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六十三志第三十

《卷六十三志第三十》[View] [Edit] [History]

1 卷六十三 志第三十
2 ○百官九
3 員任養
4 勛上階:
5 上柱國,正一品。柱國,從一品。
6 上護軍,正二品。護軍,從二品。
7 上輕車都尉,正三品。輕車都尉,從三品。
8 上騎都尉。正四品。騎都尉,從四品。
9 驍都尉,正五品。飛騎尉,從五品。
10 爵八等:
11 王,正一品。郡王,從一品。
12 國公,正二品。郡公,從二品。
13 郡侯,正三品。郡侯,從三品。
14 郡伯,正四品。郡伯,從四品
15 縣子,正五品。縣男,從五品。
16 文散官四十二階:
17 開府儀同三司,儀同三司,特進,崇進,金紫光祿大夫,銀青榮祿大夫,以上俱正一品。
18 光祿大夫,榮祿大夫,以上俱從一品。
19 資德大夫,資政大夫,資善大夫,以上俱正二品。
20 正奉大夫,通奉大夫,中奉大夫,以上俱從二品。
21 正議大夫,通議大夫,嘉議大夫,以上俱正三品。
22 太中大夫,中大夫,亞中大夫,以上俱從三品。舊為少中,延佑初改亞中。
23 中議大夫,中憲大夫,中頎大夫,以上正四品。
24 朝請大夫,朝散大夫,朝列大夫,以上俱從四品。
25 奉政大夫,奉議大夫,以上俱正五品。
26 奉直大夫,奉順大夫,以上俱從五品。
27 承德郎,承直郎,以上俱正六品。
28 儒林郎,承務郎,以上俱從六品。
29 文林郎,承事郎,以上俱正七品。
30 徵事郎,從事郎,以上俱從七品。
31 登仕郎,將仕郎,以上俱正八品。
32 登仕佐郎,將仕佐郎。以上俱從八品。右文散官,由一品至五品為宣授,六品至九品為敕授。敕授中書署牒,宣授以制命之。武官以下皆仿此。其職與散官常對品,九品無散官,但舉其職而已。
33 武散官三十四階:
34 龍虎衛上將軍,金吾衛上將軍,驃騎尉上將軍,以上俱正二品。
35 奉國上將軍,輔國上將軍,鎮國上將軍,以上俱從二品。
36 昭武大將軍,昭勇大將軍,昭毅大將軍,以上俱正三品。
37 安遠大將軍,定遠大將軍,懷遠大將軍,以上俱從三品。
38 廣威將軍,宣威將軍,明威將軍。以上俱正四品。
39 信武將軍,顯武將軍,宜武將軍,以上俱從四品。
40 武節將軍,武德將軍,以上俱正五品。
41 武義將軍,武略將軍,以上俱從五品。
42 承信校尉,昭信枝尉,以上俱正六品。
43 忠武校尉,忠顯校尉,以上俱從六品。
44 忠勇校尉,忠翊校尉,以上俱正七品。
45 修武校尉,敦武枝尉,以上俱從七品。
46 保義校尉,進義校尉。以上俱正八品。
47 內侍散官十四階:
48 中散大夫,正二品。中引大夫,從二品。
49 中御大夫,正三品。侍中大夫,從三品。
50 中衛大夫,正四品。中涓大夫,從四品。
51 通侍郎,正五品。通御郎,從五品。
52 侍直郎,正六品。內直郎,從六品。
53 司謁郎,正七品。司閽郎。從七品。
54 司奉郎,正八品。司引郎。從八品。
55 司天散官十四階:
56 欽象大夫,從三品。
57 明時大夫,頒朔大夫,以上俱正四品。保章大夫,從四品。
58 司元大夫,正五品。授時郎,從五品。
59 靈台郎,正六品。侯儀郎,從六品。
60 司正郎,正七品。平秩郎,從七品。
61 正紀郎,挈壺郎,以上俱正八品。司歷郎,司辰郎。以上俱從八品。
62 大醫散官十五階:
63 保宜大夫,保康大夫,以上俱從三品。
64 保安大夫,保利大夫,以上俱正四品。保順大夫,從四品。
65 保衝大夫,正五品。保令郎,從五品。
66 成安郎,正六品,保和郎,從六品。
67 成全郎,正七品。
68 醫正郎,從七品。醫效郎,醫候郎,以上俱正八品。醫痊郎,醫愈郎。以上俱從八品。
69 教坊司散官十五階:
70 雲韶大夫,仙韶大夫,以上俱從三品。
71 長寧大夫,德和大夫,以上俱正四品。協律大夫,從四品。
72 嘉成大夫,正五品。純和郎,從五品。
73 調音郎,正六品。司樂郎,從六品。
74 協樂郎,正七品。和樂郎,正七品。
75 司音郎,司律郎,以上俱正八品。和聲郎,和節郎。以上俱從八品。
76 覃官,
77 至大二年,詔:「內官四品以下,普覃散官一等,服色、班次、封蔭皆憑散官。三品者遞進一階,至正三品上階而止。其應人流品者,有出身吏員譯史等,考滿加散官一等。」三年,蒙古儒學教授,一體普覃。四年,詔在任官員,普覃散官一等。
78 泰定元年,詔:「內外流官己帶覃官,准理實授。所有軍官及其餘未覃人員,四品以下並覃散官一等,三品遞進一階,至三品上階止。服色、班次、封蔭。悉從一高。其有出身應入流品人等,如在思例前人役支俸者,考滿亦依上例覃授一。」二年,省議:「應覃人員,依例先理日月,後准實授,其正五品任回已歷一百三十五月者,九十月該升從四品,餘有四十五月,既循行舊例,覃官三品,擬令准理實授,月日未及者,依驗散官,止於四品內遷用,所有月日,任回,四品內通行理算。」
79 封贈之制:至元初,惟一二勛舊之家以特恩見褒,未悉行之。至元二十年,詔:「考課雖以五事責辦管民官,為無激勸之方,竟鮮實效。自今每歲終考課,管民官五事具備,內外諸司官職任各有成效者,為中考。第一考,對官品加妻封之。第二考,令子弟承蔭敘任。第三,考,封贈父母、祖父母。品格不及封贈者,量遷官品,其有政績殊異者,不須升擢,中書參酌舊制,出給誥命。」
80 至大二年,詔:「流官五口以上父母、正妻,七品以上正妻,令尚書省議行封贈之制。」禮部集吏部、翰林國史院、集賢院、太常等官,議封贈謚號等第。詔以封贈非世祖所行,其令罷之。
81 至治三年,省臣言,「封贈之制,本以激勸將來,比因泛請者眾,送致中輟。」詔從新設法議擬與行,毋致冗濫。
82 禮部從新分等第:正從一品封贈三代,爵國公,勛正上柱國,從柱國,母、妻並國夫人。正從二品封贈二代,爵郡公、勛正上護軍,從護軍、母、妻並郡夫人。正從三品封贈三代,爵郡侯、勛正上輕車都尉,從輕車都尉,母、妻並郡夫人。正從四品封贈父母,爵郡伯、正上輕都尉,從騎都尉,母、妻並郡縣君。正五品封贈父母,爵縣子、勛驍騎尉,母、妻並縣君。從五品封贈父母,爵縣男、勛飛騎尉,母、妻並縣君。正從六品封贈父母,父止用散官,母、妻並宜人。
83 正從一品至五品宜授,六品至七品敕牒。
84 如應封贈三代者,曾祖父母一道,祖父母一道。父母一道,生者各號給降。封贈者,一品至五品並用散官勛爵,六品七品只用散官職事,從一高。
85 封贈曾祖,降祖一等,祖降父一等,父母妻並與夫、子同。
86 父母在仕者不封,已致仕並不在仕者封之,雖在仕棄職就封者聽。父母應封,而讓曾祖父母、祖父母聽。諸子應封父母,嫡母在,所生之母不得封。嫡母亡。並得封。若所生母未封贈者,不得先對其妻。諸職官曾受贓,不許申請,封贈之後,但犯敢受之贓,並行追奪。其父祖元有官進一階,不在追奪之例。父祖原有官者,隨其所帶文武官上封贈,若已竟封贈之官,止於本等官上許進一階,階滿者更不在封贈之限。如子官正四品,其父祖已帶四品上階之類。或兩子當封者,從一高。封贈文武不同者,從所請。
87 婦人因其子封贈,而夫、子兩有官者,從一高。封贈曾祖母、祖母並母,生封並加太字。若已歿或曾祖、祖父、父在者,不加太字。
88 職官居喪,應封贈曾祖父母、祖父母者聽。其應受封之人,居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舅姑、夫喪者,服闋申請。
89 應封贈者,有使遠死節,有臨陣死事者,驗事特議加封。
90 應封妻者,止封正妻一人。如正妻歿,繼室亦止封一人,餘不在封贈之例。婦人受封者,不許再嫁,如不遵守,追奪宣敕,斷罪離異。
91 父母曾任三品以上官,生前有勛勞,為上知遇者,子孫雖不仕,許申請量擬封贈。無後者,許有司申請。
92 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犯十惡奸盜除名等罪,及例所封妻不是以禮娶到正室,或系再醮倡優婢妾,並不許申請。
93 正從七品至正從六品,止封一次。升至正從五品,封贈一次。以上均視此。
94 凡封贈流官父祖曾任三品以上者,許請謚。如立朝有大節,功在王室者,許加功臣之號。
95 至治三年,詔:「封贈之典,本以激勸忠孝,今後散官職事勛爵,依例加授,外任官員並許在任申請。」
96 泰定元年,詔:「犯贓官不得封贈,沈鬱既久。宜許自新,有再歷兩任無過者,許依例陳請。」
97 蔭官:
98 至元四年,詔:「諸官品正從分等,職官用蔭,各止一名。諸蔭官不以居官、去任、致仕、身故,其承蔭之人,年及二十五以上者聽。諸用蔭者,以嫡長子。若有廢疾,立嫡長子之子孫,曾元同。如無,立其同母弟。如無,立繼室所生或次室。如無,立婢子。無子,旁蔭親兄弟,各及子弟。如無,旁蔭伯叔及其子孫。諸用蔭,生孫降子一等,曾孫降孫,婢生子及旁蔭皆降合敘品一等。」
99 五年,詔:「諸蔭官各具父祖歷仕緣由、去任身故歲月並所受宣敕剳札、彩畫。指實該承蔭人姓名年甲,本處官司體勘房親,揭照籍冊,別無詐冒,及無廢疾通犯等事,上司審驗相同,保結申覆,令親齎文解赴部。諸蔭敘人員,除蒙古及已當禿魯花人數別行定奪外,三品以下、二品以上年及二十五之上者,當儤使一年,並不文俸。滿日,三品至五品子孫量材敘用外,六品七品以上鈐注監當差使,已後通驗各界增虧定奪。」
100 十六年,量擬管匠官正從五品,子於九品匠官內敘,六品、七品子於院長內敘。大德四年,省議:「正一品子,蔭敘正五品。從一品子,蔭從五品。正二品子,正六品。從二品子,從六品。正三品子,正七品。從三品子,從七品。正四品子,正八品。從四品子,從八品。正五品子,正九品。從五品子,從九品。正六品子,流官於巡撫內用,雜職於省札錢穀官內用。從六品子,近上錢穀官。正七品子,酌中錢穀官。從七品子,近下錢穀官。至元四年,定正從分為十八等,用蔭各止一名。正從一品、二品子,正七品敘。正三品子,從七品敘。從三品子,正八品敘。正四品子。從八品敘。從四品子,正九品敘。正從五品子,從九品敘。外據六品、七品子已後,定奪注疏外職官。至大德四年,始改。諸色目人比漢人優等一蔭敘,達魯花赤子孫與民官子孫一體蔭敘,旁蔭照例降敘。」至大四年,詔:「諸職官子孫承蔭,須試一經一史,能通大義者免儤使,不通者發還習學,蒙古、色目願試者聽,仍量進一階。
101 延佑六年,部議:「福建、兩廣、海北、海南、左右兩江、雲南、四川、甘肅等處蔭敘之人,如父祖始仕本處,止以本地官敘用。據腹裏、江南歷仕升等遷住者,其子孫弟始承蔭,又注遠方,試可柃憫。今將承蔭人等量擬敘用,福建、兩廣、八番官員擬江南蔭敘,海北、海南、左右兩江官員擬接連蔭敘,雲南官員擬四川蔭敘,四川、甘請官員擬陝西蔭敘。」
102 減資升等:
103 大德九年,詔:「外任流官,升轉甚遲,但歷在外兩任,五品以下並減一資。」部議:「外任五品以下職官,若歷過隨胡及在京倉庫官鹽鐵等職,曾經升等減資外,以後至大德九年格前,歷及在外兩任或六十月之上者,並與優減。」
104 至治二年,太常禮儀院臣奏:「皇帝親祭太廟,恩澤未加。「詔四品以下諸職官,不分內外,普減一資。
105 天歷元年,詔:「以兵興,內外官吏供給繁勞,在京者升一等,至三品止,在外者減一資。」
106 注官守闕:
107 至元八年議:「已除官員,無問月日遠近,許准守闕外,未奏未注者,六月滿闕,六月以上不得預注。」二十二年,詔:「員多闕少,守闕一年,年月滿者照闕注授,無闕者令侯一年。」大德三年,以員多闕少,宜注二年。
108 注官避籍:至元五年,議:「各路地理闊遠,如員避路,恐員闕有所礙。止宜斟酌避籍銓選。
109 除官照會,至元十年,議:「受除民官,若有守闕人員等,前官任滿,預期一月檢舉照會。」
110 赴任程限:
111 大德八年,定赴任官假隈,二千里內三十日,三千里內四十日,遠不過五千里。馬日行七十里,車日行四十里。乘驛者日兩驛,百里以上止一驛。舟行。上水日八十里,下水百二十里。遠限百外,依例作闕。
112 官員給假:
113 中統三年,省議:「闕官在任病假及緣親病假滿百日,所在官司勘當申部作闕,任就任所給據,期年後給由求敘,自願休闕者聽。」
114 官例丁憂之制:
115 至元二十七年,議:「祖父母、父母喪並遷葬者,許給假限。其限內俸鈔,聽合支給,違例不至,停俸定罪。」
116 大德元年,定雲南官如遇祖父母、父母喪葬,其家在中原者,並聽解任奔趕。
117 二年,議:「凡值喪,除蒙古、色目人各從本俗外,管軍官並胡廷職不可曠者,不拘此例。」
118 五年,定軍官限內六月,越限以他人代之,期年後,授以他職。
119 天歷元年,詔:「官吏丁優,各依本俗,蒙古、色目仿效漢人者,不用。」部議:「蒙古、色目人願丁父母憂者聽。」
120 官員任養:
121 至大三年,詔:「父母年老者,得就近遷除尤為便益。果有親年七十以上者,別無次丁,合從元籍官司保勘明白,斟酌定奪。」
URN: ctp:ws417312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