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萇楚齋隨筆卷三

《萇楚齋隨筆卷三》[View] [Edit] [History]

1
廬江劉聲木十枝撰
2
商道親親
3
有商一朝,大半兄終弟及,前人所謂「商道親親」,誠哉其親親也!中有兄弟二人同登帝位者,更有兄弟三人及四人同登帝位者,更亙古所未有也。兄弟二人有五。外丙、仲壬,皆成湯子也。沃丁、太庚,皆太甲子也。祖辛、沃甲,皆祖乙子也。祖庚、祖甲,皆武丁子也。廩辛、庚丁,皆祖甲子也。兄弟三人有二。仲丁、外壬、河亶甲,皆太戊子也。小甲、雍己、太戊,皆太庚子也。兄弟四人有一,陽甲、盤庚、小辛、小乙,皆南庚子也。厥後宋宣公舍其子與夷,而立其弟穆公,尚能守其家法。
4
東周帝王享國之久
5
《無逸》一篇,歷敘古帝王享國之久,似帝王享國以愈久而德愈隆矣,其實亦不然。周昭王、平王享國皆五十一年,敬王享國四十四年,顯王享國四十八年,赧王享國五十九年,較之《無逸》所舉之數,不為少矣,然皆無救於顛覆敗亡,何也?昭王更年至百歲,三代以下帝王所稀有,若非祭公謀父作詩以止王心,則周室覆亡之禍,不待幽厲矣。
6
編輯不如撰述
7
朱梅崖《答林育萬書》云:「承諭欲作《經史通考》,奇功美志,令人欽羨,但事體浩大,又虞掛漏。竊謂先生天資高妙,才識絕人,正不必於故紙堆中作生活。何如破去依附,自得聖賢之意?立法立言,無不可者。近世人束書不觀,故豪傑之士,多以博覽相尚,要諸古人,正不尚此。陳彭年、夏竦、高若訥,皆博極群書,於今曾無一字之傳,亦何為哉!」云云。聲木謹案:湘鄉曾文正公國藩復何廉昉太守栻書云:「嘗以為四部之書,浩如煙海,而其中自為之書,有源之水,不過數十部耳。經則《十三經》是已,史則《廿四史》暨《通鑒》是已,子則《五子》暨《管》、《晏》、《韓非》、《淮南》、《呂覽》等十餘種是已,集則《漢魏六朝百三家》之外,唐宋以來,廿餘家而已。此外入子集部書,皆贗作也,皆剿襲也。」云云。錢塘袁簡齋明府枚,亦以考證家為述,詩文家為作。兩義相較,優劣自見,皆以研究詩文為易傳。詩文又以昌黎所云「惟古於詞必己出」為職,質言之,即周櫟園侍郎亮工所謂詩文莫妙於杜撰。朱梅崖見之,深以為然,自恨其文求為杜撰而不工。亦即曾文正公言為文須自我作古,《六經》皆陳言,不足依傍,況他書哉!李漢序昌黎遺書,亦曰約其旨,則曰教人自為而已。辭必己出,所以自為也。
8
周振業論詩語
9
周振業右序,號意庭,吳江人。其論詩專主法律,嘗手批《高青邱集》,於承接照應處,分晰如牛毛。雖作者之意,未必盡然,一經繩尺,覺無意於法者,其法無不具。深惜所批《青邱集》湮沒不傳,而其論則甚卓。詩文須有法律,如工人之有弓尺規矩,不可一日離開。若緬規錯矩者,自謂可以破除法律,試問法律終能廢乎!
10
方孝孺遜志齋集刊本
11
明之方孝孺,死於燕王棣靖難之役,身遭磔死,夷及十族,其忠魂義魄,堪與日月爭光,龍逢、比干爭烈,震耀萬世,自不待言矣。惟詩文實非所長,所撰《遜志齋集》廿四卷、《附錄》一卷,固無人誦而習之者。然後人重其忠烈,幾於無人不知有方孝孺,無家不藏有《遜志齋集》,忠孝何嘗負於人哉!孝孺詩文,當時雖遭成祖禁錮,至宣德後,即稍傳於世。天順癸未,臨海趙洪初刊本,僅二百六十七首,是為蜀本。成化庚子,黃文毅孔昭、謝文肅鐸搜輯,厘為三十卷,《拾遺》十卷、《附錄》一卷,是為邑本。正德庚辰,顧璘守台州,併為廿四卷、《附錄》一卷,是為郡本。嘉靖辛酉,王可大守台州,據上三本,復加刪補,是為四刻。萬歷壬子,江南刊本。崇禎辛巳,寧海令張紹謙刊本。康熙戊寅,寧海令俞化鵬刊本。同治癸酉,寧海令孫憙復復據俞本重刊。永樂距近時僅五六百年,以無一人誦習之集而已八易板,其為人所重視如此。集以人重,豈非忠烈之效哉!
12
王士禎七古平仄論
13
益都趙秋谷宮贊執信,撰《談龍錄》一卷、《聲調譜》一卷,歷詆新城王文簡公士禎。宮贊謂古詩不拘平仄,拗體律詩亦不拘平仄,而別有一定之平仄,不可更移。嘗求其法於王文簡公,文簡公密不肯語,乃以古詩、唐詩互相鉤稽而得之。因著《聲調譜》,備載其說。自此書出,天下翕然宗之無異詞。自來言詩者,無有見及於此,即知之,亦未必肯傾筐倒篋,盡告於人。宮贊以此法公之天下,洵屬開示塗轍,明指戶牖,為後人作指南車。自此以後,詩之法律始謹嚴,知聲調者,可與言詩,不知聲調者,不可與言詩,有益於詩學甚偉。乾隆戊申六月,王文簡公族孫鏡沚允熙,刊有《王文簡公七古平仄論》一卷,後有鏡沚允熙自跋云:「先堂太高叔祖文簡公以詩名海內,七言古體,尤直接杜、韓、蘇三家之傳。晚歲里居,常與子侄言:『七古抑揚抗墜之妙如近體,有一定平仄,非但別律句已也。會者不必工,不會者殊不足以為詩。』子姪中間有學此體者,公丹鉛明悉,不煩言而已無餘蘊,非竟作譜,譜亦無庸作也。乃外人得之以成家者,反謂公吝而不傳,抑過矣。熙錄公七古平仄之論,公之於世,又錄公所自為詩以證之,俾知出乎律即入乎古者之說之為甚誤也。允熙謹識。」云云。聲木謹案:鏡沚允熙此跋,頗為王文簡公文過。至謂「外人得之以成家者,反謂公吝而不傳」,竊恐未必然也。《七古平仄論》雖有刊本,流傳頗罕,未見他家著錄,故錄允熙之跋於此。
14
王韜事跡
15
光緒年間,上海有號天南遯叟王韜紫銓者,主持申報館筆政,以報館為護符,倡言無忌,人多震驚其名而不知其底蘊者。諸暨餘鐵山□□重耀《鐵山文稿》中,有《記天南遯叟逸事》一篇,頗為詳盡確實,予節錄其語於此:「天南遯叟即長洲諸生王畹,素跅弛,負俗累,益落魄。嘗受洪逆千金,上書洪秀全,言規取中原、摧破燕京之計。又上書李秀成,陳攻取上海之策,隱為洪逆大謀主。同治二年,李文忠公鴻章復蘇州,幕客有與王畹有舊者,得王畹致李秀成書,毀之以滅蹟。三年,曾忠襄公國荃復金陵,又得王畹致洪秀全書,檄蘇撫丁雨生中丞日昌擒之。中丞縱之至香港,復為之緩頰。王畹旋上書曾文正公,先陳為洪逆、李逆畫策之非,繼謝其許以不問之恩。畹遂更名韜,佯狂滬市,出入花叢,好事者居然推為風雅宗主。後於光緒□□年,死於上海。」此事陳子壯明府其元《庸閒齋筆記》亦載之,不如此詳。長洲有徐□□茂才□□當時與王畹相識,凡畹所為,茂才亦深知之,並親見其謝曾文正公一書。予聞之於其族子徐蟄叟廣文師,所言皆確實不誣,故參酌餘氏原本,而匯記之於此。
16
永樂大典四部
17
《永樂大典》原委,據《四庫提要》所載甚詳,因摘錄於此:「明永樂元年七月奉敕編,二年十一月奏進,賜名《文獻大成》,初編為解縉等一百四十七人。既而以所編未備,復命姚廣孝等二千一百六十九人重編,於五年十一月奏進,改賜名《永樂大典》。併命復寫一部鋟木,以七年十月訖工,卒以工費浩繁而罷。後移貯北京宏義閣,當時名文樓。嘉靖四十一年,選禮部儒士程道南等一百人,重錄正副兩本,高拱、張居正校理,於隆慶初年告成。其正本貯文淵閣,副本貯皇史宬,仍歸永樂原本與寫本於南京、後經張李之亂,南京兩本與皇史宬副本並毀。不知何時。又以文淵閣所藏正本移貯翰林院庫,原編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錄六十卷,已殘闕二千四百廿二卷。」據繆筱珊太史荃孫《藝風堂文集》所載,太史到翰林院時,已只存三百餘本,復為同院諸公盜出,陸續售去。其盜書之法:早間入院,帶一包袱,包一綿馬褂,約如《永樂大典》兩本大小。晚間出院,將馬褂穿於身上,偷《永樂大典》兩本,仍包入包袱內,如早間帶來樣式。典守者見其早挾一包入,晚復挾一包出,大小如一,不虞其將馬褂加穿於身,偷去《永樂大典》兩本,包於包袱內而出。久之,《永樂大典》三百餘本,又掃地無餘。太史並謂:每次偷書,以兩本為最合式,恰如綿馬褂一件大小,多則為人所易覺。其偷書之法,真極精巧刻毒,不謂竟於翰林院諸公行之。我朝養士數百年,末流乃竟如此!無怪宣統辛亥,殉國難者,屈指可數,廉恥道喪,禮教淪胥久矣。階之厲者,實夫己氏引用一班鷹犬所致也。
18
桐城文學叢書目錄
19
予自幼即好讀桐城文學家文集,當時先文莊公遠碧樓藏書中有數種,予悉為取出,置於几案,復於各家詩文集及筆記、詩話、縣志等書中採掇。其中師友所及,實芸芸總總,百餘年不絕。信乎馮夢華中丞煦所云:姚氏之說,信足以鼓舞天下,洵不誣也。予力為搜求,其中有至難得者,擬編刊《桐城文學叢書》五十八種。其坊間有通行本,及不難購得者,不在此例。已列其書目於《續補匯刻書目》中,茲復鈔附於後,聊以志畢生心血所聚,且書之以為息壤,意在必為刊行也。《山木居士文集》十二卷、《外集》二卷、附《魯賓之文鈔》一卷、《魯習之文鈔》一卷、《周易讀本》十二卷,魯九皋撰。 《抑快軒文集乙編》四十九卷、《丙編》十六卷、《丁編》九卷、《李習之文讀》十卷,高澍然撰。 《震川文集補編》八卷、《餘編》八卷,明歸有光撰。 《望溪文集續補遺》一卷,孫葆田編。 《望溪文集再續補遺》四卷,聲木編。 《依歸草》十卷、《二刻》二卷,張符驤撰。 《悔生文集》八卷、《詩集》六卷,王灼撰。 《厚畬初稿》四卷,魯鴻撰。 《怡亭文集》廿卷,張紳撰。 《思復堂文存》一卷、《詩存》一卷,姚景衡撰。 《損齋文集》二卷,陳善撰。 《韓齋文稿》四卷,孔憲彝撰。 《適適齋文集》二卷、《別集》一卷,馮志沂撰。 《龍壁山房文集》八卷,王拯撰。 《七經紀聞》四卷、《附》一卷,管同撰。 《文翼》三卷,吳鋌撰。 《張廉卿尺牘》一卷,張裕釗撰。 《柏見山房尺牘》一卷,梅曾亮撰。 《私艾齋文集》六卷,吳育撰。 《休復居文集》六卷、《附》一卷、《詩集》六卷,毛嶽生撰。 《寄鴻堂文集》四卷,李宗傳撰。 《欽齋文》二卷,蘇敦元撰。 《可久處齋文集》八卷,馬樹華撰。 《甚德堂文集》四卷,吳賢湘撰。 《陰靜夫遺文》二卷,陰承方撰。 《援鶉堂文集》六卷,姚範撰。 《味經山館文鈔》四卷、《文續鈔》三卷、《戴氏先德傳》二卷、《書傳疑纂》八卷,戴鈞衡撰。 《綠猗軒文鈔》二卷,舒燾撰。 《秋聲館文集》二卷,歐陽勳撰。 《丹棱文鈔》四卷,蔣彤撰。 《袖海樓文錄》六卷,黃汝成撰。 《端虛勉一居遺文》三卷,張成孫撰。 《松溪文集》一卷,汪汝為撰。 《雲在文稿》一卷,楊紹文撰。 《問亭文鈔》六卷,張鵠撰。 《奉萱草堂文集》二卷、《文續集》一卷,單為鏓撰。 《小峴山人文集》六卷、《續文集》一卷、《補編》一卷,秦瀛撰。 《詩經集傳拾遺》二卷,吳德旋撰。 《隱拙齋文集》六卷、《附》一卷,沈廷芳撰。 《月滄文集》六卷、《詩集》二卷、《年譜》一卷,呂璜撰。 《半巖廬遺集》二卷,邵懿辰撰。 《校經草廬文集》一卷,顧曾撰。 《惜抱軒歸文評點》一卷,姚鼐撰。 《嘉樹山房歸文評點》一卷,張士元撰。 《韓文論述》十二卷,沈誾編。 《韓子文鈔》十卷,林明倫編。 《史記別鈔》二卷,吳敏樹編。 《靜遠堂集》三卷,陳壽熊撰。 《明文偶鈔》一卷、《國朝文偶鈔》一卷,程崟編。 《史席閒話》一卷,鞠濂撰。 《史記七篇讀法》二卷,王又樸編。 以上五十八種,專指已購得者記之。若以寬閒之歲月,陸續再購得數十種,增入原編之中,或析出另為後編,是豈特予之大幸,亦天為斯文衍一c之傳。近世提倡刻金石文書、《說文》書、佛書者頗不乏人,獨無人議及流傳桐城文學書,豈天之將喪斯文也歟,則非予所敢知矣。
20
宋王應麟通鑒答問
21
宋王伯厚尚書應麟撰《通鑒答問》五卷,附於《玉海》後,名曰《答問》,實係史論一種。惜所論始於周武烈王,終於漢元帝。計其全書,當有數十卷,堪與胡寅《讀史管見》、王夫之《讀通鑒論》卷數相埒。自宋以來,只有此數,其遺佚已久矣。大抵是書作於宋亡以後,故持論務為嚴刻,實有激使然。如胡寅作於南宋之初,目擊自命為賢士大夫者仕於金,仕於劉豫,仕於張邦昌,實繁有徒,腆然不以為怪,不知廉恥為何事,名教掃地盡矣。寅目擊心傷,不便明言,托於論史,以抒積懣。應麟與夫之史論,亦皆主於嚴刻,同是此時此事,痛哭而言之。非作於禮樂休明,世際承平,故為此高論,人人責以周孔也。《四庫全書提要》斥之,原為承平之時,而言當務為寬和,不主嚴刻,亦不為無見。若紀文達公昀生當南、北宋及明之末造,胡寅等之史論,當鑄金呼佛事之矣。
22
論翁方綱詩
23
國朝諸儒,能言而不能行者,莫如大興翁蘇齋學士方綱。學士侈言理學,研究宋五子書,乃至跪求差使,見於《嘯亭雜錄》,以妾為妻,並已死二妾亦扶正,見於《翁氏家事略記》。平生尤喜言詩,手錄古今評註杜詩者三十餘家,至三十三遍之多,可謂勤矣。又推闡趙秋谷宮贊執信《聲調譜》之說,撰《小石帆亭著錄》六卷,以暢厥旨,其法益密。易王文簡公論詩主神韻之說,為肌理二字,亦可備一說,皆於詩學有裨。獨至其所自作之詩,極與所言相反。其詩實陰以國朝漢[學]家考證之文為法,尤與俞正燮《癸巳類稿》、《癸巳存稿》相似,每詩無不入以考證。雖一事一物,亦必窮源溯流,旁搜曲證,以多為貴,渺不知其命意所在。而爬羅梳剔,詰曲聱牙,似詩非詩,似文非文,似註疏非註疏,似類典非類典。袁簡齋明府論詩,有「錯把鈔書當說詩」之語,論者謂其為學士而發,確為不謬。百餘年來,(俞)[翁]氏之集,名雖行世,試問何人取而誦讀則傚?聊供插架之用。《復初齋詩集》流傳益罕,欲供插架而未能,豈非不行于世之明驗乎。文章乃千古之公物,公是公非,自有定評,決非一二人以私意所能擾亂也。
24
徐雲路事跡
25
徐云路字企萬,號懶雲,崑山人,明太僕卿應聘八世孫。性至孝,母吳氏有肝厥病,疾作危甚,雲路默禱于天,刲臂肉和藥以進,疾遂愈,延壽十餘年而歿。雲路以明經需次廣文,道光甲申卒,年六十八歲。咸豐初旌孝子,事跡入崑新兩縣志《孝友傳》。雲路少為諸生,有文譽,詩宗晚唐,填詞出入兩宋,為古文疏落簡峭。嘗賣田作秋闈旅費,舟夜泊燕子磯,朗誦所作賣田詩。鄰舟聞之,問何人,雲路亦出詢,乃知錢塘袁枚也。亟具衣冠,執弟子禮,請受業,論詩良久而別。吳中盛詩社,雲路館吳門久,時與唱和。手輯邑人詩成集,題曰《玉輝篇》。道光末,張潛之、潘道根所刊《崑山詩存》多本之。青浦王昶致政歸,撰《湖海詩傳》,引雲路相參證。善畫梅,蒼勁秀逸,人爭寶之。撰有《雲海樓文集》□卷、《瀹雪山房詩鈔》□卷、《延秋館詞》□卷、《集腋草》□卷、《玉輝編》□卷、《崑山詩選》□卷。雲路詩宗晚唐,於溫李為尤近。永福黃莘田明府任時與唱和,盛稱其詩。《秋江詩集》六卷,雖有王元麟、陳應魁兩註本,于雲路事跡多未詳,蓋由未見崑新兩縣志書,無由考證。聲木因取縣志中所載,錄之於此,亦補註及讀明府詩集者所不廢也。
26
董皇后行狀
27
世祖章皇帝御製《董皇后行狀》,龍陽易實甫觀察順鼎刊入《琴志樓叢書》中,有云:「因歎朕伉儷之緣,殊為不偶。前廢后容止足稱佳麗,亦極巧慧,乃處心弗端,且嫉刻太甚。今后秉心淳樸,顧又乏長才。洎得后才德兼備,足毗內政,諧朕志,順治拾有柒年捌月壬寅崩。」云云。聲木謹案:董皇后即草野相傳以為董小宛者,實則為滿洲內大臣鄂剛毅侯節碩之女,見於御製行狀甚明。夫以帝王之尊,開國之初,而伉儷之間,自歎不偶如此,人生伉儷之樂,真不易得。世只知得科第及高官厚祿,以為須祖功宗德,前世修來。不知得嬌妻美妾,比之高官厚祿,更屬不易。設非前世修來,三生有幸,天地鬼神,恐未必能使之消受此福也。
28
論崔華詩
29
崔華字不雕,太倉人,順治庚子舉人,工詩畫,撰有《櫻桃軒集》□卷。王文簡公稱其詩清異出塵,吳梅村祭酒目為古塘一鶴,傾倒可謂至矣。其詩集無傳,名氏亦不見他人撰述,何耶?王豫編輯《江蘇詩征》,錄其詩九首,入卷廿二。獨於王文簡公《漁洋詩話》所舉之「一寺千松內,飛泉屋上行。欹檣(夜)[坐]清晝,薄冷出蘋間」,「溪水碧於前渡日,桃花紅似去年時」等詩,一字不錄,僅錄《居易錄》所舉之「丹楓江冷人初去,黃葉聲多酒不辭」一詩,何耶?豈以王文簡公評隲未公,伊之選詩另具手眼,能判別涇渭,直駕乎新城而上之,是真不可解矣。
30
十餘世秀才四家
31
粵西蔣霞舫京兆達,為先文莊公咸豐庚申恩科會試房師,師生誼篤,常為先文莊公書扇,下鈐一印,文曰「蔣氏第十八世秀才」。後其子以明經候選教諭,先文莊公任川督時,仍歲寄羔幣,以奉師母,時通函訊,是又一世秀才矣。長樂梁茝鄰中丞章巨《歸田瑣記》,自述自明迄國朝十五世秀才,紀文達公昀任閩省學政時,特贈一扁,文曰「書香世業」。常熟馮己蒼□□□家亦九世秀才,至馮修字念修號東村,矢志讀書,願青其衿,以足十世之數。顧困於童子試,四十年不克竟其志,齎恨以終,士林悲之。香山黃香石中翰培芳門聯云:「三百年里第,十八世書香。」其屋仍為明黃文裕公故居,亦十八世秀才。夫士食舊德,至十餘世之久,真我朝之盛事,而海內復寥寥數家,何其難也!
32
曾國藩預屬墓志銘於吳敏樹
33
湘鄉曾文正公國藩,功在社稷,名垂國史,本無待於立神道碑,當時其家人請劉霞軒中丞蓉撰文。未及作,中丞又卒,檢其遺篋,僅有銘詞,乃請郭筠仙侍郎嵩燾補作序文,復請李文忠公鴻章撰墓志銘。李文忠公久不親文事,實為□□□□□代撰,見於□□□□□中。而不知當日曾文正公因吳南屏廣文敏樹客於兩江節署,曾從容為言:「吾一旦不幸,誌銘當以屬子。」云云。是其生時,曾以是屬望吳南屏廣文。此乃一時言論,恐其家人亦未必知之,故改屬他人,果知之,不必故違是命也。巴陵杜仲丹孝廉貴墀撰《巴陵人物志》十五卷,備載其語於吳廣文傳中,想此語聞之於廣文,信不虛也。
34
明竟陵公安撰述
35
明末詩文派別,至公安、竟陵,可謂妖妄變幻極矣。亡國之音,固宜如此,時當末造,非人力所能挽回。世多不知其名氏、撰述,爰記之於下,以昭後世之浣洹9安三袁,一庶子宗道,即士瑜,撰《海蠡編》二卷。一吏部郎中中道,撰述無傳。一吏部郎中宏道。獨宏道撰述甚富,撰有《觸政》一卷、《瓶花齋雜錄》一卷、《袁中郎集》四十卷、《明文雋》八卷。竟陵為鍾惺、譚友夏,俱天門人。鍾惺撰《詩經圖史合考》廿卷、《毛詩解》□卷、《五經纂註》五卷、《史懷》十七卷、《合刊五家言》□卷。譚元春撰《嶽歸堂集》十卷、《譚友夏合集》廿三卷、《譚子詩歸》十卷。復與鍾惺合編《詩歸》五十一卷、《明詩歸》十卷、《補遺》一卷。鍾惺復編《名媛詩歸》三十六卷、《周文歸》廿卷、《宋文歸》廿卷、《評點左傳》廿卷。雖皆收入《四庫存目》,《提要》極為詆斥,不遺餘力,論者謂其言非過也。
36
神農陵詩句
37
神農陵寢相傳其土可以治病,故袁簡齋明府詩云:「一抔能治膏肓病,九死難醫嫉妬心。」下句可謂慨乎其言之矣。
38
陸耀遹畫墁剩稿
39
陸邵文征君耀遹撰《畫墁剩稿》八卷,本屬居幕府時,代府主之作,徵君在日,戒後人勿刊。光緒四年三月,其第五孫彥頎刺史祐勤任興國州知州時,懼其久而散佚,又以征君有遺言,弗能決。杜仲丹孝廉貴墀適居州幕,力勸之刊行,非征君意也。徵君代人之作,不欲以己尸其名,尚存古人讓善之遺意。
40
餘誠格等調缺原委
41
宣統三年,鄂藩餘壽平中丞誠格升任陝西巡撫,鄂督瑞莘儒制府澄為之奏請,言「誠格有父,路遠不能迎養,請就近量移,庶可忠孝兼盡。」奉旨與湘撫楊俊卿中丞文鼎對調。先是鄂督陳筱石制府夔龍調任川督,制府妻許夫人禧身字□□,乃已故軍機大臣□□尚書許恭慎公庚身之從堂妹,憚於路遠,不願隨往,亦有人為之上聞,奉旨調任直督。王道不外乎人情,此等舉措無關宏旨,猶有康乾年間君臣如家人遺意。許夫人禧身,以一婦人而改恩命,尤我朝所未有也。
42
何紹基識人
43
道州何子貞太史紹基書名滿海內,而其知人之明,尤夐絕千古。嘗謂桐城方柏堂明府宗誠曰:「餘自楚至皖,行數千里,所見好官三人:黃州府知府徐太守豐玉、鄱陽縣知縣沈明府衍慶、祁門縣知縣唐明府治。」其後粵匪之亂,徐、沈陣亡,唐亦殉難。其語見《柏堂集次編》。
44
孫家振小說
45
孫家振字玉聲,□□人,號漱石生,化名警夢癡仙,近代之小說家,撰《海上繁華夢初集》六卷、《續集》六卷、《後集》八卷,笑林報館附刊本,又有翻刊小字本。宣統辛亥以後,復撰《續繁華夢初集》六卷、《二集》六卷、《三集》八卷。此書雖係章回小說,而用意深遠,中庽勸懲之旨,且報應昭彰,尤至為痛切,予嘗戲目之為戒嫖戒賭,戒結交匪友教科書。人家子弟於十五六歲之時,文義粗通,正喜看各種小說,可以此書命之細閱。苟得中材,熟閱此書,未有不憬然自悟者,決不至故入迷塗矣。尚有陽湖李國嘉,字伯元,化名南亭亭長,撰有《官場現形記》五編,每編六卷,筆意淺顯,並無污穢之語,亦可供茶餘酒後之一助。予素不喜閱小說,故知之者甚少,細閱此二書,決無他虞也。
46
吳敬梓事跡
47
吳敬梓敏軒,一字文木,全椒人,諸生。襲祖父業,有二萬餘金。與文士往還,飲酒歌呼,窮日夜不輟,不數年,貲產蕩盡。冬夜苦寒,邀同好五六人,繞城堞行數十里,謂之暖足。撰《文木山房集》□卷、《詩說》□卷、《儒林外史》五十卷。他集不傳,此書獨風行一時,世人多見之好之。其中描摹文士情態,嬉笑怒罵,如鑄鼎象物,頗為小說界開一新面目。惟其書本五十回,為五十卷,不知何人割裂茂才《文木山房集》中語,襞積增為五回。後有茂才從兄青然先生檠女孫之女夫上元金和一跋,稱五十五回,為五十五卷,是每回可為一卷矣。程魚門太史晉芳《勉行堂文集》中有《文木先生傳》,謂生平交友,莫貧於敏軒,其橐中筆硯都無云云。負才如是,家產如是,而一寒至此,毫不以為意,真世間所罕有者。
48
春秋等書目
49
「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其意一也」,孟子已言之矣。然後世以「春秋」名書者甚多,如《虞氏春秋》、《呂氏春秋》,漢趙煜《吳越春秋》十卷,晉習鑿齒《魏晉春秋》□卷,魏崔鴻《十六國春秋》一百卷,宋尹洙《五代春秋》□卷,明荀廷詔《蜀國春秋》,我朝列為禁書,明崔銑《文苑春秋》四卷,姚士粦《後梁春秋》二卷,查繼佐《魯春秋》一卷,《適園叢書》本。以「檮杌」名書者,只有宋張唐英《蜀檮杌》二卷。以「乘」名書者,明有周嘉胄《香乘》廿八卷,許奉恩《里乘》十卷。豈以《春秋》為聖人筆削,因以名書,猶得希聖之意也歟。
50
夾壩等訛稱
51
西域人以劫盜為夾壩,見紀文達公《姑妄聽之》自註。聲木謹案:夾壩即劫盜之訛,非以劫盜為夾壩也。四川人以強盜為帽殼,實即暴客之訛,亦非以強盜為帽殼也。張文襄公之洞督學四川,撰《輶軒語》一卷,中有屬武生不可與帽頂來往之語。川人本云帽殼,張文襄公以其名不雅馴,易為帽頂,失之遠矣。
52
胡林翼批牘中語
53
益陽胡文忠公林翼遺集中,批牘之語,有「儒雅雍容,逢人便問魏三兄之概」云云。光緒丁未,予在山東,王古愚孝廉振垚告予云:「人言胡文忠公此批,乃戲用《閱微草堂筆記》中故事,從無有知其出處者。」予為之檢查原書,見《姑妄聽之》卷四奴子傅顯事。「魏三兄」亦即奴子魏藻,見本條自註。持以示之,孝廉大喜。
54
桐城陽湖兩派
55
長樂謝枚如□□章鋌《賭棋山莊文集》中《抑快軒遺文稿跋》中有云:「近日古文有桐城派,有常州派,李申耆蓋常州派中之錚錚者。」聲木謹案:張文襄公之洞督學四川時,編《書目答問》四卷,中有桐城派、陽湖派等名目。王益吾祭酒先謙、孫佩南京卿葆田、馬通伯主政其昶皆不謂然,後儒亦多謂桐城、陽湖同源異流,並無自立一派之意。說詳予撰《桐城文學淵源考》卷五張皋文太史惠言條下。當時司編輯者,實為江陰繆筱珊太史荃孫,力主是說。據謝氏所言,當時確有桐城、常州兩派之說,不盡鑿空。太史為常州人,更推波助瀾,以張其軍爾。
56
楊峴論文語
57
歸安楊見山太守峴《遲鴻軒詩續棄》自序云:「詩文者,讀書之末技也,然非千氣萬力,深入閫奧,不可以鳴作家。同輩中,詩如鄭子尹之宏肆,莫子偲之蒼老,高陶堂之研煉,文如徐懿甫之峻潔,方存之之整暇,施均甫之爽健,餘皆畏避之不遑,無他,專壹與不專壹之判也。」云云。聲木謹案:太守所撰《遲鴻軒文棄》□卷,《文續棄》□卷、《詩棄》□卷、《詩續棄》□卷,古文篇幅甚狹,有意烹煉,蹊徑未化,尚未成家,不能與作者爭衡,自評之言良允。至於評品諸家詩文,甚為的當,知非無意於詩文者。惟其知之深,所以知其為之之難如此,非真讀書人,不能道其隻字也。
58
阮大鋮詠懷堂集
59
阮大鋮誤國庸臣,人不足道,然卒殉南都之難,較之背主求榮者,猶為有別。撰有《燕子箋》□種曲,風行宇內,幾於家置一編。其詩尤才華富麗,風骨高騫,洵能傾倒一時,實足與錢牧齋、吳梅村、龔芝麓江左三家相頡頏。徒以摧折太早,又列名閹籍,以致撰述湮沒不彰。所撰《詠懷堂詩集》四卷、《外集甲部》一卷、《乙部》一卷,為崇禎乙亥冬月自刊本。詩前有眷弟葉燦序十九頁,推崇備至,又有門人鄺露序三頁,目錄廿七頁,後有大鋮自序五頁。卷端題「石巢阮大鋮集之著,南海鄺露公露校」。《外集》前有自序五頁,目錄十九頁。《甲》、《乙》部卷端均題云「衲子德浩、宗白校」。刊本亦甚工,確為明末刊本。孔雀有毒,不掩文章,就詩論詩,亦明季一大家也。其刊本極為罕見,故詳記之於此。
60
論施閏章
61
宣城施愚山侍讀閏章學問文章,海內尊為山斗久矣,核以曾孫念曾所編年譜,遺議頗多,茲略舉之。崇禎九年,已補博士弟子,名隸縣庠。順治二年,我朝定鼎後,復補博士弟子員。順治七年,寄沈耕巖先生札云:「章自忝鄉薦,即違素心。」順治三年冬,李宜人來歸。順治十一年九月,梅宜人卒於家,有悼亡詩四首。順治十四年,以覃恩贈父刑部公奉政大夫、山東提學道按察司僉事,母馬安人、胡安人並贈宜人,妻梅安人贈宜人,繼妻李安人贈宜人。梅宜人未卒,李宜人來侍,不能曰「來歸」,與梅宜人來歸同文。此猶可曰出於曾孫念曾之意,非侍讀本意。覃恩封繼妻為宜人,是分明以妾為妻,豈君子所為乎!已入明學籍,復入國朝學籍,自以「違素心」為言,不知果何違乎素心。果忠於明乎?抑忠於國朝乎?可謂進退失據矣。
62
論紀昀撰述
63
紀文達公昀學問浩博,奉敕編纂《四庫全書提要》及《簡明目錄》,允宜家置一編,奉為大經大法,自不待言矣。惟所撰《紀文達公遺集》□□卷,究為榮世之書,非傳世之作,插架者不能不備,究無人誦而習之也。其《鏡煙堂十種》,乃評品詩文各書,在文達公雖能另出手眼,判別涇渭,亦無關於宏旨。其《姑妄聽之》自序有云:「三十以前,講考證之學,所坐之處,典籍環繞如獺祭。三十以後,以文章與天下相馳驟,抽黃對白,恆徹夜構思。五十以後,領修祕籍,復折而講考證。」云云。據公自序,公亦非不留意於文字者,且研求二十年,不為不久,卒不能與文士爭短長。以公之高才博學,竟不能合考據、文章而為一,與之翼者兩其足。此乃天限,非人力所能強求也明矣。
64
論編輯不易
65
鄢陵蘇菊村廣文源生編《中州文征》,其師錢衎石給諫儀吉為之代閱櫟園、柳下、山蔚數家之作,廣文因此悟選文之旨,自記於《記過齋文稿》中。可見選詩文亦不易,未可率爾為之也。
66
67
明袁珙父子相人術
68
明王思任弈律
69
酒概名號詭譎
URN: ctp:ws403785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