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二

《卷二》[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山堂肆考卷二     明。 彭大翼 撰天文。
3
天河
4
《爾雅》:析木謂之天津,津在箕、斗之間,即天河也。朱文公註《離騷》:「箕北斗,南天河所經,日月五星於此往來,故謂之津」。又《緯書》:「王者有道天河,其直如䋲」。
5
金精。
6
漢天官書》:漢者,金氣之精水氣。
7
《毛詩》,《雲》《漢箋》:「天河,水氣也,精光轉達於天」。又《埤雅》,水氣之在天為雲水,《象》之在天為漢。
8
牛渚
9
《愽物志》: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上,毎年八月,浮槎往來不失期,人有竒志,立飛閣於槎上,齎糧乗槎而去,忽忽不覺,晝夜奄至一處,有城郭舎屋,望見室中多織,婦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說來意」。并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蜀郡訪嚴君平,則知之,還問君平,君平曰:「某年月日客星犯斗牛,計其年月,即此人到天河時也」。
10
鵲橋
11
《淮南子》曰:「烏鵲,七月七夕,填河而度,織女天潢」。
12
《天官書》漢中四星曰天駟,旁有八星,《絶漢》曰《天潢地紀》。
13
《唐天文志》:雲漢自坤至艮,為地紀讓月。
14
唐宋之問《眀河篇》:倬彼昭回如練白,復去東城接南陌。南陌征人去不歸。誰知今夜搗寒衣,鴛鴦機上疎螢度。烏鵲橋邊一鴈飛,鴈飛螢度愁難歇,坐見河傾漸微沒,已能舒卷任浮雲,不惜光輝讓流月。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乗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問成都賣卜人含星。
15
左思《蜀都賦》:「雲漢含星而光輝,洪流杜詩含星動,雙闕伴月落邊城,牛女年年渡,何曽風浪生。
16
南傾
17
選詩「招揺西北指,天漢東南傾」。又《抱朴子》曰:「天河従北極,分為兩頭,至南極隨天而轉入地下過。
18
西流
19
魏文帝詩》:「雲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杜詩迢迢秋夜永,河漢正西流。
20
壯士洗兵
21
杜詩安得壯士,挽天河,浄洗甲兵長,不用女人授石。
22
西漢張騫,八月十三日,乗舟遊黃河,至暮,誤泛入天河,見一女浣紗騫,問曰:「此何地也?」女人授一石與騫,謂曰:「汝歸問成都,賣卜嚴先生」。既歸,持石問嚴君平,君平曰:「此織女支機石也,汝何得來?」騫告其故,平曰:「我見彼」。日客星犯斗、牛之間,騫曰:「是矣,正其時也」。
23
紅墻
24
古詩東來銀漢是紅墻,隔得盧家白玉堂絳河。
25
按天河一,曰絳河,曰明河,曰銀河,曰雲漢,曰天漢,曰銀漢,曰銀潢,曰銀灣,曰斜漢,曰金漢,曰星河,曰傾河,言天漢将斜而曉也。曰䋲河,言如䋲之直也。
26
日 附日蝕
27
廣雅》曰:日名耀靈,一名朱明,一名東君,一名大明,一名陽烏,日御,曰羲和。梁元帝纂要》:日光曰景,日景曰晷,日氣曰晛,日初出曰旭,日昕曰晞,日溫曰煦,在午曰亭午,在未曰昳日,晚曰旰日,將落曰薄暮。注云:「大明曰昕,一說在,未曰晡。徐整《長厯》曰:「日徑千里,周圍三千里,下于天七千里」。
28
扶桑
29
《淮南子》曰:日出於暘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登於扶桑,爰始將行,是謂朏明。至於曲阿,是謂旦明。臨於曽泉,是謂蚤食。次於桑野,是謂晏食。臻於衡陽,是謂隅中。對於昆吾,是謂正中。靡於鳥次,是謂小還。至於悲谷,是謂晡時。至於女紀,是謂大還。經於隅泉,是謂髙舂。頓於連石,是謂下舂。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謂懸車。薄於虞淵,是謂黄昏。淪於●谷,是謂定昏。日入崦嵫,經於細栁,入於虞淵之汜,曙於●谷之浦,日西垂景在樹端,謂之桑榆。十洲記》:扶桑在碧海中,樹長數千丈,一千餘圍,兩幹同根,更相依倚,是以名扶。桑朏,明將明也。曲阿,山名。蚤食時,日在東方多水之地,故曰曽泉。昆吾,南方之丘鳥,次西方之山。悲谷,西方之大壑,女紀西方之隂也。髙舂言日未暝連,石西北山名下舂,言日將欲暝,六螭即六龍也。日乗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淵,羲和至此而廻六螭也。虞淵亦名虞泉,崦嵫亦曰落棠山,日所入山也。細柳,西方之野●谷,●汜之水若木。
30
淮南子》曰:「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地。注云:「若木端有十日,狀如連珠,華光照其地」。《山海經》:「灰野之山有樹,青葉,赤華,名若木生崑崙山,附西極,其花光下照地」。又曰:「大荒之中,暘谷上有扶桑木,十日所浴,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皆戴烏也」。
31
《羲和浴日
32
山海經東海外甘、泉之間,有羲和國,有女子名羲和,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於甘泉。郭璞注羲和能生日,故日為羲和之子。堯因是立羲、和之官,以主四時,鬱儀奔日。
33
宋景文《雞跖集》,鬱華又名鬱儀奔日之仙,故曰鬱儀赤文與日同居結隣,奔月之仙,故曰「結隣。黃文與月同居黃庭,經鬱儀,結隣善相保。
34
寅賓寅餞
35
《虞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寅,賓出日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餞納日。
36
可愛可畏。
37
左文七年,酆舒,問於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曰:「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注曰:「冬日可愛,夏日可畏」。
38
司徒測日
39
《周禮》:大司徒以土圭測日之法,以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則景短多暑,日北則景長多寒,日東則景夕多風,日西則景朝多隂,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
40
宮女揆日
41
唐宮中以女工揆日長短,冬至後以紅線量日晷増一線之長。
42
朝日東門。
43
《禮》《玉藻》:「天子●端,朝日於東門之外」。《注》云:「朝日,春分之事也」。
44
伺日東嶽。
45
邵氏《聞見録》,有客登岱嶽絶頂以伺日出,久之,星斗漸稀,東望如平地,天際已明,其下則暗,又乆之,明處有山數峯,如臥牛車蓋之狀,星斗盡不見,其下尚暗,初意日自明處出,又久之,自大暗中日輪涌出,正紅色,騰起數十丈,至明處全無光,其下亦尚暗。
46
赤烏
47
左哀六年:楚有雲如衆赤烏,夾日以飛三日,楚子使問周太史,太史曰:其當王身乎?若禜之,可移於令尹、司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寘諸股肱,何益?王勿禜。孔子曰: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國也宜哉?又《淮南子曰:日中有踆烏,謂三足烏也。張衡靈憲曰:日者陽精之宗,積而成,烏象、烏陽之類,其數竒月者,隂精之宗,積而成,獸象兎隂之類,其數偶。
48
白駒
49
《魏豹傳》:「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注曰:「白駒,日影也。虞公指劒。
50
淮南子》曰:「虞公與夏戰,日欲落,公以劒指日日,遂不落,魯陽揮戈。
51
《淮南子》曰:「魯陽公與韓戰酣,日暮,公援戈揮之,日為之反,三舍」。
52
分:三
53
《談藪》:魏文帝為王時,夢日墜地,分為三分,已得其一,內之懐中。
54
射九。
55
淮南子》曰:「堯時十日並出,草木焦枯。堯命羿射,十日中,其九烏皆死墮羽翮」。
56
再旦
57
汲冡紀年:「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再中。
58
《風俗通》:漢成帝問劉向曰:俗說謂文帝及徵後期不得,立日為再,中有諸向曰:文帝少即位,不容再中。
59
小兒辨。
60
列子》曰:孔子東逰見兩小兒,問辨,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去人,近日中時,逺一兒曰:日中時,近日初出時,逺一兒曰:日初出時,如大車輪及中如盤盂,此不為逺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蒼蒼涼,凉日中時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逺者涼乎?孔子不䏻决」。兩兒笑曰:「汝孰謂汝多智乎?」
61
真人呼
62
真誥方諸山真人皆呼日為「圎羅耀」,外國人呼日為「濯羅耀」。
63
夢捧
64
魏程立夢登太山捧日立,以白太祖,太祖因改名曰昱夾飛。
65
唐狄仁傑賛「取日虞淵洗光咸池,潛授五龍,夾日以飛,周穆觀入」。
66
《列子》曰:「穆王駕八,駿之乗西,觀日之所入,一日行萬里,秦始觀出。
67
三秦畧秦始皇作石橋於海上,欲過海,觀日出處,有神人驅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
68
火精
69
范子計然曰:「日者,火精也」。《淮南子》曰:「積陽之氣生火,火氣之精為日」。
70
陽主
71
淮南子曰:「日者,陽之主也。是以春夏則羣獸除日,至而麋鹿」。解「春秋內事,日者,陽徳之母」。《漢書李尋曰:「日者,衆陽之宗,輝光所燭,萬里同晷,故日將旦,清風起,羣隂伏」。劉向洪範傳:「日者,君父夫兄之象,中國之應也」。
72
互照:
73
《尸子》曰:「少昊金天氏邑于窮桑,日五色互照」。又王充論衡》曰:「桀無道,兩日並照,在東者將起,西者將滅」。費昌問馮夷曰:「何者為殷?何者為夏?」馮夷曰:「西,夏也。東,殷也」。於是費昌徙族歸殷。
74
重光
75
漢明帝為太子樂人作歌四章,以贊太子之徳,一曰日重光,二曰月重輪,三曰星重曜,四曰海重潤。
76
夜出東萊。
77
解道彪《齊地記》,齊有不夜縣,古者有日夜出於東萊,故萊人立城,以不夜為名,在今登州府文登縣東北,夜迎東方。
78
李益詩:朝遊碧峯三十六,夜向天壇月邊宿,仙人携我搴玉英壇上夜半東方明,仙鐘撞撞迎海日,海中離離三山出,霞梯赤城遥可分,霓旌絳節擁彤雲,八龍五鳳紛在御,王母欲上朝元君」。
79
田夫負暄。
80
《列子》曰:宋有田夫自曝於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綿纊狐貉,顧謂其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将,有重賞里之富室。告之曰:「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莖、芹、萍子者,對鄕豪稱之,鄕豪取而嘗之,蜇於口,慘於腹,衆哂而怨之」。其人大慙,子亦此類也。
81
夸父追影。
82
列子曰:「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嵎谷之際,渴欲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按夸父神人名。
83
日下黒光。
84
周顯徳七年正月癸卯,日既出,其下復有一日相掩黒,光摩盪乆之。
85
日中黒子。
86
宋政和二年四月辛卯,日中有黒子,乍二乍三,如栗。徳祐二年二月朔,日中有黒子如鵞卵,相盪。
87
日中無影。
88
《呂氏春秋》白水之南,建木之下,日中無影,蓋天地之中也。又宋景徳元年十二月甲辰,日有二影,如三日狀。日中有字。
89
帝王世紀:漢文帝時,日中有「王」字,入「懐」為「祥」。
90
史記》漢景帝王夫人妊娠,夢日入懷,以生武帝,故宋愽士。呉淑事類賦》云:「入懷為漢武之祥」。
91
舉頭知近。
92
晉明帝幼而聰慧,元帝寵愛之。年數歳,常置膝前。屬長安吏來,帝因問之曰:「日與長安孰近?」對曰:「長安近不聞人,従日邊來,只聞人従,長安來居,然可知也」。元帝念之,明日宴羣臣,又問之,對曰:「日近」。帝動容曰:「何乃異昨日之言乎?」對曰:「舉頭則見日不見,長安以是知近」。帝大悅,施光。
93
《周髀》:「日猶火,月猶水,火則施光,水則含影吐氣」。
94
《淮南子》曰:「天道曰圎,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圎者主明,明者,吐氣者也。是故火曰外景。幽者,含氣者也。是故水曰內景,吐氣者施,含氣者化。
95
龍照。
96
山海經鍾山之神,名曰燭隂,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身,長千里人靣,蛇身赤色,又名燭,龍天不足,西北無隂陽消息,故有龍●火精,以往照天門云。
97
雞鳴
98
《●中記》:東南桃都山有大樹,名木枝,上有天雞,日出,照此木雞即鳴,天下雞皆鳴。又《漢官儀》:太山東南名日觀雞,一鳴時見,日出,長三丈許。
99
麟闘
100
《淮南子》曰:「物類相動,本標相應。故陽燧見日則燃而為火,方諸見月則津而為水,虎嘯而谷風至,龍舉而景雲屬,麒麟鬬而日月食。鯨魚死而彗星出,蠶珥絲而商絃絶,賁星墜而渤海决。注云:麒麟,一角之獸,故與日相符驥行。
101
王充論衡日,晝行千里,夜行千里,騏驥晝行亦一千里,然則日行舒疾,與騏驥歩相類。或又曰:日出自暘谷,次於●汜,自明及晦所行幾里,荅曰:厯家言周天赤道一百七萬四千里,日行一晝夜而一週,春秋二分,晝夜各行其半,而夏長冬短,一進一退,又各以其十之一焉耳流金。
102
《楚辭》:「宋《玉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鑠石。易㕘同契,日為流珠。
103
連璧。
104
易坤靈圖,至徳之朝,日月若連璧也,兩珥。
105
雜占書日冠者如半暈也。法當在日上,有冠文有兩珥者:尤吉。
106
半規
107
謝靈運詩:「遥峯隱半規,半規者日落峯外也天使。
108
《淮南子》曰:「四時者,天之吏日。月者,天之使君兄。
109
《春秋感精符》:人主兄日姊月二國御。
110
山海經》:羲和東方,二國名日所由過也,毎日出二國人為御,推升太虛,故唐虞取以名官也。
111
萬國明。
112
宋太祖時,王師圍金陵,唐使徐●來朝,盛稱其主《秋月》之篇,為天下誦傳,太祖大笑曰:「寒士語吾不道也!」吾微時自秦中歸,道華山下,醉臥田間,覺而日出,有句云:「未離海底千山暗,纔到中天萬國眀」。鉉大驚,殿上稱夀。按《秋月篇史作「秋日」。
113
銅鉦
114
蘇東坡詩云:「嶺上晴雲如擘絮樹頭初日掛銅鉦金輪」。
115
劉禹錫羅浮夜半見日詩,隂陽迭用事,乃俾夜作晨咿喔,天雞鳴,扶桑色,昕昕赤波千萬里,湧出黃金輪,近人逺人。
116
按地居天之中,地平不當天之半,地上天多,地下天少,是以日出日落時見日,大近人也,日中時見日,小逺人也。日初出時,見日大宜暖熱而尚寒,涼者隂凝而陽未盛也。日中時見日小,宜寒涼而反暖熱者,陽盛而隂已消也,申未時愈熱者,陽積而盛也。
117
南行北行。
118
廣海冬熱者,由冬日南行,正當戴日之下,故熱朔北夏寒者,夏日雖北行,然朔北直當隂山之背處,日光斜及故寒。由此觀之,南北寒熱亦由於日也。又日月光之所照,經八十一萬里,至冬日南行三萬里,至夏日北行三萬里,春秋東西之行亦如之。日月之光不至,則萬物寢息。
119
隂蔽陽明。已下日蝕
120
孔光傳:日者,衆陽之宗,人君之表,至尊之象,君徳衰微,隂道盛強,侵蔽陽明,則日蝕應之。又杜欽曰:日食,地震、陽微、隂盛也。
121
臣壅君明
122
唐書:「日,君道也,無朏魄之變。月,臣道也,逺日益明,近日益虧,望與日軌相㑹,則徙而浸逺逺極,又徙而近交,所以注人臣之象也。望而正於黃道,是謂臣干,君明,則陽斯食矣,朔而正於黄道,是謂臣壅君明,則陽為之食矣!若過至未分月,或變行而避之,或五星潛在日下,禦侮而救之,或涉交數淺,或在陽厯,陽盛隂微則不食,或徳之休明而有小●焉,則天為之隐,雖交而不食,此四者,皆徳教之所由生也。
123
食於朔。
124
詩小雅》: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醜」。按十月純隂,凝其無陽,故謂之陽。月純隂而食,隂壯之盛也,故君子以為變。
125
食於晦。
126
《漢文紀》:「十一月晦,日有食之,謫見於天,災孰大焉,分至不為災。
127
左昭二十一年秋七月,日有食之。公問於梓慎曰:「是何物也?禍福何為?」對曰:「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為災。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過也。其他月則為災,陽不充也,故常為水」。
128
交㑹則必食。
129
《春秋正義》:日月之㑹,自有常數,每一百七十三日有餘,日月之道一交,則日月必食。
130
如月初生。
131
《東漢書》:黄琬祖父瓊,為魏郡守,時日食而京師不見,瓊表日食之狀,太后詔問日食多少,瓊久而無對。琬年七歳在傍,謂瓊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瓊遂用其言答詔。
132
如鈎不盡。
133
《漢五行志》:「征和四年八月辛酉晦,日有食之,不盡如鈎」。又《通鑑》,梁武帝大清元年正月朔,日有食之,不盡,如鈎。唐開元十七年冬十月戊午朔,日有食之,不盡如鈎,應虧不虧。
134
唐開元二年二月庚寅朔,太史奏太陽應虧不虧,姚崇表賀,請書之史冊。
135
當食,不食。
136
唐開元十二年七月戊午朔,於厯當食半強,自交趾至朔方候之,乃不食。十二月庚戌朔,於厯當食大半,時東封泰山,還次梁宋間,皇帝徹膳,不舉樂,不蓋素服,日亦不食,時羣臣與八荒君長之來,助祭者,皆奉夀稱慶,肅然臣服,雖筭術乖舛,不宜如此,然後知徳之動天,不俟終日矣。
137
伐鼓於朝。
138
左莊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伐鼓於朝。
139
以絲禜社。
140
《公羊傳》:「日有食之,以朱絲禜,社瞽奏鼓」。
141
《夏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於房,瞽奏鼓,嗇夫馳,庻人走」。注云:「辰,日月㑹次之名。房,所次之宿也。集,合也。不合,則日食可知。凡日食,天子伐鼓于社,責工瞽,樂官進鼓則伐之。嗇夫主幣之官,馳幣以禮天神也。衆人走供,救日月之百役也。
142
士擊柝
143
《榖梁傳》:「天子救日,置五麾,陳五兵、五鼓,諸侯置三麾,陳三兵。三鼓,大夫擊門,士擊柝,言充,其陽也。麾,旌旛也。五兵,戈、㦸。鉞,弓矢也。
144
正陽月食
145
歸田録》:宋仁宗景祐元年四月,日有食之。正陽之月,自古所忌。按四月為純陽,故謂之正陽之月。
146
正旦,日食。
147
宋仁宗康定元年,嘉祐四年,神宗熈寧元年,俱正旦日食。
148
蕩陽事
149
《禮》,《婚義:男教不修陽,事不得適見於天,日為之食,故日食則天子素服而脩六宮之職,蕩天下之陽事」。
150
謝毒蟲
151
宋梅聖俞日蝕歌》:老鴉居處已自稳,三足鼎峙何乖慵。而今有嘴不能噪,而今有爪不能攻,但看怪物翳天眼,方且省事保爾躬。日月與物固無惡,應由此鳥招禍凶。吾意髣髴料此鳥,定亦閃避離日宫。安逢后羿不乖暴,直與審慤彎強弓,射此賈怨鳥以謝惡,毒蟲二曜各安次,災害無由逢。
152
山堂肆考》巻二
URN: ctp:ws334570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