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說文解字注

《說文解字注》[View] [Edit] [History]

1
入淶之句也。今本作淶,酈本作渠,今勝酈本。酈有濡字,則又酈本勝今。凡書之當參伍以求其是者如此。濡水今在易州北,卽北易水也。東南入保定府定興縣界為沙河。一曰東南流入容城縣境。從水需聲。人朱切。五部。按左傳昭七年,盟於濡上。釋文云:說文女于反,是音隱舊說。此水□不作乃官反也。師古注漢書於故安下云濡乃官反。殊誤。漁陽郡白檀下,濡水出北蠻夷中,遼西郡肥如下,玄水東入濡水,濡水南入海陽。此則酈注濡水篇所謂濡難聲相近,今謂之灤河者音乃官反是矣。其字葢本作渜,訛而為濡。○今字以濡為沾濡,經典皆然。
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
標題:灅lěi
4
注解:灅水。出右北平俊靡,東南入庚。俊,各本作浚,今依二志作俊。右北平俊靡,二志同。今直隸順天府遵化州州西北有俊靡故城是。前志右北平無終下曰:浭水,西至雍奴入海。俊靡下曰:灅水,南至無終,東入庚。浭與庚,一字也。水經注鮑丘水篇曰:鮑丘水,北徑雍奴縣東。又東庚水注之,水出名右北平徐無縣北塞中,而南流得黑牛谷水。又西南流,灅水注之,水出右北平俊靡縣,東南流與溫泉水合。又東南徑石門峽。又東南流,謂之北黃水。又屈而南為南黃水。又西南徑無終山,藍水注之。又西南入於庚水,庚水又南徑北平城西,而南入鮑丘水,鮑丘水又東,巨梁水注之。鮑丘水至雍奴縣北屈,東入海。歙程氏瑤田通藝錄曰:今灅水自遵化州西北四十五里占魚石關外入口,東經溫泉。酈所謂與溫泉水合也。又東迤南十五里曰水門口。酈所謂石門峽也。又西南入棃河。棃河卽庚水也。庚水旣得灅水,又稍西而淋河南入之。淋河,酈所謂藍水也。鮑丘水今之潮河也。潮河合泃水、庚水東流,有還鄉河西南入之。酈所謂巨梁水也。流俗多誤,以古正之如此。灅棃一聲之轉,灅水俗呼棃河。因使所入之庚水冒稱棃河,而巨梁河冒稱庚水。從水壘聲。力軌切。十五部。
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6
標題:沽ɡū
7
注解:沽水,出漁陽塞外,東入海。漁陽下當有縣字。說見邑部。漁陽郡漁陽,二志同。今直隸順天府密雲縣縣西南三十里漁陽故城是也。前志漁陽下曰:沽水出塞外,東南至泉州入海,行七百五十里。水經曰:沽河從塞外來,南過漁陽狐奴縣北,西南與濕餘水合為潞河。又東南至雍奴縣西為笥溝。又東南至泉州縣與淸河合,東入於海。淸河者,派河尾也。按凡曰出某縣塞外,某縣徼外,某縣某方蠻夷中者,皆言其來之遠,不可得其地名,故系之某縣也。此云漁陽塞外,則非出漁陽矣。今直隸之白河,卽沽河也。白河遠出宣化府獨石口之獨石水,合赤城水、龍門水東南流,徑密雲縣西,與潮河合。潮河,古鮑丘水也。旣得潮河,西南徑懷柔縣東南,南經順義縣東,至通州城北東南三面,俗稱古潞水。又南徑舊漷縣西。又徑香河縣西南。又東南徑武淸縣東。又東南入天津縣畍,合諸大川由直沽入海,與酈注所述不甚異。程氏瑤田曰:俗謂沽水及酈注之獨固門漁水蠃山皆在今之薊州者,繆甚。玉裁謂方輿紀要謂漢漁陽在今薊州,亦大繆。從水古聲。古胡切。五部。今字以為沽買字。伐木鄭箋曰:酤,買也。字從酉。夃,古文。
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9
標題:沛pèi
10
注解:沛水。出遼東番汗塞外,西南入海。番音盤。汗音寒遼東郡番汗,二志同。今奉天府遼陽州,漢遼東郡治也。番汗未聞。前志番汗下曰:沛水出塞外,西南入海。沛水亦未聞。從水巿聲。普葢切。十五部。今字為顚沛,跋之假借也。大雅蕩傳曰沛,拔也是也。拔當作跋。又本部渿下云沛之也,卽孟子沛然莫之能禦意。葢勃然之假借也。
1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2
標題:浿pèi
13
注解:浿水。出樂浪鏤方,東入海。樂浪音洛郞。樂浪郡鏤方,二志同。鏤方未聞。前志樂浪郡浿水縣下曰:浿水西至增地入海。水經曰:浿水出樂浪鏤方,東南過臨浿縣,東入於海。酈按漢志是,說文及水經非也。酈云其水西流,徑故樂浪朝鮮縣,卽樂浪郡治,而西北流。故地理志曰:浿水西至增地縣入海。浿水今朝鮮國之大通江,在平壤城北。平壤城卽古王險城,漢之朝鮮縣也。隋書曰:平壤城南臨浿水。從水貝聲。普拜切。十五部。一曰出浿水縣。此卽前志說也。浿水縣未聞。
1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5
標題:瀤huái
16
注解:北方水也。北山經曰:獄法之山,瀤津之水出焉。從水褱聲。戶乖切。十五部。
1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8
標題:□lěi
19
注解:□水。出鴈門陰館絫頭山,東入海。沈約宋書曰:陰館,前漢作觀,後漢、晉作館。按今前書不作觀,葢淺人改也。鴈門郡陰館,二志同。今山西代州州北四十里陰館城是,在句注陘北。絫頭山在今朔州代州之閒。前志陰館下曰:絫頭山,治水所出。東至泉州入海,過郡六,行千一百里。水經曰:□水,出雁門陰館縣,東北過代郡桑乾縣南。又東過涿鹿縣北。又東過出山,過廣陽薊縣北。又東至漁陽雍奴縣西入笥溝。按治水、□水異名同實。武五子傳作台水,台卽治也。前志代郡且如下:于延水出塞外,東至廣寧入治。今本無廣平舒下:祁夷水北至桑乾入治。小顏本治皆訛沽。姑故二音,其繆甚矣。酈云:地理志于延水東至廣寧入治,非是。謂於延徑廣寧故城南,又徑茹縣故城北,又徑鳴雞山西,又徑且居縣故城南,乃後注於□水。不當云在廣寧入治也。新挍水經注改治作沽,不免誤會。今直隸永定河卽桑乾河,卽古□水也。源出山西朔州馬邑縣洪濤山,會灰河,經馬邑縣、山陰縣、應州、大同府、渾源州、陽高縣、天鎭縣、廣靈縣、蔚州,入直隸畍,經西寧縣、懷安縣、保安州、懷來縣、昌平州、宛平縣、良鄉縣、固安縣、永淸縣、霸州、天津府,至大沽,北入於海。從水累聲。力追切。十五部。按此篆疑當是從水絫聲。其山曰絫頭山,故其水曰〈水絫〉水。今字絫作累,又與累相亂。水經注作濕水者〈水絫〉作漯乃又訛濕也。〈水絫〉餘水亦訛作濕餘。又或訛作溫餘。一曰治水也。各本作或曰,今依集韻、類篇作一曰,謂□水一名治水,見漢志。酈氏亦云一曰治水。師古曰:治,弋之反。
2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1
標題:□jū
22
注解:□水。出北地直路西,東入洛。北地郡直路,見前志。今未聞。前志直路下曰:沮水出東,西入洛。水經曰:沮水,出北地直路縣,東過馮翊祋祤縣北,東入於洛。按前志當云出西,東入,今本誤倒。洛者,上文出北地歸德北夷界中東南入渭之水也。酈注謂沮水下流合銅官,注鄭渠,而東入洛。自鄭渠湮廢,沮水故道難考矣。今沮水出陜西鄜州中部縣西北子午山,東流經駱駝岡翟道山南,俗曰沮水,有子午河自西來會。又東有慈烏河西南來會,東南流經縣城南。又東稍北三十餘里入洛河。葢非班、許、水經所謂也。禹貢道渭自鳥鼠同穴,東會於灃。又東會于涇。又東過漆沮,入于河。尚書某氏傳云:漆沮,一水名。亦曰洛水。水經:渭水又東過華陰縣北。注云:洛水入焉。闞駰以為漆沮之水也。是則洛水之下流,古稱漆沮。炳焉可信。尚書傳云:漆沮,一水名。亦曰洛水。正義申之曰:孔以為洛水一名漆沮,文理甚明。言一水名者,正恐人疑為二水也。今版本皆作二水名。然則亦曰洛水者,謂漆乎,謂沮乎。不可通矣。若周頌傳云漆沮,岐周之二水也。此言涇西之漆沮為二水,以別於涇東之漆沮為一水。雅頌皆舉涇西之二水,禹貢舉涇東之一水,各不同也。酈曰:濁水入沮至白渠,俗謂之漆水,又謂之為漆沮水。此洛水所以得名漆沮與。從水虘聲。側加切。古音在五部。子余切。與出漢中房陵之沮各字。漢書、水經不別。
2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4
標題:泒ɡū
25
注解:泒水。起鴈門葰人戍夫山,東北入海。葰人縣,後志無。前志屬太原郡。此屬鴈門者,二郡境相接,容有改屬也。葰如淳音瑣。師古音山寡反。史記周勃、樊噲二傳作靃人,左傳襄十年之霍人也。今山西代州繁峙縣縣南有葰人故城。戍夫山,卽泰戲之山也。北山經曰:泰戲之山,宓沱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漊水。郭云:今宓沱水出雁門鹵城縣南武夫山。李吉甫曰:泰戲山,一名武夫山,在繁峙縣東南,宓沱水出焉。通典:宓沱水出繁峙縣東南泒阜山。明統志謂之小泒山、大泒山。然則戍夫卽武夫,卽泰戲也。泒水卽宓沱之源也。從水瓜聲。古胡切。五部。
2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7
標題:滱kòu
28
注解:滱水。起北地靈丘,東入河。北地當作代郡。前志曰:代郡靈丘。今山西大同府靈邱縣東有靈丘故城。靈丘下曰:滱水東至文安入大河,過郡五,行九百四十里。水經曰:滱水,出代郡靈丘縣高氏山,東南過廣昌縣南。又東南過中山上曲陽縣北,恒水從西來注之。又東過唐縣南。又東過安憙縣南。又東過安國縣北。又東過博陵縣南。又東北注於易。今直隸唐河,卽古滱水也。出大同府渾源州南。今翠屏山,卽古高氏山。東南流入靈邱縣。又東南流入直隸易州廣昌縣界,由倒馬關流入,徑完縣西北、唐縣西南界。又東南過定州,入慶都縣南界。又徑祁州南。會沙滋二水。又東北徑博野,蠡二縣南。又東北徑高陽縣東。又北徑安州東,入白洋澱。一統志曰:據水經注,葢滱水故道本由今淸苑縣東南與濡博諸水合流注易,後徙而東,不入縣境。按前志入大河,有誤。大河之名亦非志所有。從水寇聲。苦候切。四部。滱水卽漚夷水,漚當作嘔。并州川也。職方氏:并州,其川宓池,嘔夷。鄭曰:嘔夷,祁夷與。出平舒。按前志平舒下云:祁夷水北至桑乾入治。治卽□,今本作沽,誤。今出大同府廣靈縣之壺流河也,與靈丘之滱河劃然二事。班云滱河并州川,是亦謂滱卽嘔夷,為許所本。古寇聲、區聲同部。
2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0
標題:淶lái
31
注解:淶水。起北地廣昌,東入河。北地當作代郡。代郡廣昌,見前志。後志屬中山國。今直隸易州廣昌縣縣北有廣昌故城。職方氏曰:并州,其浸淶、易。鄭云:淶出廣昌。前志廣昌下曰:淶水東南至容城入河,過郡三,行五百里。并州浸。水經曰:巨馬河,出代郡廣昌縣淶山。巨馬河卽淶水也,東過逎縣北。又東南過容城縣北。又東過勃海東平舒縣東,入於海。酈云:巨馬水於東平舒北,南入於滹沱,而同歸於海也。今淶水一名巨馬河,源出廣昌縣南東,流轉南,徑易州淶水縣東。又南入保定府定興縣畍,至縣南為白溝河。又東南徑容城縣東北。又東徑新城縣南。又東南徑雄縣西。又東入保定縣界。非酈注舊迹也。從水來聲。洛哀切。一部。并州浸。
3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3
標題:泥ní
34
注解:泥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北地郡郁郅,見前志。今甘肅慶陽府安化縣治,卽郁郅故城也。前志鬱郅下曰:泥水,出北蠻夷中。泥陽下應注曰:泥水,出鬱郅北蠻中。一統志曰:東河在安化縣東,卽白馬水也。元和志:延慶縣西臨白馬州。寰字記:白馬水,出北塞夷中。引水經注云洛川志徑尉李城東北,合馬嶺水,號白馬水。明統志:東河來自沙漠,至安化城北,合懷安及靈溝水南流,至合水縣為馬蓮河。東河及下流馬蓮河皆卽古泥水也。按馬蓮,卽馬嶺之轉語。從水尼聲。奴低切。十五部。按今字皆用為塗泥字。
3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6
標題:湳nǎn
37
注解:西河美稷保東北水。宋本及集韻、類篇皆同。一本無北字。西河郡美稷,見前志。今蒙古鄂爾多斯左翼中旗東南有漢美稷故城,在故勝州之西南也。檀弓注曰:保縣邑小城。保堡古今字。水經注河水篇曰:河水,又南,樹頹水注之。河水,又左,得湳水口,水出西河郡美稷縣,東南流。又東南流入長城東,咸水入之。又東南渾波水注之。又東徑西河富昌縣故城南。又東流入於河。按漢富昌城在鄂爾多斯在翼前旗界。湳水,未審今鄂爾多斯何水也。從水南聲。乃感切。古音在七部。酈曰:羌人因湳水為姓。
3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9
標題:漹yān
40
注解:漹水。出西河中陽北沙,南入河。北沙、水經注引作之西。西河郡中陽,二志同。戴先生曰:水經:河水,南過西河圁陽縣東。又南過離石縣西。又南過中陽縣西。又南過土軍縣西。據地望考之,中陽西濵河,當在今汾州府寧鄉縣境,趙世家秦取我西都及中陽是也。道元乃云中陽故城在東,東翼汾水,不濵於河也。元和志於孝義縣下云:魏移西河郡中陽於今理。此條可證明水經之中陽其所本之書,道元偶失檢。道元汾水篇注所言鄔澤北起大陵,南接鄔,正今平遙之西,孝義之東,介休之北,最為洿下。汾川轉徙不常之地。說文之漹水乃入河,非入汾。漢中陽西濱黃河,說文亦一證。道元就漹字與鄔字牽合,謂漹水卽鄔澤,謬矣。玉裁按:漹水今未得其證。從水焉聲。乙干切。十四部。
4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2
標題:涶tuō
43
注解:河津也。在西河西。河津名涶,猶浢津、孟津也。在西河西,謂在西河郡之西。今未詳其地。從水□聲。土禾切。十七部。按口部以為□重文。
4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5
標題:□yú
46
注解:□水也。未詳。從水旟聲。以諸切。五部。
4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8
標題:洵xún
49
注解:濄水出也。各本誤作過水中也,今正。釋水曰:水自濄出為洵。大水溢出別為小水之名也。水經注引字林曰:洵,濄水也。經有假借洵為均者,如洵直且侯是也。有假為恂者,如洵美且都,洵籲且樂是也。有假為夐者,如於嗟洵兮,卽韓詩之于嗟夐兮是也。有假有為泫者,國語無洵涕是也。從水旬聲。相倫切。十二部。
5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51
標題:涻shè
52
注解:涻水。水名。出北囂山,入卬澤。卬,俗本作邙,誤。今依舊抄系傳本。北山經曰:鉤吾之山,又北三百里曰北囂之山,涔水出焉。而東流注於卬澤。許所據涔作涻,如柘作樜,□作劦,皆與今本不同也。其地未詳。從水舍聲。始夜切。古音在五部。
5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54
標題:□niàn
55
注解:□水也。集韻、類篇引說文有出上黨三字。又沴□與淟涊同。沴□,溼相箸也。亦垢濁也。從水刃聲。乃 見切。古音在十二部。
5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57
標題:淔chì
58
注解:淔水也。集韻、類篇曰:出潁川。從水直聲。恥力切。一部。
5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60
標題:淁qiè
61
注解:淁水也。從水妾聲。七接切。八部。
6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63
標題:涺jū
64
注解:涺水也。從水居聲。九魚切。五部。
6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66
標題:□jì
67
注解:□水也。從水臮聲。其冀切。十五部。
6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69
標題:沋yóu
70
注解:沋水也。廣韻曰:在高密。按葢卽左傳尤水,上文之治水也。從水尤聲。羽求切。古音在一部。
7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72
標題:洇yīn
73
注解:洇水也。從水因聲。此字玉篇及小徐皆作涃,困聲。廣韻洇涃並收。集韻、類篇引說文互異。而今存宋本皆作洇,因聲,於真切。毛斧季改為困聲,苦頓切,非是。十一部。
7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75
標題:淉ɡuǒ
76
注解:淉水也。從水果聲。古火切。十七部。
7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78
標題:溑suǒ
79
注解:溑水也。從水□聲,讀若瑣。穌果切。在十七部。
8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81
標題:浝mánɡ
82
注解:浝水也。從水尨聲。莫江切。九部。
8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84
標題:□nǒu
85
注解:□水也。從水乳聲。乃后切。四部。或以為酒醴維醹之醹。
8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87
標題:汷zhōnɡ
88
注解:汷水也。廣韻、集韻皆曰在襄陽。從水□聲。□,古文終。職戎切。九部。古文終,見仌部。⼢,古文終。
8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90
標題:洦pò
91
注解:淺水也。顏氏家訓曰:遊趙州,見栢人城北有一小水,土人亦不知名。後讀城西門徐整碑云:洦流東指。案說文此字古泊字也。泊,淺水貌。此水無名,直以淺貌目之,或當卽以洦為名乎。玉裁按顏書今本訛誤,為正之,可讀如此。說文作洦,隸作泊,亦古今字也。犬部狛字下云:讀若淺泊。淺水易停,故泊又為停泊。淺作薄,故泊亦為厚薄字。又以為憺怕字。今韻以泊入鐸,以洦入陌,由不知古音耳。但上下文皆水名,此字次第不應在此,葢轉寫者以從百從千類之。從水百聲。匹白切。按當作旁各切。五部。
9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93
標題:汘qiān
94
注解:汘水也。從水千聲。倉先切。十二部。
9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96
標題:洍sì
97
注解:洍水也。從水□聲。詳里切。一部。《詩》曰:「江有洍。」此葢三家詩。下文引江有汜,則毛詩也。云汜水別復入水也,而證以江有汜,此言轉注也。云洍水名,而證以江有洍,此言假借也。引書作□,□席皆此例。
9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99
標題:澥xiè
100
注解:郣澥,海之別也。宋本作郣。今本及集韻、類篇皆作勃。別下宋本、葉本、趙本、五音韻譜、類篇、集韻皆無名字,毛斧季妄增之,然文□注已誤多矣。毛詩傳曰:沱,江之別者也。海之別猶江之別。勃澥屬於海,而非大海。猶沱屬於江,而非大江也。說文或言屬,或言別。言屬而別在其中,言別而屬在其中。此與稗下云禾別正同。周禮注:州黨族閭比者,鄉之屬別。則屬別並言也。漢書子虛賦音義曰:勃澥,海別枝也。齊都賦注曰:海旁曰勃,斷水曰澥。潛丘札記曰:今海自山東登州成山折而西,徑寧海州、福山、蓬萊、招遠縣。又西徑萊州、掖縣、昌邑、濰縣。又西徑靑州、壽光、樂安、諸城縣北界,折而西北,徑濟南、利津、霑化、海豐縣。又北徑直隸、河閒、鹽山、滄北、靜海縣東界。又北至天津衛。折而東徑順天、寶坻、豐潤縣,又東徑永平、灤州、樂亭、盧龍、昌黎縣。又東出山海關、徑遼東、寧遠、廣寧衛南界,折而南,徑海、葢、復、金四衛西界。又折而東,徑金州南界,有旅順口,南與登州海口相對,皆謂之勃海。太史公多言勃海。河渠書謂永平府之勃海也。封禪書謂登、萊兩府之勃海也。蘇秦列傳指天津衛之海言。朝鮮列傳指海之在遼東者言。勃海之水大矣,非專謂近勃海郡者也。玉裁按:此於大海為別枝。從水解聲。胡買切。十六部。一說澥即澥谷也。集韻、類篇皆作一曰澥谷也五字,此別一義也。律曆志曰: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昆崙之陰,取竹之解谷。孟康曰:解,脫也。穀,竹溝也。取竹之脫無溝節者也。一說昆崙之北谷名也。按漢書解谷,說文作澥,廣韻作嶰。
10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02
標題:海hǎi
103
注解:天池也。見莊子消搖游。□納百川者。爾雅: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此引伸之義也。凡地大物博者,皆得謂之海。從水每聲。呼改切。一部。按海篆當與澥相屬,各本誤廁漠篆後,今正。
10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05
標題:漠mò
106
注解:北方流沙也。漢書亦假幕為漠。一曰淸也。毛詩傳曰:莫莫言淸靜。從水□聲。慕各切。五部。
10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08
標題:溥pǔ
109
注解:大也。見釋詁。從水尃聲。滂古切。五部。
11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11
標題:□ǎn
112
注解:水大至也。水大,廣韻作大水。從水闇聲。乙感切。七部。
11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14
標題:洪hónɡ
115
注解:洚水也。堯典、咎繇謨皆言洪水。釋詁曰:洪,大也。引伸之義也。孟子以洪釋洚,許以洚釋洪,是曰轉注。大壑曰谼,字亦作洪。從水共聲。戶工切。九部。
11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17
標題:洚jiànɡ
118
注解:水不遵道。孟子滕文公篇。書曰:洚水警予。洚水者,洪水也。告子篇: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水不遵道,正謂逆行。惟其逆行,是以絕大。洚洪二字義實相因。一曰下也。此別一義。洚與夅降音義同。從水夅聲。戶工切。又下江切。九部。
11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20
標題:衍yǎn
121
注解:水朝宗於海皃也。鉉無皃字,非。海□之來,旁推曲暢。兩厓渚涘之閒不辨牛馬,故曰衍。引伸為凡有餘之義,假羨字為之。從水行。洐字水在旁。衍字水在中。在中者,盛也,會意。以淺切。十四部。
12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23
標題:□cháo
124
注解:水朝宗于海也。禹貢:荊州,江漢朝宗於海。鄭以周禮春見曰朝,夏見曰宗釋之。古說則謂潮也。論衡書虛篇辨子胥驅水為濤事曰:天地之性,上古有之。經江漢朝宗於海,唐虛之前也。又曰:濤之起也,隨月盛衰。小大、滿損不齊同。虛翻注易習坎有孚曰:水行往來,朝宗于海,不失其時,如月行天。注行險而不失其信曰:水性有常,消息與月相應。皆與許說合。朝宗於海者,謂彼此相迎受。洚水之時,江漢不順軌,不與海通,海□不上。至禹治之,江漢始與海通。於楊州曰:三江旣入,謂江漢之入海也。於荊州曰:江漢朝宗于海。謂海□上達,直至荊州也。江漢之水下赴,海□上迎,呼吸相通,恩禮相受。二州之文相為表裏。古說如是。朝宗於海,謂海水來朝見尊禮也。從水,朝省。會意。隸不省。直遙切。二部。按說文無濤篆,葢濤卽□之異體。濤古當音稠。□者,□聲,卽舟聲。文□注引倉頡篇濤,大波也。葢□者古文,濤者秦字。枚乘七發觀濤卽為觀□。
12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26
標題:濥yǐn
127
注解:水脈行地中濥濥也。濥濥動貌。寅下曰:正月陽氣動,泉欲上出,髕寅於下也。淮南天文訓曰:指寅則萬物蚓。注:蚓,動生貌。皆其義也。江賦曰:潛演之所汨淈。蜀都賦曰:濥以潛沫。劉注:水潛行曰濥。此二水伏流,故曰濥。按今文□作演,誤。從水夤聲。弋刃切。十二部。
12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29
標題:滔tāo
130
注解:水漫漫大皃。堯典:浩浩滔天。按漫漫當作曼曼。許書無漫字。從水舀聲。土刀切。古音在三部。
13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32
標題:涓juān
133
注解:小流也。凡言涓涓者,皆謂細小之流。從水肙聲。古懸切。十四部。《爾雅》曰:「汝為涓。」見釋水。亦大水溢出別為小水之名也,郭本作濆,葢非。濆,水厓也。
13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35
標題:混hùn
136
注解:豐流也。盛滿之流也。孟子曰:源泉混混。古音讀如袞,俗字作滾。山海經曰:其源渾渾泡泡。郭云:水濆涌也。袞咆二音。渾渾者,假借渾為混也。今俗讀戶袞、胡困二切。訓為水濁,訓為雜亂,此用混為溷也。說文混、溷義別。從水昆聲。胡本切。十三部。
13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38
標題:潒dànɡ
139
注解:水潒瀁也。瀁者,古文為漾水字,隸為潒瀁字,是亦古今字也。潒、瀁,疊韻字。搖動之流也。今字作蕩漾。從水象聲,讀若蕩。徒朗切。十部。
14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41
標題:漦chí
142
注解:順流也。順下之流也。釋言曰:漦,盝也。盝同漉酒之漉。國語、史記龍漦。韋昭曰:漦,龍所吐沫。按龍沫必徐徐漉下,故亦謂之漦。一曰水名。未詳。從水□聲。俟甾切。一部。
14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44
標題:汭ruì
145
注解:水相入皃。皃,各本作也,今依玉篇、廣韻正。上下文皆水皃,則皃字是也。水相入皃者,汭之本義也。周禮職方之汭,卽漢志右扶風汧縣之芮,水名也。大雅之汭,亦作芮。毛云:水厓也。鄭云:汭之言內也。尚書媯汭、渭汭,某氏釋為水北。雒汭,某氏釋為雒入河處。左傳漢汭、渭汭、雒汭、滑汭,杜氏或云水內也,或云水之隈曲曰汭,大意與大雅鄭箋相近。鄭箋之言云者,謂汭卽內也。凡云某之言某,皆在轉注假借閒。從水內,與枘同意。內亦聲。而銳切。十五部。
14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47
標題:潚sù
148
注解:深淸也。謂深而淸也。中山經曰:澧沅之風交潚湘之浦。水經注湘水篇曰:二□出入潚湘之浦。潚者,水淸深也。湘中記云:湘川淸照五六丈,下見底石,如樗蒲矢,五色鮮明。是納潚湘之名矣。據善長說,則潚湘者猶云淸湘。其字讀如肅,亦讀如蕭。自景純注中山經云潚水今所在未詳,始別潚湘為二水。俗又改潚為瀟,其謬日甚矣。詩鄭風:風雨潚潚。毛云:暴疾也。羽獵賦:風廉雲師,吸嚊潚率。二京賦:飛□潚箾。思玄賦:迅猋潚其媵我。義皆與毛傳同。水之淸者多駛。方言云:淸,急也。是則說文、毛傳二義相因。從水肅聲。子叔切。按子字疑誤。廣韻息逐切。二部。
14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50
標題:演yǎn
151
注解:長流也。演之言引也,故為長遠之流。周語注曰:水土氣通為演。引伸之義也。一曰水名。未詳。從水寅聲。以淺切。古音在十二部。
15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53
標題:渙huàn
154
注解:□流也。各本作流散,今正。分散之流也。毛詩曰:渙渙,春水盛也。周易曰:風行水上渙。又曰: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者,離也。從水奐聲。呼貫切。十四部。
15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56
標題:泌bì
157
注解:俠流也。俠者,甹也。三輔謂輕財者為甹。俠流者,輕快之流,如俠士然。魏都賦李注引駃流,非善本。陳風:泌之洋洋。毛曰:泌,泉水也。上林賦曰:偪側泌瀄。司馬彪曰:泌瀄,相楔也。邶風:毖彼泉水。毛曰:泉水始出,毖然流也。毖卽泌之假借字。從水必聲。兵媚切。古音必,在十二部。郭樸音筆。
15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59
標題:活ɡuō
160
注解:流聲也。衛風:北流□□。毛傳曰:□□,流也。按傳當作流貌。其音戶括切。引伸為凡不死之稱。邶風:不我活兮。孟子民非水火不生活是也。許書當亦本作流貌,淺人妄改竄之耳。從水□聲。古活切。按古當作戶,戶,活當作括。衛風音義曰如字,是也。十五部。□,□或從□。此字當是旣改貌為聲,讀古活切。乃製此字,非許書本有也。
16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62
標題:湝jiē
163
注解:水流湝湝也。小雅:淮水湝湝。毛曰:湝湝,猶上文湯湯也。廣雅曰:湝湝,流也。從水皆聲。古諧切。十五部。一曰湝,水寒也。此依宋本。《詩》曰:「風雨湝湝。」今鄭風只有風雨悽淒。邶風傳曰:淒,寒風也。許引詩證寒義,所據與今本異,或是兼采三家。
16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65
標題:泫xuàn
166
注解:湝流也。湝當作潛,字之誤也。檀弓曰:孔子泫然流涕。魯語:無洵涕。韋曰:無聲涕出為洵涕。按洵者,泫之假借字也。文□詩曰:花上露猶泫。從水玄聲。胡畎切。古音在十二部。上黨有泫氏縣。上黨郡泫氏,二志同。音工懸反。今山西澤州府高平縣治卽漢泫氏故縣。
16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68
標題:淲biāo
169
注解:水流貌。小雅:滮池北流。毛曰:滮,流貌。從水,彪省聲。隸不省。皮彪切。三部。《詩》曰:「淲池北流。」池,宋本作沱,非是。
17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71
標題:淢yù
172
注解:疾流也。急疾之流也。江賦:測淢濜溳。是其義也。毛詩:築城伊淢。假借淢為洫也。從水或聲。於逼切。一部。
17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74
標題:瀏liú
175
注解:流淸貌。鄭風曰:潧與洧,瀏其淸矣。毛曰:瀏,深貌。謂深而淸也。釋名曰:綠瀏也。荊泉之水,於上視之,瀏然綠色。此似之也。從水劉聲。力久切。三部。《詩》曰:「□其淸矣。」
17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77
標題:濊huò
178
注解:礙流也。有礙之流也。衛風:施罛濊濊。毛曰:罛,魚罟。濊濊,施之水中。按施罟而水仍流,故曰礙流。礙流者,言礙而不礙也。韓詩云流貌,與毛許一也。濊又訓多水貌。司馬相如傳。湛恩汪濊。從水歲聲。各本篆作濊,云薉聲,今正。呼括切。十五部。按釋文不云說文作□。證一。玉篇瀏濊二字相連,與說文同。濊下云呼括切,水聲。又於衛、於外二切,多水貌。不云有二字。證二。廣韻十三未,濊,水聲。□上同。證三。類篇:濊又呼括切,礙流也。引詩施罟濊濊。證四。是知妄人改礙流之字為□,而別補濊篆於部末,云水多貌,呼會切。不知部末至澒萍等篆已竟,水多非其次也,今□正。《詩》云:「施罟濊濊。」罟當作罛。濊濊,今本作□□,大繆。
17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80
標題:滂pānɡ
181
注解:沛也。小雅曰:俾滂沱矣。從水旁聲。普郞切。十部。
18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83
標題:汪wānɡ
184
注解:深廣也。謂深而又廣也。後漢書:叔度汪汪若千頃陂。江賦:澄澹汪洸。晉語曰:汪是土也。韋云:汪,大貌。從水□聲。俗作汪。烏光切。十部。一曰汪,池也。左傳:祭仲殺雍糾。尸諸周氏之汪。杜云:汪,池也。通俗文曰:停水曰汪。按今俗語謂小水聚曰汪。
18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86
標題:漻liáo
187
注解:淸深也。謂淸而深也。南都賦曰:漻淚淢汨。按李善引韓詩內傳:漻,淸貌也。葢鄭風毛作瀏,韓作漻,許謂二字義別。今文□注內字訛外。從水翏聲。洛蕭切。古音在三部。
18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89
標題:泚cǐ
190
注解:淸也。此本義也。今詩新臺有泚,毛曰:泚,鮮明貌。此假泚為玼也。從水此聲。千禮切。十五部。
19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92
標題:況kuànɡ
193
注解:寒水也。未得其証。毛詩常棣、桑柔、召妟皆曰:兄,滋也。矢部病下曰:兄詞也。古矧兄、比兄皆用兄字,後乃用況字。後又改作況,作況。從水兄聲。許訪切。十部。□,古文。
19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95
標題:衝chōnɡ
196
注解:涌繇也。繇、搖,古今字。涌,上湧也。搖,旁搖也。小雅曰:攸革沖衝。毛云:沖沖,垂飾貌。此湧 搖之義。豳風傳曰:沖沖,□冰之意,義亦相近。召南傳曰:忡忡,猶衝衝也。忡與沖聲義皆略同也。凡用沖虛字者,皆盅之假借。老子:道盅而用之。今本作沖是也。尚書沖人,亦空虛無所知之意。從水中聲,讀若動。直弓切。九部。
19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198
標題:泛fàn
199
注解:浮皃。皃當作也。邶風:泛彼栢舟。毛曰:泛,流貌。廣雅曰:汎汎,氾氾,浮也。從水凡聲。孚梵切。按古音在七部,如風字亦凡聲也。上林賦汎淫為疊韻,音轉為扶弓反。
20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01
標題:沄yún
202
注解:轉流也。回轉之流,沄沄然也。釋言曰:沄,沆也。郭云:水流漭沆。從水雲聲,讀若混。按沖讀若動,沄讀若混者,古音動混不同今音也。王分切。十三部。
20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04
標題:浩hào
205
注解:澆也。按澆當作沆,字之誤也。澆者,□也。□非浩義。沄浩沆同義,而又雙聲,故三篆相聯。從水告聲。胡老切。古音在三部。《虞書》曰:虞當作唐。「洪水浩浩。」堯典洪水與浩浩不相屬為句,檃栝舉之耳。
20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07
標題:沆hànɡ
208
注解:莽沆,大水也。西京賦:滄池漭沆。薛云:漭沆猶洸潒,亦寬大也。南都賦:漭沆洋溢。吳都賦、海賦皆云沆瀁。羽獵賦云沆茫。義皆同。從水亢聲。胡朗切。十部。一曰大澤貌。風俗通山澤篇曰:傳曰沆者,莽也。言其平望莽莽,無涯際也。沆澤之無水,斥鹵之類也。今俗語亦曰沆。水經注巨馬河篇曰:巨焉水,又東徑督亢澤,荊軻轉之督亢地圖也。引風俗通沆莽也云云。是則沆通作亢矣。
20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10
標題:泬jué
211
注解:水從孔穴疾出也。從水穴。釋水曰:氿泉穴出。按此會意字。其韓詩之回泬,楚辭之泬寥皆假借也。穴亦聲。呼穴切。十部。
21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13
標題:濞pì
214
注解:水暴至聲。上林賦:滂濞沆溉。司馬彪曰:滂濞,水聲也。洞蕭賦:澎濞慷慨,一何壯士。高唐賦:濞洶洶其無聲。按滂濞雙聲。澎與滂同。從水鼻聲。匹備切。十五部。
21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16
標題:灂zhuó
217
注解:水之小聲也。古書多瀺灂連文。瀺,士湛反。灂,士卓反。雙聲字。高唐賦:巨石溺溺之瀺灂。注引埤蒼瀺灂,水流聲貌。上林賦:瀺灂霣隊。司馬貞引說文水之水聲也。李善引字林瀺灂,小水聲也。疑說文本有二篆。上云水之小聲也。從水毚聲。下云瀺灂也。從水爵聲。全書之例如此。單用灂字者,江賦漰湱澩灂,謂大波相激之聲。從水爵聲。士角切。二部。
21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19
標題:潝xī
220
注解:水流疾聲。上林賦:汩□漂疾。□,郭音許立反。然則卽潝字也。小雅:潝潝訿訿。釋訓云:莫供職也。從水翕聲。許及切。七部。
22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22
標題:滕ténɡ
223
注解:水超踊也。踊依韻會本從足。超、踊皆跳也。跳,躍也。小雅:百川沸騰。毛曰:沸,出。騰,乘也。騰者,滕之假借。玉篇引百川沸滕。周易滕口說。引伸之義。從水□聲。徒登切。六部。
22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25
標題:潏jué
226
注解:涌出也。上林賦:潏潏淈淈。李善皆引說文證之。應劭、晉灼注上林賦云:潏,涌出聲也。江賦:潏湟淴泱。南都賦:□滑瀎憰,潛□洞出。一曰水中坻,人所為,為潏。釋水曰:小沚曰坻。人所為為潏。一曰潏,水名,在京兆杜陵。京兆尹杜陵,二志同。故城在今陜西西安府咸寧縣東南。潘岳關中記曰:涇渭霸滻豐鎬澇潏。上林所謂八川分流也。師古上林賦注曰:地理志鄠縣有潏水,北過上林苑入渭,而今之鄠縣則無此水。許愼云:潏水在京兆杜陵。此卽今所謂沈水。從皇子陂北流。經昆明池入渭者也。葢為字或從水旁穴,與沈字相似,俗人因名沈水乎。按水經注渭水,又東北徑渭城南,有沈水自南注之,亦謂是水謂潏水也。故呂忱曰潏水出杜陵縣,亦曰高都水,王氏五侯壞決高都是也。是則當酈時已名沈水。小顏推求其故,殆因潏之聲誤為泬,泬之字誤為沈,由俗人不識泬字,遂名之沈水。沿訛積習,往往如此。小顏之說善矣。而戴先生挍水經注乃□改沈水為泬水,則又無以証古今之異名同實。且使小顏之前固泬水,則小顏何不顯證之而作疑辭乎。一統志:今潏水在西安府長安縣南,源出南山,自咸寧縣界流入,又西北入渭水。○按酈注沈水,沈葢沇字之誤。李善注上林賦曰:潏水出杜陵。今名沇水。自南山黃子陂西北流經至昆明池入渭。司馬貞注上林語全同。亦作今名沇水。單行索隱如此沇從允聲,餘準切。潏矞聲,食聿切。二字相為雙聲疊韻。唐初呼沇水,字異而音實同耳。小顏與李善同時,其注漢書葢亦本作今所謂沇水,轉寫作沈字,由俗書沈字似沇也。惟小顏不知潏沇同聲,而指為泬字之誤,是為無稽之談。集韻:沇庾準切,水名。謂潏水也。若沇水東流為泲,則讀以轉切矣。從水矞聲。古穴切。十五部。
22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28
標題:洸ɡuānɡ
229
注解:水湧光也。江賦曰:澄澹汪洸。又曰:流映揚焆。謂涌而有光也。邶風曰:有洸有潰。毛曰:洸洸,武也。潰潰,怒也。大雅:武夫洸洸。毛曰:洸洸,武貌。此引伸假借之義。從水光,光亦聲。古黃切。十部。《詩》曰:「有洸有潰。」
23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31
標題:波bō
232
注解:水涌流也。左傳:其波及晉國者。莊子:夫孰能不波。皆引伸之義也。又假借為陂字,見漢書。從水皮聲。博禾切。十七部。
23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34
標題:澐yún
235
注解:江水大波謂之澐。專謂江水也。玉裁昔署理四川南谿縣,考故碑,大江在縣,有揚澐灘。從水雲聲。王分切。十三部。
23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37
標題:瀾lán
238
注解:大波為瀾。魏風:河水淸且漣猗。釋水引作灡,云大波為灡。毛傳云:風行水成文曰漣。按傳下文云:淪,小風水成文。則瀾為大可知,與爾雅無二義也。凡瀾漫當作此瀾字。從水闌聲。洛千切。十四部。漣,瀾或從連。古闌連同音,故瀾漣同字。後人乃別為異字義異音。
23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40
標題:淪lún
241
注解:小波為淪。魏風:河水淸且淪猗。釋水曰:小波為淪。毛傳曰:小風水成文,轉如輪也。韓詩曰:從流而風曰淪。釋名曰:淪,倫也。水文相次,有倫理也。從水崙聲。力迍切。十三部。《詩》曰:「河水淸且淪猗。」猗,各本作漪,今正。毛詩漣猗、直猗、淪猗,猗與兮同。漢石經魯詩殘碑作兮可證。後人妄加水作漪,吳都賦乃有刷盪漪瀾,濯明月於漣漪之句,其繆甚矣。一曰□也。微子篇:今殷其淪喪。某氏曰:淪,□也。按釋言:淪,率也。小雅:淪胥以鋪。此以淪為率之假借也。古率讀如律,於淪雙聲。
24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43
標題:漂piāo
244
注解:浮也。謂浮於水也。鄭風:風其漂女。毛曰:漂猶吹也。按上章言吹,因吹而浮,故曰猶吹。凡言猶之例視此。漂潎,水中擊絮也。莊子曰洴澼。從水□聲。匹消切。又匹妙切。二部。
24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46
標題:浮fú
247
注解:汎也。各本汎作氾,今正。木華海賦:浮天無岸。李注引說文浮,汎也。按上文云汎,浮也。是汎浮二字互訓,與氾濫二字互訓義別。汎浮二篆當類廁,今本多非許之舊。從水孚聲。縛牟切。三部。
24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49
標題:濫làn
250
注解:氾也。謂廣延也。商頌、左傳皆云:賞不僭,□不濫。魯語:濫於泗淵。皆其引伸之義。從水監聲。盧□切。八部。一曰濡上及下也。此因濫與淋聲近。淋訓以水□,則濫訓略同。《詩》曰:「□沸濫泉。」觱,小徐作滭。此詩、小雅、大雅皆有之。今作檻泉者,字之假借也。毛曰:觱沸,泉出貌。檻泉,泉正出也。濫泉由小以成大,故偁以證氾義。一曰淸也。此又別一義,與濫葢相反而相成也者。
25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52
標題:泛fàn
253
注解:濫也。玄應引此下有謂普博也四字。楚辭卜居:將氾氾若水中之鳧乎。王逸云:氾氾,普愛眾也。若水中之鳧,群戲遊也。論語:汎愛眾。此假汎為氾。從水□聲。孚梵切。七部。
25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55
標題:泓hónɡ
256
注解:下深貌。下深謂其上似淺陿,其下深廣也。楊子:其中宏深,其外肅括。月令:其器閎。鄭云:閎謂中寬,象土含物。泓之義略同。從水弘聲。烏宏切。古音在六部。
25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58
標題:湋wéi
259
注解:回也。以疊韻為訓。從水韋聲。羽非切。十五部。
26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61
標題:測cè
262
注解:深所至也。深所至謂之測,度其深所至亦謂之測。猶不淺曰深,度深亦曰深也。今則引伸之義行而本義隱矣。呂覽:昏乎其深而不測。高云:測,□也。此本義也。考工記:桼欲測。鄭云:測猶淸也。此引伸之義也。從水則聲。初側切。一部。
26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64
標題:湍tuān
265
注解:疾瀨也。瀨,水流沙上也。疾瀨,瀨之急者也。趙注孟子曰:湍者,圜也。謂湍湍縈水也。趙語為下文決東決西張本。從水端聲。他端切。十四部。
26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67
標題:淙cónɡ
268
注解:水聲也。水聲淙淙然。從水宗聲。藏宗切。九部。
26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70
標題:激jī
271
注解:水礙衺疾波也。當依眾經音義作水流礙邪急曰激也。水流不礙則不衺行,不衺行則不疾急。孟子:激而行之,可使在山。賈子曰:水激則旱兮,矢激則遠。從水敫聲。吉曆切。古音在二部。一曰半遮也。此亦有礙之意。與徼、邀音義略同。
27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73
標題:洞dònɡ
274
注解:疾流也。此與辵部迵、馬部駧音義同。引伸為洞達,為洞壑。從水同聲。徒弄切。九部。
27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76
標題:□fān
277
注解:大波也。從水旛聲。孚袁切。十四部。
27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79
標題:洶xiōnɡ
280
注解:洶洶湧也。各本無洶洶字,今依高唐賦注補。相如賦曰:洶涌滂□。左思賦曰:濞焉洶洶。楊雄賦曰:洶洶旭旭,天動地岋。從水匈聲。許拱切。九部。
28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82
標題:湧yǒnɡ
283
注解:滕也。滕,水超踊也。二篆宜相連,今本葢非古也。從水甬聲。余隴切。九部。一曰涌水,在楚國。左傳莊十八年:閻敖遊湧而逸,楚子殺之。杜曰:湧水在南郡華容縣。華容,今湖北荊州府監利縣地。湧水在今江陵縣東南,自監利縣流入夏水支流也。水經曰:江水,又東南當華容縣南,涌水入焉。酈云:水自夏水南通於江,謂之涌口。
28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85
標題:湁chì
286
注解:湁湒,□也。上林賦:潏潏淈淈,湁潗鼎沸。索隱引周成雜字曰:湁潗,水沸之貌也。潗與湒同,湒又訓雨下,故不類廁於此。□沸古今字。鼎沸者,言水之流如爨鼎沸也。按此葢引上林成語,如人部引徼□受屈。今本奪鼎字。從水拾聲。丑入切。七部。
28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88
標題:涳kōnɡ
289
注解:直流也。從水空聲。哭工切。又苦江切。九部。
29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91
標題:汋zhuó
292
注解:激水聲也。從水勺聲。巿若切。古音在二部。釋名:汋,澤也。有潤澤也。自臍以下曰水腹。水汋所聚也。胞主以虛承汋也。葢皆借為液字。又楚詞汋約,卽莊子淖約。井一有水,一無水,謂之瀱汋。見釋水。劉氏釋名說其義曰:罽,竭也。汋,有水聲汋汋也。然則瀱謂一無水,汋謂一有水。
29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94
標題:瀱jì
295
注解:井一有水,一無水,謂之瀱汋。從水罽聲。居例切。十五部。按釋水文已見上文,此但云瀱汋也已足,不當復舉。攷釋名作罽,不從水。說文當同之,瀱篆乃淺人所增耳。爾雅作瀱,亦非古本。罽訓竭,於音得之。
29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297
標題:渾hún
298
注解:溷流聲也。溷作混者誤。溷,亂也。酈善長謂二水合流為渾濤。今人謂水濁為渾。從水軍聲。戶昆切。十三部。一曰洿下也。洿下曰:一曰窊下也。
29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00
標題:洌liè
301
注解:水淸也。案許書有洌冽二篆。毛詩有冽無洌。冽彼下泉傳云:冽,寒也。有冽氿泉傳云:冽,寒意。二之日溧冽傳云:溧冽,寒氣也。皆不從水。東京賦:玄泉洌淸。薛曰:洌,淸澄皃。從水□聲。良薛切。十五部。《易》曰:「井□,寒泉,食。」井九五爻辭。王云:潔也。崔憬云:淸且潔也。皆與許合。經云洌寒,故崔云旣寒且潔。冽。□。
30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03
標題:淑shū
304
注解:淸湛也。湛,□也。湛、沈古今字,今俗云深沈是也。釋詁曰:淑,善也。此引伸之義。從水叔聲。殊六切。三部。
30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06
標題:溶yǒnɡ
307
注解:水盛也。甘泉賦:溶方皇於西淸。善曰:溶盛皃也。按今人謂水盛曰溶溶。從水容聲。余隴切。又音容。九部。
30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09
標題:澄chénɡ
310
注解:淸也。澄之言持也。持之而後淸。方言曰:澄,淸也。澄、澄古今字。禮運:澄酒在下。字作澄。鄭云:澄酒與周禮沈齊字雖異,葢同物也。周易:君子以征忿。徵者,澄之假借字。蜀才作登。鄭云:征猶淸也。必云猶者,正謂澄不訓淸。澄之斯淸,故王弼訓止也。從水,徵省聲。直陵切。六部。
31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12
標題:淸qīnɡ
313
注解:朖也。澄水之皃。朖者,明也。澄而後明,故云澄水之皃。引伸之,凡潔曰淸。凡人潔之亦曰淸,同瀞。從水靑聲。七情切。十一部。□,古文淸。
31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15
標題:湜shí
316
注解:水淸見底也。各本作底見,依詩釋文正。邶風曰:涇以渭濁,湜湜其止。毛云:涇渭相入而淸濁異。按毛本作止,鄭乃作沚。毛意涇以入渭而形己濁,且以己形渭之湜湜然淸澄,喻君子以新昏而不潔己,且以己而益見新昏之可安。止者,水之澄定也。鄭易止為沚,云小渚曰沚。湜湜,持正皃。喻君子得新昏,故謂己惡。己之持正守初,如沚然不動搖。是其訓湜字,比傅是字之解為之,非水淸見底之謂矣。從水是聲。常職切。古音在十六部。《詩》曰:「湜湜其止。」古今各本及玉篇,集韻,類篇皆作止。毛詩舊文也。傳於蒹葭云:小渚曰沚。於此無文,可以證矣。鄭箋當有止讀為沚之文,淺人刪之,而並改經文。
31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18
標題:潣mǐn
319
注解:水流浼浼皃。浼浼當作潣潣,淺人所改也。一說潣、浼古今字,故以浼浼釋潣潣。河水浼浼。見邶風。浼之本義訓污。邶風之浼浼,卽潣潣之假借。免聲古讀如門,與潣音近。毛傳曰:浼浼,平地也。卽潣潣之義也。從水閔聲。眉殞切。十三部。
32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21
標題:滲shèn
322
注解:下漉也。司馬相如封禪文:滋液滲漉。楊雄河東賦:澤滲漓而下降。今俗云滲屚。從水參聲。所禁切。七部。
32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24
標題:潿wéi
325
注解:不流濁也。謂薉濁不流去也。左傳曰:有汾澮以流其惡。從水圍聲。羽非切。十五部。此於聲見義。
32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27
標題:溷hùn
328
注解:亂也。離騷:世溷濁而不分兮。王曰:溷,亂也。濁,貪也。一曰水濁皃。此別一義。今人不分。從水圂聲。胡困切。十三部。
32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30
標題:淈ɡǔ
331
注解:濁也。今人汩亂字當作此。按洪範汩陳其五行,某氏曰:汩,亂也。書序汩作。汩,治也。屈賦汩鴻,謂治洪水。治亂正一義。卽釋詁之淈,治也。某氏注爾雅引詩淈此群醜,其勿反。從水屈聲。古忽切。十五部。一曰滒泥。多汁成泥。一曰水出皃。上林賦:潏潏淈淈。
33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33
標題:□xuán
334
注解:回泉也。杜詩:撇漩捎濆無險阻。漩,夔州土人讀去聲,謂峽中回流大者,其深不測,舟遇之則旋轉而入,江賦所謂盤渦穀轉也。濆,土人讀如瀵。謂峽中回流漸平,則突湧如山,江賦所謂渨□濆瀑也。斯二者必撇之捎之而行,不可正犯。杜用峽中語言入詩。從水,旋省聲。似沿切。十四部。按廣韻又辭戀切。
33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36
標題:漼cuǐ
337
注解:深也。小雅:有漼者淵。毛傳曰:漼,深皃。從水崔聲。七罪切。十五部。《詩》曰:「有漼者淵。」
33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39
標題:淵yuān
340
注解:回水也。顏回字子淵。從水,象形。下文釋象形。左右,謂??。岸也。中謂??。象水皃。烏懸切。十二部。□,淵或省水。囦,古文從囗水。囗其外而水其中。江賦瀇滉囦泫,用囦字。□,古文淵。
34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42
標題:濔mǐ
343
注解:水滿也。依詩釋文補水字。邶風曰:河水彌彌。毛云:彌彌,盛皃。玉篇曰:□亦彌字。按盧氏文弨曰:漢地理志:邶詩云河水□□,字從羋姓為聲,謂新臺也。俗訛為洋洋。師古謂邶無此句。從水爾聲。奴禮切。古音在十六部。
34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45
標題:澹dàn
346
注解:澹澹水繇皃也。東京賦注、高唐賦注引皆有澹澹字。皃字亦依東京賦注補。高唐賦曰:水澹澹而盤紆。東京賦曰:淥水澹澹。俗借為淡泊字。繇當作搖。從水詹聲。徒敢切。八部。
34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48
標題:潯xún
349
注解:旁深也。今人用此字,取義於旁而已。從水尋聲。徐林切。七部。
35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51
標題:泙pínɡ
352
注解:谷也。廣韻曰:水名。玉篇曰:谷名。從水平聲。符兵切。十一部。
35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54
標題:泏zhú
355
注解:水皃。廣韻曰:水出皃。文子曰:原流泏泏,沖而不盈。從水出聲,讀若窋。竹律切。十五部。
35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57
標題:瀳jiàn
358
注解:水至也。至疑當作巟。巟,大也。廣韻曰:水荒曰洊。洊者,瀳之異文。周易曰:水洊至,習坎,洊雷震。釋言:薦,再也。薦同洊。從水薦聲,讀若尊。今音在甸切。古音十三部。
35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60
標題:□zhí
361
注解:土得水沮也。魏風、毛傳云:沮洳,其漸洳者。眾經音義引倉頡篇云:沮者,漸也。許君沮字下未舉此義。今俗謂水稍稍侵物入其內曰潪□,當作此字。從水□聲,讀若□。竹隻切。十六部。
36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63
標題:滿mǎn
364
注解:盈溢也。從水□聲。莫旱切。十四部。□,古文滿。
36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66
標題:滑huá
367
注解:利也。古多借為汩亂之汩。從水骨聲。戶八切。十五部。
36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69
標題:澀sè
370
注解:不滑也。止部曰:歰,不滑也。然則二字雙聲同義。七發:邪氣襲逆,中若結轖。此假轖為澀也。從水嗇聲。色立切。按當依職韻所力切。一部。
37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72
標題:澤zé
373
注解:光潤也。又水艸交厝曰澤。又借為釋字。從水□聲。丈伯切。古音在五部。
37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75
標題:淫yín
376
注解:浸淫隨理也。浸淫者,以漸而入也。司馬相如難蜀父老曰:六合之內,八方之外,浸淫衍溢。史記作浸潯。從水□聲。余箴切。七部。一曰久雨曰淫。月令曰:淫雨蚤降。左傳曰:天作淫雨。鄭曰:淫,霖也。雨三日以上為霖。
37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78
標題:瀸jiān
379
注解:漬也。公羊傳莊十七年:齊人瀸于遂。瀸者何。瀸,積也。眾殺戍者也。積本又作漬。何曰:積死非一之辭。按傳文及說文皆當作積為長。許云漬,漚也。瀸篆不與漬篆聯,可以知許說矣。從水韱聲。子廉切。七部。《爾雅》曰:「泉一見一不為瀸。」釋水文。此與上文別一義。
38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81
標題:泆yì
382
注解:水所蕩泆也。蕩泆者,動盪奔突而出。禹貢:道沇水入於河,泆為熒。本作泆。周禮疏、師古漢書注所引不誤。且史記,水經注皆作泆。惟漢地理志作軼。軼,車相出也。正與泆義同。左傳:彼徒我車,懼其侵軼我。又曰:迭我淆地。迭卽泆軼之假借也。凡言淫泆者,皆謂太過。其引伸之義也。衛包改禹貢之泆為溢,淺人以滿釋之,固可歎矣。從水失聲。夷質切。十二部。
38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84
標題:潰kuì
385
注解:漏也。漏當作屚。屋穿水下也。左傳:凡民逃其上曰潰。此引伸之義。小雅、大雅毛傳皆曰:潰,遂也。此皆謂假潰為遂。從水□聲。胡對切。十五部。
38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87
標題:沴lì
388
注解:水不利也。河東賦:秦神下讋,跖魂負沴。服□曰:沴,河岸之坻也。晉灼申之曰:沴,渚也。按坻,礙水。令水不行,故謂之沴。從水□聲。郞計切。按□聲本音當在十二部,鄭訓沴為殄是也。今音郞計者,依如淳音拂戾之戾也。《五行傳》曰:「若其沴作。」其當作六,字之誤也。五行傳,謂伏生洪範五行傳也。若六沴作。見洪範五行傳文。鄭曰:沴,殄也。服□曰:沴,害也。司馬彪引五行傳說曰:氣之相傷謂之沴。
38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90
標題:淺qiǎn
391
注解:不深也。許於深下但云水名,不云不淺,而測下淺下□下可以補足其義,是亦一例。按不深曰淺,不廣亦曰淺,故考工記曰:以博為帴。帴者,淺之假借。又馬、鄭古文尚書夤淺納日。馬云:淺,滅也。馬意讀為戩滅之戩,謂伺日入也。從水戔聲。七衍切。十四部。
39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93
標題:洔zhǐ
394
注解:水暫益且止,未減也。此義未見,葢與待偫歭字義相近。爾雅釋水亦借為沚字。從水寺聲。直里切。一部。
39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96
標題:渻shěnɡ
397
注解:少減也。今減省之字當作渻,古今字也。女部又曰:□者,減也。□渻音義皆同。左傳有渻灶,人姓名也。一曰水門。此義未見。玉篇云一曰水門名。廣韻、集韻則云一曰水名。從水省聲。息井切。十一部。又,水出丘前謂之渻丘。爾雅釋丘文也。釋名作址丘。址,基址也。按址丘疑本作杫丘。古□杫字同,故渻丘亦為□丘。
39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399
標題:淖nào
400
注解:泥也。左傳曰: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杜注同。倉頡篇云:深泥也。字林云:濡甚曰淖。按泥淖以土與水合和為之,故淖引伸之義訓和。儀禮:嘉薦暜淖。注曰:暜淖,黍稷也。暜,大。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也。劉瓛述張禹之義曰:仲者,中也。尼者,和也。言孔子有中和之德,故曰仲尼。葢漢人尼與泥通用,故漢碑仲尼字或作泥。又按許泥為水名,不箸塗泥之解,於此補見,是與深同例也。魏晉以後,泥淖字作埿。從水卓聲。奴敎切。二部。
40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02
標題:濢zuǐ
403
注解:小溼也。小葢下之誤。篇、韻皆云下濕,從古本也。從水翠聲。遵誄切。十五部。按篇、韻皆云且遂切,下濕也。遵誄切,汁漬也。
40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05
標題:溽rù
406
注解:溽暑,溼暑也。溽暑二字依李善注悼亡詩補。月令:季夏,土潤溽暑。鄭曰:潤溽,謂塗濕也。潤溽雙聲字。記言土塗溼而暑上烝也。塗讀如雨雪載塗之塗。許以溼暑釋記溽暑,後人妄刪,非是。大雅雲漢傳曰:薀薀而暑,隆隆而雷,蟲蟲而□。此暑□之別。暑言下溼,□言上燥也。謂之溽者,濃也,厚也。儒行注曰:恣滋味為溽。月令:溽,本或作辱。從水辱聲。而蜀切。三部。
40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08
標題:涅niè
409
注解:黑土在水中者也。者字依論語釋文補。論語孔注:涅,可以□皂者。按水部曰:澱者,滓垽也。滓者,澱也。土部曰:垽者,澱也。黑部曰:□謂之垽。垽,滓也。皆與涅義近。從水土日聲。奴結切。十二部。
41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11
標題:滋zī
412
注解:益也。艸部茲下曰:艸木多益也。此字從水茲,為水益也。凡經傳增益之義多用此字。亦有用茲者,如常棣、召旻傳云:兄,茲也。桑柔傳云:兄,茲也。只是一義。從水茲聲。各本篆文作滋*,解作茲聲,誤也,今正。說詳四篇下茲篆下。子之切。一部。一曰滋水,出牛□山白陘谷,東入呼沱。此謂水名也。地理志:常山郡南行唐牛飲山白陸谷,滋水所出。東至新巿,入宓池水,南行唐故城在今直隸正定府行唐縣縣治北。新巿故城在今正定府治西北四十里。一統志曰:滋河源出山西五臺縣畍,東南流徑正定府靈壽縣北,行唐縣南。又東歷正定藳城二縣北,無極縣南。又東北人定州深澤縣畍。古與滹沱合流,今折而東北,與滱沙二水合。不入滹沱矣。□,古文。滋*字從水從茲作。
41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14
標題:□hū
415
注解:靑黑皃。皃字依廣韻訂。從水曶聲。各本篆文作□,解作曶聲。此以隸體改篆也。篇、韻皆曰:淐今作□。今據正。其音當依廣韻荒內切。十五部。大徐呼骨切。
41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17
標題:浥yì
418
注解:濕也。召南毛傳曰:厭浥,濕意也。從水邑聲。於及切。七部。
41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20
標題:沙shā
421
注解:水□石也。詩正義作水中散石,非是。水經注引與今本同。凡古人所引古書有是有非,不容偏信。大雅傳云:沙水旁也,許云:水散石。與毛不異。石散碎謂之沙,引伸之,凡生澀皆為沙,如內則鳥沙鳴是。從水少。會意。水少沙見。釋其會意之恉。所加切。十七部。古音娑。從石作砂者,俗字也。古丹沙只用此。楚東有沙水。此別一義也。水經注渠水篇曰:渠水,又東南流徑開封縣,雎渙二水出焉。右則新溝注之,卽沙水木也。音蔡。許愼正作沙音,言楚東有沙水,謂此水也。□,譚長說:沙或從尐。少尐二字皆見小部。尐者,少也。
42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23
標題:瀨lài
424
注解:水流沙上也。九歌:石瀨兮淺淺。伍子胥書有下瀨船,漢有下瀨將軍。應劭漢書注曰:瀨水流沙上也。臣瓚曰:瀨,湍也。吳越謂之瀨,中國謂之磧。按瀨之言□也。水在沙上,渧□而下滲也。埤倉云:渧□,漉也。從水賴聲。洛帶切。十五部。
42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26
標題:濆fén
427
注解:水厓也。詩大雅:鋪敦淮濆。傳曰:濆,厓也。周南:遵彼汝墳。傳曰:墳,大防也。畫然分別。周禮大司徒職。丘陵墳衍原隰。注曰:水涯曰墳。而常武箋亦釋濆為大防,是鄭謂古經假借通用也。許則謹守毛傳。從水賁聲。符分切。十三部。《詩》曰:「敦彼淮濆。」敦彼當是鋪敦之誤。箋釋為陳屯。
42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29
標題:涘sì
430
注解:水厓也。爾雅釋丘、王風秦風傳皆曰:涘,厓也。從水矣聲。床史切。一部。《周書》曰:「王出涘。」周頌思文箋曰:武王渡孟津,白魚躍入於舟,出涘以燎。正義引大誓云:惟四月太子發上祭於畢,下至於孟津之上,太子發升舟,中流,白魚入于王舟,王跪取,出涘以燎之。按今文尚書、古文尚書皆有大誓,非枚頤本之大誓也。許引大誓者三,此與手部,攴部也。
43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32
標題:汻hǔ
433
注解:水厓也。大雅:率西水滸。傳曰:滸,水厓也。釋丘曰:岸上,滸。從水午聲。呼古切。五部。
43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35
標題:氿ɡuǐ
436
注解:水厓枯土也。按今爾雅水醮曰厬,仄出泉曰氿。許書仄出泉曰厬,水厓枯土曰氿。與今爾雅正互易。依毛詩有洌氿泉,似今爾雅不誤也。從水九聲。居洧切。古音在三部。《爾雅》曰:「水醮曰氿。」釋水文。今本作厬。音義云:字又作□。
43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38
標題:漘chún
439
注解:水厓也。魏風傳:漘,厓也。爾雅曰:厓,夷上灑下漘。按夷上謂上平也。灑下謂側水邊者斗峭。從水唇聲。常倫切。十三部。《詩》曰:「置河之漘。」集韻,類篇皆河上有諸。韻會同。
44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41
標題:浦pǔ
442
注解:水瀕也。瀕下曰水厓,人所賓附也。大雅:率彼淮浦。傳曰:浦,厓也。從水甫聲。滂古切。五部。
44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44
標題:沚zhǐ
445
注解:小渚曰沚。召南傳曰:沚,渚也。此渾言之。秦風傳、爾雅釋水曰:小渚曰沚。此析言之也。從水止聲。諸巿切。一部。《詩》曰:「於沼于沚。」
44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47
標題:沸fèi
448
注解:畢沸,濫泉也。畢一本從水作滭。上林賦滭弗,蘇林曰:滭音畢。則古非無滭字也。泉下小徐有也。按也當作皃。詩小雅、大雅皆有□沸檻泉之語,傳云:□沸,泉出皃。檻泉正出,釋水曰:濫泉正出。正出,涌出也。司馬彪注上林賦曰:滭弗,盛皃也。按畢沸疊韻字。毛詩□檻皆假借字。今俗以沸為□字。從水弗聲。分勿切。十五部。上林賦滭弗,一本作浡。
44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50
標題:潨cónɡ
451
注解:小水入大水曰潨。大雅傳曰:潀,水會也。按許說申毛。若鄭箋云潀,水外之高者也。有瘞埋之象。則謂潀與崇同。恐非詩意。從水眾聲。此形聲包會意。徂紅切。九部。《詩》曰:「鳧鷖在潨。」
452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53
標題:派pài
454
注解:別水也。吳都賦:百川派別。劉逵注引字說曰:水別流為派。從水□,□亦聲。匹賣切。十六部。按眾經音義兩引說文□,水之衺流別也以釋派。韻會曰:派本作□。從反永。引鍇云今人又增水作派。據此,則說文本有□無派。今鍇、鉉本水部派字當刪。
455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56
標題:汜sì
457
注解:水別復入水也。上水字衍文。召南傳曰:決復入水也。謂旣決而復入之水也。自其水出而不復入者,釋水自河出為灉已下是也。決而復入者,汜是也。釋名曰:汜,已也。如出有所為畢已而復入也。按古以無已釋已。如祀之解曰祭無已是也。故汜之字從已。從水巳聲。詳里切。一部。《詩》曰:「江有汜。」一曰汜,竆瀆也。此別一義。釋丘曰:竆瀆,汜。郭云:水無所通者。漢書:張良閒從容步游下邳汜上。服□讀為□,音頤。楚人謂橋曰□。此漢人易字之例也。應劭曰:汜水之上。此不易字。謂竆瀆無水之上也。下文直墮其履汜下,良下取履,其為無水之瀆了然。史記本亦作汜。小司馬云:姚察見史記有作土旁者。云有,則知史記不皆作土旁也。義本易憭。諸家說皆不察。
458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59
標題:湀ɡuǐ
460
注解:湀辟,流水處也。流,鉉作深,非。釋水曰:湀闢流川。從水癸聲。求□切。十五部。字林音圭。
461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62
標題:滎xínɡ
463
注解:滎濘,絕小水也。滎篆本在濘篆下,今移正。滎濘二字各本無,今依全書通例補。李善注七命引說文濘,絕小水也。奴泠切。可以證今本之誤,但尚奪滎字耳。甘泉賦:梁弱水之濎濙。服□曰:崑崙之東有弱水,渡之若濎濙耳。善曰:汀濙,小水也。引字林濙,絕小水也。按甘泉賦之濎濙,七命之汀濘皆謂小水也。濙濘義同。濙卽許之滎字,一為熒省,一不省也。若熒澤、熒陽古皆作熒,不作滎。唐碑、宋槧尚多不誤。近今乃皆作滎。潛丘札記乃云:說文絕小水之絕,為爾雅正絕流曰亂之絕,與禹貢泲入河泆滎相發明。其荒謬有如此者。中斷曰絕。絕者,竆也。引伸為極至之用。絕小水者,極小水也。此六書不可以本義滅其引伸之義者也。許書陘者,山絕坎也。此中絕之絕,絕小水非其倫也。然則熒澤字從火之義若何。曰:泲之顯伏不測,如火之熒熒不定也。從水,熒省聲。戶扃切。十一部。
464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65
標題:濘nìnɡ
466
注解:滎濘也。從水寜聲。乃定切。十一部。按濴濘疊韻。此當依七命注奴泠切。後人謂淖為泥濘,讀乃定切,義與音皆非古矣。
467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68
標題:窪wā
469
注解:深池也。史、漢皆云得神馬渥窪水中。莊子齊物論云似窪者。從水圭聲。一佳切。又於瓜切。按古音在十六部。
470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71
標題:漥yǐnɡ
472
注解:淸水也。未詳。從水窐聲。一穎切。又屋瓜切。按古音在十六部。一曰窊也。穴部曰:窊,污衺下地也。
473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74
標題:潢huánɡ
475
注解:積水池也。左傳:潢污行潦之水。服□曰:畜小水謂之潢,水不流謂之污。行潦,道路之水。從水黃聲。乎光切。十部。廣韻引釋名曰:潢,染書也。乎曠切。唐有妝潢匠。
476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77
標題:沼zhǎo
478
注解:池也。召南傳曰:沼,池也。張揖廣雅同。按眾經音義兩引作小池也。從水召聲。之少切。二部。按沼之言招也。招外水豬之。
479
路徑:段注說文□第十一卷□水部
480
標題:池chí
481
注解:陂也。從水也聲。此篆及解各本無,今補。按徐鉉等曰:池沼之池,通用江沱字,今別作池,非是。學者以為確不可易矣。考初學記引說文池者,陂也。從水也聲。依□部陂下一曰池也,衣部褫讀若池,核之,則池與陂為轉注。徐堅所據不誤。又考左傳隱三年正義引應劭風俗通云:池者,陂也。從水也聲。風俗通一書訓詁多襲說文,然則應所見固有池篆,別於沱篆顯然。徐堅所見同應。而孔穎達引風俗通不引說文者,猶上文引廣雅沼池也,不系諸說文耳。逮其後說文佚此,而淺人謂沱池無二。夫形聲之字多含會意。沱訓江別,故從它。沱之言有它也。停水曰池,故從也。也本
URN: ctp:ws370606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