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六十一

《卷六十一》[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江南通志卷六十一
3
河渠志
4
水利
5
夫漳水知用則潟鹵生稻粱,雙江繞城,則平疇為陸海,水利與農田相表裏,由来尚矣。引源釃渠,時其蓄泄,導其尾閭疏之束之,治水所以治田也。禹貢:揚州之田下下,今呉中賦入幾半九州,良由三江、五湖之利,經厯代脉分鏤刻,使通灌漑,遂號上腴。然通塞因時則利害相乘,議者謂淮北之水治其決,江南之水治其閼,葢是也。而歙、宣、金陵諸河,勢悉趨海而吐納於太湖,太湖之需治尤急,故首列之。凡治水於江、蘇、松、常、鎭五府及太倉一州而合以治之者,皆以治太湖也。故並系之各府州,以次分叙,無水利者闕之。
6
太湖卽江蘇、松、常鎭五府。太倉一州水利謹按太湖禹貢,東南巨浸曰震澤。周禮職方氏,揚州藪曰具區,卽太湖是也。廣三萬六千頃,周五百餘里,中包七十二山四圍,濵湖常、蘇三郡之地。明王鏊五湖記云:襟帶三州,東南諸水皆歸焉。一自寧國、建業等處入溧陽,迤邐至長塘湖,并潤州金壇、延陵、丹陽諸水以入,一自宣歙、天目諸山下,杭之臨安、餘杭,湖之安吉、武康、長興以入,而皆由呉江分流以入海,則禹貢所謂「三江旣入而後震澤底定者,昭然可見。又漢虞仲翔云:太湖東通長洲、松江,南通烏程、霅溪,西通義興、荆溪,北通晉陵隔湖,東連嘉興水,凡五道,故謂之五湖。觀此,則翕受旣多,汎濫亦甚,惟洩其下流之三江白茅港,深疏暢達,使歸墟無所阻,而後上流沿厯之郡邑浸潤灌漑,咸収其利也。爰舉太湖灌注之堰瀆溪港湖河,分上流下流,開列于左,其不與太湖接壤而自為水利者,如江寧之秦淮湖諸水,别見於後太湖上流之堰瀆溪港,其最著者凡三十有五:五堰在溧陽縣西八十里。髙淳縣東五十里,一曰銀林堰,長二十里少,東曰分水堰,長十五里,又東五里曰苦李堰,長八里又五里,曰何家堰,長九里,又五里,曰余家堰,長十里,所謂魯陽五堰也。西有固城、石臼、丹陽南湖,受宣歙、金陵、姑孰、廣德及大江水,東連三塔湖、長蕩湖,荆溪震澤,中有三五里,頗髙阜,春秋時闔閭伐楚,用伍員計,開渠運糧,今尚名胥溪,鎭西有固城邑遺址,則呉所築以拒楚者也,自是湖流相通,東南連兩浙,西入大江。唐景福二年,楊行宻將臺濛作五堰,拖輕舸饋糧,其後東壩旣成,遂不復通,惟永陽江水入荆溪,明太祖都金陵,以蘇浙糧道自東壩入,可避長江之險。洪武二十五年,浚胥溪治石牐,司啟閉,命曰廣通鎭,永樂元年,始改築土壩,自是宣歙諸水希入震澤,而壩猶低薄水間,漏泄舟行,猶能越之,正徳七年,增築壩三丈,水勢相懸遠甚,嘉靖三十五年,復自壩東十里許更築一壩,名東壩,兩壩相隔,湖水絶不復東矣。傅同叔云:自宜興航太湖,經溧陽至鄧歩凡兩日,水路自鄧歩登岸,上小市名東壩,自東壩陸行,十八里至銀林,復行水路百餘里,乃至蕪湖入大江。銀林之港,鄧步之湖,止隔陸路十有八里,此十八里中有三五里髙阜,而苦不甚髙,遇暴漲則宣、歙、金陵之水,皆由荆溪入太湖,此髙阜不足以遏之,五堰之所以作也。單鍔著呉中水利書,謂五堰廢,則宣、歙諸水盡入震、澤三州,水患無已。王鏊《震澤編》云:以此一源最鉅為蘇常患。伍餘福三呉水利書亦諄切言之,葢蘇常湖水利之一大鎖鑰也。
7
安港在鎭江府東北八十里通大江,自安港而東北百里,為丹陽之包港。
8
新豐湖,在鎭江府東南三十五里,亦曰新豐塘。潤浦,在鎭江府城東一里,北通大江。
9
練湖在丹陽縣城北,一名練塘,俗謂之開家湖,納丹徒、長山、髙驪諸山之水,凡七十一流。唐時近湖民築堤,横截十四里,遂分上下二湖,開瀆洩水,取下湖地作田。
10
國朝康熙中復下湖,民賴其利。九曲河在丹陽縣北,南接漕渠,北達大江,委蛇七十餘里,亦謂之新河。河口舊有博望堰牐,土人謂可以通潮利漕。
11
白鶴溪在金壇縣北,上承金陵句曲之水,東流入常州界漕渠考。縣北有金壇河,溧陽、髙淳之水由此河出,至丹陽城東七里橋,其水可以濟運。烈塘河在常州西十八里,南枕運河,北流四十三里入大江,一名得勝新河。
12
西:蠡河,在常州府城東南,北枕運河接滆湖。宜興有東蠡河,故此名西。歲久淤塞,明正德間疏濬,亦曰西運河,支流入揚子江。
13
網頭河在常州府城北,延袤六十五里,入無錫江隂界,支流入大江。
14
丁堰河在常州府東十五里,南枕運河,北流二十里,接網頭河。
15
黄汀河在常州府東北十五里,西接網頭河,東入江隂界。單鍔云:常州運河北偏,右有洩水入江。一十四瀆,卽孟瀆、黄汀瀆之類也。今所存葢無幾云:陳墅河在常州府東二十五里,南枕運河,北接三山港。三山港在常州府東三十里,西接戚墅堰,芙蓉湖在常州府東五十五里。昔時湖岸南北相距凡八十里,南入無錫,北入江隂,又北注於大江。明周文襄公圍作圩田千餘頃,東南流曰五瀉水。滆湖在常州府西南三十五里,南北百里,東西三十餘里,今北通漕河,導流東注於湖。
16
孟瀆在常州府西三十里奔牛鎭東南,枕運河北流一十里入揚子江。
17
澡港在常州府北五十里稍西,卽魏村鎭,與烈塘河口相接。港南接網頭河,北入揚子江,袤四十里,歲久澱淤。一名竈子港。
18
戚墅港在常州府東三十里,南接運河,東入於三山港,東南與江隂接界,西北入申、利二港入揚子江。
19
廟堂港在常州府北,今湮。
20
蠡湖在無錫縣東南五十里,與長洲縣分界。東西長三十里,南北六里。唐刺史孟簡開泰伯瀆,東連蠡湖,卽此陽湖,在武進縣東五十里,東西八里,南北三十二里,與無錫分界。今多淤為田。
21
五瀉河在無錫縣北,南枕運河,北至江隂、武進兩縣界,又北至申港入揚子江。
22
濠湖在無錫縣東南六十五里。北為常熟縣界。東為長洲縣界。
23
梁溪在無錫縣西,源出慧山,北合運河,南入太湖,漑田數十頃。
24
洮湖一名長蕩湖,在宜興縣西北,與溧陽、金壇分界。周處酈道元,皆以洮湖為五湖之一湖,周一百二十里,西通石臼、丹陽等湖,東通太湖,自東壩築,而丹陽、石臼湖諸水俱西流入大江,與長蕩湖相隔。
25
荆溪在宜興縣城南,其在城西者亦曰西溪,在城東者亦曰東溪,凡廣德、溧陽、金壇,并縣西諸山澗水俱流,匯於西溪,乃貫城繞郭為東溪以下太湖,舊志荆溪上承百瀆,兼受數郡之水是也,今謂之東九里河西九里河,河流甚長,土人以九計里因名。今自縣東分二流,其一北達常州為漕河,溧陽運船俱由此出,其一東達太湖,謂之東瀉溪,本名東,舎譌為瀉,一名䝉溪,又名五雲溪,百瀆在宜興縣西南七十五里者為上瀆,北六十里者為下瀆。昔以荆溪居數郡,下流於太湖口,疏百派以分其勢,又開横塘,袤四十里以貫之,瀕湖畎澮皆通焉,後漸廢。
26
夾苧干瀆在宜興縣西北,昔時瀉長蕩湖之水,東入滆湖,由滆湖入大呉瀆、塘口瀆、白魚灣、髙梅瀆及白鶴溪,而北入常州。運河又由運河分流入一十四瀆,注於大江,今湮。
27
申港在江隂縣西三十里,相傳春申君所開,導江南流,置田為上、下屯,又南經武進縣界,分為二,東入無鍚、五瀉河,西入武進。三山港俱達於運河。利港在江隂縣西五十里,導江水南行入武進縣界,下流亦達於運河。
28
黄田港在江隂縣北二里,相傳春申君所開導,江水漑田,因名邑人,於江口置牐,號上牐,於縣西南十里蔡涇口置牐,曰下牐。舊有支港數十處,今多為潮汐所湮,其南接於運河。
29
横河在江隂縣城東,引黄田港水,貫城而東,達縣東六十四里之谷瀆港。
30
蔡涇在江隂縣西南十里,西接夏港,東通黄田,有蔡涇牐,又東穿運河而接於横河。明天順間,運道淺淤,議改從孟瀆、蔡涇出漕舟。
31
石頭港在江隂縣東三十里,北通大江,南入横河,此上皆江、常、鎭三郡之水,或疏其經流以入太湖,或導其支流以入於大江而治於上流者也。太湖下流東南入海之大川有三:
32
呉淞江卽古松江,一名松陵江,自太湖分流,出呉江縣城東南之長橋,北流至龎山湖,合尹山湖,入長洲界,折而東入獨墅湖,過大姚鋪,抵夏駕浦,入崑山縣,分為二:南為呉淞江,北為勦娘江,復合為一,東流入嘉定界,經上海,又東南流與黄浦合,迤邐至呉淞口入於海,明沈幾水利議國家財賦仰給東南,東南民命懸於水利,水利要害制於三江,禹貢所稱「三江旣入,震澤底定」者是也。自海塘障而東江湮止二江,受全湖之水,宋、元以来多水患也,然猶有二江也。至嘉靖之季而松江塞矣。嘉靖壬戍,諸年之所以多水患也,海忠、介公受符治之功未及半,而松江之士夫齮齕焉謝,事去萬厯己夘,諸年之愈多水患也,然猶有半松江、全婁江也。自庚辰来五十年間,松江以半開而易塞,婁江以全身而半塞,是以半江受全湖之水,十年九湮,夫奚疑哉?請先言婁江夫水勢必趨東南,婁在太湖東北而水全趨之者,其故有二:一者,地近北為唯亭,南為甪直,皆去湖不五十里,而潮汐通焉,呼吸相接,地近則趨從其便也。二者勢迫,兩江既塞,無從分𣲖,全身趨婁,其勢重,其流愈急,從其迫也,若然,則婁之所係大矣,而水利之議空設開濬之䇿不講者,士夫為之碍也。婁江自蘇之婁門出下雉瀆,經唯亭至崑山,由奣子河抵太倉而入劉河者,人以為婁江故道而非也,此婁江之最平穩處故治,以為官道而險不在焉,在北為陽城湖,連亘百餘里,而走白苑塘,南遮松江之半身,連亘四十餘里,其廣者可百餘丈,狹者可十四丈而走安亭、漳浦,其大凡也,而至廣至狹不與焉,潮勢洶湧,挾泥沙而上泥,停水去日漸一日,泥壅沙浮,河身髙淺,小民射利,傍岸俱種茭蘆茭蘆,既生泥沙,藉之可以安立,不二三年可種,菱藕菱藕衍蔓,泥沙愈凝,不三四年可種苗稻,築為外圩,照前漸擴,於是河之百餘丈者漸為數丈,數丈者漸為二三丈,平時不覺。迨至夏雨時行,水勢一漲,急不得瀉,膏腴之壤,盡為巨浸,直須臾耳,以所陞之毫末易所湮之鉅萬,以千百家之受利易,萬姓之災荒,其利害易知,而士夫為子孫計,狃目前之利,必不肯棄此以謀軍,國之大計也。故曰白苑開,利歸蘇,而阻撓者必蘇之士夫也。其次言松江夫水勢趨東南,其正胍也,而入海之道稍逺,既合東江之水,河浦最多最大,汪洋浩渺,不可復治,官道所以驛傳借路,嘉興其中,水勢既盛,蓄洩甚難,而松江泥沙同於嘉興,其味鹵,其質重易於凝滯,結為原壤。向之河身已架髙屋樓房,起為墳墓,嘉定以南,華上以北,一望平蕪,百里之中,不聞舟楫,此豈尾閭之地所宜也哉?就耳目所及,舉一以例,餘如呉江、長橋、浙直、孔道,凡有軒車,無不駐節。試觀長橋之下,為門七十有二,以殺水勢。古人苦心極慮,觸目可思,而間有貪利者,東西占為茭蘆,數百頃漸填為平壤,架為市房,坐視呉江之民頻遭水厄,湖水一漲灌城,而入全縣之田蕩然為患,士民屢屢具呈,貪者執不肯行。寧兩府全荒不恤也,又近之而一縣全荒不恤也。又近之而本户所荒百千餘畝,子粒不存,又不恤也而止,顧此尺寸之村,罔念滔天之害,何愚一至此哉!觀此一處,例知萬情,故曰松江之開利,歸松江而開之,有阻撓者,必松江士夫也。然則棄小利以弭大害,捐情面以專責成,是在今日當事矣。
33
婁江亦名下江,自太湖分流,出呉江縣西北鮎魚口,北流入運河,經城東為婁門,洪注流為上下雉瀆,東南為陳湖,東北為陽城湖,巴城湖之水入焉。厯崑山,至和塘,東合新洋江,至太倉州城南,又東為劉河口入海。呉淞江一帶流至新洋江口及夏駕浦二處,交會於婁。
34
黄浦在華亭上海境,巨川自黄潦涇受黄橋斜塘水,斜塘水自三泖来,其上為澱湖,為急水港,為白蜆江,自松江分派而来,又受嘉興塘水,東流至詹家,匯為瓜涇塘,演迤而東,凡南北兩涯之水皆入焉,至鄒家寺,折而北流,趨上海縣,東西兩涯之水皆入焉,又東北會呉淞江以入海浦,約長二百五十餘里,比呉淞、婁江,更濶大,故論者指為東江焉明歸有光寄王太守書某昨承明府論及水利匆遽,辭别不及,盡言某非能知水學者,然少嘗有意考求,見盧公武郡志,止抄録事蹟,畧無綱要,今新志因之,而近来言水利者,不過祖述此耳,嘗訪求故家野老,得書數種,獨取郟氏二三家斷以為專門之學,遂彚録成書,非能特有所見也,惟以三呉之水瀦於太湖,太湖之水泄於松江,古今之論,無易此者,故著論以暢前人之㫖。嘗又讀禹貢註,三江者迄無定論,惟郭景純及後来邉實之論為是,故定以為三江之圖,明府見諭,謂呉淞江與常熟縣無預,某所論三呉之水,非為常熟一縣之水也。江水自呉江經由長洲、崑山、華亭、嘉定、上海之境,旁近之田固藉其灌漑,要之呉淞江之所以為利者,葢不止此,獨以其直承太湖之水以出之海耳。今常熟東北,江海之邉固,皆髙仰中間,與無錫、長洲、崑山接壤之田皆低,窪多積水,此皆太湖東流不決之故,若呉淞江開濬,則常熟自無積水,然則呉淞江豈當與許浦、白茅並論耶?明府又謂揚子江、錢塘江何與於呉中水利,某意特欲推明三江之說,葢自来論呉中之水,必本禹貢三江既入之文,自孔安國以下,以中江北江為據,既失之泥,班固、韋昭、桑欽,近似而不詳,固當從郭景純,惟三江之說明,然後呉中之水可得而治也。經曰: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先儒亦言三江自入,震澤自定,文不相䝉,然呉淞一江之入,震澤底定,實係於此,經文簡畧不詳耳,某誠恐論者不知此江之大漫,與諸浦無别,不辨原委,或泥張守節、顧夷之論,止求太湖下之三江,用力雖勞,反有攴流湮汩之患也,但欲復禹之跡,誠駭物聴,即如宋郟亶時之丈尺時力,亦恐未及,而水勢積壅為害,欲求明府,先令所在畧據今日河影開桃茭蘆,使自崑山夏駕口至嘉定栅橋尋入海之口,則江水有通流之漸矣。今春量撥賑饑之穀,召募饑民,或可即工,又旁江之民積占茭蘆,指以告佃為名,所納升斗之税,所占即百頃之江,兼之漲灘之税亦多,吏胥𨼆没,官司少獲其利,昔宋時圍田皆有禁約,今姦民豪石占江以遏水道,更經二三年無呉淞江矣,若責所占之人免追花利,止令隨在開挑,以復舊跡,則官不費而姦有所懲矣。某二十年屏居江上,未嘗敢獻書當事者,異日吕公有意水利,然以平日非相知,不敢有所陳,前以分司舊識,因開瓦浦問及之,而明府親屈二千石之重,敦行古誼,虚懐下接,且惓惓以吾民魚鱉為憂,故特有言耳,然區區所望於明府,有大於此者。昔魏王召史起,問漳水可以灌鄴田,子何不為寡人為之?史起曰:臣恐王之不能為也。王曰:子誠能為寡人為之,寡人盡聴子矣。史起敬譗曰:臣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籍。臣臣雖死籍,願王之使他人遂之也。王曰諾,使為鄴令史起,因往為之,鄴民大怨,欲籍史起,史起不敢出而避之,王乃使他人遂為之,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由此言之,興一世之功,不當恤流俗之議也,區區之見,要以呉淞冮必不可不開,即日渡江,逺離節下,豈勝瞻戀,因還船,附此不宣。水利後論單鍔以呉江堤横截江流,而岸東江尾,茭蘆叢生,泥沙漲塞,欲開茭蘆之地,遷沙村之民,運去漲土,鑿堤岸為橋走水,而於下流開白蜆安亭江,使湖水由華亭、青龍入海,雖知松江之要,而不識禹貢之三江,其所建白,猶未卓然,所以欲截西水壅太湖之上流也。蘇軾有言欲松江不塞,必盡徙呉江一縣之民」。此論殆非鍔之所及,今不鐫去堤岸而置為千橋,亦守常之論耳。崇寧二年,宗正丞徐確提舉常平,考禹貢三江之說,以為太湖東注松江正在下流,請自封家渡古江,開淘至大通浦,直徹海口,當時惟確欲復古道,然確為三江之說,今亦不可得,而考元泰定二年,都水監任仁發開江,自黄浦口至新洋江江面纔濶十五丈,仁發稱古者江狹處猶廣二里,然二里即江之湮已久矣。自宋元嘉中,滬瀆已壅噎,至此何啻千年?郟氏云:呉淞古道可敵千浦,又江旁縱浦,郟氏自言小時猶見其濶二十五丈,則江之廣可知,故古江蟠屈如龍形。蓋江自大湖来源不逺而勢既廣,若徑直則又易,泄而湖水不能蓄聚,所以迂迴其途,使如今江之淺狹,何用蟠屈如此?余家安亭在松江上,求所謂安亭江者,了不可見,而江南有大盈浦,北有顧浦,土人亦有三江口之稱,江口有渡,聞之百嵗老人,云往時南北渡,一日往東僅一二迴,可知古江之廣也。本朝都御史崔恭鑿新道,自大盈浦東至呉淞江巡檢司,又自新涇西南蒲匯塘入江,自曹家河直鑿平地至新塲江面廣十四丈。夫以郟氏所見之浦,尚有二十五丈,而都水所開江面,纔及當時之浦,至本朝之開江乃十四丈,則興工造事,以今方古,日就卑微,安能復見禹當時之江哉?漢賈讓論治河欲北徙,冀州之民當水衝者,決黎陽遮害亭,放河北入海,當開壊城郭、田廬冡墓以萬數,以為大禹治水,山陵當路者毁之,隳斷天地之性,此乃人功所造,何足言也?若惜區區漲沙茭蘆之地,雖嵗嵗開浦,而支本不正,水終横行,今自嘉靖以来嵗多旱而少水,愚民以為自今不復見白水之患,余嘗聞正德五年秋雨七日夜,呉中遂成巨浸,設使如漢建始間霖雨三十日,将如之何?天災流行?國家代有?一遇水潦,吾民必有魚鼈之憂矣。或曰:今獨開一江,則其餘溪港當盡廢耶?曰:禹决九州,距四海,濬畎澮,距川江流正,則隨所在可引以漑田,且江流浩大,其勢不能不漫溢,如今小江尚有勦娘江分四五里而合者,則奇分而旁出,古婁江、東江之跡,或當自見。且如劉家港元時海運千艘所聚,至今為入海大道,而上海、黄浦勢尤洶湧,豈能廢之?但本支尊大,則支庶俱得所矣。
35
此上皆承太湖之下流,而納諸港之水以入海者也。
36
東北入江之大浦有八。
37
白茅港在昭文縣東七十里,横廣三十餘丈,長亘九十餘里,為蘇、常諸水東北出江第一要道,葢震澤之水北注於陽城、巴城等湖,而江隂、無錫諸邑,接受宜興、溧陽諸山之水,又迴環聚於華蕩、尚湖等巨瀦。東江旣失故道,婁淞淺澀,震澤洪流,東指之勢,獨白茅為尾閭,宋人言水利者,每言導太湖分流,東北由諸浦注之江,而諸浦中白茅最大,今屢議疏浚。
38
福山港在常熟縣北四十里,自城北水門二十里經斜橋,又二十里經福山,入大江,亦曰福山塘。許浦在常熟縣東北七十里,自縣城東北三十五里經梅李塘,又三十五里為許浦,入大江。宋時以百涇、七鴉、白茅、許浦、下張為崑、常,間五大浦。又以梅李塘、白茅浦、崔浦、福山浦、黄泗浦為常熟五浦,屢議浚治。今許浦淤塞,不復為要口。浦東有徐六涇,西南出梅、李塘,為徃来通道。
39
梅李塘自雉浦入耿涇千歩涇,迤邐常熟縣,東入許浦出口。
40
李墓塘在常熟縣東,其源自周涇而来,至白茅塘入江。
41
黄泗浦在常熟縣西北,入十里,南通江隂縣境,北入揚子江。
42
崔浦、丁涇皆在福山港東北,亦舊時通江之口,今俱湮。縣北五十里有崔浦橋,卽入江處。
43
入海之大浦有五。
44
七浦一名七浦塘,亦曰七鴉浦,在崑山縣西北三十里,常熟縣東南三十里。太倉,州北三十六里接三縣界。水自崑山至和塘而北,合常熟、昆承及陽城、巴城諸川澤,匯流為七浦塘,經太倉。州西三十里直塘市,又東北十里為沙頭市。又東北十里,經塗松鎭一帶入海。
45
楊林塘在太倉州西北二十里,其上流承七浦塘及巴城湖之流,東經新塘而東,至州東北八十里花浦口入海。
46
顧涇港,在嘉定縣東四十里入海川。沙港南接顧涇港,東北入海。黄姚港在嘉定縣東北四十里,西接新涇,東北入海。
47
此上皆沿海沿江,而洩三江之支流者也。其經絡於白茅港、許浦、梅、李塘、李墓塘者,元和塘卽常熟北来運河,俗訛雲和塘南屬長洲縣,北屬常熟縣。
48
柴涇        徐墅涇羅墩蕩。       六里塘、大和塘。       官祿塘、黄莊塘       五丫塘西陳涇       ●涇魏涇。        東横涇徐涇塘       莫門塘衞涇塘       南張涇周涇        黄涇龍涇        南桑浜曹家浜       時涇塘北艾涇       朱堰塘嚴舍涇。       懸涇徐、涇。        楊尖涇戈莊涇       五瞿塘,此以上諸水流梅、李塘者,東北入許浦,流李墓塘者,東入於白茅港。流福山塘者,北入於揚子江。
49
其經絡於七浦者
50
茜涇
51
其沿湖洩水之口可指名者。鮎魚口在太湖北,去呉江縣十八里,流為澹臺湖,自分水墩南流,逕呉縣城東南,為龎山湖。
52
胥口太湖支流,東出香山、胥山之間者曰胥口,東流為木瀆。
53
白洋灣太湖支流,東出呉山,南曰白洋灣,北流為石湖。東一溪北流横塘曰越来溪,與木瀆水合,入胥門。運河曰胥江。
54
管瀆        小溪港瓜、涇。        夾浦張家河       北:車橋漾湖溪。       上瀆港陸家浜。       虎山橋石家浜。       南宫塘蒯家涇       九曲江後塘橋      梅梁溪龍堂河      迎城山菱湖港      太平橋澤塘浜。      灌瀆浜和尚浜      長洛浜王家漾。      山涇港,渡水港。      黄瀆港後保河
55
其他水不可殫記,皆洩太湖之水以東入三江諸浦,而歸於大海者也。
56
湖之次大者:
57
石湖在呉縣呉江縣,分界上承太湖,東接澹臺湖。澹臺湖在蘇州府西南十八里太湖之東,其水過寶帶橋,入運河,分流入黄天蕩陳湖。金涇渰,北行經葑門,環城為濠,至婁門東入於婁江。
58
龎山湖在蘇州府南二十里,當澹臺湖之東,太湖之水,自呉江縣之鮎魚口及長橋下東北出者,皆匯於此,導流為呉淞江,東南流為黎湖、菱湖、葉澤湖、新湖、葉澤湖,東為九里湖、急水港,又東姚城江、白蜆江、小龍港、杓頭潭、西禊袴湖、笑面湖,與汾湖接,皆呉江縣界。
59
尹山湖在蘇州府東南二十五里,西北接瀆墅湖及車坊漾之水,委流入於三泖。
60
瀆墅湖在府城東南十里,南接尹山湖,東入大洮港及陳湖。
61
唐家湖在呉江縣南三十四里,西連盛墩湖及夾馬路,為太湖之委流,東注於運河,復溢而東出,播為諸蕩漾,凡數十計。又北瀦為三白蕩,西北去縣二十五里,又北接白蜆江,其東出則為急水港,接松江之澱山湖。
62
鶯脰湖在呉江縣南四十里,其上流納爛溪、荻塘諸水,出平望安德橋,匯流成湖,南達於汾湖,北接太湖。
63
汾湖在呉江縣東南六十里,與浙江嘉善縣分界,東合諸湖蕩。又東通三泖,入華亭界。其北連諸湖蕩,又入鶯脰湖。
64
陳湖,在蘇州府東南三十五里,湖廣十八里,接崑山縣界。《宋志》:陳湖自大姚港界浦,渡頭浦、朱里浦入呉淞江。今渡湖而東南三十五里,卽澱山湖路,出松江三泖。
65
沙湖在蘇州府東二十里,北對陽城湖,湖中有至和塘,岸道出崑山,其南通呉淞江,有湖堤。
66
陽城湖在蘇州府東北二十里,上接呉淞江,東流入崑山縣界常熟縣,南境之水亦流滙焉,吞吐羣川,波流浩瀚,灌漑甚溥。東為包湖傀儡諸湖,皆餘流所浸溢也。東北為巴城湖。
67
巴城湖在崑山縣西北二十里,其地有古巴城,因名。西為施澤涇,出陽城湖,南曰尤涇,出至和塘東,曰焦温涇、達城。
68
尚湖在常熟縣西南四里,長十五里,廣九里,虞山峙其北,東通運河,西出江隂縣。
69
昆承湖在常熟縣東南五里,長三十六里,廣十八里。《水經》云:「廣長各十八里。無錫以東,長洲以北之水,氾濫而出,匯流於此。昔時分流入白茅、許浦以達於江,其後諸浦漸湮,湖流亦日狹。土人於灘淺處占為田,而分為涇港,散入於太倉。崑山之界,從七鴉浦、劉河諸口入海。
70
澱山湖一名薛澱湖,在松江府西北七十二里,與青浦、崑山縣接界,呉淞江水匯流處也。唐、宋以来,澱湖深闊,境內無水災,宋南渡後漸至堙廢。其源自長洲白蜆江經急水港而来北,由趙屯浦,東由大盈浦㵼於松江,東南由爛路港以入三泖,潮沙淤澱,漸成圍田。今趙屯大盈浦,去湖益逺,由何家港及南北曹港受湖水以洩於松江,非復澱湖之舊矣。
71
泖湖在松江府西三十五里,亦曰三泖泖,有上、中、下三名圖。經西北抵山涇。水形圓者曰圓泖,亦曰上泖。南近泖橋,水勢闊者曰大泖,亦曰下泖。自泖橋而上,縈繞百餘里。曰長泖,一名谷泖,亦曰中泖。泖湖之水,上承澱山湖,凡嘉湖以東、太湖以南之水,多匯入焉,下流合黄浦入海。
72
此以上皆與太湖聯屬,廣袤歴數百里,其水則東南出嘉定、呉淞江及松江、黄浦,東出崑山、婁江及東北出常熟、白茅港而入海入江者也。涇瀆、港浦與呉淞江相貫注者。
73
白蜆江在呉江縣東南四十里,西北與龎山諸湖相通。又東為小龍港,引流入呉淞江。其西與諸湖蕩相連,汾湖之水亦流匯焉。
74
姚成江在呉江縣東北三十里,亦與白蜆江相接。新江在崑山縣,宋嘉祐間所開,西接呉淞江,南入陳湖。
75
千墩浦在崑山縣南四十里,新、洋諸江之水匯流於此浦,接呉淞江入海。
76
大虞浦在崑山縣西南九里。又有小虞浦,在縣西南。二浦皆北出新塘,南通呉淞江。
77
白鶴江,在嘉定縣西南四十三里,自松江府青浦縣流入境,北入呉淞江。
78
大盈浦在嘉定縣西南五十里,自松江府流入境,注於呉淞江。
79
大盧浦在嘉定縣西南,南通青龍江,北逕馮浦入呉淞江,亦曰渡頭。
80
黄渡浦在嘉定縣西南四十里,南通呉淞江,對岸卽大盈浦也。
81
練祈塘在嘉定縣南東西,長七十二里。自縣中分曰東西練祈,今自顧浦納淞江之流,東折貫於呉塘,又東過鹽鐵塘,貫縣城而東抵羅店鎭,稍東北入於大海。
82
走馬塘在嘉定縣東南二十里,西通至於横瀝,東南由灣浦入呉淞江。
83
趙涇,在嘉定縣西南二十里,北通練祈,南為月河,出呉淞江。
84
趙屯浦在松江府西北七十里。舊當澱山,湖北直受湖,水瀉於呉淞江,後水利不修。浦去澱湖益遠,湖水南入漕港,分支北流,愈北愈隘,僅通舟楫。其接曹港處,又名新河浦,分二友:一曰南小趙屯浦,一曰北小趙屯浦,俱入呉淞江。
85
顧會浦在松江府西北二十二里,其上源為通波塘,出府城北流為五里塘,又北為澤祥湖,别流為崧子浦,北出鳳凰橋,又徃北簳山入青浦界,又北通新江塘,西接青龍江,東為艾祈等浦,入呉淞江。崧子浦在松江府北十五里,自顧會浦分流,經縣之東北五十里入呉淞江。
86
盤龍浦在崧子浦東,其上流曰盤龍塘。自府東三里北流,絶俞塘及上海、青浦境內之六磊、泗涇、横塘、蒲匯諸塘而北,入於呉淞。江長八十里,其入江處曰盤龍匯。
87
沙岡塘在盤龍浦東南,絶黄浦至捍海塘,北入呉淞江。
88
ctextchar:1464
塘在沙岡東,其北絶呉淞江,入嘉定縣界。西上澳浦、東上澳浦二浦,皆南通烏泥涇,北入呉淞江。西蘆浦、大蘆浦,亦北入呉淞江。
89
上海浦即黄浦,下流,合呉淞江處。新涇塘在松江府東八十里,華亭瀕海塘浦之一也,亦曰新涇浦。北過呉淞江,其支渠甚多,皆能引水以灌田疇。
90
沈涇塘在松江府西五里,南接秀州塘,北合諸涇港之水,北流為神山塘,經佘山,西又分流,會諸涇港之水,西北入大盈浦,東入顧會浦,而合呉淞江。此塘所以洩西南上流之水。歲旱浚之,可引呉淞江水以資灌漑。
91
朱涇在松江府西南二十七里,自秀州塘分流而東,合於三泖,為淞江西出之要路。
92
張涇在松江府南,西接新運鹽河。艾祈浦在青浦縣東北二十八里,南接顧會浦,東北流逹於呉淞江。
93
呉淞、江南諸浦之著名者,北平浦。      破江浦養蠶浦。      南澥浦梁紇浦      石臼浦分桑浦。      內勲浦石浦。       道褐浦蕭市浦。      金竈浦注浦       張潭浦棠棃浦      同邱浦諸天浦      張浦㠶歸浦      甪直浦渡頭浦      甫里浦東齊浦      刹刀浦界浦。       浮髙浦順德浦      大姚浦破墩浦。      盞頭浦,此以上皆西受陳湖等水而入呉淞江者也。呉淞,江北諸浦之著名者。
94
安亭浦。      徐公浦北澥浦。      瓦浦三林浦。      顧墓浦金城浦      木瓜浦下界浦。      奣浦廣浦       社城浦馬仁浦      尤涇浦梁里浦。      華祥浦心瀆浦      樂浦薛莊浦      黄瀆浦直義浦      下里浦戴墟浦      上顧浦青邱浦      鳳里浦任浦
95
此以上皆西受陽城湖,諸水横絶至和塘而入於呉淞江者也。
96
婁,江之西。
97
至和塘,自蘇州府城婁門東經沙湖,又東入唯亭諸水,至崑山縣。一南繞城為濠,東行北轉,一北行而東,横行城中,並入婁江。
98
其支流相貫注者:
99
半涇横,帶太倉州城東數里,南入婁江,北逕湖川,楊林屬於劉家港。
100
呉塘在太倉州城西三里,南入婁江。太倉塘引婁江水入州城大西門,相傳為至和塘。稍南為陳門塘,引婁江水入小西門。
101
湖川塘在太倉東,環出小塘子,入婁江。徐公浦在嘉定縣西北,南通顧浦,北達劉河。劉家港在太倉州城南,自崑山縣流入境,又東南七十里為劉河口,即古婁江入海之口。自此抵崇明一百二十四里,為濵海要道。元人海運由此入海,水面寥廣,與他港不同。自劉家港而西為北瀂漕,為糜長河。又西為北時溝,為揚子涇,為小塘子,為三江口,為石婆港。南盤曲處為湄塲灣,北為新開河,為青福涇,為菖蒲涇,為半涇。
102
此以上皆引諸河水而入於婁江以達海者也。其通呉淞江而達婁江者。
103
夏駕浦,在崑山縣東南二十里。志云:「新洋江南口即夏駕浦,明夏原吉以松江自夏駕而東,沙漲猝不可去。江北岸有劉家河入海,乃鑿夏駕浦掣江接浦,匯於劉家河,故名。
104
新洋江,在崑山縣東南六里呉淞江北,南通松江下,其流漑於岡身。北通至和塘,即婁江。
105
ctextchar:1464
在嘉定縣治東南,北袤六十里,自縣治中,分有南北横
ctextchar:1464
之名,自縣西南二十七里孫基港口受呉淞江,水折而東,合上槎等浦,經南翔鎭,又北二十里貫城而北出,抵南北十二里之婁塘,又東北折而為雙塘,復少折而西北曰公塘,俱入劉河,今漸㣲。
106
鹽鐵塘,在嘉定縣西十五里,南接陸皎浦,抵呉淞江,北貫練祈塘,經葛隆鎭,達於劉河。
107
顧浦在嘉定縣西南五里,引呉淞江水入吉涇,自吉涇塘稍東復北為下戚、虞涇,與南鹽、鐵張、涇、横
ctextchar:1464
水東西相並,俱入婁江。南鹽鐵在戚虞涇之左,張涇横
ctextchar:1464
在戚虞涇之右,而鹽鐵横
ctextchar:1464
,其所通猶甚遠。
108
此以上皆呉淞交會於婁江而入海者也。黄浦之源委支流。
109
秀州塘在金山縣西,俗呼為官塘。其源出杭州西湖、厯嘉興縣而東,至楓涇鎭入界,去府六十里。由鎭而東,過白牛塘,絶長泖,至萬安橋北流合滕港。又合黄門橋,合斜塘,過李塔,匯石湖塘,過吉陽,匯合古浦塘,東流入市,為沈涇塘。過小青河至平政橋,入郡之西水門。出東門,與俞塘諸水合。循西城而南,合張涇、米市塘,入官涇塘。北過採花涇,東北合顧會浦。自萬安橋東流為朱涇,自斜塘東流入横潦,涇為黄浦。
110
斜塘在金山縣西,北自大泖,来與黄橋門水皆湍悍,東入横潦涇。
111
横潦,涇在金山縣北,即潦涇,黄浦之首也,楚黄歇所開,今東江注焉,西起秀州塘,東入上海境,又有小横潦涇,西引秀州塘水,東南入於黄浦。
112
御史涇在松江府東門外,起南俞塘,北為斜塘南俞塘,自松江府東門經三里汀至吕塘廟,南入鹽鐵塘,分流東南為語兒涇,入黄浦。華亭、上海二縣於此分界。
113
鹽鐵塘自吕塘廟南入黄浦。北俞塘自松江府東門東流,貫沙竹岡、横濼新涇,東入黄浦。
114
蒲匯塘在上海縣西南四十里,自青浦縣受盤龍、泗涇之水,絶沙岡、竹岡、横瀝諸水,東經縣南,入於黄浦。
115
六磊塘在上海縣西南,自盤龍塘分支,東北流為烏泥涇,入黄浦。
116
烏泥涇在上海縣南三十里,其西南與華亭縣分界,北為鄭家漕曹、湖、涇等浦,並自西南入黄浦界。涇在松江府城西,南接嘉善縣界,北通秀州塘,東南為横泖。
117
横泖其源自當湖長泖来華亭縣,與平湖縣分界,其交流為華家涇、丁家洋、丁家洋之東為惠髙涇,彭巷港北為處士涇,又北瀝瀆塘。
118
胥浦塘相傳伍子胥所鑿,自長泖接界涇而東,盡納惠髙、彭巷、處士、瀝瀆諸水,東為驅塘,掘撻、涇二水,並出横潦涇。
119
望湖涇在南橋,北入黄浦,運鹽河自金山衞城北流,經張堰鎭,西為張涇,過前後岡塘、髙蔣涇等,北至張涇橋,與郡城河接,凡西南諸水,皆由之以入於黄浦。
120
牐港在上海縣東南新塲鎭,西入黄浦,其入處乃浦之折而北行處。
121
都臺浦,在運鹽河西,因明廵撫崔恭浚故名,通運鹽河入浦。
122
沈莊塘在上海縣,西入黄浦。周浦塘在上海縣,西入黄浦。三林塘在周浦塘北,西入黄浦。楊溜港在三林塘,北入黄浦。南蹌浦在上海縣東北三十六里,即永樂中導黄浦,由此入江處,今故址已湮,而縣東北有蹌港、大蹌,浜南近都臺浦,相傳即南蹌舊流。
123
滬瀆江,在上海縣北二十里。呉郡記曰:松江東瀉海曰滬海,亦謂之滬瀆,即黄浦。
124
此皆黄浦之水也,皆蘇、松二郡治於下流者也。以上見太湖灌注之水,綿亘四郡一州,而入江入海,以全収其利者也,其别為水利」,如「江寧之秦淮」等,則續見次卷。
125
江南通志卷六十一
URN: ctp:ws468928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