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第九十四回季刺史午夜籌荒政 譚觀察斜陽讀墓碑

《第九十四回季刺史午夜籌荒政 譚觀察斜陽讀墓碑》[View] [Edit] [History]

1 卻說譚紹聞父子同入芹洋,這滿城私議,有言孝移庭訓根基是正的,有言簣初聰明出眾超群的,就有說紹聞舊年幾乎入於下流的。那妒忌之人,竟有說道台使上體面通了門路的。總之,貶者可怕,誇者亦可怕。惟有閉戶讀書這一丸藥兒,能治百樣病。後生們宜牢記在心坎裡。
2 但士庶之族,家有喜事,便難言門無雜賓。況紹聞少年不曾淨守清規,更是不能杜門謝客。縱然今日心中有些不耐,這外局兒也俱要笑面相迎。一連四五天,未免山陰道上,也有個小小的應接不暇。這父執前輩,唯有孔耘軒以亡女之故,心下不快,使其弟孔纘經道了喜。其餘程、張、蘇諸公,各親到了,一茶即便辭去。親戚則王春宇父子,先後繼至。巫家則泰山之餘麓,牽連的巴家嶧山、蒙山齊到。如巴庚引的錢可仰、焦丹等,並素不謀面的親戚,也來道喜。張繩祖、王紫泥已是第二番。劉守齋、賁浩波還是頭一次。既不曾少了虎鎮邦那個革丁,怎能缺了夏逢若這個新役。盛希僑送了喜綢兩匹,賀儀四兩,是日正遇著譚紹聞與業師惠人也、侯冠玉磕頭見禮,不能少留,騎的騾子而去。
3 這林騰雲,為他母慶壽之時,曾勞過紹聞光降,今日也來還禮補情。單等蕭牆街貼了首事的報單,早已來西蓬壺館探了一回。這西蓬壺館卻每日有出傳單,約遠客,搭彩棚,叫昆戲,都是俗下街坊湊趣、朋友攢臉的市井話兒。內中也有素不謀面者,聽說譚宅大喜,就說:「五湖四海皆朋友,俺們到那日,也封份薄禮兒走走,大家好看些。」
4 忽的有個風聲,說守道譚大老爺上鄭州勘災,出西門路過譚氏祖塋,下轎來,鋪墊子,向墓前各行了四拜禮。一傳十,十傳百,都說譚大老爺與紹聞是本家兄弟,某日還要到蕭牆街親來賀喜,這個派頭就大了。
5 正是太陽一照,爝火自熄。這胡轟之說,就先鬆後淡,漸漸的由小而至於無。
6 卻說譚道台到西門本家祖塋下轎行禮,卻也不是虛傳。原來鄭州舊年被了河患,又添沙壓,連年不收,這幾縣成了災黎地方,百姓漸漸有餓死的。風聲傳至省城,撫、藩共商,委守道確勘災情,以便請努急賑。這道台是實心愛民的官,次日即便就道。出了西門,走了四五里,轎內看見一座墳塋,瑩前一通大碑,字畫明白,十步外早看見「皇明誥授文林郎知河南府靈寶縣事筠圃譚公神道」,即忙下的轎來,鋪上墊子行禮。口內祝告道:「鴻臚派的爺們,丹徒裔孫紹衣磕頭。因勘災事忙,回署即修墳添碑。」急忙上轎而去。要知人嘴快如風,早已把這事傳滿省城。
7 單說譚觀察到了鄭州十里鋪,典史跪道來接,請入道旁祖師廟吃茶。觀察正欲問災民實在情形,就下轎入廟一歇。及到門口,見牆上貼告示一張,上面寫道:
8 河南開封府鄭州正堂季,為急拯災黎以蘇民命事。鄭州彈丸一區,地瘠民貧,北濱黃河,水滾沙飛。全賴司牧平日為爾民設法調劑,庶可安居樂業,群游盛世。本州蒞任三年,德薄政秕,既不能躬課耕耘,仰邀降康,競致水旱頻仍,爾民豐年又不知節儉,家少儲積,今日遂大瀕於厄。鬻兒賣女以供糴,拆屋析椽以為爨。刮榆樹之皮,挖地梨之根。本州親睹之下,徒為慘目,司牧之譴,將何以逭!--
9 觀察歎道:「這不像如今州縣官肯說的話。」又往下看:--千慮萬籌,了無善策。不得已,不待詳請,發各倉廒十分之三。並勸諭本處殷富之家。以及小康之戶。俾今隨心捐助。城內設廠煮粥,用度殘羸。又誰知去城窵遠者,匍匐就食,每多斃倒中途,是吾民不死於家,而死於路也;饞餓貪食,可憐腹枵腸細,旋即挺屍於粥廠灶邊,是吾民不死於餓,而死於驟飽也。況無源之水,勢難常給。禾稼登場尚早,吾民其何以存?--
10 道台又歎道:「此又放賑官之所不知。即知之,而以奉行為無過者。真正一個好官廣又往下看:
11 --幸蒙各上憲馳驛飛奏,部復准發帑疊賑。本州接奉插羽飛牌,一面差乾役六名,戶房、庫吏各一名,星夜赴藩庫領取賑濟銀兩,一面跟同本學師長,以及佐貳吏目等官,並本郡厚德卓品之紳士,開取庫貯帑項,預先墊發。登明目前支借數目,彈兑天平,不低不昂,以便異日眼同填項。此救荒如救火之急策也。誠恐爾災黎不知此係不得已之挪移,或致布散流言,謬謂不無染指之處。因此預為剖析目今借庫他日還項各情節,俾爾民共知之。如本州有一毫侵蝕乾沒之處,定然天降之罰,身首不得保全,子孫亦遭殄滅,庶可謝已填溝壑者黯黯之魂,待徙於衽席者嗷嗷之口。各田裡煙冊花戶,其悉諒焉。特示。
12 觀察看完告示進廟,廟祝奉茶。從人取出點心,嚼了一兩片子,再也吃不下去。只吃了一杯茶,即刻上轎赴城。典史繞路先行。
13 將入東門,只見一個官員,騎一匹掛纓子馬,飛出城來。
14 跟從衙役,馬前馬後擁著奔來。趕到城外,路旁打躬。觀察知道是鄭州知州季偉。下轎為禮。季刺史稟道:「卑職在城西村莊,查點極貧次貧各戶口。忽的聽說大人駕臨,不及回署公服,有失遠迎,乞格外原宥。」觀察道:情刺史鼻拗耳輪中,俱是塵土,足徵勤勞辛苦。我等司民職分,原該如此。可敬!可敬!」
15 一拱即便上轎。季刺史上馬,不能繞道先行,只得隨定轎子。
16 進的城來,觀察看見隍廟,便下轎進駐。季刺史稟道:
17 「西街自有公館,可備休沐。」觀察道:「我輩作官,正要對得鬼神,隍廟甚好。」進去廟門,到了客堂坐下。詳敘了饑荒情形,商了賑濟事宜。只聽的廟院廟外鬧轟轟的,典史稟道:
18 「外邊百姓,頗有變志!」
19 這卻有個緣故。原來季刺史開倉煮粥時候,一個倉房老吏,暗地曾對人說:「這個事體不妥。倉廒乃朝廷存貯的谷石,向來平糶以及還倉,出陳以及換新,俱要申詳上憲,石斗升合勺,不敢差一撮兒。今年荒旱,民食艱難,大老爺就該申詳,批准方可開倉。如何擅開,每倉各出三分之一煮起粥來?雖說是一片仁慈心腸,只恐上游知道,差位老爺下來盤查這谷石向那裡去了。說是煮粥救民,又有勸捐在內混著。總之少了谷石,卻無案卷可憑,這就是監守自盜的匱空。我這老倉房熬的五年將滿,眼看著考吏做官,只怕先要拿我吃官司聽審哩。你們不信,只等省城有個官來,就不好了。總是我們住衙門的訣竅,要瞞上不瞞下;做官的,卻要瞞下不瞞上;那會做官的,爽利就上下齊瞞。」這一番話,說的早了。那百姓們見官府這個愛民如子的光景,齊說:「等大老爺有了事,我們一齊擔承,怕什麼?」今日道台大人來了,百姓一時妄傳,說是來摘印的。一傳十,十傳百,個個鳩形鵠面,把隍廟團團圍住,一齊呼喊起來。
20 觀察問典史道:「這百姓是什麼緣故呢?」典史將原情稟明。觀察笑道:「季太爺感人之深,至於如此。可敬之甚!典史官,將本道勘災,還要加賑的話,對他們說明。他們明白底裡就散了。」
21 典史至卷棚下,上在桌上,-一說明。那些百姓轟如雷動,那個肯聽,只是亂喊道:「留下我們太爺與我們做主。」喊個不住。觀察道:「本道只得出去與他們說個明白。」季刺史道:「卷棚下設座。」觀察轉到卷棚下正坐,季刺史旁坐,典史站在柱邊。觀察道:「揀幾個有白鬚的上來說話。」典史一聲傳:「年老的上來。」果然有五六個駝背羊髯的老民上前。觀察道:「你們百姓喊的是什麼?」老民道:「俺們這鄭州,有句俗語:『鄭州城,圓周周,自來好官不到頭。』等了有些年,像今日俺們這位太爺,才實實在在是個好官。大老爺今日來臨,不曾發牌,又不見前站;來到不陶冶公館,入隍廟。百姓內情不明,說是俺們季太爺,有了什麼事故,像是不得在俺鄭州做官的樣子。所以要問個仔細。」觀察道:「你們這個好太爺,本道正要保薦提升,難說還有什麼不好的消息?」那五六位老者,一發不肯,說道:「一發俺們不肯依。我們太爺才來時,是一個胖大的身材,只因連年年成不好,把臉瘦了一多半子,俺們怎捨得叫他升哩!」觀察忍不住笑道:「如今還留你們季太爺與你們辦災,並准他相機行事,何如?」那五六個老民始有了笑臉兒。急下卷棚,到院裡說了,那滿院百姓,頓時喜躍起來。
22 這季刺史滿心悽慘,眼中雙淚直流,也顧不得失儀。觀察道:「官民相得,如同慈母赤子,季刺史不愧古人矣!」觀察仍退入客房。百姓們漸漸散了,沒一個口中不是「罷!罷!罷」
23 三個字兒。
24 曾記得前人有一絕句,寫來博看官一笑:
25 滿口幾方幾撇頭,民沸又貯滿腔愁;
26 淳風只有朱循吏,身後桐鄉土一丘。
27 典史又秘向本堂翁稟道:「公館已灑掃清潔,供給俱各全備,應請大老爺動身。」刺史欠身恭請,觀察道:「晚上此榻就好,何必另移?」刺史道:「公館略比此處清雅些。」典史跪稟道:「門前轎夫伺候已久。」觀察笑道:「州縣伺候上司,本是官場恒規,原責不得貴州。但我這個上司,胸中略有些身份,不似那些鄙俗大僚難伺候:煩太爺問紳衿家借圍屏,借紗燈;鋪戶家索取綢綾掛彩,毹氍苫地,氆氇鋪牀,瓶爐飾桌;貴長隨們展辦差之手段,彼跟班者,發吆喝之高腔。不令人肉麻,即愛我之甚矣。」季刺史不敢再強,只得遵命。不多一時,擺上席來。上了一碗官燕,觀察只顧商量辦賑事宜,不曾看見。到了第二器海參,知州方舉箸一讓,觀察慍色道:「貴州差矣!古人云,『荒年殺禮』,不易之訓。貴治這等災荒,君之責,亦我之責也。百姓們鴻雁鳴野,還不知今夜又有多少生離死別,我們如何下咽呢?至尊聞之,亦必減膳。
28 而一二守土之臣,公然大嚼滿酣,此心如何能安?可速拿下去。
29 伏醬一碟,時菜二盤,蒸飯二器是矣。」季知州帖然心服,說道:「大人念切期民,曷勝感戴。」觀察道:「受牛羊而牧之,牛羊看著死了一半,主人不斥逐,而猶得食俸,是仍索勞金也;再啖美味,是又叨犒賞也。民間無此牧豎,朝廷豈許有此職官乎?」知州離座深深一揖,欽肅申謝。
30 少頃,菘萊一盤,瓜萊一盤,清醬一碟,蒸飯二碗捧到。
31 觀察吩咐道:「貴州速速下鄉,空談半晌,百姓就有偏枯。我明晨早歸,也不勞回城再送,同寅以協恭為心照,不必以不腆之儀注為僕僕。願今夜我在城中守城,大小官員俱出城急辦。
32 明晨四鼓,我即開門東歸,火速稟明撫台。」
33 果然觀察三更時起來,廟祝伺候盥漱。衙役,跟從,轎夫,馬匹,俱已齊備。到了東門,門軍開門出城。季知州管門家丁,騎馬跟送至東界,叩稟而歸。
34 觀察行了一日,在中牟住宿。次日未刻,復到靈寶公神道碑前,遠遠下轎,依舊鋪墊行禮。踏蒙茸,披荊棘,剔苔剝蘚,讀了滿墳豎碑。見垣牆頹敗,動了整修之意。正是:
35 落葉飄飄到地遲,一株衰柳鳴寒鴟,
36 傷心細認蒼苔篆,正是斜陽夕照時。
URN: ctp:ws35202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