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蓯蓉茸附丸 |
2 | 平補真元,益養脾腎,固精壯氣,暖胃思食。 |
3 | 鹿茸 蓯蓉 菟絲子 牛膝 熟乾地黃 真烏藥 川五味子 附子 白術 天麻 補骨脂 葫蘆巴 茴香 干淡木瓜 沉香 木香 丁香 |
4 | 上件搗羅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臨臥,米飲、溫酒、鹽湯下。 |
5 | 鹿茸世寶丸 |
6 | 諸虛不足,心脾氣弱,腹脅脹急,腸鳴泄瀉,腹疼,手足厥逆,頑痺,中滿惡心,頭疼怯寒,肢體酸痛,飲食少思,氣短乏力,驚悸自汗,並能服之。用藥如下: 附子 白術 陽起石 椒紅 成煉鐘乳粉 蓯蓉 人參 肉豆蔻 川當歸 牛膝 白茯苓 沉香 巴戟 |
7 | 上件十三味,根據法修製,並為細末,次入鐘乳粉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粒,鹽飯飲或鹽湯送下,食前,一日三服。 |
8 | 五解散 |
9 | 治傷風感寒,或內傷生冷,頭目昏痛,身體壯熱,胸膈不快,乾嘔惡心,怯風怕寒,體虛自汗。 |
10 | 藿香葉 人參 白術 半夏 甘草 白茯苓 陳橘皮 濃朴 |
11 | 上件同搗為粗末。每服五大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棗子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
12 | 育腸丸 |
13 | 治遠近一切赤白痢,實腸胃,進飲食。 |
14 | 當歸 肉豆蔻仁 訶子皮 黃連 烏梅肉 櫻粟 |
15 | 上為細末,煉蜜熟,丸大如綠豆許。每服十五丸,溫陳米飲,食前。 |
16 | 有加芎者尤妙。 |
17 | 硫附鹽礬丸 |
18 | 治經年久病,腸風下血不止,虛弱之甚者,一服見效。 附子 綠礬 |
19 | 入鹽一合,硫黃一兩,同礬研過,根據前入瓶子內,燒如食頃,候冷取出。再研令勻,為極細末。 |
20 | 上件二味,藥末同合一處,令勻,以粟米粥為丸,如桐子大。每日空心用生地黃汁吞下,溫酒米飲亦得,每服三十丸。 |
21 | 治五種腸風下血。 |
22 | 上廁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後有血名內痔。大腸不收名脫肛。穀道四面有 肉如奶,名奶舉痔。頭上有孔腸出,名漏。並皆治之。 |
23 | 黃牛角腮 蛇蛻皮 豬牙皂角 穿山甲 刺 |
24 | 上件五味,入瓷瓶子內,以黃泥封固,候幹。先以小火燒,令煙出後,用大火 ,令通赤為度。取出攤開,候冷,搗羅為細末。患者先用胡桃一箇,分作四分。一分臨臥時,細研如糊,溫酒下便睡,先引出蟲。至五更時,以溫酒調下藥末三錢,至辰時,更進一服。久年,不過三服立效。 |
25 | 比金散 |
26 | 治腸風下血方,及治痔漏,又名立效散。 |
27 | 皮 皂角刺 KT 藤子 豬牙皂角 白礬 除KT 藤子外,上四味入瓷瓶內,鹽泥封固,候干,先以小火燒,令煙出,方用大火 ,令煙盡為度。取出,攤冷,杵,羅細末,入KT 藤子末和勻。每服一大錢,溫酒調下 |
28 | 治五種腸風痔疾 |
29 | 饒州王康孺翰林傳。 |
30 | 凡下血,皆為腸風。糞後有血名內痔。糞前名外痔。大腸頭出謂之脫肛。穀道四邊有肉,謂之鼠奶痔。頭上出血謂之漏。此方通治之。 |
31 | 黃牛角腮 豬牙皂角 蛇皮 穿山甲 大附子 當歸 葉 麝香 皮 |
32 | 上件,一處砂瓶內,用炭火 ,令通赤。取出於地上,用盆合定,四畔用土覆之,去火毒,然後搗羅為細末。患者先用胡桃肉半個研爛,同酒半盞,調藥末二錢,服之便效。 |
33 | 阿魏良姜丸 |
34 | 治三脘氣弱,中焦積寒,脾不磨,飲食遲化,吃物頻傷,胸膈滿悶,脅肋 刺,嘔吐噦逆,噫醋惡心,腹脹腸鳴,心腹疼痛,噎塞膈氣,翻胃吐食,飲食減少,悉能治之。 |
35 | 青皮 陳皮 良姜 紅豆 桂 縮砂 蓬術 草果子 乾姜 萊菔子 |
36 | 木香 砂 阿魏 |
37 | 上和麵,煮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粒,淡姜湯吞下,不拘時候,日進二服。久服大補益脾胃,空膈,令人能食,去寒濕,強中溫暖。如素來有沉寒積冷,腹中時作疼痛,宜服之。或無此證,去 砂,常服溫養中焦,有益脾胃。 |
38 | 麋茸丸 |
39 | 治婦人風虛勞冷,一切諸疾,或風寒邪氣留滯經絡,氣血冷澀,不能溫潤肌膚。或風寒客於腹內,則脾胃冷弱,不能克消水穀。或腸虛受冷,大便時泄。或子藏挾寒,月水不調,乍多乍少,或月前,或月後,或淋瀝不斷,或閉不通。百節酸疼,頭頂作痛,相應臍、腹、腰、腿痛,痺不仁,悉能主治,大補益元藏。絕忌羊肉,解藥力。 |
40 | 麋茸 當歸 鹿茸 鹿角膠 大黑附子 沉香 肉蓯蓉 牛膝 熟乾地黃 赤石脂 破故紙 陽起石 |
41 | 上十二味,同為細末。用酒蜜各等分,熬成稠膏子,搜和成劑,入木臼內,杵三千餘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粒、漸加四十粒至五十粒,溫酒鹽湯吞下,空心,日午服之。 |
42 | 人參大溫中丸 |
43 | 治三焦不順,脾胃積冷、心腹大痛、嘔逆惡心,兩脅刺痛,胸膈滿悶,腹脹腸鳴,泄瀉頻併,溫脾暖胃。 |
44 | 人參 白術 陳橘皮 紫蘇子 |
45 | 高良姜 官桂 川乾姜 |
46 | 上件七味,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一兩作十丸。每服一丸,煎生姜湯嚼下,不拘時。 |
47 | 水陸二仙丹 |
48 | 取雞頭去外皮,取實連殼雜搗,令碎,曬乾為末。復取糖櫻子,去外刺并其中子,洗淨搗碎,入甑中蒸令熟。卻用所蒸湯淋三兩過,取所淋糖櫻汁入銀銚,慢火熬成稀膏,用以和雞頭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鹽湯下五十丸。久服固真元,悅澤顏色。括蒼吳寅仲,久服有奇功。 |
49 | 神應乳香丸 |
50 | 治諸般惡痢,腹中攪刺,日夕頻併,危惡不瘥。 |
51 | 安息 訶子 乳香 沒藥 |
52 | 上件四味,研為細末,滴水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七丸,乳香湯下,空心食前,日三服,加至三五十丸。不忌毒物,其效如神。 |
53 | 神妙驅風散 |
54 | 治風毒上攻眼目,澀癢疼不可忍者,或上下瞼 赤爛,浮翳,瘀肉侵睛。 |
55 | 五倍子 蔓荊子 |
56 | 上二味,同杵為末。每服二錢,水二盞,銅石器內煎及一盞,澄滓,熱淋洗。留滓二服,再根據前法煎淋洗。大能明目,去澀痒。 |
57 | 虛風丸 |
58 | 治大人小兒一切風虛昏眩、神志不爽、心氣不寧、手足搐跳,睡臥不穩。 |
59 | 麝 五靈脂 白附子 天南星 烏蛇 蟾頭 赤腳蜈蚣 |
60 | 上除麝處,同為細末,絕細,再入麝同研勻,以醇酒作糊為丸,桐子大。每服一丸,不拘時候,或二丸,以人參湯、麝香湯嚼下,或溫酒亦得。治小兒慢驚極妙。 |
61 | 四斤丸 |
62 | 壯筋骨,治腳膝疼痛。 |
63 | 宣木瓜 牛膝 蓯蓉 天麻 |
64 | 上件用無灰酒五升浸,春浸五日,夏浸三日,秋浸五日,冬浸十日。日足取藥焙乾,加附子二兩,虎骨一兩。虎骨細鎊,附子炮,去皮尖。同為細末,用浸藥酒煮麵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或鹽湯下,空心食前服。 |
65 | 妙應丸 |
66 | 治婦人血經不調,月事湛濁,加之驚憂,遂發 瘧,後汗出過多,損耗氣血。常服滋煖子宮,調血養氣。 |
67 | 當歸 延胡索 澤蘭 白芍藥 肉桂 牡丹皮 川芎 木香 石斛 川姜 熟乾地黃 |
68 | 上件修製了,焙乾搗羅為末,醋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粒,用溫酒或米飲吞下,空心及晚飢服之。 |
69 | 丁香草果散 |
70 | 治大人小兒脾虛發熱及潮熱,他藥不能治者,服之如神。 |
71 | 丁香 草果 麥門冬 人參 茯苓 半夏 甘草 淡竹葉 |
72 | 上為粗末,分作六服。用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一箇,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服。小兒加陳皮二錢,去穣。 |
73 | 神仙透空丸 |
74 | 治男子婦人偏正頭痛,惡心,產後體虛傷風,憎寒頭痛,洗頭沐浴傷風,壯熱頭痛,痰厥頭痛,腎厥頭痛,虛眩,項筋緊急,應一切頭痛。 |
75 | 天麻 香白芷 半夏 天南星 乾姜 川芎 地龍 川烏 草烏 細辛 甘草 白附子 |
76 | 上為細末,以藥末一兩,入白麵一兩,用新汲水搜和為丸。每一兩分作十丸,於新板上排定,日內曬之。如合,須是伏中合。 |
77 | 沉香蓽澄茄湯 |
78 | 治腰腿間寒濕作痛。 |
79 | 沉香 南木香 丁香 檀香 蓽澄茄 片子白姜黃 陳橘紅 青皮 粉大甘草 藿香 白豆蔻仁 天台烏藥 人參 縮砂仁 |
80 | 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入鹽點服。 |
81 | 神功散 |
82 | 灸結胸傷寒,不問陰陽二毒,只微有氣者,皆可灸,下火立效。 |
83 | 黃連 巴豆 |
84 | 二味拌勻。令患人仰面臥,先用三斡耳和艾一炷,如中指大,更用三斡耳子,先著在患人臍中,後安艾炷其上,只一炷,覺臍腹間有聲,即便汗出而愈。 |
85 | 治風烏荊丸 |
86 | 川烏頭 荊芥穗 |
87 | 上醋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酒或熟水下。有疾,食空時,日三四服。無疾,早晨一服。少府郭監丞,少病風搴搐,頤頷寬 不收,手承頷,然後能食。服此六七服即瘥,遂長服之。以五十餘年,年七十餘,強健,須發無白者。此藥療腸風下血尤妙,累有人得效。下血人服此而瘥者,一歲之內數人。 |
88 | 烏金散 |
89 | 治冒暑悶亂,不省人事,欲死,及發燥引飲無度,咽中痰涎不下。 |
90 | 不蛀皂角 |
91 | 甘草 |
92 | 上同為細末。以新汲水或溫熟水,調三大錢立瘥。此藥神妙,不可具述。 |
93 | 良姜湯 |
94 | 治陰寒積冷、心腹大痛、嘔逆惡心、手足厥冷,心胸不快,腰背疼痛。 |
95 | 高良姜 官桂 當歸 乾姜 人參 吳茱萸 白茯苓 附子 |
96 | 治氣塊刺痛 |
97 | 暮夜即作,至不可忍,多因氣中傷冷所致,久而不治。婦人尤宜服之。(以下二方,信守孟郎中充傳。 |
98 | 鱉甲 當歸 木香 青橘皮 |
99 | 枳實 人參 京三稜 沒藥 血竭 檳榔 半夏 |
100 | 上為細末,醋煮稀糊,丸如綠豆大。不計時,白湯下十五粒,遇大府通利且止。若氣發作,大府不通,即加至五十粒,以通為度。此病須是服此藥,令氣塊消。然不可驟然多服,須待積久消磨。每日且只一二服,覺得氣消不痛,卻只一日一服,或三日、二日一服,仍旋服後面散子以補氣。 |
101 | 常服散子 |
102 | 人參 黃 當歸 白術 木香 陳橘皮 甘草 青橘皮 沉香 |
103 | 上為細末。每服三四錢匕,水一煎,姜二片,同煎,取七八分,不計時服。遇氣痛時,每服添枳實末一二豆許。 |
104 | 上陳侍御宜人,嘗因不喜悅中食柑,自後遂苦心腹痛,久之腹中結塊,遇痛作時,往往悶絕,移時方蘇,而常在夜間。是時,侍御作辟癰博士,京師醫者皆不能治。有齋生蜀人史堪載之者,醫聞一時,乃處此二方服。 |
105 | 一兩月間,遂去根本。後二十餘年,復因憂悒,此疾似欲再作而已,微痛即再合服之,數日而愈。 |
106 | 治婦人產後胎衣不下 |
107 | 鄉人萬應之秘校傳。 |
108 | 凡產,有產後胎衣不合,諸血奔入,久而血上衝心,遂致不救者。有產前失血過多,胎衣幹澀不下者。庸醫不曉,例以破血藥治之,不知血盡轉澀,遂終不救。舊有產婦胎衣不,呻吟痛楚,聲不可聞,忽有人教之,用苧麻浸水兩大碗,服之,實時嘔吐,胎衣便下,遂得更生。 |
109 | 安腎丸 |
110 | 治本氣怯弱,筋骨無力,或時疼痛。 |
111 | 熟乾地黃 牡丹皮 附子 金釵石斛 破故紙 山藥 肉桂 白蒺藜 |
112 | 巴戟天 肉蓯蓉 白茯苓 澤瀉 萆 白術 |
113 | 上件為細末,用煉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用溫酒或鹽湯送下,食前空心服。 |
114 | 神授散 |
115 | 治傷折內外損。 |
116 | 川當歸 鉛粉 硼砂 |
117 | 上同研細。每服二錢,濃煎蘇枋汁調下。若損在腰以上,先吃淡麵半碗,然後服藥。在腰以下,先服藥,後吃面,仍不住呷蘇枋汁。更以糯米為粥,入藥二錢,拌和,攤在紙上或絹上,封裹損處。如骨碎,則更用竹木夾定,外以紙或衣物護之。沈存中云,長安石使君,一日在 中,忽有呼其姓第,回顧不見。明日過市,復聞呼聲,曰:我無求於人,以爾有難,特來救爾。石謝之,欲下馬與語,其人止之,褫衣領中出一書,曰:有難即用。稠人中遂引去,石歸視,乃此方也。石到京師,趨朝立馬右掖門外,為他馬所KT ,折足墮地,又為 |
118 | 普救散 |
119 | 治四時傷寒、渾身發熱、四肢疼痛、頭重眼疼,不問陰陽二證,並皆治之。 |
120 | 蒼術 乾葛 甘草 |
121 | 上為粗末。每服二大錢,水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滓,熱服。如要出汗,加連根蔥白二寸同煎,併兩服,滓再煎一服,不拘時候,仍用沙銚,不得犯銅鐵器。 |
122 | 治喉口熱毒至甚 |
123 | 咽喉胸膈,內連心肺疼痛,飲水不下,氣不能出,死在須臾,名曰馬閉。 |
124 | 巴豆 |
125 | 上以壞子一錢,同研成膏子。每用一字許,醋煎皂角汁,調令稀稠得所,將鵝毛蘸藥,掃於喉間,良久,咳唾出膿血或涎數升,然後用第二法。其法白礬飛過,白僵蠶微切,各半兩,為細末。每服半錢,新汲水調下。 |
126 | 肉豆蔻湯 |
127 | 治胸膈痞塞不快,脾胃有傷。 |
128 | 肉豆蔻 草果子 石菖蒲 干木瓜 良姜 乾姜 濃朴 甘草 |
129 |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一錢,鹽湯點服。 |