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越史畧卷下

《越史畧卷下》[View] [Edit] [History]

1
神宗
2
陽煥聖宗之孫,崇賢侯子也。母杜氏。生三歲,仁宗養於宮中,立為太子。以天符慶壽元年十二月即位於柩前,殯仁宗於壺天殿。癸未,成服。乙酉,王御天安殿視朝,即日除服,因幸那岸,觀宮女上火壇殉仁宗葬。
3
戊申大順元年,辛卯,詔以國哀,禁國中不得騎馬。
4
庚子,王初御經筵。
5
以武衛黎伯玉為太尉,內人火頭劉波楊珥為太傅,中丞牟都俞為諌議大夫。
6
癸卯,使齎書於宋,訃仁宗之喪及告以王初即位。時宋高宗避金人,已渡江,都臨安矣。
7
真臘寇乂安州
8
乙丑,上尊號曰順天廣運欽明仁孝皇帝。庚午,王御天安殿,盟國人於龍墀。
9
六月,以王生日為瑞天節。
10
立后三,尊義母宸妃為太后。
11
二月,真臘寇乂安,命太傅阮公平討之。擒其將而還。
12
己酉大順二年春正月,設慶成八萬四千寶塔會於天付閣。
13
甲午,尊父崇賢侯為太上王,母杜氏為太后,居洞仁宮。
14
秋七月,仁宗靈位燈生兩燄。
15
青竹蛇蟠於寶扆
16
庚戌大順三年夏五月,獻白雀。
17
五月,太上王薨,謚恭王。
18
六月,旱,禱而雨。
19
占城來貢
20
競渡
21
遣使於宋
22
辛亥大順四年夏三月,詔家奴不得娶百姓女。
23
宋高宗封王為郡王
24
壬子大順五年夏三月,黃龍見於麗光宮。
25
秋八月,真臘、占城寇乂安州。詔太尉楊英珥討克之。
26
阮承恩使於宋。
27
癸丑天彰寶嗣元年春正月,改元。
28
二月,大明殿延命燈發花寶幡舞。
29
馬生距
30
夏六月,黃龍見於永光殿。
31
冬十月,造延生五岳觀。
32
甲寅天彰寶嗣二年春二月,真臘、占城來貢。
33
自春至夏不雨
34
冬十二月,古法堂枯樹生花。
35
乙卯天彰寶嗣三年春正月,古銅鐘見。
36
神龜見,胷有一天永聖四字。
37
丙辰天彰寶嗣四年春二月,乂安州地震,江水如血。
38
九月,詔京城內外三家為一保。
39
真臘將蘇破棱寇乂安州,命太傅阮公平擊敗之。
40
丁巳天彰寶嗣五年夏五月,內人午炎獻生金一塊,重六十六兩。
41
秋九月,王不豫,薨於永光殿。壽二十一,在位十年。廟號神宗,葬天徳府。
42
英宗
43
諱天祚,神宗第二子也。母感聖夫人,姓黎氏。王為人,隆準龍顏,仁慈寛恕。年方三歲,即位於柩前。上尊號曰體天順道睿文神武純仁顯義徽謀聖智御民育物群靈丕應大明至孝皇帝。改元,以天彰寶嗣五年秋九月紹明元年。尊號感聖夫人為太后。
44
黃龍飛入城
45
冬十月,己酉,黃龍夜自太清宮飛入禁內。
46
乙卯,盟國人於龍墀。
47
戊午紹明二年夏四月,以王生日為壽寧節。
48
宋高宗封王為郡王。立后一。
49
己未紹明三年,翁申利自稱仁宗之子,據上源州以叛,僭號平皇,有眾千餘人。二月,詔諌議大夫劉禹偁擊之。為利所敗。利出據西儂州,攻破富良府,欲向京師。命太尉杜英武討之。至曠驛,與利相遇,大戰,利軍大敗,死者不可勝數。利奔隆令州。十月,英武攻隆令州,破之,俘二千餘人。利奔諒州,為太傅蘇靈成所擒。送京師,斬之。
50
庚申大定元年正月,改元。
51
二月,獻白蟾蜍。
52
冬十二月,詔諸典賣熟田二十年內聽贖之,凡相爭田地五十年外不得申訟,諸賣田地已有契不得贖。
53
自春至夏不雨,王禱之,乃雨。
54
辛酉大定二年秋八月丙寅,黃龍夜見於永壽殿後橙樹。
55
壬戌大定三年春二月,富良州首領楊嗣明尚韶容公主。
56
三月,馬四足生距。
57
夏五月太尉杜英武獻白龜,年都俞獻白雀。以都俞為太師
58
癸亥大定四年夏四月,獻六眸龜,胷有以行法公四字。
59
秋八月,宋妖人譚友諒入思琅州,自號呂先生,率眾寇廣源州。
60
構廣慈宮,太后居之。
61
夏滛雨,禱之,有驗。
62
黃龍見於永壽殿。
63
甲子大定五年夏四月,彗見。
64
秋七月,造天資庫六所。
65
乙丑大定六年秋八月,象放光,群臣上表稱賀。
66
九月,獻白鴉。
67
太后薨,謚昭孝。
68
書家阮昭獻白鴉。
69
丙寅大定七年春二月,幸蓓仁,耕籍田。
70
丁卯大定八年夏四月,王御龍墀,觀捕象。
71
戊辰大定九年春二月,獻赤馬生距。
72
秋九月,真臘寇乂安州。
73
王聽太尉杜英武獄,徙英武為昇田宏。初,王沖幼,政無小大皆委英武,而英武又私於太后,因益驕恣,居朝廷則攘臂厲聲,命官吏則頤指氣使,眾皆側目而不敢言。駙馬楊嗣明等與殿前指揮使武帶,率軍士詣越城門外,大呼曰:「英武出入掖庭,恣行凶穢,聲聞於外,臣等請除之,毋貽後患。」因收英武,繫於具聖廊。太后令人送酒食,而密置金以賂帶等。時具聖都火頭阮揚言於眾曰:「汝等欲貪其賂,我與汝必不免於英武之手。不如殺之以紓吾禍。」執戈欲刺之,左具聲譚乃奪其戈止之,曰:「殿前謂我,英武罪雖死,必當先稟上命。」揚怒,詬之曰:「殿前是武吉,非武帶也。何其貪人之賂而不顧公議耶!」言訖,赴井而死。英武既得罪,太后憂悶,思所以復英武職任者。英武累蒙赦宥,復為太尉,輔政如之而寵任益隆。由是得擅禍福之柄,常欲思報前怨,乃私以百餘人為奉衛都,凡有罪者,悉委本衛都捕之。英武密言於王曰:「往者武帶等擅以兵入禁庭,其罪莫大,請除之。」王可其奏,英武遂命奉衛都捕帶等下吏治之獄成。詔降智明王為侯,內侍杜乙等五人上木馬,玉階火頭八人等斬於西市,殿前指揮使武帶等二十人梟於江頭,駙馬楊嗣明等三十人流惡水,餘並徒為田宏犒甲,果如阮揚所言。是歲,禁閽寺不得擅入宮中,朝士不得往來王侯家;諸犯入奉衛都地分者,杖八十;入廊內者,死罪。
74
中書火阮伯獻赤麒麟。
75
夏旱,禱而雨。
76
己巳大定十年夏三月,檳榔一本生二十八株。
77
秋八月,王幸廣慈宮,觀競渡。
78
庚午大定十一年春二月,獻六眸龜,胷有籀文王以八萬四字。夏四月朔,地震。
79
五月,天雨黃沙。
80
冬十月,殿試。
81
占城雍明迭來朝,請王封命。王遣阮蒙以兵五千如占城,立雍明疉為占城王。
82
辛未,公元1151年大定十二年
83
壬申大定十三年春正月,撞龍山獠叛。
84
大黃山獠儂可來叛,王親征之。
85
九月,築圜丘壇於城南門,以為郊天之處。
86
占城制皮囉筆來貢。
87
癸酉大定十四年秋八月,競渡。
88
大水,地震
89
冬十月歲星太白
90
十一月,占臘來貢。
91
十二月,地震。
92
甲戌大定十五年春三月,天雨黃沙。
93
冬十二月,御庫火。
94
米價騰踴
95
造御天宮、延富閣、賞花亭。
96
乙亥大定十六年宋高宗封王為南平王。至是又遣外郎阮國以齎送禮物。宋高宗賜王衣帶鞍馬。
97
丙子大定十七年,秋,杜英武獻白孔雀。
98
冬十月,起國威行宮及孔子祠。
99
十一月,起長廊,自千秋門至客樓。
100
宋高宗加王檢挍太師
101
丁丑大定十八年夏六月乙未,日月相鬥。
102
詔新定律令若干條:諸殿前使及官職都火頭不得服私家役,違者杖八十;諸色人著青衫者,杖八十,徒為犒甲;諸權勢家不得擅受百姓色人等;諸王侯夜間不得來往城內;諸王侯家奴不得刺龍形於胷。
103
秋,王幸清海行宮。
104
大魚出東步,其形如牛。
105
戊寅大定十九年夏五月,左司阮國以使來回言:「臣到宋國,見庭中有銅匭,以受四方之章疏。臣請陛下仿其制以達天下之情。」王然之,為置案於朝廷,下令曰:有欲言事者裁書投之。旬月之間,書疏填滿。有暗投無名書一道曰:太尉杜英武欲起兵入宮作亂。得書者以告英武,英武曰:「公為予奏按之。」乆不得其人,英武誣奏曰:「此必立案之人為之。」王以為然,命收國以及其弟儀,下吏治之。誣服乃流國以於歸化寨。未幾,王欲召國以,英武使人以酖送國以曰:「服此藥可以辟瘴氣。」國以知不免,服藥而死。
106
冬十月,造真教寺。
107
詔以府金塗梵王帝釋像,置天符、天佑二寺。
108
己卯大定二十年,詔內明字及大僚班稱呼太傅,郎將上制崇班供奉侍禁殿直稱呼太保,無官者稱呼管田,祇侯火頭稱呼奉御,掃宏呼主都。
109
天符、天祐寺柱流血。
110
庚辰大定二十一年,起二女及蚩尤祠於布蓋坊。
111
占城來貢
112
辛巳大定二十二年秋七月,起古州法雲寺。
113
太后薨,謚靈照。
114
平隆場叛,命少師費公信攻破之。
115
壬午大定二十三年,詔六十以上為老劣,十七至十九為第二等,十六以下為黃男。
116
詔自割勢者杖八十,刺左膊二十三字還本色。
117
仲夏,地震。
118
秋,造眾仙臺,上層蓋以金瓦,下層蓋以銀瓦。
119
癸未政隆寶應元年正月,改元。禁國中不得服用假珍珠。
120
五月宋孝宗即位,使齎禮物國書至欽州,王遣使迎之。
121
甲申政隆寶應二年春三月,重修天安殿。
122
芒貫江弄洛蠻叛,命蘇憲成討破之。
123
乙酉政隆寶應三年,春,築廣照延命燈臺。
124
秋試學生。詔徙朝東門大羅城卻七十五尺,築以磚石,以避江水衝嚙。
125
占城來貢
126
丙戌政隆寶應四年春二月,幸景靈宮觀浴道。浴道禮自此始。
127
六眸玉字緑文龜見。又獻六眸紅龜,項有赤文,腹下具五色,尾端有距。
128
獻白黑孔雀。
129
冬,大僚阮恩獻六眸龜,胷有天子萬世萬萬世七字。
130
獻白鴉
131
丁亥政隆寶應五年,重修大興門。
132
天極公主歸於諒州牧懐忠侯。
133
戊子政隆寶應六年,獻優曇花。
134
己丑政隆寶應七年
135
庚寅政隆寶應八年,季夏,迎蟾宮火。
136
占城來貢
137
辛卯政隆寶應九年,罷浴道禮。
138
永光殿無故自動
139
孟夏,詔修文宣王廟及後土祠。
140
造太白閣
141
秋七月,地震。
142
壬辰政隆寶應十年,冬,造貞靈夫人祠於西陽橋外。
143
癸巳政隆寶應十一年,重修太和橋。
144
宋致書買象以備南郊鹵簿,命大僚班尹子充齎象十頭如宋。
145
甲午天感至寶元年正月,改元。宋以我越為安南國,王為國王,立國號自此始。
146
太子龍昶為保國王,立龍幹為太子。龍昶性好色,宮中有寵幸者皆私通焉。王頗惡其無禮。元妃徐氏有寵,後乃使昶密傳私情以惑之,欲徐氏自此見踈。徐氏具以其狀白,王因怒廢之。一日,王出視朝,乳母抱高宗從之,高宗啼不止。上脫冠冠之,乃止。王竒之,曰:「成吾業者,必此兒。」十一月,立為太子,降昶為王。
147
乙未天感至寶二年秋七月,王不豫。后請復立保國王。上曰:「為人子而不敬其親,為人君而能愛其民乎?」甲辰,疾大漸,謂太子曰:「國家山竒水秀,人傑地靈,珠玉寶貝靡不生焉,他國莫比也。宜慎守之。」乙巳,王薨於瑞光殿,壽四十一。廟號英宗在位三十九年。改元者三,葬天德府。
148
高宗
149
諱龍幹,英宗第六子也。母瑞珠後,姓杜氏。王方二歲,以天感至寶二年七月即位於柩前。尊母瑞珠后曰照天至理太后,上尊號曰應乾御極宏文憲武靈瑞昭符彰道至仁愛民理物睿謀神智化感政醇敷惠示慈綏猷建美功全業盛龍見神居聖明光孝皇帝。王方沖幼,政無巨細悉委太傅蘇憲成。太后有廢立意,伺憲成之出,使以金帛賂其室呂氏,使語憲成。憲成曰:「吾身居相位,受先王顧託以輔幼主。今受人之賂而謀廢立,天下其謂我何?縱使眾人皆塗其耳目而無知者,則將何辭以對先王於地下乎?」太后知其謀之不濟,然意終不改,乃召憲成,謂之曰:「公於國家可謂忠矣。然公之齒亦已向暮,而事衝幼之君,公之所為其誰知之?不如立長君,則彼將徳公之賜,而長保富貴,豈不韙歟?」憲成曰:「不義而富且貴,非忠臣義士所樂為。況先王遺囑,言猶在耳,其如公議何?臣不敢奉詔。」遂趨而出。太后乃遣促召保國王。保國且驚且喜,遂以小舟由蘇歷江而入。憲成乃召左右官職都,諭之曰:「先王以吾與爾曹戮力王室,無貳厥心,故以幼主付託。今保國王以太后命謂廢主上而自立,汝等宜盡其忠、竭其力以聽吾約束。用吾命者賞延於世,違吾命者顯戮於市,汝其勉之!」官職都皆翕然聽命。頃之,保國王至銀河門,太后召益急,保國欲入,官職都止之曰:「未聽詔旨,不敢奉命。王茍自彊入,其犯之者,非我也,兵也。」保國聞之,慚懼而退。
150
季秋,以太后弟杜安順為關內憲國侯,以憲成為太尉
151
大覽山神光見
152
孟冬,盟國人於龍墀。
153
丙申貞符元年宋孝宗賜王安南國王之印。
154
太尉蘇憲成獻白雀,殿前指揮使黃玖獻白鹿。
155
丁酉貞符二年,占城人入乂安州東界。
156
獻六眸龜,項有朱文
157
上源州首領楊倚叛。
158
戊戌貞符三年,仲夏,以生日為幹興節。
159
己亥貞符四年,孟春,地震。
160
仲夏,増修真教寺。詔以其寺為英宗忌辰行香所。
161
六月甲辰,兩日並見。
162
己酉太尉蘇憲成卒。輟朝七日,清膳三日。初,憲成寢疾,惟叅知政事武贊唐夙夜侍側,諫議大夫陳忠佐以事務頗劇,不暇存省。及疾篤,太后問疾,曰:「如有不諱,其誰代之?」憲成曰:「平日所知,惟忠佐而已。」太后曰:「贊唐日侍湯藥,而公言不及,何也?」對曰:「陛下問其可否,故臣言及忠佐。如問其侍養,非贊唐而誰?」太后雖嘉其忠,竟不用其言,乃以杜安順聽政。
163
禁魚鹽鐵器不得至源頭博易
164
王與太后觀僧官子弟試誦般若經,又御鳳鳴殿試黃男辦寫古人詩及運算。孟冬,又御崇章殿試三教子弟辦寫古詩及賦詩經義運算等科。
165
戊戌,獻三足六眸龜。
166
庚子貞符五年,詔三教修大內碑文,定王侯入朝例
167
夏,以令書家阮午為副行遣。
168
孟秋,大水,永光、會仙二殿地震。
169
冬,以渭龍州首領何公輔尚華陽公主。
170
辛丑貞符六年夏四月熒惑南斗
171
大饑,民死殆半。
172
壬寅貞符七年春三月,以玉階員外郎蕭汝翼為評簿司。
173
夏,杜安順進白鴉。
174
以中書火朱遂良為中書省令書家。以杜安順為太師輔政,時人畏其威,凡有獄訟,胥吏追不逮者,安順命巾車兒追之即立至。時優人戲以一人為刑部尚書,差胥追獄不至,曰:「汝何不稱為太師巾車兒乎?」如其言果獲。
175
冬十二月壬寅,王初御經筵。
176
禁不得殺牛,不得以黃線縫衣裳。
177
癸卯貞符八年,春,蟲結窠子於二林寺,木上色如金銀。
178
甲辰貞符九年,冬,司蒙柵、鄭柵、烏米柵叛。王命太傅王仁慈討之。仁慈以州人范品屯翁仲隘,張顏、范杜屯沛鄉,段松屯可老,仁慈直攻蕩沛、萬米二柵,拔之。至羅鑣寨,為獠所襲,官軍大敗,仁慈奔至安檜山,陷於濘,為獠所刺而死。山獠相謂曰:今日有一婦人為我所刺。亡卒知仁慈已死,徧求山澤間,果得其屍。仁慈,宦官也,故似婦人。
179
雨黑水
180
獻連穂禾,槁長七尺五寸
181
乙巳貞符十年,春,建寧王龍益帥兵一萬二千餘人伐靈柵山獠,以報羅鑣之役。軍於杜家村,使招諭之。首軍丁武官即丁創等皆降。龍益盡擒之,武等哀呌。從人阮多錦以武等既被拘囚,必當恐懼,遂詬辱之而溺於口。獠性凶悍,遂嚙其陰莖,多錦以手擊之,武失口,多錦亦仆地幾死。於是龍益使官職作木魚箝武等口,杖殺之而脯其屍。
182
季夏,暴風大起,二寺門地裂。
183
丙午貞符十一年夏四月,獲白象,賜名天資象。乃改元為天資嘉瑞元年。駙馬郎保貞侯杜直獻元鹿。
184
丁未天資嘉瑞二年,仲夏,太廟震。
185
秋,西域僧至。王問其所能,曰:能降虎。王命祇侯奉御黎能長館之,遣人捕虎以試其術。旬餘,僧謂能長:「虎可伏矣。」能長以聞,王命築檻於永平閣,使僧入檻。僧方禹步誦咒向虎前以杖扣其頭,虎格執其杖。僧因奏曰:「有惡人解臣咒術,請復加持然後行之。」王從其請,僧復加持。乆之,王欲窮其術,一日,命僧復入檻,虎乃跳梁搏噬。僧恐懼,退卻莫知所為,倚檻而死。
186
仲冬,熒惑見。
187
戊申天資嘉瑞三年春二月丁卯朔日有食之。
188
獻白鴉
189
夏,造聖儀宮。
190
季夏,地震。
191
大暴風
192
太師杜安順卒,以太傅呉履信輔政。
193
秋,古宏甲叛。
194
己酉天資嘉瑞四年春二月朔,日有食之。
195
夏,日月色赤如血
196
地震
197
王命太傅呉履信、都官郎中黎能長,按少師莫顯績訟。能長等畏顯績,不敢推究。國人嘲之曰:「呉輔國是蘭,黎都官是擊,按一莫顯績,但局蹐而已。」時王尚幼,顯績通於太后,故當時畏之。蘭、擊,二狂人名。
198
大俚僧惠明戒日等來朝。
199
庚戌天資嘉瑞五年春二月,太后薨,謚靈道。
200
三月,地震。詔流莫顯績於歸化寨。
201
太傅呉履信卒,以太傅譚以蒙輔政。
202
辛亥天資嘉瑞六年,真臘國來貢。
203
以都官郎中黎能長為左輔,鄧秀父為參知政事
204
冬十二月熒惑太白
205
壬子天資嘉瑞七年春正月,清化古宏甲叛。初,甲人先見牛跡縁於庵羅樹,尋跡視之,見白牛在樹上,復以他岐而下,入於江中,因忽不見。州人占曰:「牛在下之物,而在木上,乃下而在上之象。」因相率以反。是夏,詔譚以蒙發清化府兵擊古宏甲。以蒙命多伐蕉江中,以礙船賊。賊縱橫不復成陣,以蒙急攻,大破之,擒其長黎晚等,檻歸京師。詔晩等上木馬。
206
冬十二月,迎蟾宮火。疏蘇曆江。
207
築石塘,演州胡??叛,以蒙討擒之。
208
癸丑天資嘉瑞八年
209
甲寅天資嘉瑞九年,春,真登州首領何黎叛,命譚以蒙討擒之。
210
仲夏,永壽殿金龍頭發光。
211
秋七月,以金銀塗梵王帝釋像,安置於二寺。
212
設競渡宴禮於後宮。
213
冬,觀魚於晦。是日,雨雹大如馬頭,死者甚眾。
214
占城、真臘來貢
215
乙卯天資嘉瑞十年春二月,王禦大興門,設廣照燈會。己巳,御天安殿,設春筵燕禮。
216
地震
217
五月,地又震。
218
真臘來貢
219
大疫
220
丙辰天資嘉瑞十一年,孟秋,戊寅,明離閣震。
221
孟冬,試三教子弟辦寫古人詩運算賦詩經義等科,賜及第出身有差。
222
丁巳天資嘉瑞十二年春三月,幸龍水海口。造迎蟾宮及行宮百餘所。
223
秋,詔國子入學。
224
進譚以蒙爵為列侯。
225
戊午天資嘉瑞十三年,譚以蒙言於王曰:「方今僧徒頗與役夫相半。自結伴侶,妄立師資,聚類群居,多為穢行。或於戒場精舍,公行酒肉,禪房浄院,私自姦滛,晝伏夜行,有如狐鼠,敗俗傷教,漸漸成風。此而不禁,乆必滋甚。」王可其奏。以蒙召集國中僧徒留於穀倉,度其知名者數十人為僧,餘悉涅手還俗。
226
王幸錦潭觀魚。
227
秋,左武勝廊震。
228
王御天慶殿,治判上林院獄。
229
孟冬,輔國太傅譚以蒙決都護府獄於畫關外。
230
諒州產白錫緑銅大青
231
己未天資嘉瑞十四年春二月,王幸清化府,觀捕象
232
夏,地震
233
秋,省試學生
234
後宮火
235
以蒙獻白鴉白雀
236
庚申天資嘉瑞十五年,仲春,王幸玉山寨,觀捕象。
237
季夏,地震。
238
秋,設競渡燕禮
239
辛酉天資嘉瑞六年
240
壬戌天資寶佑元年春正月,改元。群臣請王加尊號。
241
夏六月,地震。
242
冬十月,王幸海清行宮。每夜則命樂工彈婆魯,唱調擬占城曲。其聲清怨哀切,左右聞之皆泣下。僧副阮常曰:「吾見詩序云,亂國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今主上巡遊無度,政教乖離,下民愁困,至此愈盛,而日聞哀怨之音,無乃亂亡之兆乎?吾知車駕此還不再幸其宮矣!」後海內大亂,果如其言。
243
癸亥天資寶佑二年正月,造新宮於寢殿西,中置天瑞殿,左起陽明殿,右起蟾光殿,前安正儀殿,上構敬天殿,階曰麗瑤,中啟永嚴門,右啟越城門,階曰銀虹,後啟勝壽殿,上構聖壽閣,左構日金閣,右構月寶閣,周圍設廊廡,其階金晶。月寶閣右置涼石座,閣西起浴堂,後構富國閣,階曰鳳簫,後起透垣門養魚池。池上構玩漪亭,亭三面樹以竒花異木,池水通於江。其雕飾之工,土木之麗,古未有也。初,敬天閣成,有鵲巢其上而產雛。群臣因之諌曰:「昔魏明帝始構凌霄閣,有鵲巢焉,高堂隆曰:詩云,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今宮室初成而鵲巢之,臣愚以為,有異姓居之。臣願陛下逺鑒高堂隆之言,先務克已修徳,後乃興其工役可也。」王默然良乆,以問宦官范秉羿。範秉羿曰:「閣成而鵲巢有產其雛者,此天錫陛下本支百世之休徵也。」王悅,命促修之。百姓由是益困。
244
秋七月,知乂安州殿前指揮使杜清及州牧范延等上言:「占城國主布池為其叔布由所逐,以備瀾二百餘隻,載其妻子寓於几羅海口,欲以求救。」八月,王命輔國太傅譚以蒙樞密使杜安等往議其事,以蒙至几羅,杜安曰:「布池有船二百隻,狼子野心,不可盡信。諺曰:蟻孔潰隄,寸煙燎屋。今布池之眾豈特蟻孔寸煙之謂也?願公思之。」以蒙以語清、延,使為之備。清延曰:「彼以難而求救於我,宜推誠相恤,今乃反見疑貳,無乃不可乎?」以蒙怒,遂引軍還。清、延相謂曰:「我等已忤輔國之心,必有後患,不如反襲布池,以為自全之計。」謀泄,反為布池所覺。池懼,乃謂其眾曰:「我等以難而來,求救於大國,既無恤鄰之義,反欲虜我為囚,痛莫甚焉。」因伺間以誘清、延。清、延使乂安人繫舟於占城備瀾以守之。占城人夜以竹炬置槍匿船中,一夜,守者疲困,撤備而臥。占城因燒火炬,投於其舟,守者驚起,莫知所為,皆投於水,為占城所殺及溺死者二百餘人。清、延軍大潰,而布池率眾亡歸其國。
245
九月,大黃人費郎反。先是,大黃人築大城門,聞淋邑陀某邑已叛,遂率眾逃歸而反。
246
上將軍阮保良、吏部尚書徐英珥劾奏以蒙蠧國害民,莫此為甚。詔降以蒙為大僚班。初,保良造聖日閣稽期,以蒙怒命笞之,保良佯為痛甚不能起,以蒙叱起之,保良曰:「杖痛如此,安能起乎?」中心積怨。
247
乙未,以祇侯奉御陳馨為元帥,領兵討大黃。仍命吏部尚書徐英珥率清化府兵以討之。甲寅,英珥次路沛江口,陳馨與費郎遇,兩軍交戰,英珥救之,皆敗,為郎所殺。
248
甲子天資寶佑三年,命輔國太保杜敬修討大黃。敬修怯懦,不敢深入,乃屯於越灣,分軍進攻諸道,而敬修但往來章山安老間而已。又上書言:盛夏暑熱,師老糧絕。王乃召還。五月,又命關內侯杜英允討之,又不克,引退。
249
黃龍見於聖日閣,八月又見於聖壽殿,飛繞御寢門及於天瑞殿。御座遺爪跡,殆百餘所,又見於後宮者三。引其宮女黎娘置於殿頭。
250
十月,命以蒙將諸道兵築壘,自婆溝徑以北,?路沛江口,抵文雷寨,以禦大黃人。
251
大風
252
乙丑天資寶祐四年,初,以蒙築壘成,作樓船數十艘,命富良弩手居其上,以長索繫船尾,令之曰:賊至,則撐船過江而射之;如有不利,則挽其船以回。及以蒙被召還京,大黃人率其黨屯於北岸,戍人如以蒙所教。大黃人岸上鼓噪,挽船卒見其勢甚盛,各自驚怖,棄索而走,船薄賊岸而弩手盡為所殺,官軍大潰。費郎等恃其數勝,遂率志土蠻獠官鏟等攻抜一帶鄉村,焚應豐行宮及倉穀部落,屋宇殆盡。後至蜆洞,為洞人邀擊,大破之。
253
秋八月,王命侍衛都火頭阮謂往招諭大黃人。謂至,費郎與其豪長一百七十餘人出降。
254
九月壬辰,改元為平治龍應元年是月,覽山崩。
255
黃龍見於勝壽殿。
256
天瑞殿成,賜群臣三日宴以落之。王頗徇於貨利,以賣官粥獄為事。諸兩人相爭田地產物而一人進納者,不問其情理曲直,皆以沒官。故府庫財貨山積,而百姓咨怨,盜賊蠭起。
257
丙寅治平龍應二年春正月,王御敬天閣,觀拋飛團。
258
二月壬子朔,日有食之。
259
三月,奉天宮火。
260
夏五月,造聖勳寺。
261
冬十月,重修真教寺。
262
是歲,境內既亂,而王頗好遊幸。道塗梗阻,無所可適,乃於應明池別為應豐、海清行宮,日率近臣宮女以遊觀為樂。又以巨舟為御舶,以小舟為兩隊,使宮女伶人發橈而引其左右,以仿行幸之儀。又以臘封疋帛及海物之類沈於池中,令人入水取之,以為龍宮所獻。群臣見其遊蕩無度,皆畏懼莫敢言。伶人武高詐謂上品奉御鄭寧曰:適高過透池邊,見一異人執手遵池而行,至庵羅樹下,忽引入水。高懼其溺,不敢前。頃之,水忽自裂,行至一處,見其宮殿顯敞,侍衛甚嚴,高問:「是誰所居?」其人曰:「即吾所居,以管攝於此池也。」遂具杯盤與高對飲。酒闌,高謝,求歸。其人惠以檳榔,送至庵羅樹下,因忽不見其人,而手中檳榔已化為石矣。乃知池中有神物也。寧驚異,具奏於王。王雖聞其言,畧無畏懼,乃使以鐡厭之。至冬月,池水涸,王謂左右曰:「有能以江水漲溢於此者,吾必厚賞。」佞臣陳宿曰:「臣能之。」王以為然,使行其法,竟不驗。一日,王幸於此池,聞城外有為剽掠者所叫而尚耽於遊逸佯為不聞。王性畏雷,每於動止之間便生驚怖。近臣阮餘自言有降雷之術,會雷鳴,命餘降之。餘仰天誦咒而雷聲愈厲。王詰之,餘曰:「臣戒之乆矣,豈意彼猶強暴如此。」
263
丁卯治平龍應三年,大黃人費郎復反,攻雜字邑。
264
三月,國威州賊段可列王滿反。
265
夏四月譚以蒙復輔政。
266
秋八月,段尚、段主反。王命大發兵攻之。譚以蒙出大通道,保貞侯出南冊道,上品奉御范秉羿出可了道,祗侯火頭陳馨出扶帶道,欲會攻尚。尚密遣人賂上品奉御范猷,請以其眾歸猷。猷為力請於王,王遣使召以蒙等軍還,尚遂脫。自是以蒙、秉羿與猷有隙。是歲,王見盜賊蜂起,乃追悔前過,因下詔曰:朕幼膺大業,深處九重,不知民事之艱難。自納小人之言,以取怨於下。民既胥怨,朕將疇依。今其改過自新,與民更始。諸有地產業之沒於官者,悉還之。
267
戊辰治平龍應四年,大饑,餓死者相枕。
268
冬十月,大水。
269
十二月,宋祿州人韋智剛攻諒州。
270
以范猷知乂安州軍事。猷言於王曰:「方今天下擾亂,姦賊輩起,或有與臣妬寵,私為暴亂,雖臣之首領,不能自保,況陛下之恩徳乎?願少加聖慮,容臣使得選其壯勇以自備,庶免不虞之禍。」王然之,於是猷乃招納亡命,鳩聚盜賊,號曰侯人。公行劫掠,無所忌憚。盜賊因之蠭起,而國威人亦率其徒屯於西結,文雷寨人屯於拖幕江。自此道路阻絕,舟船不通。上命上品奉御范秉羿將藤州人禦之,而猷又歸古蔑鄉,與烘人尚主等會攻藤州。藤州人請秉羿攻猷,不克乃還。
271
己巳治平龍應五年春正月,秉羿復帥藤人快人攻猷。秉羿數敗,秉羿怒,斬其走者以徇。他日復戰,克之,猷奔於烘。秉羿籍其家而焚之。猷與秉羿愈増怨惡。
272
豬洞人阮破鄰領其部曲,夜盜隊舍官府財物。
273
宋韋智剛復攻諒州。
274
戍時,日夜見。
275
三月,日晷忽冥,移時復見。
276
丁未,秉羿又攻烘人尚主於衛橋。烘人潰,主陷於濘,為何文雷所刺。
277
王命祇侯奉御陳馨征猷歸京師。
278
秋七月,秉羿至京師,將入奏事。有止之曰:王既先入猷言怒公未解。秉羿曰:「吾事上盡忠而反為人譖耶?況有君命,吾其焉逃!」遂入。王使執之,及其子輔,囚於水院。欲加以刑,其將郭卜等聞之,領兵鼓噪而入,至大成門,為閽者所拒,卜等刮其扉而入。王聞事急,促召秉羿入金晶階涼石處。俄而猷與其弟京等皆自御堂出,以御槍殺秉羿及輔。卜等聞秉羿死,遂使軍士突入涼石處,以王所御巾車舁秉羿尸,以御席裹輔屍,由越城門出,下朝東步。既而復入萬延宮,逆王子忱、王子旵歸於海邑。壬寅,我元祖大帥舟師詣京師,逆王子旵并母元妃譚氏及同母妹二人歸於海邑段氏家,遂於其家奉王子忱即位。時旵家臣劉紹就元祖及遙濠人范愚言曰:「忱雖長子,庶也。旵雖幼,嫡也。惟二公圖之。」元祖遂與愚逆旵歸茫仁,即位徽稱勝王,降忱為王。頃之,旵復歸於海邑,寓劉家村館。以我元祖仲女為元妃,以譚以蒙為太尉,阮正吏為參知政事,元祖為明字,愚為上品奉御,蘇忠嗣為殿前指揮使,餘各有差。王命猷往烘路訓練軍士,欲伐順流人。會烘人來迎及期,而猷尚與天極公主私,不覺移時,遂與烘人相失。猷乃登舟由江路而去,次古州步,陸行至麻浪阿杲社,為北江人阮耨阮乃所執,送於王子旵,殺之。
279
秋八月,順流、快以秉羿之死,大率舟師攻京師。前軍泊於東步,由左掖門直入禁中,盜取寶物。大軍泊天河步,欲從千秋門入,至雨師觀,為列侯高舸伏於軫園,射一卒中乳。舸為之撫掌喧噪,士卒奔北而還,船人疑有官軍來攻,皆撐舟離岸,遇北風疾吹,盡為漂散。二軍聞舟船已失,皆自奔潰。京城人追殺之,死者三百餘人。
280
庚午治平龍應六年春正月,勝嚴寺地裂。
281
蘇忠嗣自以私受王子旵封爵,恐罪及已,乃勒兵攻快人。因就海邑執王子旵等歸於京師。丁未,王命上品奉御杜廣如忠嗣家,逆王子旵。王子所署官者皆逃去,以蒙竄於安朗鄉,因與其屬謀捕諸受王子封爵者,以贖其罪。因移檄募諸道兵,分為五隊以攻之。以蒙領茄人及清化府人攻即墨鄉,為其所敗,於是諸道兵聞之,皆引退。
282
秋七月,以蒙收所受王子封爵者二十八人以獻。杜英允當門數之曰:「汝為國大臣,既懐無君之心,私受賊子封爵,今反與吾並列,吾雖不才,復何顏與汝相見!」以蒙慚懼而退。
283
彗星出
284
冬十月,王不豫。壬午,王寢疾,忽見二青衣執杖立座側,王問執杖者為誰,左右曰:「無所見。」是夜,王薨於勝壽殿,年三十七。廟號高宗,在位三十六年。葬天德府壽陵,改元者四。
285
惠宗
286
諱日旵,高宗第三子也。母元妃,譚氏。以治平龍應六年十月即位於柩前。尊號曰資天統御欽仁宏孝皇帝。尊母譚氏為太后,同聽政。十一月,殯高宗於崇陽殿,王與太后及群臣皆除服。
287
己酉,順流明字陳嗣慶帥舟師次細江步,請其舅蘇忠嗣同赴高宗之喪。忠嗣亦相疑貳,嗣慶乃回軍。
288
是月,王使迎陳仲女,嗣慶不應。
289
以太傅杜敬修為太尉
290
十二月祗侯奉御杜廣等執敬修送於忠嗣,沈之大通步,以敬修謀殺忠嗣故也。
291
丁巳,忠嗣聞關內侯杜世規與祇侯奉御杜廣、小侍衛人火頭費例謀廢立,因引軍至興聖巷,遇廣、例,欲襲之,以廣、例軍眾,乃陽與謀曰:「主上初喪,民情未定,盍各屏兵甲,自詣朝省,同謀協力,以匡王室,不亦善乎?」廣、例以為然,遂許諾。會日暮,約以明早。是夜,忠嗣更増軍士多於前日,欲圖廣、例。明日,廣、例如約,先會於秘書閣,以待忠嗣。忠嗣至四達亭,先遣禆將陶判將兵由右掖門入,屯沙墀龍墀,使阮字阮陁羅屯千秋門。時例方飯,見列侯高舸,命之食,舸曰:「事急矣,食可乎?」例問故,曰:「忠嗣軍士倍於前日,欲圖子矣!」例乃投箸而起執戈,就龍門窺之,見陶判軍鼓噪而入。例進擊殺一人,退保門內。又聞千秋門有屯軍,遂由越門出延具門,為判軍所追。例以戈擊之,又殺一人。判軍少止。例至千秋門,遂脫。判引軍襲世規,世規竄於高宗柩下,求之弗獲。忠嗣執其守殯閹豎問世規所在,豎猶畏世規,乃佯以手加額而指之。隨指而求,乃獲世規。忠嗣命斬於東市,先斫二脛,次解胷脊。及臂,世規神色自若。後剖其腹,乃死。是日,忠嗣收小侍衛人譚入殺於長廣門外,以入附於皇子忱。杜廣亦殺寄班武利於門外。
292
己未,以忠嗣為招討大使,譚以蒙為太尉
293
辛未,詔斬杜英允、尹亭、阮元、阮仁於封坡。
294
進以蒙王爵。
295
辛未建嘉元年春正月,王復使迎陳仲女,嗣慶不應。
296
乙丑,選文臣為都護府士師。
297
癸酉,復迎陳仲女。嗣慶使內殿直馮仇周與其禆將潘鄰、阮硬送仲女於京師。會忠嗣與廣戰於朝東門,乃泊於大通步。
298
己卯,忠嗣假兵於鄰、硬,廣軍大潰。閏月,獲廣等。
299
庚寅,立陳仲女為元妃。
300
辛丑,王與太后御景延門聽杜廣訟。廣等七人皆斬。
301
三月,以招討大使關內侯蘇忠嗣為太尉
302
夏四月,葬高宗。
303
阮字偏將阮皉告忠嗣曰:「字欲殺公女壻阮麻邏。」因而反。忠嗣怒,奪字兵權。字懼,奔國威。
304
六月,忠嗣夜如嘉林第,與天極公主私通,為其夫關內侯王尚所殺。時字聞忠嗣已死,乃還京師,夜帥部黨盜御府貨物。王怒,詔捕字甚急。字竄於枯柵山獠數月,衣食窘乏,將謀歸。嗣慶至灘邑,邑中父老遮道請留,曰:「此地困於山獠乆矣,明公茍能少留,則一帶邑皆蒙全活,其德公者不少。」字乃決意居之大會邑人屠牛歃血而盟,諭以利害,眾皆許諾。字以其得眾,乃引兵攻破山獠,斬首而還。又為莽人數十餘,各執火炬,夜置山獠柵,使人守之。戒曰:「汝見山獠屋火起,則速燃其炬而喧噪。」夜半,使阮局焚山獠屋,守者見火發,亦燃其炬而噪。山獠驚起,倉皇欲拒戰,疑前後兵眾,不敢出,俱向柵前而射。又恐字引兵至,乃降。自此,一帶郡縣皆為字有。阮麻邏以忠嗣之死,往說我太祖,請進兵安輯快諸邑。麻邏與其妻蘇氏登舟欲如順流,道遇忠嗣將阮貞,為所殺,遂虜蘇氏以歸。蘇氏使人訴於太祖,太祖怒貞非義,遂謀圖貞。嗣慶葬忠嗣於獲鄉,太祖次海邑,使召貞,貞不至,乃使蘇氏誘以殺之。
305
烘人攻黃點隘,嗣慶使賴靈率兵與快將阮堂拒之。堂為守隘人所擒,以致於烘。嗣慶怒,決江水灌諸邑而還。快人失望,歸附於烘。尚與文雷乃譖嗣慶於王曰:「嗣慶將發兵赴京師,欲圖改立。」王怒,秋七月,詔諸道兵討嗣慶,降元妃陳氏為御女。
306
烘人段尚、段文雷引兵會師,詔進尚侯爵。
307
太傅戶翊罷,詔譚以蒙復聽政。
308
嗣慶引兵伐麻雷人,丁感敗之而還。
309
冬十月,嗣慶復伐其邑,先攻隊山,殺獲甚多,感奔山獠。
310
烘人攻南柵,范武等降之,使其將段持耒守之。持耒不能招集其眾為武所襲殺持耒於芮邑。烘人又率眾渡江,攻南冊。南冊人竄於竒特山,武縊而死。南冊人使求救於嗣慶。嗣慶使其將丁瑰將兵擊烘,烘人敗走。瑰經畧諒州至三峙山,盡有其地。十二月,嗣慶大發兵,次細江歩。太后聞軍至,疑有廢立意,嗣慶乃剪發誓天。又使天貞公主奏言已意無他。太后亦不之信。太后夜令收仁國王及王子第六郎、第七郎,並沈於御堂井,以杜改立之萌。既而使舁其屍積於琳光宮門外。侍臣皆畏太后,不敢視。惟小官鄭道哭之甚哀,曰:「先君焉往,使三子如是乎!」高宗初薨,童有謡曰:「高宗葬未畢,三屍積為一。」
311
壬申建嘉二年春正月,王及太后幸冷涇洲,百官就其洲迎駕還宮。
312
順流明字陳嗣慶與阮字會於朝東步,誓為刎頸交,盡忠報國,共平禍亂。乃分大江之兩岸,各自統率。自土塊至那岸,?北江道及陸路鄉邑屬於嗣慶,自京岸至烏鳶屬於字。期以三月會攻烘人。
313
庚戌,進嗣慶侯爵,謚彰誠。
314
以太后弟譚經邦聽政。
315
嗣慶還細江步。
316
丁瑰攻諒州,降之。掠天極公主家財物而去。
317
二月,字攻吉利人呉賞于武高,為流矢所中,乃還居西陽巷。旬餘,誤與婦人合,毒氣復發而卒。王使人招撫其眾,為其佐阮局所殺。王大怒,自將討局。于西陽城外至普喜巷,官軍大敗,失王所御寶劍。王策馬而還,至窯作巷,乃脫。王與太后幸東岸大僚班杜賞第。欲幸諒州,嗣慶聞之,乃引軍至京師,使其將頼靈、潘鄰等兵至賞第,迎車駕還宮。王驚疑,是夜幸諒州,靈、鄰等執鞚叩頭請留,乃止。明日,彰誠侯陳嗣慶次東岸步迎之,乃還,駐駕於慈調步。嗣慶使人灑掃聖儀宮,車駕居其宮。王與太后詣佛前,誓曰:「朕以菲德,忝嗣瑤圖,致遭亂離,將墜前業,以至宮駕屢為播遷。今欲遜於天位,以讓賢德。」言訖,引刀慾剪其髮。嗣慶及群臣皆叩頭流血,乃止。
318
庚午,車駕還宮。
319
彰誠侯嗣慶次於鶴橋。是日,命文武百僚皆聽命於彰誠。
320
夏四月,嗣慶攻烘人於池邑。
321
冬十二月,譚經邦等以內明字尹信翊罪狀聞於嗣慶。嗣慶怒,發兵傅龍城,使殿前指揮使阮硬將官職都入禁中,大呼曰:「信翊阿諛上意,瀆亂;國經出入柩庭,不分名分;臣請除之,毋污清議!」信翊大懼,乃竄於香閣上。硬突入,捕送於嗣慶,繫鐡索五重,送於美祿館。
322
癸酉建嘉三年春正月,太后密遣小侍衛火頭王常征扶樂道將潘世、北江道呉乃等,約以是月甲寅共發兵襲嗣慶。甲寅,常世等進襲嗣慶軍於大興門外,欲因之遂入後宮擒其母蘇氏。范市知其謀,乃潛將蘇氏,踰城登舟而遁。時軍中不設備,見乃至,皆奔潰。嗣慶在大通歩,不之知。
323
辛酉,嗣慶引軍入禁中,焚玩蟾橋,回軍大通歩。
324
嗣慶使人如北江,召其將阮嫩,嫩至,繫以鐡索五重。
325
壬戌,王幸土塊營,太尉譚以蒙及烘侯段尚皆來會。王命尚及以蒙攻嗣慶。
326
二月,王自將擊嗣慶於米所。
327
嗣慶攻國威州,降之。
328
三月,王與太后還聖儀宮。
329
乙丑,嗣慶縱信翊歸京師,因厚賂而謂之曰:「公此歸善為吾言於兩宮,明其始終臣節,勿聽小人之言,使予得以保全性命。」信翊至京,王問嗣慶,信翊言:「嗣慶有篡逆之心。」王與太后益忌之。
330
庚午,王及太后還大內。
331
夏四月,王命以蒙往井州側三帶江諸軍以攻嗣慶。
332
五月丁卯,越城門震。
333
六月,正儀殿震。
334
秋七月,以尹信翊復為太傅,進侯爵。
335
南冊人范以等擊丁瑰,走之。
336
九月,嗣慶開阮嫩鐡索。嫩為人,狀貌瑰,異襟量,倜儻,雖居縲紲,神色自若,見勇士跳距,帶鐡索跳之,過於勇士。嗣慶見而異之,復以為將,以母姨之女妻之,仍授以神溪個屢二邑。嗣慶將丁瑰反,嗣慶執而殺之。
337
甲戌建嘉四年正月,彰誠侯嗣慶會諸道兵,盟於東扶列杜太尉祠,欲攻京師。嗣慶分水陸二道,潘鄰、阮嫩將國威兵,由平樂道攻陸路,嗣慶自領舟師次拖幕江,我太祖及嗣慶攻瀘江右岸,陳守達、陳獻琛、阮硬攻瀘江左岸,王犁、阮改攻朝東歩浮梁。王自將討嗣慶,會大霧,黑昏,舟人莫辨。至米所遇犁、改軍,未交戰,犁、改鼓噪勒兵,官軍自潰,軍士皆棄舟登陸而走。犁、改獲龍舟,我太祖欲進攻瀘江右岸,至安?步,遇譚以蒙及安仁王領北江道諸軍來,悉以鋭師逆戰,二軍皆敗。守度、獻琛等乗勝進至慈調歩,又克之。鄰等遂至椰市,遇烘將段禁武忽等,擊之,皆敗走,度東步浮梁而歸。時王在茶亭,聞諸軍皆敗,大懼,命駕入禁中迎太后共上船,欲奔諒州。過天德大室以蒙慟哭止之曰:「諒州道路遼逺,地多瘴氣,非其所安。今陛下避難而適彼,譬如逃熱而趨火,有何益乎?願少留於此,使臣等率烘人復與彼戰,以為後圖。萬一不利,然後行幸,亦未為晚。」王從之。以蒙召烘人,不至,因奔於烘。上深以為憂。己卯,幸諒州。車駕至芮曳鄉阮順第,少歇。是夜,又行至多感鄉鄭農家,農進膳食。畢,又去宿朱麻洞陶年第。嗣慶在鶴橋,分命將帥招撫諸道新集兵,賴靈守義住,潘鄰守超類,守度守朗隘,範茄守貧隘,阮嫩守北江。時守度遇烘人段尚、段文雷、段可如兵,與戰,烘人奔北。王聞嫩守北江,遂命安鐡將申長、申荄等拒於芮曳原,並為嫩所殺。王乃與太后奔於牧寓關內侯王尚第。數日,嗣慶乃剪髪使人以獻於王,及具言已意,謂:「臣見群小在側,壅遏忠良,蔽惑聖聰,民情鬱抑,無由上達,故因國人之怒,起兵以討此輩,剪除禍根,以慰眾心耳。至於君臣之分,不敢少犯,豈意深負專征之罪,致使車駕播遷。自揆臣身,罪當萬死,願陛下少霽威怒,返駕京師,以副人望。」王不省。
338
嗣慶又使譚經邦率百官,備法駕,迎王還京。王欲從之。群臣皆喜,信翊言於太后曰:「彼人乆蓄異心,欲設計以俘囚耳,何謂迎耶?願陛下再三思之。」太后然之。明日,王命駕還,入白太后,太后曰:「王以國家之重,不得不歸,老母將何歸乎?」王知太后無還意,遂與之幸。古弄、經邦等皆遮道攀馬首,涕泣曰:「京師,四方所觀望也。舍此不歸,欲將何往?」又曰:「臣觀嗣慶之心,忠赤無二,陛下何疑焉?」王油然下馬,謂群臣曰:「國家不幸,遭此多故。今太后逺渉艱險,朕其敢離朝夕之省問哉?」促駕而行。時扈蹕者多散去,惟內侍判首陳欣等三十人與俱。王與太后登舟幸三峙山寓黃伍舍。乆之,以水土不便,乃退次湯歩。是夜,稅駕於象奴村。二月辛未,車駕入鳳山。旬餘,復還南冊。
339
戊申,彰誠侯嗣慶召諸王及百官,議改立。乃使人迎英宗子惠文王赴鶴橋,立之。
340
是日,收太后族。譚經邦等並加鐡索,囚於美祿。
341
癸亥,盟國人於龍墀。三月惠文王即位於天安殿,改元乾寧,號元王。是日,大雷雨。
342
烘人段軟攻北江東究山,東究人不設備,見軟來,以為大軍齊至,遂大潰。軟素勇悍,得勝,益驕,遂焚屋舍,殺掠雞犬殆盡。因解甲,登山寺撞鐘為樂。時諸寺戍人皆撞鐘,嫩聞鐘,以兵邀而擊之,殺軟等。嫩乗勝追之,至法橋,為烘人段宜伏於橋下以戈擊之,透鐵甲,傷背,引兵而退。初,嫩以東究與烘接境,恐烘人掩襲,救之不及,預戒戍卒曰:見烘人,則各撞寺鐘以為警,急令嫩聞而來救。至是,軟誤撞寺鐘,故為所敗。
343
夏四月,甘蔗將軍潘具反。嗣慶囚之於美祿。甘蔗將軍杜備反,嗣慶使潘鄰捕之,為其所敗,復使賴靈往救之,又敗,太祖以二軍之敗,乃自將擊之,不克而還。
344
北江阮嫩反。嗣慶因歸其妻。嗣慶殺義信王於窯潭,以其與嫩通謀。是日,嗣慶發兵,畧官府金銀貨物,因迎元王赴利仁行宮,使賴靈焚京都宮室十九所。
345
嗣慶次大通步,築壘於義住。
346
嗣慶將潘鄰欲舉兵應嫩,謀泄,嗣慶斬於大通州。
347
六月,嗣慶攻嫩於聖儀宮,焚其宮。
348
丙午,王與太后自南柵回,宿於太室。是日,以北江道將軍阮嫩為侯。
349
丁未,至大內。太后密詔扶樂道將軍潘世誘烏金侯阮八殺之。擊八,傷頰,賴士卒急救,遂免。
350
秋七月戊辰,詔築壘,自萬春城門至蓋市,以禦嗣慶。
351
八月,北江侯嫩攻烏金侯八於西陽橋。
352
己酉,嗣慶使譚弼獻土物。
353
九月,嗣慶使阮硬送經邦還京師,具言已意無他。王聞硬至,益懼,遂幸畨琴巷尹播家。硬去,乃還宮。
354
壬寅,試僧官子弟。
355
癸未,左輔阮正吏擅取武庫器械,詔捕之。正吏懼,奔北江。
356
丁亥,嗣慶引兵犯闕。王與太后幸兵會。是日,嗣慶縱軍士虜御府財物,因焚其宮室及京城人家殆盡。
357
己未,王與太后還京師,見宮室盡為焚蕩,遂次泰和橋側祝聖祠,使築茅屋居之。
358
乙亥,公元1215年建嘉五年春正月,詔曰:「陳嗣慶聚兇黨,寇攘京師,水陸戰攻,痛關宗社。爰於去冬,虐焰逾熾,率彼師徒,肆行貪虐,虜掠我財物,焚蕩我宮室,以至京城巷陌,化成灰燼。朕因億兆臣庻之怒,賴一祖六宗之靈,躬舉六師,親行征討,咨爾將帥之眾,士卒之徒,咸聽詔言,各盡乃心,用塞朕意。」
359
嗣慶引軍屯究連,分其將士屯九皋究翁以禦嫩。仍遣快路將軍阮堂、阮皉守地民。堂、皉復與嫩通謀以攻嗣慶。嗣慶又使賴靈守安?、扶列,自往攻堂、皉及嫩。
360
王使人攻安?、扶列,克之。
361
二月,封北江侯嫩為王。
362
義住人朱停以其邑附嫩。
363
三月,嗣慶攻快鄉,拔之。堂與其子吐出降,於是嗣慶遣堂、皉築黃壘,安唎築安家壘,楊慈築公主壘。嫩又攻唎及堂、皉皆克之。嗣慶聞堂敗,乃引兵救之,仍使其將守慶獻琛陶判屯於欄橋攻嫩將費探敗之。
364
五月,嗣慶以其妹陳三娘妻於堂。
365
王謂群臣曰:「朕欲遜於位,卿等以為何如?」群臣皆涕泣止之,王不聽。乃與太后引刀剃髪。是日,王自泰和營幸張耕鄧老第,回駕西陽橋紙作巷內寄班杜安宅。
366
嗣慶攻大黃,軍潰,其將阮堂溺死。
367
秋七月,嗣慶焚洞仁宮,王使迎靈仁太后神主歸於祝聖祠。
368
冬十月,聽上林院獄。
369
十一月,嗣慶送還平天冠。
370
十二月,構草殿於杜安宅。
371
丙子建嘉六年春正月,王與太后御草殿視朝。嗣慶還金椅。
372
三月,雨雹。上命捕劫人於機舍巷,為杲將杜乙所擊,上命召乙,乙不應命。顯信王八討乙,乙終不服。
373
五月,杲將杜芮攻可。戊午,上幸外寨,因遣使請兵於嗣慶,以討芮。芮奔於嫩。
374
己巳,徙列侯杜芮為犒甲。
375
甲辰,王與夫人陳氏夜如順流,軍歸嗣慶。天明,遇其將王犁以舟來迎。時太后及王子公主皆遜於烏金。嗣慶見王,大喜,將士皆歡欣鼓舞。自是王與嗣慶決意,攻北江王嫩、顯信王八、烘人段文雷、歸化何高等。
376
甲辰,太后至安唱。時嫩、高以太后命攻慈亷諸邑,皆抜之。
377
庚戌,嗣慶起草殿於西扶列,其規模一仿大內。
378
顯信王阮八降。
379
詔明字馮佐周為招討使。
380
甲辰,王次於慈亷,命嗣慶討嫩。
381
詔徒嫩為兵。
382
秋八月,顯信王八反,陷兵合邑將杜細奔丹鳳。
383
冬十二月,進我太祖爵列侯。馮佐周、賴靈並關內侯。以嗣慶為太尉,贊拜不名。太祖長子桏為關內侯,嗣慶長子海為王。又以太祖為內侍判首,每大宴禮,賜坐局天安殿。
384
丁丑建嘉七年夏四月太尉分諸軍為六道討嫩。嫩引兵,出其不意,擊范恩。恩軍陷於冷涇潭口,為嫩所殺者五十餘人。嫩乗勝,復襲隘道,遇太尉軍,交戰,嫩軍遂潰。
385
王御涼石座,聽範恩敗軍訟。貶恩小侍衛人,杖八十。
386
仲夏,烘人段尚舉眾降,封尚為王。
387
太尉引兵攻峰州、真那諸邑,皆抜之。丁卯,峰州諸屬邑皆出降。太尉復引軍攻顯信王八,克之,八奔安樂柵。自此一帶鄉邑悉平。
388
起萬歲山五峰
389
永壽殿火
390
孟冬,甲寅,地夜震。
391
王觀魚於隊山
392
戊寅建嘉八年,仲春,以麻論柵山獠明字白浪為列侯。
393
孟夏,幸究連州,觀捕魚。
394
戊寅,幸舊京,食荔支。
395
詔諸獄案成,先令審刑院官預加考訂,然後聞奏。
396
己未,地震。
397
我太祖領諸道兵圖嫩於北江,仍命決其隄以灌諸鄉邑。賴靈隨其水勢攻之,嫩軍大潰,獲嫩妻子。嫩以百餘人退保扶寧。是日,太尉引兵至弩驛歇坐,戲指木上小枝,謂左右曰:「吾為君等射中此枝。」一發而中,眾皆驚服。坐頃,其驛為頹壓覆太尉,眾大懼,撤尾木以出之,而太尉無恙。
398
以關內侯賴靈知乂安州事。太祖與太尉嗣慶以其妹陳三娘嫁烘侯段文雷。文雷勇敢有智畧,能得眾心,故烘人多歸之。
399
七月,大水。
400
己卯建嘉九年春二月丙辰,雨雹。
401
乙丑,王聽都護府訟,降上林院士師阮宣及其子分鄧盛為書家。
402
夏六月,以劉琰為上林院士師。
403
乙丑,王幸舊京朝東步,觀諸軍,攻嫩不克。
404
南冊范以卒。初,太尉使王犁等將兵向南冊,與以會謀共伐嫩。會以疾篤,嗣慶使醫石章往治之,未至而卒。乙巳,嗣慶發兵往南冊,道遇犁等還,怒其不留,欲刑之,因使將軍阮改、阮木引兵徑至平橋。時嫩已先據其邑,改、木力戰爭之,嫩兵自潰。太尉自陸路向安丁橋,遇將軍自挑,謂嫩兵已傅於安丁洞,太尉使攻之,不克。太尉復攻平槁,南冊將黃個卒,阮利皆出降,南冊平。
405
仲秋,王御長廣門,觀秋社。
406
冬十二月,嫩病篤。太尉軍於朝東步,而嫩已死。庚午,嫩將費探送太后及王子公主等於太尉以降。嫩大將阮盈竄於侍降險林,逾五日,自度計窮,乃獻名馬以降,北江平。
407
庚辰建嘉十年春正月,以上品奉御陳豹為關內侯,陳獻琛為列侯,阮佐時知審刑院事。
408
季春,雨雹
409
三月,後宮震。
410
夏四月太尉嗣慶與太祖等發兵攻歸化寨。何高分為二道。太尉及太祖由歸化江,賴靈、潘具由宣光江,兩道俱進。具陷於澤,為高將阮乃所斬。高聞太尉軍四面圍之最急,遂與其妻子俱縊而死。自是上源路三帶江等皆平。太尉以潘具死國,請追封明信王。
411
六月己未朔,兩日並見。
412
仲秋,新宮成。
413
冬十一月,王幸扶列步,觀斗舟。
414
辛巳建嘉十一年,季夏,惠文王薨,即元王也。輟朝五日,清膳三日。
415
秋九月戊申,幸美祿太尉第。
416
壬午建嘉十二年秋八月,彗星見於西南方。
417
孟冬,王與太后御天安殿,觀太尉子顯道王海納昏禮。
418
九月,大水。
419
癸未建嘉十三年春正月太尉使人收寶信侯賴靈。靈縊而死。
420
孟冬,太尉伐蒙柵山獠。
421
十二月,己卯,輔國太尉陳嗣慶卒於扶列第。王與太后臨其喪,哭之盡哀,謚建國王。
422
己丑,地震。
423
是冬,虎入諸村邑。
424
甲申建嘉十四年春正月丁未,葬建國王於美祿。是春,以太祖為輔國太尉,馮佐周為內侍判首,進上品侯陳豹爵為王,謚顯誠。
425
季秋,自上源頭至京師,江水赤如血。
426
冬十二月,外寨佛跡山裂,長三十丈。
427
乙酉建嘉十五年,命太祖討乂安州,降之。
428
王御大興門,觀設藏鬮。詔國中淑女觀之。
429
夏,彗星見。
430
六月,王遜位於第二昭聖公主,謚昭王。尊王為太上王。改元天彰有道
431
己卯,盟國人於龍墀。
432
冬十二月
433
王以女主而幼為憂,召馮佐周謀曰:「朕以不德,獲戻於天,絕無繼嗣,傳位於女。以一陰而御群陽,眾所不與,必致悔亡。以吾觀之,莫若逺法唐堯,近體仁祖,擇其賢者而授之。今所見太尉仲子某,年雖沖幼,相貌非常,必能濟世安民。欲以為子,而主神器。仍以昭王配之。卿等為朕言於太尉。」太祖亦未之信。左輔阮正吏謂太祖曰:「阮氏之有國也,賢君六七作,其餘德遺澤,入人也深。一旦遽以異姓為嗣,意其試之以觀我何如耳。茍因而受之,天下必謂太尉實有篡逆之志。」太祖欲從之,上品奉御陳守度曰:「左輔之言非也。假如上王有子,反欲遜於二郎,揆之於義,則不可奉詔。今以無嗣,欲擇賢而付之,此乃上王逺法堯舜之真讓,又何疑哉?況天位不可久曠,而上王遜避之意已決,別選他姓為嗣,雖欲不臣事之,其可得乎?且上王以二郎為嗣,乃天意也。天與不取,反受其咎。願太尉熟思之。」冬十二月,命內侍判首馮佐周、內行遣左司郎中陳智宏,將內外文武臣僚,領龍舟,備法駕,赴星罡府,迎我太宗。以是年十二月初一日受禪,即位於天安殿,尊順貞皇后為太后,降昭王為昭聖王后,改元建中。太上王與其母譚太后出居扶列寺,號惠光禪師。以建中二年八月丙戌,薨於善教寺,廟號惠宗,在位十五年有竒。改元者一,曰建嘉,凡十五年。壽三十三,殯於安華府寶光寺。
434
阮朝,自太祖至惠宗,凡八主。始庚戌,終乙酉,共二百一十六年而亡。
435
陳朝紀年
436
太宗
437
乙酉建中元年 凡七年
438
天應政平元年壬辰 凡十九年
439
元豐元年辛亥 凡七年
440
聖宗
441
紹隆元年戊午 凡十五年
442
寶符元年癸酉 凡六年
443
仁宗
444
紹寶元年己卯 凡六年
445
重興元年乙酉 凡八年
446
英宗
447
興隆元年癸巳 凡二十一年
448
明宗
449
大慶元年甲寅 凡十年
450
開泰元年甲子 凡五年
451
憲宗
452
開佑元年己巳 凡十二年
453
裕宗
454
紹豐元年辛巳 凡五年
455
大治元年戊戌 凡十一年
456
天定元年己酉 凡一年
457
太王
458
紹慶元年庚戌 凡三年
459
睿宗
460
隆慶元年癸丑 凡三年
461
今王
462
昌符元年丁巳
463
陳朝紀年附
URN: ctp:ws458892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