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ore.gif) | 瘢誆芄論塚囟本爬錚ざ捎啵硭某吱恚刂甕徘輛耍廡髁曛霸崩兜腔栽臁� |
2 ![](more.gif) | 舊圳橋(小竹}},在曹公舊圳,縣東北九里,長二丈餘,寬六尺許,縣治往九曲塘經此,由水圳總理逐年修造。 |
3 ![](more.gif) | 雙頭漏橋,在雙頭漏溝,縣北五里,長丈許,寬四尺,縣治往郡經此,同治四年郭維樞修。 |
4 ![](more.gif) | 陂底橋,在寓潮埔圳尾,縣北三里,長四丈,寬六尺,縣治往仙草埔經此,光緒十一年郭隆益、張義記同修。 |
5 ![](more.gif) | 田尾橋,在田尾港上,縣西北十里,長四丈,寬五尺,縣治往舊城經此,道光年間林源成造。 |
6 ![](more.gif) | 船仔頭橋,在船仔頭港上,縣西北十一里,長二丈,寬四尺,縣治往舊城小路經此,光緒八年蔡勇獨造。 |
7 ![](more.gif) | 施仁橋,在施仁陂水尾,縣西十五里,長丈五,寬四尺,舊城往旗後經此,光緒十六年莊眾造。 |
8 ![](more.gif) | 東福橋,在東門溪上,長五丈餘,寬尺許,縣治往下淡水經此,同治三年何學洙修。 |
9 ![](more.gif) | 大竹橋,在武洛塘上,縣東北里許,長二丈餘,寬四尺許,德乃嘉往寓潮埔經此,光緒十八年生員陳廷瑞修。 |
10 ![](more.gif) | 外濠橋,在外北門濠溝上,長丈許,寬五尺,縣治往郡經此,同治七年中軍劉全修,光緒六年重修。 |
11 ![](more.gif) | 郡南橋,在外濠橋北數武,長八尺,寬四尺,縣治往郡經此,創建莫考。 |
12 ![](more.gif) | 車路橋,在外濠溝上,縣城西北隅,長丈許,寬八尺,新莊仔往赤山經此。 |
13 ![](more.gif) | 內濠橋,一名內北門橋,在內北門濠溝上,長丈五,寬六尺,縣治往郡經此,同治七年中軍劉全修,光緒十八年街眾重修。 |
14 ![](more.gif) | 攀龍橋,在縣署東偏左倉池側,長丈許,寬六尺,縣治往鳳儀書院經此,咸豐六年歲貢生吳奉華造。 |
15 ![](more.gif) | 石橋,在玉帶溝上游,縣治東南隅,長七尺,寬二尺餘,往雙慈亭經此,光緒十八年居民修。 |
16 ![](more.gif) | 枋橋,在玉帶溝下游,縣治西南隅,長八尺,寬三尺,雙慈亭後居民往來經此,光緒十三年王助獨造。 |
17 ![](more.gif) | 西轅門橋,在縣署西偏右庫池側,長丈許,寬五尺,縣治往西門經此,光緒六年王助董造。 |
18 ![](more.gif) | 西門橋,在西門外濠溝上,長丈五,寬六尺,縣治往海口經此,光緒十年拔貢生張大河造。 |
19 ![](more.gif) | 南門橋,在南門外濠溝上,長丈四,寬六尺,縣治往前鎮經此,光緒九年林元忠造。 |
20 ![](more.gif) | 𩻸港橋,在𩻸魚潭尾,縣西九里,長五丈,寬四尺,𩻸港往林竹竿經此。 |
21 ![](more.gif) | 三塊厝橋,在三塊厝港,縣西十里,長四十丈,寬五尺,三塊厝往能雅寮經此,同治十三年朱明造,亦名鳳儀橋。 |
22 ![](more.gif) | 岡山仔橋,在縣西南六里,長丈許,寬八尺,岡山仔入縣經此。 |
23 ![](more.gif) | 陂腹內橋,在崎港溝上,縣東三里,長丈八,寬八尺,縣治往阿侯經此。 |
24 ![](more.gif) | 土墼店仔橋,在山仔頂圳下游,縣東三里,長丈許,寬八尺,縣治往東港經此。 |
25 ![](more.gif) | 過路窟橋,在二十四甲圳頭,縣東二里,長丈許,寬八尺,尚書林入縣經此。 |
26 ![](more.gif) | 竹仔港橋,在竹仔港上,縣南十一里,長二丈五,寬二尺,大人宮往海汕經此。 |
27 ![](more.gif) | 鳳山橋,在鳳山港,縣南十七里,長五丈,寬五尺,縣治往大林蒲經此,乾隆二十六年鄭世英造。 |
28 ![](more.gif) | 頂石橋,在大林蒲莊東,縣東南二十里,長四丈,寬六尺,大林蒲入縣經此,同治十三年陳鵬修。 |
29 ![](more.gif) | 下石橋,在石牛椆圳尾,縣東南二十里,長三丈,寬六尺,光緒五年張品修。 |
30 ![](more.gif) | 右全邑橋梁凡七十七處,其中石橋五十有九、木橋十有三、竹橋凡五。其不注者,皆石橋也。 |
31 ![](more.gif) | 八景 |
32 ![](more.gif) | 一曰鳳岫春雨,在縣東南十八里,說見「鳳山」條下。 |
33 ![](more.gif) | 一曰龍岩冽泉,在縣西南十五里,說見「打鼓山」條下。 |
34 ![](more.gif) | 一曰淡溪秋月,在縣東十里,說見「淡水溪」條下。 |
35 ![](more.gif) | 一曰球嶼曉霞,在縣東南六十里,說見「小琉球嶼」條下。 |
36 ![](more.gif) | 一曰岡山樹色,在縣北五十里,說見「大岡山」條下。 |
37 ![](more.gif) | 一曰泮水荷香,在縣西北十五里,說見「蓮花潭」條下。 |
38 ![](more.gif) | 一曰翠屏夕照,在縣東北二十三里,說見「觀音山」下。 |
39 ![](more.gif) | 一曰丹渡晴帆,在縣南十里,說見「丹鳳澳」條下。 |
40 ![](more.gif) | 右全邑八景,前一、後一、左右各三,俱為縣治名勝。 |
41 ![](more.gif) | 附錄舊志 |
42 ![](more.gif) | 諸山 |
43 ![](more.gif) | 朝天嶺、大龜文山、崇爻山、卑南覓山、大烏萬山、朝華離山、網翠山、大柴高山、霄馬乾山、老佛山、琅嶠山、沙馬磯頭山。 |
44 ![](more.gif) | 諸溪 |
45 ![](more.gif) | 西溪、二層行溪、岡山溪、大澤機北溪、大澤機西溪、力力溪。 |
46 ![](more.gif) | 諸港 |
47 ![](more.gif) | 打鼓港、硫磺港、蟯港、鯤身港、井水港、關帝溪、茄藤港、鱉興港、放䌇港。 |
48 ![](more.gif) | 陂澤 |
49 ![](more.gif) | 將軍陂、鳳山陂、三鎮陂、三老爺陂、烏樹林陂、新園陂、中衝崎陂、許公陂、鹽埕陂、赤山陂、竹橋陂、仁武莊陂、後港陂。 |
50 ![](more.gif) | 潭港 |
51 ![](more.gif) | 蓮池潭、龜潭、濫尾潭、井水港、菱角港、茄冬坑、冷水坑。 |
52 ![](more.gif) | 津渡 |
53 ![](more.gif) | 硫磺水渡、小硫磺渡、蘭坡嶺渡、阿猴渡、萬丹渡、新園渡、岐後渡、蟯港渡。 |
54 ![](more.gif) | 橋梁 |
55 ![](more.gif) | 小店仔橋、鯽子潭橋、岡山溪橋、中衝崎、赤山仔橋、竹子港橋、陂腹內橋、鳳山港橋、坑仔口橋。 |
56 ![](more.gif) | 按鳳山採訪,似難以他縣相例。他縣未嘗移城,凡舊志所載山川、方位、道里、遠近,均能吻合,固可無庸援引。鳳山自縣治遷移而後,方位猶不甚差,至核及遠近,則十無一符。若不逐條比對,詳紀現在情形,何貴有此番採訪?鄙見以為纂修通志,所關在吏治民生,必先使採訪諸紳不敢率爾操觚,他日志書告成,庶足以信今而傳後。若必克期以待,則後此不得不因陋就簡矣。茲冊新採者固多,而複述舊志者亦複不少。蓋欲使之綱舉目張、條分縷析,亦勢之不得不爾也。 |
57 ![](more.gif) | 正訛:一、鳳山條下有清水岩一景,注云:灌田百餘甲,甲字當改作畝字。又岩西數武,西字當改作南字。又石翁媼一景,注云:在清山岩寺西數武,西字亦當改作南字。一、東港渡原議欲建官渡,後被奸民阻撓,因弗果行。當改入民渡「鳥鼠洲、港岡渡」下。 |
58 ![](more.gif) | 補遺:同安厝石橋,在港東里八老爺莊東,縣東南三十里,長二丈七,寬尺餘,本莊往潮州莊經此,同治元年賴泰山造。 |
59 ![](more.gif) | 光緒二十年五月初一日鳳山採訪局生員吳士俊繕本。 |
60 ![](more.gif) | 丁部 |
61 ![](more.gif) | 規制 |
62 ![](more.gif) | 城池 |
63 ![](more.gif) | 街市 |
64 ![](more.gif) | 廨署 |
65 ![](more.gif) | 倉廒 |
66 ![](more.gif) | 營汛 |
67 ![](more.gif) | 鋪遞 |
68 ![](more.gif) | 炮台 |
69 ![](more.gif) | 險隘 |
70 ![](more.gif) | 番屯 |
71 ![](more.gif) | 番社 |
72 ![](more.gif) | 義塚 |
73 ![](more.gif) | 錢糧 |
74 ![](more.gif) | 學宮 |
75 ![](more.gif) | 學額 |
76 ![](more.gif) | 學田 |
77 ![](more.gif) | 書院 |
78 ![](more.gif) | 義學 |
79 ![](more.gif) | 社學 |
80 ![](more.gif) | 祠廟 |
81 ![](more.gif) | 城池 |
82 ![](more.gif) | 縣城,在郡南八十里武洛塘山之南,地屬大竹裏,舊名陂頭街,邑新治也。乾隆五十三年,始建竹城,環植刺竹,編棘為籬,聊蔽內外而已。嘉慶九年,知縣吳兆麟倡建四門,分為六座。大東曰朝陽,小東曰同儀,亦曰東便,西曰景華,南曰安化,北曰平朔,其外門曰郡南第一關。道光十八年,知縣曹謹就六門上增建城樓各一,複於四隅築炮台六座,外浚濠塹,廣一丈二尺,深一丈一尺,周一千一百二十丈。咸豐四年,參將曾元福建築土牆,高八尺,寬二尺,上無雉堞,周如濠之數,牆外仍植刺竹。光緒十八年,牆圯,李邑侯淦命眾業戶重修。 |
83 ![](more.gif) | 舊城,在興隆里,縣西北十五里,邑舊治也。康熙六十一年署縣劉光泗築土城,周八百一十丈,高一丈三尺,東西南北設四門,左倚龜山,右連蛇山。外浚濠塹,廣一丈,深八尺。雍正十二年,知縣錢洙奉文環植刺竹,圍繞三重。乾隆二十五年,知縣王瑛曾,就四門側增建大炮台四座。道光五年,知縣杜紹祁再移舊址,舍去蛇山,全圍龜山在內,高一丈二尺,寬一丈五寸,上有雉堞,周一千二百二十四丈,仍置四門。門上有樓,高四丈二尺,東門曰鳳儀,西門曰奠海,南門曰啟文,北門曰拱辰。又於四隅建立炮台四座,高一丈三尺,今尚完固。 |
84 ![](more.gif) | 街市 |
85 ![](more.gif) | 外北門街,在外北門內,逐日為市。 |
86 ![](more.gif) | 和安街,在內北門內,逐日為市。 |
87 ![](more.gif) | 頂橫街,在縣署東數武,逐日為市。 |
88 ![](more.gif) | 縣口街,在縣署前,逐日為市。 |
89 ![](more.gif) | 登瀛街,在縣署東南數武,逐日為市。 |
90 ![](more.gif) | 永安街,在西門內,逐日為市。 |
91 ![](more.gif) | 大廟口街,在縣署南數武,逐日為市。 |
92 ![](more.gif) | 仁壽街,在登瀛街角南,五方湊集,地極喧嘩,逐日為市。 |
93 ![](more.gif) | 寅餞門街,在仁壽街東,逐日為市。 |
94 ![](more.gif) | 大老衙街,在參將署前,逐日為市。 |
95 ![](more.gif) | 中和街,在寅餞門街東,逐日為市。 |
96 ![](more.gif) | 慶安街,在中和街東,逐日為市。 |
97 ![](more.gif) | 仁和街,在大東門內龍山寺前,逐日為市。 |
98 ![](more.gif) | 下橫街,在草店尾街東,逐日為市。 |
99 ![](more.gif) | 打鐵街,在小東門內,逐日為市。 |
100 ![](more.gif) | 過溝仔街,在大竹裏,小東門外數武,逐日為市。 |
101 ![](more.gif) | 能雅寮街,在大竹裏,縣西南十里,逐日為市。 |
102 ![](more.gif) | 三塊厝街,在大竹裏,縣西十里,逐日為市。 |
103 ![](more.gif) | 旗後街,在大竹裏,縣西十五里,逐日為市。 |
104 ![](more.gif) | 大道公街,在興隆裏舊城內,縣西北十五里,逐日為市。 |
105 ![](more.gif) | 陂仔頭街,在興隆裏舊城北門外,縣西北十五里,逐日為市。 |
106 ![](more.gif) | 頂林仔邊街,在小竹裏,縣東南二十里,逐日為市。 |
107 ![](more.gif) | 大林蒲市,在鳳山裏,縣東南二十里,五日一市。 |
108 ![](more.gif) | 仁武莊市,在觀音里,縣北十五里,逢節為市。 |
109 ![](more.gif) | 楠梓坑街,在觀音里,縣北二十里,逐日為市。 |
110 ![](more.gif) | 三奶壇市,在觀音里,縣北二十里,下午為市。 |
111 ![](more.gif) | 角宿市,在觀音里,縣北三十里,逢節為市。 |
112 ![](more.gif) | 援剿中市,在觀音里,縣北三十五里,逢節為市。 |
113 ![](more.gif) | 右衝街,在半屏里,縣西北二十里,逐日為市。 |
114 ![](more.gif) | 後勁街,在半屏里,縣西北二十里,逐日為市。 |
115 ![](more.gif) | 橋仔頭街,在仁壽里,縣西北三十里,逐日為市。 |
116 ![](more.gif) | 阿公店街,在仁壽里,縣西北四十里,逐日為市。 |
117 ![](more.gif) | 半路竹市,在維新里,縣西北五十五里,逢節為市。 |
118 ![](more.gif) | 五甲尾市,在嘉祥里,縣北四十五里,逢節為市。 |
119 ![](more.gif) | 阿嗹市,在嘉祥里,縣北五十八里,逐日為市。 |
120 ![](more.gif) | 大湖街,在長治裏,縣西北六十里,逐日為市。 |
121 ![](more.gif) | 竹滬市,在長治裏,縣西北五十五里,逐日為市。 |
122 ![](more.gif) | 圍仔內市,在文賢里,縣西北六十五里,逐日為市。 |
123 ![](more.gif) | 潮州莊街,在港東里,縣東三十里,逐日為市。 |
124 ![](more.gif) | 嵌頂街,在港東里,縣東三十里,逐日為市。 |
125 ![](more.gif) | 東港街,在港東里,縣東南三十里,逐日為市。 |
126 ![](more.gif) | 下林仔邊街,在港東里,縣東南四十里,逐日為市。 |
127 ![](more.gif) | 枋寮街,在港東里,縣東南六十里,逐日為市。 |
128 ![](more.gif) | 水底寮街,在港東里,縣東南六十里,逐日為市。 |
129 ![](more.gif) | 新園街,在港西里,縣東二十里,逐日為市。 |
130 ![](more.gif) | 萬丹街,在港西里,縣東二十里,逐日為市。 |
131 ![](more.gif) | 阿候街,在港西里,縣東二十里,遂日為市。 |
132 ![](more.gif) | 阿里港街,在港西里,縣東北四十里,逐日為市。 |
133 ![](more.gif) | 右全邑街市凡四十八條。 |
134 ![](more.gif) | 廨署 |
135 ![](more.gif) | 縣署,在縣城內,南向,大小五十間。嘉慶九年,知縣吳兆麟建。大堂、二堂、三堂、花廳、幕廳、內室,外則頭門、儀門——門左福德祠,門右監獄,門內八房辦事所,悉如制。道光十八年,知縣曹謹重修一次,增建水心亭,以驗圳水之多寡。咸豐三年,逆匪林恭作亂,焚毀縣署。是年八月間,代理知縣鄭元傑複行修葺完固。光緒十九年,李邑侯淦稟請重修。 |
136 ![](more.gif) | 縣丞署,在港西里阿侯街,縣東二十里,原在萬丹街,乾隆二十六年知縣王瑛曾奉文移建阿里港。五十年,複移建於阿侯。年久傾圯,現移住街尾天後宮左,室六間。 |
137 ![](more.gif) | 巡檢司署,在港東里枋寮街,縣東南六十里,原在東港,雍正九年移建大昆麓。年久傾圯,又移賃公館在嵌頂街,再移舊城。同治十六年,乃移枋寮,屋十九間。巡檢胡震建。光緒十九年,被風損壞未修,現租民房居住。 |
138 ![](more.gif) | 典史署,在縣署左。嘉慶九年,知縣吳兆麟、典史談坤建。道光十八年,知縣曹謹修。咸豐三年,知縣鄭元傑重修。年久傾圯,現存十間,系光緒十八、十九兩年間典史梁調昌先後捐廉重修。 |
139 ![](more.gif) | 儒學教諭、訓導署,俱在興隆裏舊治北郊,縣西北十五里。 |
140 ![](more.gif) | 南路營參將署,在縣城南門內,原在舊治城南,乾隆五十三年移建。大小四十八間,咸豐三年被賊焚毀,四年參將曾元福奉文修葺。光緒十九年,參將葉承輝重修。署前為洗馬池。 |
141 ![](more.gif) | 下淡水營都司署,在港西里煙墩腳埔,縣東北三十里。光緒十一年,都司郭清遠建。大小十五間。十八年,被風損壞,都司趙菊初修。 |
142 ![](more.gif) | 中軍守備署,在參將署東數武,舊為台募公廳,大小九間,創建莫考。道光二十八年,改作衙署。光緒十八年,守備王得凱修,增建後房一間,凡十間。 |
143 ![](more.gif) | 閩海關,在大竹里旗後碼頭,縣西南十五里,屋二十間,光緒十三年抄民房入官。 |
144 ![](more.gif) | 厘金局,亦在旗後碼頭,屋十八間,光緒十二年,武弁吳元德建。 |
145 ![](more.gif) | 稅務司,在大竹裏哨船頭,縣西十五里,屋十四間,同治八年,英商張怡記建。 |
146 ![](more.gif) | 電報局,在大竹裏哨船頭,縣西十五里,屋十二間,光緒六年,武弁江若震建,駐兵三名。 |
147 ![](more.gif) | 倉廒 |
148 ![](more.gif) | 倉廒,在縣署後,計十間,嘉慶九年,知縣吳兆麟建。道光十八年,知縣曹謹修。咸豐三年,知縣鄭元傑重修。 |
149 ![](more.gif) | 義倉,在鳳儀書院照牆內左廊,平列九間。同治十二年勸捐民榖六千餘石,董事生員王應運監理。今顆粒無存,倉亦倒壞。一在港西里阿侯街,縣東二十里,屋五間,同治十二年勸捐民榖三千五百餘石,內除糶賣民間得銀二千二百四十七元四角四瓣、置田六宗外,現存銀一百七十一元四角四瓣、榖二百九十二石,交董事生員陳崇管理。 |
150 ![](more.gif) | 營汛 |
151 ![](more.gif) | 南路營額設戰兵六十五名,守兵一百零一名,稿字識九名,號令手三名,內分配各汛、塘、站、局外,統歸存城汛管轄。無營盤,皆散住在東嶽廟(即六將廟、火藥庫及火房公廳等處。 |
152 ![](more.gif) | 下淡水營,在港西里煙墩腳埔,縣東北三十里。舊額:設都司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三員、外委三員、額外二員、馬兵六名、戰兵三百四十八名、守兵二百三十五名。同治八年四月奉文裁兵加餉,擬留都司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外委三員、額外一員、馬戰兵四名、步戰兵一百三十四名、守兵一百九十六名。光緒三年五月,奉前鎮憲張裁汰疲弱戰兵四十四名、守兵八十三名,並陸續事故外,現在實存步戰守兵一百二十六名,作為定額,分派下淡水各汛防駐札外,餘悉在營。 |
153 ![](more.gif) | 防軍營,在港西里西瓜園莊東,縣東北四十二里,壘石為牆,周二里許,駐統領一員、兵二百名。 |
154 ![](more.gif) | 防軍營右哨,在港東里大阮口山麓,縣東四十五里,光緒七年造營房十五間,繚以石牆,周半里許,駐正哨官一員,兵四十名。一在港東里潮州莊街三山國王廟,護室六間,縣東三十里,光緒七年駐副哨官一員、兵四十名,今仍之。一在港西里萬丹街天後宮,護室,縣東二十里,駐兵二十名,統歸潮州莊街副哨管轄。 |
155 ![](more.gif) | 石頭營,在港東里三條崙嶺,縣東五十里,同治十三年,屯兵於此。現駐都司一員、兵二百名。 |
156 ![](more.gif) | 打鼓山營,在大竹裏打鼓山大棚頂,縣西十五里,周里半。營房七十四間。光緒九年統領張福勝造。十七年副將萬國標修。現駐副將一員、兵五百名。 |
157 ![](more.gif) | 南路營存城汛,在縣城火藥庫內,屋三間,咸豐四年參將曾元福建。光緒十九年千總陳春元修。駐千總一員、兵一百十五名。 |
158 ![](more.gif) | 協防塘,在參將署內,駐額外一員、兵六名。 |
159 ![](more.gif) | 舊城汛,在興隆裏舊城內大道公街,縣西十五里,租民房兩間,駐千總一員、兵四名。 |
160 ![](more.gif) | 攀桂橋汛,在小竹裏大樹腳莊,縣東北二十里,租民房三間,駐把總一員、兵四名。 |
161 ![](more.gif) | 坪仔頭塘,在小竹裏坪仔頭莊,縣東九里,租民房,駐額外一員、兵一名。 |
162 ![](more.gif) | 觀音山汛,在觀音里楠梓坑街,縣北二十里,屋六間,駐把總一員、兵四名。 |
163 ![](more.gif) | 石井塘,在觀音里援剿中莊,縣北三十里,屋六間,駐額外一員、兵一名。舊營地在湖仔內莊南,今廢。 |
164 ![](more.gif) | 阿公店汛,在仁壽里阿公店街,縣西北四十里,舊有營盤,今廢。現租民房三間,駐把總一員、兵四名。 |
165 ![](more.gif) | 枋寮汛,在港東里枋寮街,縣東南六十里,屋二十二間,同治十二年巡檢司胡震建。光緒十九年,被風損壞,現租民房。駐額外一員、兵二名。 |
166 ![](more.gif) | 下淡水營存城汛,在港西里煙墩腳埔,縣東北三十里,駐外委一員、兵四名。 |
167 ![](more.gif) | 阿里港汛,在港西里阿里港街,縣東北四十里,屋九間,駐把總一員、兵六名。 |
168 ![](more.gif) | 九塊厝塘,在港西里九塊厝莊,縣東北三十里,駐兵一名。 |
169 ![](more.gif) | 阿侯汛,在港西里阿侯街,縣東二十里,屋二間,駐把總一員、兵十名。 |
170 ![](more.gif) | 萬丹汛,在港西里萬丹街,縣東二十里,舊有營盤,今廢。現租民房五間,駐千總一員、兵六名。 |
171 ![](more.gif) | 新園塘,在港西里新園街,縣東二十里,舊有營盤,同治六年被水衝壞,現租民房二間、駐額外一員、兵二名。 |
172 ![](more.gif) | 潮州莊汛,在港東里潮州莊街,縣東三十里,租民房五間,駐外委一員、兵五名。 |
173 ![](more.gif) | 東港汛,在港東里東港街,縣東南三十里,屋六間,駐外委一員、兵五名。 |
174 ![](more.gif) | 岡山汛,在嘉祥里,縣北五十二里,舊為岡山營營盤在焉,今廢。現移營外,茅舍三間、駐千總一員、兵四名。 |
175 ![](more.gif) | 半路竹塘,在維新里半路竹市,縣西北五十五里,租民房,駐兵一名,岡山汛轄。 |
176 ![](more.gif) | 大湖塘,在長治裏大湖街,縣西北六十里,租民房,駐兵三名,岡山汛轄。 |
177 ![](more.gif) | 水師汛,在大竹里旗後街,縣西南十五里,屋四間,駐把總一員、兵四名。。 |
178 ![](more.gif) | 鋪遞 |
179 ![](more.gif) | 鳳城鋪,在參將署內,西北距阿公店鋪四十里,東南距東港鋪三十里;鋪司一名、鋪目一名、鋪兵六名,南路營轄。 |
180 ![](more.gif) | 阿公店鋪,在仁壽里阿公店街,縣西北四十里,北距府治四十里,南距鳳城鋪四十里;鋪目一名、鋪兵六名,南路營轄。 |
181 ![](more.gif) | 東港鋪,在港東里東港街,縣東南三十里,西北距鳳城鋪三十里,東南距枋寮鋪三十里;鋪司一名、鋪兵六名,下淡水營轄。 |
182 ![](more.gif) | 枋寮鋪,在港東里枋寮街,縣東南六十里,西北距東港鋪三十里,南距恆春楓港鋪三十七里;鋪司一名、鋪目一名、鋪兵五名,南路營轉。 |
183 ![](more.gif) | 炮台 |
184 ![](more.gif) | 炮台,在大竹裏打鼓山大棚頂,縣西十五里,周二里許,營房二十七間,大炮四尊,光緒元年副將王福祿造。 |
185 ![](more.gif) | 一在臨港扼要處,周里許,營房八間,大炮兩尊,光緒元年副將王福祿造。 |
186 ![](more.gif) | 一在旗後山嶺,縣西南十五里,周里半,營房二十二間,大炮四尊,光緒元年副將王福祿造。 |
187 ![](more.gif) | 軍裝房,在打鼓山營側,光緒九年統領張福勝造,計八間,十七年副將萬國標修。 |
188 ![](more.gif) | 火藥庫,在縣城中軍衙右,計八間,環植刺竹,外浚溝渠,周里許,咸豐三年被逆截水灌壞,四年參將曾元福修。光緒十八年被風損壞二間,現存六間,十九年守備王得凱重修。 |
189 ![](more.gif) | 演武亭,在縣治西郊,大小十四間,前為演武廳,廳外平埔,即較場地。嘉慶九年知縣吳兆麟建,年久傾圯,椽瓦無存,只餘較場埔而已。 |
190 ![](more.gif) | 險隘 |
191 ![](more.gif) | 一在山豬毛口隘寮社,縣東北四十里。 |
192 ![](more.gif) | 一在南太武南坪山麓漏陂社,縣東北三十七里。 |
193 ![](more.gif) | 一在昆崙坳山麓加藤社,縣東三十五里。 |
194 ![](more.gif) | 一在嘉早山麓力力社,縣東三十七里。 |
195 ![](more.gif) | 一在三條崙嶺放索社,縣東南四十五里。 |
196 ![](more.gif) | 以上五處,原各設隘首一名,今裁。 |
197 ![](more.gif) | 番屯 |
198 ![](more.gif) | 新港屯,在港西里,縣東北六十里,駐外委一員、兵三百名。 |
199 ![](more.gif) | 搭樓屯,在港西里,縣東北三十七里,外委一員、兵三百名。 |
200 ![](more.gif) | 放索屯,在港東里,縣東南四十五里,外委一員、兵三百名。 |
201 ![](more.gif) | 尖山屯,在嘉祥里,縣北四十里,駐外委一員、番兵一百名。 |
202 ![](more.gif) | 以上四屯,駐千總一員、把總一員,統歸台南分府轄。 |
203 ![](more.gif) | 番社 |
204 ![](more.gif) | 網社、大口社、紅目社、墩仔社、施武郡社、萬年籠社、北棄社、內滿社、擺月社、蘭汝社、一票仔社、施武內社、屠古物社、山豬毛社、山毛孩社、萬里篤社、山無崙社、加六堂社、松松社、八絲力社、礁老其難社、加少山社、口社、施汝臘社、心武里社,山裏留社、錫乾社、毛絲絲社、阿律社、施率臘社、礁網曷氏社、加籠雅社、礁朥加物社、益難社、務朗逸社、陳阿難社、加者惹也社、勃朗錫乾社、昆崙坳社、烏鴉石社、內社、加走山社、加蚌社、本地社、頂望仔立社、下望仔立社、加磅社、陳阿修社、沙裏老社、北力力社、加無朗社、古阿崙社、浮圳鹿社、擺律社七腳亭社、力里社、割肉社、董的社、率芒大社、南屏社、心麻社、沙那穀社、武吉社、大籠坳社、吧郎社、草山社。 |
205 ![](more.gif) | 義塚 |
206 ![](more.gif) | 一在武洛塘山,縣北半里許,魚鱗迭葬,已無隙地。 |
207 ![](more.gif) | 一在岡山仔埔,縣西南六里,周里許,嘉慶二十三年莊公漏置。 |
208 ![](more.gif) | 一在籬仔內大埔,縣西南七里,周二里許,嘉慶二十年陳雲起置。 |
209 ![](more.gif) | 一在籬仔內莊南,縣西南七里,縱里許,橫二十丈,嘉慶二十年陳雲起置。 |
210 ![](more.gif) | 一在舊城西蛇頭埔,縣西北十七里,縱里半,橫里許,雍正十二年知縣錢洙置。 |
211 ![](more.gif) | 一在灰窯仔埔,縣西北十七里,縱里許,橫半里許,乾隆五十三年守備莊錫舍置。 |
212 ![](more.gif) | 一在石燭埔,縣西北十六里,周二里許,嘉慶年間洪麟生置。 |
213 ![](more.gif) | 一在頂林仔邊,縣東南二十里,縱里許,橫半里許,乾隆年間劉振漢置。 |
214 ![](more.gif) | 一在南梓坑埔,縣北二十里,周二里許,咸豐九年生員郭對揚置。 |
215 ![](more.gif) | 一在梓官莊西道爺埔,縣西北三十里,縱九十丈,橫三十三丈,建置莫考。 |
216 ![](more.gif) | 一在前鋒莊廍亭埔,縣西北四十一里,周里許,建置莫考。 |
217 ![](more.gif) | 一在前鋒埔,縣西北四十里,周二里許,道光三十年王吉安置。 |
218 ![](more.gif) | 一在後協埔,縣西北四十里,縱里許,橫半里許,咸豐十年黃寶藏置。 |
219 ![](more.gif) | 一在圍仔內老大埔,縣西北六十七里,縱里半,橫半里許,建置莫考。 |
220 ![](more.gif) | 一在加足莊崙仔頂埔,縣東四十里,縱二里許,橫半里許,乾隆五十九年張石港置。 |
221 ![](more.gif) | 一在潮州莊打鐵店埔,縣東三十里,縱里許,橫半里許,乾隆五十九年張石港置。 |
222 ![](more.gif) | 一在北勢廍刺仔腳埔,縣東三十三里,周四里許,乾隆二十五年曾發生置。 |
223 ![](more.gif) | 一在崙仔頂埔,縣東三十一里,縱里半,橫里許,道光十年洪晉成置。 |
224 ![](more.gif) | 一在溪洲莊西,縣東三十里,縱三里,橫里許,道光二十一年陳山知置。 |
225 ![](more.gif) | 一在新莊埔,縣東三十五里,縱里半,橫半里許,咸豐元年黃寬記置。 |
226 ![](more.gif) | 一在東港蚝殼堆埔,縣東南三十里,周二里許,道光三十年鄭朝置。 |
227 ![](more.gif) | 一在過港仔埔,縣東北四十二里,縱二里許,橫半里許,咸豐元年藍見元置。 |
228 ![](more.gif) | 一在阿侯銅鑼埔,縣東二十一里,縱里許,橫半里許,建置莫考。 |
229 ![](more.gif) | 一在萬丹後壁埔,縣東二十里,縱四里許,橫里許,嘉慶八年謝南置。 |
230 ![](more.gif) | 墳墓 |
231 ![](more.gif) | 寗靖王墓,在長治裏竹滬莊,墓後有檨仔林,俗呼寗靖王宅。 |
232 ![](more.gif) | 黃節孝婦墓,在鳳山裏港仔墘莊。 |
233 ![](more.gif) | 唐節孝婦墓,在港西里深水仔莊牛椆湖山。 |
234 ![](more.gif) | 養濟院 |
235 ![](more.gif) | 養濟院,在縣治西郊較場埔邊,屋六間,嘉慶年間王勇建。 |
236 ![](more.gif) | 錢糧 |
237 ![](more.gif) | 上則田七百十三甲六分零九毫六絲三忽四微,年征銀一千七百六十一兩五錢三分六厘八毫一絲八忽二微。 |
238 ![](more.gif) | 中則田七千九百零三甲五分五厘一毫一絲九忽三微,年征銀一萬五千九百五十五兩七錢五分二厘三毫七絲六忽八微。 |
239 ![](more.gif) | 下則田一萬三千六百二十一甲四分六厘六毫六絲一忽一微,年征銀二萬二千六百七十二兩零四厘九毫一絲四忽二微。 |
240 ![](more.gif) | 下下則田七千七百二十六甲二分零四毫六絲二忽,年征銀一萬零二百八十七兩七錢九分三厘七毫六絲六忽四微。 |
241 ![](more.gif) | 上則園一百八十五甲二分八厘八毫五絲一忽,年征銀三百七十四兩零六分一厘九毫二絲六忽二微。 |
242 ![](more.gif) | 中則園三千七百五十五甲一分二厘零五絲四忽二微,年征銀六千二百五十兩零一錢四分二厘七毫九絲三忽九微。 |
243 ![](more.gif) | 下則園一萬零五百九十九甲一分一厘五毫四絲二忽一微,年征銀一萬四千一百一十三兩二錢零五厘五毫零二忽七微。 |
244 ![](more.gif) | 下下則園一萬六千五百五十七甲七分四厘三毫七絲三忽二微,年征銀一萬三千三百七十六兩九錢六分六厘七毫二絲九忽八微。 |
245 ![](more.gif) | 平等沙田四千一百二十四甲一分九厘一毫九絲二忽八微,年征銀二千二百六十八兩三錢零五厘五毫六絲零四微。 |
246 ![](more.gif) | 次等沙田三百三十七甲六分零一毫八絲六忽四微,年征銀一百四十八兩五錢四分四厘八毫二絲零一微。 |
247 ![](more.gif) | 下等沙田八十九甲二分三厘五毫三絲八忽二微,年征銀二十九兩四錢四分七厘六毫七絲六忽。 |
248 ![](more.gif) | 平等沙園五千三百三十三甲七分八厘四毫九絲八忽四微,年征銀二千三百四十六兩八錢六分五厘三毫九絲二忽九微。 |
249 ![](more.gif) | 次等沙園二千三百七十二甲四分二厘四毫三絲六忽,年征銀七百八十二兩九錢零三絲八忽八微。 |
250 ![](more.gif) | 下等沙園一千零五十九甲一分八厘二毫五絲八忽九微,年征銀二百三十三兩零二分零一毫六絲九忽五微。 |
251 ![](more.gif) | 通縣二十八里;共田三萬四千五百一十五甲八分六厘一毫二絲三忽二微,園三萬五千八百六十二甲六分六厘零一絲三忽八微,年計征銀九萬零六百兩零五錢四分八厘四毫八絲五忽九微。 |
252 ![](more.gif) | 附錄四則三等田園每甲征銀額數 |
253 ![](more.gif) | 上則田征二兩四錢六分八厘五毫。 |
254 ![](more.gif) | 中則田征二兩零一分九厘。 |
255 ![](more.gif) | 下則田征一兩六錢六分五厘。 |
256 ![](more.gif) | 下下則田征一兩三錢三分二厘。 |
257 ![](more.gif) | 平等沙田征五錢五分。 |
258 ![](more.gif) | 次等沙田征四錢四分。 |
259 ![](more.gif) | 下等沙田征三錢三分。 |
260 ![](more.gif) | 上則園征二兩零一分九厘。 |
261 ![](more.gif) | 中則園徵一兩六錢六分五厘。 |
262 ![](more.gif) | 下則園徵一兩三錢三分二厘。 |
263 ![](more.gif) | 下下則園徵一兩零六分五厘三毫。 |
264 ![](more.gif) | 平等沙園征四錢四分。 |
265 ![](more.gif) | 次等沙園征三錢三分。 |
266 ![](more.gif) | 下等沙園征二錢二分。 |
267 ![](more.gif) | 右自光緒十四年起,照一條鞭徵收;每銀一兩,另加平餘補水二錢五分。內如上、中、下、下下各則田園,奉部覆准照征。其沿山、沿海、沿溪之沙田、沙園,原請與墾荒未熟之地暫緩升科。嗣查此項田園,收成微薄,雖難按則科征,而與墾荒未熟者究有不同。酌定平、次、下各三等,按照內地同安縣不配米各條徵則,酌擬平等沙田每甲征銀五錢五分、次等四錢四分、下等三錢三分、平等沙園每甲征銀四錢四分、次等三錢三分、下等二錢二分,永為定例。 |
268 ![](more.gif) | 學宮 |
269 ![](more.gif) | 聖廟,在舊治北郊,縣西北十五里,大小二十四間,康熙二十三年知縣楊芳聲建。風雨損壞,四十三年知縣宋永清複建。五十八年知縣李丕煜修。乾隆二年本縣兵馬司指揮施世榜修。大抵瓦屋數椽,規制未備。十七年知縣吳士元重建。歲久傾圯。光緒元年,訓導葉滋東再行募建,至三年落成。中為大成殿,東西廡,前為大成門,又前為欞星門,兩旁為義路、禮門坊,殿後為崇聖祠。廟前有蓮花潭天然泮池。鳳山對峙,屏山左拱,龜山、鼓山右輔,形家稱為人文勝地。 |
270 ![](more.gif) | 崇聖祠,在大成殿後,平列九間,康熙四十三年知縣宋永清建,同治四年訓導銜陳天奎重建。 |
271 ![](more.gif) | 明倫堂,在聖廟左,大小十六間,乾隆十七年知縣吳士元建,光緒三年訓導葉滋東重建。 |
272 ![](more.gif) | 朱子祠,在崇聖祠左,平列七間,乾隆十一年知縣呂鍾琇建,光緒三年訓導葉滋東重建,祠租三十六石。 |
273 ![](more.gif) | 奎樓,在崇聖祠右,光緒三年訓導葉滋東建,高三丈,深廣各一丈四尺八寸。 |
274 ![](more.gif) | 名宦祠,在大成門左,享堂三間,乾隆十七年知縣吳士元建,光緒三年訓導葉滋東重建。 |
275 ![](more.gif) | 鄉賢祠,在大成門右,享堂三間,乾隆十七年知縣吳士元建,光緒三年訓導葉滋東重建。 |
276 ![](more.gif) | 教諭宅,在明倫堂後,屋十五間,乾隆十一年知縣呂鍾琇建,光緒三年訓導葉滋東重建。 |
277 ![](more.gif) | 訓導宅,在鄉賢祠右,屋十四間乾隆十七年知縣吳士元建,光緒三年訓導葉滋東重建。 |
278 ![](more.gif) | 以上俱在學宮之內,總繞圍牆,前高七尺二寸,後高八尺七寸,周一百二十二丈四尺。 |
279 ![](more.gif) | 學額 |
280 ![](more.gif) | 康熙二十五年,題定歲進文武童各十二名,科進文童十二名,撥入府學無成額,廩膳十名,增廣如之;歲貢二年貢一人。雍正元年,特恩廣額一次,加進五名。乾隆元年,特恩廣額一次,名數如前。道光年間,加廩、增、附,廣額各三名,計廩膳十三名,增廣如之,文童十五名,武童仍舊。咸豐年間,再加廩、增文武童廣額各二名,計廩膳十五名,增廣十五名,文童十七名,武童十四名,文童撥府五名,武童撥府九名。光緒元年,特恩廣額一次,加進文童五名,撥府三名。十六年,蒙宮保爵撫憲劉會同閩浙總督部堂卞,奏准全台學額,鳳山悉仍其舊。 |
281 ![](more.gif) | 學田 |
282 ![](more.gif) | 一在赤山裏,下則田二十甲,年收租穀一百二十一石七斗四升,康熙二十六年教諭黃賜英置。 |
283 ![](more.gif) | 一在嘉祥里,下則田二十甲,年收租粟一百六十石,康熙二十六年教諭黃賜英置。 |
284 ![](more.gif) | 一在興隆里硫磺,水田九十甲,年收租粟四百三十五石二斗。康熙四十八年知縣宋永清置。 |
285 ![](more.gif) | 一在半屏裏新岐鳳,下則園一所,年收園稅大租銀七十余元,舊系荒業,乾隆五十四年該處莊民到學認完。 |
286 ![](more.gif) | 又興隆里硫磺陂一口,年收陂稅銀二百五十五元,舊系民間公陂,乾隆二十五年堤壞,教諭陳明觀出資修築,遂歸本學掌管。 |
287 ![](more.gif) | 以上五處,年共收租粟七百十六石九斗四升,完糧若干,無從查考。 |
288 ![](more.gif) | 書院 |
289 ![](more.gif) | 鳳儀書院,在縣署東數武,屋三十七間,嘉慶十九年候選訓導歲貢生張廷欽建。光緒十七年舉人盧爾德祥重修。院田歲收租粟一千八百五十二石八斗五升八合七勺,大租糖六百十五斤八兩,租銀一千二百四十三元五角零五尖,全年應完錢糧六百元,師生束修、膏火九百六十元,花紅、試費、飯食、卷銀、裝送字灰、禋祀、油香、辛金、雜費一千一百四十四元。同治十二年知縣李煐詳請年撥新圳贏餘水租銀六百元,充作賓興經費,勒碑定案,限五、六、七三個月分期繳清,存郊行生息,三年共湊一千八百元,由書院監董帶省給發。如遇恩科,則發半費,而以其半留俟正科。光緒十四年舉人盧爾德祥等僉請將此款每年酌提一百元,以作會試盤費,永為定例。 |
290 ![](more.gif) | 鳳岡書院,在長治裏前窩莊,縣西北五十八里,屋二十四間,道光十年副貢生劉伊仲建。先後續置平等沙田園二百零九甲四分六厘六毫零八忽九絲,完糧一百十八兩四錢五分四厘。 |
291 ![](more.gif) | 朝陽書院,在港東潮外莊街北,縣東三十里,屋十八間,光緒六年訓導李政純、歲貢陳奎、廩生蔡瀛登等募建。 |
292 ![](more.gif) | 屏東書院,在港西里阿侯街東,縣東二十里,屋三十六間,嘉慶二十年歲貢生郭萃、林夢揚等建,光緒六年鄭贊祿重修,膏火租六百餘石。 |
293 ![](more.gif) | 雪峰書院,在港西里阿里港街北,縣東北四十里,屋七間,光緒三年職員藍登輝、董事張簡榮、張簡德等建。 |
294 ![](more.gif) | 試院,在鳳儀書院東偏,屋三十六間,光緒元年增貢生蔡垂芳董建。 |
295 ![](more.gif) | 奎樓,在試院後,上、中、下三層,光緒九年生員丁星輝董建,尚未完竣,十八年破颶風吹倒,基址猶存。 |
296 ![](more.gif) | 義學 |
297 ![](more.gif) | 義學,在永安街縣署西南數武,學舍五間,同治十二年邑侯李煐建,又詳請撥充公爺陂底民間隱匿秧田二十三甲一分二厘三毫三絲,歸鳳儀書院掌管,作義學田,年贌佃首銀一百二十元,為延師修脯及修理等費。 |
298 ![](more.gif) | 一在鳳儀書院曹公祠內,光緒十三年邑侯吳元韜設起,又詳請撥充北畔圳不入甲贏餘水租銀九十元,為延師修脯及修理等費。 |
299 ![](more.gif) | 一在港西里阿侯街,縣東二十里,系民間公充斗糧銀六十元,作為修脯。 |
300 ![](more.gif) | 一在港東里水底寮莊,縣東南六十里,修脯未詳。 |
301 ![](more.gif) | 又三處俱在港東里東港街,縣東南三十里,皆系民間公置,斗糧銀一百九十元、租穀四十六石,充作三學修脯。 |
302 ![](more.gif) | 番社義學 |
303 ![](more.gif) | 一在港西里杜君英莊,縣東北三十二里,修脯百二十元。 |
304 ![](more.gif) | 一在港西里嘉獵埔莊,縣東北五十里,修脯未詳。 |
305 ![](more.gif) | 一在港東里北勢寮莊,縣東南六十一里,修脯未詳。 |
306 ![](more.gif) | 一在港東里枋寮莊,縣東南六十里,修脯未詳。 |
307 ![](more.gif) | 一在港東里糞箕湖社,縣東四十六里,修脯未詳。 |
308 ![](more.gif) | 一在港東里赤山莊,縣東四十五里,修脯未詳。 |
309 ![](more.gif) | 右番社義學,系光緒元年台灣道憲夏獻綸設起,聞當時尚不止此,今已裁去大半。 |
310 ![](more.gif) | 社學 |
311 ![](more.gif) | 大竹裏社學二十六處:邑城內十六處、三塊厝三處、大林尾二處、林竹竿莊一處、前鎮莊一處、前金莊一處、戲獅甲莊一處、鹽埕莊一處。 |
312 ![](more.gif) | 興隆里社學十一處:舊治城內二處、左營莊三處、廍後莊一處、陂仔頭街一處、內圍莊一處、山頂莊一處、覆鼎金莊一處、桃仔園一處。 |
313 ![](more.gif) | 赤山裏社學六處:寓潮埔莊一處、赤山莊一處、濫埔莊一處、仙草埔莊一處、鳥松腳一處、夢鯉莊一處。 |
314 ![](more.gif) | 小竹裏社學十六處:九曲塘莊一處、大樹腳一處、小坪頂一處、公館仔莊一處、前莊社一處、下考潭一處、旗竿腳莊一處、潮州寮一處、灣仔內一處、頂林仔邊三處、潭頭莊一處、港仔埔一處、柚仔腳莊一處、中線莊一處。 |
315 ![](more.gif) | 鳳山裏社學七處:大林浦莊二處、中州仔一處、海汕莊一處、中坑門莊一處、燒灰園一處、大人宮一處。 |
316 ![](more.gif) | 觀音里社學二十五處:楠梓坑街七處、三奶壇六處、籬仔內一處、蛇仔形莊一處、仁武莊一處、頂考潭一處、保舍甲莊一處、滾水莊一處、援剿中一處、姑婆寮莊一處、 |
317 ![](more.gif) | 大莊社一處、洲仔莊一處、竹腳厝莊一處、溪埔莊一處。 |
318 ![](more.gif) | 半屏里社學八處:灣中港莊一處、後勁莊四處、右衝莊三處。 |
319 ![](more.gif) | 仁壽里社學二十九處:阿公店街五處、后協莊三處、梓官莊四處、彌陀港莊二處、頂漯底一處、蚝仔寮二處、大舍甲莊一處、赤嵌莊二處、石螺潭一處、同安厝莊一處、仕隆莊四處、九甲園一處、五里林莊一處、橋仔頭一處。 |
320 ![](more.gif) | 維新里社學五處:北領旗莊一處、大社莊一處、蔡文莊一處、半路竹莊一處、竹仔港一處。 |
321 ![](more.gif) | 嘉祥里社學十二處:大邱圍莊一處、水蛙潭一處、田寮莊一處、內東皋獵一處、南安老一處、岡山營一處、豎支亭莊一處、那拔林一處、五甲尾一處、石燕潭莊一處、阿嗹莊一處、中路莊一處。 |
322 ![](more.gif) | 文賢里社學五處:大海埔莊一處、太爺莊一處、公館莊一處、圍仔內莊二處。 |
323 ![](more.gif) | 長治裏社學五處:大湖街內二處、湖內莊一處、後鄉莊一處、竹滬莊內一處。 |
324 ![](more.gif) | 港東里社學四十一處:過溪仔莊一處、嵌頂街一處、陂內莊一處、九塊厝莊一處、油車莊一處、力力社一處、糞箕湖莊一處、崙仔莊一處、莊頭莊一處、下林仔邊三處、竹仔腳一處、田墘厝二處、嘉早莊內一處、新莊仔一處、五魁樓一處、潮州莊街四處、劉厝莊二處、林後莊一處、八老爺莊一處、四塊厝一處、東港街九處、大北旗尾一處、水底寮三處、北勢寮一處。 |
325 ![](more.gif) | 港西里社學四十三處:阿里港街五處、搭樓莊一處、耆老莊一處、隆恩後莊一處、中崙莊一處、鴨母寮一處、九塊厝莊一處、磚仔地一處、阿侯街七處、六塊厝莊一處、海豐莊三處、歸來莊一處、番仔寮莊一處、社皮莊三處、公館莊一處、新隘寮莊一處、鹽埔莊一處、新圍莊一處、萬丹街內三處、廣安莊一處、下蚶莊一處、新莊仔莊一處、水泉莊一處、瓦窯莊一處、仙公廟莊一處、新園街一處、五房洲一處、後大厝莊一處。 |
326 ![](more.gif) | 附:港東、西二里番社學八處:大餉營社一處、向潭社一處、放索社一處、蜜婆山社一處、溝仔墘一處、漏陂莊一處、舊隘寮社一處、舊寮社一處。 |
327 ![](more.gif) | 右全邑義學七處、番社義學六處、民社學二百三十八處、番社學八處,綜計凡二百五十九處,其餘番話、番俗、物產、民風、歲時、氣候、官秩、叢談、海防、船政等件,已詳舊志,無餘贅言。兵事,惟土寇略舉一二,其它如邊防、凶番及災祥之旱澇、暴風、山崩、川竭、地震等項俱一切無案可查,不得不概從其闕。光緒二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廩生盧爾德嘉謹白。 |
328 ![](more.gif) | 風、山崩、川竭、地震等項,俱一切無案可查,不得不概從其闕。光緒二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廩生盧爾德嘉謹白。 |
329 ![](more.gif) | 祠廟 |
330 ![](more.gif) | 玉皇宮,在登瀛街,大小九間,創建莫考。咸豐三年董事林港河等重修。 |
331 ![](more.gif) | 先農廟,在東門外春牛埔,縣東南半里許,屋一間,創建莫考。今已傾圯,其旁社稷壇在焉。 |
332 ![](more.gif) | 一在林竹竿莊,縣西七里,屋五間,道光八年林覃全等董建。 |
333 ![](more.gif) | 一在舊治東門外,縣西北十五里,屋六間,道光五年職員陳天奎修,今廢。 |
334 ![](more.gif) | 一在籬仔內莊,縣北十九里,屋八間,嘉慶十二年洪廷錦董建。 |
335 ![](more.gif) | 一在援剿右莊,縣北三十三里,屋八間,道光二十二年陳上老等董建。 |
336 ![](more.gif) | 一在仕隆莊,縣西北二十八里,上有奎樓,共五間,咸豐八年歲貢生許秉綬董建,廟租六石。 |
337 ![](more.gif) | 一在崙仔頂莊,縣東北六十里,屋五間,同治十二年徐克、李概等董建。 |
338 ![](more.gif) | 一在仙公廟莊,縣東二十里,屋八間,乾隆四十五年監生高肇輝建,同治十年鄭維新重修。 |
339 ![](more.gif) | 一在加走莊,縣東四十里,屋二間,光緒元年徐寬裕修。 |
340 ![](more.gif) | 一在新厝莊,縣東四十二里,屋一間,光緒四年陳蹺轟董建。 |
341 ![](more.gif) | 關帝廟,在五塊厝莊北,縣西五里,屋十六間,創建莫考。咸豐九年副將曾元福修,光緒十七年舉人盧爾德祥重修。廟租二十石,現存癸已年新捐銀三百元,尚未置業。 |
342 ![](more.gif) | 一在𩻸港埔莊,縣西十里,屋五間,咸豐八年總理孫裕董建。 |
343 ![](more.gif) | 一在舊治東門內,縣西十五里,屋四間,雍正五年知縣蕭震建,乾隆二十八年知縣王瑛曾修,同治八年中軍劉全重修。廟租二十二元。 |
344 ![](more.gif) | 一在赤山莊,縣西北二里,屋六間,光緒九年阮興隆董修。廟租二十八石,銀七十二元。 |
345 ![](more.gif) | 一在中衝崎莊,縣北二十七里,屋四間,同治二年黃通義董建。 |
346 ![](more.gif) | 一在大莊,縣北四十五里,屋四間,光緒元年陳僚董修。 |
347 ![](more.gif) | 一在挖仔莊,縣北四十六里,屋八間,道光二十六年洪泉光董建,光緒元年洪沁董修。廟租八石。 |
348 ![](more.gif) | 一在阿侯街,縣東二十里,屋六間,乾隆四十五年董事郭萃、王廷魁等募建。 |
349 ![](more.gif) | 天後宮,在縣署南數武,屋十八間,乾隆十八年陳光明董建,嘉慶二十三年南路營參府黃修。道光八年職員盧朝宗重修,光緒十三年通裕號等統修。廟租七十石。 |
350 ![](more.gif) | 一在登瀛街,屋七間,道光二年黃漢樓修。 |
351 ![](more.gif) | 一在內北門街,屋二十二間,道光十八年林艷山董建,咸豐四年漳鎮公標重修。 |
352 ![](more.gif) | 一在參將署旁,屋六間,乾隆五十九年李紹曾建,道光二十九年稿房陳志行修。 |
353 ![](more.gif) | 一在火藥庫內,屋六間,同治五年參將田如松建,光緒十六年南淡信官周士得、郭清遠、王得凱修。 |
354 ![](more.gif) | 一在旗後碼頭,縣西南十五里,屋六間,光緒十三年洋商張怡記等號重修。 |
355 ![](more.gif) | 一在舊治龜山頂,縣西十五里,屋二間,康熙二十二年奉文建。年久傾圯,乾隆二十七年知縣王瑛曾重建。 |
356 ![](more.gif) | 一在舊治北門外,縣西北十五里,屋二間,同治十二年曾協順董修。 |
357 ![](more.gif) | 一在楠梓坑街,縣北二十里,屋十間,咸豐五年生員郭對揚修。 |
358 ![](more.gif) | 一在角宿莊七里山麓,縣北三十里,屋六間,乾隆三十八年貢生柯步生建。 |
359 ![](more.gif) | 一在橋仔頭街,縣北三十里,屋一間,乾隆六十年陳嘉謨董建。 |
360 ![](more.gif) | 一在畢宿莊,縣西北三十二里,屋三間,同治八年董事許天文等募建。 |
361 ![](more.gif) | 一在阿公店街,縣北四十里,屋八間,嘉慶三年黃協記、吳隆興募建,道光四年黃洽泉董修。租糖一千斤。 |
362 ![](more.gif) | 一在彌陀港莊,縣西北四十里,屋八間,同治十年林長募建。 |
363 ![](more.gif) | 一在五甲尾莊,縣北四十五里,屋五間,光緒三年董事黃朝清等捐修。 |
364 ![](more.gif) | 一在半路竹莊,縣西北五十五里,屋三間,道光二年董事程感募建。 |
365 ![](more.gif) | 一在內能雅寮莊西,縣南十一里,屋一間,乾隆二十二年黃欽募建。 |
366 ![](more.gif) | 一在東港街,縣東南三十里,屋八間,同治十三年許漳泉號董修。 |
367 ![](more.gif) | 一在下林仔邊街,縣東南四十里,屋八間,同治五年黃長記董建。 |
368 ![](more.gif) | 一在放索莊,縣東南四十一里,屋三間,咸豐二年董事蘇習募緣建造。 |
369 ![](more.gif) | 一在新埔莊,縣東南四十二里,屋三間,光緒三年董事陳窯募緣重修。 |
370 ![](more.gif) | 一在枋寮街,縣東南六十里,屋二間,道光十一年林光輝董建。 |
371 ![](more.gif) | 一在阿侯街,縣東二十里,屋十四間,道光五年郭先桂董修,乾隆四十一年鄭麟鼎建。 |
372 ![](more.gif) | 一在萬丹街,縣東二十里,屋十間,嘉慶二十五年李增選募建,光緒十六年李文學董修。廟租四十八石。 |
373 ![](more.gif) | 一在新園街,縣東二十里,屋九間,道光二十二年簡鰲山董建。廟租十元。 |
374 ![](more.gif) | 一在內埔莊街,縣東四十里,屋五間,嘉慶八年鍾麟江倡建,道光二十九年舉人鍾桂齡重修。廟租三十六石。 |
375 ![](more.gif) | 一在阿里港街,縣東北四十里,屋十間,乾隆四十七年莊鄉生董建。 |
376 ![](more.gif) | 一在鹽埔莊,縣東北四十里,屋三間,光緒十二年呂雷董建。 |
377 ![](more.gif) | 一在打鐵店莊,縣東北四十一里,屋四間,光緒九年莊耆盧壽董建。 |
378 ![](more.gif) | 一在大道關莊,縣東北四十三里,屋二間,光緒十年鍾委董建。 |
379 ![](more.gif) | 觀音寺,在大東門內,屋十二間,乾隆三十年居民建,嘉慶十二年陳可寄董修,道光十五年張源裕重修,同治十年隆益號再修。廟租十九石。清溪林成功助田十六甲,六莊鹽州捐渡頭一所,年納銀十六元。 |
380 ![](more.gif) | 一在雙慈亭後殿,屋二間。 |
381 ![](more.gif) | 一在城隍廟後殿,屋三間。 |
382 ![](more.gif) | 一在關帝廟後殿,屋三間。 |
383 ![](more.gif) | 一在舊城內龜山麓,縣西十五里,屋九間,康熙五十八年知縣李丕煜建。寺後有石磴,屈曲數層,通天後宮,陟其巔,煙海晴波、平沙落雁,皆在目前,可供遠眺。乾隆五十八年,南路營游擊丁茂、鳳山縣儒學吳策勛、鳳山縣巡政廳饒燭修,光緒十一年生員藍豐年募緣重修。廟租一百六十石。 |
384 ![](more.gif) | 一在舊治西門外,縣西十五里,屋一間,創建莫考。今廢。寺前有潭一口,為放生池。 |
385 ![](more.gif) | 一在觀音山麓,縣北二十三里,屋八間,光緒二年恩貢生蘇懷珠募修。 |
386 ![](more.gif) | 一在大岡山腰,縣北五十七里,屋十間,乾隆二十八年知府蔣允焄建,光緒六年李建成募修。 |
387 ![](more.gif) | 一在蘭坡嶺頂,縣東北四十里,屋六間,同治十二年職員藍登輝建。 |
388 ![](more.gif) | 一在大湖街,縣北六十里,屋二間,嘉慶五年林同興建。 |
389 ![](more.gif) | 一在海埔莊,縣西北六十六里,屋三間,光緒六年劉池募建。 |
390 ![](more.gif) | 一在打鼓山麓,縣西十二里,屋三間,乾隆八年住僧經元募建,光緒十七年發火燒毀。 |
391 ![](more.gif) | 一在海汕莊,縣南十八里,屋二間,光緒十六年洪溥募修。 |
392 ![](more.gif) | 一在咸水港,縣南十七里,屋四間,同治八年廩生林際時募建。 |
393 ![](more.gif) | 一在草衙莊,縣南十里,屋八間,道光元年生員陳世芳募建,光緒七年王洪祥重修。 |
394 ![](more.gif) | 一在鳳山麓,縣東西十八里,屋十四間,道光十四年總理簡立募建,光緒十四年總理黃合春號董修。廟租二十五石、糖一千四百斤。 |
395 ![](more.gif) | 一在萬丹街,縣東二十里,屋六間,乾隆三十九年李振利募建,嘉慶二十五年李增選捐修,同治八年李吉利重修,光緒十一年王恆順再修。 |
396 ![](more.gif) | 一在兩魚山東北,縣東二十里,屋十一間,同治三年黃正春董修。廟租二十五石。 |
397 ![](more.gif) | 一在兩魚山西南,縣東二十里,屋一間,光緒六年陳宗維募建。 |
398 ![](more.gif) | 一在小琉球嶼大寮澳山頂,縣東南六十里,乾隆五十九年居民募建。 |
399 ![](more.gif) | 真武廟,在新甲莊,縣西南四里,屋兩間,光緒五年陳弄董修。 |
400 ![](more.gif) | 一在左營莊,縣西北十六里,屋六間,光緒九年林源和董修。廟租十四石。 |
401 ![](more.gif) | 一在廍後莊,縣西北十六里,屋六間,嘉慶五年許卓募建,同治十三年卓隆美董修。 |
402 ![](more.gif) | 一在大社莊,縣北二十里,屋六間,嘉慶十四年林佐募建,光緒十七年林振義董修。 |
403 ![](more.gif) | 一在援剿中莊,縣北三十四里,屋八間,道光二十六年生員林純一募建。 |
404 ![](more.gif) | 一在前鋒莊,縣西北四十里,屋八間,嘉慶十四年李承業募建。廟租一百三十元。 |
405 ![](more.gif) | 一在田厝莊,縣北四十七里,屋四間,道光六年蕭廷獻募建,同治三年陳六嘉董修。廟租十二石。 |
406 ![](more.gif) | 一在塗庫莊,縣北五十里,屋八間,乾隆元年孫邱鄭募建,光緒二年居民重修。廟租十六石。 |
407 ![](more.gif) | 一在北領旗莊,縣西北五十二里,屋二間,嘉慶元年楊神募建。 |
408 ![](more.gif) | 一在三鎮莊,縣西北五十三里,屋二間,光緒四年楊銓募建。 |
409 ![](more.gif) | 一在萬丹街,即萬泉寺前殿,縣東二十里,廟租十三石。 |
410 ![](more.gif) | 一在下甲莊,縣西北五十四里,屋二間,道光十七年董事黃水募建。 |
411 ![](more.gif) | 一在竹滬莊,縣西北五十五里,屋四間,光緒十年董事蔡羅重修。 |
412 ![](more.gif) | 一在中莊,縣東五里,屋五間,乾隆三十三年武生蔡國治募建。 |
413 ![](more.gif) | 一在九曲塘莊,縣東十里,屋八間,同治七年陳寬募建。廟租四十二石,又曹公兩圳應繳油香銀百四十二元。 |
414 ![](more.gif) | 一在崁頂街,縣東三十里,屋十六間,乾隆三十九年莊江募建,道光十三年胡國柱重修。廟租十七石八斗。 |
415 ![](more.gif) | 一在崎仔頭莊,縣東南四十二里,屋二間,道光二十八年林三寶募建。 |
416 ![](more.gif) | 一在大埔莊,縣東二十里,屋一間,光緒十九年陳連德等重修。 |
417 ![](more.gif) | 一在阿侯街,縣東二十里,屋一間,光緒十七年林慶記號重修。 |
418 ![](more.gif) | 保生大帝廟,在𩻸港莊,縣西九里,屋八間,光緒六年總理盧恭募建。 |
419 ![](more.gif) | 一在打鼓山麓,縣西十六里,屋八間,光緒三年黃抱修。 |
420 ![](more.gif) | 一在舊城內,縣西十五里,屋三間,道光二十八年陳瓊募修。廟租三十石。 |
421 ![](more.gif) | 一在桃仔園莊,縣西北十八里,屋五間,光緒十七年黃見募修。 |
422 ![](more.gif) | 一在後頸莊,縣西北十八里,屋四間,嘉慶二十一年董事楊儒募修。 |
423 ![](more.gif) | 一在外埔莊,縣北二十一里,屋一間,光緒元年吳春盛董修。 |
424 ![](more.gif) | 一在大道公厝莊,縣北二十五里,屋六間,嘉慶十八年居民建,光緒九年吳阿崁修。 |
425 ![](more.gif) | 一在大社莊,縣西北五十五里,屋十七間,嘉慶十四年蘇串募建,光緒十九年蘇景清董修。 |
426 ![](more.gif) | 一在大湖街,縣西北六十里,屋五間,乾隆四十年葉泰興建。 |
427 ![](more.gif) | 一在湖內莊,縣西北六十里,屋二間,嘉慶二年王天培募建。 |
428 ![](more.gif) | 一在圍仔莊,縣西北六十七里,屋八間,康熙二十年李天賜建,雍正三年葉惠修,嘉慶十六年林必捷重修,光緒十八年鄭武再修。 |
429 ![](more.gif) | 一在田中央莊,縣東南三里,屋十二間,乾隆二年林晉國修。廟租二十石。 |
430 ![](more.gif) | 一在後莊,縣東六里,屋五間,咸豐元年戴國英修。 |
431 ![](more.gif) | 一在考潭莊,縣東南八里,屋八間,道光二十一年武生簡敬心募建,光緒四年簡逢春董修。 |
432 ![](more.gif) | 一在頂林仔邊街,縣東南二十里,屋二間,乾隆十四年葉文賓募建,光緒十三年武舉朱春田董修。租糖四百斤。 |
433 ![](more.gif) | 一在中林莊,縣東南十九里,屋二間,光緒二年蕭返募修。廟租二十三石八斗五升。 |
434 ![](more.gif) | 一在海埔莊,縣東南四十三里,屋四間,道光二十七年王利募建。 |
435 ![](more.gif) | 一在北勢寮莊,縣東南六十里,屋二間,乾隆五十年楊光興董建。 |
436 ![](more.gif) | 一在阿侯街,縣東二十里,屋八間,光緒十五年曾吉星董修。 |
437 ![](more.gif) | 開漳聖王廟,在竹巷莊,縣西里許,屋二十三間,嘉慶六年張元音募建,光緒七年商民通裕號董修。廟租一百五十石,租糖五千斤。 |
438 ![](more.gif) | 一在舊城內,縣西十五里,屋六間,創建莫考。今已傾圯。 |
439 ![](more.gif) | 廣澤尊王廟,在大樹腳莊,縣東北二十里,屋八間,同治元年張九、梁營募建。 |
440 ![](more.gif) | 三山國王廟,在三角通街,屋六間,乾隆二十年韓江募建,同治十二年洪大吉董修,後殿為昌黎祠。 |
441 ![](more.gif) | 一在鹽埕莊,縣西十二里,屋五間,乾隆五十九年蕭晉期募建,光緒八年謝道董修。 |
442 ![](more.gif) | 一在舊治南郊,縣西十五里,屋八間,乾隆五十四年呂鍾募建。廟租四十六元。 |
443 ![](more.gif) | 一在右衝莊,縣西北二十里,屋五間,光緒元年武生楊應龍董修。 |
444 ![](more.gif) | 一在大莊,縣北二十一里,屋七間,咸豐七年蘇排董修。 |
445 ![](more.gif) | 一在新莊,縣西北二十八里,屋三間,咸豐二年黃清募建。廟租十六石。 |
446 ![](more.gif) | 一在九甲圍莊,縣西北二十八里,屋四間,同治十三年鄭尚募建。廟租四十石。 |
447 ![](more.gif) | 一在六班長莊,縣西北三十里,屋三間,道光十年鄭興、劉仁募建。 |
448 ![](more.gif) | 一在潭底莊,縣北四十六里,屋六間,道光二十年陳筆募建,光緒二年蔡果董修。 |
449 ![](more.gif) | 一在那拔林莊,縣北五十里,屋四間,光緒元年林耀西董修。 |
450 ![](more.gif) | 一在潮州莊街,縣東三十里,屋九間,嘉慶元年張國俊募建,同治去年周同順董修。廟租二十石。又一座亦在潮州莊街,屋二間,道光元年陳阿漏募建。廟租二十八元。 |
451 ![](more.gif) | 一在四塊厝,縣東三十五里,屋五間,乾隆五十九年陳春來募建,光緒十四年陳阿喜董修。廟租十九石。 |
452 ![](more.gif) | 一在加走莊,縣東四十里,屋二間,同治十二年張嘉禮募建。 |
453 ![](more.gif) | 一在新置莊,縣東四十里,屋一間,咸豐九年陳豐傳建。 |
454 ![](more.gif) | 一在荖藤林莊,縣東四十一里,屋二間,道光十年李孟涼募建。 |
455 ![](more.gif) | 一在下林仔邊街,縣東四十里,屋二間,同治五年黃長記募建。 |
456 ![](more.gif) | 一在海豐莊,縣東二十三里,屋八間,同治四年歲貢生鄭元奎募建。 |
457 ![](more.gif) | 一在九塊厝莊,縣東北三十里,屋十一間,乾隆四十三年陳慶祥募建。 |
458 ![](more.gif) | 一在大埔莊,縣東北五十五里,屋六間,同治四年劉月磷募建。 |
459 ![](more.gif) | 王爺廟,在籬仔內莊,縣西南七里,屋五間,光緒七年武生陳德音董修。廟租八石,又陂稅銀十六元。 |
460 ![](more.gif) | 一在林竹竿莊,縣西七里,屋一間,咸豐七年李光流募建。 |
461 ![](more.gif) | 一在漯仔底莊,縣西十二里,屋四間,光緒十六年隆益號修。 |
462 ![](more.gif) | 一在內圍莊,縣西十四里,屋八間,乾隆五十四年吳世芳募建,光緒十二年陳華董修。廟租二十元。 |
463 ![](more.gif) | 一在濫埔莊,縣東北八里,屋三間,光緒六年沈蕓募建。 |
464 ![](more.gif) | 一在楠梓坑街,縣北二十里,屋一間,光緒元年郭對北董修。 |
465 ![](more.gif) | 一在中埔莊,縣北二十里,屋五間,嘉慶五年王允、王雄募建。 |
466 ![](more.gif) | 一在田寮莊,縣北二十八里,屋六間,光緒十年黃屋董修。廟租三石。 |
467 ![](more.gif) | 一在下漯底莊,縣西北三十四里,屋五間,同治二年莊民建。 |
468 ![](more.gif) | 一在頂漯底莊,縣西北三十五里,屋三間,光緒十一年生員孫待聘董建。 |
469 ![](more.gif) | 一在螺潭莊,縣西北三十六里,屋六間光緒九年廖鴻飛董修。 |
470 ![](more.gif) | 一在後協莊,縣西北四十里,屋一間,嘉慶十四年張厚董建。廟租十石。 |
471 ![](more.gif) | 一在彌陀港莊,縣西北四十里,屋一間,光緒元年張邦和、林年三董修。 |
472 ![](more.gif) | 一在知高寮莊,縣西北四十三里,屋三間,光緒六年林生董修。 |
473 ![](more.gif) | 一在港口崙莊,縣西北四十五里,屋一間,嘉慶十八年林掽董建。 |
474 ![](more.gif) | 一在仙草寮莊,縣北四十五里,屋四間,光緒五年李賽募建。 |
475 ![](more.gif) | 一在大烏山腰,縣北五十里,屋三間,光緒十年李賽募建。 |
476 ![](more.gif) | 一在三爺陂莊,縣西北五十里,屋三間,光緒十七年楊紅募建。 |
477 ![](more.gif) | 一在烏樹林莊,縣西北五十五里,屋三間,光緒六年蘇瑞居募建。 |
478 ![](more.gif) | 一在圍仔內莊,縣四北五十五里,屋二間,同治三年葉石募建。 |
479 ![](more.gif) | 一在蔡文莊,縣西北五十五里,屋四間,嘉慶九年蔡連登募建。 |
480 ![](more.gif) | 一在新園莊,縣西北五十六里,屋八間,乾隆二十九年張志凝建,四十九年謝君澤修,嘉慶十七年謝出坎繼修,道光三年楊總芳續修,咸豐十年黃餘慶重修,同治三年黃應清再修。 |
481 ![](more.gif) | 一在大湖街,縣西北六十里,屋二間,嘉慶三年林昆義募建。 |
482 ![](more.gif) | 一在拔仔林莊,縣西北六十三里,屋八間,同治二年鄭合募建。 |
483 ![](more.gif) | 一在大人宮莊,縣東南十二里,屋八間,乾隆十二年吳和尚建,光緒九年吳覺修。廟租三十六石。 |
484 ![](more.gif) | 一在大林蒲莊,縣東南二十里,屋五間,咸豐三年吳超然董修。廟租九十八石二斗七升六合。又一座亦在大林蒲莊,屋八間,光緒十七年陳知董修。 |
485 ![](more.gif) | 一在東港街,縣東南三十里,屋九間,光緒十三年陳順源號募建,十七年洪朝輝董修。 |
486 ![](more.gif) | 一在加走莊,縣東南四十里,屋二間,乾隆五十四年戴包募建。廟租一百石。 |
487 ![](more.gif) | 一在港西莊,縣東二十三里,屋一間,光緒六年方酣募建。 |
488 ![](more.gif) | 一在崎仔頭莊,縣東北三十八里,屋一間,道光十五年居民建。 |
489 ![](more.gif) | 一在過港莊,縣東北四十一里,屋二間,道光十八年居民建。 |
490 ![](more.gif) | 文昌祠,在楠梓坑街,縣北二十里,屋二間,嘉慶六年歲貢黃昌選募建,道光二十七年郭汾盛董修。 |
491 ![](more.gif) | 城隍廟,在鳳儀書院西偏,屋二十八間,嘉慶五年建,咸豐九年歲貢生吳春華修。 |
492 ![](more.gif) | 一在舊治北郊,縣西十五里,屋十五間,康熙五十七年知縣李丕煜建,乾隆五十八年鳳山縣儒學吳策動修,咸豐六年職員陳大奎重修。廟租十五元。 |
493 ![](more.gif) | 一在梓官莊,縣西北三十六里,屋八間,光緒五年王泉、何富董修。 |
494 ![](more.gif) | 龍王廟,在縣署東偏,與城隍廟比鄰,屋三間,道光二十三年知縣魏彥儀建。 |
495 ![](more.gif) | 東嶽廟,在參將衙右,與四聖廟比鄰,屋七間,同治四年中軍趙品建。 |
496 ![](more.gif) | 韓文公祠,在三角通街三山國王廟後殿,屋二間{{額「昌黎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