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阮紀 |
2  | 太祖 |
3  | 諱藴,姓阮氏,北江古法人也,母范氏。以太平五年二月十七日生。幼而聰睿,器宇恢豁,逰學於六祖寺,僧萬行見而異之曰:「此非常人也,強壯之後,必能濟世安民,為天下主。」及長,慷慨有大志,不事產業,好涉獵經史。應天中,事中宗。及中宗為臥朝所弒,群臣皆奔亡,惟王獨抱尸而哭。臥朝嘉其忠,拜左親衛殿前指揮使。王所居鄉中有木綿樹,為雷所震,其迹成文云:「樹根杳,工木表,青青禾,刀木落,十八子成。震宮現日,兊宮隱星。六七日間,天下太平。」萬行乃謂王曰:「臣近見讖文之異,知黎當亡而阮當興也。阮氏無若公之寛慈仁恕,頗得眾心,臣年七十有餘,但以不及見盛治為恨耳。」王恐語泄,使萬行匿於芭山。景瑞二年,臥朝薨,嗣主幼沖,王年三十六,將隨龍軍五百人入宿衛時在內祇候陶甘沐揣知王有欲受禪之意,遂以間微激之曰:「主上冥頑,多行不義,天厭其德,弗克壽終。嗣子沖幼,未堪多難,庶事煩擾,百神靡依,下民嗷嗷,欲求其主。親衛曷因此時逺追湯武之迹,近鑒楊黎所行,上順天心,下從人望,而猶守區區之小節耶?」王雖內悅其言,而疑有奸謀,乃陽罵之曰:「公何為敢出是言!吾必執以送官。」甘沐徐曰:「臣見天時人事如此,故敢啟之,今欲送官,誠不辭死。」王曰:「吾安忍告公?但恐語泄而併誅耳。」甘沐復謂王曰:「國人皆謂阮當代黎,圖讖已見,不可掩也,轉禍為福,今其時矣!親衛尚何疑乎!」王曰:「吾觀公志與萬行不異,誠如此言,計將安出?」甘沐曰:「方今百姓疲弊,民不堪命。親衛若撫以恩德,彼必翕然從之,猶水之就下,孰能禦之?」甘沐知事急,恐變生,乃語朝中卿士,即日皆會於朝堂,謀曰:「今者億兆異心,上下離德,人怨先王之苛虐,不欲歸從嗣君,咸有推戴親衛之志。吾輩不因此時立親衛為天子,倉猝有變,得保其首領耶?」於是共扶王正殿,立為天子,百官皆呼萬歲。 |
4  | 元年,冬十一月,王即位,大赦天下,焚網羅獄具。群臣上尊號曰奉天至理應運自在聖明龍見睿文英武崇仁廣孝天下太平欽明光宅昭彰萬邦顯應符感威震蕃蠻睿謀神功聖治則天道政皇帝。追尊考曰顯慶王,母明德太后,冊王后六,立長子瑪為太子,餘皆侯爵,王女十三人皆公主,以長女安國公主嫁於陶甘沐,封為義信侯,王兄某為武威王,弟為聖翊王,陳鎬為相公,呉丁為樞密使,歸碩輔為太保,鄧文孝為太傅,裴車磊為左金吾,譚坦為左武衛,杜間為右武衛。 |
5  | 初,古法鄉應天寺犬生一白子,背上黑毛成天子字,至是王以甲戌生。 |
6  | 二年,正月,改元順天元年。初,王以華閭城湫隘,乃遷都大羅城。初遷時,泊舟城下,黃龍見於御舶,因號昇龍。改華閭為長安府,北江曰天德江,古法曰天德府。昇龍京內起朝元殿,左置集賢殿,右置講武殿,左啟飛龍門,右啟丹鳳門。正陽啟髙殿,階曰龍墀。墀內翼以迴廊,周匝四面,乾元殿後置龍安、龍瑞二殿,左建日光殿,右建月明殿,後有翠華宮。城之四面啟四門,東曰祥符,西曰廣福,南曰大興,北曰曜德。又於城內起興天寺五鳳星樓,城離方創勝嚴寺。 |
7  | 順天二年,王親征愛州莒隆賊,平之。是歲,又於城內起太清宮,萬歲寺,鎮福藏。城外建四天王寺,衣錦寺,龍具聖壽寺,又起含光殿於瀘東步。 |
8  | 占城國進獅子。 |
9  | 順天三年,建龍德宮於城外,以居太子,欲其周知民事。 |
10  | 十二月,神人留跡於東南峰盤石上,長廣三尺,深一丈。 |
11  | 真臘國來貢。 |
12  | 王征演州。 |
13  | 順天四年,御含光殿觀競渡。 |
14  | 冬十月王征渭龍州蠻,克之。 |
15  | 順天五年,命翊聖王討蠻將杜長惠於金華步,克之,斬首萬計,俘獲士馬不可勝數。 |
16  | 籬州獻麒麟。 |
17  | 改應天府為南京。 |
18  | 真臘來貢。 |
19  | 順天七年,大熟,禾三十結直錢七十文,賜境內三年租。起天光、天德二寺及塑四天帝像。 |
20  | 地震。 |
21  | 望諸名山。 |
22  | 度京師人千餘為僧道。 |
23  | 順天八年,乾元殿震。 |
24  | 宋真宗封王為南平王。 |
25  | 順天九年,使阮清道如宋,求三藏經,得之。 |
26  | 順天十一年,命王子討占城,克之。 |
27  | 初,乾元殿震,視朝於東殿,今又震,視朝於西殿。 |
28  | 順天十二年,春二月戊子,以王誕日為天成節。築萬歲南山於廣福門外,多作飛禽走獸之狀,羅列其上。 |
29  | 順天十三年,命翊聖王伐大光歷。 |
30  | 順天十四年,改湖陽鎮為永安州。 |
31  | 順天十五年,命太子伐峰輪州,開國伐都金州,築昇龍城。 |
32  | 順天十六年,僧萬行化身。 |
33  | 真臘來貢。 |
34  | 詔立番寨於驩州南界。 |
35  | 順天十七年,命太子討演州。 |
36  | 遣使如宋。 |
37  | 順天十八年,命太子討七源州,東征王討文州。 |
38  | 順天十九年,春二月,王不豫。三月戊戌,薨於龍安殿。壽五十六,廟號太祖,葬天德府壽陵,在位二十二年,改元者一。 |
39  | 太宗 |
40  | 諱德政,名佛瑪,太祖長子也,母黎氏。太祖即位,封開天大王,又立為太子。順天十一年,奉命平諸蠻賊,有功。太祖薨,群臣奉遺詔,詣龍德宮,請即位。時翊聖、武德諸王皆伏兵於廣福門外,欲襲王。王自祥符門入,至乾元殿,三府兵攻益急,王命阮仁義擊之,三府兵敗,武德王為黎奉曉所殺。是日王即位於柩前,大赦改元,以順天十九年為天成元年。上尊號曰開天統運尊道貴德聖文廣武崇仁上善政理民安神符龍現體元御極億歲功髙應真寳歷通元至奧興隆大定聰明慈孝皇帝。 |
41  | 初,王生於長安府,府中民家牛無數自換其角。占者曰:丑生人為天子。言訖不見,至是王以丑年生。 |
42  | 開國王據長安府以叛,王親征之,開國王降,詔免其罪。 |
43  | 五月,神人現跡於萬歲寺。以梁任文為太師,呉尚丁為太傅,陶處忠為太保,阮道紀為樞密,阮徹為左參知政事,廖嘉真中書侍郎,矯蓬為右參知政事,何逺為諫議大夫,歸文雷為左腹心,阮仁義為右腹心。置殿前禁軍十衛,一曰廣聖,二曰廣武,三曰御龍,四曰捧日,五曰澄海,每衛各分左右。 |
44  | 六月,以王誕日為天聖節,築萬歲山於龍墀。有五峰,中峰立長壽仙幀,左右皆有。白鶴山上為飛仙鳥獸之狀,山腰又有神龍蟠繞。開植旌旗懸金璧,使伶兒在巖中弄笛吹笙,歌舞為樂。 |
45  | 天成二年,以諒州牧申紹泰尚平陽公主。愛州但乃甲叛,王親討擒之。 |
46  | 神人現跡於天勝寺 |
47  | 龍現於乾元殿基,王曰:「其殿已圮,惟基獨存,今龍現之意其龍勝之地乎?」乃増廣其規模而重修之,改名曰天安殿,殿左起宣德殿,右起延福殿,前曰龍墀,東置文明殿,西置廣武殿,墀之左右對立鐘樓,以登聞寃獄之事,前安奉天殿,上建正陽樓,為掌漏刻之處,後起長春殿,上建龍閣,其外築城曰龍城。 |
48  | 秋八月,驩州獻麒麟二。 |
49  | 冬十月,萬歲寺前雨白米成堆。 |
50  | 天成三年,起天慶殿,後架鳳凰樓 |
51  | 冬十月,王幸烏路省斂。命大僚班黎偓佺使於宋。 |
52  | 大熟。 |
53  | 天成四年驩州叛,王討平之。 |
54  | 造寺觀凡一百五十處。 |
55  | 天成五年,釋迦寺優曇樹開花。 |
56  | 四月,王幸杜洞江,耕籍是田。獻九穗禾,詔改其田曰應天。 |
57  | 天成六年春,定源州叛,王討平之。 |
58  | 九月,彘源州叛,王討之 |
59  | 天成七年,四月,改元通瑞元年。詔群臣奏事於王者稱王曰朝廷。 |
60  | 秋九月,幸仙逰山重先寺。詔起重興殿。 |
61  | 古州法雲寺僧上言:寺中放光數道,隨光掘之,得石函一,函內有銀函,銀函內有金函,金函內有瑠璃瓶,瓶中有舍利。 |
62  | 通瑞二年,天慶殿前生芝草。封王子日中為承幹王。 |
63  | 起造西市及長廊,建太和橋於蘇歷江。 |
64  | 愛州叛,王親征,克之。王在愛州行宮宴群臣,密指定勝將阮慶曰:「此必反矣!」左右問其故,曰:「此人瞻視異常,動止失節,見我有慚色,是故知之。」其年慶果反。 |
65  | 通瑞三年,春三月,以峰州牧黎順宗尚慶城公主。 |
66  | 四月,置驩州行宮。 |
67  | 都金常新平原等州叛。 |
68  | 通瑞四年,以開皇王為元帥,討都金等州,克之。烏路桑園中古佛湧。 |
69  | 設競渡禮。 |
70  | 大水 |
71  | 通瑞五年幸布海口,耕籍田。 |
72  | 秋八月,王御含光殿觀競渡。九月,神人現跡於天勝寺。 |
73  | 宋仁宗封王為南平王。占城王子地婆刺等來朝。 |
74  | 通瑞六年,春正月,廣源州首領儂存福叛,稱昭聖皇帝,封長子智聰為南衙王,改其州曰長其國。王親討之。師渡冷浮津,白魚入王舟。至廣源州,存福焚其部落而遁。縱兵追之,獲存福。其子智髙脫身而走,執存福歸京斬之。 |
75  | 夏五月,廣源州獻生金一塊,重一百十二兩。 |
76  | 六月,改元為乾符有道元年。 |
77  | 冬十二月,真臘國來貢。 |
78  | 遣使於宋。 |
79  | 乾符有道二年,春正月朔,日有食之。 |
80  | 乾符有道三年,夏五月,定宮女階品。 |
81  | 六月,殿前指揮使丁祿馮律等謀叛,事覺伏誅。 |
82  | 冬十一月,以明威侯知乂安州。儂智髙與其母阿儂自雷火洞復據儻猶州,改其州曰大□國。王命討之,生擒智髙。王憐存福既被誅,因原其罪,畀以廣源、雷火、平婆、思浪等州。 |
83  | 乾符有道四年,春三月,王幸茄覽海口,耕籍田。 |
84  | 地震。 |
85  | 交州叛,冬十月,改元明道元年。 |
86  | 詔中書省刪定律書。 |
87  | 十一月,詔諸路各置亭候,以便四方之觀認。凡老弱及有大功已上犯罪者得贖銅。 |
88  | 鑄明道錢。 |
89  | 梁茂材使於宋。 |
90  | 明道二年,春四月,愛州叛。 |
91  | 五月,以開皇王為都統大元帥,討愛州。奉干王為都統元帥,討文州。文州平。 |
92  | 夏四月,王幸武寧州松山寺,見其頹殿中有柱石欹壓,上慨然有重修之意,石柱忽然復正,因命儒臣作賦以紀其異。 |
93  | 秋九月,使魏徵如廣源州,賜智髙郡王印,仍拜太保。 |
94  | 詔造艦數百艘,皆作龍鳳魚蛇虎鸚鵡之形。 |
95  | 冬十月,長春殿御盾自動。 |
96  | 眀道三年,二月,御盾復動。 |
97  | 癸卯,親征占城。以開皇王為留守。甲申,發自京師,乙巳,次大惡海口。時波濤帖息,大軍利渉,自大安至姑山,紫雲捧日,至碯灣有片雲覆王舟,隨其行止。至思眀海口,白魚入舟王。聞占城王先列象陣於五滿江以待官軍,遂詔軍士舍舟登陸,王乃部分士卒建旗鳴鼓欲擊之。賊見兵威甚盛,遂先潰。王追斬三首,郭嘉懿斬其王仁斗以獻。獲象三十頭,生擒五千人,餘為亂兵所殺者無數。王為惻然,下詔有殺占城人者斬。 |
98  | 秋七月,大軍入佛誓城,俘其宮女妻妾。八月班師,至長安府,黃龍見於王舟。九月,王至自占城。 |
99  | 冬十月,改元天感聖武元年,大熟 |
100  | 十二月,置懐逺驛於嘉林,以館四方客使。 |
101  | 太保儂智髙來朝 |
102  | 天感聖武二年,春三月,立大內碑。 |
103  | 夏五月,造太平車,以黃金為飾。 |
104  | 天感聖武三年,夏五月,起銀漢宮於後苑,以居占城宮人。 |
105  | 天感聖武四年,置望國鎮及歸德、保康、宣化、清平、永通、感化、安民七驛,各立碑侯,以為蠻夷歇宿之處。占城來貢,詔流其使於真登州,以其王雍尼不恭故也。 |
106  | 天感聖武五年,儂智髙以勿惡洞叛。命武威侯及太尉郭盛謚討之。交戰之日,天地晦冥,俄而轟雷震於洞中,其酋長支體磔裂,舉洞驚駭,遂降。 |
107  | 三月,立社壇於長廣門外,以為四時祈穀之處。 |
108  | 秋九月,開瓊林、勝景、春光三園。 |
109  | 冬十二月,詔定打春牛法。 |
110  | 范去了謀反,事覺,剮其肉於東西市。 |
111  | 天感聖武六年,春三月,改元崇興大寳元年。秋八月,鑿御溝於鳳城外,又開金鳴萬歲池。初鑿池時,中鏗然有聲,掘之,得黃金一塊,重五十兩,因以名。又築石山三峰於池上,建舞鳳橋。 |
112  | 崇興大寳二年,置決旱、大發、文湘洞於宋境西平州界。 |
113  | 儂智髙據宋界安德州勿陽洞,以其洞為南天國,改元景瑞。愛州五縣江龍池甲叛。 |
114  | 崇興大寳三年,開瑞清沼、應明池於勝景園。 |
115  | 置內外隨龍軍。命左驍衛將軍陳稔將五縣人鑿個澟港 |
116  | 崇興大寳四年,智髙請附於宋,宋不納,乃寇於宋。 |
117  | 五月,智髙攻破宋橫山寨,遂陷邕州。以其州為大南國,自稱仁惠皇帝。 |
118  | 崇興大寳五年,宋伐智髙,使梁珠來乞師,詔以殿前指揮使武珥為招討使以援之。是月,宋狄青敗智髙於歸仁。智髙奔大但國。三月,鑄鐘置龍墀,令民之有寃抑不達者,聴撞其鐘以聞。 |
119  | 宋石鑑從特磨道襲智髙母阿儂。阿儂年已六十餘矣。大但人函智髙首獻於宋,斬阿儂於都市。由是諸儂遂滅。 |
120  | 崇興大寳六年,九月戊寅,王不豫。冬十月,辛夘,薨於長春殿。壽五十四,在位二十六年。葬天德府壽陵。 |
121  | 聖宗 |
122  | 諱日尊,太宗第三子也。母梅氏。太宗夢月入后懐,因有娠。以順天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生於龍德宮。天成元年,立為太子。及長,通經傳,曉音律,尤長於武略。太宗命征伐,所向皆克。太宗薨,奉遺詔即位於柩前。十月改元,以崇興大寳六年為龍瑞太平元年。尊母梅氏曰靈感太后。上尊號曰法天應運崇仁至德英文睿武慶感龍祥孝道聖神皇帝。 |
123  | 詔焚網羅獄具 |
124  | 出翠華宮女 |
125  | 賜東宮文武臣僚爵各有差。以裴嘉祐為文明殿大學士,范羿為左威衛,陳改為右威衛,劉慶為左清道,王行為右清道。改神衛匡聖都為拱聖廣德都,為忠武廣武都,為昭武及増置左右龍翼都,各一百人。 |
126  | 丙午,葬太宗。立后八人,以阮道成為太師,郭擎日為太尉。 |
127  | 建永壽殿 |
128  | 龍瑞太平二年,修大內諸殿。 |
129  | 癸丑,以王生日為幹興節。 |
130  | 占城來貢 |
131  | 秋八月,王御水晶殿,觀競渡。 |
132  | 冬十月,大寒。王謂左右曰:我居深宮之中,御獸炭,襲狐裘,冷氣猶且如是;況囹圄之中,縲紲之苦,曲直未分,腹之不充,形之不蓋,一為寒風所逼,豈不死於無辜?我甚憫之。其令有司發府庫衾席賜之。仍日給二飯。賜天下今年稅錢之半,造東林寺及東究山靜慮寺。 |
133  | 宋仁宗封王為郡王 |
134  | 遣使於宋 |
135  | 龍瑞太平三年,設羅漢會於天安殿 |
136  | 秋八月,真臘來貢。造崇慶報天寺,發府銅一萬二千斤,鑄鐘留於其寺,王為親製銘文。 |
137  | 冬十月,己酉,下勸農詔。 |
138  | 改大首領為刺史 |
139  | 龍瑞太平四年,春三月,起大勝資天寳塔於崇慶報天寺。髙數十丈,其制為三十層。 |
140  | 夏四月,王使員外郎梅元清以麒麟二遺於宋。 |
141  | 甲午,黃龍自瓊林園見於長春殿前。安州道叛。 |
142  | 冬十月,王幸道大旁海口,黃龍見於金鳳舟,因改為祥龍。 |
143  | 十二月,起天福、天壽二寺,以黃金鑄梵王帝釋像以安置。 |
144  | 占城來貢 |
145  | 龍瑞太平五年,起壺天八角殿於金鳴池。 |
146  | 三月,闢祥符門,起樓其上。 |
147  | 夏五月,黃龍自龍徳宮見於永壽殿。 |
148  | 六月,起靈光殿,左立建禮殿,右立崇儀殿,殿前構獨柱六角蓮花鐘樓。 |
149  | 秋九月,王幸波路海口,因幸塗巧築塔處。 |
150  | 龍瑞太平六年,春三月,王搜於諒州南平江,因幸駙馬申景元第,造崇嚴報徳寺於武寧州。 |
151  | 夏六月,黃龍見於永壽殿。 |
152  | 癸未,改元,以龍瑞太平六年為彰聖嘉慶元年。 |
153  | 秋八月,丁丑,御水晶殿,視賜群臣戴襆頭著靴自此始。 |
154  | 丙戌,黃龍見於長春殿。賜塗山塔號曰祥龍塔。選京師諸色人男為黃男。 |
155  | 造延興土恒門 |
156  | 占城來貢 |
157  | 彰聖嘉慶二年,禁御船火、拱聖火、隨龍火及內庖人出入御階,不得與在內小祗侯相語,及通信物往來,違者死罪,遇赦不原。 |
158  | 二月,壬申,王幸西源州,捕象獲白象三。 |
159  | 夏六月,諒州牧申紹泰以兵入宋界西平州如嶅縣,捕本州島逃亡人,虜其指使楊侶才及男女牛馬不可勝數。宋遣吏部侍郎餘靖赴邕州議其事,王命裴嘉祐等赴邕會議。靖厚賂嘉祐及附書乞還侶才,王不省。 |
160  | 秋八月,王幸交海口,黃龍見於延春舶,因改交海曰天符海口。 |
161  | 王親翻占城樂曲及節鼔音,使樂工歌之。 |
162  | 冬十月,造行宮於窯潭以觀魚。 |
163  | 占城來貢 |
164  | 渭龍州獻白象 |
165  | 彰聖嘉慶三年,羅順州獻白象。 |
166  | 沙蕩洞叛,王親征克之。 |
167  | 愛州五縣江叛。 |
168  | 祈嗣於芭山,黃龍見於壇內。 |
169  | 彰聖嘉慶四年,嘉林郡進六眸三足龜。 |
170  | 秋九月,使人採金於武健洞,採銀於下連縣。 |
171  | 彰聖嘉慶五年,夏六月,起洞仙宮於大內之東。 |
172  | 獻白龜,王命起寺於芭山以為祈嗣之處,獲其珠以獻。 |
173  | 冬十二月,起銀河門。 |
174  | 朝賀日,指使唱聖躬萬福,軍士應聲唱喏。 |
175  | 占城來貢 |
176  | 彰聖嘉慶六年,春二月,日有重光。 |
177  | 夏五月,造布海口行宮。 |
178  | 冬十月,麻沙洞叛,王討克之。黃龍見於清瀾舶。 |
179  | 宋英宗加王同平章事。 |
180  | 彰聖嘉慶七年,春二月,觀魚於扶龍潭。 |
181  | 丙午,幸布海行宮,耕籍田。 |
182  | 夏六月,王御天慶殿聽訟。時王女洞仙宮主侍側,王顧公主謂獄吏曰:「吾之愛吾子,亦猶天下父母之愛其子也。百姓無知,自冐典憲,吾甚憫焉。應自今罪無輕重一從寛宥。」 |
183  | 秋七月,忙貫州叛,王討降之。 |
184  | 八月,開上林園。丙辰,黃龍自大眀殿見於會元殿,又見於布海行宮。癸未,幸究瀾行宮,號其宮曰景興,窯潭行宮曰玩春宮。 |
185  | 冬十二月,黃龍見於曜靈殿,又見於逰蟾閣,猗蘭元妃所居。 |
186  | 占城來貢白犀一 |
187  | 彰聖嘉慶八年,春二月,改元為龍彰天嗣元年。 |
188  | 三月,黃龍見於太子宮中。 |
189  | 甲申,都曹陶池獻白雀。 |
190  | 九月,蠲檳榔稅。 |
191  | 甲子,王使郎將郭滿築塔於仙逰山。 |
192  | 冬十一月,幸啟瑞行宮省斂。 |
193  | 平陽公主男申道元尚天成公主。 |
194  | 龍彰天嗣二年,以贠外郎魏仲和、鄧世資為都護士師,書家十人為按獄吏。賜仲和、世資每月俸錢各五十貫、禾各二百結并鹽魚等。書家各二十貫禾一百結,以止其受賂之心。 |
195  | 夏六月,辛亥,黃龍見於位仁行宮。 |
196  | 辛卯,王幸位仁省斂及觀競渡。 |
197  | 天貺寳象元年,春正月,真登州獻白象二,几郎州獻白象一。 |
198  | 黃龍見於曜靈殿 |
199  | 二月,都臘縣獻白象及白雀。 |
200  | 黃龍見於啟瑞行宮, |
201  | 夏五月,又見於會仙殿。 |
202  | 修戰艦。 |
203  | 秋八月,龍舟無故自動,離本處三尺。 |
204  | 九月,黃龍見於永春、清瀾二舶。 |
205  | 宋神宗封王為南平王,加開府儀同三司。 |
206  | 遣使如宋 |
207  | 神武元年,春二月,戊戌,詔親征占城國。 |
208  | 丁未,盟於龍墀。庚寅,發駕。丁巳,至乂安州,黃龍見於金鳳舟。庚申,次南界海口,黃龍又見於金鳳州。 |
209  | 乙丑,使大僚班黃揵等攻日麗海口,克之。 |
210  | 己巳,度大長沙。庚午,次思容海口。 |
211  | 三月,癸酉夜,龍見於景勝舶。丙午,次尸唎皮奈海口,有二鳥並飛隨王舟,如導從之狀。大軍前進,次須毛江岸,見其將布皮陀囉等陳於江岸。官軍縱擊斬布皮陀羅,占城死者不勝數,其主第矩聞軍敗,乃攜妻子夜遁。是夜,引軍傅佛誓城至同羅津,佛誓人降。 |
212  | 夏五月,元帥阮常傑俘獲第矩於真臘界。 |
213  | 夏五月,王宴群臣於占城王殿,又親舞盾擊球於其階。 |
214  | 王命徧數佛誓城內外人家,凡二千五百六十餘區,並焚之。是月班師。癸巳,次思眀海口,是夜,黃龍見於御舶。 |
215  | 六月,己巳,渡海,黃龍見於金鳳舟。 |
216  | 戊申,渡布政海口。大小磊磊山龍舟觸石而破。 |
217  | 辛酉,王至自占城,次朝東津。詔有司肅軍容盛陳儀衛。上御寳車,群臣皆騎馬導引。占城王第矩戴麻骨冠,著白氎衣,以絹繫腰。令興武都五人牽之,繫其黨屬以從。 |
218  | 秋七月,奏捷於太廟。 |
219  | 丙辰,黃龍見於寳車。冬十一月,丁丑,赤羽夾日。 |
220  | 真臘來貢 |
221  | 神武二年,夏三月,造紫宸殿。 |
222  | 五月,黃龍見於長春宮龍光殿。 |
223  | 秋七月,乙卯,黃龍見於位仁宮。 |
224  | 九月,造東南二天王寺。 |
225  | 神武三年,春正月,御書佛字,長丈有六。 |
226  | 自春至夏不雨 |
227  | 定贖杖刑銅數 |
228  | 冬十二月,王不豫,詔有司誤入官職都左右廂者杖八十。 |
229  | 神武四年,春正月,庚寅,王疾亟,薨於會仙殿,壽五十。廟號聖宗。在位十九年,改元者五,葬天徳府壽陵。 |
230  | 仁宗 |
231  | 諱乾徳,聖宗長子也。母猗蘭元妃黎氏,以龍彰天嗣元年正月生王於洞仙宮,即日立為太子。王為人,日角龍顏,手垂過膝,尤通音律,凡樂工所習歌曲,皆王所親製。以神武四年春正月即位於柩前。尊母猗蘭元妃為太妃,上尊號曰憲天體道聖文神武崇仁懿義純誠眀孝皇帝,以上陽太后同聽政。 |
232  | 夏四月八日行浴佛禮。王御天安殿視朝。是日,以大僚阮常傑為檢校太尉,阮日成為兵部侍郎,以下各有差。 |
233  | 赦都護府囚。諒州牧楊景通獻白鹿,群臣上表稱賀,拜楊景通為太保。 |
234  | 真臘來貢 |
235  | 秋七月,黃龍見於永壽殿。 |
236  | 葬聖宗 |
237  | 群臣上中元節賀表 |
238  | 王幸窯潭行宮 |
239  | 蠲占城白氎賦 |
240  | 迎法雲佛赴京師祈晴 |
241  | 祀傘圓山 |
242  | 合使魏徵以年老致仕,詔賜几杖。詔遴選諸曾有投獻詩及僧官之識文字者,隸為書家,以補其職之缺。 |
243  | 徙捧日坊於南市。 |
244  | 王御天安殿,群臣上賀立表。造長廣門、太平門、上水河門、迎秋祠、歸仁驛凡五處。以王生日為壽天節。 |
245  | 立后二人。 |
246  | 二年,正月,改元曰太寧元年。尊太妃為太后。 |
247  | 靈仁太后性嫉妬,以嫡母而不得預政,因謂王曰:「老母劬勞,以有今日,及富貴而他人是居,將置老母於何地乎?」王雖沖幼,頗知非上陽太后子,乃幽上陽太后及其侍女七十二人於上陽宮,逼令殉聖宗葬。 |
248  | 占城國來貢 |
249  | 秋七月,黃龍現於逰蟾閣。 |
250  | 八月,峰州獻白鹿。 |
251  | 宋神宗封王為郡王 |
252  | 太寧二年,拱聖都火頭江曳家火,延燒大興門。 |
253  | 夏四月,重修大興門。黃龍見。 |
254  | 白雀效質於禁庭 |
255  | 秋九月,黃龍見。 |
256  | 宋王安石秉政,有獻言者謂我國已為占城所破,餘眾不滿萬人,可計日以取。於是以沈起、劉羿知桂州。起、羿乃集溪洞土丁為保甲,又於海濵造舟艦教水戰,禁州縣不與我邊貿易。王知之,乃先發諸道兵十萬人,分為二道,使阮常傑領水軍出永安,攻欽、亷;宗亶領陸軍出永平,攻邕州。我師所向無前。常傑攻陷欽、廉二州,復與宗亶會圍邕。宋廣西監張守節率兵救之,至崑崙關,常傑迎戰,大破之,斬守節。知州蘇緘以城固守。我為飛梯以臨城,彼施以火炬,飛梯不能近;又以毒矢射之,城上人馬死者相枕。彼以神臂弓發,我之象軍多有殪者。城髙而堅,攻之四十餘日不能下。獲宋人,教以土囊傅城而登。常傑從之,城遂陷。蘇緘奔還州廨,先殺其家屬三十六人,後乃縱火自焚。軍士求緘不得,乃盡殺吏民五萬餘人。是役也,所殺獲邕、欽、廉三州人無慮十萬。 |
257  | 太寧三年,春正月,奏捷。 |
258  | 占城來貢 |
259  | 太寧四年,春三月,王觀扞水城,黃龍見於王舟。 |
260  | 青龜負圖以見 |
261  | 秋七月,宋以廣南宣撫使郭逵趙髙為招討使,總九將軍來伐我國。王命阮常傑領水軍拒之。昭文、宏真二侯皆溺死如月江,兩軍相持月餘。常傑知宋軍力困,夜渡江襲擊,大破之。宋兵死者十五六。遂退取廣源州。 |
262  | 冬十月,改元為英武昭勝元年。 |
263  | 十二月,以內給事黎文盛為兵部侍郎。 |
264  | 英武昭勝二年,夏五月,設仁王會於天安殿。 |
265  | 秋九月,築隄於如月江,長六萬七千三百八十步。 |
266  | 冬十月,幸苻仁省斂,遂幸龍水海口,龍見於王舟。 |
267  | 占城來貢 |
268  | 英武昭勝二年,閏正月,修大羅城。 |
269  | 二月朔,詔罷秋筵宴禮。 |
270  | 使員外郎陶宗元領馴象五,遺於宋,請還廣源、蘇茂等州。宋人徵還所掠三州民兵。 |
271  | 大水入城內 |
272  | 英武昭勝四年,諒州獻白象。 |
273  | 雨雹 |
274  | 五月,大熟 |
275  | 天成公主獻六眸三足龜 |
276  | 冬十月,黃龍自常春園見於其宮。 |
277  | 英武昭勝五年,春三月,王幸窮江觀魚。 |
278  | 夏四月,己亥,神龜負閣。五月,唐人林瓊獻紫芝。 |
279  | 秋八月,甘露降。 |
280  | 王御靈光殿觀競渡。閏月,設秋筵宴禮。 |
281  | 王幸苻仁省斂 |
282  | 英武昭勝六年,冬十一月,日有重光。 |
283  | 占城來貢 |
284  | 王還三州人丁於宋,宋亦以廣源等州還於我。使員外郎梁用律如宋,請大藏經。 |
285  | 英武昭勝七年,春二月,降欽聖公主於渭龍州牧何羿慶。 |
286  | 冬十二月,祇侯宏阮波斯謀反,伏誅。 |
287  | 占城來貢 |
288  | 英武昭勝八年,春二月,王御天慶殿,閱定京城黃男為三等。三月,選美女為萬延宮女。 |
289  | 夏五月,黃龍飛自紫宸殿,見於會仙殿。 |
290  | 五月,造洞仁宮。 |
291  | 六月,御車火。 |
292  | 秋九月,麻沙洞叛。 |
293  | 冬十月,親討,克之。觀競渡。 |
294  | 占城來貢 |
295  | 英武昭勝九年,夏六月,使兵部郎中黎文盛如永平寨,議疆界事。宋以文盛為龍圖閣待制。 |
296  | 冬十一月,詔國中造瓦屋 |
297  | 占城來貢 |
298  | 英武昭勝十年,春二月,丁亥,改元廣祐元年。 |
299  | 秋八月,以黎文盛為太師。 |
300  | 占城來貢 |
301  | 廣祐二年,春正月,阮逺獻六眸龜,胷有圖書。 |
302  | 二月,真臘來貢,有婆羅門二人。 |
303  | 冬十一月,起大覽山寺。 |
304  | 競渡 |
305  | 占城來貢 |
306  | 廣祐三年,夏五月,起造秘書閣。 |
307  | 冬十月,幸覽山,夜宴群臣於山上。王製覽山、夜宴詩二首留題。 |
308  | 宋哲宗加王同平章事。 |
309  | 占城來貢 |
310  | 廣祐四年,秋九月,戊申,置十大書家。 |
311  | 冬十月,築覽山塔。 |
312  | 十二月,景靈宮成。 |
313  | 占城來貢 |
314  | 廣祐五年,二月,造冷涇徑。 |
315  | 宋兵入石犀州。 |
316  | 占城來貢 |
317  | 廣祐六年,春二月,合歡宮成。 |
318  | 宋哲宗封王為南平王。遣使如宋。 |
319  | 廣祐七年,春二月,王幸諒州,觀捕象。 |
320  | 見官黎全義獻五色龜,黎文盛獻白象一。 |
321  | 占城來貢 |
322  | 競渡 |
323  | 廣祐八年,夏五月,造啟瑞行宮。 |
324  | 大熟 |
325  | 十二月,改元會豐元年。 |
326  | 會豐二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
327  | 優曇樹開花 |
328  | 會豐三年,秋九月,覽山寺成,賜名景隆同慶寺,王書篆額。占城來貢。 |
329  | 遣員外郎阮利用如宋 |
330  | 會豐四年,夏五月,詔諸侯子入朝。 |
331  | 六月,聖極后薨。 |
332  | 真臘、占城來貢 |
333  | 會豐五年,冬十一月,王觀魚於窑潭。時王御小舟,侍衛甚少。太師黎文盛久蓄姦謀,因以幻術起大煙霧,潭中晝冥。俄而王聞櫓聲稍近,意其有變,以戈摐之,煙霧隨戈而斂,見文盛舟已迫,果有篡具。使人擒之。詔流文盛於梁江頭。初,文盛家有大理奴,善為幻術,文盛師事之,至是乃反。 |
334  | 會豐六年,秋八月,白日星見。 |
335  | 赦都護府囚人 |
336  | 冬十一月,禁百姓造瓦屋大舟。 |
337  | 占城來貢 |
338  | 競渡 |
339  | 會豐七年,秋八月,地震。 |
340  | 彗見 |
341  | 起陸地鰲山,設競渡禮。九月,造崇淵殿於芳蓮池,左置暉陽殿、來鳳亭,右立映蟾殿、遏雲亭,前起長鳴樓,後跨玩花橋。 |
342  | 遣贠外郎阮文信如宋,乞三藏經。 |
343  | 占城來貢 |
344  | 會豐八年,捧日都獻六眸龜。 |
345  | 秋九月,起安老山寺。 |
346  | 冬十月,禁京城婦女不得效宮妝。 |
347  | 占城來貢 |
348  | 會豐九年,夏四月,造仙逰山永福寺。 |
349  | 秋七月,以矯文思為上林國士師。 |
350  | 十二月,大疫。 |
351  | 龍符元化元年,春正月,改元。 |
352  | 二月,王觀魚於窮江,遂幸應豐省耕。 |
353  | 夏六月,王幸苻仁省種。 |
354  | 秋七月,賜百官秋衣,設宴禮。 |
355  | 造開元觀 |
356  | 九月,王觀魚於窮江,黃龍見於翔龍舸。 |
357  | 冬十一月,慶雲見。王御象柵,觀捕象。黃龍見。 |
358  | 十二月,改驩州為乂安府。造起延祐寺。 |
359  | 龍符元化二年,春二月,王幸應豐行宮省耕。 |
360  | 冬十二月,立春,瑞雪降。 |
361  | 造開元、太陽、北帝三觀 |
362  | 造瑞雲車 |
363  | 大水 |
364  | 占城來貢 |
365  | 遣員外杜英厚使於宋 |
366  | 龍符元化三年,春正月,詔京城內外皆築堤捍水。 |
367  | 二月,太后發府錢,贖諸貧家女之典命者,嫁與鰥夫。 |
368  | 秋八月,置龍翔都。 |
369  | 冬十月,元鹿來。 |
370  | 競渡 |
371  | 龍符元化四年,春三月,閱左右興武勇健兵為玉階都,御龍兵為興聖廣武都,百姓之大族者為武勝兵,改田兒為鐡林兵。 |
372  | 秋九月,朔延成侯以笏擊忠義侯於天安殿。 |
373  | 占城來貢 |
374  | 競渡 |
375  | 龍符元化五年,春正月,菖蒲生花。 |
376  | 二月,祠髙禖。 |
377  | 夏六月,太尉阮常傑卒。 |
378  | 秋九月,築延祐寺白瓷塔二,築覽山石塔三。 |
379  | 冬十月,東梁州湧生金。 |
380  | 十一月朔,日食過半。 |
381  | 占城來貢 |
382  | 大疫 |
383  | 龍符元化六年,春三月,王幸塗山。 |
384  | 夏五月,彗星見。 |
385  | 秋七月,造銀羅城。 |
386  | 十一月,王將有事於宋,造永隆二腹舶及造戰船。 |
387  | 員外郎魏文相使於宋 |
388  | 占城來貢 |
389  | 天成公主獻白象二 |
390  | 龍符元化七年,夏六月,王幸章山,黃龍見。 |
391  | 冬十月,地震。 |
392  | 十二月,造都護府。 |
393  | 龍符元化八年,春正月,築章山塔。 |
394  | 築堤於機舍港 |
395  | 昭聖后薨 |
396  | 占城來貢 |
397  | 龍符元化九年,夏四月,王聽逆黨蘇厚、杞崇訟,厚、崇皆上木馬。 |
398  | 冬十二月,造洞靈臺。 |
399  | 會祥大慶元年,春正月,設廣昭燈會於大興門外。 |
400  | 三月,婦人黃氏獻鳳雛毛羽具五色九苞。是月,參政徐文通獻白虎。 |
401  | 白馬生距。檳榔一本生十二株。 |
402  | 獻白雀 |
403  | 秋八月,占城國獻異象,所居有神光見。遣員外郎陶彥使宋。 |
404  | 會祥大慶二年,夏四月,清化府獻檳榔,一本生九株。 |
405  | 獻白龜 |
406  | 白雀至禁庭 |
407  | 日重輪 |
408  | 大熟 |
409  | 留守張延福獻白雀 |
410  | 冬十一月,日重輪。 |
411  | 占城來貢 |
412  | 會祥大慶三年,春正月,甘露降。 |
413  | 二月,清化人言:海邊有異兒,年方三歲,解言語,自稱皇帝的子,號曰覺皇,凡王所動止無不先知。王命中使往問之,所言皆驗。乃迎以歸,居於報天寺王,以其靈異,愛之愈隆。時王無嗣,慾立為太子,群臣不可,乃止。遂設齋會於禁中,欲令覺皇投入為已子。有佛跡山僧徐路道行者,聞之而不恱,乃使其姊徐氏赴會,宻以數珠結印授之,曰:「至會所,則揷在簷端,勿令人知見。」徐氏如其言。覺皇忽嬰熱病,遂語人曰:「所見徧滿國界皆有鐡網羅罩,無路得入託宮中。」王命大索,乃獲徐氏所藏數珠。遂收路繫於興聖廊,欲置於大辟。崇賢侯入朝,路哀呌曰:「願賢侯拯救貧僧,幸得脫,則入為侯子以報其徳。」侯許諾,入見王,百般營救,謂:「覺皇實有神力,而為路所詛解,是路勝於覺皇明矣。臣謂莫若賜路之託生也。」王原之。覺皇疾亟,囑曰:「我死後,宜造浮圖於仙逰山而葬之。」 |
414  | 夏四月,獻芝草、優曇花及白鴉。 |
415  | 秋九月,黃龍見於永光殿。 |
416  | 冬十月,黑龍見於宮中。 |
417  | 會祥大慶四年,秋八月,黃龍見於大明殿。 |
418  | 獻白鹿 |
419  | 會祥大慶五年,春正月,瑞雪降。 |
420  | 三月,黃龍見於章山塔,繞三匝。獻白雀、六眸龜。 |
421  | 冬十月,以內常侍黎伯玉為大理寺,造勝嚴寺,置善法堂,四面建千佛樓,安千佛寳相。 |
422  | 競渡 |
423  | 員外郎陶信厚齎象十頭使於宋。 |
424  | 會祥大慶六年,春二月,進茄花結三果。 |
425  | 三月,起類卿崇福寺成。 |
426  | 夏六月,日重輪。 |
427  | 秋七月,獻金龜。 |
428  | 會祥大慶七年,春正月,設廣照燈於大興門外。製木僧擊鐘。 |
429  | 夏四月,獻檳榔珠。 |
430  | 六月,僧道行化身(神宗生) |
431  | 冬十一月,獻三足六眸龜。 |
432  | 占城來貢 |
433  | 競渡 |
434  | 會祥大慶八年,春正月,獻白鹿元鹿。 |
435  | 三月,上幸章山,黃龍見。 |
436  | 夏四月,獻三足六眸龜,胷有善帝二字。 |
437  | 司農州獻赤馬生距。黃龍見於洞靈祈壽寳臺。 |
438  | 秋七月,猗蘭太后薨,謚曰符聖靈仁太后。 |
439  | 八月,葬靈仁太后(火葬太后,殉者三人),是夜龍見。 |
440  | 冬十一月,立崇賢侯子陽煥為太子。 |
441  | 會祥大慶九年,春二月,真臘、占城來貢。 |
442  | 冬十一月,甘露降。 |
443  | 禁家奴不得身上刺龍 |
444  | 員外郎阮伯慶齎象犀於宋 |
445  | 會祥大慶十年,冬十月,盟國人於龍墀。 |
446  | 下詔伐麻沙洞,軍出之日,黃龍隨舶而行。 |
447  | 成慶侯獻六眸龜,胷有玉字。 |
448  | 王擊麻沙洞,破之。 |
449  | 宋徽宗加王守司空 |
450  | 天符睿武元年,春正月,改元。 |
451  | 夏六月,獻白雀。 |
452  | 秋九月,黃龍見。 |
453  | 冬十月,構眾仙臺。 |
454  | 占城、真臘來貢 |
455  | 競渡 |
456  | 天符睿武二年,夏五月,大水至大興門。 |
457  | 秋七月,造仙逰山廣教寺。 |
458  | 競渡 |
459  | 天符睿武三年,春二月,隊山崇善延齡寳塔成。 |
460  | 秋八月,觀競渡。新製銀纓引於鹵簿。 |
461  | 贠外郎丁慶安使宋 |
462  | 天符睿武四年,春正月誕聖節,新製推輪舞亭。 |
463  | 秋八月,設秋筵宴禮。 |
464  | 冬十月,幸應豐行宮。造飛橋過波刺江。築通霄臺。 |
465  | 真臘來貢 |
466  | 大熟 |
467  | 天符睿武五年,冬十月,築鬱羅臺。 |
468  | 大旱,禱之,乃雨。 |
469  | 天符睿武六年,夏四月,瑞聖公主獻六眸龜,胸有國土安寧四字。 |
470  | 六月,王幸應豐,黃龍見於行宮。 |
471  | 冬十一月,黃龍見於洞靈宮。以內常侍牟都俞為中相。 |
472  | 天符睿武七年,春正月,禁春不得伐木。 |
473  | 二月,王御天安殿,觀諸王侯蹴球於龍墀。 |
474  | 夏五月,黃龍見於永光殿。 |
475  | 秋八月,神龜見,中有道定王閣延寧公主八字。 |
476  | 冬十一月,使令書家嚴常、徐延等使於宋。至桂州,見其經略司,謂常、延曰:今年京東湖南等處並已調發兵馬拒大金國,未審歸期在何日。此間鋪馬斷絕在在更少,請使領還禮物。大金元帥等以是年執宋徽欽二帝北歸,宋國大亂。 |
477  | 天符慶壽元年,冬十二月,王薨於永光殿。壽六十二。在位五十六年,廟號仁宗。改元者八,葬天徳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