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二百七十八

《卷二百七十八》[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宗室部 領鎮第一
2
自成周之世,並建宗室,漢有天下,分王子弟,皆受分器,列為戚藩。曹魏革命,無改前制。西晉之後,崇樹征鎮,重方面之寄,總師兵之重。繇是遠監前古,內選於親。出膺督護之選,以尸牧伯之任。長人為政,奉宣教條,訓戎經武,式遏寇虐,斯可以籍明茂之望,聳懷柔之美。夾輔京室,克固於維城,大庇本根,以期於長世者已。
3
晉太原成王輔,宣王弟安平王孚第三子也。咸寧三年,監并州諸軍事。
4
下邳獻王晃,孚第五子也。泰始九年,詔曰:「南中郎將下邳王晃,清亮中正,體行明潔,才周政理,有文武策識。其以晃為使持節、都督寧益二州諸軍事、安西將軍、領益州刺史」。晃以疾不行,更拜尚書,遷右僕射。久之,出為鎮東將軍、都督青、徐二州諸軍事。
5
高陽元王宙詰諂咦右病L┦汲蹺北中郎將、都督鄴城守諸軍事、竟陵王平逖。敉,跬子也。齊王ぁ輔政,以鑫平東將軍、都督徐州諸軍事,鎮下邳。
6
彭城穆王權,宣帝弟東武城侯馗之子。泰始初,出為北中郎將、都督鄴城守諸軍事。
7
權子元王植,自侍中尚書出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代淮南王允鎮壽春,未發,或云植助允攻趙王倫,遂以憂薨。
8
權弟高,密文獻王泰,泰始初,拜遊擊將軍,出為兗州刺史,加鷹揚將軍。遷使持節、都督寧、益二州諸軍事、安西將軍,領益州刺史,稱疾不行。轉安北軍,代權督鄴城守事。遷安西將軍、都督關中事。後為鎮西將軍、領護西戎校尉、假節,代扶風王駿都督關中軍事。以疾還京師。泰子孝王略自秘書監出為安南將軍、持節、都督沔南諸軍事,遷安北將軍、都督青州諸軍事。懷帝即位,遷使持節、都督荊州諸軍事、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略第南陽王。模初封平昌公,為北中郎將,鎮鄴。永興初,成都王[A13C]故帳下督公師藩、樓權、郝昌等攻鄴,模左右謀應之。廣平太守丁邵率眾救模。范陽王觥S智操鷸荽淌,飯餌讜之,藩等散走。遷鎮東大將軍,鎮許昌。進爵南陽王。永嘉初,轉征西大將軍、開府、都督秦雍梁益諸軍事,代河間王胝蜆刂小。
9
新蔡武哀王騰,高密王泰第二子。出繼叔父。悌自太常轉持節、寧北將軍、都督并州諸軍事、并州刺史。永嘉初,遷車騎將軍、都督鄴城守諸軍事,鎮鄴。
10
范陽王隹低,跛韁子。累遷尚書。出為安南將軍、都督豫州諸軍事、持節,鎮許昌。進位征南將軍。
11
譙閔王承剛,王遜之子。元帝欲樹藩屏,會王敦表以宣城內史沈充為湘州。帝謂承曰:「湘州南楚險固,在上流之要,控三州之會,是用武之國也。今以叔父居之,何如?」承曰:「臣幸托末屬,身當宿衛,未有驅馳之勞,頻受過厚之遇,夙夜自勵,思報天德。君之所命,惟力是視,敢有辭焉!然湘州蜀寇之餘,人物凋盡,若上憑天威,得之所蒞,比及三年,請從戎役。若未及此,雖復灰身,亦無益也」。於是詔曰:「夫王者體天理物,非群才不足濟其務,外建賢哲以樹風聲,內睦親親以廣藩屏。是以太公封齊,伯禽居魯,此先王之令典,古今之通議也。我晉開基,列國相望,乃授琅邪武王,鎮統東夏。汝南文武,手一淮許。扶風、梁王,迭據關右,爰暨東嬴,作司并州。今公族雖寡,不逮曩時,豈得替舊章乎?散騎常侍、左將軍、譙王承貞素款亮,志存忠恪,便蕃左右,恭肅彌著。今以承監湘州諸軍事、南中郎將、湘州刺史」。初,劉隗以王敦威權太盛,終不可制,勸帝出諸心腹以鎮方隅,故先以承為湘州。
12
承孫敬王恬,為侍中、左衛將軍。恬既宗室,有勛望,孝武帝時深仗之,以為都督兗青冀幽并、揚州之晉陵、徐州之南北郡軍事、領鎮北將軍、兗青二州刺史、假節。
13
恬子休之,少仕清塗。以平王恭、庾楷功,拜龍驤將軍、襄城太守,鎮歷陽。桓玄攻歷陽,休之嬰城固守。及兄尚之為桓玄所敗,休之以五百人出城力戰不捷,乃還城,攜子侄奔於慕容超。聞義軍起,復還京師。大將軍武陵王令曰:「前龍驤將軍休之才,徽晟蠊σ,導瘸衫陽之戰,事在幾捷。及至勢乖力屈,奉身出奔,猶鳩集義徒,崎嶇險阻。既應親賢之舉,宜委分陝之重。可監荊益梁寧秦雍六州軍事、領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假節」。
14
汝南文成王亮,宣帝子。初封扶風郡王,持節、都督關中雍涼諸軍事。吳將護闡來降,假亮節,都督諸軍事以納之。後為大司馬、假黃鉞、大都督、督豫州諸軍事,出鎮許昌。
15
琅邪武王晷,帝子。魏末為撫軍將軍、南皮伯,出為鎮東大將軍、假節、徐州諸軍事,代衛。險螄綸,暾蚋в蟹,降媒士死力,吳人憚之。加開府儀同三司,改封琅邪王,以東莞益其國。頃之,并督青州諸軍事。
16
扶風武王駿,宣帝子。初封汝陰王,都督豫州諸軍事。吳將丁奉寇芍陂,駿督諸軍事拒退之。遷使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代石苞鎮壽春。尋復都督豫州,還鎮許昌。遷鎮西大將軍、使持節、都督雍梁等州諸軍事,代汝南王亮鎮關中。
17
駿子新野莊王歆,初封新野縣公。齊王ぁ入雒,歆躬貫甲胄,率所領導ぁ以勳進封新野郡王,邑二萬戶。遷使持節、都督荊州諸軍事、鎮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18
梁孝王肜,宣帝子。泰始中為北中郎將,督鄴城守事。太康中,代孔洵監豫州軍事,加平東將軍,鎮許昌。頃之,又以本官代下邳王晃監青徐州軍事,進號安東將軍。元康初,轉征西將軍,代秦王柬,都督關中軍事,領護西戎校尉,加侍中,進督梁州。復為征西大將軍,代趙王倫鎮關中,都督涼雍諸軍事。又領西戎校尉,屯好礎。
19
趙王倫,宣帝子。咸寧中為平北將軍,督鄴城守事。元康初,遷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鎮關中。
20
齊獻王攸,文帝子。太康三年詔曰:「古者九命作伯,或入毗朝政,或出御方嶽,周之呂望,五侯九伯,實得征之。侍中、司空、齊王攸,明德清暢,忠允篤誠,以母弟之親,受台輔之任,佐命立勛,劬勞王室,宜登顯位,以稱具瞻。其以為大司馬、都督青州諸軍事,侍中如故。假節,將本營千人,親騎、帳下司馬、大車皆如舊。增鼓吹一部,官騎滿二十人,置騎司馬五人。餘主者,詳案舊制施行」。
21
攸子武閔王ぁ為翊軍校尉。趙王倫密與相結,廢賈后,以功轉游擊將軍。ぁ以位不滿意,有恨色。孫秀微覺之,且憚其在內,出為平東將軍、假節,鎮許昌。
22
ぁ弟實,永寧初,為東平將軍、假節,加散騎常侍,代齊王ぁ鎮許昌。尋進安南將軍、都督豫州軍事。
23
燕王機,文帝子。咸寧初,徵為步兵校尉,以漁陽郡益其國,加侍中之服,拜青州都督、鎮東將軍、假節,以北平、上谷、廣寧郡增燕國。
24
樂安平王鑒,文帝子。元康中,以大將軍、使持節、都督豫州軍事、安南將軍代清河王遐鎮許昌。
25
楚隱王壽,武帝子。太康末之國,都督荊州諸軍事、平南將軍,轉鎮南將軍。
26
淮南忠壯王允,武帝子。太康十年之國,都督楊江二州諸軍事、鎮東大將軍、假節。
27
清河康王遐,武帝子。自散騎常侍、平南將軍、都督江州諸軍事。
28
成都王穎,武帝子,為散騎常侍、車騎將軍。賈謐嘗與皇太子博爭道,穎在坐,厲聲呵謐曰:「皇太子國之儲君,賈謐何得無禮!」謐懼,繇此出[A13C],為平北將軍,鎮鄴。河間王胩,原烈王瑰之子。元康初,為北中郎將,監鄴城。九年,代梁王肜為平西將軍,鎮關中。石函之制,非親親不得都督關中。腱噸鍆蹺疏,特以賢舉。
29
東海孝獻王越,高密王泰子。初以世子為騎都尉。太安初,惠帝北征,鄴以越為大都督。六軍敗,越奔下邳。徐州都督、東平王霾荒稍驕痘,苟海懷帝即位,委政於越帝,始親萬幾,留心庶事。越不悅,求出藩,帝不許。越遂出鎮許昌。尋詔越為丞相,領兗州牧,都督兗、豫、司、冀、幽、并六州。越辭丞相,不受,自許遷於鄄城。
30
琅邪孝王裒,元帝子。自後將軍拜散騎常侍、使持節、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事、車騎將軍。
31
會稽文孝王道子,簡文帝子,為開府司徒。及謝安薨,詔曰:「新喪哲輔,華戎未一,自非朝賢懋德,莫能綏御內外。司徒、琅邪王道子體道自然,神識[A13C],遠實當旦之重,宜總二南之任。可領揚州刺史、錄尚書、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衛府文武,一以配驃騎府」。讓不受。數年,領徐州刺史。道子世子元顯為司徒、錄尚書事,求領徐州刺史,加侍中、後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十六州諸軍事。
32
宋長沙景王道憐,高祖中弟也。晉末,高祖鎮京口,以道憐為龍驤將軍,領堂邑太守,戍石頭。會鮮卑侵逼,自彭城以南,民皆保聚,山陽、淮陰諸戍並不復立。道憐請據彭城,以漸修創。朝議以彭城懸遠,使鎮山陽。進號征虜將軍、督淮北軍事、北東海太守、并州刺史,加北徐州刺史,移鎮彭城。又徵為都督兗青二州晉陵京口、淮南諸軍郡事、兗青二州刺史,還鎮京口。及江陵平,以為都督荊湘益秦寧梁雍七州諸軍、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鎮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北府文武皆配之。高祖平定三秦,方思外略,徵道憐還為侍中、都督徐兗青三州楊之晉陵諸軍事、守尚書令、徐兗二州刺史,持節、將軍如故。元興元年,解尚書令,進位司空,出鎮京口。
33
長沙成王義欣,道憐長子也。初為征虜將軍、青州刺史、魏郡太守,戍石頭。文帝元嘉三年,為南兗州刺史。七年,遷使持節、監豫司雍并四州諸軍事、豫州刺史,給鼓吹一部,鎮壽陽。十年,進號鎮軍將軍,進監為都督。義欣子祗,明帝初,為南兗州刺史。
34
祗弟韞,自太子中庶子、侍中,加荊湘南兗州刺史,吳興太守、侍中,領左軍將軍。又改領驍騎將軍,撫軍、雍州刺史。
35
新渝侯義宗,義欣弟也。元嘉中,為征虜將軍、南兗州刺史。
36
當陽侯秉,義宗子也。泰始中,為左衛將軍、丹陽尹。五年,出為前將軍、淮南宣城太守,不拜。還復本任。遷使持節、都督南徐徐兗豫青冀六州諸軍事、後將軍、南徐州刺史。廢帝即位,改都督郢州豫州之西陽司州之義陽二郡諸軍事、郢州刺史,未拜,留為尚書左僕射,陽選。二年,加散騎常侍、丹陽尹。
37
興安侯義賓,義宗弟也。元嘉中,位至輔國將軍、徐州刺史。
38
營道侯義綦,義賓弟也。元嘉中,歷右衛將軍、湘州刺史。
39
臨澧侯襲為安成太守,晉安王子勛為逆襲,據郡拒之,子勛遣軍攻圍不下。明帝嘉之,以為郢州刺史。
40
臨川烈武王道規,高祖少弟。晉末,為振武將軍、義昌太守,累戰功進號輔國將軍、督淮北諸軍事、并州刺史。時荊州、湘、江、豫猶多桓氏餘燼,往往屯結。復以本官進督江州之武昌、荊州之江夏隨郡義陽綏安、豫州之西陽汝南潁川新蔡九郡諸軍事,隨宜翦撲,皆悉平之。遷使持節、都督荊寧秦梁雍等州司州之河南諸軍事、領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進號西征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固辭。俄而寢疾,改授都督豫章江州揚州之宣城淮南廬江歷陽安豐堂邑六郡諸軍事、豫州刺史,持節、常侍如故。以疾不拜。臨川康王義慶,晉末從高祖征長安,還拜輔國將軍、北青州刺史,未之任,徙督豫州諸軍事、豫州刺史,復督淮北諸軍事,遷丹陽尹,在京尹。九年,出為使持節、都督荊、雍、益、寧、梁、南、北秦七州諸軍事、平西將軍、荊州刺史。荊州居上流之重,地廣兵強,資實兵甲,居朝廷之半,故高祖使諸子居之。義慶以宗室令美,故特有此授。十六年,改授散騎常侍、都督江州之西陽、晉、熙、新、蔡三州諸軍事、衛將軍、江州刺史,持節如故。十七年,即本號都督南兗州、徐兗青冀幽六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
41
營浦侯遵考,高祖族弟也。晉末,自建威將軍、彭城內史隨高祖北伐。時高祖諸子並弱,宗室唯有遵考。長安平定,以督并州司州之北河東北平陽北雍州之新平安定五郡諸軍事、輔國將軍、并州刺史,領河東太守,鎮蒲阪。關中失守,南還。元嘉三年,出為使持節、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竟陵、順陽、襄陽、新野、隨六郡諸軍事、征虜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襄陽、新野二郡太守。八年,督南徐兗州之江北淮南諸軍事、征虜將軍、南兗州刺史,領廣陵太守。十五年,監徐兗二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前將軍、徐兗二州刺史。未之鎮,留為侍中,領左衛將軍。明年,出為使持節、監豫司雍并四州南豫州之梁郡弋陽馬頭荊州之義陽四郡諸軍事、豫州刺史,領南梁郡太守。遷吳興太守,秩中二千石。二十七年,魏軍南至,瓜步率軍出江上,假節蓋三十年,復出為使持節,監豫州刺史。元凶立,遣外監徐安期仰捷祖防守之。遵考斬安期等,起義兵應南譙王義宣,加遵考鎮西將軍。孝建元年,除吳興太守。明年,徵為湘州刺史。三年,轉丹陽尹。六年,領徐州刺史。景和元年,出督南豫州諸軍事、安西將軍、南豫州刺史。遵考從弟思考為豫章會稽太守,益徐州刺史,凡經十郡三州。
42
廬陵孝獻王義真,武帝第二子。晉末,從高祖北征。及關中平定,高祖議欲東還,而諸將行役既久,咸有歸願,止留偏將,不足鎮固人心,乃以義真行都督雍梁秦三州之河東平陽河北三郡諸軍事、安西將軍、領護西戎校尉、雍州刺史,太尉諮議參軍、京兆王修為長史,委以關中任。高祖將還,三秦父老詣門流涕訴曰:「殘民不沾王化,於今百年矣。始睹衣冠,方仰聖澤。長安十陵,是公家墳墓,咸陽宮殿數千間,是公家屋宅舍,此欲何之?」高祖為之愍然,慰辭曰:「受命朝廷,不得擅留,感諸君戀本之意。今留第二兒,令文武賢才共鎮此境」。臨還,自執義真手以授王修,令修執其子孝孫手以授高祖。義真尋除正,加節,又進督并東秦二州、司州之東、安定、新平二郡諸軍事,領東秦州刺史。次復都督司、雍、秦、并、梁五州諸軍事、建武將軍、司州刺史,持節如故。時義真將鎮雒陽,而河南蕭條未及修理,改除揚州刺史,鎮石頭。永初元年,移鎮東城。高祖不豫,以為使持節、侍中、都督南豫、豫、雍、司、秦、并六州諸軍事、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豫州刺史,出鎮歷陽。
43
襲廬陵王紹,文帝第五子。元嘉二十年,出為南中郎將、江州刺史,時年十二。二十二年,入朝,加戟,進都督江州、豫州之西陽、晉熙、新蔡三郡諸軍事。在任七年,改授左將軍、南徐州刺史,給鼓吹一部。未之鎮,乃遷揚州刺史。
44
彭城王義康,武帝第四子。晉末年十二,宋臺除都督豫、司、雍并四州諸軍事、冠軍將軍、豫州刺史。時高祖自壽陽被徵入輔,留義康代鎮壽陽,又領司州刺史,進督徐州之鍾離、荊州之義陽諸軍事。永初二年,徙監南豫、司、雍、并五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三年,遷使持節、都督南徐兗二州揚州之晉陵諸軍事、南徐州刺史。太祖即位,元嘉三年,改授都督荊、湘、雍、梁、益、寧、南北秦八州諸軍事、荊州刺史,班劍三十人。六年,司徒王弘表義康宜還入輔,徵侍中、都督楊、南徐兗三州諸軍事、司徒、錄尚書事、領平北將軍、南徐州刺史,持節如故。九年,又領揚州刺史。江夏文獻王義恭,武帝第五子。景平二年,監南豫、豫、司、雍、秦、並六州諸軍事、冠軍將軍、南豫州刺史,代廬陵王義真鎮歷陽,時年十二。元嘉元年,加使持節,進號撫軍將軍,給鼓吹一部。三年,監南徐兗二州、揚州之晉陵諸軍事、徐州刺史,進監為都督,未之任。太祖征謝晦,義恭還鎮京口。六年,改都督荊、湘、雍、益、梁、寧、南北秦八州諸軍事、荊州刺史。九年,徵為都督南兗、徐、兗、青、冀、幽六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征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兗州刺史,鎮廣陵。十七年,大將軍彭城王義康有罪出藩,徵義恭為侍中、都督楊、南徐、兗三州諸軍事,給班劍二十人,置仗加兵。二十七年春,後魏寇豫州,太祖因此欲開定河、雒。其秋,以義恭總統群帥,出鎮彭城。後以本官領南兗州刺史,增督南兗、豫、徐、兗、青、冀、司、雍、秦、幽、并十一州諸軍事,並前十三州,移鎮盱眙,修治館宇,擬制東城。二十九年,遭太妃憂,改授大將軍、都督楊、南徐二州諸軍事、南徐州刺史,還鎮東府。世祖踐祚,授使持節、侍中、都督楊、南徐二州諸軍事、太尉、錄尚書六條事、南徐、徐二州刺史。孝建元年十一月,還鎮京口。二年春,進督東、南兗二州。其冬,徵為揚州刺史。南豐縣王朗字元明,義恭長子。為湘州刺史,持節、侍中,領射聲校尉。
45
襲江夏王子綏為都督郢州諸軍事、冠軍將軍、郢州刺史,進號後軍將軍,加持節。
46
襲江夏王躋,後廢帝即位,督會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五郡諸軍事、東中郎將、會稽太守,進號左將軍。
47
襲江夏王伯禽,官至輔國將軍、湘州刺史。
48
南郡王義宣,武帝第六子。元嘉元年,年十二,拜左將軍,鎮石頭。七年,遷使持節、都督徐、兗、青、冀、幽五州諸軍事、徐州刺史,猶戍石頭。八年,改都督南兗、兗州刺史,當鎮山陽,未行。明年,遷中書監,進號中軍將軍,又領石頭戍事。十三年,出都督江州豫州之西陵、晉熙、新蔡三郡諸軍事、鎮南將軍、江州刺史。初,高祖以荊州上流形勝,地廣兵強,遺詔諸子次第居之。謝晦平後,以授彭城王義康。義康入相,次江夏王義恭。又以臨川王義慶宗室令望,且臨川武烈王有大功於社稷,義慶又居之。其後應在義宣。帝以義宣人才素短,不堪居上流。十六年,以衡陽王義季代義慶,而以義宣代義季為南徐州刺史、都督南徐州軍事、征北將軍,加散騎常侍。而會稽公主每以為言,帝遲回久之。二十一年,乃以義宣都督荊、雍、益、梁、寧、南北秦七州諸軍事、車騎將軍、荊州刺史,進位司空,改侍中,領南蠻校尉。三十年,遷司徒、中軍將軍、揚州刺史。世祖即位,以義宣為中書監、都督楊豫二州丞相、錄尚書六條事、揚州刺史,加羽葆、鼓吹,給班劍四十人,持節、侍中如故。封次子宜陽侯愷為南譙王。義宣固辭內任,及愷王爵,於是改授都督荊、湘、雍、益、梁、寧、南北秦八州諸軍事、荊、湘二州刺史,持節、侍中、丞相如故。
49
衡陽文王義季,武帝第七子。元嘉八年,領石頭戍事。九年,遷使持節、都督南徐州諸軍事、右將軍、南徐州刺史。十六年,代臨川王義慶都督荊、湘、雍、益、梁、寧、南北秦八州諸軍事、安西將軍、荊州刺史。二十一年,為都督南兗、徐、青、冀、幽六州諸軍事、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兗州刺史。二十二年,進督豫州之梁郡,遷徐州刺史。
50
始興王鑫牡,鄣詼子。初鎮京口,後求鎮江陵,尚書令何尚之等咸謂鎏子次弟,不應遠出。文帝以上流之重,宜有至親,故以鑫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加都督,領護南蠻校尉。
51
南平穆王鑠,文帝第四子。元嘉十七年,都督湘州諸軍事、冠軍將軍、湘州刺史,不之鎮,戍石頭事。二十二年,遷使持節、都督南豫、豫、司、雍、秦、并六州諸軍事、南豫州刺史。時太祖方事外略,乃罷南豫,併壽陽郡,鑠為豫州刺史。
52
竟陵王誕,文帝第六子。元嘉二十二年,監南兗州諸軍事、北中郎將、南兗州刺史,出鎮廣陵。尋以本號徙南徐州刺史。二十六年,出為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竟陵、隨二郡諸軍事、後將軍、雍州刺史。遷都督廣交二州諸軍事、安南將軍、廣州刺史,當鎮始興,未行,改授都督會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五郡諸軍事、安東將軍、會稽太守,給鼓吹一部。孝武即位,徵為持節、都督荊、湘、雍、益、梁、寧、南、北秦八州諸軍事、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刺史南譙王義宣不肯就徵,以誕為侍中、驃騎大將軍、揚州刺史。建平二年,出為使持節、都督南兗、徐二州諸軍事、太子太傅、南徐州刺史。大明元年,又出為都督南兗、南徐、兗、青、冀、幽六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
53
建平宣簡王宏,文帝第七子。元嘉二十四年為中護軍,領石頭戍事。出為征虜將軍、江州刺史。
54
宏子景素,初為寧朔將軍、監南豫、豫二州諸軍事、輔國將軍、南豫州刺史,不拜。太宗初,加冠軍將軍、南兗州刺史、丹陽尹、吳興太守、使持節、監湘州諸軍事、湘州刺史。泰始六年,都督荊、湘、雍、益、梁、寧、南北秦八州諸軍事,為散騎常侍、後將軍、太常,未拜,授使持節、都督南徐、兗、青、冀六州諸軍、鎮軍將軍、南徐州刺史。
55
廬江王宋牡鄣,詘俗釉嘉。二十六年,以為侍中、後軍將軍,領石頭戍事。出為會稽太守。二十九年,遷使持節、都督廣、交二州荊州之始興、臨安二郡諸軍事、車騎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孝武踐祚,復為會稽太守,加撫軍將軍。明年,徵為秘書監,加散騎常侍。尋出為撫軍將軍、江州刺史,進號平南將軍,置吏。大明二年,徵為散騎常侍、中書令,領驍騎將軍,給鼓吹一部。又出為南豫州刺史。
56
晉熙王昶,文帝第九子。世祖踐祚,自太常出為東中郎將、會稽太守、監會稽、柬陽、臨海、永嘉、新安五郡諸軍事。孝建元年,立東陽州,拜昶為刺史。大明中,都督江州、郢州之西陽、豫州之新蔡、晉熙二郡諸軍事、前將軍、江州刺史。前廢帝即位,出為使持節、都督徐、兗、南兗、青、冀、幽六州、豫州之梁郡諸軍事、征北將軍、徐州刺史。
57
武昌王渾,文帝第十子。孝武即位,授征虜將軍、南彭城、東海二郡太守,出鎮京口。孝建元年,遷持節、監雍、梁、南北秦四州、荊州之竟陵、隨二郡諸軍事、寧蠻校尉、雍州刺史。
URN: ctp:ws375856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