯國宣靖公公亮,字明仲,拜樞宻使。公在政府,修紀綱,除弊政,數裁損冗兵,又更制圖籍,以周知四方兵數登耗,及三路屯戌衆寡,地理逺近。
56
蒐補闕戌
57
宋歐陽公修為樞宻副使,公在兵府,與曾魯公取天下兵數及三路屯戌多少,更為圖籍,凡邊防久闕屯戌者,必加蒐補。
58
不差毫釐。
59
宋王文定公淮,拜樞宻使,公在右府,憂邊思職,動中機㑹,號令賞罰,明審平當,上亦稱其毫釐不差。
60
勿分彼此。
61
宋韓世忠除樞宻使,上謂世忠曰:「朕付卿等以樞府本兵之權甚大,宜合為一心,勿分彼此,則兵力全而莫之能禦,顧如烏珠者,又何足掃除乎?」
62
房暠避事。
63
房暠與趙延壽同為樞宻使,時薛文遇、劉延助居中用事,每朝廷議事,暠與學士環坐,㑹議多於衆中,俯首而睡,其避事如此。
64
若水敢言!
65
宋李繼隆與轉運使盧之翰有隙,遂奏轉運乏軍興,太宗怒,召中使付三凾,令取之翰及某人首,丞相呂端不敢言,樞宻副使錢若水爭之,請先驗有狀,然後行法,上大怒,拂衣起入禁中,二府皆罷,若水獨留廷中,上既食久之,使人偵視廷中有何人,報云有細瘦而長者尚立焉。上出詰之曰:朕所以擢任,以爾為賢耳,乃不才如是耶?尚留此安俟。對曰:「陛下不知臣無狀,使得待罪二府,臣當不避死亡,以報厚恩。李繼隆外戚,貴重莫比,今陛下據其一幅,奏書誅三轉運使,雖有罪,天下何由知之?鞫驗事狀明白加誅何晩焉?」上意解,乃召呂端等、呂端等奏請如若水議,先令責狀三人,皆黜為行軍副使,親賜「●」字。
66
宋夏竦為平章事,臺諫交言其非,改樞宻使,上親●乗險」二字賜之。初,竦得二字憂懼,既又賜文行「忠信」四字以勉之,竦方釋然。
67
請定常例」。
68
宋大中祥符中,詔樞宻使帶檢校平章事者,不告引,止於本㕔贊喝。時王欽若、陳堯叟上言,請定常例。先是,曹彬以樞宻使兼宰相,不告引,故用彬例。
69
備殫忠勞。
70
宋周文忠必大除樞宻使,上曰:「卿在西府備殫忠勞,若有邊事,宣撫使惟卿可,他人不能也」。
71
周知世務。
72
東都事畧李諮,字仲詢,諡憲成,知樞宻院事。資性明逹,周知世務處劇,若閑暇在樞府,每仰僥倖,號為稱職,願竭股肱。
73
宋施大資㸃與樞宻周公呈本院事,上曰:「適來一二事,卿等各陳所見,甚關朝廷大體」。公復奏曰:「臣●陛下擢用,自愧素飱,叠䝉聖訓,敢不竭股肱之力。
74
可托腹心。
75
宋呂公著復同知樞宻院事,神宗手詔曰:「顧在廷之臣,有可以托中外腹心之寄,均皇家休戚之重,無踰卿者,可亟起視事」。
76
階下謝衣
77
宋制,大宴,樞宻副使不坐,侍立殿上,既而退,就御廚賜食,與閣門引進、四方舘使列坐廡下,親王一人伴食,每春秋賜衣,門謝,則與內諸司使副班于庭中,故朝中語曰:「廚中賜食,階下謝衣」。蓋樞宻使唐時以內臣為之,故常與內使副為伍,蓋沿革因循,不能釐正也。
78
道中奪印。
79
宋曹利用,天禧三年為樞宻使,後拜為鄆國公,退朝歸私第,道中有狂人奪其印,以為不祥,未幾,以姪訥所累而貶死,天下寃之。
80
義倫清㢘
81
宋沈義倫為隨軍轉運使,入成都,獨居僧寺蔬食,偽蜀有以珍寳為獻者,皆卻之東歸,纔圖書數卷,上聞其清㢘,擢為樞宻副使。
82
韓絳忠直
83
《言行録》:宋韓琦初罷相,上問誰可為執政者,公力薦韓絳忠直有公輔器,上遂用為樞宻副使。既而有排毀絳者,上曰:「韓琦之去,惟薦此人,朕豈可違?」
84
文資充使。
85
宋太平興國六年,以樞宻副使石熈載為戸部尚書、充樞宻使,以文資正官充使,自此始也。
86
儒臣為使。
87
宋大中祥符五年,以知樞宻院王欽若、陳堯叟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樞宻使,以儒臣為樞使。樞使兼宰相,自此始也。
88
持法守正。
89
宋王文忠公堯臣為樞宻副使,持法守正,以身任天下之事,凡濫恩倖者,請各隨其事,可損損之,可絶絶之,至其大者,皆著為定令。在位六年,廢墜修舉,皆有條理,阿意希㫖。
90
宋王沔臨事明察,有通時之用,然頗事苛碎,深刻不以至誠待人,又能阿意希㫖以自固,祿位與張齊賢同任樞府副使,頗不協。
91
獨削題名。
92
宋錢惟演見丁謂當國,因附之,與為婚婣,冦準之貶,惟演有力焉,及序樞宻題名,獨削去準姓氏,云逆準不書。御史中丞蔡齊言於真宗曰:「冦準忠義聞天下,豈可為奸黨所誣哉?」帝遽令磨去之。
93
力辭讀册。
94
宋仁宗至和元年,張貴妃卒,追册為溫成皇后,使樞宻副使孫沔讀册,宰相護葬,沔曰:「陛下若以臣沔讀冊則可,以樞宻副使讀册則不可」。遂求罷,乃知杭州。
95
能逺權勢。
96
宋王貽永尚真宗女鄭國公主,自以祖宗來,無外婣輔政者,懼寵祿過盛故也。貽永在樞府十五年,能逺權勢,仁宗由是益加尊禮。
97
悉通兵法。
98
初,范仲淹授狄青以《左氏春秋,且曰:「將不知古今匹夫勇耳!」青由是折節讀書,悉通秦漢以來將帥兵法,至仁宗皇祐四年,自知延州召拜樞宻副使。又宋張浚㓜有大志,及為熈河幕官,徧行邊壘,覽觀山川形勢,時與舊戌,將握手飲酒,問祖宗以來守邊舊法及軍陣方畧之宜,故一旦起自疏逺,當樞筦之任,悉能通知邊事本末,故在京城中,親見二帝北行,皇族繫虜,生民塗炭,誓不與虜俱存,故終身不主和議。
99
二府對持。
100
見《沿革》。
101
二省同議:
102
呂源明《家塾廣記》:宋神宗改官制,凡大事,三省與宻院同議,進呈畫㫖,稱三省樞宻院同奉聖㫖,三省官皆同簽,付樞宻院行之,小事宻院獨取㫖行訖,關三省每朝,三省樞宻院先同對樞宻,退待於殿廬,三省始留,進呈三省事,退,樞宻院再上進呈,獨取㫖,遂為定制,又曰:「常事宻院,自行至渉邊事,則三省聚議,謂之開南㕔升之三至」。
103
宋熈寜元年,文彥博、呂公弼為樞宻使,韓絳、邵亢為副使,時陳升之三至樞府,神宗欲稍異其禮,乃以為知院,於是知院與使副並置矣。元豐改官制,議者欲廢宻院歸兵部,神宗曰:「祖宗不以兵柄歸有司,故專官統之,互相維制」。不從,然以樞宻聨職輔弼,非出使之名,乃定置知院、同知院二人,餘悉置職事,亦多所釐正、細務、分●六曹,專以邊機軍政為職,而契丹、國信、民兵牧馬猶總領焉。
104
徳用再入
105
長編王徳,用武臣也。宋仁宗朝,再入樞府為使,是時富弼偕契丹使來,徳用伴射,使者曰:「天子以公典樞宻,而用富公為相,可謂得人矣!」
106
總尚書附令、僕
107
六部之名,始於隋。開皇三年,改度支尚書為民部,都官尚書為刑部,命左僕射判吏、禮、兵三部事,右僕射判民、刑、工三部事。
108
納言。
109
《虞書》:「帝曰:龍!朕堲讒,說殄行震。驚朕師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110
主計。
111
周禮》注司㑹,主天下之大計,六官之長,若今之尚書。又《南史》,陳後主授江總尚書令册文文昌政,本司㑹要經,韋彪謂為樞機,李固方之斗極。
112
發書
113
《通典》:秦時,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發書,故謂之尚書。尚,猶主也。漢初有尚冠、裳衣等六尚書是也。
114
典制
115
袁崧《漢書》,伏湛拜尚書,典定舊制僊臺。
116
《續漢官志》:尚書省在神僊門內,故王均和贈劉尚書詩,客館動秋,光僊臺起寒霧。
117
天府:
118
《隋百官志》:尚書出納王命,敷奏萬幾,蓋政令之所由宣,選舉之所由定,罪賞之所由正,斯乃文昌天府。唐光宅元年,改尚書省曰文昌臺,俄改曰文昌都省。
119
畫省
120
漢官典職,尚書省以胡粉塗壁畫古賢臣烈士,重行書讚,故曰「畫省」。
121
禁闈
122
李充《懐秋賦》,在中秋之遥夜兮,直建禮之禁闈四曹。
123
漢成帝建始四年,罷中書宦者,又置尚書四人,一人為僕射,而四人分為四曹,掌圖書秘記。章奏之事,各有其任。一曰常侍曹,二曰二千石曹,三曰民曹,四曰主客曹。又置三公曹,是為五曹。光武又置三公曹,改常侍曹為吏部曹,又置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合為六曹。是時尚書雖有曹名,不以為號。靈帝以侍御梁鵠為選部尚書,始以曹為號。至魏改選部為吏部,又有吏部、左民客五兵、度支曹,凡五曹。晉置吏部、三公、客曹、馬部、屯田、度支為六曹,而無五兵。及渡江後,有吏部、祠部、五兵、左民、度支五尚書。宋、齊、梁、陳各有六尚書。又有起部尚書,起部不常置,興立宮廟則權置畢則省之。唐龍朔二年,改尚書為太常伯。
124
八座
125
東漢光武分為六曹,并一令一僕射,謂之八座。魏有五曹與二僕射、一令謂之八座。
126
左轄。
127
栁子厚為樊左丞,遜官,表天上,尊北斗中樞,陛下有文昌左轄。
128
中臺
129
東漢蔡邕亡命江海。十二年,董卓辟之,署祭酒,甚敬重。三日之間,周歴三臺,遷為侍中。注云:「漢以尚書為中臺,謁者為外臺,御史為憲臺」。邕初署祭酒,補侍御史,又轉侍書御史,後遷尚書,故曰「三臺」。
130
簮筆
131
袁子正書:尚書佩挈刀,囊執板笏簮筆。又周捨問劉杳:「尚書挈囊,竟何所出?」答云:「張安世傳挈囊簮筆事武帝數十年。注云:「囊槖也。近臣簮筆,以待顧問」。
132
屬杯:
133
《北史》:後魏肅宗舉觴謂羣臣曰:「袁尚書朕之杜預,故以杯屬元凱」,侍坐者莫不仰羡。
134
委珠
135
見賞賜。
136
賜劔。
137
《東觀漢記》:章帝賜尚書劒各一手,自署姓名韓稜。楚龍泉、郅壽,蜀漢文劒,陳寵濟南,鍛成一室兩刄,其時論者以為韓稜淵深有謀,故得龍泉。郅壽明逹有文章,故得文劔陳寵。敦素有善於內,不見於外,故得鍛成劔,皆因名而表意。
138
呵虎賁置弓。
139
張璠《漢紀》:「朱穆拜尚書正月,百官朝賀畢,有虎賁當陛下置弓於地,曰:此天子弓,誰敢干越!」穆乃呵之曰:「天子弓當載之,盾首之上,乃敢置地,大不敬」。即收虎賁付獄治罪莫不肅然。
140
勑虎賁奪劔。
141
東漢張陵為尚書,歲朝,梁冀帶劒入省,陵叱冀出勑,虎賁奪其劒,百僚肅然。冀弟不疑,曽舉陵孝㢘謂曰:「昔之舉君,所以自罰也」。陵曰:「今申公憲以報私恩」。
142
閑練舊典
143
益部耆舊傳:李固薦左雄閑練舊典,且有幹用,宜在機宻,特拜尚書。
144
明習故事。
145
東漢侯覇,字君房。光武時,拜尚書。時無典政,朝廷又少近臣覇明習故事,收録遺文,每春下寛大之書,奉四時之令,皆覇所建也。
146
黃琬㢘貞
147
《續漢書》:「黃琬為尚書方毅㢘貞,魏朗謇諤。
148
謝承《後漢書》魏朗少英,入為尚書,謇諤禁省,不屈豪右。
149
辭老
150
晉山濤轉尚書,表辭年老,詔曰:「方今多事,嘉謀良圖,委以老成」。
151
諫寛
152
晉胡威為尚書,嘗諫時政之寛,晉武帝曰:「尚書郎以下,吾無所假借」。威曰:「臣之所陳,豈在丞郎令史,正謂如臣等輩,始可以肅化明法耳」。
153
宜擇修潔」。
154
唐高憑,字季輔。貞觀初,上五事,曰:「如尚書八座,人主之所責成者也。宜擇溫厚修潔者任之。尚朴素,革浮偽,使家識孝慈,人知㢘恥,自然禮節興矣」。
155
妙選徳望。
156
唐●宗欲用牛僊客為尚書,張九齡諫曰:「尚書,古之納言,有唐以來,多用舊相居之。不然,則歴踐內外清貴之地,妙選有徳望者充之。僊客本河湟一使,典耳,抜升清流,齒班常伯,此官邪也」。
157
賜祿終身
158
東漢鄭均為尚書,澹泊無欲,以病乞骸骨,終不肯起。章帝車駕幸均舍,勅賜尚書祿,終其身,時人號曰「白衣尚書」。
159
試政補闕
160
東漢翟酺時,尚書有闕,詔將大夫已上試對政事第一及天文道術第一者補之。由是酺對第一,拜尚書,統憲分憂。
161
唐栁子厚謝襄陽李夷簡,尚書啓:「伏惟尚書鵠立朝端,風行天下,入統邦憲,出分主憂,控此上游,式是南服,海內奔走之士,思欲修容於轅門之外,躡履於油幢之間,譬之渉蓬瀛,登崑閬,不可得而進也。
162
賜服佩魚。
163
㑹要元豐五年四月,詔六曹尚書依翰林學士例,六曹侍郎、給事中依直學士例,朝謝日不以行、守、試並賜服佩魚,罷職除他官,日不帶行。
164
六卿之任
165
《魏志》:八座尚書,即古六卿之任也。萬事之本。
166
晉康帝詔尚書:「萬事之本,朕所責成也。喉舌。
167
見星
168
機衡
169
東漢《郎顗傳》:「尚書職在機衡,宮禁嚴宻,並用士人已下尚書令
170
應劭漢官儀》:「尚書令,秦官也。漢初並用士人銅印,墨綬,秩二千石」。
171
不接賓客。
172
東漢陳蕃字仲舉,為豫章太守。性方峻,不接賓客。徴為尚書令,送迎不出廓門。
173
能識亡書。
174
漢張安世以父任為郎,天子行幸河東,嘗亡書三篋,詔問莫能知,唯安世識之。後購求得書以相較,一無所遺失。上竒其才,擢尚書令。
175
焚毀故案
176
荀彧,字文若,為尚書令,嘗以書陳事,臨薨皆焚毀,故案竒策,宻謀不得與聞。
177
止帝出遊。
178
東漢申屠剛,字巨卿,遷尚書令。光武欲出遊,剛以隴蜀未平,不宜逸豫,諫不聽,遂以頭軔,乗輿輪使馬不得前,遂止。
179
諫帝案行
180
魏文帝嘗卒至尚書門,尚書令陳矯跪問:「陛下欲何之?」帝曰:「欲案行文書耳」。矯曰:「此臣之職分,非陛下所宜臨也」。帝即迴車。
181
專席
182
東漢尚書令與司●、校尉、御史中丞皆專席坐京師,號曰「三獨坐」,言其尊重也。
183
撫牀
184
晉衞瓘為尚書令。是時朝野咸知太子昏愚,瓘欲陳啓而未敢發。㑹侍宴凌雲臺,瓘陽醉,跪晉主牀前,因以手撫床曰:「此座可惜」。晉主意悟,因謬曰:「公真大醉耶?」課式令吏。
185
魏荀彧為尚書令,課式令吏,覈其才能有闇於文法,不能决疑處事者,即時遣出。帝嘗謂曰:「魏武帝有言,荀文若進善,不進不止。荀公逹退惡,不退不休」。
186
侵毀公卿。
187
晉刁協為尚書令。協性剛悍,與物多忤,與侍中劉隗俱為元帝所寵任,欲矯時弊,每崇上抑下,排沮豪強,故為王氏所疾。而協又使酒侵毀公卿,見者側目。
188
古弼逺慮。
189
綱目魏主詔以肥馬給獵騎,尚書令古弼留守,悉以弱馬給之,魏主大怒,欲還臺斬之,弼官屬恐并坐誅,弼曰:「吾為人臣,不使人主盤於遊田,其罪小不備不虞,乏軍國之用,其罪大。今蠕蠕方強,南冦未滅,吾為國逺慮,雖死何傷?且吾自為之,非諸君之憂也」。魏主聞之,嘆曰:「有臣如此,國之寳也!」賜衣一襲。
190
尚之令譽。
191
綱目宋文帝以何尚之并子偃素有令譽,自居劭朝用智將,迎時有全脫,故特免之。後復以尚之為尚書令,偃為大司馬長史。
192
受職不讓
193
晉王述每受職,不為虛讓。及為尚書令,子坦之白述:「故事當讓」。述曰:「汝謂我不堪耶?」對曰:「非也。但克讓自羙事耳」。述曰:「既謂之堪,何為復讓?人言汝勝我定不及也」。治身無嫌。
194
唐約字仲謙,拜尚書令。處官任職,不言貨利之事,當公法不阿所私。京師號曰「治身無嫌唐仲謙。
195
省讀文書。
196
漢後主延熈中國,務煩猥費,禕為尚書令,省讀文書,舉目究意,終亦不忘,常以朝晡聽事,其間接納賓客飲食博戱盡人之歡,而事無廢闕,及董允代,禕始欲斆之,旬日之中,已多愆滯,乃嘆曰:「人才相逺如此,非吾所及也!」乃聽事終日,而猶有不暇焉。
197
獨勤簿領。
198
梁武帝大同四年,以何敬容為尚書令。自晉、宋以來,宰相皆以文義自逸,敬容獨勤簿領,日旰不休,為俗所嗤。常用皂襜已下尚書僕射
199
東觀漢記》:「鮑永君長,拜尚書僕射、行將軍事,將兵安集河東,永好文徳,雖行將軍事,然常用皂襜,路人稱鮑尚書兵」。按永宣之子。
200
每曵革履。
201
漢鄭崇字子㳺,為尚書僕射,數諫諍上。納用之,每見曵革履,上笑曰:「我識鄭尚書履聲《東坡詩,朝罷,人人識鄭崇,直聲如在履聲中」。
202
請更弊法」。
203
魏陳羣以吏部不能審覈天下之事,故令郡國及州各置中正,取徳充才盛者為之,使銓次等級以為九品,吏部憑以補授,行之浸久,中正或非其人,姦弊日滋。至晉武帝太康間,尚書左僕射劉毅上䟽言:「職名中正,實為姦府,事名九品,實有八損,宜罷中正,更立一代之制,隱諱亂臣。
204
晉孝武太元中,博士范宏之論殷浩宜加贈諡,因敘桓溫不臣之迹。時尚書僕射王珣,温故吏也,乃為隱諱言溫廢昏立明,有忠貞之節,遂黜宏之為餘杭令。
205
總侍郎
206
歴代沿革,秦初置郎中令,其屬官有三署、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右中郎將是也。主執㦸侍宮殿,出充車騎。《漢官儀》,尚書郎初從三署郎選詣尚書臺試,每一郎缺,則試五人。先試牋奏,初入臺,稱尚書郎。
207
徴入中臺。
208
韓愈《贈馬侍郎詩》:「紅旗照海壓南荒,徴入中臺作侍郎,同到溫室。
209
《蘇東坡詩:與君持槖侍帷幄,同到溫室觀。堯蓂總郎中、員外郎。
210
歴代沿革,秦有郎中,以其為郎,侍衞居中,故曰郎中、員外郎,謂本員之外復置郎也。西漢言郎者,多非尚書郎,唯田蚡少為諸曹郎也。至如馮唐為郎中,署長不疑,盜同舍郎金顔駟為郎,三世不遇●。雄為侍郎及諸言,以貲為郎,父任為郎者並三署郎。東漢有尚書及曹名冠首者,即尚書郎直言為郎者,亦三署郎也。魏、晉已後,無三署郎。隋開皇中,止置侍郎,以隋諱「忠」,不置郎中,●帝改曰郎。唐改郎為郎中,龍朔二年改為大夫。咸享、光宅、龍朔並隨曹改復。宋元豐官制,六曹郎官理郡守以上資任者為郎中,通判以下資序者為員外郎。
211
握蘭。
212
應劭漢官儀》:尚書郎俯伏奏事,黃門郎對揖跪受,故稱尚書郎懐香握蘭,趨走丹墀」是也」。《宋百官志》:漢尚書郎口含鷄舌香,以其奏事答對,欲使氣息芬芳也,故杜詩馨香粉署妍。
213
起草
214
百官制:尚書郎主作文書起草,更直於建禮門內,又春明退朝録。禮部郎中掌省中文翰,謂之南宮舍人,百日內須知制誥。
215
賜筆墨。
216
通典》:漢尚書郎月賜赤管大筆一雙,隃麋墨一丸,給帷帳。
217
《漢官儀》:尚書郎入直官,給青縑白綾被,或以錦被。又給帷帳裀褥、通中枕。太官供食物,湯官供餅餌及五熟果實之屬,五日一羙食,下天子一等。又給女侍史二人,選端正者執香爐,護衣服,奏事明光殿。
218
題柱
219
《三輔決録》:田鳳字季宗,為尚書郎。容儀端正,入奏事,漢靈帝目送之,因題柱曰「堂堂乎?京兆田郎」。
220
宿臺
221
《類要》:黃香,字文強,為尚書郎,常獨止宿臺上,晝夜不離省闥,帝聞而善之。
222
周宻畏慎。
223
類要徐防補尚書郎,職典樞機,周宻畏慎,在臺閣供職,十年奏事,三世未嘗有過。
224
寛博清白。
225
東漢紀》:「安帝元初六年,詔中郎將選孝㢘即寛博有謀、清白行高者,出補令、丞、尉。
226
馮唐孝㢘
227
荀恱《漢紀》:「馮唐以孝㢘著稱,為郎中署長,白首屈於郎也。《續漢書》:「胡廣伯始,舉孝㢘,為天下第一旬月,拜尚書郎,恪勤職事,兼理兩曹。
228
杜軫威容
229
《華陽國志》:杜軫為尚書郎,威容可觀,覆被。
230
《三輔決録》:漢章帝時,馮豹為尚書郎,每奏事未報,嘗伏省下,或自昏至明,天子聞而嘉之,使黃門持被覆之勅,令勿驚。按豹字仲文,衍子也。
231
坐帳
232
杜甫送湖南,親知叨陪錦帳,坐注云:「郎官有錦帳也元士。
233
常衮,制郎官,古之元士,天下之務,多所關決,其於損益大矣。
234
佳吏。
235
馮勤除為郎中,每引進,帝顧左右曰:「佳乎吏也!」通階。
236
漢虞詡曰:「臺郎顯職,乃筮仕之通階,妙選。
237
《唐㑹要》:永昌五年勅:六官分事,四方取則尚書郎皆是妙選,須稱職,司馬方可為之」。
238
水鑑
239
《晉書》:樂廣為尚書郎,與何晏、鄧颺等談論,衞瓘見而竒之,曰:「常恐㣲言將絶,今復聞之」。命諸子造焉,謂曰:「人之水鑑也。每見此人,瑩然如披雲霧而見青天。
240
土山
241
談賓録:唐時諸郎不自員外郎拜者,謂之土山頭」。趙謙光自彭州司馬入為大理正,遂遷戸部郎中、戸部員外賀,遂涉嘲趙郎中云:「員外由來羙郎中望不優,寜知粉署裏翻作土山頭。謙光答詩錦帳,隨情恱,金爐任意燻惟愁,員外置不應列星文」。
242
巨秀有量。
243
《晉書》索靖子綝字巨秀,少有逸羣之量。靖每曰:「廊廟之才,非簡札之用,州郡吏不足汙吾兒也」。遂舉秀才,除郎中。
244
哥奴非才。
245
《通典》:唐源乾曜執政,其子潔為李林甫求司門郎中,乾曜素薄林甫乃曰:「郎官應得才望,哥奴豈郎中才耶?」按哥奴,林甫小字。
246
仰星文
247
唐蘇味道《聞崔馬並拜臺郎詩》曰:「逺從南斗外,遙仰列星文」。
248
分夜彩
249
唐韋莊南省伴直詩》:星分夜彩寒侵帳,蘭惹春香緑映袍。
250
應宿
251
見星
252
積星
253
東漢楊秉上疏,太㣲積星,名為郎位」。《晉天文志》:南宮二十五星在帝位東北,一曰哀烏郎府、三省郎中,是其職也。漢官儀郎見尚書,對揖曰「明時郎」。
254
兄弟同省。
255
唐韋叔諧,貞觀中為庫部郎中,與弟吏部郎中叔謙、兄主爵郎中季武同省,時號「三列宿」。
256
父子踐署。
257
《舊唐書》:韋虛心父子兄弟更踐郎署,時稱郎官家置水明意。
258
《通典》孔若思擢明經,歴庫部郎中,嘗曰:「仕宦至郎中足矣」。座右置水一石,明自足意。
259
抱被知高。
260
魏舒陽元,為尚書郎。時郎選或有非其人者,論者欲沙汰之,舒曰:「吾即其人也」。抱被逕出,同僚素無清論者,咸有愧色,談者莫不詠其高。
261
四十不遂
262
唐元稹授羅讓員外制:「昔陶宏,景一代之高人,始願四十為尚書郎,而猶不遂。國朝選者,尤用其良。
263
三世不遇。
264
漢顔駟為郎,三世不遇。
265
掌籍
266
通典》:隋開皇三年,尚書二十四司各置員外郎一人,掌其曹之版籍,侍郎闕,則釐其曹事。又員外謂之散郎,亦謂副郎。故王鼎制陟中臺之局,置副郎之聨雍明逺制,俾升文昌用副郎選。
267
判曹。
268
《通典》:晉、宋以還,尚書省置員外郎,分判曹局。唐朝彌重其選。
269
風流誰繼田郎。
270
唐鄭谷和王員外晴雪早朝詩》:紫㣲晴雪●恩光,遶仗偏隨鴛鷺行。長信月留寜避曉,宜春花滿不飛香,獨看積素凝清禁,已覺輕寒讓太陽」,題柱盛名兼絶唱,風流誰繼漢田郎」。
271
風流不減杜陵。
272
唐韓翃《送鄭員外詩》,「風流不減杜陵時,五十為郎未是遲,孺子亦知名下士,樂人爭唱卷中詩。身齊吏部還多醉,心顧尚書自有期,要路眼看知已在,不應窮巷久低眉」。
273
伯父為累。
274
武太后命宰相選郎吏,韋嗣立薦岑羲為天官員外郎,曰:「但恨其伯父長倩為累」。太后曰:「茍或有才,此何所累?」按長倩先因諫立武承嗣,為太子被誅,故云為累推官得除。
275
《續通典》:開成四年,鹽鐵推官姚朂鞫問河隂,詰吏得實,除職方員外郎。右丞韋溫上疏曰:「郎官,朝廷之清選,不可以賞能吏。
276
山堂肆考卷四十六
URN: ctp:ws320706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