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閩縣鄉土志

《閩縣鄉土志》[View] [Edit] [History]

1
閩縣鄉土志 鄭祖庚
2
奏定《鄉土志》例目
3
新撰《閩縣鄉土志》
4
《閩縣鄉土志》敘目
5
政績錄一(興利)
6
政績錄二(去害)
7
政績錄三(聽訟)
8
兵事錄一(本境兵事)
9
兵事錄二(涉及兵事)
10
耆舊錄一(德行)
11
耆舊錄二(學業)
12
耆舊一(事功上)
13
耆舊廣錄二(事功下)
14
耆舊餘錄
15
版籍略一(人類)
16
版籍略二(戶口)
17
版籍略三(大姓)
18
版籍略四(宗教)
19
版籍略五(實業)
20
地形略一(各區)
21
地形略二(諸山)
22
地形略三(水利)
23
地形略四(道路)
24
物產瑣記上(天然品)
25
物產瑣記下(制造品)
26
商務雜述一(商會)
27
商務雜述二(公司)
28
商務雜述三(本境自售貨)
29
商務雜述四(輸出貨)
30
商務雜述五(輸入貨)
31
奏定《鄉土志》例目
32
奏定學堂章程所列初等小學堂學科,於歷史則講鄉土之大端、故事,及本地古先名人之事實;於地理則講鄉土之道里、建置,及本地先賢之祠廟遺跡等類;於格致則講鄉土之動物、植物、礦物。凡關於日用所必需者,使知其作用及名稱。蓋以幼稚之知識,遽求高深之理想,勢必鑿枘難入。惟鄉土之事為耳所習聞,目所常見,雖街談巷論,一山一水、一木一石,平時供兒童之嬉戲者,一經指點,皆成學問。其引人入勝之法,無逾此者。當必由府、廳、州、縣,各撰鄉土志,然後可以授課。海內甚感守令至多,言人人殊,慮或龐雜,用是擬撰例目,以為程式。守令雖事繁,但能征本地讀書能文者二三人,按目考查,依例編撰,不過數月,即可成書。事必求其詳核,文必期於簡雅。俟采輯成編,一面將清本郵寄京師編書局,一面錄副詳報本省大吏,以免轉折遲延,經局員審定刪潤,俾歸一律,訂成定本,並各種教科書,發交各府、廳、州、縣以為小學課本,庶可成完全之學科,迪童蒙之知識。他日進學成才,皆基於此,賢守令幸勿忽視!
33
鄉土凡分為四:曰府,自治之地,所轄之州縣不與焉。曰直隸州,自治之地,所轄之州縣不與焉。曰州、曰縣,今於四者,均名曰本境。
34
歷史
35
本境何代何年置?所謂本境者,即現在之府州縣名也。
36
未置本境以前
37
唐、虞、夏、商、周屬何州?
38
春秋、戰國屬何國?
39
秦、漢以降,何代屬何郡縣?何代改何州縣名?
40
既置本境以後
41
何代屬何州郡府?
42
政績錄 官本境者有惠政,均紀之以年月先後按目約分三大端通古今而言,後仿此。
43
興 利
44
去 害
45
聽 訟
46
兵事錄
47
有全在本境者,或本境有何叛黨?或他境有何叛黨來犯本境?均敘其事之本末。
48
有涉及本境者,如一大兵事、或在本境為戰地,或以本境為險要,或在本境屯駐,則節錄在本境一段事。
49
耆舊錄,以本境之鄉賢為後學之感動,約分為二:
50
事業 以實行為憑,孝善於父母。友愛朋輩鄰居,如任信於友道恤恤振憂貧是也。
51
學問 以著述為憑,經、史、子、集、小學、輿地、算學、科技、醫學、理化是也。
52
凡歷代名儒、名臣、功臣、名將、循吏、忠節,為本境之產、生人者,均應收入。惟已見正史、國史有傳者,不必要完全詳錄全傳,但著錄姓名,註明見何史何傳。其生平之事跡果能感動人心者,亦須節錄一二。不見正史或別史、國史者,應稍詳。
53
附名宦祠 鄉賢祠忠義節烈祠附入。
54
人類 本境於旗、漢戶口外,有他種人者,務考其源流,敘其本末、世系。現在戶口若干,聚居何村何山?其風俗大略均應編入,其種約分:
55
回、番、畬、猓、苗、搖、童、狑、犽、狼、皿、、打牲、貂、黎、土司,如土司不屬府、州、縣者,則由布政司查明編輯。
56
戶口 本境戶口丁數,務查明現在實數編入。如有兵荒疾疫,及因農商各事情形變遷,致影響生齒盛衰聚散有相關之故者,悉詳載入,並查近年來本境各地。旗戶男口若干,女口若干,漢戶男口若干,女口若干。
57
氏族 本境有何大姓?
58
某姓如何受氏?何時自何處遷居本境?至現在幾代?
59
宗教 本境所有外教,務查明編入。
60
回教人若干?回教與回種有分別,回種係真阿拉伯人,可編入人類。回教有阿刺伯人,有旗、漢人入教者,均編入此。
61
喇嘛、黃教、紅教人若干?
62
天主教人若干?
63
耶穌教人若干?
64
實業 凡齊民不入他教者,務查明實業,分而為四:
65
士若干?
66
農若干?
67
工若干?
68
商若干?
69
地理
70
本境在省城之何方向若干里?凡言方向,分四正、四隅。言里數,以人行道計。在自?
71
城之何方向若干里?凡府與直隸州,自治地無此條。
72
本境四界係何境?如本境之界不止四境者,則以四隅向明之。
73
本境分為若干區,或名為鄉,或名為村,或名為團,或名為里,各就其舊稱記之。
74
何區在城之何方向若干里?
75
區之四界係何區?仝本境。
76
城內區內有何古蹟,祠、廟、坊、表、橋梁、市鎮、學堂?
77
山 某山在本境治所之何方向若干里何區內,或盤亙數區?山之何方,距何水若干里?指最近處,如近山有數水,均詳之。山內有何水源,其水向何方流?
78
水 敘水道之源委,約分為四;
79
有源委全在本境者,某水源出本境治所之何方向若干里何區,何山?其水向何方流,經歷何區何市鎮,至何處與何小水會?其小水發源何區何山向何方流,經歷何處來會?又向何方流,至何處入何水,約行若干里?
80
有源委均不在本境者,某水發源何境何山何方,流至何處入本境,入本境處?在本境治所之何方若干里?向何方流,至何處?有何水自何方來注?又向何方流過何城、何區、何鎮市,何大山之麓?須明山之何方向。至何處出本境?出本境處。在本境治所之何方若干里?入何境內,行境內若干里?
81
有源在本境,而委在他境者。敘法略同源委全在本境者,但後不言入何水,而言至何處出界,入某境行,境內若干里耳。
82
有源在他境而委在本境者,敘法略同源委⑴均不在本境者,但後不言出本境,而言入何水,行境內若干里耳。
83
又有人力溝通之水道,務載明何方,自何處上承何水?向何方行過何地?至何處注何水?凡水之可通舟楫者,務註明自委上溯至何區、何地、可行大船,自何區何地至何地可行小船,可以所載之石計大小。或可行筏,凡瀕海之境,則須明海岸之灣曲港及所轄之島嶼,並註明海岸島岸之灣港何處可泊,輪船何處可泊,民船瀕長江大湖之境,亦須記江湖之港,何處可停泊,凡山間之水流,可行船者務註明何處為急流,何處為平流,水有春夏漲而秋冬枯者,須分別註明。
84
道路
85
自本境治地起,出城之何方,行若干里,為何地?每十里必記一地名。又行若干里,逾何山嶺?渡何水,至何地,與何支路會?其支路何方,自何地來,經何地,過何山,水行若干里來會本路?又向何方行若干里逾山渡水,過何地,同前。至何地。或左或右,分一支路,其支路向何方行?計里逾山渡水過地同前。至何地?或會何路?或出界,或止本境路,又向何方行若干里?同前。至何地出何界?與何境何路接?
86
物產 分天然產、製造產二端。天然產,動物、植物、礦物是也。用三者之本質製成器物,則製造產也。今以天然產列上,製造產列下:
87
動物
88
動物製造。
89
植物
90
植物製造。
91
礦物
92
礦物製造。
93
製造之品雖多,其本質不外動、植、礦三類,如虎、豹、牛、羊,皆天然動物產也,其骨、革、齒、毛所製之物,皆動物製造也。絲出於蠶,蠶為動物,產絲則為動物製造。布出於棉,棉為植物,產布則為植物製造。他如金、銀、銅、鐵、錫、玉、石所製之器皆然。茲舉一二、以概其餘,或有合數質為一器者,則取其多數而歸類焉。惟天然產、製造產均應分大宗、常產、特產而註記之。又有本境之天然,而在他境製造者,或他境之天然,而在本境製造者,尤應分別詳載。
94
商務
95
本境所產之物,所製之品。
96
何項在本境銷行?每歲若干?
97
何項運出本境?注明水運、陸運。在何地銷行?每歲若干?自他境何地運入本境之何貨物?注明水運、陸運。在何地?每歲銷行若干?
98
校 注
99
⑴原文作「敘法略仝源學均不在本境者」,「學」字應為「委」字之誤。
100
新撰《閩縣鄉土志》
101
審定者
102
督修福州府知府補用道 永嘉呂渭英文起
103
贊成者
104
籌辦同知銜閩縣知縣 平湖朱福星聚五
105
總理同知銜知縣戊子科經魁 閩縣李駿斌允卿
106
纂修者
107
總纂戊子科舉人 閩縣鄭祖庚新樊
108
副纂汀州府教授已丑科舉人 侯官陳永鑫荔
109
副纂優行生員 閩縣張紹九鑒秋
110
分纂壬寅科舉人 閩縣王際鎬心平
111
訪事者
112
調查委員福建候補巡檢 番禺馬衍奇籋云
113
調查委員福建候補縣丞 番禺沈福田研農
114
總采訪蘆川學堂教習監生 閩縣鄭毓寅笏墀
115
分采訪甲午科副舉人 閩縣徐德楓醒軒
116
在事者
117
謄錄育菁學堂教習監生 閩縣李鼎金叔慈
118
謄錄監生 閩縣韓其棟瑞堃
119
謄錄廩生 連江魏鎔可陶
120
謄錄監生 閩縣沈瑞麟彥臣
121
校錄監生 侯官劉商念湯
122
核對監生 閩縣陳秉規莊坡
123
收掌監生 長樂鄭承渠少
124
《閩縣鄉土志》敘目
125
敘一
126
閩雖首劇,邑乘闕如,徵文述獻,謂之閩書,其目曰考者,摭其實以辨其虛也。曰錄者,舉其要以概其餘也。
127
建置沿革考,未建置前,已建置後。
128
政績錄,興利,去害,聽訟。
129
兵事錄,本境之事,涉及之事。
130
耆舊錄,德行,學業,廣錄,餘錄。
131
敘二
132
江淮遷後,衣冠入閩。風猶關洛,謂之閩民,其目曰略者,最其大凡以聯吾之人也。
133
版籍略,人類之異種,旗漢之戶口,民族之大姓,回景之宗教,四民之實業。
134
敘三
135
某山某水,比物此志,區而程焉,謂之閩地。其目亦曰略者,紀其衝要,以統其歧異也。
136
地形略,區、山、水、路
137
敘四
138
經綸藍縷,廣斥草萊,農、工、商、學,謂之閩財。其目曰瑣記者,富閩之胚胎也。曰雜述者,彊閩之介媒也。曰附載者,保閩之富彊,不可以無才也。
139
物產瑣記
140
動、植、礦物、天然品。大宗、常產、特產。
141
動、植、礦、物製造品。本境自製本產之物,本境加制他產之物、他境加製本產之物。
142
商務雜述
143
商會
144
公司
145
本境自售貨。
146
輸出貨茶業、木業、紙業、雜貨。
147
輸入貨鴉片、各種洋貨,米豆、各處土貨。
148
附載 船政、鐵路。

閩縣建置沿革考》

1
未置本境以前
2
唐、虞屬揚州極南徼外。
3
《山海經·海內南經》;閩在海中,西北有山,一曰閩中。山在海中。《禹貢》以前,東南一區,不通大陸。《府志》列表,唐虞屬揚州南境;本九州既定後而言。
4
夏、商屬揚州南境。
5
《通志》云:「閩當海澨,亦揚州地,列表但載揚州,未云南境,略之耳。」《府志》定為揚州南境。考《禹貢》,揚州貢橘、柚,閩亦產橘,則為揚之南境無疑矣。夏少康封少子無餘於會稽,實為越祖。然其時,閩尚未通上國,即汲塚周書,附述伊尹朝,獻《商書》,正東越、漚正南、甌鄧。亦僅及甌而不列閩也。
6
周屬七閩地
7
周成王封熊繹於楚蠻,五世孫熊渠伐庸揚粵至於鄂,立少子執疵為越章王,在楚蠻江上之地。《周禮·職方紀》「七閩」。康成注:閩蠻之前,熊渠之後叔熊自楚如蠻。後子孫分七種,故謂七閩。
8
春秋、戰國,屬越地邊徼。
9
無餘國於會稽,二十傳至句踐,又六世至無疆,滅於楚,播遷海上。七世,無諸起,王閩越,姓騶,一作駱。
10
秦屬閩中郡
11
秦并天下,悉廢諸侯。無諸之地,改置為郡。後諸侯畔秦,無諸亦遂佐漢。
12
漢屬閩越國,元封後為冶縣。建武後屬會稽南部。
13
無諸佐漢,誅秦擊楚,屢有戰功,高帝復立為閩官地⑴,王閩中故地,都冶,即今越王山南布政司北屬之地界。孝惠再敘越功,分東甌地封東海王搖,搖與子無皆句踐後。孝武建元三年,閩越擊東甌,漢救之,《汲塚》:眾徙江淮,其地亦全屬閩越。六年,餘善殺其兄郢,僅立無諸孫丑為越繇王;餘善殺郢後,威行於國,自立為王,漢不禁,因亦立之,為東越王。元鼎五年,閩越亂,漢擊餘善。元封元年,繇王居股殺餘善降漢,封居股東城侯,徙民江淮,虛其地,閩越亡。厥後民逃山谷者頗出,自立為冶縣,有今福建通省及浙、溫、台、處等府之大,漢撫之,屬會稽郡,置侯官都尉。《漢書地理志》會稽統縣二十六,其一冶。師古曰:「本閩越地。」《後漢書·郡國志》,會稽統十四城,其一章安,註:「故冶、閩越地。光武更名。」其後分侯官都尉為東、南二部,章安縣屬南部。有謂章安之冶當作治字,後去其旁、即今台州者,而故冶在會稽東南,久稱東冶,以別於金陵之冶城。至建安初,置侯官縣長,轄今福、興、泉、漳四屬之地。惟《三山志》則云:「光武時,即已於冶地改立東侯官。」按東之者,以別於北地張掖之侯官。又《鮚埼亭集》亦言《後漢郡國志》東部侯國,即東侯官之。
14
三國吳屬建安郡
15
孫氏永安三年,分會稽南部立建安郡、縣為侯官地,屬建安。
16
晉屬晉安郡
17
太康三年,分建安為晉安郡,本東侯官故地,省建安典船或作「曲舟」。校尉,置原豐縣,為閩縣胞胎時代,晉安郡領縣八,原豐為首。自是之後,歷代皆為首邑,原隸揚州。元豐元年,隸江州。
18
南北朝,宋屬揚州晉安郡、昌國郡、晉平郡。
19
宋元嘉間,改昌國郡,見《重纂福建通志》。尋復故。孝建元年,柳元景封郡公,地屬之。大明三年,景以改封而去。四年,劉子勛封晉安王,領其地。泰始二年,地屬晉安縣子周盤龍。龍後改封沌陽。四年,晉平郡王休佑領其地。尋廢,立其子宣彥為原豐縣侯。
20
齊屬揚州晉安郡
21
建元四年,地屬晉安王。王,武帝七子,名子懋,有才學,撰《春秋例苑》三十卷,尋遇害。建武元年,隱王寶義領郡治,封晉安王。
22
梁屬東揚州晉安郡
23
簡文帝於天監五年,王晉安。或云其時並侯官於原豐,合為一縣,名為東侯官,此說未確。承聖元年,封蕭方智晉安郡王,撫其地。方智,元帝子,敬帝也。普通六年,晉安與建安、南安、俱隸東揚州。
24
陳屬閩州、豐州、晉安郡。
25
永定初,分東揚州、升晉安郡為閩州,治原豐。按梁、陳之原豐,一作東侯官。《隋志》註,舊曰東侯官,改原豐。《一統志》、《讀史方輿紀要》及《福州府志》、《重纂通志》皆云:梁曾改原豐縣為東侯官縣,至隋而複然,未見歷史正文,非實事也。似沿後溪東侯官而誤。天嘉六年,仍隸東揚州。光大元年,取原豐之名,復升郡治為豐州,領縣四:原豐、侯官、原豐與侯官並列,可見東侯官之誣。羅江、溫麻。見《福建前志表》。時州久為侯官人陳寶應所據。寶應父羽,有才幹,為郡雄豪。梁末侯景之亂,晉安太守蕭雲以郡讓羽,寶應實典兵權。侯景平,因即以羽守晉安,羽求傳位寶應,許之。寶應但封侯官縣侯,史亦未云封東侯官縣侯也,此又一証。尋反,伏誅。文帝乃封六子伯恭王晉安,原豐為晉安首邑地,即今閩縣也。此未置本境以前之大略。
26
既置本境以後
27
隋閩縣屬泉州。大業後,改屬閩州、又改屬建安郡
28
文帝開皇十二年,以原豐為閩縣,閩縣之名始見。方九年時,改晉安為泉州,至是復改原豐為閩縣。煬帝大業初年,縣為閩州治,三年,改為建安郡治。
29
唐閩縣屬建州、泉州、閩州、福州、長樂郡
30
武德初,閩縣屬建州。六年後,建州屬泉州都督府。貞觀初,改隸嶺南道。景雲二年,屬閩州都督府。開元十三年,屬福州都督府。天寶元年,改隸江南道,尋復改長樂郡。元和間,王潮據其地。乾寧三年,唐擢潮弟審知為威武軍節度使,縣地屬焉。
31
五代梁、唐、晉閩縣又名長樂縣,屬閩國。漢、周、閩縣據於錢氏。
32
梁開平三年,封王審知為閩王,縣沿舊制。審知,光州固始人,兄潮為縣吏。唐末,隨王緒自固始南奔,越南康,入臨汀,陷漳浦。緒性猜忌,潮擒緒囚之,緒自殺。軍士推潮為主,此為王氏入閩之始。潮復引兵圍泉州廖彥若,得其地。景福元年,唐以潮為福建觀察使。潮以審知為副使。潮卒,審知代立為節度,儉約禮賢,建學四門,以教閩士,歷四主而亡。唐長興四年,偽閩延鈞改元,升為長樂府,領縣十四。縣更名長樂縣。清泰二年,復舊。石晉之時,偽閩建東都。天福六年,縣復改名長樂,明年復舊。後漢天福十二年,李仁達降於吳越,乾佑元年,地為吳越所有。周廣順元年,屬彰武軍,時無所建革,縣仍其舊。
33
宋,閩縣屬福州
34
宋太平興國六年,析閩縣九鄉地,增置懷安縣,並屬福州威武軍。景炎元年,改福州為福安府。端宗即位於此。
35
元,閩縣屬福州路
36
至元十五年,改為福州路,閩,其領縣也。
37
明,閩縣屬福州府
38
萬歷八年,省懷安,併入侯官,而閩縣地界始定。
39
國朝因之。
40
此自隋以後,為既置閩縣本境之情形。
41
校 注
42
⑴原文作「複立為閩官地」,系誤,應為「複立為閩越王」。

政績錄一(興利)》

興 利》

1
2
嚴 高按高所開水利,閩、侯官二邑均受其惠,故兩志互見。
3
太康三年,為晉安太守,寬惠得民。時初置郡,詔治閩越故城,高更築子城以廣之。嘗鑿迎仙館前,連澳橋,通舟楫之利。又於城外濬東、西二湖。溉田數萬畝,利尤大焉。
4
南朝宋
5
阮彌之
6
江左人。元嘉時,改晉安為昌國郡。詳見《重纂福建通志》。彌之。□□□□未知學,彌之教稼穡,興學校,家有詩書,市無囂鬥。連□夷海寇之亂,文帝遣袁渝覘其吏治,渝數稱彌之仁聲惠政,帝欲大用之。聞檀道濟之死,歎曰:「檀公社禝臣,我在內,必不使上有此失。」遂以憂卒,謚忠惠,閩人祠之。弟仁之,永之,相繼襲其任。彌之入閩興學,在虞愿、李椅、常袞諸君之前,乃人不知昌國之即晉安,而略之也久矣。按昌國太守阮公祠一在烏石山,已圮。一在本境東門外歸善里。
7
虞 
8
字士恭,餘姚人。泰始末,為晉平太守。初立學堂,教授子弟,為政廉平,人懷其惠。按願能見越王石事,至今傳為美談。
9
10
李 椅
11
唐宗室。大曆七年,都督福、興、泉、汀、漳五州軍事,領觀察處置等使。考禮正刑,頒賦定役,削去苛政,興教勸學,德洽荒服。遠平粵亂,哥舒冕就殄,卒謚曰成。按今府學在本境興賢坊,即椅當年所建。
12
常 袞
13
京兆人。建中初,以故相觀察福建。初、閩人自樂其土,不願仕。袞設鄉校,課文章。鄉郡小民有能誦習作文者,必具賓主之禮,親加勸導。閩俗為變。袞墓一在馬鞍山,一在永福葛嶺。其裔恆及大淳宦閩,知葛嶺墳為確,往拜之。
14
沈亞之
15
字下賢,吳興人。長慶初,為福建團練副使,為民興利,著有勞績。
16
李 茸
17
太和中,閩縣令。縣東近海,每歲六月,潮水鹹鹵驟至,敗禾苗。茸奉詔脩築海隄,瀦溪水。其地三百餘頃,皆為良田。利周於民。
18
五 季
19
張 睦
20
固始人。從王潮入閩。審知使領榷務,招徠商賈,斂不加暴,用日以饒。審知表請於朝,授三品官。王閩富強,睦有力焉。
21
22
謝 泌
23
字深淵,歙人。景德初,知福州事,有恩於民,嘗脩澳橋,易木以石,民便之。後元積中來守是郡,書「去思」二字,易橋名。
24
蔡 襄兩志互見,說詳嚴高。
25
仙遊人。知福州,復五塘以溉民田,又奏減五代時丁口之半。嘉祐初,再知福州。作《五戒》,除浮屠、巫覡、蠱毒之害。兩蒞瘠郡,弊政陋習,一切蠲除。雖漢之良二千石,不是過也。
26
黃德裕
27
字仲益,邵武人。元豐中知閩縣,方正有為。
28
梁克家
29
晉江人。淳熙間,以資政殿大學士領福州軍州事。克家負海內重名,在郡尤留意民事。嘗脩《三山志》四十卷。
30
真德秀
31
字希元,浦城人。端平初,以顯謨閣待制知福州。戒所部無濫刑,無橫斂,無徇私黷貨。舊有市令司,官市於民則減值,德秀罷之,曰:「物同則價相若,公私何異耶?」又革閩縣里正,發穀賑荒,殄海寇,迎聘耆儒。躬臨講席,以教郡之子弟。政績卓然,除害聽訟,猶其餘事也。夫市令里正在昔為民蠹者,今則議設矣。事變無常,固不能執古法以繩之也。
32
33
張孝思
34
字元中。大德間,一作至元中,恐是」字元中「之訛。福建廉訪簽事。廉直守法,摧擊奸貪,發庾活饑,築隄障海。寬征均徭,戢兵弭盜。復置養濟院以居養無告。其德政在民者如此。
35
36
王 恭
37
濠州人,尚明太祖公主。洪武初,為福建行省參政,撫循凋敝,不遺餘力。以指揮李惠城福州,並建樓櫓,先造一樓於城北,跨越王山,今名樣樓。
38
楊士英
39
洪武中,知福州,為政嚴明。興禮讓,厚風俗。凡百建置,俱有條理。
40
唐 珣
41
字廷貴,華亭人。成化間知福州。以興學勸農為先,嘗創迎春亭於東郊,以省耕斂。令民墾江洲可以為田者,築塘五虎以捍海潮。均監司徭役,修綠榕、廣坑等橋。置義倉,設叢塚,禁火葬。便民之事,知無不為。捍海墾荒,尤利在萬世焉。
42
汪文盛
43
字希周,崇陽人。嘉靖三年,知福州。有吏才。初至,值大祲。疏乞蠲租發廩,復四鄉社倉,仿朱子備荒法,行之,尤注意水利,開上王舊港,塞新河,灌田四千餘頃。瘠土均為沃壤,仁人之澤,洵溥矣哉!
44
許子良
45
字直卿,仁和人。隆慶初,知閩縣。為政和平簡易,催科不擾民,皆陰受其益。君子不言利,而利覆一邑矣。後為都御史。
46
國 朝
47
金光祖
48
關東人。康熙元年,官福建右布政,值遷界令行,光祖多方拊恤,俾沿海流移,咸得樂業。凡向化新附之眾,安置有方,而均平賦役,釐剔里胥積弊,尤為民稱頌焉。
49
佟康年
50
字晉公,遼人。康熙十九年,授福建布政使。賑災傷,施醫藥,日以濟人為事。閩、侯二邑,里胥逋糧、拖累有年。康年捐數十金,代為償補,閩人德之。蓋捐俸償逋,受惠非獨里胥而已也。
51
張伯行
52
字孝先,儀封人。康熙乙丑進士。四十六年,撫閩。甫下車,即以表章道學,培植人才為先務。創鰲峰書院,建藏書樓,徵士之秀者讀書其中。於吏事尤剖決若神。閩中買貧女為婢,服勞役,有至無齒不嫁者。或鬻為尼,獲倍價。伯行諭令贖歸,或分俸代償,嚴幼女為尼之禁。民感其義,俗遂革。時有「為民如慈母,訓士若良師」之頌。自奉菲約,官吏化之。
53
李發甲
54
字瀛仙,雲南舉人。康熙五十二年任福建布政使。以孝弟化民,以清正率屬。捐俸修洪山橋,建六柱洋亭,以便行人,道路戴之。
55
趙慎畛
56
字笛樓,武陵人。嘉慶丙辰進士。道光三年,督閩浙。謂正民風,必先飭吏治、端士習。時吳荷屋鹺使,增建鳳池書院。慎畛慮無以經久,為定規條,捐充膏火。於是紳商爭相樂輸。乃即其間,建佳士軒以勵多士焉。旋調督雲貴,閩士思其澤,歲時就佳士軒祀之。
57
吳榮光
58
字荷屋,南海人。以翰林官福建鹽法道。時值嘉慶之季,鹽商猶多殷實。官都轉者,恒視為利藪。榮光獨裁汰陋規,續建鳳池書院於省垣,其規制視鰲峰。尋復開藩八閩,於地方利弊,悉心興除。卒官湖廣總督。所著有《吾學錄》盛行於世。閩士奉其栗主祀鳳池書院。
59
徐宗乾
60
字樹人,南通州人。以進士官山東知縣,有治績。侯官楊慶琛為布政使,保其才堪大用,薦擢福建汀漳龍道,調臺灣。未幾升布政使,緣事左遷浙江按察使。告歸,御史林壽圖又以悃愊無華保之。遂以巡撫來閩。時左宗棠督閩浙,雷厲風行,宗乾濟之以寬。福州糧米常仰資販運,每苦不給。紳士郭柏蔭等以採辦請,宗乾議,官辦不如商辦,乃創入口貨船凡帶米者,概免釐稅。宗棠良其策,會奏准行,民食充裕。其他善政,亦多由宗乾發之。故同治間寇亂雖未盡平,而民生不蹙,以積勞卒官,謚清惠。
61
左宗棠
62
字李高⑴,湘陰舉人。以軍功薦升閩浙總督。時大寇雖平,而上下游諸府,椎埋攻剽之習,尚時有所聞。興化民俗尤頑悍,會黨蠢動,至樹黑白二幟以抗爭,仇殺無虛日,官不能治。宗棠嚴加誅鋤,四境粗安。於是整吏治,禮士人,創書局以修正誼堂全書。康熙間,張伯行撫閩,集十郡名士於鰲峰書院之正誼堂,纂訂儒先文集,故名為正誼堂全書。建正誼書院以課舉貢。在本境東街,今學務公所。開桑棉局於繪春園,耿繼茂故別墅,在水部門外五六里,俗呼耿王莊,今即為左文襄祠。以闢利源,其餘善政,不勝枚舉。旋改督陝甘去。光緒甲申,馬江新敗,民日十數驚,廷旨以宗棠督辦福建軍務。旌麾到省,民心遂安。次年秋,以勞卒於軍。閩人罷市巷哭。朝廷敕建專祠祀之。
63
沈源深
64
字叔眉,祥符人。光緒庚寅,以侍郎來閩按事,適學使者烏拉布卒,源深遂留閩督學。每試士,吏唱名畢,飭胥役按名搜檢,得懷挾書籍,悉火之。扃門後,終日危坐堂皇。丁役士子,咸懾其威。槍代傳遞之弊以絕。源深服膺宋學,推宗程、朱,故所至皆以課士。士亦爭加。講求,文風一變。正誼堂全書戶誦家弦,有洛陽紙貴之況。辛卯九月,差竣,擬北旋,而廷旨仍留,庠序相慶。逾年遽卒,士無賢不肖,皆惜之,環請大吏建祠,祀之烏石山。
65
 注
66
⑴原文作「字李高」,「李」字誤,左宗棠字「季高」。
67
政績錄二(去害)
68
去 害
69
70
閻濟美
71
貞元末,授福建觀察使。升辭日,德宗喻以農事,且言南方山水之富。到官創望耕亭。前觀察奏置監牧,索部內馬五千匹,牛羊稱是。濟美奏罷之。力除弊政,不阿同官。常賦之外,不加徵奏。民瘼關心,於此可見。遷浙西,剌華州,擢工部尚書。卒謚曰溫。
72
朱 璣
73
字仲齊。咸通進士。閩帥鄭鎰薦璣,由古田令擢為團練使。按代鄭者實為陳巖,璣在岩前實是副使。黃巢寇福州,璣招集義勇,分屯要害,寇莫敢犯,明亦有名將朱璣,以指揮破倭烽火門。後追海盜曾一本,亡於陣。
74
75
王 平
76
莆田人,知福州。大中祥符初,轉運使王贄言,福州官田宜依漳泉例課租。平曰:「是額外增稅也。」奏止。宋代郡守得專奏,不受制於上官,與今世異。
77
胡 則
78
字子正,永康人。知福州。天聖初,張希顏奏請官莊田納二稅外,仍輸租米。則奏罷之。
79
燕 度
80
字唐卿,益都人。嘉祐中,知福州。閩多盜,度請假事權治之。遂加兵馬鈐轄,盜以少戢。
81
元 絳
82
字厚之,吳縣人。嘉祐間,知福州。悉罷錢氏時無名之徵。數十年民困,為一蘇焉。
83
孫 覺
84
字莘老,高郵人。元豐初,知福州。時小民欠市易錢,繫獄甚眾。有富人出錢五百萬緡葺佛殿。覺諭其代償,囹圄一空。易無益為有益,是真能權者。
85
曾 鞏
86
字子固,南豐人。熙寧末,知福州。將樂盜既降復合,鞏以計致之,自歸者二百人。又擒海盜數十人,境內盜息,民以安堵,鞏之賜也。
87
韋 
88
字子駿,錢塘人。元祐進士,為福建路轉運判官。值年饑,驤以去京師遠,擅檄州縣發廩,自疏專擅違法之罪,詔釋之。閩盜多阻險為患,驤悉擒捕之。弭盜賑饑,善於權變,必求安民而後已。
89
江 常
90
字少明,惠安人。靖康初,知福州。時建賊乘海迫城,常諭以禍福,賊羅拜散去。州卒驕橫,喧噪牙門,常治其黠惡,紀律肅然。
91
張 守
92
字子固,晉陵人。紹興初,知福州。時右司員外郎張宗臣請築州城。守以州人困疲,奏止。閩自范汝為擾後,公私空乏。守撫綏凋瘵,奏蠲所貸常平緡錢十五萬。初,偽閩分八州之產為三等,上給寺觀,中給土著,下給流寓,守斟酌存留有差。
93
方廷實
94
莆田人。紹興中,為福建提刑,時海盜竊發,廷實引用鄭慶、鄭廣輩,以盜禦盜,遂相次遁去。又奏除鋪例和買之害,發常平米以賑旱饑,民賴以濟。
95
張 維
96
字振綱,劍浦人。紹興進士,知閩縣。定差役條約,貲倍者半其停年,民以為便已,而制下,更定役法如之。維又定丁匠之役,歲不過三日,民號之曰張太清。
97
宋若水
98
字子淵,雙流人。官吏部,為時相所忌,出提舉山東常平。尋移福州。閩俗多不舉子,若水力禁之。
99
蔡幼學
100
字行之,瑞安人。光宗朝,提舉福建常平。時朱文公居建陽,幼學每事咨訪。嘉定間知福州,進安撫使,政尚寬大。州例抑民買鹽,有差鹽浮鹽名色,皆出常賦之外。幼學力請蠲免,不報。提舉司令民以田高下藏新會子,不如令籍其資,幼學曰:「罔民而可為乎?」拂袖歸。
101
楊長孺
102
吉水人。嘉定間,知福州,兼安撫使。理宗嘗問廉吏。真德秀對曰:「若楊長孺守閩,今之廉史也。」其推重於名賢如此。
103
徐鹿卿
104
字德夫,豐城人。嘉定間,乾辦福建安撫司事。居官廉約,不私一錢。會汀、邵寇作,鹿卿贊畫備禦,凡避寇入城者,多方賙濟,所活甚眾,民頌之。
105
106
百家奴
107
父唆都,有平閩功。百家奴亦以平閩、廣之功,為海外諸番宣慰使,兼福建市舶司提舉,鎮守福建,尋兼福建道宣慰使、都元帥。時福建水災,出私錢市米以賑,多所全活。
108
109
字亨父,一字德機,清江人。由翰林供奉改閩海道知事。閩有文繡局,取良家子為繡工,吏因為奸。作歌詩述其弊,廉訪使以聞,遂罷遣之。所至雪理冤滯,獄無繫囚。案無積牘,龔、黃治術,亦何多讓。
110
莊 嘉
111
字子敬。至正中,為閩海道廉訪使。屢剿平寇賊,逢歲饑,救荒有法。每出,閩人羅拜之。既擢去,則奉木主祝其長生。其為民愛戴若此。
112
王 翰
113
字用之,靈武人。除福州路治中,適三魁賊起,翰自造其壘,諭降之,又戢泉州土寇柳莽。元亡,屏居山中,有薦之者,作《絕命詩》數首自裁。就義從容,尤瞻大節焉。
114
115
嚴 祿
116
開化人。洪武初,知閩縣,臨其上者,皆大吏,而朝使貢蕃,絡繹往來,宿頓省垣,供億無已。祿獨不擾民,然事亦自辦。閩邑田賦倍他縣,祿力請大府而均之。元、明後,治官之官日多。省會首邑,官瘏民痡,閩人士益念祿不置。
117
林 遜
118
潮陽人。師事蔡希仁。洪武乙丑進士,即授閩縣丞。歲饑,請賑,多所全活。又疏請豫防海寇,厲禁沿海捕魚,優詔答之。夫丞,微官耳,顧敢言事,抑亦難矣。然不如連絡漁團,振興漁業,則海利開、海權振,而海盜自銷爾。
119
陳敏政
120
臨安人。宣德間,知閩縣。時中貴旁午閩中,求方物,敏政以智應變,奸徒斂手,里胥不擾,所保全者多。
121
路 璧
122
安福人,福建左布政使。先是,閩人貢獻供億,均取八郡,不計大小。璧視民數為等差,而均其役。又年征稅價輸京師,吏胥因緣為私當事者不之省。璧悉釐革之。留心利弊,可以風世。
123
陸 偁
124
字君美,鄞縣人。巡按福建,升按察副使,巡視海道。時海寇充斥,編戶焚蕩。偁演水戰火攻法,拒擊之。以什伍編海艘,稽其出入,立賞格,嚴哨探,沿海肅然。
125
蔣 濙
126
字子川,上饒人。弘治中知福州。性峻直、鎮守太監驕恣,濙不少屈。靈濟宮舊遣中使挂袍,歲費公帑萬計,濙疏罷之。後數歲一遣鴻臚官,著為例。與當事不合,棄官歸。時議稱之。
127
夏從壽
128
字如山,江陰人。福建左布政使。時有海舶逾制,巡海者欲沒入之。從壽曰:「海鄉以船為業,奪之,是驅其為盜也。」已而失船者果皆入海。從壽榜之,乃首服。適有詔赦民田租之半。計閩當缺軍餉數月,從壽請留歲解銀十萬以充,懇疏至再,乃得如請。後擢鄖陽巡撫。
129
胡文靜
130
字士寧,山陰人。巡按福建。靈濟宮挂袍,麋帑擾民。蔣濙疏罷之。然猶間歲遣中貴。文靜奏請,從便附賚。又疏革新設抽分處所,及禁約各鎮守衙門橫索助貢等項銀兩,中官為之戢。平海寇王宏瑀,獲其魁,解散餘黨。敕賜銀幣。山寇詹師富等嘯聚剽掠閩、浙、粵,文靜設計擒獲。巡撫王守仁上其功,擢南光祿少卿。臨事敢言,濟變有識,洵稱循吏。
131
魏 棨
132
新建人。以吏部郎中出參閩政。時古田杉洋盜馬周良等縱掠至省垣傍近。或議屠杉洋。棨曰:「杉洋數千家,豈盡盜乎?」臺使屬棨經略,棨勒兵守要害,其黨縛周良詣降,餘眾罔治。流賊復擾古田,棨部署市民二百人,銜枚夜伏,悉捕斬之。終棨任,賊無敢入福州界者,吏民繪象祀之。
133
聶 豹
134
字文蔚,永豐人。按閩,奏罷鎮守太監及中官之司市舶者。行部所至,奸民猾吏先得立名,悉捕治之。建養心書院。觀風較士,誦《小學》、《禮記》諸書面訓之。其留心吏治,洵不可及。
135
樊獻科
136
字文叔,縉雲人。按閩。先是,使者行部,有司具騶從,供帳甚都。獻科先戒罷之,單車行部。島夷犯瀕海諸郡,汀州盜阻山為寇,諸將擁兵鍵城。科慨然曰:「人臣奉璽書境外,苟利社稷,專之可也。山海方螫毒,任事者鍵城自守,如元元何!」閩撫聞之投袂起,視師,諸將始決戰,島夷盡殲焉。
137
何維桕
138
字喬仲,南海人。按閩。值大祲,殫心荒政,全活數十萬人。疏劾嚴嵩五事,逮下詔獄,民攀送者哭聲振林木。嵩敗,起,官至大宗伯。
139
胡有恆
140
字貞甫,山陽人。知福州,為政勤敏。先是,郡驛傳多役富民,往往破產。有恆請更雇役,令民出輸,官費始有經。御史下其法於七郡。
141
秦 淦向程附
142
字懋清,慈溪人。嘉靖時,知閩縣。值倭亂,紳富閉糴,淦望門勸貸,設粥廠以活難民,獲全者眾。又有向程者,亦慈溪人,隆慶中,來宰閩邑,名與相埒,民呼「秦向」。有漢召父杜母之風焉。
143
殷從儉
144
字汝中,臨桂人。隆慶間,撫閩。先是,福建以倭寇故,籍民田為戎餉,名曰:「丁四糧六」。每易撫臣,輒增分數,即歲祲必取盈。從儉悉復原制,省冗費,汰虛兵,肅吏治,所著《八閩政略》,皆其躬行者也。居官廉靜簡約,以休息為事。及卒,橐餘十數金而已。民祀之於西湖。
145
龐尚鵬
146
字少南,南海人。萬歷初,代殷從儉撫閩。甫下車,求民利便而張弛之。吏民、軍帥、士卒皆得自達。復請於朝,蠲八郡五十邑逋征五十萬計。商賈之徵,舟航之費,冶鑄之利,寺觀之租,悉裒以予民,歲亦不下萬計。其所行一條鞭法,賦額易知,雖下戶里民,皆曉輸納之數。在浙有所搏擊,及撫福建,墨吏望風解綬,尚鵬更為寬大。踰年,擢左副都御史去,民遮道哭送。聞其卒,為之罷市,祀之西湖。歲時伏臘,呼為龐公福。閩語謂祀神為福。惠澤深入人心,及今猶未艾云。
147
袁一驥
148
字希我,江陰人。萬歷間撫閩。稅監高寀被命兼管粵稅,造樓船,治戒器⑴,招集亡命,徵集百貨,躬出與夷互市。粵民集其門,索市直不與,因群噪,寀殺傷百十人,射火箭,焚民居無算。復馳入轅門請救。一驥叱曰:「爾虐吾民,何救為?」寀邀至通衢,百姓將群殺寀,驥止之。俄流言,以驥鼓民與寀為難,遂屢疏乞歸,閩人祀諸九達之衢。
149
國 朝
150
佟國鼐
151
遼東人。順治三年隨師入閩,任巡撫。招流亡,安反側,遠近懷服。戊子歲饑,土賊聚眾圍城。適大兵進討兩粵,留守不滿千人,國鼐探知賊情,伏精騎近郊,擒斬渠魁王細居、李夫人等,賊眾遠遁。又令參將王進、田勝等剿捕郡邑餘寇,境內以安。時巡按周世科專任嚴,而鼐濟之以寬。多所全活,閩人德之。
152
佟國器
153
國鼐諸弟。順治八年,任福建左布政。十年,擢巡撫。閩自明季,版籍淆亂。兼兵燹後,戶口散亡,吏胥挪移為奸,里民大困。國器檄行郡縣,履畝受糧,現丁輸稅,民乃得蘇。時鄭氏雄海上,禁旅征剿,飛芻挽粟,刻期猝辦。又累疏陳請撥給淮浙鹽餉,協濟軍食。簡選將士,歷剿延建各郡,山寇悉平焉。閩人與國鼐、康年,並稱三佟。
154
許世昌
155
遼東人。康熙元年,撫閩。先是,鄭氏陸梁,沿海諸郡製造戰艦、火炮,部議以浮價駁減二十餘萬。世昌慮依議核減,勢必分派民間。遂具疏力請准銷,又請蠲順治十二年以前牛角等稅一十餘萬,免民屯久荒田糧六十餘萬,給遷界窮民牛種,勸令開墾田園。復念播遷之後,饑寒癘疫,捐俸委官,於七門及近郊,賑粥施藥,全活數百萬人。時有「萬姓饑病,仁天活命」之謠,為國家培元氣,洵稱開創功臣。
156
范承謨
157
字覲公,沈陽人。太傅范文程子。康熙十一年由浙撫召對,特簡閩督。十二年冬抵閩。承凋瘵之餘,百務廢弛,兼撤藩旨下,奸宄擾攘。承謨多方計劃,期弭亂消釁。然耿逆已蓄異謀,巡撫劉秉政陰附賊,紿承謨入見,承謨不為屈,絕食十日,求死不得,被拘禁三年,著《蒙谷》自序百苦,吟《武夷歌》以見志。康熙丙辰秋,耿逆勢蹙,出降,慮承謨發其奸,勒殺之。事聞,謚忠貞。公蒞閩僅五月,洞燭逆謀,先幾布置,惜同官掣肘,功弗克就。然適以成公之烈,公亦可以無憾矣。
158
姚啟聖
159
號尤奄,其先為浙之紹興人,入漢軍籍。始任香山縣,詿誤去官。十三年,三藩反,起為郡佐,遷溫處道,隨大師平賊,為福建布政使。輕徭賦,與民休息,而矜慎管鑰,吏莫敢為奸。時鄭氏跳梁海上,乃私募壯士,有澄清海外之志。或謂公:「文臣奚事此?」則掀髯笑曰:「若以文武有二途耶?」十七年,擢福建總督,舉循良,懲貪墨,捕諸豪憝置之法。境內肅清。益毅然以平海為已任,移節駐漳,開招徠館,禮降者以示寬大。詗知泉川施琅習水戰,熟悉海上情形,疏請授為大帥。二十二年六月乙酉,與琅決策,從平海進兵,克澎湖。七月丙申,克塽率眾降。凱還,後題復海界,遷民俾安舊井。又置通省郡邑學田,供貧士膏伙。尋以病卒於官。櫬出西門,士庶泣奠者相屬,祠於洪山之滸。《舊志》云:公美鬚髯,多奇計。其初議平海也,敵遣偵者覘動靜,會元夕,張燈置酒還珠門,漏下二鼓,忽稱疾,命屬吏行酒,而公已開南關,疾馳三百里,至五虎門,調將出師。在漳州時亦多出奇用間。故其黨相猜,納欵之計遂決。崑崙之戰,蔡州之捷,古今人何必不相及乎?
160
范時崇
161
字自牧,沈陽人,忠貞范公之子。初為福建按察使,慈而善斷。四十九年,又來督閩浙,周恤民隱,振起人才。士飽馬騰,疆圉完固。建凜訓堂於道山,迄今歸然。忠貞公為有子矣。
162
孫爾準
163
字平叔,金匱人。久宦閩,惟一遷徽撫,旋擢閩督。歲歉,預開海禁,廣運海米以賑,米價悉平,囤積者無可居奇。尤留心會垣水利焉。
164
丁日昌
165
字雨生,豐順名諸生。文筆敏捷,曲中事理。同治初,中興諸名臣各開府治事,爭欲得日昌為助。旋以軍功累官至巡撫。光緒初撫閩,歲丙子,福州大水,居民出不意,不及遷徙,淹斃甚多。其存者,又以牆屋傾倒,露棲城上,日昌躬行撫恤,督府縣煮糜為賑,死即給錢掩埋。水既退,分途購致糧米,手書函致四方勸賑。又念士之貧者最多,驟遭水患,尤難自存。分別散給錢米布帛有差。其水後示民語,罪已不職,出於至誠,故雖值奇災,而民得漸復業。
166
卞寶第
167
字頌臣,儀征人。同治中撫閩。時上下游寇亂初定,民苦瘡痍,而奸頑者轉以習亂久,椎理剽掠之徒紛出於里閈,大為民害。寶第風行雷厲,痛懲不遺餘力。以力爭洋務,解職去。光緒戊子,復督閩浙,年已老,嚴厲不如昔,而豪暴者猶斂手,然創行銀圓,禁小票,其有德於商賈尤大。先是,福州多開張小票店,散行市中,奸民因以為利。時倒閉,肩挑貿易受害最甚。寶第飭仿上海、粵東例,以小洋抵用,設公估官局一,以便民之不辨真贗者,始轉運於香港廣州以濟用。未幾銀圓局遂開,小票店永絕,至今稱便。壬辰春,告病歸,旋卒。
168
岑毓英
169
字彥卿,西林諸生。以戰功著。光緒辛巳撫閩,有土豪魚肉良民,欲斬之,兵民相顧震懾。在閩率多惠政,下逮行丐,咸被膏澤,市無強乞之擾。廣書院舊額,籌加膏火,念閩紳之供職京師,旅食維艱,歲籌常欵以資津貼。事未竟,督滇命下,此舉遂廢。
170
彭 鏊
171
字和奄,寧都副舉人。知閩縣,嚴禁行用小錢,市政為之一肅,私鑄者多改業。未幾,擢永春牧,尋任福州府,卓著循聲。旋以病謝事。
172
校 注
173
⑴原文作「造樓船,治戒器」,「戒」字誤,應為「戎」。
174
政績錄三(聽訟)
175
聽 訟
176
177
王 臻
178
字及之,汝陰人。天禧中,知福州。閩俗喜訟。奸者啖野葛誣人,至有抵死者。臻廉其狀,奸不得行,時服其嚴明。
179
方 嶠
180
字次山,莆田人。為福州司理參軍,民鄭某以誣繫獄。守促令引服。嶠力為辯冤,守不能奪。其不輕民命以阿上意,可謂強項吏矣。
181
陳 麟
182
字夢兆,沙縣人。大觀三年進士。政和中知閩縣。巨室被盜,以誣里人,麟辯其冤,卒得真盜。勢家欲徙人墓,屬麟,麟持不可。勢家餌部使者,杖縣吏以撼麟,亦不為之動。部使者徵諸邑花石,麟又弗顧,怒曰:「麟何所恃?敢爾!」答曰:「孤寒小臣,恃潔而已。」強項為一時所僅見,與黃綜、翁谷,號閩中三循吏。
183
黃 度
184
字叔文,新昌人,嘉定三年知福州。始至,牒愬猥繁,隨事裁決。史稱其守正不阿,粹然君子。
185
羅必元
186
字亨父,進賢人。嘉定間為福州觀察推官,有勢家李遇奪民荔枝園,必元直之,後為遇所中,罷去。必元學有淵源,風節甚高,人尊慕焉。
187
劉 爚
188
建陽人,由連城令改知閩縣。治以清簡,庭無滯訟。興利除害,知無不為。閩俗以健訟聞,爚以清簡治之,不屑屑以聽訟見長。循吏高風,倜乎遠矣。
189
杜 杲
190
邵武人,初授海門鹽場,尋攝閩縣尉。民有子溺死,誣人殺之,杲驗髮中得沙,謂曰:「而舍旁池沙也,奈何誣人」。其片言折獄,如鏡取影,物無遁形,可謂神矣。
191
192
王 惲
193
字仲謀,汲縣人。任閩海道廉訪使,黜官吏不法數十人,繫囚冤滯,盡行決遣。別造營屋,俾戍兵無得寓民舍,吏民稱便。
194
195
鄭 湜
196
字仲持,浦江人。洪武初,為人誣告,湜與兄濂爭下獄。太祖義而釋之。特拜福建布政司參議。嘗有商被殺,盜既獲,以無屍不服,湜夜縛群盜於庭,而匿人案下,聽之,果得藏屍處。人以為神,聽斷不尚刑求,總以得情為貴。彼刑訊何為乎?
197
王 璉
198
洪武中,為福建按察司副使,以激濁揚清為已任,尤精名法聽斷,不恃鞭撻,以理控之,無敢隱者。朴責不施,案情無隱。璉其仁智兼用者乎!
199
周 新
200
字志新,南海人。永樂初,為御史,方正敢言。巡按福建,興利除害,雪冤獄如神。
201
呂 升
202
永樂中,任福建按察司僉事。篤學勵操,獄稱平,即僕從亦訓以《論語》、《孝經》,無不守法,聲譽大著。
203
邢 宥
204
字克寬,文昌人。景泰初,以御史治宦官王振黨獄有聲,出按福建,議海禁數十人疑獄,剖決明允,使數十人重慶再生,洵慎刑之君子也。
205
劉 釬
206
安福人。天順間按閩。時巡方多擊搏,釬獨慎持憲度,治獄察吏,寬和有法。時有鎮守中官誣都指揮僉事錢輅罪,以反狀聞,兵圍其第。釬奏解,輅得釋。寬以濟猛,保全者多,明慎之稱,當之無愧。
207
江 祖
208
字祟善,歙人。天順間為福州推官,廉謹而明,郡無冤獄。夫治獄無冤,于公所以得名也。祖其庶幾近之。
209
吳 山
210
字靜之,吳江人。福建按察使。每念閩中為其父洪憩棠之地,聽斷公明,法中行恩,民為之歌鳳雛。官至刑部尚書。
211
葉 溥
212
字時用,龍泉人。正德間,知福州。溥少從師於閩,稔知人情風土,及為郡,片言折獄,無敢欺者,親民之官,當任土著,即此可見。
213
王尚學
214
馬平人。嘉靖間,為福州推官。雅有志操。浦城巨姓,以計殺三人,獄具,郡不能決,監司移尚學訊之。當事得賄,欲釋其罪,尚學堅持不可。慮囚謹慎,不為勢撓。執法士師與毛鷙者有間矣。
215
戴 愬
216
天長人。嘉靖中,任閩令。性明敏,吏民一見,輒記姓名。健訟者畏其有過人之資,無敢欺之者。
217
陶大順
218
字景熙,會稽人。萬歷中,轉福建右布政。時藩庫亡金,左藩逮吏卒五十人,榜掠於庭,大順以為冤,請代治獄。旬日詗得鐵工為人銷金皆元寶,訊之,為吏舍奴開鍵盜藏,五十人得釋。嗚乎!詰盜有方,不敢妄陷平民,可謂仁明兼著矣!
219
潘順龍
220
字躍卿,鐵塘人。知福州,有風裁,斷獄精敏,吏民嚴憚。
221
徐世蔭
222
開化人,任福建按察使。立法嚴明,人不敢犯。有衛弁領運解京,以乾沒,株累平民數十家。蔭摘發奸狀,立斃杖下,由是地方肅然。
223
趙繼鼎
224
德州人,官福州司理。公明堅決,不畏強禦。凡所平反,多得情。奸猾斂迹,人號趙鐵面。
225
國 朝
226
於成龍
227
永寧人,永熙十八年,按察福建。寬厚慈仁,折獄平允,自奉儉約清節,為天下第一。
228
張所志
229
字淡明,遼東人。康熙十八年代于成龍為按察使,剛正嚴明,讞決不滯。遇有冤獄,立為昭雪。閩俗健訟,所志欲矯敝俗。不輕受民牒,刁風遂息。
230
王裕瑸
231
山右大同籍,浙東山陰人。再任閩縣,均有聲,剛正精明,人莫敢干以私。嚴禁胥皂需索,遇事卓然有主,不為浮議所撓,案牘皆手裁。虛偽之辭,罔敢妄瀆,訟牒以減。乾隆十八年升知府,未入覲,卒,閩民咸追思其惠。
232
陳宏謀
233
字榕門,臨桂人,雍正癸卯翰林,乾隆十七年,以湘撫調福建,十九年,疏言閩俗多訟,案必速審,立限清查,每月稽核一次,以案件已完未結之多寡,考各屬之勤惰,庶幾塵案漸清。嗣又請開閩民出洋之禁,均報可。官終大學士,謚文恭。
234
曹繩柱
235
字匪石,新建人。閩俗殺人,多賄人代償,繩柱為閩臬,奏嚴其科條,弊為一清。又謂閩多械鬥,宜專其責於地方有司。擢閩藩,旋以勞卒。
236
李賡芸
237
字許齊,嘉定人。由汀漳道擢閩臬,屢雪疑獄,活人無數。再遷布政使,為屬吏朱履中所訐。主者持之急,不肯誣服,鍛鍊挫辱,受迫而縊。民冤之,哭其門累月不絕。事聞,抵誣者罪,并斥主者,許立祠。民祀之懷德坊,顏曰遺愛。
238
裴蔭森
239
字樾岑,淮安人。官福建按察使。清理滯獄,尤多平反,民悅服焉。光緒甲申馬江師熸之第三日,英國領事入督署,民尾其後,以為官通夷也。相與嘩於轅門,勢洶洶,幾不測。蔭森馳至,民皆斂手曰:「賢臬司來。」相率退,其平日有以平民之情,而深得其心若此。後以光祿卿督福州船政,擘畫過勞,致疾告歸,卒。
240
龍錫慶
241
字仁陔,善化人。官福建鹽法道,數權臬司。其聽訟最精審,於大姓鉅族,尤不苟恕。豪強斂迹。民聞其回任鹽道也,則蹙然以悲。聞其複權臬司也,則相慶於道。然錫慶尤留心水利。開河鑿井,必日臨視閩省貢院號舍萬餘,惟明遠樓左右二井,又深不盈數尺。每試必取水於外,既苦不潔,且易以叢弊。錫慶躬相形勢,廣開數十井,自是入闈者皆得飲甘泉。逢乾旱,則居民尤資其利。故至今士民樂道其遺事,而惜不竟其用云。錫慶擢浙江布政,卒於任。

兵事錄一本境兵事

本境兵事》

1
春 秋

歐冶鑄劍之初》

1
冶山者,湛山也。越鑄湛盧因湛山爐而名。諸寶劍於此。松溪又有湛廬山、劍峰、劍池,湛廬書院,蓋若會垣越王山,原名泉山,晉江清源山,亦稱泉山。山下有劍池,亦名歐冶池。相傳越允常使歐冶子鑄劍焉。見《吳越春秋》。勾踐繼鑄,見《吳錄》並《宋書·州郡志》。且令將軍徵兵於閩,池濱一阜,曰將軍山。卒以猿公與處子居括蒼,今處州。所授劍術,蓋若台灣生蕃飛標。沼吳稱霸。不忘閩士勞苦,因稱其地為冶地,又呼東冶。其城為冶城,以識其功。蓋事雖難考,今有餘榮,誠閩人最初之一大紀念也。案之《逸周書》,謂正東漚深,九夷十蠻越漚。郭璞《山海經》註言:「永寧縣即東甌,在歧海中。閩越今建安郡,即西甌,亦在岐海中。」然則所謂歐冶者,殆非個人名氏,其即甌人甌、漚、歐通。之劍冶歟?戰國無疆滅於楚,後徙居冶,實亦用兵時代。史不及書,故從其略。
2
戰國及漢
3
無諸佐漢
4
秦并天下,以閩為郡。無諸失其封,因率閩中兵歸番君吳芮佐漢,從東冶起兵,轉戰入關。又佐滅項,此無諸戰績之始,見於歷史者也。高帝五年敘功,立為閩越王。其詳見《侯官志》。
5
莊助救甌
6
漢孝惠重敘越功,封東海王搖都東甌。景帝時、懼漢討罪,購殺吳王濞,濞子奔閩,勸閩擊甌,為閩甌兵事之原因。建元三年,東甌困,告急漢遣會稽太守莊助發郡兵浮海,閩兵遂退,此為海上用兵發軔之秋,助,固范蠡後第一人也。範蠡不過轉漕江淮,莊助居然軍艦。中國海權發達亦久矣夫。
7
越人相攻
8
建元六年,閩擊南越。南越以聞,漢以謹守約也,分遣王恢、韓安國伐閩。未踰嶺,騶郢發兵距險,其弟餘善不順,鏦殺之,漢因立無諸孫繇君丑為越繇王,然不能制餘善。漢謂餘善不足復煩師旅,即立為東越王,與之並處。元鼎五年,南越反,餘善請以兵從,然實陰持兩端。六年,餘善反,以騶力等為吞漢將軍。入白沙、武林、梅嶺,皆殺其校尉,刻武帝璽自立。漢又分遣橫海、樓船諸將軍伐之。先使故越衍侯吳陽歸諭,餘善弗聽。及橫海先至,陽以其邑七百人反攻閩軍於漢陽,從建成侯敖徐廣注「敖東越臣」。與繇王居股謀殺餘善,以其眾降。漢以閩越恃其地險,數反覆,遂徙其民江淮,而虛其地,自古恃險塞而外挑強國,內相攻擊,未有不俱歸覆滅者。閩越王卒滅於漢,蓋原諸此,審勢合群,乃足以永其廟社。有國者,可弗兢兢焉?後漢侯官長商升兵事,詳《侯官志》故本志,不復見,以下多仿此。
9
南 朝宋及梁陳
10
劉瞻竊據
11
明帝泰始二年,或作廢帝景和元年,今據《福建通志》易之。晉安內史劉瞻以郡叛應晉安王子勛,建安內史趙道生起義討之,不克,沈思仁遣姚宏祖討斬之於羅源縣。按羅源當是羅江,宋仍晉郡,羅江為領邑之一。《州郡志》羅江注吳屬臨海,恐在甌境。若今羅源,趙宋改永貞縣而置,非劉宋羅江,明甚。
12
臧厥弭盜
13
梁大通間,臧厥獻卿,東莞莒人。為晉安太守。郡居山海,結聚逋逃,時有所聞。前二千石雖募兵捕討,而寇盜不止。厥下車宣風化,諸凶皆束手聽命,居民復業。
14
羊侃討逆閩阻山海,古多伏莽。時中原多事,有陳稱、吳滿者尤強橫,為之渠帥。前後太守莫能撫定。梁太通六年,羊侃祖忻,泰山梁甫人。出為雲麾將軍,晉安太守,以兵擊斬二人。於是郡內肅清,莫敢犯者。漢宣帝思共治者惟二千石,觀厥與侃之守郡,益以其言為信。
15
陳寶應叛陳
16
陳高祖受禪,使陳寶應領閩州刺史。寶應娶縉州刺史留異女為妻,異反,寶應助之。朝廷討寶應,執送建康,斬於市。方寶應之叛也。虞寄屢諫,寶應不聽,使焚寄舍,不為動。縱火者尋自熄,鄉人傳為虞公庵。寶應有臣若此,而不能用,其覆滅宜哉。此節關係侯官者,詳《侯官志》,關係本境者,則詳本志,餘仿此。
17
18
劉楊死事
19
文帝開皇間,越州賊高智慧攻泉州,州治原豐,即今福州,刺史劉宏誓眾守百餘日,無援,糧盡煮鎧、剝樹皮食之。城破,執宏,欲脅降之,宏不屈,大罵而死。士卒數百人,無一降者。煬帝大業十年,夏六月辛未,賊帥鄭文唯、林宗護等眾三萬,陷建安郡,時建安郡仍治今之福州。太守楊景祥死之。守土之臣與城存亡,大義也。二公為首見矣。閩人鮮有知之者,豈年代久遠耶?
20
21
謝元治平賊
22
高祖武德四年,妖賊武遇陷建州。即福州。次年,州刺史謝元治討平之。武德距開皇,為年未幾,而三被陷城之禍。方隋、唐之交,吾福州兵燹之災亦烈矣。
23
福州軍亂
24
德宗貞元四年,福州軍亂,殺觀察使吳銳,大將郝誠溢自稱留後。唐自肅,代以後,扼塞之區擁兵者莫不擅殺命吏,自稱將帥,福州亦不免此風焉。王者所以謹法令,不敢稍存姑息,誠慮習為暴亂,而莫之能挽也。
25
黃巢陷城
26
曹州冤句人黃巢,以不得第,倡亂於乾符二年。僖宗年號。五年三月,由江西直趨建州,崇安鎮將鄧光布帥兵禦之,中流矢死,遂屠沙縣等處。十二月,進攻州城,刺史李乾祐遁,鎮將上官洎及子蘭皆戰死。有陳巖者黃連人。鳩丁壯,保鄉里,力擊卻之。朝廷賜鼓角,號九龍軍。六年春,巢由別道陷福州,《通鑒紀事本末》作前年十二月,《重纂通志》則作是年二月,今以之。殺人如麻,尋退去。福州於用兵為絕地,其罕逢兵禍者以此。巢起自中原,突由江右入閩。殆非閩人所能意料,然上游節節天險,使預備有素,以主待客,何至遭茲荼毒?大抵昇平久,武備不修,無古今一也。民生竭蹙,思亂躍躍,莫謂無巢之酷者,守土之吏其加意哉!
27
李連叛變
28
中和四年,僖宗年號。泉州左廂都虞侯李連叛,攻福州。時觀察使鄭鎰以陳巖有禦黃巢功,表為副使,兼泉州刺史。連在州,驕慢不法。巖至,將按誅連。連遂奔谿洞中,合眾攻福州。巖擊敗之,鎰因表以自代。為治有威惠,閩人後祀之於蘆州地方。不患有寇賊之變,而患吾無以禦之。若陳巖之於李連是矣。儲將才以待非常,凡為疆臣,皆宜留意也。
29
五 季
30
王氏有閩
31
唐末,僭亂紛起。壽州人王緒攻陷光州固始,時王潮及弟審知固始人。以材勇著。緒召署軍正。蔡州秦宗權以緒為光州刺史,尋又攻之。緒率眾南奔,自南康入臨汀,陷漳浦。緒性猜忌,每因事誅部將。潮潛謀殺之,眾即推為主。泉牧廖彥若貪暴,潮略地至其境,耆老遮道乞留,遂引兵圍彥若,克之。光啟二年,懿宗年號。觀察使陳巖表為泉州刺史。景福元年。昭宗年號。巖卒,婿范暉自稱留後。潮遣審知攻福州,破殺之。唐即以潮觀察福建,審知為副。潮卒,審知代。審知狀貌雄偉,常乘白馬,軍中號白馬三郎。昭宗乾寧三年,潮卒,代其任。唐以福州為威武軍,拜審知節度使,同平章事,封瑯琊王。朱梁加拜中書令,封閩王。凡唐臣之不仕梁者,若王溥子淡,楊涉弟沂,名士徐寅等皆依之。建四門學,以教士之秀者,招徠商賈,苦黃崎風濤之阻,一夕震開為港,人號甘棠港,謂德政所致云。後唐同光二年,莊宗年號。漢主引兵侵閩,屯於汀漳境上,審知擊卻之。三年十二月卒,謚曰忠懿。審知事潮盡敬,為副使,有過,潮猶加捶撻,無怨色焉。故潮舍其子,先命審知知軍府事。潮薨,審知以讓其兄審邽,辭不受。自唐之末,四海鼎沸。王氏入閩,閭里獨晏然。則審知外修臣節,內拊民庶之功也。宜千百年後,尸祝弗衰云。
32
忠懿諸子爭立
33
延翰,審知長子也。自稱留後。汀州民陳本聚眾圍汀州,延翰遣兵討之,時同光四年也。既斬本,唐拜為節度。會莊宗遇弒,中國多故。延翰乃取《史記·東越傳》示將吏,曰:「閩,古王國也。」於是百僚知指勸進,遂建閩國,然猶奉後唐正朔。十二月,泉州刺史王延鈞與建州刺史王延稟合兵襲福州,殺延翰。延稟本姓周,審知養子也。本與延翰不睦,延翰立,出其弟延鈞為泉州刺史,延稟怒,二人因謀作亂。十二月,合兵入執延翰,殺之,而延鈞立,更名鏻。初二人之連兵也,延稟兵先至,執殺延翰。明日,鏻始到。延鈞更名。延稟自以養子,推鏻立之,自還州。鏻餞於郊,延稟謂之曰:「善繼先志,毋煩老兄復來」。鏻銜之。長興二年,明宗年號,延稟率子攻鏻西南門,鏻遣王仁達拒之,偽降。紿繼雄,伏發,刺殺,梟首西門。延稟兵見之皆潰,亦被執,鏻誚之,曰:「予不能繼先志,果煩兄來」。遂殺之,其子守建州,奔錢塘。三年,鏻請依馬殷、錢鏐,加尚書令,不報。遂絕朝貢,道士陳守元以左道見信,建寶皇宮以居之。守元謂之,曰:「寶皇命王少避其位,後當為六十年天子。」鏻即命子繼鵬權主府事。既而復位,受寶皇冊,稱帝,以黃龍見,改元龍啟。時國計使薛文傑用事,與內樞密吳英有隙,誣以謀反,下獄殺之。英嘗主兵,得軍心,眾皆怒。七日,建州豪吳光率眾奔吳。其冬,與吳將合兵來攻,鏻遣將皆不往,曰:「得文傑乃進」。不得已,磔之於市,吳兵亦引歸,閩人追敗之。龍啟三年,改元永和,是歲十月,鏻長子繼鵬與皇城使李仿朋謀,弒鏻自立,更名昶,改元通文。以李仿判六軍諸衛事,然仿心常自疑,陰為備,昶因大享,伏甲殺之。所部奪仿首,奔錢塘。晉天福三年,高祖年號。控鶴都將連重遇作亂,夜率衛士火南宮,昶挾愛妃子弟黃門衛士斬關,出宿於野。《舊志》閩亂,昶出北關,至梧桐嶺,為眾所殺。重遇迎延羲審知少子。立之,延羲命子繼業襲昶,執而殺之。更名曦,改元永隆。日為淫虐。富沙王延政者,曦弟也,數貽書諫之。曦怒,遣林建崇監其軍,延政為建州節度使。延政逐之,以建州建國,稱殷,改元天德。是歲晉天福八年,閩永隆五年。四月,殷將陳望攻福州,入其郛,既而敗歸。自曦與延政積年相攻,閩中苦軍旅,連重遇恐為國人所誅,與朱文進連姻以自固。曦疑之,重遇等懼。晉出帝開運元年三月,曦出遊,重遇遣壯士拉殺之,推立朱文進,王氏兄弟在福州者皆殺之。以黃紹頗守泉州,程贇守漳州,許文鎮守汀州。稱晉年號,泉州將軍留從效詐曰:「富沙兵取福州矣」,州人乃共殺紹頗,迎王繼勳為刺史。漳州聞之,亦殺贇,迎王繼成為刺史。二人皆王氏諸子。文鎮懼,以汀州降於延政。政已得三州,重遇亦殺文進,傳首建州。裨將林仁翰又殺重遇,謀迎延政都福州。次年正月,延政改國號曰閩,以福州為南都。南唐聞亂來攻,延政出其子拒守,而唐兵方急攻建州。福州牧李仁達謂其徒曰:「富沙不能自保、能有閩耶?」禽繼昌殺之,即延政子。欲自立,懼眾不附,乃迎立雪峰僧卓儼明,已而又殺之。欲自立,送款南唐,唐以為威武軍節度使,更名宏義。旋改宏達。唐兵拔建州,延政降,遷其族於金陵,封鄱陽王。次年晉開連三年。四月,宏達遣弟宏通攻泉州,留從效執繼勳送金陵。唐置泉州為清源軍,以從效為節度,召李宏達入朝,宏達不從。八月,唐發兵攻福州,克其外郭,宏達改名達,奉表吳越,乞師,而從效亦逐唐戌兵,據泉、漳。唐猶封從效晉江王。漢天福十二年,是歲漢代晉,因晉高祖年號。三月,吳越遣統軍使張筠、趙承泰等水陸救福州,大破南唐兵,遂取福州。七月,吳越王錢倧更達名曰孺贇,以為威武軍節度使。十二月,孺贇謀殺吳越戌將,復以福州降南唐,事覺伏誅,福州遂為吳越有。初,楊行密據淮南,勢盛,常有吞東南之志,王審知憂之,使人問休咎於僧上藍者,報云:「不怕羊入屋,只怕錢入腹。」乃歎曰:「福州之患,其在錢乎!」至是果驗,然王者言人事,不言術數。使忠懿諸子,克修其父之節,內修政事,骨肉無爭,彼吳越焉能并有其地?淫昏相繼,夜郎自大,其召寇也,有由來矣,天庸獨眷吳越哉?
34
吳程軍功
35
南唐永安軍留後查文徽引兵攻福州,漢乾佑三年,南唐保大八年。文徽貪功,以劍州刺史陳誨率水軍下閩江,自以步騎繼之。時有告文徽,吳越戍兵已棄城去者。會大雨水漲,誨一夕行七百里,抵城下,始知有異。文徽勒步騎亦至,知威武軍吳程詐迎之,而伏兵其後,生擒文徽,斬馘萬計,獨誨全軍歸劍州。及保大南唐年號。十四年,陳誨獨敗福州兵於台江。有吳程之韜略,雖查文徽挾陳誨偕至,可以奏功,無吳程之守禦,一陳誨足以敗福州兵。賢者之有益於人國也,蓋若是哉。
36
37
福軍嘩變
38
靖康元年,斂宗年號。八月,福州調發防兵,資糧不繼,殺知州事柳廷俊。時變生倉猝,合城震駭。提刑陳桷偕郡紳李芘入亂軍中,諭以禍福,賊氣沮邀。桷奏帥臣自斃,詭從其請,間道馳奏,以前疏不實,乞待罪,且廷議以桷知權變,釋之。叛兵既調發,乃追殺首惡二十餘人,法紀以伸焉。處變生倉猝之時,非有識力具足之人,必不能旋轉如意,桷何其從容戡定,不動聲色乎?
39
平葉濃
40
高宗建炎二年六月,建州卒葉濃等作亂。初,建州軍校張員既誅,員作亂,此年五月誅。餘黨復懷反側,會朝廷調威果卒三千人入衛,未行,軍士葉濃等相與謀,互殺妻子,盜本州觀察使印,突城而出,進犯福州。甲戌,陷焉。掠故相衛國公餘深家今名其地為丞相坑。欲縱火焚城,眾恇懼,獨提刑李芘登城諭之,留十餘日乃去。七月,復還建州。言者論芘專務招安,不能平寇,以吏部郎林杞代之。遣統制張俊、兩浙提刑趙哲將兵討濃。十月,大破濃於建州城下。哲招濃降,後至俊軍中,復謀為變,遂伏誅。自唐中葉以後,軍變迭紀於史。大抵因馭軍者不得其道,健兒益張,橫而不可制。宋雖首罷藩鎮,而此風未衰焉。葉濃以一軍士連陷上下游諸縣,幸而張俊為時名將,一舉誅夷。否則燎原之火,何堪設想哉!
41
招安海寇
42
紹興六年,高宗年號。海賊鄭慶、鄭廣肆掠沿海、大為邊民之患。詔福建安撫張致遠發水軍討之。旋以慶、廣二人願降,許其招撫,且補二人保義郎。閩地濱海,海寇為患,自昔已然。然招撫亦正不易,無以創之於先,彼豈弭首帖服哉?審機而行,是在夫疆吏之知彼知此者。
43
饑民嘯聚
44
慶元初,福州薦饑,民相聚為盜,知州陳居仁擊平之。
45
府尹降元
46
恭帝德祐二年閏五月,丞相陳宜中等立益王昰於福州,改為福安府。冊淑妃楊氏為太后,改元景炎。文天祥自鎮江歸,以為右丞相兼樞密。十一月,福建制置使王積翁以八郡圖籍獻元,帝走入海。元兵至閩,府尹王剛中以福安降。伊古外寇之得入堂室,必有內奸以導之。元人來從塞外,不有為虎作倀,教猱升木之桀魁,烏能遂有中原?富貴所在,非我族類,且甘心為臣僕,神州溷濁,誰實階之?世有有心人,安能無痛恨夫已氏也乎?
47
48
平章招賊
49
福州行省平章普化帖木兒,與廉訪司構兵相攻。會泉州萬戶賽甫丁、阿迷里丁據城叛,貼木兒賂阿迷裏丁所部伊巴爾希兵進省為巳援,至興化敗回。獨賽甫丁入據福州。旋阿迷里丁為泉州阿巫那所殺,於是福建行省平章燕只不花會援軍攻賽甫丁,敗之,賽甫丁航海走,遂復福州。鬩牆不已,而復召外兵焉,彼民何辜,顧使之一再受禍哉?人之無良,蓋莫有甚於普化帖木兒者也。
50
友定忠元
51
陳友定者,閩之福清人也。為明溪驛卒,喜談兵,汀州判蔡公安募士乘城防寇,友定應募,公安奇焉,從討有功,尤以敗陳友諒將鄧克明之役為大,朝廷即以守汀。明軍胡深取閩,復為友定所殺,乃命為福建行省平章,歲貢大都由海道行,未嘗失臣節。獨漳州路總管羅良貽書責其擅威福,友定怒攻之,良戰死,友定遂並據漳。明太祖吳元年十月,命胡美、湯和等水陸分道取福州,友定自以福州守禦已密,慮上游諸郡為胡美所乘,胡美入杉關,略上游諸郡。乃率精銳守延平,而以賴正孫等守福州。會東北風起,湯和等不數日抵五虎門,遣人入城招諭,平章曲出殺之,嬰城固守。參政袁仁密納款焉。城陷,曲出遁,參政尹克仁、宣政使朵耳不花、行省郎中柏貼穆爾皆不屈死。次年正月,延平亦克。執友定送京師,明祖親詰殺將拒守之故。友定慷慨曰:「死耳,毋多談」。遂並其子棄市。明太祖仁義之師,所至望風歸附,友定始終不屈。蓋自以驛卒之賤,受元人特達知遇,不得不竭力圖報。雖未審天命,要異夫首鼠兩端者。
52
53
海寇陸梁
54
景帝景泰初,海賊聚眾千餘,寇福州海上。朝廷以指揮王勝提督海道事,勝以計招降之。然未幾復跳梁。閩安鎮出海有二港,元時用鐵索橫港口,以禦海寇,歲久廢沒。成化壬辰間,張瑄復之。時有魏懷三者,與其黨林壽亦合山海群盜攻閩安鎮城,瑄擒之,自是弭平。大海汪洋,我不有扼要之策,示彼以難犯,雖一時降附,不可恃也。當時水戰之道,猶未發達,故張瑄修復鐵索,即足以成大功。然亦可見備之不可以已也。
55
衛軍嘩變
56
福州府三衛軍卒,月餉人給八斗。正德十二年,布政司伍符以糴賤裁之。有秦貴、葉元保者富而黠,倡率眾人,執符子及婿將殺之,城中洶懼。致仕都御史林廷玉,偕副使高文達角巾造壘諭之,眾悅服、乃散。軍士因缺餉嘩,歷代恆有。然使有威望大臣素為眾所推服者,於其方萌從而諭解之,則戡定特一舉手之勞耳。操之過激與優容失道,皆足釀成燎原,有閫外之寄者,其慎之哉!
57
防倭原始
58
明太祖既有福建,而防倭之策旋起。三年六月,五年八月,倭連寇福建。以江夏侯周德興督八閩軍事,移置各衛所當要害,增設巡檢司,分隸於諸衛。無事各衛疆場,有事則并力剿捕。然日久則防懈。成祖永樂八年,倭復入寇福州。宣德中,鄧監鑿新港,正德時,憂倭害,議塞,仍沮。東瀛特一水之隔耳,乘瑕蹈隙,不難反客以為主,倭患之所由劇者,此也。
59
朱靖內奸
60
李光頭者,閩人也。與歙人許棟皆以罪繫獄。嘉靖十九年,
URN: ctp:ws35062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