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六

《卷六》[View] [Edit] [History]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春秋釋例巻六
3
晉 杜預 撰
4
土地名第四十四之二虢地
5
隠元年虢都上陽
6
二名虢國都於上陽𢎞農陕縣東南有虢城莊二十一年玤
7
8
十二年莘
9
10
僖二年下陽
11
河東大陽縣也
12
桑田
13
𢎞農陜縣東北有桑田亭莒地
14
隠二年莒
15
城陽莒縣
16
17
城陽淳于縣東北有密鄉僖二十六年向
18
案杜預宣二年取向集解云東海承縣東南有向城逺疑也文七年鄢陵
19
20
成八年渠丘
21
城陽莒縣南有渠丘案杜預集解作莒縣有逺里劉昭續漢書郡國志注引杜說作莒縣有遽丘里
22
襄二十年向
23
24
二十三年且于
25
26
夀舒
27
28
蒲侯氏
29
30
二十四年介根
31
城陽黔陬縣東北計基城又密州東南有古豕根也案隋書地理志髙宻縣下云舊置膠州開皇五年改為宻州杜佑通典宻州下云後魏置髙宻郡後置膠州隋初為宻州以宻水為名則宻州隋置此條又宻州以下非杜氏本文謹訂于此昭元年大厖
32
33
常儀靡
34
35
五年防
36
城陽平昌縣西南有防亭兹
37
姑幕縣東北有兹亭十年郠
38
39
十九年紀鄣紀
40
二名東海贑榆縣東北有紀城案酈道元水經淮水注引杜說紀字上有故字
41
二十二年夀餘
42
43
齊地
44
隠三年齊
45
齊國臨淄縣
46
石門
47
濟北廬縣故城西南濟水以石為門盧
48
濟北盧縣故城
49
六年艾
50
㤗山牟縣東南有艾山案司馬彪續漢書郡國志牟縣屬㤗山晉書地理志作東牟
51
又琅琊臨沂縣東艾亭疑案劉昭續漢書郡國志注于琅琊國臨沂縣下云左𫝊隠六年盟于艾杜預曰縣東南有艾山與本書小異桓三年嬴
52
泰山嬴縣
53
十七年黃
54
闕或曰東萊黃縣非也經公子遂如齊至黃乃復傅曰盟于黃平齊紀且謀衛故也黃在齊衛之間莊二年禚
55
56
七年榖小榖
57
二名濟北榖城縣城中有管仲井八年葵丘
58
齊國臨淄縣西有地名葵丘姑棼
59
60
貝丘
61
樂安博昌縣南有地名貝丘案劉昭續漢書郡國志注引杜說貝丘作貝中云又案酈道元注水經河水 杜此條蓋用京相璠之說九年乾時
62
時水在樂安界歧流旱即竭涸故曰乾時案酈道元水經瓠子河注引杜說歧流作枝流
63
堂阜
64
東莞蒙隂縣西北有夷吾亭或曰鮑叔解夷吾縛于此因以為名然則古堂阜也案晉書地理志䝉隂屬瑯琊國不屬東莞郡十三年杏北杏
65
二名闕
66
67
濟北有東阿縣
68
閔元年落姑
69
70
僖三年陽榖
71
東平須昌縣北陽榖城四年穆陵
72
73
無棣
74
75
十八年甗
76
77
二十六年酅
78
濟北榖城縣西北有地名酅下文十一年周首
79
濟北榖城縣東北有周首亭十六年郪丘
80
81
十八年申池
82
或曰齊城南面西頭第一門名申門齊城無池唯此門左右有池疑
83
宣元年平州
84
泰山牟縣西平州鄉八年垂
85
86
成二年鞌
87
88
袁婁
89
案穀梁云鞌去齊五百里袁婁去齊五十里孔穎逹正義駁之云齊之四境不應過遥且鞌已是齊地未必境上之邑豈得去齊有五百里乎穀梁又云一戰緜地五百里是甚言之耳釋例土地名鞌與袁婁並闕不知其處逺近無以驗之
90
闕又云博州武水縣西北有故莘城也案隋書地理志開皇十六年置博州大業初州廢武水屬武陽郡亦開皇十六年置杜佑通典云隋置愽州煬帝初州廢唐復置博州武水屬焉縣本漢陽平地隋改今縣則愽州武水縣皆隋置此條又云以下非杜氏本文謹訂于此華泉
91
闕又云不注山下有此泉齊州歴城縣有華不注山案漢書地理志歴城縣屬濟南郡續漢書郡國志同魏書地形志齊州治歴城劉義隆置冀州皇興三年更名領郡六歴城仍屬濟南郡則齊州元魏置此條又云以下非杜氏本文謹訂于此徐關
92
闕又云齊州章丘縣有故齊關城案隋書地理志章丘屬齊郡舊曰髙唐開皇十六年改舊唐書地理志章丘屬齊州漢陽丘縣隋為章丘則章丘縣隋置此條又云以下非杜氏本文與上二條同
93
石窌
94
濟北盧縣東有地名石窌丘輿
95
96
馬陘
97
98
十七年清
99
陽平樂平縣也案永樂大典樂平平字脱集解本並同攷晉書地理志樂平屬陽平郡又攷續漢書郡國志樂平侯國故清章帝更名謹據此増人襄二年東陽
100
101
耏外
102
103
十八年平隂
104
濟北廬縣東北平隂城防門
105
平隂城南有防防有門案程公說春秋分記引釋例作平隂城南北防有門劉昭續漢書郡國志注引杜說又云在縣北京兹
106
平隂城東南
107
108
平隂城西有邿山
109
郵棠
110
111
十九年祝柯督揚
112
二名濟南祝阿縣也句瀆之丘
113
114
髙唐
115
濟南祝阿縣西北髙唐城案于欽齊乗引杜釋例作濟南祝柯縣西北有援城有髙唐城春秋時齊邑
116
灑藍
117
118
二十五年重丘
119
120
121
122
弇中
123
或曰㤗山萊蕪縣西有甕口谷疑案杜說集解云弇中狹道二十六年廩丘
124
東郡廩丘縣故城是案孔穎逹正義云釋例土地名以廩丘為齊地案廩丘地在東郡則是衛之邦域齊竟不至此也羊角髙魚皆在東郡廩丘與之相近齊不得別有廩丘烏餘齊之大夫得以廩丘奔晉者盖齊人往前取得衛邑以賜烏餘如鄭公孫叚之得州宋樂大心之有原也宋鄭大夫得以晉地為采邑是以齊大夫得以衛地為采邑杜見齊人以之奔晉故釋例以為齊地明年討烏餘皆反其邑而歸諸侯蓋以廩丘歸齊也丘又案晉書地理志晉初分東郡置濮陽國廩 屬濮陽二十七年崔
125
濟南東朝陽縣西北有崔氏城案晉書地理志東朝陽屬樂安國不屬濟南郡
126
二十八年邶殿
127
128
昭三年莒
129
130
五年寜風
131
132
十年稷
133
案杜集解云稷祀后稷之處
134
齊國西安縣東有㦸里亭城案㦸邑晉書地理志作棘里夫于
135
濟南於陵縣西北有于亭案續漢書郡國志於陵屬濟南郡晉書地理志無此縣
136
十一年渠丘
137
齊國西安縣
138
二十年聊攝
139
平原有聊城縣縣之東北有攝城沛
140
141
二十五年野井
142
濟南祝阿縣東有野井亭定九年媚
143
144
十年夾谷祝其
145
二名闕
146
哀六年頼
147
或曰濟南菅縣南有賴亭疑案續漢書郡國志菅縣屬濟南郡晉書地理志無此縣
148
149
150
殳冐淳
151
152
八年潞
153
154
十年鄎
155
156
犂犂丘隰
157
三名濟南有隰隂縣案晉書地理志濟南郡統縣五無隰隂縣攷漢書及續漢書濟南所屬亦無是縣
158
159
濟南祝阿縣西北有轅城案酈道元水經河水注引杜說云濟南祝阿縣西北有瑗城轅即瑗也與本文微異又案于欽齊乗引杜說例瑗城作援城十一年艾陵
160
161
162
濟北盧縣東有清亭愽
163
㤗山愽縣
164
十四年舒州
165
166
豐丘
167
168
郭關
169
170
二十一年顧
171
172
舟道
173
174
二十七年留舒
175
176
陳地
177
隠三年陳
178
陳國陳縣案晉書地理志晉武帝合陳郡于梁國陳縣屬梁國僖二十三年焦
179
譙國譙縣案晉書地理志譙縣屬譙郡夷城父
180
二名譙國城父縣案晉書地理志城父縣屬譙郡文九年壺丘
181
182
宣十一年辰陵
183
潁川長平縣東南有辰亭成十六年鳴鹿
184
陳國武平縣西南有鹿邑亭案晉書地理志武平縣屬梁國哀六年大𠖇
185
186
187
隠四年把縁陵
188
二名國都於縁陵陳留寜陵縣城中有禹祠也案漢書地理志寜陵屬陳留郡顔師古注引孟康說曰故葛伯國今葛鄉是晉書地理注屬梁國牟婁
189
城陽諸縣東北有婁鄉宣十五年無婁
190
案隠四年杜氏集解云杞國本都陳留雍丘縣推尋事蹟桓六年淳于公亡國杞似并之遷都淳于僖十四年又遷縁陵襄二十九年晉人城杞之淳于杞又遷都淳于正義云漢書地理志陳留郡雍丘縣故杞國武王封禹之後東樓公是杞本都此也志又云北海郡淳于縣應劭曰春秋州公如曹左氏傳曰淳于公如曹臣瓚按州國名淳于國之所都此淳于縣于漢屬北海郡晉時屬東莞郡故釋例土地名云州國都于東莞淳于縣以雍丘淳于雖郡別而境連也襄二十九年晉帥諸侯城杞昭元年祁午數趙文子之功云城淳于是知淳于即杞都也觀此知淳于自桓六年後即屬杞本書仍屬州國未嘗明言杞取故附識于此東又案淳于縣晉書屬城陽郡不屬 莞郡正義亦微訛蔡地
191
隠四年蔡
192
汝南上蔡縣
193
桓二年鄧
194
潁川召陵縣西南有鄧城莊十年莘
195
196
成六年桑隧
197
汝南朗陵縣東北有桑里亭在上蔡西南昭十九年郹陽
198
199
邢地
200
隠五年邢
201
廣平襄國縣
202
閔二年夷儀
203
204
僖元年聶北
205
206
郕地
207
隠五年郕
208
東平剛平縣西南有成鄉桓十一年夫鍾
209
210
文十一年郕邽
211
或曰邑或曰玉闕
212
晉地
213
隠六年晉大鹵大原大夏參虚晉陽六名太原晉陽縣案宣十四年左傳范宣子曰昔匄之先自虞以上為陶唐氏杜預集解云陶唐堯所治地太原晉陽縣也終虞之世以為號故曰自虞以上孔穎逹正義云如杜此注陶唐共為一名即是晉陽縣也釋例云晉大鹵太原太夏參虚晉陽六名太原晉陽縣也唯載六名而言不及唐釋例又别記小國所都唐太原晉陽縣也亦云唐是晉陽而言不及陶則以陶與唐别不是共為一名也史記云帝堯為陶唐氏韋昭云陶唐皆國名猶湯稱殷商也案經傳契居商故湯以商為國號後盤庚遷殷故殷商雙舉歴檢書傳未聞帝堯居陶而以陶冠唐盖地以二字為名所稱或單或複也張晏云堯為唐侯國于中山唐縣然則唐是中山縣名非晉陽也堯自唐侯而升為天子既為天子乃治於晉陽故杜於晉陽六名言不及唐記其諸國之都乃云唐是晉陽言堯為天子號曰陶唐其治在晉陽耳唐非晉陽縣內之地名也舜受堯禪封堯子丹朱為王者之後猶稱為唐其名不易終虞之世以陶唐為號故曰自虞以上也
214
五年曲沃新城下國三名河東聞喜縣案孔穎逹正義云曲沃邑也而稱國者晉昭侯嘗以此邑封桓叔桓叔國之三世武公始并晉國遷居而就之此曲沃晉之舊國故謂之為下國也
215
平陽絳邑縣有翼城案續漢書郡國志絳邑屬河東有翼城劉昭注云杜預曰在縣東八十里
216
217
218
六年鄂
219
220
桓二年條
221
222
千畝
223
西河介休縣南地名千畝陘庭
224
225
三年汾隰
226
227
莊二十五年聚
228
229
二十六年絳故絳
230
二名平陽絳邑縣西絳邑城二十八年東關
231
232
蒲蒲城
233
二名平陽蒲子縣
234
屈二屈
235
二名平陽北屈縣
236
僖八年采桑
237
平陽北屈縣西南有采桑津也九年髙梁髙梁之虛
238
二名平陽楊縣西南髙梁城十年韓韓原宗丘
239
三名故韓國闕
240
十五年河外列城五河之南也焦瑕其二城其三闕案孔穎逹正義云河自龍門而南至華隂而東晉在西河之東南河之北以河北為內河南為外虢略虢之境界也獻公滅虢而有之今許以賂秦列城五者自華山而東盡虢之東界其間有五城也東盡虢畧
241
從河西南行而東盡故虢地也案劉昭續漢書郡國志注引杜說河西作河曲
242
解梁城
243
河東解縣案孔穎逹正義云解梁城在河北非在河外五城之數也
244
245
十六年狐廚
246
平陽臨汾縣西北有狐谷亭受鐸
247
248
昆都
249
案孔穎逹正義云汾水從平陽南流折而西入於河臨汾縣在汾水北狐谷疑是狐廚乃在縣之西北則狐廚受鐸皆在汾北狄自北而侵南渉汾水至於昆都昆都在汾南也二十四年令狐
250
案杜預集解云令狐在河東當與刳酋相接桑泉
251
河東解縣西桑泉城案劉昭續漢書郡國志注引杜說云在解縣東南臼衰
252
河東解縣東南有臼城廬桞
253
254
郇郇瑕氏
255
二名古國名案杜預集解云解縣西北有郇城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緜上縣
262
二名西河介休縣南有地名緜上二十五年南陽
263
晉所始開河內汲郡地案杜預集解云在晉山南河北故曰南陽二十七年被廬
264
265
二十八年河陽
266
河內有河陽縣
267
南河
268
汲郡河南渡而東
269
三十年焦
270
271
272
273
三十一年清原清
274
二名河東聞喜縣北清原也三十三年箕
275
太原陽邑縣南有箕城先茅之縣茅
276
二名河東大陽縣西南有茅津茅亭文三年王官
277
278
279
280
五年●
281
汲郡修武縣也
282
六年夷
283
284
285
河東汾隂縣有董亭郫郫邵
286
二名闕
287
七年菫隂
288
闕傳曰先克奪蒯得田于菫隂八年武城
289
290
十年北徴
291
292
十二年河曲
293
河東蒲坂縣南
294
羇馬                  一闕
295
296
河東猗氏縣東北有瑕城十三年桃林之塞
297
𢎞農華隂縣東潼關案孔頴逹正義云桃林之塞在南河之南逺處晉之南境從秦適周乃由此路使詹嘉守此塞者以秦與東方諸侯逺結恩好及西乞聘魯亦應更交餘國慮其要結外援東西圖已故使守此阨塞欲斷其往來也諸浮
298
案孔穎達正義云諸浮當是城外之近地十七年黃父黒壤
299
二名闕
300
宣二年隂地
301
晉之河南山北自上洛以東至陸渾六年邢丘
302
河內平臯縣也
303
七年向隂
304
305
十二年董澤
306
河東聞喜縣東北有董池陂十五年曲梁
307
廣平曲梁縣也
308
輔氏
309
310
311
河東聞喜縣西有稷山亭雒
312
313
𤓰衍之縣
314
315
十七年斷道卷楚
316
二名闕
317
野王
318
河內野王縣
319
320
321
成元年赤棘
322
323
五年垂棘
324
325
六年盬
326
河東猗氏縣鹽池案孔穎逹正義云盬河東鹽池袤五十一里廣七里周縂一百一十六里從盬省古聲唯此池之鹽獨名為盬餘盬不名盬也新田綘
327
二名平陽綘邑縣也九年銅鞮
328
上黨銅鞮縣也
329
十年桑田
330
331
十三年河
332
333
箕郜
334
335
十六年苕丘
336
337
十七年虛
338
339
襄元年瓠丘
340
河東垣縣東南有壺丘亭三年長樗
341
342
鷄澤
343
廣平曲梁縣西南
344
十年著雍
345
闕傳曰晉侯還及此而疾則著雍在河之南也或曰宋地非
346
十一年櫟
347
河東北間
348
十八年長子
349
上黨長子縣
350
純留
351
上黨屯留縣
352
梗陽
353
太原晉陽縣南梗陽城二十一年著
354
355
356
太原祁縣
357
二十三年雍榆
358
汲郡朝歌縣東有雍城朝歌
359
汲郡朝歌縣
360
孟門
361
案杜預集解云孟門晉隘道熒庭
362
363
東陽
364
晉之山東魏郡廣平以北案孔穎逹正義云昭二十二年傳曰荀吳襲東陽遂襲鼔滅之鼓在鉅鹿居山之東山東曰朝陽知東陽是寛大之語縂為晉之山東故為魏郡廣平以北二年齊晏弱城東陽以偪萊哀八年吳伐魯克東陽晉齊魯皆有東陽名同而實異服䖍以東陽為魯邑謬之甚矣
365
二十六年鄐鄐田
366
二名闕
367
368
河內軹縣南有苗亭二十七年木門
369
闕或曰魏邑也子鮮奔晉託於木門三十年任
370
廣平任縣
371
昭二年中都
372
西河介休縣東南中都城五年楊楊氏
373
二名平陽楊縣故楊國也八年魏榆
374
案孔穎逹正義云服䖍云魏邑榆州里名襄二十三年叔孫豹次于雍榆雍榆地名知魏榆亦地名
375
虒祁
376
平陽綘邑縣西汾水上也案杜預集解云虒祁在綘西四十里臨汾水九年戲陽
377
魏郡內黃縣北有戲陽城十七年棘津
378
379
二十八年乾侯
380
魏郡斤丘縣
381
382
太原鄔縣
383
平陵
384
385
塗水
386
太原榆次縣
387
馬首
388
389
390
太原盂縣
391
平陽
392
平陽縣案晉書地理志平陽縣屬平陽郡三十一年適歴
393
394
定元年大陸
395
汲郡修武縣西北吴澤三年平中
396
397
九年五氏寒氏
398
二名闕
399
中牟
400
滎陽有中牟縣迴逺疑案孔穎逹正義云此中牟在晉境內也趙世家云獻侯即位治中牟漢書地理志云河南郡有中牟縣趙獻侯自耿徙此又云三家分晉河南之中牟魏分也杜言今滎陽有中牟縣謂此河南之中牟也晉世分河南為滎陽郡中牟屬焉此地乃在河南計非晉境所及故云迴逺疑非也又三家分晉中牟屬魏則非趙得都之趙獻侯治中牟亦非河南之中牟也此言晉車在中牟哀五年趙鞅伐衛圍中牟論語佛肹為中牟宰與趙獻侯所都中牟或當是一必非河南中牟當於河北别有中牟但不復知其處耳臣瓉作漢書音義云河南中牟春秋在鄭之疆內及三卿分晉則為魏之邦土趙界自漳水以北不及此也春秋衛侯如晉過中牟案此之中牟非衛適晉之次也汲郡古文曰齊師伐趙東鄙圍中牟此中牟不在趙之東也案中牟當在温水之上考瓚言河南中牟非此中牟誠如其語謂此中牟當在温水之上不知其所據也十三年河內
401
河內汲郡
402
邯鄲
403
廣平鄲邯縣
404
十四年百泉
405
406
哀元年棘蒲
407
408
四年上雒
409
倉野
410
並在上雒縣也案續漢書郡國志上雒侯國屬京兆尹有蒼野聚劉昭注引杜預說曰在縣南雒又案晉書理地志上 縣屬上雒郡少習
411
上雒商縣武關
412
413
414
415
趙國平棘縣西北有欒城鄗
416
趙國高邑縣
417
逆畤
418
419
隂人
420
421
壺口
422
潞縣東有壺口關案晉書地理志潞縣屬上黨郡柏人
423
趙國柏人縣
424
十五年冠氏
425
陽平館陶縣
426
二十三年英丘
427
428
薛地
429
隠十一年薛
430
魯國薛縣案晉書地理志薛縣屬魯郡定元年邳
431
下邳縣故邳國案晉書地理志下邳縣屬下邳國許地
432
隠十一年許
433
潁川許昌縣
434
成四年展陂
435
436
鉏任泠敦之田
437
438
十四年叔申之封
439
440
襄十六年棫林
441
442
函氏
443
444
昭九年夷城父
445
二名城父縣屬譙郡鄧地
446
桓七年鄧
447
義陽鄧縣
448
九年鄾
449
鄧縣南沔水之北鄾也秦地
450
桓四年秦雍
451
二名秦國都扶風雍縣也僖十五年靈臺
452
始平鄠縣案集解云靈臺在京兆鄠縣攷兩漢書及晉書鄠縣兩漢並屬右扶風晉泰始三年置始平郡鄠縣屬始平集解訛誤當以本書為正王城
453
馮翊臨晉縣東故王城今名武鄉案劉昭續漢書郡國志注引杜說云後改為武鄉在縣東
454
三十三年具囿
455
456
文二年彭衙
457
馮翊郃陽縣西北有彭衙城汪
458
馮翊臨晉縣東有故汪城四年邧新城
459
460
七年刳首
461
462
十年少梁
463
馮翊夏陽縣
464
成十三年麻隧
465
466
侯麗
467
468
新楚
469
470
襄十四年棫林
471
472
曹地
473
桓九年曹
474
濟隂定陶縣
475
僖八年洮
476
案僖二十五年冬十二月公㑹衛子莒慶盟于洮集解云洮魯地孔頴達正義辨之曰八年盟于洮杜云曹地三十一年魯始得曹田此時不得為魯地注誤今考莊二十七年春公㑹杞伯姬于洮集解云魯地則魯亦有洮孔云杜誤未聞確㩀襄十七年曹隧
477
478
重丘
479
480
昭二十年鄸
481
482
定十二年郊
483
484
哀七年黍丘
485
梁國下邑縣西南有黍丘亭揖丘
486
487
大城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楚地
494
桓二年荊楚郢
495
三名楚國都於郢南郡江陵縣北紀南城東有小城名郢
496
八年沈鹿
497
498
十一年郊郢
499
500
十三年鄢
501
襄陽宜城縣
502
荒谷
503
504
冶父
505
506
莊十八年耼那處
507
二名南郡編縣東南有那口城十九年津
508
或曰南郡江陵縣有津鄉
509
南郡鄀縣東南有湫城夕室
510
511
僖四年陘陘隰
512
二名潁川召陵縣南有陘亭案文十六年𫝊師叔曰先君蚡冐所以服陘隰也孔穎逹正義云釋例以陘與陘隰為一地楚自武王始居江漢之間則蚡冐之時未至中土不應已能越申息服穎川之邑疑非也
513
召陵
514
潁川召陵縣
515
六年武城
516
南陽宛縣北武城
517
二十五年析白羽
518
二名南鄉析縣案晉書地理志後漢獻帝建安十三年魏武分南陽西界立南鄉郡晉武帝平吴改南鄉為順陽郡析縣屬順陽二十七年睽
519
520
521
522
二十八年連榖
523
524
525
526
文十年商
527
上雒商縣
528
期思
529
戈陽期思縣東北有期思城十四年廬
530
襄陽郡有中廬縣
531
十六年大林
532
533
陽丘
534
535
訾枝
536
537
538
539
阪髙
540
541
句澨
542
543
臨品
544
545
石溪
546
547
548
549
宣三年葉
550
南陽葉縣
551
四年轑陽
552
553
烝野
554
555
漳澨
556
557
臯滸
558
559
十一年郔
560
561
562
563
十二年沈
564
汝隂固始縣案杜預集解云沈或作寢寢縣也孔頴逹正義云哀十八年有寢尹吳由于成七年州來
565
淮南下蔡縣
566
567
闕又云豫州新蔡外城古呂國也案漢書地理志新蔡屬汝南郡續漢書郡國志同魏書地形志豫州下云劉義隆置司州治懸瓠城皇興中改豫州領郡九新蔡縣屬新蔡郡則豫州元魏置此條又云以下係後人所増謹訂于此十五年鍾離
568
淮南縣也
569
新石
570
571
十六年汝隂之田
572
汝水之南近鄭之南地也瑕
573
574
十七年駕
575
576
577
578
579
580
襄四年繁陽
581
汝隂鮦陽縣南有繁陽亭案集解繁陽在汝南鮦陽縣南攷前後漢書志鮦陽並屬汝南晉書地理志魏置汝陽郡後廢晉泰始二年復分汝南立汝南郡鮦陽屬汝隂集解所云尚沿漢制本書則據晉所分𨽻言之謹識于此十年柤
582
闕或曰彭城傅陽縣西北有柤水溝魯國薛縣西南有柤亭譙國酇縣治戲鄉案晉書地理志酇縣屬譙郡皆去鍾離五百餘里非諸侯六日載㑹所至也或曰汝南安城縣西南有鍾離亭西平縣北有柤亭去偪陽近千里又非自㑹九日之所能滅國皆非也
583
十三年庸浦
584
585
十四年棠
586
587
二十六年雩婁
588
安豊雩婁縣
589
590
譙國鄒縣東北有棘亭昭元年犨
591
本鄭地南陽犨縣
592
593
本鄭地襄城郟縣
594
三年江南之雲夢中南郡枝江縣西有雲夢城江夏安陸縣東南亦有雲夢城或曰南郡華容縣東南有巴丘湖江南之雲夢也
595
四年櫟
596
汝南新蔡縣東北有櫟亭案昭四年𫝊吴伐楚入棘櫟麻孔穎逹正義云吴入楚之邑知此三邑皆楚之東鄙故疑新蔡東北有櫟亭者是此櫟亭也鄭有櫟邑者則河南陽翟縣也又案新蔡縣續漢書郡國志屬汝南晉書地理志屬汝隂
597
闕此麻當在汝隂之左右若河南陽翟縣是鄭之櫟襄縣麻陂酇縣為棘皆非吴之所及又惟汝隂自有棘櫟案此條有訛誤今無可是正姑仍之夏汭
598
漢水曲入江今夏口也五年璅
599
600
鵲岸
601
廬江舒縣有鵲尾渚南懐
602
603
汝清
604
605
六年乾谿
606
譙國城父縣南案集解云楚東境屬又案晉書地理志城武縣 譙郡七年章華
607
南郡華容縣臺在城內或曰章華臺在譙國城父𫝊曰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如楚道由鄭知不在城父者也
608
九年淮北之田
609
淮水北田
610
夷濮西田
611
夷濮本陳地也
612
十一年不羮
613
襄城縣東南有不羮城定陵縣西北有不羮亭案晉書地理志襄城定陵均屬襄城郡羮又案續漢書郡國志襄城有西不羮定陵有東不 均屬穎川郡晉書帝分穎川立襄城郡故屬襄城郡城十二年潁尾
614
潁水之尾淮南下蔡縣西十三年中犨
615
616
息舟
617
618
619
潁川召陵縣西南有鄧城魚陂
620
江夏竟陵縣城西北有甘魚陂訾梁
621
622
棘闈
623
624
625
626
豫章
627
定二年楚人伐吳師于豫章吳人見舟于豫章而潛師于巢以軍楚師于豫章又柏舉之役吳人舎舟于淮汭而自豫章與楚夾漢此皆當在江北淮水南蓋後徙在江南之豫章也
628
十四年宗丘
629
630
十七年長岸
631
632
十九年隂
633
南鄉隂縣案晉書地理志隂縣屬順陽郡下隂
634
635
十九年城父
636
襄城城父縣
637
二十三年鷄父
638
安豊縣南有鷄偹亭案晉書地理志安豊縣屬安豊郡薳澨
639
640
二十四年圉陽
641
642
二十五年州屈
643
644
645
646
丘皇
647
648
649
南陽葉縣南有卷亭二十七年潛
650
廬江六縣西南潛城窮
651
652
三十三年養
653
654
三十一年南岡
655
656
定四年容城
657
658
柏舉
659
660
大隧
661
662
直轅
663
664
𠖇阨
665
666
城口
667
668
雍澨
669
670
五年稷
671
672
軍祥
673
674
675
676
公壻之谿
677
678
成臼
679
江夏竟陵有臼水出聊屈山西南入漢水脾洩
680
681
哀四年負函
682
683
繒關
684
685
686
南鄉析縣南有豊鄉案晉書地理志析縣屬順陽郡三戸
687
南鄉丹水縣北有三戸亭案晉書地理志丹水縣屬順陽郡酈道元水經丹水注云漢建安中割南陽右壌為南鄉郡逮晉封宣帝孫暢為順陽王立為順陽郡因而南鄉為縣十二年橐臯
688
淮南逡遒縣東南橐澤亭十六年白
689
汝隂襄信縣西南有白亭慎
690
汝隂慎縣
691
隨地
692
桓六年隨
693
義陽隨縣
694
695
696
八年速杞
697
698
黃地
699
桓八年黃
700
弋陽縣案晉書地理志弋陽縣属弋陽郡莊十九年踖陵
701
702
梁地
703
桓九年梁
704
馮翊夏陽縣
705
僖十八年新里
706
707
虞地
708
桓十年虞
709
河東大陽縣東北吳城僖二年鄍
710
711
顛軨
712
河東大陽縣東北有地名顛軨坂鄖地
713
桓十一年鄖
714
江夏雲杜縣東南有鄖城蒲騷
715
716
宣四年夢
717
江夏安陸縣東南有雲夢城小邾地
718
莊五年郳小邾
719
二名東海昌慮縣東北有郳城哀二年句繹
720
721
徐地
722
僖三年徐
723
下邳僮鄉東南大徐城十五年婁林
724
大徐城東有婁林鄉案集解作下邳僮縣東南有婁亭十六年蒲隧
725
東海昌慮縣東有蒲鄉案蒲鄉集解作蒲如陂劉昭續漢書郡國志注引杜說作蒲姑陂
726
燕地
727
莊三十年燕北燕
728
二名燕國薊縣也
729
僖二十五年阪泉
730
廣甯涿鹿縣涿泉
731
昭四年冀之北土
732
冀州名也北土燕代之屬七年虢
733
734
十二年陽唐
735
二名中山有唐縣
736
鄀地
737
僖二十五年鄀
738
商宻也秦楚界上小國其後遷於南郡鄀縣案孔穎逹正義云言鄀本在啇宻者據後鄀移都而復稱鄀耳其實此時鄀在啇宻後始遷于鄀縣國至彼縣而滅故彼縣專得鄀名耳
739
商宻
740
南鄉丹水縣也案晉書地理志丹水縣屬順陽郡麇地
741
文十一年麇
742
743
防渚
744
745
錫穴
746
747
舒地
748
僖三年舒
749
廬江舒縣
750
文十二年羣舒舒龍舒蓼舒庸舒鳩五名廬江六縣西南有龍舒城蓼安豊蓼縣案杜預集解云舒城西南有龍舒孔穎逹正義云世本偃姓舒庸舒蓼舒鳩舒龍舒鮑舒龔以其非一故統言以包之又案宣八年楚人滅舒蓼集解云舒蓼二國名正義云二字轉寫誤當云一國名襄二十四年荒浦
751
752
二十五年離城
753
754
庸地
755
文十六年庸
756
庸上庸縣案晉書地理志上庸縣屬上庸郡方城
757
上庸縣東有方城亭
758
759
760
761
762
魚復縣案續漢書郡國志魚復縣屬巴郡晉書地理志魚復縣屬巴東郡今巴東永安縣案劉昭續漢書郡國志注宋書州郡志並引譙周巴記云初平中荊州帳下司馬趙韙建議分巴郡安漢以下為永寜郡建安六年劉璋改永寜為巴東郡而宋書又云魚復侯相漢舊屬縣巴郡劉偹章武二年改為永安晉武帝太康元年復舊則永安縣蜀漢所置也郯地
763
宣四年郯
764
東海郯縣
765
昭七年羽淵
766
東海祝其縣西羽山西南也萊地
767
宣七年萊
768
東萊黃縣
769
襄六年棠
770
或曰北海即墨縣有棠鄉案續漢書郡國志即墨屬北海國晉書地理志即墨屬濟南郡
771
吳地
772
成七年吳
773
吳郡吳縣
774
襄三年鳩兹
775
丹陽蕪湖縣東今臯夷也十四年臯舟之隘
776
777
二十八年朱方
778
779
三十一年延州來
780
案孔潁逹正義云釋例土地名延州來闕不知其處則杜謂延州來三字共為一邑服䖍云延延陵也州來邑名季子讓王位升延陵為大夫食邑州來𫝊家通言之案𫝊文謂之延陵季子則是延陵與州來必不得為一但不知何以呼為延陵耳或延陵亦是邑名蓋並食二邑故連言之又昭二十七年正義云釋例延州來闕杜意當謂吳地別有州來非楚邑也昭五年鵲岸
781
廬江舒縣東南江水有鵲尾渚六年房鍾
782
783
哀九年邗
784
在廣陵東南自邗江穿溝東北向射陽湖西北末至口入淮今謂之韓江口
785
十二年鄖發陽
786
二名廣陵海陵縣東南有發谿口十五年良
787
788
十六年頯黃氏
789
790
十七年笠澤
791
792
二十年艾
793
豫章有艾縣也
794
越地
795
定八年越於越
796
二名㑹稽山隂縣
797
十四年檇李
798
吳郡嘉興縣南有醉李城
799
800
哀元年夫椒
801
吳郡吳縣西南太湖中有椒山十三年姑蔑
802
東陳太末縣
803
十九年冥
804
805
二十二年甬東
806
㑹稽句章縣東海中洲有窮地
807
襄四年有窮窮石
808
二名闕
809
810
811
三苖地
812
昭元年三苖
813
814
襄十四年𤓰州
815
敦煌郡敦煌縣
816
有虞地
817
哀元年有虞
818
梁國有虞縣案孔穎逹正義云有鰥在下曰虞舜又曰釐降二女于媯汭嬪于虞皇甫謐云嬪于虞因以虞為氏虞今河東大陽縣西山上虞城是也然則舜有天下其代號虞本河東大陽之虞及周之興封仲雍之後為虞國即彼地是也但舜既禪禹禹封舜後為諸侯雖取虞為國名未必封於河東虞地而梁國有虞縣其地以虞為名疑是夏時虞國杜于地名言有者皆是疑辭言有以示不審也
819
820
右國四十并周凡四十一經𫝊地名九百一十三案本文地名實八百八十九條其四百五十七闕案本文闕者實四百六十條
821
春秋釋例巻六
URN: ctp:ws447682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