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九十四

《卷九十四》[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畿輔通志卷九十四
3
4
本朝
5
敬陳水利疏。        怡賢親王
6
欽惟我。
7
皇上宵旰勤勞無刻,不以民依為念,兹因直𨽻,偶被水澇,截漕發倉,多方軫恤,被水窮民,既皆得所猶?
8
等查勘各處情形,興修水利,務祈一勞永逸,所以為民生計者,至矣盡矣。等雖才識淺陋,敢不殫心竭力,以求仰副。
9
聖懐自出。
10
京至天津,厯河間、保定、順天所屬州縣,所至相度髙下原委,並諮訪地方耆老,所有各處情形大略,謹為我」。
11
皇上陳之。
12
竊直𨽻之水,總㑹於天津,以達於海,其經流有三。自
13
北來者為白河,自南來者曰衞河,而淀池之水貫乎白、衞二河之間,是為淀河、白衞,為漕艘通達之要,津額設夫役錢糧,責成河官分段嵗修,而統轄於河道,直𨽻總督邇年以來,白河安瀾,無汎溢之患,唯飭河道官員,加謹防䕶,可保無虞。衞河發源,河南之輝縣至山東臨清州,與汶河合流東下,河身陡峻,勢如建瓴,徳、棣、滄、景以下,春多淺阻,一遇伏秋暴漲,不免沖潰泛溢,查滄州之南有磚河,青縣之南有興濟河,乃昔年分減衞水之故道也。今河形宛然,閘石現存,應請照舊疏通於往時建閘之處,築減水壩,以洩衞河之漲。又靜海縣之權家口潰堤數丈,沖溜成溝,直接寛河,東趨白塘口入海河,亦應就現在河形逐段開疏,於決口築壩減水,均於運道有益白塘口入海之處。舊有石閘、二座磚河、興濟二河之委,應開直河一道,歸併白塘出口。澇則開閘放水,不惟可殺運河之漲,而河東一帶積澇,亦得藉以消洩。且海潮自閘內逆流,遇天時亢旱,則引流灌溉,溝洫通而水利溥、滄、青、靜海、天津數百里斥鹵之地盡為膏腴之壤矣。至沿河一帶堤工大半低薄,應飭及時修築髙厚,仍令總督將玩忽河官叅處,以警將來。此治衞河之大略也。至東西二淀,跨雄、霸等十餘州縣,廣袤百餘里。
14
畿內六十餘河之水,㑹於西淀,經霸州之苑家口,㑹同河,合子牙、永定二河之水,滙為東淀,蓋羣水之所瀦蓄也。數年以來,各淀大半淤塞,惟憑淀河數道通流,一經暴漲,不惟淀河旁溢為災,凡上流諸水之入淀者,皆沖突奔騰,漭泱無際,總緣東淀逼窄,不能容納之故也。故治直𨽻之水,必自淀始,凡古淀之尚能存水者,均應疏濬深廣,併多開引河,使淀淀相通,其已淤為田疇者,四面開渠,中穿溝洫洫,達於渠渠,達於河於淀,而以現在淀內之河身,疏瀹通暢,為衆流之綱,經緯條貫,脈絡交通,㵼而不竭,蓄而不盈,而後圩田種稻,旱澇有備,魚鼈蜄蛤,萑蒲之生息日滋,小民享淀池之利,自必隨時經理,不煩官吏之督責,而淀可常治矣。週淀舊有堤岸,加修髙厚無堤之處,量度修築,其趙北、苑家二口為東西二淀咽喉,趙北口堤長七里,現在板石橋共八座,俱應陞髙加闊,并於易陽橋之南添設木橋一座,堤身加髙五六尺,橋空各浚深丈餘,毎橋之下,順水開河,直貫柴伙淀,而東苑家口之北,新開中亭河,近復淤塞,應疏濬深廣,其上流玉帶河對岸為十望河舊道,應自張清口開通,由老堤頭入中亭河,㑹蘇橋、三岔河,達於東淀,庶咽喉無梗,尾閭得舒,可無沖溢之患矣。子牙、永定二河以淀為壑,淀廓而後河有歸亦必河治而後淀不壅,此治二河之法所當熟計也。子牙為滹漳下流清濁二漳,發源山西至武安縣,交漳口㑹流,經廣平正定,而滹沱、滏陽大陸之水㑹焉。蔡沈禹貢註云:唐人言漳水獨自達海,請以為瀆,可知天津、歸海之水,以子牙為正流,其餘諸水皆附之以達於海者也。夫以奔騰注海之勢,遮之以數百里紆迴曲折之堤,河身淤墊,髙於平地,兩岸相距不過數丈,舊時支港坌流,一槩堙塞,欲其不沖不泛,安可得乎?考任邱舊誌子牙下流,有清河、夾河、月河,皆分子牙之流,同趨於淀,今宜尋求故道,開決分注,以緩奔放之勢。永定河俗名渾河,其源本不甚大,所以遷徙無定者,緣水濁泥多河底,逐年淤髙,久之洪流壅滯,必決向窪下之地,其流既改,故道遂堙,蓋水性就下無定者,正其所以有定也。今應於毎年水退之後,挖去淤泥,俾現在河之形,不致淤髙,庶保將來不復遷徙,二河出口,俱在東淀之西淀之淤塞,實由於此等面奉。
15
諭令引渾河別由一道。此
16
聖謨逺照經久無𡚁之至計也,今應自栁岔口引渾河稍北,遶王慶坨之東北入淀子牙河,現由王家口分為二股,今應障其西流,約束歸一兩河,各依南北岸分道東流,仍於淀內築堤,使河自河而淀,自淀河身務。
17
須深濬常使淀水髙於河水,仍設淺夫隨時挑濬,毋令淤塞兩河,淀內之堤至三角淀而止,蓋三角一淀,為衆淀之歸宿,容蓄廣而委輸疾,但照舊開通,逐年撈濬,二河之濁,流自不能為患,而萬派之朝宗可得安瀾矣,此廓清淀池、調劑二河之大略也。再各處隄防,冲潰甚多,應俟堤內水洩,興工修築,其髙陽河之柴淀口河身南徙,舊河淤塞斷流,應速挑濬,復其故道。新河之南,界連任邱,有古堤一道,亦沖潰數殷,以致任邱西北村莊盡被淹沒,鄚州一帶通衢,亦宛在水中,現今任令,詳請開挑淀隄消洩亦應,俟水退之後,照舊修築并墊髙行路,以便往來。又新安之雹河,自西折東,遶縣治之南入淀,而徐河㑹入漕河,復自劉家莊泛濫而下,新安、正當二河之衝,毎遭漂沒之患,應於三台村南開河一道,引漕河之水㑹入雹河,由縣之正北入應家淀南岸築堤,以䕶縣治,凡縣屬之大小溵淀,俱可以圩田種樹,甚為有益。凡如此之處不少,尚須逐一查勘并天津海口。
18
京東
19
畿南等處,統俟來春查明,具。
20
奏謹將勘過情形,繪圖恭呈。
21
御覽伏乞。
22
皇上睿鑒,指示等未敢擅便謹」。
23
24
請設營田專官事宜疏:    怡賢親王
25
竊周禮遂人所掌,畎遂溝洫,澮川之制甚備,澇則導畎之水遞達於川旱,則引川之水注於畎,此所以嵗不能災也。今南人溝洫之制,雖不如古,然陂堰池塘為旱澇備者,無所不至,北方本三代分田授井之區,而
26
畿輔土壤之膏腴,甲於天下,東南濱海,西北負山,有流泉潮汐之滋潤,無秦、晉、巖阿之阻格,豫、徐、黃、淮之激盪,言水利於此地,所謂用力少而成功多者也。宋臣何承矩於雄、鄚、霸州、平永、順安諸軍,築堤六百里,置斗門,引淀水溉田,民享其利。元臣脫脫,大興水利,西自檀、順,東至遷民鎮,數百里內,盡為水田。至明萬厯間,徐禎明、汪應蛟言之鑿鑿,試之有效,率為浮議所阻,自是無復有計議及斯者矣。今農民終嵗耕耨豐歉,聴之於天時,一遇雨暘之愆,遂失秋成之望,豈地力之是咎,實人謀之不臧也我。
27
皇上念切民生,饑溺由已。
28
特命等相度興修,務期水害去而水利興,此誠國計民生萬世之逺謨也!臣等竊意潤物者水,其為人害者,由人之不能用水也,農田之利興,則泛濫之害消矣,惟是小民可與樂成,難與慮始,水耕火耨,沾體塗足之苦,非惰農所能任,而疏濬修治之工費,又窮民所不能支,以數百年未興之利,謀之窮惰,難與慮始之民,此亦事勢之最難者矣。等愚見,請擇沿河瀕海施功容易之地,若京東之灤、薊、天津,京南之文霸、任邱、新雄等處,各設營田專官,經畫疆理,召募南方老農課導耕種,小民力不能辦者,動支正項,代為經理田熟,嵗納十分之一,以補庫帑足額而止。其有力之家,率先遵奉者,圩田一頃以上,分別旌賞,違者督責不貸,有能出資代人營治者,民則優旌,官則議敘,仍照庫帑例,嵗收十分之一,歸還原本,至各屬官田約數萬頃,請遣官㑹同有司,首先舉行,為農民倡,率其濬流圩岸,以及瀦水節水引水戽水之法,一一仿照成規,酌量地勢,次第興修,一年田成,二年小稔,三年而粒米狼戾,小民覩水田收穫之豐饒,自必鼔舞趨效,將凡可通水之處,無非多稔之鄉矣!抑等更有請者從來非常之利,言之而不行、行之而不究者,非局外之浮議為阻,實局中之規,晝未周也。等恭聆。
29
皇上訓㫖:凡民間之小屋有碍水道者,加倍賞價。大哉王言順人情而溥美利,無過於是矣!等伏念濬河築圩,損數夫之産,利千耦之耕甚,而富家百頃,俱享平成,貧人數畦偏值挖壓,若概償官價,不惟所費不貲,亦非民情所願,請計畝均攤,通融撥抵,視本田數加十之二三。其河淀汙地已經成熟報陞,必須挖掘者,將附近官地照數撥補。如有豪強惑於風水,抗拒不遵者,嚴加治罪。如此,則事無中撓,人皆樂從矣。至浮議之惑民,其說有二:一曰北方土性不宜稻也,凡種植之宜,因地燥濕,未聞有南北之分,即今玉田、豐潤、滿城、涿州以及廣平、真定所屬不乏水田,何嘗不嵗嵗成熟乎?一曰北方之水,暴漲則溢,旋退即涸,能為害而不能為利也。夫山谷之泉源不竭,滄海之潮汐日至,長河大澤之流,遇旱未嘗盡涸也,況陂塘之儲,有備無患乎?此等浮議,雖愚民易為所惑等宣布。
30
皇仁悉心開諭,無不感激歡騰。勸功趨事,其農田水利區。
31
畫條目容等博採熟商具摺。
32
奏請總期仰體。
33
聖心為
34
畿輔興除,利害一勞,永逸億兆,生民共享,樂利之休於無既矣。伏乞。
35
皇上勅下九卿議覆施行。
36
請磁州改歸廣平疏。     怡賢親王
37
38
命興修水利,查得滏陽一河,發源於河南磁州神麕山,自邯鄲入永年,厯曲周、雞澤、平鄉等縣,元臣郭守敬曽言此河可灌田三千餘頃,而明臣知府髙汝行等、知縣朱泰等曽建惠民等八閘,以資灌溉,沿河州縣,民皆富饒秔稻之盛,甲於諸郡,近年以來,水田漸改,閘座所存無幾,詢其所以,乃有磁州之民,地居上流攔河築壩,無論水少之時,涓滴不下,即至水多之日,亦壅閉甚堅,亦待經過商船,斂金買水,乃肯開壩放行,以致下流諸邑,田土焦枯,不沾勺水之潤,因爭興訟,累嵗不休,雖均水之斷案如山,而隔屬之抗違如故,此永郡水田之所以坐廢也。查廣平舊誌,磁州屬廣平路,領成安、成安,現𨽻廣平,則磁州本非豫屬明矣,請將磁州改歸廣平府,則滏陽一河全由直𨽻統轄,均水息爭,同安樂利矣。豫撫田文鏡,請以滑濬等縣令屬河南,以重漕運部覆准行,況磁州本係廣平路,屬史有明文,事非創舉等仰體我。
39
皇上愛養民生,一視同仁之至意為此謹」。
40
41
敬陳。
42
畿輔西南水利疏:        怡賢親王伏查
43
京西一帶諸山,實維太行之麓,逶迤環拱,遙衞神京,水勢因之,盡朝宗而左騖。故自西北山而下者,皆東南滙於兩淀。自西南山而下者,皆東北滙於大陸二泊,兩道分流,畢由東淀達直沽入海,則是今日所厯諸河,即去冬查勘。
44
畿南河淀之上流也,下流治乃可以導上流之歸,亦必上流清,乃可以分下流之勢,此相須而不可偏廢者,謹將勘過情形,并開挖疏引,措置水田事宜為我。
45
皇上敬陳之:
46
蘆溝以西諸水拒馬,其鉅流也,發源山西廣昌之淶山東流至房山、鐵鎖崖,分為二派:一派東入涿州,過新城西南一派,南入淶水,經定興厯、楊村而東,二派合流而為白溝河。他若挾河、琉璃河㑹於馬頭村為馬頭河、茨尾河,廣陽水㑹於石羊村、為牤牛河,白玉塘、西域寺、甘池諸泉㑹為胡良河,皆入焉。馬頭、牤牛二河,雨多則溢,雨少則涸,均難資其灌溉。而牤牛一河又往往東決為固、霸諸邑害,衝溜既久,宛成河漕,特以下無所歸,以致泛濫田野,應加疏濬,導自髙橋以下入淀,不惟固霸百里之內,澇水有所收攝,兼可減白溝之流,免雄縣淹沒之患矣。惟胡良所經地稱膏腴,溝渠圩岸宛若江南,擴而廣之,房、涿之間皆稻。
47
鄉也,淶水一派,石亭赤土、樓村秔稻最盛,而房之張坊至駱家莊,𣵠之髙村,及城之西北一路,分渠引流,具有條理。又有王家莊、茂林莊、毛家屯等村溝渠,現存改為旱田者約百餘頃。詢之土人,僉言水之入淶者七,入房、𣵠者三,故不足用。及訪淶,則又以水源微弱為辭,此皆小民狃於因循,不足深信。此河下流為白溝,水勢甚盛,而附流之茨尾等河常苦涸竭,則今之滔滔南下者,孰非拒馬之餘波乎?未有下流盛而上源微者。今應於房山、鐵鎖崖分流之處,深溝側注,以均其來。白溝之上,相地建閘以節其去,不惟王家、茂林等處之百餘頃復為水田,即河流所經之定興、新城等縣,亦沾澆灌之利矣。 拒馬之南為三易水曰濡、曰武、曰雹。《寰宇記》所謂易水有三,其源各出者也。濡水出州北之窮獨山,西折而南流,環城東注,又南入定興,與淶水合流,源泉、白楊、虎眼、梁村、馬跑諸泉及遒欄河皆入焉。源泉舊有石壩,乃前人壅水開渠之遺趾,沿流建閘,石基尚存,故當時近水皆稻粱,遶城皆荷芰,今皆荒廢,所應修復,以廣水利者也。武水出武峰嶺,女思澗子、莊溪、潦水入焉,流經定興,合濡水而歸河陽渡,雹水出石獸岡,灌河入焉。流經安肅,合鹽臺陂,而入安州之依城河三水,具挾原泉,分流疏渠,其勢甚便。鍾家莊、唐湖川、鹽臺陂民皆藝稻,是在因地擴充,務使水無遺利。雹水之南曰徐水來自五迴嶺,經滿城至安肅而曹水㑹焉,合一畝,方順、龍泉諸水,滙為依城河。安州宛在水中,其勢甚危前。
48
奏引曹入雹、引、雹、入淀,順而導之,正所以分而減之也。一畝泉出滿城東南,涌地噴珠,澄泓盈溢,餘小泉以百數,雞距紅花名最著,土人溉稻可十餘頃,而水力已殫矣。流經清苑城南為清苑河。方順水即曲逆河,祁水之下流也。源出完縣之伊祁山、五雲石血二泉,流為放水河,蒲水伏流復現為五郎河皆㑹焉。流經清苑之東為石橋河。九龍泉出慶都城東,繞城而流,東北入方順,水源盛而水饒,疏而引之,不可勝用也。放水河之西有滱水、發源山西之靈邱,由倒馬闗。
49
入唐縣為唐河,橫水自西北來㑹,居民引以溉稻,直達下素町畦相望,經曲陽之鎮里髙門,所溉尤多,南入定州,而白龍泉復夾㑹之,王耨、張謙等村,傍河皆圩岸也,應推廣以極水力,所得稻田,難以頃畝計矣。又考完縣舊志,前明曽於唐之北洛開渠引入放水河,二邑均賴其利,今河跡現存,當挖濬以復其舊,而北洛之南原有騰橋一座,以防山水之衝,亦應訪其制而多設之。 唐河之南,有沙河,來自山西之繁峙,至白坡頭口入曲陽界,合平陽河南流阜平、當城、胭脂二河行,唐之郜河咸㑹焉,其上流亦名派水,經自樂厯、定州,沿流多資灌溉,宕城、鴉窩、産徳、北川、南川,皆其處也。他如阜平之崔家莊行,唐之龍岡、甘泉河,新樂之何家莊、浴河,俱有水田,而泉渠頗多堙廢,徧行疏滌,所獲尤多。 沙河之南有滋河,源自山西枚回山,經靈壽,為慈水、七祖寨、岔頭、錦繡、大明川壅流,皆可田入行唐之張茂村,伏焉,至無極南孟社而復出,遶縣治北,旋經深澤之龍泉,涸沃仁橋,疏流成渠,皆天然水利也。三水頗稱鉅流畢㑹,於祁州之三岔口下為豬龍河,往往泛溢為害,去嵗決柴淀口,浸及任邱者,即此水也。以上諸水㑹於白溝者七,㑹於依城河者十有六,㑹於三岔口者十有一,而盡攝於西淀焉。自此而南,水之載在圖經者二十有一,唯滹沱最大,發源山西繁峙之泰戲山,由雁門入直𨽻之平山界,冶河、綿曼、嵩陽、雷溝、沕沕水等河皆入焉。治河一名甘陶河,源自山西平定州、松嶺,流至平山,初不與滹水相通,自二水合流,而滹沱之勢遂猛,屢奔潰為正定害,元時引闢冶河自作一流,滹沱水退十之三四,已而冶河淤塞,復入滹河,嵗有潰決之患,皇慶中議復之而未果。又按漢書地志:冶水即太白渠也,受綿曼水東南至下曲陽入於洨,此冶之故道本與洨合。今應於入滹之處,塞而斷之,循其故流,加以挖濬,引入洨河,則滹沱之猛可減,此前人已試之成功也。 洨河發源獲鹿之蓮花營、洚北村二泉,其源頗有堙塞,至欒城西南,合北沙河而流,始漸大,澆溉可資,但苦岸髙,難以升引,應作壩以壅之,俾水與岸平,開溝二三尺,縱橫俱可通流,涓滴皆為我用矣。伏秋水漲,則決壩以洩之,旱澇無虞,萬全之利也。洨河下流,自寧晉入泊,舊有石閘三座,遺跡尚存。現今兩岸居民尚戽水以澆畦麥,其為水利之用,亦可想見矣。洨河以南水自贊皇來者,有槐水、午水自臨城來。
50
者有泲水、泥河、泜河、沙河,自內邱來者,有李陽河、七里河、小馬河、栁河,或名在而迹已湮,或源存而流已徙,道途所經,一一訪求,即土人亦不能言其故而指其處,然石橋宛在,斷碣猶存,或此等本非恒流,前人開之為洩澇歸泊之路,今皆任民耕種,以致山水暴下,瀰漫四野,貪尺寸之利,貽害無窮,今已委員查勘,酌量疏通,令漫水有歸田疇,不受其害。小栁河之東為聖水井,亦名聖女河,源出任縣之欒村聖女祠下泉,從地湧,引流可田,南為白馬河,源出內邱之鵲山,經邢臺居民建閘溉田,壅之而不使下,下流遂湮,水漲之時,則以鄰為壑,故北之聖女,南之牛尾二河,俱被其衝突,為任邑害,今應濬白馬入泊之流,嚴邢臺閉閘之禁,害去而利乃可興矣。牛尾河發源邢臺之達活泉,水盛岸髙,直達於任縣,泊作閘,節宣利,賴曷窮焉? 又南為百泉河,源出邢臺之風門山,亦名七里河。厯南和之北豆村、康家莊等處,有閘十三座,溉田數百頃,而任縣不沾一勺之潤。今應立法以均其利。自下而上,各以三日為期,則沿流一帶皆水田也。但河身尚隘,宜展而倍之。 百泉之南為野河,源出邢臺之西山,下經野河村入沙河。沙河源出山西遼州之湡水,流至沙河縣南,分為二支:一流南和至任縣為灃河一流。永年北下雞澤至南和為乾河。抵任縣合洺河入任縣,治沙河縣之普潤閘,溉田四十餘頃者,是其利也。洺河亦發源於遼州厯河南之武安,而入直𨽻永年縣,過雞澤、南和,下與沙河合,近年常苦涸竭。若引滏陽之水,假沙洺之道,兩河之間,俱可沾其浸溉。 滏陽河諸水之鉅流也,源出河南磁州之神麕山,至邯鄲南㑹渚,沁二水流,永年抵曲周,過雞澤、平鄉、任縣、隆平,至寧晉貫大泊而出抵冀州,與滹沱水合所經之處,疏渠灌稻。元臣郭守敬曽言:「可灌田三千頃,而明臣髙汝行、朱泰等建惠民等八閘,民以殷富,近為磁州之民築壩截流,八閘已廢其六。今應均平水利,照舊修復。其措置磁州一節容,臣等另摺具」。
51
奏以上諸水入任縣泊者十八,寧晉泊者十二,則此二泊固二十餘河之委滙也。 查任縣泊土人謂之南泊,寧晉泊,土人謂之北泊,皆禹貢大陸澤故地也。南泊所受諸水,舊注滏河,自滹漳、闐淤河,髙於泊所,有出水五溝,勢成倒灌,難以議開,唯雞爪一河不足消全泊之漲,此任民所以嘵嘵於穆家口之開塞也。隆平地居二泊之間,惟恐坐受其浸,故力爭而阻之。及委員查勘穆家口河道,原自通流,特隘而淺耳,今應略加疏濬,為力無多。其邢家灣及王甫堤舊橋卑壊,不無梗塞,亦應改建添設,以暢其流。而馬家店以下所有之灃河古堤,略為修補,以防漫溢,任民既不苦於漂沈,即隆民何憂波及也? 北泊週圍百里,地窪水深,亦恃滏河為宣洩之路,自滹沱南徙,由賈家口灌入,故道漸湮,遂決洨口、營上等村而東注,但水口河身亦多淺隘,今應大加展挖,務俾寛深如此,則南泊之水歸穆家口而咽喉已通,北泊之水入滏陽河而尾閭亦快,積澇日消,舊岸漸復四圍涸出之地,尚可以數計哉?然後作小堤以繞之,多開斗門,疏渠種稻,則沮洳之場皆樂土也。 惟滹沱一河源逺流長,獨行赴海,而善決善淤,遷徙靡常。自古患之,向入寧晉,泊則泊淤,泊淤則衆流無所容納,永定河之淤勝,芳其明證也。自去年北徙,決州頭而東,直趨束鹿,奔軼四出,至今尚未歸槽,田廬俱被衝壓,束邑官民請疏入泊之道,以紓切己之憂。然此道本非正流闐淤已成平地,旋加挖掘,工費甚繁,且大陸古澤衆流委注之地,亦不應聴淤塞也。今查有乾河一道,係滹水入滏舊路,由木邱至焦罔河槽,現存修治,不難為力。自張岔開挑六七里,便可直接決河,從此改流,由焦罔而入滏水沛然,而東寧晉泊既逺淤塞之害,即束鹿、深州等處亦無冲潰之患矣。
52
畿南州縣,地方遼闊,等,未及徧厯者,已遣効力人員,悉心經理,即當酌量緩急,次第興工,以仰副我」。
53
皇上愛養民生,興修水利之至意可也,謹將勘過情形繪」。
54
圖恭呈。
55
御覽伏乞。
56
皇上睿鑒指示,未敢擅便謹」。
57
58
請設河道官員疏。      怡賢親王
59
等奉。
60
㫖查修水利,徧視諸河堤岸坍頽,河身淤塞,蓋由事權不一,稽核難周,統轄於總河者,既有遙制之艱,專𨽻於分司者,不無因循之𡚁,以致錢糧不歸,實用工程,止飾目前衝潰泛溢,率由於此。等愚見,以為直𨽻之河宜分為四局,南運河與臧家橋以下之子牙河、宛家口以東之淀河為一局,應設一道員,總理查天津道駐劄天津州,與二道相近,控制甚便。舊有天津同知泊頭通判,以及各地方管河同知、通判、州判、縣丞、主簿等員,悉合受其統轄。永定河為一局,應設道員一員,總理永定河舊有分司及部發効力筆帖式。此等人員既非地方專官,則於民事漠不相闗,採買收受,未免胥役擾累,而該州縣之於分司,體有尊卑,權無統轄,即分司實心任事,亦呼應不靈,請將永定分。
61
司改為河道,駐劄固安縣,總理永定河事務,其沿河州縣,各添州判、縣丞、主簿等官,以資分防,所有同知一員,照舊管理,將向來効力人員一概發回,則地方既有專管工程,必無貽悞。其北運河為一局,舊設分司,亦應撤回,一切河務,令通永道就近兼轄,其管河州判等官,俱聴統轄。又苑家口以西各淀及
62
畿南諸河,綿亙地方五六百里,經由州縣二十餘處,亦應為一局目。今疏通挑挖,計費不貲,若不特設員統,理恐工程旋修旋廢。請將大名道改為清河道,移駐保定府。
63
畿南諸河,舊有管河同知、通判、州判、縣丞、主簿等員,悉聴管轄至天津道衙門,向來止管河間一府大名道,止管廣大二府所屬州縣錢糧命盜案件,原聴直𨽻藩臬稽核,考成道員,甚屬閒冗,今既定為河道專管,應將所屬州縣事務總歸知府,考成省無益之案牘,勵有用之精神,而河道事務可以悉心料理矣。至通永道所屬,除永平一府應不屬道轄外,通州等八州縣,原無知府統轄,該道有稽查錢糧之責,應令照舊管理,再各河道,除錢糧舊有嵗修之處,仍照舊額設外,其從來未設有錢糧,與雖設錢糧而不敷修理者,應酌議増設,分貯各道庫內,以憑給發。其各處水田溝洫,必須毎年經理,應令各道員督率所屬州縣印官按時修濬,定為考成。其道員錢糧有無虛冒,工程有無修廢,皆歸直督考核,如此則事權一而呼應靈。
64
國計民生,均有禆益,抑臣更有請者,立法方始,慮善宜詳,凡兹河道之員,必久任熟練,方於工程有益,其河道大員,應聴直督揀選。具題引」。
65
見簡用同知以下各員,俱合照南河例,總於河工員內揀補,則人皆有熟悉事宜,即丞簿微員亦有逺到之望,無不砥勵職守,以奮功名。且官既久任,吏皆習慣,駕輕就熟,人人為知河之人,百世享平成之利矣。是否可行,伏乞。
66
皇上勅下九卿議覆施行。
67
敬陳。
68
京東水利疏          怡賢親王竊河道,有經有緯,而緯常多於經,所以資節宣利,挹注也等厯看。
69
京東之水,若白河、若薊、若浭以及永平之灤河,皆經流之最大者,白河為漕運要津,農田之蓄洩不與焉。然河西曠野平原數十里內,止有鳳河一道,自南苑流出,涓涓一帶,蜒蜿而東,至武清之𡎇,上村斷流,而河身淤為平陸,此外別無行水之溝,亦無瀦水之澤,一有雨潦,不但田廬瀰漫,即運河堤岸亦宛在水中矣。查涼水河源自京城西南,由南苑出𢎞仁橋,至張家灣入運,請於髙各莊開河分流至𡎇上,循鳳河故道疏濬由大河頭入,仍於分流之處各建一閘,以時啓閉,庶積潦有歸,且可沾溉田疇,而於運道亦無礙也。運河之東,則香河其下為寶坻沿河堤岸,坍頽屢為。
70
二邑之災,應飭河官及時修築髙厚,并於牛牧屯以上,斜築長堤一道,以障上流之東溢,則香河、寶坻無運河之患矣,再通州烟郊以南之水,皆滙於窩頭,分為二股:一股南入運河,一股東流,經香河縣之吳村,滙於百家灣,入七里屯,達於寶坻查七里屯以上大半淤塞,地皆沙鹵,難以開鑿,若將南流一股疏通深暢,則窩頭經流歸於運河,分入香河之吳村者無多,稍加濬導,則亦可免沖溢矣。又夏店之箭杆河,經香河東北入寶坻之溝頭河,漫流入淀,應從溝頭疏濬,導流於寶坻城南,㑹七里屯之水,東入八門城,達於大河,庶水有攸歸,不致漫溢為害。且潮水自八門城逆流入河,於農田亦有利焉。寶坻之西北壤接薊州、薊州運河,自三台營㑹諸山之水,東南至寶邑㑹白龍港,又南經玉田、豐潤,合浭水達於海,河身深闊,源逺流長,所謂棄之則害,用之則利者也。等愚見,請先築河堤,務須髙厚,永保無虞,然後於下倉以南建石橋一座,橋空下閘,壅水而升之,注於兩岸,以資灌溉,多開溝澮,自近而逺,縱橫貫注,用之不乏矣。浭水又名還鄉河,發源遷安之泉莊,噴薄汹湧,懸壁而下,既入平地,則委折蛇行,土人有三灣九曲之稱,自康熙四十二年決運河頭奪流而西,至雍正元年始塞決口,挑引舊河,然河道狹而堤堰卑,東決則淹豐潤,西決則淹玉田二邑,士民請展狹為廣,改曲為直,其說近是。然以建瓴之勢,奔放直瀉,恐下流益滋沖潰之患,似應酌量於甚曲之處。如劉欽莊王木匠莊各開直河一道,其舊流亦無令壅塞,俾得兩處分瀉堤堰之偪近河身者,拓而廣之,更加髙厚,可無沖決之患。至沿河一帶,建閘開渠,數十里內,無非沃壤,土人動言浭水湍急,為患不知敗稼之洪濤,即長稼之膏澤,凡潰而為害者,皆分而為利者也。現在近河居民,引流種菜,千畦百隴,在在皆然,曽未見利於圃而有不利於農者也。玉田本屬稻鄉,藍泉河出藍山,西南流入薊運夾河瀦水為湖,伏秋山水暴發,河與湖平一望瀰漫,應將河身疏通深廣,束以隄防。西北另開小河一道,引山澗汙漫之水入河下流,使湖無泛濫,而河得安瀾。仍於曲河頭建閘開溝,引水遶東湖,而南湖內外田地均沾灌溉。仍於湖心最下之處,圩為水櫃,以濟泉水之不足,其利可以萬全。又泉河發源小泉,山東流,㑹孟家泉、煖泉達於薊運河,現在引流種稻,所當搜滌泉源,多方宣播,以廣水利者也。豐潤負山帶水,湧地成泉,疏流導河,隨取而足。誌乘所謂潤澤豐美,邑之得名非虛也。臣等厯勘所至,如城東之天宮寺、牛鹿山、鐵城坎,以及沿河沮洳之處,或疏泉,或引河,可種稻田數百畝多至千餘畝而止。惟縣南接連大泊一帶,平疇萬頃,土膏滋潤。內有王家河、㲼河、龍堂灣、泥河,其四道皆混混源泉,春夏不涸,王家河㲼河流入大泊、龍堂灣泥河,西入薊運河,而田疇不沾勺水之利為可惜也。應請滌其源,疏其流壩以壅之堤以蓄之。東北引陡河為大渠,橫貫四河,而中間多開溝洫,度陌厯阡,濚洄宣布數十里內,取之左右,皆逢其源,澇則田水達於溝溝,達於渠渠,㑹於河河,歸於大泊大泊廣八里,長方十餘里。若於東南穿河,導入陡河以達於海,而泊內可耕之田多矣。陡河即舘水,源自灤州之舘山東流遶縣境而南,旁河村莊曰上稻、地下稻地,南曰官渠。蓋昔年圩田種稻之處,溝塍遺址尚有存者。宣各莊以下至今稻田數百頃,村農以此多至饒裕。若推而廣之,沿河堅築隄防,多設壩閘,以時蓄洩。疆理一循舊跡,不勞區畫,而兩岸良田不可數計。至板橋、狼窩鋪等處,東連榛子鎮一帶流泉,大槩入灤州境矣。灤州為永平屬邑,永平之水,灤河為大,其源逺所,從來者髙,洶湧滂沛,推壅砂石,既不可束以隄防,亦難以資灌溉。然各屬支流,藉以滙歸故少漲溢之患,而涓⿰氵厯--𤁋皆農田之資。如灤州近城之別故河淤塞漫流數十年於兹。若照舊疏通,不惟城闉不受浸嚙,而西南負郭之田,皆收浸潤之利。城南則有龍溪出五子山,東大泉騰沸流至五官營伏入地中,至閻家莊復見,即清河之源也。城西則有沂河經芹菜山南流,折而東,又轉而南,二河之間,地勢平衍,土岡環之東南,一望無際,皆可播流而溉也。西南則游觀莊之靳家黃坨河,引泉可田,南則稻河、吳家、龍堂等處引河可田。西北則自沙河驛之東、榛子鎮之西,龍溪、黃崖暖㑹於牤牛河,經雙橋而圍山,瀑水入之,流清而駛,地平而潤,沿岸一帶,建壩開溝無處,非水耕火耨之地矣。灤州之北,為遷安城北徐流營,湧出五泉,合流入桃林河。又三里橋湧泉流,出灤河、蠶姑廟泉河,與灤河相接。龍王廟之泉頭流為三里河,經十里橋而南夾河,皆可田。黃山之麓,一泓湛然,浮沫如珠,西漾入石渠渠岸,清泉噴湧,即還鄉河自出也。自泉莊至新集五六里,兩岸,地與水平,播之可種稻由百餘頃,且可分還鄉河上流之勢。灤河經府治之西,青龍河㑹焉,青龍河即盧水縣,以此得名,境內岡巒起伏,地髙水深,難以汲引。惟縣北之燕河營、湧泉成河及營東五泉,漫溢四出,至張家莊一帶,皆可挹取,為樹藝之利。他如撫寧、昌黎、樂亭以及遵化、三河等州縣等,未及徧厯。然按圖考誌,大抵水澤之利,居多伏念。
71
京東土壤膏腴,甲於天下,祗緣積俗怠玩,茍且因循,人有遺力,地多遺利我。
72
皇上軫念民瘼,宵旰勤求,無刻或釋。等奉。
73
命查勘,所至宣揚。
74
聖徳明白,曉諭一時,民情踴躍,歡聲雷動,今春融凍解,正動工修築之時,等分遣効力人員,逐一確估請」。
75
㫖興工惟是工程浩大,地方遼闊,等欽遵。
76
聖諭殫心籌畫,所勘情形大概如此,至髙下廣狹,隨宜隨量,容有變通之處,抑或委員經理,未必盡合機宜,圩田之多寡,奏效之遲速,統俟工完,彚齊送冊,將勘過情形,繪圖恭呈。
77
御覽伏乞。
78
皇上睿鑒施行
79
請定考核之例,以專責成疏」。  怡賢親王
80
竊為政之經,厚生為大,愛民之道,察吏為先我。
81
皇上霄衣旰食,軫念民依,不惜數百萬帑金,以錫兆民之。
82
福。
83
特命等疏濬水澤,營治稻田,開萬世永賴之美利等。
84
仰遵。
85
聖訓隨地經畫,陸續興修,所有本年完過工程,派委大員勘明如式者,例應交地方官收管。雍正四年二月,內等:
86
奏請各處水田溝洫,必須毎年經理,令管河各道督率所屬州縣按時修浚,定為考成等語,經九卿議覆奉。
87
㫖:依議速行,欽遵在案。今工員現在調回工程,暫交州縣,但考成未有定例,即河道無憑舉,劾請嗣後」。
88
計典將水利營田事實,逐一開註,由河道結送督撫,以定優劣,果能實心奉行,著有成效者,該督撫不時薦舉。其或因循怠惰,致誤工程,查明即行」。
89
題叅至該道職司表率,責任匪輕,凡所屬地方水利、營田之興廢,即該道奉職之優劣,作何一併分別澄敘之處?懇乞。
90
皇上勅部議覆施行,抑臣等更有請者,直𨽻農民向苦旱。
91
潦其於種植之方,多所未遑,今䝉
92
皇恩修舉水利,旱潦無虞,則地利宜盡,除稻粱麥黍之盡,屬隨宜播種外,其有畸零閒曠之地,不能播種五穀者,俱宜種植樹木,或薪或果,利用無窮,至各處河堤,栽種栁樹,既可保䕶堤根,亦可資民樵釁,尤為有益。等稽諸往古,凡言燕地之産者,俱云魚鹽、棗栗之饒,現今行視。
93
京東永平府一帶地方,其民種植棗栗,所在成林,果實所收,貿遷逺邇。夫土性不甚相殊,而樹藝不能皆一,雖百姓之勤惰不齊,亦有司之勸相未力,嗣後請著為定例,訓飭農民,凡一村一坊之地,務令種樹若干地,方官不時查察,因其勤惰,分別奬懲,將種過樹若干,造冊報明,本管上司不時查視。再水泉之利既興,凡陂塘淀澤俱可種植菱藕,蓄養魚鳬,其利尤溥,如此則地無遺利,家有餘財,吏治修而民生厚。
94
畿輔之蒼赤共沐髙厚之。
95
皇仁矣,是否可行等未敢擅便,伏乞」。
96
皇上睿鑒施行
97
各工告竣情形疏。      怡賢親王
98
等欽奉。
99
聖謨查修。
100
畿輔水利,舉從前未有之事,圖萬世永賴之功,規畫固貴於萬全,而營治必急。夫先務是以於三四月積水消涸之時,派員領帑,擇其大且急者,次第興修。雖麥汛早來,不無稍妨工作,而旋長旋消,為時無幾。加以
101
天心助順,少雨多晴,以故人力獲施,衆心齊奮,各處工程,頗有就緒,而黍稌秔稻之穫,遂以有秋,此皆我。
102
皇上至誠感格,錫福兆民,故水利方興,休徴立應,非等愚昧所能意及者也。謹將各工告竣情形為」
103
皇上陳之。
104
一、白衞二河漕運所經,最為𦂳要等。
105
奏請疏通磚河,興濟築減水壩以洩衞河之漲,又於靜海縣權家口沖決之處,逐段開疏,由白塘河歸入海。河部覆奉。
106
㫖依議欽遵在案,今已委員挑挖磚河、興濟河皆自歧口入海,雖石壩未成,而衞河伏汛驟長丈餘,賴有新河宣洩,得免泛溢之患,糧艘安行,抵通頗早。權家口開挖十餘里,至積水而止,俟水涸之日,方可施工。其沿河堤岸舊有低薄坍塌之處,飭令効力人員,逐處堵築搶䕶,不致沖決成災。白河性善淤刷,飭令通永河道髙鑛,加謹防䕶牛鈕,所修舊工,俱令加築堅固。以
107
故山漲暴下,堤岸無虞。
108
一東西二淀,統滙衆流等。
109
奏請多開引河,加修趙北口橋堤,疏濬中亭十望,并蘇橋之三汊,舊河部覆奉。
110
㫖依議欽遵在案:今西淀之趙北口堤身俱已堅築,如式舊橋八座陞髙加闊,并新添木橋一座,皆可指日告成,廣惠等橋下三河亦均加疏濬,惟是白溝之流,由大灣口而入柴伙淀者,水挾流沙,旋挖旋淤,容於水涸之後,細加相度,改導舊流,不惟一方永逸,而柴伙淀四十里之間,皆為營田之地矣。
111
東淀之中亭河開濬通流,其下流之勝芳河亦挑挖深暢,三岔經流導自張家嘴而北,不令侵逼長堤。其淀內支河,如石溝、台頭一帶淺阻之處,俱經浚治故汛。水雖大,堤岸不患沖刷消落,迅疾早於去秋者兩月,中亭河岸涸出田畝一千餘頃,晩蕎秋菜,尚未失時,其餘皆已深耕,以待來春種麥。惟十望河故道,積潦猶存,興工有待。
112
一子:牙河等。
113
奏請自王家口分流之處,障其西流,約束歸一。又尋求清河、夾河、月河等故道,開決分注,以緩奔放之勢。部覆奉。
114
㫖依議,欽遵在案,今再四查勘清河夾河月河故道久湮,難以開決,而王家口以下至黃岔又分二支,雖盡行障塞,使之東歸,獨流大坑,然下流轉入羊分港,仍若淤墊,終非久計。等别有規畫另摺具。
115
116
一永定河壅淤清流等面奉。
117
聖諭著引渾河,别由一道入海,等欽遵相度,請自栁岔以下導之北流,遶王慶坨而東,隨復細加籌度,猶恐水勢抝折,宣洩未順。委令永定河道明壽自武家莊挑引入王慶坨北之長𣵦河,又慮河身淺窄,難以合流,委令筆帖式布納等開擴深廣。其郭家務以下兩堤偪窄之處,亦令明壽擴堤改流。今堤工已成,新河將次告竣,從此淀池無闐淤之害,清流得朝宗之路矣。
118
119
欽堤一道,迴環千里,乃數十州縣生民田廬之保障也,嵗
120
久傾圮奉。
121
㫖:命等修築,自保定之清苑至河間之獻縣,派委人員,逐段分修,六月間,汛水驟至,飛檄各員,并力搶䕶,舊有漫口日月,堵築荷䝉。
122
皇恩得免疎虞。其安州、新安、霸州、文安一帶堤工,兩面皆水,尤為險要。夫役撈取,泥垡尺積寸累,工力維艱。所幸三伏晴霽,入秋暄暖,得及時完工。數百里內禾黍秔稻,盡獲收穫。
123
124
畿南諸府等奉。
125
命查勘所有情形,已繕摺具。
126
奏部覆奉。
127
㫖:依議欽遵在案,但時已入夏麥汛,將來各處工程,俱未領帑興修,惟南北二泊水口淤塞,正順、廣大諸河宣洩無路,有不可以一日緩者。是以臣等先委人員,將南泊之穆家口淤河四十里,疏瀹寛深,并修築橋堤以防漫溢,而任縣、隆平始有寧宇矣。北泊之黃兒營、營上村等處,大加展挖,使泊水暢流入滏二泊迭相傳送,積澇積消,雖雨水稍多,並無旁溢之患,至滹沱一河,遷徙靡定。去年決州頭而東,束鹿、深州皆被其害,官民環訴,望救孔亟。雖難驟言,永圖亦須權為補救,已委員於第四溝開引,導入木邱,尋躡舊河,由焦罔而注之滏水束深之間,不虞沖壓矣。
128
129
京東州縣工程甚多,臣等厯勘。
130
奏請部覆奉。
131
㫖依議,欽遵在案:今武清縣之鳯河,自髙各莊分流至堠上村而歸故道,逐段疏濬,引入淀地,野水藉以消涸,而武、漷沮洳之區,盡成沃壤。 香河縣之牛牧屯以上,舊無堤堰,運河泛溢為災,今斜築長堤一道,以資捍禦,不惟香河無運河之患,而寶坻亦免波及矣。寶坻為衆澇所歸,通州之窩頭河、夏店之箭杆河,為害尤劇。今俱已疏導分流,各依縣治南北,而㑹於八門,城達於薊,運河積漲,全消汚萊,可藝還鄉,河源峻流,紆屢年沖決。今已於劉欽王木匠等莊最曲之處,各開直河,俾與舊流分瀉,而沿河堤岸展闊築堅,從此無復沖潰矣。 灤州之別故河,疏滌淤沙,導自廟山,遶城南而入灤水,不惟城闉,無浸齧之患,而負郭皆腴田也。
132
一、營治稻田,必須次第經理,等委員於玉田等處率先營治,以為農民之倡。今據各員詳報,玉田縣營田七十五頃,遷安縣營田十二頃七十八畝,灤州營田十三頃五畝,薊州營田五十餘頃,毎畝收稻榖三四石不等,而民間之聞風興起自行播種者,安州則五十七頃七十一畝,新安則一百一十五頃十一畝,任邱則一百一十頃二畝,保定則三十六頃九十九畝。霸州、大城各二十頃,文安則至二百四頃二十七畝之多,以上稻田共七百一十四頃九十三畝。此實從前所未見者,民心歡慶咸稱。
133
皇恩髙厚,不惜帑金,為之規畫經營,遂使積洳之區,坐獲美利。但水在堤內者消涸有時,皆求設法留水以資灌溉。夫直𨽻之,所患者水也,去之惟恐不速。今纔享收穫之利,即思為灌溉之計,所謂用之則利,棄之則害者,非虛語也。等,現在委員相度,開渠建閘,以備旱澇,庶小民長享,樂利永戴。
134
皇仁於無既矣。
135
以上工程,除已經報完者,委員稽查確核外,其興修未竣及尚未動工之處,統候明春催督修理。所有用過錢糧,俟工完造冊奏銷。等才識短淺,䝉
136
皇上委任,夙夜兢兢,常恐貽誤,工程有負。
137
皇上愛養元元之至意,惟有勉竭駑鈍,悉心經理,但直屬地方遼闊,尚有應行修築之處。容等查明繪圖,進呈仰懇」。
138
皇上指示所有本年修過工程理合。
139
140
聞并各處所種稻田樣米,另摺恭呈。
141
御覽為此謹」。
142
143
恭進營田瑞稻疏。      怡賢親王
144
等奉。
145
命於雍正四年營過稻田共七百十四頃九十三畝,即於
146
本年十月內。
147
奏明,在案:所有雍正五年,據各處陸續呈報營成,京東灤州、豐潤,薊州平谷,寶坻玉田等六州縣稻田三百三十五頃。
148
京西慶都、唐縣,新安、淶水、房山、涿州、安州、安肅等八州縣,稻田七百六十頃七十二畝,天津、靜海、武清等三州縣稻田六百二十三頃八十七畝。
149
京南正定、平山、定州、邢臺、沙河、南河、平鄉、任縣、永年、磁州等十州縣稻田一千五百六十七頃七十八畝以上官營稻田三千二百八十七頃三十七畝。其民間親見水田利益鼓舞效法自營已田者,如文安一帶多至三千餘頃。安州新安、任邱等三州縣多至二千餘頃,且據各處呈報,新營水田俱係十分豐收,田禾茂宻,髙可四五尺,穎栗堅好,毎畝可收稻穀五六七石不等,於八月二十一日等日,據正定府平山縣呈送新開水田所産瑞稻,或一莖三穗或一莖雙穂。又據天津州呈送新開水田所産瑞稻,或一莖三穂,或一莖雙穂,并據營田灤州二十七州縣,各將新收稻穂様米,齎送到臣,謹將瑞稻并各處送到稻禾稻穂稻米,另摺恭呈。
150
御覽欽惟我。
151
皇上愛民重農
152
躬親耕耕,又令直省地方官舉行耕耤之典。
153
至誠至敬之所感,召普天共慶豐年,各省多産瑞稻,而直𨽻新開水田,又有一莖雙穂三穂之祥。
154
畿輔羣黎,均沾樂利,等不勝歡忭之至,為此謹奏!」
155
敬陳。
156
畿南三累疏。           楊素藴伏惟
157
皇上宵衣旰食,日以民生未遂為憂,毎申令大小臣工興。
158
利除害久吏:
159
畿南目擊閭閻受累情,形敬為我。
160
皇上披⿰氵厯--𤁋陳之,其一為驛地之偏累,宜議調停也。大名府之南樂、清豐、開州、東明一帶,舊屬南北孔道,曩因黃水隔斷,故過往稀少。十三年內,兵部按勘合之多寡,定驛馬之衝僻,遂將各州縣額設驛站錢糧,裁去十分之七,以協濟衝驛。十四年以後,決口已塞,舊路復通,往來驛使,絡繹不絶,留用錢糧,僅可支五月之用。此外夫不能枵腹而供差遣,馬不能絶食而供馳驅,幫貼之費不得不仍責之民間,普天率土孰非?
161
朝廷赤子,何獨令此一方之民,剜本身之肉,以醫他人之?
162
瘡也伏乞。
163
勅下該部,仍以原額錢糧留為各州縣之用,庶勞逸苦樂,各得其平矣,其一為本色之賠害,宜議改折也。真、順、廣大各府額設上供錢糧,有狐皮、芝蔴兩項,原非本處土産,勢必出銀辦置,然後解納查狐皮毎張額徴價銀五錢,而時價費至三兩餘,芝蔴毎石額徴價銀一兩五錢,而時價費至四兩餘,是餘徴之銀尚不足十分之二三也,其不足者,不得不累及百姓,在民為重困,在官為私派,毎見解納之時,州縣有司攢眉鵠立拖欠,則礙於考成,派徴則怵於
164
功令展轉支,吾受累無窮,況數郡百姓,當此菑荒,疊告之時,正項尚敲,朴不前而復供此,繁然雜費,有鬻田宅、賣妻子以償之者矣。伏乞。
165
勅下該部暫准改解折色,則官民兩得其便矣,其一,為石田之廢棄,宜議豁免也。黃河兩決荊隆,東明、長垣適當其衝,城廬頽敗,陵谷變遷,即今河口雖塞,而汙萊之地可以次第開墾者成熟,還自有日,苐沙壓河灘,蔽天橫野,畚鍤難施,已成廢棄無用之地,毎縣各不下數百頃,目下尚未開徴,猶可茍延旦暮,異時一概成熟,使一二孑遺守不耕之地,納無地之糧,勢必逃亡日多。而
166
國課終於無益也。伏乞。
167
勅下該部移咨撫按,從公查看,據實開報,果係沙壓,題請豁除。仍令查核嚴確,勿使一等奸民以熟地詭計躱奸,而真正沙壓河灘,反致無告,則恩被窮黎,非淺鮮矣。以上三事所目擊,故不避煩瀆激切,上陳統希。
168
睿鑒採納施行
169
敬陳民困疏》。         趙之符
170
竊惟
171
國家創制立法,取其便民也,尤期不病於
172
國未有上下交受其弊,而狃於成法相沿而莫思變計者,如今日近畿州縣之運漕剝船,誠有可議焉。查近畿通州、武清、寶坻、香河、東安、永清,計一州五縣,額設剝船六百餘隻,悉𨽻總督倉場衙門,毎船一隻,給地十頃,免納正項錢糧以應船差,名曰按船,給地實則照地僉船,立法未嘗不善。但奉行既久,種種未便,以致民累滋深請為我。
173
皇上悉陳之,念小民應船,既給以地,則凡造船有費,駕撑有費,水手工食有費,篷桅蓆片有費,凡一船日用之需,皆取給於地畝之中,則三時力作,勢不能分身河干,以應公家之務,即欲一意亟公,又不能竭力田間,以辦終嵗之需,此其不便於民者一也。至各州縣距河甚逺勢,不得不於河干僱覔民船,代為應役,計一船之費,一年約用價銀五六十兩,揆之原地,納糧遂増一倍,而河下游閒之徒,嘗藉之以邀利,及至接運漕糧,往往有盜賣攙和之弊,甚有盜賣將盡,故為傾覆其船者。迨經運官查明,而領船人役逃散一空,仍坐地戶賠償,以致傾家蕩産,賣男鬻女,苦無可控,此其不便於民者二也。且南漕告剝,雖在倉場衙門,而領船船戶,實則天津鈔闗部差統轄之,毎嵗河冰未泮之日,部差催提如雨,以致船戶往返千里,匍匐赴津,彚齊過堂,查㸃因,而差提有費,過堂有費,守候有費,種種苦累,難以罄舉,此其不便於民者三也。尤可憫者,連年水旱災荒,凡納種之地,例得邀恩,照被災分數蠲免,獨至一應差船,即被災甚重,顆粒無存,不敢不竭蹶,以供一年之役同屬。
174
朝廷赤子同一被災地畝而應船者,遂不得與納糧者一。
175
例沾
176
此其不便於民者四也。更有小民之本業,已圈撥補於他州縣,逺者千餘里,近亦七八百里,往來徴取地租行旅,已自告艱,乃尚有徴租不起,逐嵗淹留,異鄉流離,不可勝計,而州縣按名解船,訪無正戶,以致株累,親族破産賠墊,代為應役,此其不便於民者五也。況剝船之設,原以備河道淺阻之用時,而河道順利,則船雖設而不用,而領船人役猶全勒地戶一年之僱價,是以
177
朝廷正項之賦税,小民終嵗之勤劬,徒供河下游閒者之。
178
坐食,此其不便於民,而兼病於
179
國者六也。查見在照地應船,有數家共應一隻者,有十數家共應一隻者,以地多者為應船,正頭而地少者朋當之,往往窮民不能應役。棄地而逃,一户逃亡,衆戶為之賠累。數戶逃亡,則賠累更自無窮。竊恐窮民賠累愈深,相率而逃,則田地多致拋荒,而船差亦無著落,是欲以速漕而反誤漕,此其不便於民而兼病
180
國者七也,且毎船一隻,䝉我。
181
皇上軫念苦役,毎嵗仍給水腳銀十餘兩,計船六百餘隻,約費庫銀六七千金,查毎船剝運,僅可容載百石,即遇河道淺阻之日,以河下僱見船剝運,計時價估之逺者,運價不過五六兩而止,況遇河道順利之日,又不煩剝運乎?何竟以?
182
國家正項之額賦,又重費帑銀之頒給,而留此或用或不用之剝船,以重為民累也。此其不便於民而兼病於
183
國者八也,種種滋累,上下交弊,不圖變計,害將安底?以愚計之,各州縣剝船六百餘隻,計地不下六千餘頃,按畝定賦,照原額毎畝二分五釐,起科約可徴銀一萬五六千金,較之河下見僱民船,運價抵支有餘,伏請
184
勅下該部行,查各州縣應船地畝若干合,無令各州縣悉照額糧,催徴彚解,倉場衙門貯以備用,如遇河道淺阻,南漕告剝之日,即動此項銀兩,按河下僱船時價給發,領運各官接濟剝運,無煩重支庫銀,仍給水腳等項,至於河道順利,不煩剝運,應以此項銀兩嵗終解部,庶於窮民不致重累,漕務得以速竣而。
185
國賦亦免虛耗之虞矣。
186
流民轉徙疏:         李䕃祖
187
接捧部咨,反復詳讀仰見。
188
皇上愛民至意,飭部議奏,必令妥確,不使偏累傷民,誠如天好生之徳也,但細繹部臣之議,立法固善,原情猶有未妥,如云流民至彼,先行安插,詢其姓名,籍貫闗㑹,原籍回文,實係流民,照舊安插,可謂善矣!又云如係假冒,即是逃人解赴督捕,是以一紙回文立決。真偽於此,不無過計焉,如闗文至彼,原籍州縣官勢,必問之鄰里取勒,甘結憑據,若鄰里雖知有此人,而不知在外所作何事,慮及投充,恐干嚴令,故推不知,將有回無,則州縣自不敢出具印結,必以假冒回覆,則彼地方官見無回結,豈敢容隠?惟有押赴督捕而已。況如河間、保定等處地土久被水渰,百姓走徙無算,甚至有連里全甲同逃者,該州縣又將何人以確察也?既無察實之文,誰敢信其非?假如的係逃人假冒,流民解究,自不容緩,若無結之流民,既不敢信以為真,勢必盡解聴審,若然,不惟督捕清審,不暇,州縣亦押解多累,而流民之苦且更甚於前矣,伏乞。
189
勅部再賜確議,以便施行。
190
築堤禦患疏         李䕃祖
191
據大名道程之璿呈詳呈為擅築壑鄰錢神奪法,訊驗不公,合詞再籲事等情到,該看得順廣二府,壤地相錯,南帶漳河一道,毎遇伏秋,橫流暴漲,連嵗霪雨,勢更洶湧,乃附近州邑,地皆平坦,既無洩水之塘,又無障水之岸,若非堅築堤堰,誠莫能捍其患也,鄰河州縣,雖未必盡無水患,未若順屬之平鄉,廣屬之曲周,二縣接壤,為害最甚,奈各執已見舎堤不修,連年構訟於本年九月內披閲,該道詳文,念瀕河昏墊,民命攸闗。且
192
畿輔水荒屢厪。
193
廟算二縣距大名僅二百餘里,即親詣其地,公同該道兩府㕔縣各官及士民人等相度形勢,遡源上流,目覩漳水來自西南入肥鄉、厯曲,周稍東北,折至於楊家、張路等村,轉為正南、正北、順平鄉西界之堤,直下曲在上游,平居窪下,若曲周順河有堤,則水不至曲,何由至平兩縣均可無患?平之横堤有無,可不必爭也隨面諭兩縣,令修曲境順河之堤,而曲周士民猶嘵嘵置辨,復諭以兩縣爭訟已踰二年,毆傷人命,拖累多人,若移構訟,資斧自修其堤,猶不失恤災同患之義,況曲止利水過,亦未免有水過之患壑,鄰而並以自害,未為得計,反復開諭,然後兩縣士民均服。今據該道詳報,順廣二府議定,曲堤以十分為率,曲周當修。其六,平鄉願修其四邱縣,廣宗居河之東,亦自修其堤,併河身原窄之處,讓而使寛,務令髙厚堅完,俾瀰漫之水馴入河流,則各邑均享安堵之福矣。曲周順河雖有舊堤,殘缺已久,不異創始,故議平鄉協修十分之四,此後曲周自行修葺,不得仍扳平鄉,如曲周再有異議,則平鄉任置橫堤,以保其境可也,除責令順廣兩刑官監修外,事闗地方,災害相應,仰請。
194
天語以重申,飭以垂永久謹題。
195
請特設總督,以靖盜賊疏。    魏象樞
196
竊見我
197
皇上宵衣旰食,無非安百姓至意,盜賊一日不息,即百姓。
198
一日不安我。
199
皇上安百姓之心,一日焦勞未遑也。入都以來見直𨽻。
200
盜案多於各省,心竊異之近日。
201
輦轂之下,如皇莊、樂亭等處,馬賊成羣,肆行無忌,大為地方百姓之害,雖盜案處分,可謂至嚴,而巡撫、總兵、副叅、遊守及駐防章京等官,非不星羅碁布,未見防御擒挐,其州縣有司,官微職小,無一兵一馬,惟有靜聴,叅處,不敢過而問焉,此賊盜所以日多也。臣思直𨽻地方州縣,與莊屯聮界,滿、漢雜處,稽察繁難,賊之器械馬匹,保無假借,聚散往來,保無窩藏,匪類交結,保無勾連,躧緝查挐,保無庇䕶,如衙門送刑部,盜賊二起,俱有旗下人在內,其在刑部結案者,難以備述久在。
202
皇上洞鑒中矣,忝列言官,不能不鰓鰓過慮,今再四思,維直𨽻地方盜賊與他省不同,巡撫既不管兵,總兵不聴約束,且漢軍、漢人無約束駐防章京,及莊頭屯撥什庫人等之例,總督一官,最為𦂳要,惟
203
皇上特簡才品優長,不徇情面,不擾百姓滿、漢,兼通滿洲重臣一員,斯克有濟也。非不知設一官有一官之費,但為地方百姓計,何惜小費?總督既設,宜將撫臣移駐正定,專管通省官員賢否刑名錢穀。其總督衙門似宜駐劄保定總轄各總兵,及各城駐防章京道、府、州、縣衛所等官,並各莊屯地方等處,俱聴約束,則設防調度,盤詰擒挐,以專理盜賊為職,以盜賊寧靖為功,庶百姓賴以保全地,方從此肅靖矣。止知報。
204
國言無忌諱,如果言可採,伏乞。
205
睿鑒勅下該部確議施行。
206
舉郝浴疏          魏象樞
207
接吏部劄付,內開康熙十三年三月二十日奉。
208
上諭因大兵進剿,逆賊指日蕩平,地方恢復,需人甚急著。
209
等虛公舉薦,劄行到臣臣惟。
210
國家得人,致治人臣以人事。
211
君莫重於保舉,一人不能得一人之用則是」。
212
上以實求而下以名應,非臣誼之所敢出也。據平日所知。郝浴,直𨽻定州人,由進士原任御史,今流徙。
213
盛京地方前巡按四川時,值劉文秀賊勢猖獗,吳三桂逗留不進,浴曽有封疆大計等,疏三桂叅,其悖詞罔。
214
上㑹議奉:
215
㫖流徙:夫以書生而言戰功,誠為有罪,若以按臣而失城池,豈盡無罪乎?浴原疏內有一晝夜七次移㑹,迫之以不死於賊,必死於法」之語,雖彼時過於激切,亦職分之當然耳。迨賊滅,民安以後,浴不能退讓,自居三桂,所以深恨,必欲殺浴而甘心也。今浴之孤忠耿耿,祗有悔過於遐𨼹,無由圖報於?
216
朝廷如浴之、才之守之,學之識,皆愧不及即讓職,亦所心願。考古來人才拔之,罪廢之中,發其鬱憤之氣者,用之而無不效。況浴之骨鯁血性,尤為過人。
217
國家用才,必用此等,乃實有濟,使其蚤在西蜀,操尺寸之權,豈肯如羅森輩之俛首從逆,而竟不知忠義為何物也哉?近見吏科覆科臣劉沛先人才棄置可惜,一疏內稱郝浴並無寃枉,似止就處浴之案議之,尚未就叅浴之人議之也。夫臣子立。
218
朝各有本,末即得罪,亦各有本末。當日叅浴者三桂也,使三桂忠於我。
219
朝始終恭順,方在託以腹心,盟兹帶礪,浴不過一書生耳若非。
220
特恩賜還浴,即老死徙所,誰敢過而問之?今三桂叛逆不道,天下無一人不恨三桂,自無一人不憐浴浴按臣也。當三桂身居王爵,手握兵柄之時,因從封疆,起見不附其勢,不畏其威,三桂之所讐正。
221
國家今日所當取,何忍終棄之,即浴果奪三桂之功為已功,將浴流徙二十年,亦足以蔽其辜矣。且浴服罪以來頂戴。
222
君恩甘貧讀古,想其英年盛氣,銷磨殆盡。從此小用小效,大用大效,敢以身為保,浴不負臣臣豈敢負?
223
皇上伏乞
224
皇上電覽郝浴再報封疆大計三,報封疆大計緩䇿西南。一、議急䇿西南。一議並大兵廓地無期,微臣濫賞,非分諸疏以觀其經濟請。
225
勅部暫取郝浴引見,以察其才品,如果堪以效用,然後用之。又所知魏允升直𨽻宣府進士,原任江南常熟縣知縣,因入糧道公署,面講運軍兑糧之弊,該道怒其佩刀掲叅,今革職知其體貌魁梧,才華卓越,其淡泊之學術,勇往之擔,當更有可觀經緯兼長猷,為必著有用之器也。至於允升與隔省,非係一家,亦無世俗聮宗之事,理合一併,聲明統乞。
226
勅部議覆施行。
227
請蠲宣屬衝壓地糧疏。     于成龍
228
看得宣府所屬西城與懐安、蔚州等衛邊隅土瘠,逼近渾、乾等河,有水衝沙壓地畝,小民包糧為累經前撫金世徳,于康熙十四年十月內,具疏請豁部覆,以厯年錢糧俱係報完,不係未完拖欠,仍令照舊徴收在案,但查糧從地出,地既積荒,而厯年錢糧仍報全完者,是皆小民竭盡脂膏以包賠者也。自部覆之後,又厯五六年矣,除有可墾者,已陸續勸民墾種外,其實實衝壓不毛之地,人力有所難施,㷀㷀小民包糧,年久困苦益深,漸至徴比不前催呼,莫應在地方各官,莫不以考成闗切,而無術彌補,屢以未完開報矣。前撫臣稔知其累,苐以時值軍需孔亟,數年來未得即為覆請,故于伏枕彌留之際,猶惓倦以此為未了之餘衷,而遺疏乞蠲仰邀。
229
聖徳也復任後,廣諮民瘼,復檢閲舊案,乃知宣屬窮黎之累害,莫過於包納荒糧,是以檄行查勘。兹據守道叅議董秉忠詳稱口北道李如桂公同㕔衛各官,逐處勘明,懐安衛實有水衝沙壓地一百九十一頃二十一畝零,蔚州衛實有水衝沙壓地三百一十八頃二十三畝零,西城實有水衝,沙壓地三百四十三頃六十畝零,又東城地方,亦有水衝沙壓之地,緣從前猶望水退沙消,勉力墾種,以完正賦,是以十四年未經開報,乃年來衝壓益甚,耕耨無期,故官民激切呼。
230
籲亦經口北道,親詣勘明,實有荒沙地九百五十五頃二十九畝零,取有該道㕔衛印結,并造冊呈送前來,思民之有地,原藉所産以資生,今地荒而糧存,不特無以資生,而且以為害也,邊徼窮黎,綿力幾何,奚堪永逺包賠?此數處之荒糧,一日不除,則數處之民生一日不遂,雖目今師旅未息,需餉尚殷,但逆氛殄滅殆盡,唯遺黔滇餘孽,指日蕩平,此後軍需似無虞於不足,而合計四處荒地,本色糧不過三千餘石,銀僅一千餘兩,免之,則涓滴之損,似無闗於
231
國計而數千戶,貧民得免包賠,實受恵於無窮。仰祈。
232
皇上特沛洪恩,准與豁免,俟水乾沙退之日,勸墾輸糧。庶
233
荒邊僻壤之民,永甦其累頂感。
234
皇仁於生,生世世矣,除冊結送部外,理合具。
235
題伏乞。
236
勅部議覆施行。
237
請緩徴災邑房課疏。      于成龍
238
看得正定府屬獲鹿、井陘、曲陽、平山、靈壽五縣,連年疊被災傷,今嵗復遭亢旱,經將所被夏災委員勘明分數具」。
239
題在案:其應徴房稅銀兩,先因難以措納咨部,俟麥熟之後,開徴今各縣咸稱房税,緩俟麥熟,開徴原望,麥收輸納。今自春至夏,亢旱異常,麥無收獲,災黎救死不暇,豈能責其完納房税,詳請蠲免前來批:守道查議,兹據該道叅議董秉忠詳稱獲鹿等五縣連被災荒,今又二麥無收,目下雖得雨澤,止可佈種秋禾,救死將來,此時正在青黃不接之際,若按追徴房税,勢必流離散亡,終無有濟。查宣府被災地方房税銀兩已䝉。
240
皇恩免徴,而獲鹿、井陘等五縣災傷,與宣府無異,其房税銀兩,請俟二十一年徴收,不過暫寛時日,於税銀仍可補徴,而災黎實沾無窮之惠矣!理合具」。
241
題伏乞。
242
勅部議覆施行。
243
敬陳。
244
畿輔民情疏           陸隴其竊本外吏,荷䝉。
245
皇上拔置臺班,茍有一得之愚,皆當次第敷陳,以仰佐聖治之萬一。顧官。
246
畿輔者久知。
247
畿輔之民,情敢先為我」。
248
皇上陳之。
249
畿輔邊山一帶,土瘠民貧,異於他方荒多熟少,自昔而然。加以康熙十二年以後,軍興緊急,雜派繁多,民困滋甚,豐年僅可支持,一遇水旱,流離萬狀,幸數年以來。
250
皇上加意撫綏,禁止私派,不惜蠲賑,鳩鵠之民,得茍延殘,喘然以言乎家給人足,則尚未也觀自古豐亨之治,皆非一日而成。唐、虞之世,其初亦不免黎民阻饑,堯、舜兢兢業業,積久而後,烝民乃粒,漢自髙、惠而後,多方休養,至於文、景,然後天下殷富。唐之太宗,日夜講求治道,至貞觀之末,然後民食充足,今天下平定,猶未久也,而又疊遭水旱,故雖?
251
皇上之勤恤民𨼆,而百姓猶未免於艱難,無怪其然矣求。
252
其殷富亦無,他道惟在。
253
皇上常持此勤恤之心,期之以積,久而勿責,效於旦夕,恩已厚而不嫌其更厚,心已周而不厭其更周,則家給人足之盛,庶乎可望矣。至於目前所當議者見上年直𨽻荒旱,實異尋常,其被災各州縣內,雖間有未被災之處,亦不過少有升合之獲差,勝於被災者耳初,奉
254
上諭:「將二十八年及二十九年上半年錢糧盡行蠲免,已經撫出示曉諭。後因部議,分別被災州縣,中有不被災地畝,不准概蠲百姓甚苦,撫臣不得已題請,秋後帶徴地方得以粗安,然雖今嵗秋收稍稔,既徴其新,又徴其舊,恐非積貧之民所能堪也。雖曰豐年所入幾何,穀價又賤,其值無幾私債之迫索者,衣服之典當者已去其大半,仰事俯育,仍憂不足,又可責其兼完新舊之糧乎?若非
255
皇上曲加垂恤,,恐地方有司,惟知考成之是,急不顧民」。
256
力之難,勝甚非。
257
皇上蠲免之初,意此所目擊地方情形,不敢不為皇上陳之伏祈。
258
睿鑒施行。
259
請開河間府水田疏。      李光地
260
竊惟河間府昔稱九河下流,近代因運河堤岸,南北橫亘,出海之口,更窄其水,自西南來者大水,如漳、滏、滹沱、小水,如大陸澤所受之水,及正定諸山水皆合流,并勢由獻縣、河間,經青縣、靜海以入於淀,而與十五河之水並出於西沽之一線源,大末小勢易橫流,是以直𨽻水道之宜,講者惟河間為最近因修子牙河及築大城、河間、獻縣等堤岸,採摭見聞,參考形勢,此一帶原屬窪下水鄉,雖復嵗治隄防,但足補苴,萬一,倘遇潰決,仍付淹沒,非有變通之䇿,終非永賴之計,查南方水田之法,行之北方,往往有效。曩者涿州水佔之田,一畝鬻錢二百,尚無售者,後開為水田一畝,典銀十兩,即今淀中浮居村莊,嵗收蒲稗菱藕之利,無旱暵之憂,其資生未嘗減於髙地也。愚謂靜海、青縣上下一帶水居之民,正宜以此利導之,其可興水田者,敎之栽秧插稻之法,其難以成田者,則廣其蒲稗菱藕之利,使民資水以為利,則不患水之為害矣。至於獻縣、交河等與正定接壤之處,係鹽河之上游,若能修治溝洫,雜興水田,則水勢漸分,將下流之水勢亦日減,是資水之利,即以除水之害也。然舉行方始,若非有熟識情形、厯經試用之人,使之實心任事,恐託之空言無禆。
261
聖政查管河同知許天馥籍貫江南,諳曉農事,現居河職源委周知前曽任文安知縣,敎民修治水田,聞此數年,文安水田殆且半縣,乞
262
皇上將許天馥特授河間府知府,即令於職事之暇,興舉水利,三年之後,課其成效,以為功過,或有微績以廣。
263
聖世愛養之方,於萬一也,伏乞。
264
睿鑒施行。
265
覆馬厰疏。          李光地
266
看得八旗馬厰地畝先經與守道髙必𢎞㑹同各都統、佟吉辛玉等分翼查勘,復奉准部文稱:除二十二年丈過,准其納糧地外,將現今厰內開墾地從何年開,有無納糧,行令查明等因,隨檄守道,仍照原案清查。除東翼馬厰餘地數目,未經各都統查明業,咨准部覆另行扣限完結外,其西翼正黃、正紅、鑲紅、鑲藍四旗厰內餘地,原係,同都統查清之項,專委河間府知府許天馥,親查該府親至滄州鹽山、靜海、青縣、天津、文安、大城、霸州、武清、楊村等各州縣衛,㑹同地方官細查餘地一項,有現在水佔不可開墾者,又有從前無知愚人舎自己堿薄之田,偷墾餘地,因無收穫旋拋者,更有三十八年秋後搜掘蝻種,於蝻子生發之處,遍地耕犁,竟似開墾。無人承認者,除此等地土外,其可耕餘地。河間府知府許天馥,因去年十二月內奉
267
㫖耕過地畝馬厰無益馬匹,能有幾日?牧放已經耕種地畝,仍著給民耕種。欽此,該府遵布。
268
皇恩勸民不必驚懼偷墾之罪,投首認墾現在民人認墾餘地三萬二百一十六晌零,至部臣行查開墾情由。查無知愚民因自種糧地堿薄窪下,舎自己之田,偷墾餘地,原未多佔漏糧,所當仰懇。
269
皇恩寛小民,從前開荒之罪,使之各安耕種,照前輸糧,至現今水佔及旋耕、旋拋翻掘蝻種等地,現今無人承種容檄各該州縣相視有可耕者,陸續召勸擇地報墾,照墾荒之例陞科目下,轉盼東作。除東旗查明另題外,應將西旗查出願耕餘地,先行奏請,使小民及時興農以副。
270
皇上憂恤黎民之至意者也,再查正黃旗餘地,今年四月間,准都統移送啓奏,清摺開地係三萬四千五百九十五晌零,隨據地方官冊報地數相符。續准戶部咨開餘地係三萬七千三百二十五晌零,今知府許天馥查報地畝,正與四月間都統移存案清檔及地方官冊報數目符合。又鑲紅旗餘地,四月間都統移送。啓奏,清摺開地係六萬五千六百七晌五畝,隨據地方官冊報餘地六萬六千五百七十九晌零。續准戶部咨開餘地六萬九千八百七十四晌。今知府許天馥查報地畝,正與四月間地方官原報數目相符。此二旗餘地部咨所開數目與當日㑹文原奏及地方官冊報少有不符,已咨開戶部,將都統原奏清摺抄譯咨覆,以便備細核對在案,應俟查明之日,彚入本案完結。除將已經認墾餘地花户起科糧銀細冊,俟查造到日送部,并將現在分別已墾未墾餘地總冊咨部查核外,理合具題伏乞。
271
睿鑒施行。
272
覆漳河分流疏。        李光地
273
等欽奉。
274
皇上面諭漳河現在分流,須令永久分流纔好,若并而歸運,則與漕道有妨,并歸子牙河,則民田受害。爾等再往詳看來奏」。欽此等遵奉。
275
諭㫖:「查看得現在漳河分為四支:一支自直𨽻大名府之魏縣元城縣,流至山東館陶縣地方歸衛入運一支由直𨽻廣平縣至山東邱縣地方,復分為二,其一俗呼老漳河,自邱縣東北分流,經直𨽻之威縣南宮、棗強、景州、武邑、阜城、交河等地,方至青縣杜林木村,與完固口之支流合,至鮑家嘴歸運,又其一,俗呼小漳河亦自邱縣西北分流,經直𨽻之鉅鹿、廣宗平鄉,至寧晉與滏河㑹,又經束鹿、冀州與滹沱河㑹,由衡水至獻縣完固口,復分為兩支:一支自完固口流至青縣㑹老漳河,至鮑家嘴歸運,一支經河間大城為子牙河,出王家口歸淀。查漳河現在末流,所分四支、三支歸運,一支歸淀,然歸運三支水勢頗弱,其歸淀一支,水勢獨強,約其水勢,三支之水,僅可以敵一支,是則此時漳水一半歸運,一半歸淀,運道既無難受之虞,子牙河亦得分殺之勢,誠有如?
276
聖諭所云者等:竊觀此時水勢,惟經寧晉、冀州㑹滏河、滹沱河一支,最為深通,其歸館陶及青縣入運之兩支,水勢頗淺,或恐將來淤塞。等議得,應令所經由各地方官每年於水未發時,分段挑濬。等按季察視務,令此兩支俱疏通無滯,以殺小漳河之勢,如遇水大時,仍用挑水壩等法,逼水分流,庶幾北不至挾滹沱以侵田,南不至合衛河以害運。等愚陋之識,未必有當,伏乞。
277
皇上訓誨,指示遵行。
278
請興直𨽻水利疏。       李光地
279
惟。
280
畿輔荷䝉。
281
聖慈濬河築堤,蠲租除逋,連年五穀洊登,雖下窪之地俱
282
免湛溺、白叟、黄童,無不歌謳。
283
聖徳竊,繹今春。
284
聖訓深慮,天行難恃,申飭等豫為之謀,誠古帝王儆戒無虞之盛心也惟屢豐者,天心眷顧之常,而備豫者人事綢繆之責。查北方土性,往往苦旱為多,然麥穀黍豆之類,原屬旱種稍得澆灌,便獲收穫,非若南方純賴稻田,必日日浸潤者比也。直𨽻泉源甚衆,隨處可以通溝灌田,若近河鄉地,則又可築壩逼水,引渠廣溉,至於無泉無河之處,勸令民間鑿井,亦足以濟水利之窮。再如正定府之隆平、寧、晉、冀州,順徳府之任縣、廣宗、鉅鹿,廣平府之成安、廣平、肥鄉,大名府之內黃、南樂濬縣等處,又苦於地窪水多,各有應修,應濬大小河道,必并去水之害,然後可以興水之利也,顧此興利,大事必邀。
285
聖諭下頒,乃可鼓舞吏民,課其成效,中間更有旗民鄉紳豪富之地故意阻格者,又有接連鄰省地界、愚民爭執不容修濬者,如係奉
286
㫖事宜自然遵行,不敢違撓。又通溝、鑿井、修河等事,雖出
287
民力然多有貧民開濬無資者,敢乞。
288
聖諭暫借道庫量行資給,如借至十五萬以上,則容三年捐俸補還,十萬以下二年補還,五萬以下,本年補還再查近。
289
京處所通衢平野駝載所經不便多行開鑿,至於各府州縣,窮鄉僻壤,似皆可一例施行,但事闗通屬利病愚陋之見,恐無足採,伏乞。
290
聖明裁定,謹題
291
廣平縣不可築堤疏:      李光地
292
恭惟。
293
皇上念切民生,修防水利,近以永定河、清河各處工完,沿河田畝漸次涸出,復念廣平縣當漳水之衝,其田土多有被淹,特差等察勘,此誠已溺已饑之盛心也。等察勘得廣平縣係厯年積水,所佔田地,拋荒頗多今親看得該縣東西水淹之地長六十里,廣七里,俱生短雜蘆葦,百姓厯年未能耕種,經今道府縣丈勘查明被淹田共二千一百四十一頃零,但該縣一帶土鬆河深,從來漳河遷徙不定,開河則旋淤築。
294
堤則旋坍,詢之鄉紳士民,咸稱不可築堤。且厯考漳河經由之處,所淹不過一縣。如以前曲周肥鄉、成安等縣水淹地方,今皆已涸出,共成沃壤,不過目前。被水之縣,耕種維艱。該地方官民,惟有仰希。
295
聖恩於被水鄉村暫除一年錢糧,容其將就食近縣之民招回墾種。如明年河道遷流,水勢消涸,則所淹田畝悉可耕種,下年即行照舊起科。如明年水勢未消,則仰乞
296
聖恩再蠲一年,總以荒田墾種之年,即為起科之限,而一邑數十,鄉村之民可以稍蘇矣。等愚昧所及,伏乞。
297
睿裁謹題
298
恭慶
299
景陵瑞芝疏             李 衛。
300
欽惟。
301
皇上
302
明作「有為。
303
惇大成、裕。
304
本道「揆以昭法,守府修事和。
305
崇祖述而表憲章,禮明樂備。
306
九重樽俎久已,靜夫堯衢。
307
萬國共球,莫不陳于禹甸。祥麟威鳳,近畿屢著。其庥徴景星,慶雲遐方。疊呈其瑞,兆河清海,晏史不勝書,岐穗嘉禾,美難盡述,兹蓋伏遇。
308
聖祖仁皇帝
309
聖徳神功,蟠天際地。
310
深仁至澤,積厚流光。
311
垂令緒於無疆,千秋永式。
312
肇貽謀於有道,萬世為師我。
313
皇上事事纘承,念念,繼述發政,施令纎微必契於。
314
聖心布誥敷詞模楷咸徴夫。
315
祖訓。
316
穹蒼昭格於大孝。
317
祖考黙㑹其精神在昔噶爾丹小醜陸梁。
318
聖祖統六師而奏凱,今兹準噶爾,游魂飄忽。
319
皇上舉一怒而安民,諒彼螳臂,當車不過逞鼠,竊狗偷之技,見我龍驤整旅遂立,成獸奔魚駭之形,隻騎不歸,醜逆從兹而滅跡,全軍無恙,邊彞羣動,其歡聲惟指授,皆出於
320
廟謨悉循。
321
聖祖平定朔漠之方,略斯呼吸,上通於
322
帝座又錫。
323
景陵特產瑞應之嘉祥,一本挺生。托靈根於白石,四枝毓秀。煥異彩於紫霞,左為抱而右為環。蘭芽茁茁,金其相而玉。其質瑞靄,紛紛覩兹。
324
眷佑之,獨隆益頌。
325
孝思之不匱幸際。
326
昌期屢承
327
睿訓刻感。
328
恩施之厚,常懐敵愾之思,聞大捷而欣忭非,常聆瑞徴而
329
歡呼不已。仰
330
武功之,赫濯來㑹,同於侯甸,要荒景。
331
文徳之誕敷訖,聲敎於東西南朔矣,正在繕疏間,復據直𨽻布政使司、布政使王謩、按察使司按察使竇啓瑛,㑹同具詳,忱、悃、相同曷勝瞻?
332
天仰。
333
聖踴躍,懽忭之至恭疏慶。
334
賀伏乞。
335
皇上睿鑒施行,謹具題。
336
337
請留四路捕盜同知所轄兵丁疏。 李 衛。
338
等㑹看得巡察順天等府臺臣黃祐條奏,請裁四路捕盜同知所轄兵丁,歸營管理一案奉。
339
㫖黃祐所奏,交與該督提酌議具奏。欽此,隨經轉行確查,核議去後。兹據布、按二司霸昌道㑹同議,詳前來等往還,咨商公同酌議,伏思事當謀始,以慮終弊,必防微而杜漸方今
340
聖治光昭,海宇寧謐,直𨽻附近。
341
京畿之處旗莊,皆知守法,宵小漸覺,潛踪刼案,較前稍減,似乎捕盜兵丁,可以無藉其力,而不知從前設立之時,正值盜風甚熾之際。
342
聖祖仁皇帝先據御史徳珠等條奏,令九卿㑹議題覆,上厪宸衷,以並未確察事理根源,詳加斟酌妥當。
343
嚴綸申飭駁查,覆奏,前直𨽻撫臣于成龍亦有條陳一併交。
344
與。
345
廷議始定添設四路捕盜同知之例,又奉:
346
㫖派出明白司員,前往㑹同于成龍,確議,臨行復傳諭㫖,指示機宜,凡經四次詳議,而後設此官守,又經三次。
347
題請而後,定此兵額。
348
睿謨逺大,其慎其難,固非輕舉而徑行者也。嗣後萑苻漸熄,成效已著,等再就近日事勢,悉心籌畫。環京各邑,雖設有八旗駐防,星羅碁布,但禁旅止資彈壓,管兵操練,而外地方匪盜,均無責成,兼之各有五城及別邑所轄,犬牙相錯,旗民雜居,影射藏奸,彼此掣肘,惟四路同知分轄二十六州縣,督捕緝挐,事權歸一。且東路駐劄通州運漕之糧艘彚,集西路駐劄,蘆溝往來之商旅紛紜。他如南路之黃村,北路之沙河,或外府通衢,或軍需要路,地處衝繁逃旗,奸宄易集,其不敢驟然進京者,多潛藏於城外,使無專司捕務之。
349
兵弁隨同本官,先時分散巡查遇警互相追捕,而以數十州縣之道路村莊,俱責成於數名額,設之捕役,欲期盜熄民安,實有鞭長莫及,況此四路同知之設,原令其躧緝勾擒,與外省㕔員止司司捕提,比者有間,若盡去其爪牙,豈足供夫臂指?此其大勢之不可裁併者也。至於臺臣所稱兵丁同居一城,遣之逺出,既慮滋事及地方被失,未經分汛之兵,無從查比,得以脫然事外等語,查營汛防兵,皆設於通衢大路,其四,散村莊不能離汛遊巡,惟四路弁兵平時,皆分撥各州縣於逺鄉僻壤,訪緝巡查,遇有某縣失事,即立限查,挐逾期嚴,比非因未曽分汛不為查比,若慮其滋事,不使逺出,則與設兵之意相左,此條似毋容議。又稱四路兵丁並無副叅等官訓練,凡佈陣、列營、連環、鳥鎗之類,皆在不習字識書辦,占領錢糧百名,中復八九名等語。查兵丁固在操演技藝,而因事分設。如河兵、防河、捕兵、緝盜,各有專重,當其事務稍閒未嘗不加操練,但恐日久懈弛,應請嚴飭各該同知,按期訓練就近常加督率,不時調驗,使之弓馬優嫻,鳥鎗純熟,即可禦盜緝兇,佈陣列營,人數既少,尚非所急,未可因饐廢食,遽行議裁。至估餉造冊,勢必需人,現在確查每路止三四名,亦未如許濫糜糧餉。又稱各路營兵,皆有䕶餉、解犯差遣四路兵丁,從不應差勞逸不均等語,查從前設立此兵,原以佐州縣緝捕所不及,非為各營兵差遣分勞。且其窮厯山陬,分巡道路,隆冬盛暑,晝夜奔馳,與䕶餉解犯,其勞正等。但兼轄既廣,恐各同知一人耳目難周,應再於馬戰兵內考拔經制外,委把總每路各一員,分任督緝,庶無偷安之弊。再所稱直𨽻營制皆係馬二步八,獨四路兵丁馬八步二,亦屬虛糜等語。查當日馬兵之額,經前撫臣于成龍三次題請加至八十名,亦因各路管轄州縣既多分遣,遊巡之外,猝遇匪盜竊發,非藉馬力不能窮追,彼時事勢原不可少。若就近日而論,盜案稍稀,響馬劇賊多已斂跡,止須將四路之馬各裁二十匹,共馬八十匹,仍照原數留存步戰糧餉,以符馬六步四之數。其所裁之馬等,現於挑選邊兵案內,視有通省𦂳要營汛原額馬少之處,酌量撥補歸案另。
350
題庶裒多益寡,彼此有濟總之,四路同知,所屬州縣近附。
351
神京仰承
352
輦轂幅𢄙既廣,管轄頗多,建威銷萌,貴先聲以昭䕶衛,詰奸捕盜在呼吸以應事機,比之外省,倍宜嚴肅,從前設立,既經詳慎,留之似覺有餘,去之恐漏罅隙,若規目前之利,不為經久之謀,輕撤藩籬,紛更成憲,使日後復欲圖維,則不如仍循舊章之為得矣。等知識淺陋,未能洞中機宜,謹就愚見,㑹同署提臣路振揚合詞具。
353
題伏乞。
354
皇上睿鑒,乾斷施行。
355
敬陳地方控制事宜疏。     李 衛。
356
竊惟設官分職,自應因地制宜,更須隨時籌畫,從前直𨽻地方水利不修,如遇夏秋驟雨,山水陡發,河流泛溢,田疇多淹沒之虞,家室有飄搖之患䝉。
357
皇上念切痌瘝。
358
特命賢王徧厯畿甸,相度經營,改設河道,分為四局,各任督理,工程責成,既專宣防得法,八年以後,河流安軌,農功聿興,淤墊漸已疏通,規畫臻於美善。今又特設河臣二員,總成於上印河各官趨事於下。近日之各河道,較前逐漸不同,事務稍簡,則地方控制事宜,似又當因時斟酌而就近兼理者矣。查各省錢穀刑名,俱𨽻藩、臬二司,總滙知府專責而必設守巡道數員,或統轄幾郡,或專管一方者,誠以幅𢄙既廣,藩臬在省,事多路逺,耳目難周,知府賢否不一,必得監司、大員分任巡查,平時則寄以稽察督率之責,設遇地方。
359
貪吏虐民,以及緩急事務,則調度彈壓,就近有人,不至臨時,貽誤周章,實為控制要圖。今直𨽻以」。
360
畿輔重地州縣至一百四十餘處之多,而守巡止有霸昌口北二道,霸昌自歸併通永,所屬共轄二十六州縣,雖刑名分於四路同知,而督緝之責,與夫一應錢糧出入銷算盤查,俱由該道管理鞭長不及時多,率漏而口北道。又止督催宣化一府錢糧,其刑名緝捕等事,除張家口同知承審之案,其餘俱非經管。他如天津、河間,南北要衝,河海交滙,官疲役玩,盜熾民刁,保定、正定、永平地廣人繁,旗、民雜處,邊闗隘口,是處險要,知府之上,均無道員稽督而更有最切要者,順、廣、大三府為
361
畿南重鎮,界連晉、豫,山左大名,地勢孤懸。開州以南,疆域寥曠,閭井頗稀。東明、長垣錯處鄰封,素稱盜藪。此郡習俗剽悍,其形勢為自古用武要區。
362
國初曽設督提駐劄,又向有大名兵備道,不但控制三郡,蓋以魏博、邢洺為河東樞紐,轉機𨼆然,坐鎮犄角其間,實有深意。自抵任以來,稔知三府廣袤窵逺,無大員統攝久欲。
363
奏請復設專道彈壓其間,近又准巡察科臣帥念祖咨札㑹商,衆議,僉同請將大名等。
364
畿南三府復設一道駐劄原署,照舊管理職掌事務,此外自正定直至天津,皆係各河道所轄水利地方,已有規模此時情形,與初辦事務繁簡不同可否,將巡道責成,就近歸與各員兼管,不須另設兩無歧誤,一轉移間於賢王,經畫章程毫無更改,而通省地方俱得整頓,且使各河道呼應更靈,於工程大有裨益。如䝉
365
俞允則復設之大名兵備道,應管轄大名、順徳、廣平三府。現任之清河道,應兼管保定、正定二府,并原分之直𨽻五州,各屬通永河道,應兼管通、薊、遵化三州,三河、武清、寶坻、寧河四縣,及永平一府,天津河道,應兼管河間、天津二府以上三河道。凡所轄地方巡道職掌事宜,俱歸各道兼理,並請照例。
366
欽頒傳:「勅換鑄闗防,以重職守,其永定河道,舊係専設分司所管水利地方,原𨽻霸昌道,屬轄毋容歸,并至清河,自苑家口以西,各淀池直至。
367
畿南諸河綿亘千有餘里,且漳河夏秋水驟,不能兼顧,恐致貽誤,請將凡在大名道轄屬地方以內河道工程,悉歸大名道兼管,庶可各得就近督率查勘防䕶,更為便益。其大名兵備道闗防,並請添入水利管河字様,以專責成,再查直𨽻府州縣,佐貳雖多,大半皆係河員不管地方之事,即如在保定府駐劄者,除理事㕔外,止有總捕同知一員,終年出差,在署日少,事務繁劇,惟餘知府一人實難分身兼辦,毎逢一時要務差遣,無可委用,若非武弁,能為之事,甚費躊躇,查從前原有糧馬通判一員,改設移駐通州,理事不與郡務,請於保定府復設糧捕通判一員,分任督緝差查等事,庶免周章。又天津一府,係新設地方,自北至南,濱海沿河疆域遼闊,府治駐劄,極北州縣,分佈東南,地逺途長,勢難周到,原設之糧捕通判,近又經鹽臣鄂禮。
368
題請改為耑管鹽務,移駐越支場,雖將捕務歸併海防,河務同知兼理難以遙制。應請復設糧捕通判一員,分駐滄州督理。迤南各州縣捕務方無叢脞。其餘河間等屬運道一帶地方,應酌量分派沿河丞倅就近兼管稽察之處,現於改設巡檢案內,另行分晰核。
369
題至大名道衙署尚存,止須修葺保定通判,舊署,已改為清河道衙門,天津通判係移駐滄州,俱應查給官房改駐其道㕔衙役等項,悉照舊額合併聲明以上事宜,均闗地方要務欽奉。
370
諭㫖著整頓吏治,刻刻思維,必分任有人,而後得收指臂之效。惟是愚昧之見,是否可行仰祈。
371
聖明訓示欽遵謹具」。
372
題伏乞。
373
皇上睿鑒勅:部議覆施行未敢擅便,謹題請」。
374
375
敬請
376
欽定萬年鞏固章程疏:        李 衛。
377
伏惟易州。
378
泰寧山天平峪乾坤毓秀川嶽鍾英恭建
379
萬年吉地,於七月初四日,敬詣瞻仰,細度山水形勝,龍蟠鳯翥,源逺流長,左右迴環,皆是天造地設,前後拱衛,實如玉笏,金城自廣昌分為三枝,由插箭嶺髙起南來,從浮圖峪盤旋東轉,悉皆起伏,聮綿有闗,風水發脈職守封圻,保䕶是所,專司隨逐一履勘。伏覩。
380
萬年吉地來龍,左右兩枝,多係直𨽻所轄,同屬一省,保䕶綿宻,惟廣昌至紫荊闗、易州延長一百九十里,悉為中枝龍身正脈,轉係直、晉兩省接界分管。且浮圖峪之東,又有山西廣昌縣之草店橋等七村莊,更在內垣近障之中,緊貼龍脈,尤當敬謹保䕶,今兩省各屬,未免彼此牽制,呼應不靈。且廣昌一邑,南連唐縣,北接蔚州、蔚縣,東通易州,三面環繞,俱係插入直𨽻地方,從前亦係直𨽻武職防守,又自縣治至晉省府屬之大同三百六十里,至山西省城七百餘里,較之至直省保定府止三百一十里,至易州交界止三十五里,由縣到州城共一百九十里,其為逺近,相去逕庭,經由廣昌地方,據鄉民紛紛具呈,籲請就近改歸直𨽻,是㑹元氣於天垣,合龍脈於地軸,順民情於人和,一舉而三善備,則廣昌一邑斷宜改歸,直𨽻之為便也愚以為易州既恭建。
381
萬年吉地,請陞為直𨽻州,以保定府之淶水、山西省之廣昌共二縣,改為州轄,將浮圖峪,以內原屬廣昌之草店橋等村,永逺歸於州界,則東西拱衛左右,聮屬體統,更覺整肅而保䕶風水,萬福攸同,垂之億禩而愈隆矣,至就晉省而論,或以地方人民有闗課額,則普天皆屬。
382
王土移於晉,而増於直同為。
383
國家錢糧,原無盈虧之别,若欲彼此易換,則兩省接壤州縣,非咽喉要隘之區,即係隔越山闗界限,無可移調,惟查張家口同知,所管口外納糧,地畝沿邊七百餘里,包裹晉省大同之外,離歸化城八十里,方住田土肥饒,如同內地,毎年豐收,接續開墾錢糧,日見増益,此處在張家口同知所轄,未免道路遙逺,不無鞭長難及之勢,而於晉省,則為必需之區,現在鎮臣李如栢奏請添設衛所,前據口北道白石面稱,即係此一帶地方,若可以之分歸山西,就近管轄恭候。
384
命下之後,彼此差員劃定交界,一轉移間,兩省均屬有裨。
385
愚昧之見,是否可採。謹恭摺具」。
386
奏請
387
㫖:伏乞。
388
聖鑒欽定,遵行謹。
389
390
相形勢以正經界疏。      李 衛。
391
看得直屬正定一府原轄三十二州縣,幅𢄙廣闊,事務殷繁,前任督臣李維鈞,因見山西分屬倣傚,以盤查倉庫,路逺難周,請改五州分治,不為無見,而其中有矯枉過正者,蓋泥於府屬之有五州,必分而為五,殊不知形勢之偏全,控制之逺近,又不可一槩而論也。伏查
392
國家定鼎京師,北控幽燕,南屏保定,以河間扼東路,以正定總西路,撫有萬方,宰制羣動,天下都㑹,朝貢奔走者不出,河間則出正定西南九省之衝,正定實為咽喉要鎮,從前三十二城大小,維持臂指,承使雄闗環峙,城郭恢閎,股肱上郡,氣象不同,今自分𨽻以後,北止四十里,南僅六十里,即為府屬統轄所不及,且郡城東門十八里外,即係晉州所屬地界,肘腋之間,號令不行,合之四隅,缺其東面,於形勢為未全,於經界為不正,況所存止正定一縣附郭,其餘皆西北沿山簡僻之區,地勢既狹,賦額復少,似於表裏河山保障。
393
畿南之義,猶未相宜,雖不必盡為更張,而補偏救弊之道,誠不可以不為籌及也從前屢次出差,經過其地,今復按圖稽考,細詢輿情,在阜平縣去府二百五十里者,猶仍舊轄,若晉州及州屬之無極、藁城二縣,定州屬之新樂縣,俱去府治,或五六十或八九十,皆在百里之間,呼吸既通,盤查極便,且均係正定東北二面地方,似應將此四州縣仍歸府屬,就近管轄,則四隅之形勢既全,道里之逺近,適中三輔要地,防維更得鞏固,至定州為古中山地,西擁太行,東環瀛海,夙稱制勝之區,洵宜仍分直𨽻州治,但所轄之新樂縣既歸府屬,則該州止有曲陽一邑體制,不稱查保定府屬之深澤縣,與定州東南接壤,相去僅九十餘里,改屬定州,亦為近便。保定府原轄二十州縣,前雖曽請以淶水縣改𨽻易州,今即再去深澤在保屬尚有十七,州縣已不為少,而定州則西有曲陽,東有深澤,控制其中,形勢規模,亦足相稱,似此一轉移間,誠如古人所云,地因其宜,天運其施,而王政惟時悉合蕩平正直之軌度矣。再查正定府屬之平山縣,雖係山僻之邑,與晉省連界,西北至五臺縣一百八十里,西至盂縣一百五十里,皆係疊嶂,層峰險峻,深逺匪類,易於𨼆藏,且平邑營治稻田三萬餘畝,多係晉人墾種,往來雜遝,與昔不同,稽察尤當嚴宻,而縣治偏在東南,往返動須數日,實有地方空闊、鞭長莫及之勢,從前平邑下口村原設巡檢一員,後經裁去。今查離城六十里之洪子店,係五臺盂縣分道而來之總滙民居稠宻,立有市集,應請復設巡檢一員,移駐此地,凡西北兩路交界處所,責令稽查巡緝,於地方更為嚴宻,以上事宜復與布政使王謩、按察使竇啓瑛,公同酌議,相符如䝉。
394
皇上俞允則各州縣止須改𨽻所屬刑名錢糧,各照定例統轄,毋庸再有更動。其晉州知州臧珣雖係直𨽻州缺,但年已望六過,於忠厚僅堪供職,毋庸改補表帥之任。至平山縣復設巡檢,應請註為要缺,選調咨部補授所需官俸、弓兵、役食及給與衙署各項,另容核定。咨部合併聲明粗淺之識,是否有當。。謹具」。
395
題伏乞。
396
皇上睿鑒勅:部議覆施行未敢擅便,謹題請」。
397
398
欽頒
399
硃批諭㫖恭謝。
400
天恩疏              李 衛。
401
欽惟。
402
皇上
403
清明在躬。
404
志氣如神。
405
知周萬物而無遺。
406
道濟天下而不過,固已合唐、虞、三代之治以為治,而超邁堯、舜、禹、湯、文武於萬古者矣。今䝉
407
皇上將厯年。
408
硃批督撫各臣奏摺刋刻。
409
頒賜跪,讀之下,有不勝其歡欣鼓舞而頫首心服者。伏思人之才識,各有限量,或偏於一隅,或狃於常習,或僅計慮於目前,或祗規為於小節。惟
410
皇上聖度閎深
411
睿照髙逺,見微知著,即始貫終。凡為
412
指示所及,悉皆逺大之深謀,近可行於一日,久可垂於萬年,極千百之思,議以為萬全者而一經。
413
聖明指導,無不爽然,若失非天下之至髙,其孰能與於此?且九州萬國之遙,異俗殊方,情偽百出。
414
皇上端拱九重,而於疆域之險易、文武之控制,鉅細精粗,坐照靡遺,規畫措施,纎悉必當,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夫事機之來,恒伏於不可見,昧者臨時而罔覺,明者亦偶測而未然。惟
415
皇上於朕兆未萌形聲,未著之時,燭照數計,若合符節,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至於諸臣之中,氣稟各異,剛者毎虞,於鋭進柔者,或慮其因循有為矣,或喜事而紛更有守矣,或褊小而矯激,同官之意氣,偶乖先後之轍,跡殊軌甚,或彼此互相標榜,是非易淆,窮其情實,談何容易?
416
皇上洞燭𨼆微,因人而施由,與求之進退,就勇怯而分師,與商之過不及,以中行為準,辨曲直於微茫,務折衷於公正,非天下之至明,其孰能與於此。知人則哲,惟帝其難,茍非聖賢,誰則無過。
417
皇上於諸臣才品心術,灼見底裏,一事不能欺,一語,不能飾小誤則為指㸃,大過則加申飭,許其改悔之路,開其遷善之門,誘掖奬勸,反覆啓迪,不啻再三,至於無可如何,而始行罷斥,猶不忍於棄置,凡能自知濯磨者,仍為録用。是以內外大小臣工,無不激昻奮勵,以求自効,非天下之至仁,至知至勇,其孰能與於此前於毎次。
418
陛見侍直時,曽䝉。
419
皇上賜觀已發諸臣奏摺面承。
420
聖訓不勝欽服,今得盡讀全帙,恍如窺見宮牆,登泰岱之髙,而羣峰皆為培塿臨河海之深,而江湖悉屬細流,口不能形容其美,善筆不能刻劃,其精微惟有什襲,珍藏朝夕,敬讀口誦,心維身體,力行以期,於萬分中稍得一二以報。
421
皇上髙厚洪恩於無斁耳。理合。恭疏具。
422
題伏乞。
423
皇上睿鑒施行,謹具題。
424
425
請定經界疏。         李 衛。
426
竊惟州縣各有疆理,文武管轄,攸分京師為
427
畿甸重區,向有五城御史及巡捕京營該管地方,與州縣互相交錯,或地屬州縣,而汛係京營,或汛轄外營而地為城屬,即如長新店等處街屬城房後屬縣,毎逢雨水,道路泥濘,往來阻滯,而街非縣管呼應不靈拱極城內數處管轄保甲難稽。其他類此者,賭匪潛踪,彼此影射,命盜發覺,互相推諉,不一而足。近如北城所轄黃土司、沙河等處,與昌平州村莊錯雜,經臺臣鍾衡條奏,順天府尹臣陳世倕查勘而後分晰清楚。又如半壁店西南流水濠溝,無名人被勒命案,北城與昌平州、順義縣彼此交諉,兩經委員㑹勘,迄今日久,尚未定議,即此兩案,幾費周章。更有近日旗莊官查出昌平與延、慶二州衛交界地方貼近邊牆之茨梅等二十村莊,地土在內,務府當差,而人民從無州縣管轄,名為夾空地方,厯有年所,似此近。
428
畿要區豈容因循貽誤,雖屢有條奏,清查界址,添設巡檢,終屬犬牙相錯,難收實效,至於曠野阡陌更復茫。
429
無疆域,愚以為自。
430
圓明園南海淀以外,凡附京城地方,或議定以若干里為度,統歸五城及京營管轄將州縣及外營所管間雜零星者,俱改正歸併清楚。或向係州縣外營管轄者,將附近五城所管錯雜地方,亦一并撥歸州縣外營分晰界限,使內外文武各有責成,不相混淆,則匪類無所影射潛踪,其於巡查緝捕事宜,亦無牽制推諉。近京地方整肅,不無裨益,是否有當伏祈。
431
聖鑒施行謹
432
433
恭慶
434
景陵瑞芝四見疏。           李 衛聞王者孝格蒼穹,則天華擷秀,聖人徳周,后土斯地,寶呈祥,萃彼四時之精,蔚為三秀之瑞,初見疊見,知有開而必先,大書特書,喜旋至而立應,矧當四寅合正之嵗,五花之瑞雪,紛飃更於三軍,奏《凱》之時,《九莖》之仙苗復茁,瓊枝開處,四昭靈象於
435
景陵鵷序傳來永慶,昇平於
436
丹陛天人,相感不爽,錙銖前後,同揆若合,符契欽惟。
437
聖祖仁皇帝
438
聖神文武
439
睿知聰明。
440
咸五登三,超古今而首出。
441
蟠天際地,合上下以同流。
442
一十六字之心傳,承先啓後。
443
六十餘年之徳化,浹髓淪肌我。
444
皇上
445
道協清寧。
446
功成繼述
447
備中和,位育之盛。皇極建,而庶績咸熙。
448
大顯承謨烈之隆,文敎敷而武功丕振。
449
至誠昭格,言動黙契,於
450
天心
451
純孝感孚,楷模,敬承夫。
452
祖訓天地之光華,常旦宇宙之祥瑞。駢臻捷奏西師,兩階兆干羽之舞。年書大有萬方慶,稌黍之多,用是屢産金英彰。
453
孝思之不匱,因而頻生,瑤草昭。
454
景福於無疆幸奉。
455
恩綸隨班。
456
慶祝仰邀。
457
宣示端,肅敬觀雲,擁奇峰,共嶽衡而分燦霞。開瑞色,合錦繡以成章。聳瓊樓玉闕之形,附根靈石。垂寶繖珠纓之象,托體仙葩。或挺拔於一枝,更盤旋於九曲。髙卑合序,若八絃之拱衛。
458
神京左右聮輝,似衆宿之,迴環北極,夫豈人巧所思議實出,天工之自然蓋。
459
皇上本
460
聖祖之心君,臨九有斯。
461
上天以
462
聖祖之瑞貺答
463
一人理所固,然事誠希有。恭逢。
464
泰運仰贊
465
乾符拜舞
466
彤墀快覩,民安物阜颺,言末,簡式歌。
467
徳普恩,洋伏願。
468
至治光昌。
469
大化翔洽。
470
垂之史冊羣瞻,地久天長。
471
傳諸寰區,共祝日升川,至則茂蓂莢於堯殿,合春秋冬夏以凝庥儀,鳯凰於虞廷,統東西朔南而獻頌矣。恭疏慶。
472
賀伏乞。
473
皇上睿鑒施行,謹具題。
474
475
恭謝。
476
欽頒
477
聖祖仁皇帝
478
御製文集疏。             李 衛。
479
欽惟。
480
聖祖仁皇帝
481
治邁唐、虞。
482
統傳洙、泗。
483
始終典學,集千聖之大成。
484
宥宻單心懋百王,而首出六十一年之。
485
命令四海,早已欽承。億萬千載之。
486
謨謀奕禩永昭法守仰瞻
487
睿、藻議禮制度考文極倫物,車書之盛。伏讀。
488
天章正徳,厚生利用,集修和府事之勲,彰文徳而定武功悉。
489
490
帝心之廣運,亮天工而奠,地軸舉由。
491
宸慮之精,詳自踐阼以至,耄期無日,不存誠而主敬,厯深宮以周蔀屋,是處皆貫注而流通。煌煌數萬言,觸類引伸,總不外仁敬孝,慈信兢兢七十載,朝乾夕惕,何一非恭儉讓溫,良闡身心性命之精微,滙萬殊而歸一,致窮象數,方名之義,藴暢九垓,而泝八埏吟詠,皆天地之性情,毫素悉智仁之流露,溫柔敦厚,植百代之鴻基。愷悌慈祥,固萬年之邦本。豈若三墳八索,尚邈逺而難稽。方諸禹鼎湯盤,覺蒐羅之更博,實生民所未有,洵宇宙之至文我。
492
皇上
493
功隆繼述。
494
法本憲章。
495
運天縱之姿,而纂承鴻緒。
496
秉生知之,質而博極,羣書當問。
497
安視膳之時,已敬承夫。
498
訓斯乘,乾
499
御極之後,咸率由於舊章,黙契淵源既。
500
聖神之合徳表章美善,自先後之同揆,編摩而卷帙,珠聮鉛槧,而縑緗玉振,分為四部,若四序之時行,彚成一書彰。
501
一人之制作,允宜藏之金匱,永為世法之珍,何期下及微。
502
臣亦荷。
503
殊恩之錫,瞻
504
宸章之璀璨恍,從天際而來感。
505
聖徳之髙深益慶,人間希有畢生,循誦莫窺微奥,於語言文字之間,矢志遵循,冀得分毫於身,體力行之際,從此子孫世守共圖報。
506
主之忱惟有什襲珍藏,永作傳家之寶曷勝感戴理合。
507
恭疏
508
奏謝
509
天恩伏乞。
510
皇上睿鑒施行,為此具本,專差暫辦。提塘蕭菁,齎捧謹具」。
511
512
513
輔通志卷九十四
URN: ctp:ws452942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