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草之九

《草之九》[View] [Edit] [History]

· 草之九 (石草类一十九种) 》

· 草之九 (石草类一十九种) ·· 石斛 》
1 (《本经》上品)
2 释名石 (《别录》)、金钗(《纲目》)、禁生(《别录》)、林兰(《本经》)、杜兰
3 时珍曰︰石斛名义未详。其茎状如金钗之股,故古有金钗石斛之称。今蜀人栽之,呼为金钗花。盛弘之《荆州记》云︰耒阳龙石山多石斛,精好如金钗,是矣。林兰、杜兰,与木部木兰同名,恐误。
4 集解《别录》曰︰石斛生六安山谷水旁石上。七月、八月采茎,阴乾。
5 弘景曰︰今用石斛,出始兴。生石上,细实,以桑灰汤沃之,色如金,形如蚱蜢髀者佳。
6 近道亦有,次于宣城者。其生栎木上者,名木斛。其茎至虚,长大而色浅。不入丸散,惟
7 可为酒渍煮之用。俗方最以补虚,疗脚膝。
8 恭曰︰今荆襄及汉中、江左又有二种︰一种似大麦,累累相连,头生一叶,而性冷,名麦斛;一种茎大如雀髀,叶在茎头,名雀髀斛。其他斛如竹,而节间生叶也。
9 作乾石斛法︰
10 以酒洗蒸曝成,不用灰汤。或言生者渍酒,胜于乾者。
11 颂曰︰今荆州、光州、寿州、庐州、江州、温州、台州亦有之,以广南者为佳。多在山谷中。五月生苗,茎似小竹节,节间出碎叶。七月开花,十月结实。其根细长,黄色。惟生石上者为胜。
12 宗奭曰︰石斛细若小草,长三、四寸,柔韧,折之如肉而实。今人多以木斛混之,亦不能明。木斛中虚如禾草,长尺馀,但色深黄光泽耳。
13 时珍曰︰石斛丛生石上。其根纠结甚繁,乾则白软。其茎叶生皆青色,乾则黄色。开红花。节上自生根须。人亦折下,以砂石栽之,或以物盛挂屋下,频浇以水,经年不死,俗称为千年润。石斛短而中实,木斛长而中虚,甚易分别。处处有之,以蜀中者为胜。
14 修治 曰︰凡使,去根头,用酒浸一宿,曝乾,以酥拌蒸之,从巳至酉,徐徐焙乾,用
15 气味甘,平,无毒。普曰︰神农︰甘,平。扁鹊︰酸。李当之︰寒。时珍曰︰甘、淡、微咸。
16 之才曰︰陆英为之使,恶凝水石、巴豆,畏雷丸、僵蚕。
17 主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益精。久服,浓肠胃(《本经》)。补内绝不足,平胃气,长肌肉,逐皮肤邪热痱气,脚膝疼冷痹弱,定志除惊。轻身延年(《别录》)。益气除热,治男子腰脚软弱,健阳,逐皮肌风痹,骨中久冷,补肾益力(权)。壮筋骨,暖水脏,益智清气(《日华》)。治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时珍)。
18 发明 曰︰石斛镇涎,涩丈夫元气。酒浸酥蒸,服满一镒,永不骨痛也。
19 宗奭曰︰石斛治胃中虚热有功。
20 时珍曰︰石斛气平,味甘、淡、微咸,阴中之阳,降也。乃足太阴脾、足少阴右肾之药。
21 深师云︰囊湿精少,小便余沥者,宜加之。一法︰每以二钱入生姜一片,水煎代茶饮,甚清肺补脾也。
22 附方新二。
23 睫毛倒入︰川石斛、川芎 等分,为末。口内含水,随左右鼻,日二次。(《袖珍方》)。
24 飞虫入耳︰石斛数条,去根如筒子,一边 入耳中,四畔以蜡封闭,用火烧石斛,尽则止
· 草之九 (石草类一十九种) ·· 骨碎补 》
1 (宋《开宝》)
2 释名猴姜(《拾遗》)、胡孙姜(志)、石毛姜(《苏颂》)、石庵 。
3 藏器曰︰骨碎补本名猴姜。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或作骨碎布,讹矣。江西人呼为胡孙姜,象形也。
4 时珍曰︰庵 主折伤破血。此物功同,故有庵 之名。
5 集解志曰︰骨碎补生江南。根寄树石上,有毛。叶如庵 。
6 藏器曰︰岭南虔、吉州亦有之。叶似石韦而一根,余叶生于木。
7 大明曰︰是树上寄生草,根似姜而细长。
8 颂曰︰今淮、浙、陕西、夔路州郡皆有之。生木或石上。多在背阴处,引根成条,上有黄赤毛及短叶附之。又抽大叶成枝。叶面青绿色,有青黄点;背青白色,有赤紫点。春生叶,至冬乾黄。无花实。采根入药。
9 宗奭曰︰此苗不似姜,亦不似庵 。每一大叶两旁,小叶叉牙,两两相对,叶长有尖瓣也。
10 时珍曰︰其根扁长,略似姜形。其叶有丫缺,颇似贯众叶。谓叶如庵 者,殊谬;如石韦者,亦差。
11
12 修治 曰︰凡采得,用铜刀刮去黄赤毛,细切,蜜拌润,甑蒸一日,晒乾用。急用只焙乾,不蒸亦得也。
13 气味苦,温,无毒。大明曰︰平。
14 主治破血止血,补伤折(《开宝》)。主骨中毒瓦斯,风血疼痛,五劳六极,足手不收,上热下冷(权)。恶疮,蚀烂肉,杀虫(大明)。研末,猪肾夹煨,空心食,治耳鸣,及肾虚久泄,牙疼(时珍)。
15 发明颂曰︰骨碎补,入妇人血气药。蜀人治闪折筋骨伤损,取根捣筛,煮黄米粥,和裹伤处有效。
16 时珍曰︰骨碎补,足少阴药也。故能入骨,治牙,及久泄痢。昔有魏刺史子久泄,诸医不效,垂殆。予用此药末入猪肾中煨熟与食,顿住。盖肾主大小便,久泄属肾虚,不可专从脾胃也。《雷公炮炙论》用此方治耳鸣,耳亦肾之窍也。案︰戴原礼《证治要诀》云︰痢后下虚,不善调养,或远行,或房劳,或外感,致两足痿软,或痛或痹,遂成痢风。宜用独活寄生汤吞虎骨四斤丸,仍以骨碎补三分之一,同研取汁,酒解服之。外用杜仲、牛膝、杉木节、萆 、白芷、南星煎汤,频频熏洗。此亦从肾虚骨痿而治也。
17 附方旧二,新三。
18 虚气攻牙︰齿痛血出,或痒痛。骨碎补二两,铜刀细锉,瓦锅慢火炒黑,为末。如常揩齿,良久吐之,咽下亦可。刘松石云︰此法出《灵苑方》,不独治牙痛,极能坚骨固牙,益精髓,去骨中毒瓦斯疼痛。牙动将落者,数擦立住,再不复动,经用有神。
19 风虫牙痛︰骨碎补、乳香等分,为末糊丸,塞孔中。名金针丸。(《圣济总录》)
20 耳鸣耳闭︰骨碎补削作细条,火炮,乘热塞之。(苏氏《图经》)。
21 病后发落︰胡孙姜、野蔷薇嫩枝煎汁,刷之。
22 肠风失血︰胡孙姜(烧存性)五钱,酒或米饮服。(《仁存方》)
· 草之九 (石草类一十九种) ·· 石韦 》
1 (《本经》中品)
2 释名石 (音蔗)、石皮(《别录》)、石兰。
3 弘景曰︰蔓延石上,生叶如皮,故名石韦。
4 时珍曰︰柔皮曰韦, 亦皮也。
5 集解《别录》曰︰石韦生华阴山谷石上,不闻水声及人声者良。二月采叶,阴乾
6 弘景曰︰处处有之。出建平者,叶长大而浓。
7 恭曰︰此物丛生石旁阴处,亦不作蔓。其生古瓦屋上者名瓦韦,疗淋亦好。
8 颂曰︰今晋、绛、滁、海、福州,江宁皆有之。丛生石上,叶如柳,背有毛,而斑点如皮。福州别有一种石皮,三月有花,采叶作浴汤,治风。
9 时珍曰︰多生阴崖险罅处。其叶长者近尺,阔寸余,柔韧如皮,背有黄毛。亦有金星者,名金星草。叶凌冬不凋。又一种如杏叶者,亦生石上,其性相同。
10 修治《别录》曰︰凡用去黄毛。毛射人肺,令人咳,不可疗。
11 大明曰︰入药去梗,须微炙用。一法︰以羊脂炒乾用。
12 气味苦,平,无毒。《别录》曰︰甘。权曰︰微寒。
13 之才曰︰滑石、杏仁、射干为之使,得菖蒲良。制丹砂、矾石。
14 主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本经》)。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脏,去恶风,益精气(《别录》)。治淋沥遗溺(《日华》)。炒末,冷酒调服,治发背(颂)。主崩漏金疮,清肺气(时珍)。
15 附方新五。
16 小便淋痛︰石韦、滑石等分,为末。每饮服刀圭,最快。(《圣惠》)。
17 小便转脬︰石韦(去毛)、车前子各二钱半,水二盏,煎一盏,食前服。(《指迷方》)。
18 崩中漏下︰石韦为末。每服三钱,温酒服,甚效。
19 便前有血︰石皮为末。茄子枝煎汤下二钱。(《普济方》)。
20 气热咳嗽︰石韦、槟榔等分,为末。姜汤服二钱。(《圣济录》)。
· 草之九 (石草类一十九种) ·· 金星草 》
1 (宋《嘉 》)
2 释名金钏草(《图经》)、凤尾草(《纲目》)、七星草。
3 时珍曰︰即石韦之有金星者。《图经》重出七星草,并入。
4 集解禹锡曰︰金星草,西南州郡多有之,以戎州者为上。喜生背阴石上净处,及竹箐中少日色处,或生大木下,及背阴古瓦屋上。初出深绿色,叶长一、二尺,至深冬背生黄星点子,两两相对,色如金,因得金星之名。无花实,凌冬不凋。其根盘屈如竹根而细,折之有筋,如猪马鬃。五月和根采之,风乾用。
5 颂曰︰七星草生江州山谷石上。叶如柳而长,作蔓延,长二、三尺。其叶坚硬,背上有黄点如七星。采无时。
6 气味苦,寒,无毒。颂曰︰微酸。
7 崔 曰︰制三黄、砂、汞、矾石。
8 主治发背痈疮结核,解硫黄丹石毒,连根半斤,酒五升,银器煎服,先服石药悉下。
9 亦可作末,冷水服方寸匕。涂疮肿,殊效。根浸油涂头,大生毛发(《嘉 》)。乌髭发(颂)。解热,通五淋,凉血(时珍)。
10 发明颂曰︰但是疮毒,皆可服之。然性至冷,服后下利,须补治乃平复。老年不可辄服。
11 宗奭曰︰丹石毒发于背,及一切痈肿。以其根叶二钱半,酒一大盏,煎服,取下黑汁。
12 不惟下所服石药,兼毒去疮愈也。如不饮酒,则为末,以新汲水服,以知为度。
13 时珍曰︰此药大抵治金石发毒者。若忧郁气血凝滞而发毒者,非所宜也。
14 附方旧一,新二。
15 五毒发背︰金星草和根净洗,慢火焙乾。每四两入生甘草一钱,捣末,分作四服。每服用酒一升,煎二、三沸,更以温酒三、二升相和,入瓶器内封固,时时饮之。忌生冷油肥毒物。(《经验方》)。
16 热毒下血︰金星草、陈乾姜各三两,为末。每服一钱,新汲水下。(《本事方》)。
17 脚膝烂疮︰金星草背上星,刮下敷之,即乾。(《集简方》)。
· 草之九 (石草类一十九种) ·· 石长生 》
1 (《本经》下品)
2 释名丹草(《本经》)、丹沙草。
3 时珍曰︰四时不凋,故曰长生。
4 集解《别录》曰︰石长生,生咸阳山谷。
5 弘景曰︰俗中时有采者,方药不复用。近道亦有,是细细草叶,花紫色。南中多生石岩
6 下,叶似蕨,而细如龙须,黑如光漆,高尺馀,不与余草杂也。
7 恭曰︰苗高尺许,五、六月采茎叶用。今市人用KT 筋草为之,叶似青葙,茎细劲紫色,今太常用者是也。
8 时珍曰︰宋祁《益部方物记》︰长生草生山阴蕨地,修茎茸叶,色似桧而泽,经冬不凋
9 气味咸,微寒,有毒。普曰︰神农︰苦。雷公︰辛。桐君︰甘。权曰︰酸,有小毒
10 主治寒热恶疮大热,辟鬼气不祥(《本经》)。下三虫(《别录》)。治疥癣,逐诸风,治百邪魅(权)。
11 附录红茂草(《图经》)
12 颂曰︰味苦,大凉,无毒。主痈疽疮肿。焙研为末,冷水调贴。一名地没药,一名长生草。生施州,四季枝叶繁,故有长生之名。春采根叶。
13 时珍曰︰案《庚辛玉册》云︰通泉草一名长生草,多生古道丘垄荒芜之地。叶似地丁,中心抽一茎,开黄白花如雪,又似麦饭,摘下经年不槁。根入地至泉,故名通泉。俗呼秃疮花。此草有长生之名,不知与石长生及红茂草亦一类否?故并附之。
· 草之九 (石草类一十九种) ·· 石苋 》
1 (宋《图经》)
2 集解颂曰︰生筠州,多附河岸沙石上。春生苗,茎青,高一尺以来,叶如水柳而短。
3 八、九月土人采之。
4 气味辛、苦,有小毒。
5 主治同甘草煎服,主 ,又吐风涎(颂)。
6 附录石垂 颂曰︰生福州山中。三月花,四月采子,生捣为末,丸服,治蛊毒。
· 草之九 (石草类一十九种) ·· 景天 》
1 (《本经》上品)
2 释名慎火(《本经》)、戒火(同)、救火(《别录》)、据火(同)、护火(《纲目》)、辟火(同)、火母(《别录》)。
3 弘景曰︰众药之名,景天为丽。人皆盆盛,养于屋上,云可辟火,故曰慎火。方用亦希。
4 集解《别录》曰︰景天生太山川谷。四月四日、七月七日采,阴乾。
5 颂曰︰今南北皆有之。人家种于中庭,或盆置屋上。春生苗,叶似马齿苋而大,作层而上,茎极脆弱。夏中开红紫碎花,秋后枯死。亦有宿根者。苗、叶、花并可用。
6 宗奭曰︰极易种,折枝置土中,浇溉旬日便生也。
7 时珍曰︰景天,人多栽于石山上。二月生苗,脆茎,微带赤黄色,高一、二尺,折之有汁。叶淡绿色,光泽柔浓,状似长匙头及胡豆叶而不尖。夏开小白花,结实如连翘而小,中有黑子如粟粒。其叶味微甘苦,炸熟水淘可食。
8 正误弘景曰︰广州城外有一树,大三、四围,名慎火树。
9 志曰︰岭表人言,并无此说。盖录书者篡入谬言,非陶氏语也。
10 气味苦,平,无毒。《别录》曰︰酸。大明曰︰寒,有小毒。可 朱砂。
11 主治大热火疮,身热烦,邪恶气(《本经》)。诸蛊毒痂 ,寒热风痹,诸不足(《别录》)。疗金疮止血。煎水浴小儿,去烦热惊气(弘景)。风疹恶痒,小儿丹毒及发热(权)。
12 热狂赤眼,头痛寒热游风,女人带下(《日华》)。
13 附方旧四,新五。
14 惊风烦热︰慎火草煎水浴之。(《普济方》)。
15 小儿中风︰汗出中风,一日头颈腰背热,二日即腹热,手足不屈。用慎火草(乾者)半两,麻
16 婴孺风疹︰在皮肤不出,及疮毒。取慎火苗叶五大两,和盐三大两,同研绞汁。以热手摩涂,日再上之。(《图经》)。
17 热毒丹疮 《千金》︰用慎火草捣汁拭之。日夜拭一、二十遍。一方︰入苦酒捣泥涂之。
18 杨氏《产乳》︰治烟火丹毒,从两股两胁起,赤如火。景天草、真珠末一两,捣如泥。涂之,乾则易。
19 漆疮作痒︰ 慎火草涂之。(《外台》)。
20 眼生花翳,涩痛难开。景天捣汁,日点三、五次。(《圣惠》)。
21 产后阴脱︰慎火草一斤(阴乾),酒五升,煮汁一升,分四服。(《子母秘录》)。
22
23 主治女人漏下赤白。轻身明目(《本经》)。
· 草之九 (石草类一十九种) ·· 佛甲草 》
1 (宋《图经》)
2 集解颂曰︰佛甲草生筠州。多附石向阳而生,似马齿苋而细小且长,有花黄色,不结实,四季皆有。
3 时珍曰︰二月生苗成丛,高四、五寸,脆茎细叶,柔泽如马齿苋,尖长而小。夏开黄花,经霜则枯。人多栽于石山瓦墙上,呼为佛指甲。《救荒本草》言︰高一、二尺,叶甚大者,乃景天,非此也。
4 气味甘,寒,微毒。
5 主治汤火灼疮,研贴之(颂)。
· 草之九 (石草类一十九种) ·· 虎耳草 》
1 (《纲目》)
2 释名石荷叶(见下)。
3 集解时珍曰︰虎耳生阴湿处,人亦栽于石山上。茎高五、六寸,有细毛,一茎一叶,如荷盖状。人呼为石荷叶。叶大如钱,状似初生小葵叶,及虎之耳形。夏开小花,淡红色
4 气味微苦、辛,寒,有小毒。
5 独孤滔曰︰汁煮砂子。
6 主治瘟疫,擂酒服。生用吐利人,熟用则止吐利。又治 耳,捣汁滴之。痔疮肿痛者,阴乾,烧烟桶中熏之(时珍)。
· 草之九 (石草类一十九种) ·· 石胡荽 》
1 (《四声本草》)
2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3 释名天胡荽(《纲目》)、野园荽(同)、鹅不食草(《食性》)、鸡肠草(详见下名)。
4 集解时珍曰︰石胡荽,生石缝及阴湿处小草也。高二、三寸,冬月生苗,细茎小叶,形状宛如嫩胡荽。其气辛熏不堪食,鹅亦不食之。夏开细花,黄色,结细子。极易繁衍,僻地则铺满也。案︰孙思邈《千金方》云︰一种小草,生近水渠中湿处,状类胡荽,名天胡荽,亦名鸡肠草。即此草也。与繁缕之鸡肠,名同物异。
5 气味辛,寒,无毒。
6 时珍曰︰辛,温。汁制砒石、雄黄。
7 主治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炳)。去目翳, 塞鼻中,翳膜自落(藏器)。疗痔
8 病(诜)。解毒,明目,散目赤肿云翳,耳聋头痛脑酸,治痰疟 ,鼻窒不通,塞鼻息自落,又散疮肿(时珍)。
9 发明时珍曰︰鹅不食草,气温而升,味辛而散,阳也,能通于天。头与肺皆天也,故能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息肉;内达肺经,而治 痰疟,散疮肿。其除可谓务博已乎?案︰倪维德《原机启微集》云︰治目翳 鼻碧云散︰用鹅不食草解毒为君,青黛去热为佐,川芎大辛破留除邪为使,升透之药也。大抵如开锅盖法,常欲邪毒不闭,令有出路。然力小而锐,宜常 以聚其力。凡目中诸病,皆可用之。生 更神。王玺《集要》诗云︰赤眼之馀翳忽生,草中鹅不食为名。塞于鼻内频频换,三日之间复旧明。
10 附方新十。
11 寒痰 喘︰野园荽研汁,和酒服,即住。(《集简方》)。
12 鼻去翳︰碧云散︰治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痒,鼻塞头痛脑酸,外翳扳睛诸病。鹅不食草(晒乾)二钱,青黛、川芎各一钱,为细末。噙水一口,每以米许入鼻内,泪出为度。
13 一方︰去青黛。(倪氏《启微集》)。
14 贴目取翳︰鹅不食草(捣汁熬膏)一两,炉甘石(火 ,童便淬三次)三钱,上等瓷器末一钱半,熊胆二钱, 砂少许,为极细末,和作膏。贴在翳上,一夜取下。用黄连、黄柏煎汤洗净,看如有,再贴。(孙天仁《集效方》)
15 塞鼻治翳︰诗见发明。
16 牙疼 鼻︰鹅不食草绵裹怀乾为末。含水一口,随左右 之。亦可 塞。(《圣济》)。
17 一切肿毒︰野园荽一把,穿山甲(烧存性)七分,当归尾三钱,擂烂,入酒一碗,绞汁服。
18 湿毒胫疮︰砖缝中生出野园荽,夏月采取,晒收为末。每以五钱,汞粉五分,桐油调作隔纸膏,周遭缝定。以茶洗净,缚上膏药,黄水出,五、六日愈。此吴竹卿方也。(《简便方》)。
19 脾寒疟疾︰石胡荽一把。杵汁半碗,入酒半碗和服,甚效。(《集简方》)。
20 痔疮肿痛︰石胡荽捣,贴之。(同上)
· 草之九 (石草类一十九种) ·· 螺厣草 》
1 (《拾遗》)
2 释名镜面草。
3 时珍曰︰皆象形也。
4 集解藏器曰︰蔓生石上,叶状似螺厣,微带赤色,而光如镜,背有少毛,小草也。
5 气味辛。
6 主治痈肿风疹,香港脚肿,捣烂敷之。亦煮汤洗肿处(藏器)。治小便出血,吐血衄
7 血,龋齿痛(时珍)。
8 发明时珍曰︰案︰陈日华《经验方》云︰年二十六,忽病小便后出鲜血数点而不疼,如是一月,饮酒则甚。市医张康,以草药汁一器,入少蜜水进两服而愈。求其方,乃镜面草也。
9 附方新七。
10 吐血衄血︰镜面草水洗,擂酒服。(《朱氏集验方》)。
11 牙齿虫痛︰《乾坤生意》︰用镜面草不拘多少,以水缸下泥同捣成膏,入香油二、三点,研匀。贴于痛处腮上。《杨氏家藏方》︰用镜面草半握,入麻油二点,盐半捻, 碎。左疼右耳,右疼塞左耳。以薄泥饼贴耳门闭其气,仍仄卧。泥耳一、二时,去泥取草放水中,看有虫浮出,久者黑,次者褐,新者白。须于午前用之。徐克安一乳婢,苦此不能食,用之,出数虫而安。
12 小儿头疮︰镜面草晒乾为末,和轻粉、麻油敷之,立效。(《杨氏家藏方》)。
13 手指肿毒,又指恶疮,消毒止痛︰镜面草捣烂,敷之。(《寿域神方》)。
14 蛇缠恶疮︰镜面草,入盐杵烂,敷之妙。
15 解鼠莽毒︰镜面草自然汁、清油各一杯和服,即下毒三、五次。以肉粥补之,不可迟。(张杲《医说》)。
· 草之九 (石草类一十九种) ·· 酢浆草 》
1 (《唐本草》)
2 校正并入《图经》赤孙施。
3 释名酸浆(《图经》)、三叶酸(《纲目》)、三角酸(《纲目》)、酸母(《纲目》)、醋母(苏恭)、酸箕(李当之)、鸠酸(苏恭)、雀儿酸(《纲目》)、雀林草(《纲目》)、小酸茅
4 时珍曰︰此小草三叶酸也,其味如醋。与灯笼草之酸浆,名同物异。唐慎微《本草》以此草之方收入彼下,误矣。闽人郑樵《通志》言︰福人谓之孙施。则苏颂《图经》︰赤孙施
5 生福州,叶如浮萍者,即此也。孙施亦酸箕之讹耳。今并为一。
6 集解恭曰︰酢浆生道旁阴湿处,丛生。茎头有三叶,叶如细萍。四月、五月采,阴乾。
7 保升曰︰叶似水萍,两叶并大叶同枝,黄花黑实。
8 颂曰︰南中下湿地及人家园圃中多有之,北地亦或有生者。初生嫩时,小儿喜食之。南人用揩 石器,令白如银。
9 时珍曰︰苗高一、二寸,丛生布地,极易繁衍。一枝三叶,一叶两片,至晚自合帖,整
10
11 矾、砒石。
12 气味酸,寒,无毒。
13 主治杀诸小虫。恶疮 ,捣敷之。食之,解热渴(《唐本》)。主小便诸淋,赤白带下。同地钱、地龙,治沙石淋。煎汤洗痔痛脱肛甚效。捣涂汤火蛇蝎伤(时珍)。
14 赤孙施︰治妇人血结,用一搦洗,细研,暖酒服之(苏颂)。
15 附方旧二,新六。
16 小便血淋︰酸草捣汁,煎五苓散服之。俗名醋啾啾是也。(王 《百一选方》)。
17 诸淋赤痛︰三叶酸浆草洗,研取自然汁一合,酒一合和匀。空心温服,立通。(沈存中《灵苑方》)。
18 二便不通︰酸草一大把,车前草一握,捣汁,入砂糖一钱,调服一盏。不通再服。(《摘玄方》)。
19 赤白带下︰三叶酸草,阴乾为末。空心温酒服三钱匕。(《千金方》)。
20 痔疮出血︰雀林草一大握,水二升,煮一升服。日三次,见效。(《外台秘要》)。
21 癣疮作痒︰雀儿草(即酸母草),擦之。数次愈。(《永类方》)
22 蛇虺螫伤︰酸草,捣敷。(崔氏方)。
23 牙齿肿痛︰酸浆草一把(洗净),川椒四十九粒(去目),同捣烂,绢片裹定如箸大,切成豆
24 附录酸草 《别录》有名未用曰︰主轻身延年。生名山醴泉上阴崖。茎有五叶青泽,根赤黄。可以消玉。一名丑草。
25 弘景曰︰李当之云︰是今酸箕草,布地生者,处处有之。然恐非也。
26 三叶
27 《别录》有名未用曰︰味辛。主寒热,蛇蜂螫人。生田中,茎小黑白,高三尺,根黑。三月采,阴乾。一名三石,一名当田,一名赴鱼。
· 草之九 (石草类一十九种) ·· 地锦 》
1 (宋《嘉 》)
2 校正并入有名未用《别录》地朕。
3 释名地朕(《吴普》)、地噤(《拾遗》)、夜光(《吴普》)、承夜(《吴普》)、草血竭(《纲目》)、血见愁(《纲目》)、血风草(《纲目》)、马蚁草(《纲目》)、雀儿卧单(《纲目》)、酱瓣草(《玉册》)、猢狲头草。
4 《别录》曰︰地朕,三月采之。
5 藏器曰︰地朕,一名地锦,一名地噤。蔓延著地,叶光净,露下有光。
6 时珍曰︰赤茎布地,故曰地锦。专治血病,故俗称为血竭、血见愁。马蚁、雀儿喜聚之,故有马蚁、雀单之名。酱瓣、猢狲头,象花叶形也。
7 集解禹锡曰︰地锦草生近道田野,出滁州者尤良。茎叶细弱,蔓延于地。茎赤,叶青紫色,夏中茂盛。六月开红花,结细实。取苗子用之。络石注有地锦,是藤蔓之类,与此同名异物。
8 时珍曰︰田野寺院及阶砌间皆有之小草也。就地而生,赤茎黄花黑实,状如蒺藜之朵,断茎有汁。方士秋月采,煮雌雄、丹砂、硫黄。
9 气味辛,平,无毒。《别录》曰︰地朕︰苦,平,无毒。
10 主治地朕︰主心气,女子阴疝血结(《别录》)。地锦︰通流血脉,亦可治气(《嘉
11 》)。主痈肿恶疮,金刃扑损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时珍)。
12 附方旧一,新十一。
13 脏毒赤白︰地锦草洗,曝乾为末。米饮服一钱,立止。(《经验方》)。
14 血痢不止︰地锦草晒研。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乾坤生意》)。
15 大肠泻血︰血见愁少许,姜汁和捣,米饮服之。(戴原礼《证治要诀》)。
16 妇人血崩︰草血竭(嫩者)蒸熟,以油、盐、姜淹食之,饮酒一、二杯送下。或阴乾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一服即止。生于砖缝井砌间,少在地上也。(危亦林《得效方》)。
17 小便血淋︰血风草,井水擂服,三度即愈。(刘长春《经验方》)。
18 金疮出血不止。血见愁草研烂涂之。(危氏《得效方》)。
19 恶疮见血︰方同上。
20 疮疡刺骨︰草血竭捣罨之,自出。(《本草权度》)。
21 痈肿背疮︰血见愁一两,酸浆草半两(焙),当归二钱半(焙),乳香、没药各一钱二分半,为末。每服七钱,热酒调下。如有生者,擂酒热服,以渣敷之亦效。血见愁惟雄疮用之,雌疮不用。(杨清叟《外科方》)。
22 风疮疥癣︰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捣末,敷之。(《乾坤秘韫》)。
23 趾间鸡眼,割破出血︰以血见愁草捣敷之妙。(《乾坤秘韫》)。
24 脾劳黄胆︰如圣丸︰用草血竭、羊膻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为末。先以陈醋二碗入锅,下皂矾四两煎熬,良久下药末,再入白面不拘多少,和成一块,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腹醋汤下,一日二服。数日面色复旧也。(《乾坤秘韫》)
25 附录金疮小草(《拾遗》)
26 藏器曰︰味甘,平,无毒。主金疮,止血长肌,断鼻中衄血,取叶 敷。亦煮汁服,断血瘀及卒下血。又预和锻石杵为丸,日乾,临时刮敷之。生江南村落田野间下湿地,高一、二寸许,如荠而叶短。春夏间有浅紫花,长一粳米许。
· 草之九 (石草类一十九种) ·· 离鬲草 》
1 (《拾遗》)
2 集解藏器曰︰生人家阶庭湿处,高三、二寸,苗叶似幂KT 。江东有之,北土无也。
3 气味辛,寒,有小毒。
4 主治瘰癧丹毒,小儿无辜寒热,大腹痞满,痰饮膈上热。生研汁服一合,当吐出宿物。去疟为上(藏器)。
· 草之九 (石草类一十九种) ·· 仙人草 》
1 (《拾遗》)
2 集解藏器曰︰生阶庭间,高二、三寸,叶细有雁齿,似离鬲草。北地不生。
3 气味缺。
4 主治小儿酢疮,头小而硬者,煮汤浴,并捣敷。丹毒入腹者必危,可饮冷药,及用此洗之。又 汁滴目,明目去翳(藏器)。
· 草之九 (石草类一十九种) ·· 仙人掌草 》
1 (宋《图经》)
2 集解颂曰︰生合州、筠州,多于石上贴壁而生。如人掌形,故以名之。叶细而长,春生,至冬犹有。四时采之。
3 气味微苦,涩,寒,无毒。
4 主治肠痔泻血,与甘草浸酒服(苏颂)。焙末油调,掺小儿白秃疮(时珍)。
· 草之九 (石草类一十九种) ·· 崖棕 》
1 (宋《图经》)
2 集解颂曰︰生施州石崖上。苗高一尺以来,其状如棕,四季有叶无花。土人采根去粗皮,入药。
3 气味甘、辛,温,无毒。
4 主治妇人血气并五劳七伤。以根同半天回、鸡翁藤、野兰根四味洗焙为末。每服二钱,温酒下。丈夫无所忌,妇人忌鸡、鱼、湿面(苏颂)。
5 附录鸡翁藤 颂曰︰生施州。蔓延大木上,有叶无花。味辛,性温,无毒。采无时半天回
6 颂曰︰生施州。春生苗,高二尺以来,赤斑色,至冬苗枯。土人夏月采根,味苦、涩,性温,无毒。
7 野兰根
8 颂曰︰生施州。丛生,高二尺以来,四时有叶无花。其根味微苦,性温,无毒。采无时。方并见上。
· 草之九 (石草类一十九种) ·· 紫背金盘草 》
1 (宋《图经》)
2 集解颂曰︰生施州。苗高一尺以来,叶背紫,无花。土人采根用。
3 时珍曰︰湖湘水石处皆有之,名金盘藤。似醋筒草而叶小,背微紫。软茎引蔓似黄丝,搓之即断,无汁可见。方士用以制汞。他处少有。醋筒草︰叶似木芙蓉而偏,茎空而脆,味酸,开白花。广人以盐醋淹食之。
4 气味辛,涩,热,无毒。
5 主治妇人血气痛,洗焙研末,酒服半钱。孕妇勿服,能消胎气。忌鸡、鱼、羊血、湿面(苏颂)。
· 草之九 (石草类一十九种) ·· 白龙须 》
1 (《纲目》)
2 集解时珍曰︰刘松石《保寿堂方》云︰白龙须生近水旁有石处,寄生搜风树节,乃树之馀精也。细如棕丝,直起无枝叶,最难得真者。一种万缠草,生于白线树根,细丝相类,但有枝茎,稍粗为异。误用不效。愚案︰所云二树名皆隐语,无从考证。
3 气味缺平,无毒。
4 主治男子妇人风湿腰腿疼痛,左瘫右痪,口目 斜,及产后气血流散,胫骨痛,头目昏暗,腰腿痛不可忍,并宜之。惟虚劳瘫痿不可服。研末,每服一钱,气弱者七分,无灰酒下。密室随左右贴床卧,待汗出自乾,勿多盖被,三日勿下床见风。一方︰得疾浅者,用末三钱,瓷瓶煮酒一壶。每日先服桔梗汤少顷,饮酒二盏。早一服,晚一服(《保寿堂方》)。
5 发明时珍曰︰《保寿方》云︰成化十二年,卢玄真道士六十七岁,六月偶得瘫痪,服白花蛇丸,牙齿尽落。三年扶病入山,得此方,服百日,复旧,寿至百岁乃卒。凡男妇风湿腰腿痛,先服小续命汤及渗湿汤后,乃服此。凡女人产后腰腿肿痛,先服四物汤二服,次日服此。若瘫痪年久,痰老气微者,服前药出汗,三日之后,则日服龙须末一分,好酒下。隔一日服二分,又隔一日服三分,又隔一日服四分,又隔一日服五分。又隔一日,复从一分起,如前法,周而复始。至月馀,其病渐愈。谓之升阳降气,调髓蒸骨,追风逐邪,排血安神。忌房事、鱼、鹅、鸡、羊、韭、蒜、虾、蟹,及寒冷动风之物。又不可过饮酒及面食,只宜米粥、菜蔬。
6 附方新一。
7 诸风瘫痪,筋骨不收︰用白龙须根皮一两,闹羊花(即老虎花)七分,好烧酒三斤,封固,煮一炷香,埋土中一夜。能饮者三杯,不能饮者一杯,卧时服。服至三、五杯,见效。但知痛者可治。(坦仙《皆效方》)
URN: ctp:ws333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