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續纂淮關統志卷二建置

《續纂淮關統志卷二建置》[View] [Edit] [History]

1
續纂淮關統志 卷二建置
2
淮關統志卷之二建置
3
《周禮·天官·太宰》:「以九賦斂財賄」。「七曰關市之賦」。又「太府掌九賦之貳」,「關市之賦以待王之膳服」。《地官·司關》:「司財貨之出入」,「掌其治禁,與其征廛」。「國凶札,則無關門之徵」。凡於抑末之中,時寓寬恤之意,亦示以不得已也。范文正公曰:「與其取於民,莫若取於商,則徵商寧有病哉!」顧古法雖未盡湮,而今制則隨時異,乃志《建置》,而沿革系焉。
4
武帝元光元年,初算商賈。元狩四年,初算緡錢。
5
後周閔帝初,除市門稅。
6
隋文帝受禪,除入市之稅。
7
[孝]武大明八年,詔自東晉至陳,西有石頭津,東有方山津,各置津主一人,并十分稅一以入官。淮水北有大市百餘、小市十餘所,各置官司收稅。此條按時間順序應在「後周閔帝」條之前。
8
舊志云:淮北收稅始見於此。
9
唐高宗武后長安二年,鳳閣舍人崔融上議,請免關市之賦。
10
按:崔融疏議有所謂此津纔過,彼鋪又止,非惟國家稅錢,更遭司事者僦賂云云。蓋彼時商賈之稅,所以充國家之用者什一,而所以資奸人之侵漁者十常四五也。
11
德宗時,因戶部侍郎趙贊請,諸道津會置吏閱商賈錢,每緡稅二十,以贍常平。因屬軍用迫蹙,亦隨耗竭,不能備常平之積。
12
文宗開成二年,敕淮泗通津,向來京國自有率稅,頗聞怨讟。今依武寧軍節度張延賞奏停,其所置官司悉罷。
13
宋太祖建隆元年,詔所在不得苛留行旅、齎裝,非有貨幣當算者,毋得發篋搜索。又詔榜商稅則例於務門,毋得擅為增損。
14
太宗淳化二年,詔曰:關市之租,其來舊矣,用度所出,未遑削除。征算之條,當從寬例。宣令諸路轉運使,以部內州軍市征所算之名品,其參酌裁減以利細民。
15
真宗景德四年,詔京東、西、河北、陝西、江淮南民,以柴薪渡河者,勿稅。
16
仁宗時,詔常務稅課取一歲中數為額,外羨勿增,仍毋得抑配人戶,苛留商賈,求羨餘以希賞。
17
徽宗政和二年,宮觀寺院臣僚之家為商販者,令關津搜閱,如元豐法輸稅。
18
元太宗始立徵收稅課。
19
世祖至元七年,定三十分取一之制。二十二年,增商稅。二十六年,大增天下商稅。
20
邱文莊曰:《元史·食貨志》:其利最廣者,鹽法、茶法、商稅、市舶,四者又有額外課,凡三十二則,謂之額外者。歲課皆有額,而此課不在額中也。
21
22
宣德四年,令南京至北京沿河漷縣、臨清、濟寧、徐州、淮安、揚州、上新河客商輳集處,設立鈔關,收船料鈔。時廷臣以鈔法不行,奏徵天下官民客商船料鈔,差御史及戶部官監收正餘銀二萬二千七百餘兩。淮之鈔關疑立於是年。
23
正統六年,罷。
24
景泰元年,復。
25
成化元年,罷蘇州、淮、揚等處收船料鈔。七年復設。
26
八年,罷各處鈔關,差官令府委官監收船料鈔,至弘治五年止。
27
弘治六年,定例:專差南京戶部一員,一年更代,不許再委。
28
嘉靖九年,令各鈔關主事,凡遇差滿,須待接管官員交代,方許離任。
29
四十一年,奏准淮安等各關主事監收歲額定數外,務將餘饒悉入公帑。
30
隆慶二年,各處鈔關主事各鑄給關防,撰給敕書。所屬司局衙門等官,該關差滿,備開賢否送部,咨送吏部考察。
31
萬歷初年,仍宣德之舊例。
32
天啟三年、五年、七年,崇禎三年、八年、十二年,兩朝累加遼餉銀、新餉銀,代補鹽、桃二邑誤派遼餉銀,又新增餉銀、練餉銀諸名色不一,約加征銀五萬餘兩。
33
國朝
34
順治二年乙酉,照前明例設立鈔關,駐扎板閘,為戶部專司衙門,至差遣滿、漢官員督理。國初為制不一,詳載《榷使》之首。
35
順治三年,定照萬歷初年《會計錄》原額征銀之數,將天啟、崇禎遞加餉銀減半數目。詳載《令甲》。
36
順治八年,督關石特庫,於正額外,徵解溢額銀兩。九年,奉部札準以為例,嗣後有節省銅斤水腳銀兩。
37
景山興慶閣教習藝業處公費銀兩、幫助翰林院庶吉士銀兩、解抵光祿寺行戶拖欠銀兩各數目,詳載《令甲》。
38
康熙二十五年,因淮關額內辦銅不敷,遵奉部文,每年加額銀萬餘兩。
39
雍正年間,各關盡征盡解正額有定,盈餘無定。凡遇年歲豐稔,貨載絡繹,所收盈餘,間有浮於正額者。
40
乾隆十四年,奉上諭:關稅正額盈餘比較,總以雍正十三年徵收數目為例。
41
乾隆十九年,又經部議,以本年收數比較上年銀數,以別盈絀。
42
乾隆四十一年,復奉上諭:仍以雍正十三年數目為定例。
43
乾隆四十二年八月,欽奉諭旨:揚關、淮關、鳳陽關稅課,節年比較短絀,著以上三年數目比較。備載《令甲》。
44
常盈倉在清江浦,舊有《倉志》詳其事,今不可考。
45
三代封建,有貢無漕。秦時,鑿渠運漕,乃用漕之始。
46
魏司馬懿通河渠江淮以餉軍。石虎以輸挽勞,歲取百萬斛入中都,余聽民輸水次。
47
北魏經略江淮,自白馬津至陳郡,水次置倉凡八,隨便收儲,應濟漕用。
48
隋文置四倉,又募民能漕砥柱達陝倉者,免征戍四年。
49
唐開元十八年,裴耀卿曰:南人不習河險,雇師煩費,秋漲守候。若置河陰、太原、永豐等倉,使南舟不入河,河不入洛,水通則舟行,水淺則留倉以待。後三年行其策。
50
宋制:淮南輸泗州,江南輸真州,兩浙輸楚州,名轉搬倉。
51
52
永樂時,漕俱民運,乃置淮、徐、臨、通四倉,以便轉輸。常盈倉,即淮倉也。平江伯陳瑄建天字號倉百餘間,差戶部分司一員管理。
53
宣德二年,令軍民並運,酌遠近輸要倉。自淮運徐,自徐運德,自德入通州,號「支運」。五年,以周忱、陳瑄請,令江、浙、湖運至淮安或瓜州水次,加費耗,兌與衛軍代運,淮北兌與附近衛軍,亦如之,而淮、徐、臨、德四倉,歲收七十萬石。
54
成化七年,都御史滕昭請罷瓜、淮兌,令附近衛軍就本倉兌,加貼過江耗,視遠近以差,并淮、徐、臨、德民運亦行正兌。由是軍運直抵北、通,而四倉轉運之制遂罷。其時號「輕齎車」,在衛所支月糧出運給行糧。
55
嘉靖四十五年,水災,用匱,知府傅希摯建議,撫、按題准,以過壩雜糧比照瓜洲事例,每石征銀一釐,抵補稅糧之缺。
56
隆慶中,水災益甚,增廣前例,有腳抽、斛抽、濟漕三項,并前為四,名曰「四稅」。雜糧稅出自客商,腳抽、斛抽系腳、斛人腳價工銀,濟漕系抽牙用。
57
萬歷六年,御史方萬山建議裁去腳抽,雖名「四稅」,實三稅而已。
58
萬歷八年,撫、按以厘弊通商情由,將淮安府所屬本府徵收「四稅」題歸管倉部司。
59
國朝
60
順治十三年,總漕蔡士英題定,將本倉額征淮、揚、鳳、常四府屬麥折銀兩改為半折均平,將所存廒座堆貯半本小麥額,給廬、鳳、淮、揚四府各衛所官丁行糧之用。
61
康熙四年,將徐州廣運倉額征宿州、泗州本色小麥,改解淮倉,給發長淮、鳳陽、宿州、邳州四衛行糧之用。
62
康熙九年,將合肥、江都二縣本色鳳米,改解淮倉,將宿、泗二州本色小麥改解鳳倉。
63
舊志云:淮倉之設,原[仿]唐宋舊制,為轉運漕糧積貯之所。自漕用軍運,直達京、通,而此倉止貯行、月米麥給軍。管倉部司每年按額收給,例有考成。嗣準漕督帥奏淮安十里三關之議,將淮安倉歸並淮關,則淮府徵收所屬四稅、商稅並灰契小稅等項,俱為抽分,部差不另設管倉之員矣。
64
清江廠
65
明初,差工部分司一員駐扎清江浦,督造運船兼管閘座。設抽分廠,凡船料、梁頭、竹木、灰石等項,三十稅一,以為供造漕船之需。
66
國朝順治二年,改南京廠為江寧廠,直隸廠為江南廠。後將鳳陽、江南二廠歸併淮安船政同知,裁去揚州同知。
67
康熙九年,經漕督帥題准,清江廠歸併淮關,將江寧廠撥付江寧府管糧同知管造,淮安府同知遂隸漕院提調,非關部所屬矣。
68
廠例向定南自南鎖壩,北自清河口,停泊報抽,船始放行。其漕造者,為抽分,為北鈔,為餘羨,約略歲額征銀二萬兩有奇。
69
順治年間,奉部札加額銀一萬兩。其兼濟河工者,一曰由閘,凡出口、進口空重船隻,并裝卸過壩船不由口出進者,分別丈尺納銀,舊係淮安府徵收。一曰石價,照例計尺納銀,舊係中河分司徵收。一曰梁頭,凡里、外河裝卸重載船,并出進口重載船,計尺納銀,舊係淮安府徵收。一曰扣利,抽客商南北貨物至清江浦發賣者,向係河廳徵收。其折夫一項,原徵於山陽、安東、清河、宿遷、海州、大河衛、鹽引所七處,牙儈輸納。於康熙六十一年豁免,歸於關項撥解。其由閘、石價、梁頭、扣利四項,并淮倉四稅、灰契小稅等項,於雍正七年經前監督年題定則例,大鈔船隻改照客販計石徵收,俱在關項下徵收客販銀內撥解,清款不分名色,另徵矣。
70
宿遷關海關廟灣口此標題為編者所加。
71
淮安關統轄有宿遷關,有海關廟灣口。
72
宿關舊屬淮徐道兼理,自雍正五年,准廣東總督孔代河道總督齊口奏,淮徐道有經管河工河庫之責,最為緊要,不能分司稅務,請擇就近賢員赴關管理。奉旨:交與年希堯兼管。
73
海關廟灣口,向係江海關分口。舊例:船料、梁頭則屬淮關,客商貨稅則屬海關。自雍正七年,經總理戶部事務和碩怡親王等折奏,江海關設立。上海縣距廟灣幾二千里,請將該口岸貨稅照宿關之例,歸併淮關徵收。奉旨依議。
74
續纂建置
75
嘉慶四年三月,欽定淮安關盈餘十萬一千兩,海關盈餘二千二百兩,宿關盈餘七千八百兩。其三年比較之例,永行停止。備載《令甲》。
76
九年六月,欽奉諭旨:淮安關酌減盈餘額數,著定為十二萬一千兩。欽此。
URN: ctp:ws364229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